第一篇:全球化给中国的启示、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带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带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早在150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其震撼世界、震撼历史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已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
历史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论断。因为当年的“世界性”,现在已“全球化”了。事实上自20世纪晚期随着冷战告终,“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最时髦的议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迅速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作用下,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各个国家的经济被越来越深地卷入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以至相互依存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自身所面临的困难具有了新的意义,像债务、人口、能源、环境这样的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关系整个世界资源合理分配及合理使用的问题。19世纪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越来越富,相对的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这一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差距将被进一步拉大,而且势必对发达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可以肯定,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借助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这四个载体,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真正的地球村。使得全球公司、各国企业、经济和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起点是不同的,再加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国
际经济组织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操纵,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则“理所当然”的由发达国家制定。因而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便更加“理所当然”的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而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具有一定的中长期利益,但在近期或较长的时间内是很少或很难受益的,甚至可能受到很大的损害和冲击。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功过是非,国内外理论界和舆论界的争议可谓是泾渭分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全球化是件好事,我们可更加富有,可以过上更美好的日子,可以周游世界享受生活。”但另外许多经济学家则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如果全球化真的那么好,那国际经济为什么如此混乱?”1998年3月,江泽民同志已指出:“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问题的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这种‘全球化'趋势,既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这对于我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这是主流观点同样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我国而言,全球化为我国经济更快地发展带来机遇,但同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浪潮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中国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后来者承受着全球背景的巨大压力,甚至已经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因素。
第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控股与技术垄断,对我国产业安全、升级甚至国家总体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使国有企业长期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二是部分国内市场已经被跨国公司控制,如日化中的洗涤用品、手机、饮料等;三是合资合作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尽管外债规模总体上尚未达到警戒水平,但其增长速度及结构问题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一是多头对外举债招致规模失控;二是外债使用效益不理想造成偿债风险;三是债务消费化倾向;四是“三资”企业外债缺乏有效监测,特别是“隐性外债”问题严重。
第三,在我国外贸依存度和资本依存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外贸结构和外资结构不尽合理,防御世界经济波动影响的能力不强。这次的金融海啸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部分企业倒闭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等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的过程,技术与信息在各国间广泛迅速传播,通过深化国际分工,在世界范围提高经营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增强,这已成为一种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全球化的局势下,中国经济也迎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 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其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概括起来说,经济全球化只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文化交流和信息网络,世界范围的经济高速融合。即在世界各国经济的成长
中,通过正在增长的大量与多样的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国际资金的流动、技术被更快地传播,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现象。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争论比较激烈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问题,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许多看法是尖锐的、对立的。有的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后来居上的必由之路;有的认为,它是发达国家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事实上,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国也不例外。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下,如何应对成为关键。有人提出了全面拒斥的观点,也有人抱以全面迎合的观点。对于前者,我们应当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进程,如果封闭自身,将自己孤立于世界潮流之外,就等于窒息自身发展的生命活力,要发展,务必要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而对于后者,也应当看到,如果这样做,必然要断送社会主义。断送了社会主义,也就断送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所以,对于中国:应当是既不回避也不盲从,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态度,牢牢掌握住发展的主动权;既要经济发展,又要民族经济的自主独立(不被外国操纵或控制)。经济全球化是机遇还是挑战,是上述二者的兼得,同时又付出一些次要代价。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有利于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自主创新,扩大对外投资。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劳动力资源等优势能够进一步得以发挥,而短缺资源则可以通过国际交换得到弥补,将使我国自由主要被动接受国外投资,到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有利于我国建立现代经济结构。一国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现代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变革。而参与经济全球化,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了机遇,可以直接利用最新或较先进的科技成果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经济,绕过传统工业化国家所走过的弯路,发挥“后发优势”,在建立现代经济结构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启示
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的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如何正确把握更加要求了我们对思想观念和政策转变、机制建置、体制接轨、经济素质的提高及对国际规则和规范熟悉与适应等方面的挑战,创造条件,趋利避害,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以“独立自主、扩大开放”的方针为指导,在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WTO带给我们的各种优越因素的同时,积极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安全。对于我国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大好前景,又要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做好应对。
四.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这一艰难的实践进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决定着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力量对比。对此,邓小平同志 曾说,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 展战略”。
2.适度保护,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条件地参加经济全球化。这个有条件就 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国际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可以过大;外 资比重适度;借外债要适度: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有效地实现国家对国民经
济有计划的宏观管理,才能保证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经济建设中,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不能 依赖它,更不能指望别人的施舍。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进一步迅猛发展的世纪。我们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积极调整产业结 构,加强自主研究开发,重视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求在某些领域占 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提升商品的科技含量,用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结构,促进 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优势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
4.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促进经济区域化。中国与亚非拉、东欧的众多 发展中国家同属第三世界,共同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对于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合作的一个重要领 域,它有助于消除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消极作用,增强民族经济和地区经济抗御全球化浪潮冲击的能力。
