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生活中学习语言,Microsoft Word 文档
从生活中学习语言,以文学来感悟生活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对语文定义的:语文即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语言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并发展;文学是对生活的集中反映,虽高于生活却源于生活,所以生活才是学习语文的好老师。
一、打破学科枷锁,还原生活本色
由语文的本义可知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学习、理解、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能力;通过文学这面镜子感受生活。理解生活,进而以文学为镜反映生活,达到创造生活的目的。
由语文的本意可知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学习、理解、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能力;通过文学这面镜子感受生活,理解生活,进而又以文学为镜反映生活,达到创造生活的目的。
由语文与生活的血肉联系可知学习语文应以生活为内容,为老师,但应试教育却把语文学习引向了语言学和文学论的研究。例如:小学五年级就让学后分析造字法,要求默写形声字若干,会意字若干„这样过多的强调语言的规律,文学的形式,必然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失去了语文学习的乐趣,真是本末倒臵了。必须打破语文的学科枷锁,树立“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开放式教学观来指导具体的实践操作。
二、开放教室小课堂,容入生活大课堂
如果只是在教室内做语言学的分析,文学论的教研,就背离了语文的本义,放弃了生活这位老师,必然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必须让生活呈现于课堂,让课堂回归于生活。
1、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外观内感抽象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感性显现,从而理解、掌握语言。例如:教学《西湖》一文时,就可用色彩鲜明优美的画面来代替“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蓬莱仙阁”等抽象文字,让学生从这些感性形象中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领略圆明园美之所在。
2、调动学生生活体验,理解语言、积累语言。教师要熟悉学生生活,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例,以活的形象来激活学生生活体验,使书面语言得到内化和积淀。例如:在教学《曼谷的小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潇洒”一词,先分析学生熟悉的举止潇洒的人的神态、举止、和风貌,再引导学生用“潇洒”去评价他(她),再让学生查字典概括,学生就准确地理解了课文是以该词对小象优雅姿态做评价,同时也学会了运用该词,“某某,你好潇洒哟!”
3、到生活中运用、发展语言,可以设臵生活场景,甚至直接进入生活,让学生主持、发言、评论、辩论、采访、做推销、搞宣传、查广告牌中的错别字、纠正他人语病、收集民间词汇、整理民间故事…采用众多的方法提炼学生语言能力。
三、调动情感体验,发展意象思维,意会悲欢离合,状写人生百态
文学源于生活却又超越了生活,她是生活的集中化、概括化与典型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是学习语言的材料,更是认识感悟生活的老师。学习文学的基本内容就是阅读和写作。阅读实际就是了解和感悟生活;写作实际就是反映和创造生活。感悟与创造,其乐本无穷,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够丰富,情感体验比较单纯,故而对复杂的
生活内涵、微妙的情感纠葛缺泛直接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意象思维,让他们能轻松愉悦地解读文学作品,从而激起对生活的热爱,萌生表现、创造生活的欲望呢?
1、倾情投入,真情演绎,以师情激生情,以生情悟文情,在情感的激荡中激活学生意象思维。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可放一曲哀乐,营造悲的氛围。教师悲情的朗诵课文,一遍一遍,直至泪如雨下,声气梗阻。让学生从教师的情感中去体验人们失去总理的大悲大痛,又从这大悲大痛中感悟出总理人格的伟大以及人民那种对总理的真悲、真痛和真爱。
2、从笑声中得到启示,从悲悯中得到净化,直面崇高得以超越,直面丑恶得以警醒。一切文学作品莫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莫不蕴含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所以解读文学作品不能脱离生活而仅做形而上学的研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笑为手段,否定生活中那些不协调的形式,从而肯定生活中的真、善、美。俗话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教师要肯定、引导和发展学生情感中善的方面,让学生心灵在悲剧冲突中得到净化,精神得以提升。古人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教师要利用文学作品中一切崇高的形象来震憾 学生灵魂,使其余是以超越;以一切丑恶的现象来刺激学生良知,使其得以警醒。当然,这些目标的实现,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是以文学作品中活的形象来激发学生活的生活进行感悟得以实现。
3、悲欢离合真生活,喜怒哀乐皆文章。生活的内涵是极其复杂的,要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观察者、表现者、创造者。在学习优秀文学作品时,学生的意象思维得到发展,写作技巧得到积累,表现生活自可信手拈来,大千世界皆为景,人生百态尽入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动。语文教材不管怎样改,教学方法不管多么先进,窃以为:语文教学应以生活为起点,更要以生活为高层次上的终点。从生活中学习语言,以文学来感悟生活。
第二篇:我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我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要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语文老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却不以为然:“从生活中学习语文,那还要语文课干什么?”但我亲身经历的几件事,却让我改变了看法。
“你们这些kuài(刽)子手„„”电视荧屏上,一位革命者在刑场上向手持钢刀的刽子手吼道。
“不对!”弟弟一声喊叫,把正在看电视入迷的我吓了一大跳。“什么不对?”我生气地埋怨道。
“不是kuài子手,应该是guì子手!”弟弟边说边把“刽”字写给我看。“不会吧?电视上还会有错?这个字左边的‘会’字也可以念kuài呀!”我边说边想,“这个字我还真没查过,我也一直是念kuài呀!”
