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论文

时间:2019-05-15 12:5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论文》。

第一篇: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论文

一、饮食文化旅游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使得饮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相关联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当下线上线下热门的旅游话题。学者赵荣光把“饮食文化定义为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1],即食生活、食生产、食思想、食事象、食风俗的总称。

二、南京饮食文化资源

1、南京饮食文化资源类型

南京的饮食文化包括京苏大菜文化、鸭文化、野菜文化和小吃文化。京苏大菜历史悠久,受人文荟萃的熏陶,京苏大菜名菜众多,蒸鲥鱼、酥鲫鱼、凤菜心、罐罐肉、炖生敲、素什锦菜、炖菜核、八宝一棵松、松子熏肉、扁大肉酥等都非常有名。南京人鸭的消耗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且历史悠久,有板鸭、烤鸭(北京烤鸭的前身)等,形成鸭文化。南京人素有“一口饭一口草”的传统习俗,野菜中的马兰头、芦蒿、菊花脑等十分热销,形成野菜文化。南京小吃位列中国四大小吃之首,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品种繁多,著名的夫子庙小吃响彻全国,形成小吃文化。

2、南京饮食文化资源特征

(1)底蕴深厚的文化历史。江南自古是人文荟萃之地,不少古诗文中都留下了文人墨客的江南美食情结,读来令人食指大动。如苏东坡的《惠崇江上晚景》中描写到,“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河豚留下了一段段东坡居士的江鲜情缘。辛弃疾的《鹧鸪天》中描写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所写》中描写到“马渡江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荠菜、苜蓿头等自古就是南京人爱吃的野菜。郑板桥的“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可见鲜笋、鲥鱼也是郑先生的最爱。而在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及《随园食单》、《白门食谱》等书中都有关于南京美食的记载。

(2)原汁原味的清香口味。南京是个包容的城市,接纳了五湖四海的人。“南京菜”就是原汁原味、不咸不淡、小资情调。利用时令原材料,体现了菜肴的原汁原味,对成菜的要求是,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淡而不薄,浓而不腻,突出原材料的本味。其风味特点主要表现在口味醇和、咸淡适中、适应面广、原汁原味。

(3)出神入化的刀工技艺。南京菜讲究刀工,擅长刀技,技艺高超的厨师,用一把普通菜刀,或雕或刻,或镂或削,可以做出多种花样造型,如月季、菊花、荷花等,在品味这一道道美味佳肴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雕细琢的工艺品,让人不忍心去下口,不得不感叹厨师出神入化的刀工技艺。(4)古朴淳厚的食俗风情[2]。南京为十朝都会,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古朴淳厚的食俗风情。如南京有正月初八上灯,十八落灯,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南京人元宵灯节期间的食俗。三月三这天,南京人用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治头痛。四月初八在南京郊区有吃“乌饭”(青精饭)的习俗。饭是以南天烛(一名青精树)叶捣烂滤汁泡糯米,晾干蒸煮而成,据说人吃了能强筋骨、益气力,被誉为“仙家服食”等。

三、南京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饮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目前南京餐饮市场上将饮食与文化结合起来的主题餐厅屈指可数,一些因为定位不明确、菜品和服务不佳,曾经“名噪一时”的主题餐厅已经倒闭或者“奄奄一息”。究其原因是在满足旅游者的基本温饱需求的同时,饮食文化的挖掘比较浅薄,仅从菜肴表面的色、香、味、形,难以深层次的体现文化特色。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旅游者不仅仅只是为了品尝美食而出来旅游,更要满足精神上的文化追求。

2、旅游项目参与性不强

近年来,美食节目大行其道,前有《舌尖上的中国》,紧接着香港明星谢霆锋加盟《十二道锋味》携好友跨界做“厨神”挑动国民味蕾,掀起舌尖之旅。美食制作过程所展现的诱惑不亚于品尝美食,而南京旅游市场上目前能让游客直接参与制作的饮食旅游项目少之又少,旅游项目缺乏参与性,单就品尝美食,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品牌营销意识薄弱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经离我们远去,饮食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商品,要有自己的运营方式和商业包装机制[3],在旅游市场上需要品牌营销战略,而目前旅游市场上有品牌辨识度的饭店极少,仅有的几个如“南京大排档”、“狮王府”、“绿柳居”,大部分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缺乏深层次的包装和宣传,品牌营销意识薄弱,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4、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苏菜属于八大菜系,南京菜又属于苏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被称为“京苏菜”,地方特色明显。近些年来,许多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纷纷引入外地菜肴如川菜、粤菜等,菜品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口味繁杂,菜肴中混杂了其他菜系的特色,失去了本帮菜原有的味道,游客难以再品尝到原汁原味的京苏大菜,地方特色不再突出。

四、南京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1、打好文化牌,提升软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南京拥有深厚的民俗饮食文化底蕴,挖掘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对一些神话传说、名人逸事等加以开发利用来提升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在文化上做文章[4]。另外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节庆展、美食节等活动,利用微电影微视频展播、讲解员现身说法讲解美食渊源,图文并茂地呈现出南京的饮食文化风情,把文化注入饮食中,增强南京饮食文化旅游的竞争力。

2、激发游兴,提高游客参与度

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开发一些参与性比较强的旅游项目,让游客能够参与制作美食,体味其中的乐趣。比如在品尝南京小吃蟹黄汤包时,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包汤包的乐趣,品尝汤包时可以告诉游客十二字要领: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吮汤,让游客回味无穷。南京的盐水鸭非常出名,可以在品尝盐水鸭时,引导游客亲自制作盐水鸭,最后作为地方特产带回家乡等。游客在体验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美食制作的方法,而且还体验到制作美食的乐趣,提升游客的游兴。

3、实施品牌战略,增强竞争力

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游客对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开始追求品牌、质量。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提高品牌的辨识度。并利用广告宣传、节庆活动、美食活动如“农业嘉年华”、“南京美食节”等进行大力宣传,打响知名度,塑造出特色鲜明的知名品牌,从而塑造出南京地域的文化名片。

