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
华北科技学院 安全科技概论结课(论文)
浅议校园安全
年 级: 大一 学 号: 200907014110 姓 名: 袁桢唤 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 指导老师: 张守钢
二零一零年六月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科技概论(论文)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科技概论(论文)
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挪威于2002年通过了一个宣言,号召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长和教师团体加入到尽快根除校园欺凌现象的行动中。
在澳大利亚: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组织和网站,如“反欺凌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欺凌计划”,以帮助学校了解欺凌现象,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增进师生们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解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其理论依据是:只要认识到骚扰、折磨与自己不同的人是错的,那么欺凌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在以色列:以色列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要求学校建立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并对在职教职员工进行培训。以色列还对正在进行的调查和研究提供支持,以求寻找到个性化的解决办法。调查发现,欺凌现象发生最多的是在放学后的走廊和厕所,或教师监控不力的时间段。很多学校采取的办法很简单,如增加警力,保证照明,让父母接送孩子,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安排更多教师等。
在美国,校园暴力被称为“欺凌”(bullying)。校园欺凌在初中(6-8年级)阶段最严重,高中时逐渐减少,但依然存在,是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欺凌”十分重视,每年开学时,会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欺凌事件,发给指导材料。对学生也会有预防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学校的有关规章。
在日本:日本文部科学省加强了对教师进行有关校园欺凌的培训,增加了合格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允许学校对那些给同学带来身体或心理伤害的学生停课,并为此制定了更加明晰的指导原则和程序。
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吧,也希望在中国,在校园美好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而不是总在暴力中度过,用暴力来思考。
1.3 踩踏事件与火灾---细节中的安全隐患
如果暂且不提在校园中发生的踩踏事件,单从最近世博会SJ歌迷踩踏事件就能了解到,这种看似不会有任何危险的事情,是有可能随时发生的。而在校园中,这个人员相对集中,走动又比较频繁的环境下,更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发生意外。
我是湖南人,08年在湖南发生了一件很严重的踩踏事件。2009年12月7日晚10时许,湖南省湘潭市辖内的湘乡市私立学校育才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初步统计共造成8名学生遇难,26 人受伤。这一惨剧发生在晚上9时许晚自习下课之际,学生们在下楼梯的过程中,一学生跌倒,骤然引发。
说到火灾,很容易想到最开始的蓝极速事件,但是事后的工作却很让人无奈,难道因为是在网吧发生了火灾就应该将全国的网吧都禁止学生进入吗?而不是反思到底是从网吧行业标准上有什么疏漏之处,网吧和校园一样,同样是一个人员密集,流动性非常高的公共场所,为什么没有一个对于这个环境的安全标准出台呢?
两件事情都很容易看出,这些平时看不见的,在细节中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科技概论(论文)
二、校园安全重要性之我见
2.1 一切都应以人为本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认为所有的关于安全的措施或者制度都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在本校学习的任何一个人学生,我相信都会对主教学楼的设计无比的诟病。在大学生不断扩招的今天,教学硬件应该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加紧自己升级的步伐。每天当众多大学生带着书本涌入楼道和电梯的时候,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因此而埋下了种子,难道非要等到真正出现情况以后才知道应该如何去应对?
不过从另一方面讲,学校的安全工作还是有一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主教学楼大厅中的疏散示意图,和走廊楼道中随处可见的应急指路灯。我觉得所有的这些措施都应该是从人的根本出发的,而不是从表面上看上去的安全。
想到一些建议。教学区:楼梯墙壁贴有文明提示语,规定学生上下楼梯的顺序。如“过走廊轻声慢步,上下楼靠右缓行”等等;老师上课实行交接班制度,引导学生不在楼梯上奔跑,并控制学生班与班之间流动次数;活动区:学生普遍好动,学生在一起活动难免发生碰撞等不安全事项,对此一方面要予以“控”,加强活动区的巡锣,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更主要的是予以“引”,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特点,由政教处、各分部、年级、班级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
生活区:食堂是饮食重地,高度重视,率先垂范,实行领导、老师尝饭尝菜制度,确保饮食安全;食堂员工定期体检,服装整齐、配证上岗;学校严格控制进货渠道。宿舍管理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领导、老师深入宿舍与学生一齐就寝,既营造了如家庭般安全温馨的氛围,又可及时掌握学生动向,确保校园安全。
消防器材设施齐全,摆放位置固定。因学生常对其感兴趣,易导致损坏;一方面注意疏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其作用,班级设立安全员,学会正确使用消防设施;另一方面经常检查,及时更换并制定应急方案。
校园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努力汇聚全校师生的智慧与力量,以人为本、群策群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打造平安校园。
2.2 安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我手中
除了社会,学校,家庭方面的努力外,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应该个人建立起自己的安全意识。所谓“安全在我心中,生命中我手中”,我想说明的就是这一点。“安全教育”。这是一个老的不能在老的的问题了,从二十多年前我国就开始进行安全教育了。前不久,我校一位初三学生因为上体育课不慎摔倒,头部受了伤,耽误了学业。为什么至今还会出现什么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什么事故、死了多少人、伤了多少了人这些事情呢?
同学们,我们拥有花样年华,拥有美好的未来,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安全”这一基础上,都需要我们时刻警惕隐患,防范危险事故。
操场上,那些互相追逐打闹的同学,你的脚步是否可以慢一些,再慢一些;楼梯口,那些你拥我挤的同学,你的动作能否轻一点,再轻一点。因为你一个小小的过错,有时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损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科技概论(论文)
失,甚至令花季中的同学过早地凋谢了。所以无论你出于何种原因,请你优先考虑生命安全,想想自己的亲人,想想自己的朋友,更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将带来的后果,想象因为你的父母、朋友、老师,将要承受怎样的打击?
