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 目:课程名称:学 院:专 业: 年 级: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2012 年 6 月 3 日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
目 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篇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1.1 创新精神对大学生的发展有指导性的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1.2 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在今后社会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
签。
1.3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是大学生发展最重要的部分 ························· 3
第二篇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状
2.1 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4 2.2 大学生对此想而不为 ····················································································· 4 2.3 学校缺乏组织学生参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活动 ························· 5
第三篇 影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因素
3.1 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影响 ·········································· 5
3.1.1 个人性格的影响 ··················································································· 5 3.1.2 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 ······································································· 5 3.1.3 个人交往人群的影响 ··········································································· 6 3.2 教育体制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影响 ········································· 6 3.3 教师的授课方式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影响 ····························· 7 3.4 学校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注度和经费支持力度的影响 ········· 7 3.5 网络的不正确使用的影响 ············································································· 7
第四篇 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对策
4.1 定期在学校开展一些创新与实践方面的知识讲座 ······································ 8 4.2 针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技能培训 ····························································· 8 4.3 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创新实践方面的竞赛 ····················································· 8 4.4 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 ················································································· 9 4.5 改进教育体制 ································································································· 9 4.6 把创新和实践作为奖励制度的标准之一 ····················································· 9 4.7 对网络的正确使用进行规范化的教育 ······················································· 10 结语 ······················································································································ 10 参考文献 ············································································································· 11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报告
摘要:在如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创新思想和对这种创新思想的实践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它逐渐的成为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成为各界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道路,成为每一个人对自己人生道路规划的重要思想。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果想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重视我们在大学阶段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的培养。然而,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整天生活在浑浑噩噩中,完全失去了一个青少年应有的蓬勃朝气,积极乐观和自信的态度。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的一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展开了调查。
关键词:大学生
发展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前言
创新和实践已经不再是一个新的名词,它们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必经之路,而在实际生活中,只有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不同于以往的事物来,让整个国家和社会时刻都保持新的生气。
同样,在如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变他们的思想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而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他们非常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指导他们的发展,如果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迟早会被社会淘汰。
因此,此次我们根据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些现状以问卷的形式对各个年级的同学展开了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为91份,在调查过程中每个同学都积极的配合我们,使得我们的调查进展很顺利。
第一篇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1.1 创新精神对大学生的发展有指导性的作用
创新是指违反以往的思维方式产生出一些新的想法、新概念来,并带动我们不断地发展进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只有不断地更新我们的心灵地图,不断地保持创新思想,才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如果我们永远停留在以前的思维方式,永远都做以前做过的事儿,永远都畏惧改变我们自己,那么我们可能过不了多久就被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所淘汰。因此,不管我们做什么事儿,都要试着和大众的思想有所不同,时刻都要有创新的精神存在,就像我们在解一道数学题一样,要从多个方面来思考,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出这道题,因为这样做非常有利于我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创新对我们大学时带和以后的发展都以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在今后社会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而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要素,也是大学生各方面能力展示和现实的运用,是大学生整体能力的最终价值体现。具体而言,大学生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经营管理、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活动相
结合的动手、动脑综合能力。同时,它也是大学生在以后就业中能够更好的找到自己理想工作的关键。因此,实践能力对大学生的发展以及在今后社会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
1.3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是大学生发展最重要的部分
