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新闻场节目分析

时间:2019-05-14 13:0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超级新闻场节目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超级新闻场节目分析》。

第一篇:超级新闻场节目分析

安徽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新闻资讯服务类栏目《超级新闻场》,自开播以来凭借其及时性、贴近性、服务性的特色在收视排行榜上居高不下,这类全新的本土化新闻资讯节目以城市为单位、以平民化的社会新闻为特色,第一时间报道动态消息、绘声绘色讲述市井新闻,倍受观众的喜爱和业界关注。

《超级新闻场》是安徽卫视旗下的一个早间新闻栏目,其属性为杂志型新闻栏目。栏目采用大板块小栏目,主持人点评串联播出的传统杂志新闻播出形式,整体上栏目呈现出生动活泼、贴近百姓的特色。整个新闻栏目是由《新闻直通车》、《社会透明度》、《天天故事会》三个子栏目共同构成,栏目在每天清晨6:30开始,一般时长为一个小时,即7:30结束。其中三个子栏目的基本时间分配为,12分钟,20分钟,21分钟,剩下的2分钟分别会分配给三个子栏目之间的串联预告,以及节目最开始和结束的节目宣导及广告画面。而另外的5分钟自然是广告的播出。

《超级新闻场》本着“服务市民,以人为本”的宗旨,在节目的广度、深度、关联度上下功夫,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和本土化的特色,成为安徽百姓的“信息超市”。该节目在题材范畴上以安徽当地的民生内容为主要材料;在传播对象上也是主要针对当地受众;在传播理念上具有强烈的“百姓本位”意识,全面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彻底摒弃以往“传者本位”的居高姿态。中央电视台新闻满足观众了解天下大事、国家大事的收视需求;各个省级卫视新闻联播基本都是定位于传达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服务当地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以时政新闻、经济新闻为主;地面频道的新闻资讯类节目则可以社会新闻为主,贴近性、服务性更强,更受百姓欢迎。应该说这类题材的新闻节目具有不可替代性。

由于这一类节目的报道范围局限在一个城市之内,新闻题材有限,如果按照以往的题材获取方式,如等热线,等有关部门或单位举办活动之前的通知,那么本身就使为数不多的题材更会显雷同和单一。《超级新闻场》打破了这种常规的题材获取方式,采取主动出击,与市民、与社会实现“零距离接触”,即每天派出采访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记者、摄像工作在街头,采访在社区,活跃在人群中,流动在夜色里,从而大大拓宽了题材获取的渠道,增大了题材的范围。另一方面,在题材的挖掘上,《超级新闻场》对同一个题材通过不同的视角和细节的展示来挖掘出其更多层面的价值空间来,这对记者的专业能力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超级新闻场》在保证新闻贴近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对其深度的挖掘仍存在很大的空间。这类以第一时间报道平民化的社会新闻为特色的节目同样可以做得有内涵,有意义,既在市民阶层中有良好的口碑。主持人不仅要播新闻、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而且还要在播后面有更多的评判、分析。这种观点渗透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饱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这也正是一档栏目具有高收视率和高美誉度的有效途径。

《超级新闻场》建构了一个60分钟时长的大规模新闻平台,启用在省内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持人,从而在短期内迅速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另外还利用多种传媒手段来树立起栏目品牌,以品牌来带动整个节目内容,进而提升整个栏目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电视新闻栏目的主持过程中,主持人的气质特点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媒体的发展对主持人提出了个性化的要求,一个有个性、风格独特的主持人展现在受众面前的,应当是一个情感丰沛、立场硬朗、思想深刻的形象。” 这就为主持人气质形象提出了要求。主持人的气质,既源于主持人的学识、修养、性格,又源于新闻栏目特有的文化定位。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将自己的气质特点融入到电视新闻节目中,使节目感染上主持人的个性和气质,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色。外在形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工程,它不仅仅是观众看的见的外形,它包括表情语言,肢体语言,服饰语言,它实际是由这三种原素组成的。

本周新闻:

假新闻传播快,被证乌龙也快。第一则假新闻爆出是21点50分左右,然后23点15分开始,各网纷纷辟谣、道歉。短短二十五钟,成就了这则荒谬的大新闻:李光耀没有死!

按过往的常识说怎么可能呢?难道真的就这么着急,容不得二十分钟去证实下一国领导人之死?新闻竞争之激烈,网媒之匆忙可见一斑,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在过去,二十五分钟时间,连假新闻的展开与传播都不够,但现在,从假新闻出炉,到广泛传播,到辟谣,到辟谣形成大新闻,整个过程,不过二十五分钟,全套完成。

微博被刷屏,朋友圈被刷屏,这边已经辟谣“李光耀没死”,那边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纪念李光耀”的文章还在陆续发出,人人都是新闻捕手,人人都是新闻推手。

这真是一个快速催熟的新闻时代,感觉就像遇到一只传说中靠激素速生45天出栏的肉鸡,快到可怕的程度。

这就是无线互联网加社交媒体所带来的巨大改变,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但它肯定会很大幅度的改变这个世界,因为传播速度是如此之快,根本不给你留下缓冲与收回的机会,这次假新闻是李光耀之死,其实与中国人没有太大关系,但如果传播的是彗星撞地球呢?是僵尸来袭呢?

在这样的时代,是抢发个快三十秒或一分钟的新闻更有价值呢,还是更严格的杜绝错误新闻更有价值?