为针对中小学生被侵害事故的日渐上升,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于2004年3月29日启动“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行动。帮助中小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自己的保护神,并打击犯罪,创建“平安校园”。我校也开展了关于创建平安校园的教育宣传活动,希望大家切切实实将安全与法制牢记于心,吸取那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所带来的教训,为自己的“一生平安”而付诸行动。
每个人的一生中,在学校所度过的时间都占了很大一部分。学校中各种经历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所以重视安全是对自己负责。生命是自己的。
三、校园安全管理与安全意识树立
3.1加强领导 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
校园安全,人人有责。一所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编织“安全网”尤其重要。由校长负总责,分管政教的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各处室分块负责的校园安全管理网络细化体系和严厉的责任追究制。
①教学管理安全网。教务处负责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用具、教学环节(包括课外活动)的安全管理,督促检查图书室、资料室、电教中心的设备、仪器,各种实验室以及实验用品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教科室负责学校网络运行的安全。
②安全管理教育网。政教处负责学生出操、集合、教室寝室的财产及人身安全。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安全防范能力及自救、自护、心理调节等方面的教育,指导督促班主任、寝室管理员做好学生的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结合防疫部门、中心卫生院做好学生的防病治病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③校园环境管理保卫网。学校办公室与政教处协作,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的治安防范,防止治安案件发生,进行突发事件处理,做好校园夜间巡逻,确保校园无治安案件发生,无重大失窃现象。指导督促门卫做好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查询登记工作。
④安全生活、学习网。总务处负责学校建筑及施工、消防设施、电路、食堂的设备及器具、教室与楼道畅通、食品安全、饮用水的安全等。
⑤安全信息网。各班班主任作为班级安全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科技概论(论文)
产安全与专题的大型讲座,致学生家长公开信,旨在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及家长的监护能力。
②政教处主办以安全自护自救为主题的宣传栏,有防火、防盗、防水、防骗、防灾等专题或演习活动,使学生增长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③学校在校园内进行地毯式的检查,检查学生是否携带弹簧刀、匕首、电工刀等危害学生安全的管制刀具,收缴学生各种低级趣味的音像制品及书籍。
④建立问题学生的跟踪成长档案,及时调适和监控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作好安全预防工作。⑤家庭、学校共同搞好对走读生(非住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走读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一些,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为此,政教处可给走读生发放《走读生须知》宣传单。给家长发送《告家长书 》,以保证走读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安全,努力打造平安校园。
3.2 措施到位 校园安全有保障
有了合理的制度和有责任的领导班子,除此之外在硬件设施上也应该跟进。这里笔者仅举一些可行性的例子.一是对发生在校园及周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实行专案专人责任制。
二是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
三是根据需要向学校、幼儿园派驻保安员,负责维护校园安全。
四是选派民警担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负责治安防范、交通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每月至少到校园工作二次。
五是在外地交通复杂路段的小学、幼儿园上学、放学时,派民警或协管员维护校园门口道路的交通秩序。
六是在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设置完善的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设施,在学校门前的道路上施划人行横道线,有条件的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
七是在城市学校、幼儿园周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上学、放学时段的临时停车泊位,方便接送学生车辆停放。
八是对寄宿制的学校、幼儿园,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监督检查;对其他学校、幼儿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并督促指导其依法履行消防职责。
做到以上几点,我想基本能够对校园的安全环境有一个比较不错的保障了.3.3跨进校园,走进平安,建设平安校园,你我共同的责任
除了上级的领导在紧急事件发生的时候,有强力的领导能力以外,我们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员都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协助在发生意外事件的时候,能出自己的一份力,或者最基本的不能给其他人增加负担.我们也不能等到发生了安全事件之后,才对此有个清醒的认识,作为校园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从细节的地方入手.要做好事,其保证就是将事做细,才能达到预期成效。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神舟六号为期五天的太空飞行中,能环绕地球飞行77圈,行程325万公里,发送上百条指令准确无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科技概论(论文)
误,操作上万个动作无一差错,靠得是什么呢?靠得是在平时训练中走过一条长长的“天梯”,付出不懈的努力,从细处着眼,发挥本能的最大作用,经受艰苦的磨难。成千上万个数据要倒背如流,成百上千个仪器和操作要烂熟于心,每项训练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千百次的重复。一个动作不到位,就无数遍地做下去,直到完美为止;一个问题不清楚就无穷无尽的问下去,直到完全明白„„因此,我们做事细:一是要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见细节的实质,才能将事情做细。二是一件小事中会有无数个细节问题,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将事做成功。三是做事到位,做小事做透。做事不到位事不完,事不做透会再来。四是将小事做细培养成一种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做任何事,就能看清事其实质,其细节,也就能将事做透做好。
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在物理学上可以细分到粒子,医学上可分到细胞,数学上可以从0到无穷大,让我们从0做起,1就是1,2就是2,心中有一万,着眼1+1,才能创造出人生财富和价值。细节不是空喊出来的,让我们共同注重自身,从每件小事做起,让细节成就完美。发现细节一定要换个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可是,出乎预料,儿童们来到商店却全然不顾,而去附近其它玩具店买那些大路货。店老板请来一位企业咨询员帮助分析原因。这位咨询员四周巡视一番,便坐在地板上把视线降低到喜欢小孩子所能看到的高度,这回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小孩子却是一个死角。于是,他同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走、观测,一面按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此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一件事情,在有些人眼里不存在安全隐患,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却忧心重重。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发现一些安全隐患,并努力使这样的状况得到改善,肩负起作为校园一员的责任.四、共建和谐校园
4.1 我要安全、我懂安全、事事安全、人人安全
总之,从人的根本出发,从自己开始做起,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在校园中快乐的学习和成长才是王道。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安全科技概论.中国矿业出版社.[3] 南方周末报刊文档库.南方报业出版社发行
第二篇:论文
题目:幼儿园剪纸活动的开展
张素平
滨州经济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2012年7月10日
幼儿园剪纸活动的开展
剪纸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剪纸活动中通过欣赏活动、剪纸活动、创作剪纸活动三种途径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借助剪纸活动可以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本文通过实践,直接效果表现在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合作、集体精神。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 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剪纸作为民间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合了剪纸技艺、绘画造型、想象创造和多种审美意识,它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作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也可以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就幼儿剪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策略与途径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究。
