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谌洪果不评职称
我为什么不玩“职称游戏”: 对话“拒评教授”谌(chen)洪果
(2012-05-07 15:47:57)转载▼ 标签:
杂谈
(按语:本访谈载于《北京晚报》2012年5月7日第18版,感谢周明杰的采访,并感谢宋溪的素描。这是我更为系统全面的对为什么不参评教授的思考。由于版面所限,发表时有所删节,这里贴出的是完整版。)
高校进入职称评审季,丑闻接二连三。刚刚过去的周末,湖南曝出职称评委在宾馆“开房收钱”,后经查实通报被终止评审专家资格;上周,武汉大学也曾曝出疑似职称评审导致的教授打架事件;与此同时,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谌洪果公开在媒体上发文表态,详细阐述自己不参加教授评审的理由。网名为“御史在途”的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在微博上评论说,“这方面的问题非常严重,条件再好的教师,不随俗也可能被潜规则。”
高校职称评审究竟水有多深?在公开表态不参评教授背后,到底有怎样的背景和考量?新闻观点对话了身处焦点之中的谌洪果——
新闻观点:为什么会作这种公开表态呢?
温文尔雅对于不再参评教授一事,我其实在四年前就已经做出了深思熟虑的抉择。武汉大学出的这个事件,只不过为我公开表达自己的看法提供了一个契机。
我并不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所作所为,大都出于职业的本分。我2006年博士毕业后在西北政法大学很快就评上了副教授,当时与我同一批进校的好几个学术上很有活力的年轻人,4、5年之后都评上了教授。几年来,许多领导、朋友甚至我的学生都在不同场合都在询问我怎么还不评教授,对我极为关心,然而就我内心感受而言,我实在也被问烦了,所以就趁这个机会做个明确的表态吧。新闻观点:您自认不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但是您的做法并不常见,而且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应,您这种行为难道不够标新立异吗? 谌洪果:我不认为这是标新立异,就我所知,在法学圈,有不少非常优秀的大学老师早已做出了这种选择,他们以实际行动不参与这个游戏,甚至有人比我更潇洒,连讲师也不参评,只要能给学生授课就行。我最多说出了他们的想法而已。产生这么大的反响,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两天我也在分析为什么会引起如此热烈的关注,我想大概有几个原因,一是社会公众对于当下许多教授的欺世盗名、名不副实颇有微词。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开放和自由的时代,面对一些重大公共事件,人们发现许多所谓的教授专家发言违背常识,不讲逻辑,视野狭窄,让人大跌眼镜;二是中国高校建设表面轰轰烈烈,却始终难以产出一流学术成果,学术腐败问题被不断揭露,人们对此极为不满;三是大家对大学教育本身的失望。许多已经接受过或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人,不幸地发现自己最为宝贵的四年青春年华,却在大学里虚度。没有遇到好老师,没有学到真本事。总之,我的这篇文章能够引发大学内外的共鸣,说明整个社会对于中国的大学教育和大学教师,还有很大的期待空间。
新闻观点:对于你的表态,除了广泛赞誉之外,也有不少不同意见,比如酸葡萄心理、哗众取宠、副教授不差钱、思想过激等等,你注意过了吗? 谌洪果:大部分评论我都浏览了,我是非常渴望能听到有见地的批判之声的,我期待这篇文章能够激发社会各界对中国的学术评审机制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更加长远深入的反思。借你的这个问题我澄清一下某些人的误解:我在那篇小文中并没有片面指责现有的评审体制,而是试图平和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是主动不参评的,说不上什么酸葡萄心理。我也承认需要某种评价体系来客观认定大学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准。核心期刊、国家课题、体制内奖项等形式化的评价标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基本而独立的职业伦理和学术规范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完全抛开这些标准而进行纯粹专业化的实质性评判,可能带来更多的混乱和腐败。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愿意被那些指标量化。而且实事求是地说,正是这些标准浪费了太多的资源和精力,催生了虚假浮华的学术风气,导致太多的学术垃圾被炮制出来。说到底,这些外在标准与学术水准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反而容易扼杀一个人的学术生命。
新闻观点:难道做学问和评教授中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谌洪果:的确,有不少人认为,如果有了足够的学术成果,那顺理成章再评个教授,岂不是两全其美,何必故作清高予以拒绝。我要坦率地说,这种看法多少有些一厢情愿,自欺欺人。在我看来,拒绝参与这种游戏,是一个弥足珍贵的个人姿态,是对个体自我的清醒定位。我从来不反别人参评教授,也知道很多已经评上教授的人都有非常优秀的的成果。但是,我所看到的更为普遍的情形是,一个心安理得于教授职称的人,由于自动与体制化的生活方式合作,独立的反思能力、学术的视野和洞察力、对时代问题的敏锐把握力等等,都会逐渐隔膜迟钝而不自知,比如就有刑法教授对于李庄案不了解、不关注,对该案在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重大意义置若罔闻。这难道不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吗?作为知识分子,千万不要看轻了制度对人心解构和同化的可怕力量。
我仍然执着认为,学术独立是学者真正能够实现学术创新的关键前提。批判是知识分子的真正使命所在。这种批判之所以是有价值的,就是因为它是遵循了学术的传统和逻辑,独立于政治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从知识、思想和方法上在自身领域内做出积累和贡献,从而在针对具体时代问题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过程中,提出和解决了人类生存所遇到的一些普遍和基本的问题。我赞同美国法学家波斯纳的论断,在学术思想市场上,只有时间才是真正可靠的检验标准,其他所谓的名声或头衔,都是如浮云般的存在。
新闻观点:也就是说,你之所以不参评教授,还是认为现行的评审机制不能让人满意?
