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范进中举看《儒林外史》的讽刺意义
从范进中举看《儒林外史》的讽刺意义
摘 要 胡屠户的趋炎附势、唯利是图,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后的众生相,科举制度对范进的荼毒以及范进在其母去世后的表里不一等,通过这些描写,极尽讽刺意味。
关键词
范进、科举、讽刺
前言
《儒林外史》是一部浸透着悲剧情思的讽刺喜剧,作者吴敬梓生活在当时的科举制度盛行的清朝时代。《儒林外史》用诙谐、幽默的笔法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仁义礼教、人情伦理的丑陋和阴暗的一面,在当时贫瘠的讽刺文学中创造了划时代的影响。吴敬梓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和语言,针砭时弊的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文学史上,《儒林外史》以其卓绝的讽刺艺术而自成一派、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认为只有它的问世,“说
①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在中国历来做调整小说者,再没有比它更好的了”,对《儒林外史》这部著作有着很高的评价。《范进中举》这个故事,出现在本书的第三回中,它是《儒林外史》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之一,下面就从《范进中举》来论述《儒林外史》的讽刺意义。
一、胡屠户的趋炎附势、唯利是图,充分体现讽刺意义
作者吴敬梓用极尽讽刺的手法来描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向他作揖,坐下。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在范进中了相公之后,胡屠户只是拿了一副“便宜”的大肠和一瓶酒来给范进庆祝,自己端着架子,还不忘骂范进“现世宝”、“穷鬼”,用着犀利的词语,丝毫不留情面的数落着范进,胡屠户瞧不起范进,认为他中相公也是因为自己积了德,跟范进自己没有丝毫关系,一切都是因为他自己的缘故。“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胡屠户吩咐范进,不要在自己这行“正经有脸面”的人面前装大,也不能在没有地位的平民面前作揖礼貌,表现出胡屠户的虚荣、虚伪、自大的鲜明特点。“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在范进想去乡试没有上路盘费去找丈人胡屠户的时候,胡屠户立马就露出了丑恶嘴脸,一口唾沫啐在了范进的脸上,还告诉他不要因为中了个相公就得意忘形,说范进没有什么老爷命,把他骂的七荤八素的。可以看出胡屠户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自私自利,不在乎他人死活。他觉得范进没多大出息,就算给他花钱也会打水漂,不想在范进的身上浪费自己的一分钱。“一个人飞奔去迎,走到半路,遇着胡屠户来,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作者吴敬梓的心思细腻,通过细节描写来达到讽刺意义。中举前胡屠户只是拿了一副大肠和一瓶就来给范进庆祝,还要对范进百般践踏,在乡试找胡屠户去商议盘费的时候,被他骂了个狗血淋头,说范进是“现世宝”“穷鬼” “尖嘴猴腮”。然而在得知范进中举之后,前面的描写和现在“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尽讽刺意味。用讽刺的手笔写出了胡屠户的趋炎附势、唯利是图。等到范进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疯疯癫癫之后,众人商议让胡屠户来打范进的嘴巴,让范进清醒过来。胡屠户此时不再是以往对待范进的丑恶嘴脸,而是说范进虽然是他的女婿,但是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捉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胡屠户的这番话与前面范进去乡试找胡屠户商议盘费时骂范进尖嘴猴腮的没有老爷命、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丑恶嘴脸形成了鲜明对比。最终在众人的劝说下,胡屠户找到了范进打了他一个嘴巴后,心里又犯嘀咕,很是懊恼。“不想胡屠户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第二下。”“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起来。”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变化十分明显,作者吴敬梓细致的、形象的刻画了胡屠户这一形象。通过范进中举这个事件,来描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巨大变化。中举的范进立马成了“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前后反应,态度变化极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荼毒很深。作者吴敬梓在刻画胡屠户的丑恶嘴脸时,生动的运用了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把胡屠户的趋炎附势、唯利是图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后的众生相极具讽刺意义
范进中举前后,作者吴敬梓对众生相的描写十分的精彩:“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著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范进在中举之前,家里已经没有米做饭了,“已经是饿了两三天”的时候,谁也没有去送一升米一担柴,街坊邻居没有一个嘘寒问暖,真心关心的;然而在范进中举之后,众乡邻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变,争先恐后的往他家里跑,对范进各种阿谀奉承:有拿鸡蛋的,有拿白酒的,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更有那有钱有势的张乡绅,也主动来登门,送来银子还有房子。形成了这一片锦上添花,欣喜若狂的氛围。作者用这样的描写方式,写出了封建社会的世故人态,人在穷困潦倒的时候,没有人会关心体贴,然而在你有了很好的发展的时候,人们也许会立马转变对你的态度。作者吴敬梓用有力的笔法有力的讽刺了科举制度下欺诈、庸俗、势力之风,讽刺了极其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社会对人的影响。
三、科举制度对范进的茶毒具有讽刺意义
科举制度对人们的茶毒是根深蒂固的。在邻居东找西寻找到范进,告诉他中举消息的时候,“范进道是哄他,只装听不见,低着头往前走。”邻居再次告诉他时,范进说道:“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来,要卖这鸡去救命,为什么拿这话来混我?我又不同你顽,你自己回去吧,莫误了我卖鸡!”当邻居把他硬拉回家,范进见中举这件事是真的。此时范进反应的描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范进用自己一生的所有精力去专注于科举考试,一心想要考取功名,中秀才当老爷。他宁可让家人跟着自己挨饿受苦也要再去考试,等到真的考中了,他又欢喜的竟然到了发疯的境界。作者吴敬梓通过对范进的刻画、描写,来表现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荼毒。当范进从邻居的口中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的时候,他并没有高兴和兴奋,而是和邻居说不要拿他开玩笑了,从范进的这一语言动作中,传神地把范进考了几十年功名,却一直没有功成名就的心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从这里又看出了范进对于自己能考取功名已经没有报多大的希望了,而且又怕街坊邻居嘲笑看热闹。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希望和失望中苦苦挣扎、煎熬。当他知道自己真的中举之后,他以为自己没有办法达到的目标有一天真的自己做到了,那么对范进就是一种很大的冲击和不可思议。范进那颗因为饱经心酸折磨而变得老弱的心灵,便承受不住这个强烈的刺激,所以他就这样发了疯。当我们读《儒林外史》的时候,范进在十二月上旬,还穿着麻布衣裳,冻得乞乞缩缩的可怜摸样我们依稀记得,还有卖鸡时那张凄凉悲凉的表情,让人很是同情。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讽刺手法来形象的刻画了范进这个深刻的人物形象。用范进这个典型人物来反映科举制度对人们的荼毒。作者吴敬梓从范进几十年的辛酸悲苦来写这个极度兴奋的一幕,把看似荒唐的现象表现的如此合乎生活的逻辑,把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表达的淋漓尽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以极其夸张的笔法描写了范进中举之后发疯的全过程,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强烈对比,达到了艺术讽刺的效果。对范进的穿着、动作、语言的描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范进一心只顾读书,考取功名,连基本的养家糊口的工作都没有,通过这些直观正面的描写了一个封建时代毫无养家糊口能力,没有一技之长的读书人的形象,更真切的体现了作者的讽刺意图,也深刻的表达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荼毒之深。
