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任正非: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
任正非: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
华商人文 2017-10-16 16:14
▌ 公司未来的生存发展靠的是管理进步
为什么世界上出现了IBM、微软,其实体现的不仅是技术,体现的是管理。某种意义上看某些公司不比华为差,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就是没有融入管理,什么东西都是可以买来的,唯有管理是买不来的。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工程,不是一个哈佛大学的学生就能搞出来的,要靠全体优秀的华为员工才能搞出来。我们公司保持这么大一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其目的就是要理解、接受、消化先进的管理,要抓好管理,需要先理解管理。(来源:任正非在管理工程事业部CIMS系统汇报会的讲话,1997)
规模是优势,规模优势的基础是管理。大规模不可能自动地带来低成本,低成本是管理产生的,盲目的规模化是不正确的,规模化以后没有良好的管理,同样也不能出现低成本。(来源:《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1998)
华为曾经是一个“英雄”创造历史的小公司,正逐渐演变为一个职业化管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淡化英雄色彩,特别是淡化领导者、创业者们个人的色彩,是实现职业化管理的必然之路。只有管理职业化、流程化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大公司的运作效率,降低管理内耗。(来源:《职业管理者的使命与责任》,2000)▌ 要扎扎实实建设好一个科学管理的大平台 我们与爱立信等大公司比什么?比效率,比成本,看谁能多活一口气。(来源:任正非在BT系统部、英国代表处汇报会上的讲话,2007)
互联网不断地往新的领域走,带来了技术的透明、管理的进步,加快了各公司之间差距的缩短。因此,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我们要在管理上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来源:EMT纪要[2008]028号)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进步比较容易,而管理进步比较难,难就难在管理的变革,触及的都是人的利益。因此企业间的竞争,说穿了是管理竞争。如果对方是持续不断地管理进步,而我们不改进的话,就必定衰亡了。我们要想在竞争中保持活力,就要在管理上改进,首先要去除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在监控有效的情况下,缩短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要严格地确定流程责任制,充分调动中下层承担责任,在职权范围内正确及时决策;把不能承担责任、不敢承担责任的干部,调整到操作岗位上去;把明哲保身或技能不足的干部从管理岗位上换下来;要去除论资排辈,把责任心、能力、品德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团队组织协调能力等作为选拔干部的导向。(来源:《逐步加深理解“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2008)
公司要真真实实走向科学管理,需要很长时间,我们需要扎扎实实建设好一个大平台。你们是否听过,2002年华为快崩溃的时候,我们的主题还是抓管理,外界都嘲笑我们。现在社会大辩论,也说华为在这个时代必死无疑,因为华为没有创新了,华为的危险就是抓管理。但我认为,无论经济可以发展多么好,不管高铁可以多么快,如果没有管理,豆腐渣是要垮掉的,高铁是会翻到太平洋的。(来源:任正非在董事赋能研讨会上与候选专职董事交流讲话,2014)
▌ 摆脱三个依赖,才能科学决策
未来华为战胜对手的关键因素不是技术、资金、人才,而是管理和服务。管理就是要把框架搭起来,从宏观管理走向微观管理。服务就是加强整个队伍的服务意识建设。(来源:任正非在听取用服中心结构汇报会上的讲话,1997)我们要逐步摆脱对资金的依赖、对技术的依赖、对人才的依赖,使企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建立起比较合理的管理机制。当我们还依赖于资金、技术和人才时,我们的思想是受束缚的,我们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体系还存在某种程度的扭曲。只有摆脱三个依赖,才能科学决策。我们起草基本法,就是要建构一个平台,构筑一个框架,使资金、技术、人才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来源:《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1998)
我们企业核心价值观所确定的我们企业内在的组织流,经过不断自我优化,一旦能够自圆其说之后,即使现在的领导人不在了,这个组织流也不会终结,仍将如长江长流不息。新的企业继承人,势将顺应、继承和管理这个组织流,使之永远长流下去,我们的华为公司怎么会垮掉呢?我坚信华为红旗永不倒!(来源:《把生命注入到产品中去》,1998)▌ 谨记,企业的生命不是企业家的生命
当一个公司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时,那是很危险的,很脆弱的。我们不能把公司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生命和智慧之上。华为公司通过贯彻集体委员会制度后,在管理上进一步完成了体系转变,走上了良好的自我运行、自我调整、自我优化的轨道。(来源:《静水潜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进行优化和改进》,2002)