弟弟拿来了字典,一查,果然是念“guì”。我的脸红了。更为庆幸的是,几天后的语文阶段检测正好考了这个字的注音。
这件事让我明白:生活中还真有语文。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也是学习语文的一条途径。
从此,我就真的时时留心生活、观察生活。这不,我观察在创建文明城市时期人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还真的就观察出了收获呢!
陕西省澄城县北关中学初一:王澳禹
第三篇:我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我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洛阳市宜阳县柳泉三中七一班许珍珍辅导教师 :彭占良
语文就像是一个影子,紧紧的跟随着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大街上,电影院里,电视荧屏上,旅游胜地„„,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语文,都在运用着语文。
今天是星期天。清晨,我早早的起床和妈妈一起去县城。刚上车,我便看见一行醒目的大字“见到老人妇女,让一让,那不过是您的举手之劳,请您做以文明之人。”这行字没有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却在无形中给了人们以善意的提示。车继续前进,我的眼睛也不停地注视着周围,只见路边一安全牌上写着:“多拉快跑,凶多吉少”。短小精悍的语言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生命重如泰山,带给我们无比的震撼,提醒着人们要安全行驶。经过一段时间,车到达了宜阳县城。我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绿茵茵的草地,使我想要躺下享受此刻的舒适,但妈妈拍拍我的肩膀,说道:“珍珍,您快看,那牌子上写的什么?”“哦,妈妈。”我一面答应着,一边专注地看那块牌子。“小草在睡觉,请君旁边绕。”“你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幽默中提醒了无知的人们,爱护小草,保护环境。珍珍,语言可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你可要学好这门学科呀。”是的,我反复地琢磨着妈妈说的话。
语文无处不在,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荧屏上的汉字也是语文经常与人们交流的平台。
最近,《风暴》和《重案六组》是我经常看的两部电视剧。电视剧的剧情是我看后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可唯一遗憾的是电视屏幕上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错别字。也许是工作者的疏忽,也许原本就不理解这些字的含义,还是„„。是呀!我们承认,拍摄一部电视剧的工作千头万绪,打出的字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工作。但是,作为深入千家万户的一种文化载体,他却向广大观众和读者展示着错误的字形,不规范的话语,任由观众和读者继续照此传播开去,那经造成多大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语文是一门艺术,在语文的百花园中,每一朵花都演绎着一个无比灿烂的春天,让我们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的广阔海洋种去采撷属于自己的那一朵吧!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明天。
评语:
本篇小作者仅仅抓住“生中的语文”这一中心,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主要以时间为顺序选取现实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几件事,较好地揭示生活与语文的关系。通过坐车提示让座、路上安全警示牌、草坪上的提醒标语、以及看电视中学到的知识等,我们可以窥见生活中蕴涵的语文资源是多么丰富!作者从生活中各个地方汲取语文学科的营养,做学习的有心人体现了大语文观。
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灵动、飘逸的色彩,朴实优化的文风值得我们学习。全文没有一个矫揉造作的华丽辞藻,没有对语文刻意斧凿的痕迹,一切均是原汁原味,真可谓“平平淡淡总是真”!另外,本文结构上前呼后应照应开头,再次升华了主题,突出中心。
第四篇:选修课《法律与社会生活》课程论文:从生活中学习法律
选修课《法律与社会生活》课程论文:从生活中学习法律
从生活中学习法律
有关法律的事件每天都大量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的学习需要点滴的积累,故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以一种严谨、细致和敏锐的心去关注真实生活中的法律。所以“从生活中学习法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把自己的法律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好方法。
我们在生活中大概会遇到五方面的法律常识:
1.民事权利与义务: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权利。
2.信守合同与违约:合同是当事人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所达成的一种协议,解析签订
债务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信守合同的重要意义。违反合同应
依法承担的违约责任。
3.就业与创业:清楚求职、应聘的各种方式和程序,归纳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基本要
素,评议成功就业的经验。引述从业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与义务,评议
雇主和雇员发生争议的案例,说明就业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4.婚姻与家庭: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及其他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
与义务,针对虐待、遗弃、家庭暴力等问题,解析规范家庭关系的法律
条款。
5.法律救助:归纳公民的诉讼权利,了解行政、民事、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概述律
师的职责和作用,解析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用一个具体的案例说明生活中的法律:
人们的相互交往和联系必然要出现许多新变化,生活中的摩擦、矛盾、纠纷也会日益增多。人们在几乎每一个生活领域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法律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每个人都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把法律作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切实把握发展的机会,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
第五篇:小学语文 陈燕宁 浅谈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阳东县2012年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类别:小学语文
论文题目:浅谈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作者姓名:陈燕宁
作者单位:阳东县合山镇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662—6361
