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园区与现代物流的概述
工业园区与现代物流的概述 2.1工业园区和现代物流概念 2.1.1现代物流概念界定
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物流进行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指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能有效的组合便能合理的实现物流系统的总目标,它包括七项具体工作:(1)运输功能(2)储存功能(3)包装功能(4)装卸搬运功能(5)流通加工功能(6)配送功能(7)物流信息管理功能。物流是一种增值性经济活动,同时物流又是增加成本、增加环境负担的经济活动。我们研究物流的任务是在尽量降低物流成本占用,尽量减轻物流造成的环境负担基础上,使物流活动能够增值[4]。物流的增值效应简单说就是指农产品经过一系列环节流通后,其价值得到提升。物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需之间的内在要求使物流有了存在的合理性空间。物流按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见表2-1 表2-1物流分类 农产品物流 划分依据 分类
国际物流 按照物流系统空间范围
国内物流 地区物流
按照物流系统性质 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
按照农产品物流是否外包
物流联盟 第三方物流
自营物流
按照物流系统作用的对象
粮食和油料物流
轻工业原料和食品工业原料物流 鲜活农产品物流
根据国际物流协会的定义。现代物流(Modern Logistics)主要是指将物流信息、物流运输、物流仓储、物流库存、物流装卸搬运以及物流包装等一系列的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模式。现代物流的目的是最大成都的降低物流的运营成本,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物流服务。我的国物流专家认为:现代物流主要是指根据客户的物流需求,用最经济的价格,将协议的物资进行转运过程。现代物流包括物流运输、物流储存、物流加工、物流包装、物流装卸、物流配送和物流信息处理等活动。现代物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自营物流
自营物流一直是当前主要物流运作模式,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年代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自营物流的各种弊端开始凸现。自营物流具备与生产能力相符的运输力量和仓储容量,不仅给企业带来资金方而的负担.而且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还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风险,尤其是在销售淡季因为大量的运输和仓储设施闲置而造成极大浪费。于企业内部物流部门与其他许多相关部门存在一定联系,而各部门之间又有着相互独立的利益,致使管理难度加大。流的运作要求具备专业物流知识和实践能力,企业选择自营物流,往往会因为物流不是企业主营业务,不具备相应优势而致使物流成本高、服务水平低。(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相对于自营物流,具有许多优点,具有高运作效率。物流企业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能将零散的物流资源集中组织起来,统一进行调配,提高物流运作效。物流企业能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物流设施。物流企业具有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等功能,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质量和配送能力,减少物流流程的时间,缩短农产品配送时间。增强市场应变能力。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网络系统,信息收集、处理快,能够及时、全而了解农产品市场的信息,灵活调整物流设施、管理技术。高物流服务水平。物流企业能够根据用户的特殊要求进行“客户化定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降低经营成本。物流企业利用其物流设施和管理技能提供增值服务,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增强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因此,农产品物流业有必要改革自营物流占主导的局而,逐步引进农产品第三方物流。2.1.2工业园区的概念和类型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的定义。工业园区指在一片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狭义的工业园区主要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有众多通过交换相互生产产品、技术等要素进行内外部贸易的企业组成的体系。而广义上的工业园区指有若干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聚集并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形成生产生活区域与产业一同发展,通过统一的行政主管单位或公司为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服务与管理等。工业园区有以下五大特征:①开发较大面积的土地;②大面积的土地上有多个建筑物、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③对常驻公司、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④详细规划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⑤为履行合同与协议、控制与适应公司进入园区、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和计划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工业园区目前主要分为三个类型。(1)高科技工业园区
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高科技园区,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一般可以靠近市区布置。规模不大,环境好。以研发和技术应用为主,各企业基本不存在产业上物质流动关系。(2)综合性工业园区
构成复杂,多行业。占地规模较大,交通量大,人员多。环境好坏不一。(3)传统工业园区
基于工业产业集群理论、企业间有生产工艺的直接联系一般有一定污染。物质在各种产业间流动,形成产业链,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不管是从国外的还是从国内的看,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并能有效推进制造业特别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的工业化社会的转变,进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一点从工业园区的核心及实质———“产业集群”的效用就能充分体现。产业集群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大量相互联系的特色经济组织的集聚经济现象。但并非是简单的“扎堆”。这种集聚一般表现为:地理位置、产业领域、相关人才、行业信息、买者意向,配套机构和设施等的相对集中。而集群的经济组织之间相互竞争、合作、交流,进而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文化的共通,形成特定经济区域的独有特色。通过实现各经济组织的利益提升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不管是政府组织型还是自主组织型工业园区,产业的集群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效应和效果。比如规模效应。这是产业聚群最直接最明显的外部效应。有资料表明,一个合理布局的工业园区一般可以节约城市工业用地10%-20%,工业管网减少10%-20%,交通运输线缩短20%-40%。因此集群在一个园区的企业,由于共享基础设施、中介服务,使企业免去了巨额的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方便了企业运作,降低了企业创业成本。而大量的企业集群又会产生巨大的需求,园区生产和销售规模在同类产品中一般占有较大份额。