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遇见未知的自己
------------读书笔记
王谦
文字开始于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男子下班路过一条漆黑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着急的模样让他不禁停下脚步,想帮忙。
“你在找什么?”
“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回不了家!”女子说。“在哪丢的大概?”
女子指向另一个暗处,“在那,掏钱包的时候掉出来了估计”。“那你怎么在这里找?” “那里没有灯啊!怎么找得到?”
看完觉得很荒唐,好笑,同时也觉得我自己不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这也便成为我读下去的动力,就是想看看张德芬怎么用几万字来说服我。
说实话看到这个题目我没有想到,文章会以故事、对话的形式展开,居然会有个主人翁叫若凌还有一个懂得很多道理的老者。
作者借老者之言表达的观点我大部分是赞同的,甚至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有想过这些问题,例如第四章里的快乐和喜悦的论述。快乐时由外而内,金钱、权利等会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喜悦更多是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奋斗过后的成功,雨水洗刷过的自然美景会让人产生喜悦之情。就像物质和精神一样很多人先要满足于物质,然后才会去追求精神。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快乐?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
第十二章 遇见难得的知音:
可能有些人一辈子也体会不到知音的感觉,我有很好很好的朋友,也有很了解我的朋友,我想我还没遇到知音,我希望有天能遇到。最近看了陈宝国拍的《老农民》让我感动的不是为了美好生活更拼搏、抗争的故事和激情。而是两位老人互帮互助,相互较劲,一路拌嘴,斗争到老的生活,也许知音就是这样一个伴。如果这样那我已经有了这样的朋友。也许不是吧!
没想过心灵鸡汤里会扯上运动,第十四章 瑜伽
我是很喜欢运动的可以最近几年变懒了,体重也上来了。运动不止是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去体会体会吧,运动也是一种习惯!
第十五章 饮食与健康
去年爸爸得了胃穿孔,做了手术,一连喝了几个月的粥。一天中午,我帮爸爸去买粥,他说:“买袋榨菜吧,不行就用水过一过我在吃,应该没事吧。”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健康的胃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不顾医生的嘱咐,为爸爸买了一份凉拌黄瓜,我拒绝不了爸爸这样简单的要求。
我不是个乐观的人 第十九章 情绪障碍
我不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想我该深刻的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也许很难。说不定快乐也是一种习惯。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烦恼,比如对某人的讨厌、对工作的烦恼、对待遇的不满等等,都是我们自己人为地在放大。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拥有再失去第二十三章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臣服的体验 想想也算经历了一场痛彻心扉的恋爱。人生的路总有很多不明白。经历过才懂。不是去不懂得珍惜,不选择不知道结果,只能去做,去痛,过了就好了。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是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语。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时常检视自己的思想,挑战自己的信念。当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不好的事情时,产生的所有负面思想都只能让我们自己更狼狈而已。我们得想想,当我们的手指着别人批评的时候,有几根手指对着我们自己呢?这个时候老人教导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因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勞无功的。而臣服往往会给你带来不可预见的好处,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
真的是白费力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所以破解情绪障碍直到,最重要的是臣服”心态,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很多亲历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你会更明白!读书让你提前知道,在面对和选择时变得坚定不慌张。
遇见未知的自己。未知的我—王文 斌。
第二篇: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掌握,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有让你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我们费力的在别人和外界寻求答案,结果却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生命本是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是在身处逆境茫然徘徊之时还是看尽繁华归于平淡之际,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觉得疲惫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自觉的变换着不同的面具,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我们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而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落日出,云起云灭,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陋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的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因此我想感谢曾经伤害过我的人和事,他们何尝不是给了我这样一个礼物,也给了我坚强和成长的契机呢?浴火重生的凤凰才能更有生命力,飞得更加高远!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2
谦卑和感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丹。
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
问题就是: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有些父母的确可以表现出真爱的特质,但很多父母却是以爱为名,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量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
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很忙碌。
追求、追求,每个人都在追求。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工作。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一直都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作为目睹一切的观察者。
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孩子的哭闹是属于生命能量的一种自然流动,完全无损他们的本质。哭完、闹完,他们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内在和平的喜悦境界。是大人自己没有办法承受,反而去打压他们,才造成问题的呀!
孩子的负面情绪会勾起父母自己内在压抑隐藏了多年的痛,所以会不顾一切地用劝慰、转移甚至恐吓的方式,让孩子停止表达负面情绪,但是,这样一来,父母等于在重蹈覆辙——让孩子也和他们童年时一样,无法好好表达自己的情绪,因而造成创伤。
我们通常认为,空间是空的,而物质是实在的。可是事实上,任何物质本质上都是空的。很多现代伟大的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即使看起来像固态的物质,包括你的身体在内,它们的内部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空间——原子和原子之间的距离,远超过它自身的大小尺寸。在所有的原子和分子的内部空间里,粒子其实占据了很小的空间,其余全是真空。而且事实上,这些粒子是不停地消失和出现的,像音符的波动一样,是振动的频率,也就是能量,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约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
它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但是主宰着我们外在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感情都是从潜意识来的。我们在意识层面对自己一切的认知、喜好,只是占了我们自己全貌的1%而已。潜意识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对我们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生成一种化学物质,叫作“胜肽”,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应器所接收。久而久之,感应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气……
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如果你信的话)=人生模式
在现实的冲击下,我们产生了幻觉,误以为我和我的身体与这个世界是分离的。为了寻找自我感,我们就发展出了小我,在这个世界上抓取所有我们能抓取到的东西,好证明自己的存在。
爱呀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规矩、用功念书,有多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怕人家说你教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的成分,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他们的ego带来光荣,甚或是将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他们的负担?
对于最亲近的人,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为了自己,而且还白以为有权利管对方,认为我们可以介入他人的领域、促使别人改变,这种做法不但白费力气,而且还会造成两人关系的紧张。
记住,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
为我们的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
天下有几种事?
我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无论你多么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我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我的身体,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见以及被感觉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我的身体也许疲惫或兴奋,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轻松,也可能焦虑或平静,但这与内在的真我全然无关。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
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晓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来来去去,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我能觉察出我的情绪,然而凡是可以被觉察的,并不是真正的觉者。情绪反反复复,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
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见与知晓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来来去去,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知觉的见证。
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情绪就是一种能量啦,会来也会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让他们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就学会用替代品来逃避情绪,什么抽烟啦,吸毒啦,还有那些工作狂狂啦,如果你去压抑孩子的情绪的话,那就更不好了。
受苦有两种,一种是无知的、无明的受苦,就是任随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同时在抱怨、抗拒那份痛苦。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你成长。
另外一种受苦是有觉知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经历它。让这个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压抑多年的情,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它们。
因为事实最大,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接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无济于事,徒劳无功呀!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生活留给我这样一个巨大的创伤,我不会继续在上面撒盐。我会努力让伤口好好愈合,使自己的情绪和心灵恢复健康。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儿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儿一点儿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脑袋里的思想我们无从控制,我们只能借由观察它、检视它来转移。
看到我们的思想的同时,你就切断了与它的认同,如果你进而检视它的真实性,你会发现,我们90%的思想几乎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我们面对每天的生活,都去试着活在当下:臣服子所有“已经发生”的事。已经发生的事就是神,因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话,它不会发生,所以我们臣服于它。然后因为我们相信神的恩典,我们没有惧怕,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而因为我们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会因为我们有意识的择而发生。
在我们每个负面的情绪后面,都有一个支持它的思想。因为情绪是身体被我们思想刺激之后而产生的反应。
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很不好的时候,像你现在的悲伤、低落,我们会一直想要从这个泥沼中挣扎着逃出来。所以我们借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对它,压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记住:“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个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
所以这些情绪就是一些能量,就像你以前说的,它们会来,就一定会走,我们任由它们来来去去,不加干涉。
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是驱散不走它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我们一直以来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都是徒劳无功的,甚至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切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样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儿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外壳,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的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最终我发现,我们还是要愿意去承认、接纳自己的阴暗面,能够看到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接纳它们。同时,能否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平相处,也是决定我们快乐指数的重要因素。
不要期待一个人会出现在你的生命若中,满足你所有的心理需求,从此你就不再寂寞了。没有这回事。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3
我已经在前年五六月份的时候看过这本书了,我觉得特别适合那些都市人群拜读,这本是我为数不多完整看完的书。
当然,这是一篇我早就写好的读后感了,现在我再继续把她与大家一起分享。作者写作的目的是把它作为一本灵修指南,对于陷入情绪和习性反应的人来说,能读完这本书,会得到很好的提醒,转念的机会。当我读这本书时刚开始并没有看介绍,所以总觉得里面写的为什么就像是瑜伽,后来书中才一度提到瑜伽精神的灵修。直到最后才看简介瑜伽其实也是作者生活的一部分。场景一:某天早晨,一位快递人员打来电话,向我问地址,我说既然是快递,怎么上面没有写详细的地址吗?那人气冲冲说“你说不说呢,你到底说不说呢?”一大清早的,我还睡醒惺忪,莫名其妙的。
我在想,那个人真的好可怜,一大清早的对待一个没有任何冲突无缘由的人气势冲冲,可以想象,他的生活有多么的不快乐,心里有多么的'不快乐他真的很可怜!感想:所以,当某些人在向别人做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并不是他真的有那个立场和权力,他经常和别人闹不合,争吵,一副势不可挡的样子,他的生活和内心一定不愉快,身边的人都不喜欢他,难道他不知道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磁场,通俗点讲,那就是你对别人造成的反应和感觉,你的内心喜悦,快乐,平和的能量磁场别人是能感受到同时带给别人积极的。反之,不悦只会让别人远离,一切变得消极和僵硬。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4
从心里认识自己并学会和自己相处,并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本书开始讲女主人由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开车到山谷中,由于车没有油无法行走,不得不寻找住宿的地方,就这样和老人相遇,从而展开了奇怪的对话了。两个人经过简单的了解,老人知道了女主角。并和女主角展开了简单的交流,并问女主角一个问题思考自己是谁,就是思考我是谁。
我们人类所受苦的根源就是来源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还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就像如果月亮代表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且他是无法用言语具体描述清楚的东西,那么我们所有用语言去描述它尝试它,指着月亮的手指不是真正的月亮。
为什么会觉得生活很难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有些人一直生活的很忙碌,却到底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为了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是快乐吗?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事物,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有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有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只有我们的内心真正的快乐才会快乐。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于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会随着死亡而消失,他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思考频率,那么就难怪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如果你不能重复做某件事,从而从生理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会每天都在重复那样,将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那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对已经发生的事情重复,因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劳无公的,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5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
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习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6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 “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习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7
有人说读书能改变自己,如何改变自己呢?自己也再反复的追问过,慢慢的发现自己在改变,改变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就像吃饭一样,一天吃不成一个胖子,每天一日三餐,慢慢小孩子就长大了!
