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 记叙文阅读
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记叙文阅读
2014年十堰市
(一)阅读《最小的星星也闪光》,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16分,第9、12题各2分,第10、11、13、14题各3分)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 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⑩“老师别生气,您喝茶!”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
“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别总是打孩子。”
“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
“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9.请你谈谈对小说题目的理解。
10.请你用四字词语,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星夜家访——()——()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贯穿全文,将 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B.第①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忧郁、自私、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
C.第②段到第⑧段,设置了两个悬念性的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发展。
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如: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心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
1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下面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1)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2)“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13.仔细品味最后一段中的划线句子,说说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14.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文中的“我”进行评价。(至少两点)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16分)9.(2分)①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②形象地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③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看到明亮的星星,更要善于发现那些微光的不起眼的小星星,④题目点明了小说的主旨,⑤形象新颖,设下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每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意对即可。)
10.(3分)(课堂**)——星夜家访——(真相大白)——(期望发光)(每空1分,跟小说情节的四个环节分别对应,意对即可;多字、少字该空不得分。)
11.(3分)A 12.(2分)(1)①不被理解的委屈 ②挨训后的后悔 ③被叫家长的害怕(2)①受到鼓励后的兴奋。②得到肯定后的激动。(每小题1分,写出任一点即可,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13.(3分)内容上:①暗示文章的主旨。②烘托意境,增强文章的蕴味。结构上:①照应了题目。②与第九段相呼应。③引出后文。(必须是从“内容上”、“结构上”两方面作答,每点1分,答出任三点即可;如果只从一个方面作答,最多只能得2分。)
14.(3分)①“神采飞扬地讲着课”,说明“我”是一个爱岗敬业的老师。②课堂被窃笑搅起波浪让“我”怒火中烧,说明“我”是一个严格而比较急躁的老师。③课间平息了自己的怒气,说明“我”是一个能及时反省、严格要求自己的人。④亲自家访,说明“我”是一个注重了解真相、关爱每一个学生的老师。⑤鼓励潘小锋发挥特长,说明“我”是一个爱护学生、善于引导学生的老师。(答出任两点即可;概括具体情节0.5分,评价特点1分,只要是结合原文的具体情节分析,意对即可。只写情节而没有评价0分,只写评价而没有情节1分。)2014年孝感市
(三)现代文阅读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 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 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选自《联谊报》,有改动)13.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2分)14.根据提示,填充方框。(4分)
情节:突遇暴雪→ ① →发现黑点→ ② →发现村庄 心理: ③ →焦急万分→ ④ →失望之极→放下心来 15.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
①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②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16.第五段划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40字以内,2分)17.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3分)
18.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3分)
13、示例:
“大雪”一词既指自然界的雪,又虚指人生的困难;“封”字将人心化抽象为具体。整句话写出困难掩藏、阻挡不了希望,具体生动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扣住“大雪”“封”任意一词表述,答出主旨)
14、①雪地迷路;②看到水井;③满心恐慌;④精神一振(意近即可)
15、示例:
①“一次次”,是写次数多,表明寻找村庄的急切心理和艰难过程。“唯一 ”,意思是仅有的、别无其他,写出了对那个黑点寄寓的希望之大。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身处雪原难 见人踪的失望和惊慌心理。
16、答案略。(须使用第一人称且扣住“猜测得以证实而产生的惊喜之情”作答)
17、①实指吃水用的井;②指人心;③指方向、希望。(每点1分)
18、开放题。(能扣住“困难”“希望”“行动”三个关键词,结合自身经历谈论即可)2014湖北省宜昌市
二、忆大师之智 得幽默意趣(13分)◆孙燕华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钟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jū,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 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选自《北京晨报》
