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需课 创新理论与实践--考试3

时间:2019-05-14 13:2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需课 创新理论与实践--考试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需课 创新理论与实践--考试3》。

第一篇:公需课 创新理论与实践--考试3

考试3 考试:创新理论与实践-第3讲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

   

试卷年份:2015年

题量:8题

答题时间:分钟

总分:100分

合格线:分

【 单选 】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是经济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    A.科学发明 B.技术进步

C.生产管理

D.创新

   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 单选 】基于创新程度,技术创新可分为()

  A.渐进性创新和根本型创新

B.原始创新和模仿创新   C.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D.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

     A B C D

正确答案: A

【 单选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的主体是()

    A.科学家 B.研发人员

C.企业家

D.政府人员

   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 多选 】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工艺创新较产品创新有先行相对优势,然后产品创新才转变成为主导地位,这属于()创新模型。    A.系统集成网络模型 B.逆A—U创新模型

C.莲花型创新模型

D.A—U创新模型

   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 判断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一个核心要素。()

  A.正确 B.错误

 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 判断 】后发国家通常表现为A—U创新过程。()

 A.正确  B.错误

 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 判断 】敏捷创新制造是网络经济下技术创新的新模式。()

  A.正确 B.错误

 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 判断 】根据制度创新学派,“制度创新”是经济的组织形式或经营管理方式的革新。()

  A.正确 B.错误

 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第二篇: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公需考试

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资料

第一讲 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第二讲 创新型企业 第三讲 创新的内涵 第四讲 创新的类型 第五讲 创新的过程

第六讲 创新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第七讲 创新管理的框架

第八讲 创意产生阶段的创新过程管理 第九讲 新产品开发阶段的创新过程管理 第十讲 研究与开发的创新过程管理 第十一讲 创新的界面管理 第十二讲 创新型组织

第十三讲 创新的资金管理

第十四讲 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五讲 创新的信息与知识管理 第十六讲 创新的社会资源管理 第十七讲 创新战略概述 第十八讲 提高创新能力 第十九讲 开放式创新 第二十讲 创新绩效评价

第二十一讲 典型的技术创新组织形式

第一讲 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一、创新能力与国家、区域竞争力 

(一)创新能力与国家竞争力

创新即原始性的科学发现和原始性的技术发明,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前人所没有的发现或发明。创新是国际竞争力的源头。

1、国家竞争力的内涵

国家竞争力是指国家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即国家获得生产力高水平及持续提高生产力的能力。

2、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 (1)综合国力的定义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综合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2)综合国力的分类

综合国力有潜在综合国力与现实综合国力之分。现实综合国力是指构成综合国力各要素已经具备的实力和各要素之间有机组合所显示出的整体实力。

潜在综合国力是指随着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由于某些要素实力增长,非物质要素水平与状况改善以及系统结构的变化致使整个要素系统组合功能增强的潜在能力。

(3)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

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和条件往往突出地表现在国家竞争力上。

国家竞争力不仅包括综合实力,还包括实现综合实力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和运行整体的竞争力,以及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在的成长能力。

从根本上说,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区别在于,经济价值究竟发生在社会的哪个地方。

3、技术创新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 (1)技术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

(2)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技术创新

(二)创新能力与区域竞争力 

1、什么是区域竞争力

区域竞争力就是能支撑一个区域持久生存和发展的力量,即一个区域在竞争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区域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的能力,为其自身发展所具备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区域竞争力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主导竞争力

基础竞争力是由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设施、科技等基础性要素产生的竞争力。

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亦即区域的产业竞争力,是指区域内的产业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强弱的程度。区域主导竞争力是指区域经济辐射与聚集能力的大小。

2、如何理解区域竞争力

区域竞争力内涵应注意突出以下要点:

①竞争主体是具有相对独立发展能力的一国内的经济区域;

②区域竞争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式、国际化竞争,特定区域的竞争对手并不限于国内,还包括所有基于特定资源、要素或有利条件形成竞争关系的国外区域。

③区域竞争力的强弱直接表现为区域内产业(或企业)相对于其他区域内产业(或企业)创造财富、争夺国内外市场能力的强弱,其根本目标在于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增长,而这种能力的形成与强化则主要得益于该区域对全球资源的吸引、整合和有效配置。

3、创新能力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

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

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区域创新能力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创新能力与企业竞争力 

(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技术创新能力拥有以下几个特征,使得它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1、价值创造性 

2、可扩展性 

3、难以模仿性

(二)企业获得创新优势的可能途径 

1、新产品或新服务

2、新工艺

3、复杂型创新

4、对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

5、增加开拓竞争性因素

6、时限因素

7、稳健的设计

8、规则重塑

9、将各个部分重新组合

10、其他

(三)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每一项技术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具体可分为:①科研、②试验、③推广、④普及应用、⑤老化,这五个阶段。

原有的技术和产品由于下述原因而被逐渐淘汰:①使用新技术可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②出现了效率更高、经济效果更好的替代技术;③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原有产品的设计、结构、功能等,已不能适应生产、生活的要求。

第二讲 创新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是伴随着西方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和全球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而出现的新的企业形态。

高效、高质量、高度灵活是创新型企业的基础。

(一)什么是创新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是一种创新型组织。指在制度、管理、知识、技术、文化等方面具有强大创新活力、具有本行业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优势、能够对市场环境变化做出灵敏反应的企业。

(二)创新型企业的主要特征

创新型企业的显著特征是,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关注的焦点,企业通过整合包括全体员工在内的国内外创新资源,在全时空范围内实现技术及战略、文化、制度、市场、组织与流程等方面的协同创新,产生创新效益,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从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二)创新型企业的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有: 

企业内部实现研究与开发的制度化;

 研究与开发成为企业的核心职能之一;

 集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

 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三者互动的健全机制;

 能通过不断的持续的创新,获得持续性的收益。持续创新是其本质特征。

(三)创新型企业的信念

创新型企业的共同信念:企业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创新组织同时也是学习型组织。

(四)构建创新型企业的有效途径 

1、创新要在管理上注重细节

2、创新要在技术上突破重点 

3、创新要在营销上快速响应 

4、创新要在机制上建立保障

第三讲 创新的内涵

一、创新的基本概念与本质 

(一)什么是创新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一、创新的基本概念与本质

定义中提到的新组合包含以下内容:

1、引入新产品,既刚生产上市为消费者不熟悉的产品; 

2、引进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新市场,使产品进入不曾进入的市场; 

4、获得一种原料的新的供给来源; 

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形式;

一、创新的基本概念与本质

创新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

狭义的创新概念: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可见狭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

广义的创新的概念: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之间(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的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结点都有可能成为创新行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的行为因而可以表现在技术、制度或管理等不同的侧面。

(二)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

1、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激情。

创新的本质是不做复制者

创新的本质就是“有无相生”。

2、技术创新概念的本质

(1)技术创新强调的是要素组合的市场化行为。(2)技术创新强调技术与市场的整合。

(3)技术创新强调研发部门、生产制造部门与营销部门的有效整合。

二、技术的价值多维性 

(一)技术的性质

技术在本质上反映了人对自然和人对社会的能动关系,技术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物质、能量、信息变换的“媒介”,是自然的人工化,也是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

技术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两方面的特性。

(二)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技术与经济、技术与社会构成互动关系。

技术是决定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是促进经济基础变化的动力; 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的变革,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经济活动是技术发展的动力,经济实力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关系制约着技术的发展。

(二)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技术推动了社会文明与进步;

技术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技术提供了管理社会的手段,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上层建筑对技术发展起干预和控制作用 政策、法律制约和影响技术的发展 军事战争对技术起刺激和破坏作用 教育是技术发展的基础。

(三)技术评价的内容

从企业角度评价技术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

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 

2、经济效果,包括近期效果和长远效果;

3、社会效果,包括就业、环境、资源利用,技术扩散等; 

4、风险性及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第四讲 创新的类型

(一)创新的基本类型 

1、产品创新

它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品化。按照技术变化量的大小,产品创新可以分成重大产品创新和渐进的产品创新。

产品用途及其技术原理有显著变化者可以称为重大产品创新。

渐进的产品创新是产品的技术原理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只是由于市场的需要,要求对现有的产品在功能上做扩展和在技术上做改进。

2、过程创新 过程创新也称工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流程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新工艺的应用,新装备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流程的应用。按照其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重大的过程创新和渐进性的过程创新。

3、商业模式创新

所谓商业模式创新,是指对目前行业内通用的顾客创造价值的方式提出挑战,力求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吸引新的客户群。

3、商业模式创新

(1)商业模式的起源 (2)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3)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

第一,商业模式创新更注重从客户的角度,从根本上思考设计企业的行为,视角更为外向和开放,更多注重和涉及企业经济方面的因素。

第二,商业模式创新表现的更为系统和根本,它不是单一因素的变化。

第三,从绩效表现看,商业模式创新如果提供全新的产品或服务,(二)创新的层次类型

1、根据创新的影响程度划分 (1)渐进性创新 (2)根本性创新 (3)技术系统的变革

(4)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

2、按照创新过程的开放程度划分 (1)开放式创新

(2)封闭式创新

3、按技术创新的来源划分 (1)自主型技术创新 (2)模仿型技术创新 (3)引进型技术创新

4、按照创新的连续性和面向市场划分 (1)维持性创新 (2)间断性创新

(三)创新的模式 

(一)自主创新模式 

(二)模仿创新模式 

(三)合作创新模式

(四)集成创新

1、集成创新的发展历程 

2、集成创新的特点 用户至上的思想 创新内容的多元化

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及其能动性 创新过程与组织的网络化

(三)集成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五)破坏性创新

1、什么是破坏性创新

2、破坏创新的实现条件

 是否由于新技术发展,使得应用这样的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加简便?

 是否存在一些人愿意以较低价格获得质量较差但尚能接受的产品和服务?

 该项创新是否对市场现存者都有破坏性

(五)破坏性创新 破坏性创新的特征

 非竞争性

 低端性和简便性

 顾客价值导向性

 产业竞争规则的颠覆性

(六)其他类型的创新

资本节约型创新和劳动节约型创新

首次创新和再次创新

企业层次创新和产业层次创新

结构创新和成分创新 无形创新

第五讲 创新的过程

一、技术创新的基本过程 

(一)线性模型 

1、技术推动模型

2、市场需求拉引模型

3、技术引进型模型

技术引进型模型(二次创新模型)是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实现本国或企业的技术创新。

技术引进型模型(二次创新模型)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节省技术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时间和费用; (2)可以实现跳跃式技术进步,技术升级快;

(3)可增强本国技术体系与国外技术体系之间的联系.使本国产品国际标准化,有利于参与国际贸易竞争。

4、技术拉动-市场拉引综合作用模型 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引都无法单方面的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提出完整的解释,技术和需求常常表现为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而存在,往往是在技术的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引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技术创新,因此,形成了技术推动-市场拉引综合作用模型。

(二)交互作用模型

该模型认为,技术创新是由技术和市场共同作用引发的,强调了创新技术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同时,创新过程中各环节之间及创新与市场需求和技术进展之间还存在交互作用的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交互作用模型是技术推动-市场拉引综合作用模型的深化,而单一的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引模型是交互作用模型的特殊情况。

(三)链环-回路模型

克莱因和罗森伯格于1986年提出链环—回路(简称链环)模型,这一模型是分析技术创新过程的较为全面、富有启发性的模型,这一模型侧重于创新过程的描述。它将技术创新活动与现有知识存量和基础性研究联系起来,同时又将创新各环节之间的多重反馈关系表达出来,是对创新过程较为合理、较为详尽的解释。该模型由潜在市场、发明或设计、详细设计和试验、再设计和生产、市场营销等5个环节构成链环回路,研究和知识是各环节都需要的东西。