企业的生命不是企业家的生命。西方已实现了企业家的更替不影响企业的发展。中国一旦企业家没有,随着他的生命结束,企业生命也结束了。就是说中国企业的生命就是企业家的生命,企业家死亡以后,这个企业就不再存在,因为他是企业之魂。一个企业的魂如果是企业家,这个企业就是最悲惨、最没有希望、最不可靠的企业。我是银行,绝不给他贷款。为什么呢?说不定明天他坐飞机回来就掉下来了,你怎么知道不会掉下来?因此我们一定要讲清楚企业的生命不是企业家的生命,为什么企业的生命不是企业家的生命?就是我们要建立一系列以客户为中心、以生存为底线的管理体系,而不是依赖于企业家个人的决策制度。这个管理体系在它进行规范运作的时候,企业之魂就不再是企业家,而变成了客户需求。客户是永远存在的,这个魂是永远存在的。(来源:《在理性与平实中存活》,2003)
▌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 管理学上有一个观点:管理控制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控制也能达到目标。这实际上就是老子所说的那句话:“无为而无不为。”基本法就是为了使公司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好像我们什么都没做,公司怎么就前进了?这就是我们管理者的最高境界。谁也不会去管长江水,但它就是奔流到海不复还;华为公司将来也要像长江水一样,不需要管理层成天疲于奔命,就自动地势不可当地向成功奔去。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为什么成功的外国公司的大老板成天打高尔夫球,而我们的高层领导疲惫不堪?就是因为我们还未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无为而无不为”不仅仅是无为而治,它体现的是好像不需要怎么管,但事物都在前进,为什么?这是一种文化氛围在推动前进。(来源:任正非在基本法第四稿修改会议上的讲话,1997)
一个企业的内、外发展规律是否真正认识清楚,管理是否可以做到无为而治,这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员工不断探索的问题。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可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来源:《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1998)我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的最后讲到了“长江水”:即使我们睡着了,长江水照样不断地流,不断地优化,再不断地流,再不断地优化,循环不止,不断升华。这就是最好的无为而治。这种无为而治就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来源:《静水潜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进行优化和改进》,2002)
我们不是靠人来领导这个公司,我们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人家问我:“你怎么一天到晚游手好闲?” 我说,我是管长江的堤坝的,长江不发洪水就没有我的事,长江发洪水不太大也没有我的事啊。我们都不愿意有大洪水,但即使发了大洪水,我们早就有预防大洪水的方案,也没有我的事。(来源:《与任正非的一次花园谈话》,2015)。▌ 我们能够留给后人的财富就是管理体系
我们留给公司的财富只有两样:一是管理架构、流程与IT支撑的管理体系,二是对人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人会走的,不走也会死的,而机制是没有生命的,这种无生命的管理体系,是未来百年千年的巨大财富。这个管理体系经过管理者的不断优化,你们说值多少钱?只要我们不崩溃,这个平台就会不断发挥作用。我们公司上市后能值多少钱,其实就是这两项管理财富值多少钱。所以我们会很重视流程。(来源:任正非在流程与it战略务虚会上的讲话及主要讨论发言,2012)华为公司最宝贵的是无生命的管理体系,因为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花了20多年时间,终于半明白了西方管理。只要公司不垮,就能无敌天下;如果公司垮了,这个文化就报废了,管理体系也没用了。我们要维持管理体系能有活力地持续运行,保持有动能,所以我们要保持盈利,逼大家不能搞低质量、低价格的经营。当然,也不能强调大幅度的激进改进,提出些莫名其妙的口号来。(来源:任正非在公司质量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2015)▌ 如果没有规范化,队伍则溃不成军
我们的员工文化层次很高,很聪明,但如果不规范管理,那么,主意越多,人心越乱,管理就越没有希望。中研部有人给我写了个条:中研部必须要有很多活思想,规范化管理使我们效率降低,新突破降低。反对规范化管理。我就给他批了条:如果中研部的工具库、数据库,甚至每个功能模块,每段程序都不规范,拿什么去拼出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产品呢?不规范管理将导致公司越大,效益越低,矛盾越多,越没有竞争潜力,最后就破产了。(来源:《不要叶公好龙》,1996)
