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作文训练--供料议论文论点的提炼
高考供料议论文论点的提炼
一、显性材料议论文论点的提炼
统观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给材料议论文,其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显性材料和隐性材料。这种划分的依据是其包含文章论点的晦明程度。所谓显性材料是指那些包含论点较为明显,内容较为直观的材料;而隐性材料则是指一些包含论点较为隐晦、含有比喻意义或看图的材料。无论是显性材料议论文还是隐性材料议论文,都有一个把握立意、提炼论点的方法问题,它直接关乎到给材料议论文的成败,一向被视为是增强高考作文得分措施的关键所在。本文先就高考显性材料议论文论点的提炼作一探讨。
提炼论点实际上就是认识论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表明人们的认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先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到实践。据此我们可以以显性材料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分为先由材料提炼论点,再由论点把握全文这样两个阶段。这是我们提炼显性材料议论文论点的基本思想方法。
由材料提炼论点是至关重要的,这一阶段要仔细研究所给材料,一般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
一般地说,显性材料中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常常包含了诸多方面。首先要分析材料中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方法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先以1984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为例,这一年所提供的材料是:
有的同学说:“每逢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
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
命题要求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显而易见,这是一则显性材料,它反映了同学和老师对中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的两种看法和做法,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先分析同学的看法和做法:同学主要是“无话可说”,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东拼西凑”“编造材料”,即缺乏素材积累。不仅如此,“无话可说”还意味着立意不明,把握不住中心,提炼不出论点,这又属于思想认识的水平问题,即缺乏认识积累。两个“缺乏”的背后实际上是缺乏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
通过对同学方面做法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同学改进作文现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就是:中学生作文要有话可说,功夫不在作文课堂内,而在课外,通过强化课外阅读,提高认识,积累材料。
再从老师方面分析:老师对中学生作文,仅仅做到辛辛苦苦批改、讲评是远远不够的,而把作文水平提高不快的原因单单归责于学生更是片面的,不公平的。老师的作文教学,也不仅仅在课堂内,更重要的是应该指导、敦促学生注重课外阅读,重视思维能力训练,重视分门别类地积累。学生有了认识和材料,就不愁作文水平提高不快。
可见,老师作文教学的功夫也不在作文课堂内,而在课外,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提高认识,积累材料。这是教师方面改进教学生作文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运用分析法分析了材料所包含的诸方面内容以后,下一步才是运用综合法,通过比较,看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怎样,从而归纳出材料可能揭示的论点。综合的方法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实际上在分析了同学和老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得出各自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以后,把二者放在一起一比较,就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共同联系。即:
中学生作文的功夫不在作文课堂内,而在课外,在于重视课外阅读,积累认识,积累材料。
这时我们不禁会想起平时常听到的一句名言:“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把这句话稍作变通,就得出了文章的题目:
“长期积累,必然成文”
这就是我们通过所给材料的分析和综合所提炼出的中心论点。
完成由材料抽出论点这一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但也不能忽视由论点把握全文的
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不少考生缺乏正确的审题方法,盲目地认为这不过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就是论点,只要凑上几则古今中外战胜脆弱的例子印证一下就行了。其实不然,‟98年的高考作文决非如此简单。这一点,只要认真分析一下便可认知。‟98年的高考作文论点鲜明,两个题目提示的是同一问题,追求坚韧需要不断地战胜脆弱,战胜脆弱又必须具备坚韧的品格。但是立意的侧重点不同:前个题目是针对那些品格坚韧的学生而言的,应该着重谈为什么追求坚韧;而后个题目是针对那些脆弱的学生来说的,应该着重谈怎么样战胜脆弱。因而也有一个结合个人实际慎审选择论题的问题。不仅如此,还应把握试题测试的重点。这次大作文的材料实际上是针对现今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心理承受力较为脆弱这一现实提出来的,因而选题的时候应注意选择后一题目。不少考生由于对中学生心理承受力缺乏认真思考,因而拣轻怕重,干脆避而不谈。