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分析(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5:1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节目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节目分析》。

第一篇:节目分析

《艺术人生》与《鲁豫有约》编导构思分析

将《艺术人生》与《鲁豫有约》放在一起观摩,感觉十分有意思。其实两者在形式和内容上相当接近,首先形式上都是一对一的访谈类栏目,主持人一个是朱军一个是陈鲁豫,两人都是访谈类节目的高手;在内容上对嘉宾的采访都是围绕对方的家庭与事业以及个人感受为主。但是这两档节目让观者感觉差异明显,当然这与主持人的风格气质有关,不过最重要的是编导的构思不同。首先,一个节目最初的策划一定是从宏观的、全局的、战略性的方向来思考和定位的。

《艺》以央视为播放平台,有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条件,所以节目既要做到“正”也要讲求“精”。《艺》的节目理念就是“以„正直品质、极端制作‟作为核心理念,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事件,以强大的制作班底制作完美节目。”《鲁》则不同,为香港凤凰卫视的电视谈话性节目,于1998年在凤凰卫视开播,而后才进入中国大陆电视,在各个地方电视台播出。所以《鲁》的轻松自由与开放的原则与它创始之初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而陈鲁豫被誉为中国的奥普拉·温弗瑞,节目的理念是“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

从节目的定位我们就能看出两者显著的区别,《艺》强调的是重大与完美,力求把节目的分量做足,是一种外化的扩张。而《鲁》则是偏向历史与纪录,以体验和心理为切入点,是一种内敛的反思。

其次,谈话类节目的构思不仅要从形式结构上编排出效果和特色,而且内容上也要考虑其感染力的因素。

初看节目形式,会给人一种印象,《艺》制作精良,层次分明,《鲁》形式粗糙,镜头单调。从效果上来看,《艺》录制的400米演播厅宽敞整洁,既能多角度展示谈话场景,又能与观众进行现场互动,而且通过摆放在桌上的瓶花为象征,把节目划分为“野花”、“玫瑰花”、“茉莉花”三个层次,片头还利用演播厅的大屏幕播放了相关视频片段制造现场气氛。这一系列的机关和场景的设置都体现了编导的用心,在充分利用央视资源的基础上,弥补了谈话类节目普遍的单调和笼统等形式的缺陷,通过变化丰富和具有张力的镜头内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达到更好的收视效果。

而《鲁》的节目制作场景模糊,能猜想出大概是工作间之类的,镜头大多是两人的近景和过肩镜头,没有两人全景,甚至能听到窗外的汽车鸣笛声等环境音,这样的编排或许由于在香港的制作条件和成本的限制,也可能是编导为了强调内容对场景的刻意忽视,不过在形式和结构上,《艺》明显优于《鲁》。

一个节目最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回味无穷的还是内容和精神。《鲁》中对陈冲的访谈让我们了解到很多负面甚至是阴暗的部分,但这一部分并不会使观众对陈冲产生反感,相反却增加了这个人物的立体感和真实感。除了幼年陈冲与哥哥的关系,陈冲对于自己不漂亮的看法,第一部戏和上影厂学员班的感受之外,鲁豫的采访更深入挖掘一系列关于陈冲春晚说错话,第一次婚姻失败,拍《大班》的负面影响等事件,这些事件触及到了陈冲心灵深处。同样是访谈关于陈冲初到国外的艰辛,《艺》点到而止,而《鲁》甚至挖出了陈冲有过轻生的念头,这样一条哪怕只是暗示的信息给观众的震撼是不小的。鲁豫相信,没有一个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她说过:“我对人、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我对讲道理半点兴趣都没有。”所以鲁豫更关注与被采访者心灵的对话,在人的心理活动上挖得深而且真实。

《艺》由于其喉舌的使命,在内容上加入过多意识形态,例如对陈冲读《毛主席语录》的强调;以及对个人品质精神的刻意塑造,例如赤裸裸地夸赞陈冲质朴的精神,其实这些确实应该在节目中体现,但应该把握好分寸,如果太刻意则会降低观众的可信度与接受度。值得肯定的是,《艺》中插入了《小花》的电影片段和谢晋导演的视频片段,创造出一种怀旧感、严肃感和正式感。

再次,节目中的素材本身就使观众感兴趣,主题和基调的提炼所产生的倾向性也是观众乐于接受的。

陈冲早年扮演的角色已然成为当时那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她传奇的人生际遇本身就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素材,所以从素材中挖掘出什么深意,提炼出什么主题,便成节目的编导们构思的差异之处。其中《艺》主要强调人情味和浪漫性传奇的感染力,节目开头设置了与现场观众互动的环节,人们拿出高中时在课本上自己画的陈冲的画像,和日记本中大篇写陈冲的内容,使陈冲自己大受感动也使观众大为震撼,体现出一种煽情的味道。之后对于陈冲的婚姻,也以强调第二次婚姻的“幸福来之不易”为主,节目整个基调是严肃而且积极向上的,教化的成分比较重。

而《鲁》则更注重冲突或竞争的感染力,关于生存与死亡的冲突,关于危及名声或成就的威胁,以及关于爱的冲突与竞争,对于这种冲突和竞争的体验也选择的是一种理性的表达,并不煽情。

《艺》和《鲁》在编导构思上各有侧重和倾向,其中不乏亮点,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可以有所思考与借鉴。

《艺术人生》电视节目分析:得与失

《艺术人生》成功之处大概在于:

首先,作为央视的品牌节目,《艺》开播以来有着较高的价值定位,即将“高品位的文化理念引入当今通俗的娱乐圈”,做“用文化引导娱乐,用品位提升娱乐”的探索者和开路。他们邀请许多演员、明星、艺术家来到台前,在观众面前亲自讲述他们的幕后故事。揭示艺术家和知名艺人“貌似偶然的必然,讲述生活的磨砺‟。尽管其中多少带有窥视名人的心理学效应,但鉴于大众的观赏需要和名人“分享苦难”的社会状况,无疑《艺》抓准了时下的潮流。“用文化引导娱乐”,使《艺》成为中国电视的一面旗帜。再者,充分发掘电视艺术的观众参与性特点,设置现场观众并与嘉宾进行真情互动,程为《艺》的一大“卖点”。每个人都有陪伴自己长大的明星,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天能够走近明星,《艺》准确地把握了观众这一心理,他们把观众请进演播室,不仅近距离一睹明星的风采,而且能够和主持人一起与嘉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平等亲切的氛围中分享艺术家经历过的酸甜苦辣。第三,《艺》在挖掘艺术家人生的同时,也在挖掘观众的人生,挖掘公共记忆。每位观众都有陪伴自己长大的明星,因此当嘉宾回忆以前的创作及过去的人生时,观众仿佛也回到了自己成长的那个年代,而与嘉宾产生共鸣。不像过去,做艺术家、做明星就是挖轶闻趣事、个人经历。在所有成功的人物访谈类节目中《艺》对公共记忆挖掘得比较好。

第四,突破嘉宾资源瓶颈,积极寻找可持续发展空间。《艺》在四个年头后,没有走向滑坡,反而越来越具有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节目本身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历史记忆的开发上,而是不断出现新的创意与组合,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楼聚首》,《无间道》以及元旦特集等等。应该说这三年以来《艺》凭借央视的有利资源和号召力,在进行着自我更新,力图将嘉宾资源从原来的内地扩充到港台乃至海外,如王家卫、大为`科波菲尔等;嘉宾的时间代也从六七十年的艺术家发展到当下的红明星如赵薇。这种做法尽管受到非议,但是我们从中看到《艺》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寻求发展。

当然,《艺》在摸索的成长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众说纷纭的“煽情策略”。个人认为,虽然《艺》试图用这种手法来展现嘉宾在演播现场是真情投入与自我的真实释放的,但是反复的使用同一种手法不仅让观众感到厌烦,而且最后也使人难辨真假,因为毕竟其中大多数是有着出的表演才华和丰富采访经验的演艺人员。

另外本人还有其他异议,应该说作为一个品牌栏目,主持人在其中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主持人的文化修养、气质形象、智慧幽默、机敏灵活,可以对电视观众产生巨大的魅力”。因此有人说《艺术人生》“成也朱军,败也朱军”,也不无道理。这主要是针对最近朱军在对港台艺人进行采访时经常出现的“鸡同鸭讲”的状况而言。究其原因,诚然有港台文化思维差异的因素,也该看到《艺术人生》缺乏多维发展的空间。时下港台演艺圈中有不少资深的艺人,他们也有着坎坷的从艺经历和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这些都是《艺术人生》有待发掘的资源,如果《艺术人生》不能尽快解决主持人与港台嘉宾的交流障碍,而仅是期待对现有资源的重复挖掘,那么势必会失去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朱军:是否可以点到为止?

