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电式传感器论文
热电式传感器论文
12自动化
李伟强
1241202038
摘要:热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量变化的装置。在各种热电式传感器中,以将温度量转为电势和电阻的方法最为普遍。其中最常用于测量温度的是热电偶和热电阻。这两种热电式传感器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有与其相配套的显示仪表与记录仪表。关键字:热电式热电偶、工作原理、应用
热电式传感器定义
热电式传感器是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它是利用某些材料或元件的性能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进行测量的。例如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热电动势、热膨胀、导磁率等的变化,再通过适当的测量电路达到检测温度的目的。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势的热电式传感器称为热电偶;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值的热电式传感器称为热电阻。工作原理
热电偶是利用热电效应制成的温度传感器。所谓热电效应,就是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两接点温度T和T0不同时,则在该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由热点效应产生的电动势包括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势。接触电动势是由于两种不同导体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而在接触处形成的电动势。其数值取决于两种不同导体的材料特性和接触点的温度。温差电动势是同一导体的两端因其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电动势。其产生的机理为:高温端的电子能量要比低温端的电子能量大,从高到低温端的电子数比从低温端跑到高温端的要多,结果高温端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低温端因获得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在导体两端便形成温差电动势。热电阻传感器是利用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测温的。热电阻广泛用来测量-200~850℃范围内的温度,少数情况下,低温可测量至1K,高温达1000℃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精确度高,作为复现国际温标的标准仪器。
热电传感器的应用 1.无触点恒温控制器
无触点自动温控电路如下图所示。其控温范围从室温到150℃,精度为±0.1℃。测温用的热敏电阻RT作为偏置电阻接在T1、T2组成的差分放大器电路内,当温度变化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化,引起T1集电极电流变化,影响二极管D支路电流,从而使电容C充电电流发生变化,则电容电压达到单结晶体管BT峰点电压的时刻发生变化,即单结晶体管的输出脉冲产生相移,改变了可控硅SCR的导通角,改变了加热丝的电源电压,从而达到自动控温的目的。图中电位器Rp用以调节不同的设定温度。
2.室内空气加热
室内空气加热器PTC热敏元件由于具有升温快、能自控、安全节能、组成电路简单等特点,因而在各种取暖器上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图是空气加热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PTC元件上有许多小孔,后面装有散热用的鼓风机。当接通电源后,PTC元件由于阻值小会有大电流通过而开始加热,鼓风机同时工作,它吹出的空气把PTC元件产生的热量带向室内空间。由于空气流速和PTC热量的自动平衡,出风口的温度达50~60℃。当鼓风机由于故障原因停止转动时,PTC元件的阻值会急剧增大,从而限制了电流的通过,温度便下降到很低,可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PTC元件的形状常用的有方形板状和圆盘状两种。方形板状的尺寸为70mm×70mm×10mm,在厚度方向上约1800个小孔。圆盘状的尺寸为¢50×(3.5~7.0)mm。PTC元件的功率为300~1000W
3.自动门控制电路
下图是自动门控制电路原理图。人体移动探测采用新型热释电红外线探测模块HN911。场效应管T1用作延时控制,通过调节电位器RP1便可改变延时控制的时间。光耦合器件MOC3020起交直隔离作用。当无人通过自动门时,HN911输出端为低电平,T1无控制信号输出,双向晶闸管T2关闭,负载机不工作,门处于关闭状态。当有人行走接近自动门时,HN911模块检知到人体红外能量,输出端1为高电平输出,双向晶闸管导通,负载电机工作,打开自动门。当自动门运行到位时,由限位开关S切断电源。由于HN911模块的输出端2输出的电平正和1端输出的电平相反,故可用2端端的输出信号控制自动门关闭。
4.客房火灾报警器
下图是客房火灾报警器原理电路图。在每个客房中安装有由TT201温控晶闸管组成的火灾传感器,在每一路中又都串有发光二极管LED,其总线串接报警电路再与电。为及时了解灾情,发光二极管及报警电路均设置在总监控台。若某一房间发生火灾时,房内的环境温度升高,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温控晶闸管的开启电压温度时,该路的温控晶闸管导通,相应发光二极管发光显示,同时,由于温控晶闸管导通会使总线电流增大,产生报警信号,再经报警电路检
测处理后,立即发出火灾警笛声响。
5.液位报警器
