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美尔(齐美尔)社会学理论
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1.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以及西美尔对社会的理解?
答:社会唯实论认为只有社会结构才是真正客观的存在。
社会唯名论认为不存在社会这么一个实体。客观存在的是个体及其行为,社会只不过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集合。
西美尔认为构成社会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个人之间有意义互动关系所包含的社会形式,构成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西美尔承认个体的存在,也承认社会结构的存在;
2.社会并非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往),构成了社会;
3.社会由透过互动而结合在一起的个体所组成,社会的存在就表现在这些互动的关系上。这种个人之间有意义的互动关系所包含的社会形式构成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社会的本质是什么?
答:社会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之中。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社会学的任务是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进行分析,正是这种互动的总和,构成了社会。
3.如何理解社会是一种过程?
答:社会是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交往)构成了社会。
1.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的互动。
2.互动中的个体关系,高低贵贱的地位、凝聚、模仿、劳动分工、交换、普通的攻击或防卫、宗教社团、政党的形成,诸多其他等等。互动是在这些框架中的发展或用它来表征。
3.社会是这些居于一定关系的互动过程的总称。
4.社会交往形式是什么?
社会交往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并通过这种方式是交往构成社会现实。
西美尔讨论的各种社会交往形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基本的社会互动形式:合作,竞争,联合,秘密等。2.体制化结构的形式:国家、教会、家庭、军事组织等。3.自主的游戏形式:社交、体育活动、游戏等。
4.社会本身的一般形式: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5.社会交往的类型分别是什么?
答:西美尔讲社会交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吝啬者、挥霍者、穷人、贵族、冒险家、娼妓、陌生人等等。
穷人:被别人援助或有权得到别人援助的人。穷人的相对定义:一类人在与其同类的比较中感到自己是穷人。(主观贫困),这类穷人并非必然是社会的最下阶层。陌生人:是指今天来并且要停留到明天的漫游者。陌生人与群体的关系中距离的重要性,距离太远,他讲失去与群体的联系,因而对于群体毫无关系,也就不是陌生人:距离太近,也就成为了自己人,而不再是陌生人。陌生人与群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他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形式的特殊性。我们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地是他人的陌生人,陌生人之间的互动形式非常普遍。
6.什么是社会几何学及其理解?
答:西美尔极为重视数学的作用,他尝试将数学的一些最基本概念,如数量、距离、位置、权重、对称性等引申和扩展到社会学领域,建立起了所谓的“社会几何学”。
一、群体构成的数量。
研究群体规模大小对于群体中互动性质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群体的大小对于个人和群体性质的影响:(1)群体或者社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扩展个人的自由。(两人群体vs三人群体)(2)大群体也会产生一些小群体中没有或不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可能危及人的个性。(跟风)
二、社会互动的距离。
互动的形式、事物的价值等至关重要的问题,都与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相对距离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是由相对距离所决定的。事物的价值是由其与行为者之间的距离确定的。一个事物距离人太近或太远都毫无价值,只有通过努力得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7.论述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答:“主体文化”又称“个体文化”,是指行为者生产、吸收和控制各种文化因素的能力和倾向,是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客观文化”是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联系:(1)客观文化对于个体的影响,只有在其以观念的形式进入个体,被个体吸收内化,即成为主观文化的一部分之后才能实现。
(2)在理想情形中,个体文化影响和塑造着客观文化,并同时接受着客观文化的影响。
区别:(1)在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之间,存在着深深的疏远与对立,创造性精神的亢奋和毫不疲倦的生命力与其僵化、死板的产物以及该产物的不可思议的反作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对立。
(2)虽然人们保持着创造和更新客观文化的能力,但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看,客体文化对主体文化的压倒性优势却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对主体文化产生压制作用。客观文化发展迅速,主观文化发展速度较慢.8.如何理解社会分化?
答: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结构系统不断分解成新的社会要素、各种社会关系分割重组最终形成新的结构的过程。不仅是领域的分化和区域的分化,而且包括阶层分化、组织分化、利益分化和观念分化。
社会分化引起互动形式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1)群体组成原则发生了变化,从“有机的标准”转向“理性的标志”。(先天的vs可选择的)
(2)社会分化会导致社会群体数量的增加。(初级群体vs职业群体)
负面效应:角色之间的冲突;
积极意义:促进了人们的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9.什么是经济交换?
答:经济交换是指人们相互时间进行的劳动产品或者服务的交换的过程。西美尔详尽的研究了交换关系,特别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关系所产生的社会后果。正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关系导致了现代社会中个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日渐分离,导致了社会关系的客体化。
10.货币对社会的影响?