(四)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

这种模型也叫并行模型,它不是把技术创新过程看做是从前一个环节到后一个环节的序列推进过程,而是将创新过程看做是从一个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R&D、设计制造和市场营销的并行过程,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强调技术创新相关职能部门与供应商、用户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二、技术创新的动态过程

根本性创新后渐进性创新的分布,是技术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根本性的产品或工艺创新出现之后,还会有后继的渐进性创新并形成创业群,从而引起新产业的成长和老产业的再生或衰亡,这一过程称为持续创新过程。

事件证明,根本性创新固然有重大的经济意义,但是随后的持续创新往往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

(一)技术创新的动态过程模型

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是相互关联的,在产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对两者的则重有所不同,企业的创新频率和创新类型取决于产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并把产业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不稳定阶段、过渡阶段、特定阶段。

1、不稳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技术与产品的变化非常快,产品创新同时面临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2、过渡阶段

消费者对创新的产品已有清晰地理解,市场接受创新产品,市场的需求稳定,大规模生产使得制造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由此享受到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大量生产创新产品,管理和控制显得更为重要,竞争的焦点是产品是产品的质量与价格。

3、稳定阶段 产品和工艺技术都已成熟,市场需求稳定,生产过程和企业组织日趋专业化,组织控制强调目标、结构和规章制度,操作是程序化的,组织有机械化的特点。

这种在稳定阶段下为了提高效率而采取的刚性高自动化设备,同技术创新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二次创新的动态过程模型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先后关系与A-U模型恰恰相反,发展中国家的做法一般是先集中于工艺创新,后集中于产品创新。

三、产品、技术生命周期 

(一)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1、第一阶段:介绍(引入)期

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

2、第二阶段:成长期

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销路。

3、第三阶段:成熟期

指产品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

4、第四阶段:衰退期

是指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原因,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持续下降,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上已经有其它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新产品,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生命周期曲线的特点:在产品开发期间该产品销售额为零,公司投资不断增加;在引进期,销售缓慢,初期通常利润偏低或为负数;在成长期销售快速增长,利润也显著增加;在成熟期利润在达到顶点后逐渐走下坡路;在衰退期间产品销售量显著衰退,利润也大幅度滑落。

(三)特殊的产品生命周期

风格(style):是一种在人类生活基本但特点突出的表现方式。风格一旦产生,可能会延续数代,根据人们对它的兴趣而呈现出一种循环再循环的模式,时而流行,时而又可能并不流行。

时尚(fashion):是指在某一领域里,目前为大家所接受且欢迎的风格。

热潮(fad):是一种来势汹汹且很快就吸引大众注意的时尚,俗称时髦。

扇贝型产品生命周期主要指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地延伸再延伸,这往往是因为产品创新或不时发现新的用途。

第六讲 创新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现代经济增长也就不可能真正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但是,技术创新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与风险,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一)技术创新的两个不确定性

任何新技术在其诞生之初都面临着两个不确定性,即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和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这是由新技术产业化这一行为的固有特性决定的。

这两种不确定性事实上是任何新技术的固有特性。能否尽快克服这两种不确定性就成为决定发明—创新时滞长短的关键因素。

(二)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各国政府,尤其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本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采取措施加快本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以抢占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制高点。

中国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尚不理想,许多技术市场出现买卖两难的局面。这种情况显然将对技术创新时滞产生巨大影响。

(三)创新风险的基本特征

1、技术创新风险是可管理的投机风险

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如火灾、地震等。其后果只有两种可能,即有损失或无损失。

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其后果有三种可能:盈利、损失、不盈不亏。

(1)技术创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

创新主体希望通过成功的技术创新获取期望的利益。但是技术创新系统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创新活动最终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一是创新成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二是技术创新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仅使投入与收益基本持平。所以在风险类型上,技术创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

三是创新失败,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甚至无法回收前期投入的资金。

(2)技术创新风险是一种动态风险,有其复杂性

即由技术创新系统的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的变动,如经济、社会、技术、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变动,研究开发、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均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

(3)创新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

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技术经济活动。通过对技术创新系统的组织管理,尤其是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损失的发生和发展,使受控的技术创新活动向预期目标发展。

(4)技术创新风险导致的失败结果在某些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 (5)技术创新风险是可管理风险

2、技术创新风险是一个理性过程中的风险 3、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步递减

(四)创新风险的种类

从创新主体企业的角度看,技术创新风险至少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生产风险和管理风险。

第七讲 创新管理的框架

(一)技术创新管理整合框架

为了完成从创意到市场价值的转化,创新管理需要从战略、组织、资源、制度(文化)四个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得以解构为主的“创造性破坏”和以建构为主的“组织重建、规程复构”管理活动合理地互动,持续地推动企业的进化。

1、创新战略

创新需要企业的战略领导。从学科的逻辑结构与思想方式看,创新与战略几乎相同。

企业自主创新,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从基于引进与简单制造的经营模式,到整合国外新兴、突破性科学技术和商业资源,创造更高附加值、更环保的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模式的转变。

增强战略管理能力和战略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是实施自主创新的重要条件。

2、创新组织

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要重视创新组织结构的优化。

现代创新型企业必须彻底改变组织结构,使之成为面向顾客的流程化组织,以便更快、更有效地将创意孵化成可制造、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企业应该不断加强组织变革与创新,为新思想变成新价值搭建卓越的流程平台,减少官僚控制,增强组织的服务功能。

3、创新资源

就是创造性地实现资源的重新组合,这些资源包括信息、资金、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一系列有形与无形的资源。

在开放式创新体系下,企业不能仅仅依靠内部有限的资源实现创新,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创新资源多元化整合的过程,也是企业创新网络建立的过程,创新资源和创新网络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企业创新。

4、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有效展开具有重要作用,与信息、资金和组织结构相比,创新文化被称为“技术创新硬币的另一面”。

价值观、制度体系、行为规范、实物载体是创新文化的四个维度,我国企业推动创新必须高度重视这四个方面。

创新文化应该是一种独特的二元文化,在保持统一性、协调性的基础上,略微增加个性化、容忍失败的内涵。

(二)技术创新管理的影响因素

1、技术创新管理的复杂性来源于技术创新种类的复杂性

2、技术创新管理的复杂性来源于技术发展的难以预测性 

3、市场环境的高度变动性

4、以政策法规、社会文化、政治力量等为代表的宏观环境对技术创新管理产生影响

5、以供应商、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商、分销商、潜在进入者为主题的竞争环境会对技术创新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

6、由组织战略、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薪酬与激励形式、信息技术基础结构等构成的组织内部环境是技术创新管理重要影响因素

(三)技术创新过程

1、审视和调查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找到潜在的创新信息。

2、对潜在的创新刺激进行战略选择,并将企业的资源投入到有战略意义的创新项目中。

3、提供企业战略选择所需的资源,也就是为企业的创新提供知识资源。

4、实施创新活动

5、第五阶段为任选阶段。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前几个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反思。该阶段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改进创新管理的方式,并获取相关知识。

(四)全面创新管理

1、全面创新管理的内涵

全面创新管理是以培训核心能力、提高持续竞争力为导向,以创造价值或增加价值为最终目标,以各种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市场、战略、管理、文化、制度等)的有机组合与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图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

全面创新管理的内涵是“三全一协同”,即全要素创新、全时空创新、全员创新和全面协同。全要素创新 全员创新 全时空创新 即兴创新 即时创新 持续创新

全面协同

2、全面创新管理的特征

战略性 整体性

广泛性

主导性

3、全面创新的维度

时间维度

空间维度

要素维度

类型维度 程度维度

方式维度

主题维度

上述创新要素的有机全面协同

4、全面创新管理与传统创新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第八讲 创意产生阶段的创新过程管理

创新可以帮助企业长久发展,而创意是企业创新的养料。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应该考虑如何促进创意的产生,同时通过各种努力来推动创新过程。

(一)模糊前端的界定和特征

产品创新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模糊前端阶段、新产品开发阶段和商业化阶段 定义:产品创新过程中,在正式的和结构化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之前的活动。

在模糊前端阶段,组织形成产品概念并决定是否投入资源来开发它。产品战略开始形成并在业务单元内展开交流,机会得以识别和评估,并进行概念生成、产品定义、项目计划和最初的执行研究。

模糊前端阶段的特征

1、具有高获利性的构想来源并不明确。有事实基础的个案研究较少,构想形成的环境不能确定。

2、缺乏获利性的构想。不凡的构想才能填补营收差距,更有效的阶段分界可以增加产能。

3、前置作业的难解谜团。责任归属于职权界定不清晰,阶段分界的流程导向不清楚。

4、成功率低。许多好机会被扼杀,有害无益的机会却保留。

(二)管理模糊前端的目的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创意的产生是新产品开发的最初动力,而模糊前端以创意产生为标志。

模糊前端的执行效果成为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分水岭。它的有效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新产品开发的绩效,而且能够节省30%的新产品开发时间。

模糊前端是可以带来时间节约的一种未被使用的资源。

(1)压缩模糊前端的时间可以赢得速度

(2)压缩模糊前端的时间,可以加快新产品开发的速度。

(三)模糊前端的基本要素 模糊前端包括:  机会识别

 机会分析

 创意的产生和丰富

 创意的选择

 概念和技术发展

第九讲 新产品开发阶段的创新过程管理

(一)阶段门方法简介

阶段门流程由Robert G.Cooper提出,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新产品开发工具之一。

阶段门方法是一张新产品开发的路线图,指导一个新产品项目从创意的产生到产品上市的全过程,它是一张管理新产品开发过程、提高开发效率与效力的蓝图。它将创新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一系列预先设定的、并行的跨部门活动。在获得批准进入下一个阶段之前,负责该阶段的团队必须成功地完成该阶段内预定的所有相关活动。

阶段门方法主要有以下特征:

1、方法的跨部门性

2、市场营销和制造是产品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3、决策或门的跨部门性

4、阶段门方法具有全面性,且其产出是市场导向的(二)阶段门方法的基本要素

阶段与门是阶段门方法的基本构成要素。

1、阶段

阶段是各项活动发生的地方。

在每个阶段,项目团队通过完成关键任务搜集必要的信息,推动项目进入下一决策点(门),每一个阶段都是跨职能部门的,没有纯粹的研发阶段或市场营销阶段,每一阶段的一系列活动均在项目领导者的带领下由各部门员工一起共同完成。

(1)范围界定。快速调研与项目概述。

(2)构建业务项目。通过预先调查,构建业务项目,包括一个定义好的产品、一份业务的合理性证明以及下一阶段工作的详细计划。

(3)开发。开发是指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还包括制造(或实施)过程的确定,以及市场投放及运作计划、下一阶段测试计划的制定。

(4)测试与验证。新产品的检验,包括新产品的市场情况与生产情况。(5)投产。产品的完全商业化——开始全面生产、商业化投放及销售。

2、门

在每个阶段之前关于项目继续/终止的决策点就是门。有效的决策点是新产品流程成功的关键。

(1)门是一个质量控制点:项目是否按质实施? (2)门还是一个继续/终止以及优先次序的决策点。

(3)门是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必经之路,是自愿分配的地方。来自不同部门的高层领导举行门会议决定项目团队必须的资源如何分配,他们被称为“守门员”。每一道门都有通用的形式

