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

时间:2019-05-14 10:5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云浮市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云浮市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

第一篇:广东省云浮市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

广东省云浮市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

20090200487

2010-6-4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云浮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内涵以及其作为旅游资源的优势,并就云浮旅游开发的产品设计、市场开拓、资源保护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引言部分对云浮文化的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写作目的以及背景进行了陈述。第二部分云浮自然地理环境分析,主要对云浮文化发展的自然、社会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云浮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是世代生活在云浮地区的人民创造、传承的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第三部分通过对云浮文化中可开发的旅游资源类型及开发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云浮旅游的优势,其中包括特色景点、特色产品和市场客源,亦指出云浮旅游发展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是个人分析与见解,根据地域条件与产业结构的不同对云浮旅游进行了分区,并就应该如何充分利用云浮旅游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结语部分对前文进行总结,并对云浮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发展寄予期望。

关键字:云浮文化 温泉 硫矿 石材 旅游资源开发 市场开拓 民俗旅游 文化旅游产品 开发 保护 发展原则 可持续 民俗文化 展览馆 博物馆 生态农业 民间艺术节 特色产品 后发优势

(一)引言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正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2006年政府出台了往后15年云浮旅游的计划规划,确立了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东渐西联、优内拓外、错位竞争、统筹并进”的发展战略,以建设山区经济强市、构建和谐云浮为总目标,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如何发展以云浮文化为中心的云浮旅游资源,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设计,而作为本地人对云浮的了解,以及多月以来资料的搜集,为此文奠定了基础。而本着对故乡的热爱和期望,希望通过此文能让读者更加了解云浮和云浮文化,再者,希望本人对云浮旅游资源的优势与不足的分析以及所提出的二三建议,能够引起读者深思。

(二)云浮市自然地理环境分析

1. 地理环境分析

云浮市位于北纬22°22′~23°19′,东经111°03′~112°31′的范围内,东与肇庆市、江门市、佛山市交界,南与阳江市、茂名市相邻,西与广西梧州接壤,北临西江。2008年,全市耕地面积183.3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35.26万亩。云浮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部、西南部、东南部与邻区、邻市俱以山岭为界,唯北部以西江为界。丘陵是云浮市的主要地貌,多沿山地边缘发育,高丘陵海拔250米~450米之间,低丘陵海拔100米~250米之间。低丘陵坡度平缓,多为15度~20度。2. 气候环境

云浮地处亚热带,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极端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9.1℃,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云浮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云浮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3. 民族构成与分布变迁

云浮市少数民族人口11000多人(其中,城市少数民族人口700多人),族别29个,以散居为主,婚嫁、工作调动转入为多,人数较多的有壮族、苗族、蒙古族、侗族、瑶族等,主要分布在罗定市,人口比较集中的有罗定市加益镇双益、旺水两个村委会。4. 云浮文化

云浮从文化资源上看只能算是个“小市”,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文化积淀、特色文化等方面都比不上许多地区。但在建设文化新市的过程中,云浮在抓图书馆、艺术馆、城市文化广场建设,发展石文化、禅文化等重大公益文化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同时,还从小处着眼,小艺术成了大纽带。云浮的粤剧、曲艺、石艺、舞龙、舞狮、山歌等民族民间艺术和禅文化较有特色,这些分散在民间的艺术样式一直兴盛在节庆活动中。从今年开始,已办了7届的郁南民间艺术节走出了云浮,吸引相近的广西、贵州、云南等西南省份民族民间艺术共同参与,将其打造成为融民间艺术旅游。

5. 矿产资源

云浮市地域在地质上处于云开隆起带的中部,构造复杂,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好,是全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是闻名全国的石材之乡,且享有“硫都”的美誉。截止2008年,已发现的矿种有57种,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有49种。其中金属矿种有:金、银、铜、铁、锡、铅、锌、锰等;非金属矿种有:硅线石、白云岩、大理岩、花岗岩、重晶石、滑石、高岭土、石灰石、粘土、砂页岩、钾长石、矿泉水、地热和稀有矿种等。

(三)云浮旅游资源分析

1. 旅游资源类型特征

云浮的旅游资源主要可细分为以下六大类:

(1)自然山川风光:以罗定龙湾生态旅游区、新兴神仙谷、新兴佛手岭、郁南神仙滩等为代表。

(2)名优水果资源:郁南无核黄皮、新兴香荔、贡柑等农特产品种植均具有一定的规模,且颇具地方特色。此外还有以各种水果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新兴凉果、郁南果酒等名特产资源。

(3)六祖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新兴县六祖镇,以国恩寺、夏卢村六祖故居、藏佛坑等为代表。具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

(4)民俗文化资源:主要集中于郁南县,以大湾古民居群、连滩民间艺术节、光二大屋等为代表,具有强烈的地方吸引力。

(5)历史名人胜迹:以罗定文塔、罗定学宫、张公庙、蔡廷锴故居、邓发故居、光裕堂等为代表,为良好的青少年教育基地。

(6)温泉溶洞资源:以蟠龙洞、聚龙洞、凌霄岩、龙山温泉、云沙温泉、东成温泉、水台温泉等为代表。

潭寺、无核黄皮基地、云浮石材工艺展览馆、新兴凉果、郁南无核黄皮品尝节

2.云浮旅游资源优势

(1)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

以国恩寺为龙头,整合龙潭寺、藏佛坑、六祖故居等景点,沉淀了深厚的六祖文化气息。(2)龙湾瀑布生态旅游区

保持了原始古朴的山野特色,有溯溪、溪降、戏水、森林定向运动、森林负离子洗肺、水帘洞等体验项目。(3)蔡廷锴故居旅游区

蔡廷锴故居和云沙温泉。云沙温泉可改名为“将军温泉”,既与蔡廷锴故居等历史文化相关联,又能吸引游客眼球。(4)南江文化旅游区

西江(连滩)民间艺术节,是云浮的一个最重要的节庆。大湾古民居建筑群、连滩光二大屋及张公庙亦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5)云浮硫铁矿国家矿山公园

云浮硫铁矿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馆内全方位展示云浮硫铁矿以及国内外硫铁矿的各种情况。制定合理的参观线路,使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增长见识。(6)蟠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