改革就是要产生效益,我们要向管理要效益。如果我们这次的管理流程真真实实运行通了,我们管理的效益就大幅度提高了,投入产出的能力就增强了。如果有这种规范化的作业,就能把我们前期的改革成果巩固下来,我们就形成了一支雄师劲旅。如果没有规范化,队伍则溃不成军。改革的全面结果得不到巩固,效益就不可能提高。(来源:任正非8月26日在MRP II推行协调会上的讲话,1996)必须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怎么提高效益?就是简化管理。有管理进步的愿望,而没有良好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必定效率低下,难免死亡。华为公司的人均效益和西方公司比较至少要低2/3以上,那么我们浪费的是什么呢?是资源和时间,这是由管理无效造成的。我们正在引进西方的各种先进管理,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来源:《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1998)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潜在效率,华为公司的潜力也正是管理。各级部门都要格外重视管理的进步,短期内效益有可能会降下来,但从长远看会提高。(来源:《培训,培训,再培训》,1998)
▌ 提高人员效益应当是管理改进的一个重要目标
公司必须在工资增长的同时,效益更快增长,而不是工资增长速度超过了效益增长速度。我们一定要保证个人收入增长率,不超过公司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这样才能持续发展。(来源:任正非在HAY项目试点会议上的讲话,2000)不抓人均效益增长,管理就不会进步。因此一个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追求长远地、持续地实现人均效益增长。当然,这不仅仅是当前财务指标的人均贡献率,而且也包含了人均潜力的增长。企业不是要大,也不是要强,短时间的强,而是要有持续活下去的能力与适应力。(来源:《华为的冬天》,2001)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这三年的进步,我们从一个躁动的组织,渐渐变成一个静水潜流、安安静静的组织。安静下来以后,原子之间不再搞布朗运动了,摩擦没有了、浪费没有了,效率就提高了,成为一个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商业目标明确、流程化的组织,保证每个扳道岔的人、上岗的员工都有任职资格体系去评价,整个环节是完整的。(来源:任正非在2004年三季度国内营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不能一边救今天的火,一边埋明天的雷
华为公司一定要提高效率,并不是说埋头苦干就行。我们不主张加班加点,不该做的事情要坚决不做,这方面的节约才是最大的节约。算一算研发开发出来的功能,利用率不到22%,而通信行业电话功能的利用率更是不到千分之一,这个世界用来用去还是摘挂机,但我们公司过去就做不好。研发越高级的技术,大家就越兴奋,越去研究,职务和工资也越来越高,简单的技术反而不愿意去研究。如果我们减少20%的无效工作,那么既节约了成本,也不用加班加点。(来源:《CFO要走向流程化和职业化,支撑公司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交付》,2009)
我们不能因短期救急或短期受益,而做长期后悔的事。不能一边救今天的火,一边埋明天的雷。(来源:《深淘滩,低作堰》,2009)
现在最主要的是流程、制度和结构的改革,这个是最重要的。流程改革以后,重复劳动才会减少,然后才会提升。而且我不是想增加劳动强度从而得到效益的提升,是要降低劳动强度得到效益的提升。不做重复工作,不做无用工作,精力集中在提高效率上。(来源:任正非在2009年5月25日EMT办公会议、5月26日HRC会议上的讲话记录)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有时我们对人力数量要求看得太重,还没有学会把效率提高。当前公司有太多重复劳动,正如你们所提到的,运营商BG和企业网BG都在研究IP,一个容量大,一个容量小,界限上重复叠上去的一些人,可能就是浪费,累计入成本。如果把重复劳动人力释放,就能增加很多利润。(来源:任正非在IP交付保障团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
第二篇:“无为而治”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无为而治”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无为而治'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一、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并崇尚的一个闻名的治国安邦的方针政策。《老子三十七章》中写到:“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许多人以为“无为'就是无所作为,听从命运的摆布,是一种消极的处世观,实则不然。世界闻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认为,“无为'的真正含意应当是“避开反自然的行为'。也就是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敬重自然规律的意思。同时,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忘我的思想观念,无私无欲,利于他人。
“无为'是一种立身处世、治国安邦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当我们根据万事万物自身的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进展,万物自能“各复归其根'、“天长地久'、“没身不殆',这样就达到了“无不为'的境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便是黄老“无为'思想治国安邦的一次胜利实践。
改造自然如此,治国安邦如此,对班级的管理同样如此。班主任必需把握同学身心进展的客观规律,遵从于训练管理的原则,顺应时代进展的潮流,采纳科学正确的管理手段,才能使同学达到“民自化'、“民自正'的境地。
二、怎样才能达到“无为而治'?