首先,只有将创新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当有一个创新的思想产生时,人们只能定义它为一个人的胡思乱想而已,或者说是大胆的猜想而已,没有人会承认他的实际价值,就像当初很多的科学家一样,他们知道到某一样定理是不正确的,并且也推测出一个真确的定理,如当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但当这一学说的正确性被真正的验证以后,人们才认为他是对的。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只有将创新运用到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的指导我们的前进。
其次,实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大学阶段大多数的我们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且也具备了良好的创新精神,然而只有将这种创新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指导更多的创新,并且在这基础上不断地实践,同时又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这样循复往返进行,才能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磨炼。
总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统一能够使我们广泛的接触和了解社会,而且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对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大学哪个阶段更重要一题中有48%的同学选一年级;有74%的同学选二年级;有42%的同学选三年级;而仅有6%的同学认为在四年级。说明大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我们错过了最好的时期也许我们在大学就始
终发挥不出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只有充分利用我们在大学里最佳的时间将创新精神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够让我们真正的不荒废我们大学四年的时间。
第二篇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状
2.1 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此次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同学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极度缺乏,只有20%的同学想过,同时也去尝试过。我想这并不是他们不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是他们承受不住来自于各个方面的诱惑。再者,由于大学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校园,它不像中学时代那样整天有老师管着,有父母监督者,它全靠我们自己管着自己,但是有很多的同学就是因为管不住自己,整天要么沉迷与电子游戏,要么就无所事事,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极度涣散,更本就没有一点朝气与活力,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去想什么创新,去做什么实践。因此,在现在的大学生里很多人都不想去进行社会实践和思想创新。2.2 大学生对此想而不为
根据此次调查发现54%的同学想过创新与实践方面的东西,但没有尝试过;仅有16%的同学没有想过也没有尝试过和10%的同学不愿去想也不愿去尝试;看来许多同学都有想过从自己所学的专业去有所创新与实践,但由于条件的不允许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尝试过。因此我校应鼓励同学们多尝试这方面的活动,他们将会有意想不到的的收获,同时丰富大学生活。
2.3学校缺乏组织学生参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活动
此次调查发现有10%的同学选择从没有看见过;40%的为很少看见;36%的为偶尔有一次;仅有14%的同学经常看见此类活动。从数据显示可以知道正在我校举行创新实践类的活动是非常少的,然而,现在多彩的大学校园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这可谓是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可是,在学校里很少有人发现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活动,甚至有的同学一次也没有发现,这就说明在学校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比较欠缺。
第三篇 影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因素
3.1 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影响
3.1.1个人性格的影响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就像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样,此次调查我们发现有70%的人选了个人性格对此的影响,而有22%的同学选了其它,可以看出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与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也造成了每个人对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同的想法,比如性格内向的人,他们不善于表现自己,并且他们对自己很多的思想也不敢大胆的表现出来;然而性格外向的人,他们虽然勇于表现自己,也善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思想,但他们也许对此只有三分钟热情而已,而不能够长久的坚持下去。因此,性格的不同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3.1.2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
在此次调查发现竟有88%的同学选择了个人兴趣的影响,可见,在大学里由于有很多人都觉得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感兴趣,他们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选择了发展自己感兴趣知识的来钻研,而有的人却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就导致他们整天都生活在漫无目的当中,更不用提什么创新和实践了。
3.1.3个人交往人群的影响
有一句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一个人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相处,决定了他们对待事物的思想态度也会有所不同,然而此次调查我们发现有56%的同学认为交往人群对此有一定影响,然而只有22%选择学习成绩对此影响,说明个人交往人群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影响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的去结识各种人。
3.2 教育体制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影响
此次调查发现一个巨大的数字,居然有89%的同学选择教育体制对此的影响,然而只有22%选择学习成绩对此影响,但是在大学里学校更注重的是一个学生的成绩,包括在一些评优、评奖中,都只是注重成绩,而像其他创新和实践方面知识一个形式而已,因此大多数的同学都只顾去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注重去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和做一些实践方面的锻炼,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的思想比较呆板,认为只要自己拿到了奖学金或被评为三好学生,自己就是最优秀的,可见,一个只靠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有优劣的教育体制显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影响。
3.3 教师的授课方式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影响
现在有很多的同学在进入大学以后都会发现,很多老师上课都是照本宣科,或者是照着幻灯片上的内容过一片,而没有其它方面的扩展,因而,有70%的同学选择老师的授课方式的影响就不足为奇了,我们试想这样的授课方式怎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去让他们产生创新思想呢?相反,这也许还会使学生更加的厌烦去想和去实践。3.4学校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注度和经费支持力度的影响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2%的同学认为经费支持力度对此有影响,有72%的同学认为学校对此的关注度对此有影响,而只有44%的同学选择组织者的能力、22%的同学选择组织者的能力、20%的同学选择硬件设备以及14%的同学选择有其它因素的影响。数据显示其最主要的因素为学校对此的关注度,因此,校方的大力支持是所必需的,没有了校方的支持与关注学生便无能为力。同时也看出一个活动的组织即领导与经费支持对开展一个活动是至关重要的。3.5 网络的不正确使用的影响
网络的普及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我们对它的正确使用就成为一个影响我们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此次我们调查发现有70%的同学认为网络的不正确使用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很大影响,可见现在很多的大学生使用网络都是不正确的,他们用网络来玩游戏或者他们整天就宅在寝室或网吧,根本就没有心思去上课,也不会去想现在怎样做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中跟好的发展,当然也不会去想一些创新思想,更别提实践了。
第四篇 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些现状和对其的影响因素我们制定了以下一些对策: 4.1 定期在学校开展一些创新与实践方面的知识讲座
