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精益成本管理应用案例研究
公司精益成本管理应用案例研究
精益会计问题浅析
摘要追求精益生产的很多精益制造企业,发现传统的会计和财务控制系统越来越不再适用精益生产。传统的会计系统,以交易为导向,包含大量浪费性的环节,与精益生产背道而驰。在这种背景下,以客户价值为先导,以价值流为核心,以消除浪费为目的的精益会计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精益会计的产生,概括了其涵义,并分析了其基本内容。认为对精益会计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治理技术水平,增强我国制造业整体的竞争能力,为国家创造财富。
关键词:精益制造;精益会计;价值流;成本
越来越多的精益制造企业,开始质疑现行会计计量和核算方法的有效性,原因是这些企业的生产操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制造假设下的会计计量和核算方法不再适用,企业都在寻求一种与精益制造假设一致的会计计量和核算方法。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制造商可以用大量生产提高产量的方式降低成本;企业在顺利发展时期,信息技术也是产量增长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当今生产力过剩和全球竞争的时期,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生存的第一位的原则。从困难和节俭环境中磨练出来的精益制造方式,就成为应对衰退和逆境中的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好方法;成为替代传统大量生产方式来解救危机中企业的道路。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以日本制造业为代表的制造业,实施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的生产方式,运用了如JIT、约束理论方法、6ξ及其他质量治理方法、价值流治理、作业治理法和目标成本法等治理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治理学家对此现象进行了全面研究,于1990年将其总结提升为一种较完整的生产经营治理理论——精益会计。
一、精益会计的内涵
精益会计是以价值流为核心,消除浪费为目的的精益会计观点。它综合运用了如JIT、约束理论方法、6ξ及其他质量治理方法、价值流治理、作业治理法和目标成本法等治理方法,为精益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理框架,提升了价值流中的各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
精益会计的涵义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在精益会计体系中,财务控制职能,内置于各价值流中,能及时发现价值流中存在的问题,并迅速反馈给价值流治理者,可以保证价值流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第二、精益会计指标,是以未来为导向,从而与传统的以历史业绩和成本削减为导向的业绩评估体系有着根本的不同。
第三、在精益会计方法下,传统的年度预算也失去了意义,因为年度预算耗费很大,但是提供的信息却很少具有相关性,这与精益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第四、精益会计下的销售、运营及财务预算更为灵活,同时能更有效地监控企业的发展状况。
二、精益会计的基本内容
精益治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价值流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和治理。
精益会计的核心是价值流效益最大化
按照精益生产的观念,产品成本随着产量和产品组合的不同而变化,制造费用以整体形式与价值流发生关系而不与个别产品所耗劳动时间发生关系。某种产品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它在整个价值流中流动速度的快慢,非凡是在价值流中的瓶颈环节流动速度的快慢。成本核算、分析和治理的重点是产品在价值流中的流动速度问题而不是资源使用、个人效率或制造费用分配的问题。因此精益会计需要采用的是价值流成本法而不是完全成本法。
精益会计的目的就是消除浪费及追求最小价值流成本
精益会计是构建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前提,以价值流成本最小为目标,从而实现对整个企业价值流会计。在价值流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从而达到降低价值流成本,提高价值流效率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非凡化多样化的需求,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如何实现价值流成本最小,正确确认和计量它,显得十分重要。从总体说,价值流成本应是为保证价值流正常运作而支付的各种成本和费用的总和。价值流成本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国外有的学者提出价值流成本应包括:取得成本、运行成本、培训成本、维护成本、仓储成本、环境成本和回收成本。这种价值流成本划分方法主要基于价值流作业过程来进行的,但并没有考虑不同类型成本对整个价值流成本产生的影响和重要程度,不利于对价值流成本中关键性成本的控制和治理。鉴于这一原因,在考虑价值流成本作业过程相关性的同时,对关键性的影响价值流竞争力、客户满足度的成本予以足够的重视,价值流成本可划分如下:采购成本、设计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和服务成本。
精益会计是多种会计思想和治理思想共同构成的会计系统
精益会计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把精益治理思想与会计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会计理念--精益会计。它从采购、设计、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价值流成本,以达到企业价值流成本最优,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精益会计思想十分丰富,治理方法很多,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体系。假如孤立地看每一个思想,每一种方法,不能准确把握精益会计的精髓。精益会计的每个治理思想,每种治理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之间有联系的,一种方法支持另一种方法,方法又保证思想的实现,只有把价值流的精益治理思想与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精益会计系统,才能发挥每种方法的功能,才能达到系统的最终目标--质量是好的、成本是低的、品种是多的、时间是快的。精益会计不断追求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这是系统的最高层次的目标。
精益会计最高目标是为制造企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精益会计将以顾客需要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深深扎根于会计之中,同时又将会计根植于成本发生的现场,以消灭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为目标,立足于企业整个生产系统的优化。加快我国理论界非凡是实业界对精益会计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治理技术水平,增强我国制造业整体的竞争能力,为国家创造财富。希望精益会计也能尽快地成为改变中国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机器。精益会计的原理可以同样应用于全球每一种工业,向精益生产转变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也就是说,这一转变将真正地改变世界。采用了精益会计,当它不可避免地扩大到制造业以外时,将改变几乎所有的一切,包括消费者的选择,工作的性质,公司的财富,最终直指国家的前途。
三、精益会计的未来实施方案
对业绩考核方法进行精益改革
