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三 填充与公式-EXCEL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实验
实验三 填充与公式
实验要求:
1.掌握Excel中对单元格的引用方法,学会运用填充方法进行数据的规模输入。
2.理解公式的构成,掌握IF函数的运用,能灵活运用数据处理工具。实验内容:
1.对第三、第四章中的案例进行练习,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2.按第三、第四章的课外实验题的要求,实验相关的操作。其中,第四章的课外实验题做完后作为作业统一交给学委上交。
2013-3-25
第二篇:实验三 二叉树基本操作与应用实验
实验三
二叉树基本操作与应用实验
第三次实验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1.二叉树基本操作实验;2.二叉树应用—赫夫曼树与赫夫曼编码实验。基本操作包括存储结构建立和遍历算法,本文只给出部分参考程序,请大家尽量完成多数基本操作。
第一部分 基本操作实验
[问题描述] 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作存储结构,试编程实现二叉树的如下基本操作
1.按先序序列构造一棵二叉链表表示的二叉树T;
2.对这棵二叉树进行遍历:先序、中序、后序以及层次遍历序列,分别输出结点 的遍历序列;
3.求二叉树的深度,结点数目,叶结点数目; [数据描述] //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表示 先序遍历二叉树递归算法
6.层次遍历二叉树的非递归算法
7.求二叉树的深度
[说明]
1.按先序次序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用‘#’表示空树,对每一个结点应当确定其左右子树的值(为空时必须用特定的空字符占位),故执行此程序时,最好先在纸上画出你想建立的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左右子树必须确定。若为空,则用特定字符标出,然后再按先序输入这棵二叉树的字符序列。
2.为了简化程序的书写量,以及程序的清晰性,对结点的访问以一条输出语句表示,若有更复杂的或多种访问,可以将结点的访问编写成函数,然后通过函数指针进行函数的调用。读者若有兴趣,可自行编写。
3.c语言函数参数传递,都是以“传值”的方式,故在设计函数时,必须注意参数的传递。若想通过函数修改实际参数的值,则必须用指针变量作参数。具体设计时;读者一定要把指针变量及指针变量指向的值等概念弄清楚。
4.完整参考程序只给出了部分遍历算法,对于其他算法,请读者参照示例,自行编程完成,以加深学习体会。对于二叉链表的建立也是如此,示例中只是给出了先序法建立过程,读者可自行练习中序、后序二叉链表建立法,叶子结点或二叉树结点总数求法等。
第二部分 二叉树应用实验
---------郝夫曼树与郝夫曼编码
[问题描述] 利用HuffMan编码进行通信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数据预先编码,在接受端将传来的数据编码进行译码(复原)。对于有些信道,每端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编/译码系统。试为这样的信息收发站编写一个Huffman的编/译码系统。给定一组权值{7,9,5,6,10,l,13,15,4,8}.构造一棵赫夫曼树,并计算带权路径长度WPL。
Huffman编码存在磁盘文件中。提出这些要求,是给读者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的机会。读者需要注意类c语言描述的算法在转变为C源程序时关于函数参数的处理以及其他变量的定义与使用方法。
2.读者可参考此程序,实现Huffman编/译码系统的其他算法,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会。
心得体会
(1)通信领域的编码问题曾经对许多的通信技术专家形成了困扰,后来人们对树型数据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才有效地解决了通信的编码需求。它不仅使通信编码的长度缩短,更实际的意义是使整个电文的长度大大缩短了,从而迅速地提高了通信的效率。
(2)树型数据结构不仅使各类实际应用问题找到了一种有效解决途径,而且它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编译原理过程中的编码问题,使得编译系统提高了速度。
第三篇:小实验在物理课堂中应用
小实验在物理课堂中应用
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有了新的教学理念、手段及方法,而“情景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中“情景”的设置可以是文字描述的形式,也可以是多媒体动画形式,当然最具体、最生动、最有吸引力的还是小实验。小实验由学生直接参与,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获得的知识也来自于他的直接经验,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一、运用小实验,激疑导入,营造物理情景
对于物理课堂教学能否成功,新课的成功引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小实验作为新课引入,不失为一种非常优秀的手段之一。因为由小实验所创设的情景,能向学生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等强烈的感觉刺激,有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的思维快速地集中到课堂中来。同时小实验中所出现的现象往往出于他们的意料之外,而学生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而积极地思考并渴望得到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想认真学习这节课的想法,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达到教学的目标。
『典例1』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先引导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测反应时间。教师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的反应一定很快,想知道你们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吗?我这里有一把能够测量反应快慢的尺子(尺子事先在背面贴上位移对应的时间),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测量一下?接着介绍规则:请一位同学把手放在尺的下部10cm处,做好捏住它的准备,眼睛盯住老师的手,当看到老师松手的动作后,立即用手指捏,越快越好。并记下捏住的刻度。然后请告诉大家你捏住的刻度,是多少?教师结合尺的背面的时间刻度宣布:实验者的反应时间是××?学生很惊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教师乘机说,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尺子下落的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这样增强了求知欲,又顺利地引出了新课。
