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火烧云第一课时
第七课 火烧云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了解火烧云的绚烂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三、教学用具:视频资料
四、教学用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生字词,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在课前都已做了预习,下面我们看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霞光
紫檀色
高寿
红彤彤
葡萄
茄子
跪着
分秒
模糊
一模一样
恍恍惚惚 师及时评价学生的自学情况。
2、刚才的词语还真没难住大家,那老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火烧云?你见过吗?
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句子来回答。
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生反馈读文情况,集体交流,评价。
你读了课文,觉得火烧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回答。
(三)通读全文,理清线索
1、老师也觉得文章写得美极了,那么作者是如何把大自然的美展现给我们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自读后交流思考。
2、集体交流:是按“火烧云上来了----(颜色、形状)变化----火烧云下去了”这样的顺序写的。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生回答。
3、那我们就按这个线索来读一读课文.①谁来读一读“火烧云上来了”这一部分?
指名读,其他生思考:在这一部分里写到了哪些事物?具体有什么特点?
(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喂猪的老头儿、小白猪)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你的心情会怎样?(漂亮)请读出“漂亮”“喜悦”的感觉。
②谁来读一读“火烧云变化极多”这一部分? 指名读,其他生思考:从哪些方面写了它的变化?
颜色:红彤彤、金灿灿、、、、;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美丽的颜色吗?
(五光十色,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形状:马、狗、狮子、、、、、比较句子:
(修改后的句子)火烧云一会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形态万千,变化多端。
这句话的原文比较,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④你觉得还会变成什么?
⑤请仿照课文里的句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出示课件)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只小白兔,(几秒钟,();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奶奶的拐杖(),又不见了。
(四)拓展延伸:请写下自己想到的火烧云的情景。学生思考写作。
(五)播放火烧云的视频资料,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
7、火烧云
上来了------︹变化------
下去了
(颜色
形状),过了),老)
火烧云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下面提到的教学目标,第二课时继续指导完善学生的小练笔,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在第一课时中,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了解火烧云的绚烂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其中目标二、三是重点和难点。
围绕目标,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检查学生对本课的预习情况,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字音,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提问问题“你读了课文,觉得火烧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我自认为这个问题是设计得比较好的,每个学生对文章的感知都不一样,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归纳。而学生的回答也是很积极,取得了预设的教学效果。
(三)通读全文,理清线索
1、可以说我的教学思路从这个地方就开始打叉了。如果能顺着前面的思路继续提问“你读到了哪些美的文字,也给大家读一读好吗?”这节课会是比较成功的一课。而我却侧重了学生对本文写作顺序的学习,所以把应该在理解文章后的一个问题提前了“那么作者是如何把大自然的美展现给我们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生自读后集体交流:是按“火烧云上来了----
(颜色、形状)变化----火烧云下去了”这样的顺序写的。)从这里看,我的教学目标是达到了,可我却混淆了教学思路。
2、接下来,我按课文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有感情地阅读了文章中“火烧云上来了”这一部分,效果比较好。
3、在阅读“火烧云的变化”这一部分中,自我感觉又是不太好的一个地方。在这时在,我没有侧重学生的读,还是侧重了学生对本课写作方法的理解上,预先上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如引导学生比较句子加深理解;仿照课文的写法补充句子;根据课文内容仿写句子。本来想在这里做一点儿深入,却过了火。如果能把这里修改成美读部分会更好。
4、在本课结束的时候,我放映了火烧云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本意是让学生来欣赏一下,但放在这里,目的不够明确。
总之,我觉得这节课是不能算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读,我在这节课里忽视了这一点,而过多的渗透了写作指导。另外还是觉得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够简洁,对学生的表扬太流于形式。看来这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二篇:《火烧云》教案——第一课时
《火烧云》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云的图片和有关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2.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勾划生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人们为什么将这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第一段第2节)
课件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师:同学们互相讨论一分钟,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 “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师:好,现在我们就把全文梳理一下,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吗?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 请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下去了(7)
(三)导学第一段:
小组比赛朗读,然后完成下面题目:
1.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师: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教师指明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三、练习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四、总结
课文一直在“变“中描写火烧云,由霞光之美写到色彩美,再到姿态美,而这三种美都是美在变化中,有静态美,有动态美,从而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并试着把火烧云的过程复述给家长听。2.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
六、板书
火烧云
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下去了(7)
第三篇:火烧云第一课时教案
火烧云第一课时教案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4——7节。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板书:上来了(1-2)变化极多(3-6)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第一段第2节)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2)出示:“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4)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第四篇:4火烧云(1课时)
4火烧云
第一课时
一、导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
边读边想象火烧云的形态,积累文中的好词好佳句,背诵喜欢的好句好段。收集火烧云的精图片。
二、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收集火烧云的图片,了解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2、边读边想象火烧云的形态,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3、自学生字词。【课堂导学】
(一)体验——置境激情,导学体验
了解火烧云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早晨与傍晚的天空。有时,天空的云朵色彩缤纷,很美丽,那就是朝霞与晚霞,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霞、彩霞。有些云彩红得像火烧一样,所以人们把它们叫做火烧云。
