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XXX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他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读完此书久久不能忘怀,一句句充满哲理的话语,一个个精辟的语言,一串串深邃的思想......无不令人深思令人感叹。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的价值。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联系与发展,用哲学的观点看待问题。资本论与社会主义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与主观唯心......无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学习。还记得在第一堂课时老师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学习马克思对于我们现在又有什么用了?”,针对此题,我第一个走上了讲台:“我想马克思主义对我们一定是有用的,只不过我们怎么去看待它的问题,许多的东西都是如此,看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向不同、处在的环境与心态的不同,它都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从而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有些东西即使你学了,如果不用不加以实践与运用,那么他便是无用。而有些东西我们即使自己认为自己没学,但是我们却已经在用了,我想马克思就是这样。谢谢!”当时的发言大概就是这层意思吧,这就是我对马克思一个最初浅的理解吧。其实现在来看自己当时回答的问题,便已经无形之中体现出了马克思的许多哲学观点。还有许多的同学接二连三的回答了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有用,有的同学都是没用,还有的同学说应该一分为二来看。不管是有用还是没用,我想只要他们通过学习和自己对马克思的了解后,一定会更会对他们受益匪浅......此书虽已读完但是对我来说却是永久的思考与不断的探索,马克思哲学理论他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也最具有生命力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强调的是与时俱进,他随着时代发展的同时又引导时代前进.他在变化中不断的发展着,他也引起了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为此毛泽东著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写出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高举着《八荣八耻,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便是实践,发展的根据也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把人民的解放做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抽掉,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深动的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真实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马克思哲学理论无不引人思考与探索,他的每一条理论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和指引着我们前进的反方向,我想我目前学的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马克思理论也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他是与时俱进的,因此他也要我们永远的去学习去思索去讨论与付诸实践……
第二篇: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从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开始,我们就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先说说他的物质观。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出现之前,虽然也存在着其他的物质观,却多少有缺陷。首先,是唯心主义哲学,都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决定物质。颠倒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夸大了意识对于物质的能动性并将之绝对化,没有正确认识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带有猜测性和直观性,但缺乏科学根据,过于简单化。再后来出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这种观点具有机械性和不彻底性。直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出现,才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它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发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作为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为日后列宁继承和发扬唯物主义的传统,在19世纪中叶以来的自然科学新成果和社会实践新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哲学思想上的一块里程碑。
再来看看他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辩证的去看。社会在不断进步,事物在永恒变化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前进上升的运动就是发展。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新生力量,我们要不断创新,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推动社会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它要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同我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好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更好的引导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是一个基于实践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始终如一,坚持到底,使之不断继承和发扬,直至共产主义社会在中国完全实现。
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不断地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运用其中的原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应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更好的实现人民的最大利益;把价值中立、同情心和责任感相结合不断探索,追求真理。
马克思主义只是人类在探索真理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不是顶峰。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更好的指导人类实践。
第三篇: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刚接触这连名字都说不清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时候,我对它的定位是一门修身的政治课。当时我很是不懂,从小到大都在听人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于是我就特别纳闷它跟咱国家的建设扯上啥关系,我不懂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发展的指导。它的神秘感激起我强烈的欲望—想要了解它,认识这个被奉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
于是带着那份疑惑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很认真很努力的去听老师的讲解,因为我真的想知道,马克思有那么神奇么,希望老师能给我解开这个疑惑,希望这本书给我新的认识和理解。一次又一次,老师给我们诠释着马克思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价值,我开始发觉里面的观点异常的有特点,我觉得很新鲜,它在重新解读周围的人和事,让我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一时难以转变。我突然冒出一种意识—这貌似是一种洗脑。当然我没有贬斥它的意思,反而我的认识开始提升。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性,了解啦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开始认识到,马克思是从哲学的高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揭秘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普遍性规律。
变相的“洗脑”所带来的精神财富更加激发我要深入的学习下去。接下来的学习,老师引导我们用哲学的思维去思考和看待以及解决问题,提出啦诸多的问题(阿基里追龟,它更加形象的让我们懂得“无限时间”与“无限过程”,这个困惑啦古希腊人2000多年的问题,从哲学的高度阐述出“无限时间”与“无
限过程”的区别,虽然我还是很迷惑。这时候我从下意识里开始接受这种高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丰富啦我的精神生活,让我的哲学思维开始萌生(不是有人说学什么就要有什么思维么,开始用哲学的思维看待分析事物,对世界的认识也更加的具体深刻。
辩证唯物主义也因此而悄悄的进入了我的思想意识形态,虽然很早就听说这个所谓的辩证唯物主义,但是真正的认识也是从现在开始,将更加深入我的骨髓,因为我相信它将继续带给我无穷的精神享受。
物质存在、意识存在、时光先在性、逻辑先在性、本质决定现象、事物、物质体等等的新鲜名词在我的意识里形成,这些思想开始丰富并武装我的头脑。以下举出逻辑的辩证性例子:甲是格里特岛人,甲说,所有格里特岛的人都说谎话。看似一句很简单的话语,但是仔细斟酌,却藏着不同一般的哲学逻辑理论,我想着想着都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多么朴实的话语,却潜藏的巨大的思考价值。
