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G200802002读《爱因斯坦晚年文集》有感
G200802002邢毅
读《爱因斯坦晚年文集》有感
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有惊为天人的智商,建立相对论;以量子理论完美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他的理论直接导致了激光的运用和原子弹的造出。
这本书反映了爱因斯坦的哲学以及政治和社会态度。伟大科学家的话题自然离不开科学,但这书中所收的文论,大多是作者对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关怀的思索与见解。正如序言所说: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认为,尽管爱因斯坦并未低估事实的价值,但他更加强调赋予一系列事实以意义的理论的发展。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包括他那纯澈严谨的思辨理性和奇异深邃的想像力显然受益于西方文明的自由主义精神,受益于现代欧洲的教育科研制度。他曾倡言:“同欧洲的人文主义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言论自由、某种程度上个人的自由意志、在思想上追求客观性而不仅仅考虑实用性、对精神王国和兴趣领域里不同品味的鼓励”。他还主张,“个人应当有时间和精力去受最好的理智训练并按照他的爱好在学术和艺术领域取得成就”。可以说只有在包容这种人文理想和追求的社会环境中才会诞育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人物和他那旷世罕有的伟大建树。
爱因斯坦在他的晚年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人格境界,都近于完美。就如他本人在《自画像》里写的:“我孤寂地生活着,年轻时痛苦万分,而在成熟之年里却甘之如饴。”这本文集就是爱因斯坦在成熟之年酿就的一杯甘蜜。据说,爱因斯坦从来都不是一个循规蹈矩、寒窗苦读的学子,即便在创立相对论的过程中,他也时常有求于其他数学家的帮助。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他在科学上的建树呢?我想,除了对物理学的敏感、热忱和专注外,与他那科学精神和智慧交相辉映的是一种来自于信仰的美感以及由此衍生的想象与启示。
爱因斯坦在他晚年的文集和演讲中对宗教做了极其精彩的论述,而他晚年致力研究的大统一理论,在我看来也早已超越了自然科学的范畴。如他所言“靠思考并不能让我们弄清终极目的和根本目的”,在物理这个纯粹的理性工具领域,爱因斯坦达到巅峰,但他并没有试图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验证的方法找出终极的存在,就价值和目标做出根本性的判断,而是归还宗教以至高的地位,认为宗教是认识自身的重要工具,而认识自身才是人类的根本。同样他对道德、自由、教育等也有不同的见解,不过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在科学与宗教这个论题。
在现代人类生活中,科学与宗教似乎是两个冲突渐失又不可或缺的两个世界。科学和宗教对人类的生存发展的互辅关联已成为一种共识。西方哲学有言,所谓科学,就是告诉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因果关系,宗教则告诉我们关于人生的意义。尽管许多物事离不开科学的探索与阐释,然与人的精神有关的许多问题,并不是科学能够独立解决的。正因为此,人文关怀就显得特别重要。尽管宗教所含的人文原素往往是由人为的人格化之神构筑的,但能够成为人的精神之源和精神所倚,必有其不可替代的无形吸力。
国人看待诸多事物总喜欢用二元论来辨是非,不是唯心论就是唯物论,而且教课书上告诉我们,只有唯物论是正确的,唯心论是不足取的,甚至对唯心论判了死刑:唯心论是“反动”的。后来终于渐渐明白,若要排解内心的烦恼,梳理情绪的乱麻,甚至消解人生的不幸所带来的种种挫折感和深重的创痛感,决非因为唯物论的信仰能够阐释和缓解的。难怪有人说,一个人只有碰到了钱都无法解决的麻烦,那才是真正的大麻烦。比如,失恋的酸楚,丧亲失故的悲伤,失去自由的压抑,被侮辱受欺凌的无地自容,等等,这些铭心刻骨的心灵苦痛,决不是一幢别墅,一辆好车,一叠厚厚的纸币能够消弥的,完全有赖于人格意志才可能得到抒缓。用唯物论很难解释超人的精神意志,也很难借助它来调适人的情绪失衡和低迷的精神状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明白此理,心态,决定着人的生存追求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心态,而非单纯物质的拥有状态决定着我们对待生活态度。有人说,贫穷是罪恶的根源,然而,拥有权势的权贵和拥有钱财的富人却更容易比穷人造出危害更大后果影响更无法收拾的罪恶。比如贪渎,穷民不可能造就,比如欺行霸市,穷民没有这种势力,比如雇凶杀人,穷民的命总共只有自身一条,哪来的钱可以雇凶杀仇?可以这么说,穷,未必等同于穷凶极恶,富,也未必等同于乐善广施。穷民的节俭和质朴热情,与富人的为富不仁及冷漠,更多的是由于心中的信念所使,而非物质的贫富落差所驱动。可见,唯心论往往对人具有更深层的作用和意义。
人是情绪动物,因为理性与欲望的需求在某些时候很难得到平衡。欲望需要催生的情绪也极易左右人的行为选择。这是动物人类学的困惑。对事实与意义的研判,其实就是直觉与理性的梳理。当人过于理性的时候,直觉的敏感性就不复存在。理性使人的行为选择变得谨慎,因而极易毁掉人的本真和性情。然而,为了免于某种灾难和灾难的延续,理性的追求又是必不可少的。
也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还时时关注着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演进。他一生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或亲历了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种种丑恶和灾难。二战结束后的当年,他站在同时代人很难企及的高度宣布:“政治赢了,和平却没有。”在暮年他反复提及的话题是“世界政府”,他不断的思考犹太人的命运、以色列和周遭阿拉伯国家的冲突。面对市俗政治的各种纷争和冲突,他不遗余力地以虔诚的宗教情感坚持着人道主义立场与良知,不断表达他的热望与真知,在严肃而热情的思考中抨击人类的迷失,并随着文明的发展而颂扬科学的进步。为此,他敬奉的理想是:“一切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同一棵树上的不同分支。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使它从单纯的生理存在中升华,并把个人引向自由”。
