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题班会“感动你我 为爱而行”策划书
“感动你我 为爱而行”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时间:2010年11月1日班会课 班会地点:多媒体大教室 班会主题:感动你我 为爱而行
参与人:201班全体学生、班主任朱珍以及实习教师黄廷维、李秀花
内容摘要:
根据当前部分学生对父母、老师等的关爱漠视不理、不为所动的现象,展开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老师的不易,体验爱的力量,从而学会感动,为爱而行。
主要目的:
1、欣赏感动人物,体验爱的力量;
2、联系自身实际,宣誓为爱践行;
3、增强班级同学的合作精神,为班级工作和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班会过程:
1.欣赏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陈玉蓉,并播放两段感恩教育视频。
(陈玉蓉,是湖北武汉一位平凡的母亲,她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无药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前不久,叶海滨的病情恶化,住进医院,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
然而,就在手术前常规检查中,叶海滨被查出丙肝,必须全部切除,需要母亲切1/2甚至更多的肝脏给儿子。可是,母亲患有重度脂肪肝,1/2的肝脏不足以支撑其自身的代谢。无奈,捐肝救子的手术被取消。
陈玉蓉从医院出院后,当天晚上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每天走十公里。在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有时忍不住夹块肉送到嘴边,可是她一定帮助自己的儿子,所以只好将肉塞回碗里去。
陈玉蓉说自己有时太饿了,控制不住吃两块饼干,吃完了就会很自责。7个多月来,她的鞋子走破了四双,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刮,刮了又长,而几条裤子的腰围紧了又紧。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脂肪肝细胞所占小于1%,脂肪肝没有了。就连医生都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医生说:“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肯定做不到!”
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颁奖辞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陈玉蓉的颁奖辞: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彭长城这样评价她:
她疾走的照片,强烈地震憾了我的心灵。这种姿态,如此心酸,如此美丽。王晓晖:为了孩子,母亲可以奉献多少?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答案。陈玉蓉暴走七个月,朴素的母爱愈发沉甸。)
2.欣赏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李灵,并播放歌曲《老师——我爱你》。
(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
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颁奖辞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辞: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 刘姝威这样评价她:
身旁是300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尊敬。
张瑞敏: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于丹:在自己可以开花的年华上,李灵却做了孩子们的泥土,滋养更多花开。她用一个小女子的担当许给家乡孩子一片未来。
她用双手撑起了孩子们的蓝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正的体现了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不但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更感动了所有有爱心的人们,相信她的付出会给孩子们带来更美好的未来、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给自己的愿望寄托无限的理想。)3.全班宣读励志宣言。我用青春的名义宣誓:
我要用智慧培养理想!
我要用汗水浇灌希望!我要踏过书山坎坷!
我要渡过学海茫茫!我没有失败的理由,我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都是成功的保障!我不负父母的期盼; 我不负恩师的厚望; 我不负天赐的智慧; 我不负青春的理想!
不做怯懦的退缩,不做无益的彷徨!
我将带着顽强的微笑,去赢得志在必得的辉煌!相信自我,不断超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第二篇:“感恩你我,与爱同行”主题班会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
感恩你我,与爱同行主题班会
二、活动主题
感恩你我,与爱同行
三、活动时间
2014年11月27日(周四)晚上19:00到21:00
四、活动地点
明德楼515教室
五、活动对象
金融学院金融六班全体学生
六、活动背景: 感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字眼,也许我们都不曾理解过感恩的真正含义,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却存在着无限恩情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回报。同学们首先会想到他们的父母,但真正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却对父母的理解比较少,而且他们对来自于同学、老师、学校的关爱,更是体会很少。如何引导他们开阔视野,把对父母的爱引申到对老师、对学校、对国家的爱,并且把这种爱付诸于行动,是本次主题班会要解决的问题。
七、活动目的相信通过班会的开展,父母与子女之间更能相互理解,也利于增加家庭和睦和亲情的归属感。
让广大莘莘学子在大学生活中学会用感恩的心去看待一切挫折与失意,更好地诠释感恩、体会感恩,引导同学们树立完美的人格、健康的心态,让感恩意识深入大学生活;同时也为各班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团结合作的舞台
八、活动安排
1.活动前期准备
(1)班长向班级同学宣传本次活动的意义,要求大家积极参加,并
且写出策划书。
(2)班级其他班委制作ppt和负责装扮教室。
(3)由同学去向辅导员借电教卡,因为需要用到多媒体教室。
2.活动具体过程
(1)播放公益广告《妈妈洗脚》作为引入,主持人致开场词;
(2)进行第一环节——团支书宣读本次活动;
(3)进行第二环节——诗朗诵《仰慕园丁》;
背景---PPt放映老师与学生的点滴;
(4)进行第三环节——学生发言;
背景---《感恩的心》手语视频;
(5)结束环节;
主持人致结束语,同时大屏幕播放全班同学的感恩寄语PPT;
(6)集体合影留念
3.活动后期安排
(1)班级同学对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2)利用班会图片和策划书撰写此次班会新闻稿
九、可行性分析
1.此次班会正逢感恩节,大家积极性较高。
2.班会用视频和演讲相结合,避免了枯燥乏味。
3.曾经多次成功举办班会,经验丰富。
4.班会准备充足,分工合理有效。综上,此次主题班会可行性良好。
十、活动感悟
感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字眼,也许我们都不曾理解过感恩的真正含义。
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成长,他们的一次次牵扶下,让我自信的放飞理想。对师长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教诲,让我抛开无知,懂得思考,在学习的历程中实现自我。对兄弟姐妹心存感恩,因为他们让我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知道有人可以和我血脉相连。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友爱,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感谢曾帮助过我的人,他们用暖暖的心灯让我发现生命是如此丰富而厚有。
感谢肯接受我帮助的人,他们用淡淡的柔弱让我把这份善良延续
第三篇:“感动中国 感动你我”主题班会总结
“感动中国
感动你我”主题班会总结
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善良坚强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三月,当感动中国拉下帷幕,我们响应学校号召观看感动中国主题班会,感受中国感动的精彩,提高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
班会课前,宣传委员对教室进行了布置,在教室黑板上书写了“感动中国
感动你我”。班主任要求全班同学提前一天做好收集资料的工作,并做好发言的准备。
班会课开始,班主任宣布“感动中国 感动你我”主题班会开始。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录像资料。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 陈俊贵——守墓老兵 ;
段爱平——老百姓的贴心人 ;
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梦路 ; 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 ;
胡佩兰——20年来坚持每天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 ; 姚厚芝——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 方俊明——迟到的荣誉,不悔的信念; 龚全珍——将军梦守护情;
同学们讨论:以后将以什么行动感动同学、感恩父母呢?