用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液位报警器的原理电路。它由两个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运算放大器及报警电路等组成,其中传感器B2设置在警式液面的位置,传感器B1设置在外部。正常情况下,两个传感器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调节电位器RP1,使运算放大器输出为零。当液面升高时,传感器B2将会被液体淹没,由于液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别,使运算放大 器工作输出不为零的控制信号,驱动报警电路报警。
小结:
热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在各种热电式传感器中,以将温度量转换为电势值和电阻值的方法最为普遍。如:热电偶就是将温度转换为电势值的传感器;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将温度转换为电阻值。它们在工业生产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半导体PN结的伏安特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制成温敏二极管、温敏三极管、温敏晶闸管以及集成温度传感器,它们在窄温场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除此之外,本章还讨论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及其应用。学完本章之后,初步掌握热电偶、金属热电阻、半导体热敏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第二篇:第九章热电式传感器小论文
热电式传感器论文
09电信一班
***1
韩莹
摘要:热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量变化的装置。在各种热电式传感器中,以将温度量转换为电势和电阻的方法最为普遍。其中最常用于测量温度的是热电偶和热电阻。这两种热电式传感器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有与其相配套的显示仪表与记录仪表。
关键字:热电式、热电偶、工作原理、应用
热电式传感器定义
热电式传感器是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它是利用某些材料或元件的性能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进行测量的。例如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热电动势、热膨胀、导磁率等的变化,再通过适当的测量电路达到检测温度的目的。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势的热电式传感器称为热电偶;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值的热电式传感器称为热电阻。
工作原理
热电偶是利用热电效应制成的温度传感器。所谓热电效应,就是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两接点温度T和T0不同时,则在该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由热点效应产生的电动势包括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势。接触电动势是由于两种不同导体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而在接触处形成的电动势。其数值取决于两种不同导体的材料特性和接触点的温度。温差电动势是同一导体的两端因其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电动势。其产生的机理为:高温端的电子能量要比低温端的电子能量大,从高温端跑到低温端的电子数比从低温端跑到高温端的要多,结果高温端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低温端因获得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在导体两端便形成温差电动势。热电阻传感器是利用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测温的。热电阻广泛用来测量-200~850℃范围内的温度,少数情况下,低温可测量至1K,高温达1000℃。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精确度高,作为复现国际温标的标准仪器。
热电传感器的应用
1.无触点恒温控制器:无触点自动温控电路如图5-28所示。其控温范围从室温到150℃,精度为±0.1℃。测温用的热敏电阻RT作为偏置电阻接在T1、T2组成的差分放大器电路内,当温度变化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化,引起T1集电极电流变化,影响二极管D支路电流,从而使电容C充电电流发生变化,则电容电压达到单结晶体管BT峰点电压的时刻发生变化,即单结晶体管的输出脉冲产生相移,改变了可控硅SCR的导通角,改变了加热丝的电源电压,从而达到自动控温的目的。图中电位器Rp用以调节不同的设定温度。
Rp 220V
RT
T1
T2
D C
加热丝
BT
220v~ SCR 图 5-28 无触点恒温控制器电路图
2.室内空气加热器
PTC热敏元件由于具有升温快、能自控、安全节能、组成电路简单等特点,因而在各种取暖器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图5-29是空气加热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PTC元件上有许多小孔,后面装有散热用的鼓风机。当接通电源后,PTC元件由于阻值小会有大电流通过而开始加热,鼓风机同时工作,它吹出的空气把PTC元件产
生的热量带向室内空间。由于空气流速和PTC热量的自动平衡,出风口的温度达50~60℃。当鼓风机由于故障原因停止转动时,PTC元件的阻值会急剧增大,从而限制了电流的通过,温度便下降到很低,可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外壳