(2)播放火烧云媒体资源,让学生获得关于火烧云的感性认识。
(3)请学生介绍火烧云形成的原理,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而成,当太阳光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上时,会受到大气层中空气的分子阻拦,空气中的灰尘和水滴也会使它们散射开来,使它们的光减弱。这七色光的波长各不一样,波长短的,比如紫色、蓝色光很容易被减弱;波长长的,比如红色、橙色光不容易散射。
中午,空气层较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拦住,其中,蓝色光反射得最多,所以呈现蓝色。
早晨或傍晚,太阳光是斜射的,通过空气层的路程比较长,空气层厚,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受到散射,减弱得很厉害,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因此,天空呈现红色。)
(二)探究——释疑诱情,精导探究
(1)出示生字,了解生字的预习情况。A读准生字。B理解:
笑盈盈: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恍恍惚惚:形容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2)默读读课文,思考与讨论问题。A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B给课文分段。C交流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作者观察到的天空中火烧云的变化。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板书: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
第一段(1~2)第二段(3~6)第三段(7)
(3)学习第一段
1、这一段是写火烧云刚现出时的情景。请大家思考:火烧云上来时,地面的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火烧云上来:霞光照,地面景物变颜色
2、作者是怎样写的? 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红的 红公鸡──金的 黑母鸡──紫檀色的 小白猪──小金猪 白胡子──金胡子
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学习第二段(3~6)
1、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火烧云上来时,可神奇了,竟然使地面的人啊、小动物啊全变了颜色,把它们染成了红色的、金色的、紫檀色的。火烧云的戏法还不止这些。我们接着往下看。请同学们思考:
(1)这篇课文写火烧云主要是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那么,火烧云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颜色、形状)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火烧云的变化?先变什么,后变什么?(先写颜色变化,后写形态变化。)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请同学们找出表示颜色的词,把它们划下来。
(2)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火烧云的变化:
A颜色: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作者还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大家想想,这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么样? B变化多
课文写火烧云变化多,用了几个“一会儿”?一会儿这种颜色,一会儿又另一种颜色,说明火烧云的变化怎么样? C变化快
(3)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颜色,你会用什么词语?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5)学习第4~6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4~6段。
2、师:第4、5、6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火烧云变成了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把它们划下来,并且把表示动作的词加上着重号。
3、交流,教师补充并板书 形状:马──跪、站、伸 狗──跑 狮子──蹲
4、课文写火烧云变成了马啊、狗啊、狮子啊,并且,大家看,变成狗的时候,还不止是一条狗,大狗后来还有几条小狗。说明火烧云变化的形态怎么样?(变化多)课文写火烧云形态变化多,而且变化快。课文中哪些词和句子可以看出火烧云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忽然、一转眼)
5、火烧云的形态远远不止课文中提到的这些。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形态,你会用什么词语?
6、小结 从第二段,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写火烧云的变化,主要是写了火烧云两方面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形状的变化。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火烧会变成马,变成狗,变成狮子,而且这些马啊、狗啊、狮子啊会跑、会跳。作者用的是动态描写。
(6)学习第三段(7)1、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2、这一段写的是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作者用自己的感受来说明火烧云变化实在是太多了。作者怎么说?(提示:作者说:一时恍恍惚惚的,觉得像这个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可见,火烧云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3、师:火烧云变化那么多,作者眼睛都看累了,想揉揉眼睛呆会儿再看。但是,怎么样了?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功夫,火烧云下去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提示:火烧云很美丽,美丽的东西往往是短暂的。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孩子们对火烧云的喜爱及留恋之情。)
(三)升华——感悟固情,活练升华
这篇课文写作者一次观察火烧云的经过,主要描写了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及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变化的写法,特别是对事物变化进行动态描写的方法。板书:
4火烧云
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 上来时:霞光照,地面景物变颜色
变化:先变颜色,再变形状(颜色多,变化多)【课后导学】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阅读《绚丽多彩的火烧云》——杨紫嫣。
你见过火烧云吗?那真是一种变幻无穷的神秘景象。它会为你演出许多精彩的“影片”。
晚饭过后,火烧云慢悠悠地爬上了天空,给大自然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老鹰,鹰头向东,鹰尾向西。鹰是蹲着的,好像在孵蛋。过了三四秒钟,那只鹰展开了雄壮有力的翅膀,像在飞翔。这时风娃娃把鹰不知带到哪儿去了。
忽然,一只小花兔蹦蹦跳跳地来到了空中,那红白相间的“羽绒服”看了就让人着迷,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接着又来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那位少女不停地展示着那鲜红的裙子,一摆一摆的,漂亮极了。不知什么时候,那位少女又离开了我们的视线。云,变幻无穷的云,神秘莫测的云,美不胜收的云„„看!天空中的火烧云下去了。
三、导学反思
【导学经验】这篇课文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作者以小孩子视角进行叙述,把火烧云上来后地面的变化、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描述得生动想象,文章中也透露着自己对火烧云的爱。教学本课,重点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导学教训】因为是阅读课文,所以讲课的时候没什么深入去讲,课上还剩一点时间,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下仿写的题目。
【问题思考】《火烧云》虽然是阅读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收获到很多。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样的一类课文呢?需不需要多让学生更深入学习?
【建议补充】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第五篇: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4——7节。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11.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七、学习最后一段。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3.背诵这段。
八、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九、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3.完成练习册。板书:
变化(多):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白 百合色…… 颜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火烧云 变化(快):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变化(多):马 狗 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形状 变化(快):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接着 一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