传统计量指标与精益计量指标有着明显的差距。传统的指标无法及时满足公司对主要财务信息的需求。它通常告员工的工作效率、机器利用率和一些差异指标如人工工资率及人工使用差异、物料用量差异和间接制造费用分摊差异等。在大多数公司,这些告每月发布一次,告的大部分篇幅用以解释上述差异。有时,这些公司也会将天天的信息发布出来,但是这些信息对公司实现精益会计没有任何帮助。
因此,应该淘汰上述传统的计量指标,精简那些对精益会计核算有用的计量指标,并推出新的精益生产单元业绩计量指标,如小告、首次合格品告、在产品/标准在产品和总体设备效率。这些指标的形成,直接来源于公司的企业战略,比较精简,主要关注精益生产、激励公司员工实现精益目标等问题。这些信息的收集和使用都在精益生产单元进行,不需要比较复杂的信息,因此相关的操作比较直观和简单。信息收集工作一般有单元内的工作人员手工完成,有这些信息生产的告就发布在单元内的白板或可视屏上。操作人员和监督人员在恰当的时间得到恰当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易于理解和使用。
消除财务会计流程中的浪费
转变为精益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消除那些原来用于支持公司批量制造过程,但是现在不再需要的交易、系统和控制。传统财务会计通常会对车间生产进度进行安排,并跟踪与这些车间生产相对应的人工和物料信息,以便了解每项作业是否与财务预算和车间生产进度保持一致。对于传统生产的几周甚至几个月的生产周期来说,这种具体的信息跟踪工作很有必要,而对于精益企业来说,生产产品的时间只需要几天或几周,再使用传统会计的跟踪机制便会形成浪费。
因此,应对跟踪机制进行监控来控制交易数量,通过反冲人工成本和物料成本来减少大量的交易处理。反冲法就是成本分配遵循以下逻辑顺序,即完成工时通知单中的产品生产后,对完工产品进行核算和计量,就能知道生产这件产品用掉了多少标准工时。所以,当工作通知单所注明的工作量完成时,所用成本可以标准成本为基础进行分配。此时,必须予以保留的是准确的物料单和制造过程,以及废、返工和加班纪录。
建立以价值流为导向的成本核算
通过编制成本信息计分卡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价值流的实际情况、差异对比分析情况和未来计划情况,以便根据成本信息对价值流进行治理。为保证价值流成本法的实施,企业应当按照价值流而不是部门或产品告成本和利润;应当尽可能不重复地将企业员工的劳动成本按照价值流进行分配;应尽可能将提供共同服务的职能部门的成本按照显著属性划分并直接计入各个价值流中;应当对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应当对诸如废次品、返工情况等“失控”状态进行跟踪;应当持续有效地控制存货。
在价值流之外的一些活动如会计服务、推进ISO14000等的成本费用作为业务支持活动的成本,并不计入价值流成本中,其目的在于为价值流治理者提供相关的、准确的、易懂的成本信息,以治理和改善所控制的价值流活动。
参考文献
陈明坤.精益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乔-斯腾泽尔,薄利会计学:最佳综合实践,2007年出版.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著.精益解决方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布鲁斯-A-汉德森,乔治-L-拉克著.精益企业.企业治理出版社,2005.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著.精益思想.商务印书馆,2005.肖智军,党新民,刘胜军.精益会计JIT.海天出版社,2002.唐-泰平,汤姆-路易斯特,汤姆-舒克著.价值流治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威廉-A.莱文森,雷蒙德-A.莱理克著.精益企业.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杰弗里-P.温瑟尔著.精益供给链治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埃德温.莱因戈尔德.丰田--驰骋天下.华厦出版社,2000.文章标题:公司精益成本管理应用案例研究
1精益成本管理的概念
精益成本管理(Lean Costing Management,LCM)是一个履行控制能力的责任系统和价值创造系统,该系统融合了环境、组织和文化等因素,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促使成本管理向着预测、决策和控制方面深化。对业务过程实施有效的分层控制,以超越于传统的视野有针对性地采用以维持、改善与革新为根本特征的控制方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精益成本管理是以成本管理为核心,是由成本规划、成本控制和成本改善三大支柱所构成的。与生产过程管理一样,也是在逆向思维指导下,形成独特的精益的成本管理思想。加法变减法的成本管理思想。精益成本管理把成本加利润等于售价的公式变成为:售价一利润=成本。意即以用户市场上能接受的售价减去确保企业必要的利润等于只能用这些成本去制造。这样就把售价这个与用户的外在矛盾转化成降低成本的企业内部矛盾。这就是通过内部挖潜经营的主导方式,也是集约经营的方向。从成本决定售价到售价决定成本的转变,可以派生出一系列思维方法与管理体系的变革。
2精益成本管理的要素分析
2.1成本规划
成本规划是指产品开发过程中进行的降低成本活动,也叫新产品目标成本控制。精益生产之所以把成本控制的重点首先放在产品开发阶段,并把它看成是企业竞争决定成败的关键,一是因为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决定了产品成本的80%。在成本的结构上,开发费用只占整个产品成本的5%;在成本控制的效果上,开发阶段占70%,其它阶段只占30%。二是因为传统成本管理工作把重点放在产品制造过程的各种消耗和费用控制上,对新产品目标成本几乎无人问津。三是因为目前企业内部组织层次多、分工细造成设计部门只管设计不过问成本,设计人员往往只注重产品的性能指标,不关心成本的多少、售价高低,认为这是计划、财务和销售部门的事,因此造成产品投产后不久就要进行设计改进,至使企业为了确保产品性能和经济性再作第二次生产准备,不仅给组织生产带来了困难,也会给企业造成新的浪费。因此,精益成本管理提倡使用好成本中5%的开发费用,控制住80%的成本,确保产品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和先进性。
2.2成本抑减
企业成本抑减是企业运用计划或预算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从消除浪费、挖掘潜力、增加生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以有效支出代替无效支出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评价,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企业成本抑减的目的是减少损失,消除浪费,运用建设性方法,在指定范围内不断地改进目前成本费用支出标准来降低成本。企业成本抑减的范围遍及企业各项策划、作业管理、服务管理等各层次各方面的工作,为企业的长期持续盈利提供根据。精益成本管理以长期成本削减为目标,通过与技术、人力资源和管理策略的融合,为企业提供一条长期削减成本的途径。
2.3成本改善
精益成本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中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四个过程做了改进,把低于实际水平的成本降低活动称之为成本改善。成本改善通过彻底排除生产制造过程的各种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浪费.可以分为几个等级,一级浪费是指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要素,如过多的人、设备和库存,它引发出过多的工资、折旧和利息支出;二级浪费,是指制造过多或过多的提前(精益生产不提倡超倾完成任务,而强调适时适量);三级浪费是在制品过多;四级浪费是指多余的搬运、多余的仓库管理,多余的质量维持等。从这四级看,每一级都比下一级更加综合更加重要。控制住第二级生产过多或过于提前,就可以减少第三级、第四级浪费。
2.4精益成本管理与现行成本管理的主要区别
与现行成本管理相比,精益成本管理的特征体现在“全面”上,因此又被称为全面成本管理。具体来说,精益成本管理有以下特征:
一、是成本概念的全面性--总成本管理系统中包含有产品成本与作业成本、数量成本与质量成本、战略成本与短期成本;
二、是成本目标的全局性--现行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局部的,以降低成本为目标,而精益成本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是相一致的;