4、挖掘特色,体验地方风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方特色饮食是经过长年累月、世代相传而形成的,也是地方饮食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人文情怀,传承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让游客体验到当地风味特色饮食,是南京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比如南京人喜欢吃野菜,可以开发别具一格的野菜宴;南京十大小吃非常出名,可以设计专门的旅游线路来品味地方小吃等,把原汁原味的民间菜肴挖掘出来,才能满足当代人寻求回归自然的饮食新风尚。

第二篇: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旅馆1001班

郭兰海

学号:2010014501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摘要:饮食文化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发利用饮食文化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可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促进饮食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要充分利用饮食活动所占有的空间和时间,大力开展旅游活动,以实现饮食业与旅游业的双赢。

关键词: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互动双赢;

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中国饮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浓厚的文化积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一个讲究美食的国家,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菜一格,白菜百味。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政治经济、民族习惯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各地区、各民族的饮食风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一、中国饮食文化资源的特点

(一)、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二)、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三)、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四)、注重情趣。

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五)、食医结合。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二、饮食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饮食文化对中国旅游业发 展有巨大影响。在旅游的整个过程中,无时不渗透着文化因素。旅游产业发展中 除去较为单纯的经济活动外,其余活动均是旅游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旅馆1001班

郭兰海

学号:2010014501

人们常说:“民族的东西是独特的,文化的流传是久远的。”一个国家的旅游 业,无不以自己本民族独有的精神内涵作为强大的吸引力,实践表明“凡举旅游业 昌盛之国,莫不以旅游文化取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这 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充分利用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明。其 中,饮食文化对旅游经济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东北通化的“葡萄酒节”、各地 美食节活动等等,这一切都是把中国的饮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收到了很好 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就是我国旅游业品牌的一种现实的 表现。同时由于饮食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 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这样,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的地位,易于形 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也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广大旅游者就是为追求这 些而来的,因此,搞好饮食文化的品牌战略是旅游竞争中的无形法宝,更是促使旅 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宝贵资源。

三、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

目前,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一般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基础层次——中国佳肴品尝游

一边旅游,一边品尝当地的美酒佳肴,可以说是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最基础的层次。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双休日的实行,假日的延长,居民外出旅游就餐的机会增多,消费增加。旅游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 而是希望尽情地享受各地的佳肴美食, 满足求新、猎奇的心理和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需求。为适应人们新的消费需求, 中国各地的传统风味菜肴纷纷上市, 除北京的仿膳菜外, 西安、杭州、开封、济南、扬州等地还挖掘研制了仿唐菜、仿宋菜、孔府菜和红楼菜等。目前, 基础层次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出来的已经比较多, 各个地方都有, 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如西安德发长饺子宴、浙江湖州全鱼宴、广州蛇菜宴、北京全聚德“ 挂炉烤鸭” , 都已成为名闻海内外的特色产品,为旅游者所钟情。

(二)、发展层次—中国饮食医疗保健游

用食物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美容养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延年益寿等功能。目前已开发出一些较浅层次的饮食医疗保健游产品, 如南京双宝楼宾馆推出的“ 时珍苑” 药膳品尝游, 药膳种类多达30多种, 菜、粥、点、饮无一不由南京中医学院养生康复系的专家学者精心搭配, 再通过名厨的精心烹调, 形成了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药膳系列, 满足了人们在心理上更高层次的需求, 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广泛欢迎。

(三)、更高层次——饮食文化旅游

餐饮市场一向以激烈的竞争著称。近年来, 一方面由于大酒店也把眼光投向了工薪阶层, 放下架子做起了小买卖;另一方面, 各类小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 更加剧了竞争的白热化。同时, 西式快餐纷纷进人中国市场, 抢占市场份额, 中餐企业发展更加举步维艰。有眼光的旅游专家和部分企业家已经清楚地认识到, 开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关键不在于饮食和旅游, 而在于“ 文化”。于吃中讲求文化, 于旅游中弘扬文化, 令旅游消费者真正达到以吃为方式、以精神享受为目标的愿望开发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弘扬文化。中华饮食文化可以看成是具体而微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的诸如“ 天人合一”说、“ 阴阳五行”说、“ 中和审美”说以及重“ 道” 轻“ 器”、注重领悟、忽视实证等特征都渗透在饮食心态、进食习俗、烹调原则中。可以说, 追求饮食文化旅游开发, 是生活的艺术, 是对中国文化的肯定。饮食文化旅游的发旅馆1001班

郭兰海

学号:2010014501

展意在突出饮食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中国目前饮食文化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值得发掘的地方。

四、中国饮食文化存在问题

(一)、盲目跟风,忽视地方特色

旅游者在旅游地什么口味的菜都能吃到,满足了旅游者多种口味的消费需求,但旅游地盲目追求多、杂、全,必然会导致口味的不地道,破坏了我国真正的饮食魅力,使旅游资源无形中被转移和破坏。如粤菜在全国各地盛行一时,旅游者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看见“粤菜馆”,且几乎家家都冠以“正宗”、“第一”之类的词语,但当旅游者吃完后往往大失所望,一致对粤菜产生怀疑,完全破坏了粤菜在旅游者心目中的良好地位。还有一个严重问题是外地菜肴的大量涌入,逐渐使本地特色被外来产品代替,使得地方特色饮食逐渐衰退,流失了当地宝贵的饮食文化资源。

(二)、品尝佳肴为主,文化韵味不足

目前,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的开发中基本上以品尝佳肴为主,忽视对中国几千年来深厚饮食文化传统的发扬。旅游者往往只是看到菜肴的色、香、味、形等表面现象,而对质和意的美感并没有任何的了解,没有对一道菜有根本的了解。

(三)、以享受为主,参与性不强

“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不仅体现在进食中,而且表现在实物的制作过程中。品尝佳肴能令人身心舒适,制作这些食物更会让人联想到进食时的愉悦心情。

(四)、宣传不够

中国地域辽阔,菜系众多,很多中国人生活一辈子可能也都无法说出中国有名菜系的名称、特色和代表菜,更何况其他地方的特色佳肴。但我国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及推广还停留在风味小吃等传统项目上,忽视新产品的及时推出和更新。宣传推广的另一不足之处在于其不顾当地实际情况,盲目宣传,以点带面没有任何针对性。