实际上,本来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正面临着太多的压力。首先是来自学校的各种压力,如课业压力、分数压力、升学压力等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压力,其次是来自家庭的压力,主要是家长对独生子女学业要求过严的压力。还有来自社会就业的压力,就高考而言,也只能允许一部分人进入高等学府,大部分面临着就业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如果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就能正确认识,自强不息。否则,就会万念俱灭,一蹶不振。另外,还要注意,文章侧重要求谈的是考生对自己心理承受力的认识,而非大众的。不少考生对上述三方面的侧重点把握不准,因而偏离了论题,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综上所述:显性材料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分为两个阶段,对于这样的材料作文,考生首先要联系现实生活中不同类但有某些相似特点的事例进行类比,从而准确把握材料的比喻义和写作中的本义或引申义,有效避免就事论事的写法。有的考生不注意这一点,结果联系实际依然是“杨树易毁也易种”的同类事例。有的考生虽喻之为“拆房”与“盖房”,但因为命题要求写“社会现象”,“拆房”与“盖房”仅仅把“毁树”与“种树”换了一种说法,实际上仍属自然现象。
其次要把握好“毁”与“种”的关系,否则就会导致对应点之间的搭配不贴切。如有的考生写成了“学习容易成功难”,还有的是“创业容易守业难”。这些论题与原材料的标题相比,只满足了形式的一致,而对应关系的搭配都有毛病。因为“学习”或“创业”者不含有“毁”的意思,而且它们本身就是一种“造就”。
实际上,只要我们联想一下1981年实际情况,就不难得出立意准确而高远的论点。那时正是清算“四人邦”,百废待兴之际,何不变成“毁业容易守成难”呢?当时到处都在呼唤人才,何不想到“毁人容易树人难”呢?不是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嘛?
如果说1981年高考命题
仔细观察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图略)
在一次漫画会上,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喜欢那幅,那么你呢?请以“我更喜欢漫画《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
先看材料出示的是怎样两幅漫画:《给六指做整形手术》“整”错了,切掉了有用的,留下了无用的;《截错了》截掉了好的,留下了坏的。可见两幅漫画取材一样,同为“医疗事故”;主题也基本一致,都是借害人的“庸医”来指斥那些如“庸医”般的人。医疗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是医生,其原因不外两方面:一是医术低劣;二是缺乏医德。前者是次要的,后者才是主要的,因为医术低劣固然要出问题,但缺乏医德,少了“救死扶伤”的宗旨,没有了人道主义精神,必然要滋生敷衍塞责和马马虎虎的工作作风。漫画讽刺的锋芒直指一切读职者和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
进一步分析,《给六指做整形手术》还犯了思想方法上的错误。从表面上看,它仅仅满足了“六中留五”的教条形式,但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和抓住主要矛盾的辩证头脑,而有的是盲目性、片面性和形式主义的简单化。
可见,这次作文的立意思路有二,既可以由“庸医”论一些不负责任的干部;也可以由“庸医”而论思想方法。但有的考生一看《给六指做整形手术》这则漫画中的大拇指切掉了,又联系当时社会上精神文明一手软的现状,就把论点确定为“应该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大谈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乍一看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立意,但结合漫画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同样存在着对应关系不当的缺陷。因为《给六指做整形手术》这则漫画暴露的不仅仅是切掉了一个很重要的大拇指,还保留了一个没有用的多余的畸形指。它揭示的是大拇指与畸形指的关系问题。这位考生只看到了大拇指的本义是精神文明,而没能顾及畸形指,这就把物质文明摆到了极不恰当的位置。畸形的指的对应一旦错位,文章中阐述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也就站不住脚了。实际上,只要再顺着精神文明再深思一下,把这个立意具体化为“应该重视职业道德的建设”,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写的时候注意抓住应该提倡的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滑坡现象这一关系来阐述。这样,材料中的比喻义与写作中的本义或引申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严丝合缝了。
由此可见,隐性材料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关键在于找准对应点,正确把握材料中的比喻义与写作中的本义或引申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应点一旦有些许偏颇,论点自然就失之毫厘,纵然下笔千言,也难免离题万里了。
综上所述,我们只是从方法上对高考给材料议论文论点的提炼作了一些探讨;实际上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水平问题,决不仅是方法问题,而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考生平时只有多读善思,注意不断地积累道理,才能开拓思路,逢凶化吉。古人说读书明理,也正是这个意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道理懂得多了,自然就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不愁提炼不出论点,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
第二篇:议论文写作训练之一------审题与立意 提炼论点
盐城市时杨中学2011/2012高三语文导学案
议论文写作训练之一
审题与立意 提炼论点
【训练目标】