入气口
~220V
θ
PTC 鼓风机
PTC元件
PTC元件的形状常用的有方形板状和圆盘状两种。方形板状的尺寸为70mm×70mm×10mm,在厚度方向上约1800个小孔。圆盘状的尺寸为¢50×(3.5~7.0)mm。PTC元件的功率为300~1000W。 3.自动门控制电路
图5-30是自动门控制电路原理图。人体移动探测采用新型热释电红外线探测模块HN911。场效应管T1用作延时控制,通过调节电位器RP1便可改变延时控制的时间。光耦合器件MOC3020起交直隔离作用。当无人通过自动门时,HN911输出端为低电平,T1无控制信号输出,双向晶闸管T2关闭,负载电机不工作,门处于关闭状态。当有人行走接近自动门时,HN911模块检知到人体红外能量,输出端1为高电平输出,双向晶闸管导通,负 图5-29 室内空气加热器电路及结构示意图
载电机工作,打开自动门。当自动门运行到位时,由限位开关S切断电源。由于HN911模块的输出端2输出的电平正和1端输出的电平相反,故可用2端的输出信号控制自动门关闭。
+5V RP1 增 益 调 4 3 5
R1
MOC3020 R2
负载 T2
S
~220V HN911 2 6
R2
+ T1 C1
关门控 制电路
图5-30 自动门控制电路原理图
4.客房火灾报警器
图5-31是客房火灾报警器原理电路图。在每个客房中安装有由TT201温控晶闸管组成的火灾传感器,在每一路中又都串有发光二极管LED,其总线串接报警电路再与电源相连。为及时了解灾情,发光二极管及报警电路均设置在总监控台。若某一房间发生火灾时,房内的环境温度升高,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温控晶闸管的开启电压温度时,该路的温控晶闸管导通,相应发光二极管发光显示,同时,由于温控晶闸管导通会使总线电流增大,产生报警信号,再经报警电路检测处理后,立即发出火灾警笛声响。
报警电路
LED TT201 房间1 房间2 房间3 房间4 图5-31 客房火灾报警器电路图
5.液位报警器
图5-32是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液位报警器的原理电路。它由两个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运算放大器及报警电路等组成,其中传感器B2设
置在警式液面的位置,传感器B1设置在外部。正常情况下,两个传感器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调节电位器RP1,使运算放大器输出为零。当液面升高时,传感器B2将会被液体淹没,由于液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别,使运算放大器工作输出不为零的控制信号,驱动报警电路报警。
+U
B1 B2 液面 AD
RP1
R1 50M AD590
R2
- IC
+ 741 R3
报警
图 5-32 液位报警器原理图
小结:
热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在各种热电式传感器中,以将温度量转换为电势值和电阻值的方法最为普遍。如:热电偶就是将温度转换为电势值的传感器;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将温度转换为电阻值。它们在工业生产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半导体PN结的伏安特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制成温敏二极管、温敏三极管、温敏晶闸管以及集成温度传感器,它们在窄温场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除此之外,本章还讨论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及其应用。学完本章之后,初步掌握热电偶、金属热电阻、半导体热敏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刘迎春、叶湘滨编著
[2] 《传感技术》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李春茂编著
第三篇:传感器设计论文
传感器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论文题目:学 院:系 别:专 业: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 期: 传感器技术 温度的传感器设计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系
机电一体化 机电1301 11130156 张印
邢老师 2015 年 1 月 4日
第 一 页
传感器的应用、发展前景及其目前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外温度传感器研发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温度传感器正从结构复杂、功能简单向集成化、智能化、多参数检测的方向迅速发展,为开发新一代温湿度测控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将温度测量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国内数字温度仪测量温湿度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温—阻”法,即采用电阻型的温度传感器,利用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测量空气的温度。受传感器灵敏度的限制,这类温湿度仪的精度不是很高,一般条件下还可以满足需要,但是在环境实验设备等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就难以满足要求了。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工业化的进步,温度不仅仅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类基本生活条件, 还表现在对工生物制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影响。针对以上情况,研制可靠且实用的温度控制器显得非常重要。常用温度传感器的非线性输出及一致性较差,使温度的测量方法和手段相对较复杂,且给电路的调试带来很大的困难。传统的温度测量多采用模拟小信号传感器,不仅信号调理电路复杂,且温度值的标定过程也极其复杂,并需要使用昂贵的标定仪器设备。因此对于温湿度控制器的设计有着很大的现实生产意义。
