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16.云南的歌会学案[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13:0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8课时】16.云南的歌会学案[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8课时】16.云南的歌会学案[范文模版]》。

第一篇:【第8课时】16.云南的歌会学案[范文模版]

第四单元

科目:语文

第8课时

课题:16.《云南的歌会》

课时:2课时

教师:陶孝铭 上课时间:2013年 月 日 第 节

16.《云南的歌会》学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迤西()②酬和()③譬喻()④即物起兴().....⑤熹微()⑥淳朴()⑦龙吟凤哕()...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①用诗词应答。()

②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③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④形容阳光不强。()3.填空: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____________。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合各有侧重,分别侧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4.修改下列病句。

①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②我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5.根据上下文,填写关联词语。

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____________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____________唱什么,____________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二、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6.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7.“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什么? .

8.“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9.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10.下面的两首民歌分别属于文中所提到的哪种方式? ①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②小乖乖 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外口

来,街前卖嘛?哪样长长你跟前喽。外哟

三、写作

利用星期天,到乡间进行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内容包括:当地各民族同胞的信仰、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征,然后对材料进行整理,向班上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答案

一、1.①yǐ

②chóu hè

③pì

④xìnɡ

⑤xī

⑥chún

⑦huì 2.①酬和

②即物起兴

③引经据典

④熹微

3.散文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唱歌人

唱歌的环境

唱歌的场面 4.①将“改善”改为“提高”。②把“整整齐齐”去掉。5.可是

不论

二、(一)6.描绘了山野对歌的场面。

7.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8.“多”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与“也唱其他故事”照应。因此,此处一个“多”字用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

“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9.肖像描写

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场景。10.①“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的方式。②“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的方式。

三、提示:材料要确凿,条理清晰,语言表述要流畅、自然。

第二篇:《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初二语文《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赏析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2.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3.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情民风,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写法。2·揣摩手法,品味语言,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三、导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知识储备: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12.28-1988.5.10),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沈从文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但沈从文由于读过书,还写一手好字,因此从事文书工作。1923年,他到北京自学,曾在北京大学旁听。他的作品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小说最具特色,简直就是一部部湘西风情画!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2.云南民歌简介。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总之,云南的民歌可以说是人民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3.给加点字注音。迤.()西

譬.()喻

糯.()米

蹲踞..()

()柞.()木

忌讳..()()

酬和..()()

铁箍.

()熹.()微

荆.条()

矗.起()

龙吟凤哕.()

4、解释词语: 蹲踞:两腿弯曲,坐着或像坐着的样子。

酬和:用诗词应答。

譬喻:打比方。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来说道理或抒情达意。

悠游自在:从容移动,不受拘束。

龙吟凤哕:传说中的神奇声音。

生面别开: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新的形式。生面:新在面目。

(二)、整体感知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一共描绘几幅画面?每幅画面描绘了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歌会形式?

2、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想一想,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三)、合作探究

1、“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注意总领与分说这一结构方式,有扩展文意的作用。)

2、本文描写人物运用多种手法,品读下面的句子,谈谈分别运用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a.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

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

在头上。

b.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一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

去了。

3、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

种山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4为什么要召开“金满斗会”?“金满斗会”为什么是“最热闹的”?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满斗会”的什么特点?

第三篇: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云南的歌会》《导学练》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浓郁的乡土情

调。

2、掌握文章的结构,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作品的风格。

3、感受云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感悟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过程:

导入: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因此,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总是喜欢聚在一起,即兴唱歌,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今天,我们就走进文章,感受那里的民风民俗。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酬和()熹微()譬喻()忌讳()即物起兴()凤哕()迤西()

2、根据解释写词语。

():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忌怕而隐避。

():形容直往上升。():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快活的样子。():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3、作者简介及文章背景。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土司书。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只身来到北京,升学围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的鼓励下,于艰苦条件下自学写作。出版《月下小景》、《虎雏》、《石子船》、《八骏图》等二十多部小说集,成为当时新文学领域中多产作家之一。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

风景优美的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热情善良的人们、淳朴的民风,使云南更具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和韵味。每逢各种集会,更是人们尽情歌唱、一展风采的时机。作者的云南之行对此有很深的体会。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感知歌会: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分别在什么地方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并说说理由。(用四字短语回答)

2、文中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这三个场合在描写手法上有何不同?

三、问题探究,分析人物刻画方法:

1、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

2、在三个歌会中,作者重点刻画这三种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3、你喜欢那种场合喜欢那样的人?为什么?