与蟠龙天湖、蟠龙广场相依傍,是“世界三大石花洞”之一。洞内“石花”、“王罗伞帐”瑰丽夺目,奇异万千,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7)南山森林公园

是市民休闲健身、登山游乐的场所。近年来政府重点投资,建设了单车健身道,风筝区,莲池等悠闲娱乐区域。

3. 云浮旅游资源优势——特色产品

(1)石材工艺旅游产品:

云浮有“石都”之称,324国道两旁“百里石材长廊”的景观环境。

云浮石材工艺展览馆,馆内开设小型加工、雕刻等游客参与性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制作,带回留念,成为一次愉快的旅程和推销的途径。

(2)以无核黄皮、新兴香荔、皇帝柑和沙糖桔为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

郁南无核黄皮观光园、中华名果观光长廊等景区,名优水果是重要的旅游商品,要包装精美、便于携带。

每年的水果开花和上市季节举办摄影展、瓜果品尝节等节庆活动。郁南县无核黄皮品尝节、新兴“六祖故乡行——香荔旅游周”等节庆活动成为云浮知名的节庆品牌。4. 云浮旅游资源优势——市场客源定位

基础市场:周边2-3小时车程的本地游客,以粤港澳大珠三角市场及粤西居民为主; 核心市场:外围更大范围内的游客,主要利用广梧高速、321国道、324国道、西江航道为窗口,积极开拓两广乃至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市场;

拓展市场:国内其他地区和日本、南韩、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客源市场,辐射西欧、美洲等跨国市场。以宗教朝觐、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修学培训等旅游目的的游客为主。5. 云浮旅游资源的不足

(1)交通。虽然有南广高速铁路,广梧高速等,但南梧高速、桂梧高速、横跨西江的开南大桥仍在建设中。城中马路中央盲目扩大绿化带,使道路窄小,交通阻塞。游览区之间、景区之间的交通条件较差,路面质量等级低,有的甚至只是机耕路,无旅游专用线,使各景区的可进入性大打折扣。

(2)市容市貌有待改善。城中存在很多残破建筑和烂尾楼;城中功能分区混乱,城市规划有待完善;市民素质和归宿感有待提高,道路乱丢乱吐的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3)云浮文化底蕴薄弱。云浮市是新兴地级市,现正处于上升、起步阶段,文化底蕴不足,旅游与文化融合缺乏深层次挖掘,对已有的旅游文化资源缺乏开发和深层挖掘。现有的旅游与文化融合方式单

一、结构单

一、相互模仿、没有鲜明特色、没有创新。(4)旅游业原有基础差,相关支持产业有待提高。虽然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但旅游资源的整合不够完善,开发和利用不够科学。云浮的旅游业还处于较为自发的粗放经营阶段,旅游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5)缺少高级别的风景名胜区。云浮市虽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区域内景区最高只达省级水平,缺少具有强吸引力有特色高级别的风景名胜区。

(6)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石材市场是云浮市的重要产业,但是由于缺乏强烈的“科学发展”意识和强有力的监管,云浮市的空气质量和水资源污染状况都不容乐观。严重影响 “生态城市”“花园城市”的建设。

(四)对云浮旅游发展的开发建议与意见

(1)云城-云安工农业旅游区 ● 主体旅游功能定位 工农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 ● 重点开发景区

云浮石材工艺展览馆、云浮硫铁矿矿山公园、金鱼沙休闲度假区 ● 开发建议

加强云浮石材工艺展览馆的建设力度,重点突出各种石材的特征、用途,增加趣味性。变静态观赏为动态感受,设置多媒体动态影音介绍内容,展现石材从开采到加工的工艺流程。

云浮硫铁矿要申报为国家矿山公园。近期要加强云浮硫铁矿博物馆的建设,加强旅游观光游览道路和观光平台的建设。

云安杜鹃花观赏园要抓住杜鹃花开花季节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在淡季要开发其它类型的旅游活动,以弥补淡旺季差别明显的弊端,开发休闲度假功能,修建度假别墅。

(2)新兴六祖文化与温泉度假区 ● 旅游功能定位

六祖文化旅游、温泉度假旅游 ● 市场开拓

稳定并继续扩大宗教朝拜香客市场和温泉度假旅游市场的市场份额,大力发展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 开发建议

目前龙山温泉度假区内虽然企业众多,但缺乏龙头企业,应引进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统一的温泉度假品牌。

重点加强会议、疗养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大力开拓商务公务和企业培训市场。开通龙山温泉、六祖故居、藏佛坑、神仙谷等景区之间的点对点直通巴士,将各景区连为一体,这样可以增加自驾车游客、背包族等客源。

(3)罗定历史人文与山水生态旅游区 ● 旅游功能定位

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山水生态 ● 开发建议

大力开发和宣传罗定学宫、文塔,对学宫和文塔进行保护性开发。一是聘请专家小组按照历史记载和他们的专业权威知识做好规划建设,尽可能还学宫的原貌。同时整治周边环境,拆迁周边和景观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二是要加强宣传工作,广泛深入宣传学宫和文塔的深远历史和灿烂文化。三是要落实好资金,除了政府资助外,还要积极动员社会各届热心人士捐资,共同尽一分力,全力保护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重点打造龙湾瀑布生态风景区。在宣传上,要重点突出“落差最大”和 “第一体验瀑布”的特点。大力开发溯溪、溪降、戏水、水上滑道等体验项目,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亲近大自然,增加参与性和游赏乐趣。

开发建设罗镜蔡廷锴故居旅游区,以蔡廷锴故居为核心吸引物,结合区寿年公馆和叶少泉公馆等名人故居,对罗镜境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

(4)郁南南江文化与生态农业旅游区 ● 旅游功能定位

南江文化、民居民俗、特色水果、生态农业 ● 开发建议

成立打造南江文化的领导机构,专门负责挖掘和抢救南江文化遗产。加大投入,全力抢救南江文化遗产。由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组织民间艺人,将禾楼舞、貔貅舞和铜鼓舞等民间艺术进行系统整理。

