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小园和小方》

时间:2019-05-14 13:1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班科学活动《小园和小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班科学活动《小园和小方》》。

第一篇:中班科学活动《小园和小方》

活动名称:小方和小圆。活动目标:1. 了解圆形和方形的图形特征及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和扩散性思维的能力。活动准备:电脑动画课件一套,各种形状的图片、实物,春景图,操作材料三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1. 用猜谜的形式引出小圆和小方,激发幼儿兴趣

猜一猜,小圆和小方分别躲在哪个袋子里?(请幼儿摸一摸)

2. 介绍圆形和方形的外形特点

你刚才摸到的小方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线,几条直线,有没有角,几个角?

你刚才摸到的小圆是什么样子的?小圆是什么样的线构成,有没有角?

3. 请幼儿看动画片

你们知道小圆和小方的爸爸妈妈是谁吗?让我们来看个动画片。

二. 通过看动画片进一步了解圆形、方形的特点和应用

1. 观看动画第一段,了解弧线、直线与图形的关系

①出示春景图,图上哪些是直线爸爸画的?哪些是曲线妈妈画的?

②出示梯形、椭圆、半圆、菱形等图形宝宝,你觉得小圆长的象直线爸爸还是象曲线妈妈?小方呢?这些宝宝长的又象谁?

2. 观看动画第二段,了解圆形、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讨论:小圆的本领大,还是小方本领大?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的,哪些是方的?

3. 观看动画第三段,进一步了解圆形、方形的图形特征。

球变成了方的,砖变成了圆的,还能用吗?(出示皮球、方形积木等进行演示)

还有哪些东西改变了形状会用不起来?

4.观看动画第四段,讨论:哪些物品既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方的?

三. 操作活动

1. 图形添画(在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上进行添画)

2. 图形分类(先将物品按形状分类,再按用途二次分类)

3. 拼图(用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半圆形等进行拼图)

问题与反思:本活动根据中班幼儿认识图形的教学内容,选用相关的课件进行设计。开始部分用猜谜的形式引出图形,幼儿较感兴趣,但由于提供的是平面图形,个别幼儿用触觉感知有些难度。活动中,电脑动画的运用较好的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将教学内容贯穿一体,但由于现有动画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在设计活动时可进行一定的取舍。后半部分的操作活动设计符合教学目标和中班幼儿的操作特点,孩子完成情况也较好,但前半部分的教学中幼儿的操作性不够,可多提供各种圆形、方形的物品让幼儿把玩,使其在实践中亲身感知圆形和方形的图形特征,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科学教学设计《小圆和小方》[推荐]

中班科学活动《小园和小方》

活动名称:小方和小圆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和方形的图形特征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和扩散性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各种形状的图片、实物,春景图,操作材料三组。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用猜谜的形式引出小圆和小方,激发幼儿兴趣

“猜一猜,小圆和小方分别躲在哪个袋子里?”(请幼儿摸一摸)2. 介绍圆形和方形的外形特点

“你刚才摸到的小方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线,几条直线,有没有角,几个角?”

“你刚才摸到的小圆是什么样子的?”“小圆是什么样的线构成,有没有角?” 3. 请幼儿看图片

“你们知道小圆和小方的爸爸妈妈是谁吗?让我们来看图片。” 二. 通过看图片进一步了解圆形、方形的特点和应用 1. 看图片,了解弧线、直线与图形的关系

①出示春景图,“图上哪些是直线爸爸画的?哪些是曲线妈妈画的?” ②出示梯形、椭圆、半圆、菱形等图形宝宝,“你觉得小圆长的象直线爸爸还是象曲线妈妈?小方呢?这些宝宝长的又象谁?”

2、看图片,了解圆形、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讨论:“小圆的本领大,还是小方本领大?”“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的,哪些是方的?”

3、看图片,进一步了解圆形、方形的图形特征。

“球变成了方的,砖变成了圆的,还能用吗?”(出示皮球、方形积木等图片)

“还有哪些东西改变了形状会用不起来?”

4、看图片,讨论:“哪些物品既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方的?” 三. 操作活动

1. 图形添画(在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上进行添画)2. 图形分类(先将物品按形状分类,再按用途二次分类)3. 拼图(用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半圆形等进行拼图)

第三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编推荐)

中班科学活动:《种子发芽》

时间:

班级:

任课教师:

活动目标:

1.能比较、观察种子的外形特征,发现种子的多样性。

2.初步了解种植豆子等种子的方法,比较、探究种子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1)在自然角投放各种种子,供幼儿观察、认知。

(2)在自然角指幼儿学中豆子等种子—将坑挖的深一些,种下种子之后,轻轻将坑填平,并协助幼儿为自己种下的种子贴上标签,插上记录卡,以方便平日的照料、观察和记录。

2.物质准备:(1)种子商店:苹果籽、桔子籽、花生、黄豆、绿豆、西瓜籽、南瓜籽等。

(2)各种种子及对应的植物图片,种子发芽、成长的相关视频或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了解种子的多样性。

引导语:种子商店送来了许多种子,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种子宝宝?

1.鼓励幼儿自由观察。集中交流讨论:(1)种子商店送来了哪些种子?你怎么知道是XX种子?

(2)这些种子长的有什么不一样?

2.教师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软硬度等方面来描述。

小结:我们的生活中海油各种各样的种子,比如稻谷、玉米粒、红豆等,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软硬也不同。

二、探疑解密,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1.出示幼儿之前在自然角种植的种子(包括不发芽和已发芽的种子),请种植的小主人介绍观察记录卡并交流自己照料种子的过程。

2.讨论:这些种子为什么没有发芽?哪些种子为什么能发芽?

(1)不同的种子同时种下去,它们发芽所需要的时间一样吗?

(2)同样的种子在水里、土里、沙子里,它们发芽的情况一样吗?

