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论文(写写帮整理)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论
文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青海湖湿地生态
高扬
(物流工程1班 20112833320017)
摘要: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独特生态功能的自然综合体, 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自然界最大的物种和基因库, 聚集着大量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 是人类休闲娱乐、科学考察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青海湖湿地是中国国际重要湿地中面积最大、建立最早的湿地之一, 但由于开发不当,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其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破坏严重;缺乏湿地保护管理的协调运行机制, 导致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 因此必须处理好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以下为针对开发利用中的不足提出的促进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关键字: 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
正文: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我国七大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它对丰富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调节西北地区气候、保持水源涵养、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由于地处高原地带, 生物链结构简单, 生态系统脆弱, 一旦被破坏,极难恢复, 既影响西北的生态环境, 又会连带影响整个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好青海湖湿地, 就是保证我国顺利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源。
<一 > 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青海湖流域的湿地类型主要有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冰川湿地、沼泽湿地、泉水湿地等5 种类型,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特色明显, 湿地生态旅游具有一定的开发市场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论
文
1.自然景观特色鲜明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是我国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微咸高原内陆湖泊。青海湖区属冷温半干旱草原气候, 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总的概貌为高山、草原和湖泊自然景观。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湖区植物资源以草本为主, 多为优良牧草。青海湖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之交十几万只候鸟从祖国的南方、南亚、西藏飞来汇聚鸟岛, 栖息觅食、产卵育雏、繁衍种群, 景象十分壮观, 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客和生物专家、学者前来观鸟和研究。在这些野生动物中, 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11 种, 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24 种;有显著经济价值的动物约30 种左右。
2.人文景观资源丰富
青海湖开发历史悠久, 青海省得名于北魏。据记载, 早在四五千年前先民们曾在环湖地区繁衍生息。那里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途径之路, 是古代少数民族割据的地方。无论是古代交通还是民族文化活动都留下了历史的斑迹,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情、古城、古战场、古岩画以及古老神秘的宗教文化、历史文化。青海湖还是昆仑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瑶池所在地, 历史上曾多次举办过大型的 祭海!仪式。
<二>青海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开发保护不当, 湿地景观破坏严重
近几十年来,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和过度放牧、开垦草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水位下降、湿地萎缩, 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草地退化日趋严重, 草地鼠害、虫灾频繁, 鱼、鸟共生系统遭到破坏,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面临威胁;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直接影响到青海省的生态和资源安全。
2.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缺少绿色化行为
由自然风景、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等构成的青海湖旅游资源得到了初步开发, 但发展观念落后。当地政府部门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牺牲环境利益, 出现无序开发行为。由于社会经济落后, 全民环保意识薄弱, 草场退化使环湖地区牧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加之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 从业人员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和相关指导, 环境保护意识差, 缺少绿色化行为, 既不利于青海湖湿地的稳定, 又制约着青海旅游业的发展。湿地景点环境保护较差,缺乏合理的路线设计
由于天然地域格局的分异和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 空间、行业、管理联系性较差, 各自为营的状况较常见, 没有合理的旅游路线设计和运作。配套设施不完善, 旅游客源市场覆盖面较小
目前, 以青海湖为中心的旅游圈开发利用程度低, 投资不足致使许多景点的配套设施标准低, 不能满足旅游者多种需求, 旅客停留时间短。旅游客源市场覆盖面小, 缺少省际游客和国际游客, 使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没有成为国家或国际型旅游。缺乏湿地保护管理的协调运行机制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论
文
目前, 全省在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较完善的协调管理运行机制, 存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因利益不同而各自为政, 各行其事。虽然管理权限在保护区管理部门, 但资源开发利用及土地使用规划仍受制于当地政府和旅游等其它部门, 保护管理机制不协调, 影响了对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三> 对自然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
1持续性发展
杜绝短期经济行为, 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湿地旅游开发的宗旨是使游客认识湿地、享受湿地的同时, 提高对湿地生态环保意识。丰富人们的知识, 提高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 使人们对保护湿地及湿地动物多样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加强公众教育, 提高绿色保护意识
加大宣传湿地生态环境知识, 让人们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特性, 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在开发管理的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给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政府可选出一批具有深加工和再生产能力的本土企业, 从政策上和技术上给予支持, 规模化生产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产品。要对当地居民进行教育, 使他们具有绿色化行为, 对旅游者持友好态度, 以及对当地发展旅游业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并可让他们参与到本土企业的发展中, 给当地群众的再就业提供机会与便利条件。旅游与防治环境污染相结合
开展生态旅游特别要重视环境保护。政府要加大对生态旅游的投入,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和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旅游区内的森林防火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应与其他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确保生态旅游获取最好的生态效益、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社会效益。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旅游客源市场
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和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 健全旅游标准体系, 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 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加大对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并利用各种经济文化活动, 努力打造青海湖湿地的生态旅游品牌;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 充分体现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原则。设立生态旅游协调机构, 加强统一管理
旅游发展需要各相关管理部门的共同合作, 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 在统一的管理下, 合理规划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对青海湖生态旅游的监督和管理, 进一步规范行业, 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此外, 要建立多方参与和协调、有效规范各利益主体角色行为的管理机制, 为资源的有序利用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策略和依据
参考文献:
[ 1]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论