五.总结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进程,是不可逃避的。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参加经济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只是要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手段,来达到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勇敢拼搏,以大胆细心的态度,不轻易放弃,不掉以轻心,用一种凡事都有两面性的认识去迎接经济全球化,那么我们一定可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员二十队
王文璋
第二篇: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 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 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国家产生不同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影响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机遇 挑战 趋利避害
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特征,成为从决策者、企业家到学者的共同话题。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
1、贸易全球化的表现:贸易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第一,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二,国际贸易规模庞大,世界贸易依赖度高。
2、投资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全球化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增长率和世界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一国的金融活动跨越国界日益与国际间的金融活动融合在一起,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超越国家疆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融全球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水平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状况;二是垂直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利率和汇率的国际联动和影响。当代世界金融发展呈现的三大趋势:(1)金
融国际合作的趋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区域性、全球性金融组织;(2)融资证券化的趋势:传统的通过商业银行筹集资金方式转向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发行长短期债券的方式;(3)金融合作利益增强的趋势:世界金融中心和世界金融市场为各国融资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各国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了筹资成本。
4、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的表现:表现在当今约90%的国家都有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其足迹已几乎遍及全球。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使世界经济成为一个由众多国家组成的不可分割的立体网络。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相当尖锐的矛盾和问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富有。但是,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如果经济全球化真的那么好,那为什么国际经济还是如此混乱?
应当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它给各国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还难以预料,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柄犀利的“双刃剑”,在促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风险。作为一个客观的发展进程,积极参与、沉着应对是上策,而游离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之外、拒绝经济全球化,只会带来固步自封,无益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便已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对于我国来说,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1、经济全球化加快了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为我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3、经济全球化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广阔地了解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市场经济各种不同模式的利与弊,从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和选择。
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在参与中发展壮大。
5、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发展。另一方面是严峻的挑战,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并力图主导这一进程 :
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动荡和不稳定,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扩大,加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2、使我国身处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之中。
3、使我国经济遭遇动荡的可能性增大,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4、我国面临如何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严峻考验。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将永远落后。因此,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应当不断寻求有效的对策、紧紧抓住机遇、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自己、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争取做到“利大于弊”。首先,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
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如果我们否认乃至拒绝它,既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闭门自守必然导致落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此,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其次,有序推动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但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整体处于劣势,故目前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安排,显然不适合处于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内经济。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再次,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一国的国际竞争,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从长期看,取决于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把对国内的消极保护变为对全球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再次,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对于我国来讲,应注重地缘战略建设,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理论问题及发展趋势、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机遇、积极防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冲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积极应对、实施正确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三篇: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当今的时代是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期,我国处于这样的时代,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与矛盾,而要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正确的理解全球化经济对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先提出重点。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产生原因开始,引出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的机遇与挑战的表现,最后论证我们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问题的必要性。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 机遇 挑战
一、经济全求化与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不过早在19世纪末就曾出现贸易与投资高度自由化的世界市场,但这一进程被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了。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国际商业贸易高速增长,国际投资日趋活跃,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国际互联网迅速扩。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原因:
其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张。这一要求推动着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向国际分工发展,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效益与分工效益过程中,通过跨国投资活动,形成了在全球配置资源,跨国协调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格局,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的高速发展。跨国性投资、生产与贸易活动的大量增加,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保障这种跨国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
其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二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成为国际经济与合作的战略目标。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其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在国际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设制中,不遗余力地推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前殖民地国家在二战后相继独立,在探索自己发民族经济的道路上大多数屡遭挫折,但一些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它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贸易、投资与金融自由化改革 伴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技术扩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对比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不再仅仅输出初级产品,逐渐成为世界市场上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供给者,有的甚至从资本净输入国变成了资本净输出国,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也对进一步削减贸易和投资壁垒提出了新的要求。冷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走上了经济转型道路。为尽快摆脱原计划经济的束缚,在全球范围谋求发展机遇,也纷纷选择开放政策。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是追求自身利益的主动选择。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自由化经济政策,为商品、服务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在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经济自由化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因此,一些地缘相邻、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与地区相互提供贸易与投资便利,促进经济一体化,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如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它们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与多边贸易关系的宗旨并行不悖。只要不出现排他性趋势,区域集团化也会从另一方面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2]