3.组织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视频,直观地回顾种子发芽的过程,巩固与种子发芽的有关知识。

三、了解常见种植的植株。

1.逐一出示稻谷、黄豆、玉米、花生、绿豆、西瓜、苹果、葡萄等常见的种子及其对应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了解。

引导语:种子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宝宝的妈妈是谁吧。

2.请幼儿玩种子宝宝和植物妈妈进行配对游戏。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指导幼儿进行种子黏贴画。

中班科学活动:《按物的数量分类》(二)

——《小动物住新家》

时间:

班级:

任课教师:

活动目标

1.继续运用目测数群的方法,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2.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数字1——7。

2.物质准备:

教具:房屋形分类底版,7以内的动物卡片若干。

学具:房屋形分类底版,7以内的动物卡人手一套,数字卡片1——7人手一套。

环境:在黑板上创设动物园的环境,并在每个区域贴上数字。

活动过程:

一、游戏一:参观动物园,复习认识数字1——7。

引导语: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玩,好吗?(出示黑板)看,动物园里有几个房间呀?这是几号房间呢?(引导幼儿复习认读数字。)

1.学习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1)教师出示数量是7的动物卡片,引导幼儿学习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

师:听说我们来动物园了,小动物也来欢迎我们了。看,是谁呀?有几只?你是怎样数的?

师: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数呢?(先看集中在一起的,然后接着数完其他的。)谁来试一试。

(2)请幼儿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感知数量7。

(3)教师再次出示数量是6或者7的动物卡片,请幼儿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数数。

师:对了,我们上次也用了这样的数数方法,现在老师给小朋友每人一份动物卡片,看谁能用这个方法数的又快又准确。

2.幼儿操作。

(1)幼儿人手一张动物卡片,练习运用目测数群后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数数,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动物和我们玩起来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们把它们找出来,用刚才我们学到的新方法,数数你找到的小动物有几只。

(2)交流:你找到了什么动物?有几只?你是怎样数的?

二、游戏二:给小动物搬新家。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1.给新房加门牌号码,能将数字1——7按顺数或倒数的顺序进行排列。

师:森林里盖好了一幢新房子,今天,这些小动物们要搬到新房子里去。看,新房有几间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7来表示)

师:这幢房子上还没有门牌号码呢,我们来给小动物的新房装上门牌号码怎么样?该怎样装呢?(幼儿想办法。)哦,我们可以用数字按顺序装上门牌号码。谁来帮小动物装门牌号码呢?(请一幼儿操作。)你是怎么装的?为什么要这样装呢?(请幼儿说出数字排列的顺序。)

师:这些数字除了可以这样排,还可以怎样排呢?谁来试一试。(幼儿再次操作。)

2.游戏:给小动物搬新家。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

师:现在,我们可以给小动物搬新家了,你的动物朋友应该住在哪一间房子里呢?为什么?

教师请一幼儿将自己手里的动物送到相应数字的房间里,并说出:有几只动物,就住几号房间。

师:原来,给小动物搬家的时候,要先数数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然后送到几号房间里去。

幼儿根据自己手里卡片上动物的数量,放到标有相应数字的房间里。

三、游戏三:给动物送食物。巩固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感知7以内的数量。

师:还有很多的小动物没搬进新房子里呢,请小朋友帮它们在新房子上装上门牌号码,然后送他们住进新房子里,再给它们送点糖果当礼物,好吗?(幼儿操作,按数字摆放相应数量的动物卡片和点卡。)

四、活动评价:你是怎么帮小动物搬新家的?展示幼儿操作,请幼儿介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扬能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方法进行数数的幼儿。

中班科学活动:《复习7以内的数》

(二)时间:

班级:

任课教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进一步感知自然数列中数与数之间多1 少1 的关系。

2.能熟练地将数物进行匹配,进一步了解其实际意义。3.要求幼儿能准确描述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数卡1---7,群数卡2----7,小红旗 学具:学具盒(数卡1---7,群数卡2----7),排队标记。活动过程:

一、复习感知7以内的数。

1.向数字朋友问好。

2.给数字朋友画像。(徒手描画)

3.唱歌给数字朋友听----看数字学动物叫(孩子练习默数)。

二、进一步理解7的实际意义。

1.幼儿看数字拍手、跺脚、跳等,复习7以内的数。

2.设计情景,复习用不同的形式点数物体的数量。

地里的蔬菜成熟了,小动物们可勤劳了,冒着严寒去收蔬菜,看!都去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区了多少呢?收到了哪些蔬菜?各有多少?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3.给小动物和蔬菜匹配数卡(教师指相应的数群卡,幼儿出示相应的数卡)。

4.看数字举相应的数群卡。

三、给数卡排序。

引导幼儿正逆排序,并描述操作结果。

四、收拾学具后结束活动。

第四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5》

桃园矿社区幼儿园——赵文琪活动名称:科学,活动1:认识数字5

设计意图:

数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幼儿虽然会说数字1,2,3,4,5····但他们却对数字表示的模糊不清,为了让幼儿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能真正理解数字的意义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认识数字5.。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能准确计数是非常重要的。本次活动通过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实物,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明白实物与数字的对应性。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5,知道他们的实际意义。

2、能对5以内数量的物体进行排序,引导幼儿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3、能仔细倾听,并按指令进行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认识数字5,知道他们的实际意义。

难点:能对5以内数量的物体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5的数卡和实物卡若干。幼儿每人一个盘子,盘子里积木10若干。白纸和彩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数字1、2、3、4今天老师想和我们小朋友来玩一个“看数字拍手”的游戏,好不好?

2、介绍游戏玩法: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先读出数字,再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拍手,要求幼儿听口令:预备—拍!幼儿才能拍。

3、游戏“手指变变变”。教师:小朋友让我们的小手动起来,做个手指变变变“的游戏好不好?

《此环境培养幼儿 手口脑并用的能力》

4、按数取物师:这是数字几?幼儿:“3”师:用你们的小手来表示“3”。幼儿伸出3根手指头。师:请小朋友们从小盘里拿出相同数量的玩具,三个积木和数字三做朋友(教师引导幼儿巩固复习对1,2,3,4,的认识)

二、认识数字5。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目测图形数量和水果数量认识数字5,教师先提问在讲解。

师:图片上有几个三角形?让我们伸出小手点着三角形数一数有几个吧!幼儿伸出手指随老师一起点数。(此环节练习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物体,每一张图片逐一提问讲解,反复加深幼儿对数字5的理解和认识。)

三、排序活动

1、现在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宝宝和实物图片,但它们混淆在一起,想请我们小朋友来排排队,你们愿意吗?

