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教案

时间:2019-05-14 13:2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中国的成立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中国的成立教案》。

第一篇:新中国的成立教案

新中国的成立

丰乐寄宿制小学 汤 瑜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党和祖国的情感。

2.知道国旗和国歌的内涵。

3.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谈话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活动一:视频播放“开国大典”,激发爱国情感

播放《开国大典》

1.播放《开国大典》录像,学生谈观看片段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学生熟悉的画面,抓住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情感的共鸣。)

2.(出示战争图片)听《义勇军进行曲》。活动二:小组合作,了解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学生阅读89—90页,了解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了哪些内容,了解国旗、国歌的由来及象征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学习情况,教师补充国徽的常识

活动三:牛刀小试 课件出示相关问题

活动四:拓展延伸,总结学习情况 1.出示09年阅兵图片,学生谈感想。

2.对着人民英雄纪念碑为革命先烈行队礼。

3.我们幸福的生活离不开谁的领导?点明共产党的作用。为表示对党的崇敬,聆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通过上今天的这堂课,学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板书设计: 新中国的成立

开国大典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第二篇:新中国成立教案

新中国成立教案

崔 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作品或纪实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对于本课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分析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胜利的盛会。《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对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3.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解放军进藏,有力地维护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教学重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讲述法、纵向联系法、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视频、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自然导入法。从这一节开始学习的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从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来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根据历史发展的情况,新中国成立至今五十多年的历史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 1957年1月至1966年5月,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76年10月之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本节讲述的是第一阶段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转折和过渡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板书)

首先我们要学习的是第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板书)【讲授新课】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布后,人民解放军打响了进军全国的隆隆炮声,与此同时,筹建新中国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板书)

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请同学们想一下,新政协是针对什么来说的? 生:旧政协。

师:旧政协是指哪一次政协?其内容是什么?

生:1946年初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内容是商讨抗战后和平建国问题。尽管也通过了一些决议,但由于蒋介石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协决议被撕毁,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师:1949年9月2l口下午7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他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决定定北京为国都,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尤其是《共同纲领》的制定,意义重大。它是一部 人民民主的建国纲领,是新中国的临时大宪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端重要的文献”。

我们可以把新政协的内容总结一下了。

1.《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板书)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板书)3.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方法(板书)4.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把在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国旗、国歌、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知识讲一下。生:(讲述)师:(总结)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旗的颜色为红色,象征革命;旗面左上方缀着五颗黄色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环拱于大五角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象征小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全国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1949年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并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

2.国歌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它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作为代国歌;1978年集体填入新词,由中华人民 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定为正式国歌。1982年12月4日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消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3.国徽:国徽呈圆形。国徽中心为红地上的金色天安门城楼,城楼正上方的4颗金色小五角星呈半弧形状,环拱一颗大五角星。国徽四周由金色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环,麦稻秆的交叉处为圆形齿轮;齿轮中心交结着红色绶带,分向左右结住麦秆下垂,井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分。红色和金色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和庄严。国徽图案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

4.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南部。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同日下午举行奠基典礼。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8年4月建成,同年5月1日揭幕。纪念碑正面向着天安门。重60吨,高14.7米,上面雕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碑身背面是毛泽东撰、周恩来书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有8幅汉白玉浮雕,镶嵌在大碑座四周。从东面起,浮雕的主题按着历史顺序排列,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在“胜利渡长江”两旁,另有两幅装饰性浮雕,主题为:“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浮雕每块高2米,十块合在一起长达40.68米,共有170个人物,概括地表现了中国100多年来的革命历史。

二、开国大典(板书)

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上有关开国大典的插图,或者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断,使同学们了解实况)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55分,毛泽东和一代开国元勋们经新华门来到天安门,从西头马道登上天安门城楼。在金水桥之南大约50米处的以华北军区军乐队为主组成的联合军乐队奏响了《东方红》乐曲,广场上人群欢声雷动。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参加这次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首都各工厂、各大专院校、各机关的代表,有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等等,共约30万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就位。当林伯渠宣布“请毛主 席升国旗”时,毛泽东神情庄重,用力按动了通往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顺着旗杆,冉冉升起。这时,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参加大会的30万人肃立致敬,指挥员行举手礼,注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在这庄严、热烈的时刻,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接着,阅兵式开始。阅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乘坐敞篷轿车,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军乐的奏鸣中,由聂荣臻陪同,出东三座门,沿着东长安街、东单广场,直到外国领使馆聚集的东交民巷,顺序检阅肃立严整的三军部队。朱德总司令检阅完部队驱车回到天安门城楼后,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及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阅兵式共用了2个多小时,受阅部队的人员总计有1.6万多名。

接下来是群众游行。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农民紧随其后。后面是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的游行队伍。晚上9时25分,无数彩色的礼花向广场 四周发射出来。首都军民载歌载舞,尽情地欢度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夜晚。

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

现在请大家想一个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组织讨论)生:(讨论)

师:(总结)《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这支歌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为着理想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歌曲很雄壮、豪迈,有革命气概,节奏鲜明。