有人说读书不在多,也就是仅有的几本书打开了自己心灵不开窍东西,使自己突然开窍了,自己就会沿着一条自己人生道路走下去。有人说那些书是好书?有价值的书?我只能说人找书不好找,书找书很容易,这本遇到未知的自己,重读的时候我自己不自然的融入到了书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心灵得到了充实,我不能评价这本书到底好是坏,只能说如何融入到书中自己才可以评价。同时心灵的书要和现实书配套着去读,我就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路遥先生巜平凡的世界》一起读的,生活就是一部磨难史,像牛一样劳作,像大地一样奉献,在磨难中感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净化。同时刘和平先生说过,在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去历史人物到过的地方,还原历史的.再现,倍感生活的美好!
张德芬女士这本著作,如何领会这本书的内涵,从老人在地上画的圈圈中,中心是真我,如何找到真我展开的论述和方法的运用,从封闭到开放,从开放到破解,准时、具体了解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物质理论实现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8
为什么读?
大概做了小一年的心理咨询,这是心理老师送给我的一本书,想要我看看。也是因为自己会过分附和外界,苦恼于为何隐藏真实的自己而读。当然也是想要了解自己,找到真实的自己。
讲什么了?
讲的是一个职场女性遇到了一个对世事和人生看的很透彻的老人,老人引导她发现自己。从而找寻自己的故事。
主角怎么找到自己的?
循序渐进,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老人的提问引导,自己思考,再去见各种老人引荐已经成功找到自己的前辈,有普通人也有明星,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一些人生道理。这个期间去做了“橙子scholl”的“幻游”,畅想了一下十年后的生活状态,以终为始,唤起动力,点“阅读原文”有兴趣可以去试试。
对我有帮助吗??
有,给我帮助最大的应该是21小节情绪的部分,她提出了一种处理怒气的方式,即,拎出感受发泄臣服于事实。书里女人的老公外遇想要和她离婚。老人引导她想起这件事,并要她观察身体不舒服的身体位置,并引导她把这股怒气的力量向外发散出去,女人边打边回忆那些生气的场景,把怒气全部释放掉了。于是老人再要求她关注自己的身体,此时就舒服多了。
老人说,事实最大,人们难受的一个原因往往是抗拒事实,就好像是一直用头在墙上撞。
当然,不要一上来就去关注事实,往往忽略情绪是不可取的,要有先有后,先关注身体和情绪然后才是接受事实。
最大的收获
看过后,来总结一下吧:要接受真实,并把想要的变成真的。因为事实最大。
我们要做的其实是不受外部干扰的专心致志的去把我们想要的改变成事实。记得日本著名商业实业家稻盛和夫说过:工作即修行。当然说生活即修行也对,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以小见大,每成就一件事都是通过一件一件的小事堆积而成,知道这点在理性层面上促使我静心做事,当然,偶像的力量也不容忽视,比如方大同自己成立公司以及他对待很多事情的态度也在这些日子里给到我做了榜样。
以上。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9
这是一本典型的心灵成长类书籍。它在身、心、灵的某些层面,给了读者很多具体可行的建议。这和我之前看的时间管理入门书《小强升职记》,如出一辙。整本书,都是一个主人公去询问,去实践,去思考,去获得。。。
书中开篇就带我们认识了,“我是谁”?这是一个终极命题,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模版。就好比前几年,白岩松来重庆签售《白说》时说的:北大保安就有思想。你如果想要进北大。他就会问你,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这几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富含深厚的哲理。在明朝著作《西游记》中,描写唐僧就很明显。“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前往西天取经,路过此地,想借宿一晚。”这句话,就写出,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书中写到谦卑和感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丹。事实中,唐僧做得也很好。我也在学习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感恩。
书中抛出一个问题,“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
我相信会有很多人回答道:财富、权利、健康、爱和快乐。
其实,我们每个人追求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平。喜悦,是自身由内向外的感觉。而快乐,是某个特定的情节,是由外部因素产生的'。所以,喜悦比快乐更值得。
现代社会的恋爱,结婚。已经不那么单纯了。各种相亲节目层出不穷、花式秀恩爱。but,很多人都没理解到,没结婚,只有一个家;结了婚,却一下子有了三个家:你家,我家,我们家。
或许还是相同的一些人,当上父母之后,以爱之名,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规矩、用功读书,有多少是掺杂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怕人家说你教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的成分,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他们的ego带来光荣,甚至是将自己对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最后,痛苦的还是孩子。
书中的若菱就像是我们的一个影子,透过她,我们的很多行为都被投射了出来。
简单来说,就是普遍的社会病:职场的欺骗、金钱的堕落、疾病的担忧、婚姻的背叛、朋友的冷漠等等。
我们完全可以说,生活中的我们就是书中的若菱。与之不同的是,若菱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指引她方向的智慧老人。而在当下,又有多少人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智慧老人告诉若菱一个概念,世上只有三件事:你的事,我的事,老天的事。
我们要做的,就是臣服于现在,好好接受这一切。然后尽自己的可能,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0
空闲之余,随手拿了一本书籍,看完几篇文章,合起书时才看到了书的名字《遇见未知的自己》。这个名字起的很有意义,单单一个书名,竟能够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思。
著名艺人凌峰:“我们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才能有好的心态。”这是一本有趣的小说,以每篇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生命成长的蓝图,摸索人生的阶段。书能正己,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在照一面镜子,在读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到自己。
老人一点也不在意若凌的防备,笑着问:“你是谁?”
“我叫李若凌......”
“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
“我是一个苦命的`人,从小父母离异,为了脱离家庭,我早早结婚,却久婚不孕。工作上老遇到小人,知心的朋友也没有几个......”
“我天生聪明伶俐、才华横溢、相貌清秀、追求者众!我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收入丰厚,我老公......”
“我是一个身心灵的集合体!”
一场奇怪的对话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1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畅销过百万,华语世界第一部影响了数千万人的身心灵成长小说。在出版5年后,即将以全新的姿态面世。更多心灵成长智慧和力量,帮助我们完美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本书借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情,帮助我们看到主宰自己人生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在操控我们的身心。并以故事的形式来分享张德芬多年的心灵成长感悟,来帮助我们解除现有的人生模式,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从而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找回原本真实、快乐的自己!