作为一个犹太裔科学家,爱因斯坦将犹太民族历经苦难的精神特征归纳为两点:“首先是关于社会正义的民主理想,辅之以全人类间互助互谅的理想”,其次是“对各种形式的理智追求及精神努力的崇尚”。他还特别指出,“犹太人对智慧上的成就的尊重,营造了一个特别有利于任何可能存在的天才发展的氛围。同时,强烈的批判精神阻止了对任何权威的盲目服从”。从评述犹太民族精神的角度,爱因斯坦借以展示的是他所信奉的终极价值观,即人类文明的核心资源:民主、正义、友爱、互助、求知、进步、创新和形而上的批判精神。虽然爱因斯坦在经济学、社会学方面的某些主张未必可取,但这样的信仰始终贯穿着他的一生,构成了他完整的生命。
爱因斯坦晚年一直主张成立一个世界政府,统一全世界的武装力量,服务于全世界人民,创造一个大一统的世界。
他在《道德的衰败》一文中说无论教堂还是大学——在它们行使其真正的功能的限度内——都是为了使人变得崇高。它们试图通过传播对道德上和文化上的理解以及放弃使用暴力来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在爱因斯坦看来,道德的衰败因为专制盛行。因为只有专制统治者才拥有对于道德和正义的解释权。而且这种解释权是不允公民批判和否定的。“一引起曾经优秀的民族屈服于竟敢如此宣称的暴君:能为我所用的正义才是正义!为真理而寻求真理已不再存有正当理由,也不会被容忍。专横的统治、压迫,对个人、信仰和公众的迫害在那些国家里公然施行,并被当作是正当的和不可避免的加以接受。”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承认对客观真理和知识的追求是人的最高和终极目标,他将不会受到尊重。对人们来说,会否执着地追求,完全有赖于不可动摇的信念和坚韧的人格意志。这样的人不但令同代人尊重,也会令历史尊重。尤其是在暴政的施虐下仍然坚守如此信念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正义的担当者。尽管在强权就是正义的威权体系里没有人拥有特立独行免于恐惧的自由,他也不具备对于“正义”阐释的权威性。
尽管今日世界并未面临爱因斯坦此言所处的二次大战的历史背景,然地球人对于能源和资源的争夺,几近白热化战争的程度。全球化的到来,既使人产生了人类是否会走向大同的幻想,后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人类对于地球资源的掠夺与毁损愈演愈烈;年复一年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祸连绵不断。另一方面,物欲的刺激消弱了人的精神追求,坐拥豪宅,灵魂却在空洞的迷茫中游荡,人人都在路上。人人都在寻觅失落的精神家园。物欲,正在剥夺人类先知们用精神构筑的平和与淡定。
爱因斯坦离我们远去已半个世纪。如今社会潮流蔚为大观的是:科学昌明与物欲横流携手高歌、与时俱进,诸如对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的顶礼膜拜几近于新世纪最主流的时尚,如此等等。相比之下爱因斯坦及其科学和思想的遗产已很难为五花八门的大众所熟知,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失去了烛照人间与时空的光彩,并不意味着这一精神的、文化的、科学的高度相形见绌于任何一种商业成功或奇迹,相反它仍将——并且永远亲近着人类文明已有的灿烂和更多的灿烂。
爱因斯坦的这些文字至今仍为一些人们所景仰,而我也愿意把爱因斯坦看作是一位神话级的天才人物,看作是人类自身的一个奇迹,那么当我仰望头上众星璀璨的天空时,我也许也能体味到一些爱因斯坦的自我评述:“我孤寂地活着,年轻时痛苦万分,而在成熟之年里却甘之如饴”。尽管我依旧年轻依旧在寻找人生的真谛。
G200802002 邢毅
第二篇:读《爱因斯坦》有感
读《爱因斯坦》有感
今天中午,我读了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爱因斯坦》,读后我深受启发,知道了看人不能看外表、衣冠、样貌。
《爱因斯坦》主要讲了爱因斯坦成名后,比利时国王请他做客,按约定时间派司机去接他,司机没有接到爱因斯坦,就回去向国王报告爱因斯坦没有来。可爱因斯坦却穿着一身沾满灰尘、破乱不堪的衣服来了。原来司机只看外表,不看人,以为堂堂的科学家一定会穿着华丽、衣冠楚楚的,所以爱因斯坦只好自己走着来了。
读了这个小故事,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爱因斯坦的简朴使我深深的折服,比起爱因斯坦我们戴的手表、穿的衣服、鞋子等都比较贵,更何况他已经成名,有了很多钱,还这样简朴,而我们呢?奢侈、攀比、嫉妒、浪费却一点成绩也没有;还有那个司机只看衣冠不看人的举动使我气愤。从古至今,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一次齐国派晏子访问楚国,楚王见晏子身材矮小,长相丑陋,以为他没有啥学问,就想趁机侮辱他,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三次都被聪明的晏子反辱,此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举不胜举。记得有一天,我和爸爸去看车展,有一位衣冠不整、长相平平的老汉,他指着一辆20来万的车问多少钱,服务员用不屑一顾、鄙夷的神情说:多少钱?多少钱你能买得起吗?10万,老汉说:开票吧,我买了,服务员傻了,经几轮激战,厂家给老汉赔礼道歉,最后以优惠的价格卖给了他。
通过这则小故事,使我真正的认识到:人不可貌像,海水不可斗量,不可以以貌取人。
第三篇:读爱因斯坦有感
读爱因斯坦有感
读爱因斯坦有感1
一天下午,我读了爱因斯坦的故事,深受感触,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因斯坦19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19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有一句熟悉的格言是:“任何事都是相对的。”但爱因斯坦的理论不是这一哲学式陈词滥调的重复,而更是一种精确的用数学表述的方法。此方法中,科学的度量是相对的。显而易见,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依赖于观测者本身。
