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蒋武
摘 要: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内容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真正的人才是专业能力与法制素质二者同时兼备,这样的人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有效的贡献。高中的化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操作技能,还必须坚持以德育为首,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环境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努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
关键词:化学教育 法制教育
新课程标准是强调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而法制教育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促进人类社会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培养遵纪守法的一代新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法制教育观念的建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化学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同样也承载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新生代教师,我们要抓住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强调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教学环节中的四要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实践化学学科知识的探索过程和相关法制知识的学习,同时向学生介绍学科相关的药疗食疗知识以及相关的环保知识,让学生感知化学与社会生产生
活密切相关,化学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改善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意愿,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来改善人类生活。
1化学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意义 1.1法制教育对于学生的意义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来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及法律意识,但安其心理特征的发展他们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尤其是对性知识充满了好奇感,若不正确引导就可能会走上触犯法律的道路,因此我老师在上课时的时候要将相关的法律渗透到我们的学科中去,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事掌握了相关法律知识,在受到伤害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做一个懂法、知法的公民。
1.2化学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密不可分
在化学教学中涉及易燃、易爆、强氧化性、强腐蚀性、有剧毒等物质很多,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水体水体富营养化、光化学污染、臭氧层破坏、重金属污染、白色污染等;而化学教学中的学科知识涉及应用于食品添加剂、漂白剂、消毒剂、防腐剂等。这些教学内容无不与生活、生产中的法制紧密相连。化学教学环节中如能正确地联系实际案例适时地切入法制教学,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二者相辅相成。2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2.1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在实验的过程中,经常用到很多化学药品属于易燃、易爆、强腐蚀的物质,如:酒精、氢气、氯酸钾、硝酸钾、浓硫酸,硝酸、氢氧化钠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些易燃、易爆强腐蚀物品的存放和取用,知之甚少或操作不当,就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在学习浓硫酸的三大特性时,讲述了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不慎被洒上浓硫酸,不能先用水冲洗,而要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浓硫酸打击报复伤害他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益。应及时向学生指出:不仅用浓硫酸伤害人是违法犯罪行为,而且携带爆炸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压缩气体、自燃物品、毒害品等乘车、船、飞机都是违法的,要掌握基本安全法律常识,以免不小心造成无意伤害,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遗憾终生。为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正确存放和取用易燃、易爆及强腐蚀物品的重要性,同时渗透《消防法》的有关知识,学会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的防火灾意识和灭火能力以及在火灾或有毒坏境中学会怎样自救。2.2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食品由于污染而降低了卫生质量或失去了营养价值,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慢性或潜在性危害,甚至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教学中,在讲化学与人体健康关系时,通过介绍“毒大米”“毒瓜子”等相关知识,并简单介绍误食后的相关症状;如猪肉中的“瘦肉精”会使人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
死亡;讲述污染食盐中的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质;漂白剂——二氧化硫;食品中的防腐剂——甲醛;粉丝、白糖中的“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等超标使用造成的食品化学污染。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等有关法律法规,也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50年代中期在日本因食用遭受重金属镉污染的大米,受害者首先是肾脏受损脱钙,既而出现骨软化、骨萎缩,甚至弯曲变形、骨折,重病者全身骨头疼痛难忍。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让学生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使学生认识到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事形成与那些违法谋取利益的奸商做斗争的意识。
2.3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在讲到有毒有害气体、有机物、加磷洗衣粉、重金属等相关学科知识时,列举相关的的污染事例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学法、守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觉悟。如:每次做实验后,会产生很多的废物、废水、废渣,如果乱排放不仅对实验环境造成污染,也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最终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学习重金属时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知识,如第三十条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的废水等。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将德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化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之,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化学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较高科学素质、具有战略眼光、遵纪守法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上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恒.化学教育,2003,(12).[2] 夏适怡.从学科渗透走向研究性学习.环境教育,2003 [3] 邬香吉 谈谈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化学中的渗透.吴江松陵高级中学.2013.[4] 戴树桂.环境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1997.