张德芬,被誉为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畅销书作家。着有身心灵三部曲《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及《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其作品一上市便跻身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同时,翻译了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等。
人为什么总是感觉自己很累?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我们又怎样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怎样经营自己的婚姻?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这些问题,通过这本书,你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答案,生活无常,只有当你真正融入了这个社会圈子,你才能感觉到生命的可贵与精彩。这本新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除了印刷更加精美外,还加入了插画家范薇的绝美作品。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2
最近在看生日时朋友送的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尽管畅销,但我始终认为这种心灵鸡汤类的书目是纸上谈兵,远水解不了近渴。朋友也是出于好心,看我整日纠结又不知该如何救赎,所以买了这本书给我。
沉下心来,放下抵触的情绪,其实书中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反思起来,自己身上也是少不了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常常,我们因为自卑或许是太在乎一直不愿承认这样的缺点。不面对,又怎能解决?所以,“臣服”是第一步。首先要承认那些已经发生的或无法改变的事实。比如,失恋。那个人就是不再爱你了,却整日幻想对方会回头,这样不仅走不出失恋的阴影,反而会越陷越深,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梦里不可自拔;比如,差强人意的成绩单。不付出足够努力,依旧白日梦似的想东想西,以为睡一觉起来成绩单就会A+一片。其实,承认自己有限的实力,再加上必需的努力,即使成绩不如自己的期待,也会无憾了,不是么
未知的自己,未知的未来。有时会觉得迷茫,没有安全感。其实,人生不就是探索和发现么?你想要出国留学,想要去做志愿者,想要去看看你未曾踏足的世界,不都是未知人生的一部分么?这样想来,是不是会安心一些。其实也不然。世俗的观念,既定的套路,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当你看到别人这样按部就班的走下来,你是不是也会开始着急,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当你看到父母期盼孙子的眼神,你是不是会有一丝内疚?
有一位诗人说过,“你无法同时选择两条道路”。即使有不心甘,但是你选择的这条道路必然有你割舍不掉的东西。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只有把你必须走的路走完,你才能去走你想要走的路。
正如书中说说,每一次经历都是给我们的礼物。在特定的时间,会有一些人的出现,让你成长。有些人扮演的是红脸,在寓教于乐中让你懂得人生道理;有些人则充当了黑脸,让你在痛苦中明白些什么。经历过,才会懂得,才会更加透彻。熬过去,才会成长。才能够以平静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以后的`种种。换做一年前的我,是断不会有如今的平和。
有这样一个问题,之前总是反复的问自己。对待爱的两种态度。其中一种是我爱你,不管你是否愿意,我都想拼了命的跟你在一起,哪怕你不爱我也好。另一种则是我爱你,如果恰巧你也是爱我的,那么我们刚刚好在一起,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那么我会祝福你。那么,这两种爱哪一种更加深刻呢?我想要你幸福,可是你的幸福不是因为我,我会很难过。我想要你幸福,不管因为什么,只要你幸福,我就幸福。
今天突然觉得,或许两种爱是来自于人生的不同阶段吧。不经事的我们往往会选择第一种,爱情就是不顾一切的付出。当你在人生道路上走了一段,或许你就慢慢的倾向于第二种爱了。可以放手让你去幸福的爱不是不够坚定,不是倦怠,而是放开你,也是放开自己的豁达。
人生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何尝不是呢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3
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书作家。第一次,我选择了她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我是一个不爱看书的人,书买回来以后也是好久没有碰过,直到一天实在没事干才想起它来。
好奇,这是看时的最初想法。可能是书名的关系,所以好奇这个“未知的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对号入座,这是在读书过程中的想法。一个莫名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是谁?是啊,我们是谁?又不是谁呢?从来到这个世上,从我们被赋予了姓和名时,我们便很自然的知道自己是谁了,可是却没有想过那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就像好多事物都被我们不由自主的赋予了代号和意义,从而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受,让我们迷失了自我,更确切的说应该是真我吧!
我们每天盲目的向那个所谓的目标前进着,其实我们只是在攀附。想想在前进路上我们快乐吗?有没有真正的静心想过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带着不同的面具,从而使我们离真我越来越远,虽然它一直住在我们的心里,一直观察着我们的一切,可是我们却从未去真正的感受过它的存在。因此它就成了我们那个未知的自己。
其实屏蔽只是借口罢了,因为我们更在乎外在的事物,更贪慕虚荣,更喜好虚伪,即使好多人不承认。是我们自己把我们与自己拉的越来越远。书中的老人曾在墙上画过一匹马,一辆马车,马车夫和乘客,也就是老人口中的人生模式: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马代表我们的表意识、马车夫代表我们的潜意识、乘客则是真我。
我们一直活在小我拟定的人生中,其实,我们应该抛开所有没必要的顾虑,例如:害怕、嘲笑、否定等,去感受一下我们的内心,去感受一下如果抛开之后,做着真正想做的事而带来的喜悦。在我们抱怨凭什么、为什么时,有没有换角度思考,有没有正面解决问题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当抱怨时,我们就是在逃避,在给自己找借口而已。甚至当我们抱怨不公平时,有没有想过公平二字用的是否正确?公平在同级人事物上是永远成立的,或者另一种说法,世界上凡事都是公平的,当我们失去的同时,一定会得到什么,只是我们把心思全放在了失去上,却忽略了所得到的,所以可以说我们被小我控制着。
面对我们那些所谓的情绪遭遇,我们常常选择逃避,因此它们会经常找上门来。如果我们可以与它们正面相对去感受它们,去换角度考虑它们,然后慢慢的消化它们,我想问题就简单多了。同时,我们应该拥有一颗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反思自己的心,让我们离真我更近。
负面情绪也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威胁,我自身就是一个身体不好的人,对此我颇有感受,如果心情愉悦,那么身体的每个细胞都会充满活力,从而让我们活力四射。积极的情绪会带来好的结果,我们有时也会有这种感觉,有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以后,就会感觉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相反,如果最近有好事,则会感觉好事连连。我想这应该就是书中提到的“吸引力法则”,所有事物都有力量存在,而且相同的力量会相互吸引。所以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所以我认为一个人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态度决定成败了吧?根据“吸引力法则”,我想我们讨厌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应该就是那样的人,因为我们能讨厌就证明能量得到了吸引,只是我们从来不承认罢了。书中也提到了:情绪的障碍、体验、爆发和疗愈。我想可以这样理解:困难——感受——发泄——愉悦。其实,就像书中说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不同的功课,因此就会有不同的.困难和情绪出现。与其说不同,倒不如说相同,因为他们存在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完成功课。
以前我认为世界上有好多人,每个人都不一样。而现在我感觉其实每个人都一样,都是被小我控制着的人,我甚至认为世界上只有我自己。天的事我不需理会,别人的事我无权干涉,所以我们所谓的世界应该是自己的世界,所以书中会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就像我们照镜子一样,什么表情,什么事物它都可以反射在你面前。而你只能去接受,而不能去一拳把镜子打碎,因为受伤的还是自己,所以我们应学会面对、接受、然后放下。这样镜子里的自己才会越来越美,笑容才会越发的真实和灿烂,好事也会找上门,因此心想事成也就有了基础,剩下的就是行动啦!那么,我想从此以后阳光应该会一直陪在我们的身边吧!笑对人生,我们要持有积极的态度,别人我们无权改变,但我们自己是可以做出改变的,只要我们想。
最后,我想书中的这句话最适合做结尾了:“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4
前些日子读了一下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也是同事推荐的,本来不喜欢看心灵鸡汤的,但看后却感觉收获颇丰,本书与其他类似心灵鸡汤的书籍不太一样,是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人生的理解。
书中大体讲到的是一位都会白领阶级的女性通过同老人间的对话,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世界,进而发现大多数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主宰着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并提供了解决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
本书言辞亲切,语言流畅,读者很容易融入到女主角的生活过往当中,能够切身体会女主角的遭遇,并随着女主角一次次与老人的接触,逐渐能够了解真实自我的存在,在阅读此书后,了解到老人大体从4个方面讲述了人本身在成长当中遇到的阻碍,其中包括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的阻碍,并在书中详细的讲述了如果能够解决这四方面。
首先是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并身体联结:通过静坐等方式,逐渐与身体进行沟通,感受身体本身,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关注身体给自己的回应。接下来是接纳情绪,臣服事实:接纳事情本身,甚至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本身的样子,而不是刻意的压抑自己的内心。用耐心和行动化解:对自己的真实进行思考,可以回想小时候最本真的自我,与现在自我的对照,找到真实的自我,并尝试还原自我
身份认同:也就是认同自我的身份,给自己一个可以接受的身份。
我对本书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毕竟每人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我推荐这本书也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交读书感比较晚了,但还是想自己写点东西,一方面总结一下,一方面稍微练习下表达,平时写东西比较少,写的可能比较简单,还望海涵,希望下次能有进步。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5
惯用着微博,博客一直荒着。但总有时候,心理有很多话想说,无法缩减到那几十个字之内。
最近,见到一个进取心被保护的很好,又不断内省进步的同学,对我有所触动。于是拿起去年三八节和今年三八节送给自己的十几本书,开始补课阅读。摊在手边桌上的,是那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这本书的排版装潢很像随手翻看的速食书籍,排版稀疏还有一些插画,虽然很多好评但起初并没有当回事。这些年,因为生育和身体的不顺心,情绪管理一直有问题,严重的时候做过心理咨询,也阅读过不少心理学和认知方面的书籍,大悟也有,感动也有,不懂也有,常常在浩瀚的文字中,抓紧那几句救命的稻草,时间过去也就淡忘。
这本书我在床上花了3个小时一口气读完,完全不顾作者的看并停下来思考的建议。因为,这本书贯穿了一种内观的精神,系统地串联起这些年给我帮助和感动的若干教义和书籍,帮我将这些知识和感受形成了一张网络:包括心理医生关于病痛与能量流动的解释,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处理;包括吸引力法则;包括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前辈说的“接受”事实;包括破除抑郁者的自动思维模式;包括看到一半觉得晦涩的肯·威尔伯的《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中关于我与我的情绪、欲望、思想、感觉的区别。谢谢《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作者,用循序渐进的叙述,形象的图解将这无数身心修炼的基本理论阐述的如此系统、形象、易于理解且便于练习。