《纲要》指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园艺术教育应重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艺术教育是孩子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自从05年开始,我带领班里的孩子尝试剪纸活动。在实践中,我们根据幼儿能力不断深入,从幼儿兴趣、幼儿剪纸技能发展等多方面出发,以幼儿为本位,设计了一系列幼儿喜爱的剪纸活动,在活动中不仅不断深入巩固、培养了幼儿的剪纸技能,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以下是我对于幼儿剪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的粗浅的认识:
一、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教学”对于大家来说都并不陌生,从字面上理解,无外乎就是要为幼儿创设轻松、适宜有趣的学习环境,而“所谓情境创设,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是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领悟人生的哲理,开发学生的潜能,是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纲要》指出,“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而环境又可分为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剪纸活动对于幼儿的小肌肉发展都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是对于刚刚接触到剪纸的孩子来说不免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在剪纸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情境也是激励幼儿不断尝试、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组织幼儿剪纸活动时,我们可以将情境创设贯穿于整个活动,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具创造力的时期,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渊源与民间的美术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现当地民俗文化风貌,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为此我们进行了剪纸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和审美情趣的研究。但是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进行剪纸活动难度很大,他们连剪刀都不会拿,更别说动手剪纸了。我们非常清楚一点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他们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在关注幼儿兴趣点的同时,组织符合他们生活经验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剪纸技能,并在掌握粗浅技能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表达。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喜欢娃娃家,喜欢开餐厅的游戏,并在角色游戏中玩的不亦乐乎,为何不将剪纸活动贯穿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呢?为此,我们专门组织了美术剪纸 “好吃的食物”的教学活动。
(一)通过故事和游戏,幼儿学习剪刀的使用方法
1.教师以厨师的角色,请幼儿一起参与我们的“圆圆餐厅”游戏
师:嗨,大家好,我是圆圆餐厅的厨师,我们餐厅里有好多好吃的食物,你们看都有什么呢?出示剪好的包子、面条、糖包等,请幼儿说出名称。
师:大家知道我是怎样做成的吗?我是用小剪刀剪出来的。可是我们餐厅厨师太少了,你们想不想来当厨师帮我们一起做呢?
2.教师通过故事“手指找家”,让幼儿学习使用剪刀的方法
师:我知道大家都非常想当小厨师,我要先看看小厨师的本领怎样,看谁拿剪刀的小手最灵活。幼儿自己拿起剪刀,教师观察幼儿使用剪刀情况。
师:其实小剪刀和小手指之间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一天小剪刀和小手相遇了,它们商量要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经过商议后,请大拇指住在小剪刀的一个家,因为他的力气大,让食指和中指住小剪刀的另一个家,他们合作做了好多的事情。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让幼儿知道剪纸时手指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3.游戏“小狗张张嘴”,让幼儿练习一下一下活动手指。
(二)幼儿在 “圆圆餐厅”游戏中扮演厨师制作食物
1.教师请幼儿穿好厨师衣服,戴好帽子,来到“厨房”,做好制作食物的准备。教师扮演客人。
2.客人点餐,请“小厨师”进行制作
“客人”告诉“小厨师”要吃面条,他们就开始用剪刀进行制作。“小厨师”一起合作制作好面条端给“客人”,“客人”会给予表扬,并“吃”的很开心,以此来激励“小厨师”继续努力,得到表扬的“小厨师”做得更起劲。
3. “小厨师”自己设计制作不一样的食物请客人品尝,客人更喜欢,激发幼儿创造性地进行剪纸。
(三)“小厨师”的工作结束了,将厨房打扫干净,并对能干的“小厨师”进行表扬和奖励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层层递进的情境不仅将活动各环节情境化,还将幼儿的剪纸技能的学习过程也巧妙地情境化,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探索,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带领孩子进入新奇的剪纸世界,通过角色情境的导入以及教师生动语言的引导,能够较快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且很快的接受学习内容。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孩子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有趣的情境中更自由、更自主、更放松的学习,将自己探索、习得的知识一步一步的提升,将剪纸真正成为最纯粹的“兴趣”。
二、“技能”在前“创新””在后
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时,提出“教师要活”。所谓“活”,就是指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要具备活的教育思想﹑活的教学手段﹑寻找活的教材,培养活幼儿。在剪纸教学中,技能的学习总是放在第一位的,从最初的撕纸到后来的沿线剪、目测剪、对折剪、镂空剪、画样剪等,都需要幼儿在活动中逐步掌握,而在活动中,除了让孩子墨守陈规式地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以外,怎样让孩子在把握了一种技能后进行思维发散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剪纸活动也将暂告一段落,在一学期的剪纸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在不断学习新授剪纸技能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已有剪纸技能的巩固,每每在某个活动中需要回忆以前学过的剪纸技能时,却常常迎来一张张困惑的小脸。之前我们开展过了快乐剪纸活动《小娃娃》、《电话叮铃铃》,于是在与幼儿的讨论中,区域游戏、快乐剪纸活动中又有了《小娃娃吹泡泡》和《美丽的藤儿》,在《小娃娃吹泡泡》中,幼儿先利用在报纸上画样的方法报纸剪出报纸小人,然后在空白处剪贴上大小、颜色不同的泡泡,接着添画上小娃娃五官、手里的吹泡器和背景。而在《美丽的藤儿》中,引导幼儿运用以前学习过的剪螺旋线的方法剪出藤儿,然后在藤儿上运用已有的剪花朵、蝴蝶、树叶等的剪纸经验进行剪贴,丰富藤儿的内容同时注意颜色搭配。在这两个活动中,我们引导将“旧”的剪纸技能再次拎了起来,既引导幼儿不断巩固、复习已有的剪纸经验,同时帮助幼儿积累自主创作的经验。活动中,孩子们对于这些“旧”内容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无味,反而表现出的是浓浓的兴趣,由于都是孩子们掌握的内容,在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特别自信,思路也比较开阔。平时我们在设计剪纸活动时,思考得更多的是和主题内容是否切合,但是在却往往忽略了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学习新的剪纸内容,这样的脚步是否太快了一些,同时,孩子在每次学习中也只能够达到“学会”而没能“学精”,没能够做到很好地融会贯通。但是如果一味地反复练习已有的剪纸技能,却又显得太机械了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思考和观察、师幼共同探讨等途径,将各种已有剪纸技能组合、叠加成“新”内容,在调动幼儿原有经验的同时,引导幼儿快乐创作、快乐学习!
三、复习巩固 发散思维
在剪纸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我们也常常会发现,虽说幼儿在学习每一种剪纸技能时,都有很多次的练习机会,但由于要顾及主题活动的变化和各班幼儿的个体差异情况,每一种剪纸技能都没能得到充分的巩固,因此将剪纸渗透在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中也是十分必要的
1.剪纸活动在区域游戏中的渗透 在每周的区域游戏中,我们会围绕主题活动、本班幼儿的兴趣点以及本班幼儿的剪纸发展情况来制定游戏内容,如在主题活动《小鬼显身手》中,我们引导幼儿尝试做一次“能干的设计师”,在塑料袋上自由地剪贴装饰;在主题活动《我对你说》中,引导幼儿尝试在制作好信封之后,自由装饰信封表面;在主题活动《安全就在我们身边》中,引导幼儿在剪贴好斑马线后,自由地剪贴上马路上的汽车、路人、植物等,丰富作品画面;自主学习的机会交到幼儿的手中是必然的趋势。