有很多同学认为每次能够听一堂生动的讲座都是对他们心灵的触动,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果学校能够定期的在开”展一些创新与实践方面的知识讲座,相信会有很多的人都会去参加,并且久而久之学生对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之后,他们就会从学到的创新思想中去很自然的去想一些东西来,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4.2 针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技能培训
在学校,很多学生都是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没有很好的去将其运用到时见中,因此,他们所学的东西在实践中大多都不会运用。如果学校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各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那么,他们对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将会大大地提升,同时这样也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去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去做一些实际的东西,并且在这过程中,他们就会想到一些创新的思想,使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地增强。4.3 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创新实践方面的竞赛
随着现在国家对大学生培养的高度重视,出现了很多关于大学生的竞赛,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这些都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不管一个学生现在学业水平的高低,学校都应该鼓励他们去参加,因为这能够使他们学到很多,收获很多,而
且对他们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4.4 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
一个教师上课生动与否,完全可以影响到一个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因此,对教师的培训目的是改变一些教师授课方式的照本宣科和索然无味。其实我们也可以想一下一个如果对上课没有积极性的学生,怎么能够去对此门课程产生兴趣,并想一些创新思想和付诸实践呢?因此,对教师的培训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息息相关的。
4.5 改进教育体制
改进教育体制就是改变现在的教育模式中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一些因素,即把单纯的只用考试来衡量一个学生综合素养的高低,变成真正的从德、智、体、美四个方面来培养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不只是搞形式主义而已,当然这里的智不是纯粹的成绩,而还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信如果真正的把这些落实到实处,肯定会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一个质的突破。4.6 把创新和实践作为奖励制度的标准之一
现在很多大学生为了去争取一些荣誉,去盲目地学习书本知识,而不重视一些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如果学校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作为奖励制度的标准之一,相信很多的大学生都不会只顾学习书本知识,这样既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方面的能力,又能激发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创新、实践能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4.7 对网络的正确使用进行规范化的教育
很多学生一进入大学以后,都会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去运用它来获取知识,而导致他们只是用网络来上网聊天、看电影和打游戏等,因此,如果能够正确的引导他们怎样的去运用网络,并进行规范化教育,他们就可能从网络中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一些创新思想),而不再是单纯的用网络去玩。结语
通过此次我们的调查发现,有很多的同学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和想法,他们认为:
1、如果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他们会用心去参加,并且一定能够回收专业方面知识和以外的东西。
2、多参加总会有好处和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有助于提高个人兴趣,培养个人创新思维能力,更能得到自身的锻炼。
3、能很好地培养积极性,能提高自己在该领域的知识,而且通过这方面的培养可以提高我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让我们养成思考的习惯,还可以从中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4、在中国这种只重视基础教育而忽视综合素质的教育制度下,我们都是牺牲品,他们觉得提高创新精神应从小做起,从小培养,学校应加大对这方面的投资,多开展这方面的活动。
5、拥有创新精神,这是现代大学生最需要培养的,它是未来大学生在生活中生存的基本动力。
从此可见,很多大学生都非常想要提升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是又迫于现在社会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重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我们的国家想要培养出一批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那么,就不能只搞形式主义,而要把一些体
制和思想切实的落实到实处。同时,在这里我们也会不断地为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奋斗,并且也希望大家和我们一起为培养出一批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而努力。参考文献
[1].罗天萤.调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青年研究,2003,(3).[2].张鹏,于兰,刘助柏,张岩岩.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3].眭依凡:《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国高教研究,2006.12.[4].张放平:《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国高等教育,2007.17.关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问卷
同学:
您好!我们现在正在展开有关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对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现状,同时也为了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经讨论得出了有关这方面的一些问题。麻烦您填一下,谢谢!(问卷形式为双面)年级 性别
1、您在学校经常看见有创新实践方面的活动吗()
A、从没看见过 B、很少看见 C、偶尔有一次 D、经常有
2、如果在学校有创新实践活动您会参加吗()
A、不会 B、看情况 C、如果有人和我一起就去 D、很乐意参加
3、您有没有想过从自己专业所学到的知识去做一些创新实践方面的东西?去尝试过吗()
A、没有想过,也没有尝试过 B、想过,但没有尝试过 C、不愿去想,也不想尝试 D、想过,也尝试做过
4、您从哪方面了解到创新实践活动这方面的知识()
A、上网查询 B、从同学那里 C、学校组织活动 D、其它
5、您有过哪些方面的创新思想()A、科学技术方面 B、宣传推广方面 C、营销策划方面 D、其它
6、您认为科技创新能力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A、很重要 B、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7、您认为自己或周围的同学更愿意在大学的哪几个年级参加科技实践类的活动(可多选)()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
8、您对提升自己科技创新能力的意愿()
A、很强烈 B、强烈 C、一般 D、几乎没有
9、您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几次科技创新活动()
A、0次 B、1次 C、2次 D、3次及3次以上
10、您愿意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是(可多选)()
A、知识讲座 B、分组讨论 C、技能培训 D、实验操作 E、其它
11、您认为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对学生帮助最大的方面是(可多选)()
A、知识理论水平B、创新思维能力 C、能为以后的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D、没什么帮助 E、其他
12.您认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什么有关系(可多选)()
A、学习成绩 B、个人兴趣 C、个人性格 D、老师授课方式 E、所处环境 F、交往人群 H、教育体制 G、其它
13、您认为影响我校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可多选)()
A、学校对此的关注度 B、项目的策划水平C、经费支持力度 D、活动场地 E、硬件设备 F、网络的不正确使用 G、组织者的能力 H、其它
14、您目前所了解的大学生科技竞赛包括(可多选)()
A、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B、“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C、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D、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E、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F、其它