2、幼儿操作活动,教师个别指导。在排序的过程中提醒幼儿别让数字宝宝站错位置!

3、你们真能干,谢谢你们小朋友的帮忙。

三、我是小画家

教师展示自己用5个图形组合的图形,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个物体,但图形的数量必须是5个。

四、游戏活动:(站圆圈)

教师在室外操场上画若干圆圈,幼儿围成一个大圆,然后师生一起数:1、2、3、4、5,当数到5时,幼儿迅速站到圈里,每个圈只能站5人。给站得快又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活动2《认识数字宝宝5》

一、设计意图

在一次幼儿园升旗活动后,甜甜指着国旗告诉我:“老师,老师,国旗上有许多星星,有的是大的,有的是小的。”这些孩子都围了过来,用手惊喜的数着这些星星,我想:孩子们对数字的理解和掌握正是在生活中这样接触、发展掌握和运用的我们班的幼儿将要认识数字5,利用国旗的这一特点不是正合适吗?既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去发现生活中藏有5的物体,感知5的形成,又能让孩子认识国旗,激发他们爱国情感,这样多个领域的结合好渗透更能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

二、活动目标

1、感知数量5,知道其形成。

2、能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体验与同伴、教师合作游戏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掌握点数人数的方法,有用身体和动作表示数字的经验。

物质材料:五角星、小红旗、五角星头饰、场地上画好的红旗图框(可容纳5个幼儿)

四、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国旗国旗多美丽》

反思:音乐游戏的导入能让孩子很快与教师融为一体,通过这一环节给孩子营造了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展示了幼儿的主体性。

(二):谈话国旗引出主题。

1、出示4颗五角星(一样大小的)让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2、谈话,见过的国旗是怎样的?上面有几颗星星?

3、再出示一颗五角星,感知:4添上1是5。

4、认识数字5,鼓励幼儿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示5的特征。

5、出示五星红旗图片(五角星是能活动的)比一比,4添上1是5,5比4多一个,4比5少一个。反思: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让他们清晰地感知,理解添上的意思。为掌握数的形成打下基础。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主动观察思考5的意义和特征。但缺少“让全体幼儿操作验证数量5和4的不同”这一环节,因为这个过程更能有效的帮助他们在操作中理解,记忆。

(三)、互动游戏:“星星宝宝找妈妈”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星星宝宝听音乐跑动,音乐停后,分别蹲在地上的红旗上,邀请幼儿合作变成红旗上的五颗星星。

2、幼儿游戏,讲述引导幼儿,检查游戏结果,鼓励孩子进行及时调整。

3、表扬乐于动脑和人数超过5时勇于退出,懂得谦让的孩子。

反思:这个游戏对孩子的能力要求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孩子的思维需要经过几次激荡,——听音乐找位置,点数人数决定去留,思考是否谦让?同时也弥补了上一个环节的不足,决定去留时也是对数量多少的一种理解和体验,过程有些复杂,这样部分孩子思维只能集中在找位置这一环节,无法顾及只有5个人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其他活动时使这一环节落实到位,另外,活动中不少幼儿能在成人的鼓励下做到谦让,细致观察,反复点数,这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活动延伸:

1、生活中找与5有关的物体。

2、自制小国旗。

五、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活动应生活化、游戏化、趣味化、帮孩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此次活动能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与幼儿情感相结合,让孩子知道生活中的数无处不在。

中班幼儿正是形成数概念的关键期,因此要注重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动静交替,还体现了领域的整合与渗透,不单单了解了5的形成,还涉及了爱国情感教育,友爱谦让教育,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等。东西,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吸取经验,对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本次探索课我所讲授的主题是幼儿中班数学——认识数字5.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1、游戏导入课题,穿插游戏来复习1——4。

2、认识数字5,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3、排序练习,巩固数1——4的数量操作。

4、儿歌欣赏——《数数歌》。在活动前我准备了很多教具,在课堂上联系生活中的东西来引导孩子学习数字5,在拍手数数的游戏中学以致用,让孩子进一步巩固认识5。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教具准备充分,但不够精致。如:数字卡太小,不够吸引孩子。

2、表情不够夸张,语言不够形象,幼儿兴趣没完全调动起来。

3、讲课时幼儿的注意力没完全集中起来。

每上一节这样的教研活动,对自己来说都有很大的收获,学到了很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篇:中班科学活动[范文模版]

中班科学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1

活动目标

⒈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寻找、发现各种小草,并能说出几种常见小草的名字。

⒉了解小草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请家长抽时间带幼儿到草地上观察小草,获得一些草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⒈谈话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大树和花儿把春天打扮得真漂亮,小草也从泥土里钻出来了。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带来了一盆小草。

⒉交流带来的小草

谁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小草,他是什么样子?叫什么名字?尽量多交流不一样的小草,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重点引导幼儿从小草的根、茎、叶、介绍自己的小草)

二、交流校园里找到的小草

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小草,那等会我们草地上寻找小草。看看有没有我们刚才认识的好吗?

⒉带幼儿到草地上寻找小草。

⒊边寻找、边说一说自己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它叫什么名字?挖出来看一看它的根、茎、叶、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如有不清楚的,老师可以介绍一下),对于幼儿找到的小草,三、了解小草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⒈了解小草的功能。刚刚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小草,那你知道这些小草有什么用呢?

