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指导小学五年级作文修改的案例研究(精选)
《指导小学五年级作文修改的案例研究》
结题报告
徐州市云兴小学 薛琦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
1、指导作文修改:作文修改,是写作者对写出的文章初稿进行修饰、改动并使之定型的活动,是写作文的很重要的一环。修改过程是对文章去粗取精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过程。
2、案例研究,是对个体对象,决策行为,或对某个实践中发生的情景的真实描述,是作者对已有事件的理性反思,是读者理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实践的有效学习材料,也是理论研究者提炼理论的实践依据。
3、小学五年级作文修改的要求: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1、明确大纲对小学五年级作文的要求。
2、探讨作文修改的方法。
3、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综合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作文修改。
4、通过案例,对比几种指导方法的效果,寻找有效途径,总结经验。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作文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几乎占有半壁江山,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却很不注重修改,写完了就算完事了,认为修改是语文老师的事。不会修改文章,不懂得修改的要求和方法,会妨碍表达,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不重视修改或缺乏修改能力,就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因而一定要对作文修改予以足够的重视。
2、只有重视文章的修改,才能不断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提高文章的质量。
3、在现行教材中,找不到关于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专项训练点。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若能把实践中的做法提炼总结、加以推广,则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下两册书的14次习作及指导步骤。
2、研究文章修改的主要方向,如:修改主题、改动材料、调整结构、锤炼语言等。
3、通过课堂讲评、书面批改、单独指导、引导学生自改、互改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
4、撰写案例,总结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关于小学生写作教学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调查法。访谈、问卷,分析学生不会修改作文的原因。
3、案例研究法:借助学习的教育理论,对指导学生作文修改的过程进行理性反思,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4、经验总结法。归纳、检验、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阅读孙建龙主编的《小学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 9—3月)
2、阅读于永正著《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4—7月)
3、阅读《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8—9月)
4、参阅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国标江苏版同步作文》五年级上、下册,借鉴其作文指导的步骤及评价方法。(完成时间: 9—6月)
5、阅读有关作文教学的文章与著作。经常上网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坚持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江苏教育》、《徐州教育科研》等杂志;向市图书馆借阅有关作文教学的其他著作,进行系统阅读思考。(完成时间:伴随整个研究过程。)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一)阅读大纲,查阅文献,明确五年级的修改要求。
作文批改不是教师的作文教学的工具,不是教师独享的。在学生学习写作文的时候,就应该同步学习作文批改技法。在小学阶段,由于一二年级以写话为主,三年级才开始学习写片段,因此,从四年级就应开始嵌入作文批改的教学。对各年级的批改要求也不尽相同。四年级:认识作文批改的意义,认识作文批改符号及其作用,在句子和句群中进行作文批改符号的单项训练。五年级:在段落中进行作文批改符号的综合运用训练,学习进行旁批,旁批的内容有词语运用优劣的判断、句子赏析、优化建议、提出疑义等。六年级:继续进行批改符号、旁批的综合运用练习,学习尾批及总评,总评的内容有主题提炼、表达方式、结构分析、不足之处等。因此,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重在指导孩子通过旁批进行二次修改。
(二)教会方法,将修改贯穿习作指导的始终。
说到作文修改,人们往往只会想到写后的修改,其实它应该是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