终于,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轻松。我可以开始回顾我学到的,接受自己,放下对童年不安全感的回顾和执着,内观“真我”与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的区别和联系,臣服于事实,接下来我要学习疏导情绪的能量,观察“胜肽”带来的老问题,并放下对当一个“可怜的,需要关心的”小孩的需要,扩展5%的意识,阻止潜意识将我的人生带入自动运行的预定模式;放下对亲人无谓的担心,以感恩的心态试验吸引力法则的能量震动;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要勇敢,并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敢于行动。
虽然根据测算,我可能还是一个体质调体力欠缺的人,有一般程度的强迫倾向,中度的抑郁和严重的焦虑倾向,但我已接受,这就是我的身体,这就是无数人生事实造就的我的性格和情绪特征。但这些我看到的缺点和问题,并不是真正的我,因为看到和感知,我已与他们分离,我接受并允许他们存在,并且放下对他们的需要。
不执着迷信,不急功近利,我,正走在联接真我的路上……
第三篇: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最近看了本书,朋友推荐的,书名是《遇见未知的自己》,讲述的是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的书。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走出困境,也教会我们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昧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让我们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到这些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累得渐渐失去自我,以至于到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清楚的地步。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极力追求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人们占有得越多,迷失得就越严重,内心也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
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标准来约束自己,也用这些来衡量和批判他人。这些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都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也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就像书中所说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到哪里,但是人们总可以确定想去的方向。无论是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者是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我们都会面临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我们要记住,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满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只想说一句,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第四篇:《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预见未知的自己》,我常常也在想,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我的工作、我的生活又会以一种怎样的形态出现在我人生的旅途中?现在的我,正如许多大学生一样,对未来很迷茫,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虽然现在还不曾感受到就业的压力、生活的紧迫,然而,大学时光也似流水,不经意间已哗啦啦地流逝了,而种种所要面临的考验也会接踵而至、迫在眉睫。一切的一切,不容我小视,更不得不考虑。
书的一开始就说“活出你想要的人生”,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白领阶级的女性在找自己丢失的钥匙,然而她不顺着丢失的地方去找,因为那里太黑,反而在其他地方乱找。因而从一开始,她就找错了方向,所以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无功。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多方面都会找到它的影子。从这类故事中可以折射出,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快乐固然是人人都想要的情感,可是苦难往往更会激发一个人的潜力;痛苦虽然是人人不愿接受的,但它却让人在逆境中更加坚强;贫困虽然是人人不想接受的,但它却能激励人奋起勃发。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仰视别人,可是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视着。富人有时候并不一定都那么光鲜亮丽,他们也会孤独,他们有时候是物质的富裕者,却是精神的缺失者。而穷人也不一定那么卑微,他们也有自己的安逸与快乐。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看待,正如央视当家花旦董卿所言:“每个人本身就有不同于别人的地方,不需要刻意区别,只要把你身上的东西展示出来,就是你的风格。
我们希望能够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找回真实的自我。这不正应证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北京青年》里“重走青春”的主题吗?的确,作为90后,我们应该充分激发我们的探索、创新、勇于冒险、寻求自我的精神世界,不要局限于自己所不喜欢的、把自己束缚和压抑的环境中而委曲求全。我们应该永保理性的头脑、用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去拥抱生活。
在序言里,张德芬的一句:“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真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从小没有离过家的孩子们必须要明确这一点,不要让自己的依赖性滋长,我们要学会坚强、学会独立、学会成长。从步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有一个信念:告诉自己要坚强。虽然很多时候也有过迷茫、有过胆怯、更有畏惧,但是还是要以破釜沉舟的气魄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去勇往直前。
在若菱与老人的故事里,一直围绕着“爱”、“喜悦”与“和平”这五个字眼推动着故事发展,进而使老人帮助若菱找回失落的自己。
若菱也算是事业颇有成就的女强人,可是在面临家庭问题的琐碎时,在久婚不育、夫妻关系越趋冷淡、在处理婆婆与小姑的关系问题上她也会束手无策。就像她说的:“结了婚,就成了你家,我家,我们的家”。的确,很现实的问题,也许这里面的点点滴滴我们还不曾体会,但在不久的将来这就会是我们所要面临和处理的很现实的问题。这个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所扮演的种种角色会遮盖真实的自我,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以一颗平和的心去与别人好好相处,以喜悦的姿态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所以好好善待你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无论他们对你是好,是敌视,还是不满,我们都要以最真实的自己、最善意的方式去诠释我们自己,做好自己。一切的一切,都将会沉潜成你生命中最亮丽的文化底蕴!加油!
第五篇: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
《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写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先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平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在书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观点,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观点,我挺喜欢着本书的,应该说我喜欢这类书——“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人带来一场心灵之旅,读的时候总有一种热情澎湃的感觉。其实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若菱那样真正地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但读完后就有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思绪不再是剪不断,理还乱。在读这本书前我就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都会遇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却从来没有去深究人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机器是怎样运转却不知道原理,读了这本后,知道了人喜怒哀乐的源头,知道了我们要什么,我觉得书里说的很正确,人类所追求的东西,像权利啦,财富啦,健康啦,最终的目的还是追求喜悦和内心的和平。书里展开了很多人生的课题和智慧,在这里我们见证了这些智慧的正要性和实用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你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这个代号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事实上每当我想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我发现认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像书中所说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在我读书的城市,那是一个节奏步划都很快的城市,稍不留神就会被落下,那里交通格外拥挤,速食店到处都是,人人都生活在名利角逐战中。是一个躁动的城市,真的是: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忙碌;追求,追求,每个人都追求。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演戏,扮演好员工,好朋友,好妻子,好媳妇,好父母,甚至是好人!有些是心甘情愿的,能够从中获得快乐,然而在不愿意的时候,为了演好这些戏份,我们每个人都要因时因地的戴上一些面具,正是这些面具遮住了真实的自我。当然还有我们那种小我的虚荣心也会让我们失落自我。然而也不是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就很难找会真我了,书中介绍了一些实用性和灵性的生活指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我们周围朋友,同事来初步认识自我,因为我们周围吸引来的人和事物,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带着一定的能量震动和我们的震动频率相近。
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两遍,还没完全融会贯通,也没进行什么具体的实践,但我真的体会到了他能净化心灵,安抚浮躁,悲观和欲望,他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简单叙述,将修行理念溶于其中,比起禅宗佛学等等思想显得有些粗浅,但更好让人感悟理解。他教会我,当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时,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我们蜂拥着学最热门的技能、找最赚钱的工作、报考最时髦的学科……我们总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实现我们的梦想。但生活永远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舒缓残酷的现实带来的坏情绪,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惰性与私心,珍惜时间和理想,告别庸俗、浮躁,坚持信念,永远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经常审视自己,自己给自己上课,自己给自己打分,寻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时间休闲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读一些关乎身心灵成长的书,修心,养心,正心。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2
为什么读?