谌洪果:是的。一方面,它是一种功利机制,视治学如生产,使年轻学者生存压力巨大,无法把才华和知识用在自身的学术兴趣和关怀上,另一方面,它是一种惰性机制,使那些在其中顺风顺水的学者安享于所取得的学术和社会地位,不再把心思用在科研和教学活动上。
刚好这两天微博曝光了湖南高校职称评委“开房收钱”一事,为我的不参评选择提供了又一个反证。这一事件虽然显得愚蠢而恶劣,但就我直接间接知道的情况,类似的做法在今天的高校职称评审中其实并不鲜见,而且有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在此我不想讨论这些违背纸上规定的情形。即使我们假定整个评审机制的运行是公正的,我认为它设定的许多指标也是专断的,指标之间的不合理权重也有必要调整。比如以核心期刊和课题级别预设学术能力的优秀与否,又比如教学实践和创新这一评职称标准实际上并不被重视。我要再次强调,指出这些问题,并不是说要对现有的职称评审机制取而代之,而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改革使评审机制回归到尊重学术发展规律,鼓励学术自由创新的轨道上来。我们可以更多地把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相结合,可以根据教学和科研的不同科学划分教授职称的类别;可以兼容并包,在传统评审机制外容纳更为专业性的评价。
我的另一个担忧在于,一旦学者主动参与到这种评价体系中来,他就再也无法坚守某些学术的人格和底线。事实上,在高校评上教授以后,往往意味着可以成为一个处级以上的干部,意味着在科研和课时量方面的压力都不可与副教授、讲师同日而语。由于已把事业的成功寄托于这种体制之内的标准,所以一个人便无从抗拒体制的各种诱惑,从而在无形中沦为体制的附庸。教授评上了,会忧虑该谋个怎样的官职;当上了教授,还想当硕士导师组组长,还想当博导,四级教授不够,还得争取三级教授、二级教授„„这真是一个欲望的无底洞,别看许多教授曾信誓旦旦要坚守学者尊严,保持学术独立,但我看真正能抵挡住这些诱惑的教授,全国实在找不出几个。一旦你认同了这套体制化标准,自然就会越陷越深,最终把全部的心思和意念都搭在了里头。学术成为工具,体制的阻碍带来了视野的偏狭,哪里还有什么独立审视自己的机会,哪里还能奢望会有多少学术创造力呢?
新闻观点:不评教授,对你本人还是会有负面影响吧?
谌洪果:要看哪些方面的影响。对我的科研和写作而言,我认为不会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反而使我能放下世俗功利的包袱,追求更加纯粹的学术。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说到底还是一种独立的事业。我天资愚笨,学术能力有先天的不足,但幸运的是,我还算刻苦,爱写东西,也一直在教学相长,在学术上总是保持进步。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不会停止自己思考和求索的步伐。我不按职称评审的标准写作,但我会更加严格地按照真正的学术标准来写作,一方面,用何炳棣的话说,“扎硬寨,打死仗”,下苦功夫认真积累消化研究领域的材料和知识;另一方面,提出真问题,吸纳新方法,提供理性而有价值的思考和洞见。
在生存方面,不参评教授,肯定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毫无疑问,评上教授后,会有更多的职位、更多的课题、更多的露脸和挣钱的机会,活得会比较滋润。由于我整日专心教学科研,没有时间去从事兼职活动,所以收入就更显得可怜。说实话,我现在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是3、4千元。我在此也呼吁社会多多关注高校那些拥有高学历的年轻底层教师的待遇,他们压力大,收入低,人微言轻,却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不过,就一般的生活而言,我觉得自己每天有回锅肉吃,睡得香,活得充实,有学生和朋友交流,就挺好,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简简单单,幸福快乐就行。就看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新闻观点:如果说,不评教授对你生活的影响你选择可以承受,对你学术上的影响你可以忽略,那对你扩大自己声望方面的影响呢,你考虑过吗? 谌洪果:只要我还能自由地读东西,写东西,还能继续上课,我就不在乎其他的考虑。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你如果真有见识和行动力,不必担心没有声望和影响力。在今天这个信息交流越来越畅通,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越来越多元的时代,一个人的声望要靠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来支撑。那些虚假的、浮华的、被神化的影响,早晚都会露出可怜的老底的。
我更想指出的是,我们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往往过分依赖于许多外在的标准,比如金钱、权势、身份、荣誉、有多少粉丝之类。但其实,生命就是一个见证,你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追求,你很好地用行动诠释和实现了自我,这就是最好的影响了。至于你到底能影响多少人,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那是由很多外在的偶然条件决定的,不需要对此过于期望。我更认同这个说法,“拯救自己就是拯救世界”,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要重要得多。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我更关心我对学生的影响。评不上教授,可能会影响选修我的课程的学生数量,因为许多学生是冲着教授的头衔去选课程的。我也呼吁学生在选课时要更看重课堂给你提供的视野、思考和交流,而不仅仅是名气、实用和学分。好在如今大学生之间对老师上课的好差,还是有超越于这些外在因素的口碑评价的。我在西北政法大学主要上《法律与文学》、《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三门选修课,尽管最近两年,由于受到司法考试的冲击,选修我的课程的学生有所减少,但我的课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我上课很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教学上,我问心无愧。新闻观点:你的底线是有课可上,那你怕不怕将来,我是说如果,出现你无课可上的局面?
谌洪果:我想这个结果暂时不会出现。我们学校的领导对我还是很关爱的,况且我还是负责任的优秀教师。我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平等的精神超乎很多人的想象。很多学生喜欢在各种场合与我争得面红耳赤。这学期因为超星数字为我录公开课,所以课堂只能讲座式的,我下学期打算重新回归课堂交流的传统。我相信任何价值立场,都必须经受学术的批判和检验,我崇尚并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理性分析,独立判断,而不要人云亦云。
新闻观点:说到这,我想借网上的一个说法来提问,那就是,你既然公开表态不参评教授,那何不更干脆一点,离开大学算了?