写前修改:学生们在动笔作文之前,总要围绕题目要求,考虑写什么,怎么写,如该确定怎样的中心,选择哪些材料来表达这个中心,文章结构怎么安排等等,给要写的作文画个蓝图。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深思熟虑,注意不断修正自己的构思和写作方案。最好能够边思考边列提纲、修改提纲,使思路更加明晰。仓促动笔,是难以写出好作文来的。
写中修改:这是在下笔完稿过程中的边写边改,也就是说,在写中如发觉写出来的内容里有什么毛病,或是意识到原来的构思有不足的地方,要及时加以修改。当然,写作文要讲究一气呵成,但这不等于说写的过程中就不要修改。有时候正是在写文章中才会发现原来的构思有问题,需要修改和调整。
写后修改:作文初稿写出来后,要一行一行地细心阅读,看看有没有用错的标点,有没有写错别字,有没有使用不当的词语,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还要想想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内容是否具体,是不是有中心,有条理,并动笔全方位地加以修改。好比产品出厂时的检验把关,一篇作文写得好不好,这时的修改是十分重要的,马虎不得。
(三)提供实践机会,重视作文评讲。
习作来源于生活,我借助一次次活动把学生领进鲜活的现实生活中来,比如拔河比赛、学雷锋活动、三八节活动、去实践基地、元旦、六一节的庆祝活动、春游、秋游、扫墓等传统活动、寒暑假父母带着到各地旅游等,都是我们习作的素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用心体验,将自己的亲身感悟写在习作中。
每次习作草稿,我总要一个个过目,分出优秀、良好之后,给出评价标准,请同学们集体评价。有些习作全篇并不出色,但个别段落值得大家借鉴,也标注出来供同学们学习。有些难度不大的习作,就放手让同学们互批互改。四人一小组,共同评议3-4篇文章,大家集思广益,做好眉批与总批,从构段方式、立意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进行评议。学生在评别人习作的同时,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在随之提升。
(四)确立研究个体,进行跟踪观察。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除了进行全班性的修改指导之外,还特别地选定了两位学生进行了跟踪观察。李汉文,男生,学习成绩不太好,但喜欢阅读,尤其喜欢读史书,家长在外地工作。刘昊婵,女生,学习中等,去过许多地方旅游,生活较为丰富,家长工作很忙,无暇顾及孩子学习。选择这两位同学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其家长均很少参与辅导过程,使我的研究过程排除了许多外界的因素。二是因为学生习作并不出色,有一定提升空间,可以彰显研究成果。
通过一年来的悉心指导,孩子们从不知如何修改,到能根据教师批语进行精心改动,直至自己能够审视所写的文章进行自我评改。刘昊婵的习作《我的音乐老师》、《我劳动我快乐》、《滑冰车》;李汉文的习作《劳动使心灵更美》、《魔鬼训练》、《星空奇想》、《朝看烟雨晚看彩虹》等都成为学生中的优秀习作,被学校推荐投往市级报刊上发表。李汉文的习作《朝看烟雨晚看彩虹》文采斐然,一气呵成,只用了20分钟当堂完成,且没看任何的参考书。这位同学在一年级时学习仅是全班的最后一名,而今天的这篇文章,则堪称全班一流的文章。这巨大的变化饱含了老师的心血,这个成功的例子是让人引以为自豪的。
八、课题研究反思
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本人收获极大,通过有目的地的系统读书,对于不同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再也不会像以往一样总是喜欢拔苗助长;深刻理解了教学生在习作中写真事说真话的真正内涵;懂得了实践是习作的源头活水;更在工作中找到了实干加巧干的方法,使得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在研究中受益最大的还是学生,孩子们在看老师批改,听老师评讲的过程中,学会了评价作文的标准及方法,在自评、互评的实践操作中提高的修改能力、习作水平,在小组互动中学会了合作,擦出了智慧的火花。每每遇到习作,学生们总是跃跃欲试,争着写出最优秀的习作。尤其是那两位跟踪调查的学生在作文修改中尝到了甜头,提高了写作兴趣,提升了写作水平,取得了可喜得成绩。我在工作中思考着不断前行,感到充实快乐。课题的研究工作不会因为结题而结束,我会继续做好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把习作修改指导继续研究下去,为写作教学积累更为丰厚的经验。
在研究中,也看到了自身许多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每次习作的总结、反思不够及时、深入。看完同学的草稿,随手在评价本上简单地记录一下。讲评完,又把评价本束之高阁,没有及时总结,打成文本记录下来。等忙完手头上的事,有空写时,就缺少了许多的热情,找不到了那种身历其境的感受了。
2、读书不够系统、细致,笔记写得不够深入。虽然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但出于懒惰,好多有价值的书,还是没有时间精读、消化,所得也就显得肤浅、片面。
3、统筹意识不强,有些资料积累下来,来不及整理就一拖再拖,上传的文章有些滞后,从而影响整体任务的完成。
今后的工作、研究中,还要扬长补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注:本人认为较好的读书笔记和案例课例有: 读书笔记:
1、学习笔记案例研究法
2、《小学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系列读书笔记
3、关于批改符号
4、从写作三环节看修改作文 案例、课例:
1、苏教版小语第九册习作1的设计与教后反思
2、两场春雨两易其稿
3、指导修改习作看图编故事
4、指导学生作文修改无止境
5、案例由一次拔河比赛所引发的故事
第二篇:指导小学五年级作文修改的案例研究
《指导小学五年级作文修改的案例研究》
黄陵县阿党镇中心小学刘秀娟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
