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课1范文

时间:2019-05-14 13:1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打造高效课1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打造高效课1范文》。

第一篇:如何打造高效课1范文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 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同化在学生身上,以我昭昭使其昭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师反复讲,这不能理解为诲人不倦,百讲不厌,而只能说明教师的水平问题。教要出效率,出效益,学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 “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高效课堂”有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3、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4、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三、师生结合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我们的课堂教学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

第二篇:抓好听评课,打造高效课堂

抓好听评课,打造高效课堂

高一政治组

常发廷

我校开展“1+4”教学模式已经几个年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已经有所显现,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抓实效的过程中,抓好听课评课的环节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一书,有所启迪,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听课结合,详细记录。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全面、具体、详细,包括情景创设、教师点播与指引、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选择、学法运用、练习设计、教学反馈、课堂的亮点与失误等,还有听课者的评析与建议。

2、集中精力,认真分析。在鲜活的课堂中,有些细节转瞬即逝,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听课者如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其对教学的整体认识与评价。听课时要全心身地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做到前瞻性与对照性兼顾。前瞻性是指听课者 的思维要先于教学进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进行多种合理预测,摸索课堂发展的趋向是,为分析评价赢得时间,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对照性是指在听课过程中,将实际教学与课前预设的方案及以往经验(听过的优秀课)进行对照,以便寻找课堂教学中突出的亮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剖析问题,归纳小结。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优缺点,校长应根据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给予过程性评价,即指出优点在于体现了课标哪一方面的理念,依据什么教学原理等,同时指出缺点与不足,怎样改可能效果更好,依据什么等,并将这些环节点评及时纳入听课记录。

4、课后客观评价,加强指导

课后应对所听的可进行分析整理、客观评议,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指教老师交流切磋。对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应从两个方面去看:

一看教师的教,主要关注以下四个维度:(1)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2)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是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3)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敏捷快速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4)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二看学生的学,主要观察学生学习的四种状态:(1)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2)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联系与反馈、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氛围、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3)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4)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控调学习情绪。有时课堂会突然爆发出笑声然而止,有时会从激烈的讨论转入冷静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

余教授说:“真正的好课,不是老师出彩,而是学生出彩。”通过听课评课进一步促进“1+4”高效课堂改革的推进,缩小师生的距离,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教学相长,让细节成就完美,让课堂走向高效。

第三篇:地理.课标导航打造高效课堂

课标导航 打造高效课堂

——谈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课程标准》中六大基本理念第五条指出:“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被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象、直观、活泼、生动、信息量大、时代感强。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打天下的模式,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全面刺激人体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从多角度轻松舒畅地接受信息,不但提高记忆,而且能使这种记忆长期保留。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有些内容与其他学科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使学生心情愉悦、学习兴趣大增,真正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早就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何等重要意义。能让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 生创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

1、地理现象直观化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地壳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以“汶川地震”为引子,在课件上展示相关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申到地壳运动知识,将“向斜成山,背斜成谷”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画面起初为水平岩层,然后在内力作用(可以用箭头表示)下,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这时显示的图像是“向斜成谷,背斜成山”;接着,展示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快(可以声音的缓急程度来表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演示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一动画的动态模拟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地壳运动兴趣。

2、营造氛围情景化(1)、音乐营造氛围

在学习这一节时,播放各个民族富于特色的二胡、古筝、冬不拉等音乐,使学生领略各民族风情、在感受音乐中陶冶情操、轻松愉快中进入课堂、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又如在学习《长江》这节时,播放《大河向东流》和《滚滚长江东逝水》两首歌,让学生在歌曲中理解和体会地形地势的特征。(2)图片营造氛围

如在讲授《欧洲西部》时配以法国的金字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英国的凯旋门、荷兰的郁金香等图片和西部音乐。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单纯的语言讲述,多媒体所展现的色彩鲜艳、音色悦耳、画面活泼的视频、音频、图画、动画等,无疑更能调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手段无法媲美的。