第二篇:浅谈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浅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余伟
(德江县第二中学化学教研组)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 法制教育 学科教学 渗透 环境保护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时代背景与政策:胡锦涛总书记曾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学中涉及不少与环境保护、生命生产安全、知识产权和国际公约等法制紧密联系的内容,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是普法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又是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环境保护法制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思想决定了要以化学知识为线索,在学习时联系生活,有意识地引入相关法律知识。在化学必修1中涉及Cl2、SO2、NOx(氮氧化合物)等有毒气体,通过首先学习Cl2、SO2、NOx(氮氧化合物)等物质的性质,然后学习Cl2在运输中不慎泄漏对当地环境的破坏,以及周围居民生命健康的危害;大量未经处理SO2的排放形成酸雨,使水质酸化,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土壤变得贫瘠,森林大面积死亡,建筑物、文物被破坏,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加影响人体健康,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汽车尾气及工业生产导致NOx(氮氧化合物)排放增加,使温室效应、水体污染和酸雨等生态问题的加剧,还会导致光化学因雾和水体的富营养化等问题。然后再对照《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应条款进行学习,倡导为“绿色、低碳、环保”努力的理念;教育学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使我们的水源更加清澈,天空更加蔚蓝,陆地更加宽敞,资源更加丰富,健康更有保障,就要引导学生学习环境保护法,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讨论如何避免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学生学法、守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在学习化学必修2中塑料的相关内容时,首先学习塑料的合成、性质和用途,然后对比普通塑料和聚乳酸等新型塑料的降解难易,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危害、成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减少使用或避免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习惯。通过物质结构认识到含氯塑料若被焚烧对环境的危害。在原电池学习时,既要求学生明白其工作原理,又要知道常见干电池中所用的物质,了解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理解电池回收的价值和意义,知道我国目前在电池回收方面受到技术不成熟及人们环保意识淡薄的双重制约。及时关注与化学、环保联系紧密的新闻事件,通过化学试题来巩固化学知识,学生在练习中受到法制教育的熏陶。
例如在学完选修4之后,我设计了一题如下。
2012年春节期间,广西的镉污染备受关注,多部门积极检测并处理,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方法1:絮凝剂富集
聚合氯化铝(PAC)分子结构大,吸附能力强,成本低,所以这次事故处理投放了大量的该物质作为絮凝剂使镉离子固体化。(1)AlCl3在水溶液中也能产生一种絮状吸附物质,用方程式表示产生絮状物的过程。方法2:弱碱性沉淀法
加入碱使镉离子形成沉淀,再加入絮凝剂使沉淀颗粒变大。此次处理加入食品级烧碱调节pH值。(2)与用熟石灰相比,分别写出一条用食品级烧碱调节pH值的优点和缺点:优点:,缺点:。(3)造成河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行政执法部门会依据哪些法律对相关责任人处罚?通过上述学习中的耳濡目染,学生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对涉及的相关法律条款更加明确,能够主动地宣传、运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积极关注《土壤环境保护法》制定进程。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学初和放假前必将部署的重要工作,我依据高中化学教学中与之紧密相关的内容,将有关法律、法规渗透在平时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必要的法制教育,效果更佳。首先结合在实验室学习的特点,学习《中小学实验室管理暂行规定》和《化学药品管理条例》,学生既对化学实验要求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又增强了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其次强调实验中若不遵守操作规程,则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培养学生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的良好习惯,认识到维护公共环境安全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在学习危险品,如易爆炸、易燃、易挥发,有刺激性、腐蚀性、放射性及剧毒性物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性质,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贮存、运输这些物品,熟悉相应的标识。如学习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时,讲述不按要求操作的危险及处理措施,通过不法分子用浓硫酸有意伤害他人的实例,认识到违法犯罪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以及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结合所学化学物质的性质掌握常见的乘车时严禁携带的“三品”具体物质,自觉遵守并宣传、制止他人乘车时携带。在化学必修2学习乙醇时,将乙醇的性质及其在人体内的作用、变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严禁酒驾等交通法规的遵守者、宣传者和监督者。在学习天然气和液化气相关化学知识时,不仅学习其主要成分、分子结构和理化学性质,还要与《消防法》紧密结合起来,知道如何安全用气,发生事故时如何处理和逃生。清楚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液化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在处理或逃生时是有区别的。
利用新闻事件,如2012年1月29日上午10点34分,湖南省湘潭市小孩玩擦炮,把院内的化粪池引爆了,巨大的气浪让两名小孩和一位成年人不同程度受伤,分析原因就是化粪池内的不纯沼气被引爆,这就是典型不具备相应化学知识和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严重后果,所以化学教学中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求必须验纯,因此煤矿开采中要采取通风、减少放热和避免打火等安全措施,尽力避免发生瓦斯爆炸,否则煤矿相关责任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将《消防法》部分条款融入一些物质的性质和一些灭火器的化学原理的学习中,如金属钠的性质实验中,如果把用剩的钠随便丢弃水池中,立即就会发生燃烧或爆炸,不能用水灭火和使用干粉灭火器;为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减少公私财物的损失,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强调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正确存放、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重要性,另外还必须引导学生学习消防法的相关知识,重视消防器材的保护,学会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的防火意识和灭火能力,安全重于泰山。
最后,食品、药品的安全管理是近年来国家立法、执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被明确列入《全国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的通知》,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是在人教版选修1《化学与生活》的学习中,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使食品更加保质、保鲜或增强营养,改善或丰富食物的色、香、味等,通过一些错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例子来学习《食品卫生法》相关法律,如三聚氰胺引起毒奶粉事件、辣椒中掺入苏丹红、肉食品中过量使用亚硝酸钠、通过饲料进入肉内的“瘦肉精”,以及在醇类性质学习时讲到的假酒案,了解这些事件对广大消费者带来的危害,以上行为不仅违反了《食品卫生法》,而且严重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涉案人员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核辐照加工技术在蔬菜瓜果冷藏、保鲜方面的应用中,核辐照量的规定及平时的食品是否超标也在我的化学教学中受到关注。在《有机化学基础》的“有机合成”学习中引入药品安全相关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部分条款。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了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相关法律,联系生活对化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更清楚一些法律规定中的道理,能够主动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三.知识产权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纲要》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学生要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我国批准的重要国际公约,树立全球意识,在教学中对其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在教学中通过抗禽流感、甲型H1N1病毒最有效的药物达菲为罗氏制药全球独家生产,以及在人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认识晶体”教学时使用自制教具并申请了专利,令学生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并知道一些相关法律。将上述相关法律有机渗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专利保护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适时、适度、长期坚持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法制教育方面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特别是在环境保护、生命生产安全教育、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制素养得到提高。