在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天德皇军队通过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们都涌向窗前喝彩助兴,小孩子们则为士兵发亮的头盔和整齐的脚步而向往,但爱因斯坦却恐惧得躲了起来,他既瞧不起又害怕这些“打仗的妖怪”,并要求他的母亲把他带到自己永远也不会变成这种妖怪的国土去。中学时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国籍,可他并不申请加入意大利国籍,他要做一个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战过后,爱因斯坦试图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梦想,并且在“敌国”里作了一连串“和平”演说。他的思想和行动,使他险遭杀身之祸:一个抱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俄国贵族女刺客把枪口偷偷对准了他;德国右翼刺客们的黑名单上也出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悬赏两万马克要他的人头。为了使自己与这个世界保持“和谐”,爱因斯坦不得不从意大利迁到荷兰,又从荷兰迁居美国,而且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认为,在美国这个国度里,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在勉强过得去的友谊中生存下去。(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85年第5-6期《爱因斯坦的反省》)
我们应该像爱因斯坦学习,在困难的面前也能有所成就。
读爱因斯坦有感2
爱因斯坦出生于1879年,这个伟大的物理学家给我们科学事业发展始上带来了许多成绩。
我今天读了一篇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让我颇有启发。这篇文章写了爱因斯坦在换旧画时想到了一个问题,突然摔了下来,可他不顾疼痛,就去把一个自己的想法记了下来。这时,我真对爱因斯坦敬佩,他不顾疼痛,还一直研究问题,这要是我的话,早就“罢工”去处理伤口了,哪还有时间去研究问题呀!还有一次,爱因斯坦被比利时王后邀请去访问比利时,王后还组织了一个欢迎委员会,到火车站隆重去迎接他。结果爱因斯坦却自己步行走到了比利时,王后问他:“为什么要走来?”爱因斯坦却说:“步行比乘车愉快。”
掩卷沉思,现在社会上爱贪小便宜的人越来越多,也有人用金钱出卖友谊。记得有一次,我在路上见到一个人丢了十块钱,旁边的人见到了一声不吭。后来,那个人走远了,来了一个人,不以为然地一弯腰,把地上的.十元钱捡走了,却当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些人与爱因斯坦相比差得真是天壤之别呀!爱因斯坦不图虚名,不爱金钱,生活简朴,可那些人呢,爱贪别人的小便宜,成为金钱的奴隶,还让人瞧不起。
爱因斯坦的事迹现在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希望在当今社会上有更多的“爱因斯坦”。
读爱因斯坦有感3
在一个深黑的夜晚,我在台灯底下默默地读完了《爱因斯坦的故事》这篇文章。爱因斯坦那勤学好问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爱因斯坦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和其他的孩子没什么两样,甚至还有点迟钝。到了三岁还不会讲话。记忆力也非常差,特别苦于记课文和单词。可是,经过了他的努力,还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为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
在爱因斯坦四岁那年,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他发现手一松开,指针仍然指向北方。他百思不得其解,就去请教父亲。父亲说:“这是一个很有学问的问题。”可是爱因斯坦仍不放弃,让父亲教他认字。而在爱因斯坦12岁那年,他的'叔叔雅各布给他出了一道勾股定理。他冥思苦想,终于得出了这条定理。然而,在爱因斯坦16岁那年,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人类用光线一样的速度,人的眼睛会看见什么?许多人都不知道,也不理睬,觉得是个怪问题。可爱因斯坦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思考,只是慢慢地去解决它。
读完了《爱因斯坦的故事》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因斯坦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就算是别人觉得是个怪问题而不去理睬时,他也不放弃去研究它。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人名言: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1%的灵感。我们只能够看见当他成功的一面,而不能看见他的背后付出的有多少。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成功=艰苦的劳动 正确的方法 少谈废话。只要有恒心和耐心去解决问题,就能得到真正的成功。
而我呢?经常都很懒惰。问题才解决到一半,就因为别人的一些闲话,而放弃了这个问题。
记得在我四岁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在幼儿园只会玩得不亦乐乎,什么都不会做。到了星期三,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是让我们完成一份数学卷子。我拿了卷子以后就逛奔回家了。一回到家,看着那数学卷子,我就很头晕。什么2 4=?3 3=?……我都不会做。我想了很久,这脑子还是没有答案。我就发脾气了,干脆不做了。到了第二天早上,老师看到我的卷子是空白的,就把我训了一顿。自己反省了一下,觉得老师把我骂得好。因为,在老师教我们做题目时,我总在开小差,要不然就在那儿玩玩具。
现在回想起来,我还真的感到很惭愧。老是都半途而废,没有真真正正去思考过一见事情。而爱因斯坦呢?他把每个问题都看得很重。经常为了一个非常平凡的问题,而茶饭不思。以后,我还真是要好好学习爱因斯坦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读爱因斯坦有感4
读完《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爱因斯坦的成功秘诀》这本书写的是爱因斯坦从小到大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发明和创造,为什么会在他的事业上有所成就,而有些人看上去好像整天很忙碌却成就不如爱因斯坦呢?
