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片说明的写作艺术(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13:2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图片说明的写作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图片说明的写作艺术》。

第一篇:新闻图片说明的写作艺术

新闻摄影写作常识与技巧

(新闻知识汇编)

县委宣传部 石峰 2011年3月 新闻图片说明的写作艺术

图片的自我评价

看到一幅作品的第一眼时,注意体会一下你的注意力落到画面的那个角落。这需要一些训练。非常值得训练训练。同时问自己几个问题:

1.吸引我的第一注意力的,是不是照片的主体? 2.吸引我眼神的是什么?

3.我的眼睛下一步要看什么?为什么?

4.主体聚焦和曝光正确吗?如果不是,有没有理由要虚焦,在这幅照片里这样做是否有必要?

5.背景聚焦清楚吗?曝光正确吗?如果没有,对这幅作品时有利还是不利?

6.主体和背景的颜色看上去自然吗?如果不自然,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 7.照片看上去很平还是有些(景)深度?真实吗?不真实的话,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

8.主体在照片中的位臵是不是特别吸引人,或者这样构图分散了你的注意力?总的来说,这样构图对照片有什么样的影响?

9.图片所要表达的或是要冲击的表现出来了吗?

10.照片剪裁的宽些或者紧些有没有帮助?拍摄角度不同会不会有帮助

新闻图片说明的写作艺术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某地十分重视某项工作,自什么时间开始做,至今已取得多少成果,图为某项工作的现场。‛从深层讲,这不是新闻意义上的图片说明,只是‚看图说话‛。那么图片说明如何才能符合新闻规律,做到生动形象、回味无穷呢?

文字说明必须加深新闻图片的意义

文字说明要围绕图片展开,不能离图万里,同时,又要图文并茂,忌讳就图论图。要做到这一点,从文字上说,有三个方面:

a、对图片内容的延伸。也就是弥补形象语言的不足。如两人谈话的图片,谈什么,就要用文字补充介绍。又如,一张打电话的图片,如果不用文字交待其新闻意义,就不成其为新闻图片。如典型人物的事迹和简历非文字代替不可。

b、对图片内容的强调。也就是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重复形象语言,使图 片更具冲击力。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我3位新闻工作者牺牲,在反映悼念活动的照片中,《湖北日报》‚烛光悼念‛这幅照片(载1999年5月13日),不仅画面悲壮,且文字说明中运用‚自发‛、‚隆重‛等形容词,提升了同仇敌忾的气氛,使照片增色不少。(在一些特殊的新闻事件发生时,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重复形象语言,能使图片更具冲击力。但这一般只适用于能引发民族情感的重大事件,如果在日常新闻中动辄使用,会使以报道事实为己任的新闻失去其公允性。)

c、对图片内容的评论。也就是阐述图片的意义。这有两个方面:一是现实意义,如《湖北日报》1999年6月14日的组照‚种田还得讲科学‛文字说明中,有这样几句:‚同样的地,由于种子的科技含量不一样,产量竟相差200公斤,收入也相差200多元,由此可见种田还得讲科学。‛这就是对图片反映的现象的评论,也表明编辑发这张图片的目的。二是展望式评论,如有一张题为‚木偶戏表演‛的照片(见《黑镜头》第六集)描述孩子们看演出时的兴奋表情,文字说明为:‚他们那一双双眼睛简直是奇迹,是他们代表了巴黎,他们才是巴黎的象征和希望。‛把图片上的形象意义和未来用文字联系在一起,升华了照片主题。

说明文字与图片相比,要具有不可替代性 具体表现在:

a、事件过程,也就是新闻中的‚五个W‛,这是图片画面无法描述必须用文字表达的。但与文字新闻不同的是,图片说明必须简炼,突出与图片相关的内容,用白描手法简要勾勒,舍弃繁杂的主题和无关的枝节。

b、背景说明,是使图片立起来的关键,有新闻意义的背景,可使图片在相同主题中脱颖而出,背景还可强化图片的故事性、对比性,使其丰满起来。c、意义阐述,用来深化画面,升华主题,使图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得到充分体现,图片也可由平面走向立体,赋予更深的含义,由此也更具感召力。

d、画面交待,也就是指代画面和解释画面。指代画面,即平常的方位提示(某某位于左二)。解释画面,是对画面上的某些读者不了解的物体进行说明,如新产品、新工艺的特性,也用于对黑白图片的颜色说明等,总之,是在不违背新闻事实的前提下,让读者更好地欣赏图片。

­­­ 贵在画龙点睛,力避画蛇添足

图片说明文字较短,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准确地表述,是一门艺术。图片说明写得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写得不好便是画蛇添足。写好图片说明要做到: a、深入采访,这是摄影记者的基本功。现在有些摄影记者很注重画面艺术,讲取景、讲用光,这无疑是对的,但是只会用镜头讲话,不会用笔头讲话的摄影记者,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摄影记者。只有深入采访,尽量占用材料,才能在提炼主题、选择角度等方面游刃有余。

b、求短求实。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要写好一二百字的说明,不很容易,要求突出主要事实,语言简洁明快,内在逻辑严密,文法通顺达意,叙述生动有趣。突出主要事实,要做到围绕照片所反映的事实进行阐述,对与照片无关的事实予以舍弃,对照片已经体现的事实略而不写,着笔于能丰富照片内容的 c、语言简洁明快,就是要求照片文字说明简练,多用短句,少用定语、状语、补语过多的句子,不用生造的词句,尽量不用需要在文内注释的缩略词语,如交通建设上‚四纵四横‛项目等。只要图文及义就可,不必叙述跨度太大。

d、照片文字虽短,但必须逻辑严密,文法通畅。目前,在照片说明中逻辑方面的错误有:前后自相矛盾,文图内容不符,主体中途转换,造成照片说明不通,影响效果。照片说明的文法必须通畅,才能使人读得下去。现今****上常见的错误有:缺少主、谓、宾语,错打标点符号,用词夸张失当等。

e、图片说明要生动有趣,要使画面跳跃起来,活起来。杜绝图片说明中的八股模式,尽量少用或不用‚图为‛、‚体现了‛、‚表示‛、‚这是‛之类的苍白词语。《湖北日报》上有一幅李铁映考察我省的照片,说明很有特色,其中有这样一段:‚李铁映亲切地说:‘只你一个人,够累的。你不要拍我。看,祖国的山河多壮丽,真漂亮啊!应把大好河山拍个够!来,给我———’于是,他接过电视台记者肩上的摄像机,拍摄起来……‛这段图片说明,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与画面相互辉映,令人为之动情。

总之,写好图片说明,做到画龙点睛,比文字报道要求还高,因为要在百余字内达到文脉清晰、文字优美、准确和意思完整等要求,的确是不容易的。正如一位外国新闻工作者所说,图片说明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每天写的最重要的文章。虽然难,但每个摄影记者必须时刻为之努力,才能使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具备应有的感召力和冲击力!

漫谈新闻图片说明词的写作

新闻摄影是形象与文字的报道形式,新闻图片主要依靠形象说话,但是,形象语言也有不能完全表达事物意义的局限,这就需要通过简短的文字说明加以补充。新闻图片文字说明的作用,不是重复受众已经目击到的画面形象,也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更非喧宾夺主地‚自我表现‛。随着新闻图片越来越受到报刊的重视,图片文字说明的写作也受到更多的关注。许多抓住要领,特色鲜明的文字说明成为优秀新闻图片不可缺少的点睛之笔,但也有许多报道员因没掌握文字说明的写作要领,导致说明词含糊不清,从而影响了新闻图片的质量,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四点问题:

一是空洞乏味,令人生厌。

些说明词洋洋洒洒一大段,可其中除了单位是具体实在之外,其余文字要么是****口号,豪言壮语,要么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力度,严格管理……‛等等,空洞的说教让人厌烦;有的文字说明没有紧扣图片,而是讲一打通大道理,绕半天弯子,最后才介绍‚图为……‛,让人如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反而对图片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说明词写得如此空洞乏味,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文字功底薄弱,平时写文章空话套话说惯了,试问空话里怎么会有新闻呢,可想而知此类稿件肯定要惨遭淘汰。

二是乱贴标签,缺乏说服力。

有的图片说明与新闻图片没有内在联系,纯粹是贴上去的标签。这使人想起儿童画中的一个名词——‚儿童画的自白‛。小孩子在画画时尽管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由于没有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力不从心,只得一边画,一边说,借助语言来表达他想画的内容。这种现象被研究儿童画的专家称为‚儿童画的自白‛。打个不妥当的比喻,我们有些新闻图片的说明,很像‚儿童画的自白‛。图片表现不出作者想要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容,于是只好用‚自白‛的方式去解释。此外,我们有些报道员往往习惯于一种‚精神‛下来了,图片马上跟上去,作上面‚精神‛的‚实证‛。这种‚口号、数字加图像‛的印证、图解式‚新闻摄影‛统治报道员已经多年。如果不踏踏实实地在基层调查研究,发现现象,而指望带着某个精神下去‚按图索骥‛,那就非常容易落入图解式的窠臼,在拍摄方法上陷于观念出发的摆布,在文字说明写作上也就少不了乱贴标签。

三是张冠李戴,弄虚作假。

有的报道员上稿心切,造假有方,手法多变。有的拿旧照片填上新内容,在时间、地点上动歪脑筋,把年前说成‚日前‛,把彼地说成此地。有的张冠李戴,弄虚作假,明明是一个镇发生的事,偏偏无限扩大说成一个县、市的做法。更有甚者移花接木,运用电脑修改图片,企图借助高科技的制作技巧坑蒙编辑和读者。对于此类行为我们应坚决站出来‚打假‛,每个报道员都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不写不拍假新闻。