在引导幼儿巩固剪纸技能的同时,我们还给幼儿创设了展示作品的平台,如“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是剪纸作品的展示平台,孩子们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将不起眼的报纸、广告纸和鲜亮的彩纸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青花瓷、百变小兔、中国馆、红灯笼、海底世界、红窗花等等,为教室环境增添了一抹色彩;“剪折捏画”,在这里将展示每次幼儿活动时的操作方法及范画等,并在下方制作好六个开放式的小盒子,每个小盒子中投放可供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在开放的环境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剪折捏画”的世界里,不仅有各种提示图、孩子们的精美作品,还有供孩子自由取放的各类材料,如广告纸、纸工材料、各类彩纸等,在这里,孩子们剪、折、捏、画的综合技能不断提高了,课间的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剪纸活动在角色游戏中的渗透 角色游戏时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教师在游戏的开展中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在我们角色游戏中渗透的剪纸内容,就是由幼儿自己在游戏中生成的,如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将定期更换主题及活动区材料,在角色游戏的“美术工作室”中融入剪纸特色,设立商品展示区,为每个孩子都提供一个彩色夹子,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展示作品及欣赏作品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帮助其他孩子解决困难或是丰富游戏材料的游戏区域,引导幼儿拓宽思路,利用已有剪纸技能制作各种角色游戏中需要的东西,如拖鞋、帽子、衣服等,形成在游戏中主动思考的意识。
四、环境创设--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目的的,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提高其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美术活动是幼儿最本真的生命活动、是幼儿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而在幼儿剪纸学习中,不光要学会剪,还要学会欣赏。曾经看过一本关于美术教育方面的书,书中几条有关剪纸欣赏的建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的思考。
首先,剪纸活动的取材要丰富多彩,又要来源于生活,适合幼儿欣赏。通过欣赏细致的剪纸作品、倾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幼儿带入一个富有民间色彩的剪纸世界中。另外,过年时的一些门饰、春联等,有一些也融入了剪纸,很精致,可以收集一些实物供孩子欣赏,一方面加深对新年气氛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地感受着剪纸在我们生活中留下的美丽印记。教师应营造与作品相适应的艺术氛围,让每个幼儿身临其境,在多通道感受中得到美的熏陶。我觉得音乐与剪纸的结合最能够让幼儿更快地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中,如 “老鼠嫁女”活动,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时,可拉上窗帘,在大屏幕上播放一系列的短片,或是播放一段诙谐幽默的音乐,边放映剪纸作品的图片,边配上生动的解说。
其次,很多的剪纸都有一定的寓意或者潜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历史典故,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在引导幼儿欣赏时,一方面应引导幼儿重在观察,关注剪纸作品中的传神之处,另一方面,应多欣赏一些有名的剪纸,并有详细的背景介绍,以此来增长幼儿的见识,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如山东剪纸、北京剪纸、陕北剪纸等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及文化背景,对于不同地域剪纸的不同欣赏,为幼儿进行剪纸创作积累了更多相关的认知经验。在欣赏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幼儿在成长中获得、积累美的熏陶。每个孩子剪纸能力的发展在欣赏剪纸作品时,教师适宜的提问可以有效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获得美的感受。如教师可以直接问:“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等,通过对能力不同的幼儿的引导,满足不同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幼儿的需要。
另外,剪纸欣赏活动的组织旨在提高幼儿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美的感受,欣赏、倾听,调动兴趣的过程是引导幼儿在看、听等多感官的欣赏中,将眼睛看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对美的理解,于是剪纸活动就不单单是动手操作了,而是欣赏美、感受美的心灵旅程。但欣赏活动不像实际的操作活动那样容易拿捏,教师自身首先要对作品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了解,在活动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展示作品,还在于幼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美的体验,因此,在剪纸欣赏时还可以采用集体和小组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个幼儿在轻松表达中获得美的熏陶。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交流形式,让孩子在彼此经验的互换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充分调动欣赏作品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不断变化的游戏内容,不仅更能吸引孩子的目光,更能调动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孩子们在不断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升、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巩固自己的剪纸经验。有人说,“精彩的游戏材料成就精彩的幼儿”,我想,精彩、用心的剪纸同样能够成就精彩的幼儿,相信在一步步地的努力中孩子们的世界会散发出别样的光芒,收获别样的快乐!
参考资料: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中国幼儿教育周刊第80期《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3、《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
4、《儿童剪纸大全》
第三篇:论文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激发
元阳县俄扎中学
杨志学
摘要:基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很多中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积极性非常高、兴趣很浓。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发现物理一点也不好学,慢慢的就会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说,教学难以很好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我多年来教学工作总结得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从学生刚接触物理时的引言讲解,介绍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探究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成功体验以及结合新科技等方面进行培养和激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中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 激发 兴趣 探究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对物理常识缺乏较为广阔的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完全缺乏物理常识。由于物理的抽象性比较强,很多学生由于基础的薄弱,刚开始学习物理的时候还有点热情,可是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发现自己学习物理很艰难。就产生了厌学情绪,讨厌上物理课。对物理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就给我们的物理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本人结合自己在边疆地区从事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简要的谈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激发。