三、是成本构成的全动因性--现行成本管理仅把料、工、费看成是成本的构成要素,而精益成本管理不仅包括料、工、费而且还把时问、资源都考虑进去;
四、是成本形成的全关系性--现行成本管理把成本、质量、时间看成是相互对立的因素。而精益成本管理则认为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递进关系;
五、是成本计算的全方法--现行成本计算采用的是单一的以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的成本核算程序,而精益成本管理则基于多目标,利用决策支持系统,采用多种计算程序和口径进行计算;
六、是成本管理的全过程性--现行成本管理系统实质是一种只注重结果的信息管理,而精益成本管理则强调过程管理。
宝钢精益成本管理应用案例分析
宝钢的精益成本管理改变了过于偏重“现场制造成本”的管理方式,实现了从产品策划、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顾客使用、环境等产品寿命周期的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从业务长河的下游移到了上游或者说是源头。故在管理职能上,应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在管理内容上,应包括标准
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划。在管理范围上,应跨越生产领域的成本管理、跨越单一的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注重对企业内外、对产品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在管理重心上,应将成本控制转向成本预测,尤其是要加强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在思想上,不能只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而要从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中寻求总体效益最优,正确处理成本与环境、成本与竞争、成本与发展的关系。
宝钢的精益成本管理体系是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先进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标准成本管理为核心,计划值管理为基础,全面预算管理为基本法,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通过成本对标,挖掘成本潜力,大力推进现场成本基础管理建设及全员成本意识的培训提高。推进成本的持续改善,对成本实行全过程控制,以提升产品成本竞争力,实现面向市场、面向流程、持续价值增值的成本管理目标。
3.1宝钢简介
宝钢是中国唯一进入世界五百强的钢铁企业,其主体业务为钢铁产品的冶炼、N-r.和销售,并电力、煤炭、工业气体生产,码头、仓储、运输等与钢铁相关的业务以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管理咨询等业务。长期以来,公司致力于生产高档钢材,积极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不断满足国内市场对高档钢材的需求。经过一二三期高起点的建设,形成冷轧板卷、热轧板卷、无缝钢管、高速线材等几大类钢铁精品系列,成为国内汽车、家电、集装箱、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压力容器等行业最大的钢铁供应商之一,并远销Et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美国和欧洲等地区。
经过多年的悉心培育和建设,宝钢已在国内拥有一批稳定的直供用户群和覆盖各地的营销网络,在薄板研发、制造及营销方面已初步形成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经过一、二、三期建设,宝钢总体工艺技术及装备达到较高水平,具有明显优势。质量体系有效性不断提高,公司质量方针得到有效贯彻、执行,通过强化过程控制,工序能力改进明显,产品质量稳定性逐年提高。公司的现金盈利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撑。在成本方面,宝钢的高档钢材产品成本处于全球最低水平,低成本是宝钢的优势之一。值得指出的是,宝钢目前的优势不仅来自于低成本,而且已经初步形成了创新的价值链,将低成本优势和创新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宝钢初步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3.2宝钢精益成本管理的设想
在已有标准成本制度的基础上,宝钢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持续竞争力,融合现代在国际上成功实施的先进生产经验,设计出精益成本管理系统。精益成本管理融合了以“6”为特征的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质量管理、ERP和供应链管理的精髓,把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目的是营造一种精益成本管理的组织经营模式,以达到成本最优,期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宝钢精益成本管理思想十分丰富,不同管理方法互相之间有联系有层次,构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将不断增加利润作为最高层次的目标。宝钢精益成本管理以作业动因为切入点,以提升基于速度和满意度的综合竞争能力,运用ERP实现整个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准确性和实时性,达到理想的成本管理目标。
3.3宝钢精益成本管理定位
随着中国加入WTO,宝钢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前所未有地要求宝钢加强精益成本管理、提升精益成本管理价值创造的能力。根据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和宝钢现代化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判断,从增强宝钢核心竞争力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宝钢精益成本管理的基本定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即要将精益成本管理的视角渗透到企业经营中的各个环节,以标准成本制度为基础,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本法,以价值增值管理为目标,通过横向和纵向一体化管理着力追求成本、效益的最佳和谐与长期统一,培育持续降本增效能力。
因此,宝钢的精益成本管理工作不仅注重短期利益,更要追求企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内部建立价值导向,探索和推进价值管理体系;深入分析价值驱动因素,通过标杆管理,发现价值增值潜力;建立边际贡献、价格贡献、物化成本、质量成本、事故成本、资产占用等不同的价值衡量标准,衡量和分析各业务单元、各流程、各工序、各产品的价值创造能力;逐步建立基于价值创造的长效激励机制,引导各部门从追求局部成本降低向追求系统成本降低转变,从追求个别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向追求价值最大化转变。
宝钢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精益成本管理”就是通过运用不断完善的精益成本管理信息化手段,吸收作业成本管理的先进理念,发展标准成本制度,将面向价值创造的精益成本管理视角延展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通过横向和纵向一体化管理,追求成本、效益的最佳和谐与长期统一。
3.4精益成本管理与宝钢的综合竞争力
目前,宝钢的高档钢材产品成本处于全球最低水平,低成本是宝钢的优势之一,主要表现在:
(1)人工成本优势:宝钢劳动生产率位于国际同行先进水平,人工成本具有领先优势。
(2)规模效益显著:宝钢除初轧外,各工序满负荷生产,充分发挥出规模效益。
(3)能源成本低:宝钢能源的回收利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炼钢为负能炼钢、世界首台燃汽轮机发电)、厂房设置科学合理、能源介质基本自产等形成宝钢低能源成本优势。(4)消耗成本低:宝钢良好的资金信誉、稳定的供货渠道、临海的地理位置等,大大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与先进的消耗指标相结合,形成宝钢低消耗成本优势。