学会审题与立意,使议论文“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写作指导】
一、根据考纲,基础等级的一至四条要求: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④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符合题意”与“符合文体要求”以及第三四条中的“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实际上属于审题立意的范畴。因此第一次议论文作文我们要求在这四点上要达标。一般情况下,考生只要看清了题意,“符合文体”与“思想健康”的要求是不难达到的。关键是审准题意,确立正确的中心论点。
二、审题立论的要求
首先,根据题目确立论点要准确。
其次,要根据读者思想实际立论,否则就是“无的放矢”。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是没有求实作风的表现。例如根据作文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立论,如果针对领导者用人求全责备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人无完人,用人要用其所长”;如果针对歧视犯错误同学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世上没有不犯错的人(完人),我们要热情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如果针对有的人获得成功就骄傲自满的现象,就可以立论为“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有了成绩也不要骄傲自满”。反之,如果不这样针对某类具体现象发议论,只是用举例、引用、比喻等方法论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的正确性,而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就属于“无的放矢”。
第三,确立的论点要新颖。即立论要有时代感,要敢于求异思维。
三、高考常见题型的立论
(一)“命题”立论
写命题议论文要注意区别题目与论点,凡题目是疑问句的,需要作者作出正确的回答,回答的内容就是论点。凡题目是修饰句的,需要作者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修饰句内容具有相似点的生活道理,都可作为论点。凡单概念型命题或多概念型命题,都要把题目补充为完整的判断。比如《漫话入迷》可以补充为“在事业上入迷,才活得更有意义”;《谈友谊》可以补充为“友谊要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志趣上”。其中多概念型命题首先要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其关系补充为完整的判断作为论点。例如《汗水和灵感》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可以补充为“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灵感”。
(二)“话题”或“材料”立论
1、要“全”不要“漏”。
作文题:请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名言进行立意,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此题从内容角度看有以下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并将它化为自己的观点;二是要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来发表看法。只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而不联系自己的实际,就属于“漏”掉了要求,作文评分是要降等的。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也要从两方面来理解,概括才全面。即生
活离不开语文;语文要在生活中学习。这是文章的观点。文章思路应为,我在生活中是怎样用语文的,在生活中是怎样学语文的。
2、要“准”不要“偏”。
作文题:后汉时期,有人曾怀着十斤金子,向杨震行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所知?”使行贿者碰了一鼻子灰。山东省曾有座“四知庙”,就是纪念这个杨震的。请根据这个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此则材料涉及两个人物,我们应根据主要人物立论可拟题为《要发扬“四知”精神》,观点为“有职权者要清正廉洁”、如果根据次要人物行贿者立论,以《行贿者戒》为题,确立“行贿者必碰壁”为观点,则偏了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行贿者不一定“必碰壁”。
3、要“深”不要“浅”审题时,如果能用哲学观点去分析材料,认识问题,往往会高屋建瓴,洞若观火。
4、注意是话题还是命题。【精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说美国华盛顿广场有名的杰弗逊纪念大厦,因年深日久,墙面出现裂纹。为能保护好这幢大厦,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门研讨。
最初大家认为损害建筑物表面的元凶是侵蚀的酸雨。专家们进一步研究,却发现对墙体侵蚀最直接的原因,是每天冲洗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酸蚀作用。而每天为什么要冲洗墙壁呢?是因为墙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鸟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粪呢?因为大厦周围聚集了很多燕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燕子呢?因为墙上有很多燕子爱吃的蜘蛛。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蜘蛛呢?因为大厦四周有蜘蛛喜欢吃的飞虫。为什么有这么多飞虫?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而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的原因,是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为什么这里最适宜飞虫繁殖?因为开着的窗阳光充足,大量飞虫聚集在此,超常繁殖……
