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卖龙袍《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喜欢历史的人多,喜欢读历史的人少。历史,太厚了。《明朝那些事》绝对是划时代作品,把历史变成干货,一本书看完,来点读后感吧
如果我卖龙袍,明朝的各位大概这个样子。
朱元璋
:好评
评价内容:龙袍很合身,就TMD是我的,哥以前连农民都没当上,要饭,要饭你造么?后来当了和尚,还是要饭!!于是哥反了。龙袍太累,大小事要管,还怕子孙穿不上,还要杀人。掌柜帮我点个大张伟的《倍儿爽》吧,大张伟的哦。
掌柜解释:下次买的话,我不但包邮,而且亲自送去,不但亲自送去,还要做你的优乐美,OH, NO,是做你的李善长,你的常遇春,你的徐达。和你一起风卷狂沙兵临城下,气贯长虹金戈铁马。
朱允炆
:中评
评价内容:这TMD是什么快递啊,快递爷爷交给我这龙袍的时候说,文臣造反武将杀他们,武将造反文官弹劾他们,文武都造反你叔叔们收拾他们,我问:“如果我叔叔造反呢?”爷爷一拍脑门:“顶你个肺,这事没安排”。我穿上龙袍,手下没几个能用的人,这几个当参谋的啊,要不是他们都壮烈殉国了,还以为是敌人的内应了。
掌柜解释:中国从来不缺人才,关键是计划、政策、方针什么的要正确,不然一句“无伤我叔”的圣旨,将士们怎么放箭扔石头啊!这龙袍,确实不适合你,德、勤、廉都优秀的你,还是去考公务员吧。
朱棣
: 买家未及时作出评论,系统默认为好评
20年后追加评论内容:太合身了,就应该是我的,那些小娃都不行,穿上虽然显得残暴点,但咱也很勤劳的,也给百姓干好事,也为历史做贡献,还迁都北京,让几百年后的开发商挣了一笔。
掌柜回复:龙袍确实应该是你的,就算是“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吧,无语,算你牛。
朱高炽:
好评
评论内容:获得龙袍的过程中一个叫“马云”的人帮了忙,就凭这个就是好评。穿上后合身,解决内战遗留问题。恢复了百姓生机,老百姓太不容易了。掌柜回复:好人不长命啊!
朱瞻基: 好评
评论内容: 穿的合身,卖力恢复了国力,还不错。
掌柜回复:杀你爹算是权利斗争吧,养宦官可是埋了大祸根吧。
朱祁镇:
好评
评价解释:爹给我龙袍的时候我才5岁,我勤劳,我努力 掌柜回复:皇帝——俘虏——囚犯——皇帝的传奇经历,管不住太监也管不住大臣。
朱祁钰
:好评
评价内容:临时做的龙袍,临时当了几天,谁叫我哥给人家抓走了呀!
掌柜回复:无语。
朱见深:
差评
评论内容:龙袍差点要了我的命,童年不幸福导致和万贵妃大妈相依为命,下岗差点没儿子,断了大明江山。
掌柜解释:太监也有好人!没有太监,明朝就被万贵妃杀害了。
朱佑樘:好评。
评价解释:一个差点被人流的孩子,比老祖宗要饭还惨。上岗后,对得起这身衣服,处理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人,干了林林总总的正事,明朝又辉煌了。
掌柜回复:亲,好样的。好人当不了皇帝,可你是个例外。
朱厚照:差评。爹地工作太忙,没时间管我,我不适合当皇上,但我也不是白给的,我爱长驱入敌阵,这衣服明显太扎眼。政务懒得管,但咱不扒瞎,别人忽悠不了我。
掌柜回复:啥也别说了,以前以为您的“豹房”是少儿不宜了,这才知道您真能和豹子打架啊。
朱厚熜:差评。衣服不是我的,我却为了保住它费尽心机。掌柜回复:人才济济的年代,前辈留下的家底,你的自私耗尽了国力。
朱载逅:中评。衣服不错。我穿着效果不好。掌柜回复:治国大事选择了“托管”。
朱翊钧:好评。衣服穿了许多年,穿出去办大事很体面。掌柜回复:衣服给您返现20元吧,因为在您任内打小日本真过瘾,根本不谴责不抗议,直接下旨:大量收购日本人头。
朱常洛:好评。衣服是我的,爹受枕边风,差点不给我,干了一个月就死了。
掌柜回复:想干点好事,但镇不住妖邪,白瞎了衣服和帮你的人。
朱由校:差评。哥是木匠,怎么给我发了这衣服,干活不方便。掌柜解释:和奶娘嘿嘿嘿,奶娘又和魏忠贤结婚,你又重用魏忠贤,这样的买家,我们支持700000000天无理由退货。
朱由检:好评。衣服很合身,穿着它我日理万机。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掌柜解释:教科书上说了,您那时候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了,国家GDP,科学技术都是世界第一,大辫子还没统治咱。应该为您向天再借500年。
第二篇:《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花了一个寒假的时间,终于把《明朝那些事》读完了,或许因为语言通俗,读起来并不像阅读古文那样费劲,但它里面的内涵却深深吸引着我。
也许,读完了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对明朝的历史有多么详细的了解,但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道理,懂得了真情,更看到了若干世间罕有的高贵品质,并深深为其折服。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心狠手辣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勇士,坚守信念的强者,更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隐藏其后的,还有那复杂又难以捉摸的人性。读完了,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由于利益二字,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但确有一样东西始终未变,这个东西,叫做天道。借用仙四结局紫英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惟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千年的历史,我们不能轻易评说,我们只能从看到的人与事中来自己分析判断,冥冥之中,确有这样一种力量,在左右着历史的轨迹。
