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目标1、3、4、5、7 教学难点:目标3、5、7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
20、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教学后记:
21、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五.小组交流。六.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学后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经见到过哪些桥?(自由发言)
你们见到过生命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命桥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导语过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老师心中感慨万千。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4、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生字?出示:
凋零 绽放 辗转 步履匆匆 突如其来 海峡彼岸 空旷 暂停 身躯 白血病 同胞 血脉亲情 空旷
5、交流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并对难以读通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6、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布置分层作业:
1、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入教学
18岁的小钱因为患了白血病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缓啊!然而,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这其中的故事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呢?
二、深入文本,深刻体会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词语。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将它们画出来。2.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重点句
⑴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①理解“同一时刻” “步履匆匆”
②为什么李博士会步履匆匆?
③有感情朗读
⑵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理解“沉着”
③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为什么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青年还静静地躺着?他们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危险?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⑤小结: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钱所急,想小钱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
三、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1.导语: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那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2.齐读最后一节。你又读懂了什么? 3.你能给这座生命桥取名吗?说明理由,教师巡视合理的名字写在桥下。4.教师小结: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四、拓展写话
1.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跟哪些人说?(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播放《爱的奉献》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骨髓
小钱—————年轻人
杭州 台湾 教学后记:
23*卡罗纳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同情体贴给予关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深情地):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随即响起歌曲那清澈的童声)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同学们,母亲,是给我们最温暖呵护的人,母亲,一个最温暖的名字。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
(板书课题——23*卡罗纳 —— 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2.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生1:卡罗纳应该会很悲伤。生2:也许他把眼睛哭肿了。
生3:我读了课文,知道卡罗纳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打不起精神听课;在座位上不时哭泣着。
师: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不幸,他来到了学校上课,等待他的是什么呢?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对待他的呢? [评析]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怎样的,让学生借助想象或凭借预习获得的初步印象,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2.生畅谈感受:
生1:善良的老师,善良的同学,善良的同学的妈妈,他们用爱心鼓励和关爱卡罗纳
生2:我感受到的是真诚,人们真诚地理解别人遭遇的痛苦,真诚地安慰卡罗纳。
生3:我想说,卡罗纳是不幸的,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的人。生4: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被感动了。„„
师:课文中强烈的爱感动了同学们,同学们也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24*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给(jǐ)予是快乐的
2.释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题目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效果: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两次惊讶。3.以两次惊讶为线索,给文章分段。4.讨论交流:
第一段(1——7);第二段(8——11);第三段(12、13)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第二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圈画出写小男孩面对新车的表现的句子和写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讨论交流:
(五)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小男孩向保罗提出了什么要求?保罗怎么想的?
2.小男孩到家做了些什么呢?画出小男孩的动作
3.小男孩对弟弟的话又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4.练读,指名读。
(六)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他们三人各自难忘的分别是什么?
2.齐读课文第三段。
(七)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误解)懂得 小男孩
有哥哥
当哥哥
炫耀
承诺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3、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4、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课前准备
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讲评
指导看图写文
观察画面,整体感知
1、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胜”是什么意思?“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试写片段,评议修改
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指导写自己身边的事 明确要求,口头交流
1、读作文提示,明确要求。
2、四人小组交流藏在心中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振代表发言,组织评议。评议要点:a.是否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b.是否把重点部分说具体。
c.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这件事的看法。
范文引路,学习表达
1、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片段):我望着阿姨,明亮的眼睛,白皙的面庞,这是一张善良的面孔。我又一次望了望窗外,白皑皑的雪仍铺天盖地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而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冷。我想,这苹果可能是阿姨给自己的孩子买的。我感到这苹果虽很常见,这时却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
习作与修改
1、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
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
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
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
c、班级交流。
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语”障碍的。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向来以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劝勉世人做个善良的有道德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
5、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颂扬高尚情操的其他名言。成语故事(杏林春满)
1、了解内容,明白含义
a、学生自由读“杏林春满”,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b.交流阅读收获:“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
2、联系生活,畅谈启发。
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如:李时珍、林巧稚、抗击“非典”的医生„„)
3、激发动机,练讲故事。
这样有意义的故事,好多比你们小的同学还没听过,说不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还没听过,请你们回去讲给他们听听并告诉他们这个成语的含义。
4、课后延伸,积累成语。
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井把读过的成语摘抄下来。“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语文园地六》有五项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
5、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6、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爱的真谛。
7、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重点、难点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2、积累好词,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3、懂得关爱别人,互相帮助的思想品德。教学措施:
1、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2、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3、教学古诗,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
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21 搭石 2课时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23 卡罗纳 1课时 24 给予是快乐的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20、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
黄鹤楼_____广陵
李白 依依惜别 孟浩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
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祝福
关切期盼
王维——————元二
依依惜别
21、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
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组交流。
六.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板书设计
风景 有声有色 一句话,一幅画
21.搭石 美
心灵 理所当然 一个词,一颗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经见到过哪些桥?(自由发言)
你们见到过生命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命桥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导语过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老师心中感慨万千。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4、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生字?出示:
凋零 绽放 辗转 步履匆匆 突如其来 海峡彼岸
空旷 暂停 身躯 白血病 同胞 血脉亲情 空旷
5、交流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并对难以读通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6、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布置分层作业:
1、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回顾课文内容。
1、学生交流有关白血病、台湾、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
二、创设情境,走入教学
18岁的小钱因为患了白血病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缓啊!然而,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这其中的故事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呢?