那些看上去好像整天很忙的人却不如爱因斯坦的原因是他没有实际忙,不会充分利用时间,而像个无头苍蝇,整天乱飞。成功,是很多人都向往的,但是成功也是有秘诀的。爱因斯坦对成功的秘诀做了概括:W=X+Y+Z。成功等于勤奋、正确的方法与珍惜时间的和。这就是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我认为想要成功,勤奋是最重要的。
其实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聪明,可他为什么能成为“天才”呢?促使爱因斯坦成为“天才”的原因就是勤奋。有时他会为了一个问题而废寝忘食。他成功的另一个秘诀就是会“挤时间”。别人喝咖啡的时间,他会做实验,搞发明创造。有人写过这样一个等式“天才=90%勤奋+10的智力”。
读后,使我想起了远在他乡的表妹,她没有我聪明,但每次考试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我以前不知是什么原因,我想我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她虽然没有我聪明,但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她终究成功了。而我虽然比她聪明,可是每次想要学习都半途而废,所以我的成绩总是没有她的好。
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了:“天才”不是有生具来的,而是经过一次一次的`努力和知难而进得来的。所以今后我在学习中一定不能半途而废,遇到困难就退缩,我要学习爱因斯坦的那种知难而进,永不退缩的精神。我想这将会对我今后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
读爱因斯坦有感5
读《爱因斯坦》有感作文它,找到一朵含苞为放的花,停下;让我们手牵手、肩并肩,真心体验友谊、真心感受友谊,珍惜友谊,让友谊之花处处盛开。命运依旧没有可怜我,它始终都是残酷的。进入公园,空气清新,景色宜人?不过,这里的景象把我怔住了:巍峨高大的建筑群,远远望去,日本馆赫立在它们身后,多么壮观啊。
一天,学校图书馆新到了一本《爱因斯坦》,我马上借了。晚上我做完功课,就捧起这本书读起来。
咦,多么希奇,在高速运动的世界里,一把尺的长度竟会变短了,简直不可思议!这时,相对论仿佛笼上了一层面纱,充满了神秘感。好奇心驱使我往下读,作者用最通俗、使人容接受的语言,把我引入了新奇的世界。我的心在兴奋地跳着,我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每一个字,神秘的面纱渐渐地掀开了,不可议的结论变成显而易见的了。这本书就象一个小窗口,让我窥见了现代物理学的`一角。狭义相对论一章读完了,我感到异常愉快,就好似大热天吃了一块大冰砖一般的舒服。
已经很晚了,我又继续读着,同时我仿佛看到爱因斯坦在深夜勤奋地写这本书的情景。“是啊!爱因斯坦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的。”我这样想着。
我翻开了新的一章:“广义相对论”,越读越感到困难,感到迷惑,有些文字,连连读了几遍还不能理解,眼前的字迹也有些模糊了。我接连打了几个呵欠,夜已深了,家里人都已入睡,可是空间和时间在我脑中萦绕,再也甩不开啦。我泡了杯浓茶,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坐下读了起来。可能是我的数学基础不扎实,想像力不丰富的缘故吧,我并没有完全读懂这一部分内容,但我还是读了一遍。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眼前突然展现出一个宽广的领域。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看到了新世界,我也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促使我加倍努力来弥补这个缺陷。也许,将来我会应用相对论这个锐利的武器,去开垦微观世界的领地。那时候,我一定不会忘记曾给我引过路的一本书---《爱因斯坦》。
读爱因斯坦有感6
人人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相对论的创立者。有人觉得爱因斯坦比别人稍微聪明一些;也有人觉得他可能是与别的普通人的能力强很多......其实不然,爱因斯坦出生时还要比普通人迟钝许多呢!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他很笨,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当时呆头呆脑的爱因斯坦会成为如今闻名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是啊!他们都只看到了爱因斯坦的不足,却无人在意他的长处……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甚至公开骂他,曾几次想把他逐出校门,但他没有灰心放弃,而是更加刻苦努力的研究。
19,它完成了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通过种种方法解决了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问题。
就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为人们做出巨大贡献得人诞生了!爱因斯坦曾经就是一只到处受人排挤、讪笑的丑小鸭,但丑小鸭也具备天鹅的潜质,经过了他不懈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最终成为了高贵、美丽的天鹅,到处受人尊敬,受人爱戴.没错,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读爱因斯坦有感7
读爱惜时间的爱因斯坦有感广西区广西横县附城镇谢圩子弟学校六年级余梦圆爱惜时间的爱因斯坦是我们这次考试的阅读短文。我看了深受感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生是那么的珍惜时间。年轻时争分夺秒,年老了问他想要什么,回答竟是只想要时间来整理他的稿子!看到这儿,我被震撼了,一个年老的人就把时间看得比生命重要,做为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又应该怎么样?看看周围,许多年轻人在生活中忙呀忙,可是,他们都在忙什么?忙着做科学研究,还是忙着为祖国争光?不,都不是。你听,歌厅里传来一阵阵如猪嚎的声音,却夹着这么多的赞美声;你瞧,一个老板捡得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被吹成身价百万;你看,一些干部打着“检查团”的旗子下乡,一下车便直奔饭馆……你说,他们都在忙什么?忙吹,忙吃。比比爱因斯坦,比比巴甫洛夫,就算他们不难过,我也替他们悲伤。
