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的思想内涵[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13:4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大学》的思想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大学》的思想内涵》。

第一篇:浅谈《大学》的思想内涵

材料学院“智汇材苑”大讲堂结业论文

浅谈《大学》的思想内涵

——听“儒家大学的思想文化内涵”后有感

班 号:1309103

学 号:1130910327

姓 名:苏靖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年 7月

浅谈《大学》的思想内涵

——听“儒家大学的思想文化内涵”后有感

苏靖钦

《大学》与我们相隔很远,又距离我们很近。

2000多年前的先哲在竹简上小心翼翼地写下的一连串字符,历经后学儒者的一次次传抄、刻录,又经历了工业时代的“铅与火”、“光与电”,到今天已经涅槃为书籍中的标准体打印字,载体的巨变使得我们已经很难真切体会遥远时代的先哲对世界的直接感受。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先哲却在认真思索着“如何做人进而使天下安康”这样一个看似玄奥的问题,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答案传到今天这个快节奏时代,更给了给了我们一种高不可攀抑的感觉。因此当我在听王黎冬老师讲座前心血来潮地打开它时,本没有期待它能给我带来太大的惊喜;然而,匆匆地阅读中一个个熟悉的字词映入眼帘,“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举行讲座的建筑的名字竟源自《大学》这册书!可见《大学》距离我们是如此之近,以至于每天学习生活在其中而不自知。因此,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认真聆听了王老师的讲座,并在此基础上读了《大学》,现在且将一点心得记录在此。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开篇就通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纲领,道出了《大学》的主旨。“明明德”即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亲民”即“新民”,就是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并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止于至善”就是要将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品质和国家的治理改善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这一宏远的开篇令人不禁为之一振。

《大学》的核心部分着重阐述了如何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三纲八目又有阶段性,“明德”、“至善” 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

“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具体方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最终目标,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一个小范围的地区,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最终达到天下太平,使得人民安居乐业,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格物”。《大学》第一次提出“格物”的概念,把格物致知列为儒家伦理学、政治学和哲学的基本范畴,从而赋予认知活动对于修身养性的精神、心理过程和治理社会与国家的实践活动的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儒学由政治哲学而及生活哲学乃至自然哲学。《大学》可以作为我国科学启蒙第一书,它提出的“诚意正心”是必备的科研心态、“格物致知”是认知的唯一途径、“止于至善”是追求臻美境界,“日日新”是强烈的创新意识。因此虽然我国封建社会最终没有走上自然科学发展的正轨,但不能人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这方面完全空白,这对我这个工科生而言,不啻为一个很大的惊喜和激励。《大学》还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与孟子的民本论,论述了治国者应有的思想品格和道德品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忠恕之道。当然,《大学》里德统治者虽以“民之父母”的身份自居,但实际上是时代的剥削者,所谓的“爱民”只是为了维护他们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而寻觅的口号。虽然这与今天的以人为本思想相比很落后,但也不失为其滥觞。

全书的最后,“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又体现了处于仁爱基础上的淳朴儒学的鲜明特色,《大学》成书的年代儒学尚未取得至高地位,也因此少经封建君主至上思想的侵染,所以在表达了自己的治国观后作者仍旧可以用原始的利义观来点题,这是我们应该承认的它的可爱之处。看似与那个日趋专治的时代主流格格不入,但仍旧不失为一种纯真的理想,也基本符合当今时代的主流治国观。

通观全书,《大学》所表达的儒家重治国之本的传统观念,自始至终着力阐述儒家政治学总纲,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这种积极入世的思想有利于封建时代的社会政治力量更新进步,对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促进都具有积极意义,所以能够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对中国政治实践和政治教育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后代儒家为了适应日趋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而对它的一再“改造”,我们从中也能很容易的感受

到这本书思想僵化的缺点,仿佛不遵循三纲八目就注定人生失败,这自然是错误的。而且由于治国的最终目标是维持最高统治,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高低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只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手段。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如果百姓与统治者利益发生冲突,只能是牺牲百姓的利益。因此儒家思想上带有的这些奴性糟粕是我们读书时应该注意鉴别的地方。