1、行不言之教
《老子二章》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以不去'。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身教重于言教的方法。这样万物就会自然生长而不去争谁是创始第一,蕃生繁衍而不据为私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大功告成而不自己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永存。
班主任身教的作用自不必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每一个班主任都懂得,关键是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班主任有没有熟悉到自身言行举止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成为同学品评、仿照的对象,稍有不慎,就会对同学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到处给同学做出表率作用,是班主任达到“无为而治'的先决条件。
对班主任的道德要求,首要的是“无私',无私才能富有爱心,无私才能爱岗敬业,无私才能处事公正。无私的班主任才能造就大公无私、品德高尚的同学。所以《老子五十七章》中说:“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三十七章》中说:“无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同时,班主任考虑一切问题均应以同学的利益为动身点和归宿点。老子提出,最抱负也就是德才最好的领导人要“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班主任要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以同学的心为自己的心,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每一个同学都会特别在意班主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以班主任应当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来对待每一个同学。
老子认为,德才最好的领导人,即圣人也就是实行“无为之治'方针最彻底的领导人。
2、治人之术在于治心
佛家的《论心》里有这样一句话:“心乃万相之主宰。'治人之术,在于治心。心正则行正,每个同学的心态端正了,行为也就端正了,整体班风也就纯正了。因此,思想训练是达到“无为而治'的根本。
《老子十九章》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所谓“弃智',并不是指抛弃才智,这里的“智'指的是阳奉阴违、玩弄心术、阴险狡诈、损人利己等不良心态。老子提倡回归到纯净的本心,回归到一种安静有序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秩序中来,消退争强好胜、尔虞我诈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
“弃智'是“无为而治'的基础,首先,班主任自己应坚持对同学的正面训练,从正面引导、说理,堂堂正正地对同学提出要求,而绝不能采纳巧诈之术,骗取同学对班主任行为的支持。其次,班主任应当由加强同学的思想道德训练来消退同学的各种不良心理,使同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坦诚相见、相互信任,友好合作,这样班级才能和谐,班级的工作才能顺当开展。
那么,思想道德训练即“治心'之术应从何处入手呢?应当从培育同学的仁爱之心入手。仁爱之心是一切道德品质的基础,当同学明白了“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厚德以积福',“爱人者,人恒爱之'“阴恶之恶大,显善之善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道理,并能身体力行时,人心何愁不正?班风何愁不纯?
3、择人而任势
《孙子兵法势篇》谈到“择人而任势',即选择适当人才,充分利用形式。
班主任治理班级,不能事无巨细一概亲自过问,这样既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又不能充分发挥班干的能动性、不能调动同学的乐观性,久而久之,同学的主动性、制造性也就泯灭了。聪慧的班主任是“善假于物'的,他懂得提纲挈领、抓大放小的原则,他懂得使用人才、培育人才、利用班级整体力气的道理。
《老子二十七章》中说:“圣人常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老子认为,要做到“无为而治',领导者要擅长发挥每个人的专长,疼惜人才,充分调动人的乐观性。世上没有无用之人,也没有无用之物。(班主任工作.banzhuren.cn)能做到这点,就是一个高超的领导人,也叫做顺应自然之理了。魏书生常年在外讲学,而他所带的班级同学照样学习很好,班级活动也组织得很好,这便是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进行自我管理的胜利案例。
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肯定要充分发挥同学的“自治'力量,利用两种力气达到“自治'的平稳。
一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主任要在班级树立班干部的权威,赐予班干部大胆管理的权力。班干部制定的管理措施只要是合理的,班主任都应予以认可。日常班级管理实行值日班长负责制、同学干部轮值制、重大大事班委会集体争论制。班干部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对全班同学进行有效管理。二是全体同学。