比如浙江,有52个“块状经济”工业园区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这种规模经济效应足以保证园区中的企业能够得到从中间产品到劳动力的高品质、低成本的供给。即使是新进入的业也能得到各种技能的劳动力供给,而且价格是最便宜的。因为一家企业采用了新技术和管理方法,其他企业易于就近模仿,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可以方便地交流技艺,集中提高水平。另外,先进入园区的企业其经济活动会产生外部效应,带动一系列相关企业集聚在其周围,在管理模式、生产技术等方面即相互竞争又彼此合作,即互相模仿又彼此超越,不仅延长了产业链,还能提升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而且又能放大“乘数效应”,有利于提高园区经济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正是由于工业园区内的产业集群,使得园区内生产力布局合理,集中,通过建立完善的_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迅速推动产业结构转变和升级,通过知识溢出和典型引路,区内带动区外,龙头带动一般,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工业化水平整体的升级。2.2工业园区的现代物流形成机制
综合发达国家的经验,现代物流产业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①竞争市场的形成;②交易方式的变革;③技术装备的进步;④管理水平的提高 2.2.1内部机制
首先,交易方式的变化使商品流通的渠道增多,流通方式出现多样化,人们购物将更加方便、快捷。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商品流通活动的增多,必然会为现代物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次,新型交易方式更多地强调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一体化运作,使传统交易中的很多商务活动转移到物流领域,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业务内容。再次,交易方式的变革也使物流系统要素的合理配置成为可能,厂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将更容易在市场上寻求到所需的物流资源,更有利于现代物流的系统化经营。要想对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实行一体化管理,必须掌握与“三流”有关的各类技术,运用与“三流”有关的各类装备。同时,还必须具备对这些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因此仅靠传统装备是难以满足要求的。技术进步已使现代物流系统有能力将物流、商流、信息流集成起来,运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实现物流运作的网络化、快捷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一体化。实际上,技术装备的进步对物流业的影响并非如此简单,每一项技术的进步或每一项装备的更新都会全方位地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社会化物流的优势必须通过设备、管理、人才等诸方面的进步来实现。企业物流之所以能够并且愿意走向市场,是因为社会化物流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组织社会化物流所需的各种技术装备,不仅在作业能力和自动化程度上的要求提高,而且对作业的效率和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也在加强。与此有关的各类技术装备的进步无疑会促进物流社会化的进步。物流产业是以物流活动为基本共同点的行业群体,也可以说是以物流这种生产方式为基本共同点的行业。物流通过服务来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这种附加价值是由物流活动中投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转化而来的,因此,物流亦具有增值性。但是物流的增值同生产过程的增值又有本质的区别。生产通过加工、制造等过程创造或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以此来促进商品附加价值的实现;而物流活动很少改变商品的使用价值,它主要通过改变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来促进商品附加价值的实现。2.2.2外部机制
首先,物流业——物流产业是国家战略。中国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在“十一五规划”时期就确立了物流产业地位。“十二五规划”又提出要继续“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是被放在金融业、信息业、商贸业之前要大力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其次,物流是经济的“睛雨表”。物流在国际上被称之为与能源、金融并行的三大基础产业,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许多产业(行业)的发展有许多问题实际上是物流问题,产业之争的背后就是物流之争。从管理手段上升到经济要素,现代物流业可以改变传统国民经济的运行模式、更能充分发挥各地市(县/区)在区域经济中的比较优势。目前物流园区问题太普遍,破解的方法太一般,在投入产出压力和地方政府的双重推手之下,遍地开花的物流园区(物流地产)正演变成一副行业喜忧参半的现实图景。一批地产商以“物流”为概念圈地、卖楼,陷招商困局、运营困难,主要原因是很多物流园一味追逐流行时髦概念,定位类同无差异。一批政府性开发的物流园区,引用了开发区模式,只是简单地把各功能区块和入园企业进行物理整合。广大物流园区普遍面临运营的压力,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物流园区。2.3工业园区与现代物流相互作用分析 2.3.1现代物流对工业园区的影响
早在1980年的全美物资讨论会上,研究者们就指出,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仅仅5%的时间用于加工和制造,剩余的95%都用于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输送。直接劳动成本所占比例不足工厂总成本的10%,并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下降,而存储、运输所支付的费用却占生产成本的40%。生产过程中的潜力己经挖掘到了相当程度,要想从中再取得明显的效益提高己经是相当困难。而在近20年内,物流产业每增长2.6%,经济总量就增加1%。因此,现代物流被认为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物流配送在我国也得到迅速发展,同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对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园区拥有巨大的货物吞吐量,对现代物流的要求也更高。工业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一种全方位、多功能的现代物流形式,它聚合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诸多活动,实现了统一进货、统一储存、统一运输、统一配送,以其经济有效的服务方式,保障社会大生产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是实现物流管理科学化、合理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是现代化配送中心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为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辅助企业进行优化决策,使配送作业简捷化,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工业园区流配送中心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时掌握消费动向,以求最准确的预测和响应需求,最大限度的减少无效运输仓储,运用先进的手段对货物进行运输、流通加工的增值服务,日益受到重视。2.3.2工业园区对现代物流的影响 工业园区和现代物流的影响是相互的。工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支持。一般来说,工业园区都有自己的物流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没有自己的物流企业的一般也会采取外包物流的形式来进行工业园区物料和产品的运输。工业园区物流企业一般采取政府统筹规划,由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扶持建设,公司化经营管理,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其资金来源由各级政府直接出资为主,信用贷款和企业投资为补充。政府提供土地、投资建设公路、铁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也会对公铁联运站等某些设备进行投资。园区管理机构主要采取公益组织管理和有限公司管理两种方式,有限公司管理为主;私营企业参与仓库、加油站、物流设备等的投资和运营。园区的赢利模式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政府通过租赁良好的公共设施获取租金,二是通过提供优良的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这一方面体现了工业园内企业对于物流具有刚性需求。工业园区要实现快速发展就要建立或者寻求适宜的物流企业。能够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促进的物流业聚集区的形成。