1、指导作文修改:作文修改,是写作者对写出的文章初稿进行修饰、改动并使之定型的活动,是写作文的很重要的一环。修改过程是对文章去粗取精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过程。
2、案例研究,是对个体对象,决策行为,或对某个实践中发生的情景的真实描述,是作者对已有事件的理性反思,是读者理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实践的有效学习材料,也是理论研究者提炼理论的实践依据。
3、小学五年级作文修改的要求: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1、明确大纲对小学五年级作文的要求。
2、探讨作文修改的方法。
3、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综合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作文修改。
4、通过案例,对比几种指导方法的效果,寻找有效途径,总结经验。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作文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几乎 1
占有半壁江山,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却很不注重修改,写完了就算完事了,认为修改是语文老师的事。不会修改文章,不懂得修改的要求和方法,会妨碍表达,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不重视修改或缺乏修改能力,就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因而一定要对作文修改予以足够的重视。
2、只有重视文章的修改,才能不断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提高文章的质量。
3、在现行教材中,找不到关于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专项训练点。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若能把实践中的做法提炼总结、加以推广,则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书的8次习作及指导步骤。
2、研究文章修改的主要方向,如:修改主题、改动材料、调整结构、锤炼语言等。
3、通过课堂讲评、书面批改、单独指导、引导学生自改、互改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
4、撰写案例,总结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关于小学生写作教学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调查法。访谈、问卷,分析学生不会修改作文的原因。
3、案例研究法:借助学习的教育理论,对指导学生作文修改的过程进行理性反思,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4、经验总结法。归纳、检验、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阅读孙建龙主编的《小学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
2、阅读于永正著《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
3、阅读《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
4、参阅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国标江苏版同步作文》五年级上、下册,借鉴其作文指导的步骤及评价方法。
5、阅读有关作文教学的文章与著作。经常上网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坚持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江苏教育》、《徐州教育科研》等杂志;向市图书馆借阅有关作文教学的其他著作,进行系统阅读思考。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一)阅读大纲,查阅文献,明确五年级的修改要求。
作文批改不是教师的作文教学的工具,不是教师独享的。在学生学习写作文的时候,就应该同步学习作文批改技法。在小学阶段,由于一二年级以写话为主,三年级才开始学习写片段,因此,从四年级就应开始嵌入作文批改的教学。对各年级的批改要求也不尽相同。四
年级:认识作文批改的意义,认识作文批改符号及其作用,在句子和句群中进行作文批改符号的单项训练。五年级:在段落中进行作文批改符号的综合运用训练,学习进行旁批,旁批的内容有词语运用优劣的判断、句子赏析、优化建议、提出疑义等。六年级:继续进行批改符号、旁批的综合运用练习,学习尾批及总评,总评的内容有主题提炼、表达方式、结构分析、不足之处等。因此,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重在指导孩子通过旁批进行二次修改。
(二)教会方法,将修改贯穿习作指导的始终。
说到作文修改,人们往往只会想到写后的修改,其实它应该是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
写前修改:学生们在动笔作文之前,总要围绕题目要求,考虑写什么,怎么写,如该确定怎样的中心,选择哪些材料来表达这个中心,文章结构怎么安排等等,给要写的作文画个蓝图。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深思熟虑,注意不断修正自己的构思和写作方案。最好能够边思考边列提纲、修改提纲,使思路更加明晰。仓促动笔,是难以写出好作文来的。