明太祖朱元璋丑不丑不重要,他集结了一代名将徐达、常玉春,他们侥敢善战,为成就朱家霸业鞠躬尽瘁。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他正骑着马,是在寻找他的侄儿朱允炆吗?郑和站在船头,看着即将出发的庞大舰队和茫茫的大海,他是在感叹什么吗?嘉靖皇帝不问朝廷大事,最终还是没能炼成长生不老的仙丹。远处传来孤独而清越的鼓声,那是戚继光将军独自在为抗击倭寇的士兵擂鼓。崇祯皇帝他并不想死,更不想成为大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也许每个皇帝的梦想都是朱家的基业世代相传,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不知崇祯死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有没有想到他的祖先朱元璋呢?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三百年的明朝不算长,其中的金戈铁马、尔虞我诈、血雨腥风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留给我们的不止是记忆,更多的是一种沉淀,是一份宝贵的财产。南京的明孝陵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陵墓,因马皇后有“孝慈”皇后之称,故称“明孝陵”,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我走在陵园内的神道上,两旁的石兽、文臣武将的造型历经时间的风风雨雨,依然栩栩如生。恰逢国庆长假,来这里的游客很多,老人、小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我们生活在新中国这样一个和谐社会中,祖国的强大繁荣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少年强,则国强,我相信历史会因为我们青年一代而更精彩!
第三篇:明朝那些事读后感范文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早就听说了《明朝那些事儿》但是一直都没有机会好好地阅。大学才开始读,读完序言,我认为作者想用一种现代人的思维拉进历史和我们之间的联系,试图用一种极通俗的语言把整个大明朝的历史娓娓道来,这也是我喜欢的风格。正如作者所说的:“我想写的是一部极好看的历史。”这部历史从朱元璋的身份开始,采用了档案的形式将人物立体式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朱元璋(朱重八)的童年生活很拮据,没有读过书,古代没有读过书或没有做过官的,名字就是父母年龄相加或者是出生日期的命名。朱重八从一介草民,历经苦难,浴火重生,正要开展一番伟大的事业。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尤其是今天的大学生来说。
也许正是“灾难”使他的心变得冰冷,但正因此,在经受世人白眼和历尽凄风苦雨后,他才明白了:“只有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在面对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压力下,他开始了乞讨生涯,作者在书中特意强调了:“朱重八和别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为不同,他才没有一直当乞丐(请注意这句话)”在讨饭的时候,他仔细研究淮西的风土人情,开拓了视野,丰富了见识,还加入了明教(在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手下)终于。在经过三年的漂泊生涯后,他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转变的关键在于心。从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转变成一个有自信战胜一切的人。他是明朝皇帝的典范。
王守仁活跃的时候,正德皇帝就是那个爱玩儿爱胡闹,封自己为大将军朱寿又封镇国公的那个皇帝。不折不扣的昏君。昏到宁王觉得他起兵造反搞定这样一个昏君肯定没问题吧,所以他就造反了。很不幸,当时的江西巡抚正是王守仁。王守仁虽然是个文官,但是后人给的名号却是“大明军神”。跟军神玩儿,军宁王的老巢。再后来在鄱阳湖一举击败宁王,前后只用了三十五天。这时我们的正德皇帝才听说宁王要造反,很开心很激动啊,他又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准备御驾亲征。还没有征就听说宁王已经没了,所以他很不爽。当时有个小人江彬图谋不轨,还想让皇帝和宁王再打一仗让皇帝亲自俘获宁王。结果王守仁听说后,为天下苍生着想,各方打点,终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皇帝在南京象征性的玩了一把“亲自俘获宁王”,把功劳都让给了皇帝,才算平息了此事。能力!气度!手段!好一个王守仁!这就是所谓“致良知”。目的纯正则不妨手段不纯。看一个人物是否棒不能看只他是否爱惜自己的声名,出淤泥而不染只是海瑞那样的初级水平,只能看却不中用;他可以忍辱负重,他可以不择手段,但一定要看他最后是否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当然他所谓的事业一定要是以公众利益为目标的,才谓之“致良知”。王守仁是臣民的典范。特别感悟: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就是拥有强大的内心,在面对苦难与挑战时,不愤世嫉俗,而是把这些转变成磨练自己意志的一种途径,在逆境中寻找成功的法门。