15.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16.成语谐音往往造成幽默效果,请还原文段④中“坐椅待币”这个成语。(1分)
17.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下边加点内容的表达效果。(2分)
⑪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⑫一边神秘地慢 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
18.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三位大师各自的幽默特点。(3分)
19.结合文段⑩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3分)
20.积累链接:初中阶段我们曾学过冰心的作品《 》,她的诗集《繁星》《春水》是饱含童真与母爱的智慧之作,深受印度诗人 的影响。(2分)
二、忆大师之智 得幽默意趣(13分)
15.(2分)示例:智者的幽默,智者幽默心等等(抓住“智者”“幽默”两个关键词即可)16.(1分)坐以待毙
17.(2分)⑪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杨绛先生与我打招呼时的可爱和热情。⑫运用了神态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启功先生故弄玄虚卖关子时的可爱样子。(意近即可)
18.(3分)杨绛:童心未泯;冰心:机智灵活或反应敏捷;启功:思想鲜活或时尚新潮或富有童心(意近即可)19.(3分)示例:首先要有“博大的学识”,其次要有“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所以我们现在要博览群书、丰富学识,勇于实践,增加阅历,才能 造就“善于幽默的心”。(意近即可,答出第⑩段中两点各1分,结合实际1分)20.(2分)《荷叶母亲》《观舞记》《谈生命》(任写一篇即可);泰戈尔 2014湖北株洲市
(二)落 日 朱启平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目睹日本代表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签字的地方在战舰右侧将领指挥室外的上层甲板上。签字桌上铺着绿呢台布,每边放一把椅子。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联合国签字代表团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给日本代表排列。桌前左方将排列美国五十位高级海军将领,右方排列五十位高级陆军将领。桌后架起一个小平台,给拍电影和拍照片的摄影记者们专用。其余四周都是记者们的天下。我站在一座在二十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签字桌约两三丈远。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入口处又排列着一小队精神饱满、体格强壮的水兵。
八点半,乐声大起,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他是坐驱逐舰来的。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升起一面美国国旗。
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以中国徐永昌将军为首的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这时,日本代表团乘一艘小艇来到。乐队寂然。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一共十一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
九时整,麦克阿瑟昂首走到扩音机前,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与日本作战各国签字。”麦克阿瑟坐到椅子上,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签字。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全体签字毕,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在日本那份投降书上签字时签低了一格,占了法国签字的位置,法国代表顺着签错了地方,随后各国代表跟着也都签错了。麦克阿瑟的参谋长于是依着规定的签字地方予以更正,旁边附上自己的签字作为证明。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节选自《中外记者笔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出版社,1987年)12.本文标题“落日”的意思是。
13.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仪式,麦克阿瑟为什么安排在美国军舰上、美国国旗下举行?
14.麦克阿瑟是坐驱逐舰来的,日本代表团则是乘小艇来的,为什么? 5.投降书“签错了”,日本代表为什么不要求重新签一份而接受了“不干净”的投降书?(假设日本有权要求重签,盟国同意重签)
16.作者对签字仪式结束的时间点“九一八”的强调,对侵略者有何警示作用?
(二)12.日本(战败)投降。(2分)
13.凸显美国的地位(重要性、强大等)。(2分)
14.要点:可以让胜利者尽显胜利的骄傲(尽享胜利的喜悦),(1分)让失败者尽显渺小(屈辱)。(1分)15.签投降书是耻辱的,再签一次等于双重耻辱。(所以哑巴吃黄连,自认倒霉)(2分)16.要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或玩火者必自焚等。(言之成理即可)(2分)2014湖北株洲市
(三)(晁盖)一行人上岸,王伦领着一 班头领 出关迎接。晁盖等慌忙施礼,王伦答礼道:“小可王伦,久闻晁天王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且喜光临草寨。”晁盖道:“晁某是个不读书史的人,甚是粗鲁,今日事在藏拙,甘心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不弃幸甚。”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晁盖心中欢喜,对吴用等六人说道:“我们造下这等弥天大罪,哪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吴用只是冷笑。次早天明,只见人报道:“林教头相访。”七个人慌忙起来迎接,邀请林冲入到客馆里面。吴用便动问道:“不知谁荐头领上山?”林冲道:“柴大官人(柴进)举荐到此。”吴用道:“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头领坐。此天下之公论,也不负了柴大官人之书信。” 辰牌已后,三四次人来催请。晁盖和众头领却来赴席。王伦等都出来相接,分宾主坐定。王伦便起身把盏,对晁盖说道:“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非是敝山不纳众位豪杰,奈缘只为粮少房稀,恐日后误了足下,众位面皮不好,因此不敢相留。”说言未了,只见林冲双眉剔起,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吴用便说道:“头领息怒。自是我等来的不是,倒坏了你山寨情分。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林冲大怒道:“量你(王伦)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可怜王伦做了多年寨主,今日死在林冲之手。(以上第十九回)
宋江(对招降钦差太尉宿元景)道:“小可水洼,自从王伦上山开创之后,却是晁盖上山,今至宋江,已经数载,附近居民,扰害不浅。”(第八十二回)(节选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17.吴用夸赞林冲武艺超群,应坐第一把交椅,目的是什么?