由此发现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关上整幢大厦的窗帘。此前专家们设计的一套套复杂而又详尽的维护方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请以“抓住关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解析:我们处理问题,如果能透过重重迷雾,追本溯源,抓住事物的关键,往往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就如杰弗逊纪念大厦出现的裂纹,只要关上窗帘就能解决几百万元的维修费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找找“窗帘”并关上它。把握住关键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文训练】
在我们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发表议论,评述世态。
注意:
1、立意自定。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抄袭。
第三篇: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
一、导入:
二、下面是某个同学的作文《疑》的思路结构,请分析其优点与不足:
一段:提出中心论点:
这个万花筒似的世界就是个谜,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要怀有一种疑的精神。
二至七段:提出分论点:
① 疑,使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先 ② 疑,使我们感悟更多 ③ 疑,带给我们财富
④ 疑,使我们变得自私自利
⑤ 疑,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⑥ 疑,是与生俱来的 八段:作结:
我们要怀着疑的精神,不断探索,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分析:优点:
不足:
—→分论点的要求:
三、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请分别分析下列分论点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
1.中心论点:勇敢是一个人高尚的品质:
分论点:(1)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2)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3)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2.中心论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1)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3)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3.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
分论点:(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
(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
4.中心论点:我们要珍惜拥有
分论点:①珍惜拥有,才能感受快乐。
②珍惜拥有,才能把握幸福。
③珍惜拥有,人生才能多姿多彩。
5.中心论点:珍惜拥有:
分论点:(1)珍惜拥有的亲情。
(2)珍惜拥有的友情。(3)珍惜拥有的爱情。
6.中心论点:每个人都是站在各种困难面前。
分论点:①站在困难面前,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站在困难面前,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 ③站在困难面前,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
7.中心论点:父母给子女适度的爱
分论点:(1)父母给子女一份爱,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练习:请给下列每个论点提炼三个分论点: 1.学会宽容
2.学会欣赏别人
3.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4.如何估价自己 〖范文一〗
奔跑人生(湖南)
人生是一场漫漫旅途。有时我们只是静静地坐着,看乡间夕阳,有时我们慢慢地走着,享自在风光。而当远处的地平线——那心中永恒的渴望在召呼我们时,那便是我们奔跑的时候了。奔跑人生,共同体验人生百味。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艰辛。真实的长跑需要身体的良好状态,而人生的长跑则需要心灵的坚韧不屈。毕竟,人生的跑道不会是铺满玫瑰的花径,而是充满艰(难险)阻的沙土之道。我们要忍受脚板的疼痛,呼吸的困难,外界的纷扰,还有心灵里,那隐隐约约的放弃之念。太多的艰辛,让无数人失去了心中的渴望和方向,人生变成了安适的散步。而那些坚韧不屈的灵魂,则继续在生命旅途奔跑着。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畅快。当远处的地平线最终屈服于你我不懈的步伐时,当遥远的彼岸最终踩在你我的脚下时,我们体验到的,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最透彻的满足。不要太多的言语,不要在意彼岸的伟大抑或平凡,只要静静去享受,这惟一属于自己的奔跑人生。而即使我们最终到不了自己的理想之境,别着急,终究会有一个人,顺着走过的路,奔向远方。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满足。经历过最初似乎无止境的艰辛,我们挺了过来,身体已经适应了奔跑的感受,心灵不再有激烈的困惑——远方的目的地一点点在接近,而人也有了一种属于奔跑的快感,这是体验人生点滴过程的快感。不再理会外界的纷扰,我们只专注于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每一刻成长,轻盈的风成了我们最好的伴侣。想想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奔跑者吧:司马迁、李白、凡高、尼来、格瓦拉……外界的一切早已不能羁绊他们的脚步,他们沉浸在内心的美妙体验,在人生旅途中划出了一条美丽的轨迹。
当我们经历了这漫长的奔跑人生,无论艰辛、畅快、满足,都已幻化成心中最美好的记忆。而奔跑,便是人生最美丽的主题。系紧你的鞋带,不要犹豫,让我们一起奔跑,去体验这多彩的人生!