(1)应交付成果。这是门评审过程的输入——是项目领导和团队交付给评审会议的东西。它们是前一阶段活动的成果,按照每一个阶段应交付成果的标准列表准备。(2)标准。为做出继续或终止决策和优先次序决策,在进行项目评审时所问的问题和衡量标准。(3)输出。门评审的结果——一个决策(继续/终止/重新开始)。

第十讲 研究与开发的创新过程管理

研究与开发的演进代表着技术创新对企业经营所起的重大作用。研发管理的目的是推动企业的创新活动,并实现研发的经济效益,它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第一代研发(直觉型)

第一代研发管理没有明显的战略目的,研发与当前业务没有直接的关系,研发活动主要由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主导,企业高层不参与研发的相关决策。

此阶段的研发对于企业无关紧要,企业对研发支出采取成本控制方式,因此研发部门必须每年主动向企业争取部门预算。

第一代研发管理是一种初级的管理活动,还属于组织内的特殊活动,是一种额外性的尝试行为,但是有时这种不受体制内限制的研发活动也能产生惊人的成果。

(二)第二代研发(系统型)

这一阶段中,研发与业务逐渐联结起来,但研发部门只是被动地配合业务部门的需求。组织分工仍为职能性的,但是与业务目标相关的研发项目开始采用矩阵式管理方式。

企业已经将研发纳入营运活动,但是研发活动仍以配合公司经营方针为主,研发成果也没有成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因而研发部门仍是组织内的职能部门。

(三)第三代研发(战略与目标型)

研发活动被纳入组织的整体战略架构中,因此,研发活动有比较明确的战略目的,研发与企业发展开始密切相关。技术创新成为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采取跨部门的矩阵式组织来从事创新活动。

研发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关系密切,技术创新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研发部门地位与日俱增,对研发的投入加大,研发成果的绩效评估也更加重视。

企业的营运仍然是市场导向和竞争导向,研发投入需要根据项目的经济效益、潜在风险等因素决定。在这一阶段,研发、生产、营销等部门地位平等,根据它们各自对组织战略目标的贡献程度来实现企业内有限资源的配置。

(四)第四代研发(创新型)

将技术创新视为创造战略性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并将研发管理提升到经营战略的核心层次是第四代研发管理的基本精神。

在管理方面,它仍大部分沿袭第三代研发管理的做法,但是它们在对待技术创新战略的态度上有明显差别。

第四代研发管理更加关注未来市场发展所需的技术,而且具有不连续创新的性质。提升未来市场与未来技术的清晰度,采取有效的技术战略,建构创新导向的组织制度,以降低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是第四代研发管理的重要目标。

第四代研发管理的特色可以归纳如下: 

1、创新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议题。

2、技术创新主导企业的经营战略方向。

3、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投资被视为战略性的知识资产。

4、以破坏性创新改变竞争方式与经营模式。

5、以战略联盟来推动技术创新。

6、建构全球研发网络。

第十一讲 创新的界面管理

关于创新过程中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问题(即界面管理问题)逐渐成为近年来创新管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一)创新过程中各部门的互动和协同

如果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只重视互动(如各种会议、文档化的信息交流、相互抄送报表等),而不重视相互间的合作关系,往往无法获得较好的创新绩效。

创新过程中各部门互动与合作的异同

互动

合作 

关系

交易

持续性的

结构

正式的 非正式的 

部门

独立的 相互依赖的

环境

竞争性的 合作性的 

机制

沟通

共享愿景

衡量尺度

单位交易成本

机会获取 跨职能协同的三种类型 

互动

合作

跨职能协调 

正式会议

共同的目标

跨职能团队响应顾客需求 备忘录

协同工作

实现跨职能整合 交流报告

相同的愿景

所有职能都为了实现顾客价值 抄送报表

相互的理解

所有职能部门共享资源 

共享信息

公司信息在各职能部门间共享 

共享资源

(二)技术创新的界面管理

近年来,我国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商业化周期过长,究其原因,主要是科研与生产、技术开发与市场化之间严重脱节。而这种脱节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企业在研发、市场营销、生产制造、工艺设计等环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界面障碍,不同职能部门间缺乏交流沟通,进而产生冲突,导致新产品开发活动、产品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和信息流通不畅。

当研发/市场营销界面上存在严重的管理问题时,68%的研发项目在商业上完全失败,21%部分失败。

(1)企业间的界面管理问题。

它主要讨论集团公司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宏观层次上的界面管理问题,研究如何有效地联系组织结构以便取得更好的合作效果,一般不涉及界面双方的行为特性与感觉信息。

(2)项目间的界面管理问题。

它属于微观层次,主要讨论界面双方在项目等级上的界面问题,研究界面双方对彼此项目的行为感觉、激励方式、动机和意图等,以便找到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3)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界面管理问题。

它并不关心项目本身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而是关心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和联系方式。

由于研发管理在科研成果的转化上起到了关键作用,着重探讨研发/市场营销及研发/生产界面的管理问题。

1、研发/生产界面管理

在研发/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界面问题的原因如下:

(1)部门经理部了解研发部门的目标或对其缺乏足够的信任;

(2)新工艺和新产品试验会影响生产部门的正常生产,从而导致生产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抵触情绪;

(3)研发部门对生产部门的需要和能力缺乏足够的了解; (4)研发目标脱离现实,过于追求“高”、“新”;

(5)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系统;

(6)两部门中存在不同等级的专家,低等级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被高等级的权威专家忽视。

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系统是最主要的原因。此外,部门间的界面因素也受到企业技术等级的影响。

处理研发/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界面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生产部门组织专门人员参与研发计划的制定; (2)生产部门组队参与完成项目目标; (3)建立综合委员会来协调两部门的工作; (4)选择具有生产经验的人员参与研发活动; (5)选择具有研发经验的人员参与生产活动;

(6)帮助生产部门了解研发部门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研发/市场营销界面管理

这一界面中两部门的相关问题如下: (1)缺乏交互作用。两部门间几乎没有正式或不正式的新产品开发的决策会议,没有参加对方工作例会,工作文件也很少交换。双方都只关注自己的专长,很少相互学习。

(2)缺乏实质沟通。有意保持距离,不愿进行对话,沟通深度不够。(3)过于友好。为了避免冲突,双方都不原意对对方的观点提出质疑。(4)缺乏对对方积极的评价。(5)彼此缺乏信任。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4种:

双方关键人员共同参与新产品开发计划的制定,共同介入项目的早期开发工作。建立新产品开发委员会。

对两部门人员采取工作轮换制度,来促进部门间的沟通合作。明确权责和决策权限,避免过于友好以及推卸责任等行为的出现。

3、研发/发展界面管理

研发/发展部门的界面有以下3个职能: (1)确保提出正确的问题(项目创造)。(2)确保筛选正确的方法(过滤机制)。(3)确保正确执行想法(转换)。管理研究/发展界面的方法主要有3种:

(1)转移直接参与的人是转移知识的最好方法; (2)项目各阶段间的联系可以保证稳定的技术转移;

(3)研究位置与发展位置明确分开,伴有加以管理的面对面接触,这样可以大大改进技术转移,并保持研究和发展所需的距离。

第十二讲 创新型组织

一、创新组织概述

(一)创新型组织的内涵

创新型组织是相对于以前的效率型组织、质量型组织、灵活型组织等而言的一种新型组织,它具有3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创新成为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关注的重点,二是组织通过整合包括员工在内的国内外创新资源在全时空范围内实现技术及战略、文化、制度、市场、组织与流程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的特征 

1、边界的逐渐模糊化

2、结构日趋扁平化

3、用户参与度日益增加

4、组织学习成为技术创新组织的关键能力 

5、以知识共享为提高创新绩效的基本途径 

6、结构逐渐社区化

二、创新组织设计 一个组织的结构及其运作程序、控制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创新的可能性、创新项目的有效性以及新产品开发的速度。

(一)创新组织形式选择

1、是否设立专门的创新组织机构

企业为创新任务的实施设立专门组织机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好处:

(1)设立专门创新组织机构,便于明确决策的权限与责任,避免因权责不清而造成的效率损失。

(2)专门的创新组织机构目标和责任明确,会全力推动技术创新,可以加速新技术的市场实现。

(3)专门的创新组织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如概念开发、原型研制、样品完善、中试生产、市场分析、财务分析乃至包装运输及法律问题等等都有专人负责,较好地解决了创新过程各个阶段的不确定性问题。

(4)设立各种形式的创新组织机构可以在不同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次上丰富企业的创新实践,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组织学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5)创新组织机构的设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组织创新,是技术创新推动组织创新的表现。

2、集权与分权

创新过程中的集权是指在创新过程中把较多的决策权集中到项目高层主管人员手中;分权则是把决策权更多地下放给创新项目的基层工作人员,高层主管人员只保留对少数重要问题的决策权。

集权的优点主要有:保证创新活动的整体协调和统一,使创新活动始终朝着总体目标而不是阶段目标推进;能够有效地避免创新各阶段工作之间的重复,提高创新效率;此外,可保持对创新费用和风险的直接控制,避免产生重大失误和起源浪费。

分权的优点主要有:创新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有利于针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应,还有助于创新人员间的学习和交流。影响企业选择集权还是分权的因素

(1)技术变化程度。根本性创新中,我们选择更大程度上的集权,主要是由于它所面临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风险大。而渐进性创新则分权的程度更大。(2)创新产品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市场快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选择更大程度上的分权,主要是由于顾客的要求应及时反映到创新决策中,需要灵活处置的决策可以更多的由基层人员去完成。市场环境比较稳定,则集权程度可大一些。

(3)创新人员的素质。创新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较高,经验丰富则分权程度更大,反之,集权程度更大。(4)创新项目的规模。

3、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企业的技术创新有些是由正式的创新组织实现的,有些由非正式组织实现。创新的正式或非正式组织是指创新组织受企业内部的制度及各种行为关系准则制约的程度,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受企业内部的制度及各种行为关系准则制约的程度越小,非正式程度就越高,反之非正式程度就越低。创新组织的非正式程度可以从组织的专业化程度、规范化程度、标准化程度、集中化程度和层次化程度等5个方面加以描述。

(二)创新组织中的关键角色 

1、信息守门人

从事创新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创新组织中需要被称之为“守门人”的角色。这些人往往是科学家、工程师,也可能是具有技术背景,注视相关市场信息并能够有效地与从事技术工作的同伴进行沟通的营销人员。

2、创新倡导者

创新组织中另一种关键角色就是创新倡导者。他通常是一个比较有经验的、较年长的项目领导者或以前的企业家。他具有创新精神,兴趣和活动范围广泛,积极倡导创新,善于将创新构思向他人宣传并使之接受。

3、创新构思生产者

创新构思生产者通常是富于创造性的科学家或工程师。这种人具有创新精神,受过良好的技术教育,喜欢解决前沿问题。他们能够在综合分析有关的市场、技术、生产等方面信息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挑战性技术难题的新方法或新产品构思。

4、技术难题解决者

要使创新工作向前推进,必须解决大量的技术难题。因此,创新组织中离不开技术难题解决者这样一种角色。这种角色不一定是“创新型”的,但必须有较高的专业修养和技术能力。

5、项目管理者

项目管理者的职能是对创新组织内的创新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协调。项目管理者应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对创新项目本身有深刻的了解,能够全面把握创新项目的整体运行状况,随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的新情况,对创新项目的费用和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并有能力在关键技术环节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创新组织规模

要想构建新产品开发团队,企业必须考虑到组成和规模对开发团队技能组合、获取资源的能力以及团队内部沟通和协调有效性的影响。团队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

