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学案
陕西省汉中市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学案(无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自主学习目标:
1、能读通、读准文言文。
2、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言语感。
3、利用书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课文大意。
二、自主学法指导:
1、注意读音和停顿,反复诵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做到准确、通顺。
三、自主学习评价:
1、读准字音: 童稚()藐小()鹤唳云端()项为之强()....凹凸()土砾()丘壑()癞蛤蟆().......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张目对日: 私拟作群鹤舞空: ..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留蚊于素帐中: 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 盖一癞蛤蟆: ..鞭数十: 常蹲其身: ..(2)区别下列多义字的不同意思:
观:昂首观之: 作青云白鹤观: 察:明察秋毫: 细察其纹理: 神:定神细看: 神游其中:
时:童稚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 以: 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 .为:项为之强: 以丛草为林: 之:昂首观之: 心之所向:
故时有物外之趣: 项为之强: 观之正浓: 驱之别院:
3、作者简介:《幼时记趣》作者是 朝,人(籍贯)。其作品有。
四、自主学习评价:
《幼时记趣》互动学习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互动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能顺畅地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二、互动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课文的学习。
2、自主学习情况反馈。
3、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对照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展示交流,对比翻译,感悟复述和翻译的区别。
4、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⑴文章的标题为什么叫“幼时记趣”呢?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有哪些“趣”事呢?
⑵齐读第1节课文,参照书下注释,逐词逐句翻译课文。思考:对于全文来说,这一节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最能概括本节内容的是哪一个句子?
⑶熟读、背诵第1节课文。
⑷集体读第二节,参照书下注释,逐词逐句翻译课文。思考:“观蚊如鹤之趣”描绘了哪两个画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为什么?
⑸作者在叙写“事”的同时,还用了哪些词语写“趣”?
⑹熟读、翻译、背诵第2节课文。
5、课内小结。
6、互动学习评价:
完成《语文补充习题》第27页第一、二、三、四题。
第二课时
1、复习课文第一、二节。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⑴、集体读第三节,参照书下注释,逐词逐句翻译课文。探讨:
①、写神游山林之趣,作者首先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见藐小微物,比细察其纹理”之趣?
②、这一节为什么归纳为“神游”山林?是用什么句式从哪些方面来写“神游”的?
③、这一节除了写“神游”之外,哪些词句还写了作者当时美好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这种想像和感受的?
⑵、自由读课文第四节,参照书下注释,逐词逐句翻译课文。探讨:
①、癞蛤蟆本是个“藐小微物”,作者为什么用“庞然大物”、“拔山倒树”等词语?
②、“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三个动作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③、你觉得本节最能表现“童趣”的是哪些语句?“趣”在何处?
3、总结全文,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
4、互动学习评价:
《语文补充习题》第28页第五、六题,问题探究一。
5、互动学习反思
《幼时记趣》互动学习评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藐小()鹤唳云端()项为之强()....庞然大物()土砾()丘壑()怡然称快()....