[1]
二、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向,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从而分析利弊,正确理解。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据统计,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1982年)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 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计达到4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自1993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在过去 20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人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第二,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主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自由竞争原则,自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链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矛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其表现有二,一是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状况,主要是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稳定。二是通过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影响政治稳定发展。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这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一种综合影响力,贯穿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之中。因此,市场机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最基本的方式。
从政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跨国公司和企业根据自由竞争原则和全球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争权逐利,导致了国际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却不对各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负责。因此,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和各国社会政治稳定的职责,仍然需要各国政府承担,通过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使市场起到基础性配置全球性资源的作用。但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自由民主市场模式”,鼓吹和采取政府管制经济自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政府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方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一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至奉行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干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手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大更深。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
从文化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心稳定。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全球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西方的精神文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状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但世界主要大众传播工具却被西方发达国家支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信息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一种信息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销“西方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一和心理稳定,产生和形成了无形的渗透影响和强大的舆论压力。从社会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已经十分普遍地扩大了,我国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差距,人们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可能产生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
三、为什么要我们要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资本和产品能够实现全球性的流动,有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这能够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起来,所以说以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人类进步的,它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象我国就是这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既无可反对,也无法回避。这跟我们无法阻止地球自转和抱怨恶劣的天气毫无用处一样。我国历史发展表明,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走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而只能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在此进程中趋利避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们的目标是希望在市场体系扩大的过程中,巩固自身的优势,包括新技术的控制,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维持和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的扩展,以及通过多边机构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推动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进程来体现。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希望获得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些好处,而考虑更多的是风险防范问题,如维护经济主权、经济安全,同时又担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在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所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问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思考。
从另一方面来说,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它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全球化的合作,经济全球化是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但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这点在我国也有体现,所以理解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有助于理解与更好的解决这些新的特点与矛盾。
参考文献
[1]王逸舟.全球化与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冯芸,吴部锋.经济全球化测度理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3]郑必坚.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崛起[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4]何建春,胡南.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0 [5]樊纲.全球化中的不平等问题[J].新华文摘,1999.(7):51-54
第四篇: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经济全球化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签订协议和制定规则,促进生产社会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并使其超越民族国家疆界和关税壁垒限制,而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展和延伸的一种客观趋势。它使世界各国经济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其典型特征是: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配置,国际社会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国际贸易规模扩大而贸易壁垒大幅消除,国际金融市场异常活跃,国际经济组织作用加强。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和挑战。对中国来讲,亦是如此。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生产社会化和社会分工在国际上的扩展和延伸。在全球化条件下,整个世界宛如一个网络化的生产大工厂,各国都是它的生产和组装车间。发达国家利用其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利用东道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从国外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全球化机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等。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事实上就是要逐步地、全方位地对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开放,是最重要的对外开放,其实质是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们解决改革攻坚阶段的棘手问题。