进入新世纪,企业竞争战略的重点发生了变化,相应地精益成本管理的特征也转化为:建立和维持创新能力,围绕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提高竞争优势,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宝钢及其他中国企业正在寻求和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成本竞争战略。
最近的研究表明,把低成本和差异化统一起来,是宝钢为适应动态环境而超越传统竞争框架所提供的竞争方式的结果。
从上述对基本竞争战略的分析,结合宝钢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与成本控制有关的竞争力的基本结论:
(1)宝钢获得各种成本优势的战略措施构成了成本控制战略的主要方面。宝钢战略中的成本方面就是成本领先战略和实施其他战略过程中的成本战略,它服从于、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成本控制过程中的战略就是在不影响企业基本战略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尽可能降低企业的成本。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尽管它们的目标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降低成本的战略是宝钢竞争战略的组成部分,宝钢各种降低成本的战略措施的选择,首先要受到宝钢所实施的基本战略的制约。
(3)降低成本战略是企业实施各种基本战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核心是降低成本,实施差异化战略和目标聚集战略不仅不排除降低成本的战略,而且还需要借助成本战略来予以强化。
(4)成本降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应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从宝钢的战略过程来看,降低成本以不影响宝钢基本战略的实施为前提,不能因为成本降低的需要而牺牲企业的差异化战略和目标聚集战略。从企业的业务过程来看,降低成本是在保证既定的质量标准和时间进度前提下的成本降低,不应当损害既定标准,当两者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做出抉择。
以价值管理为核心,通过对企业成本经营资源的计划价值和潜在价值分析,挖掘成本经营资源的潜在价值,不断提升公司价值,实现宝钢价值最大化。概括地说,精益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为顾客创造价值,这一点已经得到国内外著名公司的认同。例如,全球知名的日本索尼公司把“以提高索尼集团的企业价值作为经营的根本”;新兴的中国TCL集团有限公司认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价值创造是企业立业之本。宝钢提出了驱动公司进入2l世纪的三项重要发展战略,即:价值管理、革新、通过地区化实行全球化。该公司认为“顾客价值”战略意味着以人为本,包括三类人:
1)购买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顾客,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就是公司应以结果为导向,达到为社会和用户所认定而使购买者愿意为此而付费。
2)为公司工作的员工,这是公司价值的源泉;也就是公司应发挥员工的创造潜力,尤其是管理人员在价值和管理上乐于接受进取,并为员工营造责任和回报密切相关的良好工作氛围。
3)公司投资者,使他们能取得良好的回报;也就是公司应高度重视股东价值,否则公司就会经营不下去。
可见,宝钢公司不仅把以人为本的精益成本管理全面扩展到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三方面的人,而且实质上包含了企业的市场价值、创造价值、资本运作价值等企业价值系统的诸多方面。
3.5宝钢精益成本管理成效评价方法
为了客观地评价精益成本的价值,必须借助于一个有效的价值测量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成本评价系统,即精益成本评价系统。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必须围绕财务、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以逐步营造不断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体系。业绩评价主要由财务、时间、数量、差错和人的反应(满意度)构成;顾客满意体现在服务、质量、生产率三个指标上;竞争优势以价格、市场表现等反映;财务价值具体由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指标体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益成本管理是高科技、新市场需求和现代管理三者综合作用下的必然产物,它代表着企业成本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发展方向。目前宝钢的精益成本管理仍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推广领域正逐步由产品生产扩展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范围从企业内部管理走向企业外部管理,管理效果从短期管理走向长期管理,管理轨道从纯经济转型到经济与技术结合型,管理手段从手工型转向自动化、信息化,逐步形成面向企业价值增值的精益成本管理体系,形成以获取竞争优势、创造用户价值为目的的、系统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方法,是多维度和多视角的精益成本管理体系。
精益管理及其应用意义
精益管理是对精益生产方式的提炼和升华,它以精益管理思想为核心,渗透扩大到除制造业以外的其他领域。掌握精益管理思想有助于企业节约化生产,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时也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势所趋。
精益管理的诞生
精益生产方式是继单件生产方式和大量生产方式之后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诞生的全新生产方式。丰田公司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经过近20年的不断改革,实现了建立起一个以减少浪费为特色的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和低消耗的生产系统--丰田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被美国学者研究后称为“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方式,并在全球广泛传播和应用。这种生产方式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是对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它是在精益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准时制JIT”和“自动化”为支柱,以“标准化”、“平顺化”、“改善”为依托,借助“5S”、“看板”等工具形成的一套生产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精益管理思想逐渐渗透到传统制造业之外的行业,并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研究精益生产首先应该研究掌握精益管理思想。
精益管理的精髓
精益管理思想主要有五个方面:
1)价值; 2)价值流;
3)价值流动;
4)需求拉动;
5)尽善尽美。
价值
精益思想的关健出发点是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价值通常由功效和价格等组成,它是由顾客定义、由生产者创造的。价值只能由最终顾客来定义,而价值也只有由具有特定价格、能在特定时间内满足顾客需求的特定产品来表达时才有意义。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中,如产品的价格过高而超过顾客的承受能力,尽管产品的功效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但是这样的产品经常会被顾客舍弃。GE公司曾经开发出一种电灯泡,寿命较一般的电灯泡长很多,但价格是市场上一般灯泡的几倍,最终未能获得较好的市场表现。产品价值的其他构成部分中的辅助功能,虽然也是产品价值的一部分,但一般不会成为顾客购买产品的真正动机之所在。正确认识产品价值的各组成部分,可以对企业的产品开发、成本控制等起到重大的作用。