四、范进在其母去世后的表里不一,极尽讽刺意味
作者吴敬梓在范进中举这一故事情节中讽刺方式多种多样,当范进的母亲去世后,写到:“汤知县问及‘因何不去会试?’范进方才说道:‘先母见背,遵制丁忧。’汤知县大惊,忙叫换去了吉服,拱进后堂,摆上酒来。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杯箸。’”“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随机,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落后,看见他在燕窝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这一段的描写十分精致细腻,通过对餐桌上的食物摆设等细节的描写,以及范进与汤知县的动作、语言描写来达到讽刺效果。范进在母亲去世后,“先母见背,遵制丁忧,”不用“银镶杯箸”也不用“磁杯、象牙箸,”一定要用“白色竹子”的筷子,来表现出自己的丧母之忧、表现自己孝顺的一面,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然而当范进拿起筷子时,在燕窝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丝毫不顾及礼节,那时候看不出他有半点的丧母之痛。作者极尽讽刺了范进在其母去世后的表里不
一、虚情假意。吴敬梓用诙谐、讽刺的笔法揭露了当时在封建统治下仁义礼教、人情伦理的丑陋的阴暗的不可见光的一面。
结语
作者吴敬梓对于那个一心追求功名利禄、在希望和失望中挣扎痛苦的、被社会挤压的遍体鳞伤的毫无社会地位的范进,既做了无情的尖锐的讽刺,又表示出了对于这种在社会底层艰苦奋斗的同情和怜悯。作者用极尽讽刺的手法,表现了封建统治社会的阴暗和腐朽。
《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喜剧,有时候看着会发人深思,有的情节会逗得人捧腹大笑,同时又对里面的人物有着或多或少的怜悯和同情。作者以喜剧形式写悲剧,揭露了封建统治社会在科举制度、仁义礼教和人情伦理的种种弊端。科举制度荼毒了太多像范进这类的读书人,我们在作者的笔下,看到的不是一个独立的个别的人,而是独于整个社会的问题所在。所以我们在范进中举这个故事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性格不同、面貌不同、心理活动不同的人物,而是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等反映出来的一个腐朽堕落的时代各种光怪陆离的社会面貌。
注释: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清之讽刺小说》
参考文献: [1]吴敬梓.儒林外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 [4]张国风.漫说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文献综述
前言
《儒林外史》一直以来都是文学家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中国的小说发展始上起到了很大的引领作用。文学家对它都有着很深的研究和见解。
一、顾鸣塘的《〈儒林外史〉与江南士绅生活》中写到:
细读《儒林外史》不难发现,《儒林外史》要控诉的是危害儒林的厄运,而不是被厄运危害的儒林。阅读《儒林外史》有一个审美进程,首先进入讽刺喜剧,即“丑史”的表层,进而直达社会悲剧也即儒林痛史的深层。把这两个层次结合起来思考,我们会发现:《儒林外史》不只是令人鄙弃的儒林丑史,更是发人深省的儒林痛史,讽刺喜剧中渗透了浓烈的悲剧情思,悲喜剧融汇是它独特的审美品。
顾鸣塘的这个观点虽然没有打破其他人的评论模式,但是他道出了自己对《儒林外史》独到的见解。在前人评价的基础上,并没有一味的附和,而是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孟昭连对《儒林外史》的评价与解读:
孟昭连觉得,吴敬梓“不是为哪个家族或哪些人立传,他不是表现完整的人生(而这常常成为世情小说作家追求的目标),他只是想用生活的片段表现一部分人的心灵。自然,这些片段是最有代表性的。事实上,抓住人物最有他正的言行,再进行某些夸张处理,表现人物性格的某些侧面(也可能是性格的核心),是《儒林外史》塑造形象的基本方法,体现了古代传统讽刺文学的典型观”。
三、莫纯星对《儒林外史》的理解与研究: 莫纯星说《儒林外史》是一部卓绝的讽刺小说,作者在对儒林百丑进行讽刺是,也隐含了一些佛教思想,诸如无常苦空、因果报应、经世济众、众生平等思想,这些思想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四、杨义是这样评价《儒林外史》的:
杨义认为“其结构形态有点类乎我国唐宋旧籍装帧形制中的‘叶子’,也称‘旋风装’,以长篇之纸反复折叠,有若原、正、反、推的文章理路一样,往复回旋,是相当严谨而舒展自如的。进而言之,《儒林外史》以八股制艺的布局方式来批判八股取士制度,其结构体制是非常有反讽意味的”。
五、张国风对《儒林外史》的研究与评价:
张国风觉得:《儒林外史》的思想渊源是接受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本书后半部分的复古气息,一个又一个真儒形象,不少板滞、繁复的描写,是否与吴敬梓万年的治经有关系?吴敬梓具有逆反意识:从基本倾向来看,和顾炎武为代表的复兴儒学重新强调封建伦理道德的思潮相联系,而不是李贽为代表的明晚个性解放思潮;《儒林外史》的社会批判基本上没有超越明清之际思想家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
六、中央电大古典文学教研组的解说:
中央电大古典文学教研组对“范进中举”这一情节的解说是:把范进的“迷功名”作为他的主导性格来展示,作者就善于变化地来现实不同人物的不同的“迷”。把儒生各种“迷”作为对它们精神追求的概括,这是具有进步意义,是人性的卑劣性,还是只是执着?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综上所述,我认为《儒林外史》并非单纯的讽刺小说,它用喜剧的形式讽刺实事,更能引人深思,让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这一现象反思社会、反思人性、反思仁义礼教。应该说作者吴敬梓是在当时非常具有先驱意识和大胆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顾鸣塘.《儒林外史》与江南士绅生活.著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06.01 [2]莫纯星.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孟昭连.《儒林外史》的讽刺意识与叙事特征.南开学报.19兮尽年第2期 [4]杨义.《儒林外史》时空操作与叙事谋略.江淮论坛.1995年第2、3期 [5]张国风.《儒林外史》试论.中华书局出版.2002.12.01 [6]中央电大古典文学教研组.古典文学鉴赏集
(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08.08
第二篇:范进中举范文
《范进中举》教案
主备人 杨长春(2014年10月23日)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儒林外史》的介绍。
2.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对比、写实。方法过程
1.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2.比较阅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体会作者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
二、学法引导
因《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2.难点
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3.疑点
同是读书人,范进与孔乙已有何不同? 4.解决办法
重点问题主要由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答案,难点多参照文下注解解决,疑点采取结合上几节课内容进行两个人物的比较的方法解决。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查找资料,谈对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了解。2.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分析。