抢时效还是压一下的问题一直都是媒体人最难抉择的问题~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记得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效性固然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我想应该是真实性。希望这次媒体的误报能给各媒体人一个警示,在以后的报道中能更加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

第二篇:从超级新闻场分析新闻节目

安徽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新闻资讯服务类栏目《第一时间》,自开播以来凭借其及时性、贴近性、服务性的特色在收视排行榜上居高不下,这类全新的本土化新闻资讯节目以城市为单位、以平民化的社会新闻为特色,第一时间报道动态消息、绘声绘色讲述市井新闻,倍受观众的喜爱和业界关注。很快类似的节目在各省市电视台纷纷开办,成为全国各大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这类节目是否会像许多综艺娱乐节目一样,经过了风风火火的克隆,在风靡全国之后变得冷冷清清;又是否会在经历了自身品牌的快速成长期之后进入一种疲软状态,本文试图对此类节目的题材意义及存在的潜在隐患进行分析,并且结合《第一时间》的成功经验,探析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期待着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的电视新闻领地能有一片真正常青的绿洲。

某一类型的节目其题材的意义越大,其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

《第一时间》本着“服务市民,以人为本”的宗旨,在节目的广度、深度、关联度上下功夫,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和本土化的特色,成为城市市民的“信息超市”。由此,我们可以对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的题材做出界定:在题材范畴上以频道所在城市的民生内容为材料,以这个城市的区域为主要取材范围;在传播对象上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对象;在传播理念上具有强烈的“百姓本位”意识,全面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彻底摒弃以往“传者本位”的居高姿态。

中央电视台新闻满足观众了解天下大事、国家大事的收视需求;各个省级卫视新闻联播基本都是定位于传达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服务当地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以时政新闻、经济新闻为主;地面频道的新闻资讯类节目则可以社会新闻为主,贴近性、服务性更强,更受百姓欢迎。应该说这类题材的新闻节目具有不可替代性,也远未达到饱和水准,尚有巨大潜力可挖。从以下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此类节目的题材意义所在。

1、从其出场语境来看,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出现有现实和历史的必然性

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是各省市电视台在央视和境外媒体不断扩展壮大的夹缝当中冒出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长期以来,全国各个省市电视台基本都是以电视剧为主打来保证收视率,但在去年央视一套由原来的新闻综合频道正式改版为综合频道,每天开设四大剧场,加入了全国电视剧收视争夺战,使得每年为数不多的优质电视剧更加抢手,价格创新高。对于地方电视台尤其是经济实力不强的中西部电视台而言,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中将越来越呈现弱势,并且晚间黄金时段电视剧过多,也会导致部分观众产生厌烦心理,省市台再走电视剧路线将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境外媒体与省市台短兵相接为期不远,省市台的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萎缩。在这样双重围攻的夹缝当中,新闻类本地自制节目凭借其本土化、平民化、时效性、贴近性的特征,对当地居民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成为省市台的竞争前沿。

新闻资讯服务类节目也不是凭空突然产生的,它早已潜隐在电视文化的水面下,在以往的电视新闻中已有了它一些零星的影子,并且有一批名牌栏目,如《北京特快》、《元元说话》或《第七日》、《生活空间》和《百姓故事》等作前导,以它们持久的影响力为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出场培育了相当成熟的电视文化空间。

2、从其题材特性来看,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有着强大的收视需求

首先,新闻类节目有较强的地域性,是一个地方独有的,这一类节目把握住了这样一个特点,坚持“本土化”原则,从而使其新闻节目成为“独家”,满足了当地市民的收视需求,而这种需求是任何其它媒体、其它类型节目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的。

其次,在现代化、市场化的背景下,每一座城市里社会的转型、时代的变化都在加剧上演,商品经济的价值观对传统伦理道德、家庭结构、人际关系的侵袭,发展欲望与就业压力的对峙,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部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厉害关系层出不穷,城市民生中的每一条关系轴都充满张力,民生情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炽热。这类节目在内容上以平民化的社会新闻为主,关注民生、倾听民意、贴近民情,将城市民生现场置于电视这样一个大众传媒的多重聚焦下,无疑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并引起关注,正所谓“关注老百姓所关注的,也自然会被老百姓关注”。

第三,大多数观众的收视欲求是期望在放松中获得信息和服务,这类节目报道理念上追求平民化、人性化,播报风格轻松、亲切,正好满足了观众的收视需求,正如《第一时间》制片人龚正所说:“城市普通市民白天为生计奔波,晚上与家人围坐在客厅里,松散地看看电视,讲讲闲话,作为消遣和放松的主要手段,栏目应当为他们交流情感、获取信息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满足他们的视听需求。”

3、从其发展前景来看,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有自身发展的特定空间

在克隆成为时尚的今天,一档成功的节目被名目繁多、花样百出地仿效之后,实在难保其原有的市场份额。而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的特殊性使其能跳出克隆的怪圈,从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特殊性便是它构建了一种媒介与城市之间的牢固关系:这类节目以城市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题材内容,这些城市社会生活既是城市表现自身的题材,又是媒介实现价值的题材,城市和媒介在这里相遇并融合,城市成为电视媒介本土化的一个理想的着陆点。在此,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所昭示的媒介城市化原理具有了战术意义。比如,在合肥,有反映合肥社会生活的新闻资讯节目《第一时间》;在天津,可以有反映天津社会生活的新闻资讯节目;在成都,可以有反映成都社会生活的新闻资讯节目,等等,这是永远无法相互克隆的。由于每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经济发展不同,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各异,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大量涌现不仅不会造成同质重复传播的恶性竞争,而且会推动全国电视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在全国各个城市纷纷开办,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江西都市频道的《都市现场》、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等,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专家的认可和当地政府领导的表扬,收视率也节节攀升,开创了电视新闻节目超越电视剧、综艺娱乐节目夺得收视率桂冠之先河,成为新闻界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但是在成功的背后,这类节目也不可避免地存有一些潜在隐患:

1、题材是否会日益陷入一般化、雷同化的沼泽之中?