18.林冲说王伦是“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所以不能做山寨之主。林冲的理由为什么不能成立?
19.作为梁山的后来者,宋江能够承认王伦对梁山有开创之功,除了他比较实事求是以外,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答出1条理由即可)
(三)17.挑拨林冲与王伦的关系。(2分)
18.王伦正因为仕进无途,才落草为寇,(何罪之有)。(1分)梁山非(创作研究)“文学”之地;或落草为寇不需要“文学”;或晁盖也没有“文学”等。(1分)(言之成理即可)
19.宋江不是当事人,因此能相对中立,不偏不倚;或可以制衡(约)(或打压)晁盖派势力。(2分)(言之成理即可)
2014辽宁省丹东市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2—28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9分)传递
⑪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⑫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⑬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⑭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 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⑮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⑯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⑰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⑱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⑲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原文有改动)
22.请将“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这个句子,正确、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格中。(2分)23.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2分)
十分痛苦 ① 重拾希望 ② 十分感激 24.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5.第(6)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26.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⑰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2分)
27.分析结尾划线句“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28.请结合选文的内容,谈一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3分)
(二)记叙文(共19分)22.抄写正确、工整即可(2分)
23.①非常感动(或感到温暖)(1分)②心急如焚(1分)
24.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答出三点即可)(3分)
25.插叙。(1分)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1分)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品质,(1分)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1分)
26.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1分)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1分)
27.总结全文,(1分)照应题目(或点题),(1分)点明善心的传递可以温暖人心这一主旨。(1分)28.能联系选文(1分),谈感受(1分),语言连贯、通顺(1分)。
示例:小男孩因为善良,受到“她”的资助读完大学;“她”因为善良,火锅店的生意由冷清又好转起来。善良不仅温暖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2014重庆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一17题。(21分)喜旺的年 谷凡
①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到喜旺的身上。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儿,树上和房 子上落了白白的一层。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非常沮丧,是的,他害怕,特别特别害怕这场雪下大,如果这是一场大雪,许多的地方又会不通车。
②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传来,听响声,这鞭炮是世界家放的。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是世界的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了。这几年,只要谁的爸爸妈妈从外面打工回来,到家后总是要先放一挂鞭炮。③喜旺的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也是要回来的,自从他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过年的那天起,就天天数日子,兴奋得睡不着觉。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喜旺起床,等喜旺把早饭做好,老天爷居然飘起了雪花。
④喜旺今年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不是农忙时,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饭的,可今天他高兴,也想让奶奶高兴。奶奶60多岁了,而且还有高血压,平日里,这个家里只有喜旺和奶奶两个人。
⑤一边做早饭,喜旺一边想着爸爸妈妈会给自己带什么礼物。老实说,他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妈妈能回来过年,他就高兴。有一次同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这 个同学打了起来,结果被罚站。喜旺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他特别想念爸爸妈妈。
⑥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他真想上去用身体挡住天上那个下雪的口子,让雪不要再下了。“喜旺,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去接哟!”是隔壁二爷的声音。喜旺顾不上丢下手里的书本,转身冲出大门……
⑦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安静静,连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没有。就在喜旺忐忑不安的时候,远远地,有两个人影从路的另一头走来……喜旺兴高采烈地迎着那两个人跑去。
⑧近了,又近了,喜旺喘着气,爸爸妈妈就在前面,喜旺笑出了声。跑了一会儿,喜旺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他放慢了脚步,准备就这样迎着爸爸妈妈走过去。喜旺在心里数着,二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们,就是他们,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妈妈真的出现了。喜旺走到了爸爸妈妈身边,他想张嘴喊爸爸妈妈,可不知怎么,他居然没有喊出来。⑨爸爸妈妈走到喜旺身边,脚步匆匆,他们是那样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
⑩喜旺和爸爸妈妈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没有认出自己。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爸爸 妈妈已经 有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们走时,自己才6岁,而现在的自己,已经长高长大了。
(11)喜旺还记得,上次爸爸妈妈悄悄离开时,他整整哭闹了一个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闹,就是不见爸爸妈妈的影子。一星期、两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这样跟着奶奶渐渐长大了,大到他们都认不出了。
(12)爸爸妈妈走的第一年,本来要回来过年的,可是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要给留下过年不回家的人发红包。想到这些,喜旺的泪水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13)这个时候,雪住了,看着爸爸妈妈进村的身影,喜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躲到村头的一面矮墙下,呆呆地望着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块钱买的鞭炮还没有放呢!