加强对大湾古民居建筑群和连滩光二大屋和张公庙等进行保护性开发,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修缮破损的古建筑。可以考虑引进社会资金进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大力宣传包装郁南无核黄皮等名优水果,打造特色生态农业旅游品牌。

(五)结语

云浮市是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根据社会经济基础和资源特点应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尽管云浮市的旅游业正处起步阶段,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但云浮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颇具特色的景区景点,后发优势明显。因此,必须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发展道路;必须全面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培养市民“爱市如爱家”的强烈的归属感,调动起“建设旅游云浮,人人有责”的积极信念;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中的组织、协调和扶持作用,着力建设标志性景区,大力整合推介“云浮游”,创建省的品牌线路。随着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云浮市的旅游业必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云浮市旅游网

第二篇:云浮市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云浮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云浮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云浮市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4班

20112600087 陈雷云

摘要: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运用卢云亭教授的“三三六”法和以层次分析法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法对云浮市区域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云浮市旅游区的深层次开发进行分析。关键词:云浮市;旅游资源;评价;开发

一、引言

伴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人们认识到发展旅游业是一项十分有前途的产业,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由此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旅游开发与旅游规划的高潮。但是由于我国旅游在全世界范围来说起步比较晚,在对旅游开发与规划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上相对国外其他国家来讲要薄弱的多。而就旅游规划与开发本身,由于它涉及到众多的学术领域,对它的研究要显的更加复杂。本文通过对云浮市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分析,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对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做出一点探讨。

二、云浮市概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2.1.1、地理位置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的西部,西江南岸,西面与广西交界。地处北回归线南面,介于北纬22°22′~23°19′,东经111°03′~112°31′之间。依傍西江,东接珠江三角洲。是连接广东珠三角和大西南的枢纽。东与肇庆市、江门市、佛山市交界,南与茂名市相邻,西与广西梧州接壤,北临西江,与肇庆市的封开县、德庆县隔江相望。辖云城区、新兴县、郁南县、云安县,代管罗定市。户籍人口286.12万(2011年末)。市区距肇庆60公里,距广州140多公里,水路距香港177海里,上溯广西梧州60海里。

云浮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2.1.2、地形

云浮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内主要河流罗定南江、新兴江均大致呈西南——东北流向西部、西南部、东南部与邻区、邻市俱以山岭为界,唯北部以西江为界。丘陵是云浮市的主要地貌,多沿山地边缘发育,高丘陵海拔250~450米之间,低丘陵海拔100~250米之间。低丘陵坡度平缓,多为15度~20度。2.1.3、水文

市内主要河流:南江,自古以来是广东四大江之一,在郁南县南江口镇与西江汇合,南江、新兴江,均大致呈西南—东北流向。2.1.4、气候

云浮市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开汛偏晚、年平均气温略偏高、降水量正常略多;前汛期降水时段集中,降雨频次高,雨量分布不均;后汛期台风影响严重;入冬寒潮早、造成异常低温。气候影响综合评价为较差年景。云浮市年平均气温22.1℃,历年同比偏高0.4℃;年平均降水量1546.5mm,历年同比偏多1.2%;年日照时数1478.2小时,历年同比偏少12.0%。

2.2社会经济概况

2.2.1、行政区划

云浮市辖云城区,新兴县,云安县,郁南县,代管罗定市,云浮市面积77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6万。其中罗定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广东大西关,面积2327.5平方千米,总人口127.5万。2.2.2、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

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投资、出口、消费平稳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物价水平温和上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云浮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2.2.3、交通概况

云浮是面向珠三角和沟通大西南的重要枢纽,是环珠三角城市。水路、公路、铁路线发达完备。

三、云浮市旅游资源概况

云浮市人杰地灵,南江文化、禅文化和石艺文化历史积淀深厚。曾孕育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20世纪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发、著名抗日将领蔡廷锴等一批杰出人物。云浮市郁南县民间舞蹈“禾楼舞”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该舞参加上海世博会“广东周”文艺展演。云浮市风光秀丽,人文景观独特。有蟠龙洞、新兴龙山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及龙山、国恩寺和罗定聚龙洞、龙龛岩等风景名胜,构成风景秀丽的“云浮十大胜景”,成为海内外游客的旅游热线。

四、旅游资源区划

4.1按区域特色分区

(1)新兴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

以国恩寺为龙头,整合龙潭寺、藏佛坑、六祖故居等景点,沉淀了深厚的六祖文化气息。

(2)罗定 龙湾瀑布生态旅游区

保持了原始古朴的山野特色,有溯溪、溪降、戏水、森林定向运动、森林负离子洗肺、水帘洞等体验项目。(3)罗定蔡廷锴故居旅游区

蔡廷锴故居和云沙温泉。云沙温泉可改名为“将军温泉”,既与蔡廷锴故居等历史文化相关联,又能吸引游客眼球。(4)郁南 南江文化旅游区

西江(连滩)民间艺术节,是云浮的一个最重要的节庆。大湾古民居建筑群、连滩光二大屋及张公庙亦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5)云浮硫铁矿国家矿山公园 云浮硫铁矿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馆内全方位展示云浮硫铁矿以及国内外硫铁矿的各种情况。制定合理的参观线路,使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增长见识。(6)云浮 蟠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

与蟠龙天湖、蟠龙广场相依傍,是“世界三大石花洞”之一。洞内“石花”、“王罗伞帐”瑰丽夺目,奇异万千,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7)云浮 南山森林公园

是市民休闲健身、登山游乐的场所。近年来政府重点投资,建设了单车健身道,风筝区,莲池等悠闲娱乐区域。4.2按资源属性分区

(1)自然山川风光:以罗定龙湾生态旅游区、新兴神仙谷、新兴佛手岭、郁南神仙滩等为代表。

(2)名优水果资源:郁南无核黄皮、新兴香荔、贡柑等农特产品种植均具有一定的规模,且颇具地方特色。此外还有以各种水果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新兴凉果、郁南果酒等名特产资源。

(3)六祖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新兴县六祖镇,以国恩寺、夏卢村六祖故居、云浮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藏佛坑等为代表。具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