这类节目以城市中的社会新闻为主要题材内容,而社会新闻无外乎包括住房、城建、就业、天灾人祸,这些内容对于观众来说最初是新鲜的,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并且在一味求多求快的原则下,题材变得大同小异,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一方面会产生观众的收视疲劳,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报道者的模式化操作。这些题材能够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2、节目内容是否会越来越显深度不够、琐碎有余?

这类节目强调一种“近些近些再近些,短些短些再短些,软些软些再软些”的新闻理念,但在实现这种贴近性的同时不可避免会造成信息的鸡零狗碎、深度不够,使一档几十分钟的节目成了一本“流水帐”,同时,这类节目的特色优势——大信息量和高时效性使得节目的深度更加难以实现,这一矛盾是否存在化解的空间?

3、随着广告市场的日益成熟,某些广告商是否会另投所好?

在电视产业化的今天,广告收入是一个栏目实现其维生功能的重要指标。就目前来看,新闻资讯类节目由于其一路攀升的收视率而倍受广告商的青睐。但是客观地说,我国目前的广告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绝大部分广告商在投放广告时都是依据节目收视率的高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广告市场的日益成熟,这种情况将改变,广告商将在节目收视率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这类节目的主流观众构成是什么,这批主流观众有多大的社会影响力,与自身的广告受众是否吻合等一系列因素。对于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来讲,其内容以社会软新闻为主,不涉及国内时政、国际新闻,是否会因此而削弱节目对主流社会的影响力,丧失一批高层次观众,从而也就丢失掉一批有份量的广告市场?

4、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能否承担“新闻立台”的重大使命?

电视各类节目具有向观众传播信息、普及知识、提供服务和文化娱乐等诸多功能,而影响最大的首推新闻。一直以来各大电视台都有“新闻立台”之说,新闻节目是一个电视台的支柱和脊梁。目前各省市电视台都纷纷对以前的“联播类”新闻节目进行改造,重点推出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而这类节目以软性社会报道为主,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免稍显“小气”,而且如果前面提到的三点隐患都成为现实,新闻的社会影响力逐渐下降,那么这类节目还能不能承担起“新闻立台”的重任?能不能扭转当今娱乐之风导致的受众对媒体不信任的“诚信危机”?

作为城市新闻资讯节目类的典型代表,《第一时间》自去年7月28日开播以来,一直具有较高美誉度和收视率,她的一些成功经验或许可以引导我们为这一类型的节目寻求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1、以创新为机制

针对城市电视新闻普遍存在的题材雷同化现象,创新是必然也是必需,《第一时间》的创新机制体现在题材内容和播出形式两个方面。

首先在题材内容上:一方面是题材的获取,由于这一类节目的报道范围局限在一个城市之内,新闻题材有限,如果按照以往的题材获取方式,如等热线,等有关部门或单位举办活动之前的通知,那么本身就使为数不多的题材更会显雷同和单一。《第一时间》打破了这种常规的题材获取方式,采取主动出击,与市民、与社会实现“零距离接触”,即每天派出十多部采访车穿梭于都市的大街小巷,近五十名记者、摄像工作在街头,采访在社区,活跃在人群中,流动在夜色里,从而大大拓宽了题材获取的渠道,增大了题材的范围。另一方面,在题材的挖掘上,《第一时间》要求记者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闻产品观念,对同一个题材通过不同的视角和细节的展示来挖掘出其更多层面的价值空间来,这就对记者的专业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

其次在播出的形式上:题材上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会由于播出的及时和形式的新颖而得到弥补。一方面,《第一时间》采用最能体现时效性的直播方式,将演播厅与新闻现场结合起来,随时插入最新的重大新闻和突发事件的报道,并在演播室现场开通热线电话、手机短信和网络热线三个互动通道,随时回复观众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在节目的编排上采用一种无模式化编排,时下的新闻编排大多是固定的、版块式的,重要的新闻报道排在前面,然后其它报道紧随其后,新闻价值开始递减。而《第一时间》不强调版块,但强调时段,把最精彩的内容放在观众意想不到的地方,这样的安排还原了百姓生活的原生态经验,可能有点所谓的“乱”,但可以让观众有一种不可预知性和期待性,营造新的收视刺激点和亮点,从而力求从整体收视上留住观众。

2、在坚持时效性、贴近性的基础上求深度

普遍认为新闻做得越短、越快、越近,就越没有深度,但是通过《第一时间》我们看到在保证新闻贴近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对其深度的挖掘仍存在很大的空间。这类以第一时间报道平民化的社会新闻为特色的节目同样可以做得有内涵,有意义,既在市民阶层中有良好的口碑,又在高层次观众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而获得广阔的社会影响力,占领更多的广告市场份额。在这一点上,《第一时间》一方面是加强新闻策划,另一方面是体现一种人文主义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编辑思想。

要做到既能及时又有深度,把一些好的新闻题材报道到位,新闻策划就必不可少。这类社会新闻的策划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将具体的事件和整体的事件联系起来,将局部的新闻事件与社会的整体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新闻,相对于孤立地报道某一事件的新闻,更有深度、广度和冲击力,观众的欢迎度也要高得多。编导依据某个时期国家或当地政府的工作重点和重大活动安排,预计它可能会涉及到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百姓关心的重点,进而查阅相关的全局性的资料形成总体的报道意识,在一出现类似新闻后,便将对它的报道与整体形势结合起来,从而既能及时又不乏深度和广度。另一种途径是将可能发生的新闻与日常工作联系起来。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它的规律,包括很多偶发的新闻事件都是可以预测的。比如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进行拆迁时,必然会出现拆迁部门与拆迁户的利益纠纷、拆迁费与贫困户的安置等矛盾,作为记者来讲,经常主动观察与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预测事件的发展走势,提前做好报道准备,遇到突发事件便可以在第一时间报道出一则有思想、有深度的新闻来。