〖范文解读〗
这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段为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了“奔跑人生,共同体验人生百味”这个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有两个特征:⑴紧扣话题和题目。⑵这个总论点略有点宽泛,为下面设置分论点留有余地。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作者列出了三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为了醒目,作者特意将它们单独成句,置于句首,这些都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文章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范文二〗
网络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走低,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增长,我国国民的网络阅读率!
这是一个现实,而且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强烈的阅读反差,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方式的阅读,是传统阅读,还是网络阅读?国民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传统阅读”或“网络阅读”吗?不会,绝对不会。我认为,不管是哪种阅读,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对于新生事物——网络阅读,我感觉——网络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传统阅读的优势仍在。这是一个事实。针对我国国民读书率持续走低的现象,记得一位教授曾经说过,在他看来,传统阅读更利于人们的抽象思维,而且虽然现在有的图书比较娱乐化,但那绝不是图书的本质,图书的本质还是要体现出内容的深刻和文化积累。而这一点,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由此,我认为,传统阅读包含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想象力,是网络阅读所不及的。如果传统阅读消亡,人类的很多想象力也会消失。现在,我们上课,大多老师都喜欢用课件,课件画面的精彩、直观,的确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但这种享受如昙花一现,当我们走进文本,重新阅读教材文章时,脑子里竟是那一张张让人眼花缭乱的画面,文字失去了魅力,文学失去了根基。对比中,传统阅读,魅力犹在!
网络阅读的缺陷已经显现。传统阅读的内容是有文字的书籍,网络阅读的内容是有文字的网页。它们的阅读的内容虽然都有文字的载体,但是在阅读取舍上有着一定的差别。虽然我们不能保证传统阅读的内容都是精华,但网络精华内容要比传统阅读少得多。现在,网络出版业相当发达,冲击人们的阅读方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现今,大量事实已经证明,要正视网络的存在,尤其是网络阅读的存在,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网络阅读的兴起,要在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
可见,网络阅读还需要走一段路程。网络阅读,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范文解读〗
这是篇高考话题作文的满分作文。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文章的第一段是作者根据材料总结出的特点,言简意赅,又紧扣材料。第二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放在段尾并加破折号,引人注目。第三段和第四段从段首的第一句话就可以看出,这两段是对照关系。通过对比,更易让读者看清传统阅读的优势和网络阅读的缺陷,从而让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最后一段作者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全文对照式结构运用得很成功。
第四篇:中考作文写作《提炼议论文论点》课件
如何提炼议论文论点
二、认识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
1、扣得住有一个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1)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3)读书可以使人掌握足够的本领,服务社会。2、分得开(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3、排得顺(小到大,个人到家庭到社会)(1)读书乐在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2)读书乐在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3)读书乐在它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A、并列式分解1、并列分解“是什么”
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性质和内涵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例2:勇敢:a 勇敢是(面对――的――――| 并不是――――)b 勇敢是(面对――的――――| 并不是――――)c 勇敢是(面对――的――――| 并不是――――)例
3、珍惜拥有:a珍惜拥有的亲情。B珍惜拥有的友情。C 珍惜拥有的爱情。课堂练习1:肩膀如2006 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课堂练习勇敢:a 勇敢是(亲人间)(对待父母时)b 勇敢是(朋友间)(对待敌人时)c 勇敢是(爱人间)(对待爱人时)习作点评
1、题目:大爱无声2、中心:大音无声,大爱无言。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就是力量。天崩挡不住,地裂挡不住,高山挡不住。是你们――我的亲人啊!3、结构:一段:是谁,不眠不休跑遍了整个灾区,搂着孩子叫他不要哭,而自