文
[ 2 ] 湿地资源生态旅游发展分析及可持续管理
[ 3] 青海湖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的自然地理基础与环境响应
旅游资源管理与开发论文
我对青海湖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看法
作者:高扬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论
文
学号:20112833320017 专业:11物流工程1班
第二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名词: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与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其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的协商一致,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与依据。
资源:属于经济学概念,原指取之于自然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现在常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旅游资源质量:旅游资源个体或组合体固有特性和满足需求的程度。
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上的一种管理办法,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以及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
旅游资源环境质量: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空间条件和历史时期,旅游资源环境系统的整体状态,即资源环境的总体及其个要素,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及其身心健康以及旅游开发经营活动的适宜程度。
旅游资源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经济、规划、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旅游资源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协调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国民经济中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各部门、社会集团、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在资源环境问题方面的相互关系,以使旅游发展既能满足游客需求,又能保护旅游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总和。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是由内、外地质营力长期作用下而形成的各种地质地貌景观形态,是整个地理环境中具有原生性和基础性等特点并以其原始天然、姿态万千而成为重要旅游资源。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是大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旅游资源中构景的基本要素,是大自然灵气的基础。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并产生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水体及水文现象,都可视为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它与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如地质、水文、地貌、气候等共同组成了自然旅游资源总体系。所有生物景观中具有旅游利用价值、能够被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部分,称为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气象和气候都是大气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气象是大气短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而气象是长期气象(天气现象)特征的综合表现,包括平均状况及极端变化。我们统称为气候现象,并将进入人们旅游活动领域后的气象和气候景观资源统称为气候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指因历史遗址遗迹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观赏游憩价值而形成旅游吸引力,进而产生社会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的旅游吸引物。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的古建筑以及现代标志性建筑、艺术性建筑都属于建筑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社会功能以及历史文化意义的为了一定目的而设置的基础性建筑或建筑群构成的场所场馆等建筑设施都属于设施旅游资源。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指由古今人类所创造、能够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包括静态的物质文化资源和动态的行为文化资源。
地方特色商品类旅游资源:包括菜品饮食、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水产品与制品、中草药材与制品、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日用工业品等其他农业手工产品或者克服了地域自然条件限制的现代标准化工业产品,可以作为地方旅游商品开发。
简答:
标准化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和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
2.有利于旅游资源管理组织,包括企业、社区、政府对旅游资源保护和经营的规范化,增强可操作性,减少盲目性,增强保护性,减少破坏性
3.有利于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责任相关方、旅游资源利用方面的利益相关方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下形成协调
4.有利于旅游资源保护和经营方面的区域性,甚至国际性交流。
旅游资源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第一,旅游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管理体系,在所有相关方参与的基础上,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第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同样存在“成本效益”问题,需要考虑在“成本费用”最低的基础上使效益最大化。
第三,旅游资源管理不仅要满足旅游者要求,同时也要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的要求。
旅游资源的全面质量管理需要体现“综合效益、保护第一、预防为主、质量教育、持续改进”等理念,具有“三全二多一体”之特点。
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评价意义
为区域旅游环境的综合治理、旅游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政策和措施、引导与控制旅游开发经营活动和旅游行为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据。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功能特征——吸引力,指旅游资源能不同方面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休闲需要。
控件特征——广泛性,不同的地理圈层、地理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分布;区域性,它们的形成和存在又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固定性,旅游资源一般来说是旅游者不可带走的。时间特征——节律性,景物有随季节变化的特征;动态性,旅游资源是一个开发的系统和动态的概念。
类型特征——多样性、综合性 经济特征——价值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难以用数字计量;利用的永续性,大多数旅游资源是不会被旅游者消耗掉的。
文化特征——美学性,旅游资源具有自然美、人文旅游资源有社会美、科技没和艺术美;知识性,旅游资源具有知识内涵
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天然性(形成)都是大自然作用的结果,受到大自然因素的影响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生态型(状态)自然界各个组成要素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
地带性(分布)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植物、动物、水体深受气候影响 变化性(时间)呈现季节性、周期性的变化
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人为性(形成)是人类在不同时代文化创造的产物
民族性、地域性(分布)人类文化的创造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制约和民族性格的性格 时代性(时间)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社会历史密切相关,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
精神性(内涵)尽管人们赋予自然旅游资源以“美”的意蕴,但缺乏精神内容,包括思想和艺术内容。
阶级性、阶层性(层次)由于人类社会存在分等级、阶级、阶层的现象,那么人文文化也就
打上了这种烙印。
旅游资源的分类(概念):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出具有一定从属
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类别的工作过程。在所划分出的每一种类别(类别)中,其属性上彼此有相似之处,不同类别(类型)之间中则存在着一定差异。
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
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可以加深对旅游资源成因、属性、价值功能以及系统组成等方面的认识。
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可以将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
化、系统化、信息化,为进一步科学研究、保护利用和开发管理提供方便。
可见,旅游资源分级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分类系统的建立、补充,加深对旅游资源整体和区域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掌握旅游资源的成因、价值功能以及系统组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保护利用与开发管理服务。
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共轭性与排他性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划分出的同一级别、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共同属性,不同类型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对应性原则,次一级旅游资源必须完全对应上一级旅游资源的类型