改革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又要与国际接轨,遵守国际规则和惯例。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解决原有经济体制僵化封闭的弊端入手的,经过放权让利、全面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等几个阶段后,现在进入了解决棘手问题的攻坚阶段,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和发展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改革政府管理机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住房制度、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许多做法与国际规则和惯例有很大出入,达不到国际要求的水平,所以一些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对我国的贸易加以封锁和限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要按世界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遵守国际规则、惯例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与世界各国发展正常的贸易关系,从国际规则的遵守中获得利益。因此,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一定要解决改革中积攒下来的一些棘手问题。另外,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外在压力也会变成改革的内在动力,因为这种压力有助于我们实现政企分开,机构精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于深化改革,完成改革攻坚阶段的任务是个良好的机遇。
3.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除了有赖于国内经济体制的转变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竞争的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4.经济全球化可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能够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此外,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提高国际地位,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等都有很大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综合看来,中国并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名列世界前八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属于发展中国家之列;中国对国际社会、世界问题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国际影响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世界经济事务中,中国不是世贸组织的成员,没有参加西方八国首脑会议,所以对国际经济事务的影响力是有限的。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扩大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从而增加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推进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
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中国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近代相比,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条件在一些方面还没有根本改变,而且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威胁和挑战因素。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依然存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遭受剥削的地位没有改变,个别大国控制世界的战略意图没有改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全球化浪潮对中国的影响是双重的:机遇和挑战共存。
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贸易和投资不断自由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想在一国范围内保持经济的自给自足已经不可能了,一国的国民经济处于世界经济的普遍联系之中。
2.对国家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空前加强,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有紧密联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世界各国陷入失衡和危机的境地。
3.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稳定带来了挑战。
政治稳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稳定的威胁和挑战加大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为西方的干预主义提供了很多的借口。
(2)为西方的经济政治化倾向提供了方便。
此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另外,经济全球化在国防、科技、教育等领域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每个部门、每个行业都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基于以上具体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战略策略和应对方法。就战略而言,我们既要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又要坚决维护自己基本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既要抓住机遇,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利益,又要迎接挑战,避免其负面影响;既要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又要施加影响,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具体做法上,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从中获得最大利益。第二,努力搞好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大型企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解决国有企业机制转化和结构调整中暴露出来的棘手问题,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第三,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生产消耗和成本,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四,积极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根本上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第五,正确处理好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的关系。我们始终要以筹集国内资金和发展国内经济为主,“要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要利用国外资金,但同时更要重视自己的积累。”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我们的政策、计划、方案一方面要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另一方面要使国有大企业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起龙头作用。
做好以上几件事情,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趋利避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不过分依赖于人,不被发达资本主义牵着鼻子走。
新世纪,新景象,新机遇,新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树立起中华民族这杆大旗,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望。同时,中国的崛起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不但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有益的经验,而且会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英语作文(模版)
Nowaday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has had a great implication for China.when we want to pursue all aspects of all-around
development,we can't avoid staying in contact with other countries.So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 unstoppable trend.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point of views.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globalization is a good thing for China,because we enjoy the convenience and
quality life globalization brings, whereas others argue that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the only beneficiaries of globalization,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China suffered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globalization.Globalization is
a double-edged sword.It is believed that globalization has many advantages for China.For one thing, it is
beneficial to expand exports of our country, for our Chinese business owners can have
opportunities in expanding their companies globally, having more choices when recruiting a
workforce.More importantly, they gain an opportunity to target the customer around the
world.with globalization we are able to develop friendly business relations with more foreign
countries.it is such an excellent chance that we can introduce capital, sophisticated
technology and managerial experience, which is bound to offer more job opportunities.Additionally, a global economy would also help in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peace.If countries are dependent upon one another's economic success, economical and
cultural conflicts among countries would be less likely occuring.Nevertheless, as we know, globalization is a double-edged sword.First, the poor is
becoming poorer and the rich is becoming richer as a result of globalization.Furthermore,some domestic enterprises have no ability to compete with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and
they may collapse, which will cause the disappearance of some national brands.Last but
not least, som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exploit the low-cost resources of our country
and they do harm to the environment.Therefore, it is high time that the government took measures to handle these problems.In
the first place, the large gap between different areas, professions and employees should be
narrowed.And the authorities ought to make efforts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people in the
low and middle brackets.Additionally, the national industrial upgrading must be vigorously
promoted.Of course, those national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innovation and it is essential
to achieve success.Finally, the government must reject the firms consuming too many
resources and causing too much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