(14)远处传来奶奶的叫喊声:“喜旺,你在哪里?你爸爸妈妈回来了……”(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有删改)
13.喜旺再见到父母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13.得知父母回家消息后,每天就兴奋得朝思暮想,急切盼望。见父母那一天,害怕雪大,见雪越下越大越揪心;高兴做好早饭后焦急地等待,在忐忑中兴高采烈去迎接父母。见到父母时,因太激动张嘴喊不出爸妈,酸楚委屈油然而生,忍不住哭出声来。
14.请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
14.原句文字照应前面喜旺“天天数日子”的生活,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喜旺在漫长等待中那种朝思暮想急切盼望的煎熬,表现了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删去后则无法表达出这样的效果。15.文中第①③⑥段对“雪”的描写,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4分)
15.第①段描写雪,表现了喜旺的沮丧害怕心情;第③段反衬了喜旺心情的高兴,暗示了希望心情可能发生的变化;第⑥段以雪越下越大,写出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以雪景衬托人物心情,表现喜旺盼望父母的急切心情,表现了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
16.文中第⑨段划线部分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
16.动作细节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母盼望回家见到亲人见到儿子的急切心情;喜旺看父母望自己时陌生的感觉,一方面表现了希望的失落感心酸感,另一方面也深刻表现出三年父母未回家,父母和儿子心灵上的陌生感。17.有人说:“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尖,融不进去拔不出来。”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7.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的当下存在的普遍现象,外出的父母为了生存,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无奈背井离乡,户口入学等诸多现实问题又只能让留守的儿童无奈地留守家乡。这种空间距离逐渐会演变成亲人间的情感距离、心理距离。就像文中的喜旺,独自留守中盼望父母回家,可回家的父母居然不认识自己,和自己形如陌路。这就是中国当下留守儿童问题的两难境地,谁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2014上海市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列车上
①前两天我坐火车出差,一路看着窗外荒凉的冬日 风景,听着咣当咣当的车轮声,实在是无聊透顶。我想找个同行的旅客,聊聊天,打发时间。
②首先把目光落在了对面的小伙子身上,年龄相仿,应该有共同语言。我正在考虑用什么话来开头,只见那小伙子打开随身带的电脑包,取出笔记本,放在腿上开始上网。于是耳朵里传来了QQ的提示音,原来人家有人聊天。③左边是个美女,一直侧脸向窗外看着,虽然咱不贪图什么艳遇,但是如果有一个佳人旅途相伴,聊聊天,也是很不错的。我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清了清嗓子,用尽量绅士一些的语调说:“你好,是不是没来过这里,见你一直在欣赏外面的景色啊?”话音落下,美女却丝毫没有反应。仔细一瞧,人家秀发遮掩的耳朵里耷拉下一条黑线来,原来在静静地听音乐,把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排斥在外。
④我灰头土脸地苦笑一下,扭头看斜对面的那个大爷。大爷穿着非常朴素,慈祥的面容,一看就是个实在人,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大爷似乎觉察到我的目光一直盯着他,马上把手提包抱在怀里,把头埋下去,身子向我相反的方向扭了扭。我颇为尴尬,使劲咽了一口唾沫,站起身来。
⑤我穿过车厢,走到了两节车厢的接头处。看见一个中年人在那里抽烟。我凑过去,掏出一支烟来,赔着笑说:“车厢晨禁止抽烟,憋坏了,也过来抽一口。大哥,借个火。”中年人犹豫了一下,掏出打火机递过来。我在火车的晃荡中把烟点着,吸了一口,把打火机还给他,说:“谢谢啊,大哥这是去哪?” ⑥中年人把还剩下一大截的烟掐灭,说了声:“你接着抽,我回座位了。”
⑦我正呆 滞在那里,一个八九岁的阳光男孩出现在眼前,“叔叔,请问您,高大笔直的树就是白杨树吗?”