坦白说我不喜欢朱军。在很大程度上,谈话节目中一个主持人的形象气质代表着这档节目的风格。可能一开始,朱军的平实质朴的风格打动了一些人,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艺术人生》今日如此受宠的原因。但是一旦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并将真诚和掏心挖腹发掘到极致时,就不是很中肯了。作为央视的一档热门节目,这种似乎发乎自然的“情”本身就很可疑,不可能不带上表演的性质。但是还是会关注这档节目的原因是,凭借央视红牌的地位,它似乎有着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非凡号召力。各种热门人物的脸孔都能够在这个演播室里出现,并且在一个相对自然的状态之下。《艺术人生》利用了观众的窥视欲,何况是对这个社会上的风云人物的窥视欲。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可以说是满足观众的窥视欲。问题是如何满足,满足的手段是否高超。在我看来,艺术人生这方面做得就有些俗套和陈旧,并且不是很中肯。另外关注的原因是它有这类似私家侦探似的无孔不入的窥知能力。《艺术人生》每做一期都对嘉宾做全方位情况分析,然后在节目里出其不意地亮出来,好像有点变着法逼着嘉宾哭。比如做王刚那期放他在美国读书女儿的电话录音,给陈凯歌突然亮出一包“延安黄土”;还有做孙海英和陈坤的节目非要提到失去亲人的情节。我想某些时候,嘉宾的“哭”是否带有一些应承的性质:你都做到这份上了,咱还能不配合一下吗?——内心没准是很发怵的,作为一个观众我也替他们发怵,怎么什么都让人知道了,这个时太没有没安全感。而且,自然没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当着天下的人掉眼泪,在我看来,流泪是一种情感的失控,是一种很私密的行为,如同和同学一起看电影时,自己掉眼泪会觉得很不好意思,拼命想掩藏起来。我不想太尖刻,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档节目有点“畸形”。

嘉宾们在台下可能早已对这档节目怀着警惕,告诫过自己千万不要掉眼泪。于是,原本正常的情感交流过程变成了嘉宾和主持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一个步步紧逼,一个退守和回避。看这种过程有时会觉得很好玩,猫捉老鼠似的。主持人有一些问题问

得意图很明显,普通观众都看得出来他是想往某个煽情点上靠。所以《艺术人生》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它对于嘉宾来说很顾虑,对于观众来说很造作。我觉得一是“煽情”的度没把握好;二是“煽情”成为一种带有太强的技术手段而使节目变味的倾向。

《焦点访谈》栏目分析

一、“述”与“评”双拳出击,互相补充

从节目属性分类上来看,《焦点访谈》属于电视述评类的新闻评论节目。所谓“述”是指用电视画面和声音来叙述现场材料和背景材料,使评论时观点的形成有了客观事实基础。“评”则是对相应的事实展开的分析说理。那么顾名思义,电视述评节目就是将对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融于一身,在对事件进行横向纵向挖掘的同时,适时进行分析评论。

应该说,这种夹叙夹议的方法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是极为多见的。《焦点访谈》也不例外。它的突出特色不在这种方法的运用上,而在于它应用得妥当而巧妙。具体地说,就是他较好地把握了如何将“述”中形象的画面语言与“评”中抽象的分析论述性语言相结合: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撑并强化分析议论的内容,用严密的思辨性提炼和提升形象性的画面所无法表达的思想内涵和理性分析,使《焦点访谈》成为真正在画面上吸引人、在情感上打动人、在道理上说服人的权威论述。因此《焦点访谈》的画面、音响、解说之间常常闪烁出令人折服的思辨光辉。尤其是主持人节目结束之前一番简短有力的点评,更是颇富哲理的分析论述,使《焦点访谈》舆论监督述评结合的价值再次凸现。

其中一期播出的《还衡山的秀美》中许多场面表现细腻、寓意深刻。片中一次次成片的山坡绿树从因被某些单位、某些领导纷纷“借”得一块建造楼堂馆所而成为满目红墙翠瓦,俨然现代化建筑的群集之地的不和谐景象,还配合节奏快而有点沉闷的音乐,似乎在给人们敲响着大自然的警钟。还有山地附近的居民们和游客们讨厌、不情愿、不满的面部特写,居民游客的愤愤的指责让观众们对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对乱“借”青山绿水为一己的行为的愤怒。这种复杂的感情通过镜头的得当运用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这是电视声画语言形象化的表现。另外,在此片中一边是漫山遍野的施工车在毫不留情地轰轰工作,节目的中间还经常插入已经不是树林的沙堆上树立的“水土保持示范区”、“山地绿化示范区”的石碑。将这些具有强烈反差的事物鲜明地展现在镜头前,观众对这些具有思辨意义的镜头的涵义不言自明。这一特色对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操作化的启发就在于:“用事实说话”的运用,“用客观事实的内在逻辑力量展示事物现象揭露事实本质。”并将多个视角的议论融入对实践原汁原味的展现中。以“评”为主体,“述”是为“评”提供依据的。事实过程的展开,给观众感性认识的论据,增强了评论的可信性和可视性,从而增加了评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观众在了解事实的过程中,具有了自己独立的评判,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调查细致入微,阐述事实不带偏见,全面准确地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受众对事件有充分的了解。

二、舆论导向与新闻接近性并重

《焦点访谈》作为强势媒体中颇具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因此在节目的选材和报道角度上,都注重导向性与接近性的良好结合。

节目自身的选材原则是“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就是抓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结合点,抓党和政府正着手解决的以及群众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每期节目都抓住时下群众最为关注的事件进行述评。同时,这些全都是党和政府目前尤其重视的问题。如《“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对当时紧张的台海局势进行剖析;《集结号》在《集结号》贺岁电影上映不久之际反映国产影片新探索问题。这些都是节目在选材上导向性与接近性并重的例子。

另外,在选取了适当的题材后,节目在报道的角度上也同样注重导向性与接近性的结合。即在报道“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时,一方面,强调“从小处着眼,大处见意义”,注重从群众身边发生的事情或其产生的态度拓展开去。另一方面,报道时要具备全局意识,从积极引导舆论、稳定大局出发展开论证、评述。不能因为对某些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报道时,忽略了大局意识。如在对某次暴力犯罪事件进行报道时,媒体应同时注意加强对公众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促进社会健康地发展。

三、时新性和时宜性的有机统一

新闻的时效性包括时新性和时宜性,这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评论虽然不及消息的时效性强,但是也要参与时效性两方面的竞争。

因为一方面,能否迅速、及时地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予以报道和评论,即能否把握时新性,是衡量一个电视台水平与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焦点访谈》时新性主要表现在对国际时事以及国内重大问题能迅速地作出报道与评析。如《焦点访谈》播出的《中俄联合军演》、《西安宝马彩票案追踪》。两期节目都是在事件发生后第二天就进行相应内容的新闻述评。这样的例子还举不胜举,其时新性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作为与消息形态有别、任务不同的新闻评论来说,只有“言当其时”,评论的针对性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所以还应该注意选择报道的最佳时机,即掌握时宜性。比如《焦点访谈》有一期曾经报道的《触目惊心的假发票》,策划了半年时间,但直到国务院召开电话会议,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启用新的防伪增值税发票时,才一举推出,并收到了良好的监督效果。这是因为节目内容一旦配合相关重要政策出台、重大活动、重大会议、重要纪念日和节日播出,可以使在人们在事先对后者有所关注的情况下,增强他们对媒体相关报道的了解与认识,以使节目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有时报道时机过早,条件还不成熟则未必能有效引导舆论;报道过晚,受众关注的热情已经消退,也不利于舆论引导舆论。《焦点访谈》如此注重强烈的时新性与时宜性的统一,目的正是为了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四、正面宣传与揭露性报道

《焦点访谈》在创办之初多为批评揭露性报道,在当时舆论监督型节目缺乏的情况下,一直收视率非常高。虽然十年来,栏目的舆论监督内容一度由1998年的47%跌到2002年的17%,这背后纵然有一些无奈的原因。但是它的栏目思路是一直保持着的,那就是坚持正面宣传和揭露性报道两手抓。从节目自身面临的大环境来说,社会处于一定的过渡转型时期,《焦点访谈》更多地承担了一个导向或是正面的作用,正面报道应占据一定分量。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尹鸿教授认为:“《焦点访谈》作为央视的一档招牌节目,同时作为国家和政府的喉舌,不可能总是揭示社会的阴暗面,让公众始终处于一种感受社会黑暗的状态。为了激发公众推动社会更好的前进的信心与动力,它特殊的主导角色,决定了它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必须起到引导正面宣传的作用。因此,上级对《焦点访谈》的程序报道的节目要求必然增多。” 在正面报道必然增加的同时,揭露性报道并非一味减少,而是根据各个阶段的需要作出调整。把握分寸,正确决定监督的数量界限。舆论监督中绝大多数是批评揭露性的报道,应该说这样揭丑型的报道使许多社会不良现象、不法之徒的丑恶行径曝光,许多积聚了多年的社会问题在《焦点访谈》的关注下,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而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是在我们的媒介“大刀阔斧斩乱麻”的同时,应注意适当的正面报道可以让人民感受到社会的美好、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更加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音乐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作用