四是模式化,表达不够生动。

翻翻报纸,现在有的新闻图片的文字说明太干瘪,八股味太浓,许多说明词大都是一副‚老面孔‛:‚XX单位怎么怎么,取得什么什么,图为X月X日他 们在做什么‛。

当然,新闻要素齐全的文字说明是必不可少的,但应该穿插一些灵活多变的文体格式,甚至要大胆创新,比如有些图片说明能否和‚图为……‛告别,直奔主题,让读者一目了然。优秀新闻图片的说明往往就是这样。有一张《我打掉了你三架》的新闻图片,画面上,空军司令员王海微笑着伸出三个指头,对来访的美国加里布埃尔上将说着什么,流露出极自信的神情。照片的说明是:‚1985年10月4日,我空军司令员王海欢迎美国的加里布埃尔上将访华。他们两人在50年代美国侵略战争中曾是对手,此时相见,加里布埃尔说:‘当时我打掉了你们两架飞机。’王海说:‘当时我打掉了你们三架。’‛这张图片的主体人物只有两个,图片说明只有90多个字,但是它反映的地域跨度是中国、美国、朝鲜;反映的时间跨度是1950年到1985年。这么大的信息量,被浓缩在一张简洁的新闻照片和90多个字的图片说明之中。这样的作品,才有可能对读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实践证明,改进新闻图片说明词写作已势在必行,虽说‚文无定势‛,但从实际出发,针对上述常见问题,写好新闻图片说明起码要注意两点:

一是尽可能短、简洁。图片说明就像是文字新闻的导语,要求以最少的字数突出图片记录的最重要的事情,包含必要的新闻要素。这就要求作者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和较高的表达技巧,能紧紧抓住新闻事实的特点,像写新闻导语一样,言简意明,一针见血。我们在写图片说明时,要尽量斟词酌句,摒弃废话。好的新闻导语就是一则独立的新闻,图片说明词也应力求独立成篇。‚1939年10月,八路军在河北省涞源县孙家庄附近进行战斗,白求恩医疗站设在离火线不到5公里的小庙里。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在前线抢救中国伤员。‛从这段简短的说明词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依托图片内容,把新闻要素——5个W交代清楚,既是提出把说明词独立成篇的关键,也是写好说明词的关键。

二是图片的说明要用事实说话。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在撰写图片的文字说明中,必须实事求是,不可虚张声势。切忌在说明中大发议论或玩弄空洞无用的形容词。即使修饰,也应学会用事实来修饰,那会比美丽的辞藻更生动、有说服力。

图片说明中的事实主要包含两部分:今日新闻加新闻背景。一张新闻图片抓住的往往是新闻发生的一瞬间,现实生活的一个断面。在文字说明中补以必要的新闻背景,对增加新闻的可读性、拓深拓广新闻内涵有着极重要的作用。试看一条布达拉宫开始修缮的图片说明:‚世界海拔最高的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维修工程动工。这是这座1300多年前建造的巨庙第一次全面修缮。国家为此拨款千万元。‛由于说明中加入布达拉宫的地理位臵、建筑年代、耗资情况 等背景材料,使图片的新闻信息更加丰富。

此外,新闻图片文字说明还可以大胆创新,像人物对话、画外音、诗配图、一句话新闻等等形式,均可采用。要精选角度,挖掘深度,文字活泼,切实诠释出图片的深刻内涵。新闻图片文字写作如何改进还需要广大报道员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总之,准确、精炼、生动、有背景,是写作新闻图片文字说明的一般准则。

图片说明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重点是图片,其次是说明。但是,如果为同一张图片写上不同的说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美国加州大学**的试验表明,不同的说明会导致读者对同一张图片作出不同的理解,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可见,说明对图片意义的界定是决定性的,没有说明,一张图片可能会毫无用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说明和图片同等重要。

有一张著名的新闻图片,表现的事邓小平会见以为女外宾,画面上宾主及陪同开怀大笑,气氛极为轻松愉快,这就是读者从图片本身能得到的所有信息了。这张照片的说明是:1986年,82岁的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回家芬兰总理**,当翻译误将82岁译成28岁时,宾主开怀大笑。说明的标题为:“翻译口误,宾主开怀”。如果没用这则图片说明,读者就无从知道当小品与谁会见、何时在何处会见这样的基本事实,更无从知道宾主如此开怀大笑的原因,也不会在了解原因后发出会心的一笑。没有这些一因素,就会形成信息传播中的盲点,造成信息链的断裂和理解的误差。

这个例子说明图片说明有三大作用:

1.提供画面不能提供的基本事实,如时间、地点、姓名、单位、作者等。署明作者姓名和单位,是为了说明图片的来源,向读者负责,是读者信任程度的参照因素

2提供画面不能提供的背景资料,如为什么、怎么样、意义何在、性质如何等。提供画面不能提供的趣味点和理解、欣赏的角度,为图片增色添彩。

图片说明的写作基本方法:

写作类型

在动笔之前,我们必须弄清一个根本的全局性的问题;读者对象,写作时间,用途。

读者对象,是青年、老年,是知识分子、普通百姓,是党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普通市民,还是体育爱好者,等等。不同的读者对象决定了兴趣点和接受形式的不同,也决定了信息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写作时间,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过程。在时间发生时和在结束时写作,其内容、着眼点、表述和深度都不一样。在事件发生时写作则更多强调事件本身;在事件结束时写作,则要分析原因,提供背景资料。

用途。同一则说明,供报纸要简明,供杂志要深入,供电视要口语化,供展览要突出个性。

单张报道结构

单张报道图片说明一般只有2句话:第一句讲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第二句讲与正在发生的事情相关的背景材料或做情况介绍。例如,“2003年12月25日,巴基斯坦警察正在拉瓦尔品第发生针对穆沙拉夫总统的爆炸事件的现场警戒。在一天的时间里,巴基斯坦发生了亮起针对总统的爆炸事件,造成30多人伤亡,但穆沙拉夫总统安然无恙。”这种两句话结构经过长期使用后已经被固定下来成为公式,连次序都很少颠倒。时态

第一个句子一定要用现在时态,讲明正在发生什么事,如上例中的“正在警戒”。第二个句子一般用过去时态,因为讲的是背景材料或已经发生的事,如例句中的“发生了”。除了为资料照片写说明时少用“因为”、“这张档案照片显示的是”这样的结构外,一定要避免使用“这是”、“图为”等字样。解释

图片中容易被读者注意到的东西原则上都应给予解释,不应让读者猜测。解释要尽量放在句子中,如某年某月某日,科学家正在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阳黑子。其中“天文望远镜”就是对画面中物体的解释。如果物体是重要的新闻因素,就可以单独放在第二个句子中作为背景进行介绍,如这台天文望远镜直径达1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对一些读者不易察觉却有事重要或有趣的细节,也要指出来以引导读者阅读理解。有一张照片表现了一位公职竞选人因为忙于竞选而磨破了鞋底,这个细节就需要明确指出来。位臵

一般用“左起”而不用“从左至右”来表示方向,有时也在姓名后面加上“左”、“右”。原则上要点出画面中每位重要人物的姓名,有时也支点处相关新闻人物的姓名。尽量避免使用括弧,且在括弧中点出人名,地名,官职等,不然句子会显得破碎,文气不通畅,要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提供类似的信息。描写

不要对观点或十分明显的情景进行描写,如美丽、迷人、微笑、巨大、苍老等。要直接写出事实,如直径10厘米的气球、85岁的老人等。不要低估读者的理解力,他们知道画面中的形象是否美丽、是否巨大,或是否在微笑。一些判断性、倾向性的词语同样应该避免,如好、坏等,表达倾向性不是图片说明的任务,图片说明的功能只是告诉读者正在发生什么及其相关的背景。

成组图片

成组图片由几张或几十张照片按一定的逻辑编排而成,其中每张图片都需要一条简明通畅的分说明,而在最前面则需要一则统领所有图片的总说明。成组图片的说明需要对总说明与图片的关系、总说明与分说明的关系以及角度选择和结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总说明与图片的关系

总说明与图片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一是图配文,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二是文配图;三是图文并茂,图文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合则两全齐美,分则各受其害。

总说明与分说明的关系

成组图片的分说明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总说明,必须从总说明的角度来写。分说明与总说明的关系是服从、配合、深化的关系。分说明传达的信息不仅要与总说明一只,不能有任何矛盾,而且还不能重复总说明已经说过的内容。一般来说,分说明只要点明人物、场景和正在发生什么就行,深入的解释或仔细的描写是总说明的任务。但将所有好材料都集中在总说明中也不是一致的提倡的做法,这样会导致分说明空洞无物。分说明也需要适当的实质性内容,提供某些新闻要素。文配图时,分说明应充实些;图配文时,分说明应简明些;图文并重时,则应灵活分配。总说明的角度选择

成组图片说的角度大体上有三种:第一种是比较单纯、直接的,即只有一个角度,这类大多数新闻性是动态性的,比如“中国发现石阶上最小的甲龙”、“上海南浦大桥建成通车”等。这类稿件的角度就是事件本身,不可能有其他 角度。第二中包括在事件中,即这个事件有多个侧面,其中一个才是最好的。例如广州建成了一个区域气象中心,这个事件有这样几个侧面:

一、它是我国第三个区域气象中心;

二、它的设备很先进;

三、它可以随时为港、澳、台地区和整个东南亚(包括航行在这个区域气息中心上的船只)提供气象服务。这三个侧面都可以作为写作角度。如果你的读者在东南亚,就应该选择第三个侧面作为说明写作的角度,只有这一些和他们的关系最密切。第三个角度是,由于事情本身太太小,不能直接作为写作角度,二是需要把它放入一个更大到背景中,用更大的背景村托其新闻价值。例如辽宁九门口长城修复开放这一新闻,由于这段长城并不出名,加上这几年长城修复开放的报道太多,从修复开放的角度报道,效果不会太好。但是,这处长城位于我国的黄金旅游区——辽西走廊旅游区内,从举世闻名的辽西旅游区又增新景点这个角度写作,效果会更好。照片还是这些照片,但说明角度一边,内容就显得不那么单薄了。这三种角度选择形式可归纳为直接法、对多个侧面分析的比较法和放入更大背景中的映衬联系法。

总说明的结构

成组图片报道的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新闻性的(或者说动态性、事件性的),二是介绍性的(或背景性的),三是图片论文。