容。
递次性原则(分级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不同
级别、不同层次的亚系统。
标准分别与统一原则
简明实用原则,旅游资源分级分类要简明实用,具有实践的可操作
性。
旅游资源的分了标准:成因,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与过程。
属性,旅游资源的性质、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
功能,能够满足开展旅游与休闲活动需要的作用
时间,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可将旅游资源分为不同类型
其他,如,开发利用情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
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与方法:1.确定分类的目的与要求,明确是普通的一般性旅游资源分类,还是有特殊目的要求的专门行旅游资源分类,并参照一般分类原则和标准,结合实际确定相应的分类原则和标准。
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种旅游资源分别归
入不同的类型。
3.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简要说明。内容包括该项旅
游资源分类的目的与要求、原则和标准以及分类结果等;
5.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分类成果,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建立旅游资
源信息系统,便于补充调整和实际应用。
依据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
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古代建筑、城镇风貌、园林建筑)、参与体验型旅游资源(冲浪、漂流、赛马、渔猎、龙舟竞渡、游泳、制作、品味、访问、节庆活动、集市贸易)、商品购物型旅游资源(土特产、工艺品、艺术品、文物商品、仿制品)、保健疗养型旅游资源(疗养院度假村、温泉浴、沙浴、森林浴、练功房)、文化教育型旅游资源(各类博物展览、科学技术活动、文化教育设施)、情感寄托型旅游资源(名人故居、名人古墓、各类纪念地)
依据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分类:世界级旅游资源(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及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的旅游资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旅游资源(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市县级旅游资源(市县政府公布的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资源标准化管理具有包括哪些方面?我国分别出台了哪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旅游资源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标准化,二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标准化。前者首先要建立旅游资源类型和等级的标准体系,形成旅游资源质量保护的技术指标,属于技术事项的标准化;后者需要在前者的基础上建立旅游资源经营过程的标准体系,形成以“质量循环”为特征的旅游产品过程管理模式,体现了工作和管理的标准化。
目前我国已经发布与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相关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各类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标准,如《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等级划分原则》、《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等级划分原则》、《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综合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标准,如《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世界自然遗产评定标准》、《国家地质公园评定标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评定标准》、《省市级风景名胜区评定标准》。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标准及其他规范,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级》、《旅游规划通则》、《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旅游环境管理的本质和内容是什么?
本质上,旅游资源环境管理就是对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有效管理。
1.从旅游资源环境的系统因素看,旅游资源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对旅游资源环境系统及其各个要素质量的管理,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质量和人文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土壤质量、水体质量、生物质量、空气质量、气候质量、声响质量与设施设备质量,以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质量等。
2.从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角度看,旅游资源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保护管理和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建设管理。
旅游资源有效管理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前提条件?
1.明确旅游资源权属,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要使资源配置有效,其基本条件在于将生产者置于市场机制约束之下,且市场约束力越大,资源配置越有效。要达到这一条件,就必须明确生产者的产权,即明确生产者对资源、财产的权、责、利。2.分担旅游资源责任,旅游资源保护是旅游资源的所有者、经营者以及政府的义务与责任。3.分享旅游资源利益,所有者与经营者需要发扬企业伦理,形成社会导向型战略,与员工、社区居民、政府分享企业利润,并且经常通过公益性活动或赞助性活动回报社会,树立公众形象,形成“人和”局面,以便共同维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质量。
第三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名词: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与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其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的协商一致,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与依据。
资源:属于经济学概念,原指取之于自然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现在常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旅游资源质量:旅游资源个体或组合体固有特性和满足需求的程度。
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上的一种管理办法,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以及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
旅游资源环境质量: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空间条件和历史时期,旅游资源环境系统的整体状态,即资源环境的总体及其个要素,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及其身心健康以及旅游开发经营活动的适宜程度。
旅游资源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经济、规划、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旅游资源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协调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国民经济中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各部门、社会集团、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在资源环境问题方面的相互关系,以使旅游发展既能满足游客需求,又能保护旅游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总和。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是由内、外地质营力长期作用下而形成的各种地质地貌景观形态,是整个地理环境中具有原生性和基础性等特点并以其原始天然、姿态万千而成为重要旅游资源。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是大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旅游资源中构景的基本要素,是大自然灵气的基础。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并产生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水体及水文现象,都可视为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它与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如地质、水文、地貌、气候等共同组成了自然旅游资源总体系。所有生物景观中具有旅游利用价值、能够被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部分,称为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气象和气候都是大气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气象是大气短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而气象是长期气象(天气现象)特征的综合表现,包括平均状况及极端变化。我们统称为气候现象,并将进入人们旅游活动领域后的气象和气候景观资源统称为气候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指因历史遗址遗迹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观赏游憩价值而形成旅游
吸引力,进而产生社会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的旅游吸引物。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的古建筑以及现代标志性建筑、艺术性建筑都属于建筑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社会功能以及历史文化意义的为了一定目的而设置的基础性建筑或建筑群构成的场所场馆等建筑设施都属于设施旅游资源。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指由古今人类所创造、能够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包括静态的物质文化资源和动态的行为文化资源。