1.上物理课之前利用“引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引言中有许多有趣的实验,有些实验在生活中可以自己去做。我们在这里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做这些实验。在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将漏斗倒转过来,我们看到乒乓球下落了。再重复这个实验,将漏斗倒转的时候从漏斗口向里面吹气,看看乒乓球会不会下落。学生这时看到乒乓球没有下落。很多学生就觉得很奇怪,这时老师适当的引导,将学生这种好奇心激发到最大程度。另外,可以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先让学生检查一下杯子和纸都是常见的普通物体,然后将杯子装满水,把纸放到上面,问学生,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水会不会流出,先让学生议论,再做倒杯纸托水实验,此时学生都会感到很惊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高涨的情绪,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以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刚接触物理,很多学生不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觉得物理没有什么用。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种认知上的偏差进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我们学习光的反射时,我们利用平面镜、水面等就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利用平面镜可以让太阳光照射到我们需要的地方。当我们在野外,身上又没有带我们常见的生火工具时,我们可以利用透明的玻璃瓶或者塑料瓶等当透镜来生火。还有在讲授密度的应用时,可通过计算水的质量是多少,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8L、10L、15L的含意,若要兑农药千分之几应怎样计算放药量。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可引入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若是熏杀类农药应选在中午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若是触杀类农药应选择在傍晚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盖膜,在使用地膜时也应注意当雨水过时适时揭膜的目的。
在我们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这些实际应用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这些知识来改变学生的认知偏差,让他们发现学好物理对于自己的生活非常有意义。从而激励学生一直将学习物理的激情保持在最佳状态。
3.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情景不仅是“一种刺激”而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合理的问题情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思考,参与到问题的探究活动中来。高效的提问方法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1)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利用层层推进的方法提问。这种方法可以在最初的较简单的问题时学生能够自己解决,随着问题难度的增加,经过努力、合作也可以完成。学生有了一种成功的体验,自身也才更有兴趣解决更难的问题。如果第一个问题学生都解决不了,那后面的问题学生就很难提起解决、探究的兴趣了。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根据生活实例,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提问。这一类提问方法主要应用在单元复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将生活中的实例列举出来。说明学过的物理现象和原理。教师在才用这种方法时,可以将学生列举的例子写出来,再由学生来分析对或错。进而带领学生对这些例子进行分类。这样处理就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3)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的提问。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在采用这种方法提问时,让学生尝试着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如我们看见的物体呈现多种色彩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个人站在两山之间喊一声,通过回声判断两山之间的距离等)。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养成应用所学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还可以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利用一些矛盾引起学生争论,激发思考的方法进行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在争论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每一位同学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在探究中寻找自己的理论根据,或进行实验验证。这样下来学生能够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寻找答案之中,对知识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
总之,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5.重视实验教学,用一些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我一直鼓励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光学课上,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
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当他们看到这些实验现象不像自己心里想象的那样,发现这种矛盾,学生就会对这种现象细加分析,产生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他们就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多让学生参与实验、自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许多奇思妙想。教师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指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际的参与探究活动中感知物理规律。他们自己亲身体验到的要比只是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效果会更好。学生也会觉得物理课很有趣,在自己动手实验中学习知识也轻松多了。教师可利用自己身边所能用的一切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样学生就会在生活中看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就会利用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去尝试探究原因,寻找结果。
实验是物理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物理常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实验更为重要。只有让学生亲生体验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所以,我在物理课上、课外尽所有可能的开展实验,进行试验教学。多年以来,效果一直都比较可以。
6.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力
目前,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许多高新技术如通信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已经来到,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我在教学时尽可能的利用高新的科技信息进行物理教学。如在教学“磁现象的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情况,把它的各项性能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听完介绍后学生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还不断向我提出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我没有马上给出他们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利用身边的一些途径查阅相关的资料。之后安排一次小讨论,有学生自己讨论。最后我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指导。过后我发觉我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变得更浓了。他们也学会了利用一些新的学习方法、新的查阅资料的方法。在生活中碰到新的问题时都会不断的利用新的方法去查找资料,寻找答案。
在我的教学中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生活中的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这之后学生对物理兴趣更浓了,探究活力更高了。
高新信息技术也是一面双刃剑,我在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活力的同时,让学生在利用的时候不要形成懒惰的思想,不要碰到问题就到网上去查,而是教导他们形成自己努力完不成之后再去查的习惯。还应该利用好信息让学生在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智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且还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
