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中国精神 激扬中国梦
弘扬中国精神 激扬中国梦
注:中国精神的提法不应忽视,应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铸就中国梦的范畴。--“中国梦”这个激动人心的热词,激荡了2013年的春天,拂煦了欣欣向荣的神州大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又一次对中国梦作了系统阐发。他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把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万众一心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要繁衍生息发展,一个国家要立国兴国强国,不可不有厚重而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是一个有理想、有志向、有作为的民族,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精神世界的修炼和砥砺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进程中,向往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人民富足、人生完善的梦想始终像不熄的灯光照耀我们民族前行,也激发、培育和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的先人很早就从皇天后土中得到启示,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格言,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哲学思维传统以及相应的国家观念,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创造和不断发展了灿烂的文化。在人类文明的星空和长河里,众多文明如流星陨落,如昙花一现,如季节河一样枯涸在岁月的沙漠里,而唯独中华文化始终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如月之升,如日之恒。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以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开拓了世界东方的这片热土,不断创造和建设了自己的美好家园。在漫长的民族融合和共同发展的进程中,这片土地上虽然也上演过许多烽烟战火,数度分分合合,但主体上始终维持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大中华的观念、以维护和实现国家统一富强为己任的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像基因一样植入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也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情况下,那个伟大的中国梦才在冻土下萌生,在暗夜中点亮,救亡图存的运动、革故鼎新的呐喊像世纪的潮汐激荡不已、奔涌不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也标志着中华民族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精神上的一次大焕发。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改变国家命运的有力武器,并致力于将之中国化,从而为民族精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元素,注入了脱胎换骨的鲜活因子。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中国梦统一起来,才使得民族精神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使中国人民“知所趋赴”,焕发出求独立、谋解放、奔富强的改天换地、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仅骄傲地站立了起来,而且以民族复兴、自力更生的坚强决心,以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打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千秋基业,展示了崭新的精神风貌。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启,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又一次伟大觉醒,也标志着中华民族思想上的一次新的大解放、精神上的一次新的大焕发。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处于一种相对僵化、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冲破长期“左”的思想的禁锢,为了追赶汹涌澎湃的时代浪潮,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拉开了气势恢宏的改革开放大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春风吹拂和涤荡了整个神州大地,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眼界和气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展开。改革开放成为这个时代的最鲜明的特征,成为这个时代精神上最显著的标识。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并且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交汇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熔铸在一起,迸
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释放出原子核聚变、裂变一样的能量。
因为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因为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实践而具有崭新的时代内涵,这就是中国精神,就是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写照。当下世人热议中国现象、中国速度、中国奇迹,其背后,人们所看到的正是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比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成果更为弥足珍贵的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逆转、不可遏制的最深层的根据。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
经过近代以来170多年的上下求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不懈奋斗、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30多年的开拓创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已经照临东方的地平线,中华民族好梦成真的愿景已经日益真切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为了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
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民族的复兴从本原上说是文化的复兴,而文化的内核是核心价值观,是基于核心价值观所形成的民族精神。近代中国的衰落,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精神禁锢、精神奴役直接相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民族精神上的大解放、大振奋、大焕发。只有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才能更好地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漫长的封建社会和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所造成的民气民风上的某些愚昧落后、保守封闭的精神状态,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骄傲、更加自信、更加昂扬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弘扬中国精神,是进一步凝聚和团结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的现实需要。“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实现中国梦的漫漫征程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国际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处心积虑地遏制中国的发展,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多样、多变。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凝聚亿万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向着梦圆冲刺?离不开伟大的中国精神,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主义始终是指引亿万中国人民前进方向、昭示亿万中华儿女价值归属的旗帜。愈接近梦想成真,愈需要我们凝心聚力。爱国主义可以让我们冲破思想差异的樊篱,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羁绊,找到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将个人力量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巨浪。
弘扬中国精神,是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攻坚克难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靠改革开放,解决目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出路也在于深化改革开放。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如何攻坚克难、破礁除障?同样离不开中国精神,尤其是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面对日益凸显的发展瓶颈、深层次矛盾问题,我们只有发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改革创新精神,迎难而上,才能闯过激流险滩驶向潮平岸阔。
扎实推进弘扬中国精神这一铸魂工程
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把弘扬中国精神作为新形势下的铸魂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大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必须高扬先进文化发展的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产品创作生产
传播各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传统,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有益的精神文化成果,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文化,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强化人民的精神力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开展改革开放、开拓创新教育,并综合运用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法途径,积极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中国精神不断深入人心、发扬光大。
弘扬中国精神必须植根于亿万人民“寻梦”、“追梦”的火热实践。中国精神不是面壁悟禅,不是空穴来风,它体现在每个人勤奋敬业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在为个人梦、国家梦的奋斗追求中。只有在实践的沃土上才能培植中国精神,在实干的热流中才能弘扬中国精神。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幸福生活、开拓美好未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为每一个人放飞梦想提供广阔空间、实现梦想创造充裕机会,并引导人们把小家和大家、实现个人梦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要结合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引导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保守、僵化、故步自封的观念,树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要善于发现、大力宣扬践行中国精神的先进典型,运用生动的素材、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人民。发扬我们民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宝贵品格,重实干、鼓实劲、求实效,使中国精神在力行力为中绽放美丽光辉。
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而也是当代中国精神最热忱的倡导者和最忠实的践行者。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夺取中国革命胜利时强调:“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今天,我们要凝聚和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同样要首先使“先锋队觉悟”。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做践行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模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最高价值追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民族。
第二篇: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
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
——访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
记者 马献忠
2013-3-29 9:10:43来源:2013年3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核心提示】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主席的论述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如何认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如何认识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弘扬中国精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精神?