地方特色商品类旅游资源:包括菜品饮食、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水产品与制品、中草药材与制品、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日用工业品等其他农业手工产品或者克服了地域自然条件限制的现代标准化工业产品,可以作为地方旅游商品开发。
简答:
标准化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和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
2.有利于旅游资源管理组织,包括企业、社区、政府对旅游资源保护和经营的规范化,增
强可操作性,减少盲目性,增强保护性,减少破坏性
3.有利于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责任相关方、旅游资源利用方面的利益相关方统一的质量标
准和法律法规下形成协调
4.有利于旅游资源保护和经营方面的区域性,甚至国际性交流。
旅游资源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第一,旅游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管理体系,在所有相关
方参与的基础上,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第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同样存在“成本效益”问题,需要考虑在“成本费用”最低的基
础上使效益最大化。
第三,旅游资源管理不仅要满足旅游者要求,同时也要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的要求。
旅游资源的全面质量管理需要体现“综合效益、保护第一、预防为主、质量教育、持续改进”等理念,具有“三全二多一体”之特点。
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评价意义
为区域旅游环境的综合治理、旅游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制定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政策和措施、引导与控制旅游开发经营活动和旅游行为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据。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功能特征——吸引力,指旅游资源能不同方面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休闲需要。
控件特征——广泛性,不同的地理圈层、地理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分布;区域性,它们的形成和存在又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固定性,旅游资源一般来说是旅游者不可带走的。时间特征——节律性,景物有随季节变化的特征;动态性,旅游资源是一个开发的系统和动态的概念。
类型特征——多样性、综合性
经济特征——价值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难以用数字计量;利用的永续性,大多数旅游资源是不会被旅游者消耗掉的。
文化特征——美学性,旅游资源具有自然美、人文旅游资源有社会美、科技没和艺术美;知识性,旅游资源具有知识内涵
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天然性(形成)都是大自然作用的结果,受到大自然因素的影响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生态型(状态)自然界各个组成要素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
地带性(分布)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植物、动物、水体深受气候影响
变化性(时间)呈现季节性、周期性的变化
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人为性(形成)是人类在不同时代文化创造的产物
民族性、地域性(分布)人类文化的创造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制约和民族性格的性格 时代性(时间)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社会历史密切相关,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
精神性(内涵)尽管人们赋予自然旅游资源以“美”的意蕴,但缺乏精神内容,包括思想和
艺术内容。
阶级性、阶层性(层次)由于人类社会存在分等级、阶级、阶层的现象,那么人文文化也就
打上了这种烙印。
旅游资源的分类(概念):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出具有一定从属
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类别的工作过程。在所划分出的每一种类别(类
别)中,其属性上彼此有相似之处,不同类别(类型)之间中则存
在着一定差异。
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可以加深对旅游资源成因、属性、价值功能以及系统组成等方面的认识。
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可以将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
化、系统化、信息化,为进一步科学研究、保护利用和开发管理提
供方便。
可见,旅游资源分级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分类系统的建立、补充,加深对旅游资源整体和区域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掌握旅游
资源的成因、价值功能以及系统组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保护利
用与开发管理服务。
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共轭性与排他性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划分出的同一级别、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共同属性,不同类型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对应性原则,次一级旅游资源必须完全对应上一级旅游资源的类型
容。
递次性原则(分级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不同
级别、不同层次的亚系统。
标准分别与统一原则
简明实用原则,旅游资源分级分类要简明实用,具有实践的可操作
性。
旅游资源的分了标准:成因,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与过程。
属性,旅游资源的性质、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
功能,能够满足开展旅游与休闲活动需要的作用
时间,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可将旅游资源分为不同类型其他,如,开发利用情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
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与方法:1.确定分类的目的与要求,明确是普通的一般性旅游资源分类,还是有特殊目的要求的专门行旅游资源分类,并参照一般分
类原则和标准,结合实际确定相应的分类原则和标准。
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种旅游资源分别归
入不同的类型。
3.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简要说明。内容包括该项旅
游资源分类的目的与要求、原则和标准以及分类结果等;
5.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分类成果,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建立旅游资
源信息系统,便于补充调整和实际应用。
依据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古代建筑、城镇风貌、园林建筑)、参与体验型旅游资源(冲浪、漂流、赛马、渔猎、龙舟竞渡、游泳、制作、品味、访问、节庆活
动、集市贸易)、商品购物型旅游资源(土特产、工艺品、艺
术品、文物商品、仿制品)、保健疗养型旅游资源(疗养院度
假村、温泉浴、沙浴、森林浴、练功房)、文化教育型旅游资
源(各类博物展览、科学技术活动、文化教育设施)、情感寄
托型旅游资源(名人故居、名人古墓、各类纪念地)
依据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分类:世界级旅游资源(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及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网络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的旅游资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旅游资源(省级风景名胜
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自然
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市县级旅游资源(市县政府公布的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资源标准化管理具有包括哪些方面?我国分别出台了哪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旅游资源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标准化,二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标准化。前者首先要建立旅游资源类型和等级的标准体系,形成旅游资源质量保护的技术指标,属于技术事项的标准化;后者需要在前者的基础上建立旅游资源经营过程的标准体系,形成以“质量循环”为特征的旅游产品过程管理模式,体现了工作和管理的标准化。
目前我国已经发布与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相关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各类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标准,如《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等级划分原则》、《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等级划分原则》、《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综合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标准,如《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世界自然遗产评定标准》、《国家地质公园评定标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评定标准》、《省市级风景名胜区评定标准》。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标准及其他规范,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级》、《旅游规划通则》、《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旅游环境管理的本质和内容是什么?