大概做了小一年的心理咨询,这是心理老师送给我的一本书,想要我看看。也是因为自己会过分附和外界,苦恼于为何隐藏真实的自己而读。当然也是想要了解自己,找到真实的自己。
讲什么了?
讲的是一个职场女性遇到了一个对世事和人生看的很透彻的老人,老人引导她发现自己。从而找寻自己的故事。
主角怎么找到自己的?
循序渐进,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老人的提问引导,自己思考,再去见各种老人引荐已经成功找到自己的前辈,有普通人也有明星,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一些人生道理。这个期间去做了“橙子scholl”的“幻游”,畅想了一下十年后的生活状态,以终为始,唤起动力,点“阅读原文”有兴趣可以去试试。
对我有帮助吗??
有,给我帮助最大的应该是21小节情绪的部分,她提出了一种处理怒气的方式,即,拎出感受发泄臣服于事实。书里女人的老公外遇想要和她离婚。老人引导她想起这件事,并要她观察身体不舒服的身体位置,并引导她把这股怒气的力量向外发散出去,女人边打边回忆那些生气的场景,把怒气全部释放掉了。于是老人再要求她关注自己的身体,此时就舒服多了。
老人说,事实最大,人们难受的一个原因往往是抗拒事实,就好像是一直用头在墙上撞。
当然,不要一上来就去关注事实,往往忽略情绪是不可取的,要有先有后,先关注身体和情绪然后才是接受事实。
最大的收获
看过后,来总结一下吧:要接受真实,并把想要的变成真的。因为事实最大。
我们要做的其实是不受外部干扰的专心致志的去把我们想要的改变成事实。记得日本著名商业实业家稻盛和夫说过:工作即修行。当然说生活即修行也对,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以小见大,每成就一件事都是通过一件一件的小事堆积而成,知道这点在理性层面上促使我静心做事,当然,偶像的力量也不容忽视,比如方大同自己成立公司以及他对待很多事情的态度也在这些日子里给到我做了榜样。
以上。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3
怎么说呢,其实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让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书中的女主角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老人”,在老人一次次的引导下认识自己,学会向自己的负面情绪臣服,从而以更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人生。
我以前没想过,原来我们经历过的苦难,创伤,会藏有心中的.深处,我们需要困境的时候,这种曾经受伤的负面情绪会不自觉得体现出来,这是因为这种负面情绪的胜肽需要存活,这种胜肽的存活会让你一次次地体验这种情绪,受到拆磨,让你习惯扮演成受害者的角色。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留下的伤害,当负面情绪出现时,不要排斥,要臣服,学着和自己和解,然后找办法解决问题。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的苦难,但是我们要相信这是老天安排给我们学习的课题,多留意自己的内心变化,反思自己的言行。每个人生模式跟出生,后天接受教育,经历,前世业力都有关系,我们怪不了老天,只能够让自己学会臣服,守住内心的喜悦,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包括下决心去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毛病”,而不是习惯性回避自我反思,把所有问题都推到别人身上,想以此扮演受害人的角色,让自己得到同情。说到底影响我们的对人事物看法的,是我们的内心,何不换种想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思考模式,如果你一直拒绝反思自己,或困在某一个观念里,你就会很容易把所有问题指向别人,那么你只会花更多时间去思考怎么与别人抗争这种问题上,你只会沉浸在痛苦中。
所以呀,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吧,这世界上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学会认识真我和小我,学会在生命的成长道路中看到自己昔日留下的内心深处的伤痕,臣服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排斥这种负面情绪,而是去和解,然后想方法解决,一切会更好的,一个好的自己,也会吸引好的人和事,对吗?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4
前些日子读了一下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也是同事推荐的,本来不喜欢看心灵鸡汤的,但看后却感觉收获颇丰,本书与其他类似心灵鸡汤的书籍不太一样,是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人生的理解。
书中大体讲到的是一位都会白领阶级的女性通过同老人间的.对话,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世界,进而发现大多数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主宰着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并提供了解决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
本书言辞亲切,语言流畅,读者很容易融入到女主角的生活过往当中,能够切身体会女主角的遭遇,并随着女主角一次次与老人的接触,逐渐能够了解真实自我的存在,在阅读此书后,了解到老人大体从4个方面讲述了人本身在成长当中遇到的阻碍,其中包括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的阻碍,并在书中详细的讲述了如果能够解决这四方面。
首先是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并身体联结:通过静坐等方式,逐渐与身体进行沟通,感受身体本身,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关注身体给自己的回应。接下来是接纳情绪,臣服事实:接纳事情本身,甚至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本身的样子,而不是刻意的压抑自己的内心。用耐心和行动化解:对自己的真实进行思考,可以回想小时候最本真的自我,与现在自我的对照,找到真实的自我,并尝试还原自我
身份认同:也就是认同自我的身份,给自己一个可以接受的身份。
我对本书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毕竟每人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我推荐这本书也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交读书感比较晚了,但还是想自己写点东西,一方面总结一下,一方面稍微练习下表达,平时写东西比较少,写的可能比较简单,还望海涵,希望下次能有进步。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5
惯用着微博,博客一直荒着。但总有时候,心理有很多话想说,无法缩减到那几十个字之内。
最近,见到一个进取心被保护的很好,又不断内省进步的同学,对我有所触动。于是拿起去年三八节和今年三八节送给自己的十几本书,开始补课阅读。摊在手边桌上的,是那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这本书的排版装潢很像随手翻看的速食书籍,排版稀疏还有一些插画,虽然很多好评但起初并没有当回事。这些年,因为生育和身体的不顺心,情绪管理一直有问题,严重的时候做过心理咨询,也阅读过不少心理学和认知方面的书籍,大悟也有,感动也有,不懂也有,常常在浩瀚的文字中,抓紧那几句救命的稻草,时间过去也就淡忘。
这本书我在床上花了3个小时一口气读完,完全不顾作者的看并停下来思考的建议。因为,这本书贯穿了一种内观的精神,系统地串联起这些年给我帮助和感动的若干教义和书籍,帮我将这些知识和感受形成了一张网络:包括心理医生关于病痛与能量流动的解释,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处理;包括吸引力法则;包括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前辈说的“接受”事实;包括破除抑郁者的自动思维模式;包括看到一半觉得晦涩的肯·威尔伯的《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中关于我与我的情绪、欲望、思想、感觉的区别。谢谢《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作者,用循序渐进的叙述,形象的图解将这无数身心修炼的基本理论阐述的如此系统、形象、易于理解且便于练习。
终于,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轻松。我可以开始回顾我学到的,接受自己,放下对童年不安全感的回顾和执着,内观“真我”与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的区别和联系,臣服于事实,接下来我要学习疏导情绪的能量,观察“胜肽”带来的老问题,并放下对当一个“可怜的,需要关心的”小孩的需要,扩展5%的意识,阻止潜意识将我的人生带入自动运行的预定模式;放下对亲人无谓的担心,以感恩的心态试验吸引力法则的能量震动;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要勇敢,并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敢于行动。
虽然根据测算,我可能还是一个体质调体力欠缺的人,有一般程度的强迫倾向,中度的抑郁和严重的焦虑倾向,但我已接受,这就是我的身体,这就是无数人生事实造就的我的性格和情绪特征。但这些我看到的缺点和问题,并不是真正的我,因为看到和感知,我已与他们分离,我接受并允许他们存在,并且放下对他们的需要。
不执着迷信,不急功近利,我,正走在联接真我的路上……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6
很偶然的机会我读完了《遇见未知的自己》,刚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有带着太多的情感投入,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习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7
从心里认识自己并学会和自己相处,并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本书开始讲女主人由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开车到山谷中,由于车没有油无法行走,不得不寻找住宿的地方,就这样和老人相遇,从而展开了奇怪的对话了。两个人经过简单的了解,老人知道了女主角。并和女主角展开了简单的交流,并问女主角一个问题思考自己是谁,就是思考我是谁。
我们人类所受苦的根源就是来源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还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就像如果月亮代表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且他是无法用言语具体描述清楚的东西,那么我们所有用语言去描述它尝试它,指着月亮的手指不是真正的月亮。
为什么会觉得生活很难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有些人一直生活的很忙碌,却到底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为了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是快乐吗?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事物,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有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有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只有我们的内心真正的快乐才会快乐。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于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会随着死亡而消失,他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思考频率,那么就难怪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如果你不能重复做某件事,从而从生理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会每天都在重复那样,将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那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对已经发生的事情重复,因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劳无公的,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8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人生,是一条漫漫的道路,路的两旁有着各色各样美丽的风景,路的中间有时会出现险恶。人,行走在这条路上,无非就是想寻找这众多美丽风景中的至美。同时,想尽一切办法来化解旅途中的险恶~