成也《大学》,败也《大学》!《大学》曾位尊中国封建时代的思想最高宝座,当是时,它代表了东方哲学的辉煌和巅峰,体现了封建社会辉煌期的荣誉及骄傲;但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和封建时代的终结,在面对满目缤纷的各种泊来思想时,也曾沦落到几乎无人提及甚至被视为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今天,我们的时代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思想来源和足够的民族自信,使得我们可以以客观角度去审视《大学》所代表的民族传统思想。重新探索挖掘其中的精华,反思其糟粕对我国历史社会发展阻碍的原因,这不仅是专业学者们的工作,也应该是青年大学生的责任。因为身为处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的大学生,足够多的思想来源不可缺乏,中华传统文化成为被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不仅对个人的发展有利,也顺应了对传统文化再开发的时代潮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草成的这篇挫作,也有了一点点意义。

第二篇:大学文化内涵

大学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追求真理、严谨求实。哈佛大学的校训就一个单词:truth(真理;有人把它译为:让

真理与你为友)。追求真理,而不迷信权威。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严谨求实的文化。一位刚进哈佛的新生曾对哈佛大学校长说:“我一直在跟踪你的数据,你的数据有错误”。一个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耶鲁大学校训:light and truth(光明与真理)。胡锦涛主席2006年4月21日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耶鲁大学的校训强调追求光明和真理,这符合人类进步的法则,也符合每个有志青年的心愿”。

第二,崇尚学术自由。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真理使人自由”正是崇尚学术自由文化的体现。

耶鲁大学校长说:“只有自由探索、自由表达,才能真正发掘人类潜能”。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11月13日与文学艺术家谈心时,九次强调自由,并引用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讲的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第三,提倡理论联系实际。麻省理工学院崇尚理论联系实际,他的校训是:“动脑又动手

(Mind and Hand)”;诺丁汉大学的校训是:“城市建于智慧”,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大学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一个城市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就必须拥有一流的大学作为后盾,大学带给一座城市的不应该仅仅是物质上、经济上的飞跃,还包含精神文明、文化修养上的提升。

第四,崇尚道德、感恩社会。美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宾州大学,他的校训就讲

到道德:“没有道德的法规是徒劳的”。此外,还有感恩(thanksgiving),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感恩自然等。总之,人的生活中,感恩情怀是不可缺少的。感恩,人生的必修课。感恩,社会能更和谐。感恩,世界能更美好。

第五,崇尚爱国主义。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是耶鲁校友,他的名言——“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童话作家安徒生说过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丹麦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家乡, 这里就是我心中世界开始的地方”。在他做出杰出成就后,英国、美国都请他去,他说:“我就要在我这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小国里建立一个世界认可的物理学研究所”。我国是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文明古国,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是当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第三篇:奥林匹克精神的思想内涵

奥林匹克精神的思想内涵

引言

奥林匹克远动会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克而得名。自从2000多年前,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种健康向上的体育竞技在神圣的奥林匹斯兴起,它便成为古代希腊人奉献给人类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奥林匹克运动已经远远超出体育竞技的范畴,是体育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人们对奥林匹克精神愈加崇尚,它已成为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共享的文明成果和共有的人文财富。

一、奥林匹克精神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的源头是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奥运中对人的体能、技巧的挑战体现着古希腊人竞争与开拓意识。在古代奥运会文化背景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极其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古代希腊奥林匹克远动会的这些价值观念都已成为现代奥运会的核心价值。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奥林匹克精神经历了从挑战自我、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到追求运动竞技的人性化、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历史演变。曾经有“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的口号。今天,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仅仅提倡“更快、更高、更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提倡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更为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我们必须提倡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更为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用190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主教主持讲道时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参与比获胜更重要”。这既是奥运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奥运精神的境界升华。奥运会不仅是世界性的体育竞技比赛,而且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这就是奥运精神。

二、奥林匹克精神的思想内涵

自从2000多年前,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种健康向上的体育竞技在神圣的奥林匹克兴起,它就成为古代希腊人奉献给人类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今天,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体育竞技的范畴,它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盛会和文明遗产,它的丰富内涵和它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奥林匹克是一种竞技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同时它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奥林匹克包含的这种自我挑战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格言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它与“更快、更高、更强”和“参与比获胜更重要,两句格言共同构成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体系,并由此形成了五项原则,即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一是参与原则。奥林匹克运动历来主张“重在参与”。只有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去,才能实现奥林匹克理想、原则和宗旨。挑战者未必个个都有成功的把握,但其显现的挑战精神难能可贵,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名次和奖牌。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坦桑尼亚选手艾哈瓦里在参加马拉松比赛进程中受伤,当他一瘸一拐地最后一个人跨过终点线时,全场观众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艾哈瓦里说:“我的祖国送我来这里,不是派我来听发令枪声的,他们是要我来冲过终点的。”他的名字和这句话从此成为奥运史上的一个经典。