本质上,旅游资源环境管理就是对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有效管理。
1.从旅游资源环境的系统因素看,旅游资源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对旅游资源环境系统及
其各个要素质量的管理,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质量和人文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土壤质量、水体质量、生物质量、空气质量、气候质量、声响质量与设施设备质量,以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质量等。
2.从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角度看,旅游资源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环境
质量的保护管理和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建设管理。
旅游资源有效管理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前提条件?
1.明确旅游资源权属,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要使资源配置有效,其基本条件在于将生产者
置于市场机制约束之下,且市场约束力越大,资源配置越有效。要达到这一条件,就必须明确生产者的产权,即明确生产者对资源、财产的权、责、利。
2.分担旅游资源责任,旅游资源保护是旅游资源的所有者、经营者以及政府的义务与责任。
3.分享旅游资源利益,所有者与经营者需要发扬企业伦理,形成社会导向型战略,与员工、社区居民、政府分享企业利润,并且经常通过公益性活动或赞助性活动回报社会,树立公众形象,形成“人和”局面,以便共同维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质量。
第四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1、旅游资源的概念: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能够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都可成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特点:1旅游资源的综合性 2地域性 3不可移动性4可重复开发性5观赏性
3、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4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旅游资源b形成一定规模的设施阶段能力c具有一定的可进入性
5国家标准分类体系的特点:a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地一国进行资源开发、管理和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b国家标准分类体系注重旅游资源的观赏属性,强调了现存状况,形态特征等因素,在资源类型划分中的作用与意义c国家标准分类体系中分别增加了综合资源旅游地和综合人文旅游地亚类使得旅游资源单体区分,更符合实际情况
6地文景观对旅游环境的影响:a决定旅游活动开展的难易程度b造就重要的构景要素c体现旅游地的总体特征以及观赏效果
7地文景观的旅游功能:a审美功能1形态美(雄美、奇美、险美、幽美、旷美)2色彩美b科普教育功能c探险运动与康体健身运动功能d文化旅游功能 8名山的特点:a名山是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实体b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c拥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d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体 9水体资源与旅游的关系:a水体是各类景区的重要构景要素b水体自身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美景c水体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
10水域风光的旅游功能:a具有审美功能开展观赏旅游b具有疗养功能开展休闲健体旅游功能c具有品茗功能,开展茶文化旅游d具有娱乐功能,开展水上娱乐旅游e含有文化内涵开展水文化旅游 11适合漂流探险的河段的特点和要求:a风景优美b水流速度快c安全系数大1水不宜深2暗礁险滩少3 水温适宜
12气象气候多旅游的影响:a影响区域景观的形成b影响旅游流时空分布c影响游客观赏效果和舒适度 13气象气候与天象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a观赏与体验功能b休闲度假功能c疗养健身功能
14舒适度指数指描述气温和适度对人体的综合影响指标之一,它表征人体在某种温湿度条件下,对该空气环境感觉舒服的程度,用气温和和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来表示。
15风效指数是指人们的裸露皮肤在气温和风速的不同组合作用下感到的冷暖程度 16宜人气候主要取决于气温、湿度、风效。气温是判段气候舒适度的主要指标,湿度和风力是辅助指标,对人体健康最有利的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对人体最适宜的风速为2m每秒。
17乡村气候与城市气候的区别:a乡村气温比城市气温低b乡村的空气比城市的质量高c乡村的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比城市的大
18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的特点;a广泛多样性b生命有机性c指示性d季节性e再生性f脆弱性
19我国的十大名花:花王牡丹、雪中高士梅花、花相芍药、花中皇后月季、花中隐士菊花、空谷佳人兰花、花中君子莲花、花中仙女海棠、花中妃子山茶、凌波仙子水仙
20森林公园是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具有优美的景色和科学教育、游览休息价值的一定规模的地域,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建设,为人民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和科学教育活动的特定场所
21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特征:a知名度高,历史悠久,资源品位度高b综合性强,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呼应c具有观赏游憩、科考、审美、探险、旅游等多重审美功能d距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22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题;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区,地质研究和普及的基地。
23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特征:a不可再生性和绝对不可移置性b综合性c独特性和稀有性d时间性e科考和教育功能突出
24我国林业部制定了第一个关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法规性文件《关于天然森林禁伐区规定草案》同年广东肇庆建立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25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特征:a典型性和垄断性b自然旅游资源突出综合性强c脆弱性
26世界自然遗产:a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内)b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张家界市)c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内)
27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a峨眉山的乐山大佛b武夷山c泰山d黄山
28历史遗址的概念:a广义的历史遗址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各类社会活动所遗留下来的活动痕迹和遗物,包含初现代人类活动产物之外的所有历史时期、所有表现和存在形式的历史产物b一般意义上的历史遗址是指人类历史时期所形成和利用的,现在已经废弃、或掩埋地下、或残缺不全的人类活动痕迹和遗物排除了保存完整的、或仍在使用的或得以发展的人类历史产物c狭义的历史遗址仅指古代人类活动曾经利用的现在已经废弃破坏而遗留下来的活动场所不包括人类历史活动遗留下来的可移动遗物
29历史遗址的旅游吸引因素:a满足旅游者了解人类历史演变的需要b满足旅游者体验人类传统文化的需求c满足旅游者了解古代科学技术的需要d满足旅游者了解古代人们生活方式的需要e满足旅游者景观美学观赏的需要