『典例2』在讲授《力的分解》时,教师先做一个小实验。用一根细线穿过重锤的钩子,可以把重锤悬挂起来,先将细线的两端点合拢,然后慢慢分开,当两线分开到某一夹角时,只听“轰”的一声,重锤落到桌面上。此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在两细线的夹角逐渐增大过程中,为什么细线会断裂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的新的知识---力的分解,从而引出新课。这样学生将带着疑问来学习探究新课。
二、运用小实验,澄清认识,感悟物理世界
在学习某些物理知识前,由于先入为主和生活经验等原因学生会形成错误认识。为了纠正学生已形成的错误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充分挖掘物理教学的丰富内涵,巧妙利用小实验所展示的新奇的实验现象,同时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中感悟物理世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典例3』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建立正确的自由落体模型,我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先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一个铁球和一张纸片,结果铁球下落快。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就大胆认为,重物下落快。教师追问,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接着做实验,取两张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张用剪刀剪去一半,剩下的一半揉成纸团,再次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纸团和纸片,结果观察到纸团下落快。学生仿照前一个实验的分析,得出结论:轻物下落快。教师进而提出:“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呢?”。学生思考后回答,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轻重无关,纠正了“重物下落快”的错误认识。教师引导:是什么共同的原因使纸片比铁球和纸团都下落得慢呢?学生想到:纸片受到空气的阻力作用比较大.然后再过渡到另一组对比实验,分别取三个相同深度的量筒A、B、C,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B和C分别装上清水和洗洁精配制的溶液,将三个相同铁球同时同高度释放,观察到钢球运动的快慢不同,这说明阻力对物体的运动有影响,且阻力越大,对运动的影响越大。接着在量筒C里面再做实验,取形状和体积完全相同的铁球和塑料球,同时同高度释放,结果铁球运动快。从而得到阻力相对重力越小,对运动的影响就越小。教师再引导,如果没有阻力,物体下落的情况回怎样?自然地引出“牛顿管”实验,用抽气机抽走牛顿管中的大部分空气,里面近似认为是真空状态。将管中的羽毛和铁片同时同高度释放,结果观察到下落一样快。最后得出关键性的结论:没有阻力,物体只受重力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的快慢都是相同的,物理上就把这种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这些小实验虽然过程非常简单、操作也很方便。而且学生亲手操作增加了实验的真实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吸引力,而对直接参与的实验者来说,既满足了好奇心,也有了成功的体验,从中感悟到物理世界的奇妙。
三、运用小实验,参与合作,探究物理规律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把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放到特别重要的位置。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的关注是探究的过程,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选择时机,精心设计小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典例4』在讲授《曲线运动》时,要求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提供的器材是为光滑玻璃板、小钢球、磁铁和加速斜槽。学生分小组合作,先制定实验方案,然后进行探究,最后交流展示。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条件及结果记录表格:小球在玻璃板上的运动初速度:沿水平标志线向右.最后得出结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受到合外力,且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虽然是小实验,如果采用生活或实验室中的一些常见易得的器材来完成,这样让学生们觉得接近生活实际,更加相信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同时对物理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四、运用小实验,验证应用,掌握物理知识
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终能灵活应用知识。虽然在物理知识很多来自于生活实际,但高于生活,尤其是有些知识又非常抽象,单凭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现有的知识很难理解,而教师则可以通过精心设计一些小实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使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典例5』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结束时,设计了一个小实验来结束新课:取一只小水捅,内装半桶水,用尼龙绢悬挂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请一个学生紧贴墙壁站好,双手捧起水桶。让它距学生的鼻子1cm。然后将水桶轻轻释放,让水桶来回摆动。水桶经过一个摆动周期,又会向学生的鼻子撞来。这可不是看立体电影,而是一个贷真价实的运动着的水捅。学生若没胆过,肯定会逃走。倘若学生相信机械能守恒原理的话,一定会坦然地站在原位置上上,并深信水桶绝不