三、深入文本,深刻体会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词语。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将它们画出来。
2.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重点句
(1)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①理解“同一时刻” “步履匆匆”
②为什么李博士会步履匆匆?
③有感情朗读
(2)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理解“沉着”
③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为什么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青年还静静地躺着?他们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危险?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⑤小结: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钱所急,想小钱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
四、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1.导语: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那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2.齐读最后一节。你又读懂了什么?
3.你能给这座生命桥取名吗?说明理由,教师巡视合理的名字写在桥下。4.教师小结: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五、拓展写话
1.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跟哪些人说?(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播放《爱的奉献》 2.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六、总结诗朗诵
宝岛台湾同大陆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将永远
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在此,老师借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上课。钢琴曲伴奏,朗诵《乡愁》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骨髓
小钱—————年轻人
杭州 台湾
23*卡罗纳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同情体贴给予关爱。
4、激发阅读原著《爱的教育》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世上只有妈妈好》和《爱的奉献》两首音乐,做好幻灯课件。
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收集《爱的教育》有关资料并阅读。教学流程(6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深情地):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随即响起歌曲那清澈的童声)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同学们,母亲,是给我们最温暖呵护的人,母亲,一个最温暖的名字。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
(板书课题——23*卡罗纳 —— 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2.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生1:卡罗纳应该会很悲伤。生2:也许他把眼睛哭肿了。
生3:我读了课文,知道卡罗纳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打不起精神听课;在座位上不时哭泣着。
师: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不幸,他来到了学校上课,等待他的是什么呢?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对待他的呢?
[评析]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怎样的,让学生借助想象或凭借预习获得的初步印象,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
2.生畅谈感受:
生1:善良的老师,善良的同学,善良的同学的妈妈,他们用爱心鼓励和关爱卡罗纳
生2:我感受到的是真诚,人们真诚地理解别人遭遇的痛苦,真诚地安慰卡罗纳。生3:我想说,卡罗纳是不幸的,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的人。
生4: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被感动了。„„
师:课文中强烈的爱感动了同学们,同学们也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
23卡罗纳 ——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
老师的爱
痛失母爱(不幸)得到 同学的爱(幸福)
长辈的爱
24*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给(jǐ)予是快乐的
2.释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题目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交流读课文
交流学词心得
交流疑难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
(2)释词。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质疑问难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两次惊讶。
3.以两次惊讶为线索,给文章分段。
4.讨论交流:
第一段(1——7);第二段(8——11);第三段(12、13)
(四)指导写字。
(五)习字册有关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帮助学生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文章可以分成几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第二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圈画出写小男孩面对新车的表现的句子和写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讨论交流:
(1)“一个小男孩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2)“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4.教师引导:
(1)小男孩看到新车会想些什么?
(2)当小男孩看着这部漂亮的新车时,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小男孩当时的心情?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5.教师引导:
(1)保罗是怎样说的?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注意强调的词语。
(2)相机说说强调“圣诞礼物”和“哥哥”的理由。
6.教师进一步引导:
(1)小男孩吃惊的表情谁来示范一下?
(2)谁来读一读小男孩的话?看看强调哪一个词最能表达小男孩当时的心情?
(“这车”“哥哥”“送给”)
7.“天哪,我希望„„”他“希望”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的?