写中修改:这是在下笔完稿过程中的边写边改,也就是说,在写中如发觉写出来的内容里有什么毛病,或是意识到原来的构思有不足的地方,要及时加以修改。当然,写作文要讲究一气呵成,但这不等于说写的过程中就不要修改。有时候正是在写文章中才会发现原来的构思有问题,需要修改和调整。
写后修改:作文初稿写出来后,要一行一行地细心阅读,看看
有没有用错的标点,有没有写错别字,有没有使用不当的词语,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还要想想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内容是否具体,是不是有中心,有条理,并动笔全方位地加以修改。好比产品出厂时的检验把关,一篇作文写得好不好,这时的修改是十分重要的,马虎不得。
(三)提供实践机会,重视作文评讲。
习作来源于生活,我借助一次次活动把学生领进鲜活的现实生活中来,比如拔河比赛、学雷锋活动、三八节活动、去实践基地、元旦、六一节的庆祝活动、春游、秋游、扫墓等传统活动、寒暑假父母带着到各地旅游等,都是我们习作的素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用心体验,将自己的亲身感悟写在习作中。
每次习作草稿,我总要一个个过目,分出优秀、良好之后,给出评价标准,请同学们集体评价。有些习作全篇并不出色,但个别段落值得大家借鉴,也标注出来供同学们学习。有些难度不大的习作,就放手让同学们互批互改。四人一小组,共同评议3-4篇文章,大家集思广益,做好眉批与总批,从构段方式、立意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进行评议。学生在评别人习作的同时,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在随之提升。
(四)确立研究个体,进行跟踪观察。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除了进行全班性的修改指导之外,还特别地选定了两位学生进行了跟踪观察。李汉文,男生,学习成绩不太好,但喜欢阅读,尤其喜欢读史书,家长在外地工作。刘昊婵,女生,学习中等,去过许多地方旅游,生活较为丰富,家长工作很忙,无暇顾
及孩子学习。选择这两位同学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其家长均很少参与辅导过程,使我的研究过程排除了许多外界的因素。二是因为学生习作并不出色,有一定提升空间,可以彰显研究成果。
通过一年来的悉心指导,孩子们从不知如何修改,到能根据教师批语进行精心改动,直至自己能够审视所写的文章进行自我评改。刘昊婵的习作《我的音乐老师》、《我劳动我快乐》、《滑冰车》;李汉文的习作《劳动使心灵更美》、《魔鬼训练》、《星空奇想》、《朝看烟雨晚看彩虹》等都成为学生中的优秀习作,被学校推荐投往市级报刊上发表。李汉文的习作《朝看烟雨晚看彩虹》文采斐然,一气呵成,只用了20分钟当堂完成,且没看任何的参考书。这位同学在一年级时学习仅是全班的最后一名,而今天的这篇文章,则堪称全班一流的文章。这巨大的变化饱含了老师的心血,这个成功的例子是让人引以为自豪的。
八、课题研究反思
通过半年多的课题研究,本人收获极大,通过有目的地的系统读书,对于不同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再也不会像以往一样总是喜欢拔苗助长;深刻理解了教学生在习作中写真事说真话的真正内涵;懂得了实践是习作的源头活水;更在工作中找到了实干加巧干的方法,使得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在研究中受益最大的还是学生,孩子们在看老师批改,听老师评讲的过程中,学会了评价作文的标准及方法,在自评、互评的实践操作中提高的修改能力、习作水平,在小组互动中学会了合作,擦出了智慧的火花。每每遇到习作,学生们总是跃跃欲试,争着写出最优秀的习作。尤其是那两位跟踪调查的学生在作文修改中尝到了甜头,提高了写作兴趣,提升了写作水平,取得了可喜得成绩。我在工作中思考着不断前行,感到充实快乐。课题的研究工作不会因为结题而结束,我会继续做好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把习作修改指导继续研究下去,为写作教学积累更为丰厚的经验。
在研究中,也看到了自身许多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每次习作的总结、反思不够及时、深入。看完同学的草稿,随手在评价本上简单地记录一下。讲评完,又把评价本束之高阁,没有及时总结,打成文本记录下来。等忙完手头上的事,有空写时,就缺少了许多的热情,找不到了那种身历其境的感受了。
2、读书不够系统、细致,笔记写得不够深入。虽然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但出于懒惰,好多有价值的书,还是没有时间精读、消化,所得也就显得肤浅、片面。
3、统筹意识不强,有些资料积累下来,来不及整理就一拖再拖,上传的文章有些滞后,从而影响整体任务的完成。
今后的工作、研究中,还要扬长补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三篇:案例指导制度研究
司法改革中案例指导制度如何体现在法律文书里面?
答:案例指导制度是指选择典型案例作为司法人员办理类似案件参考的工作制度。其对我国法律文书的影响主要有:
从形式上而言,案例指导制度有利于法院的判决以相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笔者翻看了一定数量的判决书,发现各地的判决书不尽一致,主要表现在格式和所涵盖的内容上的差异。因而各地通过案例指导制度统一各地的判决书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做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
从内容上而言,司法人员在办理疑难案件时,在坚持严格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办案的同时,可以充分参考借鉴典型案例中对事实证据的审查、判断和运用的方法、对案件性质的分析、理解和认定,以及法律规范具体化于案件事实的规律等.新刑事诉讼法施行,在证据方面的新规定对法律文书制作的影响?