(1)饲料:刚刚小朋友说了这些小草可以喂小鸡、喂猪等。小草可以当饲料,喂动物吃,(2)食用:有的草不光动物能吃,我们人类也可以食用。如:草头、荠菜、马兰草等,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有的草能染颜色,像麦草就能染青色(我们吃的青团就是用麦草的汁染出来的。)

(3)净化空气:(可启发幼儿草坪有什么的作用)(美化环境、使空气清新),绿油油的小草不光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保护土壤不流失,使泥土保持湿润。

(4)药用:有的小草还可以做药,如蒲公英、马兰草,鱼腥草就能做药。

⒉了解小草的害处。

师:小草既然这么有用,为什么人们还要锄草呢?(小草和庄稼长在一起,营养都被小草吸收了,庄稼就长不好。)(花园里长了杂草,花园就不美观了。)

小结: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所以,庄稼地或花园里的草多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就要把草锄掉。

四、品尝小草

有些小草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以补充身体里的各种需要,但不是所有的小草都能吃的,所以我们小朋友是不能随便的吃小草,我们找到的这些小草中马兰草是可以吃的,等下请厨房的师傅帮我们做成美味的佳肴,我们一起品尝一下。

中班科学活动2

【活动设计背景】

蔬菜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有气味的菜孩子们都很挑食,所以我特意选《认识洋葱头》生和熟进行计较,尝一尝。让孩子们知道有气味的菜也这么好吃,营养一样的丰富。

【活动目标】

1.认识洋葱头。

2.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感受洋葱头的气味。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洋葱头的形状、颜色、味道。

2.区分洋葱头生和熟的味道。

【活动准备】

1.菜刀、菜刀板各一个,篮子4个。

2.全班分成4小组,每组一份已经分好的洋葱头,以及各种蔬菜。

3.一份烧熟的“洋葱头炒鸡蛋”。

4.音乐《买菜》。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出现教师手提菜篮从菜市买菜回来,并向幼儿介绍各种菜的名称,最后出示洋葱头,并出示课题。

基本环节:

形状——颜色——味道

1、出示洋葱头,小朋友们你们认识知识什么蔬菜吗?(洋葱头)它是什么颜色呢?(紫红色)请你摸摸看它的表面是什么样的?(圆圆的、滑滑的、亮亮的)

2、下面我们来切洋葱头,看看它是怎样形成的,它是由一片片叶子紧紧包在一起形成的。

3、闻一闻洋葱头有什么味道?(有异味、刺鼻子、刺眼睛)

4、请小朋友一起来品尝《洋葱头炒鸡蛋》,并教育孩子不要挑食,每一样菜都有它丰富的营养。

结束环节:歌曲《买菜》

1.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我和奶奶去呀去买菜。

2.操作活动,剥洋葱头。

延伸环节:各小组相互交流说说每种菜的吃法,有的吃里、有的吃外、有的吃叶、有的吃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认识洋葱头的教学,在整个环节的设计中我按照目标层层递进,通过活动基本达成了我预先设定的目标,在这节课我的教学流程安排我觉得很合理,时间分配也适合中班的教学要求。课的设计比较新颖,幼儿们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所以整节课幼儿学习气氛浓。从认识洋葱头的形状、颜色、味道,然后到从外到内,再到闻一闻,尝一尝。时间安排紧凑,幼儿没有时间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在操作活动环节每位幼儿都得到了动手动口,相互交流,从而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习惯。但是我觉得延伸环节做的不够理想,达不到课的要求。

中班科学活动3

活动准备:

1、小圆镜若干

2、室内设置4个游戏区:“吹球”、“套圈”、“闻气味”、“听声音”,相应的游戏材料若干。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识五官,知道五官的正确位置,学会比较自己与同伴脸部的异同。

2、尝试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五官的用途。

3、能迁移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音乐仿编活动,进一步提高探索五官的兴趣。

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指五官

采用教师发指令,幼儿指五官的方式,加强幼儿对五官位置认识,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性。

2、幼儿认识自己脸部的器官,比较自己与同伴的异同。

(1)每人拿小圆镜照自己的脸(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说说脸上有哪些器官。

(2)相互观看对方的脸,找找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逐渐引导幼儿发现细微或内在的不同点(如大眼睛、小眼睛、胖、瘦、眉毛粗细、长头发、短头发等)。

3、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五官的作用。

(1)设置4个游戏区,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吹 球:只能用口,将乒乓球由起点沿路轨吹动至终点。

套 圈:用眼睛瞄准套圈。

闻气味:嗅装有不同气味的小瓶,如醋、香水、酒、水等。

听声音:听录有不同声音的录音带,辨别自然界中不同的声音,如同声、雨声、流水声、动物的叫声等。

(2)共同交流游戏经验,知道五官的重要作用。

4、师生共同讨论:怎样保护好自己的五官。

5、音乐仿编活动《眼睛、鼻子、耳朵、嘴》。

音乐起,师生一起随着音乐表演唱《头发、肩膀、膝盖、脚》,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原有的曲调,我们一起来指一指,唱一唱:《眼睛、耳朵、鼻子、嘴》好吗?启发幼儿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表演唱歌曲。

活动建议:

1、在美工区放置镜子,让幼儿面对镜子尝试做出不同的表情,观察五官的变化,将自己最喜爱的表情画下来,将幼儿画的脸谱贴在墙上,布置专栏“可爱的我”。

2、进行拼小脸的桌面游戏。

3、日常生活中继续组织幼儿讨论怎样保护自己脸上的器官,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保护五官的正确方法。

中班科学活动4

教学目标:

1、探索物品在水中是否会褪色。

2、愿意参与实验,乐于探索。

3、能互相合作、能陈述并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

1、场景布置,挂上灯笼、气球、贴上红窗花

2、收集生活中的红色物品。如红纸、红绉纸、红积木、红毛线、、红豆、红色塑料袋等。

3、手偶小兔子、每组一张记录表、一个一次性杯子、笔。一张一次性台布。

3、每组一只大塑料桶作为盛水容器,一只小塑料盆,一只脸盆作为染缸,能吸水的白布。

教学过程:

一、红色喜洋洋

1、今天我们去小兔家去做客,来到小兔家。

2、(出示小兔问好)昨天小兔接到兔奶奶的一个电话,说要到小

兔家来做客。小兔想把家里打扮得喜洋洋的迎接兔奶奶的到来。挂上灯笼、红气球,贴上红色的窗花,小兔还想给兔奶奶准备用红布做一些手帕。小兔在家里找出了很多红色的东西,可就是没有红布,怎么办呢?小兔看着这一堆红色的东西,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这些红色的东西浸到水里,等褪出红色来再把白布放进去,就可以染出漂亮的红布来了。

3、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红色物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找出了哪些红色的东西呢?