8.小男孩的想法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读一读小男孩的话?(板书:当哥哥)
9.你听了小男孩的话,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10.你们的想法和保罗想的差不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1.小男孩为何吃惊?保罗为什么惊讶?
12.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当保罗,另一位同学当小男孩,请看这是一部新车,我们来表演一下,注意二人对话时的表情。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小男孩向保罗提出了什么要求?保罗怎么想的?
2.小男孩到家做了些什么呢?画出小男孩的动作
3.小男孩对弟弟的话又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4.练读,指名读。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他们三人各自难忘的分别是什么?
2.齐读课文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学习本课以后,我知道,保罗的哥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我也曾经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
2.讨论交流。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复述
二.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1.以下列提纲为线索,练习复述。
2.线索1:办公室门前——回家途中——家门口
线索2:误解——又误解——终于理解
3.学生自由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误解)懂得 小男孩
有哥哥
当哥哥
炫耀
承诺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3、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4、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5、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
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
第一课时(68)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
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
二、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情景3):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位子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情景4):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踢足球,兴高采烈走在路上,住同一条街的张婆婆双手提着菜呀、肉、鱼,远远走来,走一步,歇一步,十分艰难„„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三、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4、指名表演对话情景。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讲评
教学目标
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写文
(一)观察画面,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 “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
(三)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苗汉亲如一家)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
(四)试写片段,评议修改
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
(片段1)小姑娘晾好衣服了,老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激地说:“孩子,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片段2):小姑娘晾好衣服了,湿漉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这时,老奶奶扶着墙壁颤巍巍地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架子上的衣服,眼角有些湿润了。她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一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她枯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姑娘油亮的秀发,又爱抚地拍拍,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姑娘白嫩、红润的脸蛋。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老奶奶一个劲地说:“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
(这两段话的赏评重在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
二、指导写自己身边的事
(一)明确要求,口头交流
1、读作文提示,明确要求。
2、四人小组交流藏在心中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振代表发言,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a.是否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b.是否把重点部分说具体。
c.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这件事的看法。
(二)范文引路,学习表达
1、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片段):我望着阿姨,明亮的眼睛,白皙的面庞,这是一张善良的面孔。我又一次望了望窗外,白皑皑的雪仍铺天盖地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而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冷。我想,这苹果可能是阿姨给自己的孩子买的。我感到这苹果虽很常见,这时却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
(三)习作与修改
1、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四)习作讲评 我是小小鉴赏家
教师推荐几个写得较精彩的片段供学生欣赏。我是啄木鸟医生
1、出示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病例。
2、引导诊断“病因”,并进行修改。a.图意是否抓得准; b.语言是否符合人物身份;
c、小女孩Jb理活动与她的所作所为是否相吻合; d.在语文文字的表述上是否恰当。
3、个人自诊或互诊:学生自己评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找要好的同学交换互评、互改。
(也可提供表格引导评改)妙语连珠妙手回春 最满意的片段(最妙的细节描写)(最羌的情感抒发)自我欣赏最不满意的句段(最不具体的描写)(不通顺的句子)(最平淡的情感表达)修 改 后理 由
(五)修改誊写,习作展览
将修改誊写后的习作张贴在班级的习作园地中。
第四课时(71)
教学目标
1、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2、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3、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善于使用工具书;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
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
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c、班级交流。
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语”障碍的。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语文园地六》有五项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
5、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6、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爱的真谛。
7、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重点、难点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2、积累好词,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3、懂得关爱别人,互相帮助的思想品德。教学措施:
1、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2、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3、教学古诗,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
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21 搭石 2课时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23 卡罗纳 1课时 24 给予是快乐的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20、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58)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 黄鹤楼_____广陵
李白 依依惜别 孟浩然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的,既想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又希望学生能发散思维,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感情朗读。最后把静态的画面更具体化,让李白对友人说话,活跃课堂,开阔想象。
第二课时(59)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祝福
关切期盼
王维——————元二
依依惜别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一改以往的逐句讲解和整体串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老师深情的诵读声和《阳关三叠》的旋律中想象诗中的那些画面。学生你说一个,他说一个,组成了完整的诗歌画面。虽说打乱了诗句顺序,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从而感知诗的意境。
21、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60)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
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6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组交流。
六.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板书设计
风景 有声有色 一句话,一幅画
21.搭石 美
心灵 理所当然 一个词,一颗心 教学反思
我在导入中,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作者的家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深深地体会到了美,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学也就在这浓浓的美中开展起来了。而在理解“协调有序”的时候,我又让学生模拟走搭石的一群人,通过朗读,来“身临其境”的体会,从而由衷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协调有序”。我还让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通过一次次地朗读、积累、感悟,品味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62)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经见到过哪些桥?(自由发言)
你们见到过生命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命桥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导语过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老师心中感慨万千。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4、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生字?出示:
凋零 绽放 辗转 步履匆匆 突如其来 海峡彼岸
空旷 暂停 身躯 白血病 同胞 血脉亲情 空旷
5、交流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并对难以读通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6、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布置分层作业:
1、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第二课时(63)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回顾课文内容。
1、学生交流有关白血病、台湾、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
二、创设情境,走入教学
18岁的小钱因为患了白血病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缓啊!然而,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这其中的故事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呢?