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证据种类上的修改对法律文书制作的影响在于:1.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鉴定意见作为意见性证据,其真实性仍处于待定状态。因而,在判决书制作的过程中,有必要对有争议的鉴定意见分析、认证。
2.新增辨认笔录和侦查实验笔录,二者都属于侦查文书,因而丰富了法律文书种类。3.对于电子数据,只要其具备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法院在制作法律文书时可以直接采信,而不必转化成其他证据形式。
二,口供自愿性原则得到了确认,“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在制作法律文书时被告人自认的情况下,须写明出于被告人自愿的供述。
三,修改了证明标准,对“证据确实充分”作了细化的规定。因而,制作法律文书时,认定证据必须满足这一系列的标准,即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四,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和程序等内容写入新刑事诉讼法。
五,在证人出庭作证的保障方面。证人在有关黑社会、毒品犯罪等案件中作证,人身面临威胁的,会采取不暴露该人的信息,在制作法律文书时,就必须对该证人的信息采取保密措施。
六,对行政执法中收集的证据材料的转化适用也作了相应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从而,丰富了法律文书中证据的来源。
第四篇:作文修改指导
[原作]
我和我的外公
记忆中,很小的时候,我便十分喜欢下雨。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钻进伞下,搀住外公的胳膊。于是我们便走进了这片雨的世界中。
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的。望望外公,外公头顶原应是墨绿色的天空已经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了。“怎么搞的,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一边肩膀都湿透了。“外公,你肩膀都淋湿了,快擦干呀!”“你有没有被淋到呀?”外公问。“啊!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外公开心地笑了起来。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
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是我为外公撑伞。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只是这会儿打伞的换成了我。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与外公所做的相同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着的伞。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在我的心灵深处,那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连接了我和我的外公。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这篇文章大概是“良上”的水平。小作者通过打伞这件事联结了两代人的心灵,表达了爱的主旨却不够深化。虽然将事情说清楚了,却不足以打动人,情感不够深入的原因在于对爱的认识不真、不深。
[修改版]
我和我的妈妈
依然记得儿时那些下雨天。
当雨水不期而至的时候.那朵蓝色的伞花就会盛开在学校的门口。我知道,那明澈如蓝天的伞花下.是撑伞来接我回家的妈妈。于是我喊着“妈妈”飞奔到伞下。妈妈伸出手,把我揽在怀里,温暖和快乐,就和这蓝色连在了一起,定格在我的记忆中了。
走过一个又一个晴天和雨天,我慢慢长大了。一个下雨天,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发现妈妈那边的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雨滴从天空落下来,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
“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
我看了看倾斜的伞柄,说:“是真的,雨伞歪了。” 妈妈却笑着说道:“傻孩子,没有歪,真的没有„„” 再后来,我长大到不再需要妈妈雨天来接我了。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下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又是妈妈和我。不同的是,撑伞的,是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
我悄悄把雨伞斜向妈妈一边,让她笼罩在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雨水落下来,我的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可是,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畅快。
“雨伞歪了。”妈妈轻声提醒我。
“没有,没有歪啊。”我调皮地冲妈妈做了个鬼脸。“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
“妈,它真的没有歪,没有。”说这话的时候,我的脸上一定还是挂着笑。回头却瞥见妈妈的眼眶里含着泪花。随后露出的是含泪的笑。
在人来人往、行色匆匆的大街上,一朵蓝色的伞花开得分外艳丽。伞下,一对快乐而温暖的母女依偎着向前走去。
小作者将伞的颜色从原来的墨绿色换成了蓝色,象征着母爱的伟大、包容,衬托了作者的情感。两段对白一样,但是说的人物却调换了,象征着母女间的心灵相通,使读者能从中感受到浓浓亲情。特别是结尾部分,从字面上看是写实,实际上又在写意。如果中考考题是《我的视线》,让我们一起看下小作者是怎么发挥的吧。
【考场版】
我的视线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侵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自己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而我的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没有歪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
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快乐的天,即使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那把倾斜的蓝色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