(4)民俗文化资源:主要集中于郁南县,以大湾古民居群、连滩民间艺术节、光二大屋等为代表,具有强烈的地方吸引力。

(5)历史名人胜迹:以罗定文塔、罗定学宫、张公庙、蔡廷锴故居、邓发故居、光裕堂等为代表,为良好的青少年教育基地。

(6)温泉溶洞资源:以蟠龙洞、聚龙洞、凌霄岩、龙山温泉、云沙温泉、东成温泉、水台温泉等为代表。

五、云浮市区域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旅游资源作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在旅游开发与管理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对每个旅游景区进行开发规划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定性的评价。本文结合区域特点以及具体情况,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教授的“三三六”评价法对天水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

5.1三大价值

5.1.1、历史文化价值

云浮是著名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名城。辉煌的历史,造就了云浮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云浮具有南江文化、云石文化、六祖文化等三大品牌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形成了云浮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百城烟水无双地,六代风幡自一天”的新兴国恩寺,至今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这里是禅宗六祖慧能开山创建和圆寂之所,为云浮国著名的佛教祖庭之一。寺门上方有武则天手书的敕赐“国恩寺”题匾;寺内木鱼声声,香烟袅袅;寺外千年古荔飘香,百里烟雨葱笼。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新兴的龙山温泉是省内独一无二的硫氢矿物泉,水质清澈,温度宜人,具有医疗保健的神奇功能。云城的蟠龙洞风景区风光秀丽,洞内的宝石花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堪称中国一绝。罗定又(又称泷州、龙城等)是千年文化古邑,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罗定素有“文化之乡”之美誉,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切都说明云浮市历史久远、文化蕴涵丰富。5.1.2、艺术观赏价值

云浮素有“石都”美誉,这里的石材有“买世界”又“卖世界”的种种风味。“十里石材走廊”车水马龙,店铺一家紧挨一家,大大小小的天然石人造石依架而立,蔚为壮观。其中,每年正月十五至正月二十,郁南都会举办盛大的文化艺术表演活动,称为“南江文化节”;罗定的民间艺术流传较广的主要有:舞龙、舞狮、舞麒麟、舞春牛、跷楼舞、杂技、魔术、八音、雕塑、剪纸、纸扎、山歌、字眼、粤剧、木偶戏、白话剧等16个种类。其中舞狮、杂技、魔术、八音、粤曲、山歌等6个形式流传较广,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新兴县是著名的佛教禅师六祖惠能的故乡,是六祖诞生和圆寂之所,“中国禅宗的生源地”,佛教艺术观赏性很强。

5.1.3、科学考察价值

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好,是全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是闻名全国的石材之乡,且享有“硫都”的美誉。截止2008年,已发现的矿种有57种,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有49种。其中金属矿种有:金、银、铜、铁、锡、铅、锌、锰等;非金属矿种有:硅线石、白云岩、大理岩、花岗岩、重晶石、滑石、高岭土、石灰石、粘土、砂页岩、钾长石、矿泉水、地热和稀有矿种等。这无疑是一笔巨

云浮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大的天然宝藏,有必要进行科学考察。罗定市龙湾旅游区丰富的物种为森林生态学、生物植物学、物种资源学、森林植被学、动物生态学、环境保护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科研基地和教学实习基地。

5.2三大效益

5.2.1、经济效益

据统计,2006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30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6%,其中国际旅游者5.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1%,实现社会旅游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实现旅游创汇128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2007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390.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03%;实现社会旅游总收入31.03亿元,增长25.42%,其中旅游创汇1768.72万美元,增长38.04%。到2012年,云浮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123.8万人次,同比增长40.23%;实现旅游总收入124.9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44.54%。这些数据足已说明在天水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有多大。5.2.2、社会效益

云浮市以旅游业为发展启基,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国民经济体系当中其它产业的全面发展,使国民经济体系更加趋于平衡。尤其是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份额越来越大。由于第三产业的全面崛起,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各项保障措施得到全面的落实;除了这些,更加重要的是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大量的社会无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得到了就业和再就业的机会,这不仅在社会保障工作中上市政府减轻了许多的压力,同时也使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明显的好转。另外,由于受到外地旅游者的影响,市民也在子女的教育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天水的科学文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得全民素质不断上升。

5.2.3、生态环境效益

目前,云浮市主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主要旅游区大都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并贯彻实施,旅游区内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噪声质量均达到了国家相应的规范标准,污水排放、烟尘控制、垃圾处置也达到了功能区标准,森林、植被以及自然环境等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旅游区总体状况良好。

5.3六大条件

5.3.1、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依据前文所做的旅游区划,可以得知,云浮市位于广东省的西部,西江南岸,西面与广西交界,是连接广东珠三角和大西南的枢纽,是环珠三角城市。水路、公路、铁路线发达完备。目前,铁路,轻轨以及航空都在加快建设之中。南广高铁(设有客货兼备的云浮站):目前部分地区已进入铁轨铺设阶段,预计2013年底可通车,通车后到广州只需40分钟;还有规划中的汕湛高速(云浮段),广云轻轨贯穿其中;罗定素龙机场也有小型航班起降。5.3.2、景物或景点的地域组合条件

云浮市的旅游景点和景物在地域组合上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的状况。主要景点分布在区域内所辖各县区,如西南方的罗定景区、东南方的新兴景区、西北方的郁南景区、东北方的云浮景区,这些景区之间缺乏联系的纽带,呈组团状分布。但是景观在类型上种类齐全,人文与自然兼备。罗定的将军故居和龙湾

云浮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自然保护区;郁南的连滩古建文化景点和优良水果;新兴的六祖故居和温泉区;云浮的邓发故居和蟠龙洞。这四大景区当中都涉及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使得天水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充分的得以体现。5.3.3、景区旅游容量条件

景区的旅游容量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某种条件下,景区的旅游资源在保证其旅游系统和功能不受破坏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反映的是旅游生产力对一定生活水平下旅游需求增长的限制目标。

云浮市尽管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罗定),但旅游业发展只处于起步阶段,景区的生态环境良好,多处旅游景区(点)尚处于原始状态。因而景区的环境容量条件十分的良好,能够承受大量旅游者的活动。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旅游者来云浮旅游区旅游,同时加大旅游区的管理力度。5.3.4、施工难易条件