除了加强新闻策划之外,《第一时间》在对任何一件小事的报道上,都体现出自身的编辑思想,主持人不仅要播新闻、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而且还要在播后面有更多的评判、分析。这种观点渗透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饱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这也正是一档栏目具有高收视率和高美誉度的有效途径。

3、建构规模效应,树立品牌意识

《第一时间》建构了一个60分钟时长的大规模新闻平台,应该说60分钟不仅仅是时间长短问题,它具有从量变到质变的形态学尺度意义。形成了节目的规模效应,也就具备了形成其重要地位的基础。有些电视台也有一些类似的新闻资讯类节目,但没有引起大的反响并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单个栏目的体量和同类栏目的数量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这个规模是形态学上的一个尺度,过了这个尺度,事物就发生了质变。在规模效应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启用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持人,从而在短期内迅速提升《第一时间》的知名度,同时重视栏目包装,推出“紧随第一时间,生活天天新鲜”的栏目广告语,将栏目的包装交由一家有实力的制作公司进行制作等等,利用多种传媒和手段来树立起栏目品牌,以品牌来带动整个节目内容,进而提升整个栏目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从而使新闻资讯类节目在强大的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之下,在电视台一步步建立起自身的重要地位,承担起“新闻立台”的重大使命。

总的来说,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在题材类型上具有很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但是有一大批类似《第一时间》的栏目在不断创新和探索中为我们摸索出一系列的经验及教训,并引发我们对这一类节目发展战略进行思考。相信不久之后,城市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发展将日趋成熟和完善,使电视新闻能真正发挥主力和龙头作用,在我国的电视新闻领地开拓出一片常青的绿洲!

(作者分别为四川大学教授、博导、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2002级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第三篇:《超级演说家》节目特色及分析

说得更比唱的好

——《超级演说家》节目特色及分析

13级新闻1班

高立平2013403082 《超级演说家》是安徽卫视联合北京能量影视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国首档原创新锐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说话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技能,《超级演说家》以挑选中国最会说话的人为目的,同时也希望让观众感受说话的魅力,搭建起一个让国人学会如何表达的舞台。

该节目的第一季、第二季已完美收官,由陈鲁豫、李咏、乐嘉、林志颖担任四大导师,第二季后期起由陈建斌接替林志颖。在音乐类选秀混战、各种竞技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多次拿下全国收视冠军,堪称在2013选秀混战局面下的一匹黑马,在节目品牌、节目风格、社会价值等很多方面都极具特色。

节目品牌分析:

《超级演说家》是一档纯原创的节目,充分彰显了原创的力量,为国内电视节目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打破了国内大部分火爆节目都由国外引进的尴尬局面。

在婚恋、职场、音乐类选秀泛滥的电视节目市场,我们更需要发自内心的声音、更有营养的感悟!

节目风格:

节目的一大亮点就是对于演说内容的不可预知性。对于演说者来说,观众并不知道其演讲内容,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受众对于每一个选手的兴趣,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导师们的相互调侃和选手们的乐观打造了轻松的节目风格。在谈及沉重的话题时,选手演讲会带动受众的情绪参与其中。

在导师分班结束后的战队对抗赛中,选手们的演讲主题是随机抽取的,而且有一些主题都是时下最热议的话题,这样既考验选手的灵活变通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又给予选手表达对时事的独特见解和看法平台,留给观众反省、思考的空间,让思想的交锋碰撞出火花。例如:第二季第八期的《老有所依》,第十期《时间都去哪了》,第十一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等等。

战队对抗赛中待定选手在最后每人有90秒的即兴情境演讲,需要胆量更需要智慧,如何舌战群儒,打破僵局,说服他人成为选手们面对的考题。

导师的选择:

在真人秀竞技节目中导师的选择是节目的一大看点,因为导师是明星本身具有一定的明星效益,能带动观众对节目的热心度。在《超级演说家》节目中的四个导师分别是林志颖、乐嘉、鲁豫、李咏,这四位导师各自都有鲜明的个性,他们为比赛中的导师选择环节增加了许多看点。乐嘉的理性和鲁豫的感性是两个不同的极端,他们两个的性格既冲突又互补。李咏是一个资深节目主持人,而且林志颖作为一个超人气天王,带动了整个节目的整体收视率。

节目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演说是传达演说者的观点,其目的在于使听众赞同、认可观点并产生共鸣,是一种信息与信息交流的有利媒介。《超级演说家》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有思想有想法的人讲出自己的心声,受众也会从演讲中了解很多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感悟人生、反省自身、引发共鸣并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时代,学生党的求职、考研、公务员面试,交朋友也需能说会道和更多人交流。而在如今的网路时代,说话能力和说话空间被短信、邮件和交际软件等各种手段挤到了有史以来最边缘的化的位置,众多的90后、00后都面临着语言交际难的问题,超级演说家的播出,无疑再向大家传递一种信息:成功离不开准确有力地语言表达,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面前,语言能力的缺失往往会成为致命的绊脚石。

思维敏捷,表达能力超群的优秀人才在任何场合都会受到众星捧月般的欢呼与掌声。只是,现在拥有这样魅力人又有多少呢?如何克服自卑和胆怯、即兴发言,如何打破僵局、化解危机,如何舌战群儒、说服他人,对陌生人开口,正是《超级演说家》所希望传递与教授给观众的!说话技巧的软实力与内容思想的强硬件完美结合,思想与视听享受的激撞!