帮助高中学生牢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法制教育渗透于化学课堂也是化学学科不断发展的保障,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 徐显明主编.《理法学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2] 任建敏.新形势下对化学教育的一些思考,2006(5). [3] 徐冬林.化学学中的法律常识及其教学启示.2006(4). [4] 劳凯声.教育法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8 [5] 何瑞琨.《教育法与教育科学》,《教育丛刊》,1987,2 [6]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2003 [7] 陈丽平.环保法修改分歧大有关部门和专家将进一步论证2005 [8] 余健.《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8).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价值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价值1.1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要求能培养德才兼备之人,并且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理念是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情感态度,提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当前法制素养是个体社会化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高级人才必须是法制素养与专业能力紧密结合的,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不然的话,学生不会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也不会在专业方面实现传道、授业、解惑,让高科技犯罪分子更容易犯罪。所以,高中化学教学不仅是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并且还承担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综合素养,强化学生法制意识,形成法律评价能力、法律意识能力,做到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律来指导自己行为,为今后杜绝犯罪起到积极的作用。1.2高中化学教学和法制教育密切相关高中化学中涉及到很多的有毒、腐蚀性、易燃等物质,也有一些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方法,还有对光化学烟雾、重金属污染、污水处理方法等的具体分析和对策,还有新装修房屋中常见的甲醛等,也就是说高中化学中的这些基本的教学内容是和生产、生活中的法制密切联系的。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浅议オ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浅议オ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必须贯彻的原则、途径和措施都要求将法制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学科教育之中,初中化学教学中涉及不少与生命健康、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制紧密联系的内容,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是普法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又是化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初中学生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及老师的法定责任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不仅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还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同时还应该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违法乱纪现象,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对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一、渗透法制度教育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的趋势导致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各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自身的内因,即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而初中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加强人格培养,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现在使用的化学教材中涉及易燃、易爆、腐蚀性的物质很多;涉及大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水资源的污染和保护、金属的锈蚀和防护;涉及到生活中食品的营养和安全等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紧密相连在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更要教会学生在生产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贮存、运输这些物质熟悉易燃物、易爆物、剧毒性、腐蚀性物质的不当使用可能产生的后果严禁任意排放污染物等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相关法制渗透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法制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
1渗透环境保护等法制教育
一是大气污染,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运输业等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工厂烟囱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喷发的有害气体,居民炉灶排放出的油烟废气以及狂风刮起的尘土等都会造成空气污染这些污染会造成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沙尘暴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二是学习水资源内容时,通过分析造成水源污染的原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以及水污染给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教育学生应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树立起节约用水光荣的好风尚,可以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渗透教育
2渗透食品安全等法制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和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涉及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等的危害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法制教育
对甲醇和乙醇内容的学习时可介绍不法分子利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出售,工业酒精中含有很多的甲醇,饮用这些勾兑的假酒后使人失明,严重的可中毒致死,可以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的有关内容
三、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渗透法制教育必须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按照“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渗透、自然贴切”的原则进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选择好法制教育的内容
渗透内容的选择,受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学生认知能力、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选择渗透法制内容难度数量必须适度,如果难度大,或占用时间多,宁可不渗透同时要考虑法制内容的可选择性,有的渗透内容既可渗透甲法,也可渗透乙法,我们可依目标而定不必面面俱到如在学习到大气污染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可渗透第一条: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六十一条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情节较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造成重大大气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学习“自然界的水”时,让学生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可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一条: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找准渗入点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课标,深入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素材,找准法律知识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教学之中如在学习“化石燃料的利用”时,引导学生分析煤的燃烧有何危害性?学生能认识到会产生二氧化硫,教师自然地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24条: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防治„„危害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
3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时要控制好量
渗透法制教育时要控制好量,使法制教育内容分量恰到好处,不形成教和学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
渗透追求顺势而出,不露痕迹见好就收的效果,必须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法制渗透为辅的原则,避免花费过多的时间于法制渗透,更不能人为造成法制教育和学科教学抢时间的局面