1、烘托与渲染现场气氛

在收看电视时,在视觉上画面表达的形象或气氛,倘若无声音从听觉上给予烘托和渲染,人们就会感到画面像平面图一样缺乏感染力,会有一种“轻飘飘”的失重感;假使配以音乐音响,对画面加以烘托和渲染,立刻就会感到画面上的形象、气氛突出起来,丰满起来,以至会有虚拟的立体感和厚重感,并且能够令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写实与写意的情境交融的完美结合。目前,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场表现为场景相对固定和重复静止的状态,正是由于如此,在过于单调而又变化较少、可看性极低的视觉空间内,音乐的介入起到了较好地烘托与渲染现场气氛的作用。

谈话节目性质的不同决定了节目音乐音响设计的不同风格。央视的《实话实说》节目采用现场电声乐队,热闹、丰富现场的真实感。在《实话实说》的节目策划中,乐队被定位为现场谈话参与者中“享有特权”的一类人,乐队可以在谈话的间隙,单独或集体地用音乐表达他们的意见或情绪,与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一起,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民风格的谈话空间。如果说《实话实说》是论坛式的谈话节目,《艺术人生》则更像个聊天室或酒吧,它选用一架钢琴,典雅、幽静,强调的是音乐的表情功能,构造谈话过程的情绪空间,以提供背景音乐、烘托现场气氛为主,有时声音细碎柔和得几乎听不清,却像一道溪流从心中潺潺流过,谈话者可在一种恬静祥和的氛围中侃侃而谈。

2、对谈话进行恰当的提示和衔接

在电视画面不能有效而又准确地显示和区分叙述段落时,电视谈话节目对音乐的运用能从听觉上给人以提示,此时音乐悄然地承担起了情节阐释的外在划分作用,并进而辅助主持人控制节目正文内涵的进展流程和运动节奏。在画面较为缺乏动感形象且没有明确间隔与界定作用的电视谈话节目中,音乐的插入、运用及其长短起落,不仅能对大多数受众的情绪、情感与思维活动起到一种恰当的制约和调控作用,使之准确无误地回到规定情境中去,而且也在节目叙述的上下段落或前后层次之间适时地、了无痕迹地完成了过渡和衔接。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又是电视谈话节目画面段落或层次之间的艺术化了的“标点符号”。

在湖北卫视《往事》栏目中有一期节目叫《网恋》,女主人公是内蒙古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双腿,后来坚持自学英语,在网上认识了一位美国小伙,两人在中国成家了。在做节目时,女嘉宾表现得非常坚强,一味讲述自己身残志不残的经历,却对当期话题“网恋”避而不谈。主持人阿忆尝试着启发了几次却找不到突破口,这时乐手坚持不断地用轻柔的吉他弹奏蒙古族民歌《敖包相会》,令人悠然神往的旋律点醒了说话人,谈话很快切入主题。女嘉宾很善谈,男嘉宾却很腼腆,乐队又不失时机地弹起《乡村小路带我回家》、《加州旅馆》等美国人熟悉的歌曲,为男嘉宾营造亲切的感觉,话题也自然而然地转交到了男嘉宾身上。、明快,强调音乐的表真功能,用这种即兴的、不可重复的、原生态的音乐形式生动地传达了.《百家讲坛》栏目分析

《百家讲坛》作为一档带有学术性的电视栏目出现在公益性质的电视上,决定了它的经营策略、目标受众定位、节目形式会与其他类别的电视栏目有很大的不同。

早期的《百家讲坛》,一个老师、一个讲台、一架摄影机、一个蓝色的背景还有台下的“学生”几乎就是这个栏目的全部,和平时在学校听课没什么区别,无非是一种转录,甚至像某专题的教学片。选题方面也都是些学术性很强的课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接受这样一个抽象枯燥的节目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百家讲坛》就是奇迹般的让收视率突飞猛涨,直至今天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栏目。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选题策略上,首先做到从零碎杂乱到系列化整合。早期的《百家讲坛》每期请一位嘉宾,就某一课题由嘉宾进行讲解,嘉宾的不同自然每期讲述的课题就不同,每期的节目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时间的限制和较强的学术性特点使得每一期的节目内容只能是就某一问题泛泛而谈,而嘉宾也只能蜻蜓点水般的点到为止。改版后的《百家讲坛》开始将零散的单元进行整合,某一课题分成几期来做,系列化的做法扩充了节目信息量,给更多量的信息输出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为演讲人的表演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另外系列化增加了节目的厚重感,在观众心目中形成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并吸引观众持续的关注,扩大影响,为收视率的提高做了保障。

另一方面,避免了过多关注自然科学,造成与时事脱节,而是紧紧抓住当下社会、传媒、观众中的疑点和热点,善于借力发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版前的《百家讲坛》经常讲些光学、微电子学、物理学方面的课题,这些抽象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性,若非此专业的人才一般很难接受,并且也不会有兴趣关注,因为这样的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多少实际用处,而专业人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又远远多于这种大众传播式的电视节目所包含的信息含量,因此就形成了一种受众空缺。注意到这一点,改版后的《百家讲坛》开始关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话题,并紧随市场导向适时推出相关“产品”。如《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访》、《铁齿铜牙纪晓岚》等清宫戏在各大电视台热播时,趋势推出了“清十二帝疑案”系列,提高了节目收视率。另外像后宫嫔妃之间的战争之类的选题也大大迎合了观众猎奇的心理。

作为一档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也十分注意品牌的经营与包装。首先在节目中有下集预告片,从而形成受众期待,同时增加了片尾片花,丰富了节目内容。其次为了避免观众的视觉疲劳,在演讲期间充分利用幻灯片、图像、声响等元素,通过滚动的字幕介绍节目内容,力图激发观众收看的兴趣。再次,演讲的嘉宾更是声情并茂,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电视是面向大众的,通过影像形态和线性传播与大众进行沟通,因此不管你多么的满腹经纶,不能吸引观众就无法登坛。

如同品牌节目纷纷包装主持人一样,《百家讲坛》也注重培养自己的明星学者,实现了主讲人的“明星化”,借助各自的系列节目,周思源、易中天、刘心武等专家学者积累了相当的知名度,培养了观众对栏目的忠诚度。有人说《百家讲坛》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造星的栏目,将一个个“布衣学者”打造成明星,“乙醚”(易中天)、“海米”(纪连海)的知名度也不比“笔迷”(周笔畅)、“盒饭”(何洁)低,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些明星学者,才得以将曲高和寡、过专过雅的文化得以普及,真正实现学术平民化。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下,能将人们的眼球吸引到学论上的明星,应该越多越好。

在当前快餐文化盛行,众娱乐节目大行其道之时,《百家讲坛》以雅来苛求节目的质量品质,以“俗”来追求受众群的多样化,以“雅俗”打击了“恶俗”,让观众从浮躁和眼花缭乱中“解脱”出来,以更为亲和的传播方式来传播品调高雅的文化,是一个“小众”栏目的奇迹,是学术消费的一个良好导向,期待它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学术享受和惊喜。

第二篇:非你莫属节目分析

《非你莫属》节目分析

《非你莫属》兼具专业性和娱乐性以及社会话题性。借用约会类节目的游戏规则,求爱者变成求职者,台上嘉宾由心动女生变成公司老板,通过巧妙的设计编排,使观众在笑声中了解职场真正需要的素质、职业规划如何与自己特长结合、面试当秉持的分寸和态度等,不仅占据了巨大的收视市场,还向年轻人灌输正确的职场观、价值观,以自己的方式为解决社会问题做出努力,其严肃内核,暗合“主旋律”的要求。

以清华才子李一舟为例,这是一期令人印象深刻的节目,在网络上引起的反响也出奇的火爆。李一舟低调、谦虚、沉稳、博学、睿智,引得在场的Boss争先恐后的发问,现场气氛也被求职者和Boss团之间的精彩互动以及在张绍刚巧妙的串词中引发一阵又一阵的高潮。另一则典型的案例则是东北农村出来的应届大学生李丽男,她没有像一些海外归国学子傲人的学历,也不像李一舟那样博学多才,但是她的踏实、坦诚、率真、能干,照样吸引Boss团抢着要她。从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今社会令Boss团倾心的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品质,只要你足够优秀,求职者就是场上的强者。这也是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深刻原因。具体来说,造成《非你莫属》火爆的原因主要有:

一.节目风格

《非你莫属》兼具专业性和娱乐性。央视睿智冷面笑匠张绍刚担纲主持人,以机智幽默的主持方式掌控节目,为受众树立健康积极的求职观,引导正确价值观,在节目中制造最大限度的良性精彩冲突。每期5位真实应聘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敢于挑战,敢于展示,拥有难以想象的特长,同时每个人都希望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节目中的2名国内资深职场人士及心理专家,将用专业知识给应聘者真实的就业指导意见、心理把握和职场忠告。

二.播出时间

天津卫视 每周日、周一21时21分

这个播出时间很好的迎合了上班族的生活作息,节目定位准确,主要针对即将毕业的应届大学生或者已经有过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者,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受众群体。

三.节目看点

(一)真人秀招聘

《非你莫属》分“自我介绍”、“天生我有才”、“谈钱不伤感情”三个环节进行,有一定的娱乐性但又兼顾了职场人生、职场话题与争议等一系列“冲突”元素。

(二)主持人

一个电视栏目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水准。张绍刚以机智幽默的主持方式掌控节目,在节目中制造最大限度的良性精彩冲突。他目标明确,掌控着场上气氛始终活跃而又不跑偏;头脑清晰,条分缕析替求职者梳理自身条件和诉求;立场中立,既发掘求职者的优点,又揭示他们的性格缺陷;坚持原则,不喜欢求职者给boss道德压力,毕竟这里是职场。

(三)真实性

“真实”是《非你莫属》坚持的原则。节目没有脚本,录播时不对词、不彩排、不关机,一切都是“原生态”。张绍刚私下不和求职者做任何沟通,手里只有应聘者的简单资料,求职者每一个表现的新鲜感,刺激他有更多敏锐的现场发挥。很多boss开场前也不看简历,更喜欢通过第一印象去判断。Boss团是真实的、求职者是真实的,招聘也是真实的。

(四)Boss团

节目拥有强大的Boss团,出镜的都是著名企业的核心管理层,例如SOHO中国潘石屹,搜狗王小川,当当网李国庆,聚美优品陈鸥,360周鸿祎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具有不凡身世背景及奋斗经历的他们,对应聘者进行最犀利的评判和最严格的挑选,高管们会提出什么问题,对应聘者感兴趣的是什么?在这里可以看到求职者与招聘者的精彩对白。12种不同的背景,12双犀利的眼睛,求职者的含金量很快探明。一些Boss的阅人术和人才观念甚至为电视机前的企业主带来提示。

(五)应聘者五花八门

他们挑选求职者不光考虑其作为个体的特性,而且注意到他们不同的社会学特性:新妈妈、下岗工人,没有职业目标说的“北漂”,有着多年海外求学经历且踌躇满志却一直苦于找不到工作的“海待”,有因学历问题一直被各单位拒之门外至今还在依靠父母的“啃老族”,他们多彩的经历和生动的个性成为节目中的神来之笔。

《非你莫属》有明确的人物关系,每个求职者有自己的故事,他们是流动的部分,而老板和主持人是相对稳定的。节目还破掉了对主持人的所有惯性设计,不仅仅是穿针引线,而是剧中的一个人物,有个性,有个人好恶,在求职者和老板之间保持中立。竞争企业老板的暗战也是戏剧化的一部分。这些都是将《非你莫属》推向求职节目代表之作的重要因素。

第三篇:艺术人生节目分析

《艺术人生》节目分析

节目概况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是我最喜欢的一档针对国内外演艺明星的人物访谈类栏目,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真诚的情感交流、淋漓尽致的细节描写、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将自身与一些媚俗的明星娱乐性节目区分开来,因此自2000年底开办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艺术人生》栏目以其“安静、大气、典雅”的风格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青睐。它全新的传播理念,平民化的独特视角,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跌宕起伏的环节设计,在每周五晚上使您与嘉宾一起分享人生的精彩时刻。

节目主持人

朱军,曾经成功主持过《东西南北中》、《中国音乐电视》,开创和见证了节目的辉煌,但是观众只记住了节目而没有记住朱军。在没有自我发挥的空间中,朱军还在一个鲜为人知的栏目《音乐直播厅》里沉默了三年,这三年朱军学会了思考,磨炼了自己。一次灵感的碰撞使朱军走进了《艺术人生》,朱军说自己这时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言语权,找到自己情感释放的空间,“感受着人与人情感碰撞中带来的快感”。策划和主持《艺术人生》的经历使朱军深刻感受到主持人不能游离在节目之外,必须介入,而且必须深入地介入。《艺术人生》的成功来源于一个优秀制作团队的集体智慧,但主持人朱军在节目中所体现的作用,在节目中与艺术家们的情感碰撞,无疑是《艺术人生》最大的看点,也是《艺术人生》打动观众的魅力所在。用心去倾听,用情感去打动,朱军正是在这种与节目的充分融入中,实现了《艺术人生》的升华,也实现了自己主持艺术的升华。他的主持风格就是“用真情者支持”。

节目特点

1.聚集国内外演艺明星 2.谈话与表演实况再现 3.观众与嘉宾倾情交流

4.运用全新电视传播理念塑造周末名牌栏目 5.创造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收视新热点

节目宗旨

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周五之夜,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节目理念 以“正直品质、极端制作”作为核心理念,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事件,以强大的制作班底制作完美节目。

市场理念

1.栏目团队化,团队公司化,与先进的电视制作与推广方式接轨 2.传媒品牌打造 《艺术人生》叙事特征

节目定位

《艺术人生》一直把自己定位在时代前沿,关注公众话题,以引领大众文化,树立文化榜样为目的。

目标受众

《艺术人生》讲究高雅,但并不是以高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它不是某一部分人的节目,而是整个社会大众的节目。出现在《艺术人生》舞台上的嘉宾都是人们熟知的公众人物和文化名人。不仅仅有泰斗级的艺术大家,还有大众喜爱的影视明星,甚至还有不平凡的普通人,如刘仁喜、马广福、杨光等民间歌手也走上了《艺术人生》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艺术人生》作为电视媒体始终保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为广大的电视观众服务。

节目形态

1.多种叙事视角的交叉使用,将电视媒体的现场感、灵活性、真实性发挥到极致 首先《艺术人生》是以第一人称主人公叙事为主,采用全知全觉的方式,让主人公边回忆边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情感,相当于“自叙传”的方式。在《原来的我 》这集中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关于少年叛逆齐秦的非正面素材,齐秦出场直面观众讲述自己当年不务正业、加入不良组织、多次进感化院、后来的转变、脸上伤疤的来历、如何从一个小酒吧歌手转向知名艺人的全过程,使解说具备充足的感官化和体验化,这种叙事方式比单纯主持人讲解、解密占多数更具有真实性和吸引力。

其次是第一人称目击者叙事,老狼的讲述、齐秦哥哥的视频录像电话都属于限知叙事。这种叙述者以超然的心态讲故事,很少掺杂叙事者个人感情色彩,是对主人公讲述的有益补充和纠正,在某些条件下可以激起矛盾冲突,可以挖掘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制造兴奋,制造悬念、刺激节目高潮的出现,是叙事的一种技巧。《原来的我》中对哥哥话的纠正调动了现场观众的气氛,大家哄笑、鼓掌,节目更加活跃有看头,也可缓解长期的紧张气氛。

再次是第三人称限知叙事,主持人朱军的串联词和提问,现场观众的质疑,形成了谈话场,使主持人、现场观众和嘉宾之间进行沟通,这种叙事方式是目前最为普遍的叙事类型,这种叙事往往并不全面,但是往往能够一针见血抓住问题的关键,有利于有价值、观众未知素材的挖掘。主持人朱军在节目中委婉地提到“听说你曾经是个问题少年,进过感化院,”这一句话就引导了整个谈话的主题是齐秦如何从一个问题少年找回自我走向成功,排开了无味的闲聊。

2.板块化的叙事结构,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满

好的叙事结构通常是展现着故事内在冲突的戏剧化过程,《原来的我》一共由15个小标题故事板块构成,其中“昨日重现--装扮的来历”是引子,引出故事的主题即讲叙过去叛逆不羁的齐秦,“神秘嘉宾--超级模仿秀--一匹来自北方的狼”是铺垫,隐隐暗示过去的齐秦的模样和性格,“青春故事--疗伤良药--叛逆少年--青春有悔”是高潮,在这一阶段齐秦向观众全面透露了自己曾经误入歧途、不务正业一月多次进入感化院后坐牢一年的苦涩经历,观众的情绪也达到了一个高潮,听到了从未了解的齐秦的另一面,“寻找回来的世界--伤疤的由来--我和明星姐姐齐豫--父亲的改变--艰难的求职--特殊歌迷”是故事的结尾,讲述齐秦由堕落走向成功的艰难经历,观众激动、矛盾的情绪有所缓解。这15个平行式板块把齐秦各个时期的特点和转变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带来的不是“神化”的人物,而是人物自身真实的本我。