由全班同学共同制订《班级公约》,落实班级管理的各项措施,明确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成立班级管理监督小组,负责检查值日班长、班委会成员的工作状况,定期对全体班干进行考核与民主评议。依靠同学民主自治管理,班主任的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干部的工作乐观性提高了,同学的责任感与成就感增加了,班级管理稳定、有序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减轻了。一如老子所说:“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4、治大国若烹小鲜
5、为政不行察察
《老子五十八章》提到:“其政闷闷(宽大),其民淳淳,其政察察(苛酷),其民缺缺(不满足,埋怨)。'老子要求执政宽宏些,不要严苛。
同学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有些错误只是阶段性的,老师假如过分追究,反而会起到强化的反作用。反之,适当的容忍和忽视会给同学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同学会在错误中成长。班主任有时也要难得糊涂,对于同学的非主观性错误不要总抓着小辫子不放。
6、“无为'的前提是“有为'
“无为而治'的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需经过一个从“有为'到“无为'的过程。带班之初,班主任必需亲临一线,身先士卒,赐予同学指导,为同学做出榜样。很多事情,班主任不得不亲自操刀上阵,待同学渐渐被领上路子,班主任还要伴随一程。
艺术家泼墨挥毫,可在瞬间成就一幅艺术作品,这是“无为'的境界,而之前“有为'的甘辛是必不行少的。班主任若想达到“无为'治班的境界,定然要在“有为'的阶段付出更多的艰辛。
三、“无为而治'的景致
《老子十七章》中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哉。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班级管理的最佳状态,就是班主任能促使同学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使同学听从于校纪班规却没有丝毫被强迫的感觉。这样就形成了班主任和同学之间的和谐状态,在和谐的气氛当中师生达成和衷共济的熟悉,共同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高超的班主任通过“无为而治',可以达到“以心治班'的境界、他与同学心心相印,他的意图同学心领神会,他往往一个眼神过去,同学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无为而治'是班级管理中一种棋高一着的超越,它建立在敬重训练规律、顺应客观形势的基础上,表现在敬重同学、信任同学和依靠同学的领导艺术上,它是一种完全包涵同学,使同学在和风细雨、潜移默化中被领导、被驱策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班主任从大处落笔、把握全局、高屋建瓴地实施管理,要求班主任以游刃有余的才、深谋远虑的智、真爱无私的心、润物无声的情感化同学、打动同学、领导同学。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利用“无为'的方法达到“治'的境界,才能使班级管理的成效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无为而治”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班级管理
“无为而治”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一、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并崇尚的一个著名的治国安邦的方针政策。《老子·三十七章》中写到:“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很多人以为“无为”就是无所作为,听从命运的摆布,是一种消极的处世观,实则不然。世界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认为,“无为”的真正含意应该是“避免反自然的行为”。也就是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同时,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忘我的思想观念,无私无欲,利于他人。
“无为”是一种立身处世、治国安邦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当我们按照万事万物自身的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发展,万物自能“各复归其根”、“天长地久”、“没身不殆”,这样就达到了“无不为”的境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便是黄老“无为”思想治国安邦的一次成功实践。
改造自然如此,治国安邦如此,对班级的管理同样如此。班主任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遵从于教育管理的原则,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采用科学正确的管理手段,才能使学生达到“民自化”、“民自正”的境地。
二、怎样才能达到“无为而治”?