然而,这条路上最美的风景究竟在何处,我们该如何去寻找,我们该如何去避开路上的硝烟炮弹。其实,我们所寻找的最美丽的风景,不过就是快乐。但真正的快乐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得到的。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了解到我们在寻找自己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经常找错方向了。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去寻求解答和快乐。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原因就是:我们找错了地方。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逐渐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现代社会,拜金风气盛行,个人主义,权利主义层出不穷。为何会有如此浮夸,奢靡的社会现象呢。归根到底还不都是人们脑子里那一股可怕金钱权欲观主宰了人们的头脑,这些人早已经被这种思想所束缚,成为甘愿被其奴役的奴隶。
人们所追求的权利,金钱等东西,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平。可是,并不是每个人的这些追求都能够实现。相反地,很多人的这些追求都落空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是让很多人想不通的事情,明明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辛酸,那么多汗水,可是最终还是一无所有。然而,你知道真正的原因么?真正的原因是: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换句话说,就是你真的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吗?比方说:当你是一位学生时,你的.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试吗?是为了对父母的承诺吗?还是只是为了自己有个好的将来?如果答案是的话,那你就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再比方说,假如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谁?你的回答会是什么呢?是直接说你的名字吗?是说你的职业,或你的兴趣,爱好,出生地`````吗?如果你的答案如此的话,那么你真的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了~
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只是一味地随波逐流。就是因为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浮躁,人们无法确定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只会盲目从众,急功近利。因此,也导致大部分人在面对现实人生的这种磨难时,无法忍受,自甘堕落!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命试炼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因力争上游而汲汲营营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澹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9
我已经在前年五六月份的时候看过这本书了,我觉得特别适合那些都市人群拜读,这本是我为数不多完整看完的书。
当然,这是一篇我早就写好的读后感了,现在我再继续把她与大家一起分享。作者写作的目的是把它作为一本灵修指南,对于陷入情绪和习性反应的人来说,能读完这本书,会得到很好的提醒,转念的机会。当我读这本书时刚开始并没有看介绍,所以总觉得里面写的为什么就像是瑜伽,后来书中才一度提到瑜伽精神的灵修。直到最后才看简介瑜伽其实也是作者生活的一部分。场景一:某天早晨,一位快递人员打来电话,向我问地址,我说既然是快递,怎么上面没有写详细的地址吗?那人气冲冲说“你说不说呢,你到底说不说呢?”一大清早的,我还睡醒惺忪,莫名其妙的。
我在想,那个人真的好可怜,一大清早的'对待一个没有任何冲突无缘由的人气势冲冲,可以想象,他的生活有多么的不快乐,心里有多么的不快乐他真的很可怜!感想:所以,当某些人在向别人做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并不是他真的有那个立场和权力,他经常和别人闹不合,争吵,一副势不可挡的样子,他的生活和内心一定不愉快,身边的人都不喜欢他,难道他不知道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磁场,通俗点讲,那就是你对别人造成的反应和感觉,你的内心喜悦,快乐,平和的能量磁场别人是能感受到同时带给别人积极的。反之,不悦只会让别人远离,一切变得消极和僵硬。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0
这是一本典型的心灵成长类书籍。它在身、心、灵的某些层面,给了读者很多具体可行的建议。这和我之前看的时间管理入门书《小强升职记》,如出一辙。整本书,都是一个主人公去询问,去实践,去思考,去获得。。。
书中开篇就带我们认识了,“我是谁”?这是一个终极命题,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模版。就好比前几年,白岩松来重庆签售《白说》时说的:北大保安就有思想。你如果想要进北大。他就会问你,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这几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富含深厚的哲理。在明朝著作《西游记》中,描写唐僧就很明显。“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前往西天取经,路过此地,想借宿一晚。”这句话,就写出,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书中写到谦卑和感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丹。事实中,唐僧做得也很好。我也在学习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感恩。
书中抛出一个问题,“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
我相信会有很多人回答道:财富、权利、健康、爱和快乐。
其实,我们每个人追求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平。喜悦,是自身由内向外的感觉。而快乐,是某个特定的情节,是由外部因素产生的。所以,喜悦比快乐更值得。
现代社会的恋爱,结婚。已经不那么单纯了。各种相亲节目层出不穷、花式秀恩爱。but,很多人都没理解到,没结婚,只有一个家;结了婚,却一下子有了三个家:你家,我家,我们家。
或许还是相同的一些人,当上父母之后,以爱之名,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规矩、用功读书,有多少是掺杂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怕人家说你教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的成分,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他们的ego带来光荣,甚至是将自己对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最后,痛苦的还是孩子。
书中的若菱就像是我们的一个影子,透过她,我们的很多行为都被投射了出来。
简单来说,就是普遍的社会病:职场的欺骗、金钱的堕落、疾病的担忧、婚姻的背叛、朋友的冷漠等等。
我们完全可以说,生活中的我们就是书中的`若菱。与之不同的是,若菱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指引她方向的智慧老人。而在当下,又有多少人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智慧老人告诉若菱一个概念,世上只有三件事:你的事,我的事,老天的事。
我们要做的,就是臣服于现在,好好接受这一切。然后尽自己的可能,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1
最近在看生日时朋友送的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尽管畅销,但我始终认为这种心灵鸡汤类的书目是纸上谈兵,远水解不了近渴。朋友也是出于好心,看我整日纠结又不知该如何救赎,所以买了这本书给我。
沉下心来,放下抵触的情绪,其实书中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反思起来,自己身上也是少不了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常常,我们因为自卑或许是太在乎一直不愿承认这样的缺点。不面对,又怎能解决?所以,“臣服”是第一步。首先要承认那些已经发生的或无法改变的事实。比如,失恋。那个人就是不再爱你了,却整日幻想对方会回头,这样不仅走不出失恋的阴影,反而会越陷越深,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梦里不可自拔;比如,差强人意的成绩单。不付出足够努力,依旧白日梦似的想东想西,以为睡一觉起来成绩单就会A+一片。其实,承认自己有限的实力,再加上必需的努力,即使成绩不如自己的期待,也会无憾了,不是么
未知的自己,未知的未来。有时会觉得迷茫,没有安全感。其实,人生不就是探索和发现么?你想要出国留学,想要去做志愿者,想要去看看你未曾踏足的世界,不都是未知人生的一部分么?这样想来,是不是会安心一些。其实也不然。世俗的观念,既定的套路,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当你看到别人这样按部就班的走下来,你是不是也会开始着急,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当你看到父母期盼孙子的眼神,你是不是会有一丝内疚?
有一位诗人说过,“你无法同时选择两条道路”。即使有不心甘,但是你选择的这条道路必然有你割舍不掉的东西。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只有把你必须走的路走完,你才能去走你想要走的路。
正如书中说说,每一次经历都是给我们的礼物。在特定的时间,会有一些人的出现,让你成长。有些人扮演的是红脸,在寓教于乐中让你懂得人生道理;有些人则充当了黑脸,让你在痛苦中明白些什么。经历过,才会懂得,才会更加透彻。熬过去,才会成长。才能够以平静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以后的种种。换做一年前的我,是断不会有如今的平和。
有这样一个问题,之前总是反复的问自己。对待爱的两种态度。其中一种是我爱你,不管你是否愿意,我都想拼了命的跟你在一起,哪怕你不爱我也好。另一种则是我爱你,如果恰巧你也是爱我的,那么我们刚刚好在一起,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那么我会祝福你。那么,这两种爱哪一种更加深刻呢?我想要你幸福,可是你的幸福不是因为我,我会很难过。我想要你幸福,不管因为什么,只要你幸福,我就幸福。
今天突然觉得,或许两种爱是来自于人生的不同阶段吧。不经事的我们往往会选择第一种,爱情就是不顾一切的付出。当你在人生道路上走了一段,或许你就慢慢的倾向于第二种爱了。可以放手让你去幸福的爱不是不够坚定,不是倦怠,而是放开你,也是放开自己的豁达。
人生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何尝不是呢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2
我是在20××年11月看的这本书,而当时正值自己情感的低谷期,情绪一直失落了几个月,但是很恰巧地选择读了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我早就买了,就一直搁着没看),然后将信将疑地按照书上的方法一步一步做着,然后我的情绪也慢慢乐观起来,对情感的事情也慢慢看开,而且也借由那件事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心智模式。因此这本书在我心中占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既是我学习心灵成长的启蒙书,也是启发我阅读的起点,因为从这次改变让我明白:可能有些书你现在买回来了,或是别人推荐给你了,你并没有去读,但当你生命中出现改变,出现困惑,出现迷茫时,它会恰当地出现在你眼前,然后给你启发,给你希望,并陪伴你走过一次次的蜕变,这便是阅读的“缘分”---就像旅行一样,你并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书,但是你总会在下一个转角,下一次阅读中遇到适合你的书,而且不会仅是一次”偶遇“而已。
至今一年多时间里,我一共读了三遍这本书,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但是每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熟悉、亲切,仿佛和书中女主人公若菱每次去到老人的小屋一样,感觉像是回到了家。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本有灵魂、有心灵的书,所以我也向身边的许多朋友推荐它甚至在朋友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到他们。另外现在张德芬老师时隔两年将在今年9月份推出新书《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现在当当和亚马逊预售(广告宣传一下,呵呵)
整本书的内容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提出疑惑、分析疑惑和解决疑惑。在书中一开始老人便提出了以下几个疑惑:
1)我是谁?