答:1.在经济生活中,货币就具有这样的重要性。一方面货币造成了人与物之间的距离,另外一方面,货币又能够帮助人们客服自己与物之间的距离。
2.货币为商品交换提供了一种普遍的价值标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有限性。
3.货币视为人类互动的一种形式。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1.货币的使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抽象地对目的作思考。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发展。货币的使用改变了知识及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改变了社会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促进了文化向着知识层面进行根本性调整。
2.货币的使用推动了社会向理性化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对量的计算要求超过了质的因素。
3.货币的使用,不仅促进了货物的交流,同时也加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频率。改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团结。
11.货币对政府,个人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答:对政府:改变了政府行为的景观。一方面,正是有了货币,政府才能对遥远的地方征税,才能向其官员及其雇员支付薪俸。另外一方面,政府也必须尽力保持社会的稳定,只有在此基础上,它发型的货币才能为公民所接受。
对个人:1.货币使个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有了更多表现自己的方式,社会也就因而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2.货币使得人们能够具有多种不同的人际关系。
3.货币也导致了个人更加封闭,更加孤独,这也成为了现代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通病。
最后,货币的强力冲击之下,许多人的人生观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第二篇:10年社会学理论
上海大学10年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30分)
1、社会学的想象力
2、马克斯·韦伯
3、镜中我4、5、6、二、简答题(90分)
1、简述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2、3、简述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4、《乡土中国》中任选两篇谈谈读后感
5、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6、简述科层制的特征
三、论述题(30分)
论述帕森斯以后五个社会学家的主要观点。
第三篇:《现代社会学理论》读后感
《现代社会学理论》读后感
社会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也是一门集大成的理论体系,它集合了从哲学发展分化出众社会科学以来的一切方法论和论述支点,将一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扁平放置到“社会”这个领域中,认为无论是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还是心理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它们论述的对象,在其横截面上都发生在社会之中。从这个意义来讲,对“社会”这一概念的认知,的确是社会学这个理论体系的基础支点,也给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比较广阔的场域。
马尔科姆·沃特斯的这本《现代社会学理论》并非现代社会学的前沿成果展示,反而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大学生教材。当然这并不能成为质疑该书的理论价值的理由。因为对于中国理论界而言,社会学是一门最有价值的引进理论系统,对于中国建国以后的社会学理论研究及其体系构建,包括教育教学、应用对策系统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而这本教材也系统全面的向国内学者展现了这个西方当前最庞大也最具人气的学科类型的内在结构和学术价值。
全书共十章,第一章为绪论,是对全书的基本框架和理论背景的预览,介绍了一些一般性的理论常识,如提出了“社会是什么”这样一个初始命题,从而揭开了关于社会的几大流派的基本理论立场,用两大维度来划分社会的本质类型,即主观与客观、个体与集体。主观个体则主张社会是行动构建的,主观集体则主张社会是功利的;客观个体主张社会是功能的集合,客观集体主张社会是一种结构。两大维度和四大基本框架划分出的社会本质论类型有行动主义、理性主义、结构主义与系统论四大流派,囊括了以韦伯、马克思、涂尔干、吉登斯、哈贝马斯等众多西方社会学家的思想体系。第二章到第五章主要就是介绍这四大流派的基本观点细节。第六章到第九章是社会理论的一些重要论题,文化与意识形态,权力与国家,社会性别与女性主义,分化与分层。如果说第二章到第五章是本体论和认识论,讲的是西方学者是如何认识社会,在他们眼中的社会是什么,那么
第六章到第九章就是系统论,是说有关于社会这个系统,其中有哪些子系统和子问题需要个别对待,这些子系统对于整个社会理论体系具有哪些填补作用。最后一章谈的是社会理论的发展前景,谈到了一些初露端倪的新领域和新思路,如要融入实证主义或追求宏大理论体系之辩,目的是要让社会理论与现时代社会结构与形态越发契合,并在巨大的转型运动与频发的现代社会危机中能够以更为敏锐的视角发现问题的症结,从而予以明智的诊断。
这本书在阅读上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即要突破的是大量的理论背景,因为是一本给西方社会学专业大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的示范性教材,而且社会理论又是西方理论界的原创,因此穷尽式的汇集了西方社会理论学家,包括一些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化学与历史学等方面的大师。而每一个学者的理论体系都是独立而自给自足的,因此将他们按照某个特定为主题安排在一个维度上,的确是作者总揽全局的理论视野和功底决定的。一本教材必须要有大量的常识系统储备,而更重要的是呈现在整个作品中清晰而理性的逻辑结构,而不是大量学者及其观点的堆砌罗列,这种清晰的逻辑结构才具有示范性和引导作用,让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内在的常识结构和逻辑,有利于自行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多角度判断、发散联想的学人,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容器。尤其是对于社