谌洪果:这种说法我认为是很荒唐的。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大学教师是我珍爱的事业,我乐在其中,并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并且衷心希望学生在大学四年能碰到更多的能给他们的生命带来好的影响的老师。我的大学四年就是因为缺乏好的老师的引导,所以走过不少弯路。今天我成了光荣的大学教师,对这个职业充满敬畏。我深知一名教师如果对学生不负责任、色厉内荏、传授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浪费学生的青春年华,那是非常可耻的。
虽然这些年,大学已经日渐世俗化、政治化,独立精神和理想主义越来越被消解,但是我要强调,大学就是大学,如果大学都不再去守护自由和真理,那这个社会的堕落和败坏就已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职称评审机制的缺陷只不过是表面的问题,我认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大学已经丧失了自治、自由和独立。此外,我是学法律的,法律人更应该有所担当,有勇气说真话、讲正义。我希望在大学能容纳更多元的声音,能提供更多样的思考,能为中国的未来贡献更多的可能性,能担负起开拓一个民族精神高度的使命。
新闻观点:有很多人支持你的决定,你的行为会不会导致很多青年教师效仿,不再参评教授职称?
谌洪果:这是一种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推论。一个人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我的选择完全是个体化的,不代表谁,也不被谁代表。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何德何能敢奢望改变别人的选择?我能够做到不被这种体制化的浪潮所卷席,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从社会科学的视角来看,支撑大多数人做出理性选择的,说到底还是一个社会的整体生态环境和随从大流的人性基础。大多数人的人生道路都要遵从社会主流设定的游戏规则。作为法律人,我尊重这样的常态,但也希望这种常态不至于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尊严。许多人虽然支持我走的道路,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要走同样的道路。更何况纠结于职称评审的群体,基本是拥有高学历的、已有自己的人生定位的成熟的成年人。我的选择只是我的选择,并不意味着别人的道路就不正确。我不是道德的勇士,我就是一个希望能独立呼吸点新鲜空气的普通公民和普通教师。一个健全的社会,不是靠单一的模式塑造出来的,而要靠认真对待每个个体的尊严和权利,靠创造某种每个人都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来达成。说了那么多,我最想说的话就是:就让我们以实际的行动来共同培育一种“以自由唤醒自由”的土壤,这是每个人的幸福和整个国家的福祉所在。
最后,我想表达对所有关心我的人们的感谢。我还是愿意回到那方安静的书桌和自在的讲坛。我希望这次不参评教授的公开声明,能够给我带来教学和科研上的压力与动力,促使我不断努力进取,在未来的日子里奉献出像模像样的学术成果。
第二篇:谌洪果 辞职信
亲爱的西北政法大学的学生和校友们、尊敬的西北政法大学的领导和同事们:
请宽容我公开发表辞职声明。
20多天前,我因去香港中文大学开学术会议,去机场路上突遭学校原因不明的劝阻。我坚持前往,出境和会议一切顺利。回来后,我被学校以“找人代课违反教学纪律”为由,予以通报批评处分。对于这一处分,我完全接受。我很感激黄兴超律师为我的学生奉献的精彩课堂,学生大赞受益,令我无比欣慰。以前每学期,我照例总会请几个校外知名学者律师到我课堂上给学生开阔视野。我承认这是违反文本上的教学纪律的,但我只好如此,甘愿受罚。我从来没有借此懈怠正常教学,反倒是除了课堂上尽职尽责,愿意多加课时之外,还常常以读书会、沙龙讲座、参与学生社团活动、书信网络深入交流等方式,和学生在一起。这没什么好炫耀的,不过是我作为教师最大的本分和乐趣而已。我问心无愧。
更严重的是,香港开会回来,我却被吊销了港澳通行证,令我错愕不解。我数次去相关部门查询、提供书面说明并申请恢复,皆无果。后得知学校也配合提供了一份材料,说我当时办理通行证的签字手续不全。严格说来,这是事实。8月份办证时恰逢暑假,只口头给一位副院长打了招呼,然后去党政办盖了校领导签章,开学后又因教学事务繁忙而没及时补上表格。但我认为这一点并非注销通行证的理由,因为它只属程序瑕疵,我并没有伪造任何身份证明。在港期间,我也无任何违法犯罪言行。此次内地同去香港开会的有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数个高校的教授,他们皆没遭遇如此待遇。
但我仍然尽量理解这一处理决定。作为妥协,我一方面接受这一后果,另一方面提出:既然上次我手续不全,那么这次我便严格按照程序要求申请补办吧。刚好我也需要办理一个因私护照,于是便提出了正式申请。没想到处处遭遇推脱。连续一周,一天数次,从早到晚,我往返于学院、职能部门、党政办、校长办公室、书记办公室,甚至相关领导家门口,费尽心思口舌,主动沟通交流。每个人都态度很好,没有人拒绝说你不能申请,却也没任何人说你可以办理。我反复申明,假如我因违法犯罪或政治问题而进入禁止出入境名单,或是有上面的禁令,我绝不会为难学校。但既然我是合法公民,既然所有教师都能办理,为什么我就不能?一切按规则办事,谁到底能担多大的责任呢?没有任何实质回应,没有下文,反复告诉我的就是类似的话:洪果,算了吧,听我的,从长计议,别想太多,等等。
上周四早晨,我又一次与学院的张书记和王院长交涉。他们是非常关心我的领导,也是非常了解我的师友。一个多小时,我们已没法再重复说过多次的话,三个人坐在那里,无奈地你叹一口气我叹一口气。我知道再无任何结局,流着泪,黯然走在雾霾笼罩的冰冷操场上。就在头一天,我给即将上任的校党委书记发短信说,我愿意配合学校今后一切的和谐稳定工作;在之前的一次诉求时,我甚至有过向领导下跪的冲动。我终于理解了那些访民,他们居无定所,一次一次地,倾尽所有家当,赌上整个人生,只为了徒劳无助地、毫无结果地讨个说法;我还想到了这学期给学生讲的卡夫卡笔下的K,在三十岁生日那天受到莫名其妙的追诉,从此不由自主卷入根本不知何罪的起诉,每个人都很关心他的处境,但总是使他徘徊于法律的门前,他从开初的理直气壮慢慢被消耗得疲软无力,直到31岁生日那天,不明不白地,像狗一样地被处死。