三、新产品开发团队的管理 

(一)新产品开发团队的管理

要使新产品开发团队有效地运作,它的领导和管理机制必须同团队的结构和需求相一致。为了保证团队成员有清晰的目标并能够积极投入到开发项目中,很多企业要求新事业发展部和技术中心有自己的合同文本和项目宪章。

(二)虚拟团队的管理

近期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虚拟团队。虚拟团队是指所有团队成员都距离很远,但是他们能够通过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进行紧密的合作,比如电视会议、群件、电子邮件和互联网聊天室等。虚拟团队可以使不在 同一地点的专家为同一个项目共同工作。通过虚拟会议,远距离的队员可以不用出差和打乱原来的生活来进行沟通。

第十三讲 创新的资金管理

(一)创新资金的构成

在企业内部用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投入,除了研发投入外还包括非研发投入,非研发投入具体包括新产品的生产性准备投入、新产品试销费和员工的技术学习费用。

研发投入是指在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以及这三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费用支出。

外部知识投入是指在企业外部用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投入,具体包括用户参与创新费用、供应商参与费用、种子资金和风险资金发生额、知识产权的支付经费、技术购并经费等。企业内部研发投入、非研发投入和企业外部知识投入构成了企业的全面创新投入。

(二)创新资金的分配

研发资金的分配要服从企业的经营战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1、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比例关系

2、短期、中期、长期项目间的比例关系 

3、公司总部和分公司之间的比例关系 

4、三类研发活动的比例关系 

5、防卫型与进攻型项目间的比例 

6、产品研发与工艺研发的比例

7、不同行业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差异性

第十四讲 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创新所需的人才及其激励

要保证一个创新项目的顺利完成,大概需要以下人才: 

1、创新的领导者 

2、创新的支持者 

3、创新的专业人才

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创造性、自主独立性、追逐前沿知识不断学习与最新知识保持同步、成就意识强、蔑视权威、需求个性化、流动意愿强、有开拓精神、有好奇心能拼搏等特征。

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要综合考虑他们的性格特征和需求,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

1、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

2、安排难度适中的工作。

3、营造一种自由自在、包容性强的文化氛围。

4、构建一个畅通的交流渠道。

5、给予最多的理解和宽容。

6、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打造利益共同体。

(二)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创新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本质上是企业家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追求成功的强烈欲望。

敢于承担风险、开拓创新、诚信、敬业是企业家区别于一般经理人的本质特征。对于创新型企业家的激励主要有报酬激励机制、控制权激励机制、声誉激励机制和市场竞争激励机制四种类型。

第十五讲 创新的信息与知识管理

(一)创新的源泉

需求是保证创新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市场与生产需求的推动力大大超过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推动力。

创新者是否具有较强的洞察力,能否提前掌握市场与用户的潜在需求,是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

产品创新始于构思,也就是系统化的搜寻新产品创意。

创新的来源不仅与企业自身相关,还涉及外部环境中教育与培训系统、公共科技设施、研发机构的作用等因素。

(二)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构建新的管理机制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与工具。

知识管理体系总体上分为知识管理理念和知识管理的软硬件两大部分,其中知识管理理念分为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

企业制度包括确立企业的知识资产和制定员工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共享文化、团队文化和学习文化。

知识管理的硬件对应的是知识管理平台,它是一个支撑企业知识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平台,通过互联网、内部网、外部网和知识门户等技术工具将知识和应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知识管理的软件对应知识管理系统,它是一个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实现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的综合系统,通过文件管理系统、群件技术、搜索引擎、专家系统和知识库等技术工具,使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得到相互转化。

(三)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

技术在产权安排上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公共产权,如公开发表的论文等;二是非公共产权,如专利技术等。

广义的知识产权是指人类对自己通过智力创造的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 创造性成果权利

 识别性标记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仅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 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制止不正当竞争权。工业产权是指设计人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等依法享有的有关制造、使用、销售和获利等方面的独占权;

版权是指作者对文学、艺术、科学、软件等作品依法享有的署名、出版、转让、获得报酬等方面的专用权。

知识产权是一项资产,是投资回报的一部分,因而,企业应该制定为企业获得并保持市场优势,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谋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策略和手段——知识产权战略。

第十六讲 创新的社会资源管理

(一)用户、领先用户与创新

用户创新(user innovation)是指用户对其所使用的产品或工艺的创新,包括为自己的使用目的而提出的新创意、新设想和实施创新的设备、工具、材料、工艺等,以及为制造商提供的产品或工艺的改进。

用户创新的经济动因在于供应商、制造商和用户的链条中,创新的目的最终在于满足用户的需求。

领先用户面临市场上即将普及的新产品或服务需求,但比其他用户早几个月或几年意识到这种需求,领先用户通过寻找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方案而受益匪浅。为了能够充分的搜集利用用户和领先用户创新资源,许多公司开始提为用户提供工具,将与需求相关的关键创新任务外包给用户,让他们设计和开发自己所需的产品,为用户提供真正自由的创新空间,允许他们经过反复的试错,开发出自己所需的产品。

用户能够创建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进行计算机模拟和构建产品原型,并在自己的使用环境里评价产品的功能,然后反复改进,直到满意为止。这些界面友好的工具组成一个工具包,我们称之为用户创新工具箱。

用户创新工具箱能够引导用户确保他们所完成的设计不需要改变就可以在指定的生产系统中制造出来。它还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价值创造的新途径,能为制造商创造竞争优势。

(二)全员创新

在全员创新模式下,创新不再是某个部门或员工(如企业领导、技术部门或技术人员)的事,而是公司所有员工(从高层到基层)的事。

全员创新过程中,企业从专家创新向人人创新转变,从“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从着眼于组织发展的创新向着眼于组织与员工发展相结合的创新转变,从员工分散创新向全员协同创新转变,从局限于职务创新向与跨职务创新相结合转变。

(三)供应商参与创新

供应商参与创新一方面是由于技术变革和国家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制造商力图降低产品开发成本。综合利用供应商和制造商互补的技术知识和能力以及在开发的早期阶段对多种思想进行评估,能够减少开发时间,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同时,还可以降低新产品开发的后期阶段如试制阶段由于出现失误而需要重新设计的风险,节省开发成本。通过与拥有先进技术诀窍的供应商共享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以降低市场风险。

(四)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它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

企业之间的合作通常是技术上的能力互补,通过研发合作获得互补的技术资源,这也是研发合作的最主要动机。

企业间的合作创新重要有合同、技术许可证、联合研究、战略联盟、合资、创新网络等六种形式。它们各有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最佳形式。

(五)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的动机主要来源于企业和大学之间的能力异质性、节省交易成本、独占知识技术三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可以获得研究专家的技术支持,了解技术发展的趋势。大学为企业提供了接近共性技术和新兴技术的窗口。企业把公共的科学技术知识作为快速获取新知识、增强工程师对科学发展理解力的一种重要外部资源。大学不是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直接竞争者,企业与大学的合作不存在对新技术产品的利益独占性等问题,所以产学研合作是企业获取前沿科技知识的有效途径。

公司规模和研发强度与产学研合作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大公司更有可能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公司内部的研发投入能够显著地促进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主要有合作企业、直接合同、技术许可、制造或市场协议、研究人员交换与转移等形式。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有技术转让型、委托研究型、联合开发型和共建实体型四类。

第十七讲 创新战略概述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则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内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在全球化环境中,传统的竞争为科技竞争所取代,幸存者必须依靠它们的创新能力并对创新战略的重要性和优先性给予高度重视。企业如何制定有效的技术战略,也就成为面对动态的外部环境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一、创新的战略的框架 

(一)技术战略的含义

一般认为,技术战略是企业技术选择的表现形式,包括为获取、维持、利用和放弃技术能力而投入的资源,这些技术选择决定了企业基本技术能力的特征和程度,以及可用的产品和过程平台。

企业的技术战略是其获利能力的基础和驱动器。技术战略概念包含四个重要的特点:

1、企业战略性的技术选择是技术战略的重点。

2、技术战略的核心是企业如何构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

3、企业获取何种竞争优势由技术战略来决定。

4、技术战略的广度和深度。

技术战略的广度是指企业何种姿态进入市场和领域的开拓,是创造全新的业务和竞争领域、改变现有的竞争领域的竞争规则,还是支持现有的业务。技术战略的深度是指企业目前的资源的投入规模和技术存量。

(二)企业技术战略的特征

①全局性 ②长期性 ③风险性

(三)技术战略的主要内容

技术战略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

①企业目前技术资源的状况和技术能力的水平;

②在企业的产品-市场战略中配置技术,在差异化和成本中找准技术的定位,即核心技术的选择;

③研究开发的投入强度以及对各个技术领域的资源投入; ④技术资源的获取模式和技术应用的相关资源;

⑤在企业的价值链包含的各种活动中广泛的运用技术; ⑥何时、以何方式将新技术推向市场;

⑦企业运用组织设计和管理方法来管理技术职能。

(四)技术战略的类别

1、技术领先战略或“领先者”战略 

2、技术跟随战略 

3、模仿创新战略

4、市场隙缝战略或细分市场战略

5、合作创新战略

二、创新战略的层次与演化

(一)技术战略与公司战略的匹配

(二)技术创新战略与公司战略要一致

三、研发战略

(一)进攻型战略

(二)防卫型战略

(三)模仿型战略

(四)争取科技人才的战略 

(五)部分市场策略

四、技术能力与核心能力 

(一)技术能力的含义

弗里曼认为,技术能力包含这几种要素:

1、寻找可靠的可选择技术,并决定最适合的引进技术能力; 

2、对引进技术实现从投入到产出的转换能力; 

3、改进以适应地生产条件的能力; 

4、实现局部的创新的能力;

5、开发适当地R&D设备的能力;

6、制定基础研究计划并进一步提高改进技术的能力。

(二)技术能力的特点

1、技术能力是积累的、渐进的和有差别的 

2、技术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

(三)技术能力的分类 

1、技术监测能力 

2、技术引进能力 

3、技术吸收能力 

4、技术创新能力 

5、技术核心能力

第十八讲 提高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形成基础

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创新能力是组织在技术和组织方面的知识和总和,它体现在组织中的技术体统、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组织管理中。技术知识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

二、学习能力与企业创新

(一)企业的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企业可以获得以下优势: 

1、强化企业的奋斗目标。

2、有利于打破部门本位主义,加强整个公司的沟通。

3、有利于员工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加快企业知识更新的速度,进而提升组织的能力。

(二)企业学习对企业创新竞争优势的影响

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和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企业综合创新成效、综合竞争优势、财务、运作、客户和员工方面的竞争优势都有显著和正面的影响。

企业要重视学习,要在提升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尤其要提升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能力,企业经营者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将个人学习能力转化为组织的学习能力,促进企业经营者和企业的共同成长。

三、技术能力的积累途径

企业的技术积累有内生型技术积累和引进型技术积累两种模式。

(一)内生型技术积累 内生型积累是指企业在生产技术活动实践中,通过独立的探索,特别是通过自主创新过程中发现、掌握或创造新的技术知识,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一种自我积累模式。

内生型积累也叫内部研发,其特点在于独特性、探索性和超前性。它对企业具有以下作用:

1、重大的创新或者是渐进性的创新可以不断完善现有的技术体系,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

2、如果产生重大的创新,可以是企业成为新的技术体系的开创者。

3、在创新过程中,可能会使企业进入另外一个新的领域,为企业开拓市场。

4、对引进技术进行模仿或改进性的研究开发,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内生型积累也有以下缺陷:

1、成本通常很高。

2、受到外部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影响。这两种因素可能会限制企业的投资路径。

3、受到商业组织内部因素的影响,这种因素可能会制约企业在某些领域中发展其技术能力。

4、内部研发是可能出现全新的能力,从而分散企业现存能力的投资。

(二)引进型技术积累

引进型技术积累是指在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后进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引进、消化、吸收先进企业的开放的技术,实现技术积累的一种模式。

这种技术积累模式比较适合于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

第十九讲 开放式创新

一、开放式创新的概念与其特点 

(一)开放式创新的概念

开放式创新是各种创新要素互动、整合、协同的动态过程,这要求企业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紧密联系,以实现创新要素在不同企业、个体之间的共享,构建创新要素整合、共享和创新的网络体系。

该模式认为企业的边界是可以渗透的,改变了“非此地发明”的思维,企业能够而且应该利用内部和外部的创新思想、内部和外部的市场途径。

(二)开放式创新的特点

与封闭式创新相比,Chesbrough 教授描述了开放式创新的具有以下特点: 

1、通过合作,让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的聪明人都为我们工作; 

2、外部研发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我们应当分享; 

3、我们并非仅仅依靠自己的研究,才能获利;

4、建立一种能利用一切研究成果的模式比仅仅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更重要; 

5、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所有好的创意,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二、开放式创新与其他各种创新模式的比较 

(一)封闭式创新

封闭式创新是指,在与外界没有合作的基础上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资源进行创新。

该观念指出,成功的创新需要企业强有力的控制,企业必须自己研发技术并生产、销售产品,企业还必须提供售后服务、财务支持。

(二)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

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常常采用合作创新的模式

(三)元器件创新与构架创新

元器件创新是指如果创新导致一个或多个元器件发生变化,但是并不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结构。

构架创新是指创新导致整个系统结构或者组件之间作用方式的变化。大部分的构架创新不只是改变了组件的互联方式,还改变了组件本身,从整体设计上改变了系统。构架创新常常对产业内竞争者和技术用户产生深远和复杂的影响。

第二十讲 创新绩效评价

一、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实施的结果通过技术创新绩效来衡量。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能够充分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且互为补充的指标全体。

指标体系的设立关系到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关系到企业创新能力的构建与创新机制的完善。

技术创新活动的阶段性、多样性以及创新活动间的层次性,决定了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性。

创新产出(如产品、专利等)虽然暂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但是它是为了创新收益的源泉,反映了发展的后劲。

既要评价创新的直接效益,又要评价技术创新管理的产出和过程,因为长远来讲,好的管理过程是好的产出的重要保证,因而管理的任务时找到产生良好业绩的原因。

另外一方面创新收益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少则1-2年,多则5-7年),也就是说当前的创新显性效益一般是过去一段时间的创新过程管理的结果。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出决定了企业为了一段时间技术创新的效益水平,并直接影响发展后劲。因此,只有从创新过程和创新绩效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科学、准确地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1)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2)新产品开发所带来的销售百分比 (3)新产品开发的盈利能力 (4)技术成功率

(5)技术创新对销售收入的影响

(6)技术创新对企业总利润的影响 (7)完成销售目标的能力 (8)完成利润目标的能力 (9)相对盈利能力 (10)总体成功的程度

(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参考(产品创新)

(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参考(工艺创新)

(三)团队绩效评价

1、团队整体绩效考核维度的确定

团队整体绩效考核的维度从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确定,根据不同的团队目标和团队类型来确定。团队行为绩效主要考核内部团队动力,具体考核会议有效性、群体沟通、一致决策等。团队结果绩效主要考核团队工作结果或产出,具体考核团队完成任务数量、产品客户满意度、工作完成时效性等

2、各种绩效考核维度的权重的确定

第一步,在团队整体绩效考核维度内对所有团队整体权重进行分配。

第二步,分配权重时,注意关键的维度分配的权重高,权重通常以5%为增量。第三步,权重分配完后应重新回顾,确保能够反映团队对各项考核维度相对重要性的看法。

3、团队绩效KPI的选择

KPI主要有数量、质量、成本和时限四种类型。在建立团队绩效考核KPI时,可以先回答以下问题: (1)在考核团队绩效时,什么才是团队应当关心的?数量、质量、成本还是时限? (2)如何才能测量数量、质量、成本和时限?

(3)能否对一个数字或百分比实施追踪?如果某项绩效不能用数字表示,只能由人来进行评判,那么,谁能对该绩效是否令人满意做出判断?做出判断的人需要了解哪些因素?

然后把具体的指标写下来,如果该指标是定量的,就应列出要跟踪的数量单位,如果该指标是定性的,就应明确由谁来做评判以及要评估的指标。

第二十一讲

典型的技术创新组织形式

(一)内企业与内企业家

1、内企业与内企业家的内涵 企业为了鼓励创新,允许员工在一定限度的时间内离开本岗位工作,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活动,并且可以利用企业现有的条件,如资金、设备等。这些员工的创新行为具有企业家的特征,但是创新风险和收益都在员工所长的企业内,所以称这些从事创新活动的员工为内企业家,由内企业家创建的企业成为内企业。

2、内企业的特点

内企业大多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组成,他们基本上没有分工,也没有集权或分权,很少受部门或企业整体战略决策的影响,但是公司的内部环境所提供的条件使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或引导,内企业家的运作方式一般是非正式的,因而它是结构最为简单,行动最灵活的创新组织形式。

(二)技术创新小组

1、技术创新小组的内涵

创新小组是指为完成某一项创新项目而成立的一种创新组织。它可以是常设的,也可以是临时的,小组成员可能是专职的,也可能是兼职的。其成员大多自愿参加,但是一些重大创新项目的成员则需要挑选。

2、创新小组的特点

创新小组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任务,企业高层主管对创新小组充分授权,完全由创新小组成员自主决定工作方式。创新小组的职能一般比较完备,在创新过程中有较高的效率。如日本的本田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成立了由销售部门(sale)、工程部门(engineering)、技术开发部门(technology)的人员组成的SET创新小组,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既分工又协作,大大减少了创新活动中跨越边界(boundary spanning)导致的效率损失。

3、创新小组的组织结构

创新小组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在原有总体组织结构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新设的组织单元,是企业既要促进技术创新又要保持原有业务活动秩序不被打扰的合乎逻辑的选择。

创新小组结构与以往组织结构的区别在于,一是它进一步淡化了纵向和横向的直线权利制;二是它把由个人决策变为由小组成员共同决策,因此小组结构是组织的进一步分权化。这种把有关任务的承担者组合为一个“部门”或小组的做法,既可减少由信息交流所产生的等级障碍,又可以减少因为横向信息交流障碍导致的在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

(三)新事业发展部

1、新事业发展部的内涵

新事业发展部是大企业为了开创全新事业而单独设立的组织形式,全新事业包括重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开创全新事业在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上可能与原有事业的运行有本质的区别,由于重大的技术创新伴有很大的风险,因此这种创新组织又称为风险事业部。

2、新事业发展部的特点

新事业发展部也就是风险事业部拥有很大的决策权,只接受企业最高主管的领导,它是永久性地,而且独立于现有运行体系之外的分权组织,是企业进入新的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重要方式之一。风险事业部的设立为重大创新提供了合适的环境。

(四)技术中心

1、技术中心的内涵

技术中心是大的企业集团中从事重大关键技术和新一代产品研究开发活动的专门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中心是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服务的,是企业进行技术储备、增强发展后劲和形成新增长点的重要依托。技术中心通常有较完备的研发条件,有知识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术力量。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项目一般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超前性和综合性。

2、企业技术中心的主要职能

(1)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通过对重大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对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科技成果的工程化研究、对已有技术的综合集成和二次开发以及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并围绕产品开发进行相关工艺技术、材料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专有技术。(2)参与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的制定和重大技术引进及技术改造项目的论证,为企业产品和技术决策提供咨询。

(3)与有关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以及国内外同行建立长期的、稳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4)以较好的工作条件吸引国内外科技人才以各种形式来企业工作,通过“干中学”为企业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5)对企业内其他技术机构的工作提供系统的指导、咨询和服务,对科技成果进行技术经济评估,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内外的推广应用。

3、国外企业技术中心研究项目的分类

国外企业技术中心的研究项目大体分为三类:核心技术研究,进攻型研究与防御性研究。

(1)核心技术研究主要针对企业多种产品共用的核心技术,着眼于建立与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2)防御性研究主要是跟随踪技术发展动向,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3)进攻型研究主要是针对市场需要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着眼于占领市场,获取现实的创新收益。

4、技术中心的组织结构 (1)组织结构

企业技术中心采取矩阵式组织结构。技术中心的大部分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组织由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跨部门的课题组。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课题组成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为了保证研究开发成果最终实现向生产部门转移,在项目的研究开发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工艺、装备和生产条件。北京第一机床厂技术中心在产品开发活动中组织“包乘组”,对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技术准备和试生产一包到底,有效地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效率。(2)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3)研发计划安排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与管理

(五)动态联盟

动态联盟是企业组织创新方面的一个新动向,动态联盟(virtual organization)又译作虚拟组织,指为响应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市场机会而组成的公司或集团联合体。

1、动态联盟的产生背景

动态联盟的出现,是企业组织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而演变的必然结果。世界已经进入后工业化与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新品层出不穷,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所处的商务环境的变化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企业组织的跟随与调整能力。一方面,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企业有迅速响应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产品生产周期的缩短意味着新产品开发风险的增大,要求企业有较强的风险承受力,响应变化则稍显迟缓。动态联盟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一个矛盾。

2、动态联盟的特征

动态联盟的特征主要如下:

(1)它是基于对市场机会的响应而形成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互补性联合。(2)它是一种无确定边界的动态性网络组织。

(3)它是建立在各成员企业间相互信任、密切合作基础之上的互利互惠组织,成员企业有共同的目标,成员企业之间要充分沟通和协调工作。

3、动态联盟的优势

(1)通过成员企业能力和资源的集成,可以使加盟企业获得更多的进入市场和分享市场份额的机会,实现单一企业所不能实现的目标。

(2)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的各种资源存量,可以减少用于新项目建设和研究开发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

(3)可以非常迅速地配置资源对市场机遇做出敏捷的反应。

(4)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扩大其经营规模,改善企业形象,提高融资能力。(5)成员企业的合作创新有助于成员企业间相互学习,加速技术积累,进一步增强各个成员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

重庆市 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 公需考试 第一套

一、判断题(每题1分)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发展、造福人类,必须注重自主创新.正确

错误

2.创新的本质是不做复制者。

正确

错误

3.经济活动是技术发展的动力,经济实力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关系制约着技术的发展。

正确

错误

4.技术创新过程的研究是技术创新研究的始点。

正确

错误

5.精于管理、有着很强的创新能力的大公司在面对某些类型的市场和技术上的变化时,无法保持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正确

错误

6.技术创新风险是一种静态风险,比较单一。

正确

错误

7.能否尽快克服技术和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是决定发明—创新时滞长短的关键因素

正确

错误

8.技术创新风险可以管理,但是不可以完全灭除。

正确

错误

9.创新资源就是就是创造性地实现资源的重新组合。

正确

错误

10.技术创新的过程主要包括6个阶段。

正确 错误

11.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必须是正式的和常设的。

正确

错误

12.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和企业外部知识投入构成了企业的全面创新投入。

正确

错误

13.为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支持基础研究,根据企业中长期战略基础结构,形成企业的技术核心能力

正确

错误

14.企业技术战略有如下特征:全局性、短期性、风险性。

正确

错误

15.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能够充分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且互为补充的指标全体。