营造氛围不仅仅限于音乐、图片,还可以是影片、幻灯片等。它可多角度的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也可以用多种手段来营造切合课堂内容的环境,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亲历其事,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补充资料新鲜化

地理教材中,与时事结合得不够紧密,学科渗透性不强。课上可展示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时事新闻图片、资料。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盎然。

如“巴以”冲突,南斯拉夫的分裂的有关内容,各地的风景、物产、风俗民情等精美图片,制成课件扩充教材,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又如在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用课件展示当地用头顶运物品的图片,在学生感到奇怪之余,叫学生思考,这种习俗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带,阳光接近直射,头顶运物品,可遮挡阳光起到防晒的作用。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二、利用多媒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决定教学的质量,而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动性的要求,更是规定现代教育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多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例如:教《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自己操作微机,观察各种锋面天气的微机动画演示,然后拼摆或绘制表现锋面天气过程的符号示意图。这样的小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华盛顿博物馆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学生的学习由以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思想和知识,变为主动的学习。

2、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主体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自发产生的对自身地位、作用、能力、价值的认识及强烈的实践欲望”。当这种意识与客观规律相符时,就会对作为主体的人产生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这种主体意 识一旦觉醒,便会稳定地长期地作用于主体身上。这种意识产生在课堂上,会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地理课堂上讲“水环境污染”时。我们先通过多媒体生动的图片,鲜明的文字,立体动画及警示的声音等学习“污染”的原因、危害、治理等。学生看着水面上泛着杂质,听着沉重的背景音乐和解说,再配以醒目的文字,内心必然会受到震撼,主体意识被不断唤起,因为学生深切感受到水污染的严重性,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关注这类事件及认真掌握相关知识规律,甚至想尽各种办法改变这一现状。

3、培养学生主体能力

创造能力是主体能力的最高级形式。它要求学生主体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知识规律,还要据此融会贯通,去发现新事物、新规律。很多时候,多媒体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认知者的学习翅膀延伸到宇宙中去,极大地丰富了认知者的想象空间,便于活跃思维,在兴奋中创新,并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和发现规律。

例如,在讲《东南亚》这一节时,教师会介绍其代表国家──新加坡。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该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状况,其优美的“花园国家”的景色,扼守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但这还不够,教师此时发挥主导作用,提出关键性的几个问题,如“新加坡凭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怎样迅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学生或是讨论或 是独立思考,总结出新加坡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同时世界之大,有很多地方与新加坡有相同之处,这样会激起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媒体丰富的感官刺激,多样的表达方式,思维的纵深,并创造性地将结论应用于对其他国家相关问题的研究中。这便是一种创造、一种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地理是一门跨文理两科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其内部的各种地理要素间也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有些地理事物是由多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于缺乏阅历的学生来说,地理学科的难点常常是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事物,而多媒体则能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

1、关于空间性强的地理教学难点

空间性强的地理教学难点,往往是学生看不清、听不见、摸不着,感知不深、想象不到、理解不透的事物和现象。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制造模拟的运动现象和过程,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学生接受信息时首先有一种严谨务实的感觉,配之以精练的讲解,知识重点、难点会因势利导得以突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世界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问题时,可用Powerpoint 软件制作一幅幻灯片,把绘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地球示意图作为背景,把绘有太阳光束和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的文本框作动画处理,演示时,使 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渐南移,可见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由最高值逐渐变小,白天时间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的范围越来越小,南半球正好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上时,北半球昼最短,北极圈以内全是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本来一个很难讲清的问题,通过电脑幻灯片演示,使学生耳闻目睹,一目了然,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2、关于理论性强的地理教学难点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基本理论,是从历史角度或空间角度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抽象概括。这些理论知识,是理解其他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的理论基础。但这些理论往往脱离学生的实践。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组合的优势,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 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入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使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演示,获得感性资料,进而分析原因,上升到理性。