独特的结束方式:

《超级演说家》导师分班时每一期的结束都是以一位导师的演讲或者邀请某个明星来作为该期的结束。在创意上可以说它是标新立异的体现,因为在观众和选手心目中导师永远的是高高在上的,《超级演说家》以这一种的方式拉近了导师与观众选手的距离,让观众选手看到了导师普通的一面增进了观众对节目的亲近感。而且这一种的方式可以让观众了解到在舞台上光鲜亮丽的明星的成长过程,了解明星背后不为人所知的酸甜苦辣。同时明星丰富的生活阅历、坎坷的人生经历、独特的人生感悟都会给观众有价值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业满足了观众的求知欲,增强了观众对于导师的认同,使得《超级演说家》节目能够引起广大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总而言之,《超级演说家》不仅仅是对参赛选手的选拔,也带给受众不同的价值观与感悟,让受众思考反省或者指导迷茫的人前行。而且作为一档原创的电视节目,它在电视节目圈中具有先进意义,它让每一个电视人反思,在引进国外节目模式的主流之下,针对社会生活现状,是否可以通过原创,打造出更多类似于《超级演说家》的电视节目,从而达到电视节目娱乐和服务大众的宗旨。在传达欢乐的同时有教于人,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篇:新闻专题节目特点

从《新闻调查——一只猫的非常死亡》分析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

《新闻调查》栏目作为《焦点访谈》的延伸于1996年开播,之所以叫做《焦点访谈》的延伸版是因为作为中国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一面旗帜,《焦点访谈》的节目是长短限制了节目报道的深度,《新闻调查》就是对《焦点访谈》的补充,下面将以节目《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分析《新闻调查》节目的特点。

一、选题与立意的特点

作为新闻类节目,对于节目的选题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在本例中《新闻调查》选材了最近发生的并且在网络上反应影响较大的“虐猫”事件进行报道,从中得知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基本属性是新闻。

从立意上分析,作为一个新闻专题或者说是新闻深度报道,它的时效性有限制,当一个新闻事件被人们所熟知的时候只有通过一个新颖的立意才能引起广大受众收看的兴趣。在网络和其它媒体的报道中,将矛头均指向了虐猫者将他们口诛笔伐,而这些虐猫者也没有在媒体中露过面。《新闻调查》从节目的一开始便引出了主题:“一只猫死去了,但是人类行为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是仇恨?是利益?是欲望?所有的猜测远没有停止。四月初,我们前往虐猫事件的发生地,并且见到了三位当事者,我们试图通过采访来接近虐猫事件的真相。”整个节目的立意都透露出了新颖的角度,从介绍虐猫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入手,最后将落脚点放在了人为什么要虐猫,最后开始了对于人类心灵、人性的反思。

二、设置悬念

悬念是电视节目以及影视剧创作中常用手法,因为悬念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在本片中节目的编导有意的设置了几个悬念。

第一个悬念:网络上出现虐猫事件,激起广大网友的愤慨,那么图片、视频作者是谁做的?通过这个悬念的设置引出了杭州银狐科技公司的Gainmas Guo,黑龙江萝北的医院的一名药剂师王某以及找到了萝北县广电局的李某,三个事件的当事人。

第二个悬念:当事人在网上刊登出检讨书,之后便消失在网络中,他们为什么参与这件事,他们又是怎样的人?之后引出了对于当事人王某同事、领导的采访,从他们的口中得到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为人处事以及对于王某的那一段采访。第三个悬念:仇恨是王某参与拍摄的动机,而广电局李某的动机又是什么呢?通过这一步引出了对于李某的采访,我们得知李某的动机是出自于利益,并且更加知道了李某在日常生活中的热心。第四个悬念:Gainmas Guo是不是幕后的黑手?从对Gainmas Guo的调查首先调查出了Gainmas Guo并非虐猫的幕后操作者,但又引起了恋足群体。通过设置的悬念有两个用意,第一可以引起广大受众对节目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悬念的设置可以引出节目的下一个线索。

三、节目结构

《新闻调查--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所采取的节目结构为叙事性结构,具体的可以划分为因果式线性结构,它属于因果式线性结构中的结果-→原因型。本结构首先向受众介绍了事件发生的起因与发展,然后进行逐步的调查从而分析出了这起事件的发生原因。

在《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节目中,主持人在演播室通过简短的导语:两个月前当一个穿高跟鞋的女子,踩死猫的全过程当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出现的时候,引起了数万网民的强烈的义愤很声讨,网民们自发的组织起来,通过搜索引擎的方式发起了寻找,他们找到了三位当时人,但两个月过去了,当事人却并未在媒体出现过,他们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带着关于动机的疑问,记者开始了调查。最后通过寻找与调查的不断深入,记者首先找到了当事人的同事、领导,从侧面了解当事人日常生活的行为,之后直面当事人,询问动机。得出了仇恨的宣泄、利益的驱动、内心深处某种隐秘的欲望,三种结论。最后节目在提出人们应该怎样化解仇恨,应该怎样权衡利益,应该如何满足欲望的 问题中结束并且升华。

四、采访特点:

该节目作为一个新闻专题节目并且是一个深度调查的报道,节目采访的特点是层层深入。记者一点点的接近到主人公动机的事实。

在节目中也有一个细节,记者柴静所问问题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为什么?什么?也就是说揭露事物内在的本质,将公众不知道的东西传播出去就是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