以报道西班牙斗牛为例,如果报道一场重大比赛,就是动态性的。如果以比赛为引子报道斗牛传统、斗牛士的培养和牛的挑选等,就是介绍性的;如果从动物保护角度批评斗牛对动物的残害,就是主观色彩更浓的图片论文。第一类动态性的图片说明可以用标准的新闻消息的写法——倒金字塔结构,即首先确定最新、最重要的东西并把它放在第一段导语里,然后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列,在中间或最后安排背景材料。第二类介绍性的图片说明,多用叙述结构。叙述结构有两条线索,一是事件线索,比如介绍一个地方,可以什么时候建成、什么时候发展、现在怎样来展开。另一个是空间线索,从事件最有趣、最有意义的点开始。第三类图片论文,是对倒金字塔结构的叙述结构的综合运用,可以统称为混合结构。

千万不要从关节处裁剪

画面中有人存在的时候,最考验图片编辑对照片的感觉。你可以切掉一部分身体,但不要从肘部或是膝盖这样的关节处进行裁剪。如果确实有必要把头部从画面中裁剪出来,应该保留一些肩部图像,这样头部有一个支撑点。同样的道理,裁剪也可以在面部进行,但不能单独剩下一只眼睛或是半边嘴。

不可不学的摄影技巧.3--摄影小窍门

一、区别风景、人像模式 拍出想要的效果

我们平时总觉得用风景模式和人像模式照相没多大区别,它们究竟区别在哪儿呢?其实它们的区别主要在背景上,如果你在光线充足,长焦距时会发现用人像模式照出来的照片景深变浅了,远处的景物变得模糊起来,而焦点附近的人物却很清晰,因此,有点摄影经验的摄手常利用这一特点来虚化背景,把人物从杂乱的背景中剥离出来。光圈越大、焦距越长、人离背景越远虚化效果就越好;而风景模式则没有这一情况,无论是近处还是远景都很清晰,因此特别适合拍有特定记念意义需要背景清晰的旅游景点照。

二、用好长焦相机 用背景虚化来突出主体

杂乱的背景往往影响画面的美感,利用景深的控制可以较好的虚化背景。对数码相机来说,虚化背景的能力较差,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最长焦距”+“最大光圈”+“最远主体与背景距离”+“最近摄影距离”的组合来实现最大虚化效果。另外,户外拍摄人像模特还需要采用反光板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补光,这样模特脸部和服饰就不会限于阴影之中了。

风景模式深景深(小光圈F4.7 焦距:10.4)

背景虚化后的效果(大光圈F2.0 焦距:100)

当然,如果你的相机是3倍变焦或更小,那你就不必费心了,照出的照片虚化效果肯定不会很明显。

三、半按快门对焦平移镜头构图 避免人像模糊

通常出现在摄影者不是把主体放在相片正中的时候,有脸部对焦功能的相机没这一现象,但为了保证主体清晰,最好还是分两步,即先半按快门对焦后彻底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方法:

1.先向主体半按快门对焦,直至屏幕上方出现「色点」提示,不要放手。

2.再把镜头水平式移向左或右,直至你满意主体位臵,再按余下的「半快门」拍照。

四、让旅游照做到人景两全

大部分朋友拍的到此一游相片,人像总是小得不得了,一般情况下,在旅游人像摄影中,景点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而人物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一。

技巧:用同一背景,叫主体向前走两步,拍个半身照片便成。

五、用好闪光灯 拍摄更真实

拍摄夜景 要强制关闭闪光灯

一般人拍夜景都会用自动模式,但拍出的夜景总是近处一片白,远处黑乎乎,噪点惨不忍睹。

这是因为一般家用消费级数码相机的闪光灯功率有限,如果你想让它把夜晚远、近景物都照亮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拍夜景时要把闪光灯强制关闭,通过长时间曝光拍出色彩艳丽、清晰的夜景来。

技巧:

1、如果没有经验且不熟悉相机的操作,暂且使用夜景模式吧。

2、采用最低ISO感光值,保证画面足够细腻,尤其是对于小DC而言,这点特别重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用提高ISO感光值的方法提高快门速度,一般ISO值不要调到超过200,过高的感光值会使画面增加很多噪点,使画面变得惨不忍睹。

3、白平衡一般采用自动即可,而如果画面过分偏红,则宜采用日光白平衡。

4、NR(降噪)功能虽然可能降低存储速度,但是依然需要打开(多数相机可能没有此功能)。

5、闪光灯,别拿它当探照灯用,多数情况下,要记得把它关闭。

6、相机必须放在三脚架上,没有三脚架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地选取路边的栏杆或者半人高的围墙作固定相机之用,拍摄时相机千万不能震动,否则会出现恐怖的重影。

7、自拍模式可代替快门线用于防止按快门时产生震动,有遥控操作的相机,用遥控操作是不错的选择。

关于曝光:

一般采用手动模式拍摄。为了保证画面具有足够的景深和锐度,并且避免紫边的产生,一般使用F5.6(千万要记住数值越大光圈越小)以上的小光圈(针对普通数码相机而言);而快门速度则根据当时的光线而定,既可以通过屏幕直接判断,也可以根据直方图来精确调节。

相同曝光量,不同光圈与快门的组合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要根据拍摄题材而定。一般来说,拍摄静止的建筑时,光圈不宜过小,一来过小的光圈会产生衍射,影响成像,二来光圈小了,快门速度必然减慢,更容易产生噪点。而如果拍摄的是车河,要记录更长的车辆轨迹,势必采用较小的光圈和长时间的曝光。

不妨一试:

尽管前面都说拍摄夜景宜使用小光圈,但是如果以夜色为背景拍摄微距,霓虹虚化成光斑,别有一番味道。

后帘同步闪灯 避免「人清境淡」、「人淡景清」

这是结合夜景曝光和人像闪灯方法,避免「人清境淡」或「人淡景清」的情况。

技巧:

1.调至「后帘同步闪灯」模式。

2.把相机放在三脚架(如没有三脚架,可放在附近栏杆、墩柱上),对好主体。

3.告诉被拍者:拍摄时保持姿势,给予相机足够时间曝光加闪灯(约2-3秒),闪灯后才叫做完成。

4.按下快门,等候相机完成拍摄。

这些情况下可打开「强制闪光」,替主体补光(多数相机都有此功能)。

虽然相机闪光灯对拍夜景没什么帮助,但我们利用它来补光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为了避免补光过强或过弱,一般要求需补光的主体距相机1至2米较合适。

1、逆光补光:旅行时看见漂亮风光,想拍人像才发现是背光(逆光),照出来的照片真的是“脸上无光”。

2、高亮背景补光:雪地背景太亮,如果让主体变亮,北景将会白茫茫一片,毫无层次。

3、阴影补光:夏天阳光普照,人的面部肤色会不均匀,拍出来会一边亮一边暗。

六、用好快门 拍出流水的动感

在拍水流、瀑布,快门在1——1/4秒就可以有不错的丝绸感。如果水流速度慢,可以适当提高快门速度。

不同快门速度和光圈下的拍摄效果

快门速度:1/50s;光圈:F3.0

快门速度:1/10s;光圈:F5.3 快门速度:1/33s;光圈:F2.6

快门速度:1/8s;光圈:F7.5

要用好快门,还要到实际生活中实践,多拍拍就有感受了,反正DC不会浪费胶卷!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实现某种效果,还要注意DC的测光值,否则水流可能会变成白花花的一片,运动的物体会变得一片漆黑。

还有就是安全快门——快门速度1/60是手持拍摄的极限,超过这个速度,就要用三脚架帮忙了,要不照片就糊了。小结:

1.家里照人像用人像模式,如如果你的是长焦(5倍以上)相机,可尝试背景虚化。

拍景点照纪念照用风景模式。

2.半按快门对焦,平移镜头构图,避免人像模糊。

3.拍夜景,别相信闪光灯。如果不请自来,就要将它强制关闭。

ISO不是什么好东西,用它提高亮度是用牺牲画质换来的(噪点增多),我们不要轻易提高它。

固定好相机,不让它移动这也是拍夜景成败的关键所在。

4.闪光灯并非一无事处,用它在强光背景下给主体补光是很有效的。

5.要拍出流水的动感,就要用慢速快门(150--1秒)。

让编辑喜欢你的文章的十四条技巧

一、电子邮件投稿应该用什么格式? 主题:投稿栏目、文章名、发表笔名。内容:文章的全部内容。

落款:作者、作者单位(可有可无)、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二、为什么不欢迎使用附件?

第一,附件容易传输病毒,这让编辑们不喜欢;第二,附件来稿格式或者版本不同,经常无法正常打开,所以文字稿应该直接贴在电子邮件正文;第三,图片则必须放在附件,放在文档里不好拿出来。不要拿附件来考验编辑的耐性。

三、来稿之前知道自己的文字适合什么栏目吗? 投稿之前,必须确定自己的文章适合哪个栏目,最好能在邮件的主题里列出来,这样也有更强的目的性。这里要注意,投稿甚至是写作之前,就要看栏目都用什么文章,别投错了!投对了就事半功倍了!

四、一个月来几篇稿子比较适合?

看你是发什么稿件,如果是新闻稿件,每天发一篇都没问题,因为这个天天都有版面,有时两篇都可以,但不是特别的话最好不要这样。如果是大稿,则隔几天才发,我想报纸不会天天发你的大稿的,最好是看到之前发的刊发了之后再发另外一篇,另外,也要注意时间性。如果是比较少的版面,就要看他每周出几版,有些一周两版,有些一周就一个版面,有些可能还会因为广告或者专版隔周才出一次,尽量不要让编辑手上同时有两篇你的好稿,版面安排得来不要紧,安排不过来时效性又有要求的他可能就会选用一篇了,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版面,真的不行应该尽量和编辑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

五、截稿时间是什么样的概念?

截稿时间各种媒体有不同,像右江日报的新闻版,记得一般性稿件是当晚九点截稿(当然等领导的除外),其他版面有些可以这周就划定下周的版面了。像广西日报的新闻快递,有个报社说过,这种小稿件是值班室定的,值班室要晚上才有人,但是又说下午四点之前传过去也行。这种其实不要紧,但是不是特别的稿件不能说我晚上十一点才发过去,一旦过了时间,就没必要再投稿了。因为时间一过立即定稿,就算你写得再好,也不会用。

六、字数要求的含义是什么?