四、运用多媒体加大了课堂容量

巴班斯基认为: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利用多媒体节省时间,加大了课堂上传递信息的容量。多媒体的快速反应和随机变化在提高教学的强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力。

如讲“降水和干湿地区”一节,按大纲要求应该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授“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两个问题。第二课时再讲“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干湿地区”两个问题。由于电脑动画在课堂上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知识点掌握快,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师许多叙述性的语言可以少说、甚至不说。大大加快了教学速度,一堂课便完成了三个问题。讲完空间分布规律,再讲时间变化特点,避免了把“ 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分在两节课上讲的不足,十分自然、贴切。第二课时讲完“干湿地区”可多做练习来巩固知识,还可从多角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甚至填图作业、选作复习题全部可以在课内完成。既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积极学习《新课标》,综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则可使地理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 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大大缩短认知过程,使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浓、易接受、理解快、掌握牢,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优化课堂结构等等,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如何上好复习课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上好复习课,打造高效课堂

一、专题研讨活动流程(片二)

课堂示范——做课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及复习经验介绍——集体评课互动交流——主任点评指导——学区总结引领

二、关于复习课(片三)

★概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特点:一是“理”,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形成知识网,从而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就是融会贯通,弄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意义: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某一单元或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缺补漏,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教学是栽活一棵树,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

★目的:温故而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常见课型: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复习课类型: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毕业复习(片四)★复习课的常见课堂结构:(片五)

一、确定目标

二、回忆知识

三、疏通整理

四、评价交流

五、练习提升

三、小学数学部分复习课教学现状(片六)★ 教师观:

1、复习课——先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做题训练,尽可能多地做题,做题越多效果越好。

2、复习课没有新鲜感、没法上、难上。(因为复习课跟新授课相比,它更缺少一种固定的结构,固定的内在逻辑。新授课因为有新的学习、探究内容,它有一种固定的内在逻辑存在着。比如,学习圆柱体侧面面积时,要通过运用转化的思想,把圆柱体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展开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就把曲面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探究圆柱体的高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宽,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的关系,最后根据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可见,这里的推导过程是用一步步联系紧密的探究活动很自然地把课堂教学串了起来,这就是新授课一种内在的结构和逻辑,所以,这样的新授课我们就很容易设计几个教学环节,把课上好。而复习课呢,它就缺乏一种教材本身知识结构存在的内在逻辑,所以都觉得复习课很难上。

3、复习课就是练习课,做题——讲评——再练习——再讲评。

4、无法体现教学水平,不愿别人听课。★学生观:

1、复习课——复习无非就是做题、做题、再做题,题海战术,没有新意。

2、复习课——会做的题、做过的题还得做,真没劲,真累……

尤其是我们现在的教学,受小考的影响,复习课难免就是把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恐怕遗漏知识点,恐怕学生练得不够掌握不好,这样一来,复习课,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一点劲都没有,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学的累,教师教的累。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片七)

1、重知识整理,忽略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 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疏通知识点和知识的记忆技巧的训练掌握,而忽视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式单一。

★“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采用练习-讲评-再练习-再讲评的教学方式,更有甚者,先安排半节课的独立作业,再组织半节课的讨论交流或批改讲评或干脆安排独立练习,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查阅参考书和整理收集习题讲解难题上,学生被重复枯燥的机械训练弄的疲惫不堪。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就失去了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够

★复习课上,老师往往表现得主观意识很强,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很少想到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学生想怎么学习等.课堂上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4、忽视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渗透不足。

★复习课上往往重知识系统本身,老师罗列知识,以为学生听懂了,概念理清了会说了,就万事大捷,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学生不会应用,不能归纳与提升。即很少举一反三,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实现知识的迁移。不能把各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巩固提高、融会贯通的目的。

5、教学目标不全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低下。

★复习课上,教师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以记忆为复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形式,以大量的机械训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这样,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和实践活动,脱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脱离了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三维目标也就难以全部实现。