丘陵是云浮市的主要地貌,多沿山地边缘发育,高丘陵海拔250~450米之间,低丘陵海拔100~250米之间。低丘陵坡度平缓,多为15度~20度。大多数景点都是天然的,如蟠龙洞,龙湾旅游区等,所以施工难度不大。5.3.5、投资能力条件

据有关资料分析,云浮市已经决定加大对旅游事业的投入和支持,而且提出了许多优惠的投资条件和自由竞争的管理机制。现在所欠缺的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外界更加了解云浮,以便获得更大的投资机会。如今云浮市坚持统一规划、依法管理、突出特色、合理利用、分区发展、科学保护和建设精品的战略方针,充分发挥云浮市宗教人文和山水生态为主的资源优势,整合推介“云浮游”,创建广东省品牌线路。同时,对云浮市旅游发展提出了实施措施,加快旅游产品开发,树立云浮旅游全新形象,力争把云浮建设成为大珠三角地区的西花园、广东中西部地区旅游胜地。

5.3.6、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云浮市旅游区的客源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省内,以及广西省、贵州省等邻近地区,由于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比较低下,因而云浮市旅游区的客源市场条件较差。

六、开发分析

6.1、云浮市旅游区“SWOT”分析 6.1.1、强项(S)6.1.1.1、旅游资源优势

从前面的论述中已经得知:云浮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别具特色。“名山、名洞、名建、名胜、名泉名瀑、名人、名俗、名产”构成了云浮旅游的独特魅力。6.1.1.2、相对的区位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云浮东接珠三角,西靠桂东南,北连西江,是连接粤港澳和沟通大西南的之地。市区距广州仅仅140公里,水路距香港170海里,理应占尽发展的天时地利。目前,广昆高速云浮段、云浮新港等已建成投入使用,云岑高速、阳罗高速、南广高铁正加快建设,县乡公路、村道、农村客运站场的升级改造快速推进,初步构建起融入珠三角发展的交通网络,大大缩短了云浮至珠三角核心经济圈的时空距离,彻底改善云浮的区位环境,迅速使云浮从“发展边缘地”变成“投资热土”。今后云浮市的交通状况将会进一步改善,综合服务功能

云浮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进一步增强,投资环境进一步改观,区位优势更加明显。6.1.1..3、劳动力资源优势

云浮全市城乡劳动力145万人,已转移到珠三角各地就业近50万人,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3万多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其价格也相对较低,只相当于全国的70%左右。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发展密集型的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也会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6.1.2、弱项(W)

6.1.2.1、旅游业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与旅游设施落后

云浮市的财政建设思路不宽,方式单一,渠道狭窄,致使财政拮据,建设资金短缺,各项事业的发展受到自身投入不足的严重制约。旅游业当然也是投入严重不足。并且由于资金问题,致使基础设施与旅游设施落后,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6.1.2.2、科技文化落后,思想观念陈旧

云浮旅游区多处在农村乡镇,而这些地区的人民文化水平比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对发展旅游的认识水平低,这些都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由于盲目的模仿,而对云浮旅游区的文化有不良的影响。也会使得社会治安比较混乱,不利于社会的安定。6.1.3、机会(O)广东省省政府提出建设和谐广东的战略目标,鼓励区域协同发展,发展绿色产业,政府重视山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出了政策、资金、人才、促销等一系列扶持举措。2007年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广东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及省旅游局的部署,结合云浮实际,积极开展我市的旅游扶贫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旅游主管部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的支持、协作下,我市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市申报的五个项目有四个入围,争取到省的资金240万元。此外,云浮市旅游区的旅游特色明显,在周边地区有优势,这也是旅游发展的一个机会。6.1.4、威胁(T)

云浮市经济水平仍然比较薄弱,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虽然旅游接待人数持续增长,但占全省的市场份额较低,旅游经济总量小,产业规模不大,产业质量、效益不高,区内各地发展不平衡。此外,周边地区,如阳江、肇庆,甚至广西地区的旅游优势目前都比云浮市明显,对云浮市旅游发展存在较大威胁。

七、云浮市旅游开发建议

鉴于云浮市的旅游景点和景物在地域组合上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的状况。建议对云浮市旅游进行分区开发,具体建议如下:(1)云城-云安工农业旅游区 ● 主体旅游功能定位

工农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 ● 重点开发景区

云浮石材工艺展览馆、云浮硫铁矿矿山公园、金鱼沙休闲度假区 ● 开发建议

加强云浮石材工艺展览馆的建设力度,重点突出各种石材的特征、用途,增加趣味性。变静态观赏为动态感受,设置多媒体动态影音介绍内容,展现石材从

云浮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开采到加工的工艺流程。

(2)新兴六祖文化与温泉度假区

● 旅游功能定位

六祖文化旅游、温泉度假旅游

● 市场开拓

稳定并继续扩大宗教朝拜香客市场和温泉度假旅游市场的市场份额,大力发展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 开发建议

目前龙山温泉度假区内虽然企业众多,但缺乏龙头企业,应引进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统一的温泉度假品牌。重点加强会议、疗养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大力开拓商务公务和企业培训市场。开通龙山温泉、六祖故居、藏佛坑、神仙谷等景区之间的点对点直通巴士,将各景区连为一体,这样可以增加自驾车游客、背包族等客源

(3)罗定历史人文与山水生态旅游区 ● 旅游功能定位

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山水生态 ● 开发建议

大力开发和宣传罗定学宫、文塔,对学宫和文塔进行保护性开发;重点打造龙湾瀑布生态风景区;开发建设罗镜蔡廷锴故居旅游区,以蔡廷锴故居为核心吸引物,结合区寿年公馆和叶少泉公馆等名人故居,对罗镜境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

(4)郁南南江文化与生态农业旅游区 ● 旅游功能定位

南江文化、民居民俗、特色水果、生态农业 ● 开发建议

成立打造南江文化的领导机构,专门负责挖掘和抢救南江文化遗产。加大投入,全力抢救南江文化遗产。同时加强对大湾古民居建筑群和连滩光二大屋和张公庙等进行保护性开发,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修缮破损的古建筑。此外,大力宣传包装郁南无核黄皮等名优水果,打造特色生态农业旅游品牌。