二是竞争原则。奥林匹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精神的体现。在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们竭尽全力奋力拼搏,一次次冲击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极限,一次次改写世界纪录,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生生不息。“更快,更高,更强”充分体现了人类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百折不挠、不懈追求的拼搏精神。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一举成名,2006年7月12日又打破了沉睡13年的110米栏世界纪录,其实,为了短短不足14秒的比赛过程,刘翔不知跑了多少个来回。没有“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精神是做不到的。

三是公正原则。奥林匹克堪称一切竞争的典范,它为人类社会构筑了一个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的模式,这是一个平等得使每一个人都乐于接受,通俗得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的模式。它保证了参与者同等的资格,共同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这就是规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是友谊原则。顾拜旦在其名篇《体育颂》中热情高歌“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奥运会是国际上唯一的当某个国家国旗升起的时候不会引起他国强烈敌视的文明场合。奥林匹克的五环旗更是象征着全世界五,大洲人民的大团结。

五是奋斗原则。参与奥林匹克运动要有坚忍不拔、契而不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奋斗到底的精神。这是人类最伟大、最可称颂的内在力量。顾拜旦说:“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奋斗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运动员在竞技场上表现的大无畏的奋斗精神,对亿万观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尤为深远。

奥林匹克是一种生活态度。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拥有完全自信和战胜一切挑战强大动力。“面对现实我必须要记住那一天,在那一天我获得新生,在那一天我懂得了人生的艰辛。在这受伤的十年中我也在用我最能够体会到的奥林匹克精神与伤病做抗争,我从没有后悔练过体育。”她曾经因为自己热爱的体操运动而受伤导致高位截瘫,她是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她是2004年雅典火炬北京传递的火炬手,也是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她是奥运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她的脸上永远挂着甜美的微笑,她就是“阳光女孩”桑兰,一个笑对命运的女孩,一个与奥运有着不解之缘的女孩。

奥林匹克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毅力。中国男子射击选手,王义夫。谁能看出,四十岁出头的他历尽奥运会的沧桑,连续参加了六届奥运会;谁又能看出,屡次参加奥运会的他,看来身心健壮。心脏功能却又如此衰竭,竟在一次比赛中当场休克。当听到解说员叙述他的参赛历程时,我惊呆了,他连续参加了六次奥运会。六次啊,四年一次,六个四年不就是二十四年了吗?天哪,是什么东西驱使他这样选择一次又一次的重来。对,是毅力,有了这样的东西,他才能毫不犹豫的去迎接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并且,他的身体本来就很不好,历尽了这么多年的奥运沧桑,连不得志,几次都不能实现他的金牌梦。如果是别人,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放,他没有,因为他有毅力。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热烈兴奋的比赛、青年志愿者的培训、体育场馆的兴建、城市规划的构思、精彩纷呈的艺术表演、覆盖全球的赛事转播与收看都成为宝贵的奥运遗产。在全球化时代,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各国文明与文化共同进行精神创造的盛会。

三、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

今天,奥林匹克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愿望、一种共同的期待,一种共同的祝愿。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丰富,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成为人类不断创新、不断增长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百年奥运梦想,百年期待向往,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奥林匹克“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乐观向上、坚忍不拔、契而不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奋斗到底的精神的精神。在人生道路上迎难而上不断奋斗,找寻自己人生的意义,努力走向成功。

第四篇:《断章》的思想内涵

《断章》的思想内涵

摘要:《断章》是卞之琳的代表作,历来对该诗的主题解读颇多,本文试从“爱情诗”的角度讨论其思想内涵。

关键词:卞之琳 《断章》 风景 思想内涵

卞之琳写于一九三五年的《断章》是一首仅四句三十四个字的短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1]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歌虽短,但自发表以来,曾引起无数人的关注,特别是在这首诗的意义解读方面,释者如云,解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理解,得出了多种多样的诗歌释意。历来将《断章》作为一首爱情诗来进行的解读也是非常多的。秀实即认为《断章》“无疑是一首极之卓越的[2] 情诗”;陈远征认定“这首诗是一首情诗,或者说是想写的一首情诗中的片段”。“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写的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角的出发点,视角落点在“风景”。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是从第三人称视角出发,从“看风景人”处看,视角落脚点应该也是“风景”,但诗却一转写“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视角落点变成“你”,这样,“风景”和“你”似乎变成了一物,“你”成了风景。你、风景、看风景人到底谁在看谁呢?