(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生:(讨论)

师:(总结)1.国内意义(1)中国人民进行了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奴役的悲惨命运,成了国家的主人。(2)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2. 世界意义(1)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2)使亚非拉美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但是,就在新中国成立时,祖国大陆还有一些领土没有解放,西藏是其中的一部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在1951年签署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三、西藏和平解放(板书)

师: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向西北和西南推进。广大西藏人民和上层爱国人士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渴望西藏早日解放,而帝国主义反华势力却指使和支持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亲帝势力抗拒解放,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性,中央采取了和平谈判解决西藏问题的方针。通过广播、通信、派劝和团等方式,向西藏地方当局开展政治争取工作。然而以摄政达扎为首的亲帝国主义分裂势力拒不接受中央进行和平谈判的召唤和耐心教育,阻止、扣留甚至杀害劝和代表,并部署武力与解放军对抗。为此,人民解放车于1950年10月实施了昌都战役,消灭了藏军主力,同时在国际上加强外交斗争,揭露国际反华势力分裂中国的阴谋。西藏亲帝国主义分裂势力内外交困,受到沉重打击,达扎被迫下台,第十四世**喇嘛亲政。

在西藏上层爱国人士和广大僧俗群众的强烈要求下,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团长的代表团赴北京进行和平谈判,于1951年5月21日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西藏历史划时代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它反映了西藏人民与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西藏的和平解放把中国的民族团结事业推向了新阶段,为增强十华民族的大团结,建设统一繁荣的新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藏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它标志着西藏作为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回到了祖国大家庭中,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祖国的阴谋。【课堂小结】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以及《共同纲领》的制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了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又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祖国的阴谋,把中国的民族团结事业推向了新阶段。

第三篇: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名称: 三大战役 地点:

中国东北、华北、华东 时间:

1948年底至1949年初

参战方:

解放军,国民党军 结果: 解放军胜 主要指挥官: 毛泽东,蒋介石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辽沈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

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淮海战役的具体领导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淮海战役的意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平津战役的意义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篇: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

第五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案

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1)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且逐步走向对峙;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潮流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敌视和经济封锁政策。(3)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了外交政策。

2.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即不承认“旧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的屈辱不平等外交,在新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新型外交关系。

(2)“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废除一切过去旧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消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从新建立平等的外交。

3.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

(1)同苏联等国家最先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3)日内瓦会议

(4)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

二、思想教育目标

1.使学生们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初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积极开展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外交政策,并且取得的了很大的外交成就,改变了中国过去屈辱的外交历史,显示了新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和评价,产生了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际相互关系的新准则,表明了新中国对于建立世界和平、国际秩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新中国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国际万隆会议,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有所提高,增加了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三、能力目标

1.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培养概括问题的能力。

2.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1)内容及相互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2)由来: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于1954年9月被正式写进了中印谈判公报中。同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所发表的中印、中缅总理联合声明中,不仅承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原则,而且正式倡议将其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十项原则,实际上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强调用于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波兹南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又声明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而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

(3)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2.中国近百年屈辱外交

(1)《南京条约》是第一个屈辱条约,是腐朽的清政府屈服于西方殖民者炮舰外交的首次记录。

(2)1861年顺应侵略者要求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等事务。清政府听从英国人赫德的建议,让美国人蒲安臣任中国使臣代表中国去办理外交,是国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奇闻怪事。

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3)由于综合国力的贫弱,更由于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在外国侵略者面前长期奉行妥协退让的外交路线.终于酿成中法战争后以胜求和的悲剧,留下世界战争史和外交史上最可耻的一页。到《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竟厚颜无耻地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总理衙门被改成位居六部之首的外交部。清政府对外不平等的屈辱外交发展成赤裸裸的卖国外交。

(4)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没有摆脱晚清屈辱外交的阴影。袁世凯和段祺瑞则用出让国家民族利益来换取外国支持。

(5)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集团对日本侵略曾长时间退让和不抵抗,为取得美国的支持1946年订立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认识中国人民渴望独立自主的外交之争

(1)外交之争:

①禁烟运动期间,林则徐顺应民心,在英国侵略者面前坚持了严正立场。②太平天国坚持了外交上的自主精神。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遭到无理拒绝,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在据理力争无效后没有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民族尊严。④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在国内人民反帝斗争高涨的背景下,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迫使日本在中国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取得虎口夺食的成果。⑤在国民革命的大潮中,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⑥国民政府前期,为缓和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以及减轻财政压力,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较之孙中山“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主张是一种退步。⑦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在开罗会议等国际会议上取得收回国家利权的重要成果,英美确认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但直到国民政府退出大陆前,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许多侵略权益仍没有收回,并出现美国侵华权益扩大的趋势。

(2)认识:

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就被强食,弱国无外交。②社会制度落后,必然导致外交的失败。

③誓死保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后盾。

4.亚非会议取得成功的原因

(1)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许多与会国家的代表坚持了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正义立场。

(3)中国代表团的杰出工作被国际舆论认为“在促进友好谅解的决议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5.对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实行“一边倒”方针的认识

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1)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2)“一边倒”方针的提出,是由当时历史条件所决定。面对两大阵营的尖锐斗争,鉴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外交政策,这样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护和平,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的地位。

(3)“一边倒”方针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它有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有助于清除斯大林政府对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的偏见。

总之,“一边倒”方针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形势相适应的,在历史上曾起到过积极作用。

6.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比较

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初,都面临着哪些相同的国际环境,在这种国际环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分别执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原因是什么?