五、中国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旅游产业的开发者, 可以通过中国饮食文化的各个方面, 在满足旅游市场要求的前提下, 深层次地发掘饮食文化资源, 把握好旅游饮食消费的潮流和趋势, 开发饮食文化产品, 提高旅游地区的综合吸引力, 从而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创新思维, 开拓饮食文化新品种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中国饮食文化应像中华文化一样, 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融合其他菜系的优点, 开发各种特色饮食, 吸引旅游者的眼球。同时要注重菜品的时代性, 时刻以市场需求为开发方向。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 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各种亚健康症状也在时刻困扰着旅游者。这时就应该适时推出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美容养颜的饮食, 推出各种药膳系列来满足旅游者的健康需要。

(二)、发掘中国饮食资源的文化内涵

随着各种菜系和西式快餐纷纷抢占中国餐饮市场, 旅游餐饮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饮食文化资源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 就要注重对饮食资源文化内涵的发掘。以饮食文化为载体, 弘扬中国文化, 使旅游者在吃中体验文化, 在旅游中弘扬文化, 而实现饮食与文化的互动发展。中国饮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在饮食心态、进食习俗、烹调原则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因此中国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要突出饮食生活给旅游者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享旅馆1001班

郭兰海

学号:2010014501

受。例如孔府菜在菜式上、席面款式上要求十分严格。各种宴席的席面, 菜点丰富, 搭配讲究, 主菜、大件菜、配菜都有一定的程式。孔府宴饮, 自始至终, 无不贯穿着繁琐的礼节习俗, 甚至连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礼节的束约。而且孔府饮宴分三六九等, 等级差别甚大。在规格上, 则以料高低和上菜的多少而定。孔府在历史上最高规格的“ 满汉全席” 要上菜169 道, 仅餐具就有4 04 件。其次是燕菜席、鱼翅席、海参席和“ 双四”(四白烤、四红烧)一品锅等, 依不同的季节变换时令佳肴。而饮宴的享用者, 依据其身份和地位来入室归座, 等级分明, 不得有丝毫的差错。这些都是对旅游者很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三)重塑中国饮食文化资源品牌形象

随着科技的进步, 饮食产品之间的质量差异越来越小, 因此饮食资源的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服务竞争走向了品牌竞争、形象竞争。为此, 中国饮食文化资源要想获得新的市场空间, 就要重塑中国饮食文化资源品牌形象。首先, 要将饮食文化与美食节、美食街的建设联系起来。美食节和美食街要突出特色和主题, 令人耳目一新。举办某一有号召力、吸引力的主题性美食节将会更快、更有力地吸引旅游者的眼球。中国可以通过定期举办“ 中国国际美食节” , 来弘扬中国的饮食文化。同时也要兴建一定规模的美食街, 使旅游者可以尽情领略当地的美食。美食街要突出特色, 就要注重增强旅游者的参与性, 例如可以让旅游者观看食物的制作全过程, 教旅游者如何制作特色食物, 甚至举办美食修学游等活动, 这些都会极大地吸引旅游者, 创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其次, 要注重对中国饮食文化资源的品牌营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想吸引旅游者的眼球, 就要注重对产品的品牌营销, 巩固和提高旅游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这就要求中国的餐饮企业在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同时, 要细分产品市场。如针对保健美容旅游者、美食修学旅游者、糖尿病旅游者各种不同的旅游者开发不同的产品, 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促销。同时要不断创新产品的营销渠道, 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的同时, 要尝试网络营销、社区营销等营销方式。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有着极为广阔的开拓空间和无穷无尽的发展余地。要不断提升中国饮食文化, 就要深人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特色, 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 同时还要借鉴其他饮食文化资源的精华。要时刻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不仅满足旅游者的物质需求, 还要满足旅游者对中国饮食习俗、地域风情、文化风尚等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国饮食文化特色, 促进饮食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李江敏, 李志飞.《 文化旅游开发》.北京: 科学出版社, 姚伟钧, 方爱平, 《谢定源饮食风俗》.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杨宏烈.《饮食文化旅游杂谈》.资源开发与市场, 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秦皇岛旅游资源分析(论文)

秦皇岛旅游资源评价

生命科学系 12生物科学 121200141017 岳云霞

【摘要】:秦皇岛濒海倚山,连通华北与东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这里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基底,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组合优势明显,开发海滨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秦皇岛市是河北省最大的海滨旅游城市,是海滨游客的最重要承载地,分析和研究秦皇岛市海滨旅游城市的发展措施和方向,对河北省今后开展海滨旅游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对秦皇岛市旅游资源赋存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归类和总结,选定了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行政区划分布为底图,选取了交通和海岸线作为发展轴,进行了点-轴空间结构分析.建立生态可控机制,探索秦皇岛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提出了调控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为秦皇岛市旅游业长远发展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关键字】:旅游资源;分布格局;评价;

【正文】:

1秦皇岛地理资源概况 1.1秦皇岛地理位置

秦皇岛濒海倚山,连通华北与东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这里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基底,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组合优势明显,开发海滨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秦皇岛市是河北省最大的海滨旅游城市,是海滨游客的最重要承载地。1.2秦皇岛气候条件

秦皇岛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秦皇岛市濒海倚山,连通华北与东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这里地处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干湿相宜,夏季气候凉爽,境内的北戴河游览区春和日丽,秋高气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0℃上下,冬季最低气温-15℃,平均每年只有8天气温高于30℃。1月平均气温一5℃至一4℃,7月平均气温力23.6℃,比纬度基本相同的北京、唐山低2℃左右。每年平均降水量736.3毫米。空气相对湿度为62%。

游北戴河,最佳季节为5一10月;游秦皇岛其他景区,为6至8月,但观鸟专项游的最佳时段是春、秋候鸟迁徙季节.2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2.1秦皇岛旅游开发概述 秦皇岛一年四季皆景,可供旅游者探险猎奇、寻幽揽胜。其中自然资源以山、海文明,人文资源以关、城最为突出,社会资源以中央暑期办公地——北戴河最具魅力。这里山地地貌奇特多样,飞瀑流泉到处可见;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丰富;更有长城等大量文物与古迹点缀其中。海沙细而平矿,滩缓而水清,潮平而差小,延绵近百里;海水污染程度低,水质清洁,阳光充足,是进行海水浴、日光浴、沙浴、沙滩活动与海上观光、海上游动的最佳场所。