3.人物情感的真实流露与主持人对叙述理性的控制,使整个故事流畅自然又具有深沉的底蕴

情感包括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这些情感因素是《艺术人生》成功的关键,平时戴着耀眼光环的明星来到《艺术人生》现场少有不流泪的,他们通过和主持人、观众的现场面对面的交流,都愿意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在齐秦讲到不幸过去而伤感的时候,整个场面气氛是比较凝重的,朱军适当让观众鼓掌鼓励,齐秦欲哭还笑,节目当中以《原来的我》、《往事随风》、《外面的世界》这几首歌都是为了缓和压抑郁闷的情感流露而特别精心设计转场的,歌者的表情由悲伤转为微笑,也是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通过节目的叙事,给观众心理上造成强烈的撞击从而引起共鸣,进而引起所有受众对人、社会、生活等等的深刻思考,既有“满足感”,又有“醒悟感”,这些是在经过道德、理智、审美三重心理作用之后真正激发出来的感情。

节目收视率

稳居央视综艺频道前三名

2001年全年收视率最低为1.8%

2002年至今平均收视率为 2.72%

第四篇:天下足球节目分析

《天下足球》节目分析

节目背景:

“天下足球”栏目的主题明显为以足球为中心来设计的,他以胶片似的画面来展示足球的内涵,运用的画面也是和胶片一个时期的,而每张画面又代表着足球的本身魅力,速度、激情、力量,这都说明了足球给人带来的感觉,画面虽然是七八十年代的足球场面,但当时的足球更有技术、力量的完美展现,出现了一批足球天才,在他们身上能感受到最纯粹的足球艺术,没有商业性质的。在音乐上,展现运动激情的一般都是节奏快,有感染力的音乐,《天下足球》栏目的设计也不例外,画面本身就能给你激情的动力,再加上音乐的配置,更能激发人本身想怒放的呐喊,如同亲临现场一样,能带你感受足球为您现场带来的活跃动力。这就是足球的魅力所在。栏目的口号,最纯粹的足球,最高级的享受。

《天下足球》呈现足坛顶级赛事,为球迷奉献最纯粹的足球最高级的享受,浓缩赛事经典,聚焦顶级对决,重温足坛传奇,节目身处晚间黄金时段,吸引了最具活力的年轻观众。节目信息:

中文名: 天下足球 节目时间:每周一19:30——21:25 外文名:TOTAL SOCCER 播放频道: CCTV—5 片 长: 115分 口号:最纯粹的足球,最高级的享受 上映时间: 2001.11.27 栏目:TOP10、绝对巨星、绿茵重量 主持人:段暄、刘建宏 节目内容: 《绿茵重量级》

《绿茵重量级》顾名思义就是介绍刚刚过去的一周世界足坛进行的重量级的焦点比赛的精华,它的长度占据了整个一期节目时间的大约四分之一。

《足球制造》

《足球制造》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介绍世界足坛所发生的重大新闻,使观众能够了解到新闻背后的故事。

《绝对巨星》

《绝对巨星》主要介绍世界足坛成名球星的星路历程,通过这个小栏目,观众可以全面地了解一个球星的成长经历。由于国际足球的特殊性,每个《绝对巨星》专题片的编导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对所编辑的球星的认识融入到片子当中,这样就能够使观众在收看节目的时候产生共鸣,播出的《“战神”巴蒂斯图塔》、《“天生进球狂”维埃里》、《“足球情人”巴乔》等都在观众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绝对巨星》也是目前《天下足球》最受欢迎的一个小栏目,不过,它在《天下足球》中不定期播出。《TOP10》

《天下足球》中定期播出的固定小栏目是《TOP10》,它通过不同的角度总结回顾了世界足坛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最后设计成“十佳”的形式播出。由于形式独特新颖,因此得到了观众很大的认可,每周都会有大量的球迷通过写信或EMAIL提出自己的建议。

《特别节目》

除了上述的一些比较固定的节目外,近来天下足球推出了很多专辑,多是在联赛的停战期。这些专辑占据节目总长的60%以上甚至100%。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专辑中,《星·球》《贝影》《十二码》《影像2007》 《华彩2008》《疯狂的足球》《掌门人》等被数以千万计的观众所收藏。

节目定位:

很明显,做为一档专题类节目,定位是以喜欢足球的人,在中国,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收视群体,而且节目播出时段还是每周一的黄金时段,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直播的运用更是使节目收视率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对一些无法观看电视节目的在校生来说,无疑是提供了可便之处。

第五篇:SWOT分析《天下足球》节目

SWOT分析《天下足球》节目

创办于2000年11月的《天下足球》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出的一个以报道国际足坛最新赛事和新闻为主的栏目,首播时间为每周一晚19:30—21:25,每期时长115分钟。2000年开播后,《天下足球》很快成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品牌栏目。收视率在体育频道的排名一直很靠前。2009年1月19日的那期节目的收视率创下了史上最高纪录,全国收视率达到了0.642,这意味着全国的观众超过了六千四百万(这一数据来源于主持人段暄在2009年1月21日发表的博客,所以这个数据的可信性只能截止到1月21日。这之后的收视率数据未查到)。但是据CSM(央视索福瑞收视率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天下足球》栏目在2009年全年不重复的收视人数约4.1亿,在CCTV-5所有周播栏目中位列第一。而每周一晚上7:30,打开电视机,锁定CCTV5,收看《天下足球》已成为无数中国球迷的不二选择。

2007年3月,中央电视台公布了“2006年十佳栏目”的评选结果,《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百家讲坛》、《今日说法》、《天下足球》、《星光大道》、《第一时间》、《同一首歌》、《海峡两岸》、《智慧树》荣获十佳栏目。《天下足球》作为体育栏目能够入选,与其独到的栏目特色不无关系。

《天下足球》在中国足球迷群体中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虽然中国足球整体水平落后,联赛发展滞后,国字号球队问题频发,但是这依然阻挡不了中国产生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足球球迷群体。《天下足球》开播十多年来,一直受观众的关注和欢迎,无疑是体育新闻栏目成功的典型,也是每一个和电视体育新闻有关的电视人应该关注的栏目。

《天下足球》节目主要报道欧洲几大联赛,还有本星期发生的足球新闻,中央五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电视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赛事资源拥有优先利用或单独享用的权力,这保证了《天下足球》节目拥有稳定的节目资源,同时具有高度职业水平的工作人员保证了节目的质量。《天下足球》节目在2010年制作播出的《疯狂的足球》节目不仅受到了足球迷的追捧,而且还得到了非球迷的喜爱。

SWOT分析法(图一)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和评估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他主要是根据企业自身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所在。其中:S是strengths的简写,代表优势,W 是weaknesses的简写,代表弱势;O是opportunities的简写,代表机会;T是threats的

[1]简写,代表威胁。其中,S和W是内部因素,O和T是外部因素。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2]。

(图一)

SWOT分析已广被应用在许多领域上,如节目分析、学校的自我分析、个人的能力自我分析等方面。利用SWOT分析法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栏目有关的外在环境因素,了解栏目本身的内在环境因素,指出栏目应该应该向何处发展。

一、《天下足球》的优势

(一)主持人

主持人就是栏目的活招牌,主持人的性格和栏目的性格无疑是统一的。《天下足球》的主持人段暄对足球有着发自肺腑的热爱,他也是一个极其有魅力的主持人,他的腾讯微博上粉丝量达到11637317。他时常在微博中和球迷探讨各种足球的事件、《天下足球》将要播出的时间。而2011年12月《天下足球》进校园活动中,段暄更是受到了众多大学生的追捧,不仅使《天下足球》节目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而且获得了大量的核心受众。段暄做过多年的体育记者,摸爬滚打,样样熟悉,并且善于评论,有着非常强的新闻敏感,良好的体育知识储备让他对各大赛事了如指掌,而他抑扬顿挫的语调和纯真直率的笑脸给“足坛”带来一股新风。段暄同时还是足球比赛中的解说员,以自己睿智、幽默的解说深受球迷的喜 爱。有人认为,段暄的出现,让人感觉到央视体育节目主持人有了接班人,因为 他“有张斌三分之二的智慧,黄健翔四分之三的专业素养,刘建宏五分之四的诗情,而更为重要的是,他比以上三人外形都‘端庄大方’”。