(1)相同的国际环境: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帝国主义国家都对新生政权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妄图将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这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独立。

(2)不同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如采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等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对帝国主义进行了沉重的打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在《告各友邦书》中明确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实质上是一种屈辱外交。

(3)形成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

①社会制度的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独立外交,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而且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屈辱外交,因为民族不能自立,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徘徊。

②领导力量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而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它本身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不能发动人民群众,没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

【板书设计】

依据 政策 成就

国家利益 另起炉灶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国家性质 一边倒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家实力 打扫干净屋子 参加日内瓦会议

国际坏境 再请客 亚非国际万隆会议

【教学过程】 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课题导入

请同学们翻到我们教材的必修一108页,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七单元的第二十三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我们知道,近代中国的外交是非常失败的,自鸦片战争一来,我们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想来都是不平等的,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不是赔款就是割地的。旧中国的外交只有屈辱,没有真正的外交。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才开始酝酿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种新型的平等的外交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共同探究学习。

课前思考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2.新中国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外交这样的外交政策方针? 3.新中国的外交上取得哪些成就?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周恩来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保障民族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旨的外交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在新的基本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是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的外交关系,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不仅反对了帝国主义,而且不至于在外交上陷入孤立的地位。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从新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奠定了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的基础。

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

材料

一、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

二、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我们一直没有同共产党中国贸易,或者准许同它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这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是我们的政策。”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共同纲领》 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结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世界形势的变化: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3.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的建立: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是第一个宣布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苏联与中国建立外交,接下来中国迎来了第一波建交高潮,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有:

保加利亚(10.4)罗马尼亚(10.5)匈牙利(10.6)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波兰(10.7)蒙古(10.16)民主德国(10.27)阿尔巴尼亚(11.23)越南(1950.1.18)

印度(1950.4.1)——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瑞典(1950.5.9)——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与苏联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等到了国际社会的广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3.日内瓦会议(1954年)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7月21日,与会各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会议,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际力量,为会议达成协议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次会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和平,确保了中国南部边境地区的相对稳定,明显改善了中英关系,架起中美沟通的桥梁。日内瓦会议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中国与印度支那的关系、中国的对外政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4.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有史以来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中国政府自始至终对亚非会议持积极支持态度。中国政府代表团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领,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外贸部长叶季壮、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和中国驻印尼大使黄镇,代表团顾问有廖承志、乔冠华、陈家康、黄华等。中国代表团基于对当时形势和与会国的复杂性的分析而确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总方针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关系创造条件,力求会议取得成功。中国代表团抵达万隆时,周恩来总理在机场发表谈话,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抱着和平和友好的热烈愿望参加会议的,相信此次会议一定能够克服各种破坏和阻挠而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在前两天一般性发言中,出现有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是独裁,是新殖民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面对会议可能走上歧途的危险,周总理当即决定将原来准备的发言稿改为书面散发,而作即席补充发言。明确表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存在求同的基础: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该国近代开始以来都经受过、并且当时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无论是共产党领导的还是民族主义者领导的亚非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可以相互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周总理讲话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得到绝大多数与会国代表的拥护和支持,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代表团与一些国家代表团进行广泛接触,加强协商,密切合作,为争取会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起了积极的作用。

课后思考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 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 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 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1.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有什么区别?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旧中国对外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平等外交政策。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3.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开展外交的坚强后盾。

下载新中国的成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中国的成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朵缀着朝阳的露珠的等待展开美丽的花,向明天仰望,这就是中国。它是拥有爱的,有无数爱戴它的人,金晶也在其中之一,她是可以为了祖国尊严而牺牲自己如花生命的。......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国旗下,我感到幸福 曲阜市董庄乡管村小学 胡玉梅(2009.9) 幸福是什么?这是所有人都在苦苦寻找的东西。 或许拥有名车洋房能让人感到幸福。而今,站在五......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

    五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70周年的时间是一个分水岭,在建国70周年里我们即将踏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标志着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社会......

    新中国成立65周年征文

    改革开放的春风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65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亿万人民自......

    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1,经济恢复时期,包括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2,探索阶段,包括中共八大的良好开端以及失误: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时期。 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要满64周年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

    2013年中考试题——新中国的成立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2(2012·兰州).1949年10月1日,在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上,29岁的华北军区乐队队长罗浪沉着地指挥着200名军乐队员,精神饱满地演奏了......

    2019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演讲稿版

    2019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演讲稿五篇精选版2019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演讲稿你们好!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