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1
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平塘县油岜小学教师
杨正国
江泽民同志曾经这样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可见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啊。
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在不断地成长.法制教育如果不能及时跟上,那么可能就会造成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学生会发生的一些我们意想不到行为。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我觉得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凭借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一、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工作任务方面有着许多优先条件。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既注重知识技能训练,又进行法制知识渗透。让学生在无声无息的环境中受到法制熏陶,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养成知法守法的良好习惯。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的时候,我抓住事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库伯一点也不知道自己买的彩票中奖,因为库伯连自己的买彩票的的号码都不知道,作者的父亲究竟该不该把中奖的事情告诉他的同事库伯?为什么呢?”开始的时候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不应该,因为这样自己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财富。通过讨论、争辩之后,他家都认为:应该 告诉库伯。因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许多学生也在思想的挣扎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得到启发,同时也受到了品德教育,法制教育。
二、把法制教育渗入学生作文教学之中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个人对社会生活现象的感受, 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例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譬如:用《法律讲堂》《法治在线》等节目中的生动典型例子,既能贴近学生生活,又可以普及法律常识, 还可从学生的生活中列举法制实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辨能力,以有利于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比如四(2)班学生写的《邻居哥哥事件的启示》《从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热爱生命》等作文就融入了法制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这些案例能更加引起学生的思索,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让法制知识融入口语交际之中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口语交际活动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经常列举生活中的事情、报刊杂志上的故事、电视上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交流看法,讨论问题,得出结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四、在课外知识拓展中落实法制教育
学生在课外知识拓展方面不可忽视,因为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许多知识的获得要靠学生在课外阅读,课外实践,课外体验中获得,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生活、实践中坚持用法制的视野看待和处理学习和生活 中问题和事件,理智对待。比如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丑恶现象……可以写建议书,发邮件,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等,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从而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学习和生活。
总之,语文教学不紧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进行一定的法制教育,才能让学生将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七星关区小吉场镇中心校 刘昌涯
过去,同学们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现,小偷小摸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说明孩子们的法制意识极为淡薄。为了保护孩子们的权益问题,为了孩子们能在法制的的滋润下飞得更高更远,我该怎么办呢?正当自己束手无策之时,朦胧中出现一道亮光——我校召开了一次法制教育宣讲大会,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这一场及时雨为我撬开了如何教育管理学生的第二道防盗门,也让我再一次诠释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尽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不久,但现将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必需的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本质,育人是我们教学的宗旨。但过去的育人有失素质教育的平衡性,不够完善,是一种畸形的育人模式。新时期素质教育是为培养孩子们更健康成长,是为把孩子们培养成心灵更美、更洁白的花朵。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也强调:“对学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
和法治教育。”因此,为减少或降低孩子们在校内外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破坏公共财产、文物古迹、虐杀动物等不良行为的发生,预防孩子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必须的,这也是是孩子们的希望,时代的需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有和谐性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的法制内容以及来源应有准确性。要准确地向学生讲清楚是哪一部法律要求我们怎样做,或它是受哪一部法律的保护。决不能随心所欲的忽悠学生,囫囵的乱说一通以表示自己已经渗透了法制的教学内容。这样根本上没有起到法制教育的作用,德育的效果。记得在我校举行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第19课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中,个别老师讲赵州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是古代石桥建筑物的代表时,渗透了法制教育,这一点难能可贵。但渗透的内容不清晰,只说这是受法律保护的,我们不能去破坏它,见到类似的古文物时要用一颗热爱的心来保护好他们。没有说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我们应该有权利和义务保护好古建筑物。当然,教师还可以问一问:除了赵州桥,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是我们应该保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还明确规定了哪些文物属于我们保护呢?这样渗透法制教育就更清晰和准确,这样渗透法制也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时应注重时机。即不到时候不能随意的渗透,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时才是渗透的最佳时机。就那《赵州桥》一课来说吧。我们不可能已进入课堂就给学生渗透有关文物、建筑的法制教育,这样的渗透是毫无价值与意义的。这个时候学生对桥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突如其来的给他施加法制知识,显得一点也不自然、甚至不合情理,学生也就难以理解与接受。只有当他们对桥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才结合教学设计和学生情感抓住有利的时机进行渗透。这样更加深了同学们对桥的认识和理解,也真正起到了法制教育的作用。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建和谐的法制教育渗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制教育的功效。
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有创新性
这里的创新首先是形式上的创新,把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用彩色卡片并具有一定形状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无意识的教育下,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制知识。最后还可将卡片逐一置于班级法制宣传栏中,营造法制、民主、文明的氛围。当然,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渗透的法制知识也可借助幻灯片的形式帮助教学,也可将卡片利用幻灯机帮助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对所渗透的法制内容记录在法制记录簿中,在期末各自制作一张法制教育手抄报在全班进行评选,并将优秀的作品张贴于班级法制专栏中。这样孩子们不但可以积累到很多的法制知识,而且也在创建法制班级的氛围中逐步形成知
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
其次是方法上的创新。追忆过去,我们大多数教师主要采用的都是讲授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是否还可结合年级特征用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渗透呢?当然,还可用练习法来巩固学生所学到的法制知识。例如,制作法制手抄报,进行法制演讲等这些都是练习法的最好方法。法制教学需要大家不断摸索与探究,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出来。让每个孩子在法制教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法制教学也还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与控制,因为我们不是搞法制教育的专题讲座,而是在教学中适时渗透。所以一定要把握住时间的长短,不要因为课堂太精彩而忽略了对法制教育的渗透,也不要因为太有感情而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法制渗透,这样反而冲淡孩子们学习的内涵,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失去法制教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洗刷孩子们身上的污垢,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是孩子们文明健康成长的殿堂。这样也为孩子们种下一颗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种子,让孩子们飞得更高更远!