同大多数“新闻调查”栏目中节目定位一样,《一只猫的非常死亡》是一期深度访谈节目。这期节目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由一只猫死在一双高跟鞋下铺陈开来,但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通过约谈包括网友、调查者、当事人朋友及同事、当事人在内的各种涉事群体,敏锐地抓住各种线索,并顺着读者的求知欲,层层深入地将整个事件全方位、多角度地依次展开,将整个事件的全貌剥笋式地依次展现在读者面前。节目开始之前,作品通过幕后解说及一系列蒙太奇镜头的剪接,向观众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悬疑,在概述节目表 现主题的同时,用一连串的问号吸引观众的视线。在节目开始后,主持人柴静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事情的起因及发展,并代替观众,对当事人虐猫行为的最初动机发起了质疑——“是仇恨?是利益?是欲望?”整迎合了观众心中的疑问,这种“你们想知道的,正是我们所要去努力探求的”手法,起到了暗示观众“本次节目的展开将按你们心目中的疑窦而行”,使后者进一步被绑定在电视机前,欲罢不能。

先以一段动物的镜头,讲述“每天都有很多动物死去,有的死于人为,有的死于自然,有的死于意外,然而,从没有像这只猫的死亡,激起了人们强烈而广泛的关注。它,死于一双高跟鞋”,一段欲扬先抑的镜头表现及幕后解说,将一只猫的非常死亡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推上前台,更激起了人们对于事件发生前因后果的求知欲。节目往纵深发展,基本是循着解说+蒙太奇镜头的方式介绍事件发展,当介绍到网友的愤怒时,适时切入网友“鹊桥不归路”、“小青”和“追尾巴的猫”三人的视频片段,借他们的口发言,讲述第一时间看到此事的感受,为此事在网络上的迅速传播开来埋下了伏笔。节目选择的这些网友代表无疑是成功的,对他们的采访,为情节的层层展开准备了很好的过渡。例如接下来的线索搜寻的表现上,当被主持人问及“那么多线索,你怎么去找”时,网友小青回答道“我也不知道,但睡了一觉,第二天起床时已经有很多线索了”,极言网络人肉搜索效率之高,也在同时为下文线索的进一步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针对有着网络技术的网友“鹊桥不归路”的视频采访,由视频分析查到网站“crash world”,进而查到域名,查到注册人,查到注册人所在地、网购记录,甚至姓名、职业、车牌号等私人信息,更进一步将网上搜索由浅入深的过程进行还原,可以说,网友“鹊桥不归路”代表着技术派,与网友“小青”“追尾巴的猫”等感性派相比,他们更了解怎样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充当着人肉搜索生力军的作用。节目选择采访对象,显然是考虑到了这点,一种充当情绪的感染者甚至煽动者,一种充当搜索的生力军,两者的结合,更有利于全方位还原事件真相,这是节目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线索继续深入,从网络悬赏到事件发生地突破性的发现,摄像机镜头也随之不断变换。这里捎带提一句,摄像机镜头紧跟叙事发展,对情节的渲染与推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镜头难以采到所需影像时,一些象征性的影像也可以拿来作为弥补。例如谈到虐猫幕后黑手时插入的游戏“CS”图像,例如提到50万网络货币悬赏虐猫者时,利用了一个“恐怖提刀者”的Flash动画形象,极言网友的愤怒。镜头语言的使用,也是我们必须要去掌握的。在线索继续深入,虐猫者所在地及其身份逐渐清晰的同时,节目插入了另一条平行线索——虐猫的另一位当事人,萝北县广电局李某的浮上水面,为下文情节的顺势展开做了铺垫。

循着已经查证的线索,节目组来到萝北县,并没有急于试图采访虐猫者王某,而是先从外围着手,对王某的同事进行采访,这种叙事手法,类似于《红楼梦》第四回中对于凤姐儿出场的描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通过王某同事对王某平日待人处事态度的描述及对王某此举的不相信和不理解,营造了一种类似于结构势能的动力场,为下文对王某的采访,刻画一位心理抑郁者内心的矛盾及人性的复杂埋下了伏笔。

王某身边的人大谈其平日的与人为善,然而王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通过一位王某平日较为信任的院长,节目组终于得以联系到了王某,这里仍旧不忘设一伏笔,那就是在于院长的电话交谈中,记者注意到的王某的情绪失控,并针对这一点求证了院长,得到了院长的肯定回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通过对两类王某身边人的采访,相信观众已经预感到王某其人的复杂内心及虐猫本身性质的不简单,为情节的进一步展开及主题的深入刻画进行了铺垫。

通过院长的撮合,王某终于答应在宾馆见上记者一面,当天晚上,在与王某的交谈过程中,记者描述了一个细节——王某看到电视台一个惯于虐猫的节目,把自己关在卫生间,泣不成声。这种细节的描写,对于此事的中心人物王某的刻画,显然是大有裨益的。它让观众初步认识到网友曾一度深恶痛绝的“大恶人”,其实

也是一个有着自尊与羞耻感的普通女人,她残忍行为的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无形间,更增添了观众对于深入了解王某的期待,而这,也分明在无形间给记者随后的采访提了很高的要求。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记者柴静在采访时的表现。为了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为了能使王某饱受刺激的情绪得以平抚,柴静陪她了一整晚,与她聊天,并针对王某的境况,适时将一些以往采访中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的情况介绍给她,我们无从得知两人卧谈的更多细节,但显然,记者的努力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在次日的采访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王某与记者的谈话已经变得几近于融洽,对于记者哪怕稍显尖锐的提问,王某也能做到推心置腹,这其中无疑有记者努力的结果。