随着光学技术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出现了开关式温度测量器、辐射式温度测量器等温度测量器,使得温度测量精度和范围都有较大的提高,其中应用激光技术测温打破了传统的近距测温,可以针对远程温度测量[4-5]。
随着电子技术和自动化的发展,研究开发出数字式集成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是将温度和数字电路集成在一起,内部包含了温度传感器、A/D转换器、信号处理器、接口电路等,有的还有单片机的中央处理器、随即存取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集成在一起,成功的实现了温度传感器的数字化结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精度高、测试的可靠性高、又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这些都是模拟式温度传感器不能达到的,由于引入了数字式的温度反馈,有效地改善了比较器的失调和零点漂移对温度精度的影响。目前,数字温度传感器已经结合了总线技术、等接口和主机进行通信,这种数字化、集成化的传感器是将温度传感器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热敏电阻温度测量传感器所采用的材料为铂金,该传感器应用了激光调阻和溅射成膜等技术制作形成的。选用铂电阻的原因是因为其电阻值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近似线性的变化,且具有良好的温度重现性和良好的测试稳定性。
本文设计所使用的是铂膜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零度时的阻值为1000Ω,该电阻的变化率为0.3851Ω/℃,在测量中薄膜铂电阻具有体积小,响应快,寿命长,测温范围宽,在氧化介质中性能稳定,线性度及精确度高等优点,很适合在便携式测量仪中使用。
由于热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引起电阻的变化值较小,如铂电阻 Pt1000 在零温度时的阻值
R0=1000,因此,在传感器与测量仪器之间的引线过长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在实际应用时,通常是热电阻与仪器或放大器采用两线或四线制的接线方式。两线制的引线电阻:铂电阻不超过 R0的 0.1%,铜电阻不超过 R0的 0.2%。采用四线制可消除连线过长而引起的误差。
第 二 页
电桥输出电压 V0为
V0=I /2×2R(Rt-Rr)/(2R+Rt+Rr)当 R>>Rt、Rr时,V0=I /(Rt-Rr)其中
Rr为温漂很小的铂电阻 Rt为可变电阻 R 为固定电阻
I 为恒流源提供的电流 V0为输出电压。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根据本文的设计,图1-1为所测得在0℃~ 100℃温度范围内铂电阻的阻值和温度的关系曲线。并且该图为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图1-1铂电阻与温度关系曲线
由图1-1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升高铂电阻的的组织也随之升高,曲线呈近似线性变化。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温度传感器探头采用的材料为铂金,应用激光调阻和溅射成膜等工艺技术制成。铂电阻的阻值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近似线性变化,具有良好的温度重现性和测试稳定性。本文采用的是温度传感器探头如图1-2所示。
第 三 页
图1-2温度传感器探头图
常用的铂膜温度传感器
图1-3 温度传感器探头图
第 四 页
铂膜温度传感器技术指标
铂膜温度传感器的技术指标见下表 1.铂电阻的技术指标
2.热响应时间
在温度出现阶跃变化时,铂电阻的输出变化至量程变化50%所需要的时间成为热响应时间,用T0.5表示。
3.铂电阻绝缘电阻
常温绝缘电阻的试验电压可取直流 10~100V 任意值,环境温度在15~35℃范围内,相对湿度应不大于 80%,常温绝缘电阻值应大于 100M。
4.铂电阻允许通过电流
通过铂电阻的测量电流最大不应超过 1mA。5.公称压力
一般是指在长温下,保护管所能承受的不至于破裂的静态外压,承压数值的大小同保护管的材料,直径,壁厚,焊接强度等密切相关。
温度传感器是指检测外界温度的传感器,它将所测环境中的温度信号转换为便于处理,显示,记录的电(频率)信号等,在很多领域都有普遍的应用。
温度传感器从使用角度大致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前者是让温度传感器直接与待测物体接触,来检测被测物体温度的变化,而后者是使温度传感器与待测物体离开一定的距离。检测从待测物体放射出的红外线,从而达到测温的目的。在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温度传感器中,相比之下运用较多的是接触式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一般在比较特殊的场合才使用。它是利用转换元件电磁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对温度和与温度有关的参量进行检测的装置,其中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变化的称热电阻传感器,金属热电阻式传感器简称热电阻,半导体热电阻式传感器简称热敏电阻,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动势变化的称为热电偶传感器。