会碰上你的鼻子。问题就看学生敢不敢做这个实验,看看谁“真正相信(学会)了刚才学习的知识”。
这个小实验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既动手又动脑,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典例6』在讲授《力的分解》中的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分解时,教师设计了一组小实验。取一块长方形的夹板碎片,将一端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另一端垫上书本,让夹板碎片形成一个斜面,将一个带有轮子的小车放在斜面上(忽略摩擦),手通过连接小车的橡皮条拉住小车。使小车静止,观察。观察发现,与小车连接的橡皮条拉长了,说明小车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重力的一个分力);同时看到夹板发生弯曲,说明有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重力的另一分力)。如果在小车上加上几个钩码(即增加了车的重力),再观察。观察发现,斜面的弯曲程度变大,与小车相连的橡皮条变长了。这说明重力的两个分力因重力的增大而增大。如果改变(增大)斜面的倾角θ,重复上面的实验,再观察。观察发现,斜面的弯曲程度变小,而与小车相连的橡皮条变长了。这说明,斜面上物体的重力的两分力方向为沿斜面向下和垂直斜面向下,F1使物体下滑(故有时称为“下滑力”),F2使物体压紧斜面(如图).其大小与斜面的倾角θ有关,且垂直斜面的分力
F2随倾角θ的增大而减小,沿斜面向下的分力F1随倾角θ的增大而增大。即验证
了两分力F1=mgsinθ,F2=mgcosθ的正确性。
第四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课前预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
班级姓名学号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国际单位制中的几个基本物理量及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
二.预学中能掌握的内容
1物质的量的定义
(1)、物质的量的定义符号为_____,单位____。
(2)、阿伏加德罗常数定义: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的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约为。把叫做。符号为_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_。
(3)、注意:使用mol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4)、N、NA与n的关系: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离子)质量。
(5)、摩尔质量:定义:,符号为_______
与质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单位_________
2、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相关计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的摩尔质量为23 gB.Na的摩尔质量为23
- C.Na的摩尔质量为23 g/molD.Na的摩尔质量为23 g×102kg/mol
三.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1.2.◇课堂互动◇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是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 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二、学习过程
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
物质的量单位是,符号,简称。
【探究活动】1.1mol粒子的数目大约是多少?
2.12C原子特指什么结构的碳原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
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单位为,数值约为
[思考交流] 1.1 mol 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2.2 mol氢分子含个氢原子。
3.1 mol SO42―是个硫酸根离子。
[探究活动]物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并没限制粒子的种类,所以使用mol 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
[思考交流] 1.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1 mol氢B.1 molCO2C.1 mol小米
2.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1)、1.204×1024个H,合多少 mol?
(2)、5 mol的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3)、N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探究活动]分析N、NA、n三者的关系
(3).N、NA与n的关系:
[思考交流]
1.0.5 mol水中含有
2.2 mol水中含有
3.1 mol 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个硫酸根离子。
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 mol H2O中呢?
[探究活动]我们初中所学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以碳-12原子为标准得出来的,它是怎样定义的?(以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假如一原子的质量为m1,碳-12原子的质量为mC,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1怎样表示?请大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下面让我们导出下列关系:
微观粒子一个C原子一个O原子一个Fe原子
扩大6.02×1023倍 扩大6.0×1023倍 扩大6.02×1023倍mol C原子1 mol O原子1 mol Fe原子
宏观质量0.012 kg=12 gx gy g
相对原子质量121656
[师]请大家做以下练习:
[思考交流]mol H2O的质量是。1 mol NaCl的质量是。mol Na+的质量是。1 mol S的质量是。
2、摩尔质量:
(1)定义:
(2)、公式:M=m-单位g·mol1 n
[探究活动]摩尔质量是怎样定义的?其单位是什么?