秦皇岛辖区内的长城蜿蜒起伏,枕山襟海,依势而修,关隘地处要塞。社会资源以北戴河——中央暑期办公地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而闻名遐迩,成为秦皇岛市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目前,秦皇岛开辟了长城文化、海滨休闲度假、历史寻踪、观鸟旅游、名人别墅、山地观光、海洋科普、国家地质公园、体育旅游、乡村旅游、城乡双向游、会议旅游、工业旅游等多种精品旅游线路,并每年举办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山海关长城节、孟姜女庙会、望海大会、昌黎干红葡萄酒节等节庆活动,这些旅游线路和节庆活动都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2.2旅游资源体系

秦皇岛市旅游资源集山、河、湖、泉、瀑、洞、沙、海、关、城、港、寺、庙、园、别墅、候鸟与珍稀动植物等为一体,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是开展多项目、多层次的旅游活动,满足不同旅游者旅游休闲的最佳场所。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逐步形成了以长城、滨海、生态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体系。2.2秦皇岛旅游资源分布格局

秦皇岛旅游资源在分布上呈两条相对平行的带状分布,其中在滨海带上,有老龙头、第一关、姜女庙、秦皇求仙入海处、海上运动中心、新澳海底世界、野生动物园、鸽子窝、金山嘴、老虎石、北戴河名人别墅、联峰山、滑沙场、渔岛以及众多的滨海浴场和各类主题公园等;在中北部山地——丘陵带上,有三道关——九门口——义院口——界岭口——桃林口——冷口——城子岭口长城和沿长城一线的各处文物古迹,以长寿山、角山、燕塞湖、祖山、背牛顶、天马山、碣石山、十里葡萄长廊、孤竹国文化遗址等。其中大部分精品资源均衡分布在以北戴河和海港区为中心的50公里范围内,各个景区之间距离适中,这种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有利于组织旅游线路,统筹安排交通和食宿。2.3秦皇岛特色旅游资源景区介绍

2.3.1秦皇岛旅游景点简介

五星景点6个,四星景点7个,三星景点近百个

1、祖山原始森林峡谷、2.北戴河、3.山海关、4.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海洋乐园海上乐园、5.燕塞湖、6.秦皇岛野生动物园、7.体育基地西浴场、8.新澳海底世界、9.长寿山、10.老龙头、11.鸽子窝公园、12.北戴河生态农业观光园、13.昌黎黄金海岸、14.南戴河、15.山海关欢乐海洋公园、16.昌黎县葡萄沟、17.燕山大学、18.角山、19.贞女祠、20.联峰山、21.天门山、22.花果山、23.滑沙娱乐中心、24.碧螺塔、25.翡翠岛、26.北戴河奥林匹克大道公园、27.北戴河刘庄、28.碣石山、29.秦皇求仙入海处、30.中海滩、31.秦行宫遗址、32.宝峰禅寺、33.天马山摩崖石刻、34.五佛山悬阳洞、35.海上运动场、36.万博文化城、37.背牛顶、38.天马山、39.环游世界宫、40.源影寺塔、41.乱刀峪、42.仙螺岛游乐中心、43.镇朔楼、44.昌黎县韩文公祠、45、46、.47.天马湖、48.董家口长城、49.明长城砖窑群、50、、51.北齐长城、52.冰糖峪、53.黄牛顶、54.冀东抗战纪念馆、55.望峪山庄、56.青龙河、57.紫云山滑雪场、58.温泉堡、59.蟠桃峪景区、60.花厂峪、61.秦皇岛蟠桃峪基地、62.北戴河拓展基地、63.九门口、64.桃林口、65.户远寨樱桃沟、66.秦皇植物园、67.卢龙鲍子沟、68.农家营水库、69.都山、70.梁家湾、71.秦皇岛人民公园、72.秦皇岛森林体育公园、73.山海关古城景区管理处、74.孟姜女庙景区、75.长城博物馆、76.长城文化奇观园、77.民俗博物馆、78.秦皇游船有限公司、79.怪楼、80.老虎石、81.集发、82.海上游船公司、83.、84、85.板厂峪、86.董家口、87.象山、88.西游记宫、89.国际滑沙中心、90.华夏庄园、91.朗格斯酒庄、92.沙雕大世界、93.渔岛、94.黄金溶洞、95.段家沟、96.柳河北山、97.桃林口村、98.东山浴场 2.2特色旅游景点简介 北戴河

澄碧无涯的大海,喷薄而出的朝阳,蜿蜓如带的金海滩,碧波荡漾的河流,茂密繁盛的丛林,恬静秀美的湿地,峰峦叠翠,海鸟啁啾,红顶素墙——这就是北戴河。大海壮阔,景色怡人。在长达 22.5 公里的海岸线上,沙滩和礁石,相互交错;海湾和岬角,依次排开。沙滩松软洁净,堪称北方第一,坡度也较为平缓,是一个优良的天然海水浴场。北戴河受海洋气候的调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之中,日最高气温超过 30摄氏度的天数,平均只有 7.6 天。这里有6600多公顷森林,50多亩湿地,良好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鸟类的乐园,成为从西件利亚、中国北方与中国南部、菲律宾、澳大利亚之间迁徙之候鸟的一个驿站。春秋两季,候鸟迁徙,丹顶鹤、白鹳等成群结队从空中飞过,且飞且鸣,成为一大奇观。春夏之交,鸽子窝一带的大潮坪、滩涂,时时可看到鸟群觅食,悠闲自在,怡然自得。北戴河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海上日出以东北端的鹰角亭为最佳地点。南戴河