简单点来说,能少就不要多。规定多少字那你就写多少字,不可以任性多写几百一千字让编辑删,除非编辑约稿时有说明。毕竟,你字少了,只要文章不错,我空出来的版面还可以安排其他一些东西;但是,你字多了,虽然你文章很漂亮,万一我懒得删了,多出来的字数放哪里,万一编辑不用不是惨?

七、为什么不能有错别字?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应该错别字会影响到编辑的心情。比如一篇大稿过来,看见标题都错了,还会往下看吗?有些编辑和我说过,说要是看到有三个错别字了就不会再往下看了,直接丢稿!所以我们要很注意。发稿之前,至少将文章读三遍,没必要用错别字来考核编辑的改错字能力。另外,有些报社会规定,印刷后发现一个错别字要扣多少奖金,你想想看,你要是害编辑扣几笔奖金了,下次还会不会用你的稿件?

八、编辑是否有义务给作者回信?

常理来说应该回每一封信,但是,做起来不现实。因为编辑的工作重点是在编稿子和做栏目上。不回信也不是不尊重你的劳动,是编辑实在太忙,我们作者必须得理解。所以,有些邮箱设臵了自动回复,收到这个说明编辑收到稿件了,会看,用不用就看你的稿件合不合咯!

九、留用是否代表一定发表?

留用和发表是两个概念。编辑拿了你的稿子,是觉得你这篇稿件还不错。但是,编辑发稿都是好中选优的,难保下一期会有比你更好的稿件就不用你的了,也正常。是否发表,要等定稿划版后才知道。一般来说要是一个月都没通知,那就意味着稿子被毙了,赶快给别家吧。

十、是好文章就一定可以发表吗?

不一定。好文章也要有适合的媒体来发布。比如有些稿件深度很好,写得很动情,很深入,编辑都认为是很好的稿件,但是他不能用你的稿子,因为这种稿子他没地方用,就如一些深入报道、敏感话题,右江日报和广西日报不一定就用,但是说不定当代广西、百色工作或者广西工人报之类的就用了,这点作者要明白。

十一、一稿多投的概念是什么?

严格的定义:一篇文章给两家以上的媒体。这种媒体是比较在意的。谁都希望自己报纸杂志上刊登出来的是独家新闻,但是作者就喜欢多处发稿。当然我个人认为,一篇文章发右江日报和发广西日报不算冲突,发两个不同媒体是可以理解的,一般编辑也不会太在意。但是心里可能会不好受,会责怪。所以我告诉大家一个诀窍,就是一个事件拍多一点图片,用不同的图片来投不同的媒体,注意文字表达方式也合理修改变动,这样就不会有问题了。还有一点务必深深记住:同一篇稿件千万不要投给同一个媒体的两个不同邮箱,不然你会吃不了兜着走!

十二、可以和编辑成为文章之外的朋友吗?

可以。编辑也是人,很多时候,适当地和编辑聊聊文章之外的话题,能彼此更好地沟通,而且有些编辑也是喜欢交朋友的,如和作者读者交流等等。但是要记住一点:要是编辑在工作时间,最好别随便打搅。

十三、直接给主编邮箱发稿好不好?

不好。一般主编都不亲自参加组稿,所以,除非你是主编私交非常好的朋友,否则,最好别发,因为,发了也等于白发。最好是发报纸杂志上公布的投稿邮箱,这样编辑才会看到。

十四、有问题直接打电话找编辑谈好不好?

这个可以。作者应该多主动和编辑交流,不少编辑也是喜欢与作者交流的。但是千万要注意:别有事没事打电话给编辑,编辑都比较忙。我个人认为:除非是领导交代的或者比较重要的大稿,久不见发了应该和编辑联系外,一些小豆腐块就没必要打扰了。

第二篇:图片说明六年级

图片说明:

白富安,高级教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82年9月参加工作,担任村小学校长,负责

村小学全面工作;主教四年级数学等学科,任四年级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

罗有顺,一级教师,本科学历,1991年12月参加工作,担任村小学教研组长,协助村校长

抓好学校工作,负责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主教一年级语文等学科。

李晓海,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9年7月参加工作,担任村小学少先队大队

辅导员,负责学校德育、三生教育,少先队工作,主教六年级语文等学科。

陈永才,二级教师。本科学历,1997年7月参加工作,负责学校安全专管和国旗班的队列

训练,主教六年级数学等学科。任六年级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兼学校工会小组长。

罗凤仙,一级教师,大专学历,1984年3月参加工作,主教一年级数学等学科,任一年级

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兼“一补”管理工作。

刀孝美,一级教师,本科学历,1976年7月参加工作,主教二、三年级语文等学科。任二

年级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兼村小学妇女小组长、学校女生指导员、图书室、家校管理等。

董文慧,二级教师,本科学历,1999年7月参加工作,主教二、三年级数学等学科,任三

年级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

雷发安,二级教师,大专学历,1996年11月参加工作,主教四、五年级语文等学科,任五

年级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兼教仪室管理和学生营养餐管理“一补”管理。

杨忠勇,二级教师,大专学历,1984年9月参加工作,负责村小学后勤服务工作及“三免

一补”经费管理工作,主教五年级语文等学科。

刀绍兴,临时工,初中学历,主要从事食堂烹饪工作。

刀绍安,临时工,初中学历,主要从事食堂烹饪工作。

第三篇: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

实战篇

(一)一般的新闻格式:

:

一、标题

(1)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新闻标题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新闻的取舍。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2)新闻标题的拟题标准:

1.要“实”。即明白实在,“一语破的”,让读者看题知文

2.准确贴切。即不夸大或缩小,更不能歪曲或虚构

3.言简意赅。即要求字少意明,简洁明快 4.生动传神。即切忌平铺直叙,毫无生气

二、导语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实在的信息,忌空泛的套话。

2、新闻要言之有物,新闻导语自然应该传递确定的信息,既能突出消息要点又内容具体实在。但有些导语却因过于笼统、雷同而行同虚设。

3、即便是需要高度概括的导语,仍可以避免、也必须避免空而不实。

4、要简练明白,忌冗长繁杂

5、要简要地交代新闻来源和新闻根据

6.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因及结果,也可以用五个W来表示:及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什么事(What,何事)、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

三、正文

要求:紧扣主语,正文及内容要突出其亮点所在,注意,新闻背景可以夹在正文中体现。我们在写新闻的实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具体以校园新闻为实例):

1、非太正式的活动:应详写内容及结果,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一点修饰性的词语(如:协会活动、文艺演出活动等)。

2、会议报道:不能用修饰性的语言,会议进程要写清楚,内容要抓住其重点,内容结构应清晰明了,分清主次。

四、结语(为此次活动取得的效果)

注意:为了更准确地报道新闻,建议记者要尽量跟组织方索要相关会议活动等相关采访资料。(这点也比较重要,尤其领导、嘉宾名称职务等,需要大家做足事前的准备工作,活动报道要求大家提前半个钟头到场,大家要充分利用这半个钟头的时间)

(二)新闻报道“模板”(这块要认真看下,很实用)

下面我从本校记者日常遇到最多的三种采访进行归纳总结一下:

会议类

会议类新闻通稿是我们工作中最常写的,他的结构也是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

它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第三段,理清会议的程序;第四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会议新闻稿,必须注意以下6点:

1、标题要符合会议的内容,校园内的会议类型很多,参与对象很不同,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学校哪个部门举行一定要写清楚,比如“校团委召开学生干部经验交流座谈会”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导语写得好,通讯稿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比如“9月10日,校团委在素质拓展中心多功能会议厅召开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

3、列出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尤其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我建议职位要排在姓名之前,我是不大赞同《福大团讯》中规定姓名要排在职位之前的写法。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的话,我们一般奉行奉行的原则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这样是为了体现基本的礼仪。但如果同时出现两个行政级别一样的领导,我们可去查询该领导相关资料,按照他们的资历排先后。

4、会议内容的提炼。要介绍整个会议的流程,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领导的讲话、讨论环节、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但为了简洁,我们要对这些讲话内容进行提炼。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全面。在多次总结领导的重要讲话中,我得出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绩;其次是概括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再次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介绍,最后是对与会人员提出几点关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

5、描绘会场气氛

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往往是热烈的,主要从与会人员的反应中获得信息。

6、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它的意义要注意层次感,一般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是对培养青年学生的意义,其次是对职能部门自身建设的意义或者是对某项制度建设的意义,最后是对学校整体建设的意义。

比赛类

比赛类新闻稿的一般结构是:第一段写导语,介绍主承办单位、评委、参赛选手;第二段写比赛的过程;第三段写参赛者的获奖情况以及举办比赛的意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1、介绍评委。评为一般是一些相对比较有权威的老师或社会人士,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也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同时从介绍评委中也让读者感受到这场比赛的重要性。

2、比赛现场描写。竞赛的主角是参赛选手,所以现场的描写当然得从他们入手,可以说,他们的表现情况也就是竞赛现场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参赛者很多而不可能一一描述,所以对参赛者比赛情况的描述需要概括,再侧重选择其中几个来进行描述。写演讲者的表现,他们一般都是热情洋溢、声情并茂,充分展示了选手良好的精神风貌,而观众的反应则是较为强烈,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3、公布比赛结果

竞赛类新闻稿最后要体现比赛的结果,这是这一类新闻稿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写获奖情况的时候,要注意将获奖人的具体姓名、所在单位或学院、所获奖项写清楚。同时,视篇幅情况,公布获奖情况一般公布到三等奖的名单,如果篇幅不够的话,则仅仅公布一等奖即可。

4.写出举办比赛的意义。

活动类

活动类的新闻稿必须将校园的文化气息体现出来,要想写好这样的报道是有些难度的。

它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导语、主承办单位、参与人员;第二段主要写活动的过程,活动现场以及现场观众的反应。第三段评论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

行文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必须体现主题,参与人员的介绍要有层次感。每个活动都有自己的主题,主题很重要,它浓缩了整个活动的内同,在开篇介绍下活动主题,有助于读者首先把握住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参与人员往往包括学校的主要领导,嘉宾、新闻媒体、学生,这么多不同身份的人员同时参加了活动,一般的写法如““校党委书记xxx、校长xxx出席了活动,xx媒体朋友参加了活动,我校各学院师生代表共xx余人参与了活动。”