(1)从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及其自身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及世态人情。(2)范进喜极而疯片断赏析。(3)胡屠户形象分析。
(4)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讽刺手法。
3.教师推荐《儒林外史》精彩片断,师生共同赏析。4.范进与孔乙己比较阅读,教师点拨,归纳。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二)整体感知
《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小说中的精品,所以在一开始应予以介绍并鼓励课外阅读,这也能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人物主题的认识。而后分析课文内容,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主人公范进的遭遇及性格。
(三)教学过程 1.课前检测
(1).作家、作品简介(由学生根据所查找资料,谈对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了解。)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2).在该字后面的括号内注音。
中()举 作揖()商酌()拙()病 相()公 兀()自 带挈()名讳()桑梓()啐()在脸上 倒()运 不省()人事 攥()紧 解()元 腆()着
(3).释义
唯唯连声:
拙病:
不省人事:
兀自:
2.设疑自学
听课文范读录音,要求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将选文分成“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部分。
(2).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胡屠户是一个怎样的人?(3).范进中举后,周围人有什么反应?说明了什么?(4).你怎样评价范进这个人物?
3.展示交流以及精讲解疑 范进形象分析(1)中举前
学生默读第1、2两段,[思考]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中举后
放范进发疯的画面,学生读第5段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给其划分层次,并分析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复,这种反复说明了什么。
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昏厥一疯跑一跌倒一疯走上集。这里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复,“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拍手、笑印证了他是因喜而疯,“我中了”体现他念念不忘的是科举,一旦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情节的设置,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从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学生读第5至12段,[思考]范进中举之后地位、经济状况发生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4.当堂测试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二、课后练习五第2小题。(四)总结、扩展
本课对于范进形象的分析是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分析,我们重要的是明确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孔乙己没有进学、潦倒一生,范进进了学又如何?不过变为统治阶级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运、相同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对胡屠户描写部分,体会人物性格。2.课外阅读《儒林外史》第四、五、十三至十五回。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胡屠户形象分析。
2.对比、夸张、写实的讽刺手法。3.范进与孔乙己形象比较。4.《儒林外史》精彩片断阅读。(二)整体感知
本课时以讽刺艺术的欣赏为重点,以胡屠户的形象分析其实也贯穿这一内容,范进与孔乙己比较、精彩片断阅读求粗不求细,大致轮廓出现后让学生自己揣摩。
(三)教学过程 课前检测
1.下列加黑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带挈(qiè)
相公(xiàng)
B.腆着(tiǎn)
星宿(xiù)
C.解元(xiè)
兀自(wù)
D.绾着(wǎn)
轩敞(chǎ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语()
(1)如今你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2)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3)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4)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乡试年——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就叫“乡试年”。
B.文曲星——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能高中做大官的人,就是“文曲星”下凡。
C.解元——乡试中举,第一名叫“解元”,第二至第十名称为“亚元”。
D.讳——就是“忌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忌讳”,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的。
4.填空。
(1)《范进中举》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其代表作品就是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________。
(2)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分别是________,时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疑自学、展示交流、精讲解疑
1.以胡屠户为例,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
[思考]本文主要用丁哪几种形式?结合胡屠户形象分析逐一进行说明。明确: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1)对比 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 “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2)夸张
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3)直接写实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五第1小题。
这里胡屠户的动作“攥”、“舒”、“缩”、“揣”及“紧紧”、“连忙”两个词活画出他那副贪财虚伪的小人相。
通过对比、夸张、写实的手法,胡屠户的性格跃然纸上:这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欺贫爱富、贪财虚伪、庸俗自私。
学生讨论文中对其他人物的讽刺描写,如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情状。2.学生讨论,比较范进与孔乙己形象。
教师提示:可以从人物性格,人物的遭遇,人物与作品中其他的人关系几方面着手。范进逆来顺受,甘受屈辱,孔乙己自视清高、孤芳自赏;范进世故虚伪,孔乙己迂腐善良;范进中举之后成为统治阶级,享受荣化富贵,孔乙己连秀才也没考上,最后被打折了腿死路一条;范进中举后,周围人巴结奉承,送钱送银子,孔乙己一生遭人嘲笑,掌柜最后记得他还是因为他欠了酒钱。作者的态度:吴敬梓对范进以批判为主,鲁迅对孔乙已有批判,也有同情。当堂测试
3.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四)总结、扩展
本文与《孔乙己》相比,是通过一个中举的人,围绕“中举”这一事件,描写各色人等的种种丑态,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世态。作者用了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手法对这些人物进行描写、讽刺,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批判性。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作为比较的双方应具有可比性,即有共性与个性。同样,除了范进与孔乙己,还可进行丁举人与张静斋的比较,胡屠户与张静斋的比较。这些比较都有利于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