《断章》的妙处正在于此,作者营造出了具有“交错视角”的复调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我们无须寻求谁是诗中的主体或客体,“看风景人”既在看风景又在看你,而“你”也是既在看风景也在看看风景人。这里“风景”是“你”和“看风景人”之间视角转化的起点也是中介,“风景”保持你和看风景人之间的张力平衡,并与你和看风景人形成三角关系,造成诗的复式立体结构。后两句也同样,作者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对传统诗的理解,因此在布局上遵循“由景抒情、借景抒情”的中国古诗传统。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由写景过渡到抒情。

《断章》中,诗人设置了几组不定的意象画面,通过视角的转换和组合,整体诗具有了流动的特征,“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里的“风景”意象显然具有独特的意义,“风景”是“你”和“看风景人”之间转化的中介,由于风景特殊的中介作用,“风景”有了情绪或者说增加了情绪的泛动。这样全诗给了我们一种特殊的感觉,我们随着视角的转变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并在“风景”中体会到深深的内在情绪,含着伤感哀怨和惋惜留恋的情感。“你”和“看风景人”都在看“风景”,但对于“你”或者“看风景人”来说,这个“风景”本身可能就是空无的景观,汉语中有“出神”一词,其意思可以说是专注,也可以理解为心不在焉。因为“你”在看风景时注意的根本不是风景而是楼上的佳人,或者佳人已成为你所观风景的一部分。“风景”正处于被过分关注或者说被忽略的地位。这个“风景”有可能被忽略,因为“你”只顾看“看风景人”,也许被过分关注,因为“看风景人”已在你所看的风景之中。“你”关注的是“看风景人”,所以“风景”的存在和“看风景人”的存在紧密关联,反之亦然。这样风景所处的位置就有两种:一,“风景”是实景,“你”和“看风景人”都处于风景的范围中;二,“风景”是虚景,“你”和“看风景人”都处于风景之外。“风景”虽无处不在,但对于你和看风景人已形同虚设。正是“风景”的意象的不定,诗的画面呈现出流动和立体的特色,诗的整体意象也模糊不清。因此,“风景”到底是什么,它体现了怎样的情绪,反而由于视角转换而模糊。其实在诗中,“风景”或许就是你,就是看风景人,就是明月,就是一切,一切想表达之物。卞之琳说过他喜欢用不定的代词,并说在他三十年代的诗作中,大多数我可以和你、他、互换,可见他早已看出了转 1 化互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那么,《断章》到底要写什么呢?按余光中的说法,这首诗的意味在哲理,是写“世间万物皆有关联,真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另有一人却在高处观赏,连你也一起看进去,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而更妙的是它阐明了世间的关系有主有客,但主客

[3]之势变易不居,是相对而非绝对。”余光中为此还写过一首诗《连环》。余光中的解释不无道理,而我们应该从作品的愿意去解读它的永恒意义,去体会它的思想内涵。《断章》是首爱情诗,它体现了一种无望的相思情绪,哲理由诗所表达的无望爱情产生。所以这首诗的全部意义在于“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其实不是看风景,而是在看楼上的人,而楼上的人也只是在佯装看风景,实际她在看“你”。你们二人都以风景作为观察对方的中介,并通过风景表达爱慕之情。但因为某种缘故你们近在咫尺,却如同天涯,只能脉脉守望。“风景”便是你们无法相见的表达。

《古诗十九首》里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经》里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这两首诗里,可以发现“水”既是具象之物,同时也是抽象之物,是男女爱慕而不能接近的距离意象,水是情感表达的场所,也是情感距离的体现。《断章》里的“风景”同样成了情感距离的意象。“你”和“看风景人”之所以成为各自风景,因为“风景”只能欣赏而不能拥有,把“你”视为风景,言下之意是我得不到你。这样风景成了你我距离的象征,成了一种失落相思的寄托物。因此即使楼上没有人,“你”看到往日的风景,也会潸然泪下,因为风景就是楼上的人,因此这首诗是写两个互相爱慕却未能走到一起的痛苦心情。