1、行不言之教
《老子·二章》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以不去”。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身教重于言教的方法。这样万物就会自然生长而不去争谁是创始第一,蕃生繁衍而不据为私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大功告成而不自己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永存。
班主任身教的作用自不必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每一个班主任都懂得,关键是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班主任有没有认识到自身言行举止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成为学生品评、模仿的对象,稍有不慎,就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作用,是班主任达到“无为而治”的先决条件。
对班主任的道德要求,首要的是“无私”,无私才能富有爱心,无私才能爱岗敬业,无私才能处事公正。无私的班主任才能造就大公无私、品行高尚的学生。所以《老子·五十七章》中说:“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三十七章》中说:“无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同时,班主任考虑一切问题均应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老子提出,最理想也就是德才最好的领导人要“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班主任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学生的心为自己的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每一个学生都会非常在意班主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以班主任应该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来对待每一个学生。
老子认为,德才最好的领导人,即圣人也就是实行“无为之治”方针最彻底的领导人。
2、治人之术在于治心
佛家的《论心》里有这样一句话:“心乃万相之主宰。”治人之术,在于治心。心正则行正,每个学生的心态端正了,行为也就端正了,整体班风也就纯正了。因此,思想教育是达到“无为而治”的根本。
《老子·十九章》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所谓“弃智”,并不是指抛弃智慧,这里的“智”指的是阳奉阴违、玩弄心术、阴险狡诈、损人利己等不良心态。老子倡导回归到纯洁的本心,回归到一种安宁有序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秩序中来,消除争强好胜、尔虞我诈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
“弃智”是“无为而治”的基础,首先,班主任自己应坚持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从正面引导、说理,堂堂正正地对学生提出要求,而绝不能采用巧诈之术,骗取学生对班主任行为的支持。其次,班主任应该由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来消除学生的各种不良心理,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坦诚相见、互相信任,友好合作,这样班级才能和谐,班级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那么,思想道德教育即“治心”之术应从何处入手呢?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入手。仁爱之心是一切道德品质的基础,当学生明白了“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厚德以积福”,“爱人者,人恒爱之”“阴恶之恶大,显善之善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道理,并能身体力行时,人心何愁不正?班风何愁不纯?
3、择人而任势
《孙子兵法·势篇》谈到“择人而任势”,即挑选适当人才,充分利用形式。
班主任治理班级,不能事无巨细一概亲自过问,这样既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又不能充分发挥班干的能动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就泯灭了。聪明的班主任是“善假于物”的,他懂得提纲挈领、抓大放小的原则,他懂得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利用班级整体力量的道理。
《老子·二十七章》中说:“圣人常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老子认为,要做到“无为而治”,领导者要善于发挥每个人的专长,爱惜人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世上没有无用之人,也没有无用之物。(班主任工作)能做到这点,就是一个高明的领导人,也叫做顺应自然之理了。魏书生常年在外讲学,而他所带的班级学生照样学习很好,班级活动也组织得很好,这便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自我管理的成功案例。
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利用两种力量达到“自治”的平稳。
一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要在班级树立班干部的权威,给予班干部大胆管理的权力。班干部制定的管理措施只要是合理的,班主任都应予以认可。日常班级管理实行值日班长负责制、学生干部轮值制、重大事件班委会集体讨论制。班干部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对全班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二是全体学生。由全班学生共同制订《班级公约》,落实班级管理的各项措施,明确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成立班级管理监督小组,负责检查值日班长、班委会成员的工作情况,定期对全体班干进行考核与民主评议。
