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3
《小学生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第一阶段
(2014年9月—2015年1月)泸西县建设小学
亢利波
在这夏末初秋之季,崭新的一个学期如约而至。从本学期开始,我课题组将全面开展“小学生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实验课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意识,学会并掌握更多的安全自救自护技能,关注生命安全,珍惜生命。此课题的开展将分主题、分层次有序进行。现制订本阶段课题研究计划如下:
一、教育主题
本学期主要从防溺水、防触电、防坏人、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安全教育和消防安全教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教育目标
通过多种教育形式(知识讲座、调查问卷、安全知识竞赛等),使学生了解安全知识,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增强安全意识。
三、具体实施途径
1、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学期初,将针对以上几方面内容开展一次调查问卷活动,了解学生、班主任、家长对以上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确立本学期的教育重点。
2、开展专题讲座活动
通过对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知识等方面的讲解及案例的了解,提高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安全意识和技能;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安全监管意识。
3、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可贵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班队会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本学期教育主题的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四、做好课题管理工作
各课题组成员要在学期初制定一份课题实施阶段计划,针对班级情况切实进行安全教育工作。整理好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记实材料,学期末根据实施情况撰写课题阶段总结,课题组将及时对所有材料进行整理和提升,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加以纠正。
五、具体活动安排
1、设计班主任、家长、学生安全常识和自护能力调查问卷,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2、学生与家长共同搜集安全常识与自护常识资料。全年级进行一次自护知识竞赛。(评选出“安全自护小标兵”)
3、定期开展家校合一的安全知识与自护能力专题教育活动课。(家长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学生安全知识与自护能力专题讲座)
4、组织组内成员的相关学习和讨论。(查阅资料和文献)总之,除了做好以上安全教育工作,平时还要加强安全常识学习,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各种逃生自救演练实践活动,增强防患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学会自救,快乐健康每一天。《小学生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第二阶段
(2015年2月—2015年8月)
泸西县建设小学
亢利波
从本学期开始,我课题组将继续全面开展“小学生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实验课题,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教学内容和我校学生实际,现制订本阶段课题研究计划如下:
一、教育主题
本学期主要从“提高安全意识 学会自救互救”方面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二、教育目标
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使学生了解安全知识,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增强安全意识。
三、具体实施途径
1、积极利用班级资源和校园环境创设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救方法,提高自救能力。(安全班规班约、安全宣传板报、手抄报、安全自护小标兵)
2、加强备课环节,挖掘生命教育渗透点,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明确教育目标,认真思考寻找每组教材中生命教育渗透点,在教学中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的渗透点和方法策略。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班队会,以模拟演练、知识竞赛、榜样鼓励等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注重培养学生预防和应对安全事件和事故的能力,形成尊敬生命、爱护生命、健康向上的生活立场。
4、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小品等形式对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知识的讲解及案例的了解,提高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安全意识和技能。
5、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可贵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班队会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本学期教育主题的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定期开展主题班队会:安全自护演练教学(反恐演练、防震演练、消防演练、火灾现场逃离演练、溺水自救演练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小品、演讲等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评选出自护班长,发挥榜样的作用。
2、充分利用黑板报和墙报等宣传阵地达到安全教育目的。(文字、图片)
3、制定班级安全责任班规班约。
4、做好各项活动反馈记录。
5、个案分析。
总之,本阶段的课题研究严格按计划进行,把学生的安全当做头等大事抓好抓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通过研究,找到适合本年级学生的“小学生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完善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了教师的安全意识和科研能力。最终达到提升我校师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提高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和谐校园,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
第二篇: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对儿童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我救护能力、自我调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作为青少年,在人生漫长的成长历程中,首先就要学会最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以家庭教育为主对现代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家长们应改变过度保护观念,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第二结合生活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第三学习自我保护知识,抓住生活情景进行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第四家庭与学校齐心协力,共同来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字]自我保护能力家庭教育灌输实践锻炼安全防御思想基础应变能力萌芽状态任重道远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的能力 ,它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我救护能力、自我调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 ,它有助于孩子尽快摆脱成人的庇护,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有生存能力的个体。然而当前社会上有许多年轻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倾注了全身心的爱 ,寸步不离地保护孩子,唯恐孩子“闯祸”或遭遇不测。但世事总是不尽人意,有些情况的发生却是家长无法预测的,因此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平时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那么,在家庭教育中 ,我们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呢?1