己却老泪纵横。他不顾„„,俯身安慰„„。他心急如焚,„„。是他,我们敬爱的人民总理。二段:是谁,翻山越岭,双脚涌血给灾区人民送去衣食;是谁写好遗嘱从五千米高考纵身而跳;是谁,被钢筋轧伤了腰却依然乞求再救一个。是他们,我们的亲人子弟兵。三段:是谁,趴在课桌上用肉体与钢板的交响保护四个学生,搂住学生的胳膊如钢铁般坚硬,却被救援人员不得已用锯截断,他们与死神赛跑,把学生背下楼,而自己却永远留在废墟下。是他们,我们最敬爱的人民教师。4、总结升华:总结全文,构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给全世界人们留下感动!驱除黑暗,赶走阴霾,送来光明,是你啊!我的亲人!习作修改题目:大爱无声中心:大音无声,大爱无言。再大的灾难也挡不住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结构:
一、点明中心:伟大的爱不需要语言1、以“――挡不住,――挡不住”排比句式点出中国人们的团结,中国人们的爱不需要语言。
二、举例三方面论证(以“是谁„„,是我们最敬爱的――”句式作三段开头)2、以“老泪纵横”、“冒生命危险安慰废墟下的幸存者”、“两鬓斑白”总理的大爱为详例,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如布什发动战争,视人民安慰于不顾,台湾领导人大肆宣扬自己的政绩,却对人民的血汗钱中饱私囊,证明真正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领导人的爱不需要语言的分论点。3、以“”翻山越岭脚出血“、”写好遗嘱高空跳“”钢筋轧腰坚持救人“的人民子弟兵的救人事例证明人民子弟兵的爱不需要语言4、以„„„„的事例证明人民教师的爱不需要语言。
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
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例1:说安全: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a 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b 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c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例2:梅花香自苦寒来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练习1:学会宽容。(1)因为宽容()(2)因为宽容()(3)因为宽容()2 :质量就是生命(1)产品质量关系到()(2)产品质量关系到()(3)产品质量关系到()个人、社会、国家、――――近~远――小~大
3、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例1:谈意气:中心:人要有意气。(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课堂练习练习1:学会欣赏别人:(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练习
2、去恶从善1、去恶从善()2、去恶从善()3、去恶从善()以“拆除心墙”的话题作文为例谈怎样确立分论点从“为什么”的角度确立(总)我始终相信,推倒彼此之间的心墙,你将会看到别样的洞外天。(分)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悟无私的亲情。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知真挚的友情。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彻不变的爱情。(带来的效果)(总)人有适当的戒备之心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心墙,我们应该坚决说:
“不”!(分)首先,心墙阻止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合作。其次,心墙的存在间接影响了社会风气。再者,心墙还使人看不到社会光明的一面。(存在的危害)从“是什么”的角度示例(总)家庭成员,师生,朋友之间都会有隔阂,有阻挡的心墙。(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鸿沟是心墙,学生与老师之间远远的距离是心墙,朋友与朋友之间深深的误解是心墙„„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论点(总)那怎样才能拆除心墙呢?(让我们拆除心墙,体验美好。)(分)拆除心墙,()拆除心墙,()拆除心墙,()(分)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嫉妒,拥抱宽容。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自私,拥抱微笑。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虚伪,拥抱真诚。(总)那怎样才能拆除心墙呢?(分)无形的墙,我们用文明来击垮。无形的墙,我们用礼貌去瓦解。无形的墙,我们用宽容来毁灭。(总)那怎样才能拆除心墙呢?拆除这堵墙,需要放下自私。拆除心墙,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拆除心墙,我们要有责任心。机智的交谈也是拆除心墙的一个好方法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前进。荒凉的莽山,平淡的日子,一个叫张文举的男孩却偏有一个文学梦。那个梦,是轻轻的风吹着静静的云;那个梦,是乘着风驾着云驶向辉煌。然而,一封封的退稿信中,编辑对他说:“虽然你在文学上很难有突破,但我发现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二十年后的今天,当他戴着“著名硬笔书法家”的头衔,在日本、在欧洲、在美国做展览时,他只是对着摄像机说了一句:“人生有时真的要转个弯。”转折,并没
有打碎他飞出山谷的梦。相反的,转个弯,旁边就有通向成功的坦途!人生的路,不可能一直到底:人们的选择,也不能总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有时,转折之后,梦想自会实现,信念终会成真,人生也会走向辉煌。摒弃世俗的的眼光,在艰难的迷途上做个转折吧!舍弃世俗的礼节,在艰难的困境中做个转折吧!抛开固执的成见,在艰难的阻碍面前做个转折吧!B、递进式分解
1、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例: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1)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2)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为什么)(3)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样)C、对比式分解: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例:《如何估价自己》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例1:以“找准位置”为话题从“为什么”的角度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从“怎么样”的角度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例2:以“选择对手”为话题――