2、正文要紧扣活动主题

我们在写一篇这个类型的稿件时,首要要清楚这个活动的主题,然后整个活动的内容要体现出这个活动的主题才好,切勿出现内容却与主题脱离现象。比如这个活动的主题是提高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就要从内容中体现这个主题。

3、活动程序要分清主次

跟会议类的新闻稿一样,在写活动程序的时候要分清这些程序的主次,活动都有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才是报道的重点,就如一场晚会,节目的表演才是写作的重点,而像现场的互动环节则是次要的,一般一句话带过即可。再如,大型的音乐会,往往都分上下半场,有中场休息,如果我们把中场休息的情况也描写进去,肯定会让读者厌烦,在新闻稿中就破坏了对整场音乐会的描写基调。

4、描写活动现场,一般采用总分式的段落写法,重点突出活动的特色

只提活动程序的话,并不能算是新闻稿,因为活动的程序从策划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我们的重点是要描写实际活动的现场情况。比如《高雅艺术进福大》的新闻稿中,不仅仅将几个部分的表演曲目写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写出这些曲目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现场的艺术家是如何表演的,现场的观众反应如何。

同时在描写活动的现场时,我们要注意突出活动的特色,要将活动的整个基调体现出来,比如一场歌颂青春、五四晚会,就要用“青春活动”、“热情洋溢”、“激情满怀”来描写表演者的表现,还要突出台下观众反应的热烈程度,像“博得了在场青年学生的热烈掌声”之类的描写。

5、活动意义要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方向

举办活动一般就为了活跃校园的文化,所以,在谈及活动意义的时候,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有层次地概括活动的意义。一般也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其次是对活动主题本身的意义,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诗歌朗诵赛”的意义就有一条是“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加深入人心”;最后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小结: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从时间上来说,学校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如每年上半年是毕业生就业的时期,每年秋季是学校招收新同学的时间,每年都有教师节,每年都有学生各单位实习等等。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新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

拓展篇

作为合格的校园记者我觉得不仅仅只完成组织安排的相关采访报道任务,更多地要自己拓展独立采访、挖掘校园内有价值的事件。尤其是对于以后想从事传媒工作的同学很重要。

怎样才能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呢?在大学丰富多彩而很多又具有循环性的生活中,要寻找到有价值的事情就要培养自己敏感的新闻触角,也就是记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很好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曾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

获得的。在08级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同时作为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新闻稿,就必须多观察、多思考,及时发现生活中的值得写的事情,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比如,期中考试结束了,可以采访班级里成绩优异的同学,请他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可以采访任课老师,请他谈谈同学们在前一段时间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等等

当选题确定以后,还要做深入细致的采访和调查。比如,我校的纪律状况在师生们的努力下,有了较大的改观,我们可以采访同学们,请他们谈谈自己为学校的校规作了哪些工作;可以采访老师,请他们谈谈看到班级发生变化后的感受,可以采访校领导,请他们谈谈怎样进一步做好学校的校风、校纪工作。在采访中,首先要做好采访的准备,比如要提出什么问题,准备好必要的记录工具,如纸、笔、录音笔等;其次,采访过程中,要虚心学习,认真记录;然后,对采访得到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纳。最后,我们就要从中选取一个最适合的角度去写,所选角度要尽量新颖。最好不要人云亦云,我们要抓住独树一帜的做法,标新立异地真实报道出来,尤其现在提倡创造,我们就应该从“新”的角度出发,报道出这则新闻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各位可以参考下以下四个角度:

第一、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一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第二、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第三、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

第四、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行文中新闻的主体内容要充实,层次清楚,语言简明。主体是新闻的主干,它要承接导语,用实在的、典型的、具体的材料,印证导语中的提示,对导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

值得注意的是背景烘托和深化主题时不要喧宾夺主。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就是它的背景。虽然好的背景,能烘托和深化主题,同时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但背景只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不能喧宾夺主,也不是每条新闻都一定有背景,要根据需要而定。

最后,结语注意简要概括,进行评论或提出希望。结语是整篇新闻的收笔之处,它的作

用是阐明事实的意义或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给读者以完整的感觉,也可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味。

新闻写好之后一定要要有反复修改的毅力。一定要多读几遍,避免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例如“驾驭能力”就不能写成“驾御能力”,这样给读者易造成歧义,理解不透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注意篇

一、消息报道的避免纯粹官方化

作为校园新闻采写者,在做会议新闻报道时,我们的心态要避免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不能因为采写会议新闻就官方化味道十足。由于我们的工作任务本身更多侧重于学校党政新闻方面,有记者往往任何此类消息都采取单一报道方式,写出来的稿子几乎可以拿来当新华社通稿。另一方面,我们的有些记者往往在写多了形式一致的消息报道之后总会产生一种错觉,即校园记者不过如此,当个会议记录者罢了。这种情绪的产生,个人感觉最大的根源在于自我写作的千篇一律不懂创新。这一点又和第一方面要阐述的内容吻合,即: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会议新闻报道形式不仅仅是领导开会、专家讲座、对外接见、洽谈合作等冠冕堂皇的官方化制作,我们应该更独具自我眼光,从中挖掘新意并试图改变报道思维与报道方法。

二、报道内容的避免求大求全化

在采写一个讲座稿子时,切勿全篇记录,不管讲座人的发言是否与主题有关,一概写进新闻中。这样的写作处理方法显然有悖消息写作要求。另外,力图做深度报道不是不被允许,而关键在于,究竟有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不是事无巨细、毫无重点,更不是全程跟踪、一滴不漏,而是全方位描述、多角度思考,往往更加体现新闻策划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此类稿子的写作中一定要注重挖掘重点、突出报道,多从受众角度考虑,提供有用信息。

三、报道避免过分倾向受众的哗众取宠化

目标过分倾向受众,等于滑进了哗众取宠的窠臼。其实校园新闻的制作并不是一个难以从事的工作,只要受众喜欢的线索,就是我们要做的有价值的新闻。不过这里重要的还是一个度的把握,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不能过分偏好而丧失新闻道德。这不仅是我们目前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在今后走向社会职业的道路中,也需时刻注意,不断反省总结。

四、人物通讯报道避免歌功颂德化

作为校园新闻记者,写人物通讯是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可能被采访对象是我们的老师或是同学或是身边的工作人员甚至是学校领导,无论采访对象如何受记者本人尊敬,在通讯写

作中都要尽量避免记者主观意愿的表露。可以采用的一种思路是,以该新闻对象为线索,主要描述该对象曾经发生过的系列事实。避免过分客套话与恭维话,严格站在客观立场进行描述,应该是人物通讯报道的基本原则。清晰思路,以具体事例论证观点,注重描写语言的通俗、生动活泼,注重特色,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是人物通讯报道操作的基本方法。

总结篇

作为学生记者,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自我价值定位。一方面我们值得为自己骄傲,因为我们站在了一个高度看待问题,具备一种把握全局的意识与思维能力,在这一点上,由于我们接触到的和所掌握的基本信息往往全面宏观,一般同学不能企及;另外一方面,我们应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信息传播的服务者,有责任和义务使更多的受众了解更多的信息,所以我们没有特殊优待。我们要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看完以上这些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点启发,同时也愿意听到你们的不同意见,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起探讨、进步。谢谢!

注:版权本人所有,请勿用于商业,仅限于福大记者朋友交流学习。

第四篇:新闻写作

自媒体时代的全民专业报道(总序)

传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媒体却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

当号子、烽火狼烟、鱼肚尺素、鸿雁传书、招幌等古老媒体成为人们美好记忆的时候,当报刊、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让人颇为倾心的时候,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却把人们对新事物的欣喜若狂搅得天翻地覆了。MSN、ICQ、QQ、博客、播客、微博、公民新闻网站等自媒体的层出不穷,令人们目不暇接。我们不得不说:媒介真的就是信息!

历史上,人们的需求似乎都不是自己真实的需求,正如消费社会,太多的需求是被他人创造和培养出来的一样。其实,人们对媒体的接近权与传播权也是被提醒的权利。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代,人们绝不会想去拥有媒体接近权与传播权。只有当技术进步、经济水平提高、物质产品丰富、精神需求扩大的情况下,一些政治家与学者们突然告诉人们,“传播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于是,对媒体接近权与传播权的奋争,似乎成为人类政治变革中的重要主题,也必然是民主平等应有之义。因此,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来,媒体便成为一个重要的武器,不断地变换角色,不断地改弦易张,不断地进退自若,成为极具魔力的法杖,令人们对之心神俱醉。媒体接近权与传播权,从此,成为一代代人求之不得的梦想。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终于遏止了这个梦想的无限蔓延。如同中国古人的飞天传说一般,随着嫦娥卫星的成功发射,梦想竟为现实!