2)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3)什么是”真我“?
4)我们为什么会失去与自我的联接,不断的远离自己?
整本书的内容几乎都是围绕着这四个问题开展的,不过后面的内容则侧重于回答第四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前面三个问题偏哲学方向,回答起来比较难,容易给读者的感觉晦涩难懂,而且这本书重在实践操作,可以说是心灵修行的”入门手册“。
在分析疑惑部分中,老人画出了一张图图,概括了我们失去自我,远离自我的四个原因: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的阻碍。
1、身体的阻碍:
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一种无以名之的不安全感和分离感,就变成了一种存在性的焦虑,成为了我们与自己的身体以及意识上的阻碍。因为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感觉和周围的一切都是合一的,而从出生开始,我们会发现,肚子饿了会得不到东西吃,得需要自己哭或引起父母亲的注意才能得到食物,慢慢地我们的意识开始诞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不再是一体的了。
随着我们的发育成长,慢慢地会认为身体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拥有的物品,是由自己的意识支配,同时大多数人在年轻时期由于身体机能和恢复力良好,很少能感受到身体的不适和损耗,因此很少人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很少注意一些负面情绪的积累对身体的影响,除非当我们生病难受时才会去关注照顾自己,否则平时很少去关注甚至是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和感受。
2、情绪的阻碍:
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那些被否定、被压抑的情绪,像悲伤和恐惧,就滞留在我们的身体里,这些能力,就称为”痛苦之身“。这个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是自成一格的一个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你产生的负面情绪作为食物,如果你不喂养它,它就会自己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长期喂养下来就形成一种”情绪模式“。回想一下,你在生活常感受到的情绪是什么呢?而且情绪,这种东西,你越排斥它,它就越不走,而且还会更强,毕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思想的阻碍:
思想阻碍的形成比较,首先与家庭环境、父母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有关。比如,父母教育我们要勇敢、独立、聪明、能干、诚实、温柔等等,一旦我们表现出与之不符的特质,父母和身边的人便会指责和批评我们,使我们产生了痛苦和愧疚感,为了获得他们的赞扬和逃避这些情绪的困扰,我们会压抑这些特质,不让它们表现出来,并使自己变得更完美。但是这样只会让我们离真实的自己更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那些不被允许的特质就是我们自己的特质,长期的压抑它们只会使自己更加痛苦。(关于父母如何影响孩子的思想可以查看前天推送的文章---《父母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心智模式》,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其次思想的阻碍也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比如,结束一段恋爱时,对方提出分手的理由是”性格不合“,”我配不上你“等等,这些理由在你眼里只能是对方的借口(实际上可能也是真正的理由,只是你没有觉察出来),只是真正的.理由对方没有说出,于是你可能就会觉得是自身的原因---可能是自己不够好,才造成这段感情的结束,因此你在自己身上贴上了”不够好“的标签,然后在以后的恋爱当中不断去迎合对方的需求,不断的表现自己的最好的一面,却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
再者,思想也与个人的经历有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的不同,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但是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面,大多带有片面性,这是偏见和误解的来源。比如,今天遇见一位同事,跟他说话就绷着一张脸,感觉对你很厌恶,恨不得你赶紧离开他。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有人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了,有人则会认为是不是对方遇上了什么事,可能是家里出了问题,可能是被领导批评了,也可能是感情出现问题了。
4、身份认同的阻碍: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的不同的角色,而且每个人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带着面具去生活,这是因为社会观念,传统观念要求我们这么做:面对父母,要做孝顺的儿女;面对领导,要做顺从的下属;面对子女,要做耐心和宽容的父母......这并不是说这些要求不好,只是我们没有必要迎合这些要求,迎合对方,因为我们不是完人,我们只是我们自己。
其次对于财富、地位、荣耀、职务,许多人会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身份,代表自己。如果你问”你是谁?“,他们的回答就反应了他们有多少的身份认同。比如有人说,”我是XXXX公司的CEO“,“我是一个千万富翁,有5套房,2套别墅、4辆跑车”,”我是李刚的儿子“.......这些身份的认同会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会从我们身上消失,所以它们只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附属物,只是一个证明,并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
为了冲破这四个方面的阻碍,书中的老人分别给出了行动措施:
1、关注自己的身体,跟身体联接。
关注你的身体情况,观察一些现在的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是紧张焦虑,坐立不安,还是兴奋,难以静下心来,或是平静安详,看着我的文章想睡觉了?观察一下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比较难受,隐隐作痛?观察一下你的呼吸是平稳的,还是局促的?.......只要你关注你的身体,它就会回应你。而与自己身体联接的方法,可以看昨天推送的文章《让你的心平静下来》(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2、接纳情绪,臣服事实。
负面的情绪往往和事情一同出现,并且是由事情激发。当你因为一件事情的出现,而让你产生负面的情绪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批判、不去评价、不去压抑,这个是比较难做到的。因为我们常常被情绪带走,然后不断产生负面的评价和思想,作用于自己活他人,产生级联效应,不断扩大。怎么做到不批判,不评价、不压抑呢?就是感受并经历那些负面情绪,然后当你心中产生各种负面言论时,不去顺从它们,延伸它们,就把它们当做是你不想接待但必须接待的人,然后让它们在你的心中滞留一段时间,到时候它们自己就会走了。有的人则把负面情绪当旧有,”看到“它们,就请他们到内心里坐坐,喝茶,然后就把它们凉在哪里,自己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去了,毫不受影响。
而臣服事实,也是比较难做到的。所谓臣服就是接纳事情的本来模样,不管它多么不是你想要的,和你预期多么不符合,不管你多么不甘心,它是怎样就是怎样。或许你会想着通过某种办法去扭转事情的局面,但是你越是这么想,就越是无法接纳事实,到时候即使有办法,也会被你糟糕的状态,负面的情绪而搞砸的。
3、用你的耐心和行动慢慢化解。
思想上的阻碍是最难发现,也是最难解决的。因为一个人很难对自己的思想继续观察,除非你学会反思自己,学会定静观察自己。思想的阻碍常常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里,而且也与童年记忆有关。比如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要求完美,并且要做到底,如果发现我做的不好,我就会失落和痛苦,觉得自己是一个Loser,而且一旦一件事无法完成或是看不到希望,我就会放弃。这样的模式来源于父母对我的严格要求,在小时候我只有把一件事做好了,他们才会表扬我,若是我做得不好,它们就会批评我,而如果我做得一般般,不好不坏,他们不会表扬我,只会要求我下次做得更好。所以为了获得他们的关注和表扬,我只能做得更好才可以。这样的思想长期下来就形成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
发现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必须得回到生活中,回想一下,让你最痛苦的事情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或共同点?为什么在面对这件事时,你会采取这种应对方式,而不是采取其他办法呢?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你的思维方式,看看自己的应对模式和习惯,或许你就能找得到了。如果你实在找不到,那么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或相关专业人士。
4、“你是谁?&“这是必须的吗?”