首先,应改变过度保护观念,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自我保护能力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发展和提高,健康和安全不能靠被动地等待,让孩子主动地获得,消极的保护只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我们大人应改变“以保代教”的观念,即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应该多给孩子灌输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只有把安全的“金钥匙”教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在摸,爬,滚,打中锻练自已,学会保护自已,才能提高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作为孩子的家长不能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包办者”。在平时的生活中,要适宜地,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让他们早知道一些应该防范的危险隐患,不能在危险一触即发时才愰然大悟或者唠唠叨叨,要让孩子真正懂得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多给他们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
安全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让孩子们接受了正规的幼儿园学习:学习排队,学习分享,学习合作,学习各种各样的安全标识以及遇到紧急危险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现在的孩子别看年纪小,一些日常急救电话倒背如流,父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也是耳熟能详,所有这些力所能及的自我保护措施都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培养和积累起来的。我有时很佩服我儿子,他的法制道德观念比我还强,“不准闯红灯”“不能说脏话”“不要乱扔水果皮”„„这一切应该源于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和正确的媒体广告宣传吧。
其次,结合生活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生活在现代城市的孩子们,面临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危险无处不在:用电,电子产品的使用,食品的饮用,住高楼,上英特网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作为家长,虽然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大家都很忙碌,但也并不能放松对孩子们进行安全的教育和督促。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只需要一点点时间,一点点耐心的关爱提醒,一个个文明的行动,就可以为孩子们建立起安全防御的堡垒。比如:周末去超市为家人挑选食物,当看到心仪的物品时,先要查看保质期及饮食说明;购完物品要排队付款;遇到小麻烦要采取文明的合法的方式予以解决问题;为孩子挑选玩具,回到家,小心的打开包装,先阅读一下使用说明再进行拆装可以大大节省时间;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卫生习惯等一些日常良好行为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身边活生生的事例作为安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孩子们的心中,让生活的规范合理化,来改变孩子们的不良陋习,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再次,学习自我保护知识,抓住生活情景进行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肯定可以学到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本领。学习不光光是书本知识,平时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都可以是学习的好范本。在书本中,我们学到的是一些中规中矩的道理与要求,在实际生活中,一些矛盾与危险都将变成现实的障碍,我们平时也常给孩子购买一些有思考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教育杂志给孩子阅读,他在书中学到了不少解决问题和保护自已的方法和做法。有时遇到周围熟悉的人发生了困难或危险时,也会在家讨论一番,让他发表自已的看法及处理的方法,最后大家一起得出一个最好的结论。因此在遇到困难时,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自已的分析判断,也越来越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吃点苦,受点痛,让孩子茁壮成长起来,对于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安全事例,可以随机进行教育,在给孩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教会了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和应变能力,让孩子学会把危险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真正做到自我保护。
最后,家庭与学校齐心协力,共同来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孩子现在入学了,在学校不光受到老师的科学知识教育,同时也受到老师极大的安全保护。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个性也越来越鲜明,日常的安全工作也变得越来越任重道远,单单依靠学校进行安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指导家长的教育行为来引导孩子成为很好的途径。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家长之间也可以通过讨论发言的形式,把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和方法介绍给其他家长,让家长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家里的电器,器械等,并提醒家长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在家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让
孩子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成熟。有了大家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安全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是一项非常长久且艰巨的任务,做为我们家长必须细心,耐心地引导、支持孩子,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为孩子们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加安全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孩子安全知识,让孩子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征服危险,知道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的保护自已,这才是真正了“安全教育”,才能使孩子们真正的自我保护起来!强大起来!