三、深入文本,深刻体会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词语。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将它们画出来。
2.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重点句
(1)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①理解“同一时刻” “步履匆匆”
②为什么李博士会步履匆匆?
③有感情朗读
(2)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理解“沉着”
③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为什么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青年还静静地躺着?他们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危险?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⑤小结: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钱所急,想小钱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
四、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1.导语: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那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2.齐读最后一节。你又读懂了什么?
3.你能给这座生命桥取名吗?说明理由,教师巡视合理的名字写在桥下。4.教师小结: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
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五、拓展写话
1.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跟哪些人说?(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播放《爱的奉献》 2.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六、总结诗朗诵
宝岛台湾同大陆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将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在此,老师借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上课。钢琴曲伴奏,朗诵《乡愁》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骨髓
小钱—————年轻人
杭州 台湾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上,有多个情境的创设,如课前谈话的情境、体会小钱痛苦心情的情境、感受地震可怕场面的情境、角色转换体会台湾青年内心世界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成功创设充盈了课堂,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视频出示地震场景,再如补充李博士资料及一天工作时间表,再如多媒体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再通过教师激情讲解,轻松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3*卡罗纳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同情体贴给予关爱。
4、激发阅读原著《爱的教育》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世上只有妈妈好》和《爱的奉献》两首音乐,做好幻灯课件。
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收集《爱的教育》有关资料并阅读。教学流程(6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深情地):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随即响起歌曲那清澈的童声)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同学们,母亲,是给我们最温暖呵护的人,母亲,一个最温暖的名字。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
(板书课题——23*卡罗纳 —— 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2.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生1:卡罗纳应该会很悲伤。生2:也许他把眼睛哭肿了。
生3:我读了课文,知道卡罗纳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打不起精神听课;在座位上不时哭泣着。
师: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不幸,他来到了学校上课,等待他的是什么呢?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对待他的呢?
[评析]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怎样的,让学生借助想象或凭借预习获得的初步印象,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
2.生畅谈感受:
生1:善良的老师,善良的同学,善良的同学的妈妈,他们用爱心鼓励和关爱卡罗纳
生2:我感受到的是真诚,人们真诚地理解别人遭遇的痛苦,真诚地安慰卡罗纳。生3:我想说,卡罗纳是不幸的,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的人。
生4: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被感动了。„„
师:课文中强烈的爱感动了同学们,同学们也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 *卡罗纳
——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
老师的爱
痛失母爱(不幸)得到 同学的爱(幸福)
长辈的爱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有两条主线:一,描写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二,描写老师,同学和家长关心卡罗纳的句子.通过讲读卡罗纳的伤心句子让学生感受到此时身边人的关怀对卡罗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理解的卡罗纳伤心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深入课文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拂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学生运用“感同身受”的方法理解的很深刻,感受到卡罗纳的痛苦.24*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6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给(jǐ)予是快乐的
2.释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题目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交流读课文
交流学词心得
交流疑难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
(2)释词。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质疑问难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两次惊讶。
3.以两次惊讶为线索,给文章分段。
4.讨论交流:
第一段(1——7);第二段(8——11);第三段(12、13)
(四)指导写字。
(五)习字册有关练习
第二课时(6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帮助学生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文章可以分成几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第二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圈画出写小男孩面对新车的表现的句子和写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讨论交流:
(1)“一个小男孩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2)“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4.教师引导:
(1)小男孩看到新车会想些什么?
(2)当小男孩看着这部漂亮的新车时,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小男孩当时的心情?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5.教师引导:
(1)保罗是怎样说的?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注意强调的词语。
(2)相机说说强调“圣诞礼物”和“哥哥”的理由。
6.教师进一步引导:
(1)小男孩吃惊的表情谁来示范一下?