15、您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有什么体会?
第二篇:调查报告: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调查报告: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其次简要概括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期能给各高校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社会实践 创新 实践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在新时期,作为目前各高校普遍实施的重要教育方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国大学生因长期接受传统教育,注重记忆力的训练,忽视观察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缺乏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思维死板、缺乏活力、缺乏创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面对许多既尖锐又艰巨、既复杂又实际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到制定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到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思维,而这一过程正是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和培养的过程。
2、社会实践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社会实践给了大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发展空间,给了大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平台,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社会实践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枯燥与乏味的不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为大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素质教育构建了一个实践平台,成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3、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
大学生通过多年的系统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和理论知识。然而,他们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基本是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都不等同于实际技能,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而且,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解决。因此,社会实践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
二、大学生在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高校在运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然而客观分析新时期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不难发现,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缺乏有针对性的设计和组织实施
不同于理论知识的简单运用,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有40%的院校组织社会实践的形式过于呆板,流于表面,缺乏深度,针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由于经费和其他方面的原因,高校多以组织学生参观厂矿企业甚至风景区为主,缺乏让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空间;暑期组织的几支队伍虽然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但多为象征性的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缺乏对一些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更谈不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眼界,但对于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
2、社会实践活动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统一,资源分散
在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健全的机制与之相配套。但从目前存在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内部的大学生实践活动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不够统一,资源分散而又“政出多门”。如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是由学校各级团委负责实施的,学习实践教学则由教务处统一负责管理落实;各个院系自己专业课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往往是自己的院系负责,而实践环节中的经费和场地等实践教学条件又往往需要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协助和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因管理不统一造成了低效、无序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实践资源的分散而难以形成合力。
3、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停滞不前,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
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而目前我国各高校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还面临着一些难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得不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普遍重视和大力支持,基地建设常出现走形式、走过场的问题,缺乏系统性建设和维护;许多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和民营企业等单位都不愿意接收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不愿意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一份子。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
(一)建立培养创新素质的社会环境
激发大学生创造力潜能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期待、社会资源、社会的承认和奖励、成功的机会等几个方面。
1、社会期待对于大学生创造力潜能的开发是十分必要的激励。如果一个社会给予他的成员在创造创新方面更多的期待,很可能就会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创造发明和技术创新之中:
2、社会资源对于创造力潜能的发挥很重要,有机会接触成功的创造者、并能得到必要的文化资源对于一个创造性构想的完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先进的社会文化形态应无差别地让所有人自由使用文化资源和文化手段,积极支持和鼓励社会所有大学生参与到社会改良和创造发明之中;
3、社会为众多的创造者提供的可能成功机会越多,社会成员投身于创造发明活动的热情也就越高,尤其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其在某些领域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而社会在这些领域或方面提供的表现机会却很有限,这自然会削弱大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热情。
(二)在高校内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人才是高校的产品,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和长远发展,也会影响高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但与物质产品不同,人才是有生命的,其培养过程是教学相长、互动的过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反应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让成才的选择权回归学生手中,培养创新素质和
能力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内容。要满足学生成才的选择需要,需要着力解决以下两方面关键问题:
首先,需构建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给学生发展提供多次选择机会。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学生通常只是服从、执行,很少有选择的机会,学生只是结构单一,创新实践能力不足,适应性及发展后劲不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必须时刻紧盯社会变化,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将高等教育的目标从培养“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全面型人才”。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发展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