(二)节目结构新颖

《天下足球》的最大特色就是在节目中设置了很多小板块,由主持人用评论的语言串联起来。天下足球由于一周播放一次,对于有些比赛缺乏时效性,节目制作者用板块的结构将赛事资源全面的整合起来,摆脱了消息类体育节目的容量限制和事件要求,将重要的事件过程和结果都详细的展示出来。节目现在有《绿茵重量级》、《足球制造》、《TOP10》、《一周十佳扑救》、《一周十佳进球》、《绝对巨星》、《看球听歌》、《大话足球》、《戏说足球》、《我爱世界杯》等多个不定期播出的板块,正是这种精巧的板块设计为受众提供了分门别类的精彩足球锦集,既保证了丰富的节目信息量,又避免了受众对单一信息产生的厌倦心理,使整个节目节奏紧凑又不失活泼。

(三)歌曲

音乐在《天下足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在该节目中音乐和足球有着完美的结合。每一期的《绝对巨星》都会以一首歌曲献给主题人物为结局。《绝对巨星》主要介绍世界足坛成名球星的星路历程,通过这个小栏目,观众可以大概了解到一个球星的成长经历。由于国际足球的特殊性,《绝对巨星》专题片的编导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对所编辑的球星的认识以及合适的音乐融入到片子中去,这样就能够使观众在收看节目的时候产生共鸣,如《“战神”巴蒂斯图塔》、《“足球情”人巴乔》、《“天生进球”狂维埃里》等都在观众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那些优美的旋律烘托着画面,深深的表达着我们对于喜爱球星难以忘怀的主题。此外,节目更多的体现在节目的不同细节上,比如在介绍不同背景的球队球星时,播放的音乐会随之变化。而不定期的播出的板块《看球听歌》更是使激情和欢呼,足球和音乐得到完美的结合。

有些音乐已经成为了天下足球的标志,每当小泽正澄的吉他曲《Attraction》音乐响起时,球迷观众知道这是“十佳进球”开始了。为了向FIFA十年十位世界足球先生致敬,天下足球高歌《Let me be the one 》。《Don’t cry for me》诉说着对在韩日世界杯中黯然落幕的阿根廷的安慰;而面对巴拉科夫、舒梅切尔、萨莫拉诺等球星的退役,天下足球低吟《Don’t go away》以表惋惜之情。

在《天下足球》中,每一个球星都有一首属于他自己的歌曲,《加州旅馆》会让我们想起罗伯特巴乔,这名意大利忧郁王子;《坚守信仰》会让我们想起战神巴蒂;《如果还有明天》会让我们想起罗纳尔多,一个在情人节和我们说再见的外星人;《I will》是 献给劳尔的,献给他16年的皇马生涯„„ 对于《天下足球》音乐的运用,张德胜认为,《天下足球》制作和编排独具匠心,集合了足球、音乐、美学、娱乐等多种艺术,可以使观众在审美中接收信息,不至于产生疲劳,多种艺术的综合运用与编排,可以使节目始终保持着紧凑而又活泼的风格。

(四)内容富于情感

《天下足球》传达的不仅是比赛、球员、战况,他传达的更是一种情感。在《天下足球》中,你既可以因为《疯狂足球》的搞笑而捧腹大笑,也可以因为《“足球情人”巴乔》、《贝影》而黯然伤神。当有专辑介绍那些退役和即将退役的球星时,我总会伤感那些逝去的韶华,感慨那些煽人泪下的文字。

32岁的亨利,就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都是自己22岁的影子。他是队长,他是领袖,他是传奇,他是射手,他是枪王之王。海布里的最后一站,海布里的最后一吻。当烟花升起的时刻,那个曾属于亨利的海布里国王时代不会随年华逝去,而只会随年华的飘零中常常记起。

这样的句子有时已经刻在了我们的心里,《天下足球》用文字刻画出球迷的心声。2006年8月21日,天下足球节目中播出了时长为18分钟的《贝克汉姆:十年》,以时间为主线,从成名、低估、巅峰、爱情、性格、伤病、责任、坚忍等不同的角度对贝克汉姆在球场上为国征战十年的表现及成长作了一个回顾和总结,感性化的身世角度让受众见证其成长的同时更多的是鼓舞和感动。2007年7月2日,天下足球节目播出了长达109分钟的《贝影》,从贝克汉姆的童年说起,从伦敦到曼彻斯特、从24号到传奇的7号球衣、从弃儿到宠儿、从追逐到放逐、从老塔拉福德到伯纳乌,节目完整的梳理了他的足球人生,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期高贵、坚强、洒脱和勇敢,节目最后,“贝影远去,我们不为你哭泣,只为你无眠”让多少球迷感动过。2010年3月15日天下足球节目中播出了时长为8分钟的《贝克汉姆:伤离别》,以其因伤而无缘南非世界杯引出主题,对比其以往几次受伤而后的奋起努力,节目伤感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观众,离别的情绪达到顶峰,也更加突出了主题:他对足球的一如既往、对梦想的始终如一,他的坚持和勇敢让人感动,值得尊敬。三期节目分别从贝克汉姆在国家队十年总结、从出生说起足球人生、因伤无缘南非世界杯三个角度来体现他在成长过程中的改变,三期节目让无数人为之感动。

他是宠儿,也是弃儿,他被追逐,也被放逐,他在失重后赢回尊重,他在尊重中赢来更多的尊重,他在离开时已经没有离开,他叫大卫.贝克汉姆,一个总是牵动世界的人,这一次,他是一个动人的球员。

在《天下足球》中,我们不仅看到的是一个球员,更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普通的人。我们总是会回味着这样的句子,因为他真诚,因为他感动。

(五)和其他足球类节目的比较

除了《天下足球》,影响力最大的足球类节目就是在《足球之夜》,足球之夜主要而对于中国足球的大环境而言,缺少忠实的球迷,同时因为很多人对中国足球具有抵触心理,这就造成了《足球之夜》的影响力抵不过《天下足球》。同时腾讯制作的足球类专题节目由于没有央视的影响力大,所以有些球迷根本不知道有这个节目,造成了节目的传播范围狭窄。BTV6的《足球一百分》节目,隶属于中央电视台,有些地区根本收不到这个台,与此同时,《足球一百分》侧重于讲述北京足球的故事,对于一些天津泰达队的球迷来说,他们认为《足球一百分》有些“反动”。因此《足球一百分》只在北京范围传播的广泛,而在全国的影响力不大。

二、《天下足球》的劣势

CSM(央视索福瑞收视率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天下足球》受众年龄在15-34岁、大学以上学历、职业良好、高收入的收视人群高度集中。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学以上学历观众占比超出74%,干部/管理人员占比超出43%,公务员/职员占比超出近51%,高收入人群占比超出20%-45%。此类人群更注重生活品质,收入水平高,有充足的时间消费,敢花钱,会享受。目前在中国,愿意每周一晚坐在电视机前,花上115分钟的时间去收看这样一个和足球有关的栏目的受众只可能出现在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对足球感兴趣的中青年观众这一群体中。值得一提的是,《天下足球》的受众相当一部分是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学生群体受自身学业影响,很多人周一晚上无法看到节目的播出。但是这部分群体还是表现出他们对于这档节目的喜爱和支持。他们往往会在节目播出后通过视频网站在线或者下载节目进行收看。这对《天下足球》的收视率造 成了一些影响。

《天下足球》最大的缺点在于没有英超的比赛,而英超作为第一大联赛有很多的球迷,而这些球迷在一百多分钟的时间内不能看到自己喜欢的球队的比赛画面哪怕是一个图片,这就造成很多球迷的不满。这是由于中央电视台没有英超的转播权,在亚洲转播英超比赛就必须向ESPN旗下的ESPN STAR Sports集团(简称ESS)购买,该集团拥

有英超联赛以及欧洲冠军联赛在亚太地区的转播权。由于ESPN要求中央电视台在播放时附带ESPN的台标,并将英超联赛和欧洲冠军联赛捆绑销售,致使双方合同就此结束。因此大多喜欢看英超的球迷只能从各地方有线台以及广东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收看英超联赛以及欧洲冠军联赛,这使CCTV5的观众又一次流失,对《天下足球》节目也造成一定的影响[3]。

与此同时《天下足球》对个大联赛虽分成了板块,但对于非球迷来说,四十来分钟的联赛介绍对于他们来说太冗长了,随后有很多轻松活泼的板块,但很多非球迷根本就等不了这么长时间。同时,由于网络的便捷,很多球迷早已经通过网络了解了自己所喜欢的联赛,所喜欢的球队的比赛状况,各大门户网站都有比赛的锦集,很多球迷已经通过这种渠道对比赛有所了解。因此,《天下足球》开篇的联赛介绍对于这些球迷来说就有些多余。