在这期间还遇到另外两件事情。12月初,我按之前的安排,应邀去外面一所大学作有关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司法改革问题的讲座,却再次遇到莫名的追问阻挠,但我当时还是坚持去了,无奈地想这次又该剥夺我怎样的出行权。讲座的内容全程有视频可公开,完全属于正常的建设性的学术探讨。而在上一周某个晚上,有学生社团邀请我跟大一学生聊聊如何读书和过好大学生活的问题,学生有前车之鉴,怕申请遇到麻烦,于是提前占上一个空闲教室,然后才通知我前往。我和本校学生进行这种本是光明正大的学习交流,如今都得如此偷偷摸摸进行,甚至还有学生因担忧我政治敏感而不敢前来。作为一介普通教师和文弱书生,我为自己的这一被政治化的形象而感到悲凉。
这些年,我在大学里做了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过是热衷于教学相长的活动,以各种方式和学生互动交流;不过是坚持请一些学者律师到学校讲座,满足偏居一隅的西北学生的知识渴求;不过是坚持和学生开展读书讨论会,而公开正当坦然地做出过抗争;不过是就学校一些具体的有违大学法治精神的规定和做法,提出过就事论事的建设性批评。我一向坚守理性、善意、坦诚的原则,坚守学术独立、师生平等、价值中立的学者操守。这些年来,我发表过一些公开言说,却都是从学术专业的视角出发;我做出过一些底线抗争,但从没能力并且也本能地拒绝成为一个斗士。我只是一个想保持独立和说说真话的个体,只是一个想好好上上课看看书写写文字的学者。
然而,我的路却越走越窄,进行教学探索和学术交流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我心目中的并且也身体力行的美好大学,就是学术的自由、开放与包容。我的各种行为选择,包括我两年前宣布拒绝参与评审教授,都是从这一原则出发。我喜欢面对学生各种严肃的批判和质疑,享受与青年学子探讨知识和人生的状态。我尊重他人不同的思想、个性、风格和自我规划,所以也从不认为自己的观点论证是正确的,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恰当的。但是,多样性无比重要,我为这所大学提供的仅仅是多元存在中的一元。这是自我的独立,不是标新立异,不是自以为是,它仅仅代表着我愿意的生活。
我也从来不是反体制的人。在读书会受阻期间,我说过,我热爱这个国家这片土地,也从来不会反党反政府。体制就是你愿意不愿意,它都在那里。体制支配着你的全部生活,却又看不见摸不着,有什么好反抗能反抗的?反对对抗又能有什么意义和结果?到哪不都一样吗?我因此从来不对此抱以期望和行动。然而,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正因为哪里都一样,所以到哪里,我都有权为自己保留一点点独立自由尊严的空间,那是我珍爱的精神家园。所以,与拒绝单一化的大学相对应,我也拒绝被体制化和规训化的生活,我选择不参与一些体制内的游戏,却也愿意在体制下进行一些有益的推动合作。但为了自主自在的人生,我一向自觉与体制保持某种独立和距离,这种姿态,难道能叫反体制,跟体制过不去吗?我不喜欢那种非此即彼的泛政治化思维。
是的,我害怕被体制化,为自己在这次争取基本权利的过程中几欲下跪而后怕。这是我想要辞职的原因之一。恰好是通过与各种层次的领导、管理者们一次次深入的交流,一次次感受双方的自说自话及沟通障碍,我才深味体制化力量的强大。那是一种每个人都对你很好、都在尽职尽责、都很无奈无辜的思维惯性。没有作恶者,一个都没有。我一直在困惑在思考:为什么在剥夺一个人的权利时,各个机构部门可以通力合作,非常高效;但为什么当事人想申请恢复或维护自己的权利时,却突然找不到地方和方向,不知道谁是决策者,谁为此负责,所有机构部门都显得如此无奈和忙碌,顾不上孤独的当事者的苦痛艰难?我认为这样不好,这对很多很多底层挣扎的人们太残忍。
这种体制化的强大力量使我幡然悔悟:一个人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说服别人,甚至不是为了说服自己。连续数个夜晚,我不断怀疑自己,甚至彻底将自我否定,摧毁自己之前所有的信念和梦想。我如此脆弱而不堪一击,完全陷入了虚空幻灭的深渊。然而,在经历痛苦的挣扎后,我还是意识到自己付出如此代价坚守的位置,是最适合自己的。我深深理解不同人的选择,无论体制内外。我不反对任何东西,也无法改变任何东西。我虽然怀疑自己的辞职选择是否正确,是否给我带来不可承受之重,但我必须回归,回归到那个不下跪的自我。
更重要的辞职理由,是我无颜再面对学生。我曾不止一次说过,我如此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如此喜欢跟学生在一起,这是我一直眷恋于此的缘由。但现在,我扛不住了。一个这么简单的小事,一项如此普通的权利,作为法学教师,我都无能争取,我还有什么资格站在讲台上,给将来从事法律职业的学生们讲什么法治的信仰、法律的权威、程序的价值、正义的底线、权利的重要?我不配,一点都不配。是的,我可以以曾努力过但没结果作为开脱的理由。要知道,我们总能为自己的妥协找到说辞。但是,我很清楚,当我抱着委屈求全的姿态,继续站在讲台上,我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为苟且偷生而放弃自己曾经捍卫过的原则和底线。我内心不安,不愿如此分裂。
亲爱的同学们,自从2006年我博士毕业回西北政法大学任教,平均每年有上千名学生直接听过我的授课,跟学生各种方式的交往交流更是不计其数。这是我这一生最幸福的时光,是我最为荣耀的经历,是我最为宝贵的记忆。现在,我要离开这所学校了,尽管我是如此难过,但你们不必为此而忧伤。课堂只是大学教育一个微不足道的环节,大学应该超越课堂和围墙,我们今后还可以以网络等方式进行探讨交流。而且,事实上,不同老师的课,都有各自的风格,都能让你们受益。西北政法大学有非常多敬业的学识深厚的优秀老师,他们好多人的课比我上得更好,也比我更加爱护学生。更何况,大学四年,重要的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好自我的定位规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重要的是你们自己,这是任何老师都不能取代也不该取代的。
西北政法大学是我的母校,从本科到工作,我在这里生活了近二十年。我不想在此表白我对这所学校的感情有多深。有我这么多年各种欢笑眼泪为证,有我与学生各种公开的教学学术活动记录为证,有我各种爱与痛的行迹文字为证。也许我爱这所学校的方式和很多人不一样,如果这些年来我为教学学术底线的一些抗争举动、我对学校一些问题所做的公开批评损害了这所学校的声誉,我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这次按照学校的规定程序内部维权的努力遭致失败,迫使我提出公开辞职,也是给关心我的学生师友一个交代,为此我再次向学校致歉。但请学校放心,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我再也不会给母校添乱惹麻烦了。今后,我也正式成了西北政法的校友,我盼望这所学校越办越好。作为西北法律重镇,学校近年来因各种原因而处于弱势,能有今天的发展实在不易。所有师生校友都有责任在各自领域为学校的进步和声誉做出绵薄之力。