正确

错误

16.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步递增。

正确

错误

17.增强战略管理能力和战略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战略和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是实施自主创新的重要条件。

正确

错误

18.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经考核合格,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方能延续注册。

正确

错误

19.《继续教育证书》不得擅自涂改、伪造。

正确

错误

20.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未参加培训者可直接参加考试。

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21.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在于()。

产品创新 服务创新 技术创新

理念创新

22.()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区域制造能力 区域市场能力 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物流能力

23.()是产品的技术原理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只是由于市场的需要,要求对现有的产品在功能上做扩展和在技术上做改进。

渐进的产品创新 重大产品创新 局部产品创新

突跃式产品创新

24.商业模式创新,是指对目前行业内通用的()的方式提出挑战,力求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吸引新的客户群。

企业创造价值 市场创造价值 顾客创造价值

技术创造价值

25.引进型技术创新是指企业通过()等手段,对引进的技术和产品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

逆向工程 正向工程 反向工程

顺向工程

26.根据技术创新动力源的不同,人们将其分为技术推动模式、()以及两者的组合

自主创新模式 模仿创新模式 合作创新模式

技术推动模式

27.在当今企业创新管理中,构建()、流程和创新型文化以快速响应环境的变化,更利于集成创新。

刚性的组织结构 柔性的组织结构 扁平的组织结构

松散的组织结构

28.企业集成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特征是()

需要用户参与

将用户需求信息作为产品创新的基本依据 强调用户在创新活动中的参与和互动

强调的是企业产品开发环境与市场用户信息之间的相互匹配 29.资本节约型创新和劳动节约型创新以()为研究目标。

新产品开发 新技术的产生

成产单位产品的资金投入量和劳动投入量减少为研究目标 生产效率的提高

30.交互作用模型认为技术创新是由()和市场共同作用引发的。

政府 技术 企业

高校

31.交互作用模型是()的深化。

技术引进型模型 市场需求拉引模型

技术推动-市场拉引综合作用模型

技术推动模型

32.克莱因和罗森伯格于()年提出链环—回路模型

1952 1985 1986 1995 33.链环-回路模型中第4条路径用箭头D表示,表示科学导致根本性创新,也就是纯粹()所描述的情况。

技术推动模型 交互作用模型 需求拉动模型

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

34.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也叫()。

交互作用模型 线性模型平行模型

并行模型

35.在过渡阶段,产品的市场需求迅速上升,对应于产品生命周期的()。

介绍(投入)期 成熟期 成长期

衰退期

36.稳定阶段组织有()的特点。

扁平化 程序化 机械化

正规化

37.对于()来说,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先后关系与A-U模型恰恰相反,发展中国家的做法一般是先集中于工艺创新,后集中于产品创新

发达国家 拉美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38.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产品生命周期建模与管理》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9.时尚型产品生命周期包括独特阶段、()、大量流行阶段和衰退阶段。

引领 模仿阶段 跟随

成长

40.企业外部用于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的投入,称为()。

内部创新投入 综合投入 外部研发投入

外部知识投入

41.技术、营销、生产等各部门人员创新,以及包括用户、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全员创新是从()维度对全面创新进行分类的。

程度 类型 主题

空间

42.()以价值增加(提高经营绩效)为目标,主动创新

封闭式创新体系 开放式创新体系 传统创新管理

全面创新管理

43.防御性研究主要是跟随踪技术发展动向,着眼于()。

建立与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 占领市场

获取现实的创新收益。

44.模糊前端的()是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分水岭。

执行 完成 执行效果

出现

45.模糊前端包括机会识别、()、创意的产生和丰富、创意的选择以及概念和技术发展等五个环节。

机会获取 机会分析 机会把握 机会辨别

46.()是一张新产品开发的路线图,指导一个新产品项目从创意的产生到产品上市的全过程,它是一张管理新产品开发过程、提高开发效率与效力的蓝图。

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方法 阶段门方法

技术创新方针

47.从目前战略管理的新的发展来看,()已成为企业总体战略的核心。

技术战略 管理战略 经营战略

发展战略

48.学习时间按(),也可转换成学分记载。

学习课程 学时记载 学习内容

学习成绩

49.对无正当理由未完成学习任务的,考核不能评为()。

合格 优秀 良好

不合格

50.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且拒不改正的可()。

警告 记大过 开除

解聘其专业技术职务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51.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在竞争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区域相比较所具有的(),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的能力,为其自身发展所具备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吸引资源 争夺资源 拥有、控制资源 转化资源 52.技术创新能力有以下功能()。一是能够创造充分的的顾客价值,即给顾客带来根本性的效用与好处;二是能够创造充分的企业价值

能够创造产品

能够创造充分的的顾客价值,即给顾客带来根本性的效用与好处;二是能够创造充分的企业价值

能够创造充分的企业价值 能够创造政府价值

53.稳定阶段创新的重点是()。

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 管理理念转变

为细分市场提供某些产品功能的渐进性创新

54.除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外,还有()等产品生命周期。

时尚型 风格型 热潮型

扇贝型

55.产品生命周期只考虑()两个变数,简单易懂。

市场 销售 利润

时间

56.任何新技术在其诞生之初都面临着()这两个不确定性,这是由新技术产业化这一行为的固有特性决定的。

风险的不确定性 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 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

投资的不确定性

57.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凡考试考核合格,按每门课程规定学时数认定。

学历教育 攻读学位 自修课程

课程进修

58.外部知识投入具体包括用户参与创新费用、供应商参与费用、()。种子资金 风险资金发生额 知识产权的支付经费

技术购并经费

59.全时创新是()几种基本模式的有机结合。

即兴创新 即时创新 持续创新

全空间创新

60.门的通用形式包括()。

应交付成果 标准 输出 输入

一、判断题(每题1分)1.创新在理论上的超前性决定了它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导力量。

正确

错误

2.创新就是国家竞争力

正确

错误

3.在经济社会竞争力是个人或集团等竞争主体争夺资源和市场的能力,它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源的配置格局和效率。

正确

错误

4.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和条件与国家竞争力无关。

正确

错误

5.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在于持续改善生产工具。

正确

错误

6.技术提供了管理社会的手段,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正确 错误

7.自主创新模式更多的为少数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所采用。

正确

错误

8.按技术创新活动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企业层次创新和产业层次创新。

正确

错误

9.技术引进型模型是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实现本国或企业的技术创新。

正确

错误

10.研究和知识是链环—回路模型中各环节都需要的东西。

正确

错误

11.精于管理、有着很强的创新能力的大公司在面对某些类型的市场和技术上的变化时,无法保持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正确

错误

12.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在成长期达到。

正确

错误

13.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制定产品策略以及营销策略有着直接的联系。

正确

错误

14.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必须是正式的和常设的。

正确

错误

15.创新空间指的是一个创新行为主体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正确

错误

16.企业的技术积累有内生型技术积累和引进型技术积累两种模式。

正确

错误

17.引进型积累的特点在于独特性、探索性和超前性。

正确 错误 18.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出决定了企业为了一段时间技术创新的效益水平,但不影响发展后劲。

正确

错误

19.在网络环境下,组织学习成为技术创新组织的关键能力。

正确

错误

20.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国家级课题(项目),按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年分别认定100、80、60、40、35学时

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21.企业竞争力是基于企业一系列特殊资源而形成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获得长期利润的能力,表现为()。

技术竞争力 经济实力

特定产品的竞争力

生产能力

22.产品用途及其技术原理有显著变化者可以称为()。

全面产品创新 重大产品创新 局部产品创新

突跃式产品创新

23.引进型技术创新是指企业通过()等手段,对引进的技术和产品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

逆向工程 正向工程 反向工程

顺向工程

24.间断性创新是指脱离原有的连续性的技术轨迹的创新,包括突破性创新、()等。

维持性创新 间断性创新 破坏性创新 跳跃式创新 25.根据技术创新动力源的不同,人们将其分为技术推动模式、()以及两者的组合

自主创新模式 模仿创新模式 合作创新模式

技术推动模式

26.()以整个产业结构作为创新对象进行研究

产业层次创新 企业层次创新 资本节约型创新

劳动节约型创新

27.交互作用模型认为技术创新是由()和市场共同作用引发的。

政府 技术 企业

高校

28.克莱因和罗森伯格于()年提出链环—回路模型

1952 1985 1986 1995 29.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也叫()。

交互作用模型 线性模型平行模型

并行模型

30.在过渡阶段,产品的市场需求迅速上升,对应于产品生命周期的()。

介绍(投入)期 成熟期 成长期

衰退期

31.对于()来说,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先后关系与A-U模型恰恰相反,发展中国家的做法一般是先集中于工艺创新,后集中于产品创新

发达国家 拉美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32.热潮是一种来势汹汹且很快就吸引大众注意的时尚,俗称()。

时尚 时髦 潮流

流行

33.传统创新管理的战略性不明显,而全面创新管理()。

只以战略为导向 只注意创新与战略的互动

既以战略为导向,又注意创新与战略的互动

以上均正确

34.新事业发展部只接受企业最高主管的领导,它是(),而且独立于现有运行体系之外的分权组织,是企业进入新领域的重要方式之一。

暂时性的 永久性的 非正式的

正式的

35.防御性研究主要是跟随踪技术发展动向,着眼于()。

建立与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 占领市场

获取现实的创新收益。

36.1867年,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为了开发染料技术,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企业专属的()。

项目管理部门 人力资源部门 销售部门

研发部门

37.知识经济时代,在企业的营运管理活动中,知识与技术的研发创新逐渐成为()的核心部分。

管理 经营 销售

研发

38.以下哪种情况属于互动()。

正式会议 协同工作

所有职能部门共享资源

拥有共同的目标

39.研发/发展界面管理有项目创造、过滤机制和()等3个职能。

项目实施 决策树 转换

承接

40.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组织以()为提高创新绩效的基本途径。

组织学习知识共享

结构扁平化、社区化

边界模糊化

41.创新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有利于针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应,以及有助于创新人员间的学习和交流是()的优点。

集权 分权

组织结构扁平化

组织规模变大

42.基础研究属于(),创新资金投入后需要30到50年才能发挥作用。

中长期研究 短期研究 中期研究

长期研究

43.企业如何构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是()。

技术战略的重点 技术战略的关键 技术战略的基础

技术战略的核心

44.技术()以赶在所有竞争者之前,率先采用新技术并使新产品最早进入市场,争取创名牌产品,获取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为目的。

领先战略 跟随战略 模仿战略

合作 创新战略

45.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部委举办的学术会议认定()学时,报告论文者,2000字以内另加5学时 7 8 9 46.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继续教育规定课时后,凭施教机构出具的有关(),向所在单位或代理其人事档案的人才交流机构申请记载、签证。

证书或证明文件 介绍信 试卷

推荐信

47.学习时间按(),也可转换成学分记载。

学习课程 学时记载 学习内容

学习成绩

48.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且拒不改正的可()。

警告 记大过 开除

解聘其专业技术职务

49.《继续教育证书》由专业技术人员本人保管,每年由()统一收取,验证后退还本人。

市人事部门 行业主管 单位

培训机构

50.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调动,《继续教育证书》(),证书编号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变更。

可继续使用 应另行换证 重新办理

废止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51.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里提到的新组合包含以下内容()。

引入新产品 引进新技术 开辟新市场

实现企业的新组织形式

52.过程创新也称工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新工艺的应用,新装备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流程的应用。

生产方式 生产手段 流程

产品

53.动态过程模型把产业划分为()等不同的阶段。

不稳定阶段 起步阶段 过渡阶段

特定阶段

54.成熟期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之间不得不加大在()等方面的投入,因而成本增加。