三、《天下足球》的机会

中国足球虽然不太景气,但这丝毫不能阻碍我国产生一大批的球迷,尤其是一大批欧洲五大联赛的球迷,而在这方面《天下足球》节目切合了广大球迷的意向,花很大篇幅报道五大联赛的赛况。因为国际上的足球赛事,尤其是中国球迷非常关注的欧洲顶级足球联赛都是在周末进行,由于时差的原因,大部分比赛都是在北京时间的周日凌晨和周一凌晨进行,那么很多上班族和学生族就无法收看周一凌晨比赛的现场直播。而且,每个周末欧洲顶级联赛一共举行有近百场比赛,中国球迷能通过电视转播看到的比赛大概是其中的近二十场。很多精彩的比赛无法观看到,对于很多铁杆球迷来说,这是一个令人相当遗憾的事情;另一方面,一个球迷再铁也几乎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将电视转播的这十几场比赛全部观看。这个时候就需要《天下足球》这样一档栏目,它能够全景式的介绍过去一周世界足坛赛事精华。对于那些错过比赛的球迷来说,《天下足球》详尽的比赛回顾弥补了错过比赛直播的遗憾,对于那些收看了比赛的球迷来说,《天下足球》对比赛深入的挖掘和精当的评论满足了他们重温精彩瞬间的欲求。体育新闻栏 目在进行栏目功能定位时要准确抓住众多电视栏目功能同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留下的空间和机会。

虽然很多网站、电视台也开办了足球类的节目,例如BTV6的《足球一百分》,腾讯的《西甲大爆炸》、《我爱英超》、《穿越亚平宁》,但是地方台和网络的影响力终究是抵不过中央台的,在制作水准、节目受众上都有很大的差距。还有一些足球类节目,如《冠军欧洲》、《英超精华》等在影响力和收视率上远不如《天下足球》。天下足球作为足球类节目的老大哥在足球节目中占据优势地位,如何发挥这种优势关系到《天下足球》以后能否高效发展。

四、《天下足球》的威胁

近些年由于中国对足球的重视和世界足球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足球类节目也在不断的增多,像BTV6的《足球100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时网络的异军突起,许多网站在视频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例如腾讯,腾讯独家制作的《西甲大爆炸》、《我爱英超》、《穿越亚平宁》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喜欢,同时,腾讯借助腾讯微博的优势加大了最自己独家制作节目的宣传力度,也因此获得了一大批忠实观众。《天下足球》每周一晚上七点半播出,但由于有些观众时间受到限制,因此不能观看,而腾讯独家制作的节目在周二播出,网络的可选择性使受众观看这些节目更加方便。同时,由于球迷各自钟情于不同的联赛,比如有人喜欢西甲,有人则喜欢英超,而腾讯制作的视频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西甲大爆炸》主打西甲,在四十多分钟讲述一周内西甲赛场内外的各种事件,每周介绍一个西甲赛场人物,深受球迷喜爱;《我爱英超》主要讲述英超赛场内外的故事,用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同时夹杂着一些锦集,每期的人物介绍更是经典;《穿越亚平宁》主要记录意甲赛场内外的事件。这些栏目对赛事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是《天下足球》所不能达到的,因为《天下足球》受时间的限制不能长篇细致的介绍各联赛的状况,只能介绍一些豪门的情况。

2001年,中国国家队冲击世界杯成功。这给了深陷假球、黑哨泥潭垂死挣扎的中国足球一根救命稻草,足球运动在中国大地又开始红火起来了,球市的迅速回暖使得《足球之夜》节目的收视率不断攀升,与此同时,《足球之夜》将每周介绍国际足坛赛事新闻的板块摘出来,这就开始了天下足球的录播。《足球之夜》节目作为中央五主打的一档足球类节目,主要讲述的是中国足球,扮演的是一个丑恶现象的揭露者和批判者的形象,被很多球迷称为足球界的《焦点访谈》。虽然主要播放的是中国足球,但对《天下 足球》的受众仍然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天下足球》的未来发展

尽管《天下足球》节目在足球类节目中处于领头羊的位置,深受观众的喜爱,但是仍然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随着观众需求的增加和电视节目竞争的日益激烈,《天下足球》栏目要保持原有的市场占有率,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应该继续凸显栏目的特点和优势,维护栏目品牌这一无形资产,不断创造栏目特色,打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节目外部机会发挥节目内部优势,来弥补内部弱点,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

(一)独创节目品牌特色

《天下足球》之所以能够吸引我们,是因为他结构、音乐、内容上的新颖性。《天下足球》能够全景式的介绍过去一周世界足坛赛事精华。对于那些错过比赛的球迷来说,《天下足球》详尽的比赛回顾弥补了错过比赛直播的遗憾,同时,《天下足球》在制作节目时往往别出心裁,对比赛深入的挖掘和精当的评论满足了他们重温精彩瞬间的欲求。《天下足球》应该发挥着方面的优势,培养核心受众。

《天下足球》从栏目的宣传片到栏目的包装片再到栏目的背景图案等,都体现着足球的特性,凸显足球的运动感。在电视屏幕的右下角,总有一个属于《天下足球》的特有标识浮现,(图2)。橙色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橙色代表着气力、智慧、惊动、光彩和常识,被奉为圣神的色彩,橙色的“天下足球”标志着足球所包含的气力和智慧给球迷们带来的惊动、常识以及温柔幸运。字面上方以“球”为出发点以“天”为止境的黑色圆弧,既标志着足球对世界的缠绕,也标志着足球飞出时的强无力弧线。这个栏对标示陪同着《天下足球》走过了12年的岁月。2009年1月5日,新标识(图3)上岗。当球进入球场禁区的岁月是最激昂人心的,新的标识则以一个球场禁区图标为主体,托出“天下足球”这个永恒的主题。整个图标洗净铅华只剩下纯洁的银色。照应着“最纯洁的足球”的口号;银色标志着洞察力、星际气力、灵感、直觉,也标志着尊贵、永恒,这和足球自身的意蕴也特别贴切。

(图2)

(图3)

随着观众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更加追求栏目中的文化思想,要求栏目雅俗共赏,并且表现出一定的意义,体育专题栏目也不例外。《天下足球》栏目的口号是“最纯粹的足球,最高级的享受”,旨在打造出最精彩的体育专题节目,为观众奉上一场视觉的盛宴。对于一档栏目整体形象的统一,是栏目完整化、一体化的需求,是形成品牌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获得观众认可的首要条件。

《天下足球》因为没有英超比赛的转播权,对节目的内容设置造成了一定的缺陷,但是,如果《天下足球》努力挖掘自己的个性,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一定能克服这方面的缺陷。

(二)主持人风格的培养

现在都在提倡“节目主持人化”,主持人就是栏目的活招牌,主持人的性格和栏目的性格无疑是统一的。在十来年前,河北电视台最火的一档节目是方琼和诚诚主持的《超级宝宝秀》,很多人在星期六的晚上守在电视机前,为的就是能够看这档节目,而在主持人诚诚和方琼先后离开后,这档节目的收视率急剧下降。有时观众看一档节目,看的不只是节目,看的有时也是主持人。最近网上风传很火的一个话题是“央视最佳男主播”。七位青春洋溢的实习主播悄然亮相央视凌晨三点播出的《新闻直播间》,有网友调侃,央视的这一举动“造福了女粉丝”。其中一位与韩庚有几分神似的胡悦鑫受到网友的疯狂关注。有平时不关心时事的粉丝,放言无论多晚也要追着胡悦鑫的节目看。当我们一提起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栏目时,我们首先会想起何炅、谢娜、李湘、汪涵等人,虽然他们各自有不同的主持风格,但他们将风格自然的融入到栏目之中,使栏目更加完美,更加受观众喜爱,他们已经成为这个栏目的标记。《天下足球》在刚开始播出时的主持人是黄健翔,这个个性十足的主持人在德国世界杯后“一喊成名”后离开了《天下足球》去了凤凰卫视,接替他的段暄虽然有自己独到的风格,但在有些方面还是敌不过黄健翔。虽然段暄有一大批自己的粉丝,但是段暄在主持节目时最大的缺点是吐字不清晰,缺少阳刚之气,主持方面略显稚嫩。

2007年8月13日,段暄在《天下足球》节目的现场直播中上半身身着西装,却在播音桌下伸出一条没穿西裤的腿。而凑巧的是8月13日,正是段暄举行完婚礼后的第二天,网友戏称也许是段暄结婚“乐昏了头了”。这个画面被观众拍下来发到网上,引发了网友的热切关注。不少网友发表看法认为,这是央视主持人不专业不敬业的表现,联想到近年来央视主持人曝出的种种负面新闻,很多网友认为央视的大牌主持们都应该该好好反省一下了。2012年2月26日段暄在解说欧冠拜仁慕尼黑与皇家马德里的比赛时,用词等方面被指偏向自己喜爱的球队拜仁慕尼黑。很多网友认为,作为足球评论员解说球赛,应该客观公正。段暄爆粗口回应了一些网友网友提出的质疑,“我告诉你们这些傻×,解说员是人,而不是天天想着巴结你们的哈巴狗”。这也体现出段暄的不冷静。