西北政法的领导和管理者们,这么多天反复深入的交流,我真切地理解了你们的苦衷,你们的压力,你们的付出,你们的辛劳。感谢贾宇校长、宋觉书记等对一名普通教职员工的尊重,感谢你们对我一次次诉说的耐心倾听。我感激你们。在此我要特别向教务处长王麟和刑事法学院张处社书记郑重道歉,请原谅在与你们交涉过程中我的误会和情绪过激的言辞。不过,人之将走,其言也善,我还是想坦诚说上两句。我不求多么理想的大学,也承认这是党和政府的大学,但这毕竟是一所大学,而且是培养法律人才的大学。我惟愿学校在应对各种事情的时候,能够不简单机械地执行上面的命令,能够多少深入了解一下师生做的事情,跟上面做一些沟通解释的工作,能够考虑一下政治与学术的边界。我真的不愿看到大家都在提法治的信仰,但一碰到问题,操持的话语和行事的方式就全变成了政治挂帅的考量。和谐的梦想说来不难,只要能更就事论事一点,更简单一点,更讲道理一点,更程序公正一点,更尊重大学规律一点。如果这些话多余、不对、越俎代庖、甚至对你们的工作有曲解,我诚挚请你们海涵。
这么多年尤其是最近一直关心着我的许多师友们,对不起,这次我没采纳你们要我别辞职的意见。不少师友劝我忍一忍,放一放,宁愿被开除也不辞职,是的,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我不再这么认为了,我何必为了赌一口气而耗在这里,让双方都那么不快乐?我是孤独的一个人,面对无影无踪的力量,我怎能耗得起?我很疲惫,像一个无知懵懂地闯入政治丛林的孩子,看不懂这里复杂而捉摸不定的游戏规则。连日来,我都在犹豫彷徨,不止一次后悔自己的道路,时时否定自我,但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走出这一步。也许这是糟糕的选择,但也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是我选择自由尊严的生活而注定要付出的代价。我只能认命。
我知道,体制无处不在,我无处可逃。所以,请相信,我的辞职,不是在逃避退缩,我只是害怕失去我所看重的尊严、底线和原则。失去这些,我的生命就没有依托,我就是行尸走肉,我不再是我。我的辞职与任何个人恩怨无关,与西北政法这所大学无关。请大家理解今日大学面临的各种无力抵挡的压力。我真的没有情绪,没有抱怨,我唯一要正视的,是自己的内心,我的内心是我唯一值得抗争的对手。说到底,我是在跟自己较劲、跟自己过不去,就像少年派与他心目中的那只老虎的搏斗。
辞职后的日子很艰难,在体制内那么多年,我深深怀疑自己能否还有独自谋生的能力。而今临近不惑,却要像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寻找新的去处。实在对不起,芳宁,让你无端承受了那么多的委屈重负。实在对不起,园园,我不是个称职的父亲„„
第三篇:谌洪星冻土地貌说课稿
《冻土地貌》说课稿
谌洪星
(六盘水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科学系)
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感谢为我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冻土地貌》。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向各位老师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冻土地貌》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必修课《地貌学原理》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冻土的分布、厚度、结构、热状态及成因等内容,具备了有关冻土部分基础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冻土地貌的主要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冻土地貌的主要类型;
2)分析冻土地貌的成因,得出主要冻土地貌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冻土地貌现象中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冻土地区冻土地貌的发展变化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
2、青藏铁路的成功修建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3、教学重点:
冻土地貌的主要类型、成因及特点。
教学难点: 主要冻土地貌的成因
二、说学情:
前上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部分冻土的相关知识,而对冻土地区地表的地貌,学生尚有较强的好奇心与积极性。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三、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看——议——讲”结合法
2、讲授法
3、讨论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是以冻土地貌为主,由于我们的学生所生活地区为亚热带地区,学生对冻土地貌的认识和体会比较欠缺,因此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冻土环境,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达到理解巩固的教学目的。
四、说学法:
本课中,针对大对冻土地貌的认识和体会比较欠缺特点,我主要以PPT展示主要冻土地貌类型图片,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冻土地貌的成因、特点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视频《青藏铁路》部分片段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今天的新课。
整个教学类容安排以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明确冻土地貌的概念:
通过展示冻土地貌图片,学生观察,完成二个问题:
1、冻土地貌?