(联系电话: ***)
第三篇: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心得体会
三(2)班 李静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学校教育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也不能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风云变幻的世界要求他们具备社会生存能力,更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而语文教学在完成学校德育工作任务方面有着独天德厚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传授知识技能,也可渗透法制教育内容,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养成懂法守法的习惯,从而健康成长,做个“四好少年”,成为“四有”接班人。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适时有度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如:教“赡养”一词时,教师要与“抚养”联系起来,指出“抚养”是指父母或长辈养育后代,而“赡养”则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或长辈的养老行为。在学生理解词义后,教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规定,父母有扶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养的权利,但也相应的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从而明白享受权利就要尽义务的道理。再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母亲挣钱扶养作者兄妹的艰难,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也感悟出作者对母亲那份崇敬和爱戴,那份孝心,那种愧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进而升华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教育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样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熏陶时,也受到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二、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因课而异。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赞美大自然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享受自然美,也应让他们明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水法》、《环境保护法》、交流搜集到本地工厂排污造成水污染、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图片及节约用水常识,并结合“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6.5世界环境日”开展水法环保宣传活动,教育学生争做环保小卫士、节水型家庭。
2.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道德评判,做个知荣辱耻的人,同时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如口语交际“学会鼓励”中有这么一段话:张为民买了一套航模材料,回家拆开包装盒,发现有几个零件损坏,他想去退换却没有勇气。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买了东西,我们就是消费者,与商家就有了合同关系,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这种伪劣商品完全应该找他退换,这是你的权利。商家如果不肯退换,你可以通过“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通过讨论交流,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提高了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3.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增强公民意识。如四年级下学期有两组习作,要求学生就“非典”、“保护动物”、“环保”等话题搜集资料,结合法律条文展开大讨论。比如,“野猪到农民地里偷吃玉米能不能用枪打”、“武松究竟能不能打虎”的话题,就应带领学生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法》、从而作出正确的道德评判。再如:“废旧电池该不该扔”的话题,可以发动学生从《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知识》中寻找答案,让他们知道一粒纽扣电池能污染600立方米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废旧电池腐烂后所含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再渗透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由此引导学生学习《环境保护法》、提高环境意识,从自己做起,莫让废旧电池无家可归,开展“搜集废旧电池,为环境保护出力”活动,使法制教育潜移默化。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
都匀六小红旗校区:罗恒兰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然而由于小学生年幼无知,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不能正确区分是非善恶,加之缺少法律意识,因此会发生许多意外,也极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教育知识糅合到课程的教学之中。把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这是我们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下面,我通过我的几个教学案例来与大家分享我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们必须懂得依托教材,找准“渗透点”。
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然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只有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又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其次,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渗透渠道”。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要巧妙设计渗透方法。那么“渗透渠道”有哪些呢?又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上的教学进行法制教育渗透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例如: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一文,在指导学生朗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让学生感悟到国旗班的战士怀着对祖国的崇敬,对国旗的尊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懂得国旗升起的时间和太阳升起的时间一致,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表示对国旗的尊敬。这时可以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课件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国,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式者是唱国歌。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时,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再例如:三年级《翠鸟》一文,引导学生说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提问“但是这种想法可能吗?这样的小鸟你们能伤害它们吗?”从中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二章 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八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捕猎或破坏。第九条:国家对珍贵、濒危的动物实行重点保护。第十三条: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当地政府应及时采取拯救措施。第三章 野生动物管理第十六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第二十条: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间内,禁止猎捕和 其他
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二、让习作教学与法制教育结合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学生要写好文章就需要许多来自生活中的素材。这些素材许多都是与实际生活中的法制相关的,那么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就可引进这些法律知识,写进自己的作文中。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例如在收集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等事件材料时,学生了解到黑心的商家为牟取暴力,在奶粉中加入了有毒物质三聚氰氨,导致了许多非常严重的后果,他们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投机者的罪行,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消费者,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诸如此类伪劣商品完全可以通过“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通过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其次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求真务实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作为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语文实践活动中深化法制教育
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的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
教学中,积极开展“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例如,我针对我班有部分男孩子喜欢到网吧上网的事件,举行了“珍爱生命,远离网吧”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在口语交际中讨论,确定法制认知
利用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思考产生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使他们学会一切行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从而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好下一代,不光是使他们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育好他们如何做人的道理。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新时期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篇: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以那中心学校
彭仁兰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否则就触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法制教育。语文教学在法制教育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抓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我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教学《争论的故事》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道理:做事应抓住时机,不要因无谓的争论而浪费时间、贻误时机。故事中兄弟俩想射杀大雁,并争论如何吃大雁?到底是烤好吃还是煮好吃呢?这些问题虽然不是课文教学的重点,但是很有必要在思想上加以纠正。我于是及时引导教育学生:大雁等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随意捕杀鸟类是违法的行为。这样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法制教育。
二、让习作教学与法制教育结合
三年级下册《习作1》是看图写一篇习作。本次习作提供了两组图,其中第一组图说的是小熊劝小猴不要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写。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习作时,结合教材,顺水推舟,教育学生要养成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名胜古迹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破坏文物不但在道德上受到谴责,而且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我作为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
教学中,我积极开展“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比如开展“诚实与信任”演讲比赛,全班同学就这个议题收集了大量素材,较全面地讲述了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决心作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通过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意识。
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