第二篇:现代物流概述
第一章 现代物流概述
第一节 物流概念
一物流概念的产生遇演变
1.物流成为“第三利润源”
(1)第一利润源-----资源领域
(2)第二利润源-----人力领域
(3)第三利润源-----物流领域
产品加工时间不足总成本的10%
产品加工时间只占总时间的5%
存储 搬运 运输 销售 包装占据制造成本和作业成本的绝大 部分
2.物流概念的产生
自从有了人类和生产,物流形态就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但“物流”概念是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才出现的。
1915年,美国市场营销学创始人阿齐.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中首次提出了Physical Distrbution的概念,其实质是“分销物流”,意指为了配合销售而进行的相关运输与仓储活动,既实体分销。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进一步阐述了Physical Distrbution,认为: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流动过程中伴随着的种种活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针对战争中的物资供应,美国军需供应系统提出了Logistics的概念,其原意为“后勤”,亦称“军事后勤学”,它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统一部署,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尔后,在企业中开始应用Logistics概念,其中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物流管理。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需求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加剧,社会进入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时期。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流通成本,企业和社会更加关注“物流”,使Physical Distrbution的概念更为系统化和普遍化。
1963年美国成立了物流管理协会,这是世界裳第一个物流专业人员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物流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一种职业,已经从市场营销中分离出来。
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物流”的概念有了较全面深刻的认识,认为Physical Distrbution作为“物流”的概念已经不够确切,因为“物流”不仅包括分销物流,还包括购进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等等,实际上是一个闭环的全过程——就像就是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所包含的内容一样广泛。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Logistics逐渐取代Physical Distrbution,成为“物流”概念和英文名词,这也是物理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从Physical Distrbution到Logistics
------物流从流通领域扩展到供应、生产、流通全过程。
狭义的物流概念Physical Distrbution
原材料供应商---材料仓库---生产工厂---成品仓库---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退货物流
周转包装物流
广义的物流概念Logistics
GB/18354—2006《物流术语》
物流Logistics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1)物理中的“物”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和物流服务。(包括物资、资料、货物、商品、物品与废弃物等)
(2)物流中的“流”是是指物的实体位移。“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性位置移动,都有具体的意义。(物的实体位移常伴随交换而发生。)
在我国实际上一直存在着物流活动,既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其中主要是存储运输既储运活动。
现代物流与传统储运业的主要区别在于:
(1)物流比储运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泛。现代物流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活动,而储运仅指储存和运输两个环节;
(2)物流强调储运活动的系统化,从而达到整个物流活动的整体最优化,储运概念则不涉及存储与运输及其他活动整体的系统化和最优化问题;
(3)物流是一个现代的概念,在二次大战后才在各国兴起,而在我国储运是一个十分古老、传统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物流的作用在新经济环境中继续发展扩大
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商品化速度和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已经成立占领市场,增强效益的主要因素。其营销渠道不再是简单的运输、仓储和销售渠道,而必须成为一种能够产生增值效应的渠道,否则难以实现企业利润的预期目标。
跨国公司企业为了实现全球竞争战略,有必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改进物流系统,以提高服务水平。
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理念的产生及在管理中应用,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需要以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把握物流管理,同时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物流的一体化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促使物流由Logistics向Supply Chain Logistics----供应链物流发展。
1998年,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最新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3.物流功能的要素
物流功能要素是为了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加工附加价值而进行的物流作业活动。包括:
包装装卸搬运运输
仓储流通加工配送信息
第三篇:现代物流的概述
摘要