19.第①段画线部分的作用是。(3分)
20.细读第②─⑥段,“我”想与人聊天却四次未能如愿,请把“我”遇挫后的“反应”填写在下列横线上。(4分)第一次:失望; 第二次: ; 第三次:尴尬; 第四次:。21.第⑥段中年人的言行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4分)22.对本文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告诫人们,身处信息化时代,不能因人机交流而忽略人际交流。B.警示我们,身处陌生的环 境,应该注意保持适度的警觉和距离。C.提醒人们,在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也要多点信任,多点交流。D.劝导我们,即使社会复杂,人么交流方式各异,仍需待人以礼。23.练习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5分)
(二)(20分)
19.(3分)渲染列车上所见所闻的单调乏味,表现“我”无聊的心境,引出下文“我”找同行者聊天的情节。20.(4分)苦笑(2分)呆滞(2分)
21.(4分)对“我”怀有戒备之心(2分),不愿与“我”交流(2分)22.(4分)C(4分)A(2分)
23.(5分)阳光男孩的主动交流与前文其他人的表现形成反差(对比),引发我们对人际交流问题的思考(3分)。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以回味和思考的空间(2分)。2014浙江省衢州丽水
(一)(14分)爬树的男孩
尼古拉斯•保罗(英国)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那棵猴面包树,这是拉瓦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仅仅只是两三分钟,耳边便会响起一声熟悉的口哨声,有人来了,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营房。
“看到了什么?”刚刚躺下,安德烈便拖着瘸腿凑过来问道。拉瓦不想回答,但安德烈就是那个吹口哨的人。两人约定,拉瓦每天爬上树冠看看周围,看看远方,下来之后再把看到的新鲜事儿告诉放风人,也就是安德烈。三年了,两人还算默契,在这座死寂的集中营,每天都有人因为严厉的禁锢而自杀,他们却因为那棵猴面包树而充满希望。“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
安德烈一双粗糙的手在拉瓦头上抚摸,要不是因为拉瓦是黑人,连安德烈自己都会觉得眼前熟睡的少年就是自己的儿子。当然,拉瓦是不会明白安德烈的心情的,更不会想到,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
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白天的时候,很多纳粹士兵坐在树底下休息,恨得拉瓦牙痒痒。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觉得那棵树属于自己。
可惜,连安德烈也没想到,梦想会突然破碎。那天晚上,他吹了好几次口哨,可拉瓦就是不肯下来,直到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奔来,他知道,出事了。
拉瓦毕竟是个孩子,熬不住接二连三的酷刑,便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因为安德烈提供的精确信息,纳粹分子瞬间溃败,整座集中营安全解放。
安德烈伤得很重,但令随军医护人员奇怪的是,哭得最伤心的竟然是一个黑人男孩。毫无疑问,这个男孩就是拉瓦。在安德烈昏迷的日子里,他一刻都没有离开他的“搭档”。尽管医生开玩笑地跟他解释:“只要挂上水(打吊针),一定能起死回生,你就放心吧。”可是,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
当远处的炮声逐渐平息,安德烈终于睁开了眼睛。可是,拉瓦却不见了,几个医生都非常好奇地询问安德烈,那个黑人男孩到底是什么人,此刻又突然消失,他到底去哪了。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
在安德烈的带领下,一行医生再次来到集中营。顺着安德烈的手指,他们看到,那棵猴面包树的半个树冠已经不见了,树叶也是稀稀拉拉。显然,它遭炮击了,在烈日下显得奄奄一息。
但这跟拉瓦有什么关系?随行医生面面相觑,却听安德烈一声口哨,树干后便露出了一个脑袋。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医院的吊瓶,准备往上爬。安德烈这次也不再躲在一旁放风了,而是拖着腿往前奔去,也不知是为了那棵树,还是树后的男孩。
(选自2012年第4期《微型小说选刊》 谢素军译)
5.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与人物有关的内容。(2分)⑪拉瓦利用 ▲。⑫安德烈利用 ▲。
6.品读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⑪[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甲、乙两句中加点处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⑫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终于”一词与前文哪些内容相呼应?)