依靠学生民主自治管理,班主任的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与成就感增强了,班级管理稳定、有序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减轻了。一如老子所说:“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4、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六十章》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如同煎小鱼一样,不要经常翻搅,否则会把鱼翻烂。又说“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不治。”老子认为,要使国家安定,统治者就不能以烦苟政务扰乱民众,就不能政令频出或者朝令夕改,而要坚守“清静”、“无为”的方针。否则,人民就会无所适从、怨气横生,这样就会影响社会稳定。文革期间政令频出、斗争不断,昨天歌颂的今天就要被打倒,令老百姓不知所措,人人自危,最后使国民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
治班与治国一样,过多的举措、变换不定的要求不但会让学生无法可依,还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让学生生发怨言,不利于班级的稳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应简约明确,班级的规定、班主任的要求、对事件的处理等要保持连续一贯性,前后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这就要求班主任出言谨慎,工作的布置、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事先考虑稳妥,力争一次颁布到位,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5、为政不可察察
《老子·五十八章》提到:“其政闷闷(宽大),其民淳淳,其政察察(苛酷),其民缺缺(不满意,抱怨)。”老子要求执政宽宏些,不要严苛。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有些错误只是阶段性的,教师如果过分追究,反而会起到强化的反作用。反之,适当的容忍和忽视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会在错误中成长。班主任有时也要难得糊涂,对于学生的非主观性错误不要总抓着小辫子不放。
汉朝时光武帝查获了一些官吏与叛臣王郎勾结来往的几千封信件。光武帝当着他们的面把未拆开的信件和材料全部烧毁,他解释说,这样做是“令心怀不安的人放心”。班主任也应学学这种做事的风格,学会抓大放小,讲究治班策略。
6、“无为”的前提是“有为”
“无为而治”的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过一个从“有为”到“无为”的过程。带班之初,班主任必须亲临一线,身先士卒,给予学生指导,为学生做出榜样。许多事情,班主任不得不亲自操刀上阵,待学生逐渐被领上路子,班主任还要陪同一程。
艺术家泼墨挥毫,可在瞬间成就一幅艺术作品,这是“无为”的境界,而之前“有为”的甘辛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若想达到“无为”治班的境界,定然要在“有为”的阶段付出更多的艰辛。
三、“无为而治”的景致
《老子·十七章》中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哉。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老子把从政的领导者分为四类:
一、最高明的领导者,人民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二、比较好的领导者,人民亲近赞美他;
三、较差的领导者,人民畏惧他;
四、最差的领导者,人民侮骂他。最高明的执政领导人总是那样深思熟虑,不轻易发表意见,功勋建立了,事业完成了,老百姓都说:“这本来就是我们自己干成的”。
班级管理的最佳状态,就是班主任能促使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使学生服从于校纪班规却没有丝毫被强迫的感觉。这样就形成了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状态,在和睦的气氛当中师生达成和衷共济的认识,共同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高明的班主任通过“无为而治”,可以达到“以心治班”的境界、他与学生心心相印,他的意图学生心领神会,他往往一个眼神过去,学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无为而治”是班级管理中一种棋高一着的超越,它建立在尊重教育规律、顺应客观形势的基础上,表现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和依靠学生的领导艺术上,它是一种完全包容学生,使学生在和风细雨、潜移默化中被领导、被驱策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班主任从大处落笔、把握全局、高屋建瓴地实施管理,要求班主任以游刃有余的才、深谋远虑的智、真爱无私的心、润物无声的情感化学生、打动学生、领导学生。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无为”的方法达到“治”的境界,才能使班级管理的成效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
“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道德经》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好的领导者,部下并不感觉他的存在;其次的领导者,部下亲近并称赞他;再次的领导者,部下畏惧他;更次的领导者,部下轻蔑他。领导者的诚信不足,部下不信任他,最好的领导者是多么悠闲,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众人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老子这段话,提出了心法的“四重境界”,尤其指出了心法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即“不知有”。“有”指的是宇宙万物的自然状态,“知”指的是宇宙万物与人的关系。而心法的要求是把“有”和“知”统统去掉,从而达到“无”的境界。对于心法,有信与不信的问题。老子认为,对心法若取“信”的态度,就能够达到“无”的境界并找到“信”;反之,对心法若取“不信”或“不足信”(将信将疑)的态度,就不能达到“无”的境界,并且也找不到“信”。
做最高明的领导,让部下感觉不到你的存在,无论你是在企业还是不在企业,员工都能积极、主动、自发地工作,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一家企业,如果能达到“太上,不知有之”的“虚无”境界,不仅是企业领导者孜孜以求的,更是企业员工所渴望的!