[参考文献]:
1.《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卢勤 著 漓江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1版
2.《帮孩子成为赢家》 邵梅 著 知识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1版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学习策略的自我评价
在具体的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学生应对自己的计划与准备工作作出评价,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检查自己对做什么、如何做以及时间等是否有个大致的安排,是否准备了相关的工具,是否调节好了自己的情绪与精力状态。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应对自己的意识、方法和执行情况作出评价。要对自己是否对学习活动的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材料等有清楚的认识作出评价。要判断自己是否激活了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否激活了对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所有因素的注意。还要根据学习目标,来判断自己是不是依据学习任务、学习材料与个人特点制定了学习计划,选择了适当的方法,确定了相应的程序,自我评价《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要随时对学习活动中各种因素是否相互适应作出评价。若学习者意识到各种因素相互适应,就作出决定维持学习行为;若意识到学习活动中各种因素至少有某些不相适应,就要采取措施修改学习行为。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还应对自己是否对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补救作出评价。检查和评价学习活动的质量和学习效果,若发现存在问题,要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通过总结,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策略1.范例评价
低年级初入学的小学生,一般不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多依赖教师的评价。学生通过教师一个个评价的范例吸取一定的评价标准,逐步掌握评价方法。2.对他评价
学生从教师的范例评价中受到启发,以教师的评价作参照,模仿运用到其他同学身上,体验评价活动。3.自我评价 个性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个人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由于个体从周围的人们中分离出来,并和从这些人身上看到的东西加以比较的结果。即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建立在他评基础上的,也只有在对他人的评价中,把别人和自己比较,不断调整对自我的评价。刚开始学生的独立评价是有一定难度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领会了评价的范例,并获得了对同学的评价经验之后,就能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自评活动中来。
第四篇: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蔡集中心园
周德玲
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在活动中他们不能自己调节活动量,在感到不舒服时不是哭就是什么也不说。所谓“隐患险于明火,安全重于泰山”。由此看来,作为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更应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来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队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首先,在幼儿园的各个门口、转变弯角、台阶旁,我们可以都贴上了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录音、图书、图片,还可以将自我保护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其次,我们还应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们平时应当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三、通过生活和游戏活动,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生活》课程是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可以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避免危险的产生。另外,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如:将“橡皮膏朋朋”的故事编成表演游戏,在游戏中进行表演;在自由活动时和孩子一起下“好习惯棋”等,孩子自我保护的技能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
四、让幼儿学当小小安全检查员。
对孩子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值日生”。相应的,我们可以成立“小小安全检查队”,每周由幼儿轮流担任“小小安全检查员”。“检查员”负责检查幼儿园的操场、活动室、办公室等地方,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或是插上一面小红旗提醒大家注意,对个别小朋友不安全的行为也可以指出、纠正。在活动中孩子既要检查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五、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完成。为此,我们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定期举行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另外,可以在“家园立交桥”上开辟有关的专栏,和家长共同探讨、交流看法。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让孩子们从不知道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东西不能玩,到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会伤害身体,不能碰;从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到认识许多的安全标志和紧急情况下可拨打的救援电话;从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到懂得不跟陌生人走,外出要得到大人的同意,过马路要遵守效能规则等等,逐步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决定了教育的整体效能
蔡集中心园
仝秋菊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只要懂得如何去与孩子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并引导孩子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孩子产生兴趣而被接受。
教师的教与孩子的学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沟通是实现教育目标、满足教育要求、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师生之间如何沟通,用什么样的方法沟通,决定了教育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孩子是通过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的感受,来决定是否喜欢教师所教的内容,是否愿来遵守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欢学习和参与教师提供的各种活动。