忙呀忙,为什么就不忙忙国家,忙忙经济呢?同样是忙,却又不一样。爱因斯坦忙得充实,而他们忙得却那么虚伪。让人庆幸的是,生活中虽说有不少人或得虚伪,但也有人像爱因斯坦那样忙得充实,忙得快乐。人们啊,你们应该真正的忙了。
读爱因斯坦有感8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十分清贫的平民家庭,原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四岁起,在父亲的拳打脚踢下开始学习钢琴,十三岁便成为管风琴师,并开始创作音乐作品。而后,贝多芬又面临着耳聋的威胁。可以想象得出,一个音乐家如果失去了听力,他将如何去创作,如何去铸造人类灵魂的伟大工程。但是,贝多芬仍然坚持创作,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几乎全是在耳聋期间完成的。尽管如此,命运却不肯放过贝多芬,当他的'创作激情达到高潮时,病魔在一点点的向他发出进攻,使他的身体逐渐恶化,直至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贝多芬的一生是痛苦的,但他的光辉永远流传下来。如今,我们的生活无忧无虑,几乎不存在痛苦,但是,我们却缺少了那种坚强、刻苦的精神。贝多芬的事迹使我受益匪浅。因为,意外可能随时会降临在我们的身上,而我们能否坚强
地去面对呢?所以,我要学习贝多芬坚强、刻苦的精神,不向困难低头。
牛 顿
牛顿和苹果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一个苹果落到了牛顿的头上,他引发了一大串的联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而不是升到天上呢?经过刻苦的钻研,他发现了地球引力。牛顿从小就勤动脑、善思考,遇到事情总爱问个为什么;长大后,他更加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怠慢。遇到问题,他勤于思考,努力寻找答案。
从牛顿的身上,我懂得遇到问题应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勤于动手、动脑,寻找答案。在学习中要刻苦、努力。
“天才出于勤奋”,每一位名人的成功都是靠不泻努力得来的,所以,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不泻努力,攀上知识的高峰!
读爱因斯坦有感9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爱因斯坦》的书,这本书主要说了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酸甜苦辣的一生。从爱因斯坦出生一直到他去世所有的大事、小事,成功与失败全部呈现在这本书上。读了这本书,我读懂了一些道理: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天上不会掉馅饼。
伟大的爱因斯坦用了多少心血才研究出《相对论》的,他用了多少岁月才在科学史上创下了新发现,轰动了全世界。当然这也不是没有讲究的白花心血,而要讲究方法,像爱因斯坦这样勇于发现,勤于思考,敢于创新。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要么直接放弃,要么去问别人,直接把答案写下。这样当然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这是学习的基础;然后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多摄取课外的相关知识,使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最后,要多思,多做,多问,即使在难题面前真的是毫无头绪了,也可以虚心求教,总会豁然开朗的。
读爱因斯坦有感10
今天,我学完了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我心里被触动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品味着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伟大的人——爱因斯坦和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的故事,爱因斯坦在路上遇到了小女孩,主动要求小女孩做他的老师,教他怎么穿衣,怎样照顾自己,虚心向这位小老师学习,她却教小女孩学习,最后一段爱因斯坦却说自己帮不了小女孩什么忙,而小女孩却帮了自己大忙。
看了这篇文章,我想:一个堂堂正正的爱因斯坦就这么没用吗?不,是因为他很谦虚,我们应该把那句话倒过来说才对,同时我也佩服爱因斯坦的那颗童心,那是因为现在我们也有不少人成名,但哪一个人会向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去虚心请教呢?再回过头来看看爱因斯坦,不但不怪小女孩无礼,反而让她做自己的老师,这说明了一点,艾因斯坦有一种追求上进,弥补自己不足的优点,我想没有几个人能有这种精神。在此不由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同学,他也是从小事上体现了他谦虚的态度。
他叫张文,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名列前茅,也是同学们一致推选的好班长,但是他却从来没有骄傲过。有一次,他在竞选大队长时没有被选上,以2票落选,可他并没有灰心,反而去问了大队辅导员黄老师自己落选的原因,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积极改正自己的`不足。终于又到了改选的时候,他以全票通过,成为了大队长,而当时的他却没有表现出欣喜若狂的情景,而是微微一笑,说:“我会尽力让同学们满意我的!”总而言之,学了这课后,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管有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必须保持谦虚严谨的态度,哪怕你是个跨国的大人物……!
读爱因斯坦有感11
那天,闲来没事,无意间从书架上翻到一篇文章:《爱因斯坦的故事》。读了以后,我对他对学习的毅力为之感动。
爱因斯坦小时候不喜欢学校里死记硬背的知识,反而喜欢自己去钻研问题。有一次,叔叔给小爱因斯坦出了一道几何题,让他证明“勾股定理”。小爱因斯坦仅用了三个星期刻苦钻研竟然就证明了“勾股定理”!