温度检测采用的最基本的是热电偶式和热敏电阻式。热电偶式应用广泛,价格便宜而且耐用,种类多,能够覆盖非常宽的温度范围,最高温度可达到2000℃。所以本文设计选择热敏电阻,该传感器主要随温度的变化阻值发生变化,主要测量范围为-200℃~ 500℃温度范围内测量。其温度系数大而且稳定,反应速度快,工艺价格低,测温环境稳定。
第 五 页
传感器的内部结构
在传感器中间沉积了过渡层氧化镍,同时为了提高铂薄膜的焊接连接特性,在镍薄膜上面又沉积了铜薄膜作为导线层,最后在最外层沉积了三氧化二铝薄膜作为保护膜,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其膜系结构设计如图所示:
由于三氧化二铝的绝缘特性和高硬度、高稳定性等特点,可以避免传感器层和铜导线层的氧化,同时也可以保证传感器的耐腐蚀和耐冲击,从而保证传感器长期稳定地工作。
设计小结
利用铂薄膜的温度电阻特性以及磁控溅射镀膜技术设计并制备了薄膜热阻型温度传感器,得到的薄膜传感器在-200到600摄氏度之间有极高的线性度和稳定性,并且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的分析得到了最佳的制备铂薄膜的工艺参数:工作压强0.6 Pa,靶基距60 mm,电源功率120 W。通过对退火温度的对比分析得到了铂薄膜最佳的退火温度为400℃,退火时间为2 h,这些都为制备更为稳定精度更高的铂薄膜温度传感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 六 页
第四篇:机器人传感器论文
机器人技术基础论文
学校: 班级: 学生:
机器人传感器
摘要: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相当于人类大脑,执行机构相当于人类四肢,传感器相当于人类的五官。因此,要让机器人像人一样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机器人传感器技术是机器人智能化的重要体现。Abstract:
Robot control system is equivalent to the human brain, actuators equivalent to human limbs, sensor is equivalent to the human facial features.Therefore, to make robots like people receive and process information from outside, robot sensor technology is the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intelligent robots.关键词:机器人 传感器 内部 外部
正文:
传感器是机器人完成感觉的必要手段,通过传感器的感觉作用,将机器人自身的相关特性或相关物体的特性转化为机器人执行某项功能时所需要的信息。根据传感器在机器人上应用的目的和使用范围不同,可分为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
内部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器人自身状态(如手臂间角度、机器人运动工程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外部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器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对象状况等,如抓取对象的形状、空间位置、有没有障碍、物体是否滑落等。
机器人用内、外传感器分类
传感器 位置 速度 加速度 检测内容 位置、角度 速度 加速度 接触 把握力 荷重
触觉 分布压力 多元力 力矩 滑动 接近
接近觉 间隔 倾斜平面位置
视觉 距离 形状 缺陷
听觉 嗅觉 味觉 声音 超声波 气体成分 味道
检测器件
电位器、直线感应同步器 角度式电位器、光电编码器 测速发电机、增量式码盘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 限制开关
应变计、半导体感压元件 弹簧变位测量器
导电橡胶、感压高分子材料 应变计、半导体感压元件 压阻元件、马达电流计 光学旋转检测器、光纤
应用
位置移动检测 角度变化检测 速度检测 加速度检测 动作顺序控制 把握力控制
张力控制、指压控制 姿势、形状判别 装配力控制 协调控制 滑动判定、力控制
光电开关、LED、红外、激光 动作顺序控制 光电晶体管、光电二极管 电磁线圈、超声波传感器 摄像机、位置传感器 测距仪 线图像传感器 画图像传感器 麦克风 超声波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射线传感器 离子敏感器、PH计
障碍物躲避
轨迹移动控制、探索 位置决定、控制 移动控制 物体识别、判别 检查,异常检测 语言控制(人机接口)导航 化学成分探测
机器人传感器的要求和选择
机器人传感器的选择取决于机器人工作需要和应用特点,对机器人感觉系统的要求时选择传感器的基本依据。机器人传感器的选择的一般要求:
精度高、重复性好; 稳定性和可靠性好; 抗干扰能力强;
重量轻、体积小、安装方便。
内部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
按照位移的特征,可分为线位移和角位移。
线位移是指机构沿着某一条直线运动的距离,角位移是指机构沿某一定点转动的角度。(1)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
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由一个线绕电阻(或薄膜电阻)和一个滑动触点组成。其中滑动触点通过机械装置受被检测量的控制。当被检测的位置量发生变化时,滑动触点也发生位移,从而改变了滑动触点与电位器各端之间的电阻值和输出电压值,根据这种输出电压值的变化,可以检测出机器人各关节的位置和位移量。(2)直线型感应同步器
直线感应同步器的组成是由定尺和滑尺组成。定尺和滑尺间保证与一定的间隙,一般为0.25mm左右。在定尺上用铜箔制成单项均匀分布的平面连续绕组,滑尺上用铜箔制成平面分段绕组。绕组和基板之间有一厚度为0.1mm的绝缘层,在绕组的外面也有一层绝缘层,为了防止静电感应,在滑尺的外边还粘贴一层铝箔。定尺固定在设备上不动,滑尺则可以再定尺表面来回移动。(3)圆形感应同步器