第四篇: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看《明朝那些事》,时而带着消遣,时而带着凝重,时而带着敬仰,终于快看完了,明朝那些事读后感。有时弄点好笑的念给儿子听,他还听得津津有味,每到晚上,“妈妈,你还没给我讲明朝那些事呢!”,这是一篇带着趣味性的写史书,很多人看得下去,也是因为他的趣味性,也影射了当今的很多社会问题(这或许是中国几千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在中国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我真的不太喜欢明朝,因为他们的君主很多都不是明君圣主,好不容易有个朱棣也是威武有余仁柔不足的。要不就是整天烧香炼丹想长生不老,要不就是做木匠活的皇帝,晕死。
虽说不喜欢这个朝代,但不能否认每个朝代都会有贤臣在推动着历史的进程。当我看到于谦,徐阶,张居正,看到杨涟此类的人,不由得心生钦佩之情,看到杨涟冒死上书,被酷刑整死,我留下了几行清泪,那个时候已经是魏忠贤的天下,跟着这个阉党就升官发财,“有房有车有女人(原话)”。否则就会被整死,是去是留不得而知,大多数人都“变节”了,只有少数人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而杨涟,筋骨很多都断,被布袋压身,钉子顶入耳朵,脑门。。他不哼一声,看到这些,除了可怕,更多的还是心里对这样一些人的敬重。。
对于政治,我不懂,但我知道一个人走在权力欲望的道路上,他能自保并克制自己的贪欲为老百姓做点事情,是多么的不容易,这样的人是值得人们敬重的,读后感《明朝那些事读后感》。就怕贪欲充斥自己的内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为了私欲排除异己,不管百姓死活,那么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每当看书看到乱世的年代,看进去了,自己也想走进那茫茫的救国路,常常想着自己,若是生在那个年代,我会怎么做,恨不得自己就是一个男儿身,饱读诗书兵书救国有方,或者就是花木兰从军,真真是愚痴啊。出来了,感觉生在这样没有战乱的年代,是一种幸福,珍惜吧,过自己的小日子吧。唯愿有圣君贤臣,贪一点没事,只要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就好!水至清则无鱼,海瑞太清,最后变成整治别人的工具,若没有徐阶罩着他,他能做什么呀?
对一个国家,我们这些小女子没有多么崇高的信念,但我想,从先人的信念里,我们应该能够自省并受些许感染,坚持自己的内心,一生都坚持完善自我,充实地走在自己的人生旅途。。
第五篇:《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历史很精彩
大庆新华子弟学校初二(1)班郭君婉
读书是一种自我放松,所以我总是自动跳过一些哲学、社会、人文类的书籍,有时连最喜欢的推理小说都懒得翻阅。但是不知为何,我居然倚在窗前轻轻翻开了这本书———《明朝那些事》。
后来我便意识到我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本书,开始疯狂地啃噬着。不是因为写得好,而是历史真的很精彩。
翻开书,第一眼竟不是序,活脱脱地有人说话:“写吧,写吧,就像写你们公司老板,那个胖子,写厂子里那个猴儿精小李……”这一段幽默的开场白,使我产生了与作者当年明月一样的感想:历史不是残台断瓦,古庙荒冢,不是发黄的书本,绝对不是!
作者也别出心裁,没有长篇大论起我们听着就想睡的历史,而是介绍朱重八(朱元璋)的家庭档案。“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怪象记载,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的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每当读到这儿时,紧张的心转瞬间就明朗了。任何作家不屑说的他都说了,而这些话也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在苦涩的历史中,偶尔长出一些甘蔗,这感觉不是很美妙吗?
我的第六感觉告诉我,后面的文章一定会更加精彩。文章也果不负我对他的重望。
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败。做皇帝后,对腐败官员大肆杀戮,却没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败。
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却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夺走。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皇帝如此,官员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强者皆如此。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再后来建立大明朝,然后整顿。对了,还有一件不可丢弃的小趣事,就是出现过犯人审犯人的情境,也算一个幽默感十足的王朝。
啊!意犹未尽啊!我从作者那里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文采,原来就是真心地喜欢。不仅是自己,还有让别人喜欢。
指导教师李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