四、拓展比较,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在云南歌会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是同学

们,你们知道么?同样是描写外貌,却能有不同的写法。请比较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五、本文小结:文章通过对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的品味与赞赏,表达了对的赞美之情。

课下作业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人生要学会选择。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______________、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跳、以牙还牙,还是______________、从容应对?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______________、淡定超然?

A、冷静运筹振作精神谦虚谨慎B、振作精神冷静运筹谦虚谨慎

C、谦虚谨慎振作精神冷静运筹D、振作精神谦虚谨慎冷静运筹

2、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1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2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3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4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A、○3○1○2○4B、○1○4○3○2C、○4○3○1○2D、○2○1○3○

43、名著阅读。(3分)

他虽嫉恶如仇,却从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

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

文中的“他”是,请你简要地写出原著中有关他的另一件事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

B.能否根治中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以上。

D.当前物价上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注意,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5、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2分)

榜样(选文略有改动)

秦俑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

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

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

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学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咱这破村?”

“学校不是少了老师么。”

【A】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不安: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者打他

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小学找校长。

【B】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学校长年驻校的,也就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

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儿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

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C】校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顾不上擦掉泥巴,就紧紧地握住峰

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

“峰子,你真回咱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娃儿不念书了,过两

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D】后边就传来轻轻的嘀咕:“”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一年后,县教育局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全县教

师的榜样呢„„

(1)认真阅读小说,将峰子的主要活动补充完整。(6分)

告别同学→→回到家里→→答乡亲疑问→→获得嘉奖

(2)得知峰子决定回乡教书后,【A】处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表现了他和的复杂心理;【C】处校长“„„只是汪了泪,„„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则反映

了他的心理。(6分)

(3)【B】处划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这里既反映了乡村的特点,又衬托了峰子的品质。(2分)

(4)联系上下文,试写出【D】处“嘀咕”的话。(2分)

(5)峰子是一位有着“悲壮”色彩的主人公,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表现他的“悲”和“壮”,请各举一例并作简要点评。(6分)

①“悲”

②“壮”

课后反思:

第四篇:16.云南的歌会 教学案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一、标题解说:

你从“云南的歌会”这个标题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标题点出了文章写作的对象,“云南”交代了地点,“歌会”是本文的核心内容。

“歌会”一词也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唱歌的基本特点——隆重、盛大、参与的人极多。

二、导入

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云南是聚居了最多少数民族的省份,在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爱情、激起劳动的热情、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歌唱成了传授知识的工具。据说,解放前云南一些少数民族打官司也是唱歌。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子还在咿咿学语的时候也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而一个高明的歌手也就常常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特别的尊重。

三、字词检测

迤西yǐ

蹲踞jù

酬和hè

譬喻pì

淳朴chún

柞木zuò

熹微xī

龙吟凤哕huì

即物起兴xìng

铁箍gū

四、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结合预习,说说文中的人们在什么地点唱歌?

明确:山野、山路、山寨。

2、速读课文,结合唱歌的内容、形式或目的,给各个场景的歌会拟一个小标题。

小提示:

在什么地方?

用什么形式? 明确:(2~3)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

五、整体感知:

结合各部分内容,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云南歌会与舞台上歌星的演唱有何不同(可从规模、形式、内容、目的、要求等方面进行比较),也可结合标题意思理解。

(1)从关键句看山野对歌的特点: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

从关键句看山野对歌的特点: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1.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2.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3.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4.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

从关键句看山野对歌的特点:

“多”说明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其实就有照应----“也唱其他故事”。因此,“多”用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

“种种不同方式”有总领作用,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1.见景生情,即物起兴;2.提问;3.互嘲互赞;4.唱故事。

山野对歌的特点:具有对抗性,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人物描写 以人衬景)(2)从关键句看山路漫歌的特点:

1.赶路的不紧不慢、悠闲自在。

2.两个“一方面”句:轻松、悠闲、惬意。

3.景物描写:点面结合、有静有动、有声有色。风景怡人,鸟儿鸣唱,人因景生情,随性而发,人鸟相和,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一种淳朴本色美。

山野对歌的特点: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环境描写 以景衬人)(3)从关键句看山寨传歌的特点:

1.目的——传歌——展览。

2.传歌地点、传歌时间、参与人数等方面体现歌会之隆重、盛大、恢宏。山寨传歌的特点:民歌的展览大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场面描写 点面结合)小结:

山野对歌:具有对抗性,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人物描写

以人衬景)山路漫歌: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环境描写

以景衬人)山寨传歌:民歌的展览大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场面描写

点面结合)

六、主题升华:

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明确:景美 歌美 人美

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作者借写云南歌会,传达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而出。