下面进行《儒林外史》精彩片断的阅读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找一个带有明显讽刺的片断进行阅读,然后集中讨论。示例1 第四回写到范进到知县汤奉处打秋风,当知县看到范进因守制而不用银镶杯箸,不用象箸时,很担心他不用荤酒,正在此时,却见范进“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这才放心。一句“大虾元子”的描述将范进虚伪的性格暴露无遗,同时也表现出封建礼教的虚伪性。
示例2 第五回写到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众人都不得要领,其妾赵氏猜出他的心事“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
《范进中举》问题案参考答案
1.在该字后面的括号内注音。
中举(zhòng)
作揖(yī)商酌(zhuó)拙病(zhuō)相公(xiàng)
兀自(wù)
带挈(qiè)名讳(huì)桑梓(zǐ)
啐在脸上(cuì)
倒(dǎo)运
不省(xǐng)人事
攥(zuàn)紧
解(jiè)元
腆(tiǎn)着 2.释义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拙病:倒霉的病 不省人事:不明白人事;昏迷。
兀自:只管 2.中举前,胡屠户对范进又训又骂;中举后对范进又敬又畏,阿谀奉承令人肉麻。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章,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一个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形象。
3.中举前,邻人们对范进的困窘不闻不问,甚至百般奚落嘲讽;中举后又拿鸡蛋又拿白酒,“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通过这些鲜明对比,无情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揭示了科举制度扭曲人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本质。在现实基础上的夸张,是讽刺艺术的重要手段。课文成功地运用了夸张这一手法。范进因中举而发疯,就是通过合理夸张而设置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因中举而发疯的事未必多见,但热衷科举、醉心功名利禄的封建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有的甚至是读到须发皆白,中了举欣喜若狂,落了榜痛不欲生乃普遍现象。小说在此基础上合理夸张,不仅真实可信,而且更典型,更能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
4.范进: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中举前穷困潦倒,地位卑微,逆来顺受,甘受屈辱。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使他惊喜得发了疯。课文刻画范进中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一、1.C 2.(1)规矩(2)教我(3)家乡(4)戏弄、捉弄
3.D 4.(1)吴敬梓清《儒林外史》(2)三国水浒西游红楼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 曹雪芹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明清
二、5.①昏厥 ②疯跑 ③跌倒 ④疯走集上
6.体现了众人趋炎附势的心理。
7.中举的喜报,是范进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这喜报表明他从此将身价百倍、荣华富贵以至他竟不能相信这天大的喜讯能与自己有联系,如在梦幻中一般,报贴分明就在眼前,他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才确信是真的。几十年来的苦水闷气一吐而光,他狂得完全忘形了,竟至旁若无人“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这意味着他已失常变态;“灌了过来”,意味着范进喜得昏厥过去,真的完全不省人事,牙关咬得紧紧的,不得不扒嘴巴硬灌。“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意味着他的疯狂,疯劲十足。“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又意味着他疯得不知东西南北,那种疯态丑恶不堪。“大眼望小眼”意味着众人的惊讶,范进疯得简直不可思议。这些加点词语包含着非常辛辣的嘲讽意味。
8.不能去掉。强调孔乙己身份的特殊,预示了他悲剧的必然性。
9.不重复,强调众人无一例外地把孔乙己作为取笑的对象。
10.叫故意高声
11.矛盾、羞愧、自欺欺人。
12.在世态炎凉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或侮辱或取笑,冷酷无情。
13.(1)他们本来都是老实善良之辈,受封建文化的毒害和科举制度的愚弄,毫无反判精神,热衷功名,迂腐可笑。
(2)这种迂腐的制度诱使读书人以功名为念,将青春乃至大半生都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读书人只知经书八股,没有真才实学,丧失谋生本领。这种制度一面造成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一面造成一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致使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世态炎凉,人心势利。
1.
第三篇: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
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
摘要:《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而且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将他锐利的笔触深入到为科举制度
折磨、毒害的人物被扭曲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关键词: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科举制度、批评
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
中国很少真正的讽刺小说。鲁迅最喜爱的是《儒林外史》。他说:“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然此类小说,大抵设一庸人,极形其陋劣之态,借以衬托俊士,显其才华,故往往大不近情,其用才比于‘打诨’。……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吴敬梓从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景象中,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情节,用一种夸张的同时又是艺术的笔调,将他所批判的人物的种种可笑、可鄙、可憎或可悲的言行真实地揭示出来,从而使读者认识到产生这些人物的社会的丑恶和不合理。
《范进中举》的故事,见于小说的第三回,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儒林外史》在结构上跟一般的长篇小说不同,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情节),而是各以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构成若干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用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中心思想贯穿起来,加上形式上的前后勾连,衔接过渡,构成一部有着内在联系的完整的长卷。《范进中举》的故事,自成首尾,在结构上简直可以看做是一篇独立的短篇小说。但在思想和艺术描写上却不能跟全书分割。《范进中举》体现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基本特色,这就是鲁迅先生精辟地概括的:“慼而能谐,婉而多讽。”