八、结语

尽管云浮市的旅游业正处起步阶段,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但云浮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颇具特色的景区景点,后发优势明显。因此,必须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中的组织、协调和扶持作用,着力建设标志性景区,大力整合推介“云浮游”,创建省的品牌线路。随着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云浮市的旅游业必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云浮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勇,李玺,李娟文.旅游规划与开发; 2.云浮市统计年鉴;

3.陆 林.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及其分级.资源开发与保护,1990,(4); 4.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5.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第三篇: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

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

单选题(12题)

填空题(10题)

名词解释(2题)

简答题(7题)

论述(2题)

一、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旅游资源学是专门研究旅游资源形成、特点、分类、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型学科。

二、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内容:

(1)旅游资源的形成(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历史背景)

(2)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3)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4)旅游资源的保护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有组织,有计划的把旅游资源改造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吸引物,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

四、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五、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是各类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1)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①地球的圈层结构是自然旅游资源构成的基本要素

②地理环境差异性是自然旅游资源分布的主导因素

③地球的内外引力是塑造自然旅游资源的根本动力

④地球水体的水文特征

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2)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①历史演变传承性是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主体因素

②文化背景差异性是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重要原因

③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

六、旅游资源的特点

1、观赏性特点

2、区域性特点

3、综合性特点

4、文化性特点

5、独断性特点(独立性和垄断性特点)

6、时限性特点

7、保护性特点

七、旅游资源的分类: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3个层次(2003年)

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生物景观D、天象与气候景观(自然)E、遗址遗迹F、建筑与设施G、旅游商品H、人文活动(人文)

八、旅游资源评价“三三六”评价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三三六”评价法(卢云亭)和“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大条件(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地理位置条件、景观地域组合条件、环境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投资条件、施工条件)

“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六字评价:美、古、名、特、奇、用

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评价标准是:季节性、污染状况、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状况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1、旅游资源自身评价

2、开发现状评价

3、开发环境条件的评价

九、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1、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2、旅游资源调查的任务

3、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1)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自然环境的调查、人文环境的调查)

(2)旅游资源本身的调查

(3)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

十、旅游资源调查方法

1、常规技术调查法

(1)资料统计分析法

(2)访谈询问法调查法

(3)野外实地考察法

2、“3S”技术调查法(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十一、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模式

旅游资源开发方式:

1、新建

2、利用

3、修复

4、改造

5、挖掘提高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按资源类型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自然类旅游资源:尽量突出资源的本色特点,观光旅游,休闲体验,度假享乐,康体健身。

(2)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着重反映和展示资源所代表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水平及其历史意义,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文物类旅游资源。

(3)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要尽可能地使旅游者参与到旅游地的社会活动和民俗仪式中去,让他们对当地的民俗风情,民俗习惯有一个切身的体验。

(4)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

(5)现代人工吸引物开发模式: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各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可用于开发,突出特色,个性鲜明。

2、按地域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东部地区------精品开发模式

(2)中部地区------特品开发模式

(3)西部地区------极品开发模式

3、按资源、区位和经济条件综合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价值高,区位优

十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旅游资源开发是以保护为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开发既是一种保护又是一种破坏。

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

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开发本身意味着保护

从某种程度上看,开发是一种破坏

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某种生态破坏。

破坏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

以人为角度看,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是产生极大的破坏。

十三、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基本内容:

1、强调首先要发展

2、强调持续性

3、强调公平性

4、强调共同性

基本含义:旅游业的发展要以不破坏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他资源为前提,并 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资金支持,使其得到可持续利用。

旅游资源应能承载日益增长的旅游者数量,动态。满足旅游者日益增加的多样化需求,并能保持对未来的吸引力。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进行环境效益评估

2、旅游开发以环境容量为基础

3、把环境与发展问题落实到政策、法令和政府决策之中。依法保护旅游环境,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

4、强化生态意识

5、加强生态旅游开发的规划工作

6、对旅游者进行生态管理

7、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十四、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边际资源,信息资源与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是根据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化旅游目的地。

十五、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水体类)简答题

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张莹1

摘要:佛教自传入我国就与我国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我国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我国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起步较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挖掘其深层次内涵,遵循开放性、生态性、特色性的原则,按照主题公园、节庆活动、餐饮等形式开发,这样就能够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激发旅游动机的文化因素,并将其组合成完整的、成熟的旅游产品。

关键词: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佛教文化旅游包括普通旅游者观光、游览佛教寺院、石窟、佛塔等实体景观,参加佛教节日庆典活动和专业佛教信仰者的朝拜。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它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旅游客源市场稳定,旅游者回游率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开发潜力。

一、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佛教文化在我国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播、发展,佛教文化在人们中影响根深蒂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在人们心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无论是普通的旅游者,还是佛教的信仰者都可能成为佛教潜在的购买者,佛教旅游地中寺院、石窟、佛塔等实体景观和佛教圣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佛教旅游者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很多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已经具有了开发的价值。因此,佛教实体景观、人文景观和节庆活动就成了现代社会重要的旅游资源,称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二、我国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佛教旅游的发展使人们逐渐了解佛教文化,但是佛教旅游的发展也使佛教文化的普及和传播鱼龙混杂。佛教旅游实质上是一种以佛教文化内涵为主要吸引物的特色旅游。但是我国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目前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对其内涵深层地挖掘和开发。

我国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的项目开发比较晚,而且开发的水平不高, 基本停留在一些实体景观观光较低层次产品的开发上。大多数佛教旅游景点只进行了一些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很少挖掘自己独特文化特点,对蕴含在佛教旅游资源当1 作者简介:张莹(1980—),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中的文化进行设计和开发, 这就造成了佛教旅游者得不到深层次的文化感染,收获很少,从而降低了对佛教景点的吸引力。导游在对佛教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讲解时,大部分停留在佛教建筑的外观上,对蕴含在实物当中的深层次佛教文化内涵不能理解,从而不能把一些佛教文化和佛教故事向游客详细讲述;佛教寺院中大师和徒弟,基本上都是从事诵经、占卜等活动,不能与旅游者进行思想交流。因此,在佛教景点游客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旅游者感受不到佛教文化真正的熏陶。