产品的价值是由顾客定义的,但是由生产者创造的。一些欧洲企业热衷于提高他们产品的性能和生产工艺的水平,然后向他们的顾客去介绍和推销自己的产品,虽然他们的产品功能在顾客看来并不实用。生产者创造了产品的价值,但并不是定义了产品的价值,德国企业的这种想法是供小于求、以产定销时代的缩影。
因此,精益思想从一种自觉的尝试开始,通过与顾客的对话,为具有特定功能以特定价格提供的产品精确定义价值,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价值流
价值流是使一个特定产品通过任何一项商务活动的三项关键性管理任务时所必须的一组特定活动。此三项关键性管理任务为:从接受订单到执行生产计划发货的信息流;从原材料到转化为产成品的物流;从概念到正式发布的产品设计流。
从是否增值的角度分析,这些活动又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明确的创造价值的活动;第二种是不创造价值但在现阶段不可避免的活动,通常称之为一型浪费;第三种是不创造价值,可立即去除的活动,通常称之为二型浪费。如果从是否增值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产品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原来企业习以为常的运营方式中存在着太多的浪费,这些浪费使得企业在满足顾客的要求方面总是力不从心。
以单个产品为例,进行价值流的分析,我们可以分为三步:了解当前工艺流程是怎么运作的;设计一个精益价值流;制定未来状态的实施计划。企业内进行价值流分析,在实施未来状态的计划时,通常需要企业的许多部门的协作,甚至需要供方的配合,一起联合检验每一个创造价值的步骤,并且持续到产品的最后。
价值流动
“价值流动”是精益管理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经过第二步的价值流分析,对于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活动和一型浪费活动,应使其流动起来。
传统的观点认为,应该将各种活动按类型分组而利于管理,比如,在生产现场将所有的车床布置在一起,将所有的刨床布置在一起,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形成一个班组,如车床班、刨床组。这种观点在传统的职能制组织结构下,表现为分工明确的几个部门:财务部、设计部、采购部、检验部等。
亨利·福特和他的助手们是最先真正认识到流动潜力的人。1913年秋,福特把汽车的最后总装转变为连续流动的方式,使福特T型车的总装工作量减少了90%。接着他把生产T型车零件的所有机床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并且试着使从原材料到成品车发货的整个过程流动起来,由此也同样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但他的方法只能在生产量大到必须使用高速装配线才能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丰田的大野耐一和他的同事们实现了在少量生产条件下的连续流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用装配线,而是学习迅速调整工装,从一种产品转产到另一种产品,并且使用小型化的机床,这样不同类型的工艺步骤可以马上相互调整,以使正在进行的加工保持在连续的流动中。
精益管理思想的价值流动原则要求企业重新定义职能、部门和企业的作用,使他们能对创造价值做出积极的贡献;说明价值流上每一点的员工的真正需要,因此,使价值流动起来才真正符合员工的利益。这不仅要求为每种产品建立精益价值流动,还应该重新思考传统的企业、职能、职业,重新考虑精益战略的发展。
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目的是拉动价值流。从“部门”和“批量”转化到“生产团队”和“流动”,第一个可见的效果是:从概念投产、销售到送货以及原材料到顾客所需的时间大大的减少了,可能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引进了流动以后,需要几年才能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几个月内就可以完成;需要若干天才能办完的货手续,几小时就可以办完。而且精益系统现在可以使正在生产的所有产品进行任意组合,所以变了需求可以及时得到满足。精益管理的这种思想也能从库存量下降和奖金周转速度加快中节省巨额资金。精益管理是一个革命性的成就。因为,一有了在客户需要的时候就能设计、排产和制造出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就意味着企业可以抛开销售预测,直接按顾客告诉企业的实际要求生产就行了,在电脑制造业中,戴尔公司就是典型的此种模式。这就是说,企业可以让顾客从企业那里按照需求拉动产品,而不是把顾客不想要的产品硬推给顾客。当用户知道他们可以立刻得到他们所要的东西时,而且当生产者停止定期的减价销售活动,不再把已经生产出来却没人要的产品推销出去时,用户的需求就变得稳定多了。
尽善尽美
当企业精确的定义产品的价值,识别出整个价值路,并且使创造产品价值的活动连续流动起来,并且让顾客从企业的接动价值开始时,奇迹就出现了。具体表现为,当企业为真正满足顾客的要求,并且全心全力的为之努力,会出时资金、场地、成本和错误时,尽善尽美的思想就不是那么虚无缥缈了。因为企业满足上述四个思想后,愈想真正满足顾客的要求,让价值流动得更快一,就越能露出价值流过程中的瓶颈和障碍,企业就会不断地组织团队改善这瓶颈,去除障碍,满足顾客的要求。专职产品工作团队直接与用户对话,总能更精确地确定价值,并且也常常能学到增进流动和拉动的各种方法。追求尽善尽美的最重要的驱动力就是透明度。在精益系统中的每个人,从分包商、组装厂、批发商、顾客到员工,都可以了解所有的流程,因而易于发现创造价值的较好方法。而且,员工做出的改进几乎立刻就可以得到积极的反馈。这正是精益管理的关键特征,也是不断努力寻求改进的强有力促动。当员工开始从产品开发、接单和生产流动中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能够看到顾客满意时,传统管理中大部分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也就不必要了,“让我们做得更好”也就能够成为员工主动承担的职责和企业永远的宗旨。
精益管理的应用意义
紧密围绕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开展变革,除了对谋求不断满足顾客要求,改善产品质量,缩短交货期,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具有重大的意义外,在我国当前资源普遍紧缺的国情下,企业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有着更深的启示。
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企业作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中坚力量,也是资源耗用的大户,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挥巨大潜力?精益管理就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是企业可以在准确理解精益管理思想的前提下,针对投入产出率这个重要指标,研究当前的产品资源耗用标准,制定切实有效的改善措施,降低资源耗用,增加企业效益。
二是企业通过推行精益管理,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增加投资机会。
三是企业可以通过准确定义产品价值,去除产品中华而不实且耗费资源的功能;开展价值流分析和使价值不断流动,消除企业中的二型浪费和一型浪费,建立简捷的产品实现过程,更快更高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根据顾客需求拉动生产,企业就能真正的“按需生产”,避免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积压。
第二篇:精益生产与成本管理
精益生产与成本管理
我国制造业虽然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