南戴河与北戴河仅一河之隔,是一处海滨风光秀美的所在。南戴河海滨滩宽水清,沙软潮平,深浅适度,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具备当前世界海岸旅游的五大要素:海洋、沙滩、空气、阳光、绿色。是游人进行海浴、沙浴、空气浴和日光浴的理想之地。仙螺岛游乐中心位于南戴河旅游度假区环海路,岛上有全国第一条长达1000米的跨海索道,登上高达56米的观光游乐塔,可俯瞰南戴河全景。岛上还可以进行蹦极、跳伞、漂流、划艇等活动。山海关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位于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游览山海关主要是参观东门镇远楼,也就是“天下第一关”。这座城门高约13米,分为上下两层,造型美观大方,雄壮威严,登上城楼,一边是碧波荡漾的大海,一边是蜿蜒连绵的万里长城,令人豪气顿生。楼西面上层檐下,悬有“天下第一关”匾额,是明代书法家肖显所写,笔划遒劲雄厚,与城楼规制浑然一体。人文内涵 山海关长城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万里长城的东起点老龙头,长城与大海交汇,碧海金沙,天开海岳,气势磅礴,有“中华之魂”的盛誉;孟姜女庙,演绎着中国民间传说——姜女寻夫的动人故事,庙中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联 秦皇岛黄金海岸

在昌黎县境内,东距北戴河海滨17公里,西南到滦河入海口,在长达52.1公里的的海岸边,沙质松软,色黄如金,故称黄金海岸。黄金海岸总面积376万平方米,可设近百个浴场。由于这里沙细、滩缓、水清、潮平,无论从何处下水游泳,也无被礁石划伤或被海水吞没的后顾之忧,即使入海远达50多米处,水深也不过腰部,是最佳的天然浴场。山海关乐岛海洋公园

乐岛坐落于美丽的滨海之城——素有“夏都”美誉的秦皇岛市。东距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东部起点老龙头2公里,西距秦皇岛机场仅8公里。乐岛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海洋特色、在国内唯一融互动游乐、运动休闲、动物展演、科普展示、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海洋主题公园。秦皇岛祖山

祖山距秦皇岛市区48.5公里。是一处以雄险的山景为主体特色并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祖山,大约是一亿年前燕山造山运动的花岗岩侵入体,经过多年提升、断裂、风化、剥蚀等地质地理过程形成的一座独立山体,因燕山东段,渤海以北诸峰皆以此山分支盘拨,意群山之祖而得名。秦皇岛北戴河鸽子窝

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占地三百余亩,面积20多万平方米。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鸽子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故名鸽子窝。黄金海岸翡翠岛

在昌黎县黄金海岸旅游区南端,秦皇岛至京唐港沿海公路东侧,距河北著名风景旅游区北戴河海滨40公里处有一个美丽神奇的小岛,这里沙山连绵起伏,陡坡交错,若偶然登上沙山远跳,山下片片槐林苍翠欲滴,就像镶嵌在金色沙山上的悲翠一样迷人。秦皇岛燕塞湖

燕塞湖自然风景区,地处燕山脚下,位于旅游名城山海关境内,生态环境优美典雅,是长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秦皇岛长寿山

长寿山被誉为长城脚下的天然园林,为国家级风景区。整个风景区,以自然风光为基础,以长寿延年为主题。到这里游览,您既可以领略独特的山情水趣,又能感受到民族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还可以领悟益寿延年的真谛。2.4风味美食

山海关火锅以传统紫铜火锅为器具,将祖传秘方炖制的老鸡汤、特制腌酸菜、精选五花肉、丸子、焖子、冻豆腐、各种海鲜放入锅中,以炭火炖制,让人百吃不腻,回味绵长。

3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分析 3.1.开发优势

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包括,第一,旅游资源品种繁多、类型丰富、特点突出。秦皇岛以海洋、长城、生态为旅游发展的主题,涵盖了各种地形地貌和生态景观,悠久的历史更为秦皇岛的旅游资源增添了内涵。第二,充足的客源市场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秦皇岛位于环渤海经济区中心,是京津塘地区的游客短途旅游的好去处。秦皇岛相对大连、威海和青海等海边城市,较低的消费水平也吸引着西北和东北还有大量俄罗斯游客。第三,秦皇岛享有著名避暑胜地和中央领导的暑期办公地的美誉。政府大量的财政支持为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第四,奥运会的后期效应。在奥运前期,秦皇岛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为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旅游的进一步发展。2009年,秦皇岛旅游并未受金融危机和甲型流感影响,相反旅游人数剧增,宾馆的床位占用率达到约98%,旅游出现井喷现象。3.2开发劣势

3.2.1旅游资源季节性强。

秦皇岛七八月份是旅游最佳季节,气候凉爽,海水温暖,是游泳、沙滩浴、日光浴等海洋性活动的最佳时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到此观光旅游。七八月份之后,游客迅速减少,冬季和春季,旅游资源失去了它的吸引力,宾馆和饭店都关门停业,旅游业处于停顿期。3.2.2周围省市竞争

最近几年,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就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秦皇岛的旅游资源受到大连、青岛和威海等与秦皇岛自然旅游资源同质的旅游城市的威胁。3.3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虽然秦皇岛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闻名遐迩,但是我们也深切地感到秦皇岛的旅游资源开发仍存在明显的不足。3.3.1旅游资源开发忽略了城市建设。

一个清晰、明确、并能完全体现城市特点的城市形象能够给游客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吸引游客再次旅游。秦皇岛的城市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建筑形式各不相同,不能体现一个共同的城市形象。3.3.2旅游资源开发的层次仍较低。

目前秦皇岛旅游资源的开发总体上仍处于游览观光层次,参与项目少,缺乏深度,形成“看得多,参与少”的局面。3.3.3资源开发不协调

近几年,秦皇岛市房地产开发过度,缺乏整体规划,不能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协调。北戴河最高的建筑才13层,凉爽的海风能够吹进北戴河,但是对于新开发的南戴河到黄金海岸旅游区,海岸两边的高楼耸起,有的高楼高达27层,阻碍了海风吹入。海岸两边的房屋旅馆太多,绿化带很少,严重影响了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没有规划地任意开发房地产,无异于杀鸡取卵,最终会成为秦皇岛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的障碍。3.3.4旅游资源部门体制不健全

秦皇岛旅游非正式部门的发展的不规范,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非正式部门包括家庭旅馆、旅游纪念品小商贩,个人旅游汽车等以劳动密集和简单方法进行生产或提供服务的无组织的、非正规的小型旅游经济活动单位。这些非正式部门从业人员大多数素质低下,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缺乏诚信,到处堆放垃圾。他们的存在一方面影响了旅游资源的整体形象,另方面又给旅游资源的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4秦皇岛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4.1树立“大旅游”资源开发的观念