作品开头写的是范进的主考官周进,因几十年落第,已经六十多岁了,仍未功遂名就。他满腔哀怨,见到贡院,痛哭不已,一头撞在号板上,众人急忙抢救,才算活过一条命来。后来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再次应试,竟巍然高中,做了钦点广东学道,一举成名。小说就通过他引出了范进。作品写道:“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这便是这段故事的主人公范进。作者通过周进的眼睛写范进形象的可怜和悲苦,是很有讽刺意味的。范进交卷时,小说这样写:周进“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通过衣着形貌的简单勾画,揭示出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命运,形成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鲜明对比。接下去写被录取做了秀才的范进为“恩师”送行,又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一方面,是“学道轿子,一拥而去”,何等的威风、煊赫!一方面,是送行的范进,独自送到了三十里之外,怀着感激而又惶恐的心情,在那儿“立着,直望见门枪影子抹过前山,看不见了,方才回到下处”,何等的卑微、可怜!这个开头颇具深意。它把两个有着同样伤心史的人物放在一起,一个因功成名就而飞黄腾达,显赫一时;一个却因科场失意而穷困潦倒,卑躬屈膝。两种不同的气派、景象,构成强烈的对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作者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核心,提纲挈领,为后面从更广阔的社会幅度上揭示人们热衷科举的原因及其丑态,打下了基础。
接着作品写范进回到家里,准备参加乡试。他家生活穷困,住的是茅草棚。乡试回来,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出榜那天,连早饭米都没有,母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范进慌忙抱起母亲那只生蛋的老母鸡到集市上去卖,准备买几升米来煮粥吃。这种一贫如洗的悲苦生活,形成了他怯懦的性格。他不安于这种命运,却又无法摆脱这种命运,他既不会躬耕劳作,又不会买卖经营。因此,不得不把改变现状的唯一希望寄托在应举上。但是,每一次赴试都充满希望和幻想,而每一次又都总是失望而归。积几十年的痛苦经验,他已差不多完全陷于绝望的境地:虽然仍旧希望考中,却又几乎完全不相信会真的考中。作者非常真实地揭示了他的这种从生活经验里产生的、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的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捷报传来,他正在集上卖鸡,邻居找来向他贺喜,小说这样写:“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那身姿、神情,逼真地传达出那种因长期失望而产生的羞愧和怕人奚落嘲笑的微妙的精神状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范进灵魂深处的颤抖。因此,当他面对着那张实实在在并非幻觉的捷报,证实了那梦
寐以求却又以为不可能到来的东西真的到来时,这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大喜,就变成了一种巨大的冲击力量,他那颗因饱经辛酸折磨而变得老弱的心灵,便承受不住这强烈的刺激。于是,“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
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他就这样发了疯。联想到刚出场时他那副冻得乞乞缩缩的可怜相和卖鸡时那张凄惶悲戚的面孔,这从交织着痛苦与欢乐的灵魂深处迸发而出的“噫!好了!我中了!”六个字,真是具有一种令人颤栗的力量。作者从范进几十年的辛酸悲苦来写这极度兴奋的一瞬,把看似荒唐的现象表现得如此合乎生活的逻辑,作者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是不能不令人敬佩的。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作者善于以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上。这段故事,即不以情节的曲折和矛盾的激烈取胜,而以人物的活脱和讽刺的深刻见长。小说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主要是通过他们自身言语行动的逼真描绘,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而且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作者并不站出来说一句表示自己褒贬爱憎的话,而褒贬爱憎的感情即已鲜明地体现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描绘之中。
作者从人物关系着眼,把范进和周进对比起来写。周进是范进的主考官,却有一段跟范进相类似的伤心史。小说从周进的眼里写范进,写出他一副穷酸悲苦的可怜相,与周进的“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形成鲜明的比照。这样就巧妙地通过人物的衣着形貌向读者展示出人物在科举考试中的不同命运:一个因长期落第而潦倒悲苦,一个则困巍然高中而飞黄腾达。这实际上已为后文写范进的中举发疯,初步揭示出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因素。接着写周进看范进的卷子,一连看了三遍,竟看出“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这显然不是写范进的文章真正做得好,而是表现主考官衡文判卷的毫无凭准,荒唐可笑。这就告诉我们:周进和范进都是几十年没有考中,而有朝一日都莫名其妙地突然考中,就因为有这样迂腐糊涂的考官。这不单是对周进本人的嘲讽,而且是对不合理的科举考试制度的揭露。作者对周进这样简单几笔的描写,就揭示出范进的突然中举虽出人意外,却绝非偶然,而是腐败的科举制度所产生的十分荒唐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结果。
范进中举发疯,是极端夸张的笔墨。但由于作者从围绕着范进的环境和人物上,充分地写出了他之所以会发疯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因而又显得非常真实。在某种意义上说,范进热衷追求功名富贵的心理和行动都是不由自主的,而是受恶浊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习所支配的。在这里,胡屠户的形象反映了在八股取士的时代,由科举考试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就像病毒一样在整个社会上传布扩散,毒化人们的灵魂。不仅出入科场的士子,就连操刀宰猪的屠户,也都中毒很深。在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喜和怒、冷和热的根本变化。范进中了秀才时,他一边来祝贺,一边教训他、骂他,范进想到省里考举人,他嘲笑说是“癞虾蟆想吃天鹅肉”。而范进一旦真的中了举人,在他眼里马上就变成了天上下凡的“文曲星”,称呼也立即从“现世宝穷鬼”改成了“贤婿老爷”,连相貌也由从前的“尖嘴猴腮”变得品貌非凡了。这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全部秘密就在于他说的一句话:“姑老爷今非昔比”了!这“今非昔比”四个字,写出了功名富贵在他心中的分量,一下子就挖掘到了人们的灵魂深处。
众邻里在这段故事中是一些连姓名也没有的人物,但他们的活动却十分重要,起到了一种从面上渲染烘托的作用。在范进中举以前,一家人穷得快要饿死,没有一个人来关心帮助;而范进中举的消息一传来,他们竟争先蜂拥而出,贺喜、帮忙,送钱送米,献尽了殷勤。通过这些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作者在科举考试制度的背景下,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此外还写到了有钱有势的乡绅张静斋,也主动来登门“攀谈”,并送来银子和房子。作者就是通过范进周围的人物在他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十分真实地表现了整个社会艳羡、追求功名富贵的普遍倾向。正是在这种恶浊的社会空气所形成的看不见然而却是巨大的力量的引诱和挤压下,范进才那样舍身忘命、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举业的成功,穷几十年的精力,直到须发斑白也不肯罢手。这样,小说就十分真实地将范进热衷功名富贵,以及中举发疯的病态心理和病态表现,归结为由科举考试制度造成的社会环境。这种从人物关系和社会环境着眼去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表现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现实主义特色。