活动之后,同学们内心仿佛受到了一次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次观影、一次班会,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而此次活动便是打开了同学们的一扇窗,引领同学们去重拾这份感动。作为一个学生,不仅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更要有一颗爱心关注周围的你我他。
第四篇: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主题班会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一、活动背景
为积极响应学校“关于开展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精神活动”的号召,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承雷锋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博爱、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我班开展了“感动中国,感动你我”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习了十大人物的美好品质。
二、活动目的通过学习中国十大感动人物的伟大事迹,提高学生对国家对人民作贡献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他们主动关心身边所发生的事迹,关心祖国。倡导同学心怀感恩之心,关心身边的人,帮助身边的人。
三、活动地点
水教408
四、活动时间
2013年4月10日
五、活动内容
(一)活动前期:
查找十年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纪实,遴选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模范人物事迹,对人物的精神作以深刻和系统的分析。
(二)活动进行:
1.组织观看《感动中国——2012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
2.感动人物事迹介绍
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
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
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
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
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
周月华、艾起---清香传得天心在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
3.分小组讨论感动中国人物
4.同学发言交流
(三)活动后期
组织同学们写下观后感
六、活动总结
“感动中国”人物是时代的旗帜,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重要体现,它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价值观念养成、行为方式塑造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她对向在场同学们提出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进一步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要始终坚持踏实、勤勉的学习态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各项专业知识;班委成员和学生党员要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带动其他同学以“感动中国”人物精神为引领,强化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让奉献精神得以传承。
第五篇:让爱感动你我
让爱感动你我—学习盘晓红先进事迹有感 八月三十日,我校组织向盘晓红老师学习活动,虽然讲台上的她穿着朴素,但感人事迹却让我们倍感鼓舞。“与物质财富相比,精神财富同样是可支付的财富。它可以滋润人的气质,增长人的见识,协调人的关系,使人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更有力量。”
——摘自盘晓红日记
她没有一平方米私宅,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她有的只是百万字的日记和工作笔记,是一大批理解并支持她工作的亲人、朋友。2004年,她用整整一个暑假,行程千余公里走访了65名孤儿,写下了十余万字笔记和调查报告,为他们争得了社会方方面面的赞助,她自己则不顾家境清贫带养了李佳丽、黄珍、谭准、曾娟、程运姣等5名孤儿,视他们为亲生儿女,在她的帮助下,一个个孤儿的心灵得到净化,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了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信念。她就是盘晓红,蓝山县楠市中心小学的副校长,瑶族女教师,永州市人大代表。
她除了每周要为全校20多个班上一节自己独创的“美心课”外,还常常被各地教育部门邀请去讲她的“美心课”。每当,她一有空闲,就要抽空到学生家中去家访,与家长谈
心,教他们如何教育子女,帮助学生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她孜孜不倦地身影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为,“活菩萨,是我们一生中见过心肠最好的人!”
当一个个先活的事迹摆在你面前时,我想任何人都为之动容。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相比较现如今很多人忘记了我们的优良传统,忘记了如何去关怀别人、诚信对人、敬业工作。受西方文明的攻击,现代人将这些传统的教育舍弃了,使的有些人趋于利益,注重钱财。
“爱别人和被别人爱都是幸福的。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千方百计创造一些爱的氛围。”事实上,无论作为教师还是校长,母亲还是女儿,妻子还是儿媳,盘晓红都在用自己的坦诚和付出努力营造爱的氛围。同时她也得到领导、同事、学生、亲人、朋友的关爱,在播撒爱的阳光的同时,也在享受别人播撒给她的阳光,所以盘晓红说:“我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爱心是一条河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千千万万的动人故事,有如条条水波潋滟、不断向前涌动的小溪,最终汇成爱心的大河,使千万颗心灵变得湿润而温暖,也推动社会向着正义与良知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