记者的提问从头天晚上看到新闻时的表现说起,谈到王某的真实感受,继而谈到道歉信,再进而谈到王某对自己病态心理的剖析,并通过插叙王某同事对其平日不惯于宣泄情绪的习惯予以刻画,进而针对此事,向王某发问,结果发现,王某为了“不把自己的不愉快带给别人”,而选择了默默承受痛苦。而人的情绪总是要得到宣泄的,这是心理学上的基本常识,于是,记者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向很可能作为一种异样情绪宣泄方式的虐猫事件上,通过排除“为了钱”等假设,让王某自己说出自己的虐猫行为只是一种发泄,并说出“小动物只是一个替代品”,且接受了记者“把猫当成自己仇恨的人”这一理解。记者的出彩之处就在于,她能够在不亢不卑之间,循序渐进、逻辑竟然而又不乏人情味地完成一场与采访对象的另一种交锋,在不断的试探甚至碰撞中坐怀不乱,胸有成竹地挖出自己想要的结论,这是为我所佩服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

对王某的采访结束了,但反思还远没有结束。节目的一个出彩处,便是在对王某的采访后同时采访了以前对王某恨之入骨的网友“小青”和“追尾巴的猫”,她们谈了自己之后对于王某态度的转变,由“可恨”转为“可怜”,一个汉字的转变,却宣告了一种仇恨向理解的过渡。而最为出彩的,笔者认为是对王某上司姚院长的采访,他没有局限于自己的情绪,而是将此事升华为对人性的一种思考——把从动物的关爱引申到对人的关爱,多一份对别人的关心与理解,会避免人与人之间产生更多的仇恨,而我们的社会,也就从根本上铲除了仇恨驱使下极端方式发泄的土壤,自然也就避免了虐待小动物的悲剧再次发生。此言如此精辟深刻,完全可以代替主持人其后的总结性言论,这种效果,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精心选择采访对象的重要性。

b对于王某的采访结束了,观众的另一个疑问便随之显现——王某的“上线”,广电局的李某为什么要组织这场拍摄呢?针对这个疑问,节目组通过有关渠道,采访了李某。这里还设了一个小小的悬念,就是作为事件当事人之一的李某一直在躲避媒体采访,他能否接受新闻调查节目组的采访呢?答案居然是肯定的,并且在采访开始时,在回答记者的这个疑问时,他回答说,自己接受新闻调查的采访,是因为新闻调查的节目定位“适合他的出现”,这是句很模糊但又很有味道的话,让作为观众的我不由得对这位虐猫“帮凶”的心路历程产生了几分好奇,而这种开头也似乎预示了采访的顺利。在对李某的采访中,记者先是质问李某此举的动机,得到了后者坦率的回答——一不必耗费过多精力,二不违法,并坦诚自己只是为了“挣一点零花钱”。记者顺势追问,当时知道此举是否有风险,并进一步假设如果此举违法李某的选择,得到后者否认的回答后,记者从道德层面上追问,李某却坦诚《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没有此项,数问数答间,已经将李某为“利益关系”而不惜钻法律与道德空子的投机形象成功刻画出来。记者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借助虐猫录像中小猫的麻醉状态进一步追问,刻画出了李某既想对小猫“尽量减轻痛苦”而又为取悦客户“尽量残忍”的矛盾心理,暗喻了李某内心的复杂。此时,柴静最出彩的提问出现了,针对李某坦诚的为“利益关系”而做出此举及至对虐猫惨状的麻木,柴静发问道“利益会让一个人丧失感觉吗?”短短的一句发问,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问出了每位观众的心声,让人大喊痛快!面对坦诚得有点咄咄逼人的采访对象,而有勇气问出这种尖锐而不失体面的的问题,我想,这便是瘦弱的柴静能赢得许多观众的原因之一吧。

交锋仍在继续。面对这种突然尖锐的提问,李某显然有些招架不住,转而将球踢回——“你说呢?”“我不知道,所以我想问你。”柴静毫不示弱。“那我也得请教你。”李某的声音已经有点颤抖了,显然,他已经为面前这个瘦弱女子所突然迸发的正气所慑服。这个问题尽管没有得到解答,但笔者认为,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多半,至少,李某坦诚的辩白不再那样的理直气壮,他多半已经开始真正检讨起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仅限于对自己偶然倒霉的哀叹中了。而记者也没有拘泥于此处死缠烂打,而是剑锋一转,提出了大多数观众都想提出的问题——“这种(利益至上的)原则,如果是发生在人和人身上,你也会用这个原则吗?”得到了后者否定的回答,李某说自己做人也有底线,柴静抓住这个“底线”,进而追问“那你的底线是什么?”李某答道不会出卖朋友,不会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柴静进一步尖锐提问“你为什么把朋友之间的这种提问看得比利益还重要?”这一环套一环的尖锐提问,显然把对方问懵了,在试图进一步踢球回来失败的同时,做出了“如果为利益什么都不顾,那么也就没有利益可谈了”的回答。这一节刀光剑影的较量,惟妙惟肖地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惟利益至上的世故圆滑的“坦诚者”,不能不让人拍手称快。

为了印证明显和媒体形象相悖的李某的自诩,记者采访了李某的同事,发现其在单位的形象确实很阳光——不仅与人为善,而且乐于助人,对弱者更是不吝爱心与同情。这一点在采访中得到了李某轻描淡写的承认,记者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网络上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也代表了广大网民的心声——“不能善待动物的人也不能去善待人”,并质问李某对这句话的看法,李某的几乎可以称之为富有哲理——“不是说所有关爱人的人都能关爱动物,也不是说所有关爱动物的人都能关爱人。”区区两个回合,更加深刻地刻画了人性的复杂。