6、因材施教原则性不强,人本主义理念落实不到位。★在复习课上常常看到的是所有的学生经历着同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习题训练,统一的复习规划,不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进行学习,导致优等生止步不前,中等生原地踏步,困难生则迎难而退的效果。忽视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五、如何上好复习课(片八)

(一)了解学情,明确复习目标,做到以学定教。

科学合理制定复习目标,是上好一节复习课的前提。复习前,教师应将所教过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易错之处。同时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作业反馈,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切实的估计,确定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

(二)、选择设计复习策略。依据复习目标,设计一个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复习环境,合理地选择和安排重点知识的学习材料,设计学生能够自由开展的、充分合作交流的活动,书写教学设计。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复习课题。

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

2、创设“大”问题情境。

所谓“大”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的材料中包括复习内容的全部信息。

(四)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小学数学知识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编排的,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知识的纵横之间有一根根无形的线把它们有机的串在一起。复习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构成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并且把重点知识板书出来,给学生一个完整、清晰、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让它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完整的印象。

传统复习课,教师往往把目标定位在“查缺补漏”上,因而呈现给学生的是支离破碎的题目。因而,要把复习课定位在“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

1、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由于课题本身所容纳的知识点的不同,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要让学生通过回忆再现,同时结合读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清楚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不能完全回忆时,可以结合教材去搜索,教师及时板书,这样,学生通过思维的再现、记忆的提炼,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为课堂进一步系统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精神基础。

2、找准“探索点”——系统化整理。当学生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后,重要的首先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而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接着教师可以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根据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进行整理。

3、使用好必要的材料。一是教材。由于课题所包含的知识分散在教材中,学生主要通过教材搜集不能回忆的知识点,通过教材弄清各知识点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寻找各知识点的原始出处,能使学生回忆起当初学习时所用的数学思考方法。二是必要的学具材料,这是物质基础。

4、要让学生合作探索整理。复习课重在使“知识系统化”,而这种目标的实现.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学生在合作探索过程中,不只是获得一些知识性、肯定性的结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知识性、肯定性结论的获得,感受、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揭示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合作探索整理也由于课题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

5、教师要巡视指导,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活动的同时,还应成为数学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和认识数学。首先,教师应尽可能参与到各个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索活动之中,这样才能丰富自己对学生探索活动和探索结果的认识,了解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对问题认识的不同,以便指导接下来的汇报交流活动。同时,参与小组合作探索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指导的过程,指导重在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具体方法:

1、利用学生的整理结果进行知识梳理。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进行知识梳理。

2、教师引导梳理。当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整理结果进行观察,建立起纵向与横向的联系,不断补充与完善,形成稳定的知识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知识系统”,做到心中有数。

3、进行方法的总结。学生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隐藏在其中的是观察、归纳、抽象、概括、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对这些“隐性知识”亦应进行简要的总结梳理。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进行表扬鼓励,发挥评价作用。

(五)、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在合作整理的基础上,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和思维过程。

1、充分估计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整理知识的不同结果,是汇报交流活动得以开展的保障。如果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整理结果不能充分估计,一旦出现预料不到的情况,教师就不知如何处理,交流活动将无法进行。

2、有序开展汇报交流活动。所谓“有序”,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探索情况的前提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3、展示思维活动过程。对数学问题的完全理解,不应只是显性的知识结论,还应有隐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展示学生思维活动过程,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说出“是怎么做的”,而是“是怎样想到要这么做的”。

4、反思评价学习活动。首先,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让学生从被评价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评价者。其次,评价要从不同侧面展开,既可以是对整理结果的评价,还可以是对整理形式的评价,还可以对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另外,评价目标不能定位在办法“好”与“不好”上,要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和“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最后,评价要能引发学生的反思行为,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理念。

(六)注重练习环节,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效率(片九)

复习课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复习课的功能要着眼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包括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因而,练习除有一定量的要求之外,更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还要有一定的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与发展。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题型:

1、基础性练习.2、综合性练习。复习课更注重考查学生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让学生能通过综合性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搜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灵活组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能通过题目的解答,建立起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能力。

3、探索性练习。这类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度拓宽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不断尝试与探索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第二节课)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都相等,这个学生都知道。课上老师反问了一句:如果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就一定等底等高吗?学生通过举例、推理等思考判断,得出了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不一定等底等高,打破了思维的定势,拓宽了思维的宽度与深度。

4、开放性练习。开放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问题答案的不唯一性,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都能得到训练。传统复习课提供给学生的大多是一些封闭性题目,思考空间小,思路狭窄,设置开放性练习,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

5、针对性练习。在理解知识,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要针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设计有针对性地,多种形式的习题。

6、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练习。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合理选择信息、抽取问题实质的能力。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多种策略(游戏、变式练习、现实问题情境、数学背景知识等等)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讨论、整理、沟通、归纳、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

第五篇:巧用微课,打造高效高中化学课堂

巧用微课,打造高效高中化学课堂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微课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课以其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微课在教学中有效应用,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为学生提供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的资源。使用微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微课;特点;应用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提出,要在当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今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丰富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其中微课是一项针对教学重难点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它通过视频、声音等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微课可反复利用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便于每一个学生分析和理解,从而让学生轻松应对高中化学学习。

一、微课的主要特点

1.授课时长较短

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和学习特点,作为微课核心的授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会控制在5到8分钟,最长的微课视频也不宜超过10分钟。与时长45分钟的传统高中课堂相比,微课只能称为课堂片段或微课堂。

2.教学内容较少

与教学内容非常广泛的传统课堂相比,微课的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更能聚焦问题的解决,也更加适合授课的需要。微课本就是为了凸显学科教学中某些知识点而生的教学方式,又或者是为了展现学科教学中特定的教学环节和教学主题的一种教学活动,与大容量、大集合的传统课堂相比,微课的教学内容精炼、简洁,所以微课也被称作微课堂。

3.资源利用便捷

微课对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求是主题要突出、指向要明确、内容要相对完整。以微课的教学视频为主体,统一整合了课例的教学设计、课堂上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和素材、教师的教学反思以及学生的评价反馈和专家的点评建议等相关资源,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主题、多样类型、紧凑结构的教学资源包,创设了真实的微环境。这样的教学资源使用起来才能方便快捷。

4.资源容量较小

在资源空间占用方面,微课的教学视频和配套教学资源的总容量大小多为几十兆,教学视频一般是网络上能够实现在线播放的格式,即流媒体格式,所以教师和学习者都可以在线流畅观看课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不仅如此,还能轻松而迅速地把它下载下来保存到移动终端上,进行线下学习。这个特点既适合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也适合教师之间相互观摩、评价、反思和研讨。

5.教研异于常态

微课的教学研讨可以不受场地的限制,在办公室或者其他场所和平台都可以,但是微课观察和研究的目标主体是教师的教,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只能做出推理和猜测。所以微课教研的目的主要是助力教师完善教学设计和方案、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精选微课内容

在选择微课内容时,教师应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特点与学习能力,可以将较为抽象的化学公式、化学定义及化学原理等知识点制作成微课,确保教学中呈现的微课内容能够降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突破学习难点及高效解决化学学习中存在的疑点。比如,教师可以将高中化学中的燃烧规律、同分异构物质书写规律、取代反应类型、盖斯定理、过滤方式、燃料电池及原电池等知识点作为微课内容。在利用微课讲解化学知识时,教师应确保微课视频能带来一定的感官冲击。在学生观看微课后,教师要及时对微课内容进行点拨、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及记忆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的化学理论知识。