师生感情是促进教育效能提高的基础
从沟通的角度来看教育效能,孩子往往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他们很注重对教师的整体感受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然后再来决定对教师的教育是“接受”还是“不接受”,这种现象也符合通常的人际关系的规则。有一位幼儿由于他父母中年得子,家里都比较宠爱他,样样事情都由着他去做,让他养成了很多的不良行为,自私,霸道,蛮不讲理,稍不称心就打人,情绪极不稳定,我们对他的行为感到头疼,经常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因此,他对老师十分抗拒对立,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受老师喜爱的人,为了消除他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我真心的和他试着做朋友。在角色游戏中,他想做理发师,我看见了忙走过去请他帮我理发,我一边夸他手艺好,一边向其他的小朋友介绍,大家都来理发,他不由地对我笑了一笑,流露出感激的目光。又如在自由活动时,我和他一起聊天,向他讲《丁丁找朋友》的故事,使他懂得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要互相帮助的道理。“从现在开始我来和你做朋友,我们一起来努力好吗?”他忙说:“好!我一定听你的话,争取做一个好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付出的辛劳在我们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缩短了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本来不愿意和老师说话的他开始主动地来找我,把自己的心理话告诉我,我也总以温和的眼神、和蔼的微笑、赞许的点头,给他送去温暖和爱,是他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为他营造一种更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由此可见,孩子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接受教师所施加的教育影响。
关注两个大脑活动区是激发教育效能的动力
科学研究证明:每个人不但有一个理智大脑,还有一个情感大脑,我们的每一个观念和心态都是两者共同运作的结果。情感大脑与理智大脑各以其极不相同的认知方式密切合作。孩子首先需要对教育活动产生热情,才会有对教育活动的投入;只有对教师产生尊敬、好感等正面的情绪,才能接受教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然而作为教师首先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技巧唤起学生的情感,再进行逻辑层面的教学才会产生相应的思维热情。而师生之间所有的正面情感都是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产生。例如:美工活动是一种能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的极好形式。在:“有趣的车轮”活动中我们把不同的汽车车轮沾上各色颜料,然后再将车轮放在纸上滚来滚去,这样一来纸上就出现许多相互交错的“轨道”。孩子们不仅为色彩斑斓的画面而欢呼雀跃,还争先恐后的抢着表达自己的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是一块漂亮的花布,我可以做把它做成一条漂亮的裙子”、“这是我们浦东飞机场的跑道,飞机可以从这跑道飞到天上去”、“这是大海的波浪,海浪正在跳舞呢?”等。由于这些活动唤起孩子的情感,产生相应的思维热情,所以他们会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进教育效能的关键
师生关系是在沟通中建立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沟通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本质——培养孩子成才联系起来,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来尊重,在与孩子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下,来有效的开启他们内在的智慧和各种资源。例如: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都在认真的学习各种技能,教师在活动中随时、全方位地观察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当我看见探索角中荣嘉富在认真地自制拼图,他拿了一张很大的纸,并在纸的中间画了一只小兔子,接着,他又找来剪刀想把拼图剪成九块,当时我真的很想提示他画面太小会很难拼,然而我却打消了干预的念头,心想:我还是先尊重他的意愿,等他发现后需要帮助时我再引导他。于是我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果然由于他剪的九快拼图大小不均,加上画面又小,集中在中间几块,旁边几块拼图没有颜色、没有图案,拼来拼去都不能拼完整,只见他摸了摸脑袋,呆呆地坐在那里。这时我才以“玩伴”的身份去加以引导,我找来几副买来的拼图,让他自己去进行比较。
“你做的拼图与买来的拼图有什么不同?”并协助他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使他明白画面丰富,色彩鲜艳的拼图容易拼:而构图单调、画面小的拼图难拼。由于我与幼儿之间建立了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促使孩子在自己不断地探索中获得知识,并掌握技能。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整体效能。因此,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新时期教师所要关注的。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施全面教育
蔡集中心园 蔡玲艳
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周围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在多次组织幼儿到现场去学习的多元活动中,我发现如果活动目标单一,即只实施某一领域的内容就大大浪费这些教育资源所具有的多元价值,如何才能做到一物多用,多物合用,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体现教育价值呢?在实践中我尝试着整合教育。
一、目标的整合
现在的幼儿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及艺术、数学六方面,这种划分是让幼儿更能从多方面、多层次去实践活动目的,进行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应该体现一个整合——分解——整合的过程,如:在“土”的主题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大目标:观察认识大自然中的土,了解我们的生活与土的关系,感受土的重要,在大目标确立以后,我从幼儿的兴趣倾向和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寻找到了该主题的切入口——玩土。孩子有的用脚踩,有的用手捏,还有的用小棍搅拌,别提多高兴。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土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吗?泥土里有其他东西吗?泥土里能种什么?„„我根据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将大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活动目标,在预设的小目标不断实现,孩子生成的小主题不断涌现的过程中,我始终将主题的大目标或隐或显地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并坚持让主题活动的目标涉及情感、认知、行为三大领域。充分体现目标的整合。