以著名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周围城市建设,以城市的美化推动旅游资源深层次的挖掘。山海关、老龙头是山海关区著名的旅游景点。它们的资源开发应于山海关区城市建设相结合,是山海关的城区建设能够体现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古朴、典雅的城市风情与气势雄伟、历经沧桑的古老长城相得益彰。沙软潮平、绿树成荫的北戴河海滨与北戴河美丽的别墅则应作为北戴河特色共同推动着该区旅游的发展。城市的规划与开发应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形成一个鲜明独特的城市形象,保持对游客的吸引力。4.2抓住特色,深度开发旅游资源

秦皇岛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海滨、长城、生态。海滨风光的开发除了要继续搞好海滨休闲度假、观鸟旅游、名人别墅专项旅游之外,应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开发更多的海上项目,如模拟海员出海、渔民生活体验、特色游船、潜水、游艇比赛、海底探险、水上庆典等,把传统“观海”转变为“体验海洋”。长城文化的开发要以文化为切入点,重点开发长城文化游、历史寻踪游。同时深入开发与长城相关的旅游商品,举办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山海关长城节等文化节日游。生态旅游的开发则借助秦皇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开发山地观光、海洋科普、国家地质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精品旅游线路。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还应注重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地方特色饮食开发、居民建筑开发、节日习俗开发、民间娱乐活动开发、婚俗礼仪开发。4.3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秦皇岛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应注意对其合理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发之前必须进行科学规划,杜绝随意性的资源开发,严格审核住房用地的开发。建筑规格要经过严格审核,不符合资源性质,不能体现文化特性的建筑规格要坚决阻止。规范非正式部门的行为,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文明意识。总之,只有保证秦皇岛的资源的合理开发,秦皇岛的旅游业才能持续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南曙.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团结报.

[2]薛晨囡.秦皇岛市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深层开发的建议[J].财经纵横,[3]谢春山.大连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与展望[N].中国旅游报

[4]刘岩.秦皇岛市旅游资源评价及空间结构.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

第四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姓名:石卉

专业:自动化

学号:B13050203 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内容提要:近年来,由于世界人口暴涨,城市扩大,环境污染,一种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在长期处于闹市的广大居民脑海中悄然兴起。人们在繁忙工作之余,迫切需要远离拥挤、压抑的 高楼,远离噪音、充满废气的城市,到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去放松,去享受;锻炼 身体,陶冶情操。农村、森林、山区正是适应这种需求的最佳去处,从而使旅游业出现了一 场新的变革,与人们生活相协调的特色旅游,诸如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农业旅 游等旅游形式也应运而生。

关键词: 农业旅游,开发与利用。

一、农业旅游资源的内涵

农业在人们心目中,一直被认为是为社会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的基地,但在实际中,农业不仅是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的基地,也是供人们游览、观光的场所,具有景观作用。从古至今,诗人、画家经常深入农村,创作出很多具有田园风景的诗画。这些作品作为艺术,被读者 欣赏后,就产生了去作品原地进行体验的心情,即产生了旅游动机,在条件成熟时,他们就到那里去旅游,这种旅游就是农业旅游。

我国广大农村几千年来形成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是我国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农业旅游可资利用的最珍贵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为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提供了可能。很多旅游项目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使旅游产品的类型不断增加、内涵不断丰富,也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农业资源是人们从事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 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两大类。农业旅游资源是以农业为媒介, 由生物、土地、水、大气以及农事活动与民俗资源等构成的农业景观资源, 能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旅游活动, 为旅游业所利用, 并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

二、农业旅游资源的组成

农业旅游资源的组成既有自然环境, 又有物质成分、非物质成分;既有农、林、牧、渔等不同的农业景观, 村落、集镇等不同特点的聚落景观, 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既有多种技术层农业并存, 还有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类型。总之, 农业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 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农业旅游资源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景观类型。即使同一种景观类型, 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也有不同的特征, 形成相应的农业带。而社会环境如政治、宗教、民族、文化、人口、经济、历史等要素的差异性又往往形成不同的民俗风情, 如民族服饰、信仰、礼仪、节庆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形成了农业有资源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农业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既表现人们一年内有规律的生产、生活上, 也表现在随季节变化而形成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因此, 在不同的季节, 就有不同的农业景观和农事活动。农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形式由农业自然资源的再生性、农业社会资源的可继承性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决定的。旅游者所购买的只是一种经历和感受, 而不是资源本身。因此, 如果开发合理, 农业旅游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可以长期甚至永远重复使用下去。同时, 我国将从传统农业文明过渡到现代农业文明, 农业社会资源还会不断丰富。

三、我国旅游资源的现状

目前我国对农业旅游发展规律的研究较少,各地普遍缺少对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专业化指导,经营者对农业旅游的内涵、性质、产品开发的方向不能正确把握,缺乏创新的思维和开发理念,造成很多农业旅游项目由于缺乏对产品的深入的挖掘和包装而逐渐被市场所遗弃。农业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把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系统工程中去, 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在同一区域内开发类型多样的农业旅游资源, 发展多种农业旅游项目, 促进农业旅游的多样化发展, 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功能和服务。

此外,区域内各种农业旅游项目应合理布局, 力求相互促进和补充, 避免单调雷同。这样, 整个农业旅游区能发挥整体优势, 使游客能观赏到多种农业景观, 享受到多种旅游服务。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在农业旅游开发过程中, 要立足当地资源, 因地制宜, 多方位、深层次地开发具有浓郁特色的产品和项目, 挖掘农业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发掘当地农业旅游资源的优势与潜力, 以增强农业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例如草原地区应突出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美化草场, 建设蒙古包等接待设施, 按当地习俗接待游客, 开展赛马、狩猎等旅游活动。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很多地方开展的农业旅游项目服务设施不健全、卫生不合格、安全有隐患、服务无标准,管理混乱无序,严重影响了农业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规范管理既包括了政府部门的直接管理,也包括了行业协会组织的间接服务和管理,只有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走上有序发展之路。从直接管理的角度看,开展农业旅游项目必须取得旅游、工商、卫生、安全等相关部门的许可,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接待游客;间接管理则是通过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并通过业务指导、会员培训、活动安排等工作,达到整合现有资源,提升产品品质,实现集约化经营的目标。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指导,各旅游项目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配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旅游项目大多采取农户独立经营的模式,资金投入少,项目较分散,内容也比较单一,尚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更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四、开发的对策