2.展示微观世界,顺利排除教学障碍

化学课中有许多重点和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化学微课视频能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微观世界,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顺利排除教学障碍。例如: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三类晶体的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熔沸点高低的关系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如果通过计算机模拟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如何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又如何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成为单个的分子,在画面上显示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要比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困难得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离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熔沸点高的原因。借助计算软件进行拆分、组合、旋转、着色等操作,动态展示氯化钠、金刚石、石墨晶体及原子的结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行为,溶液中溶解和结晶中的微观过程,逼真模拟各类化学反应,更是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展示微观世界,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多媒体化学微课视频的运用帮助学生把眼前具体的物质和微观世界联通起来,捅破了“微观”世界的窗户纸,给学生打开了进入微观世界的通道,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设计微课习题,展示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仅仅利用视频进行微课教学,难以使高中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应用技能。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应针对理论知识设计习题组,保证微课习题组具有一定的梯度性与层次性,以维持学生对于微课教学的兴趣,并增强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欲望。例如,在讲“化学反应方向”时,教师可以展示化学反应视频,包括NaCl溶液与AgNO3溶液的反应视频、H2O与K的反应视频、Mg与O2的反应视频、Ba(OH)2与NH4Cl的反应视频等。同时,提出问题:上述化学反应属于自发反应吗?反应焓变及熵变小于零还是大于零?可以根据熵变与焓变特点总结出哪些化学反应规律?此外,教师应利用微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硅酸盐”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陶瓷、玻璃及水泥的生产流程,让学生了解硝酸盐、硅酸、二氧化硅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使学生产生化学能改变生活的想法,从而积极学习化学知识。

4.突破时空限制,真实呈现实验过程

高中化学中很多知识,比如化学概念、元素化合物性质、基本原理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的。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巩固和完善其知识体系,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虽然实验教学日益受到师生的重视,但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或课时不足的影响,一些实验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教师多选择用讲述法或者观看教学录像的方法开展,使得学生对这些实验毫无体验,听得索然无趣。如何为学生的实验体验开辟更大空间?微课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型微课,特别适用于时间比较长的实验探究。例如:肥皂的制取、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常见的电池种类及工作原理、甲烷与氯气的光照、乙烯的催熟、海水提盐、海带中碘元素的测定等,都可以制作成相应的微课,除了课上播放和分析外,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打开实验探究的设计思路,总结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虽然教材对这些实验也有配套视频资料,但多是通用型,不一定适合每个教师的教学实际,而这种利用学生实验过程为素材录制的微课,学生的参与度高,正误操作都会呈现,课堂互动性强,教学效果更好。

总之,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有效地??用于化学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教学的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更能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视野,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安庆.例谈微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14(05).[2]钱华.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4(06).

下载如何打造高效课1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打造高效课1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屏山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百年的风雨征程,百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今天特有的人文内涵,从1908年红亭书院“学而咨仕、为民先锋”的古训到“构建欢乐和谐......

    打造高效课堂

    一、推进超前自主,打造高效课堂。 校长刘长清指出“超前自主”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超前”即:时间超前,内容超前,意识超前。“自主”是:主动性,即变学生学习被动为主......

    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读书心得体会 中心小学 韩江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课堂教学更是事在必行。优质教学一定是高效的,而......

    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课堂魅力四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充满魅力,即教师点拨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引人人胜。下面笔者......

    打造高效团队★

    如何打造高效团队《资治通鉴》作者北宋名臣司马光“大匠无弃材、尺寸各有施”与清嘉靖名将杨玉春“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给......

    打造高效团队

    一、高效团队的特点高效团队是一个怎样的团队呢?其实高效团队具有的条件很简单:1、规模比较小,一般不超过10人;2、互补的技能,即团队各成员至少具备科技专长、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 精心编写导学案 作者:金岭中学历史课题研究小组 文章来源:乳山市金岭中学 点击数:7701 更新时间:2009-9-2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减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打造高效课2doc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打造高效课堂近年来,教育界对“减负增效”的呼声越演越烈,如何在课堂中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负 担,又能让学生高效地学习,我们不防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