三、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我国佛教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为丰富,遍布我国的大江南北。但是,要想使佛教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合理开发这些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并且保持和发挥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原有的功能和价值,就必须遵循以下开发原则。

1、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就是指开发佛教旅游文化资源时要结合旅游者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充分挖掘蕴含在佛教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内涵,设计和开发出能够满足旅游者多种需求的旅游产品。

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佛教,而且还可以很好地发展佛教旅游事业,将佛教旅游发展壮大,使之成为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把我国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推向全世界。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以后,又是我国传到日本、朝鲜、韩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我国是佛教在东南亚国家传播的中转站,不同宗派的大师的讲法、遗址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再加上我国佛教圣地大多数都坐落在风景秀丽、青山绿水的名山之中,如果我们能够开发合理,宣传得当,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实现佛教旅游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2、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指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时要注重佛教文化与周边自然景观的融合。佛教生态旅游,以佛教周边自然景观为主,佛教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旅游者可以通过旅游活动使自己感受佛教的生态底蕴,保护资源不受到任何破坏。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要坚持生态性原则,可以引导游客从观念上净化思想,自觉保护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地设计和筹划佛教圣地文物古迹的修复与重建工作,尽最大可能保持其原有建筑格局和

建筑风格,佛教圣地后来的人工建筑也要与原有的自然景观和建筑风格相协调,不能破坏原有的建筑风格。合理开发佛教旅游地的旅游内容、接待项目,控制佛教旅游地的规模和接待人数,使佛教景区得到可持续发展。

3、特色性原则

特色性原则指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时,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挖掘不同佛教旅游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将这些资源组合成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和感受。

坚持特色性原则就要紧紧围绕佛教文化内涵这一主题,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佛教旅游地的不同特点,开发一些区别于其它佛教旅游活动的独特旅游项目,让佛教与我们日常生活相融合,如武术与佛教、茶道与佛教的融合,创造出独特的佛教旅游项目,使佛教信徒和普通游客者得到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随着旅游消费者需求水平的提高,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要从观光旅游向参与体验旅游转变。观光旅游是以游客观光游览旅游景点中的实物为主要方式的旅游。这种旅游方式游客几乎没有参与体验旅游项目的机会,游客也很少能够真正亲身体验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很难受到佛教文化感染。所以,观光旅游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参与体验旅游开发是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动态式开发,除了设计观赏实体景观以外,还设计了一些与佛教活动有关的动态参与和体验项目。游客可以在动态的佛教旅游活动中,亲身体验出家弟子的生活状况。如出家弟子的饮食、住宿等。在这种优雅的环境中感受佛教独特的生活气氛,可以让游客舍弃名、利等杂念,忘掉烦恼,净化心灵,实现佛教文化的深层体验。

四、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挖掘佛教文化内涵,紧紧围绕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遵循科学开发的原则,将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将其组合成完整的旅游产品,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佛教主题公园开发

1955年7月,世界上最早的主题公园——美国迪斯尼乐园建成以后,人们很快地接受了主题公园这种新型旅游形式。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圳锦绣中华的主题公园在国内获得了成功以后,主题公园的形式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如:杭州“千古宋城”,无锡的“三国城”和“水浒寨”。主题公园的形式、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只要主题定位准确,设计方案能够满足现代旅游者的多种需求,主题公园形式就能获得成功。佛教文化旅游胜地可以借鉴主题公园的形式来规划和开发。由于藏传、南传和北传佛教建筑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别,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佛教建筑风格也有很大差别,各有各的特色。如果把不同特色的建筑合理地组建在一个主题公园中,全面、系统地展示给游客。那样,游客只要去一个主题公园,就可以领略到不同派系、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佛教建筑了。杭州的“东方文化园”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建筑、各式各样的节庆活动同时在一个公园中展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游客评价很好,而且游客回游率很高。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主题公园形式,将是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非常具有前景的形式。

2、佛教节日庆典活动开发

自从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文化对我国影向比较深远,在我国宗教的教徒中,佛教徒占有很大的比重,数量最多。普通人虽然不是佛教徒,但他们对于佛教节日比较感兴趣,而且参与佛教节庆的积极性也比较高。通过开展和举办佛教节庆活动,可以增加佛教旅游地吸引力。佛教节庆旅游不仅有利于促进佛教旅游地的建设,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佛教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在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时,应该重视佛教节日庆典形式的开发。开发节日庆典活动不但可以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佛教节日很多,作为开发者,要重点利用这几个节日来安排旅游地一年的活动内容,从而提高佛教旅游地的声誉,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佛教餐饮开发

目前全国大部分佛教旅游地,产品较为单一,主要是观光与赏景形式。餐饮食品开发一直是空白,而且游客对佛教餐饮也不了解。因此,开发佛教餐饮食品将是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又一重大创新。现代社会中,人们提倡健康的饮食,为佛教餐饮开发提供了市场潜力。因此,可以在佛教旅游地开设如佛教素菜餐馆或素食餐厅,把素食延年益寿的理念向晋通游客推广。佛教餐饮开发将是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又一个重要形式。

总之,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必须做好旅游市场的调查和研究,深层次地挖掘蕴含在佛教旅游资源当中的文化内涵,使旅游市场的需求与佛教文化相融合,并在此基础之上,搞好与之相配套的软、硬件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具一定特色的佛教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 赵伯乐.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

[2] 华钢.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08年第5期

[3] 刘海英.哈尔滨市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8月

[4] 袁银枝.试论佛教旅游资源及开发原则 [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期

[5] 金波,孙鹏祥,蔡溢.宗教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讨[J].时代金融,2011年3月

第五篇:广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

广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

周晶晶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南宁530000)

【摘要】广西地质旅游资源十富,类型多样,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分析广西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特点及开发现状,探讨广西地质旅游发展思路对于丰富广西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发利用旅游地貌资源时要加强规划、强调综合利用和逐步开发的原则,保证广西旅游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关键词】地质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