旅游业既是具有较强文化性的经济产业,也是具有较强经济性的文化事业。在开发农业旅游产品时,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广大农村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在对其充分保护的同时,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将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体现到旅游活动中、编排到旅游线路中。在追求旅游服务内容的特色化、个性化的同时,也要坚持旅游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在接待设施的完善、旅游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要达到标准化的要求,在旅游活动的安排、旅游项目的创新等方面要突出个性化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到旅游资源不同于旅游产品,高等级的旅游资源不一定能够开发出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包括了环境、服务等所含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一系列项目安排,每一个接待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旅游产品质量的降低。发展农业旅游也要注意对当地环境及民风、民俗、乡土文化的保护,切忌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当地的资源、环境,影响地方的长远、持续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农业旅游的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广大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利用中央1号文件下发的契机,切实研究和制定支持农业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在信贷、税收、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支持和政策倾斜。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食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协调发展、共同提高。我国大部分农业旅游项目内容单

一、配套要素发展不均衡,亟需产业要素之间的整合。一方面要考虑农业旅游项目与其他产业要素之间的整合,如通过与当地交通、住宿单位的衔接和与周围旅游景点的联姻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共同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各农业旅游项目之间也要考虑如何互为补充、形成规模、共塑品牌、协同发展。我国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 关键在于改善现有的经营管理方式, 科学规划, 合理开发,充分发挥群体优势, 增加农业旅游资源的文化和科技含量, 最终提高农业旅游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王海燕 中国农业大学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冯佳珺 2012

《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研究》 田敏 西南名族大学学报

第五篇: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普遍提升,文化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旅游者关注与青睐,而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分支的民俗文化旅游,也将会成为新一代的大众旅游产品的主流。

关键词:吉林省;满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57(2016)01-0026-0

3一、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吉林省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从肃慎经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直到满洲,满族三千年的历史,满族文化为吉林省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例如,现吉林市乌拉街的满族镇,我们能发现许多具备满族建筑特点的历史遗迹和带有其独特民族色彩的生活习俗。此外,吉林省独具特色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还包括满族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萨满文化,集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于一体的典范——长白山文化,以及年代久远的海西女真文化。由此看来,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具有非常广阔的潜在市场。从吉林省内各满族民俗旅游景区开发情况的调研结果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省内满族民俗旅游资源保留得相对完整,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与应用价值。然而目前省内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全面,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为丰富吉林省旅游产品的种类,满足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吉林省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满族民俗旅游资源亟待进一步开发。

二、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满族民俗旅游景观缺乏文化内涵

以满族发源地的文化背景为例,长白山在我国先秦古籍《山海经》中被称为“不咸山”,几经更名,在辽金时期终被定名,女真民族以长白山地区为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据《清实录满洲实录》等多部历史文献记载,三位天女来到长白山一名叫布勒瑚里的湖泊沐浴,有一只神鹊叼来一颗朱果,天女佛库伦得而食之后,生下一子名叫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成年后沿江而下,来到长白山东北方向的地方定居。布库里雍顺被视为爱新觉罗氏先祖,满族早期的第一个政权亦由此建立,后世的满族也对长白山表现出无比的尊崇与敬仰。经考据,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布勒瑚里即现今长白山园池。然而,诸如此类的文化传说和民俗历史越来越难以被大众知晓,商家将追求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在开发的过程中注入了过多的商业色彩,削弱了其文化属性。

(二)民俗旅游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

目前,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未得到重视,不只是历史古迹景观的开发不全面,饮食游览购物娱乐方面都缺少深层次的开发。且省内缺乏代表性的满族民俗旅游产品,如拥有悠久历史的满族传统民居、凝聚满族文化的遗址遗迹以及特色饮食等都未得到合理的宣传,各种旅游产品之间的脱节现象尤为严重。

(三)服务水平和经营能力有待提高

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管理还不够系统化,特点不够突出。一些满族文化旅游景区景点还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建筑破坏较为严重、旅游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等问题。满族博物馆内的馆藏珍品还有待丰富,接待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来说还难以作为满族文化景观的精华招徕游客。

(四)缺少民俗旅游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

民俗旅游开发相对自然景观的开发难度较大。因为开发人员不仅需要了解该民族的历史,更需深入学习该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此,开发人员需要具有较深的专业修养,统筹规划,设计出集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三、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对策

(一)丰富满族民俗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

1.修复历史文物景观中的文化内涵。吉林省内有众多满族民俗旅游村和满族民俗旅游景点,其中翁家大院就是满族民居的代表之一。翁家大院原建筑有老院、清善堂、瓦房、福寿堂、四勿堂五处,其规模大小不一,建筑年代不尽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除了福寿堂保存完好,其余部分都遭到一定程度的损毁。我们在开发过程中的首要工作就是保护这些历史文物,按时修缮历史文物能够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以产品的真实和年代的久远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费者。2.弘扬历史遗迹景观中的文化内涵。依托满族的历史文化遗迹,作为满族主要的发祥地之一的叶赫满族镇开发得相对全面。八角时楼是叶赫那拉古城内的代表性建筑,具有极高的观赏及考古价值。就古城的开发现状而言,景区主要以古城的历史文化为卖点进行宣传,并且将古城景区完全划分为“文化区”和“度假区”两个部分,忽略了叶赫那拉古城的现实意义。古时满族信奉天地自然,古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内风光肃穆雄峻。如果能在开发的过程中,将满族先民的对自然的信仰和战时满族人民面对压迫的自强精神,融入到历史遗迹景观的文化内涵中,那么古遗迹中的文化区和风景区就能够得到整合,景区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也会增强。3.挖掘旅游体验产品中的文化内涵。在以少数民族民俗为主题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种体验式的旅游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在满族悠长的发展历史中,也有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得以流传,因此吉林省的各满族文化旅游景区需要建设并大力开发民俗体验旅游产品,例如古时的满族人民在山区和雪原等地长期生活,乘坐独木舟、爬犁等传统交通工具往返于山川、平原与河流之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满族特有的交通工具,开展滑雪、游湖等活动,让旅游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满族民俗文化的魅力。