4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时要尊重学生
要尊重学生情感、人格,不能把法制渗透等同于讲法律,训斥人,不能随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动之以情要使法制内容和学科内容的相互融合,要做到“细雨润物无声”,日积月累,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总之,在化学教学活动中,适时、适度、长期坚持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法制教育方面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法制素养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要处理好法制教育渗透的“点”、“时”、“度”其中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持之以恒地加以法制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第五篇: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政史地教研组 罗红宇
依法治国——这一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确定并写入宪法后,追求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了党和人民的普遍共识。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而青少年学生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是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使其懂法守法护法,无论是对于青年学生人格完善,还是对于国家科学发展以及社会和谐构建都是必要的。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例如在学习人与自然这一部分知识时,我们可以开展对城市周边垃圾处理情况的调查,体会环境污染的后果,使同学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并通过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增强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向社会宣传环境保护知识,逐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这样一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调查方法,又使其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在地理教学中抓住世界、国家发生重大事件的有利契机,开展法制教育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在介绍SARS、禽流感、甲流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时说明国家对于一些重症患者进行强制隔离的法律依据和现实意义,尽可能地争取其对国家为此采取的各项措施的理解和支持。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一,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法治精神,了解基本的法律制度。教师要在学法、知法上作学生的表率,更要在各方面规范自己的言行和工作,表现出其应有的守法、用法、护法自觉性。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中学生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在学校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地理学科进行法制教育有其独特的优越条件,因为:①地理教材中和法制教育相关的内容丰富多样。②地理教学是真实具体的,不流于说教。③地理教材直观形象。我们要注意充分挖掘中学地理
课程中有关法制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法制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法制意识。
一、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法制意识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必须要进行法制教育的原因:①健全的法制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②中学生是未来国家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必须要进行法制教育;③加强法制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④法制是调整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关系核心内容。
二、在中学阶段地理学科可以进行法制教育主要内容
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渐突出,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面临许多全球性问题,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植被破坏、资源匮乏、人口问题、地区经济差异等都与地理学有很大关系。人文地理知识中有丰富的国情和国策教育内容。如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地区差异显著等。同时人文地理知识渗透珍惜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同资源、环境相适应,要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令等情感、价值观等内容。地理课程内容中有许多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政策和法规如《矿产资源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体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防灾、减灾法》等。
在地理课程中还涉及到许多国际法如《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内罗毕宣言》、《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国际油污损害公民责任公约》、《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活动原则的公约》、《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的物质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捕鲸管制公约》、《大陆架公约》、《南极条约》、《海洋法公约》、《控制危
险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保护植物多样化国际公约》、《防治沙漠化公约》。此外.我国的《农业法》、《国籍法》、《领海及毗连区法》、《城市规划法》等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中,也有地理法制教育内容。
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必须善于自觉地发掘教程中法制教育的教育因素,加强法制教育教育。那种有知即有德的和单靠自然渗透、自发转化等作法,是有害和不负责任的。
三、在中学地理中进行法制教育教育的主要原则 ①身教言教,发自内心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教育对象的成长。首先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主动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办事,不能嘴上一套,行动上是另一套。
②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法制教育教育必须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在地理课中进行法制教育教育要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要从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教育。因为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都含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它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育,必须使思想性和科学性紧密地结合起来。如在《我国的自然资源》通过对我国自然资源状况的了解,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推理出与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相关的法制教育;通过对环境污染的了解让学生可以领悟到遵守环境保护法规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人口状况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明白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③目标性和方向性统一的原则
培养学生懂法、守法的意识、增强维护法制意识这是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这是方向。目标和方向要统一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教育效果。
④主动性和渗透性的相结合的原则
进行法制教育,要紧密结合教材,深入分析和发掘教材,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教育作用。地理教材的法制教育在教材中的体现有的是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容易分析;但有的则是潜在的,深藏在教材之中的,如不深加分析,就不易发现。例如:在《世界人种和宗教》的教学中,就隐含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法律政策的教育。
⑤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教育,联系实际也是必要的。把教材和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联系起来,是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方法。
联系哪些实际?要联系社会建设的实际,要联系国内外重大的政治事件;要联系世界各国(或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现状;要联系具有地理意义和法律意义的历史性地理杂谈,等等。这样进行联系之后,就可以增强地理教学的现实性和思想性,有利于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因为教材受到时间的限制,难以将发展中的一切现象都反映进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某些问题时,要及时引进新资料,以补充教科书的不足。这些材料又必须与所讲授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以及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起来。我相信通过努力一定会使我们的地理课堂生动活泼而具有教育意义。
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