[思考交流]1.Na的摩尔质量。2.NaCl的摩尔质量。3.SO2
4摩尔质量。
三.提高训练1、71g Na2SO4 中含有Na+和SO42物质的量各是__________________
2、19.6g H2SO4 中氧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
3、含有1.5×1022个分子,其质量为2.7g 求相对分子质量
4、多少克H2SO4 所含的分子数与3.65克10%盐酸所含溶质的分子数相等5、0.2 mol KClO3中所含的Cl原子数与多少克CaCl2中所含的Cl离子数
◇课后评价◇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
班级姓名学号
1.“物质的量”是指()
A、物质的质量B、物质的微观粒子数
C.物质的质量与微观粒子数
D.能把物质的质量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氧B.1 mol H2SO4C.1 mol米D.1 mol面粉
3.在.1 mol H2O中()
A.含1 mol HB.含6.02×1023个氢原子
C.含6.02×1023个水分子D.含3.01×1023个氧原子
4.在0.5 mol Na2SO4中,含有的Na+数约为()
A.3.01×1023B.6.02×1023C.0.5D.1
5.1 mol下列气体中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 H2B.CO2C.CH4D.O2
6.将1 mol CO与1 mol CO2相比较,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相等B.原子数相等C.电子数相等D.质子数相等
7.氢原子数目为9.03×1023的NH3是()
A.1.5 molB.1 molC.0.5 molD.2 mol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1 mol N2和1 molCO所含的分子数都是NA
B.1 mol H2和1 mol CO2所含的原子数都是NA
C.1 mol CO和1 mol CO2所含的氧原子数都是NA
D.1 mol H2 SO4和1 mol H3PO4所含的原子数都是4NA
9.物质的量相同的甲烷和氨气具有不同的()
A.电子数目B.质子数目C.分子数目D.原子数目
10.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所含分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所含O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_______。
11.18g H2O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含________mol H,含_________mol O,含原子共______mol,含电子共_______mol,与___________g NH3含有相同的氢原子。
12.与19.2 g SO2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的SO3的质量是_______;
13.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中,所含原子数最少的是()
A.H2OB.NH3C.CH4D.H3PO4
14.7.2 g水分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
答案:
提高训练答案:
1、1 mol ;0.5 mol2、12.8 g3、1084、0.98克5、11.1克
课后评价答案:1.D2.B3.C4.B5.C6.A7.C8.A9.D10.1:12:3
11. 1 mol、2、1、3、10、11.3
12.16g
13.D14.2.408×1023
第五篇: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实验指导书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实验指导书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实验指导书
课程编号:004260/250498 英文名称:EXCEL Applied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适用对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
学时学分:共40,实验16学时,2学分。
一、实验的目的
本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在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的基础上,利用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强大功能,注重务实和求新,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简洁而充实,并安排了思考题、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各个知识点,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使学生熟练掌握Excel基本操作、应用技巧,利用具体实例演示,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手段,锻炼学生在Excel应用方面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开设对象
本实验开设对象为《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课程的学习者,其中包括财务专业学生,实验为必修内容。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中,《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是主干课程。主要培养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掌握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能力,教师在实验课程教学指导中,通过CAI课件的教学,引导学生熟悉EXCEL的基本操作,应用技巧,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筹资与投资分析、企业预算计划及相关财务函数的运用能力。本课程实验共设5大实验项目。
四、指导教师要求
本实验课程教学指导原则上由《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课程讲授教师负责,在人数较多时配1-2名教师担任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人员配合指导。指导教师应在实验前阐述实验目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实验要求等,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课程实验任务。
五、实验设备配置
每人配置1台电脑,安装Office办公软件和其他相关软件,提供课程CAI教学软件。
六、考核与报告
1、实验完成后,学生将实验结果从系统中打印出来,并撰写实验报告,符合实验教学的要求,并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2、指导教师对每份实验报告进行审阅、评分。
3、该实验程依附于理论课,实验课的成绩记入课程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的50%。
实验一 EXCEL高级应用实验
一、实验题目
EXCEL高级应用实验
二、实验课时
课内理论教学4课时,上机2课时。
三、实验目的