(2)谁来读一读小男孩的话?看看强调哪一个词最能表达小男孩当时的心情?
(“这车”“哥哥”“送给”)
7.“天哪,我希望„„”他“希望”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的?
8.小男孩的想法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读一读小男孩的话?(板书:当哥哥)
9.你听了小男孩的话,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10.你们的想法和保罗想的差不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1.小男孩为何吃惊?保罗为什么惊讶?
12.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当保罗,另一位同学当小男孩,请看这是一部新车,我们来表演一下,注意二人对话时的表情。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小男孩向保罗提出了什么要求?保罗怎么想的?
2.小男孩到家做了些什么呢?画出小男孩的动作
3.小男孩对弟弟的话又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4.练读,指名读。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他们三人各自难忘的分别是什么?
2.齐读课文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学习本课以后,我知道,保罗的哥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我也曾经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
2.讨论交流。
第三课时(67)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复述
二.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1.以下列提纲为线索,练习复述。
2.线索1:办公室门前——回家途中——家门口
线索2:误解——又误解——终于理解
3.学生自由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误解)懂得 小男孩
有哥哥
当哥哥
炫耀
承诺 教学反思
在开课时能抓住阅读提示,让学生自己寻找学习目标并针对两个目标进行教学。讲解课文时,我首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先对整篇课文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围绕“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是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展开的。并进行了引读,在想象“这个夜晚,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做了什么”这里,让学生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最后是一个拓展延伸,在学生充分阅读后,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体会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3、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4、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5、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
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
第一课时(68)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
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
二、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情景3):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位子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情景4):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踢足球,兴高采烈走在路上,住同一条街的张婆婆双手提着菜呀、肉、鱼,远远走来,走一步,歇一步,十分艰难„„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三、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4、指名表演对话情景。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
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第二、三课时(69——70)
习作指导、讲评
教学目标
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写文
(一)观察画面,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 “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
(三)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苗汉亲如一家)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
(四)试写片段,评议修改
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
(片段1)小姑娘晾好衣服了,老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激地说:
“孩子,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片段2):小姑娘晾好衣服了,湿漉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这时,老奶奶扶着墙壁颤巍巍地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架子上的衣服,眼角有些湿润了。她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一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她枯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姑娘油亮的秀发,又爱抚地拍拍,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姑娘白嫩、红润的脸蛋。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老奶奶一个劲地说:“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
(这两段话的赏评重在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
二、指导写自己身边的事
(一)明确要求,口头交流
1、读作文提示,明确要求。
2、四人小组交流藏在心中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振代表发言,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a.是否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b.是否把重点部分说具体。
c.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这件事的看法。
(二)范文引路,学习表达
1、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片段):我望着阿姨,明亮的眼睛,白皙的面庞,这是一张善良的面孔。我又一次望了望窗外,白皑皑的雪仍铺天盖地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而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冷。我想,这苹果可能是阿姨给自己的孩子买的。我感到这苹果虽很常见,这时却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
(三)习作与修改
1、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四)习作讲评 我是小小鉴赏家
教师推荐几个写得较精彩的片段供学生欣赏。我是啄木鸟医生
1、出示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病例。
2、引导诊断“病因”,并进行修改。a.图意是否抓得准; b.语言是否符合人物身份;
c、小女孩Jb理活动与她的所作所为是否相吻合; d.在语文文字的表述上是否恰当。
3、个人自诊或互诊:学生自己评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找要好的同学交换互评、互改。
(也可提供表格引导评改)妙语连珠妙手回春 最满意的片段(最妙的细节描写)(最羌的情感抒发)自我欣赏最不满意的句段(最不具体的描写)(不通顺的句子)(最平淡的情感表达)修 改 后理 由
(五)修改誊写,习作展览
将修改誊写后的习作张贴在班级的习作园地中。
第四课时(71)
教学目标
1、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2、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3、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
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善于使用工具书;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
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
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c、班级交流。
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语”障碍的。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使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将感受爱,体会到爱的力量,并懂得如何去爱。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预设:
1、品尝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部分内容能够背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析文章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5、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学情分析及策略建议:
“人间最美是真情”,这句话学生听说过,却未必深刻感受得到。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身体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多读、多想、多体会,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快乐的真谛。在每课教学的最后,可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延伸开去,联系自己经历过或读过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20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准备
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
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
3、课文插页的挂图。第一课时
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 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
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提示: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