2、冻土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二)冻土地貌的主要类型
通过PPT展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图片的内容,提问学生,教师归纳出冻土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特点。
(三)主要冻土地貌的成因
通过PPT展示主要冻土地貌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以提问形式引出:主要冻土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出主要冻土地貌的成因。
(四)冻土地区冻土地貌的发展变化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 通过PPT展示冻土地貌的发展变化对冻土地区公路、铁路和建筑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冻土地貌的发展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总结)
1、课堂巩固
最后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大屏幕展示知识框架图,方便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2、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口头作业,安排学生课后上网查阅修建青藏铁路为何难度很大?
六、说板书:
一、冻土地貌的概念 概念
二、冻土地貌的主要类型、成因和特点
1、石海、石河和石冰川
2、多边形构造土
3、石环、石圈和石带
4、冰核丘
5、土溜阶坎
6、热融塌陷洼地
三、冻土地貌的发展变化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
七、说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利用图片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技能;
2.不足之处:学生对冻土地貌的认识和体会不多,学生讨论有关问题难以深入,学生参与效率不高。
第四篇:教师评职称不认可刊物
教育新视线 82-968 13 青年科学 8-140 14 基础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 82-410 16 教育研究 2-277 17 大众健康 2-234 18 素质教育论坛 38-448 19 读写算
散文选刊 36-77 21 新一代
教师文苑 21-539 23 经营管理者
江西图书馆学刊
44-106 25 企业新天地 42-204 26 湘潮 42-163 27 教师教育科研
民间对联 22-88 29 教育文法 82-559 30 现代教师 2-082 31 改革开放 28-253 32 另保健营养 82-911 33 中国校外教育 80-609 34 教研研究与探索
基础教育(月刊)4-740 36 科学时代 80-782 37 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 82-611 38 教坛聚焦 4-324 39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38-429 40 读写月报《教研版》
知识窗《教师版》
Oct-44 42 教学实践与研究
教学实践与研究(增刊)
小学教学研究(增刊)
商场现代化 2-398
ISSN1002-2151 ISSN1002-2562 ISSN1002-3275 ISSN1002-4808 ISSN1002-5731 ISSN1002-574X ISSN1002-7661 ISSN1002-7661 ISSN1003-272X ISSN1003-2851 ISSN1003-3880 ISSN1003-6067 ISSN1003-725X ISSN1003-8434 ISSN1003-949X ISSN1004-0458 ISSN1004-142 ISSN1004-2377 ISSN1004-5630 ISSN1004-7069 ISSN1004-7484 ISSN1004-8502 ISSN1004-9207 ISSN1005-2232 ISSN1005-250X ISSN1005-2984 ISSN1005-6639 ISSN1006-026X ISSN1006-2424 ISSN1006-2432 ISSN1006-2718 ISSN1006-2758 ISSN1006-284K ISSN1006-3102
CN26-1035R CN21-1202/N CN45-1094/G4 CN11-2606/G4 CN11-1281/G4 CN11-1023/R CN42-1078/G4 CN42-1078/G4 CN41-1671/1
CN11-1536/G4 CN51-1071/F CN36-1150/G2 CN43-1027/F CN43-1345/D CN62-8126/G4 CN14-1026/I
CN11-0127/G4 CN32-1034/F CN14-1172/R CN11-3173/G4
CN31-1914/G4 CN46-1039/G3 CN11-3284/C CN31-2091/G4 CN51-1114/I CN36-1049/H CN36-1072/G0 CN36-1086/G4 CN36-1086/G4
CN11-3518/T5 46 中国教师与教学
18-202 47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8-225 48 教育·中教教师
兰台世界 8-292 50 中外教育研究
科教创新
科学致富向导
希望月报 82-422 54 新课堂教研论坛
课堂内外 78-126 56 青春岁月
大众文艺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成才之路
新余高等学报(增刊)
教学理论与实践
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 24-194 65 大观周刊 64-55 66 数学小灵通 8-203 67 法制与社会 64-52 68 数学大世界 12月14日69 考试与评价(英语通)
8-226 70 考试与评价
新课程教育探索
42-225 73 教育创新与发展
25-46 74 新作文
22-74 75 教育改革与实践
当代中小教育文刊
教育实践与探
43-59
ISSN1006-3315 ISSN1006-3315 ISSN1006-5962 ISSN1006-7744 ISSN1006-9682 ISSN1007-0745 ISSN1007-1547 ISSN1007-3442 ISSN1007-4880 ISSN1007-4902 ISSN1007-5070 ISSN1007-5828 ISSN1007-8657 ISSN1008-1631 ISSN1008-3561 ISSN1008-6765 ISSN1008-7443 ISSN1008-8024 ISSN1008-8024 ISSN1008-925X ISSN1009-0320 ISSN1009-0592 ISSN1009-5608 ISSN1009-6027 ISSN1009-6027
ISSN1009-9298 ISSN1009-9326 ISSN1009-9433 ISSN1028-1557 ISSN1057-5635 ISSN1059-2368
CN32-1427/N CN32-1427/N
CN21-1354/G2 CN53-1037/C CN53-1103N CN37-1264/N CN11-3825/C CN50-1079/G4 CN51-1391/G4 CN13-1035/C
CN19-3268/H CN13-1197/S CN23-1437/C CN36-1223/G4 CN11-3874/G CN37-1333/G4 CN42-1078/G4 CN53-1152/G0 CN21-1329/C4 CN53-1095/C CN22-1253 CN22-1315/H CN22-1387/G4