4、那我们就来试一试,看小兔的办法好不好。

二、红色褪出来

1、请你先来猜一猜,哪些物品能褪出红色来呢?

2、现在请你们帮小兔试一试。示范引导幼儿将材料逐一放入小塑料盆中,观察

该物品是否褪色,并将结果记录到自己组的表格中。(教师讲解记录表的使用方法,在褪色上打“√”不褪色打“X”)如果水变红色了,就把水倒入“染缸”中,再往容器里盛装适量的水,继续操作。

3、幼儿分组操作并记录结果。

4、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5、交流记录结果并验证:哪些物品会褪色。

三、试试染红布

1、将白布浸到“染缸”里,看看是否能染出漂亮的红布来。

2、幼儿染布,欣赏。

讨论:(1)这些布是怎么变红色的?(2)为什么有些手帕颜色淡些、有些浓些。

结束:小朋友今天我们为小兔解决了难题,为兔奶奶做好了红手帕,小兔非常谢谢你们,等手帕干了,我们一起去给兔奶奶送手帕好吗?

中班科学活动5

让玻璃球浮起来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是幼儿在玩水过程中了解物质沉浮现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因此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能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难点是:学习合作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进一步感知沉浮。

2、初步尝试小组合作记录实验结果。

3、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球、一次性盘子、一次性杯子、牛奶盒、篮子、小方砖、一次性碗、套筒、鲍鱼壳、橡皮擦,它们有的会浮在水面,有的会下沉。

2、大脸盆、钢化玻璃缸、干毛巾、笔。

3、幼儿记录表(小)、教师记录表范例(大)。

活动过程:

1、出示玻璃球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设想。

师(出示玻璃球):“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个玻璃球放进水缸里,它会怎么样?是沉下去呢?还是会浮上来?”

(幼儿讨论)

师:有人说浮起来,有人说沉下去,到底是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来将它放下去,大家来看一看。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沉下去吗?

2、抛出问题,引发讨论。

师:小朋友看到,玻璃球一下就沉下去了,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呢?(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给予他们时间和机会)

3、幼儿进行实验

第一次操作,初步感知

⑴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大家可以试一试,在试之前,老师有提几点要求:

①同一张桌子的小朋友为一组,轻声说话,材料轮着试一试。

② 玩的时候,小心别把水洒到地上。

③ 多用几种材料试试看,记住哪些方法可以使玻璃球浮起来。

⑵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与指导

放手让幼儿进行尝试。发现好的方法的给予肯定,实验失败的幼儿适时进行干预引导。

第二次操作,尝试记录

①出示记录表,并讲解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让玻璃球浮起来了,用什么方法记录呢。老师设计了一张记录表,小朋友一起看看里面有哪些符号,记录什么。

②幼儿第二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重点观察幼儿的小组合作记录情况及是否真实的记录。

4、小组介绍记录情况并验证

①请一组的幼儿介绍本组的记录情况,并当场进行验证,从中表扬小组幼儿的团结协作和真实的记录。

②教师作简要小结。

中班科学活动6

设计意图:

《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爱跳舞的葡萄干》活动中所需的材料简单:是生活中常见、小朋友爱吃的一些零食;步骤简单,适合幼儿操作;现象易于观察,神奇,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本活动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奇妙。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葡萄在汽水中浮沉的原理。

2、激发对科学游戏的兴趣,并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3、引导幼儿学习科学活动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点及难点:

让幼儿认真观察活动操作及产生的现象,主动地参与活动;让幼儿对最后产生的结果及现象有初步理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

2、环境准备:椅子、实验操作台、黑板

3、教具准备:轻音乐、课件、4个小杯子、各种零食、大雪碧4瓶

4、学具准备: 透明小水杯12个、4种不同的零食(QQ糖、花生米、黄豆、葡萄)、幼儿记录表12张、笔12支、托盘12个

活动过程:

一、回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进行导入:

1、试一试: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幼儿思考问题(1)比较大小和相应的重量?

(2)属于记录表中的哪种食物?

2、尝一尝:请幼儿尝试一下几种不同食物,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看一看:老师示范将葡萄放在汽水中,让幼儿仔细观察现象。

幼儿思考问题(1)幼儿猜测哪些会和葡萄一样“跳舞”(一会沉一会浮)呢?

(2)引导幼儿与同伴讲述、交流想法。

二、探究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做一做:幼儿实验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2)教师介绍科学实验记录方法。

(3)幼儿实验操作,探索各种食物在汽水中的浮沉,并记录。

2、说一说:实验结果交流与验证

(1)结合实验记录表,与同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

(2)结合大记录表的统计结果,教师与幼儿进行实验结果验证,帮助幼儿发现汽水里气泡的作用。

三、教师小结: 浮沉现象原理在现实科技中的运用。

活动延伸:

科学区: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探索其他食物(小番茄、李子、蒜头等)会不会也在汽水里跳舞。

中班科学活动7

设计意图:风车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但很多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会引发思考。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内容需要,设计了此活动,让孩子们在做做、玩玩风车中初步认识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

1、认识风车,初步了解风车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尝试制作简易风车。

3、通过实验操作,知道风车的转动速度和风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快乐的风车》

2、小纸盒、冰棒棍、胶水、剪刀、彩色水粉颜料等制作玩具风车的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1、教师:老师认识一个快乐朋友,只要有风的时候,它就会开心地跳起舞来,它是谁呢?

2、教师呈现【图片欣赏】,为幼儿展示不同的风车图片。

教师:这是什么?它在什么情况下会转动?你玩过风车吗?

3、教师小结:风车是依靠风的运动来转动的,有风的时候风车就会开心地“跳起舞来”。

(二)瞧一瞧:风车的作用

1、教师:刚才大家见到的都是玩具风车,你们知道真正的大风车长什么样子吗?

