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中国精神 树立中国好形象
弘扬中国精神树立中国好形象
中国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没有了它,民族团结与发展建设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灵魂,民族就不可能有自尊、自立、自强.第一、中国精神可谓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搏大的有机整体,既包括汉民族文化也是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产生深刻影响,历史上:“和为贵”“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天下为公”;新时期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心声,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享有了“和平民族”之誉,赢得了“和平的使者”之称;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文天祥的血染大都;从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些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侵、抗击外侮的伟大的爱国精神的生动写照;“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气节和道德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忘,匹夫有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以天下为己任,无一不有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烙印,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第二、中国精神可谓是历史性与时代性有机结合.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贯穿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尽管时代不同.但爱国主义从来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是打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它始终激励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前仆后继,自强不息;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生存、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已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意识之中,是维系和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牢固纽带,在和平统一祖国的今天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民族精神是根据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古往今来.无数中华儿女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进步性使她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并随时代发展,在中国共产党导下,形成许多可贵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等等,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推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第四、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综合国力即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物质力量;同时也包括民族团结精神,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强大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民展,而且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是否有高度的民族精神,便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因为:(1)中国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精神基础.失去这一精神基础,国家便失去长期统一、稳定,发展壮大,也就不可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中国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自立、自强意识.当今世界,面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大趋势,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及经济扩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军事威胁的结伴而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的错综复杂形式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自立、自强,与时俱进的进程中,尤为重要和紧迫.(3)中国精神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并成为提高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核心.(4)中国精神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民族精神是民族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历史积淀,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志。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和丰厚文明培育造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千百年延续不绝的对自己祖国最朴素、最深厚的崇高感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质,体现了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把人们对祖国的神圣感情凝聚在一起,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作贡献,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理想追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能充分激发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和报国行动,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发展,中国精神也必然随之发展。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精神之所以呈现出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气象,就是因为改革开放为之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元素、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熔铸成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时代标志,时代精神同样植根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沃土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其要义。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的伟大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时代精神力量的作用愈加凸显。面对纷繁复杂的观念世界,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如何以更大智慧与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越需要持续激发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无论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样,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篇: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说到民族精神,不得不说中国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5000多年煌煌历史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是团结一心的纽带、自强不息的动力。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成为中华民族的大义。日本侵略者可以杀死我们几千万民众,但摧不垮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日本侵略者可以暂时占领大片中国土地,但征服不了中国人的爱国心。日寇越残暴,抗战的斗志越坚强;环境越艰苦,对敌斗争的办法越多越灵活。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力量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同样需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贵在实践,重在行动。可以从小事做起,可以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那些老弱病残孕让位,过马路时,可以扶那些老人过马路,还可以不乱丢,乱涂,乱扔„„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贯彻到每个行业,化为每个我们报效祖国的精神支柱,成为每个人爱岗敬业的巨大动力。我们要大力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 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众志成城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第三篇:中国精神的弘扬