一、问题引入

四季常青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南疆,南临北部湾,东南连广东,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与云南接壤,西南与越南毗邻。地质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能被旅游业利用,具有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的[1] 地质遗迹和地质体、地质作用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广西的地质旅游资源按景观可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考察型,另一类是观赏型。大致包括有以“桂林山水”为代表的岩溶地貌和洞穴景观;以西山、猫儿山为代表的花岗岩地貌;以大瑶山、大明山为代表的碎屑岩

[2]地貌以及以北海银滩为代表的滨海沙滩等观赏型景观。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介绍广西壮

族自治区地质资源的特点和开发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以达到合理开发利用地质资源,走生态旅游之路的目的。

二、我的讨论

(一)广西地质旅游资源特点分析

1.内容十富

广西地质旅游资源内容极为十富。从桂北的到桂南,从桂东到桂西形成了一条地质旅游沿线,沿线上地质旅游资源与风景名胜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以山水风光自然地质资源为主体,以历史人文地质旅游资源为辅,具有地学考察和旅游观赏双重价值的旅游区的形成。

2类型多样

广西地质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就自然景观而言,有岩溶景观、丹霞地貌景观、水体资源景观(包括湖泊、瀑布、温泉等)、火山遗迹景观、海滩景观等;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有具有史前文化的古人类遗址、墓群;具有艺术考查价值的旅游资源有摩崖石刻和岩壁画;此外还有反映广西矿业发展,具有工业考查旅游价值的矿床旅游资源,这对于开展广西地质旅游的多样性,适应多层次游客旅游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3品位高,有一定的知名度

目前广西已初步开发的景区就达700多处,其中已有7个旅游区进人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在这些旅游区中,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富有魅力的北部湾海滨,占朴浓郁的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风情和中越边关独特的风貌,名扬中外,这对广西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4资源相对集中,区位优势明显

广西地质旅游资源内容十富,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就桂林旅游区而言,有桂林市及阳朔的岩溶地貌旅游资源,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兴安猫耳山的花岗岩地貌旅游资源,以漓江、资江为主的峡谷段落旅游资源,等旅游资源。

区位方而,广西与广东、湖南、四川、云南接壤,区位优势明显,南昆铁路的开通让游客能直接从云南进入广西,有利于形成旅游辐射,起到资源互补的作用。此外,从杭州、上海等发达城市都有直达的车次进入广西,这有利于形成连接全省,辐射全国的交通网络。

(二)广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旅游业的发展迅速。旅游业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

一。而地质旅游开发项目也得到了很人的发展。尽管广西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成果喜人,但是其地质旅游资源的发展及保护还存是在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地质旅游资源缺乏系统的调查和长远的规划。

日前本区的很多地质旅游资源尚未正式开展系统的调查,缺乏基础性工作,许多地方的地质旅游资源呈现出先开发,后规划;先粗放经营,后整顿治理的局而。粗糙的建设造成了资源在很人程度上的破坏和浪费,使一些前景乐观的景点过旱衰败。

2地质旅游资源保护不利

山上人们对地质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地质旅游资源破坏严重,很多有价值的山体旅游资源植被破坏严重。

3基础设施与旅游发展不相配

虽然广西的区域优势明显,但就广西境内来说,交通不是很发达,1998年,广西公路密度为22公里/每平方公里,仅有广东的35% ,福建的48%,与西南人通道的位置极不相称;铁路密度为1.3公里/平方公里,但至今全区铁路建设方而也未全而形成。[3]另外其它基础设施如酒店、宾棺、饭店、导游等方而的服务工作相对于旅游名城而言比较落后。

(三)合理开发利用地质资源,走生态旅游之路

1、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地质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并加人宣传,提高人民特别是旅游区所在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在思想上把长远利益和日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统一,经济效益、社

[4]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在开发过程中要求我们做好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在全

面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地质、旅游、环保等方而的专家编制全区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保护规划。

2、制定出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完整的理论和方法。

由于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并不成熟,生态旅游地开发建设的成功案例也不多见,所以应该在对广西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市场、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关于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找准发展生态旅游内在的客观条件;同时结合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环境条件分析,找准发展生态旅

。[5]游的外部机遇,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机制、开展生态旅游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

开展生态旅游要全面促进旅游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旅游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它所具有的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可以创造出大量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力盘。同时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开展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向旅游产业转化,并实现由潜在的资源优势向现实的经济优势转化。生态旅游发展的生态意

[6]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促进对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合理化利用。因此,我们应大力支持鼓

励走生态旅游的道路。促进广西省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三)结论

广西省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分布集中合理。但是,这些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过程中,不注重保护,对地质旅游资源缺乏系统的调查和长远的规划。所以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地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开展生态旅游,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

三、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会会编.广西通志·地质矿产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2]张大祥,孟巧姑.广西地质旅游资源概述.(广西煤田地质局).广西煤炭.1997年12月.第15卷第4期.第186页

[3]袁咖玲.入世对广西旅游业的影响和对策[J].社科与经济信息.1 999

[4]伍丽霞.广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第24卷第1期

[5].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2

[6].丁晓蕾.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1,5

下载广东省云浮市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云浮市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地区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传统文化研究

    民族地区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传统文化研究 ——以贵州省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为例 摘要: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是整合多种资源的平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依托独具特色的民......

    瑶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瑶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 作者:唐 莉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永州 425006) 摘 要 瑶族文化是凝聚瑶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

    特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措施研究

    特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措施研究摘要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特色旅游以一种独立的形式进入旅游市场。中国有着幅员辽阔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文,发展特色旅游业有着良好的资源优势......

    淮安市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摘 要:本文在调查与分析淮安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淮安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制约因素,指出目前发展旅游所面临的问题,并根据淮安......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是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的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农业资源丰富多彩, 独具特色,具有十分突出的开发利用价值。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

    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朱云飞(13002215)【摘要】:介绍了农业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及特点。通过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开发条件和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国农业旅游的基......

    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内容提要: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的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农业资源丰富多彩, 独具特色,具有十分突出的开发利用价值。而农业生产意......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名词: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与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其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的协商一致,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与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