2、教师呈现【荷兰风车】,展示真实的农场风车图片。

教师:想一想,大风车有什么作用?

(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教师对此进行肯定)

3、教师分别呈现【发电】和【提水】,播放“风车”,使其转动产生动画。

教师:瞧,风车转动起来后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田野呢?

4、教师:当大风车转动起来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帮助人们发电和提水。

(三)做风车

1、教师播放【制作风车】,为幼儿呈现如何制作简易风车。

2、配合教师亲自演示(可以采用其他风车制作方法),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制作玩具风车。

(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制作)

(四)玩一玩

1、做好风车后到户外跑一跑,比比谁做的风车转的快。

2、教师:风车的转动和风的大小以及跑的速度有关系,跑的快,风就会大点,风车就会转的快一点,跑的慢,风就会小点,风车酒会转的慢一点。

活动延伸:与孩子一起观看风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动画,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中班科学活动8

活动目标

⒈、大胆尝试和探索,选择合适的材料调制泡泡水。

⒉、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感知泡泡的大小、形状和色彩。

材料准备

⒈、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自制的,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

⒉、清水、盆、各种容器。

⒊、洗洁精、洗发露、洗衣粉、洗手液、沐浴露等。

指导要点

⒈、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材料及其特性,观察幼儿对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是否感兴趣。

⒉、能大胆尝试和操作各种材料调制泡泡水,在实践操作和对比中发现哪种材料更合适吹泡泡。

⒊、能大胆选择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观察吹出泡泡的形状、大小、色彩等特征。

⒋、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实施步骤

出示各种材料,说出游戏内容,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逐一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各种操作材料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简单讲解操作要求和方法,引导幼儿自己选择、尝试和操作,运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知道哪种材料最适合吹泡泡。在调制好泡泡水后,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感知、发现最适合吹泡泡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分工、合作、协商,教师作为观察者、支持者,当幼儿出现问题或困难时,给予相应的提示和建议,让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和改进,从而获得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反思分析

泡泡是晶莹透亮、轻盈神奇的,吹泡泡游戏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从幼儿的生活出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所以幼儿非常喜欢,表现得很积极、认真。幼儿在调制泡泡水时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幼儿缺少经验,加入的洗洁精量太少,怎么也吹不出泡泡来,幼儿有点失去兴趣和信心,想放弃时我及时地给予了指导,请幼儿多加些洗涤用品,把水调得浓稠些再试试。当幼儿再次尝试后终于成功时,幼儿显得非常兴奋,这要比玩买来的泡泡玩具更开心,更有一种成功的满足和喜悦。在玩吹泡泡游戏时,幼儿只享受在吹上面,没有有意识地去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也没有感知什么形状的工具容易吹出泡泡来。此时我又及时地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思考和比较,在玩中感受到了泡泡的多姿多彩,发现泡泡的产生过程,从而不断提高了幼儿的操作、判断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

中班科学活动9

一、活动目标与要求

1、让幼儿能正确叫出芹菜和菠菜的名称,了解其外形特征,并能从它们的根、茎、叶子加以区分比较了解不同点。

2、知道芹菜和菠菜它们都是蔬菜。都有根、茎、叶子,有营养能做菜。教育幼儿养成爱吃菜不挑食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洗净带根的芹菜、菠菜若干棵(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

2、做好的炒芹菜和炒菠菜各一盘,消毒好的盘子每人一个,筷子每人一双。

3、售货员服装四套。

二、活动过程

1、老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认识过什么蔬菜?你们平时还见过什么蔬菜?吃过什么蔬菜?请你们说出它的名称来 ”

2、出示芹菜,老师:“谁认识这种蔬菜吗?它叫什么名称?”

老师说出芹菜的名称后,分给幼儿一人一棵芹菜,请幼儿仔细观察芹菜的外形特征。“芹菜都有那些部分?是什么形状、颜色?”引导幼儿认识芹菜的根、茎、叶子。

3、幼儿通过看、摸、闻、了解芹菜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结:“芹菜有根、茎、叶子,茎很粗,叶子长在叶柄上,叶子是绿色的、一片一片的、边缘不光滑,有一种很浓的味道,芹菜的茎是从根部长出来的。”

1、让幼儿了解芹菜的用途:芹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即能做菜又能作配料用。

2、出示菠菜,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认识菠菜的外形特征。

5、教幼儿学会比较芹菜和菠菜的不同点。分给幼儿每人一根芹菜和菠菜,让幼儿自己先比较,再和身边的小朋友小声交流意见。先请几个幼儿说出芹菜和菠菜的不同点。

老师作总结:“现在我们一起来比较芹菜和菠菜在根、茎、叶子上的不同点:芹菜棵高,菠菜棵矮:菠菜根是红色,有甜味,芹菜根是白色,菜味道浓:芹菜茎粗大,菠菜茎细小:芹菜有叶柄,菠菜没有;芹菜叶是园的,菠菜叶是尖的。”且营养价值很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

6、教育幼儿菜农种菜不容易,炊事员做菜也不容易,小朋友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吃饭是不能挑食的,多吃蔬菜才有营养,身体才能长得好。请幼儿品尝炒好的菠菜和芹菜。

7、游戏:《买菜》 老师说出游戏规则:请四名幼儿扮演菜档的售货员,其他幼儿来买菜,只要说对波菜和芹菜的外形特征和名字,才能把菜卖给他。

8、幼儿都买到菜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菜送给厨房的阿姨。

中班科学活动10

教学目标:

1、在玩抓玩空气的游戏中,感知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2、运用多种感官,学习寻找空气的简单方法。

教学准备:

透明的盆若干、透明塑料杯若干、手绢若干、塑料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手绢为什么不湿?

1、教师举起塑料杯,请幼儿看被子里有东西吗?(没有。是空的)

2、杯子里真的没有东西吗?(教师把手绢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请幼儿猜一猜手绢湿了吗?