“自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02年Dan〃Gillmor对其“新闻媒体3.0”概念的定义中,“1.0”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old media),“2.0”指新媒体(new media),“3.0”指自媒体(We media)。2003年7月,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对自媒体进行如此界定: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的专著《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充分体现着自媒体的特点:即全民新闻报道,全民受众即时接受全民生产者新闻。在自媒体时代,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声音来自多元世界,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总之,自媒体的特点是平民化、个性化、简易化、快捷性、交互性,人人随时接近媒体,人人随时传播信息。

似乎,这的确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然而,自媒体时代的全民报道与草根新闻也存在明显缺陷与诸多困惑。首先,新闻真实性受到严重挑战。丹〃吉尔默提出“自媒体”概念时,就曾指出,“草根新闻的兴起伴随着严重的道德问题,包括真实性和公然欺骗。”这一方面是大众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新闻报道的标准意识不强,随心所欲发布信息,不加甄别;另一方面是技术突破了惯常的新闻监管体系,新闻不论真实与否,只能在事后加以控制;更重要的是接受者成为虚假信息的二手传播者,出于对“腥星热”的热衷,转发信息时丧失了责任意识。其次,媒体可信度较低。由于新闻真实性存疑,加之报道者的草根身份,无法让自媒体在严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信息传播中,成为民众信息获得的依靠与必然选择,因而造成自媒体公信力降低,很难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其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也是迄今仍在艰难探索的问题。最后,自媒体会无限放大社会矛盾,激化冲突。由于自媒体完全解放了人们的媒体接近权与传播权,从政党或组织派别争论的平台演变为众声喧哗的油锅。各色私人小恙被布之于众,加以放大,各种攻讦谩骂,如同热锅的响油,喧闹不休,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似乎,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破坏了人们亲和友善的关系,那种往昔过去的好时光,令人每每在回忆中,黯然神伤。

《一本书学会新闻写作》系列丛书,正是应时之作,为这个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献上一把最有力的抓手,让自媒体时代的草根新闻,变成媒体接近权与传播权大放异彩的全民专业报道。如同喻国明教授的形象比喻:全民DIY应该是专业、标准、科学、有效的DIY。

本丛书是以新闻采写为研究对象,采取旅游全攻略的架构,利用工程技术的思路,兼??专业新闻理念与业余记者思维精粹,接轨不同行业与类型新闻采写方略,引领非专业人员进入新闻采写的奇峰异洞,细语全民专业报道中的在哪做、做什么、如何做,形塑全民DIY时代非科班出身的合格记者。

我们正在尽力去做,而做的结果只能由众人评判。尽管心有余,却力有不逮。但为这个瞬息万变时代的众生,奉上一把有用高效的抓手,是而且将一直是:我们的使命与图腾。

刘建华

目录

第一章 消息写作

第一节 消息及其文本格式

第二节 消息写作

第三节 倒金字塔结构

第四节 消息结尾 第二章

故事性导语

第一节 常见的故事性导语 第三章

新闻报道的其他结构类型

第一节 金字塔结构

第二节 沙漏式结构

第三节 《华尔街日报》体 第四章 报道角度

第一节 选择报道角度

第二节 一事一报 第五章

新闻背景

第一节 什么是新闻背景

第二节 如何使用新闻背景 第六章

使用引语

第一节 引语

第二节 如何选择直接引语 第三节 如何使用直接引语 第七章

新闻语言的使用

第一节 新闻的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新闻报道如何遣词

第三节 新闻报道如何构词

第四节 新闻报道构建段落技巧 第八章

新闻的表达方式

第一节 描写细节、展示场景

第二节 叙述故事 用事实说话 第九章

特稿写作

第一节 什么是特稿

第二节 如何组织特稿素材

第三节 特稿如何开头

第四节 特稿主体结构

第五节 特稿的结尾 第十章

人物报道

第一节 人物报道

第二节 人物报道如何选材

第三节 如何写人物报道 第十一章

分类新闻写作

第一节 会议及演说新闻写作

第二节 科技新闻写作 第三节 财经新闻写作

第四节 体育新闻写作

第五节 故事与灾难新闻写作

第六节 刑事犯罪新闻写作

第七节 司法新闻写作

第八节 医疗卫生新闻写作 第十二章

深度报道写作

第一节 深度报道

第二节 写作深度报道的前期准备

第三节 深度报道的写作 第十三章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写作

第一节 如何写连续报道

第二节 如何写系列报道 第十四章

调查性报道写作

第一节 调查性报道及线索来源

第二节 调查性报道如何进行调查

第三节 调查性报道写作步骤

第一章 消息写作

第一节 消息及其文本格式

一、消息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最常用的文本,它是对社会新近发生或发现的重要客观情况所做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

在各种新闻媒体中,消息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是最为迅速、简明的。它通常以最快的时效告诉受众,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其他文本往往紧随其后。消息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是最简洁的,报道最紧要的新闻事实,概述其他内容,忽略细节。因此,消息是对新闻事实最简明、最扼要的报道,二、消息的文本格式

消息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和新闻报道文体中的地位,决定了它有以下特点:集中报道最重要的新闻事实;简明快速报道动态新闻;具有相对固定的文体结构。

通常要有以下四部分构成:标题、讯头、导语、主体。

第二节

消息写作

一、讯头

讯头是任何消息的起头第一笔,是消息这种新闻文体的标识,是新闻消息的外在特征,也称为消息头,是消息正文新闻来源、发稿单位名称、发稿时间、地点、类别的交代。这是消息体裁的标志。其作用在于明确表明某条消息的版权关系,强调其新闻价值。其表现形式一般为“某某社某某地某某日(时)电”。由本报记者采访、写作、编辑、播发的稿件,其消息头可直接用“本报讯”。

讯头用于“本报”发稿,其最基本最常见的格式是“本报讯”,并衍生出“本报今天消息”、“本报某地讯”、“本报某地某时讯”、“本报记者某地某事报道”等格式。电头则用于通讯社发稿,其基本格式是“某通讯社某地某时电”,并衍生出“某通讯社某地某场所某日某时电”等强调性格式。报纸的外地稿源,也多以电头形式处理,如“本报某地某时电”。

(讯头是消息的体裁标志,写作消息首先要写讯头,它的形式主要有“本报讯”、“某某社某某地某某日某某时电”,及“本台消息”等)

二、导语

1、导语及其作用

导语,消息文本的开首部分,新闻信息和新闻价值的集中表现的部分。

导语的作用:揭示事实内容;吸引读者;展开报道的逻辑顺序与结构关系。

2、概括式导语

概括式导语,也被称为直接式导语或硬新闻导语,第一句话就开始集中描述新闻事件的主题,交代最主要的新闻要素。

当重大的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的第一条新闻需要概括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涉及到什么人,在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和怎么样。此后才会有深入的与事件和当事人相关的详实的新闻报道。这类硬新闻通常会使用概括式导语,简明的提供新闻报道的要旨。概括式导语一般都比较简短,干净利落的完成导语,更详细的内容在主体部分展开。

路透社(1963年)11月22日电 肯尼迪总统今天遭到刺客枪击身亡。

新华社3月11日电 据日本共网社报道,日本气象厅透露,11日下午2点46分左右,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7.9级特大地震,东京有强烈震感。气象厅已发布海啸预警。

本报讯(2011年06月17日京华时报)昨天,农业部宣布,6月中旬起,农业部将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展开为期一个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溶肥料的专项检查。据悉,决定展开此项检查的直接诱因是今年5月江苏镇江发生西瓜使用“膨大剂”导致出现西瓜炸裂的事件。

以上的导语都是概括式导语,这种导语也是消息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导语形式。这种导语非常适合硬新闻(hard news),即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也就是一切重要的新闻,比如重要会议的报道、重要政策的颁布、社会生活发生的重要变动、灾难、战争、重要的事件新闻,这种新闻一般时效性较强,受众需要快速了解新闻信息。

(概括式导语是最常用的导语形式,要简洁,一般是一句话,快速结束导语,将更详细的新闻要素放在主体中。)

三、概括式导语的写作步骤

第一步,找出最值得关注的要素。在将要报道的新闻中,哪些要素是最重要?哪些与媒体的目标读者接近?哪些是特异的?那些有趣味的?事件是否有不同寻常之处?是否有可能影响非常大的内容?明确新闻报道中的这些问题。此外,这里需要考虑新闻事件中的5个“W”和1个“H”,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发生?这6个问题能够满足读者对重要信息的获知要求,但在导语中要与上面提到的问题结合,将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写进导语里。

第二步,列关键词。将以上问题的答案或者部分问题的答案作为关键词列出。

第三步,判断事件和谁有关。事件的当事者是谁?对谁可能产生影响?

第四步,选择合适的导语形式。根据新闻报道自身的特点,选择使用概括式导语还是其他类型的导语。

第五步,组织导语句子。将关键词,加上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素,组织成句子。导语一般使用的是主语-谓语-宾语的主动语态结构,但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新闻事件,以将新闻中的重要要素表达清楚为原则。

第六步,阅读导语。最后将写好的导语读一遍,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流畅,写得是否吸引人。

下面是一条简单的消息:

印尼一辆水泥车失控撞进人群导致16人死亡

据法新社7月13日消息 印尼一家医院13日称,一辆拉载水泥的卡车失去控制,撞进一座正在举办艺术展览的建筑,造成16人死亡,包括一名儿童。

据这家医院的医生说,事故12日夜晚发生在东爪哇省的牙威(Ngawi)镇。“卡车翻倒并撞进人群。一袋袋的水泥压在人们身上,使他们毙命。”她还说,其中一名死者是3岁大的女孩,其他死者都是男性另外还有4人受伤。

报道称,目前还不清楚卡车为何失控。(2011年7月13日《环球时报》)

第一步,找出最关键的新闻要素,然后列出关键词,卡车失控,撞进人群,16人死亡;事件的当事者死亡16人,4人受伤;这样的硬新闻选择使用概括式导语,将关键词加上新闻时间、地点、人物的要素,组成句子,可以写成印尼某地一辆卡车失控,撞进正在参观展览的人群,造成16人死亡,4人受伤。最后阅读、修正导语,使其流畅。

第五篇:新闻写作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明快的形式。其报道的内容单一而概括,即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不用交代背景,对事实不作具体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作简要的报道。

2、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3、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新闻小品。

4、概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主的一种通讯。它也介绍祖国风光、地方物产、人情风俗等,因此也叫风貌通讯。其特点是:(1)题材广泛。它涉及面较广,题材范围比其它通讯更大,通过这些广泛题材的报道,反映出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2)要有新闻性,事实要有新意,不能写成众所周知的旧闻或历史知识。

5、新闻导语——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以最简炼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采用这种方法写新闻的开头,通称为新闻导语。

6、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7、通讯——通讯是报纸、电台和通讯社常用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它是一种比消息更为详尽、更为灵活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问题或各种有意义的客观事实的新闻体裁。通讯所作的报道必须真实,用事实说话,准确地再现特定人物、事物、景物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通讯也有时效要求。它的时效性虽不象消息那样强,有时可以宽松一点,但总的说,还是要快、要新。(通讯总的要求是: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统一。)它所描述的人物、事物、景物等,都应具用某种新闻价值。

8、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的笔法,它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新闻特写:是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在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把新闻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断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描态,绘声绘色,给读者以鲜明突出的印象。