我懵懵懂懂的,似乎开始明白马克思和马克思哲学的价值和伟大,虽然经过这长期的学习后我仍然没有解决我的困惑和真正了解马克思是什么,但是它满足啦我的探知新事物的欲望和好奇心,我将带着我的那份疑惑和探索欲望以及慢慢滋长的对马克思的崇敬和对哲学的高深境界的憧憬,继续深入的去探讨和学习,期待着它带给我更高的精神享受,丰富我的精神家园,提高自身认识,形成更加正确和高尚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引导我向他们去靠近(理想状态。在前段的学习中在老师正确而深刻的诠释和解读,我认识到我所学到的那些知识,是一笔难得的财富,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深邃、博大精深,而我的理解却是如此之肤浅,还需要去“闭关修炼”,所以也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能带给我更精彩的财富人生,去挖掘马克思主义不朽的精神,来解开我一直以来的困惑与不解。
第四篇: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41305118 吴晓慧
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和很多人一样,对于马克思主义这类东西很是不以为然,因为从小到大,接触的太多太多,从小学开始就知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再大一点又加入了三个代表,可这些究竟是什么东西,讲的是什么完全没有一个概念,然后很莫名的就发现这些东西又和哲学有关。
最早接触哲学是在高一的政治课上,那个上课很有激情的老师自称对哲学很有研究,上课的时候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忽略我们坐在下面对哲学基本没有概念的小朋友们。于是很想当然的,认为哲学是一门带着大铁门的学问,进入大铁门的人可以感受到哲学的精髓,沉浸其中,乐此不疲;而那些进不去的人,只能在门外傻傻的发呆,什么也不懂什么也做不了,然后就觉得这东西很是无趣,眼望铁门里的人开开心心的做学问,就总觉得里面的人很不正常,有点问题。一个学期下来,如果问我哲学是什么,也并非完全不知道,还是能说出点东西的,比如“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是唯物主义的思想,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与之相对的便是唯心主义,主张也正好相反,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还有认识世界的方法也分两种,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老师说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然后我就投奔了理科的怀抱,所以,对哲学的认识,从高一到大一结束,都只有这么一点。
哲学,一直认为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不仅仅是因为很多哲学家的思想都很让人很难理解,更是因为身边很多同学朋友,包括那些高中选文科的同学,谈到哲学都只是摇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书上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点我是赞同的。马克思在认同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还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他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再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今天,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从阶级属性方面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上看,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即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会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思想根源以及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同时也显示出了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矛盾也愈演愈烈,这促使人们开始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烈,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他们开始采取各种形式的反抗和斗争,但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通过革命的实践和孜孜不倦的理论研究,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从而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事物都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人们应该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也同自然界一样,有着自身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等一系列规律。
第四: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
第五: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必将逐步衰亡、为新的
社会所代替的过程。也告诉了我们如何认识、面对以及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人类最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的全面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首先,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发的统一;最后,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作为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为日后列宁继承和发扬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总结科学,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来的自然科学新成果和社会实践新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起到了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内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一经典定义的基本思想是,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物质”这一范畴是对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的抽象。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哲学思想上的一块里程碑。
第五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感
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对于认识思想和发表看法我说些自己的感受: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我们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每个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物质观在我看来是这样的,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出现之前,虽然也存在着其他的物质观,却多少有缺陷。首先,是唯心主义哲学,都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决定物质。颠倒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夸大了意识对于物质的能动性并将之绝对化,没有正确认识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带有猜测性和直观性,但缺乏科学根据,过于简单化。再后来出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这种观点具有机械性和不彻底性。直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出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出现,才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哲学思想上的一块里程碑。
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我明白了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社会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所有的这些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指导人们改天换地的力量和永葆生机活力,就在于它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真理,就在于它随着时代、实践和各门学科的发展,获得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当代中国,我们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它要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同我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中国化。可以说,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步,即中国能由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上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大道,并使中华民族开始走向伟大复兴,都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其间,中国历史命运的转折点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引进和传播,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使之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发生认识上的飞跃,相继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引导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就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努力把毛泽东开创,并由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是一个基于实践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我们要世世代代始终如一,坚持到底,使之继承和发扬,直至共产主义社会在中国完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