(二)将民俗旅游业打造成完整的产业链

1.调整餐饮业,优化产品结构。满族饮食文化也是最具潜力的民俗内容之一。如果将饮食与观光相结合,相比能够得到更好地宣传效果。满族的饮食习俗在该民族的历史条件、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变化中形成,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改进、创新。从人们熟知的火锅、全羊席、萨琪玛、年糕、驴打滚到哈依玛、菠萝叶饼、粘豆包、大小黄米“火勺”等,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满族传统食物,营养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此外,将独具风味的满族特色饮食作为整体的旅游产品对外宣传,即对满族饮食进行深入开发。如满族风情餐,可作为旅游行程中的一部分,让旅游者更加了解满族风味饮食的特色并大饱口福。2.革新住宿业,完善配套设施。联合当地的满族居民,复原传统民居。满族人居室的主要特征是“口袋房,万字炕”。满族人民不但利用火炕取暖,而且在此睡觉休息,进行日常饮食及休闲活动。在寒冷的冬季,温暖独特的火炕能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来此居住。同时,在民居中摆放满族传统手工艺品,提供满族特色饮食,以软环境提升旅游者的住宿体验,从而推广满族文化。3.丰富旅游纪念品种类,提高竞争能力。从满族民俗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水平来看,一些旅游纪念品已经成为能够代表满族文化的名片,如松花湖浪木根雕和奇石、满族手工剪纸、满族枕头顶绣片等等。在保证现已有旅游纪念品的品质基础上,我们还需鼓励开发新兴的旅游纪念品,开拓新的市场。例如第三届满族医药国际论坛的举行,彰显了满族医药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满族医药源自于满族的发祥地——长白山流域,长白山流域一带自古以来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而满药也可以利用其极大的地域优势和开发前景,成为吉林省满族民俗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另一代表性产品。此外,可以将能够代表满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进行细分,在不同类别中重点推广最具代表性和品牌价值的旅游纪念品,使得旅游纪念品更加具有综合竞争力。4.建设娱乐产业平台,打造金牌娱乐项目。作为满族最盛大节日之一的颁金节以及别具风情的长白山国际萨满文化艺术节,多年来吸引了众多民俗旅游爱好者的目光。在文化节举办期间,各景区内会举行满族特色文艺表演,内容丰富的表演活动从各个角度展示了满族的文化,使满族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得到广泛的传播。我们应该在节日庆典活动中能够创造更多的节目形式,借鉴其他地区节日民俗旅游的成功之处,将庆典活动与本地自然景致和人文环境相结合,以品尝满族饮食、大型满族歌舞实景表演等多种形式的娱乐项目吸引旅游者,打造精品娱乐项目,让旅游者体验原汁原味的庆典活动。

(三)提高民俗旅游接待地区的经营能力与服务水平

1.提高经营能力,优化管理方法。经开发,伊通满族自治县保留着伊通碑碣戏楼遗址、盛京围场之一的阿木巴克围场、柳条边、伊通满族博物馆和牧情谷风景区等多个满族民俗文化旅游景区。想要提高此类旅游接待地区的经营能力,就需要对该地区的营运效率进行具体分析。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和旅游期望,编制合理的发展战略,以确定旅游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以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制定景区管理方法。在保证盈利的基础上,传播满族民俗文化。2.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民俗旅游产品的种类日益增多,人们对文化旅游的质量要求也普遍提高。在旅游产品的内容和价格等方面相差无几的时候,旅游者往往更倾向于购买具有优质服务质量的旅游产品。因此,旅游接待地区需要提升相关行业服务人员的素质;不断建设维护服务环境;积极创新,随时更新理念和价值;同时要收集旅游者的反馈信息,完善不足,为不同层次的旅游者打造个性化服务,用良好的态度满足旅游者的各项合理需求。

(四)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才,人才的聚拢有助于提高本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旅游业的工作环境和产业性质而言,人力资源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尚不健全,民俗旅游市场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指导。企业应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员工,以创新型培养理念、多元化培养模式提高其获取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个性以适应市场需求,使其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了解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发掘民俗旅游的潜在市场,改进并完善民俗旅游产品存在的不足,为建设一流的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综上所述,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旅游资源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目前省内对满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程度来讲,要想使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成为独树一帜的特色旅游资源,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长久而深入地开发。对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不仅有利于满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掘、保护和传承,也有利于打造吉林省特色旅游品牌,以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为载体,突出地方特色,从而增强吉林省民俗旅游综合发展实力。

参考文献:

[1]金丽.辽宁省满族民俗资源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01).[2]葛浩浩,佟金鹤.满族民俗旅游文化开发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

下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珞珈山旅游资源开发考察分析报告

    珞珈山旅游资源开发考察分析报告一、旅游资源特色分析1、区位及山貌 珞珈山位于武昌武珞路以北,东湖之西南,距大东门约4公里。山体东西走向,由两峰组成,最高峰海拔118.5米,投影面......

    旅游资源开发复习题

    书本复习题 1.下列属于旅游资源的是( ) A.工厂 B.民俗 C.文学作品 D.图书馆 E. 博物馆 F.劳务 2.旅游资源具有( )特点 A.区域性 B.世界性 C. 文化性 D. 自然性 3.旅游资源评价标......

    中国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学》课程论文特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学号:姓名:专业:中 国  重 庆2014 年 6 月特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以西藏为例摘要: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职教论文

    关键词:旅游资源 开发 保护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景点布局珠海作为全国唯一以整座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的风景旅游区正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大开发,也就是旅游环境容量的大扩容。对......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论文(精选5篇)

    摘要:当下,各地在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一些问题,从而制约了地区旅游业开发进程。据此,运用理论分析结合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从历史文化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入......

    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分析

    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分析 ——由国外典型案例得到的启示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有着许多的崇山峻岭、江河湖泊与人文景观。在当今一个不仅仅追求物质充裕的年代,精神......

    广东省云浮市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

    广东省云浮市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 20090200487 2010-6-4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云浮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内涵以及其作为旅游资源的优势,并就云浮旅游开发的产品设计、市场开......

    浅谈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分析(模版)

    徐州工程学院管路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绪论 徐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旅游资源怎样开发以及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意在分析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