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分散化物流体系的低效率和高成本劣势已经十分明显,物流资源急待向集约型的社会化、专业化方向流动。然而在我国,这一分离过程进展比较缓慢,相当比重的工商企业难以摒弃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致使现代物流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再分工不能进一步深化。其原因之一是我国物流业的市场结构状态尚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格局,企业的市场行为还不能对潜在的物流需求形成足够的吸引。因此,激励物流企业实施多样化的竞争战略,制定与竞争战略配套的产业政策,推动有效竞争市场结构的优化过程,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行为,提高市场绩效,形成业态竞争的良性循环,是物流业扩大市场规模,寻求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
现代物流
发展现状
发展措施
发展方向
目录
第一章 现代物流的概述
1.1现代物流的含义 1.2现代物流的特点
第二章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1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状况 2.2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
第三章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3.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好总体物流规划 3.2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3.3建立和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行业竞争,与国际接轨 3.4提供多功能、全球性、一流的服务 3.5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物流一体化 3.6积极开展教育培训,转变观念,培养人才
第四章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4.1我国物流业发展情况 4.2我国物流业发展方向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现代物流的概述
1.1现代物流的含义
现代物流是现代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在物流中的运用。具体包括物流专业化、管理系统化、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服务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式配送一体化、信息网络化。
1.2现代物流的特点
1.物流反应快速化
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置时间越来越短,配送间隔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
2.物流功能集成化
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
3.物流服务系列化
现代物流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
善化、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则提高了以上服务对 3 决策的支持作用。
4.物流作业规范化
现代物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动作的标准化与程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动作。
5.物流目标系统化
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处理好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及公司目标之间、物流活动与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求单个活动的最优化,但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6.物流手段现代化
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销售提供服务,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
标准的现代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
大、范围越广,物流技术、设备及管理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系统运用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通讯、射频识别装置(RF)、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DOD)为在前南地区执行维和行动的多国部队提供的军事物流后勤系统就采用了这些技术,其技术之复杂与精坚堪称世界之最。
7.物流组织网络化
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 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分散的物流单体只有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生产与流通的需要。
8.物流经营市场化
现代物流的具体经营采用市场机制,无论是企业自己组织物流,还是委托社会化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任务,都以“服务-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谁能提供最佳的“服务-成本”组合,就找谁服务。国际上既有大量自办物流相当出色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例子,也有大量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例子,比较而言,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已经占到主流,即使是非社会化、非专业化的物流组织也都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
9.物流信息电子化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Visibility)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第二章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1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状况
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我国的物流业受到传统体制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技术及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发展不均,加上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企业对物流认知不够等因素的限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物流总体水平不高,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在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竞争中,为了提高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生产和销售等企业不断吸收经验,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物流外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2.1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铁路在国家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纵八横铁路通道为路网主骨架加以重点建设。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内河水路运输线路长度大大增加。许多建成和在建的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如以交通部45个公路主枢纽为中心的物流基以及地方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都在加快进行。