会理论这种拥有着庞大繁复的研究对象的学科来说,知识信息系统、逻辑系统与结构模式的构建和塑造,通过对各个学者基本观点的介绍和评述,展现出整个社会理论的博大精深和整体价值。
这本教材读过两遍之后,虽然不能说对整个西方社会理论体系了如指掌,但是基本的框架是可以领略到的。从最直观的道理来思考,社会是个体的人组成的,因此从外部形态来看,社会是人群;而人群区别于兽群的特征,就在于人具有理性,因此社会又可以看成是具有理性行动的人群;而从宏观来看,社会是具有若干功能的,如发展,协调,综合管理,因此社会又是一个具有各种功能的有机体,如动力系统与公平分配系统两大支柱功能。社会不是扁平的、整齐划一的,而是有层次和差序结构的,这种层次和结构才能保证社会发挥各种功能的动态性和时效性,从而形成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总之,这本西方大学生的教材,对于国内学者和学人来说,不可谓不受益。知识的储备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在于一本书所能够提供给读者的启示,包括每一个观点、知识片段配比的内在逻辑结构,这对于读者是最重要的。社会理论作为一种庞大的、包括万象的理论,其内在的知识和理论含量是浩如烟海的,如果不掌握一定的逻辑结构和主题串联,恐怕光是各个理论家的观点就很难掌握。而且一本大学生教材也的确是需要有一条或几条线索来支撑,而不能是知识的堆砌。否则,再精读这本书多少遍,也只能培养出一些凌乱知识的容器,而不是独立思考、大胆假设、思维发散的学人。读书如此,学习社会理论更是如此。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让你的脑子变成那本书,而是最大限度的理解书的作者并超越他。否则,我们看书就没有任何意义。
这本社会学理论,更为现实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转变思路,用“如何看待社会这个东西”的思路来看待当前的发展问题。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转型,而诸如科学发展观这样的战略思想,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理论,指导各行各业如何站在改变社会、优化社会结构这个角度来构建自己的发展路径。认识社会是什么,才能明智的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更理性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再有特色,也是社会。
第四篇:西方社会学理论读书笔记
西方社会学理论读书笔记
社会表面下的结构
结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在秩序。
1、亚里士多德:社会结构是由根据功能及社会财富而形成的各种社会集团。(群体主义)
2、托马斯·霍布斯:通过契约把个人同某个主权国家联结起来,由国家以成文法规保障秩序与和谐。(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的自然状态是和平友善的,但私有财产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不平等导致了社会冲突和利益分歧的发展。
3、乔巴蒂斯塔·维科:社会是一个动态结构,制度与人的关系都是人们行动的产物,社会历史是各种冲突与混乱的个人行为联结起来形成的统一体。
4、孟德斯鸠:社会是一个整体结构,是许多因素平衡的产物。例如法规,不能接受只有立法者制定的。
5、亚当·斯密:社会是一种等级结构。社会分化的基础、权势的本源,是财产。每个人的社会经济活动都受到“利己心”的支配。
6、奥古斯特·孔德:社会是一种有规律的结构。社会现象具有自然的合乎规律的性质,而社会学的任务是发现那些社会现象之间的规律。
孔德最基本的社会学思想——“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标。”
孔德从生物学中引申出了几个整体性方法论公社(只有研究社会整体本身才能理解社会整体的一个部分):
1、社会是一个整体。
2、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有机体,即社会有机体。
3、社会学要从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体入手展开自己的研究。
4、人类历史也是一个整体。
孔德把人类现实的统一性与历史的统一性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
社会秩序的原则
社会整体的和谐性表现为社会秩序,不和谐性则表现为社会冲突。社会秩序是社会最基本的整体性特征。
(青年人由于不被社会所需要,他们不仅在物质方面感到不满,而且在精神上感到痛苦,这种痛苦被称为“世纪病”。他们无法从理论上解释自己的命运,也没有坚定的信念和信仰作为生活的准则。)类似于我国目前的某些现象
社会秩序原则:
1、崇尚科学与自然法则。一旦社会制度符合自然法则,支配人类和社会现象的自然法则就成为社会和政治改革的基础,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社会。
第五篇: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概念题(1*5)
1、社会动力学
2、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3、病态社会
4、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简答题(1*6)
1、杜尔克姆提出的社会学方法论原则。
2、布劳提出了哪些借以获取权力的条件?
3、马尔库塞关于美国社会攻击性趋向及其根源的论述。
4、托夫勒指出超工业社会具有哪些多样性的表现?
5、何为权威?权威有哪些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25分)
1、达伦多夫认为从准群体产生利益群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试述马林诺斯基的主要社会学思想。
2012年《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帕森斯有关模式变项的观点。
2、简述韦伯关于分层标准的观点。
3、简述霍曼斯关于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4、简述涂尔干关于社会学方法论的“客观原则”的观点。
5、简述吉登斯关于现代性制度的观点。
6、简述布迪厄有关资本类型的观点。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布迪厄的实践、惯习和场域。
2、试用2-3种社会学理论解释中国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