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包括单元格、工作表、行列的操作,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图表的制作以及数据库操作。
四、实验步骤
1、安装并启动EXCEL软件;
2、建立工作簿;
3、打开指定的文件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4、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提交书面实验报告,简要说明实验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五、实验内容和要求
1、常用函数操作:
1)打开“函数练习.xls”文件,完成指定单元格的计算。
2)打开“函数-计数求和上机”文件,完成指定单元格的函数计算。
2、图表练习:打开“职工工资表.xls”
1)利用Sheet2中的数据,制作柱形图,具体要求如下:
分类X轴为各科室名称。 图表标题为14号字,宋体。
Y轴和X轴字体为宋体,分别为8号和9号字,去除自动缩放功能。取消图例和背景网格。
Y轴数据最小值为500,最大值为3000,单位刻度为500。2)利用Sheet3中的数据,制作饼图,具体要求如下:
数据和图表之间用引导线连接。 采用图例,并置于图表左侧。
3、数据管理:打开“职工工资表.xls”
1)数据排序:将所有人职工的基本工资按科室从高到低排列。
2)打开“筛选.xls”文件,在“自动筛选”工作表中使用自动筛选的功能筛选出应发工资大于2500的人;在“高级筛选”工作表中完成习题。
3)数据分类汇总:利用Sheet1中的数据,按科进行分类汇总。
4)数据透视表:在“职工工资表”工作薄中新建Sheet4工作表,利用Sheet1中的数据,建立数据透视表,要求如下: 以序号为分页。 以科室为行字段。
以姓名为列字段。
以“基本工资”和“奖金”作为数据求和项。
六、实验参考资料
学生在实验时,可以参考有关教材、教学案例与CAI课件,也可以在CAI课件或WORD文档模板上进行分析与操作。
实验二 财务报表编制及分析实验
一、实验题目
财务报表编制及分析实验
二、实验课时
课内理论教学4学时,上机2学时。
三、实验目的
掌握财务报告的基本知识,以及利用Excel的计数函数、IF函数、INDEX函数、MATCH函数和VLOOKUP函数编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四、实验步骤
1、安装并启动EXCEL软件;
2、建立工作簿;
3、打开指定的文件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4、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提交书面实验报告,简要说明实验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五、实验内容和要求
1、打开相应的“IndexMatch.xls”文件完成IF函数、INDEX函数、MATCH函数和VLOOKUP函数的操作练习题。
2、打开“第2章-操作题”的Excel文件,完成操作练习题。
六、实验参考资料
学生在实验时,可以参考有关教材、教学案例与CAI课件,也可以在CAI课件或EXCEL文档模板上进行分析与操作。
实验三 筹资决策分析实验
一、实验题目
筹资决策分析实验
二、实验课时
课内理论教学6课时,上机4课时。
三、实验目的
掌握Excel提供的各种有关货币时间价值函数,使用长期借款筹资分析模型建立,租赁筹资分析模型建立,借款筹资与租赁筹资比较分析模型的建立。
四、实验步骤
1、安装并启动EXCEL软件;
2、建立工作簿;
3、打开指定的文件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4、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提交书面实验报告,简要说明实验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五、实验内容和要求
(一)筹资决策分析实验(Ⅰ)
1、打开“函数-财务上机”Excel文件完成FV函数、PV函数、PMT函数、IPMT函数、PPMT函数、NPER函数和RATE函数的操作练习题。
2、打开“算账理财上机”及“长期借款筹资模型上机”Excel文件,完成操作练习题。
1)算账理财上机实验
2)长期借款筹资模型上机
(二)筹资决策分析实验(Ⅱ)
打开 “租赁与举债筹资模型上机”Excel文件,并且完成操作练习题。
六、实验参考资料
学生在实验时,可以参考有关教材、教学案例与CAI课件,也可以在CAI课件或EXCEL文档模板上进行分析与操作。
实验四 投资决策分析实验
一、实验题目
投资决策分析实验
二、实验课时
课内理论教学4课时,上机4课时。
三、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应掌握Excel提供的有关投资决策分析函数的使用,采用不同方法建立投资决策模型,固定资产折旧函数的使用及更新决策分析。
四、实验步骤
1、安装并启动EXCEL软件;
2、建立工作簿;
3、打开指定的文件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4、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提交书面实验报告,简要说明实验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五、实验内容和要求
(一)投资决策分析实验(Ⅰ)
打开 “投资决策模型上机”Excel文件,熟悉NPV函数、IRR函数用法,并且完成投资回收期法模型、净现值法模型、内含报酬率法模型及净现值系数模型的操作练习题。
(二)投资决策分析实验(Ⅱ)
打开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上机”和“固定资产更新模型上机”Excel文件,熟悉SLB函数、DB函数用法,并且完成直线折旧法练习、直线折旧法的数据透视表及图表,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练习、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的数据透视表及图表,固定资产投资模型的操作练习题。
六、实验参考资料
学生在实验时,可以参考有关教材、教学案例与CAI课件,也可以在CAI课件或EXCEL文档模板上进行分析与操作。
实验五 财务预测分析实验
一、实验题目
财务预测分析实验
二、实验课时
课内理论教学4课时,上机4课时。
三、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应掌握销售预测方法及模型的建立,利润敏感性分析及利润预测模型的建立,成本预测模型的建立,资金需要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四、实验步骤
1、安装并启动EXCEL软件;
2、建立工作簿;
3、打开指定的文件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4、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提交书面实验报告,简要说明实验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五、实验内容和要求
(一)财务预测分析实验(Ⅰ)
打开 “销售预测上机”,“利润预测上机”Excel文件,掌握销售预测的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回归法,以及目标利润预测模型和利润敏感分析模型比较的方法,并且完成操作练习题。
(二)财务预测分析实验(Ⅱ)
打开 “成本预测上机”,“资金需求量预测上机”Excel文件,掌握成本预测的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和线性拟合图法,资金需求量预测中销售百分比预测法、回归分析方法和高低点预测法,并且完成操作练习题。
六、实验参考资料
学生在实验时,可以参考有关教材、教学案例与CAI课件,也可以在CAI课件或EXCEL文档模板上进行分析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