产品质量 花色 规格

包装服务

55.非研发投入具体包括()。

管理费用

新产品的生产性准备投入 新产品试销费

员工的技术学习费用

56.()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继续教育施教机构的审批、监督、检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本行业系统内继续教育施教机构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协调。

行业主管 教育

人事行政主管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57.继续教育施教机构的师资,按照()原则,聘请业内具有较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授课。

以兼职为主 专兼结合的 因地制宜

以才施教

58.技术创新管理主要受到技术创新层次、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市场环境 宏观环境 竞争环境

组织内环境

59.典型的阶段门模型,它由()这几个阶段组成

范围界定 构建业务项目 开发

测试与验证及投产

60.研发职能地位的演进历程可以分为()这几代。

直觉型研发 系统型研发 战略与目标型研发 创新型研发

一、判断题(每题1分)1.在经济社会竞争力是个人或集团等竞争主体争夺资源和市场的能力,它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源的配置格局和效率。

正确

错误

2.技术的自然性表现为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都要造成一定的自然后果。正确

错误

3.技术提供了管理社会的手段,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正确

错误

4.重大的产品创新往往与技术上的一般突破有密切的关系。

正确

错误

5.渐进性创新又称改进型创新是指对现有的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的、间断的创新。

正确

错误

6.技术引进型容易造成忽视本国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对国外依赖性增大的现象。

正确

错误

7.特殊的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通常也是S型。

正确

错误

8.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中心应该定期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正确

错误

9.Kahn将部门间的跨职能协同整合区分为互动、合作和跨职能协调三种类型。

正确

错误

10.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和企业外部知识投入构成了企业的全面创新投入。

正确

错误

11.为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支持基础研究,根据企业中长期战略基础结构,形成企业的技术核心能力

正确

错误

12.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界面管理问题可分为企业间的界面管理问题、项目间的界面管理问题和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界面管理问题三个层次。

正确

第三篇:2012--TRIZ理论公需课作业

黑龙江省201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公需课作业

2012年公需课作业

一、简述TRIZ理论的定义、核心思想、主要内容和体系架构。学习本门课程有哪些好处?

答:

(一)TRIZ理论的定义

TRIZ意译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它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协的做法,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二)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

1、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2、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3、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

(三)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

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

(四)TRIZ理论体系框架:

1、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

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

2、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3、技术矛盾解决原理

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4、创新问题标准解法

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

(四)学习TRIZ理论的好处:

本文介绍了TRIZ 基本理论和主要工具,探讨了在生产管理领域创新中的应用。针对其在解决生产管理领域创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应用改进建议。我们相信随着TRIZ 理论的发展,其在生产管理领域创新中的应用操作性会愈来愈强,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成为解决生产管理领域创新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二、资源有哪些类型?请为信息资源和能源资源举例。

答:

TRIZ理论中资源分类有两种分法,按存在形式分为现成资源和派生资源两种,按资源的不同分为七种: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信息资源、空间资源、时间资源、功能资源和系统资源。

信息能源举例:在接通和关闭输电线路时,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可以利用它们,在寻找矿藏时进行深度探测。

能源资源举例:借助于深井水的热量融化永冻土。

三、每逢下大雪,机场需要用强力鼓风机来清除跑道上的积雪。如果在积雪很厚的情况下,强力鼓风机往往也不能有效地清除积雪,这里的技术矛盾是什么?

答:

在下大雪的时候,机场往往用强力鼓风机来清除跑道上的积雪。但是,如果在积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强力鼓风机往往也不能有效地清除积雪。所以需要提高鼓风气流的速度,即为鼓风机提供更大的动力。

图1.积雪量大时,鼓风机不能有效除雪

解决方法:

我们可以用“周期性动作”原理来解决这个技术矛盾。

脉冲装置让空气流按照一定的脉冲频率排出。这种脉冲气流的除雪效率是相同功率、连续气流除雪效率的两倍。

图2.使用脉冲装置的更有效除雪

四、请用技术系统完备性法则解释帆船运输系统。

答:

一个完整的技术系统必须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即动力装置、传输装置、执行装置和控制装置。

帆船的运输系统是利用能源风能通过动力装置帆、传动装置桅杆、执行装置船体、控制装置舵,作用于对象水,其中控制装置舵控制着动力装置帆、传动装置桅杆和执行装置船体,所以这些都由外部水手控制。

第四篇:2016公需科目课考试

2016公需科目课考试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总分:40分)答题规则:每道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等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1分)A.安徽 B.重庆 C.贵州 D.湖北

2.北部湾经济区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1分)A.物流业 B.房地产业 C.服务业 D.金融业

3.'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1分)A.沿线各国 B.亚欧非各国 C.中国与外国 D.世界各国

4.北部湾经济区要突出()优势,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海洋产业,形成以石化、能源、钢铁、海洋生物工程等为重点的现代临海产业集群。(1分)A.背靠西南 B.临近广东 C.沿海港口 D.面向东盟

5.北部湾经济区要加快推动形成以()经济走廊为中轴、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两翼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1分)A.中国—新加坡 B.中国—越南 C.中国—中南半岛 D.中国—东盟

6.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突出特点是()。(1分)A.茶叶 B.陶瓷 C.香料 D.丝绸

7.'一带一路'建设要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1分)A.粤港澳自由贸易区 B.粤港澳经济特区 C.粤港澳经济合作区 D.粤港澳大湾区 8.北部湾经济区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和()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1分)A.海洋开发 B.现代化 C.经济建设 D.港口建设

9.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以下不属于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组织机构。(1分)A.青年组织 B.立法机构 C.政治组织 D.主要党派

10.'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发展战略,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话语权,构建广泛的()(1分)A.经济共同体 B.利益共同体 C.愿景共同体 D.目标共同体

11.北部湾经济区要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和()等金融业。(1分)A.信托 B.财务公司 C.典当 D.租赁

12.()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烟台、淄博等8个设区城市和22个县级市。(1分)A.长三角 B.山东半岛 C.渤海湾 D.珠三角

13.北部湾港的目标是建成面向东盟的()。(1分)A.国际商贸物流中心 B.国际航运中心 C.国际物流中心 D.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14.2015年'渝新欧'出口货值占()(1分)A.0.6 B.0.7 C.0.8 D.0.9 15.以下哪个国家成为重庆第一投资外商来源国。(1分)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新加坡 16.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广西要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1分)A.国际通道 B.重要门户 C.对外窗口 D.重要通道

17.珠三角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及()重要的经济中心(1分)A.华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全国 D.东南亚地区

18.在'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是()。(1分)A.横琴新区 B.深圳前海新区 C.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D.深圳特区

19.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优势是()。(1分)A.生态 B.海洋 C.旅游 D.港口 20.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间是()。(1分)A.2015年2月 B.2014年3月 C.2014年10月 D.2014年7月

21.广西最大的投资来源地是()。(1分)A.韩国 B.日本 C.粤港澳台 D.美国

22.'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加强()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1分)A.宣传机构 B.新闻媒体 C.公共文化 D.文化传媒

23.'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1分)A.政治制度 B.经济发展道路 C.经济体制 D.发展道路和模式 24.目前,柳州市的()已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1分)A.生物制药产业 B.电子信息业 C.汽车制造业 D.现代服务业

25.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1分)A.中亚非 B.东西方 C.东中西 D.中国与外国

26.'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的合作。(1分)A.珠三角地区 B.黄河经济区

C.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 D.长江下游地区

27.中国首个海洋经济区是指()。(1分)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B.辽宁沿海经济带 C.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D.山东半岛城市群

28.西江经济带打算用5左右的时间实施西江()建设大会战,推进12大类166个项目的建设。(1分)A.公路铁路 B.机场设施 C.航运通道 D.基础设施

29.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到()要把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西南中南地区的重要增长极。(1分)A.2025年 B.2030年 C.2018年 D.2020年

30.目前我区与东盟的贸易规模位居全国()地区首位。(1分)A.中东部 B.东南部 C.西南部 D.中西部

31.2010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土耳其时说:'中国人民对土耳其人民一向怀有友好情谊。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把双方联系在一起。'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它最旱开通于()(1分)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32.'一带一路'是由()提出来的。(1分)A.李克强总理 B.习近平主席

C.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 D.国家发改委

33.加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1分)A.资金融通 B.设施联通 C.贸易畅通 D.政策沟通

34.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是由谁提出的()(1分)A.张骞 B.李希霍芬 C.汉武帝 D.隋炀帝

35.()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1分)A.长江三角洲地区 B.福建海西经济区 C.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D.辽宁沿海经济带 36.广西对外开放的首要战略方向是()。(1分)A.美国 B.日本 C.东盟 D.欧美

37.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崇左市要重点发展锰业循环经济、出口加工和()等特色产业。(1分)A.陶瓷 B.医药 C.机械 D.糖业

38.1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较上年的增幅()(1分)A.0.03 B.0.03 C.0.02 D.0.02 39.北部湾经济区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信息交流中心和商务信息港。(1分)A.广西—广东 B.南宁—广州 C.广西—东盟 D.中国—东盟 40.2010年,()政府与河北省政府商定,将在城际轨道交通、公路方面共同规划和建设,实现同标准对接,无缝隙换乘。(1分)A.天津市 B.北京 C.郑州 D.石家庄市

二、多选题(共10小题,总分:20分)答题规则:至少有2个或以上正确答案,需全部答对才可得分

41.'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活动。(2分)A.贸易 B.体育比赛 C.专项投资 D.文化交流

42.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维护()。(2分)A.世界和平B.开放型世界经济 C.经济一体化 D.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43.'一带一路'筹建的银行是()(2分)A.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B.东盟国家银行 C.东盟开发银行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4.'一带一路'秉持的理念是()。(2分)A.和平合作 B.开放包容 C.互利共赢 D.互学互鉴

45.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枢纽具有哪些优势()(2分)A.船舶数量多 B.航道长、等级高 C.港口多、规模大 D.船舶体量大、吨位大

46.重庆港有()三个枢纽港区。(2分)A.主城 B.奉节 C.万州 D.涪陵

47.重庆应从哪几方面建设开放性经济体系()(2分)A.口岸金融服务体系 B.外向型服务贸易体系 C.出口导向外向产业体系 D.需求导向外向产业体系

48.'一带一路'建设将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2分)A.相逢相知 B.相亲相爱 C.互信互敬 D.团结互助

49.'一带一路'是()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2分)A.实现共同利益 B.实现共同繁荣 C.促进共同发展 D.促进同步开发

50.'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是()。(2分)A.共商 B.互惠 C.共享 D.共建

三、判断题(共40小题,总分:40分)答题规则:每道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51.北部湾经济区将建设广西区域性股权交易所,建成面向西亚国家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1分)正确 错误

52.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最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商业贸易。(1分)正确 错误

5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1分)正确 错误

54.'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1分)

正确 错误

55.'新丝绸之路'这一构想是最先由美国斯塔尔教授提出。(1分)正确 错误

56.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前繁盛。(1分)正确 错误

57.'欧亚经济联盟'正式提出是由俄罗斯总理普京在2011年10月正式提出。(1分)正确 错误

58.'一带一路'的五有建设指:有内容、有品牌、有品质、有人气、有人才。(1分)正确 错误

59.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1分)正确 错误

60.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基础在打造'双核',关键在形成驱动,目的在'三区'统筹。(1分)正确 错误