陈瑛: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做支撑。最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弘扬中国精神,发挥中国力量,以实现“中国梦”,这一号召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极大地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共识,指导并鼓舞我们同心同德,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什么是中国精神?在我看来,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能够发出正能量的各种优秀品德、价值的总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的兴国之魂和强国之魄。这里,我们要注意,无论是爱国主义,还是改革开放,都只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而非“全体”。这就意味着,构成我们中国精神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都是多因素、多层次的复合体,内容非常丰厚。例如我们的民族精神中,除了爱国主义之外,还有勤劳、节俭、勇敢、仁爱、忠实、诚信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聚集在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的周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支持,组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两个整体,而这两个整体又组合成中国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认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核心”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
陈瑛: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但是,我们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核心”和其他部分的关系:一方面要维护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这两个“核心”的地位,注意发挥其“核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其他因素和成分的地位和作用。以勤俭为例,它虽然不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却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精神的基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中间一直传诵着关于勤俭美德的动人故事和处世格言,例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等等。中国共产党人九十多年的奋斗史,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也都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克服前进中的困难需要弘扬一种什么样的中国精神?
陈瑛:当前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然而在这个大好形势下,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阻力,我们的国家大、人口多、起点低,许多资源紧缺,包括发展本身带来的生产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以及森林、草场、湿地的减少等环境问题,这里处处需要勤俭节约。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不但存在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例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等,还存在着市场经济以前的小农经济思想意识,诸如自私保守、爱面子、讲排场等等,这些都在传递着负能量,销蚀着人们的美德和精神,甚至严重地影响我们党的建设。消极、奢侈是腐败的温床和开端,勤俭关系着我们党和我们事业的兴亡成败。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大力提倡中国精神中的勤俭,把它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让它铭刻在我们每个党员、每个群众的头脑里,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反对奢侈腐败、狠抓勤俭和廉政的举措,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正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的精神,正在与勤俭等中华传统美德良性互动:后者坚强地支撑着前者,而前者则提挈着后者,使其攀升到更高境界。它们共同
构成的中国精神正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精神正在并将继续指导和鼓舞着我们实现“中国梦”。
第三篇: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说到民族精神,不得不说中国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5000多年煌煌历史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是团结一心的纽带、自强不息的动力。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成为中华民族的大义。日本侵略者可以杀死我们几千万民众,但摧不垮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日本侵略者可以暂时占领大片中国土地,但征服不了中国人的爱国心。日寇越残暴,抗战的斗志越坚强;环境越艰苦,对敌斗争的办法越多越灵活。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力量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同样需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贵在实践,重在行动。可以从小事做起,可以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那些老弱病残孕让位,过马路时,可以扶那些老人过马路,还可以不乱丢,乱涂,乱扔„„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贯彻到每个行业,化为每个我们报效祖国的精神支柱,成为每个人爱岗敬业的巨大动力。我们要大力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 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众志成城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第四篇: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作者:孙来斌
2013-3-31 6:33:18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30日 11 版)十九世纪德国军事家和历史学家克劳塞维茨曾说:“历史最能证明精神因素的价值和它们的惊人的作用。”中国现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及当代成就,对克劳塞维茨这句话作出了生动注解。可以说,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13亿多中国人之所以能够紧紧凝聚在一起,离不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共同凝结的时代精神、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后发的现代化。与欧美资本主义先发现代化国家相比,中国有效启动现代化的时间要落后一二百年。因此,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缩短与先发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当务之急。那么,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中国依靠什么来追赶西方发达国家,从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呢?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回答。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在于我国能够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发展经济学的常用概念,其理论起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大体说来,比较优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相比较而存在的优势,在这两个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时,这种优势使双方能够从中得到不同的比较利益。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也是当代发展理论的常用概念,意指工业化、现代化的后来者所具有的后发之益。总体看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作为反映发展中国家发展有利因素的两个不同概念,具有内在的联系:其一,两者都内在地包含着意识的因素或精神的因素,并且认为这种因素能够将其他因素整合起来,使其实际地发挥作用。从国际上看,二战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对此给予了证实。其二,两者都是一国所具有的一种优势,是一国经济发展所具备的有利条件,若能有效加以利用,就能实现一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三,两者都是一种潜在的优势,需要一国政府及其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将这种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毛泽东指出,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