2.12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
企业已开始认识到物流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 6 外,能够使企业增加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第三利润源”,强化企业的物流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收效。如海尔集团,把物流能力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位置;实施企业流程管理再造工程,将集团的采购、仓储、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活动统一集中管理,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下设采购事业部、配送事业部和储运事业部,对物流业务和物流资源优化重组,从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13 一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逐步向物流企业发展
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我国在计划机制下形成的一大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竞争的需要,正努力改变原有单一的仓储或运输服务方向,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逐渐向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万向发展。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作为运输行业里的实力企业,在现代物流的新形势下,打出了“绿色服务”战略。即凡是由中货公司承接的货物,从订舱、制作单证、调箱、装运、报关、验货、装船、运输及信息追踪和资料信息的传送等一路绿灯。比如,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合资企业埃丽思.欧雅玛公司提供从原材料进口、储存、流通加工、包装到成品出口的物流服务;对三门峡市出口的果汁,从厂里一直到美国超市其中所有的物流活动全部由中货独立完成。
2.14 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汽车工业、家电、电子、通讯产业、商业系统发展迅速,其他如烟草行业普遍已完成主生产线的现代化改造工作发展快速。在生产发展的同时,物流系统现代化将成为企业竞争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2.15国外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
于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其服务质量还很难满足一些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对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因此,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物流企业普遍看好我国物流下场,陆续进入我国,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建立物流网络及物流联盟。他们运用国际成功的物流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综合物流服务。
2.16 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已逐步在物流业务中运用
我国在90年代初期物流活动中开始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1993年,上海华联超市开业,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实现了统一进货和商品配送.该公司建有16万平万米的配送如C,开发了包含仓库管理、商品分拣理货等号系统在内的配送中J心计算机系统,并与各销售点联网,使连锁店经营体系更加完善。1995年国际互联网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使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促进了我国以网络物流为基础的物流业的迅速发展。1997年,中远率先在国内推出了计算机电子委托订舱业务,并在电子订舱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球用户推出了具有网上订舱、中转查询和信息公告等多项业务操作功能的国际货运网上服务系统.深圳中海物流开发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融进出仓、运输、报关、检疫、信息反馈和结算于一体;并通过EDI系统与海关联机操作初步实现报关的无纸化作业.利用互联网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使工厂及其各供应商可随时查看最新交易状况以及库存结构和数量,使物流总体效益逐步趋向最优化。此外,1999年,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在系统内的50台车辆上安装了GPS系统终端使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运用卫星定位技术来组织管理车辆的国有运输企业。
2.2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是总体上仍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物流效益不高,与先进国家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我国物流业尚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三高”是指,一是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2007年中国为18.4%,而发达国家一般为8%至10%。说明我国物流成本较高,这与产业结构有关,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物流发展的空间很大。二是库存水平高。中国历年库存占当年GDP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左右,库存过高,占用资金多,资金周转速度慢,加大了生产与经营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三是管理费用高。我国物流管理费用占GDP的比重2007年为2.3%,而美国、日本均只有0.4%,这一问题反映我国物流的体制性和机制性约束,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现象依然存在,尚未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物流竞争市场。“一低”即物流总体水平偏低,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标准化、物流信息化、物流人才、物流科技、物流企业等方面,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2)有效物流需求与有效物流供给双不足。由于我国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物流外包速度较慢,要外包的大量是运输与仓储,物流的高端服务少,物流企业一般承接销售物流,很难进入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使物流企业都挤在运输与仓储环节恶性竞争。所以我一直呼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业首先要在制造业突破。据我们研究,我国制造业传统物流、实物配送物流、一体化物流与供应 9 链管理物流“四世同堂”,物流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基本上还停留在自己采购、自己库存、自己销售、自己结算的模式。另外,物流企业虽然发展很快,但集中度低,从总体讲,一体化运作的水平差,功能单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少。
(3)在管理方面,有关部门并没有完全形成合力,管理费用较高,市场化不足,体制性约束仍较普遍。由于物流业刚兴起,物流企业是企业大家族中新的成员,如何管理这一产业,如何管理这种企业,正处于摸索阶段,在这一阶段,不同的部门如何分工,形成合力是一个重要问题。