7.文中写道:“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请结合语境,揣摩拉瓦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8.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6分)现代文阅读(26分)5.(2分)⑪示例:拉瓦利用夜色作掩护,偷偷爬上猴面包树,看新鲜事。⑫示例:安德烈利用拉瓦搜集情报。(每小题1分,理解合理即可)
6.(4分)⑪甲句“也没吐出”表现了安德烈宁死不屈。乙句“才吐出”写出了安德烈此时感慨很多,心情复杂。(每处1分,意思符合即可)
⑫“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安德烈)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每处1分,答对两处即可)
7.(2分)示例:安德烈伤得这么重,他会死吗?打吊针真的能救活他吗?他被打成这样,都是我害的。我要一刻不离地守着他,陪着他。(根据揣摩的合理程度酌情给分)8.(6分)分四个层级赋分:
第一层级:对问题没有形成理解,或表达逻辑混乱,得0分。示例: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
第二层级: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未经分析直接得出结论,得1~2分。示例:猴面包树让拉瓦和安德烈感受到生存下去的希望,所以作者要多处写到这棵树。
第三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但结论肤浅,得3~4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安德烈和拉瓦合作行动的场所;在集中营残酷的环境中,他们将渴望自由、向往未来的梦想寄托到这棵树上;猴面包树被炮火炸得奄奄一息,拉瓦试图用医生治疗安德烈的方法救活它。故事情节与猴面包树紧密相连。
第四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写出自己的发现,并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得5~6分。示例:猴面包树是小说的情节线索,安德烈和拉瓦的合作、被捕、受刑、得救,都围绕着这棵树展开,它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猴面包树是小说人物生死相依的见证,他们在集中营的生活与树已融为一体:拉瓦在树上瞭望,安德烈在一旁放风;在残酷的环境中,这棵树让他们满怀希望,共同坚守;人遭受酷刑,树也经受了战火,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一个不离不弃陪伴。猴面包树更是自由、希望与生命的象征,醒来的安德烈,受伤的树,拿着吊瓶救树的男孩,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引发人们对生命、人性与战争的严肃思考。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㈠生命的囚笼 [美]米尔•哈斯恩
我去佛罗里达旅行,姑姑阿加莎最近搬到米勒丽姆山的社区里,我决定去看望她。
“我没有在表单上看到您的名字。” 门卫对我说。我连忙回答:“噢,我没有告诉姑姑。我姑姑叫阿加莎。”门卫立刻在电脑上找到了姑姑的电话并开始打电话。在他拨打电话的时候,我注意到已经有好几辆汽车在后面等着。
“电话正忙。”门卫回答我。他看了看越来越多的汽车,显得有些焦急了。他试着再次拨打可还是没有接通,而后面的汽车越来越多。最后,他问我可不可以等会再过来,我同意了。
我把车开到了不远处,然后用手机拨打姑姑的电话也是占线,我不可能在佛罗里达炎热的太阳下一直打下去。我回头望了一下门卫室,两位门卫正忙着检查那些汽车没有时间顾及我。我再看了下小区周围的栅栏,只有一米多高。不知道在什么力量的驱使下,我瞟了一眼后快速翻过栅栏。社区里分了很多小区,我姑姑住在安瑞勒小区里,但是我根本找不到。一个高尔夫球场在入口处也设置了一个小守卫厅,我听到那个守卫说道:“约尼太太,你必须有ID卡才能进去。这是我们的规定,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啊。如果要是有恐怖分子进来那怎么办?”老人解释道:“我只是今天忘带了。”“我可以载你回去取ID卡,不过你要记得,不管你去哪一个公共场所你都需要ID卡。”
他帮助老人坐上了汽车并开动了。突然,从车顶上滑下来一个小黑色的对讲机。对讲机是守卫在扶老人的时候放上去的,我立刻跑过去捡了起来。突然,我的身后传来喊声:“嘿!你!去哪里?”我回头一看,两个门卫正挥着手向我这边跑来,他们看起来很愤怒。
我抬腿就跑,躲进了两栋楼之间的墙角处并伸出头来探探情况。一个门卫拿起对讲机讲话,我从手中的对讲机中听道,“有人闯入了社区!最后在佛罗特街看到!”
