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心得1

时间:2019-05-15 15:0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心得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心得1》。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心得1

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心得

提起法制教育,人们常常会想到法制专场,法律知识讲座之类的活动,因为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活动,但是这样的活动由于受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并不能经常性的进行,但是未成年人却是在不断地成长.法制教育一旦跟不上,那么可能就会造成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缺乏,从而产生无视法律法规肆意妄为的事情。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努力去服务于学生。

一、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

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当然不仅包含语文教育.也包含法制教育。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宣扬人文主义,其实就是为了维护人的生存,保障人的权利。维护生命呵护生命,现行教材在文章的选择上和编写上对此多有偏重。如高中必修1——4有数十篇文章可以渗透法制教育。

二、在口语交际中谈论法治现象,迁移学生的法制认知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表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深化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的认知。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那么在学生激烈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时.老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思考产生这种案件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学会尊重规则,尊重法律,遵守法则,遵守法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三、在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

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天网》《大家看法》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巾于它们在选题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好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人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全的法治素质也是其中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有心得,而且要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2013.6.22

第二篇: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

木孔乡湾子小学 罗显德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做人。我们要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我们要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赋予孩子们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然而法制教育则是最直接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适时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

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挖掘“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呢?我认为只要在教学中能灵活地运用以下几点,渗透法制教育就不再是难题了。

一、挖掘“渗透点”。法制教育的渗透必须依据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更谈不上渗透了。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我们必须 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学科渗透问题,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对学生有益的如何“做人”的问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二、把握“渗透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挖掘出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当然,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三、掌握“渗透度”。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总之,法制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大课题,有待于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去探讨和研究。我们要结合自己实际去做,在法制渗透方面探索一些可行的途径,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第三篇: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反思1

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反思

毕节八中:钱春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职责中,学校,作为一个集中教育的场所,时刻肩负着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用之才的艰巨任务,而他们成才的首要前提是必须健康的成长。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容易冲动,特别是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自己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容易失去理智,导致违法犯罪。因此,为了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犯罪,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的法制教育,正确地引导他们,让他们能懂法、守法、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守法习惯,培养守法意识,提高守法能力。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但是目前许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教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等等,缺乏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以文学的视角,充分、合理、科学的挖掘文本中所体现出的法制教育,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解读,也必将使法律的圣洁光芒照射课堂,照亮学生的心灵。那么,怎样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法制教育的光芒照亮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呢?下面,我就五个“注重”来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注重导语渗透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可见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刻体会课文内容、主旨和思想灵魂,还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时机,可谓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在导语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起到上面的作用,还能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本文内容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是法制在文学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了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幽径悲剧》(或《明天不封阳台》)这篇课文时,可以用这样的导语导入课题: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各国环境保护法》。本法规定,将严惩那些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例如:盗伐、滥伐森林或其它树木,情节严重的;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等等。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了肆意的破坏的呢?我们应如何同这些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势力作斗争呢?我们应用怎样的实际行动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请翻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幽径悲剧》(或《明天不封阳台》)

二、注重写作背景渗透

语文教学,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懂得“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的问题,还要在挖掘主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道理,了解书本世界,了解作者的生活时代,了解文章所体现的人物精神世界,这些都是语文学科特点所致,而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更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实现学科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的目标。如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是不是还有可以收回的呢?答案是“有”!然而“南村群童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落在平地上的茅草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教师适时切入我国刑法规定:盗窃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

密窃取手段,获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常见的方法有:爬墙爬窗入室、撬门扭锁入室、挖洞入室、顺手牵羊等等,盗窃钱物达到1000元以上就构成盗窃罪。然后要求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就“群童欺我、为盗贼“一句提醒学生对:这里的“盗”应该作何理解?群童们“欺老、为盗“的行为对不对等问题来展开思考、讨论,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最后教师可用诗人《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不为困穷宁有此”来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自己好不容易建成的茅草屋的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所以诗人真正无可奈何的并非这群顽童的所作所为,而是对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担忧和无奈,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如此一来,文章久远的时代背景一下子就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感受诗人的生活、理解文章主题,更重要的能在学生活跃、开放、多元的思维中培养他们进行自我法制教育的能力。

三、注重主题解读渗透

初中课文中有相当一部分篇目大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甚至,有的课文的主题还明显地彰显出一定的法律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积极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渗透相关法制教育的重大责任。较典型的比如施耐庵的巨作《水浒传》,其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花和尚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三拳”,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真可谓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体现出主人公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以暴制暴的行为在封建时代“有理无法讲、有冤无处申”的黑暗背景下,确实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对于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期的初中学生来说,难免会误导他们产生漠视社会秩序和法律的尊严的错误观念,所以,教师就有必要用现代人理性的“法眼”来引导他们去辩证思维,引导他们学会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重新解读经典名著,做到“取其精华、弃之糟粕”,否则,学生如果一味的津津乐道于鲁提辖痛打镇关西、孙二娘的“人肉包子”、李逵劫法场、武松血溅鸳鸯楼等,然后在现实生活中精于模仿,甚至付诸行动“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其中的“暴力倾向”对学生的负面诱导又何异于网络上的暴力游戏?反过来,教师还可以将“有理无法讲、有冤无处申”的封建黑暗社会背景与今天法制健全、充满民主的现代法理社会进行比对,参照《刑法》,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既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又加深学生对宋朝末年封建黑暗统治下“官逼民反”梁山好汉的悲惨遭遇的批判理解。