小说从社会环境出发,一方面描写了范进由这种社会环境决定的辛酸悲苦的命运,另一方面又描写了他从这种辛酸悲苦的命运中产生出来的卑怯屈辱的性格。他每一试赴次都充满着希望和幻想,而每一次都是无例外地失望而归,积几十年的痛苦经验,他几乎已经完全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他热切地盼望能够考中,却又不相信自己会真的考中。小说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将范进这种从生活经验里产生的、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的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描写得细致入微,生动逼真。当他真的中了举,几十年梦寐以求的希望一旦变成现实时,他竟然不敢相信,还以为跟从前一样是别人在欺骗嘲笑自己。当他看到那张实实在在并非幻觉的捷报时,这从天而降的大喜,竟变成一种巨大的冲击力量,范进那颗因饱经折磨而变得老弱的心灵,便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刺激。于是,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便发了疯。作者从范进几十年的辛酸悲苦,来描写这极度欢乐的一瞬,从而十分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联想到他在出场时考场上那副冻得乞乞缩缩的可怜相,范进口里喊出的“噫!好了!我中了!”这六个字,这从痛苦与欢乐凝聚在一起的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六个字,真是具有一种令人颤慄的力量。小说对范进中举发疯的描写是极其夸张的,但由于充分地写出了他发疯的社会原因和心理依据,因而又是高度真实的。
由于作者不仅写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将他锐利的笔触深入到为科举制度折磨、毒害的人物被扭曲的灵魂深处,因而《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就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作者现实主义的冷峻的目光,始终不是只看见一些孤立的个别的人,而是投向整个社会的。他从社会环境来写人物的命运和性格,又从人物的命运和性格来表现病态的社会。因而,跟全书一样,我们从范进中举的故事里,不仅看到了范进、周进、胡屠户等独具性格、面貌不同的人物,而且看到了一个腐朽堕落的时代各种光怪陆离的社会世相。作者对那个热衷功名富贵至于中了邪魔、被社会挤压得灵魂都变了形的卑微可怜的范进,既作了无情的尖刻的嘲讽,又表现出关切的哀怜与同情。小说行文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而字里行间却时时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愤和哀痛。《范进中举》跟《儒林外史》全书一样,是喜剧,也是悲剧,确切地说,是寓庄于谐,寓悲愤于嬉笑怒骂之中的亦悲亦喜的讽刺剧。通过这段故事,我们可以具体而深切地体会到鲁迅所指出的《儒林外史》“慼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特色。
《儒林外史》所达到的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使它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惺园退士序说:“慎勿谈《儒林外史》,读之乃觉身世酬应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可见作品反映现实的巨大批判力量。在小说史的发展中,《儒林外史》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为以后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晚清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等显然是受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影响,并在结构上也有所模仿。我国新文学的伟大作家鲁迅,极其推崇《儒林外史》,他的战斗的文学传统特别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和《儒林外史》也有一定的关系。
参考资料: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②顾鸣塘:《儒林外史与江南士绅生活》(商务印书馆)2004年
③张国风:《漫说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第四篇:范进中举课本剧
演员表
范进:谢晓东 胡屠夫:李瑶 范进母:向菲
范进妻:郭恋 算命人:盛彩霞 报录人:汤远根 王昌盛 邻人百姓:彭昌建、何光南、湛湘、李银银、向洪、赵佳君等
范进中举
第一场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和妻子高兴地出来迎接。] 范进:娘,我回来了!
范母、范妻:回来了,我们去做饭。
[范母和范妻去做饭,胡屠夫手提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出现在门口。]胡屠夫:[咳嗽] 范进:(急忙恭敬地)是岳父大人呀,快请进!不知岳父大人前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还望恕罪
[胡屠夫进门坐下] 胡屠夫:(感叹、高傲地)哎,我自认倒霉,把女儿嫁与你这不争气的现世宝,挣不到钱反而花了我不少。现如今不知上辈子积下了什么功德,让你沾我的光当了个秀才,今儿个带酒肉来贺一贺(举了举手中的东西)。你如今是个秀才,以后凡事都要有个秀才的样子。
范进:(恭敬地连声答应)是,岳父见教的是。
胡屠夫:(居高临下、语气生硬地)比如像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辈,你怎敢在我们面前装大!若是你和那些挑粪、种田的小老百姓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那就是坏了规矩、降了身份,我脸上也无光!
范进:(躬身、低声下气地)是是是,我一定不忘您的教导。
胡屠夫:(起身作正,趾高气扬地)我看你这烂忠厚没用的人不懂礼教、不讲规矩,所以才不得不教教你如何待人接物,免得惹人笑话,把我的脸丢在外面!
范进:(恭敬地)不吝赐教,不胜感激!胡屠夫:(顿了顿,又道)亲家母也该来一同吃饭,我的小女也要吃些。自从我女儿进了你家门,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一两回呀!可怜!可怜啊!
范进:(慌张地拿起扇子给胡屠夫扇凉)是是是,岳父见教的是,岳父见教的是。[范进欲参加乡试,因备不齐盘缠与胡屠夫商议。] 范进:(恭敬、小心翼翼地)那个,岳父大人,小婿过几日想去参加乡试,可手头拮据没有盘缠,不知您„„
胡屠夫:(拍桌,恼怒地打断范进的话,盛气凌人地)呸!少自不量力!不过沾光勉强当了个秀才,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起来了!
范进:(沮丧、急切地)可是,我„„
胡屠夫:你少以为得了个秀才名号就了不起!我听说你中秀才也不过就是阅卷官看你老、可怜你,才施舍给你的!你看看城里张府那家财万贯的大老爷,哪个不像我一样浓眉大耳四方脸?你再看看你,尖嘴猴腮,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不三不四的,还没干出什么大事就想天鹅肉吃!
范进:(无奈、试探地)可岳父,我„„
胡屠夫:(不耐烦地)我什么我,我一天杀一头猪也赚不到多少银子。还让你拿钱去打水漂?你好好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才是正经,还想在我这里借钱,不可能!第二场
[范进挨了一顿骂,便辞了岳父,悻悻地从胡屠夫的铺子里走了出来。他走在去会同案的路上,正在想着是否参加乡试,突然遇到了一个算命先生。] 范进:(低头行进、嘴里低声念叨)去不去考呢?也许上次考中真的是老天爷眷顾,不知这次菩萨会不会保佑我?
算命人:(拦住范进,一边陪着笑脸,一边上下打量范进)这位老爷请留步。我观您气色不错,近日必当吉星高照、鸿运当头,何不让小人给您相个面?
范进:(惊喜地)是吗?[一边半信半疑地伸出左手,让算命先生给他看相。] 算命人:(仔细端详着范进)老爷您眉关紧锁,想是在对一件难下判断的事而烦忧。这件事将对您起到重要的作用,要好好把握、细细斟酌,若顺应天意则必将飞黄腾达、平步青云;若违背天意则到老一事无成。
范进:先生一语道破天机,我一定会谨慎的。(站起身、自言自语)不上考场怎能知道自己考不上举人呢?况且这先生说我应好好把握机会,这难道不是一个高升的好机会吗?祸福胜败自由天定,何不一试?菩萨慈悲,自会助我的。[付了钱,范进加快了脚步继续前行。] 算命人:(得意地)嘿嘿嘿,又赚了一笔。第三场
[出榜这天一大早。] 范进母:(焦急地)儿啊,咱家那只下蛋的母鸡你拿去到集市上卖了吧,买上几升米回家煮餐粥,我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
范进:娘,那只鸡以后下蛋可以卖了赚钱,也可以留一些补充营养,现在就不要卖了。不如暂时到邻居那借些米粟维持维持生计,等岳父来接济时再还上。
范进母:哎,我也想过,可邻居不肯借呀,说咱们太穷,怕以后赖帐不给他还。范进:那好吧,我这就去卖鸡,您老人家再等回儿啊。
[过了一会儿,只听一声锣响,马蹄声渐进,门外众人喊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范进母:(将信将疑、惊恐地)怎么了?这是„„这是怎么回事?(挽住范妻)报录人:捷报,贵府老爷范进高中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联登黄甲。老太太,您儿子高中举人了,特来报喜。范老爷呢?可喜可贺呀!