CN43-1344/G2 CN42-1523G CN14-1274/G CN13-1418/G4 CN44-1283/G4 CN11-1038/G4
索
基础教育研究与探索 2-452 ISSN1065-0415 79 网络财富 82-113 ISSN1072-5441 80 中国基础教育学刊
ISSN1079-0927 81 新课程教育探索
48-241 ISSN1083-7062 82 中国教师学刊 82-207 ISSN1201-3049 83 教育创新与实践
ISSN1205-2038 84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ISSN1481-1241 85 教育视野
ISSN1544-5153 86 今日中国教研
ISSN1562-2518 87 中外教学研究
ISSN1562-2579 88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9389 ISSN1562-3890 89 中国科教创新杂志
ISSN1569-374X 中国教育理论研究杂志/全国90 优秀教师教育
ISSN1608-5319 论文暨教案精选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ISSN1618-2616 92 新课程学习22-404 ISSN1624-697X 93 新教育时代 2-1139 ISSN1632-2601 94 时代教育科研论坛
ISSN1638-4553 95 科学教育研究
ISSN1658-6501 96 新课程研究 38-423(345)I SSN1671-0568 97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ISSN1671-0568 98 华夏教育
ISSN1671-1335 99 成功
ISSN1671-3052 100 中国科技教育
ISSN1671-4350 101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8-225 ISSN1671-489X 102 世界教育信息 82-128 ISSN1672-3937 103 文学教育 38-423 ISSN1672-3996 104 中外健康文摘 80-107 ISSN1672-5085 105 教师教育研究
ISSN1672-5905
CN31-5522/G4 CN12-T392/G2
CN45-1386/G4 CN11-2013/G4 CN11-1185/G4 CN11-2186/G4 CN51-4817/G4
CN11-4365/G4 CN43-1763/G
CNII-2173/G4
CN65-1085/Z CN14-1353/01 CN11-4910/G4 CN41-1273/C CN43-1658/G4 CN42-1778/G4
CN11-4765/N CN11-4754X CN11-4123/G4 CN42-1768/G4 CN11-5062/R CN11-5147/G4 106 107 108 109 110 科教文汇
语文学刊 文苑 才智 魅力中国
试题与研究(中
外:1881内:
ISSN1672-7894
26-205
ISSN1672-8610
ISSN1672-9409
ISSN1673-0208
ISSN1673-0992
CN34-1274/G CN15-1064/H CN15-1336/G0 CN22-1357/C CN41-1390/G 111 学生报社)
试题与研究 113 教育科研 114 新课程 115 新课程 116 新课程 117 现代教师论坛118 商情 119 现代阅读 120 考试周刊 121 学周刊 122 学周刊 123 教师 124 学苑教育 125 中学英语之友126 学园 127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128 科教导刊 129 新课程学习130 教育教学论坛131 教育学刊 132 当代创新教育133 中国现代教育方园
中国现代教育论坛
科学教育论坛136 中国教育教学论坛
现代教育管理与教学
中国教育科学探究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新课程改革与36-390
Aug-41 22-405 22-312
18-202 18-16 12-53 18-407
42-351 18-340 16-98 64-53
22-403
ISSN1673-1301 ISSN1673-1301
ISSN1673-1875 ISSN1673-2162 ISSN1673-2162 ISSN1673-2162 ISSN1673-2669 ISSN1673-4041 ISSN1673-8497 ISSN1673-8918 ISSN1673-9132 ISSN1673-9132 ISSN1674-120X ISSN1674-179X ISSN1674-2575 ISSN1674-4810 ISSN1674-6317 ISSN1674-6813 ISSN1674-697X ISSN1674-9324 ISSN1675-8153 ISSN1682-2563 ISSN1682-3380 ISSN1687-726X ISSN1718-2765 ISSN1726-8176 ISSN1727-5113 ISSN1728-2462 ISSN1729-8490 ISSN1738-1559
CN41-1368/G4 CN41-1368/G4 CN43-0044 CN14-1324/G4 CN14-1324/G4 CN14-1324/G4 CN45-3526/G4 CN13-1370/F CN11-5566/G2 CN22-1381/G4 CN13-1063 CN13-1379/G4 CN46-1072/G4 CN13-1386/G4 CN15-1158/G4 CN53-1203/C CN22-1388/G4 CN42-1795/N CN14-1353/01
CN65-3842/G
CN37-1268/G CN11-1382/G4 CN31-7/38/G CN37-3181/G CN64-1032/G CN43-1318/G CN13-2327
实践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
中国教师与教
ISSN1810-7117 CN43-1328/G
ISSN1811-105/01X CN43-1348/G ISSN1811-105101X CN43-1348/G4 学杂志 144 中国育人 145 中国教师与教学
教育科研与实践
教育与教师 148 中国教育与教学
基础教育教学导刊
当代教育研究与探索
151 中国教育创新 152 中国教研交流 153 中国育人 154 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杂志 155 教育科研实践 156 教育之声 157 中国医学指南 158 创新教育导刊 159 中国教研交流 160 全国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选刊 161 中国教师教学研究杂志 162 中国教师教学研究
163 新课标教育研究
164 江苏教师 165 中国教育科学 166 学科教育研究 167 东方教育 168 全国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选刊 169 现代教育与教
Nov-43 4-548
2-1028
Nov-43 6-813
2-1328
4月27日
ISSN1811-105X ISSN1811-105X ISSN1812-1055 ISSN1812-5417 ISSN1812-5867 ISSN1813-9883 ISSN1814-0734 ISSN1815-4778 ISSN1816-1723 ISSN1817-105X ISSN1819-9682 ISSN182-1055 ISSN1829-5426 ISSN1851-1806 ISSN1860-0121 ISSN1866-1723 ISSN19816-1723 ISSN1991-1610 ISSN1991-1610 ISSN1991-4024 ISSN1992-7711 ISSN1993-6893 ISSN1994-7680 ISSN2079-3111 ISSN2080-2043 ISSN2135-3603
CN43-1348/G CN43-1348/G CN11-1018/G4 CN31-2096/G4 CN98-1813/G CN11-1288/G4 CN14-0702/(F)CN11-4111/G4