四、注重语文实践活动渗透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班里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然也是为学生创设法制氛围、增强学生法制意识的绝佳途径。例如,在学完《威尼斯商人》之后,我在班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语文活动,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件“班级悬案”进行法庭审判和辩护。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辞,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此活动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法制意识自然大为增强。基于此项活动开展的非常有成效,我又组织本班部分学生在本全县中学生课本剧表演活动中,表演了课本剧《威尼斯商人》,并取得了第一名的佳绩。

我认为,语文教师也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活动。例如,举行“关爱动物,拒绝皮草”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开展“热爱生命,远

离毒品”演讲比赛,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毒品对一个人、对一个家庭,甚至是对一个社会的严重危害;举行“珍惜青春,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用在学习上;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演讲比赛,让学生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算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还可以开展一些其它类型的活动,例如:在学习泰格特的《窗》时,可以开展“我对见死不救者的控诉”活动;在教学《羚羊木雕》时模仿电视剧《谁动了我的青春》开展命题为“谁动了我的羚羊木雕”辩论会;学习蒲松龄的《狼》时,开展“怎样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出谋划策”研讨会;由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开展“我为大头娃娃做律师”的“律师”交流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的海洋里恣情地遨游,还能够尽情地在“法律的殿堂”里呼吸文明的空气。真正实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

五、注重写作渗透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学生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能体现出学生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若能在习作教学中注入法制教育的清波,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分析、比较、反思、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比如,在一次以“青春、梦想”为话题的作文指导课上,我先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小型的“珍惜青春,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不良网络、不良的上网习惯对他们身心的危害,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青春用在学习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学习,以取得优异成绩来报答自己的父母、老师、社会等,然后有效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习作,果不其然,许多学生在习作中都敢大胆地质疑自己沉迷网络的不足,剖析网络对他的危害,写得很真实,也很感人,我还选择其中最为感动的一篇,指导该生对自己的文章稍作修改,然后投稿到中学生阅读2011年以“梦想“为话题的作文大赛上,不但获得了一等奖,而且本篇文章还刊登在“中学生阅读第8期”上。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建立在学习语文这门课的基础上,并不等同于脱离语文教学实际,把语文课上成了法制课。相反,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更能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来。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这个主阵地上,通过对语文学科教学中多种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从内容、手段、途径、方式等方面对陈旧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模式进行法制教育具有突破性的变革尝试,是学校、教师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它不仅强化了师生的法制意识,提升了师生的法律水平,而且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七星关区小吉场镇中心校 刘昌涯

过去,同学们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现,小偷小摸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说明孩子们的法制意识极为淡薄。为了保护孩子们的权益问题,为了孩子们能在法制的的滋润下飞得更高更远,我该怎么办呢?正当自己束手无策之时,朦胧中出现一道亮光——我校召开了一次法制教育宣讲大会,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这一场及时雨为我撬开了如何教育管理学生的第二道防盗门,也让我再一次诠释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尽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不久,但现将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必需的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本质,育人是我们教学的宗旨。但过去的育人有失素质教育的平衡性,不够完善,是一种畸形的育人模式。新时期素质教育是为培养孩子们更健康成长,是为把孩子们培养成心灵更美、更洁白的花朵。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也强调:“对学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

和法治教育。”因此,为减少或降低孩子们在校内外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破坏公共财产、文物古迹、虐杀动物等不良行为的发生,预防孩子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必须的,这也是是孩子们的希望,时代的需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有和谐性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的法制内容以及来源应有准确性。要准确地向学生讲清楚是哪一部法律要求我们怎样做,或它是受哪一部法律的保护。决不能随心所欲的忽悠学生,囫囵的乱说一通以表示自己已经渗透了法制的教学内容。这样根本上没有起到法制教育的作用,德育的效果。记得在我校举行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第19课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中,个别老师讲赵州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是古代石桥建筑物的代表时,渗透了法制教育,这一点难能可贵。但渗透的内容不清晰,只说这是受法律保护的,我们不能去破坏它,见到类似的古文物时要用一颗热爱的心来保护好他们。没有说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我们应该有权利和义务保护好古建筑物。当然,教师还可以问一问:除了赵州桥,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是我们应该保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还明确规定了哪些文物属于我们保护呢?这样渗透法制教育就更清晰和准确,这样渗透法制也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时应注重时机。即不到时候不能随意的渗透,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时才是渗透的最佳时机。就那《赵州桥》一课来说吧。我们不可能已进入课堂就给学生渗透有关文物、建筑的法制教育,这样的渗透是毫无价值与意义的。这个时候学生对桥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突如其来的给他施加法制知识,显得一点也不自然、甚至不合情理,学生也就难以理解与接受。只有当他们对桥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才结合教学设计和学生情感抓住有利的时机进行渗透。这样更加深了同学们对桥的认识和理解,也真正起到了法制教育的作用。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建和谐的法制教育渗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制教育的功效。