论点:选择适当的对手从“为什么”的角度:选择适当的对手()选择适当的对手()选择适当的对手()从“怎么样”的角度:选择高尚的人作为对手()选择聪明的人作为对手()选择坚毅的人作为对手()课后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文章,不得抄袭。强化训练:1、时下,广大中学生中流行给别人取“绰号”的歪风,你是怎样看这种现象的,请辩证地思考后提炼出三个论点。2、许多中学生的日记本上贴满了港台明星的照片,座右铭中“最崇拜的人”一栏里也是港台明星的名字,甚至说话也学港台腔调,针对
第五篇: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达
一、导入:
二、什么是分论点 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怎样提炼分论点。A、并列式分解
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例1:勇敢: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例2:谈意气: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练习1:志节操行
(1)志节是自我激励的法宝。
(2)志节是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的支柱。(3)志节是衡量人道德品德的一杆秤。练习2:中国人的气质(1)
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例1:说安: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
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例3:爱:因为爱,任长霞直面黑暗,九死不悔。
因为爱,丛飞燃烧自己,点燃希望。
因为爱,黄伯云亮剑出手,奋斗不息。练习1:学会宽容。
(1)因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因为宽容是去除嫉妒的良方。
(3)因为宽容既给别人以鼓励,同时也使自己有所收获(融洽了人际关系,你会较多地得到援助之手)。
练习2:质量就是生命
(1)产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2)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发存发展。(3)产品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的形象。
3、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例1:谈意气:中心:人要有意气。(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例2:学会欣赏别人:
(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例3:手:确立中心:用双手播撒爱。(1)用双手播撒健康的种子。(2)用双手播撒希望的种子。(3)用双手播撒爱心的种子。
例4:我是一株百合:中心:要开了艳丽的花,证明自己。(1)(邰丽华)用坚强努力,证明自己。(2)(魏青刚)用朴实真诚,证明自己。(3)(尾山宏)用不懈追求正义的精神,证明自己。练习
1、去恶从善
1、去恶从善应从小事做起。
2、去恶从善应有明确的是非观。
3、去恶从善需要足够的勇气。练习2:开拓
(1)根据顾客的需要及时研发或改进工作,抢抓机遇赢得先机。(2)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生产经营具有超前意识。(3)敢为天下先,尝试别人没做过的事。
4、果——会怎样,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
例1:梅花香自苦寒来 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 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 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例2:谈意气
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②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
③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例3:珍惜拥有
①珍惜拥有,才能感受快乐。②珍惜拥有,才能把握幸福。③珍惜拥有,人生才能多姿多彩。练习1:抓住今天
A.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时间。B.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希望。
C.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成功。迎向风雨。练习2: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① 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② 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③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练习3: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叫好。A.“胜于蓝”是学生努力的结果,标志着他们的发奋取得了成绩。B.“胜于蓝”是老师的期望。教师不但希望学生有真才实学,更重要的还希望学生能打破前人(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学术,有所创新。C.“胜于蓝”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发展,时代要前进,就需要一代更比一代强。
5、对象内容法:看这个句子(中心)所涉及到的人、事、物。例
1、珍惜拥有:珍惜拥有的亲情。珍惜拥有的友情。珍惜拥有的爱情。
例