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
7、小组汇报、交流。
(提示: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
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
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
a.找出一对近义词(孤——唯),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 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拓展延伸,自主学习
1、出示唐朝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a、罢:完了;完毕。b.柴扉:柴门。
2、出示自学要求。
a、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诗。
b.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尝试赏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2、在浩如烟海的诗歌王国里,有关友情的古诗也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又要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两首古诗。“内外联动”,扩大“容量”
1、先出示课文中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再出示唐代高适的诗:《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高适友人,生平不详。曛:太阳落山时的余光,这里指昏暗的意思。
2、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3、学生交流、汇报。
(形式自选。可先说第一首,也可先说第二首,更欢迎两首一起说。)a、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一样吗?分别指谁? c.“故人”一词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哪个词相似?体会两位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心态一样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自由“选点”,进行“练笔”
1、请学生就这四首古诗做一番赏析,从中品读出友情的珍贵。
2、师出示小练笔要求:
自由选择下列的一道题,进行描述性的练笔。
a、当时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的帆影,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情、动作等描述下来。
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c、请用具体、生动的文字,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场景描述下来。
3、学生练笔,师课堂巡视。
4、师生点评学生练笔。课堂总结
请学生们尝试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作业
板书设计
下(去)
(西)黄鹤楼──扬州
(东)
(湖北省)
送元二使安西
劝更
友情
作业
1、默写《送元二使安西》。
2、修改课堂小练笔。教学反思
搭
石 学习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
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1、激趣导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或课件展示桥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
2、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a、什么是“搭石”? b.搭石是怎样铺成的? c、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 d.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
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a、什么是“搭石”?
b.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c、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
b.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涨、衡”左中右结构的布局;“惰”右上角是“左”;“序”里面勿写成“矛”。)c、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寻美悟情,晶读熏陶
1、寻美,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
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
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b.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c.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a.“风景”是什么意思? b.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 c、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 a、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b.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 c、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3、诵美,传情。
a、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b.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4、创美,抒情。
a、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b.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课后延伸,拓展
选做题:
a、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b.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作业
板书设计
21、搭石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课前准备
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一张中国地图(或制作课件)。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出示地图(或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峡”。整体感知
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自学生字词
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a,8个生字词;L其他注音的字词。注意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如:暂(zan)、髓(sui)、绽(zhan)、辗(zhan);U的拼读:躯(qu)、腥lv);多音字读法:间(jian、jian)。
3、写字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
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 血脉亲情 —— 台湾
小钱—— 美好情感—— 年轻人 李博士„„ 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3、4、教师的引导策略:
可以从正面引导,如:
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
a、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 c、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或口头填空):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
b.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4、朗读背诵全段。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板书设计
21、搭石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23* 卡罗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2、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3、能在这篇课文的引领下,自觉阅读《爱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2、写有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灯片。教学过程
推介新书,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永恒的,令人百读不厌。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一本书,该书曾在19世纪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并且先后被译成了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你们想知道这书叫什么名字吗?《爱的教育》真的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里边的一篇故事(板书课题)。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比较长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小黑板,读准9个词语。(遭到不幸、怜悯、屏息凝神、俯下身来、千叮咛万嘱咐、号啕大哭、目不转睛、端详、恍然大悟)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出现的问题,同学互相帮助纠正。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纲导读,感悟理解
1、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
a、当知道卡罗纳所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伤心的? c、“我”和同学们是怎样传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的? d.当“我”跑过来扑进母亲的怀抱时,她为什么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
你从母亲的“目不转睛”里读懂了什么?“我”恍然大悟了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2、学生读读、画画、议议。
3、提供范例,指导交流。(以第2个问题为例)小黑板出示三个句子,理解卡罗纳的伤心。
a、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脚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b.他的脑海里一下子闪现出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c、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起来。
4、学生交流。(要求: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评议。)欣赏评价,延伸教育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去宽慰卡罗纳呢?