七、了解背景

本文选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写于1963年。

自1948年后,由于种种压力,沈从文的作品尽被销毁,不行于世。在云南生活了8年,从事民族服饰究竟工作的沈老已近20年没有进行文学创作了,正是有感于云南歌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才重拾笔根,满含深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正是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一贯坚持: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系列中,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八、作者介绍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县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他的一生共出版了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象征予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面对沈从文与诺奖的遗憾,面对多少中国传统文化“被韩国”的尴尬,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举步维艰与缺失,学习本单元,走进中国民俗,了解中国民风,实则是通过民风民俗这种文化符号,寻找华夏民族的文化之根,寻找我们共同的文化生命的基因与灵魂,唤起我们的认同感、归宿感。

九、写法借鉴

在本文中,我们学习了以人衬景、以景衬人,以及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请结合普定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选择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中的一种,作一段100字左右的描写,突出我当地民俗活动的特点或气氛。

十、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的描写,生动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多才多艺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歌曲展示)民歌欣赏 云南民歌《猜调》体现了提问、对唱的形式 2 刘三姐介绍

3电影《刘三姐》插曲之《刘三姐对地主老财》 4电影《刘三姐》插曲之《茶山对歌 》

5电影《刘三姐》插曲之《只有山歌敬亲人》 6其它

《小河淌水》《龙船调》《婚誓》《唱山歌》《阿诗玛》

第五篇:第8单元学案

必修三

第22课

一、选择题

1.右图是奥运圣火采集仪式。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最早的灵感来源于希腊神话,传说普罗米修斯冒险盗来天火,造福人类。而英国作家雪莱就以一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享誉文坛。这部巨著反映了()A.时人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 B.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C.作者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D.作者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2.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30年,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盛行主要反映了()A.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资产阶级的不满

B.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D.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3.该作品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以离奇的情节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这部作品是()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C.《安娜·卡列尼娜》

B.《巴黎圣母院》 D.《人间喜剧》

4.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预言:“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临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将到来

B.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在经历失败的冬天后,成功的春天也到来了 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 D.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

5.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他的作品《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中写道:“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三层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A.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D.荒诞主义

6.“拿破仑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巴尔扎克要完成的是()A.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B.把自己的作品写成一部完整的历史

C.揭示人与人着急教案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D.揭露资本主义政府的腐败堕落

7.右图分别是西方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这两种文学的相同点是()A.揭露社会问题

B.表现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C.鼓吹暴力革命 D.崇尚理性主义

8.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欧洲的良心”,他一生写了二百多部作品,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他的代表作是()A.《人间喜剧》

C.《约翰·克里斯朵夫》

B.《安娜·卡列尼娜》 D.《苹果车》

9.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高度繁荣。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是被公认的()A.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C.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D.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10.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评语体现出泰戈尔的作品()A.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C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巴黎圣母院》

材料二 恩格斯说巴尔扎克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

材料三

B.代表了东方文学的最高水平D.反映了民族独立的迫切要求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内容是哪国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它所代表的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说明恩格斯为什么这样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它体现了什么文学流派的特点?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的文学流派有哪些,并各列举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必修三

第23课

一、选择题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新古典主义美术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A.强调个性 C.注重感情表现

B.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D.重视光与色的作用

2.关于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之间不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前者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后者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 ②前者强调理性,后者强调情感表现 ③前者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后者则不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

A.①②③均正确

C.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D.②正确,①③不正确

3.下列哪一作品深刻展现了俄国的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刻同情()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播种者》

B.《自由引导人民》 D.《拾穗者》

4.有一幅作品,有下列特点:笔法凌乱,画面上晨雾浓浓、海水呈淡紫色、水波熠熠、天空暗红、水中的小舟在薄雾中有若隐若现之感。这幅作品属于()A.新古典主义美术

C.现实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D.印象画派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画派进一步发展。后期印象画派与前期印象画派相比,在艺术创作上()①关注光和色的作用 ②强烈主张抒发个性 ③形式夸张,色彩明快 ④线条粗犷,富有装饰韵味

A.①②③

C.①③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文中的他是()A.达·芬奇

C.塞尚

B.莫奈 D.毕加索

7.20世纪40年代一段时间里,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法国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

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名画的复制品(见右图)。一位德军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所说的“杰作”是指()A.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B.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军轰炸法国城市巴黎郊区格尔尼卡的罪行 C.西班牙内战期间,法西斯德军轰炸法国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D.西班牙内战期间,法西斯德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

8.塞尚的画强调立体感,被表现的物体故意变形,但有一种独特的生命力。他这种艺术风格影响了哪一艺术形式()A.新古典主义美术

C.现实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D.现代主义美术

9.假设20世纪的某一天,你在展览厅参观现代主义美术作品,从作品中你能明显感受到()①时代的快节奏 ②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困惑 ③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 ④用现代科技成就进行创作的探索精神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同时出现,同时消亡的。”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要了解一件艺术品,必须了解相关的艺术家 B.要了解一件艺术品,必须了解一群艺术家 C.艺术品和艺术家的出现是由当时的时代决定的 D.什么样的艺术品决定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

一、图二的作者分别是谁?他们分别属于哪一美术流派?(2)图

一、图二反映的美术派别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什么不同?