543浅谈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一新的理念的确立,引导我们走出语文教学死啃书本的误区,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就有语文。从汉字的起源来看,最早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应生活需要应运而生。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象形文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不难看出,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语文学习。
【关键字】:生活实践拓展
一、以人为本走向生活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学生做进步的现代人。以往莘莘学子一个个像嗷嗷待哺的小鸟,张大嘴巴等着教师喂食。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所谓的课堂秩序,为了灌输更多的知识,封锁了学生的思维。新课程如同一缕清新的春风,为我们带来新的活力,它更贴近学生,更像一本学生的“学本”,而不是老师的“教本”,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原有的误区,跳出教材,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做空中自由翱翔的小鸟,而不是笼中咿呀学舌的鹦鹉,要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思维的想象的翅膀。如:学习“金”字时,有学生说:“老师,我是这样记的,上边一个‘人’,下边一个‘王’多两点,利用熟字记新字。”立刻又有学生说:“老师,我名字里就有这个‘金’字,我就记住了。”“可以„„”我的话还没说完,就又有同学举手说:“老师,我还有别的方法,‘一个人,本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这是我妈妈告诉我的。”看!学生不同,他们的生活实际不同,记字的方法也不同。对此,我都一一给予肯定,而不是强调必须用哪一种方法。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用哪种方法,学生针对实际又经历了一次思索。在学生述说自己的想法时,小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得到老师和大家的认可,他会更加畅所欲言,更加留心周围的生活,更乐于学习,因为这样的学习为他带来了愉悦,他可以自由表达自己所知,所见,所感,真正射自己的箭。学生是真正自我解读,自我感悟,我们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生活蕴藏着无限的教育价值,“以人为本走向生活”张扬学生个性,既检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切实体现新课程的育人理念。
二、知识延伸深入生活
新教材无论是识字,还是课文,都更贴近学生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实践必然包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如在习作《春天的校园》
一课时,课前先组织学生到校园中找春天,学生一个个欢天喜地。观察后学生围着我说:“芒果树长小嫩芽了”,“我看见青蛙也跳出来了”,“还有野花,木棉花都开了”,“还有蜜蜂在树上飞呢„„”学生争先恐后。“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都正确,很好。咱们用笔记下来吧!”学生更是不甘示弱:“校园里木棉树开了鲜红的花朵”;“蜜蜂们忙着采蜜”;“玉兰树上挂满了小铃铛”;“小草钻出头看我们玩„„”虽然写得很简单,但是不难看出,他们的写作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生已将课堂所学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知识得以延伸。长此以往,学生怎能不发展呢?在这一次次知识拓展的同时,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知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更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知识延伸深入生活”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达到了资源共享,也真正达到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科联系拓展生活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全面发展教育的任务,这就要求各学科协调统一,互相渗透。语文学科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式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文、史、哲、数、理、化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的知识,这就必然要注意学科联系。另外,就语文学科的功能来讲,还需走向生活。学生对学习始终充满好奇,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探索,使语文教育更富有趣味性,有吸引力,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使学生顺利和谐的全面发展。
四、作业创新丰富生活
以往的语文作业无外乎读读写写,读读课文,写写字词,再有就是背一背,每天如此,学生怎会主动完成呢?新教材是一套装载着崭新观念,需要用崭新方法解读,去实践的现代化教材,因此,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应体现一个“新”字,让“新”伴随着这套教材走进学生心中,当然作业也要体现“新”字。另外,借鉴以往,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一个“活”字。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兴趣的灵活多样的作业由学生选做。即:作业创新丰富生活。如:学习写“观察动植物”单元后,既可以直接观察动植物或查找资料,介绍自己认识的动植物,又可以画自己看到的图;背课文时,我们将课文编成拍手歌请学生回家当小老师教给家长,学生听后别提多兴奋了;识字更是如此,以游戏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可以和家庭成员一起做,如:猜字谜、对口令、找朋友、表演等等;课上学的回家考考家长看是否把家长难住等等。学生不再一听说作业就头痛,作业不再成为一种负担,他们觉得这样的作业真好玩,主动完成,第二天他们会争着汇报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天底下没有一个不爱求知的孩子,关键看我们教师怎么引导。“作业创新丰富生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这样的作业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促使他们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以主动的心态去对待作业,对待生活,使祖国的未来满载着成功的愉悦健康成长。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将生活与语文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觉的学语文,用语文,既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巩固了语文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最终为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教学随笔》,教学月刊,2008年第9期
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