9、专访——是从通讯中的人物通讯,人物访问和消息体裁中的人物消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体裁,是一种融新闻性,探讨性,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炉的,有较强可读性的新闻体裁。是对事先选定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题性访问的纪实。人物专访,问题专访和学术专访几类,专访的特点在于:选题特别强调新闻性与现实针对性; 特别注重访问现场的生动再现;强调突出专题性.特定的对象,特定的问题,特定的时空,这“二特”形成了专访的特色。专访采写要注意的问题:要有富于吸引力的"新闻由头"。由头即采访的时机;注意环境的选择,观察和再现;突出被访者有真知灼见的见解,有个性特色的语言;了解对象,热爱对象,与采访对象产生情感共鸣。

10、述评新闻——述评新闻是介于新闻和评论之间的一种新闻体裁,故兼有新闻与评论两种作用,述评性新闻不只报道新闻事实,还需要对事实进行必要的分析、解释;或者对某种形势、某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写这种形式的新闻,必须在掌握大量情况的基础上,纵览全局,抓住事由,以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及时剖析新闻事件,揭示事物或形势的特点、本质和趋向,用以指导实际工作,达到启发、教育群众的目的。

11、新闻正文——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正文的任务,主要是运用具体的事实有层次地回答、说明、解释或补充导语中提到的问题或事件。消息的正文,是具体展示新闻内容,充分而有力地体现新闻主题的核心部分。因此,环绕新闻主题,选取典型的材料,并加以巧妙的运用、布局和安排,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做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这是正文写作中必须做好的工作。

12、倒金字塔式与正金字塔式混合结构——这种结构,可以说是集倒金字塔式和正金字塔式两种结构之长,避这两种结构之短的一种比较灵活多变的结构方式。取倒金字塔式结构的导语写作的优势,用金字塔式结构的结尾写作之长,使之首尾相呼应。这种结构方式,能较好地适应各种新闻内容的要求。主要缺点是,容易造成首尾重复。

13、综合新闻——凡是环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总体的问题,综合反映一个时期内发生在一个部门、一条战线、一个市、一个省、几个地区,几个城市或全国带有普遍性的同类型的各种事实的动态或问题的报道,称之为综合消息。它可以是环绕某一主题对同类事实动态的综合,也可以是环绕某个方面对同类问题及其事实的综合。综合消息,既要有总体情况的概括,又要有各种典型的个体材料的叙述,能使读者从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的事实报道中,获得完整的印象和认识,深刻领会新闻的主题。

14、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其特点是:(1)以记事为主,事件的本质、特点决定着通讯的主题。(2)事件通讯虽然写事,但它不孤立地写事。因此,事件通讯必然牵涉到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事件与人物是血肉相连的。但在事件通讯中人物本身的特点不是通讯反映的重点,他们只是为表现中心事件服务的。

15、新闻主题——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既来自新闻事实,又表现了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倾向和报道意图。消息写作,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主题,一则消息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都与主题息息相关。主题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无论是选材、结构、达意,都要围绕主题,为表现主题服务。消息写作的主题,它既要统帅事实,又要寓于事实;既要深刻又要新颖;既有共性,更强调有特点。

16、对比性背景材料——这是对新闻人物或事物的正反、左右、今昔的对比,从比较中突出人物与事物的重要意义。对比性背景材料,有“纵”的对比,也有同类事物的“横”的对比,也有不同条件的对比。对比材料作新闻背景是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写作上有新与旧、好与坏、高与低、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能突出新闻事实的意义、深度。但要注意真实、准确、分寸得当,并注意其对比的合理性。

17、通讯的结构——是指通讯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它的主要任务是,考虑和确定通讯材料的组织与安排,使通讯成为一个思路清晰、变而有序、详略得当、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更好地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通讯结构的要求是,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要求完整、严谨、巧妙、和谐。)

18、工作通讯——工作通讯是以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的成就和存在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它介绍典型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推动各项工作顺利的进展。其特点和作用是:(1)工作通讯介绍的工作经验,要抓住当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使大家一看就能因地制宜地学习和推广。(2)工作通讯的新闻性特别强,故要讲究时效性。

19、动态消息——凡是报道刚刚发生、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实及其动态的消息,就称动态消息。这种消息是从新闻内容的特点提出来的,相对的还有静态消息。它是一种因其内容特点而在写作形式上具有特殊要求的消息品种。动态消息强调报道事实的动态,它的特征体现在“动态”和“消息”的完美结合上。

20、新闻价值:是指构成公共关系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关系新闻需要的素质。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能构成新闻的标准。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21、悬念式结构——是把倒金字塔式结构和时间顺序结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这类消息的开头是一个带有悬念的导语,巧妙地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事实,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以后的段落中,就基本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它的优点是: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适用于那些以戏剧性见长的新闻事件,如亲历记、现场目击记、新闻故事等。

22、消息头:新闻媒体刊发的消息,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本台消息”或“××社××地×月×日电”的字样,这就是“消息头”。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新闻报道应该用上消息头。其形式主要有:“讯”和“电”两大类。作用:a.使消息明显的区别与其他文体b.它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c.表明消息来源,以利读者判断d.消息头和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它迫使新闻发布单位谨慎的对待每一条新闻。

23、电头:是消息头的一种,如“××社××地×月×日电”的字样,这样的形式的消息头就是“电头”。

24、倒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这种结构方式,写好导语尤为重要,并且它的结尾一般都表现为自然而止。(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材料的组织、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行文简洁明快、方便读者阅读、便于编辑处理。缺点是难以有所变化、导语、正文、标题容易重复、文意跳跃性较大。)

25、灾难性新闻:灾难性新闻是指对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它是突发性新闻的一种。灾难性事件主要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两类。灾难性事件,常常表现出以下特征,突发性、震撼性、负面性和社会性。人类为了求生存图发展,必须对灾难性事件的表面信息(即发生了什么事)和深度信息(即为什么或有什么样的影响)产生强烈认知需求,以便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消除认知的不确定性,实现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价值环境的整合。从大众传播的规律而言,这种事件的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力、冲击力和破坏力,都会给人们在心理上、生活上带来巨大的震撼,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很容易激起受众的新闻欲,但是,如果对这种事件报道不慎,往往又会引起社会混乱。在我国,对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方式经历了两次大的历史变迁:20世纪80年代以前,灾难新闻被视为负面报道,故在报道灾难事件时采取淡化事实以宣传为主的报道方式,20世纪80年代到2003年,灾难性新闻报道淡化了宣传色彩,并尽可能的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2003年后,我国灾难性新闻的报道实现了新的裂变。

26、深度报道:(亦称深入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际意义或预测其发展前景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特点:题材的重要性,只有重大事件或与大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才有必要做深度报道;材料的详尽性;内涵的深刻性;体裁的综合性。

1、什么是新闻角度?如何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 答:新闻角度是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与窗口,它从事实的一个侧面去揭示新闻主题。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一般说,要抓“四点”、“一小”。四点即:(1)抓特点。客观事物是丰富多采的、发展变化的,有共性有个性。只有抓住了事物的个性、特征,新闻才会受读者欢迎。(2)抓新点。即角度要新,通过某一侧面、角度去反映主题,使新意盎然,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3)报道同一事物,应注意错开角度,即寻找不同的侧重点。目的是使新闻主题既不与别报重复,又报道了新闻事实。(4)选新闻角度要有群众观点,即从群众的角度看事物。从群众角度、读者的角度入手,就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使新闻主题表现得通俗明确。“一小”即:角度要小。凡是选准了一个小的角度,摆出具体生动的事实,就容易把主题写得有深度,写起稿来显得生动、活泼,受读者欢迎。这样,选准小的角度,就有利于主题深化,有利于抓到具体的材料,有利于报道人物与事物的个性特征,稿子容易写得短小精悍,并且做到时效性强。

2、什么是通讯情节?怎样展开(写好)通讯情节? 答:通讯的情节是指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结局的完整过程,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比较具体、生动感人,它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的。有的通讯,具有贯串全篇的整体情节,它本身便成为通讯中总体故事展开的主线,并以此联缀数个相关的小故事或典型的细节,构成一篇既有具体的个性化的内容,又有统一整体画面的通讯。方法如下:(1)从写作角度上说,通讯情节要写得具体完整。一个情节要有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和结局这几个部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完整的印象。有一些事实很有意义,很能说明问题,但构不成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就要用细节来弥补情节的不足。(2)通讯情节的展开要注意描写与叙述、具体与概括紧密结合,才能把情节写得深刻感人。生动的形象描写要借助综合叙述来贯穿,才不会写得支离破碎;综合的叙述要有具体的形象描写来补充,才不致枯燥无味。总的说,展开“情节”,把通讯写得绘声绘形、鲜明生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情节展开的目的,不是只追求生动,主要的是表现人物的思想及精神境界,为突出主题服务。

3、什么是新闻特写?怎样写好新闻特写?

答: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埸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要写好新闻特写,从实践看有如下两点:(1)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这个“现场”不是一般临场所见景象,而是记者采访中“捕捉”到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特点和特殊意义的精采“镜头”。新闻特写要求作者进入现场采访,没有现场所见所闻,就写不出精采的新闻特写。当然新闻特写也可用适量背景材料。(2)选择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不论报道一人或一事,都不是从头到尾细细写来,而是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其最精采最有特征的部位。没有重点,也就没有特写。新闻特写的重点材料,往往是事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情节展开的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一般不写新人新事的发展、变化和成长过程,而是写一个精采的片断、精采的场面或精采的表演、动作等。

4、什么是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有哪几种?它有什么作用?怎样恰到好处的运用背景材料? 答: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从内容可区分为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和事物背景等四类。从它的作用看,可区分为对比性的背景材料、说明性的背景材料、注释性的背景材料等三类。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有些记者和编辑,因“背景意识”不强,刊登出来的东西,读者看不懂或索然无味,毛病在于没有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是用来交代主体新闻来龙去脉、产生的条件或原因、显示与周围事物的各种关系、代替记者和编辑说话、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丰富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及使主体的新闻价值大幅度增值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在新闻中背景材料如能运用得准确、适量、贴切,既可把主体新闻写深写透,又可适应读者的阅读心里和满足读者求知的俗望。1.)对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 2.)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3.)服从新闻主题表达的需要,不可喧宾夺主4.)要少而精,简明扼要5.)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背景的功能:1)构成显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2)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3)分析新闻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4)对比映衬新闻事实和主题思想5)巧妙地表明记者的观点、倾向6)注释事物的特征以及某些专有名词、术语。

5、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怎样写好短新闻?