(3)图

一、图二的艺术表现方式有何差异?

必修三

第24课

一、选择题

1. “不管奥地利人相逢在世界的什么地方,这首歌,就是他们无形的身份证!”“这首歌”就是《蓝色的多瑙河》,它的作者是()A.约翰·施特劳斯

C.威尔第B.柴可夫斯基 D.普莱斯利

2.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法国音乐追求精巧形式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是()A.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C.比才《卡门》

B.威尔第《茶花女》 D.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3.下列艺术成就中属于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是()①交响乐 ②歌剧 ③京剧 ④流行音乐 A.①②③

C.①③

B.①③④ D.①②

4.“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当代世界音乐生活的一件盛事,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在新年的第一天观看或收听。中国中央电视台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历史也有20多年了。这一文化盛况说明()①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艺术 ②维也纳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居于主导地位 ③音乐艺术走向大众化 ④电视艺术的发展有利于音乐艺术的全球性传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电影是当今世界比较年轻的艺术,宣告了电影时代到来的人物是()A.贝尔巴

C.爱迪生

B.莱特兄弟 D.卢米埃尔兄弟

6.(2011·大连高二检测)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下列有关影视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电影的发明者是美国人格里菲斯 C.一战前电视已大规模普及和应用

B.卓别林是默片时代的国际巨星 D.二战后彩色电影和立体声电影问世

7.20世纪三四十年代,哪些国家的电视艺术发展最为迅速()A.英国和法国

C.法国和德国

B.英国和德国 D.英国和美国

8.美国许多青少年无休止地观看电视,日益发福,成为“沙发土豆”,这说明()A.美国的电视事业发达

C.电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D.电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

9.英文电视一词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远的)和拉丁文vision(看)组成的,它的意思是远距离传送可视画面。电视出现的条件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0.1911年,意大利诗人里乔托·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有种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美术、戏剧、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把所有这些艺术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这里的“一种新兴艺术”是指()A.电视

C.广播

二、非选择题

11.音乐不仅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它还是游走在心海的精灵。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独特,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更是一部鲜活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贝多芬,德意志著名音乐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很是同情,在作品《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中都有表现,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并且他创作的唯一歌剧《菲岱里奥》被公认为爱情与自由的象征。

《英雄交响曲》创作前许多重大事件发生:1789年标志着封建制

B.电影 D.电话

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1799年,拿破仑执政,五年后称帝。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标志着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

材料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其第七部是“保卫黄河”:

(朗诵词)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这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作品表现了在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其重要的贡献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说明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英雄交响曲》和《黄河大合唱》各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这两部优秀交响乐的共同点是什么?

下载【第8课时】16.云南的歌会学案[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8课时】16.云南的歌会学案[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案(第8课时)24.3正多边形和圆[推荐5篇]

    24.3 正多边形和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口答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叫正多边形? 2.从你身边举出两三个正多边形的实例,正多边形具有轴对称、•中心对称吗?其对称轴有几条,......

    《中庸》第8课时教案

    《中庸》第八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中庸》八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言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教学目标】 学习文句的朗读,熟读成诵,理解君子之道:牢牢抓住,不......

    第8课时 确定起跑线

    六年级上册 第5单元 圆 第8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学内容】 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

    云南的歌会练习

    《云南的歌会》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迤西②酬和③譬喻④即物起兴 ....⑤熹微⑥淳朴⑦龙吟凤哕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用诗词应答。 ②开头先咏他物......

    云南歌会评课稿(大全)

    云南歌会评课稿3篇云南歌会评课稿1今天,我们语文组集体观摩了杨老师的教学录像《云南的歌会》,看完后感慨万千。回顾语文界,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很大的变化,从以教师为主导到以学......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作家沈从文生平及其创作概况 2. 积累词语,掌握“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学习运用......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教学目标: 1、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和歌会文化的传承。 2、 品味文中的语言,学习工笔描写的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场面描写的方法。 3、 从......

    《云南的歌会》教案(大全)

    16.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备课者:郑时仁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3、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4、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