25、日本的1/26;制造业结构仍然偏轻,表现为装备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到30%,远低于美国的41.9%、日本的43.6%;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企业的组装业比重大,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49%、日本的38%;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JIT生产是当今制造业生产的追求,精益生产最大的好处之一,在于其对成本降低的显著功效,要想达到精益生产的成本控制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浪费,下面我就那些“浪费”会使对应的成本增加因素进行对比:首先是等待的浪费,精益思想认为非增值作业就是无形成本的增加,出现等待原因有那些呢:生产线上产品种类的切换、工序间不平衡、机器设备的故障造的等待,缺料、生产计划安排不均衡使用机闲置。这种类单项来看好象不会,其对应的差异成本主要体现在整体上,造成是生产能力让费,使工人的工资、设备的空转等无形成本的增加。
JIT中浪费的东西,应该从预测生产上解决。因为JIT控制好了,库存的,人力的等等都是到了一定极限,不能怎么动了,如果还想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应该在预测生产的角度看生产流程上的浪费了。比如,预测做的好,库存滞留量还有压缩可能,生产分配可以更合理,降低JIT中浪费比较大的环节在整个流程中的比重。
其次是库存的积压的浪费它会直接造成资金积压,看看那些不必要的库存增加,会导致那些结果?
1.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搬运、仓库管理堆积、寻找放清除工作
2.场地的占用、仓库租金费用的增加、管理费用增加
3.生产能力不足被掩盖,先入先出作业成为困难。
那库存积压的直接原因就是采购过多或不足、制造过多也会造成库存积压,当在制品、成口积压会增加转移的成本及运输设的的成本还直接导致资金的积压。要减少库存,各个部门应协同,准确预计需求。库存减少了,流转资金就多了,自然成本也降低了。因此,精益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管理,沟通与协作。再次,过分精确的加工也是一种浪费,它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工浪费,使用了多余的作业时间和其它设备,使额外的人员、人力、生产资源、水电等费用增加,加工的管理工时也相应增加,时间浪费还会影响产量的完成。这首先是产品设计和技术要求超过了必要的产品功能。设计者给产品规定了过高的精度,强度,无用的功能、结构等等。
产品质量问题是最大的浪费:
1.次品返工、服务等相关工作使成本增加,如工时、人力、工具、设备、管理费用等都会相应成本增加,客户的服务成本也会加大!
2.还有出现废品后对废品本身处理就是一浪费,当有退货时还需要额外的索赔及相应的费用支出
3.质量问题到导致信用等级的降低,失去对客户的信誉就等于失去了市场,对市场宣传的无形的成本也会加大!
产品的质量成本包括:
预防不良的成本:在防止不良阶段所做的工作所花费的成本;
鉴定不良的成本:检验时所花花费的成本;
内部缺陷的成本: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不良而进行的返工或者维修所的成本;
外面缺陷的成本:产品的售后服务,以及由质量问题失去顾客的成本
可以在确定相应的参数(比如新生产线是否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旧线全盘否定后需要多久才能将新线投产、固定资产折旧、新线成本等)之后经过定量计算,选取效益最大化的方案。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企业中其实浪费随处可见,不增加效益的活动比比皆是,那么我们如何加强成本管理呢?说到成本控制,很多人会想到用新材料、技术创新、工艺改进、设备改造等等,然而我们会发现这些都是在一种发散思维的状态下进行问题探讨,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如何系统地看待这样一个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也从侧面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系统化工作思路的成熟度和团队职业能力。
在这里试图以成本控制这个议题来演绎系统化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
成本控制的基础在于从企业内部管理入手,采用各种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内部劳动生产率。前面提到的那些方法都属于这一层面,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当然这个方法是有限度的,就是当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与提高效益带来的收益相平衡时,就达到了一个临界点,过了这个临界点就会得不偿失。
在内部管理达到效益临界时,我们开始从产品质量管理入手,通过全面质量管理降低次品率,从而降低正品成本。而当为质量管理发生的额外支出与质量管理效用相平衡时,该手段也达到了效用临界点。突破新的临界点一般采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即衡量成本构成和产品功能之间的关系,即在功能的取舍与成本的升降间寻求方法,使得产品的性价比得到提升,从而有效控制相对成本。当然这样的操作也是会有所穷尽的。
随着视野的开阔,我们现在还可以通过整合资源配置、优化供应链等方法为成本控制提供新的途径,比如外包等。
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到降低次品率,再到提高产品性价比,再到资源整合、供应链管理,这样的一个思
路是建立在系统考察企业各个层次的运作机理的前提之上的,我们把视线先从成本这个概念上超越过去,完整地看待企业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从基础入手,逐步提高思路的层面和运作的宽度。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从各个环节分别入手,可以通过群策群力的方法集思广益;而降低次品率的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将各个环节同时纳入,在一个大的协同标准下进行努力;至于价值工程则更是要紧密连接市场,使企业根据市场的实际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合理的运作,企业的各个部门尽管在这个层面上各自的权重不同,但是整个企业需要和市场(外界)进行有机的联系,每个环节都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至于资源整合、供应链管理,将在更深刻的层面上对企业的运作提出全新的要求,甚至会因此对企业的现有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将对上下游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适度的信息开放。
成本控制只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诸多问题中的一个,企业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要考虑,如何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一个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中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当今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即从简单的片面的看待管理问题到系统的全面的理解企业中的现象,同时树立起无限追求卓越的思想。精益生产管理只是公司里众多管理环节中的一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局部到全面,只有无限的持续改进,不断变革创新,才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办法!,