力量”。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几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要破解当前中国社会遭遇到的转型难题,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无疑需要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这种崇高的精神,在当代中国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意蕴深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概括为“中国精神”。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上而言,从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角度来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共同理想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民族精神是激发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起直追的精神力量。首先,它表现为中国人民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任人宰割、屡遭欺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使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却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在无形中催生出一种压力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激起中国人民奋起直追,从而变成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其次,它表现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的民族,是一个虽历经沧桑但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民族。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实现中国梦、追赶先发国家的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一生的邓小平曾说过:“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弥合了国内各民族、各阶层之间的隔阂,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凝聚力、向心力。
时代精神是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体现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神力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意味着发展。按照现代创新理论奠基人熊彼特的解释,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30多年来,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被逐步冲破,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被逐步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被逐步革除,人们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精神大振奋。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曾指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资本、智力和技术;受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影响,自然资源和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是递减的;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创造力和技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资源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拐点处,创新驱动是实现发展转型的必然之选。我们党对创新的内涵和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大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同理想是鼓舞中华民族奋力前行、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力量。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人们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关于理想的巨大作用,古今中外有许多名言。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曾说:“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动力。”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则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崇高的精神是人类的一种理想精神,反映了人类崇高的追求,凝聚着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和根本利益,对社会发展起着精神支撑和精神推动的作用。邓小平在回顾我党历史时曾明确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反观苏共亡党亡国的原因,理想信念的缺失无疑是一大教训。因此,我们一定要从事关国家兴亡的战略高度,切实把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这项工作置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首位。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群体理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融汇了亿万群众的个人理想,具有强大的“指南针”、“黏合剂”、“凝聚剂”功能。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共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梦想最终就一定能够照进现实,中华民族最终就一定能够过上“理想的生活”。正如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作者系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五篇:“弘扬中国精神,共筑中国梦”征文
祖国啊,母亲
各位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你最爱的是谁?”我知道,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那当然是生我养我的父母了。”可同学们你们想过吗,我们除了要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和亲人以外,我们还要爱自己的祖国。是祖国的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
当我们还是小学生时,爱国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是模糊不清的。因为我们并没有经历前辈们那些血腥风雨的战争岁月。但是在老师们的循循善诱下,我们已经明白了,心中也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自己的祖**亲。
在那茫茫五千年的岁月长河中,我们的祖**亲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中,我们的祖国涌现出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志士。他们为了祖**亲的安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在这个弱不禁风的孩童变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英雄壮汉,真正成为世界一大强国。
祖**亲虽然经历了沧桑和风雨,但祖**亲也从风雨中成长了起来。
改革的日益发展,让中国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一看,一座座高楼似宝塔一样矗立于城市之中,四通八达的道路上,汽车在奔驰。值得我们骄傲的还有科技的发展。载人航天飞船在2003年就发射成功了,去年神舟九号又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了,那些航天员们他们将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航天骄子。
多年以来,祖国的事业蓬勃发展,加快了步伐让我们的祖国向发达国家靠近,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行列中。其中体育事业也在迅速发展,让世界惊心动魄,你看,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好成绩平了世界纪录,郭晶晶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女子3米弹板跳水单人和双人冠军。正是这些运动健儿的付出,使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世界第二的好成绩。让我们期待下一个奥运会上的运动健儿们的表现吧!
我爱我的祖国,更爱祖国的人民。同学们让我们奋发进取,为了祖国的明天,奋斗吧!我爱我的祖国,就像鱼儿喜爱水,种子喜爱泥土,小鸟喜爱树林和蓝天一样,水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而祖国是我的家。我爱我的祖**亲,永远,永远„„
作者:陈昔玲
辅导教师:崔海军
单位:枣庄市市中区税郭镇安城中学七年级三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