其次,要切实加强教学建设,为学生成才提供丰富的内容。高校要切实加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内容:还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必须的条件:加强图书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重组的资源和快捷便利的渠道。
第三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
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意义、必要性、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强调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因此,21世纪的今天,如何创新教育体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大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要强调以大学生为中心,把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使教育成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使大学真正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摇篮。?其基本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
(1)探索精神培养:
坚持对知识再次发现探索式学习观念。它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的进行自我探索,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人类以往积累的知识的参与式活动.科学是知识系统,教学中强调的应该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要结合课程教学进行知识探源,把握其发展变化趋势;要鼓励学习中从总体上观察学科知识系统,把握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本质性,教育鼓励学生以更宽广的视角发现发展知识。
(2)综合能力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讲,综合能力就是将现有知识重新组合为新知识的能力。课程学习中的知识重组通常包括三种不同的层次:一是将某学科课程内部知识进行重组;二是将不同的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三是将学科课程所包容的知识与课程未能包容的知识进行重组。课程教学可从第一层次入手,希望学生最终能够做到跨学科和跨出课程规定的内容去自学.同时注意考察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渗透能力。
(3)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
创造意识是驱使个体进行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造意识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和发明。学生普遍具有创造潜能,在适当的教育下,它可能在每一学生身上发展和显现。创造能力也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事实上,注重培养学生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的品质,就是为他们的创造能力营造基础。
(4)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能力,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他们也不断地认识了自我。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加以思考,就能确立自己的理想自我,这就是立志。
二、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尊重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使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而且表现出我能学,我会学。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认为有三点:
一是要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教学活动是一种环境的营造,教学模式就是营造这种环境的方法。充分利用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吸引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转变。
二是要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多向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分析事物特征,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
三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式的教学为内在诱导思维式的教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把关注焦点放在每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上面。
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1)建立学生创新实验中心
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齐全。我们应该把这些有利条件利用起来,建立专为学生准备的创新实验中心,给学生充分的实验机会,搭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实践的平台。而且,在这个平台中,有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也可结合学校和社会需要,设置一些科研项目刺激和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灵感,不定期的举办各种科技活动,如学术报告,科技成果会等等,使校园充满了智慧和创造的氛围。
(2)合作办学
1.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与各种类型的药厂建立联系,建立实践实习基地,使学生能真正的接触实际生产,增长见识,避免了下厂实习走马观花的局面。教师也可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利用基地,带领学生现场学习、现场研究,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场所。
2.建立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域的创新实践互补渠道。聘请各界名流、学者来校讲学,开启学生心灵创造性的欲望,接触社会名流,点燃学生对未来的希望之火。经常派遣教师出外访学或深造,增长教师的知识才干。在这个过程中,各学科的知识会融会贯通。给学生和老师的知识体系提供了互补的渠道,展开了遨游的翅膀。
3.树立服务意识。老师服务学生,学生服务社会。一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切为了社会需要,学生用在大学期间所学的报效国家。教师要体察学生的心态,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从生活到学习、到创造、到实践都要跟踪服务,用高尚的师爱的人格魅力正确的引导学生,发掘学生身上的创造潜力,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中,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教育多样化,教学手段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教学、不同的学生,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切实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课程设置综合化。课程的目标应是塑造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个性,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德、智、体、美、劳设置齐全,又要使必修、选修、活动课有合适的比例。不可顾此失彼。
第三、更新教学内容,增强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技能的传授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良好品德的教育。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开设一些特色课程、活动课程,譬如教育类课程、心理修养方面的课程、社会实践类及社会服务性课程。
第四、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良好的环境条件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几个方面。以学校来说,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努力地抵制和消除社会环境中污染青年大学生良好人格修养的消极因素,提供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制,以便保证研究性课题活动的顺利开展
现如今,虽然教育鼓励改革,但是一些教学评价体制并没有改变,还是以某次竞赛或考试的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它既不客观,也不全面。