这种“不知有之”的管理境界,就是“无为而治”,要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企业领导者的领导素质,二是授权艺术,三是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
首先,企业领导者本人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管理基础。古人说“内圣而外王”,只有企业领导者内心的精神力量非常强大,才可以统帅王者之师,行王者风范。如前面老子所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领导者必须以自身的诚信赢得部下的信任和拥戴,不下就会乐于听命于你,即使不发号施令,员工也乐意追随你做事。也就是说,企业领导者要提升并善于运用“非权力性的影响力”。
其次,学会授权是企业的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你无力控制所有事情,也无法制定全部决策。当你试图控制所有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做得既效率低下,又造成混乱。因此,你最好能让自己的下属去执行,因为他们可能比你更加了解情况。
诸葛亮可谓是一代英杰,身在茅庐之中,就已经看到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并且制定了辅助皇叔刘备匡复汉室的宏伟计划。然而他却日理万机,事事躬亲,乃至“自校簿书”,终因操劳过度而英年早逝,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诸葛亮虽然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蜀汉仍最先灭亡。其个中原因与诸葛亮的不善授权不无关系。试想如果诸葛亮将众多琐碎之事合理授权于下属处理,而只专心致力于军机大事、治国之方,三国时代的历史也许将会改写。
正确而且有效的授权不但不会削弱领导者的权力和地位,还能够使下属创造出更科学、更出色的解决办法。通常,导致人们无法正确授权的因素主要有:对下属不信任、害怕削弱
自己的职权、害怕失去荣誉、过高估计自己的重要性等等。归根到底是人们对于领导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领导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管理,领导的工作属于战略思维,领导思考的应是全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领导的真正作用在于恰当处理组织的协调问题,发挥组织成员的潜能。为了调动组织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完成组织目标,领导要善于决策,善于授权。
第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只有善于自我管理的员工,才能考虑“无为而治”。
万科董事长王石,可以说是最典型的“无为而治”型的企业领导。1984年创立万科的王石,22年间,王石在3件事上成为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楷模:
1.不断变革的战略创新能力。每一次市场环境变化,王石都能带领企业敏锐地进行战略转型。2006年以来,地产行业宏观调控,中小地产商资金链条吃紧,万科凭借其早已构建的融资通道并购整合,进入“资本+管理+品牌”为王的时代,成为中国地产的标杆。
2.国内首倡职业经理制度。王石除了推动万科在中国率先确立了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使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和权利界定得比较清楚外,他首倡打造职业经理制度,强调“弱化个人作用,强调制度作用”的理念;强调管理队伍整体建设,定期业绩评价,鼓励称职的职业经理为公司长期服务。
3.独特的做秀方式和生活方式。王石可谓CEO明星化的最早典范之一,传统媒体做秀,担任摩托罗拉和中国移动广告代言人,博客做秀,甚至在会见国家领导人时,说话做事切中要害而又投领导所好,都是王石的强项。而攀登珠峰成功,则成为王石独特生活方式和管理公司方式的顶峰之秀。
王石被誉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万科培养职业经理的公司制度手册争相成为其他公司的模版,他做秀的手法为地产圈包括潘石屹等后来者学习。
1999年始,王石辞去万科总经理的职务。自此开始,王石主要以董事长之职管不确定的事情,而总经理而主要负责确定的事情,所谓确定的事情,就是董事会已经做出决议的事情。
王石正逐步地把权力放给管理层。在万科团队中,80后已经成为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总数占公司全体员工的80%左右,最近,王石表示会给管理层更大的权限。“实际
上到现在,万科的管理团队不仅在管确定的事情,也已经在管不确定的事情。就是说现在我份内的工作,他们已经切入,但他们的事情,我绝对不会切入。”
我们可以看到,王石独特的领导风格和管理境界的形成,与王石个人的领导素质、王石的授权艺术以及万科80后员工快速成长三大要素,是密不可分的。王石以“化实为虚”的管理艺术,实现了“无中生有”的管理境界。
第五篇: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作为一个管理者,只有懂得“累死别人”的道理,才能更好地做好管理。即尽可能把任务工作当作包袱甩给别人,排除不必要自己去做的事情,而剩下的非管不可的事情才由自己来管理。自己把什么事情都做了,结果“累死了自己”,这叫做事;“累死别人”才叫管理。管理者应学会把工作分给别人。如果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累死别人”的理念,每一级的管理者都把自己没必要做的事情甩给别人,这样一级一级下去,反而人人都没有被累死,人人都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且人人心里都很舒服。
管理就像吃自助餐
西方的管理思想强调理性管理,考虑的很多事情都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却不知“理性非管理”的真谛。所谓“理性非管理”,即理性地不去管理可管可不管、他人管也一样或差不多的事情。就算一件事情两个人做,对方做得即使比你差,也要让他做,这样可以锻炼下属。管理就像吃自助餐,先别急于夹菜,应先绕餐桌走一圈,看看哪些是自己最喜欢的,然后再去挑选。不要一上来就夹菜,光吃青菜就吃饱了,后面的美味佳肴就会吃不下去了。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
好的管理就是不管理,这叫无为而治。作为高管,应树立几个管理观念,即凡是重复的事都不干,“累死别人”就是人人不重复,重复就是没有效率,重复的事情让制度、政策、规则去干;凡是没有必要自己干的事,别人干也是一样,那就让别人干;没有信息就不要去作决策,让有信息的人去作决策;重复的事情整理成流程,这样才能弥补管理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