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有创新性

这里的创新首先是形式上的创新,把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用彩色卡片并具有一定形状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无意识的教育下,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制知识。最后还可将卡片逐一置于班级法制宣传栏中,营造法制、民主、文明的氛围。当然,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渗透的法制知识也可借助幻灯片的形式帮助教学,也可将卡片利用幻灯机帮助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对所渗透的法制内容记录在法制记录簿中,在期末各自制作一张法制教育手抄报在全班进行评选,并将优秀的作品张贴于班级法制专栏中。这样孩子们不但可以积累到很多的法制知识,而且也在创建法制班级的氛围中逐步形成知

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

其次是方法上的创新。追忆过去,我们大多数教师主要采用的都是讲授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是否还可结合年级特征用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渗透呢?当然,还可用练习法来巩固学生所学到的法制知识。例如,制作法制手抄报,进行法制演讲等这些都是练习法的最好方法。法制教学需要大家不断摸索与探究,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出来。让每个孩子在法制教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法制教学也还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与控制,因为我们不是搞法制教育的专题讲座,而是在教学中适时渗透。所以一定要把握住时间的长短,不要因为课堂太精彩而忽略了对法制教育的渗透,也不要因为太有感情而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法制渗透,这样反而冲淡孩子们学习的内涵,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失去法制教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洗刷孩子们身上的污垢,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是孩子们文明健康成长的殿堂。这样也为孩子们种下一颗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种子,让孩子们飞得更高更远!

(联系电话: ***)

第五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1

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平塘县油岜小学教师

杨正国

江泽民同志曾经这样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可见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啊。

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在不断地成长.法制教育如果不能及时跟上,那么可能就会造成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学生会发生的一些我们意想不到行为。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我觉得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凭借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一、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工作任务方面有着许多优先条件。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既注重知识技能训练,又进行法制知识渗透。让学生在无声无息的环境中受到法制熏陶,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养成知法守法的良好习惯。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的时候,我抓住事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库伯一点也不知道自己买的彩票中奖,因为库伯连自己的买彩票的的号码都不知道,作者的父亲究竟该不该把中奖的事情告诉他的同事库伯?为什么呢?”开始的时候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不应该,因为这样自己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财富。通过讨论、争辩之后,他家都认为:应该 告诉库伯。因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许多学生也在思想的挣扎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得到启发,同时也受到了品德教育,法制教育。

二、把法制教育渗入学生作文教学之中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个人对社会生活现象的感受, 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例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譬如:用《法律讲堂》《法治在线》等节目中的生动典型例子,既能贴近学生生活,又可以普及法律常识, 还可从学生的生活中列举法制实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辨能力,以有利于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比如四(2)班学生写的《邻居哥哥事件的启示》《从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热爱生命》等作文就融入了法制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这些案例能更加引起学生的思索,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让法制知识融入口语交际之中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口语交际活动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经常列举生活中的事情、报刊杂志上的故事、电视上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交流看法,讨论问题,得出结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四、在课外知识拓展中落实法制教育

学生在课外知识拓展方面不可忽视,因为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许多知识的获得要靠学生在课外阅读,课外实践,课外体验中获得,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生活、实践中坚持用法制的视野看待和处理学习和生活 中问题和事件,理智对待。比如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丑恶现象……可以写建议书,发邮件,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等,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从而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学习和生活。

总之,语文教学不紧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进行一定的法制教育,才能让学生将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下载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心得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心得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反思

    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反思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职责中,学校,作为一个集中教育的场所,时刻肩负着培养青少年......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学 邓小平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普法势在必行。孩子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让小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是刻不容缓的......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心得体会 三(2)班 李静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学校教育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也不能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风云变幻的世界要求他......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都匀六小红旗校区:罗恒兰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然而由于小学生年幼无知,其人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学 孩子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各种媒体的传播,青少年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又有多少不良的东西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近年来许多学生法制意识淡薄,掌握的......

    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论文

    摘要:语文与法制,这样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和引领,便能如此密合交融、浑然一体。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科之间的整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也......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反思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反思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法制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摘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受到关注,在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不仅可以预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