(4)目前我国物流业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工业物流以及相关联的商贸物流,而对农业物流、再生资源物流缺乏必要的关注。城乡一体化物流,不仅是把工业品送到农村,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在这方面,有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至于再生资源,我国可回收的品种多,数量大,如废钢铁、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汽车、废家电等等,这个领域空间很大,但需要工程物流的支撑,也需要财力支持。
致力于寻求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而我国对这方面的开发和建设远远落后 第三章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3.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好总体物流规划
不论是WTO的加入,还是电子商务的要求,我国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已是必然趋势,而现代物流体系建立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并从宏观方面入手,制订出物流业发展的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规划,权衡使用,改变目前我国物流业各部门互不协调、重复建设的现状。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或物流联盟,从而增强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竞争的能力。
3.2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从而提高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水平,迎接WTO和电子商务的挑战。物流要高效、合理运行,首先必须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相应可用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企业资源计划(ERP)技术等来实现。物流信息化为物流现代化管理打下了基础,使物流管理上了一个档次。其次物流要自动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也就是要充分运用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和技术,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等,来实现物流的高效运行。再次物流要网络化。网络化在信息化上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化一方面要求整个物流配送体系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供应商、制造商和消费者,另一方面还要求各组织内部也网络化,这样可做到物流全过程的实时控制。可通过EDI技术和 11 Internet技术来建立物流配送信息网络和组织内部网(Intranet)。
3.3建立和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行业竞争,与国际接轨
进入WTO和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物流联盟之间的竞争,物流标准也应符合国际标准。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和整顿无序竞争,使我国物流业形成统一的物流联盟,来抵御国外物流联盟的挑战,从而共同发展。另外要尽快制订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一系列流通环节实施国际标准或通用的国家标准,来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为进军国际物流市场打下基础。
3.4提供多功能、全球性、一流的服务
在电子商务时代和加入WTO以后,物流企业的服务需要多功能化、全球化和一流的服务。多功能化是指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提供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需要提供其他服务。全球化这是国际贸易的要求,其物流配送不仅仅涉及到国内,而且涉及到国外、洲外。不管是多功能还是全球性都需要有一流的服务质量,才能留住客户。
3.5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物流一体化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我国加入WTO以后,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将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而将运输、仓储等相关物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 12 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而物流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一方面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合格的第三方。物流一体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当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出现以物流为纽带的企业联盟时,物流一体化已为时不远。
3.6积极开展教育培训,转变观念,培养人才
我国物流业应积极进行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知识、电子商务和WTO知识的培训,加强物流业人员对在WTO和电子商务双重环境下物流重要性及特点的认识,为企业培训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现代物流的发展已经将贸易经济、信息管理、电子技术和运输配送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贸易方面的逐渐全面开放、市场竞争的逐步自由化,已经将现代物流推到了时代的最前列,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而对物流人员的教育培训已刻不容缓。第四章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4.1我国物流业发展情况
刚刚过去的2009年被称为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同样这一年也是我国物流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企稳回升,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去年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向好,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69万亿元,同比增长2%。但不 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快速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产业优化升级仍没有完成,物流业整体专业化程度仍不高,具有核心竞争力、辐射范围大的物流企业仍不多,&;小、少、弱、散&;的仍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进入2010年,我国经济仍继续稳定持续发展,宏观经济环境仍将进一步好转,那么我国应该在物流业已经摆脱发展低谷的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继续认真贯彻《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针对我国物流业发展中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4.2我国物流业发展方向
1.进一步扩大物流服务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各方面的社会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作为国名经济支柱行业发展纽带的物流业当 然也不例外。去年物流业发展整体不错,但据对全国重点物流企业统计调查显示,物流企业前三季度主要运营指标虽然好于上半年,但仍呈普遍下降之势。如货运量同比下降1.5%,配送量同比下降17.3%,流通加工量同比下降16.5%。与此同时,企业效益继续下滑,主营业务利润额下降17%,近六成企业利润额同比负增长,近一成企业亏损。因此,今年只要能保证社会各大行业能够快速发展,无形中也为物流服 14 务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