范进母:(惊喜地)同喜同喜!我儿他今天一早就上集市去了,现在还未回来。邻居A:(自告奋勇、讨好地)我去叫范老爷回来吧!范进母:那可太谢谢你了。[这时候范进到了家门口。] 邻居A:(毕恭毕敬、急切地)哟,范老爷回来啦。
报录人:(笑着、大声)新贵人回来了!(对范进)范老爷,恭喜高中!范进:(将信将疑地)我真的„„
[大家推范进进了正堂,只见一报帖早已挂起在堂中:“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联登黄甲。”范进看了一遍,念了一遍。] 范进:(不敢置信、欣喜若狂地)噫!好了!我中了!我考中了![说着,范进高兴得手舞足蹈,却不小心向后跌了一跤,摔倒在地,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众人都慌了神,大呼范老爷。邻人拿了一盆凉水泼下去,把范进浇醒,范进爬了起来。] 范进:(大笑道)Yeah!太好了!我中了!我中了!哈哈哈哈~~!
[说完,范进便跳起身往门外跑,大家都吓了一跳,没有拦住。范进拍着手、嘴里念念叨叨、笑着跑上集市去了。] 众人:(面面相觑、无奈地)唉!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范进母:(哭着)我儿命苦啊!好不容易中个举人却高兴得疯了,不知什么时候才好啊!
范进妻:(焦虑地)早上出去还好好的,怎么现在„„?该如何是好啊?
邻人A:(代众人、恭敬地)老太太您不用心慌,我们派了两人跟上了范老爷。不如先从我们自家拿些鸡蛋米酒款待款待报录人,用过膳后再上商酌。
范进母、妻:也好!范母:可否先替我去请我那亲家公来呢,也好出个主意。邻人A:好,我这就去 第四场
[胡屠夫听到消息前来。] 范母:(惊喜地)啊,亲家公你来了,这可如何是好啊,我儿难道真的没有这个福分吗?(痛哭)
报录人:在下倒是有一个主意能治好范老爷的疯病,不知能否行得通。众人:什么主意,说来听听!(探头过去)
报录人:不知范老爷平时有没有最害怕的人„„(耳语一阵)
胡屠夫:(犯难道)哎哎哎,这怎么行?范进虽是我女婿,但现在中举作老爷了就是天上的文曲星那是万万打不得的!打了天上的星宿,死后阎王要打一百棍子,还要下放到十八层地狱里永世不得翻身!阿弥陀佛,哎哟哟,我可不敢作这等事啊!
邻人A:得了吧!胡老爹,你每天杀那么多猪,不知阎王已给你记下了几千条棍子了!再说了,你若治好了范老爷的疯病,戴罪立功,说不定还能把你提到十七层呢。报录人:(随声附和道)是啊是啊,胡老爹你就变通一下,治治范老爷的病给自己立个功德吧!
[胡屠夫又看看亲家母。]:亲家母,你看这„„ 范进母:你就依了他们吧!但要打轻些,只是吓吓他,别真把人打伤了。(众人附和)[胡屠夫听众人这样一说,也就壮起胆来,斟了两碗酒,露出了平时那副恶狠狠的凶相。] 第五场
范进:(疯疯癫癫地跑上来)我中了!中了!
[胡屠夫推开邻人,大步走到范进面前,抓住范进的衣襟。] 胡屠夫:(凶神似地、恶狠狠地)你中了个屁!
[说完,一巴掌打下去。打了一巴掌,便觉心虚,没再打第二掌。刚退下站在一边,忽然觉得那只手隐隐地痛起来,一看,整个手向上仰着,保持着方才打范进的姿势恢复不过来了。] 胡屠夫:(懊恼、略带惊恐地自言自语)啊,天上的星宿果然是打不得的,我的手动不了了。
[胡屠夫仔细想了想,那手却疼得更厉害了。范进也被这一巴掌打晕了,昏倒在地。众人急忙涌过去替他揉胸、捶背,好久后范进才醒过来,眼睛明亮,举止如常——不疯了,众人连忙扶他坐起来。] 范进:(迷惑地)诸位乡邻,你们这是„„我怎么昏昏沉沉的,浑身不得劲? 邻人:(恭恭敬敬地、抢先答应)范老爷,您是因高中后太过兴奋,迷了心窍,方才胡老爹一掌下去,您才醒过来。
范进:哦,(拍了拍脑门)对呀,我也隐约记得我是中了乡试第七名。
[范进一醒,众人甚是欢喜。正忙着,胡屠夫走了进来,范进见了岳父,怕岳父再打他,不知往哪躲。] 胡屠夫:(走上前、小心翼翼地)贤婿老爷,刚才那一掌不是我的本意,我就是吃了狼心豹子胆也不敢打您啊。那是亲家母让我打你的,好叫你快些醒过来。
报录人:(笑着)胡老爹那一掌着实精彩,一会儿范老爷洗脸,怕也会洗下半斤猪油呢。
邻人A:胡老爹,你这双手明天怕是杀不成猪了吧?