7.用成功体验、肯定、承认和赞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自己的物理知识基础薄弱,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会表现出害怕,逃避的方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身边的简单的物理课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当这些学生发现自己还是可以独立的完成一些物理知识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再畏惧物理了,慢慢的也就会主动的去解决物理知识,主动的学习物理了。即使后来学生碰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也会认真、努力的去完成。当解决了问题,他们会非常有成就感,会很长时间沉浸在这种成功之内。这时,教师就可以使成功的体验与学生形成良性循环,培养学习物理的良好兴趣,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兴趣就是花少量的时间得到一个好成绩”。每次老师都在学生体取得进步都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在教学中我改变以往的用“一个标准”要求和衡量所有学生的单一性关注,采用多元智力理论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从而多几把尺子,开发学生多种发展潜能,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各类学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样下来,我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使我在教学是和学生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便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只要不是过份的吹捧,人们听了都会心花怒放,赞美之词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例如有的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嘲笑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他上课时很专心,他
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这时学生就会觉得,即使答错了也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也想要老师表扬我,我要回答问题!实际教学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慷慨地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这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一直都坚持这种赞美、表扬的习惯。
总之,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很多学生都是刚开始的时候积极性非常高,但随着知识越来越难、越来越抽象,很多学生就会失去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把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起来,才能调动起来他们的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才能教好学生。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论》 袁金华 江苏教育出版社 2.《江苏教育》 2002年第6期 3.《人民教育》 2002年第1期 4.《教育研究》“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 5.《云南省中学特级老师教学经验选》(云南省教育委员会编),(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8月第一版)
6.以物讲理和见物思理――谈谈中学物理的教和学
工作单位:元阳县俄扎中学 姓 名:杨志学 电 话:***
第四篇:论文
近年来,本市流动人口的数量增长较快,已成为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牛街是北京市最具民族特色的街道之一,有27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生活居住。帮助流动人口尽快熟悉和适应北京的环境,了解牛街地区的特点,对于构建和谐民族社区、维护牛街社会稳定、促进地区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牛街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和需求进行调研,总结牛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经验,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必要而紧迫的。
一、街道概况
牛街街道是北京市最具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面积1.41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满、蒙古等28个民族5.4万人。其中回族1.2万人,约占少数民族的23%。2007年7月份外来人口暂住人口总数是11610人,其中包括27个少数民族共911人。
二、牛街街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做法和经验
(一)积极推动组织建设和制度创新
依据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统一思路,街道和社区积极筹建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站,统一制定工作方案,整合社区协管员队伍,在充分考虑民族和谐的基础上建立社区的外来人口管理平台。
1、抓好组织工作,建章建制。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社区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居委会大部分主任都是新人,为了抓好这工作,配备了得力能干的班子,成立了社区民警和社区居委会治保主任委组长、社区其他主任、治保积极分子和流动人口协管员为成员的流动人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登记台帐,以及各项安全检查记录等工作台帐。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首先对居民住户商户门店和单位出租房屋进行逐户走访,了解出租房屋实际情况,进行分别登记造册,建立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登记台帐;其次开展对整个社区内的所有流动人员进行检查登记,并督促其及时办理暂住证;第三对原来社区内地下室出租房屋存在管理混乱,管理人员素质差,出入人员无登记制度,房屋安全存在较多隐患易发生治安等问题,流管站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积极与有关管理部门进行联系,及时沟通,责成物业公司进行整改,使社区内所有地下室做到房门有序号,安全通道无杂物,管线统一规划,每个楼地下室有专人进行管理,来人进行登记,走人进行注销。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确保社区安全,消除隐患奠定了基础。
2、建立基础网络,有效了解外来人口的情况。认真抓好社区协管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协管员的积极作用,在摸清流动人口人数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出租房屋调查和登记工作,认真开展流动人口催办暂住证工作,提高办证率工作,通过统计工作,全面推动办证工作,同时,对在这次统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采取对策,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落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全局各项中心工作打下基础,确保辖区不出问题。
(二)通过开展多彩的关爱行动,不断拓宽宣传和教育的渠道
一方面,社区主任入户,积极了解流动人员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关心流动人员,使他们理解支持社区工作。协调综治办、司法、医疗、派出所等部门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法规、医疗保健、防火安全等知识。将活动寓于服务和管理中,进一步拓宽了流动人口的宣传和教育渠道。
1、通过成立宣讲队,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宣传民族政策和知识。
2、制作有关牛街风土人情和民族知识的小册子,分发给流动人员,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牛街。
3、通过召开流动人口座谈会,举办知识讲座,开展母亲节寄语征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普及生殖健康、艾滋病预防等科学知识;
4、对流动人口集中的单位上门发送避孕药具和宣传用品,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和独生子女进行免费体检;
5、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五个市场配备期刊柜,提供《人生》、《婚育》《幸福生活》、《人口文摘》、《艾滋病防治》、《健康知识问答》等书刊和政策宣传品。另一方面,流动人员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如流动人口为社区服务,为老年人理发、免费修车、擦鞋,小餐馆免费给老人送饭,还的担任楼门长并义务值班等,流动人口已经融入了社区,为社区各族居民提供着优质服务,得到各族居民的好评。
(三)妥善处理矛盾
重点是宣传教育引导,一方面做好街道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尊重和理解流动人口,倡导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另一方面,针对流动人口,加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时了解流动人员的思想动态,积极疏导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一是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依靠党员做好流动人口工作。二是关心外嫁京流动人员,通过关爱活动,凝聚流动人口的力量。三是低保边缘户,及时了解流动人口特困人员,协助解决其生活困难,使他们理解支持社区工作,进一步促进社区的和谐。四是在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相关部门的作用,及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流动人口的群体性事件,消除不和谐因素,使各方利益都能在社区得到妥善解决,避免影响街道和社区稳定的重大事件的发生。
总的来说,牛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工作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机制:一是理论学习,二是群众诉求,三是服务机制,四是宣传引导机制,五是监督考核机制。通过这五个机制,能够将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和维护民族团结,保证社区和谐统一起来,推动和谐牛街的构建。
三、调查与分析