圆形感应同步器主要用于测量角位移。它由钉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在转子上分布着连续绕组,绕组的导片是沿圆周的径向分布的。在定子上分布着两相扇形分段绕组。定子和转子的截面构造与直线型同步器是一样的,为了防止静电感应,在转子绕组的表面粘贴一层铝箔 绝对速度传感器
绝对速度传感器,图4-11为国产CD-1型绝对速度传感器的结构图。途中磁钢6借铝架5固定在壳体4内,并通过壳体形成磁回路。线圈2和阻尼环3安装在芯杆2上,芯杆用弹簧1和8支承在壳体内,构成传感器的活动部分。当传感器的壳体与振动物体一起振动时,如振动的频率较高,由于芯杆组件的质量很大,故产生的惯性力也大,可以阻止芯杆随壳体一起运动。当振动频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认为芯杆组件基本不动,只是壳体随被测物体振动。这时,线圈以物体的振动速度切割磁力线而在线圈两端产生感应电压。并且线圈输出的电压与线圈相对可替代运动速度成正比。当振动速度高到一定程度时,线圈与壳体的相对速度就是被测振动物体的绝对速度。加速度传感器
电动式速度传感器的结构它由轭铁。永久磁铁、线圈及支承弹簧所组成。由电磁感应定律可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时,在线圈两端将产生与磁通量中减少速率成正比的电压U,可表示为:
Ud dt如果线圈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运动,在线圈中便可产生与线圈速度成正比的感应电压,通过测量电路测得其电压的大小,便可得出速度的大小。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它也称为压电式加速度计,他是利用压电效应制成的一种加速度传感器。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基于压电元件厚度变形的压缩式加速度传感器、基于压电元件剪切变形的剪切式和复合型加速度传感器。
机器人外部传感器
力或力矩传感器
机器人在工作时,需要有合理的握力,握力太小或太大都不合适。力或力矩传感器的种类很多,有电阻应变片式、压电式、电容式、电感式以及各种外力传感器。力或力矩传感器通过弹性敏感元件将被测力或力矩转换成某种位移量或变形量,然后通过各自的敏感介质把位移量或变形量转换成能够输出的电量。机器人常用的力传感器分以下三类。i.装在关节驱动器上的力传感器,称为关节传感器。它测量驱动器本身的输出力和力矩。用于控制中力的反馈。ii.装在末端执行器和机器人最有一个关节之间的力传感器,称为腕力传感器。它直接测出作用在末端执行器上的力和力矩。
装在机器人手爪指(关节)上的力传感器,称为指力传感器,它用来测量夹持物体时的受力情况。触觉传感器 人的触觉包括接触觉、压觉、力觉、冷热觉、滑动觉、痛觉等。在机器人中,使用触觉传感器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 i.使操作动作使用,如感知手指同对象物之间的作用力,便可判定动作是否适当,还可以用这种力作为反馈信号,通过调整,使给定的作业程序实现灵活的动作控制。这一作用是视觉无法代替的。ii.识别操作对象的属性,如规格、质量、硬度等,有时可以代替视觉进行一定程度的形状识别,在视觉无法使用的场合尤为重要。iii.用以躲避危险、障碍物等以防事故,相当于人的痛觉。
接近觉传感器
接近觉是指机器人能感觉到距离几毫米到十几厘米远的对象物或障碍物,能检测出物体的距离、相对倾角或对象物表面的性质。这就是非接触式感觉。滑觉传感器
机器人要抓住属性未知的物体时,必须确定自己最适当的握力目标值,因此需检测出握力不够时所产生的物体滑动。利用这一信号,在不损坏物体的情况下,牢牢抓住物体。为此目地设计的滑动检测器,叫做滑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
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眼睛对人来说多么重要。有研究表明,视觉获得的信息占人对外界感知信息的80%。人类视觉细胞数量的数量级大约为106,时听觉细胞的300多倍,时皮肤感觉细胞的100多倍。人工视觉系统可以分为图像输入(获取)、图像处理、图像理解、图像存储和图像输出几个部分,实际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若干部件。听觉传感器
智能机器人在为人类服务的时候,需要能听懂主人的吩咐,需要给机器人安装耳朵,首先分析人耳的构造。
声音是由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波组成,外界声音使外耳鼓产生振动,中耳将这种振动放大、压缩和限幅、并抑制噪声。经过处理的声音传送到中耳的听小骨,再通过卵圆窗传到内耳耳蜗,由柯蒂氏器、神经纤维进入大脑。内耳耳蜗充满液体,其中有30000各长度不同的纤维组成的基底膜,它是一个共鸣器。长度不同的纤维能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因此内耳相当于一个声音分析器。智能机器人的耳朵首先要具有接受声音信号的器官,其次还需要语音识别系统。
在机器人中常用的声音传感器主要有动圈式传感器和光纤声传感器。味觉传感器
味觉是指酸、咸、甜、苦、鲜等人类味觉器官的感觉。酸味是由氢离子引起的。比如盐酸、氨基酸、柠檬酸;咸味主要是由NaCl引起的;甜味主要由蔗糖、葡萄糖等引起的,苦味是由奎宁、咖啡因等引起的;鲜味是由海藻中的谷氨酸钠、鱼和肉中的肌酐酸二钠、蘑菇中的鸟苷酸二钠等引起的。在人类的味觉系统中,舌头表面味蕾上的味觉细胞的生物膜可以感受味觉。味觉物质被转换为电信号,经神经纤维传至大脑。味觉传感器与传统的、只检测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的化学传感器不同。目前某些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味觉的敏感,如PH计可以用于酸度检测、导电计可用于碱度检测、比重计或屈光度计可用于甜度检测等。但这些传感器智能检测味觉溶液的某些物理、化学特性,并不能模拟实际的生物味觉敏感功能,测量的物理值要受到非味觉物质的影响。此外,这些物理特性还不能反应各味觉之间的关系,如抑制效应等。