第三篇:《高效精益成本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精益高效成本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精益高效的成本管理是企业取得利益的关键,只有做好成本管理,才能从最起点为企业创造效益。现代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既要求得生存,更要求得长期成长和发展,削减成本就成了一个企业面临的永恒主题,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而忽视设计研发、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控制,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控制;缺乏经营控制,忽略了成本管理的事前预测和管理决策,导致成本计划不准确,事前成本控制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造成生产成本控制的盲目性。企业应该在危机到来之前就及早地考虑这些问题,以便能以别人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赢得有利地位,不能等到危机到来时才临时抱佛脚!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供应链成本的最小化,即采购成本、研发成本、生产成本、质量成本、物流成本和服务成本的最小化。
通过对精益高效成本管理学习,我对精益高效成本管理的理解更为深入。精益高效成本管理是从丰田生产方式中总结提炼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消除企业所有环节上的不增值活动,达到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和改善质量的目的。实现精益高效成本管理的基础是稳定的生产运作,及时供货(JIT)和稳定的质量保证是实现精益高效成本管理两大推动力。精益高效成本管理主要是彻底杜绝企业内部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丰田公司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丰田生产方式不断充实、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将科学管理、技术创新、信息革命融为一体的完整管理体系。如何运用精益高效成本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没有定式的,它是一个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以精益思想多角度着眼,使用不同的精益工具,由表及里逐步持续改善的过程。现将本次学习体会到的有关精益生产的内容总结如下:
一、“均衡化”与“多样化” 多样化也就是多品种及少批量,但多品种少批量如果控制不好会对我们的库存尾数造成压力,也就是说资金的积压。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好均衡化的管理,在库存量及合格率上的有效控制是做好多样化的基础。
二、杜绝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操作的浪费在我们的工作中时刻存在,如可找出这些浪费及改善是关键,要找出我们身边的浪费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做到更全面。要真正能达到杜绝各种浪费还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做到,所以我们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杜绝各种浪费,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三、少人化、自动化 “少人化”是从“省人化”过度得来的,这需要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才可实现。而“自动化”除了设备自动化外,我觉得作为生产部门,人的“自动化”由其重要,人的“自动化”指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动去做事,自动去寻找问题并寻求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挖掘第一个人的潜力,使到在少人的情况下能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所以我们在人员的思想教育方面要多下功夫,使员工的意识上提高做到发处内心的自愿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动化”。
四、柔性生产 “柔性生产”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岗多能”,如果我们每一个员工能够掌握多个岗位的操作技能,那么在生产上人员的调动方面较为灵活,是少人化、自动化及杜绝浪费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要使每一个员工能掌握多个岗位的技能必须多给员工有培训及实践的机会,我们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及给予分配不同的工作,让他们在理论及实践中提高操作技能。企业精益高效成本管理渗透于企业各个环节,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共同推动的,要实行精益高效成本管理,要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1、设立有关整顿浪费的制度,降低工人提出改进、创新的门槛。工人只要提出合理、且对生产有益的改进就算一项成果,到年底的时候评比出优秀的成果,给予奖励和公布。这样才能激发工人的创造热情,将员工的智慧充分加以利用,也就是先将第七大浪费减到最小。
2、生产计划要尽可能的细致和科学。因为粗放的计划,肯定会造成库存和搬运的浪费,但是科学的计划还需要在下达计划的先期进行细致的工作,将各项零部件的生产节拍掌握清楚,然后再制订出科学的计划,避免不需要的零件堆满现场的弊端。
3、让现场管理真正地为生产服务。现场管理应是生产管理的基石,而不应是障碍。丰田公司的“5s管理”就是为整顿现场的浪费而服务的,只有建立起现场管理为生产服务的理念,才能将现场管理真正地做好。
4、工艺人员在编制工艺时,对加工余量的大小应科学、适当,避免不不必要的加工和多余的加工,并且在审图时,对图中加严要求的地方应与设计及时沟通,不必要的加严应放松,以减少加工难度和加工时间。
5、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不能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层面上。应制定改善问题的制度,为持续改善创造条件,创造出勇于和乐于面对问题的氛围,并提供对员工的方法培训,以加强对问题的追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做到全员抓质量的目的。
总之,只要能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改起,将精益的理念逐渐地渗透于日常的生产中,精益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相信总有一天,当我们面临生产计划跟不上变化的时候,不是改变计划,而是学会控制变化。
第四篇:《高效精益成本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精益高效成本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精益高效的成本管理是企业取得利益的关键,只有做好成本管理,才能从最起点为企业创造效益。现代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既要求得生存,更要求得长期成长和发展,削减成本就成了一个企业面临的永恒主题,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而忽视设计研发、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控制,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控制;缺乏经营控制,忽略了成本管理的事前预测和管理决策,导致成本计划不准确,事前成本控制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造成生产成本控制的盲目性。企业应该在危机到来之前就及早地考虑这些问题,以便能以别人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赢得有利地位,不能等到危机到来时才临时抱佛脚!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供应链成本的最小化,即采购成本、研发成本、生产成本、质量成本、物流成本和服务成本的最小化。