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市区要求,今年四月份我们在牛街西里二区部分外来人口中,采取座谈和入户的方式,发放了100份问卷,对流动人口的民族状况、人员构成、就业状况和服务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进一步探讨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的有效服务和管理。
(一)社区基本情况
牛街西里二区是我街道重点民族社区之一,面积约为0.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数8015人,小区里居住着7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3511人,占社区总人口的44%。在4月调查时,流动人口为1200余人,其中有回、朝鲜、维吾尔、藏、满、蒙、土家、鄂尔温克族8个少数民族,人数为54人,占流动人口总数的4.5%。
(二)从调查总体上看,流动人口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来京的流动人口中大多数为汉族,占67%;少数民族占33%,其中回族为20人,占调查人数的20%。
2、来源区域广:分别来自于山东、河南、内蒙古、宁夏等省市自治区。
3、年龄以青年、中青年为主:25岁以下为47人,26-35岁的21人,36岁以上的32人。
4、来北京的方式以个人来京者居多:有74人是个人来京;有26人是与同乡结伴来京的。来京居住时间在3年以内的人占74%,3年以上的人为26%。
5、来京人员没参加过职业培训的占57%,以务工为生的占54%,进行经商的人员占30%。其他(包括无业)为16%。
(三)流动人口在生活中存在的不便与需求
1、反映看病难的占35%;找不到好工作的占32%;感到不被尊重和住房困难的占14%;反映子女上学入托有问题的占12%。
2、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主要倾向于找当地政府解决的16%;找本人所在单位解决的占45%;找社区居委会解决的占17%;找民族工作部门解决的占6%。遇到困难时向家人求助的10%;向亲戚求助的4%;向朋友求助的52%。
3、望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将对流动人口的关心和帮助落到实处,为其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安静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及适合租用的住房等。
4、望能得到北京人的理解和尊重,能和少数民族居民融洽相处。
(四)对政府工作的关注和评价
1、对目前的生活现状感到满意和较满意的占89%。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11%,其原因是房租高、工资收入低等。
2、对本地区民族工作比较关心的占59%;一般的占30%;不关心的11%。
3、对本地区少数民族特点及风俗习惯十分了解、比较了解占91%;不太了解和不知道的占9%。
4、对本地区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社会活动、社交活动、民族节日及一般娱乐活动)积极参与的占69%;区别对待的11%;不太关心和不参加的占19%。
5、与本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员交往比较频繁占10%;不太频繁34%;只限于亲友18%。
四、下一步几点设想
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以及对这次调查的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继续做好流动人口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此,为进一步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针对来京流动人口的特点,我们将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和教育,制作2万册《民族知识宣传册》,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牛街街情和民族知识,通过发放致流动人员一封信民族知识手册等宣传材料,在街道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滚动式宣传屏幕,在小区设立宣传橱窗、普法长廊、报刊专栏,并以报告会、讲座、咨询服务、座谈等多种宣传形式,帮助流动人口更快、更好地适应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促进社区各族居民与流动人口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避免矛盾的发生。
(二)以社区为主体,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流动人口中的青年人作用,用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影响他们,用先进的思想引导他们,用科学文化知识充实他们,通过党、团组织的力量把他们凝聚起来,营造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和谐社会氛围。
(三)利用现有社区资源,发动各部门,齐抓共管,开展有效服务。仅仅依靠社区、流管办是不足的,还要进行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司法服务、流动人员居住地下室安全排查、流动人口团建、技能培训等。工作重点深入到无职业、无固定居住场所的外来流动人员中了解情况,促进交流和沟通。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引导流动人口熟悉和了解社区环境,减少隔阂与疏离感,尽快融入到社区之中。
(四)建立联系制度,把流动人口及时纳入服务和管理的工作范围。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对外来流动人口登记造册,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及时掌握他们的数量、从事的行业等情况,加强协调帮助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第五篇:共党的建设论文
关于党的建设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国家的栋梁,有责任撑起一片天。对于国家政要,我们需要有所了解;对于时事新闻我们要时刻关注;对于党的建设我们需要有所了解,甚至于提出我们的建议或是意见,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共同维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以下是我对于党的建设的一些认识以及对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几点思考:
对于党的建设的了解:
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
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1.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
2.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关于党的建设科学化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提出的新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进一步创新党建理论,以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体系统领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践。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体系,要准确界定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内涵,明晰其理论框架,揭示其基本规律和实践特征,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
科学化的内涵
在理论研究中,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是推动整个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形态,准确界定其理论内涵,首先必须深刻剖析“党的建设”和“科学化”这两个核心概念。
一般而言,“党的建设”是指政党政治发展进程中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就我们党来说,党的建设是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主题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政党建设理论和实践。狭义上说,“党的建设”特指我党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是以建设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为理论主题,从中国困情和实际出发,深刻反映和揭示党自身发展和建设规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的治党治国的科学,是涵盖党的各方面建设,包括党务工作和实现党的领导作用的系统工程。
科学,是一个体现规律性认识的概念,是反映和揭示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主要体现在反映客观现实的理论认知层面;科学化则是指主体对规律性认识的内化、转化和实践化过程,是一个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有机统一的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决不是单纯要去认识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把握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而是要把对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内化为全党的纲领目标、价值理念、组织原则、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贯彻到党的各方面工作之中,转化为推动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综合“党的建设”与“科学化”,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理论主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在正确认识和深刻揭示我党自身发展和建设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着力提 2