实现味觉传感器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使用类似于生物系统的材料做传感器的敏感膜,电子舌是用类脂膜作为味觉传感器,能够以类似人的味觉感受方式检测味觉物质。从不同的机理看,味觉传感器大致分为多通道类脂膜技术、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表面光伏电压技术等,味觉模式识别是由最初神经网络模式发展到混沌识别。混沌是一种遵循一定非线性规律的随机运动,它对初始条件敏感,混沌识别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因此应用越来越广。目前较典型的电子舌系统有新型味觉传感器芯片和SH—SAW味觉传感器。
总结:
传感器对于机器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各种机器人传感器的学习和了解,我对机器人各种传感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使我获益匪浅,为我以后这方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1)《机器人技术基础》,刘极峰
(2)《机器人传感器及其应用》,高国富,谢少荣(3)《传感器及其应用》,谢文和
第五篇:2011基于18B20温度传感器论文
基于单片机18B20的温度计设计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有关18B20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及有关注意事项,经典接线原理图。1.引言:
温度传感器的种类众多,在应用与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场合时DALLAS(达拉斯)公司生产的DS18B20温度传感器当仁不让。超小的体积,超低的硬件开消,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附加功能强,使得DS18B20更受欢迎。对于我们普通的电子爱好者来说,DS18B20的优势更是我们学习单片机技术和开发温度相关的小产品的不二选择。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可以拓宽您对单片机开发的思路。
2.DS18B20的主要特征: * 全数字温度转换及输出。 * 先进的单总线数据通信。 * 最高12位分辨率,精度可达土0.5摄氏度。 * 12位分辨率时的最大工作周期为750毫秒。 * 可选择寄生工作方式。 * 检测温度范围为–55°C ~+125°C(–67°F ~+257°F) * 内置EEPROM,限温报警功能。 * 64位光刻ROM,内置产品序列号,方便多机挂接。 * 多样封装形式,适应不同硬件系统。3.DS18B20引脚功能:
•GND 电压地 •DQ 单数据总线 •VDD 电源电压
4.DS18B20工作原理及应用:
DS18B20的温度检测与数字数据输出全集成于一个芯片之上,从而抗干扰力更强。其一个工作周期可分为两个部分,即温度检测和数据处理。在讲解其工作流程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18B20的内部存储器资源。18B20共有三种形态的存储器资源,它们分别是:
ROM 只读存储器,用于存放DS18B20ID编码,其前8位是单线系列编码(DS18B20的编码是19H),后面48位是芯片唯一的序列号,最后8位是以上56的位的CRC码(冗余校验)。数据在出产时设置不由用户更改。DS18B20共64位ROM。
5.控制器对18B20操作流程:
1、复位:首先我们必须对DS18B20芯片进行复位,复位就是由控制器(单片机)给DS18B20单总线至少480uS的低电平信号。当18B20接到此复位信号后则会在15~60uS后回发一个芯片的存在脉冲。
2、存在脉冲:在复位电平结束之后,控制器应该将数据单总线拉高,以便于在15~60uS后接收存在脉冲,存在脉冲为一个60~240uS的低电平信号。至此,通信双方已经达成了基本的协议,接下来将会是控制器与18B20间的数据通信。如果复位低电平的时间不足或是单总线的电路断路都不会接到存在脉冲,在设计时要注意意外情况的处理。
3、控制器发送ROM指令:双方打完了招呼之后最要将进行交流了,ROM指令共有5条,每一个工作周期只能发一条,ROM指令分别是读ROM数据、指
定匹配芯片、跳跃ROM、芯片搜索、报警芯片搜索。ROM指令为8位长度,功能是对片内的64位光刻ROM进行操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分辨一条总线上挂接的多个器件并作处理。诚然,单总线上可以同时挂接多个器件,并通过每个器件上所独有的ID号来区别,一般只挂接单个18B20芯片时可以跳过ROM指令(注意:此处指的跳过ROM指令并非不发送ROM指令,而是用特有的一条“跳过指令”)。ROM指令在下文有详细的介绍。
4、控制器发送存储器操作指令:在ROM指令发送给18B20之后,紧接着(不间断)就是发送存储器操作指令了。操作指令同样为8位,共6条,存储器操作指令分别是写RAM数据、读RAM数据、将RAM数据复制到EEPROM、温度转换、将EEPROM中的报警值复制到RAM、工作方式切换。存储器操作指令的功能是命令18B20作什么样的工作,是芯片控制的关键。
5、执行或数据读写:一个存储器操作指令结束后则将进行指令执行或数据的读写,这个操作要视存储器操作指令而定。如执行温度转换指令则控制器(单片机)必须等待18B20执行其指令,一般转换时间为500uS。如执行数据读写指令则需要严格遵循18B20的读写时序来操作。数据的读写方法将有下文有详细介绍。6.DS28B20芯片ROM指令表
Read ROM(读ROM)[33H](方括号中的为16进制的命令字)Match ROM(指定匹配芯片)[55H] Skip ROM(跳跃ROM指令)[CCH] Search ROM(搜索芯片)[F0H] Alarm Search(报警芯片搜索)[ECH] 7.DS28B20芯片存储器操作指令表:
Write Scratchpad(向RAM中写数据)[4EH] Read Scratchpad(从RAM中读数据)[BEH] Copy Scratchpad(将RAM数据复制到EEPROM中)[48H] Convert T(温度转换)[44H] Recall EEPROM(将EEPROM中的报警值复制到RAM)[B8H] Read Power Supply(工作方式切换)[B4H] 8.写程序注意事项