3、到底湿了还是没有湿?我们拿出来看看。(教师拿出手绢,请幼儿摸一摸,手绢没有湿)。

4、手绢为什么没有湿呢?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多奇怪呀!杯子里有什么东西挡着不让水进去呢?(请幼儿讨论,说说原因)。

5、教师进行第二次实验,将杯子压入水下后倾斜,使气泡冒出。

6、引起幼儿注意:哎呀!什么跑出来了?

7、猜一猜,手绢湿了吗?

8、请一个幼儿拿出来看看,到底湿了没有?让大家都来摸一摸。

9、再请幼儿讨论,手绢为什么湿了?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空杯子里为什么会跑出泡泡来?第一次实验有泡泡吗?杯子里是空的吗?

小结:第一次手绢没湿是因为空气在杯子里,水进不去。

第二次杯子倾斜空气跑出来,冒出气泡,水就进去了,手绢也就湿了。

原来杯子不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看不见的空气。当空气在水里变成了气泡,我们才能看见它。

二、找空气(操作)。

用塑料袋抓空气,把塑料袋抓紧,看看塑料袋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

将塑料袋打开来,挤压一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有什么感觉吗?

三、找一找

让幼儿找一找,什么东西里、什么地方还有空气。

四、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空气的作用

幼儿将嘴闭上,用手捂住鼻子,说一说有什么感觉?为什么难受?

引导幼儿想一想,如果没有空气会怎样?

小结:空气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空气,不要让空气受到污染,清新干净的空气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有益的。

五、拓展延伸

游戏:把空气吹出来

玩法:幼儿每人一个吸管,对着盆里的水,把吸管插入里面,轻轻地吹一吹。

中班科学活动11

活动目标:

1、情感:对于教师抛出的问题,愿意积极思考动脑。

2、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者其他形式表现出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

3、知识:通过观察图片,知道关于珠穆朗玛峰的知识。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图片,知道关于珠穆朗玛峰的知识。

活动准备:

图片准备:珠穆朗玛峰、鱼化石、板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谈话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鱼在哪里生活吗?(水里)

那你们知道有一个山的山顶上也有小鱼吗?

教师小结:这个神奇的地上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叫珠穆朗玛峰,它位于我们国家的西藏自治区,它的高度有8844米,是中国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山峰之一。

二、深入探究珠穆朗玛峰的奥秘

1.教师出示珠穆朗玛峰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珠穆朗玛峰高高的屹立在山峰之巅,既美丽又神秘,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会有鱼呢?

2.引导幼儿通过观看鱼化石图片、出示地球板块图猜测珠穆朗玛峰的秘密。

3.教师总结揭示答案。

教师:老师现在来告诉你们答案吧!我们的地球是不断在运动的,在地球上有很多的板块,很多的山峰还有城市都在板块上,我们中国就在这个亚欧板块上,原来的珠穆朗玛峰并不是山峰,而是在海里,所以就会有很多的小鱼和小虾,但是因为地球的运动,板块和板块之前会有冲撞,珠穆朗玛峰在我们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所以经过冲撞,珠穆朗玛峰就“长高”啦!所以,在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会有小鱼和小虾的痕迹。

三、教师带领幼儿认知板块运动会产生的其他影响

1.教师抛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小朋友们,那你们知道地球在运动,板块碰撞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地震)

2.幼儿进行猜测和讨论。

3.教师小结:地球的运动,板块的碰撞还会产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四、延伸活动

1.让幼儿回家后搜集一些板块碰撞出现的现象,比如火山喷发和地震,看一看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是不是可以造成这样的现象。

2.在活动区域放一个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地球上的六大板块。

中班科学活动12

科学活动:水不见了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给花儿浇水是小朋友很喜欢做的一件事情。这天,我发现一个小朋友在给花儿浇水时浇了一遍又一遍,我连忙过去制止他:“浇这么多水,花儿会死的”。可他却说:“我一倒下去,水就不见了,我怕花儿没喝够,所以多浇一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呀!他这一句“水不见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水为什么会不见呢?”这不正是一个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

于是教师紧紧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在活动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外,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变魔术的情景,通过一个神奇的宝瓶,不仅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更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并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三、活动准备:

1、教师经验准备:

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了解幼儿对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儿经验准备:

感知水的流动性

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一些操作材料

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3、材料的准备: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每组一盆水;实物投影仪一台;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海绵(实物)

毛线(实物)

布(实物)

棉花(实物)

水果网(实物)

泡沫(实物)石头(实物)

沙(实物)

积木(实物)

餐巾纸(实物)

四、活动流程图:

以变魔术的形式

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水不见了)并探索原因

实验、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容易吸水

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五、活动过程: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一个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共3页,当前第1页123中班科学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13

一、设计意图:

秋天的时候,各个单位门前花坛里的菊花都竞相开放,五颜六色,可对于菊花,孩子们的了解并不全面,为了加深对菊花的了解,我们一起设计并组织了这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了解菊花花瓣的颜色、形状,知道菊花的作用。

2.熟悉一些关于菊花的歌曲。

三、活动准备

一盆菊花 菊花茶、一次性纸杯、自制PPT课件、歌曲

四、活动过程

1.教师端出用纱巾盖着的盆花,请幼儿闻一闻、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花)是什么花呢?(菊花,我闻到菊花的味道了。)

2、请幼儿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菊花,都有哪些颜色?

3.展示课件一,了解菊花的颜色、形状。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看到了那么多漂亮的菊花,它们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红、黄、蓝、绿、紫、白,甚至还有黑色的菊花呢。它们的花瓣形状也不一样,有圆形的、椭圆形的,还有的象妈妈长长的卷发。那么,小朋友们想一想,菊花除了长的漂亮,还有什么用呢?

4.出示课件二,逐一了解菊花的作用。

白色和黄色的菊花人们在清明时节会用来祭奠逝去的亲人,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有的菊花可以用来制作菊花饮料,比如小朋友喝奶粉时用的菊花晶。

有些菊花还可以做药,小朋友喝了它可以让自己的眼睛更明亮。

菊花有这么多作用,所以小朋友以后可不要随便摘哦!