30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注意:a突出重点做好旅游开发的筛选工作b挖掘内涵做好历史文化的展示工作c精心设计组号旅游方式的策划工作d不断创新做好原有景区的二次开发工作
31中国现已有30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1处,文化遗产: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拉萨布达拉宫、武当山古建筑群、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北京颐和园、天坛、大足石刻、明清皇家陵寝、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洛阳龙门石窟、青城山的都江堰、大同云冈石窟、高句丽遗址遗迹 文化景观:江西庐山文化和自然遗址、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的乐山大佛、福建武夷山自然遗产、四川九寨沟黄龙、湖南武陵源、云南三江并流 32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点:a富有弹性的结构体系b美妙优雅的艺术造型c整齐划一的平面布局d绚丽华美的装饰风格
33古代建筑结构类型:a抬梁式建筑b穿斗式建筑c井干式建筑
34古代建筑构成要素及等级:建筑台基、柱、枋、斗拱、开间、屋顶和屋檐
斗拱的作用:增大建筑构件的接触面,加强结构部的牢固性,向外挑檐增大屋檐出深,装饰檐下栏下部位纵横交错彩绘雕刻,增加了建筑物的美观度 35园林的艺术分类:A西方园林B东方园林C中西混合式园林
36园林的功能分类:A皇家园林特征:皇家园林纳历代艺术之精华,收天下南北美景于一体,成为时代造园的顶级之作。B府宅园林C寺观园林D祭祀园林E庭院园林F公共园林G名山园林 37园林的区域分类: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少数民族园林。
38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1)布局师法自然(2)构景融于自然(3)建筑顺应自然(4)花木表现自然
39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a堆山叠石b理水c景观建筑d花木配置e园林小品
40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景手法:主景与配景、借景、对景、分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藏景、点景
41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a空间组织守法的运用b写意、比拟和联想手法的应用c点景手法的应用 42中国著名古典园林:a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颐和园b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c、岭南四大园林:可园、梁园、余荫山房、清晖园、43中国八大菜系:鲁菜、淮扬菜、川菜、粤菜、浙菜、徽菜、湘菜、闽菜
44人文活动的旅游特征:a社会政治性b民族文化性c地域差异性d形式多样性展示多样性
45人类活动类旅游资源的旅游资源价值:a人文活动是文化参照的对象b人文活动是审美参照的对象c人文活动是向外界展示本土文化的窗口是对自身文化的肯定d人类活动作为旅游资源是获得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46旅游资源调查的原则:a内外结合原则b综合调查原则c创新原则d选择性原则
调查的内容:a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条件包括(自然环境调查、人文环境调查、环境质量调查)b旅游资源本身的调查c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条件的调查(旅游要素调查、客源市场的调查、临近资源及区域内资源的相互关系)
47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a资料统计分析法b现代科技分析法c田野勘测法d询问调查法
48调查的程序:A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调查(1、调查准备阶段a组织准备b资料准备c制定计划和仪器准备
2、野外实地调查阶段a确定调查小区和调查路线b选定调查对象包括初步普查和重点详查c实地调查填写图表
3、室内整理分析阶段a调查资料整理b调查土建绘制整理
4、a编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b前言、调查区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主要参考文献、附图)B专题旅游资源调查
49调查资料分析的方法:a选择分类标准b资料分类c填写调查文件
50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或饱和度,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内所能开展的旅游活动能力
51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开发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的综合性技术经济工程
52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a保护性原则b特色性原则c经济性原则d市场导向性原则
53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a规划设计旅游景区景点b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c规划旅游交通d开发人力资源
54资源类型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a自然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b文化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c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d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e现代人工吸引物开发模式
55按地域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a东部地区精品开发模式b中部地区特品开发模式c西部地区极品开发模式
56按资源、区位、经济条件综合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a价值高区位优,经济条件好:全方位开发模式b价值高区位一般经济条件差:重点开发模式c价值高区位经济条件差:特色开发模式d价值低区位好经济条件好:参与性娱乐开发模式e价值区位经济条件都一般:稀有性开发模式
57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是旅游产业最重的组成部分。旅游业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和载体,离开了旅游资源,旅游业就无从谈起,但仅拥有旅游资源,并不意味着旅游业就一定能发展的好。旅游资源只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只是经过合理的规划、开发,旅游资源才能转变为旅游产品,并被旅游者认可。旅游资源开发就是指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改变为吸引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系统工程。同旅游资源相比,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外延更为丰富,从旅游者的角度讲,旅游产品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到总合;从旅游业的角度看,旅游产品上旅游供给商为旅游者提供的行、住、吃、游、购、娱等整个旅游活动中所需要的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总和。旅游资源只是构成旅游产品的一项因素。旅游产品开发是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对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设计策划的组合,还包括2方面内容:一是对旅游地的规划和开发二是对旅游线路的设计和组合。
58市场效应:包括提高市场竞争力、开拓客源市场
59环境效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了对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保护