段暄说“自己的主持特点是现场报道神采奕奕,但一到演播室就两眼无神。做直播的时候,我觉得我很容易被现场的这种氛围所感染,所以就会觉得很兴奋,而坐在演播室里面,起初很不适应,因为有那种强烈的灯光打在你的脸上,面对的不是现场的观众,而是冷冰冰的摄像机,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感觉,我觉得在演播室里主持需要有表演的才能,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很欠缺。”《天下足球》是一档体育节目,他的氛围就应该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度过,段暄最大的优点就是使这个节目看着不那么严肃,他在解说的时候总是一脸笑容的解说,感觉有时候他也沉醉在节目中。

有时,对于一档节目来说,一个主持人既是一个优势,有时又会成为一个缺陷,关键在于节目制作者的安排。

(三)正确处理好专业化和娱乐化的关系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喜欢看一些不用我们思考的东西。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 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如今,娱乐性的电视节目随处可见,但体育专题栏目,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栏目,必然存在如何处理专业和娱乐两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在体育专题栏目中,如果只一味追求专业化的结果只能导致节目枯燥乏味的结局。其实,体育本身的娱乐性是无处不在的,皇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的世纪德比比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的情节都要跌宕起伏、结果都要难以捉摸。在专业化的体育栏目中借用体育固有的娱乐特性,通过娱乐的形式来表现体育的信息,可以更好的吸引观众的眼球。但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化是栏目的固有特色,娱乐化是传播专业内容的一种手段,过多的强调娱乐化会使栏目的性质发生变化,有失体育专题栏目的本质特征。

《天下足球》走的是专业化与娱乐化相结合的路线,内容既有欧洲各大联赛的比赛情况,又有轻松活泼的专题板块。但是前面介绍各大联赛的内容有些过长,导致有些非球迷等不到后面轻松娱乐的板块。

因此,在专业化与娱乐化两者中,栏目要清晰的把握一个度,让观众在枯燥的专业信息中感受到娱乐的存在,在轻松的娱乐中获得专业的内容。

(四)发展核心受众

《天下足球》的收视率会在每年的寒暑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其中的原因是和大学生这个收视群体分不开的。学生群体受自身学业影响,很多人周一晚上无法看到节目的播出。但是这部分群体还是表现出他们对于这档节目的喜爱和支持。他们往往会在节目播出后通过视频网站在线或者下载节目进行收看。《天下足球》在这方面最了很好的尝试,2010年11月《天下足球》十周年回想活动“走进校园”发动,栏目组走进了北外、清华、中传媒,走进了人大和浙大。这为《天下足球》获得了一大批的核心受众,这一切让球迷们对《天下足球》有了更深远的认识,于是也更添了一份敬重。

2000年11月17日,《天下足球》播出了第一期节目,五百多期的节目因为观众的支持使《天下足球》发展为一个王牌的节。倘使没有观众的支持与厚爱,就没有《天下足球》的十年恪守,于是《天下足球》从不曾忘掉观众的恩情。《天下足球》节目组联合武汉出版社推出了《天下足球百大TOP10》一书,收录《天下足球》自播出以来的100个最精巧的TOP10的文字稿,同时附赠VCD两张,形式为TOP10精选,算是对永 远关怀并提笔给《天下足球》发倡议的众多球迷观众的一个报答;2009年11月《天下足球》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中澳乱世球迷俱乐部主办了一场球迷收藏品展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们在这里欣赏珍重的足球保藏品,畅聊足球。

受众既是《天下足球》的一个优势,也是《天下足球》的一个弊端,如何扬长避短关系到《天下足球》的收视率也关系到《天下足球》的未来发展方向。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天下足球》的栏目组应该利用足球这项运动的优势尽可能多的走出去和球迷、观众进行互动,让观众更加真实的了解《天下足球》,也让《天下足球》影响更多的受众。

六、总结

《天下足球》节目在开播十周年之际,被评为了首届大学生电视节“最令大学生瞩目的体育节目”,一个节目能持续播出十年,并继续着这种辉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4]。《天下足球》栏目的口号是“最纯粹的足球,最高级的享受”,天下足球栏目因为其独特的魅力和自身节目的质量赢得了众多受众的喜爱,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天下足球》栏目对于中国的足球栏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注释:

[1] 曾兰平、于涛《体育专题栏目的成功之道—一<天下足球>为例》,《青年记者》2008年第3期,第63-64页。

[2] SWOT分析法是哈佛安德鲁斯(Andrews)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提出的分析框架。[3] 燕道成《盘点CCTV足球报道的历史与现状》,《青年记者》2006年第3期,第45-49页。[4] 王蔓《体育节目的长存之道—以<天下足球>节目为例》,《青年作家》2011年第4期下半月,第74-76页。

参考文献:

1.班允强 杨玉珠《<天下足球>的“品牌人格化”策略》,《青年记者》2011年第5期。2.霍欣《从<天下足进>看传统点评类电视体育评论节目》,《新西部》2011年第12期。

3.寿文华《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专业化的思考》,《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4.满方 杨海燕《中国经典电视节目评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报社,2009年版。5.雷蔚真《名牌栏目的策略与衍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吴红雨《解读电视受众:多元化需求与大众化电视》,杭州:浙江大学出报社,2008年版。7.熊燃 兰馨《叙事:<天下足球>生存之道》,《新闻前哨》2009年第1期。

8.朱雯《电视体育专题片配乐的运用形式和表现作用——以CCTV奥运频道<天下足球>为例,《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9.陈怡凤《探索电视足球节目如何满足女性观众收视需求—以央视五套体育节目为样本》,《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0.周隽《试论电视足球节目主持人的陈述与评论》,《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1.付晓静《构建电视体育报道的新模式—-以央视世界杯专题报道<豪门盛宴>为样本》,《现代传播》2010年第5期。

12.陶菲《电视体育画面的情感、动感、美感》,《新闻前哨》2009年第9期。

致 谢

感谢指导教师张雪娜的关心、指导和教诲。张雪娜老师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严以律己、宽已待人的崇高品质对学生将是永远的鞭策。

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工作自始至终都是在张雪娜老师全面、具体的指导下进行的。张雪娜老师对论文的的定题和写作做了多次的指导。张雪娜老师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民主而严谨的作风,使学生收益匪浅,终生难忘。

郑重声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张雪娜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下载节目分析(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节目分析(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焦点访谈》节目分析范文

    对深度报道节目《焦点访谈》的分析 学院:中北学院 学号:18105038 姓名:胡剑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

    《一站到底》节目分析

    《一站到底》节目分析 一站到底是江苏卫视继《非诚勿扰》、《非常了得》等一系列金牌栏目后,在2012年3月2日推出全新益智答题类节目,这是一档形式新颖,趣味十足,在挑战中挖掘个......

    档案节目体态语分析

    浅析《档案》主持人的手势语 110307123陈思翰11礼仪1班 《档案》这档节目是北京卫视一档历史评述类节目,通过主持人扮演成讲述者,然后通过3D渲染场景恢复历史现场来讲述历史事......

    江苏卫视《好好学习》节目分析

    江苏卫视《好好学习》 一、节目播出时间 7月17日至27日连续九天每晚23:10分起连续九天播出,8月 2日至31日起每周四、五晚23:10分一周双播出,每期节目时长30分钟左右,共计将播出19......

    《杨澜访谈录》节目定位分析

    西昌学院毕业论文 《杨澜访谈录》节目定位分析 (2006级广播电视新闻学) 【摘 要】定位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节目与其它节目的区别,准确而又独到的定位,是一个节目能否......

    江苏卫视《好好学习》节目分析

    江苏卫视《好好学习》 一、节目播出时间 7月17日至27日连续九天每晚23:10分起连续九天播出,8月 2日至31日起每周四、五晚23:10分一周双播出,每期节目时长30分钟左右,共计将播出19......

    爸爸去哪儿 节目分析

    《爸爸去哪儿》背后的营销关键词《中国好声音》的结束标志歌唱类选秀节目进入尾声,就在综艺节目空窗期之时,一匹黑马进入观众的视线,创造了每10个人看电视的人中就有一个观看的......

    超级新闻场节目分析

    安徽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新闻资讯服务类栏目《超级新闻场》,自开播以来凭借其及时性、贴近性、服务性的特色在收视排行榜上居高不下,这类全新的本土化新闻资讯节目以城市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