5.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非常喜欢菊花,每年的重阳节他们都会登高赏菊,有的对着菊花饮酒作诗。他们写了许多赞美菊花的诗词呢。现在也有许多关于菊花的歌曲,让我们也一起来品茶听歌吧。

6.播放歌曲《菊花台》,教师请幼儿喝菊花茶。

教学反思

一次教学设计,也是教师的一次成长,就象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了解了菊花居然有那么多种颜色,有些菊花的颜色、花瓣的形状都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可以说这也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提高的过程。

在活动设计和进行中,观看菊花的时候,孩子们表现的特别兴奋,但教师怕孩子们太乱影响教学的进行,主导的成分多了一些,应让孩子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让他们自己去总结收获所得。活动仅仅是一个起点,任何一个活动都需要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寻找更多的知识点,只有这些化为自身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教育。

中班科学活动1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不同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

2.让幼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

3.引导幼儿能按照老师指定的花的某一特征对不同的花进行分类。

4.让幼儿感受到花,大自然的美,获得美的体验。

活动准备:

迎春花盆栽一盆,ppt,ppt中所介绍的花朵的彩色卡片画各一张,不同花朵的帽子每位小朋友一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让幼儿猜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猜猜是什么几根枝,开满花,叶子小,开黄花。

远看蝴蝶在飞舞,迎来春天喜洋洋

二、认识不同的花。

1.老师展示迎春花,从迎春花的颜色,形态(花朵大小,有无尖刺),生长环境来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迎春花。

2.ppt展示一些常见的但具有不同特点的花,老师按照花朵颜色,花朵大小,有无尖刺,生长环境这四个角度的顺序来帮助幼儿一一认识这些花朵。

三、帮助小花朵找朋友。

1.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房子形状的图,并将迎春花的图片贴在一个房子里,将白牡丹花贴在另一个房子里,“现在有两朵小花要找好朋友去它家玩,老师这里呢有很多的小花朵都愿意去它们家玩,但是呢小花朵们又不能同时去他们家,所以啊老师想了个办法,把小花朵们安排好了去哪家玩”老师将所有红色的花贴到迎春花一起,白色的花贴到白牡丹一起,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按什么规律分的。

2.这是老师帮小花朵找的朋友,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除了用老师这个方法来给迎春花和白牡丹找朋友,还能从我们刚刚认识到的小花们其他的什么特点来分?跟幼儿一起从花朵大小,有无花刺两个方面一起再给小花朵找朋友。

3.换两种花(白荷花与红玫瑰)请客,老师让幼儿从颜色,有无尖刺,生长环境(水里还是土壤),来给小花朵找朋友。

四、游戏---我是小花朵。

1.“刚才小朋友们一起帮小花都找了好多好多的朋友,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扮演小花朵,并给自己找朋友”。

2.老师说明游戏规则:小朋友们全部蹲下,听清老师说的花朵特征,帽子上的花朵拥有这一特征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

五、活动总结。

我们发现当我们按照不同的标准来给小花朵找朋友的时候小花朵找到的朋友也是不一样的,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帮妈妈给家里的衣橱里的衣服按照不同的标准分分类,做个能干的小宝宝!

中班科学活动15

活动目标:

1、对遮挡的数字有好奇心,萌发在生活中探究数字作用的欲望。

2、能将数字正、反排序,并仔细观察发现数字画中的数字。

3、复习“0-9”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活动重点:

复习“0-9”数字,将其正、反排序,并发现数字画中的数字。

活动难点:

初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认识0-9的数字,初步了解排序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数字宝宝捉迷藏

1、ppt出示10个格子,请幼儿数出有多少格子。

2、每个格子中躲着一个“0-9”中不同的数字,请幼儿根据未被遮挡的部分猜出每个不同颜色格子中的数字宝宝,并说说怎么看出来的。

3、边猜边一起揭晓答案,最后找出哪个数字没出现,请幼儿说出来。

二、数字宝宝排排队

1、请幼儿排列(提示两种方式“顺数”“倒数”)

0123456789

98765432102、分享教师展示的各种排列方式。

(1)分两横排排列:

①第一排0 1 2 3 4第二排5 6 7 8 9

②第一排0 2 4 6 8第二排1 3 5 7 9

(2)顺时针 圆形

(3)三角形

(4)两竖列:左边从小到大,右边从大到小。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

1、教师提问:你经常在哪里看到我们这些数字宝宝呢?

2、教师展示ppt中有数字的不同物体。(钱、日历、温度计、电话、奶瓶)

3、一起讨论每种物品的数字的意义和作用。(或数字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数字宝宝的组合图形。

1、幼儿逐一观察每个由数字宝宝构成的图形,说一说画的是什么图形?有哪些数字组成?

2、最后挑战找出由“0-9”数字构成的魔术师的头像画(提示幼儿每个数字只用了一次,哪个数字没有用到?)

活动延伸:

教师总结活动并提出要求: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画,回家动手画一画。

2、幼儿到生活中再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有数字。

下载中班科学活动《小园和小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班科学活动《小园和小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班科学活动

    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公开课 中班科学活动《破译密码》 设计意图: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用游戏破译密码的情景引导幼儿认识数字8,并且感知8以内的数量。通过破译密码这个......

    中班科学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反思 《纲要》指出:“科学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的事入手。”从本次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以幼儿非常熟悉的故事《乌鸦喝水》为活动载体,......

    中班科学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 垃圾分类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尝试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毒有害进行垃圾分类。 活动准备:课件,废旧垃圾等 活动过程......

    中班科学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滚动吧瓶子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了解瓶子滚动的速度与所装材料的材质、数量有关系。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与同伴合作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中班科学活动转起来教案(小编整理)

    中班科学活动转起来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中班科学活动:黄豆变魔术(小编整理)

    活动目标: 1、感知黄豆的特征及生长史,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讲述。 2、了解黄豆的功用,鼓励幼儿爱吃豆制品。 3、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图片7张、大图片一张、黄豆四份、......

    中班科学《小竹笋》教学活动反思

    在组织本次教学活动之前,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活动,我准备了教具礼物盒,并制作了简洁的PPT课件,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情境。为了丰富活动的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模版]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九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