2.调整和优化物流业结构,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物流业平稳快速发展。同时,促进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建立,建立物流产业安全保障机制。特别是加强对重点产业的物流服务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对重点产业的支撑作用。
3,继续加大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好物流业与制造、商贸流通、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和供应链,降低成本,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竞争力。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物流业存在&;小、少、弱、散&;等弊端,因此借助目前经济仍没有走出经济危机环境,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淘汰效率低服务水平落后的物流企业,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
4搭建行业服务的公共平台,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如国内外物流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商贸企业联动发展的平台,物流企业间整合重组、做强做大的平台等,促进产学研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行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5继续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根据去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的相关规定,我国要建设长三角,珠三角等9大物流中心和21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因此,我国应该继续积极推进物流园区的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促进园区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转变物流运作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
6解决物流企业运作面临一些实际问题。物流企业各环节税率不统一,运输、装卸的营业税为3%,仓储、配送为5%,影响了企业的一体化运作。仓储土地使用税增幅过大,最大提高了15倍,超过企业承受能力。部分大中城市配送车辆市内通行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物流企业融资渠道较少,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总结
发展现代物流是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政府和行业的推动和调控,为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律体系,是现代物流的发展有据可依;还要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是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要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促进现代物流业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我们应大力宣传和提倡现代物流在新兴的中国市场上的作用和功能,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的扶植和支持其发展,使其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物流学堂>现代物流基本概念发表于 2008-4-11 12:3
52郭献群
王耀球.基于SPSS的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分析.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1世纪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现代物流发展热点与趋势.北京:中
国物资出版社,2006.3鞠严萍
连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及其评价的研究[D];山东科
技大学;2007年
4周启蕾
现代物流业形成发展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
学;2002年
.5何明珂。物流系统论[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
1致谢
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李老师的指导与督促,同时感谢她的谅解与包容。没有李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感谢我的班主任胡萍老师,谢谢他在这四年中为我们全班所做的一切,他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很让我感动,再次向他表示由衷的感谢。在这四年的学期中结识的各位生活和学习上的挚友让我得到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在此,也对他们表示衷
心感谢。
谢谢我的父母,没有他们辛勤的付出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这一刻,我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第四篇:1 现代物流与物流模式概述
现代物流与物流模式概述
1.1 物流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到了物流一词。二战期间,美国军队为了改善战争中的物资供应状况,研究建立了“后勤”理论,战后该理论逐渐应用到企业界,发展完善形成为现代物流理论。1985 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作了如下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和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存储效率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的解释是: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1.2 物流模式
(1)自营物流。自营物流是指企业自营物流就是企业自身经营物流业务,建设全资或控股物流子公司,完成企业物流配送业务。即企业自己建立一套物流体系。企业在各地的居民密集地区设置自己的配送点,在获得消费者的购物信息后,将相关的信息即刻送往离消费者最近的配送点,然后由配送点的人员将商品为消费者送货上门。优点是掌握控制权;盘活企业原有资产;降低交易成本;避免商业秘密泄漏;提高企业品牌价值;有利于推进客户关系管理;适应性、针对性强。缺点是投资多、风险大;资产利用率的波动性;增加管理难度,降低专业化水平管理机制约束;存在跨行业经营风险。使用对象:适用于具有一定物流资源的传统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时所采用。代表企业:沃尔玛集团、海尔集团、连邦软件。
(2)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将一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外部的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物流公司本身不拥有商品,而是与企业签定合作协定或结成合作联盟,在特定的时间内将商品送达消费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优点是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减少投资,加速资本周转;降低运营成本及库存成本;改善企业价值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缺点是成本控制困难;发展目标不一致;不利于整体优化;物流资产的制约;市场交易成本的制约。使用对象:不具备现代化物流技术手段,无法满足对物流系统的高度化需要的企业。代表企业:DELL电脑公司、当当网上书店。