二、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①于土墙凹凸处(在)②神游其中(想像)..③项为之强(僵硬)④留蚊于素帐中(朴素的)..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⑥鞭数十(鞭子)..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2.解释一词多义:
①之: 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心之所向()项为之强()②观: 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③以: 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④为: 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⑤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⑥其: 常蹲其身()神游其中()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1)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庞然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_________________。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用4个字)
6.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神游丛草(2)神游山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8.什么是“物外之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9.“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10、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14.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15.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 __ ________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教案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教案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你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1、教师活动: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巡视过程中,随 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运用工具书,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讨论、评价
3、教师活动:指出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1、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代表
课后学习:
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第二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活动: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
学生活动:交流
第二块:体会物外之趣
1、教师活动: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作者的哪个乐趣你最为感兴趣。请用短语来概括这种乐趣,并说明你感兴趣的理由。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第一段: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第二段:观蚊如鹤之趣
第三段:神游山林之趣
第四段:写蛤蟆吞虫,自己鞭打蛤蟆之趣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交流,学生互评
3、教师活动: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物外之趣”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4、教师活动:组织交流、评价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童年记趣
1、教师活动:学生写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仿照原文
学生活动:写片段、交流、评价
备注: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 课后学习:
1、摘抄一些名家记述的童年趣事到读书笔记上
第三篇:幼时记趣教学案
《幼时记趣》教学案设计(两课时)
主备:周志波 参与:七年级语文组
教学目标:1.在学会观察、想像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2.学生能借助注释和词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3.能体会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2.认识观察与想像、联想的关系。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那么童年的歌谣、童年的玩伴、童年的趣事……是不上还历历在目呢?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文章,一起来感受一下大文学家的童真童趣。(板书课题)2.简介作品及作者
《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浪游各地的见闻,以及他们的坎坷遭遇,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童稚()藐小()鹤唳()凹凸()沟壑()癞蛤蟆()怡然称快()土砾()项为之强()
2.学会断句,做到停顿正确,不读破句子。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三.疏通字词,翻译课文
我回忆童年幼小的时候,我能张着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能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抬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就像鹤在云端高亢地鸣叫,让人高兴得喊痛快。
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小草多而杂乱的花台边,我经常蹲下自己的身体,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低洼的地方当作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心中高兴,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搬开土山撞倒大树闯进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癞蛤蟆吞进肚里。我还小,正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刚刚安定,捉住蛤蟆,鞭打它数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四、整体感知, 分析内容
1.理清文章脉络,全文紧扣哪一个“字来?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段意。
2.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性的说一说。
3、文中描写作者充满童趣的句子有哪些?(讨论回答)
4、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能从童稚小事中获得“物外之趣”?
5“物外之趣” 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五、思考探究
作者通过想像和联想把童年之趣写得如此生动,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观察,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像,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举例说明什么叫联想。
简单地说,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比如由“飞机”想到“空战”,这是事物的因果关系和空间的相邻引发的联想,我们称之为“相邻想像”;由“李白”想到“杜甫”,这是类似事物引发的联想,我们称其为“类似联想”;由对立的事物如由“高山”想到“深渊”,我们称为“对比联想”。当然,我们可以由“A事物”想到“B事物”,再由“B事物”想到“C事物”,这样完成由“A事物”到“C事物”的联想。请同学们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钢笔”和“袜子”通过联想联系起来。
再举几例: “香烟”——“梨子” “火车”——“金矿” “书籍”——“电脑” “游戏”——“学习”
六完成练习
1.解释文中的多义词。
观: 昂首观之()作青云鹤观()
察: 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神: 定神细视()神游其中()
时: 余忆童稚时()故时有物外之趣()
以: 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为: 项为之强()以丛草为林()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之: 昂首观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项为之强()
观之正浓()驱之别院()2下列句子你能翻译吗?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立云端,怡然称快(3)长蹲其身,使与台齐。(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5)见二虫斗草间。
(6)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7)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8)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写出文中的成语 成语: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幼时记趣教案