针对对李某的采访,记者同样采访了网友“小青”与“追尾巴的猫”,前者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后者认为这是观念的问题——有人可以对人好,但认为动物不值得对它好。节目顺势插入一段针对当前其实十分盛行的虐待动物事件的短视频,拷问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针对社会上一种“屠宰与虐杀并无实质分别的” 观点,节目借网友小青之口,道出了应持的观念——你可以为生存而杀死动物吃掉它们,但你却不能侮辱他们的尊严。节目的第三节,化名Gainmas作为已知的第三位当事人,自然而然地成为节目的剑指。且因为郭某一直被疑为虐猫事件的幕后黑手,将其放在最后压轴,也是节目的必然选择。在与郭某偶遇并对其进行采访时,郭某从一个商人的角度辩称虐猫一事并非来自这个网站,事实是否如其所说?节目组不厌其烦地求证了最先发现线索的网友“鹊桥不归路”及李某,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新闻调查为求证而如此不惜成本,在对真相负责的同时,也让人似乎明白了其在央视为何不太受某些重视效益的高层欢迎的原因了,呵呵。言归正传,既然郭某可能与虐猫无关,节目针对之前线索,适时提出一个问题——他是否与种种踩踏网站有关?带着这个疑问及杭州记者找出的与郭某相关的“中国恋足前线”这一网站,并进一步查出郭某至少和这一网站涉及的刻录及贩卖虐待小动物的光盘有关。在采访中,郭某承认自己与中国恋足前线的关系,但对该网站涉及的光盘的刻录及贩卖予以否认,通过与记者的问答,及知情网友“小青”的介绍,节目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为人所知但规模庞大的灰色人群——恋足者,何其发展到极端状态下蜕变而成的以踩踏小动物为乐的群体,并进一步深入揭示这种畸形需求下发展而成的巨大的产业链。

然而,新闻调查毕竟不是科普节目,它没有理由自虐猫的线索一路走来,却戛然止步于对一种恋足现象的介绍。节目在临近结尾时,将整个的虐猫事件予以总结升华,通过各种当事人及政协委员之口,表达了对于出台一部《动物保护法》的渴求,立法,在蒙太奇的镜头转换中,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诉求。

之后,节目意味深长地对三位当事人在事发前后截然不同的处境分别进行了对比,并以郭某为代表,细致描写了此事对他生活的改变之大之剧,进而引出评论界对于虐猫事件是否已由“虐猫”变为“虐人”,发人深省。此处出彩的一笔,是起初人肉搜索的主力干将“鹊桥不归路”对被自己搜出并公布身份的郭某表示了歉意,且呼吁所有朋友停止对已知错的当事人停止人生攻击,其所代表的一种宽容的趋势,让人们在趋于理性的同时看到了希望。节目的最后,以主持人柴静站在当初虐猫现场的独白而告终,在对事件发展整个过程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她进一步指出,当初所谓的恶魔,其实只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希冀借此进一步呼吁宽容、理解与和解,正如柴静所说“猫死去了,但生活还要继续。”

针对采访中遇到的种种“怪像”,记者进一步提出“该怎么样去化解仇恨?怎么样权衡利益?欲望满足的界限究竟在哪?”继之以一个空镜头作为结尾,给意犹未尽的观众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这种手法,值得我们的学习借鉴。

第五篇:串场节目串词

青春是那么的火热,那么的充满激情,让我们随着动感的节拍,一起舞动青春,下面请欣赏由谢坤成为大家带来的 《dancinng now》

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情 会把我们带入另一个世界,下面请欣赏由141班为大家带来的 小品《午夜直通车》

让我们一起手拉着手,心连着心

共同欣赏由宋希为大家带来的歌曲《同手同脚》

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放弃,美丽的彩虹终将会出现,精彩的明天在等待着我们,请欣赏由刘冬月为大家带来的《我们的明天》

给我一个吻,可以不可以,一个甜蜜又美好的吻,请欣赏由胡润泽为大家带来的《给我一个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中国好歌曲,里面有一首原创歌曲让人印象深刻,我们来一起听听由曹源娜为大家带来的《野子》

下载超级新闻场节目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超级新闻场节目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超级招聘-公司小品节目

    (舞台中间一张桌子,靠前一张椅子。A坐在桌后,桌上放着“面试”的牌子。)A:自打我们公司在纳斯·达克宁上市以后,发展是一日千里啊,但同时也出现了巨大的人才缺口。眼下就紧缺一名又......

    新闻评论节目策划书范文合集

    《社会焦点》节目策划书 一、节目设定 1.节目名称:《社会焦点》 2.节目类型:新闻评论类节目 3.节目主旨:本栏目就某一热点新闻所引发的话题或者主题,阐明对新闻事件的见解和态度,从......

    新闻访谈节目策划书

    新闻访谈节目策划书 11073001 丁彤 节目名称:聚焦五·一假期 节目类型:电视访谈节目 节目长度:30分钟 播出方式:江苏师范大学校园电视台;江苏师范大学大学网站 选题背景:今年五·......

    《超级新闻眼》电视节目策划

    《超级新闻眼》电视节目策划书 背景分析: 目前,随着传媒行业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竞争日趋激烈。电视新闻节目是地方电视台的支柱节目。电视新闻节目的......

    2016节目串场词(最终5篇)

    2016“一技之长”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节目主持词 主持人上场 甲: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乙:敬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丙:现场及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们,大家 合:晚上好! 甲:这里......

    场县党建共建新闻

    创新开展场县党建共建 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自2007年以来,垦区各级党委紧紧围绕场县合作共建任务,按照创新机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与所在县委在加强党员教......

    新闻今日谈 节目文稿

    新闻今日谈 【主持人: 对于持续多年的英语热,中国社会近期的反思和讨论明显在增加。 《新华社》报道说近一个月以来,中国教育部的前发言人,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实名认证......

    新闻部节目策划书(精选五篇)

    新闻部节目策划书一、活动安排1、晚会名称:社联迎新晚会 2、节目名称:歌舞串烧3、时间:2012年10月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4、地点:社联活动中心(教育超市四楼)5、主办单位:校团委、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