身份的认同比较好找,可以从“你是谁?“这个问题入手。在纸上写下这个问题,然后回答,或是自问自答,看看自己怎么回答,也可以在给别人介绍自己时,你是怎么说的。
而对于一个身份的扮演,比如好妈妈,好职工,好伴侣等等,你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必须的吗?”如果我不这样做,可能会造成什么问题和状况?“”最糟糕的情况,我能接受吗?“如果你不必这样表现自己,那么我应该怎么做才比较像自己呢?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3
谦卑和感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丹。
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
问题就是: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有些父母的确可以表现出真爱的特质,但很多父母却是以爱为名,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量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
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很忙碌。
追求、追求,每个人都在追求。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工作。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一直都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作为目睹一切的观察者。
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孩子的哭闹是属于生命能量的一种自然流动,完全无损他们的本质。哭完、闹完,他们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内在和平的喜悦境界。是大人自己没有办法承受,反而去打压他们,才造成问题的呀!
孩子的负面情绪会勾起父母自己内在压抑隐藏了多年的痛,所以会不顾一切地用劝慰、转移甚至恐吓的方式,让孩子停止表达负面情绪,但是,这样一来,父母等于在重蹈覆辙——让孩子也和他们童年时一样,无法好好表达自己的情绪,因而造成创伤。
我们通常认为,空间是空的,而物质是实在的。可是事实上,任何物质本质上都是空的。很多现代伟大的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即使看起来像固态的物质,包括你的身体在内,它们的内部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空间——原子和原子之间的距离,远超过它自身的大小尺寸。在所有的原子和分子的内部空间里,粒子其实占据了很小的空间,其余全是真空。而且事实上,这些粒子是不停地消失和出现的,像音符的波动一样,是振动的频率,也就是能量,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约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
它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但是主宰着我们外在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感情都是从潜意识来的。我们在意识层面对自己一切的认知、喜好,只是占了我们自己全貌的1%而已。潜意识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对我们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生成一种化学物质,叫作“胜肽”,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应器所接收。久而久之,感应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气……
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如果你信的话)=人生模式
在现实的冲击下,我们产生了幻觉,误以为我和我的身体与这个世界是分离的。为了寻找自我感,我们就发展出了小我,在这个世界上抓取所有我们能抓取到的东西,好证明自己的存在。
爱呀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规矩、用功念书,有多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怕人家说你教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的成分,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他们的ego带来光荣,甚或是将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他们的负担?
对于最亲近的人,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为了自己,而且还白以为有权利管对方,认为我们可以介入他人的领域、促使别人改变,这种做法不但白费力气,而且还会造成两人关系的紧张。
记住,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
为我们的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
天下有几种事?
我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无论你多么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我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我的身体,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见以及被感觉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我的身体也许疲惫或兴奋,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轻松,也可能焦虑或平静,但这与内在的'真我全然无关。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
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晓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来来去去,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我能觉察出我的情绪,然而凡是可以被觉察的,并不是真正的觉者。情绪反反复复,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
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见与知晓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来来去去,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知觉的见证。
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情绪就是一种能量啦,会来也会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让他们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就学会用替代品来逃避情绪,什么抽烟啦,吸毒啦,还有那些工作狂狂啦,如果你去压抑孩子的情绪的话,那就更不好了。
受苦有两种,一种是无知的、无明的受苦,就是任随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同时在抱怨、抗拒那份痛苦。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你成长。
另外一种受苦是有觉知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经历它。让这个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压抑多年的情,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它们。
因为事实最大,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接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无济于事,徒劳无功呀!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生活留给我这样一个巨大的创伤,我不会继续在上面撒盐。我会努力让伤口好好愈合,使自己的情绪和心灵恢复健康。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儿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儿一点儿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脑袋里的思想我们无从控制,我们只能借由观察它、检视它来转移。
看到我们的思想的同时,你就切断了与它的认同,如果你进而检视它的真实性,你会发现,我们90%的思想几乎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我们面对每天的生活,都去试着活在当下:臣服子所有“已经发生”的事。已经发生的事就是神,因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话,它不会发生,所以我们臣服于它。然后因为我们相信神的恩典,我们没有惧怕,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而因为我们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会因为我们有意识的择而发生。
在我们每个负面的情绪后面,都有一个支持它的思想。因为情绪是身体被我们思想刺激之后而产生的反应。
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很不好的时候,像你现在的悲伤、低落,我们会一直想要从这个泥沼中挣扎着逃出来。所以我们借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对它,压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记住:“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个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
所以这些情绪就是一些能量,就像你以前说的,它们会来,就一定会走,我们任由它们来来去去,不加干涉。
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是驱散不走它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我们一直以来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都是徒劳无功的,甚至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切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样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儿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外壳,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的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最终我发现,我们还是要愿意去承认、接纳自己的阴暗面,能够看到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接纳它们。同时,能否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平相处,也是决定我们快乐指数的重要因素。
不要期待一个人会出现在你的生命若中,满足你所有的心理需求,从此你就不再寂寞了。没有这回事。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4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畅销过百万,华语世界第一部影响了数千万人的身心灵成长小说。在出版5年后,即将以全新的姿态面世。更多心灵成长智慧和力量,帮助我们完美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本书借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情,帮助我们看到主宰自己人生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在操控我们的身心。并以故事的形式来分享张德芬多年的'心灵成长感悟,来帮助我们解除现有的人生模式,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从而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找回原本真实、快乐的自己!
张德芬,被誉为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畅销书作家。着有身心灵三部曲《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及《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其作品一上市便跻身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同时,翻译了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等。
人为什么总是感觉自己很累?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我们又怎样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怎样经营自己的婚姻?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这些问题,通过这本书,你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答案,生活无常,只有当你真正融入了这个社会圈子,你才能感觉到生命的可贵与精彩。这本新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除了印刷更加精美外,还加入了插画家范薇的绝美作品。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5
前些天偶得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
本书以叙述故事为主线,将主人公若菱对生活的种种质疑,在书中一一作解答过程中让读者了解了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生活,怎样才能不因为周围的人和事而丧失自我,怎样才能活在当下,怎样才能心想事成。
现代人都追求什么?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权力,有的人追求健康,有的人追求快乐。这些追求都是表面现象,金钱和权力只是让他人对自己有身份认同,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其实我们每个人更深层次的追求是五个字:爱、喜悦、和平。爱,是真正的爱,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尊重的爱。(就像父母对孩子,有些父母将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当做自己的财产,让孩子为他们而活,那不叫真正的爱。)喜悦是由内向外散发的,由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一旦拥有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随时扮演者种种角色,这些角色会掩盖我们的真我,如何扮演这些角色,也就是如何对待他人,会影响到和他人的互动。身体是身,情绪是心,思想是灵,文中将真我和这三者比喻成一个同心圆,真我和其追求的爱、喜悦、和平在同心圆的中心,被其他几个圆团团包围,接下来的几个圆分别是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障碍的人,才能展现真我的特质。身体的健康不但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还要与身体有连接,时刻注意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它、照顾它,很多疾病才不会日积月累产生。情绪往往与幼年时的经历有关,情绪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会影响到你对人或事的态度,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情绪上的支持与关怀,让他的情绪被认可、被接受,成人以后才会拥有良好的情绪,对于已经拥有不良情绪,我们要坦然看见它、接纳它,然后放下对他的需要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生活中我们无非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这三者只有第一种是我们自己所能控制的。其中潜意识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和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它是个看不见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情感都是由潜意识来的。潜意识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他对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不知道的!文中通过一幅画形象的比喻了潜意识与真我的关系:一匹马的后面是一辆马车,加上马车夫,后面还有乘客。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而路程代表我们的运,有时康庄大道,有时羊肠小道,所谓命好不怕运来磨,马车大的时候,走险坡也不觉得摇晃。马的角色是我们的表意识,我们自以为可以操纵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事实上,充当马车夫的潜意识却是真正的引领者,而车上的乘客决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这个乘客也就是真我。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才会离真我越来越近。一个人的人生模式是由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这点我也深信)五者相乘得到的,所以变数很多,潜意识里的东西会利用很多方式与我们沟通,就看你能不能警觉到,并且理解它。我也在思考自己的潜意识,我不喜欢生活有大的变动:我的工作可以一做就是七年,我味同嚼蜡的婚姻可以坚持十一年。。。也许潜意识当中我是缺乏安全感的,我害怕生活的变动会带来无法预知的后果,这些会让我局促不安,也许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因为这些是老天的安排,我们所要做的只有臣服,臣服于当下,每天都以喜悦的心情的面对每一件身边发生的事,事情总是会朝着你所强烈希望的那个方向去发展,这就是能量的魅力,要想心想事成,不但需要外在的努力,还需要强烈坚定的信心。
看过这本书后,觉得自己还有好多知识要学习,特别是心理学,有许多行为背后都是因为我们陌生的、自己都不了解的潜意识在作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