61.'一带一路'的实质是一个国际区域合作网络。(1分)正确 错误

62.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1分)正确 错误

63.'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美洲经济圈。(1分)正确 错误

64.重庆工业发展中轻工业发展比重高于重工业。(1分)正确 错误

65.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对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有很大争议,表示不会支持'一带一路'的发展。(1分)正确 错误

66.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分)正确 错误

67.珠江—西江经济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护珠江—西江行动。(1分)正确 错误

68.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区开放开发的旗帜和龙头,是'双核驱动'战略中增长潜力最大的一核。(1分)正确 错误

69.泉州作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分)正确 错误 70.'双核驱动'战略没有涵盖广西沿海、沿江、沿边所有区域。(1分)正确 错误

71.2005-2014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四大主要产品中进出口变化状况:电气机械设备和零部件变化情况是出口大于进口,出口与进口缺口增加。(1分)正确 错误

72.'一带一路'战略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1分)正确 错误

73.TPP是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分)正确 错误

74.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1分)正确 错误

75.人类历史上曾经有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一个是资源领域,一个是人力领域。(1分)正确 错误

76.SAARC是指西亚区域合作联盟。(1分)正确 错误

77.丝绸之路精神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1分)正确 错误

78.果园港成为重庆市重点打造的第三代现代化内河港口,国家级铁公水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1分)正确 错误

79.'双核驱动'战略本质上是投资带动战略。(1分)正确 错误

80.ASEAN是指东南亚国家联盟。(1分)正确 错误

81.海上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时期,唐宋时期,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1分)正确 错误

82.'一带一路'基本内涵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1分)正确 错误

83.建设'一带一路'要充分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1分)正确 错误

84.TPP属于多边特惠贸易协定,签约国之间执行零关税制度,降低了进出口贸易门槛。(1分)正确 错误

85.2006年6月1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宣布在中国设立丝绸之路投资论坛,将首次会议定在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敦煌举行。(1分)

正确 错误

86.'一带一路'建设中,中蒙俄经济带主要是通过环渤海、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的交通与能源通道,并向东连接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俄罗斯连接欧洲。(1分)正确 错误

87.'一带一路'建设中,'一带'指的是'长江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1分)正确 错误 88.俄罗斯的贸易竞争指数与贸易互补性指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俄罗斯的贸易竞争对手与战略盟友是分开的。(1分)正确 错误

89.文化沟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借助媒体的跨文化传播两方面。各国间畅通的文化沟通可以促进相互间友好往来。(1分)正确 错误

90.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珠江-西江经济带到2030年要引领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1分)正确 错误

第五篇:公需课-2011

公需课作业

201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什么是产学研合作创新?举例说明

答: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优点就是合作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减少风险。但它有一个问题,最大问题是产学研各方面在经济上经常发生纠纷。

举例说明:以贵州南海电机厂为例说一下产学研合作创新这种模式的好处和优点。贵州南海电机厂原来是一个军工企业,而且它原来的产品并不是金属拉把这样的产品,军工企业2002年破产,从原来国有企业注册诞生了一个新的公司,是2002年10月注册诞生的,企业为民营企业,员工只有105人,从2002年建厂,经过产学研合作创新,到2008年它的销售收入达到1.1个亿,创造外汇300万美元,人均产值达到了100万,这是非常的一个数据,它为什么从原来一个军工企业,在边疆的矿产企业,变成这样一个人均产值非常高的这样一个先进企业,主要是依据产学研的合作创新,也就是说,贵州南海机电公司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创新。

第一:采用把工厂变为学校的培养基地,也就是说,让贵州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到企业进行实习或者进行研究工作,而把企业当中的核心问题和技术和他们联合,作为他们的毕业论文和研究论文来进行研究,这样借助贵州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完成企业关键技术,关键问题的解决。

第二:企业把自己认为很有前途很重要的人才送到大学去进行培训。

通过这两种模式使得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壮大。也就是说产学研创新包括: ①绝地求生

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③开放式技术创新。

二、如何提高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答: 对于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能否在创新实践中增强创新能力并走向事业成功,不但取决于其专业素质及其个人创新能力,也取决于其合作或协作能力,取决于其所在机构的创新制度安排及创新文化。

在一个缺乏创新文化的氛围里,个人创新能力是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样地,一个没有合作或协作精神的“创新者”,其失败的概率也远远高于成功的概率。相反,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组织及文化氛围里,个人创新能力就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个人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观察、想象、抽象、分析、类推、建模、展现、协作、更换思考维度,更换认识模式以及综合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创新者个人可以同时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锻炼,以提高自已的创新能力。

(1)自我锤炼。专业技术人员围绕提升个人创新能力而展开的自我锤炼,是指以“我”为行为主体而展开的创新能力锻炼过程。

专业技术人员均通过正规教育及继续教育具备了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是个人创新能力的基础。个人创新能力更主要地表现在创新思维的掌握和运用上,能够熟悉运用创新思维,才能够熟悉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实现创新目的。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我锤炼不但是一

个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学习和运用创新思维的过程。

学习和运用创新思维,其最大的奥妙在于思想的碰撞、移植和借用,在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乃至思维方式的变换。创新的灵感每每产生于思想的碰撞、移植和借用过程之中。

(2)在协作中锤炼。“在协作中锤炼”是指以“我们”为行为主体而展开的创新能力锻炼过程。在此过程中,创新者个人通过参与有组织的创新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但他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再是“我”而是“我们”。群体意识淡漠的人是很难甚至无法完成这种修炼过程的。因此,一个真正的创新者必须时刻保持开放而宽容的心态,必须善于表达或表现自己的思想、构想或见解,同时必须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善于参加共同探讨、研究和行动。

(3)在学习中锤炼。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是探索性和实践性极强的活动,而个人的创新机会和创新实践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通过学习专家学者总结的理论和方法、学习他人的创新实践来提高自已的创新能力便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学习成功的创新案例,特别是通过学习借鉴创新环境大致相同情况下的成功案例,对提高个人和团队的创新能力很有帮助。创新案例中有个人、也有团队集体的思维与行动特点,有个人和团队在创新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因此可以分别从“我”和“我们”的角度去揣摩和借鉴。撰写本教材的目的也就在于此。

三、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1、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特征或者说集成电路发展遵循的规律——摩尔定律。芯片(集成电路)的 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按此规律,集成电路不断追求了刻线越来越小,集成电路处理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集成电路消耗功率越来越冷。

2、信息大膨胀

3、以电子作为信息载体向用电子和光子共同作信息载体发展。

4、以管子作为信息载体。

四、人类能源危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是什么?

答:

人类能源:

1、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发电,风能,水电,生物质能源等;

2、新能源,3、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4、惯性约束聚变点火工程。

人类能源危机面临的挑战是:

未来的能源安全无非依赖于以下4种模式:

1、发掘现有的能源储量。

2、海外开采。

3、直接进口。

4、能源替代技术。这4种方案进行逐一分析后,我们觉得能源的可选择性更加有限了。首先,已经没有多少人对于我们现有的储量再抱更多期望,这里我们强调的是石油,矛盾的焦点也在这里。未来20年内,中国的私人汽车饱有量将数以亿计,石油消费量毫无疑问会在不久的将来超过美国。据地矿部门分析,届时国内的开采量最多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1/3,可以

说,寄希望于国内储量的开采是非常不现实的。国际油价持续运行于牛市轨道之中,高油价使得不少市场人士惊呼“能源危机”来临。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的机遇是:

能源危机在客观上鼓励资本市场充分发掘能源危机主题下的投资机会,希望借助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更有效率地支持中国整个社会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能源危机并不可怕,面对能源危机,我们需要提高能效、节能减排领域的投资机会。在现有的分工条件下,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特别是加工业制造业蓬勃发展,需要更多的有效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不仅有利国家长久发展,也是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五、学习本门课后心得体会及意见。

答: 创新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步塑造的。培养和激发创造动机,最根本的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社会精神通过培养转化为社会实践主体的创新精神,为创新提供精神支柱和动力。

首先,社会精神创新。

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力量,正确的社会舆论会使个体产生创新的积极性,良好的风尚习惯会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的创新本质的精神表现,是人在创新活动中反映的精神素质。培养创新的社会精神对推动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精神是一种怀疑精神。不迷信理论,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创新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批判就是研究,批判就是讨论,批判就是思想的交锋、互补和互动,通过交换达到思想的完整和提升。创新精神是一种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可能性统一起来。创新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

其次,社会心态创新。

心态就是性格加态度。性格就是一个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征。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即一个人在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总和。良好的心态是创新的基础条件,应该包括健康的心理机制、健全的性格、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首先,应该充满激情,保持求知、求新、求变、求奇、求胜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看到希望,保持旺盛的斗志,发挥聪明才智,能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客观实际变化的要求。要使自己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并且以爱心和热情发挥这种习惯。积极的激情能够调动起全身心的巨大潜力,推动创新。其次,做到百折不挠,必须确立坚持的心态,调适自控,增加自己的耐性,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一而再的挫折正是成功路上的指路牌,愈挫愈勇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历程,务尽一切努力去赢得胜利,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坚持不懈。

第三,科学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所谓理论创新是人们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而赋予理论以新的内涵,它是在扬弃原有的思想、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的过程。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要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我,古人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因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了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把执政理想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到关注人自身,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

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作为价值目标,提升了认识的新境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社会的发展永无止境,人的全面发展也要不断开辟广阔的空间。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全球化,已经把整个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人类不仅要在共同制定的规则下进行交往与合作,还要共同面对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恐怖主义、战争阴影。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是人的自由实现程度和解放程度,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具体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理论创新需要创新者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还要遵循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和原则。做到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辩正统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时刻牢记群众的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任何理论创新都是全面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结晶,要乐于并且敢于参加各种创新的实践,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与时俱进,永无止境。

下载公需课 创新理论与实践--考试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需课 创新理论与实践--考试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 2018年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部分试题  一、单选题(48题)  1、青年毛泽东评价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  A、曾国藩  B、左宗棠  C、李鸿章  D、张之洞......

    2015《创新理论与实践--产业创新理论与实践》在线考试

    2015《创新理论与实践--产业创新理论与实践》在线考试 收藏 产业创新的层次不包括 (10分)  A. 产品创新  B. 流程创新  C. 企业文化创新  D. 功能创新。 答题情况: 正确......

    2015《创新理论与实践--企业创新理论与实践》在线考试范文

    2015《创新理论与实践--企业创新理论与实践》在线考试 第 1 题 收藏 宝洁公司拥有多个品牌的洗发水,且在市场上均获得了成功,表明该公司有很强的( ) (10分) A. 生产能力 B. 人......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公需课)答案

    一章 是 是 是是 否是 是是 是是 世界“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新阶段的标志是( )形成。工业城市 田园城市理论是由( )提出。 埃比尼泽·霍华德 关于......

    2016年最新创新与创业公需科目考试题库

    2016年最新创新与创业公需科目考试题库(十二) 1.索洛运用C-D生产函数建立了著名的索洛模型进行分析,发现美国1909—1949 年间非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贡献来自于( )。(单......

    2018公需考试《自主创新的内涵与意义》

    1.在企业诸多方面的创新中,( )是灵魂。 B.产品创新 C.制度创新 D.战略创新 我的答案:A 答错 2.“科学无民主”是( )的重要观点。 A.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 3.自主创新是指 C.通过......

    公需课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答案(一) 单选题1.有()的人会终日毫无理由地忧心忡忡、如临末日、大难临头。 正确答案:B.神经质焦虑 单选题2.活泼好动、反应灵敏,是()气质类型的人......

    公需课题库

    公需课题库一、判断题1、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A正确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