中国精神的弘扬
21世纪中国快速崛起,却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保家卫国.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新时代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这是对中华民族的考验,更是对我们大学生的考验。弘扬中国精神,让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中国精神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与近现代才涌现的各种中国精神如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即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2)自由精神。(3)求实精神。(4)应变精神。
而近现代的中国精神,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例如习总书记在十八大期间对“中国梦”的内涵、路径、保障做的相关阐述,中国梦是“富强之梦”,是“民主之梦”,是“文明之梦”,更是“复兴之梦”。“中国梦”实现的科学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梦”的保障在于行动、在于实干,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勇于攻坚克难,善于开拓创新。“中国梦”的科学实现道路来之不易,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与之同时,我们在“中国梦”实现道路中产生了实现梦想的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当代大学生能够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必须使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且不断光大。突出强调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注重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强调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具体而言,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做到:
(一)弘扬民族精神;
(二)增强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如果只是嘴上说说,那便是一纸空谈。民族精神,应该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用完水及时关掉水龙头,这是我们勤俭节约的民族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努力克服,这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意识:1.增强责任感意识;2.增强法律道德意识;3.增强“四有”有意识(“立志、修身、博学、报国”当代大学生成才的时代旋律);4.增强荣辱意识。
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遵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训,自尊、自立、自信、自胜,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不断创新,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已、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今天的我们应该弘扬中国精神,让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
机自2班:冉东林
第四篇:弘扬中国精神总结
争当好少年,齐心向祖国
——△△△学校开展第七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总结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文件要求,切实加强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校以“争当好少年,齐心向祖国”为主题,以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一、加强组织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
为了保障我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领导就本次活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认真学习上级部门文件,结合我校的实际,由德育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并在行政例会上讨论落实。召开班主任会议宣传布置,明确活动意义,确保各项活动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起来。
二、开展丰富活动,有氛围、有传承、有创新。
1.阵地宣传——营造氛围,以景激情
学校充分利用橱窗、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与弘扬民族精神。除大屏幕滚动显示的活动月宣传标语外,“杨柳青青”校园广播站每周五中午准时开播,本月特别增设了“上下五千年”栏目,通过中国历史故事的讲述,英雄事迹的介绍,让全体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民族英雄,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各班围绕本次活动月的主题,精心设计布置主题墙。活动中,小学的老师为同学们出谋划策,耐心指导。初中的同学齐心协力寻找素材、收集资料、设计排版,忙得不亦乐乎。一副副精致美观的图文,表达了学生争做好少年的决心,同时也为班级文化建设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2.开学第一课——明理导行,励志践行。
隆重的开学典礼暨启动仪式。在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隆重举行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启动仪式,△△△校长做了主题为《弘扬民族精神,做有梦想的柳小学子》的重要讲话,希望全体同学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系列活动,爱国从唱好国歌开始,从上好课开始,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在新学期里让中华美德的种子在心中播撒、生根、发芽。
“新学期,让梦想起航”主题班会。9月1日下午,团委、大队部组织全体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我的梦•中国梦》,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同学们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新颖的形式、精彩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为扩大教育效果,节目观看后一至二年级班主任组织学生以简洁的语言谈自己的梦想,三至九年级学生组织开展了以“新学期,让梦想起航”为主题的班会,学生们畅谈新学期梦想,制定新学期目标,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以新的姿态、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学期,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新学期中,展现自我。有梦想,更要有去实现梦想的勇气和努力。班会后,大家把自己的新学期目标贴在了主题墙上,时刻激励自己。
“争当文明小使者”行为规范训练。结合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午间谈话课以及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柳滩小学学生一日常规》,抓住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讲文明、讲礼貌、爱劳动、爱集体的教育,以鼓励学生积极争当文明学生,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小诗颂恩师——尊师重教,真心感恩。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即,大队部开展了“感动老师——小诗颂恩师”朗诵比赛,同学们通过学校“杨柳青青广播站”的电波把祝福传到校园每个角落。用最美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最深情的诗句,表达了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恩。活动的开展,大力弘扬了“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营造了一种“学生感恩老师,老师更爱学生”的和谐师生关系。
4.读书活动——品味书香,诵读经典。