有时既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又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一堂优质课,注重的是过程而不完全在于考试或竞赛的结果,物理学家劳厄说得很透彻:“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就是一些有趣的探索”。只有深入探索,才能有所创新。如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他们的创新,我们通过系列的课外活动及电化教学,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随着电化教学的不断推进和优化,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天空会更蓝、更广阔、更美好。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民族的兴衰,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培养富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奠基工程。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如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将成高等院校的永恒主题。
六、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重要意义
未来的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素质外,还要具备与21世纪的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支配资源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及应用新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呼唤。
从当今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看,要努力创造学习化的社会环境。学生最关键的已不是信息的拥有量,而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国家和社会为大学生们提供多种方式、多种层次、多种手段的学习机会,大学学习成为社会最广泛、最普遍的、人人都能参与的行为。终身教育时代,一切为提高人的素质,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这不仅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仅是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四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报告
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陶行之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发展前进的使命,更应不断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创新与实践在我们身边是什么样的?
暑期中我对本校以及外校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发放问卷以及与同学的深入交流,更多的了解了我们对创新和实践的理解和问题。
首先,什么才是创新与实践?创新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们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在各种活动领域中不断的提供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意志,信心,勇气。实践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同学们的调查,发现很多同学都能认识到创新的关键性,也认识到应该不断去创新,但是很多东西时刻制约着创新的激发,实践的行动。
大学的我们一般都是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按故就搬,有了初级的专业知识技能,部分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缺乏,他们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停留在发发牢骚和唉声叹气而已,并没有实践的行为。大部分学生虽然有创新的精神,但是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或者缺少必备的创新思维,技能及毅力,也同样导致了创新能力不高。
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展出,都是建立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上,但是从应试教育走过来的现代大学生,在小学中学都是接受老师机械的灌输,很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空间,这样学生的悟性,灵感基本上就被埋没了,思维的束缚。加之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目标定位不是很准确,对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激发。
有同学具备有创新精神但由于往往不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关系,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同学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毅力。许多大学生把学习定格在“接受”型学习上,还没有意识到“创造”型学习的重要性,因而把更多的时间投放到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上,没有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大部分学生把课余的学习时间都用在复习功课上,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或者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各大学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也有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活动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轰轰烈烈,缺乏系统的组织和长期的物质支撑,规模小,分散而不稳定,因而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虽然素质教育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当今的考试制度依旧沿袭应试教育的制度,这使素质教育并未完完全全地实施。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新的发展。考试制度不变,学生就要为考试做充分的准备,以取得优异成绩。时间不允许,精力不允许,部分大学生根本无暇顾及创新,这就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虽然我们的创新面临着很多但是我们更应该的是与时俱进不断的发展自己。不畏常规,敢于超越,增强创新意识,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好奇心是包含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谁想在茫茫学海获取成功,就
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正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要克服对权威的过分信赖和固化的思维模式,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怀疑态度,不要认为被人验证过的都是真理。老师不是万能的,任何老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不能说全部都是绝对准确的。不要迷信任何权威,应大胆地怀疑。这是我们创新的出发点。弥补知识面狭窄的缺陷,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勇敢面对困难,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要怕失败,相信一点,失败乃成功之母。也应该要不断的培养坚强的毅力
我们的学校也应该学校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改革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兴趣,要把创新环境的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着力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互相交流,互相督促,健康成长。通过广泛的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也可以让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兴趣研究小组,教师进行指导并以一定的方式给予鼓励,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提高大学
生自身综合素质,担负建设中国和谐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使自己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为祖国的发展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五篇:浅谈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浅谈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其次简要概括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期能给各高校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社会实践 创新 实践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在新时期,作为目前各高校普遍实施的重要教育方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国大学生因长期接受传统教育,注重记忆力的训练,忽视观察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缺乏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思维死板、缺乏活力、缺乏创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面对许多既尖锐又艰巨、既复杂又实际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到制定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到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思维,而这一过程正是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和培养的过程。