二、内容的整合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将原来的美术、音乐、数学教学内容巧妙整合在幼儿活动中。如让幼儿观察比较牛,羊的不同,了解它们的生长发展和变化,说说它们与人的关系,数数牛和羊的数量,比较牛和羊的大小,又如“树”的主题活动中,不光进行认识各种树,了解树的生长过程,树的作用,树叶贴画等系列活动,还在现场利用树进行绕、跑、钻等体育锻炼,进行比较粗细,目测长短等数学教学,这里面涉及了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内容,完全打破了领域的边界,通过内容整合,帮助幼儿积累了整合的有益经验,促进了幼儿整体性发展。
三、形式、方法的整合
教育形式,方法的整合是确保教育整合取得应有效应的关键,如:春游时,我没有规定幼儿一定要观察什么东西,也没有指定幼儿该做些什么,而是让他们自由发挥,到达目的地后,有的幼儿在田埂上比赛跑步,有的幼儿在寻找野花,有的幼儿在谈论庄稼,有的幼儿在水沟里抓起了蝌蚪,我呢,参与在活动中,有时和个别幼儿交谈,有时和几个幼儿同乐。有时召集全体幼儿讲述,从而自然产生了个别的、小组的、集体的活动形式,在这过程中还不时引导幼儿看看,摸摸,听听,闻闻,尝尝,做做等多种方法学习,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得异常积极与投入,形式与方法的整合让孩子乐于表达和表现。
陈鹤琴先生说:“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教材,不用死的书本”,农村活的,多变的自然资源,决定了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活”然而光“活”不整合,必然会成一盘散沙,实践告诉我们:实施整合教育能更好地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的教育功能,体现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第五篇: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是教师和家长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身边都或多或少存在有各种不安全的隐患。然而,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孩子在幼儿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完善,其自我保护能力相当缺乏,一不小心,就容易发生事故,促及到幼儿的安全。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显然保护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过分消极的保护有时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只有积极的保护——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才能使幼儿避免伤害,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健康成长,应从孩子幼年起就坚持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以下是我对幼儿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相信孩子,放飞孩子。
在幼儿教育日趋受到关注的今天,我们知道,美国的教育注重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日本的教育注重培养“阳光儿童”——幼儿意志坚强、顽强奋斗品质的培养,而我国传统教育却是注重幼儿“保护和保养”——我们的独生子女被家长乃至学校过度保护着。成人意识到外界存在着的一些对儿童发展不利的因素,一味地对孩子采取全方位的保护,认为“少活动、少出事”,如一些家长就认为尽量减少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或让孩子呆在家里与板凳、电视为伍,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结果还是防不胜防,意外伤害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更何况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独立到社会上生存,还会遇到更困难、更危险的事情。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成人应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只有把安全的金钥匙交给孩子才是更可靠的。所以,一些老师要彻底改变“以保代教”的观念,充分认识到:作为教师,不应因噎废食,束缚孩子好动、好奇、好探索、好冒险的天性;也不应生怕孩子出事故,对孩子管头管脚,让孩子处于被动的地位,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正确估价孩子身心两方面的可塑性,放飞孩子,让他们在摸、爬、滚、打中形成勇敢的一面,引导孩子养成自我保护意识,且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才能使幼儿避免伤害。
二、发动家长,促进家园联系的同步教育。
得到家长与幼儿园的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在北京市21世纪实验幼儿园的一项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该园100%的家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很有必要,也意识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只有47%的家长在平时生活中经常教授孩子这方面的知识技能,可见,教师还要进一步提高家长意识,改变家长观念。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开展家长工作,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共同研究者和合作伙伴。例如,可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我们的研究计划、活动安排,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虚心听取他们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还有通过家园联系栏,开辟 “安全、自救、每日一问”的知识园,如在家中有许多的危险物品象炉子、热水瓶等,不能因为危险就设置各种禁区,应注意对孩子独立行为能力的培养,如使用家庭中常用器具的能力;盛、倒开水的能力;摔伤或砸伤后不能乱揉的知识及用手紧压伤口的止血等办法;父母出门在外,幼儿独处在家中时,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有紧急情况时,孩子可请可靠的邻居帮忙等,通过这些栏目,提高家长们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增强家长们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安全教育的家园一致性。
另外把每一阶段的活动内容定时展示给家长看,向家长清楚地阐明每一个活动需要哪方面的配合?如何配合?等等;利用口头联系及时沟通幼儿在园、在家的行为表现和活动后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相互进行意见反馈,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下一步的教育措施。有了家长配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有效工作就会得到很大体现。