2、脸。论点:三国戏是一部脸戏。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奸绝”曹操的“脸”戏。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智绝”孔明的“脸”戏。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忠绝”关羽的“脸”戏。课堂练习1:肩膀
(1)王选用柔弱的肩膀担负起历史的使命。
(2)李春燕用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3)洪战辉用宽大的肩膀撑起困境中的家庭。B、递进式分解
1、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例: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1)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2)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为什么)
(3)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样)
课堂练习:谈风度
(1)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2)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3)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2、按意义上由浅入深的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论点:在困难面前
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 ③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课堂练习:嫉妒
(1)嫉妒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
(2)妒嫉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一个缺乏妒嫉心的人,往往是安居“下游”、心甘“落后”的人。
(3)将妒嫉心化作追赶他人的动力。
C、对比式分解: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例:适度的爱
(1)爱子适度,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2)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课堂练习:如何估价自己
① 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D、辩证法分解:是依据辩证思维的法则,采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由点到面,由主到次,由表及里地提炼分论点。例:学与问
① 学而知、学而广,勤学与好问是连在一起的; ②不能问者,则学不能进,不能学者,则不能有问。课堂练习:走与停
四、分论点的表述注意的问题。要求: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1、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因”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
2、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
3、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如:人——集体——国家,物——人。
第一,必须有一个合乎题意的中心论点(只能一个)。中心论点应当尽快地、旗帜鲜明地、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最好在第一小节摆明中心论点,三四行文字即可。第二,必须在中心论点下面分解出两个或三个小论点(又曰分论点)。决不容许眉毛胡子搅在一起,仿佛在考查阅卷人的分层次水平!什么是讲道理?讲道理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好比一个大西瓜,你用思想的解剖刀把它一分为二(两个小论点)。先看这一半——瓜瓤红红的、瓜子黑黑的,尝了一口甜甜的,于是得出结论:这一半向阳,光照好(夸张了)。再看另一半——瓜瓤白白的、瓜子瘪瘪的,尝了一口酸酸的,于是得出结论:这一半朝北,光照不好。这就是“分析”。这就是通过剖视,把握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做到了这一点,“道理”和“理论”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我再强调一遍:考生朋友们无论如何要分解出两个或三个小论点!第三,小论点之间的关系,在考场上应当回避“并列式”,采用“递进式”。并列式,容易相互干扰、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分而未分。递进式,层层深入,逼着你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可能出现“平面铺陈”的毛病。
第四,平面铺陈,是目前高考作文的一大通病,要下工夫纠正!典型的例子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做一个出色的科学家;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雷锋的记忆,做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何老师的记忆,考好高考作文(真有其事)„„如此写下去,可以写到猴年马月,永无终期。高考议论文,决不容许“马儿啊,你慢些走,让我把这平坦的草地看个够”;你必须骑上骏马,要么跃上高山,要么跳下大海!
第五,如果你实在“递进”不起来,那么,请采用下面的分析方法:立足于“中心论点”,向“前因”和“后果”两个方向探索。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例:前因——分“主观”和“客观”,客观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主观是“看问题的角度、标准和方法是多样的”;后果——一分为二,有“正确的答案”和“不正确的答案”,“正确的答案”又可分为“最佳的”、“较佳的”等等,而追求“最佳的答案”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和创造。请看,如此向“前”、向“后”追索,一张说理之“网”就很快铺展开来了,有关“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思想“亮点”便一一闪烁出来。当然,我们并不要求考生(单个的)把握每一个“亮点”,你只要抓住其中一两个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