2、社会实践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社会实践给了大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发展空间,给了大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平台,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社会实践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枯燥与乏味的不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为大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素质教育构建了一个实践平台,成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3、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
大学生通过多年的系统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和理论知识。然而,他们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基本是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都不等同于实际技能,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而且,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解决。因此,社会实践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并从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有价值的新知识,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对照、比较,逐渐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拓展新的理论和知识。
二、大学生在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高校在运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然而客观分析新时期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不难发现,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缺乏有针对性的设计和组织实施
不同于理论知识的简单运用,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有40%的院校组织社会实践的形式过于呆板,流于表面,缺乏深度,针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由于经费和其他方面的原因,高校多以组织学生参观厂矿企业甚至风景区为主,缺乏让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空间;暑期组织的几支队伍虽然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但多为象征性的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缺乏对一些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更谈不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眼界,但对于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
2、社会实践活动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统一,资源分散
在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健全的机制与之相配套。但从目前存在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内部的大学生实践活动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不够统一,资源分散而又“政出多门”。如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是由学校各级团委负责实施的,学习实践教学则由教务处统一负责管理落实;各个院系自己专业课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往往是自己的院系负责,而实践环节中的经费和场地等实践教学条件又往往需要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协助和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因管理不统一造成了低效、无序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实践资源的分散而难以形成合力。
3、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停滞不前,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
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而目前我国各高校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还面临着一些难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得不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普遍重视和大力支持,基地建设常出现走形式、走过场的问题,缺乏系统性建设和维护;许多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和民营企业等单位都不愿意接收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不愿意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一份子。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
(一)建立培养创新素质的社会环境
激发大学生创造力潜能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期待、社会资源、社会的承认和奖励、成功的机会等几个方面。
1、社会期待对于大学生创造力潜能的开发是十分必要的激励。如果一个社会给予他的成员在创造创新方面更多的期待,很可能就会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创造发明和技术创新之中:
2、社会资源对于创造力潜能的发挥很重要,有机会接触成功的创造者、并能得到必要的文化资源对于一个创造性构想的完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先进的社会文化形态应无差别地让所有人自由使用文化资源和文化手段,积极支持和鼓励社会所有大学生参与到社会改良和创造发明之中;
3、社会为众多的创造者提供的可能成功机会越多,社会成员投身于创造发明活动的热情也就越高,尤其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其在某些领域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而社会在这些领域或方面提供的表现机会却很有限,这自然会削弱大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热情。
(二)在高校内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人才是高校的产品,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和长远发展,也会影响高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但与物质产品不同,人才是有生命的,其培养
过程是教学相长、互动的过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反应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让成才的选择权回归学生手中,培养创新素质和能力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内容。要满足学生成才的选择需要,需要着力解决以下两方面关键问题:
首先,需构建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给学生发展提供多次选择机会。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学生通常只是服从、执行,很少有选择的机会,学生只是结构单一,创新实践能力不足,适应性及发展后劲不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必须时刻紧盯社会变化,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将高等教育的目标从培养“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全面型人才”。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发展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其次,要切实加强教学建设,为学生成才提供丰富的内容。高校要切实加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内容:还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必须的条件:加强图书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重组的资源和快捷便利的渠道。
参考文献:
[1]谢红.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2]毕庆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教育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4).[3]高嵩.社会实践与研究生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4]方静雨.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