像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家成功的秘诀,或者说捷径,都是因为他们正是真理的存在。他那份对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让我敬佩,让我感动!我也应该学习爱因斯坦的钻研刻苦。爱因斯坦说过一个公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这句话我牢记在心,艰苦的劳动和正确的方向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啊!
爱因斯坦是对人类有贡献的伟人!他的思想我们要学习,争取做一个和他一样的人,为祖国出力!
读爱因斯坦有感12
今天,我们学习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这篇课文,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和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小姑娘,因一次偶然的相撞而相识,成为忘年之交。学完之后,我有很多感想,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全世界的人都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位对科学事业有卓越贡献的伟大的科学家,但他却否认了这个说法,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把毕生的精力都用于潜心研究科学的工作上,却从不讲究穿戴,难道是他懒惰吗?当然不是,相反,这正体现了他不拘小节的习惯。
只是一个无意的相撞,尽管并不全是自己的责任,但爱因斯坦还是向小女孩道歉了。可见他是一个非常谦虚、有礼的人。谦虚是一种美德,当你给予别人快乐时,那你一定得到了真正的快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相处的时候,我能强烈的感受到他身上那种和善可亲、童心未泯的气质,我觉得他就像是童话故事里充满智慧的老爷爷,胡子里长满了科学故事,眼睛里充满了对孩子们的爱和希望!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虚心地对小女孩不耻下问。他曾经说过:“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我们也应该有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不怕失败,勇往直前!
爱因斯坦伟大的人格指引我们在成长和学习的路上前进。我相信,只要勤奋、努力,我们中间也会有下一个爱因斯坦!加油!
读爱因斯坦有感13
是什么成就了爱因斯坦?提起这个问题,若是一年前刚刚读过第一遍的我,必然会说,是他对物理长久以来的热爱,对生活的好奇心,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成就了他。而这次,重读《爱因斯坦传》,却又发现了一个答案——强烈的人道主义与责任感。
如今爱因斯坦可谓是家喻户晓,他被人们誉为“唯一可以与艾萨克·牛顿比肩的人”,但是,除了他著名的相对论以外,人们记住的,更多的是是他在二战期间为了和平主义,民主和国际间的理解而相互工作,为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而请愿;是他在美国氢弹研制成功后,不惜顶着被取消美国公民身份,甚至被驱逐出境的威胁下,仍然坚持反对核军备竞赛……这些,仅仅靠坚持,热爱和好奇心是做不到的,而这其中体现的,恰恰是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强烈的.人道主义与责任感。
人道主义与责任感,这难道不是爱因斯坦为之而伟大的原因吗?尽管是广义相对论使他获得了19的诺贝尔物理奖,但却是人道主义与责任感铸就了他在人们心中“圣人”的形象。假如说热爱,好奇心和坚持把爱因斯坦推向了人生高度的巅峰,那么,人道主义与责任感就拓宽了他生命的宽度。
当然,对物理的热爱,对生活的好奇心,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同样对爱因斯坦来说很重要,但是,也不可否认,是他身上体现的强烈的人道主义与责任感为他的名字上又笼上一层人性的光辉。
读爱因斯坦有感14
长鼻子又睁开眼,说:“小兔崽子,我叫你有好看的”!“那些有功之臣。读《爱因斯坦》有感作文什么日子。450字作文汗水流进嘴里,下意识地舔舔,竟分不清是苦还是咸的;我真是不明白三斤重的鱼在水中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气呢。一下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已不是爸爸所说的低矮的土坯房,猪粪、鸡粪堆成堆,垃圾遍地。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母亲常常告诉他应该怎样怎样,他总是当耳边风,直到16岁的时候,父亲给他讲述了一个故事彻底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两个人去清扫一个烟囱,他们一前一后爬到烟囱的,下来时还是按上去时的顺序一前一后钻出烟囱。走在后面的人看走在前面的人满身蹭的都是烟灰,而自己身上竟一点烟灰也没有。走在前面的人看走在后面的人身上很干净,认为自己也很干净,于是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的.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的肚子痛,还以为他是个疯子呢。爱因斯坦听了父亲的故事懂得了一个道理:自己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从此,爱因斯坦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自己生命中的熠熠光辉。
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以为自己比身边的人聪明就满足了,不如别人就沮丧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发扬自己的优点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在学习上继续发扬自己善于思考积极发言的好习惯,改掉上课说话的坏习惯,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爱因斯坦有感15
在爱因斯坦上学之前,他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罗盘的指针总要指着南北极,使小爱因斯坦研究和着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还记得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经历给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学几年后,他领到一本欧几里德几何学课本,书中论证得无可置疑的许多公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无法按照课程进度学习,而是一口气就将它学完。
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并不早慧,他到3岁还不会说话,在整个学习期间也无”神童“的表现,甚至在教师眼里显得平庸迟钝,他主要是对教师的呆板教学方法感到不满,而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勤奋自学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学时代就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进入大学后,他经常缺课,独自修读了经典理论物理,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爱因斯坦不拘成见,勇于创新。”怀疑一切“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的整个科学生涯。当然,爱因斯坦的.杰出科学成就来之于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个青年人请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劳动,Y代表你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而Z表示少说空话,要谦虚谨慎。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爱因斯坦的这种勇于探索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
第四篇:《爱因斯坦文集》读后感