三、利用各种活动形式,进行有意教育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个孩子真正动起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更使他们增强了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幼儿勇敢、机智、细心、友爱、合作的好品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设计游戏教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例如通过《娃娃找家》、《我的家》等一些游戏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物征等等,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积极情绪,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自救的具体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有高昂的情趣,主动参与分析讨论,积极地获取知识。
2、开展专题活动: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只有他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接受,并转化成自身的需求,如果把幼儿的需求作为健康教育的基点,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安全主题活动,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
一次在组织幼儿做游戏时,雯雯小朋友的头皮被墙角划破了,孩子们在表示关心的同时,纷纷到墙角处查看。抓住这个机会,我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⒈讨论:雯雯为什么会受伤?小朋友在游戏时应怎样做才不会受伤?⒉受伤以后有什么感觉?小朋友、老师、爸爸、妈妈的心情怎样?⒊设计、制作各种危险的标记。⒋找危险,组织和引导幼儿找出幼儿园中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并贴上标记,提醒全园小朋友在游戏中注意。并通过认识标记延伸到认识交通标记生成各种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交警大队的警察叔叔给我们作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讲座,让小朋友知道怎样走路,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认识禁止行人通行标志、人行横道标志、注意危险标志、步行街标志等等;利用一些角色游戏让幼儿进一步遵守交通规则。此后,定时带幼儿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事先和幼儿共同制定几项规则纪律:如走路靠右边;看见绿灯走、红灯停;过马路要四下张望;小朋友之间手拉手不可掉队……经过几次的活动,孩子们基本上就能遵守规则和纪律,使活动顺利地开展,也使幼儿在活动中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开展交通安全的系列活动中,如果幼儿对火警电话、消防车感兴趣,就可以接着开展有关消防安全的活动:观看动画片《阿q正传》(消防专题宣传动画),带领幼儿参观消防方面的各种图片,进行模拟练习等。
3、有效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运动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发展。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在身高、体重方面较过去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身体肌肉长期缺乏有效的活动,肌肉组织内储氧量降低,肌肉弹性张力下降,因此幼儿动作的平衡能力、灵活性都达不到自我保护的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讲容易受伤,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钻爬攀登熟练,反应敏捷,相对来讲磕碰就少一些。在幼儿园的活动中,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组织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基本动作训练,提高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使其手脚动作灵敏、协调,避免跌伤、撞伤、扭伤,巩固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抓住一日生活的契机进行随机教育。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大家做个有心人,抓住这些机会,随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午睡起床时,教幼儿正确有序的穿衣服保护自己身体;鞋带松了,教育幼儿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进餐时教育幼儿将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就可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等。外出乘车时,教育幼儿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不要在行车时吃棒棒糖和乱跑,强化幼儿安全自护意识。对于一些运动规则、生活制度、集体纪律等则利用空闲时间加以引导教育,使幼儿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避免伤害,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闪、让开或叫喊求援,保护自己的安全。
另外,日常生活中的突发、偶发事件也是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生动素材。一次做早操时,一位小朋友突然晕倒了,我便开展了“我生病了该怎么办”的讨论,幼儿积极参与,发表意见,通过讨论幼儿得到以下答案:(1)告诉老师自己哪里不舒服(2)去给保健医生看病。(3)多喝水补充水分(4)打电话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带自己去看病。(5)去寝室休息。通过谈话使孩子们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自我保护。
五、经常对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醒巩固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其意识和行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幼儿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比如幼儿都知道在走廊不能奔跑,但大多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却做不到,这就需要成人平时多对幼儿进行正确行为的疏导,使之形成习惯。因此老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要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
久而久之,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孩子从不知道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东西不能玩,到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会伤害身体,不能碰;从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到认识了许多的安全标志和紧急情况下可拨打的救援电话;从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到懂得不跟陌生人走,外出要得到大人的同意,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孩子的安全意识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了,这时,他们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愿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