这篇是当年的中考满分作文。比较第二篇可以看到,为了扣题,开头部分有压缩,增加了结尾部分,紧扣题目。变化的原因在于题目有变化。原来的题目是《我和我的____》,现在的题目是《我的视线》。学生不仅要写出“我看见了什么”,还要写出“为什么能吸引我的视线,这样东西表现出了什么,有什么价值。”
材料、语言表达、文章结构等都是可以着手之处。但要说效果最好、最快的还是从增加描写下手。快速修改作文的方法:
(1)将自己的作文通读一篇,看看条理、顺序等,总体是否都已经理清楚了。
叙事主题部分一般要有4至5个段落,分别讲述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再加上开头总起,结尾总结就成了一篇完整的考场作文了。
(2)在故事最能突出主旨的部分插入一些描写,使主题形象化,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提升作文质量。
描写的可以是人物神态、动作、当时的想法等,也可以对特定的环境作描写,关键是描写要和你的文章中心有关联。以下面这篇文章举例: 【原作】
使我后悔的一件事
人,无论谁都有一两件感到后悔的事。后悔,往往能引起人们深刻的自我反省;从而懂得许多道理,变得更加成熟。
那是小学四年级发生的一件事,那时,我家离学校很远。每天放学,我要一个人倒两次车回家。有一次放学,我未经父母同意,就私自到同学家玩电子游戏,一直玩到晚上八点多,才在同学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回家。我贴着墙根往家走。一边走一边想,回家怎么跟爸妈说呢? 干脆,就说同学生病,去给他补课了。心里正想着,耳边突然响起了焦急的呼唤声:“明明,是你吗?”我立刻听出是妈妈的声音。“你上哪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急切的问话中,还带着些哭腔。我吓呆了,不知妈的情绪为何这么激动。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爸用轻缓的声音说:“好了,没事就好,先回家吧。”我低着头,跟在爸妈的后面。
一进家门,我才发现爸妈的脸上显得有些憔悴。后来,爸爸淡淡地说:妈妈下班一回来,看我不在家,找遍了楼前楼后及邻居家,没找到,以为我被车撞了;他骑着自行车找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医院,刚才是准备去公安局报案了。爸爸说得很淡然,可我的心却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没想到因为我贪玩,让爸爸妈妈这样担心,我心里难过极了,我扑到妈怀里哭了起来。
我是个很顽皮的孩子,总以为爸妈不爱我。头一次,我发觉自己错了,我第一次知道我在他们心中那么重要,他们那么爱我,而我却常常不听话,让他们担心,我真后悔啊。
假设满分100分,这篇文章是接近80分的水平,但其实考生只要再改动一两处,增加一些文字,就能显著提升作文得分。
【修改版】
使我后悔的一件事
人,无论谁都有一两件感到后悔的事。后悔,往往能引起人们深刻的自我反省;从而懂得许多道理,变得更加成熟。
那是小学四年级发生的一件事,那时,我家离学校很远。每天放学,我要一个人倒两次车回家。有一次放学,我未经父母同意,就私自到同学家玩电子游戏,一直玩到晚上八点多,才在同学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回家。一出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风吹得树叶沙沙响,我心里有些害怕。深秋的晚上,路上行人很少,我贴着墙根往家走。一边走一边想,回家怎么跟爸妈说呢? 干脆,就说同学生病,去给他补课了。心里正想着,耳边突然响起了焦急的呼唤声:“XX,是你吗?”我立刻听出是妈妈的声音。“你上哪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急切的问话中,还带着些哭腔。我吓呆了,不知妈的情绪为何这么激动。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爸用轻缓的声音说:“好了,没事就好,先回家吧。”我低着头,跟在爸妈的后面。
一进家门,我才发现爸妈的眼圈都是红的,脸上显得有些憔悴。后来,爸爸淡淡地说:妈妈下班一回来,看我不在家,找遍了楼前楼后及邻居家都没找到,以为我被车撞了;他骑着自行车找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医院、诊所,刚才是准备去公安局报案了。爸爸说得很淡然,可我的心却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没想到因为我贪玩,让爸爸妈妈这样担心,我心里难过极了,我扑到妈怀里哭了起来。
我是个很顽皮的孩子,总以为爸妈不爱我。头一次,我发觉自己错了,我第一次知道我在他们心中那么重要,他们那么爱我,而我却常常不听话,让他们担心。
后悔,刹时后悔包围了我的心灵。我后悔未经父母同意私自晚归,我后悔自己曾试图欺骗他们,我后悔自己从未感觉到父母如此深沉的关爱。我幼小的心灵头一次受到如此沉重的爱的洗礼,我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加粗部分增加环境描写,用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夸张,显示出了主人公当时的心虚、后怕。而结尾部分,用了排比句,即抒情、又点题,同是后悔,但是后悔与后悔之间十分有层次,让人深切感到主人公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十分点题。虽然仅仅修改了两处地方,但是起码在得分上加了10分。操作要领:
(一)精准瞄题眼,把握着力点。
(二)下笔须点题,结尾再回扣。
(三)穿插关键词,突显动情点。
【案例一】
眼神(她在我心灵深处)
去年,爸爸妈妈带我去天柱山旅游。
不可否认,天柱山的风景名胜很多,景色也很秀丽,但不知为何,在我的记忆中却留不下什么,惟独一个人,确切地说是一种眼神,令我至今不能忘怀。那是一个酷热难熬的下午,我随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又一个景点——一座不太陡峭的小山脚下。我们碰到了一个乡下小姑娘。“你们来旅游的吗?那,我给你们当导游吧,不收钱。如果你们想买茶叶……”她的脑袋晃了晃,眼睛里透出一股孩子般的天真来。“好吧。”爸爸点点头,我们的旅程就此开始了。途中休息时,我从背包里拿出ipod shuffle和英文小说《小妇人》,那英文小说还是妈妈硬逼我带来的呢。她立刻显得好奇起来,忙不迭地坐到我身边,她指了指我的ipod shuffle,有些疑惑的样子。“这嘛,叫ipod shuffle,知道吗?”我有些得意的说道。她摇摇头,眼光黯淡了,可我却没有在意。当她看到我手中的《小妇人》时,却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的,说话也结巴了,“能……能借我……看看吗?”我满不在乎地递过去,她却慎重地双手接过,她翻了几页,也许没学过英文吧,什么都看不懂,她一脸的失望,但我却分明从她的眼神中读到了一种渴望,一种我不曾有过的渴望,一种我理解不了的渴望。休息之后,我们又上路了,那本《小妇人》始终拿在她的手上。一路上,她总是向我问长问短,问我学些什么,老师上课好不好之类的问题,刚开始我还耐心作答,问多了,我便有些不耐烦了,可她还是不停地问我,那种迫切的心情真的很难表述。她告诉我,她好羡慕我。我?羡慕我?我有些纳闷了:羡慕我被成堆的作业包围着?羡慕我在题海里挣扎着?羡慕我连旅游都得随身带着英文小说?我真有些搞不懂了。“我真的想读书。”她喃喃地说道,眼睛里似乎有什么要涌出来似的。我什么都没有说,也许即使我说了,也没有用。刚才我心中的一切疑问,也在这一瞬间都解开了。回到家,爸爸让我写篇游记,但我怎么都没有灵感,满脑子是那个小姑娘的眼神,那会说话的眼神,那会变化的眼神,那带给我震撼的眼神,那让我振作的眼神……