DS18B20复位及应答关系
每一次通信之前必须进行复位,复位的时间、等待时间、回应时间应严格按时序编程。
DS18B20读写时间隙:
DS18B20的数据读写是通过时间隙处理位和命令字来确认信息交换的。写时间隙:
写时间隙分为写“0”和写“1”,时序如图7。在写数据时间隙的前15uS总线需要是被控制器拉置低电平,而后则将是芯片对总线数据的采样时间,采样时间在15~60uS,采样时间内如果控制器将总线拉高则表示写“1”,如果控制器将总线拉低则表示写“0”。每一位的发送都应该有一个至少15uS的低电平起始位,随后的数据“0”或“1”应该在45uS内完成。整个位的发送时间应该保持在60~120uS,否则不能保证通信的正常。读时间隙:
读时间隙时控制时的采样时间应该更加的精确才行,读时间隙时也是必须先由主机产生至少1uS的低电平,表示读时间的起始。随后在总线被释放后的15uS
中DS18B20会发送内部数据位,这时控制如果发现总线为高电平表示读出“1”,如果总线为低电平则表示读出数据“0”。每一位的读取之前都由控制器加一个起始信号。注意:必须在读间隙开始的15uS内读取数据位才可以保证通信的正确。在通信时是以8位“0”或“1”为一个字节,字节的读或写是从高位开始的,即A7到A0.字节的读写顺序也是如图2自上而下的。
9.接线原理图:
本原理图采用四位数码管显示,低于100度时,首位不显示示例27.5,低于10度时示例为9.0,低于零度时示例为-3.7。
结束语:基于DS18B20温度测量温度准确,接线简单,易于控制,加以扩展可以应用到各种温度控制和监控场合。
参考文献:
DALLAS(达拉斯)公司生产的DS18B20温度传感器文献
程序: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sda=P1^7;sbit dian=P0^7;//小数点显示 uint tem;
uchar h;uchar code tabw[4]={0xf7,0xfb,0xfd,0xfe};//位选 uchar code tabs[12]={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xff,0xbf};//数码管数据
//
0 5 6 9
空
-uchar code ditab[16]= {0x00,0x01,0x01,0x02,0x03,0x03,0x04,0x04,0x05,0x06,0x06,0x07,0x08,0x08,0x09,0x09};//查表显示小数位,1/16=0.0625,即当读出数据为3时,3*0.0625=0.1875,读出数据为3时对应1,查表显示1,为4时显2 uchar data temp[2]={0};//高位数据与低位数据暂存 uchar data display[5]={0};//显示缓存
void delay(uchar t)//t为1时延时小于5us { while(t--);} void delay1()//4us {} void delays(uchar m)//1ms { uchar i,j;for(i=0;i for(j=0;j<110;j++);} void reset()//初始化 { uchar x=1;while(x){ while(x) { sda=1; sda=0; delay(50);//延时500us以上 sda=1; delay(5);//等待15us-60us x=sda; } delay(45); x=~sda;} sda=1;} void write_s(uchar temp)//写入一个字节 { uchar i;for(i=0;i<8;i++){ sda=1; sda=0; delay1(); sda=temp&0x01; delay(6); temp=temp/2;} sda=1;delay(1);} uchar read_s()//读出一个字节的数据 { uchar m=0,i;for(i=0;i<8;i++){ sda=1; m>>=1; sda=0; delay1(); sda=1; delay1(); if(sda) m=m|0x80; delay(6);} sda=1;return m;} uint read_1820()//读出温度 { reset();delay(200);write_s(0xcc);//发送命令 write_s(0x44);//发送转换命令 reset();delay(1);write_s(0xcc); write_s(0xbe);temp[0]=read_s();temp[1]=read_s();tem=temp[1];tem<<=8;tem|=temp[0];return tem;} void scan_led()//数据显示—数码管 { uchar i;for(i=0;i<4;i++){ P0=tabs[display[i]]; P1=tabw[i]; delays(7); if(i==1) dian=0; P1=tabw[i]; delays(2);} } void convert_t(uint tem)//温度转换{ uchar n=0;if(tem>6348){ tem=65536-tem; n=1;} display[4]=tem&0x0f;display[0]=ditab[display[4]]; display[4]=tem>>4; display[3]=display[4]/100; display[1]=display[4]%100; display[2]=display[1]/10; display[1]=display[1]%10;if(!display[3]){ display[3]=0x0a;} if(!display[2]) display[2]=0x0a;if(n) // 取百位数据暂存 // 取后两位数据暂存// 取十位数据暂存 { n=0; display[3]=0x0b;} } void main(){ delay(0);delay(0);delay(0);P0=0xff;P1=0xff;for(h=0;h<4;h++)//初始化为零 { display[h]=0;} reset();write_s(0xcc);write_s(0x44);for(h=0;h<100;h++)//显示0保持 scan_led();while(1){ convert_t(read_1820());//读出并处理 scan_led();//显示温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