这样理解诗的上阕,我们就会明白诗人为什么在下阕中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装饰”表面上写月、窗,实际是写人;“月亮”代表思念、怀念之情。正因为你们二人虽相见却不能长相守,所以晚上才会做梦,在梦中相欢。你被别人梦着,同样别人也梦着你,但永远只能在梦中,醒后却是一场空。这样说并非没有依据,卞之琳有首诗里就有这样一句:“人在你梦里,你在人梦里。”其诗和《断章》写于同一年,绝不是偶然,一九三五年正是卞之琳失恋的痛苦阶段。“一九三三年秋,例外也来了。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虽然彼此有相同的‘一点’。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

[4]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霞罢了。”一九三三年,卞之琳爱上了张充和,两人感觉都挺好,一九三六年秋,卞之琳还和张充和还同游了苏州的天平山,但两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这次短暂恋爱的幸福和痛苦留在了卞之琳的内心深处,诗人对已经飘逝的美好爱情深深地怀恋,又从爱情的稍纵即逝中看到了万物变化的哲理,所以写下了大量带有哲理意味的爱情诗。《断章》正是通过构造出一种美丽又无法接近的“风景”,使人对美好的爱情产生了深深的留恋,同时又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世间万物的关联和变化。

人生在世,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可以改变,有的根本无法改变,前者需要我们努力去改变,后者则需要去宽容与适应,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内心的失衡。这样,才会摆脱一些世俗的观念的束缚,才会超脱于一时的得失胜败,高瞻远瞩,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季羡林先生“相信人、人类都是向前进步的,向着真、善、美发展,这是总的规律,懂得规律的话就有了个人和谐了。„„顺着规律走就是和谐,规律就是人的趋向,向真、善、美发展。”人生是一次终极的精神旅行,只要我们心中拥有真、善、美的净土,并为之奋斗,人格、精神将得到净化与提升,就会拥有对现实人生的自由与超越。

卞之琳以其幽绵的笔触、极其独特的构思,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迂徐回旋、含蓄蕴藉的 意境,用一种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老练之至的语言,将各种微妙和谐理念摄于笔端。《断章》是一幅淡雅静谧的风景画,更是一幅径曲洞幽的心灵藏宝图,让人在对爱情的感慨中引发出 2 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使我们遐想无限,收益良多。

注释:

[1]卞之琳著。江弱水,青乔编。《断章》。《卞之琳文集上卷,中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陈远征。《现代中国的诗人与诗派》。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张曼仪编《卞之琳》,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第一版。[4]卞之琳《雕虫经历》(增订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发行,1982年第一版。

第五篇:红楼梦的简介及思想内涵

同问

红楼梦的简介及思想内涵

红楼梦:

红楼梦是通过各种人物的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与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幅贵族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红楼梦这一历史悲剧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绝不是单纯地建筑在贾宝玉、林黛玉恋爱失败的基础上,而主要的是建筑在揭露贵族家庭的骄奢淫逸上。由於种种的腐烂与罪恶,结果是应了秦可卿所说的「树倒猢狲散」的预言,使红楼梦在结构上一反旧有小说的大团圆形式,而创造了极高的悲剧美学价值。在中国的古典小说里,专就结构的完整与布局的细密上说,很少有其他的作品能比得上红楼梦。

红楼梦的伟大成就,是在这家谱式的小说里,大胆地揭露了君权时代外戚贵族的奢淫生活,指出他们种种虚伪、欺诈、贪心、腐朽及心灵和道德的堕落。它不单指出了那一家族的必然崩溃与死亡,同时也暗示那一家族所属的社会的必然崩溃与死亡。但要做到这一点,绝不能出於空虚想像的描写,绝不能出於概念画的说明,必得在生活上有丰富的体验,细微深入的观察,通过高度的语言表现能力和优美的艺术技巧,才能生动地中实地描绘出那一家族的本质和各种人物的真实形象来。