通过对精益高效成本管理学习,我对精益高效成本管理的理解更为深入。精益高效成本管理是从丰田生产方式中总结提炼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消除企业所有环节上的不增值活动,达到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和改善质量的目的。实现精益高效成本管理的基础是稳定的生产运作,及时供货(JIT)和稳定的质量保证是实现精益高效成本管理两大推动力。精益高效成本管理主要是彻底杜绝企业内部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丰田公司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丰田生产方式不断充实、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将科学管理、技术创新、信息革命融为一体的完整管理体系。如何运用精益高效成本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没有定式的,它是一个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以精益思想多角度着眼,使用不同的精益工具,由表及里逐步持续改善的过程。现将本次学习体会到的有关精益生产的内容总结如下:
一、“均衡化”与“多样化” 多样化也就是多品种及少批量,但多品种少批量如果控制不好会对我们的库存尾数造成压力,也就是说资金的积压。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好均衡化的管理,在库存量及合格率上的有效控制是做好多样化的基础。
二、杜绝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操作的浪费在我们的工作中时刻存在,如
可找出这些浪费及改善是关键,要找出我们身边的浪费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做到更全面。要真正能达到杜绝各种浪费还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做到,所以我们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杜绝各种浪费,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三、少人化、自动化 “少人化”是从“省人化”过度得来的,这需要提高
员工的操作技能才可实现。而“自动化”除了设备自动化外,我觉得作为生产部门,人的“自动化”由其重要,人的“自动化”指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动去做事,自动去寻找问题并寻求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挖掘第一个人的潜力,使到在少人的情况下能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所以我们在人员的思想教育方面要多下功
夫,使员工的意识上提高做到发处内心的自愿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动化”。
四、柔性生产 “柔性生产”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岗多能”,如果我们每一个员工能够掌握多个岗位的操作技能,那么在生产上人员的调动方面较为灵活,是少人化、自动化及杜绝浪费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要使每一个员工能掌握多个岗位的技能必须多给员工有培训及实践的机会,我们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及给予分配不同的工作,让他们在理论及实践中提高操作技能。企业精益高效成本管理渗透于企业各个环节,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共同推动的,要实行精益高效成本管理,要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1、设立有关整顿浪费的制度,降低工人提出改进、创新的门槛。工人只要
提出合理、且对生产有益的改进就算一项成果,到年底的时候评比出优秀的成果,给予奖励和公布。这样才能激发工人的创造热情,将员工的智慧充分加以利用,也就是先将第七大浪费减到最小。
2、生产计划要尽可能的细致和科学。因为粗放的计划,肯定会造成库存和
搬运的浪费,但是科学的计划还需要在下达计划的先期进行细致的工作,将各项零部件的生产节拍掌握清楚,然后再制订出科学的计划,避免不需要的零件堆满现场的弊端。
3、让现场管理真正地为生产服务。现场管理应是生产管理的基石,而不应
是障碍。丰田公司的“5s管理”就是为整顿现场的浪费而服务的,只有建立起
现场管理为生产服务的理念,才能将现场管理真正地做好。
4、工艺人员在编制工艺时,对加工余量的大小应科学、适当,避免不不必
要的加工和多余的加工,并且在审图时,对图中加严要求的地方应与设计及时沟通,不必要的加严应放松,以减少加工难度和加工时间。
5、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不能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层面上。应制定改善问题的制度,为持续改善创造条件,创造出勇于和乐于面对问题的氛围,并提供对员工的方法培训,以加强对问题的追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做到全员抓质量的目的。
总之,只要能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改起,将精益的理念逐渐地渗透于日常的生产中,精益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相信总有一天,当我们面临生产计划跟不上变化的时候,不是改变计划,而是学会控制变化。
第五篇:精益生产咨询案例管理
服装企业实施精益生产 让服装更“值钱”
以下资料由谷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整理提供
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致力于发展现代生物工程科研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01年6月成立以来,企业立足“产学研”发展之路,创新性地引入“生物炼制”理念,始终围绕“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这条主线规划企业发展蓝图。在“弘扬龙力文化,培育一流团队,融入世界经济,争创百年企业”的企业精神指引下,坚持自主创新,开发高科技产品,多产业经营,完善功能糖、淀粉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形成了以功能糖、淀粉糖、药品、新能源四大产业为主导的高薪技术企业。龙力公司已发展成现代生物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骨干企业、中国功能糖城重点支柱企业、全国淀粉糖行业20强企业、全国发酵行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山东省优秀中小企业、山东省百强私营企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低聚木糖生产研发基地。
面对经济一体化的挑战,龙力人继续秉承“科技至上,回报社会”的理念,以大气魄、大胸怀融入世界资本链、信息链、供应链、生产链、物流链,全面与世界经济接轨,完善战略体系,将龙力公司打造成全球知名的国际大型生物科技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显现出管理环节的薄弱,为公司更快更稳的发展,为确保公司上市的顺利推进,公司领导决定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协助开展精益生产管理,快速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该项目自2010年4月启动,实施范围为淀粉车间和结晶糖车间。9月份顺利通过中期验收,11年1月份公司成立专门的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结果如下:
1、生产效率(日产量)提升:淀粉6.4%;结晶糖8.8%
2、生产周期缩短37.2%
3、成本降低:淀粉3.07%;结晶糖3.97%
综合得分101.2分
该项目之所以能圆满完成合同指标要求,首先是精益生产的推行手法得当,根据我公司多年对流程型产品推行精益生产的总结和研究,采用三段式推行手法,尤其是生产流程的均衡化突破。二是全员改善的深入,淀粉和结晶糖是成熟的传统产品,降低成本难度很大,车间员工根据精益生产的要求和技术掌握,从细节处深入改善。目前这两个车间根据精益生产的要求,持续进行全员的革新,其他事业部也主动积极地将精益生产技术应用到产品生产和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