《幼时记趣》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正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
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能学会对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疏通文句,学会对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
教学难点: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借助联想和奇特的想象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观察过蚂蚁吗?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还观察过其他的小生物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清朝人写的一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会再一次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二、检测预习,了解情况。
1、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及文章出处的相关资料。明确:《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2、解题:《幼时记趣》中 “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3、交流预习导学中的字词。
童稚(zhì)藐(miǎo)小 鹤唳(lì)云端 凹凸(āo tu)土砾(lì)沟壑(hē)怡然(yí)
三、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奏,边听、边在书上划出。老师讲解节奏划分的三条规律:
方法指导:节奏划分的三条基本规律:
①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如:楚人/有/涉江者。②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如:何不试之/以足? ③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如:宁/信度,无自信也。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2.故时有物外之趣。3.徐喷以烟。
4.故时有物外之趣。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6.盖一癞蛤蟆也。
2、朗读课文,准确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方法指导: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操作方法之一: 扩: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 宁信度: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
观:作青云鹤观()昂首观之()察: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神:定神细视()神游其中()
时:余忆童稚时()故时有物外之趣()提醒学生字词翻译的要求:精准。指导学生做到翻译精准的方法——记忆、运用、积累。
积累一词多义:
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为:以丛草为林()项为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之:昂首观之()故时有物外之趣()心之所向()项为之强()观之正浓()驱之别院()成语: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通假字:项为之强()。
3、掌握句子翻译的基本方法。
①文言句的翻译要求:字字落实,句意顺畅。
例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②句子翻译方法之一: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如:何不试之以足? 徐喷以烟:
③句子翻译之二: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如:反归取之 省略句:“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省略宾语。“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省略主语、宾语。
4、赏析课文,探究趣因
①读了文章之后,大家知道全文是抓住哪四个字来写的吗?明确:物外之趣 ②围绕“物外之趣”作者写了哪几件趣事? 第一自然段与后三段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关系? 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总分结构。③请大家在三件趣事中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把它读出来,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作者获得了那些乐趣。
师:观蚊如鹤的趣体现在哪里?(把飞舞的蚊群想象为“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鹤唳云端”。)师:神游山林作者又是怎样想象的?(这些想象和联想,都是符合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的,所以这些趣事描写非常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师:癞蛤蟆只有拳头大小,作者为什么觉得它是庞然大物? 师: 课文最后一句话“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给你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连用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房顶,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把少儿鲜明的爱憎情感表现得十分到位。)
④为什么作者能产生这样的“物外之趣”?
师:我国古代有很多诗句是描写儿童游戏的,同学有想到的吗? 明确: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师:现在我们同学的娱乐方式有哪些?体育运动,像打篮球、踢足球,打电脑等 师:和古代的娱乐游戏相比,现代人有什么缺点和不足?
明确:活动空间封闭,不和自然接触;缺乏想像和艺术性。师:沈复的《幼时记趣》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要有敏锐的观察和想像,有接触自然,保持童心。师:同学们能回忆一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吗?
如:小时候用塑料袋套蜜蜂,一不留神蜜蜂跑了出来,手指被狠狠蛰了一下,肿的老高。„„
师:大家的童年也充满着无穷的乐趣,也希望你们能够连缀成文,相信那也将会是很精彩的文章。
四、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趣事
趣因
观 蚊 如 鹤
敏锐的观察
物外之趣、神 游 山 林
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鞭 打 蛤 蟆
接触自然,保持童心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原文及翻译》教案
江苏省沭阳银河学校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原文及翻译》教案
[余 忆童稚时,能 张 目对 日,明察秋毫。
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见 藐 小 微 物,必细察 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 趣。]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蚊成雷,私 拟 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
则或千或百果 然 鹤也。
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昂首 观 之,项为 之强。]
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又 留 蚊于 素帐 中,徐喷以烟,使 其 冲烟 飞 鸣,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作青云白鹤观,果如 鹤 唳 云 端,怡 然 称 快。]
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于 土墙凹凸处、花台 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 与台齐,在低洼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定目细视。]
凝神细看。
[以丛 草为 林,以 虫蚁 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凹者为壑,神 游 其 中,怡然自得。]
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以„„为„„:把„„当做„„。邱:同“丘”,土山。壑:山沟。神:想象。「一日,见 二虫斗 草 间,观之正 浓,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有庞 然大物,拔 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斗草间:即斗于草间,介词“于”省略。之,指“二虫斗”。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拔:移,搬开。而:表修饰,翻译为“着”。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
「舌一吐 而 二虫尽为 所吞。」
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癞蛤蟆吞进肚里。
而:表承接,然后。尽:全。为:被。为所:表示被动,“„„被„„”的意思。「余年幼,方出 神,不 觉呀 然惊恐;
我当时年龄正小,正在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
神定,捉蛤蟆,鞭数 十,驱 之 别院。」
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方:正在。出神: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鞭,名词活用作动词,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