《爱因斯坦文集》读后感
泰戈尔曾评价,爱因斯坦常常被称为一个孤独的人。数学想象的领域有助于把精神从纷繁的俗物中解脱出来,就这个意义而言,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哲学可以叫做一种超验的唯物论,这种哲学达到了形而上学的前沿,那里可以完全割断对自我世界的纠缠。对我来说,科学和艺术都是我们天性的表现,它们高出我们的生物学需要之上而具有终极价值。
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还有那个经典的质能公式我们更是耳熟能详,亦已成为一个能到处标榜专业与高水平的科学东西。而对于一个非物理专业的医学生,对于太专业的物理知识还是似懂非懂。可里面有更多自然科学哲学上的东西让我记忆深刻。
“这里的问题在于,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塞进自己的脑袋。这种强制的结果使我如此畏缩不前,以至在通过最后的考试以后有整整一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扫兴。„„,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这是爱因斯坦对现代教育方法的看法,虽然已时隔六十多年,这些话却仍有很深的警示意义。联系现在的教育,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存在很多的弊端。教改一次又一次,但是收效并不理想。从小孩子便被无穷无尽的考试包围,他们被教育说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只有考高分才是好孩子。于是填鸭式教育便成了主流。这种教育方法严重扼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教育者划定的范围内用既定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最终是群体性的创新思维丧失,对个人,对民族的发展影响极为不好。最后那句“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更是一针见血。家长式的教育,规定只有听话的才是优秀的。在强制的规则下,人们已失去打破规则的能力,于是一代一代教育均是如此,停滞不前。对于责任感,责任教育太多确实会让人压力过大。群体性的需要代替了个人需要,使个人的自由发展在时代的大潮流下被无视,甚至被扼杀。西方对于教育一词的最初定义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而中国对教育的普遍解释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两者的涵义存在很大的不同。我国的教育最终指向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西方教育的却没有一个具体的最终指向,顺其自然,以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者只是个铺路者,而要走哪条路,由受教育者本身素质决定。
个人认为,在今天个性发展的时代,教育的观念应该更加注重个体差异性,注重发展个体的潜能,而不是教育出一个个相同模子的工作机器。
“一种理论的前提的简单性越大,它所涉及的事物的种类越多,他的应用范围越广,它给人们的印象也就越深。”
在日常经历中也经常发现,纷繁复杂的表象让人乱了手脚,但是只要找住了本质的东西,便觉得简单易于掌握。本质的,内在的规律往往是简单的。有些科研工作者会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越是复杂深奥难懂的才越有价值。而事实是很多时候,他们不知不觉丧失了简化的能力。科学的魅力之一是简洁,而非故弄玄虚的深奥。
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远不止这些,是他告诉我们“上帝不掷骰子。”是他说要“试着不去做一个成功的人,而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是他说“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他把一切献给了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自由的征程,最后连自己的骨灰也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但是正如英费尔德第一次与他接触时所感受到的那样:“真正的伟大和真正的高尚总是并肩而行的”,爱因斯坦的伟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
第五篇:2131002042—巨人爱因斯坦 读《爱因斯坦文集》有感—杨秀梅
巨人爱因斯坦
——读《爱因斯坦文集》有感摘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有惊为天人的智商,是继伽利略和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巨人,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和哲学的巨人。伟大科学家的话题自然离不开科学,但这书中所收的文论,大多是作者对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关怀的思索与见解。该文集共三册,收录了爱因斯坦关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和一般自然科学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内容主要是爱因斯坦自己写的文章、讲稿和通信,也包括别人写的爱因斯坦的谈话记录。由此可以对爱因斯坦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天才是怎样洞悉这个世界的规律。关键字:科学巨人,思想和哲学巨人,自然科学哲学
The Giant Albert Einstein
——The Impression of “Einstein Corpus”
Abstract: Albert Einstein is the pioneer of modern physics, who own amazing IQ and is the greatest scientific giant following Galileo and Newton, is also a giant of thoughts and philosophy.The subjec of great scientists is involved with science naturely, but that of literary theory in the book, mostly in the form of the author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thought and ideas.Three copies of the corpus, includes Einstein about natural scienc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compared commonly representative, this paper mainly is Einstein himself wrote articles, notes and communications, including Einstein's conversation that others have written records.This can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Einstein and understandthis genius is how to insight into the rules of the world.Key words: science giant, thoughts and philosophy giants, natural science and philosophy
说到爱因斯坦,就不得不提作为一位科学巨人的科学成就:他建立了相对论;以量子理论完美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他的理论直接导致了激光的运用和原子弹的造出。然而这本书反映了爱因斯坦的哲学以及政治和社会态度。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认为,尽管爱因斯坦并未低估事实的价值,但他更加强调赋予一系列事实以意义的理论的发展。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包括他那纯澈严谨的思辨理性和奇异深邃的想像力显然受益于西方文明的自由主义精神,受益于现代欧洲的教育科研制度。爱因斯坦曾倡言:“同欧洲的人文主义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言论自由、某种程度上个人的自由意志、在思想上追求客观性而不仅仅考虑实用性、对精神王国和兴趣领域里不同品味的鼓励”。他还主张,“个人应当有时间和精力去受最好的理智训练并按照他的爱好在学术和艺术领域取得成就”。可以说只有在包容这种人文理想和追求的社会环境中才会诞育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人物和他那旷世罕有的伟大建树。