2、你对卡罗纳身边的人们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一番评价。
3、师小结: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褪的。爱,让人间充满温馨。同学们,让我们有空多读读《爱的教育》D巴,她将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布置作业
1、积累9个词语。
2、摘抄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3、谈谈自己对本课课题的理解,这个标题好吗?若不好,你能给它换一个更好的课题吗?并用文字将自己的想法记述下来。板书设计
23、卡罗纳
语言
动作
神情
老师的爱
痛失母爱
得到
同学的爱(我)
长辈的爱
教学反思
24* 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
2、收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成语。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愿望,都可以体现对别人的爱。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小男孩,他对腿有残疾的弟弟百般关怀,令人感动。(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出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或借助注音。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按段落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地方。
3、反复读读以下词语:
圣诞礼物
饶有兴趣
闪亮
羡慕
宽裕
惊叹
不由自主
显然
神气
湿润
喜悦
4、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对课文哪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或感受特别深刻,在书上作些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a、小男孩喜欢保罗的圣诞礼物吗?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b.保罗的想法一错再错,你能说说他的两次错分别是错在哪里吗? c、小男孩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表达了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你怎么理解“给予真是令人快乐的”?请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拓展阅读,感悟主题
1、轻声朗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
3、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格言名句。作业
1.<100分>24的作业
2.抄生字词 板书设计
24、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
惊讶
不是希望„„而是希望„„
又错了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3、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4、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5、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课前准备
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
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情景3):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位子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情景4):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踢足球,兴高采烈走在路上,住同一条街的张婆婆双手提着菜呀、肉、鱼,远远走来,走一步,歇一步,十分艰难„„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4、指名表演对话情景。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讲评 指导看图写文
观察画面,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
“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苗汉亲如一家)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
试写片段,评议修改
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
(片段1)小姑娘晾好衣服了,老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激地说:“孩子,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片段2):小姑娘晾好衣服了,湿漉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这时,老奶奶扶着墙壁颤巍巍地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架子上的衣服,眼角有些湿润了。她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一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她枯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姑娘油亮的秀发,又爱抚地拍拍,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姑娘白嫩、红润的脸蛋。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老奶奶一个劲地说:“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这两段话的赏评重在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指导写自己身边的事 明确要求,口头交流
1、读作文提示,明确要求。
2、四人小组交流藏在心中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振代表发言,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a.是否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b.是否把重点部分说具体。
c.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这件事的看法。范文引路,学习表达
1、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片段):我望着阿姨,明亮的眼睛,白皙的面庞,这是一张善良的面孔。我又一次望了望窗外,白皑皑的雪仍铺天盖地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而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冷。我想,这苹果可能是阿姨给自己的孩子买的。我感到这苹果虽很常见,这时却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习作与修改
1、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习作讲评
我是小小鉴赏家
教师推荐几个写得较精彩的片段供学生欣赏。我是啄木鸟医生
1、出示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病例。
2、引导诊断“病因”,并进行修改。a.图意是否抓得准;
b.语言是否符合人物身份;
c、小女孩心理活动与她的所作所为是否相吻合; d.在语文文字的表述上是否恰当。
3、个人自诊或互诊:学生自己评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找要好的同学交换互评、互改。
(也可提供表格引导评改)妙语连珠 妙手回春 最满意的片段(最妙的细节描写)(最羌的情感抒发)自我欣赏 最不满意的句段(最不具体的描写)(不通顺的句子)(最平淡的情感表达)修
改
后 理
由
修改誊写,习作展览
将修改誊写后的习作张贴在班级的习作园地中。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善于使用工具书;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
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c、班级交流。
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语”障碍的。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向来以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劝勉世人做个善良的有道德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
5、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颂扬高尚情操的其他名言。成语故事(杏林春满)
1、了解内容,明白含义
a、学生自由读“杏林春满”,了解故事主要内容。b.交流阅读收获:“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 c、“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
2、联系生活,畅谈启发。
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如:李时珍、林巧稚、抗击“非典”的医生„„)
3、激发动机,练讲故事。
这样有意义的故事,好多比你们小的同学还没听过,说不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还没听过,请你们回去讲给他们听听并告诉他们这个成语的含义。
4、课后延伸,积累成语。
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井把读过的成语摘抄下来。作业
1.在家听写(词语盘点)2.会默(日积月累)3.完成本单元作文 教学反思: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还有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的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教学时可适当运用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搭石》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醇厚。教学时可以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是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进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莲花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展现了爱的奇迹。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卡罗纳》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
《给予是快乐的》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单元教学目标: 掌握本组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单元训练重难点: 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入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感悟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感情上有所触动。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务中发现美、感受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单元课时分配
《古诗两首》
2课时
《搭石》
2课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卡罗纳》
1课时
《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1课时 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