答: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这是因为:第一、舆论机构的特点决定于新闻要短,它们发布新闻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新闻必须短。第二、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读者迫切要求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大量的、多种题材的国内外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第三、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广大群众希望在极短的时间里,能看到、听到他们需要的各种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珍惜群众的时间。第四、要求新闻写短,在报道上有几个优点:新闻短,便于采访,及时发布,可以把报纸编排得活泼美观。把新闻写得短而好,还要写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可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1)精选材料。选的材料就要“以一当十”,凡是与主题无关的,虽然材料十分生动,也要忍痛舍弃。(2)“一事一报”。(3)避免不必要的议论。(4)用词造句下功夫,求简洁去繁缛。报道的文字要开门见山,去除多余的描写,少用、不用形容词,把新闻内容表达得直接一些,文字精确。

6、为什么新闻要写得真实?把新闻写得真实包含几方面的内容?

答: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力量在于真实,新闻中的事实要有根有据。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取信于民。维护新闻的真实和准确,是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的起码条件,是记者的神圣职责,是党性的表现。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内容:第一、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如何等,以及引用的各种资料、数字要准确无误。第二、新闻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心理活动、思想认识,不能添枝加叶,不能合理想象。第三、要讲究科学。稿件所涉及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不应有差错。第四、要实事求是,符合辩证法。新闻所要表达的观点必须从事实材料中来。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和评价,对事物发展的过程的衡量和掌握,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讲究分寸,防止片面性、绝对化。第五、文字表达要统一。稿件中某些事实的表达方式要和全国规定的或通用的方式相一致,如译名、计量单位、数字的写法等。

7、什么是人物通讯?怎样写好人物通讯?

答: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往往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得富有新意。(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思想哺育,是我们时代先进人物成长的根本条件。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先进人物成长的深厚基础。

微博的特点,如何写微博: 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微博客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而博客则更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

1.便捷性。微博有140个字符的长度限制,而且在手机上就可以进行发布,方便快捷。

2.创新交互性。与博客的交互方式不同,微博实际上是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当你关注一个子集感兴趣的人时,两三天就会形成习惯地关注,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是的微博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

3.原创性。4.及时性。微博网站的即时通信功能非常强大,只要有手机就可以及时更新微博的内容,如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你当时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布,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5.自清性。就是自己净化的作用。一条谣言在微博中转,有人提出了质疑,有人反驳并举出实证,这条谣言就止住了。所以,微博的一个好的特点就是谣言止于智者、止于事实真相。

如何写:找准定位;学习经验;注意发微博的频率和时间;深入了解使用微博的工具和软件自身的功能;擅长结合图片;

新闻语言的特点,怎样才可以做到用事实说话,如何准确的用事实说话。

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住处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准确、清晰、生动等特点。新闻语言以事务语言诉精练、准确、严谨部分为基础,又从文学语言和评论语言中适当撷取富有感情和哲理的成分,特别是从既通俗又生动的群众语言中吸取营养。要做到用事实说话,就要a.直接陈述;b.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c.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d.采取第三人称e.注明消息来源。要做到新闻语言的客观,就要A.用中性词多于褒贬词B 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C.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

倒金字塔结构的主要优点:

A.最能体现新闻性

B.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C.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

D.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E.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倒金字塔结构的缺点:

A.过于标准化,程式化,而缺乏多样性

B.略输文采,有“虎头蛇尾”之嫌

C.比较容易出现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三重复”现象

消息的概念、特点、组成、结构和分类: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的特点:

A.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消息的组成: 消息由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

消息结构: 消息的结构方式常用的有倒金字塔、金字塔、散文式三种 消息的分类:

A.按事实性质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B.按报道内容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等

C.按写作特点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

D.按篇幅长短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和标题新闻

E.其他样式的分类,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

F.西方新闻界对消息的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纯新闻

G.按不同的写作形式、写作特点,把消息分为四大类: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 消息的写作要领:1.更加注重时效性2.运用客观笔法,用事实说话3.善于概括和直叙4.增 加信息量。

消息注重时效的表现: A.讲求时效 B.以短、快取胜 C.体现新闻根据 D.要讲究时效,又合乎时宜。

通讯的一般知识与技巧、语言、写作方式、表达方法等四大点要在写作中体现

通讯——通讯是报纸、电台和通讯社常用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它是一种比消息更为详尽、更为灵活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问题或各种有意义的客观事实的新闻体裁。通讯所作的报道必须真实,用事实说话,准确地再现特定人物、事物、景物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通讯也有时效要求。它的时效性虽不象消息那样强,有时可以宽松一点,但总的说,还是要快、要新。(通讯总的要求是: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统一。)它所描述的人物、事物、景物等,都应具用某种新闻价值。

(通讯结构的要求是,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要求完整、严谨、巧妙、和谐。)通讯的特点:

a.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b.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节,情景交融;

c.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d.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华尔街日报体: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 的叙述。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颇受读者青睐。特点

1.故事化:“华尔街日报体”借鉴了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能把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故事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华体”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人文关怀:“华体”叙述路径客观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个案命运的重要性。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新闻报道里有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感情,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

3.贴近性: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是指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阅读的愿望也就越大。从读者关切点上找角度,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这就是最佳的新闻角度。贴近性越高,读者对这一消息的关心程度、注意和兴趣就越大。

4.强大的信息释放功能:“华尔街日报体”个性化的开头可以为记者节省大量笔墨,同时受众可以在轻松的阅读状态中获得丰富的信息

“华尔街日报体”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比如说故事的真实性问题、新闻的严肃性问题,但是 总的来说,这种文体的新闻写作,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三贴近”报道原则是切合一致的,对 丰富和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不无裨益。

分析:标题(用二行、三行题)、主题的提炼(主题集中)、新闻背景的体现、新闻角度、语言、导语结构、写作表达、正文的内容

灾难性新闻:灾难性新闻是指对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它是突发性新闻的一种。灾难性事件主要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两类。灾难性事件,常常表现出以下特征,突发性、震撼性、负面性和社会性。人类为了求生存图发展,必须对灾难性事件的表面信息(即发生了什么事)和深度信息(即为什么或有什么样的影响)产生强烈认知需求,以便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消除认知的不确定性,实现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价值环境的整合。从大众传播的规律而言,这种事件的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力、冲击力和破坏力,都会给人们在心理上、生活上带来巨大的震撼,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很容易激起受众的新闻欲,但是,如果对这种事件报道不慎,往往又会引起社会混乱。在我国,对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方式也经历了两次大的历史变迁:20世纪80年代以前,灾难新闻被视为负面报道,故在报道灾难事件时采取淡化事实以宣传为主的报道方式,20世纪80年代到2003年,灾难性新闻报道淡化了宣传色彩,并尽可能的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2003年后,我国灾难性新闻的报道实现了新的裂变。网络新闻写作与传统新闻写作的区别: 1.网络新闻标题制作采用单式结构,信息含量高,艺术性强。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程序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从主页上的标题到正文最少要有两个层次,其标题适宜于单式结构,一般情况下只有一条。网络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离的,一条消息的内容无论多么重要,在网页上也往往只有一条用于链接的标题,受众对标题感兴趣了,才会点击标题,而报纸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在一起的,即使标题制作不够理想,受众也可以直接从导语中、从主干中选择自己想得到的信息。2.网络新闻的导语不再是新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制作要求相对宽松。而在报纸新闻中,导语起着“点睛”和“导游”的作用,对受众的阅读选择有着较大影响。3.网络新闻背景材料容量无限,具有明显的丰富性和扩展性。而报纸新闻中,由于受版面或篇幅的限制,其背景材料是高度浓缩的,只能将其中最必要的部分作一介绍。4.网络新闻结构随意性强,具有明显的跳跃性,而传统媒体的新闻写作要求结构严谨,脉络清晰。5.较之于报纸和其他媒体,网络新闻在写作和编排上有两个独特的特点,一是超文本格式,即各个文档之间可以通过关键字建立链接。二是使用多媒体语言,将声音、文字、图形、动画合为一体。

下载新闻图片说明的写作艺术(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图片说明的写作艺术(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闻写作

    浅谈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写作方式,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如何运用手中的笔向世人展示这大千世界中发生的各种事物呢? 一、坚持真实性。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制......

    新闻写作探讨

    新闻写作探讨 一、怎样写稿 1.新闻的特点:新、短、实、快 新:要避免写新闻稿常见的几种毛病,一是把总结或报告改头换面用来投稿,这样新闻价值不高,机关味很浓,针对性不强,引不起编......

    新闻写作整理

    《新闻写作》题型及相关重点 一、题型 1. 简答题 4题 20分 答题要点: 1) 答出要点,不需要展开 2) 只涉及消息这部分。内容包含:导语、结构、表达等 2. 应用题 3题 30分 答题要......

    新闻写作

    1.新闻的定义:陆定一认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的根本。时效是新闻的魅力。舆论引导式新闻的灵魂。 3.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首先......

    新闻写作

    下编:通讯写作 什么是通讯? • 现代新闻写作学所说的通讯是一种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及时地、详细地、形象地报道现实中各种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和......

    新闻写作

    范围: 1、新闻材料:分类 :按性质分;新闻事实材料背景事实材料言论性材料 按获取方式分:直接材料(第一手材料,是记者直接从新闻现场耳闻目睹抓来的材料。直接材料报道中往往成为......

    新闻写作

    长山晏乡清明节期间旅游市场红火,该乡4个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4350人,收入11560元,同比增长185%和136%;餐饮消费达15.5万元,同比增长148%。 如何挖掘乡镇特色新闻 我是一名乡镇的基......

    新闻写作格式

    新闻写作格式 一条完整的新闻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线五部分。 (一)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眉目,是新闻内容的精粹所在。标题是新闻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标题别致,IR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