也许我永远不会再见到那个小姑娘了,但我会永远记住那眼神,牢牢地,记在心里…… 【案例二】
暖暖的香味(她在我心灵深处)农贸市场门口卖臭豆腐的阿姨就住在我家楼下,每天一早我都能隔着一层楼听到她家忙碌的声音。不过,阿姨家的臭豆腐我从来没吃过,对于这类食品我一直不敢领教——臭豆腐的味道闻上去就怪怪的,吃起来那还不得吐啊。那天傍晚,天阴沉沉的,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天的课再加上补课,我已饿得饥肠辘辘,沉重的书包又不留情地压在身上,使人很难有轻松的心情和轻快的脚步。
忽然,几滴很大的雨点打到了我身上。还没容我细想,顷刻间,雨势就变得凶猛起来,像是人憋闷了很久,终于遇到一个难得的倾诉对象,止不住地往外倒苦水。来不及躲藏的我眨眼就成了落汤鸡。狼狈中,我看见马路对面正在臭豆腐摊位上忙碌的楼下阿姨,来不及多想就冲了过去。因为是同一幢楼的,虽不曾打过招呼,但总有点面熟。我不好意思地对阿姨笑笑,示意我想躲一下雨。阿姨没停下她手中的活计,也对我笑笑,好像是在说:“没事,等雨停了再走吧。”
站了一会儿,雨势并没有小,而更加饥饿的胃却开始向我提抗议了。此时,从未觉得如此之香的臭豆腐的味道混着雨水的味道,通通被我贪婪地吸到鼻腔里,渗到肠胃里。生怕自己会露出窘样,我赶紧转过身去,因为今天忘了带钱。
忽然,几个四四方方、油光金灿的臭豆腐送到了我的面前,我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只听见阿姨说:“饿了吧?吃吧。”
我没好意思接下,她又说:“就当是阿姨请客,拿着吃吧,现在的学生也不容易啊。”我接过来,叉起一块放入口中,暖暖的香味在口中弥漫开来……
雨依旧在下,但似乎少了之前的犀利,就像一个人倾吐了一大半苦水后,会感觉些许舒畅。自那以后,我开始接受臭豆腐了。只是,其他臭豆腐似乎都没有楼下阿姨家的臭豆腐所特有的那种暖暖的香味。真的,那香味是暖暖的。准备好两篇作文
陈老师表示,上海近年来中考作文总体倾向于要求学生写出“学习成长”、“感悟成熟”。关键词:学习成长;感悟成熟
1、场景的变化
2、参与者的变化
3、过程(或情感)的变化
陈老师建议学生要准备好两篇作文: 第一篇作文: 写我的(我们的)故事 第二篇作文: 写他的(他们的)故事,但是是要与我有关联的,或通过他的故事能让我有感悟的,对我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作文训练二题
[题目] 成长的滋味()(偏重叙事)
[解题]滋味有甜酸苦辣,作文的灵魂是“感悟”。因为“感悟”是成长的标志,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个体努力还是集体合作,无论课内学习还是课外探究,无论家庭生活还是社会实践……我们必须不断的感悟才会不断的成熟。感悟的累积就是成长的足迹…… [题目] 心灵深处的记忆(侧重写人)
[解题]既然是“记忆”,说明已是过去,然而印象却是鲜明深刻的。生活中充满着美丽,有许多人、事、物曾经感动过我们,震撼过我们的心灵,推动着我们更好地成长,细细地重温每一个环节,品味其中的韵味,让自己再受一次感动,在成长的路途上再向前迈一步。
第五篇:作文修改案例
【摘要】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凡教师都会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愿写、乐写。可写出来的文章词不达意,没有条理,更无中心可言,修改的必要性就毋庸置疑了。
【关键词】 作文自主修改方法能力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方可脱稿。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学生写,教师改”,细看学生的习作本,上面老师有眉批、有旁批、有总批,可谓用心良苦。然而教师费时、伤脑筋的工作却收效甚微,往往学生只看分数了事。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凡教师都会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愿写、乐写。可写出来的文章词不达意,没有条理,更无中心可言,修改的必要性就毋庸置疑了。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修改的训练提出明确要求: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因此,到了高年级段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便成了刻不容缓的工作。苏教版教材还在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题为《拔河》的修改作文练习,将修改作文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所收获呢?让学生不光愿意写作文,还能写出好的作文呢?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综合多位教师的做法,根据学生情况,从以下三方面寻求解决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能力的策略:
一、明确意义、激发兴趣
多数学生对写作文总有畏难情绪,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地好不容易才写完了,只想着上交了事。老师再三要求写完后要修改,可是真正能认真修改的学生没有几个。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修改作文的兴趣呢?首先可以就地取材:出示学生没经过修改的作文,让学生边读边挑毛病,集体修改过后再读,前后进行比较,让学生明了修改的重要。其次,教师还可借课文范例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意义,小学教材中的《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前后用过“吹”“过”“到”等字眼,经过反复比较后才决定用“绿”字。我国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典故,学生也已读过,他们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使学生懂得好文章不厌百回改,从而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二、授之以渔、掌握方法