胡屠夫:(得意地)我以后还用得着杀猪吗?有我这贤婿,后半世就该享乐享福了!我不是经常说吗,我这贤婿才高八斗、浓眉大眼,就是城里那些周府、张府的老爷们都赶不上我女婿!你们是不知道,当初我为小女选婿时,多少要跟我家结亲的富人家都被我回绝了,我早就料到女儿有福要嫁个老爷。今日„„果不其然那,哈哈哈哈![众人和着胡老爹,都笑了。] 范母:唉,折腾了这么久该饿了吧,先回去用些吃食吧。
[范母挽着范进,慈祥地给他擦汗整理衣服。一路上,胡屠夫跟在范进身后,看见范进上衣后面的衣襟皱了许多,一路上低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第五篇:范进中举阅读教学
看视频赵本山小品《心病》节选片段,四分钟。
刚才我们看得视频是赵本山,高秀敏和范伟合作的《心病》,吴老师把它们节选了一部分,给它另外取了个名字,叫《范伟中奖》。
同学们一起找找,这个范伟中奖和范进中举,这两个故事,他们有什么异同点。
呵呵,对,一个叫范进,一个叫范伟,都姓范。呵呵,还有呢?他们都中了,一个是中举,一个是中奖。
对,呵呵,还有呢?中了以后,都不正常了!范伟是要抽过去,范进是疯过去了!呵呵,还有结局都是喜剧般的结尾啊!刚才同学们都谈了很多自己的意见,其实不管是范进中举还是范伟中奖,他们都有描写的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最吸引我们大家眼球的地方。
那我们再一起来找找,文中的哪个段落最让你觉得精彩!呵呵,很多同学都说是范进发疯这一段。
好,我们一起先来念念这一段(念)思考一下,谈谈你的感受!(158页最后一段)。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大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揣在塘里,挣起来…… 我们先看语言: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中了,中了!
大家发现,这三句话有什么规律吗?对,都有个中字,还有呢?字越说越少,最后就只说中了,中了,这个词。
从他的语言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呵呵,对,字越说越少,并且越语无伦次,说明他疯得越来越严重了,对不对?呵呵。还有呢?虽然疯得严重,但他始终还牢牢记得自己中了,估计这个范进啊,临死前也还是会这样念念不忘自己中了!所以,我们从这个小细节,可以看出,范进是怎样一个人啊,都疯成这个样子了,还牢牢记得自己中举了? 对,非常好,醉心于功名利禄
这是语言上,我们再看看动作和神态上: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把两手拍了一下,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一口开水灌进去,他爬将起来,又拍手大笑,笑着,往门外飞奔。一脚揣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
念了一遍,又看了一遍!这说明什么问题啊?范进一点都不自信!对不对?我们再看看,哪里还能看出他的不自信了!呵呵,有同学说了,你看,他在卖鸡,邻居去找他,告诉他中了,叫他赶紧回家!他怎么表现的啊——一点都不相信,叫邻居不要消遣他!对不对?为什么不相信啊?这说明邻居们在他一次次失败后,是经常嘲笑他,讽刺他,鄙视他的,所以他才一点都不相信
大家还记得范进是什么身份的人啊,一个读书人,对不对,现在中举了,他将来会是什么人啊,朝廷官员啊,对不对。读书人本来应该是很体面的,作为未来的官员更应该是非常体面的,但我们看看此时此刻的具备这双重身份的范进,活脱脱的一个斯文扫地,活脱脱的一个颜面无存!
从范进中举后,竟然如此发疯,我们能看出什么?对封建的科举制度? 对,表现了封建科举制度的黑暗和腐朽!
好,我们再研究一个问题: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呵呵,有同学说了,范进中了举,太高兴了,思想上一时适应不过来,所以就疯了。还有没有?还有同学说,范进从20多岁参加科举考试,一直到54岁才考中了个秀才,在这一次次的考试煎熬,失望与希望的水与火的交汇中,早就濒临崩溃的边缘了,现在这中举一刺激,心灵彻底崩溃了,于是就疯了!
分析得多么鞭辟入里啊!还有没有其它原因?
还有就是中举后,从此便可以结束了种种低三下四,缺一少食的屈辱生活,从此便可以锦衣玉食,胡做非为了!呵呵,这样的对比太强烈了!心脏受不了,所以只好疯了!
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像范进这样,中举后就发疯的事例在那个时候多吗?呵呵,好!有同学找到了,多,很普遍。为什么,因为报录人都总结出经验来了:只要找一个他最怕的人,甩他一个巴掌,立刻就好了。
呵呵,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有没有效果啊?有啊,效果是立竿见影啊,范进立刻就不疯了!呵呵!
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范进中举前他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我们从衣食住行四方面来看,衣是褴褛的,食是小饭菜,十几年可曾吃过两三回猪油,考了一次试,老妈在家都饿了三天,饿的头都昏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范进的什么啊?非常自私自利!为了考试,连最亲的老妈的死活都不管了!对不对?非常自私!这是吃的方面!
住的呢?是茅草屋!行的呢?连出门考个试,盘缠都出不起!都穷到这份上了!
如此贫穷,大家对他的态度呢?老丈人胡屠户,骂他是现世宝,癞蛤蟆想吃天鹅屁!骂他尖嘴猴腮!
众邻居对他的死活不闻不问。不仅不闻不问,还经常拿他开刷,嘲笑他!我们看看,哪里可以看出邻居经常嘲笑范进,开他的玩笑。
呵呵,对,一个邻居跑去告诉他,中举的时候,他一点都不相信。说明什么?说明了邻居肯定经常嘲笑他,导致他都被嘲笑的麻木了,呵呵
还有那一个张乡绅,他中举前对范进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一旦中举,他怎么做的啊?又送钱,又送房?我们看看,他送了多少钱给范进?50两银子对不对?我们和大家说过10两是人民币3000元,50两,那就是一万五了。
还送了房子一所。我们一起看看课文的描述:在东门大上,三进三间的房子!为什么强调东门大街上啊?地理位置好,繁华地带,房价自然高,就是每年租给人家做生意,当店面,也是能财源滚滚来啊,呵呵!还有?三进三间,到底有多大,古代的三进相当于进了三个门槛如果我们估略的折合成两房一厅,面积100平方,按我们厦门岛内最低的房价,一平方一万元来算,多少钱啊?一百万啊!张乡绅一出手就给了范进一套一百万的住房啊!出手何等阔绰!
他为什么这样做啊?笼落范进,扩大自己的势力。对不对,说明这张乡绅老奸巨滑啊!是不是
所以,按照我们的分析,不管是作为知识分子的范进,作为官僚阶级的张乡绅,作为底层的胡屠户,众邻居,他们都病了,病得非常严重了!但他 们的病,不单单就是他们的病,而是科举制度的病,而科举的病,也不单单是这个制度的病,是整个的社会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