曹雪芹恰好有这种材质,它不仅有高度的文学修养,而且有深厚的贵族家庭的生活基础;因此他笔下的贾府,是既真实而又具体地千红万紫一般地展开在读者的眼前。富贵人家的生活方式、各种人物的言语举动,以及房屋设备饮食衣服各种方面,都写得具体而又生动,几乎使读者为之昏眩。

如果读者们只注意这种表面的华丽生活,而忽略了在经济方面支持这一家族的农民生活的穷困,那是错误的。要知道,为了贾家的奢靡贪婪,许多人家弄得倾家荡产,许多人家出卖儿女,许多少年少女成为「贾府」的家奴与丫头。贾家的经济来源,一面支用公款,一面是敲诈和放高利贷。贾家那一套令人昏眩的吃穿享用,实际都是民脂民膏。而那些负债的穷户们,因为无法满足地主的要求,受不住压迫,结果是有的变卖产业,有的出卖自己的女儿。那些女孩子们无法反抗,只能怨恨自己的奴才命。宝玉有一次看见袭人的妹妹生得漂亮,想把她接到家里来,袭人听了冷笑道:「我一个人是奴才命罢了,难道连我的亲戚都是奴才命不成?」这话说得多麼伤心,多麼沉痛。

我们读红楼梦时,如果只注意那些莺莺燕燕的热闹场面,甚至於羡慕袭人、平儿那些丫头们的穿戴饮食,而不去注意她们精神上的痛苦和可怜的奴材境遇,那是非常不正确的。我们试想,金钏、晴雯、鸳鸯、尤二姐、尤三姐这些可爱的女孩们,全都成为贾家那一批色鬼、荒唐鬼的牺牲品。曹雪芹描写她们的时候,用著非常同情的文笔,在极其丑恶的现实上,点染出她们纯洁的心灵。使读者对於那些纨袴子弟的恶德,感到无比的愤恨。

对贾家那一批昏庸顽固的官僚,假仁假义的顽固守旧的头脑和那些骄奢淫佚的纨袴子弟们,曹雪芹毫不容情地用各样颜色的油彩,勾画出他们虚伪、淫奢、阴险和腐烂的脸谱来,生动而具体的形象,一一展现在读者们的眼前。在贾家出入的那些锦衣玉食的『哥儿小姐』们,绝大部分是醉生梦死,看不见阳光的幽灵似的影子。他们不知道一粒米一尺布的艰苦来源,不知道耕牛犁锄的功用,有钱有势,养尊处优,不做一件正当事。有的只是『今日会酒,明日观花,聚赌嫖妓,无所不至』;有的是『勾通官府,包揽词讼,强奸民女,重利盘剥。』贾琏夫妇贾珍父子是这类人物的典型,曹雪芹对於他们,用了最现实的笔法和痛恨的心情,真是写得笔墨酣畅,血泪淋漓。正如焦大所说:「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麼不知道,咱们胳膊折断了往袖子里藏。」红楼梦的作者藉了焦大的口,骂尽了贾家的一切。曹雪芹在这部家谱式的小说里,这样深刻细微地描写了君权时代贵族家庭兴衰变化的历史,让读者们都能明确地体会到,红楼梦是一篇史诗,是一篇骄奢淫逸的贵族豪门灭亡的史诗。

曹雪芹时代,是有名的文字狱时代。康、雍、乾三朝,大大小小的文字狱真是接连不断,死人之多,牵涉面之广,是过去历史上所少见的。曹雪芹虽是旗籍,对於清朝统治者这种可怕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是不能不顾虑,不能不小心翼翼的。他在红楼梦中虽没有『干涉朝廷』,虽没有明目张胆地指摘最高统治当局,但他巧妙地通过『贾府』那一家族的社会关系人事关系,侧面地对於清代政治的黑暗腐朽,作了真实的反映。贾雨村那一个谄媚求荣贪赃枉法的官僚,在他身上,作者赋予了非常深刻的满清时代地方官吏的典型意义。因为他善於找门路找机会,终於通过林如海、贾政的人事关系,飞黄腾达,加官进禄,做起大官。开始他经验不足,还缩手缩脚的。后来胆子愈大,良心愈黑。对於权贵的谄媚,是奴才相;对於百姓的压迫,是阎王相。做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来,由冯渊、石头呆子两件案件,就可见一斑了。