60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旅游业的根本保证、建立旅游资源开发规范标准和体系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实施科技兴旅战略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有与旅游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第五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资源:属于经济学概念,原指取之于自然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现在常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具有“有用性”和“基础性”两大最基本的属性。
旅游资源:属于资源的一种,是伴随现代旅游活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概念,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管理过程中被逐步深化认识,但尚未取得一致认同。
旅游资源三大要点:①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②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③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存在形态)
旅游资源的客观存在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的争论,一是物质与精神的争论,即旅游资源既有物质的、有形的。二是自然与开发的争论,即旅游资源既包括未开发利用的,也包括已开发利用的。
2、旅游资源富有旅游吸引力(价值功能)
首先,旅游吸引力体现了旅游资源作为资源的最基本属性。其次,旅游吸引力决定了旅游资源的范围。第三,旅游吸引力决定了旅游资源的效益。
3、旅游资源具有中和效益性(价值功能)
如果旅游资源被有效地开发利用,那么它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带来社会和环境效益。
4、旅游资源是动态发展的(存在形态)旅游资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发展的概念。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功能特征——吸引性
2、空间特征——广泛性、区域性、固定性
3、时间特征——节律性、动态性
4、类型特征——多样性、综合性
5、经济特征——价值的不确定性、利用的永续性
6、文化特征——美学行、知识性 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天然性(形成)
2、生态性(状态)
3、地带性(分布)
4、变化性(时间)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人为性(形成)
2、民族性、地域性(分布)
3、时代性(时间)
4、精神性(内涵)
5、阶级性、阶层性(层次)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
旅游休闲需求(休闲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动机或需要)→旅游消费活动(旅游者)→旅游开发活动(旅游业)→旅游产品→旅游经济
可持续旅游发展: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需要,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学的需要。旅游持续发展的目标:
1、让人们更加明白和理解旅游对自然、文化、人类环境等造成的影响。
2、在发展中维护公平,保证人与人之间对环境资源选择机会的公平性,保证成本和收益的公平分配。
3、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4、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游憩体验。
5、保持上述几个目标所依赖的环境质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生态环境可持续:使旅游地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
社会文化可持续:保持、维护、增强、提高旅游地与种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区特点 旅游经济可持续:旅游发展既要有经济效益的增长,还要能有效地管理管理还资源与环境,造福子孙利益
二、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
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可以加深对旅游资源成因、属性、价值功能以及系统组成等方面的认识。
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可以将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化、系统化、信息化,为进一步科学研究、保护利用和开发管理提供方便。分类原则:
(1)共轭性与排他性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2)对应性原则
(3)递次性原则(分级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4)标准分别与统一原则(5)简明实用原则
分类的步骤与方法:
(1)确定分类的目的与要求,明确是普遍的一般性旅游资源分类,还是有特殊目的要求的专门性旅游资源分类,并参照一般分类原则和标准,结合实际确定相应的分类原则和标准。(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种旅游资源分别归入不同的类型。(3)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简要说明。
(5)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分类成果,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建立旅游资源信息系统,以便于补充调整和实际应用。
三、地质旅游资源:由许多具有不同大小和形态、蕴藏着地质作用信息的三度空间岩石以及矿床实体成为地质体,而具有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等旅游吸引功能的地质体以及自然灾变遗迹形成的旅游资源称为地质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类型:
1、综合自然旅游地(1)山岳型旅游地
(2)谷地型旅游地(金沙江、雅鲁藏布大峡谷)(3)砂砾石旅游地
(4)奇异的自然现象(鸟吊山、极光)
2、沉积与构造
(1)褶皱、断层景观(2)标准地层剖面(3)钙华和泉华(黄龙)(4)生物化石点
3、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①孤峰(井冈山)、峰林、峰丛、石林②奇特与象形山石③丹霞④雅丹⑤岩石洞与岩穴⑥岸滩
4、自然变动遗迹(1)地震遗迹(2)火山与熔岩
(3)冰川堆积体和冰川侵蚀遗迹
5、岛礁
①岛屿②岩礁
地文景观的旅游开发价值:
1、地文景观具有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价值 ①雄美②奇美③险美④幽美⑤旷美⑥野美
2、具有开展科学考察、探险旅游活动价值
3、具有可开展康乐性旅游活动、休闲度假价值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管理要点:(1)理顺管理体制(2)科学规划(3)加强保护(4)强化合作
四、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并产生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水体及水文现象,都可视为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特征:①美学性②变化性③灵气性 水域风光与旅游的关系:
(1)水域风光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之一。(2)水域风光是各类景区的重要构景要素。
(3)水域风光是最能满足游客参与要求的旅游资源。水域风光的旅游功能:①审美功能②康乐功能③保健功能
水域风光的旅游开发方向:①旅游观光项目②亲水休闲项目③康体保健项目④水上体育娱乐项目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的管理要点:①防止污染②保护水源③保护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的环境
五、生物景观旅游资源:我们把所有生物景观中具有旅游利用价值、能够被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部分,称为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特征:①美学性②可再生性③脆弱性④奇特性 生物景观与旅游的关系:
(1)生物景观为人们的旅游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2)生物景观与其他自然旅游资源组合,构成复杂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系统。(3)生物景观为人们提供旅游活动的重要环境空间和场所。(4)生物景观影响甚至决定人们旅游活动的方式。
(5)人类利用、改造生物景观为自己的旅游活动服务。
(6)人类旅游活动影响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生理过程和地理分布。生物景观的旅游开发价值:
(1)从生物景观资源的属性讲,本质是生物及其与环境的综合体。
(2)从人类保护生物资源的方面看,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使人们直观地、真实地认识到生物对于自然环境形成、演变、改善的重要作用,深刻体会到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从旅游开发的主体来看,生物景观资源成为旅游投资商、旅游开发商、旅游景区景点经营者、旅游产品生产设计者、旅游服务提供者等主体的重要对象。
(4)从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方面看,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可以满足旅游者对于旅游活动所寄予的所有期望,最大程度地满足旅游者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生物景观的旅游开发方向:
(1)对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2)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注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3)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多样化。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管理要点:
(1)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及国际社会有关生物、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2)旅游经营中,切实进行环境容量预测与控制,减少旅游活动对生物资源的破坏。
(3)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开发,除了对生物资源本身进行保护外,根本的是要对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系统进行保护、优化、改造。
六、天象与气候景观:气象和气候都是大气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气象是大气短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而气候则是长期气象(天气现象)特征的综合表现,包括平均状况及极端变化。为了统一表达,我们通称为气候现象,并将进入人们旅游活动领域后的气象和气候景观资源统称为气候旅游资源。天象与气候景观的特征:
1、时间变化规律(①昼夜节律②季节节律)
2、水平空间变化规律
3、垂直空间变化规律
天象与气候景观同旅游的关系:
直接关系:气象、气候可以直接造景、育景,影响甚至决定人们的旅游方式。
间接关系:由于气候的变化,影响到地貌、水文、生物及各种人文旅游资源的变化。
1、对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影响(①影响出游时间②影响旅游地点、线路和交通工具的选择③影响出游物品的准备④影响旅游活动项目和内容的选择⑤影响旅游过程中的心理和情绪⑥影响旅游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2、对旅游经营者的影响(①对旅游项目设计的影响②对旅游商品组织和供应的影响③对兴建旅游接待设施的影响④对旅游经营方式和效益的影响)
3、对区域旅游业的影响(①资源结构②行业结构③投资结构④收益结构⑤区域旅游业发展速度和水平)天象与气候景观的旅游开发价值:
1、景观生态价值
2、美学价值
3、其他价值(①社会学价值—人生哲学②休闲学价值—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的管理要点:
1、注意保护好气候景观旅游资源及其景观形成发育的环境条件。
2、遵循大多数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可以重复利用的特点,挖掘资源的潜力。
3、充分发挥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的生态学功能。
4、利用天气预报和气候资源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
七、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是指因历史遗址遗迹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观赏游憩价值而形成旅游吸引力,进而产生社会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的旅游吸引物。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特征:①固定性(空间)②历史性(时间)文物古迹与旅游的关系:
1、文物古迹的价值(①历史文化价值②科学艺术价值③观赏游憩价值)
2、文物古迹对旅游的作用(①成为文化旅游产品、文化购物商品的原料②营造旅游与休闲文化环境③旅游区域文化品牌和旅游企业文化品牌的素材)
文化遗址:主要指固定的遗址遗迹,是人类历史活动痕迹的遗留地和历史文物的遗留地、发掘地,有别于非固定的历史文物,属于广义历史文物范畴,是文物学研究的对象。文物遗址的旅游价值:①纪念价值②教育价值③体验价值
文物遗址的旅游开发方向:①以文化遗址为对象或原料②以文化遗址为素材③以区域文化遗址为文脉
历史文物:又叫文化遗物,是指人类在各个社会历史时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能够反映过去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保存至今的历史遗存物。
八、建筑:利用自然界的材料,经过设计施工而修成的供人类生产、生活使用,并具有一定形体的地面或地下物体。
设施:为了某一目的而设置的一定物体,属于基础性的建筑,或建筑群体构成的场所场馆。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的特征:①固定性(空间)②实体性(成分)③艺术性(审美)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1、梁柱式的弹性结构体系。
2、整齐而灵活的平面布局。
3、优美的艺术造型。
4、丰富的雕刻装饰。
5、绚丽与淡雅相结合的色彩。
6、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①本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③诗画的情趣④意境的蕴涵 古代陵墓的特点:
①鲜明的社会等级②强烈的宗法观念③“事死如生”的表现形式④“堪舆学说”影响至深。
九、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古今人类所创造、能够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特征:①动态性②互动性③参与体验性
文艺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游览,进而产生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文艺作品
文艺旅游资源的特征:①精神性、依附性(存在方式)②思想性、艺术性(内容形式)
③审美性、消闲性(价值功能)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体验,并能产生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民俗风情资源,是民俗旅游的对象、民俗娱乐的素材与民俗商品的原料。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①集体性与模式性②传承性与播布性③稳定性与变异性 ④民族性与地方性⑤原始性与神秘性
节庆旅游资源的特点:①周期性、暂时性(时间)②民族性、地域性(空间)
③主题性(宗旨)④群众性(参与人员)⑤复合性(活动项目)
十、地方特色商品的特征:①地域性②民族性③品牌性④艺术性⑤纪念性⑥实用性 地方特色商品与旅游的关系:
1、地方特色商品与区域旅游吸引力
2、地方特色商品与旅游购物
3、地方特色商品与旅游活动
4、地方特色商品与商业文化、旅游文化环境
地方特色商品的旅游价值:①实用价值②商业与旅游价值
地方特色商品的旅游开发方向:
①开发旅游购物商品②开展美食旅游活动③开发观光与体验旅游项目④营造旅游文化环境 旅游购物的管理要点:①商品因素②环境因素③信用因素④购物服务因素⑤公共服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