结合读书征文评比活动,开展“诵读中外经典,营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导全体同学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各班在教室设立读书角,通过组织开展读书会、朗诵会、故事会等形式,介绍名家名篇,交流读书心得,共享阅读的快乐。校图书室开展了优秀读书征文评比,并从各班参赛的近100篇读书中文中选出22篇优秀作品在校园展出。读书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在感悟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的同时感悟人生真谛,汲取民族精神的精华,让浓浓书香溢满校园。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工作,任重而道远。学校将继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实践和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2013年6月
第五篇:树立中国形象 担当国际道义
树立中国形象 担当国际道义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体育外交
本报北京2月4日电 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2月6日至8日赴俄罗斯索契出席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这将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赴境外出席此类大型国际体育活动。国际社会各界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这是两国关系高度密切的重要体现,更是中俄两国外交的点睛之笔。
两个“第一次”,充分体现对中俄关系的重视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表示,习主席此次访俄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体现了中方对奥林匹克运动和俄罗斯举办冬奥会的支持。去年3月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出访首站即选择了俄罗斯。此次再访俄罗斯,是中国国家领导人打破常规第一次赴国外出席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这两个“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对俄中两国关系的重视程度,而出席冬奥会这样的国际体育赛事不仅有利于增进两国领导人的个人情谊,也是借助体育外交扩大双方民间交往,密切双边关系的重要途径。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俄方院长易福成将在本届冬奥会期间作为俄罗斯代表团的中文翻译。长期从事中国学研究的易福成,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十分关注。他指出,从当年的“乒乓外交”到如今的“奥运外交”,体育外交在促进中国与世界交流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应当说是中国体育史和外交史上的里程碑,不仅展示出中国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更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易福成表示,相信此次习主席与普京总统再度会面,同为体育爱好者的两国领导人一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也将为双边关系的深化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著名汉学家、莫斯科武术联盟副主席米利亚纽克是俄罗斯武术界的泰斗。他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武术逐步在俄罗斯普及开来。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期间,中国武术被编排进舞台剧《功夫传奇》,向俄罗斯观众和武术爱好者展示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此后,武术训练班、俱乐部等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俄罗斯各地。米利亚纽克认为,近年来,武术越发成为两国体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促进俄中两国民间体育友好人士相互切磋与沟通,是俄中民间交往的成功范例。
罕见之举,显示中俄在彼此重大关切问题上高度契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胡逸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后第一次出访目的地选择了俄罗斯,而习主席第一次出席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活动开幕式也选择了索契冬奥会,习主席的这两个选择体现了对中俄两国传统友谊的珍视。在索契冬奥会开幕前,俄罗斯传出恐怖袭击的报道,一些西方国家对俄能否确保冬奥会安全提出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习主席依然选择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体现了发展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坚定决心和愿望。
泰国《世界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美国和西欧国家显然对索契冬奥会持怀疑态度。相对于西方的冷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度专程出席冬奥会,寒冬送暖,表达对普京的支持。
巴西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保罗·罗贝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为举办此次冬奥会做足准备,这也是俄罗斯向世界展示其大国实力的重要机会。此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席境外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习主席连续两年把俄罗斯作为开年之初的首访国,充分体现了中俄两国的密切关系,显示出双方在彼此重大关切问题上的高度契合。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研究主任李成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国家元首出席境外体育赛事是很罕见的,习近平主席的出席彰显中国外交的积极努力。中俄两国因地缘政治的原因,在能源、反恐、经济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习主席到访索契,加上他本人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一定会受到热烈的欢迎与好评。
体育外交,展示中国和平友善大国形象
中国—南非体育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摩斯·奇卡尼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俄罗斯索契出席冬奥会开幕式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体育外交的重视,而世界对中国体育外交近些年的成绩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顶尖运动员在世界赛场上展示中国形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各国人民更加了解中国,增进了他们与中国人民的友谊。
中国留日同学总会会长汪先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马年春节刚过,马上就迎来索契冬奥运,开门非常祥和。体育盛会向来是展示综合实力、结交朋友的良好机会。当年中国以“乒乓外交”打破了外交僵局,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此次中国国家元首亲自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表明中国领导人更加自信。相信将向世界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的信息,展示担当道义、热爱和平和善待朋友的大国形象。
西班牙ESADE商学院教授、与中国对话项目主席奥古斯都·索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历史证明体育外交是一个国家整体外交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体育外交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乒乓外交”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以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直接推动了上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关系和人民交往的发展,而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对巩固中国的大国形象产生了重要积极作用。马里巴马科大学教授科内向本报记者表示,在中国和非洲之间,体育外交在一段时期内为加强双边关系作出积极贡献。他说,马里等非洲国家经常能看到中国帮助建设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它们现在仍是非中友好的重要标志。
韩国《中央日报》评论认为,习近平主席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是在美欧等领导人都不参加的前提下进行的,更凸显出中国对周边外交的重视。
韩国《国民日报》报道认为,习近平主席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中俄两国首脑的频繁互访意味着中俄两国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韩国《京乡新闻》国际专栏文章认为,中国新领导层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与发展邻国友好关系分不开的,习主席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就是中国重视周边外交的具体体现。
(本报记者陈效卫、谢亚宏、林雪丹、施晓慧、于景浩、王海林、李博雅、倪涛、刘军国、丁大伟、张建波、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