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水平,增强科学管党、科学治党的能力,使党的建设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科学化的轨道上把党的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框架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框架,是指构成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从目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看,主要有四种观点。其一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形态是以“一条主线、五位一体”为格局的框架体系,主要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科学化、组织建设科学化、作风建设科学化、制度建设科学化和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其二是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结构是以党的建设基本规律为主线构建的理论体系,强调以基本规律为骨架,重点揭示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其三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涵盖规律层面、理论层面、制度层面和方法层面四个基本层面的内容;其四是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框架是涉及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理论框架。
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形态,不仅要突出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理论主题,抓住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这条理论主线。而且要研究党的各项建设和各方面工作的科学化问题,并从系统角度加以整合,从整体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理论主题、理论主线和自身建设这三个层次科学化紧密联系、相互贯通,使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体系成为具有严密逻辑关联和互动关系的科学体系。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规律
从本质上讲,科学化的过程就是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规律、运用规律。党的建设是在矛盾运动中辩证发展的,有着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诸多方面和领域,存在着复杂的多维联系,需要探索内在关系的规律;党的建设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在这些错综复杂的规律中,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体系,需要重点揭示和运用三大基本规律。
第一,党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理体系,需要在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我党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的重大变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对执政党性
质宗旨、指导思想、纲领目标的认识,准确把握党的政治制度、组织原则、党内民主、党内和谐的时代特征,在深化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分析执政党发展的历史趋势,揭示执党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丰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拓展科学化的外延,提升科学化的水平。
第二,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长期任务和永恒主题,是统领党的建设的主线,也是贯穿党的各方面工作的灵魂和精髓。从本质上讲,党的先进性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先进性,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我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不断深化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历史。不断深化对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的认识,就是抓住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根本。
第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规律。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以后的根本建设,是贯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环境、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的核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科学化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在掌握政权并且长期执政的历史方位下,深化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规律的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要求,也是科学化与否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规律的认识,就是抓住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
切实把党的建设科学化落到实处
作为理论层面的内涵特征,其价值在于转化和指导实践。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层面的内涵特征不容易,把理论内涵转化为实际工作更不容易。当前,把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转化为实际工作,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点:
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当前,要突出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又赋予了党的建设鲜明的时代特征,提供了新机遇。按照可持续的要求就是要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使我们党可持续执政,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党在执 4
政过程中统筹兼顾若干重大关系,如: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党与社会的关系、党与人民的关系以及党与国外政党的关系等。
必须有科学的制度作保证。我们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的制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等等。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夯实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制度基础,为长期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供制度保障。
必须通过科学方法来实现。科学的党建方法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制度在党建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党的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环境变迁、代际更迭而不断变迁的。衡量方法是否科学,就是要看是否符合时代潮流、环境需要、群众心理的接受程度和党的工作成效。要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包括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核心问题。在当代中国,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尤其要体现在又好又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上,体现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损害群众利益导致的问题,不管大小都要严肃查处,对措施不得力、不良风气长期得不到治理的地方要追究领导责任,努力形成一套能用管用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和保持好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参考文献:
1.冯志峰.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学习月刊,2010。(5). 2.吴桂韩.提高竞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深刻意蕴[1].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lO。(1).
3.贾孟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1].中国山西省委党
校学报,2010。(3).
4.胡洪彬近期学术界关于党建科学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期刊论文]-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0(12)5.吴玲玲.胡洪彬党建科学化研究:回顾与思考[期刊论文]-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0(5)6.胡洪彬党建科学化研究回眸与趋势[期刊论文]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