凤姐是一位管家『奶奶』,胆大辣手,脸酸心硬,『少说著只怕有一万个心眼子』。她不仅掌握著贾家的人事经济大权,她的魔手,依靠著她娘家的权势,还伸展到社会各方面去。她自己坦白地说过:「就告我们家谋反也没要紧。」如

此大胆,她什麼可怕的坏事丑事做不出来?在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一回里,表现出她丑恶的面目。她勾结官府,为了三千两银子,拆散美满姻缘,害死了两条人命。

红楼梦的作者虽一再声明不干涉政治,他却巧妙的,通过那一家族的复杂社会关系,从侧面来反映清代社会政治的腐败,来反应贵族豪门同地方关互相勾结、为非作歹、谋财害命的种种罪行。在清代社会里,贾雨村、云光一类的人物,绝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的;贾赦、凤姐一类的权贵,也不单是贾家才有,在所有的显宦世家里,同样存在著大小不同的贾赦和凤姐。他们的普遍性愈大,就愈能反映出政治的黑暗和民生的困苦。这些生动刻画的描写,使红楼梦成为伟大的文学杰作。

红楼梦

内容梗概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直到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反照的局面。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

从这条主线看,造成贾、林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具体地说,贾、林的爱情、婚姻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由以贾母为代表的荣府当权派们决定,而贾母又以封建的阶级利益做点为基点,她对林黛玉的“疼”,仅仅是从“骨血”关系出发,并不喜爱她不符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和“小性儿”;而对薛宝钗的“爱”,则是以她“端方”的封建品格为基点,尤其是适应封建道德要求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由此终于选中了薛宝钗而弃置了林黛玉。其结果是,同时酿成3个人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

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提终生的凄凉孤苦。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草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

这条主线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制度的礼教的叛逆精神。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赔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遗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鉴赏与评析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者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和各种生活事件,多方面刻画人物性格,全书描写了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姿容和性格的几百个人物,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尤三姐、晴雯、王熙凤、薛宝钗等人物无不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小说规模宏大、结构新颖而奇巧、首尾连贯、浑然一体。它是章回小说完美、成熟的标志。小说的语言优美生动,形象逼真,绘形,能见到人物活动,绘色,能观着五彩缤纷;绘声,能听到高唱低吟,标志着我国古典文学语言最高成就。作品还表现了作者对烹调、医药、诗词、小说、绘画、建筑、戏曲等各种文化艺术的丰富知识和精到见解。

《红楼梦》在思想与艺术上的成就是说不尽、写不完的。要真正体会它的佳处,只有自己翻开书,去一遍又一遍地寻味。《红楼梦》是一座生活的花城、艺术的万花筒,只要踏进去,便会发现里面有观不尽的绚丽夺目的鲜花

下载浅谈《大学》的思想内涵[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大学》的思想内涵[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界定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科学界定 邹卫邦 (西安政治学院政工学系, 陕西西安 71006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试行)》,在全面吸收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历史经验,......

    谈现代教育思想的内涵[本站推荐]

    【谈现代教育思想之内涵陈 洁】 从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之差异 谈现代教育思想之内涵 陈洁撰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文已经公布,纲要融......

    简述《狂人日记》的思想内涵

    简述《狂人日记》的思想内涵 AP0601620 余亮宗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第五卷上。这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酝酿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提......

    周敦颐思想的廉政内涵

    周敦颐思想的廉政内涵 周敦颐,湖南永州道县人,中国宋代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是中国理学鼻祖和湖湘文化的先驱,更是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的奠基人。周敦颐在世仅57年,留给后......

    大学精神的内涵

    大学精神的内涵 廖嘉颖生命科学系06园林记得有人写过一篇《北大,魂兮归来》,现在看来它是为整个中国大学写的,这是一种悲哀和警醒。“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

    大学文化的内涵

    大学文化的内涵大学文化是由大学历届师生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大学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它由大学的......

    大学思想工作汇报参考

    大学思想工作汇报参考五篇大学思想工作汇报参考一敬爱的党组织:时间飞逝,xx年xx月我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到现在已经有半年了。回顾这半年来的经历,有收获也有不足。思想上有了......

    余华《活着》的思想内涵

    余华《活着》的思想内涵 读完余华的《活着》,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够平静,它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感到一丝丝的悲凉,《活着》会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不肤浅的感觉,一种看了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