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首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范文示例,共同修改
学生不会修改作文,主要是不知从何下手,找不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急功近利。要明确学生修改作文是从修改句子入手的,修改的要求逐步提高。将学生已有知识,修改病句的符号用到修改作文当中来,教师要做好示范,由易到难,手把手地教给他们方法,这可以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先出示有问题的一段话,一同修改,用上修改符号。学生掌握方法后,再做同样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学生都掌握后,再来学习修改一篇文章。同样,先出示教师修改过的范文(五年级第二单元的习作有现成的修改范文),让学生一起边读边改。从大处着手,大到文章中心、内容、结构安排,小到错别字、标点符号的运用,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什么地方有什么问题,该如何修改。改后再读,发现问题,再做修改。如此反复,可亲身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前后对比,及时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主修改作文的信心。
(二)归纳方法,分步修改
在共同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在通过朗读,认真推敲,揣摩文章中的段落、句、词、字、标点等的同时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接下来便可水到渠成地一起来小结修改方法,依据师生动手实践,可归纳出以下几点:
1、审清作文题目要求,再通读全文,判断文章内容是否符合题意;
2、再读全文,看看各段落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作文在结构上常见的毛病有条理不清、层次不明、不分段或分段不恰当、情节不完整等。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开头与结尾照应、适当的时候用上过渡句,使文章结构更趋完整。
3、逐段细读,认真揣摩文章中的句、词、字、标点。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作文语言需要准确、简洁、生动,必须反复推敲、修改。主要方法是写好后反复阅读,看句子是否通顺、连贯,词语用得是否
恰当,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恰当。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范文中的好词佳句,使自己的文章生动、具体。
修改作文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读出声音来,边读边修改,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以读促改。凡是读起来绕口,听起来别扭的地方,就仔细查找问题,进行修改。使习作达到文从字顺,语句连贯,条理清楚。学生掌握方法,自己修改过后,老师进行修改,效果会明显提高。
三、反复实践、提高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不仅以“改”促进“写”,培养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不仅能促进“写”,还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发展智力,增强写作能力。
学生掌握修改方法后,接下来的作文训练重点是修改,可分三步进行:自主修改、相互修改、展示交流。让学生在起好草稿后,自己先反复阅读,逐步修改。接着是同桌或同组互挑毛病,互相修改或提出修改建议;最后利用实物展台展示有修改痕迹的草稿本,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互评优缺点,共同扬长避短。作文经过学生充分充分修改后认真誊抄,再交由老师批阅,接着将习作点评课上成习作欣赏课,这时要重点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别对待。个别学困生哪怕只是学会了修改错别字,学会运用了一种修改符号,只要有进步就及时发现,及时鼓励,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喜爱作文且写得不错的学生,除了让他们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作文外,我还鼓励他们将优秀作文发表到校园博客上,或鼓励他们参加竞赛,发表在杂志上。毕业时还做成一本本精美的作文集。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中养成勤于动笔、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最终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质。
在高年级段的作文教学中,我不断尝试在学生完成作文草稿后,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改作文、自我实践、自我欣赏、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只给些引点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改,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改能力,这是终身受用。”这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有异曲同工之效,也应当是我们教师不断追求、不停探索的目标。
参考资料:
1《把习作点评课上成习作欣赏课更有效》马晓红发布于 2007-04
2《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指导》泸县福集镇青龙中心校徐辉 2008-10-22 3《课堂打磨 蒋军晶小学语文典型课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蒋军晶 2009-3 4《新课程 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主编 彭昕 5《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 主编吕炳君 何兰芝
6《如何提高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国专第二中心小学李炎堂 200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