爱因斯坦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留给世人总是那专注思考的神情,似要洞穿整个的世界,而那也的确是他一生的一个缩影。他是一个既入世又出世的人,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动荡起伏,他的内心深处恒有一个无比清静的世界,那是他自己用思维和概念,用想象力和逻辑推理建筑而成的物理世界。他从实验事实出发,经过不断的探索,重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广义相对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有很大的影响。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坚守着“上帝不掷骰子”的量子论诠释(微粒子振动与平动的矢量和)的决定论阵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同时对量子力学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还有量子力学中那个经典的质能公式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知识,也已成为一个能显示出专业与高水平的科学成果。然而这些理论后面更深的内容和探索对我们工科类的研究生还是很有难度的,但是科学的精神是相似的。他在探索宇宙时的一些自然科学哲学上的内容给我很大的启发。
科学是纯粹的。叔本华所说,“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喧嚣拥挤的环境,而到高山上去享受幽静的生活,在那里,透过清寂而纯洁的空气,可以自由地......” 科学是一种很纯粹的东西,它能让人乐在其中而不被世俗的种种所困扰。爱因斯坦生活得比年代是一个动荡起伏的年代,他也经历各种灾难,但是不管生活是怎样的,在他的内心世界是宁静的,对科学的探索充满了热情,让他的精神世界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令人向往。虽然人类已进入了21世纪了,但这点还是相同的,每个伟大的科学家的内心都是纯粹的,努力的摆脱欲望的桎梏,乐在科学的研究中,在那儿有他们的知音有他们追求的美好。社会变化,物质喧嚣,人们对科学追求的动机也许有了变化,但是科学的美好依旧在,真正热爱它懂它的人对它的追求依旧是那么的纯洁。
科学是需要想象的。“我相信直觉和灵感。„„又使我感到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可是不能说明自己的信心。当1919年日食证明了我的推测时,我一点也不惊奇。要是这件事没有发生,我倒会非常惊讶。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科学总是在探索我们有限知识范围以外的东西。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推测,就失去了在科学探索道路上的方向,让一切都是空谈。但是想象又不是凭空而谈的,它也是需要一定的客观的世界的。
爱因斯坦的逻辑思维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他那天才的头脑让多少人羡慕。“纯粹的逻辑思维不能给我们任何关于经验世界的知识;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用纯粹逻辑方法所得到的命题,对于实在来说是完全空洞的。由于伽利略看到了这一点,尤其是由于他向科学界谆谆不倦地教导这一点,他才成为近代物理学之父„„ 然而,如果经验是......” 爱因斯坦的理论不仅仅是来源于逻辑思维,正如他所说的要从经验开始。任何的科学最终在现实的生活中都能找到以表观现象而存在的影子。在纪念M.波恩退休的赠文也提到“实际上,在我们的陈述中所应用的独立的概念和概念体系都是人的创造,是人自己创造的工具,这些概念的正确性和价值在于它们能把经验“有效地”顺序地排列起来(验证)。换句话说,这些工具只有在它们能够“说明”经验时才被承认是正确的。”正在的科学都是来自于客观存在的世界中,最终也会被客观世界所验证的。只是在这中间要经过人主观的逻辑思维把这种潜藏的内在关系给明确化为人们所熟知及使用。
科学需要热情,需要你的想象力然后贯穿行动力去求证你所推测的理论。那就是发表在德国《自然科学》周刊上的一段话“科学研究的领域已大大地扩张了,每一门科学的理论知识都已变得非常深奥。但是人类智慧的融会贯通的能力总是被严格限制着的。因此,无可避免地,研究者个人的活动势必限于愈来愈狭小的人类知识部门里。更糟糕的是,这种专门化的结果,使我们愈来愈难以随着科学进步的步调来对科学的全貌......”。这是1932年发表的,那时他已经洞悉到了这个问题。在现在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大学的专业也是越分越细了,每个专业的理论知识也变得很深奥与繁多了,所以大家会专注自己的专业,融会贯通的能力就受到严重的阻碍,这也可能是为什么现在出现不了以前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了。专业探索的越来越深了,所以再有所重大的发现与突破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了。但这也同时提供了另
外一个机会那就是交叉学科的发展,这可能也是一种融会贯通的表现。近年来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用事实在证明现在在交叉学科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好。
同样爱因斯坦对道德、自由、教育等也有深刻的见解,不过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在科学与宗教这个论题。爱因斯坦认为宗教与科学存在着牢固的依存性,“科学没有宗教就象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他认为,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和创造的基础与强大动力。爱因斯坦曾明确表示:“我认为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的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要是没有这种热忱就不能在理论科学的开辟性的工作中取得成就”。“要是不相信我们的理论构造能够掌握实在,要是不相信我们世界的内在和谐,那就不可能有科学。这种信念是,并且永远是一切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
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与那些纯粹的宗教信仰也有很大的区别。在1929爱因斯坦对纽约犹太教堂牧师赫伯特.戈尔德斯坦所提问题的答复中说道“ 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所以他的信仰是相信这个世界是有规律的,这也是支撑他的内心力量吧。从这点上来说他也不是一个宗教信仰者。
爱因斯坦是一位科学巨人,又是一位纯朴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智慧如同他的科学成就一样,让我们充满无限的敬意。他不仅给这个世界留下了相对论、质能方程这些伟大的发现,更可贵的是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方法——自然科学哲学。文集让我对其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让我能初步领略到爱因斯坦这位世纪巨人的风采。
参考文献:
1.[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2.[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晚年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1-01
3.[德]W·海森伯.物理学和哲学——现代科学中的革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舒炜光.自然辩证法原理.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l984
5.理查德·费曼[著],李沉简/徐杨[译].你干嘛在乎别人怎么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