CN43-1348/G CN68-3615/G CNII-1018/G4 CN64-2239/G4 CN43-1275/R CN11-4883/G4
CN39-7936/G4 CN39-7936/G4 CN44-1397/G4 CN14-1307/G4 3800027
CN32-0034 CN37-2569/G CN11-1758/G4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学研究
现代教育与教学研究
现代教师教学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今日中国教研 中外教学研究 当代教育研究
2-45
ISSN4068/G4 ISSN6610-7564 ISSN727-737X 境外 境外
CN11-4068/G4 CN11-3286/G4 CN79-8168/G
CN11-1281/G4 176 管理观察 177 教学交流 178 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
179 中国科教研究杂志 180 信息教研 181 文学教育 182 湖南中学物理 183 当代教学论坛 184 小学创新一点通
185 基础教育研究 186 基础教育研究 187 中国教育与发展
188 中国教研交流 189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190 科学教育家 191 中学教学研究 192 都市家教 193 井冈社科 江西省教育学194 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通讯 195 中国育才 196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197 现代中小学教育
198 现代教育管理与教学 199 教师文苑 200 中国基础教育
2-634
22-47
35-163
42-344
CN11-56888/F CN14-1025/C CN26-1035 CN37-1239/G CN41-0100 CN42-1768 CN43-1041/03 CN43-1678/G4 ISSN978-5434-6255-7 赣内资字第D011号 赣内资字第D011号
201 202 203 204 205 研究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 科教导刊 教育教学交流 新课程教研版报纸
科学导报报纸
第五篇:张洪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文档
张洪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李雯艳
张洪镇位于旬邑县城以西12公里的中部塬区,辖12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16858 口人,全镇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792 亩,森林面积3.34平方公里,苹果面积24252亩,2011年,挂果面积2.2万亩,苹果套袋3亿只,苹果总产量5.2万吨,总收入2.08亿元,人均仅苹果一项增收3300元,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狠抓果业生产不放松,果业生产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果业生产现状
(一)规模得到壮大。经过连续多年发展,全镇果园总面积已达到24252亩,人均1.43亩、2011年总产量 5.2吨。苹果总面积中:1-5年2974.7亩,6-10年2985.2亩,11年以上2598.9亩。塬地栽植5792.2亩,坡地栽植1479.6亩,滩地栽植1288亩。
(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狠抓了四项关键技术的推广,使果品优质率、商品率均有明显的提高,2010年全镇共推广果树大改型7000亩,强拉枝70000亩,无公害8000亩,巧施肥8000亩,实施果实套袋6300000万只。建成消水四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园1个。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健全
2008年高家楼村建成了全乡首个果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建立健全了相应组织机构,对高家楼村果树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全乡果业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壮大,目前全镇经济人已发展到100多人,有力地推动了苹果销售工作顺利进行。
农民技术员队伍、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乡政府积极组织果农参加培训,聘请专家来乡进村讲授果业生产技术知识,使广大果农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培训发展农民技术员80多人。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品种结构不合理。xx乡地处泾河沿岸,沟壑纵横,全乡境内以山坡地、河滩地居多,在1.7万亩耕地中不适宜栽植苹果树的河滩地面积达8000多亩,苹果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面积有8558.8亩,山坡地及河滩地受自然条件影响,不适宜栽苹果树地块较多。其次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以红富士、秦冠等品种为主,嘎啦、美八等早中熟品种面积较少。
(二)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地带,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家中以妇女、老人居多,且为主要劳力,而且多为小学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慢。
1、生产科技含量低。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地带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家中从事苹果生产的劳动力以妇女和老人为主,而且多为小学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慢。
2、生产科技含量低。由于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加之经济基础薄弱,50%以上果农仍采用传统作物管理方式,四项关键技术应用率,普及率较为低下,在果实套袋上,60%以上果农户采用劣质供应袋。果园生草及配套措施难以推广。
3、贮藏设施落后,乡境内没有大型气调库及采后设备。多以土窑洞存放为主,鲜果销售期短。销售难度大。
三、应采取的措施
(一)调整品种结构,通过高接换头,新栽植扩大面积的方式,适当增加早中熟品种比例。
(二)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学习班,外出参观等方式,提高果农科级务果意识和作物水平。
1、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狠抓示范园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一批省市县示范园,用示范园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乡新技术推广应用,使四项关键技术普及率、应用率得到明显提高,果实质量明显提高,优质率、商品率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