(3)物流联盟。物流联盟是指物流服务的当事人在物流服务方面选择少数稳定且有较多业务往来的物流公司通过契约形成长期互利、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是战略联盟的一种具体形式。优点是可降低成本,减少投资,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获得一定的物流技术及相应的管理技术;有利于发挥渠道优势,提高利润水平;有利于拓展经营领域,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提升企业形象。缺点是冲击主业发展,降低专业化水平;破坏旧的客户关系;物流联盟模式非常脆弱,这种关系很难形成且非常容易解体。使用对象:区域配送系统完善、物流内容相对单
一、物流规模较稳定的企业。代表企业:北京世佳、上海梅林正广和、美国UPS。企业物流模式选择关键因素
2.1 物流对于企业成功的关键程度
2.1.1 企业的行业性质、产品性质
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经营的产品不同,物流模式的选择则不同。因为不同的行业和产品,需求的大小不同,物流配送的规模也有很大差别。不同的产品对物流配送时间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
2.1.2 企业规模和实力
一般说来,大中型企业由于实力较雄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制定合适的物流需求计划,保证物流服务的质量。另外,还可以利用过剩的物流网络资源拓展外部业务(为别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而小企业则受人员、资金和管理的资源的限制,物流管理效率难以提高。此时,企业为把资源用于主要的核心的业务上,就适宜把物流管理交给第三方物流代理公司。
2.1.3 物流系统总成本
物流系统总成本由运输总成本、库存维持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费用、包装费用以及返工费)、批量成本(包括物料加工费和采购费)、总固定仓储费用、总变动仓储费用、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及顾客服务费用(包括缺货损失费、降价损失费和丧失潜在顾客的机会成本)构成。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现象,减少库存数量时,可降低库存费用及仓储费用,但会带来缺货率上升而导致运输费用及订货费用的增加。如果运输费用及订货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库存费用及仓储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如图1所示。
图1 物流系统中各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
2.1.4 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
在选择物流模式时,考虑成本尽管很重要,但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在选择物流模式时至关重要。也就是说,物流在满足企业对原材料及时需求的能力和可靠性,对企业的零售商和最终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反应能力等方面也应该作为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2.2 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
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强,现有的物流网络资源丰富,可自营物流。若物流管理水平低,企业宜于第三方物流或组建物流联盟。企业物流模式决策分析
3.1 定性分析方法
企业采用自营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还是物流联盟模式取决于“物流对于企业成功的关键程度”与“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两个因素的平衡。如图2所示,企业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企业进行物流模式决策时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图2 物流模式选择的图示
方案1:选择自营物流模式。
如果物流对于企业成功很关键,企业对客户服务要求高、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大,且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较高,已经有高素质的人员对物流运作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该企业就不应该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将物流业务外包出去,而应该采用自营物流模式。
方案2:选择第三方物流模式。
如果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物流对于企业成功不是很关键,物流并不是其核心战略,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也不高,那么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方案3:选择物流联盟模式。
(1)寻找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如果物流对于企业成功很关键,物流是企业战略的核心,但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很低,那么寻找物流伙伴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收益。好的合作伙伴在公司现有的、甚至还未进入的市场上拥有物流设施,可以向企业提供自营物流模式无法获得的物流服务及专业化的管理。
(2)成为合作关系的领导。
如果企业的物流活动不那么重要,但是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较高,由专业人员管理,那么企业就会主动寻找需要物流服务的伙伴,通过共享物流系统,提高货物流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企业成本。
3.2 定量分析方法
3.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法)最先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的数据的情况下更为实用,近几年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理:首先,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模型;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低层(方案层)相对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
3.2.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
建立一级综合评判模型的基本步骤:建立评判对象的因素集(因素就是对象的各种属性或性能,在不同场合,也称为参数指标或质量指标);建立评判集;建立单因素评判;综合评判。模糊综合评判的四个步骤中,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和确定权重分配,是两项关键性的工作,在企业选择物流模式的选择问题中,可以采用专家或企业管理人员评分的方法求出。
第五篇: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主要内容包括现代物流基础、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技术、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功能、电子商务的采购与存储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生产物流、电子商务配送中心及配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的成本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大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