片刻间至少十几辆车赶到了那里,门卫解释了一下情况后他们便开始搜寻我。
我有了一个主意。我拿起对讲机说:“闯入者在安瑞勒。” 顿时,所有的车涌向了同一个地方,我马上知道了安瑞勒的位置。“噢,不,闯入者出现在游泳池旁边!”我再一次喊道。等他们离开后,我去了安瑞勒。姑姑见到我后非常惊喜,她连忙给我准备了冰茶和曲奇饼。在我和姑姑聊天时,一只小鸟飞到了阳台上。当我想上前看看的时候,姑姑叫住了我:“米尔!别过去!可能有危险!”我诧异极了。姑姑解释 道:“这只鸟我从来没见过,可能带有病毒。”随后她又接 着说:“我的电话坏了,你的手机借我用下,我给守卫报告一下。”我慌了,连忙冲上前去赶跑了小鸟。
几个小时后,我再一次导演了一群安全守卫在社区追逐闯入者的游戏。看到金黄色的阳光照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之上,我却觉得这像是一个生命的囚笼,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让我想起我在郊区的别墅,突然我觉得它珍贵起来。那里有鸟语花香,有山有水,但没有守卫。因为,在那片纯净的大自然里,根本不需要守卫。我是如此地渴望,人们心中善良的灯塔再高再亮一点,让我们都能够忘我地欣赏这个世界的鸟语花香,还每一个灵魂无需防守的安宁自由和谐的美丽世界。
6.文中哪些事情让“我”产生“生命的囚笼”的感觉?请简要概括另外三件事情。(3分)⑪________________ ⑫__________________ ⑬_________________ ⑭姑姑怀疑小鸟带有病毒,想报告守卫。7.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⑪片刻间至少十几辆车赶到了那里,门卫解释了一下情况后他们便开始搜寻我。(“片刻间”能否删除?并陈述理由。)⑫ 顿时,所有的车涌向了同一个地方,我马上知道了安瑞勒的位置。(“涌”能否换成“驶”?并陈述理由。)8.有读者说,写姑姑怀疑小鸟有病毒这一情节显得有些多余,你赞同这一说法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9.文中“我”产生了“生命的囚笼”的感觉,同时又有一种强烈的渴望。结合全文主旨和下面阅读材料,阐述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6分)【阅读材料】
米兰•昆德拉说:“倘若没有了自由,人的生命绝不可能在囚笼里开出绚烂的奇葩。”“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示例⑪.“我”没能联系上姑娘,门卫不让“我”进入社区。⑫约尼太太忘带ID卡,守卫不让进入高尔夫球场。⑬“我”翻越栅栏闯入小区,众多守卫在小区里追逐搜寻“我”。
7.⑪不能删除,“片刻间”强调时间之短,速度之快,表面守卫工作认真负责,也写出了守卫当时高度紧张的心理。⑫不能替换,“涌”形象地写出车辆像潮水一般快速赶去的情景,强调车辆多,而“驶”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8.不赞同,写姑娘怀疑小鸟带有疾病这一情节,说明人类已经警惕过度,对一只普通的小鸟要额充满怀疑和猜忌,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内容和主题两个方面进行理解,说明不赞同的原因,如果回答“赞同”,能言之有理即可。赞同。前面已经有很多的事情来表达主题,内容已经充实,没有必要再写姑娘怀疑小鸟带有病毒的事件,所以显得有些多余。
9.⑪示例:为方便进出,希望社区里不要设置保安和守卫,或者将房子建到郊区去。⑫这篇文章让读者明白了大自然的珍贵,要珍惜爱纯净的大自然,没有必要猜忌和怀疑动物。⑬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愿望:人与人之间不要过多的猜忌、怀疑和提防,要多一点沟通、理解和互信,不仅要珍爱纯净美丽的大自然,而且要构建一个无需防守、安宁自由、和谐美丽的世界。⑭这篇文章揭示当下现实社会真实的一面:人与人之间不够信任,常常怀疑、猜忌他人,甚至出现过度的警惕和提防,失去应有的信任和自由,像处于“生命的囚笼”中一样。这篇文章启示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艰辛与沉重容易让人扭曲和变形,容易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我们有必要挣脱“生命的囚笼”,去构建一个无需防守、安宁自由、和谐美丽的世界。
2014浙江省台州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12题。
(一)(17分)钓 虾 鲁彦①
每年一到夏天,河水渐渐浅了,清了,从岸上可以透澈地看到近处的河底。早晨的太阳从东边射过来,石洞口的虾便开始活泼地爬行。伏在岸上往下望,连一根一根的虾须也清晰地看得见。这时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我也开始忙碌了。从柴堆里选了一根最直的小竹竿,砍去了旁枝和丫杈,在煤油灯上 把弯曲的竹节炙直了,拴上一截线。从屋角里找出鸡毛来,扯去了管旁的细毛,把鸡毛管剪成几分长的五截,穿在线上,加上小小的锡块,用铜丝捻成小钩,钓竿就成功了。然后在水缸旁阴湿的泥地,掘出许多黑色的小蚯蚓,用竹管或破碗装了,拿着一只小水桶,就到墙外的河岸上去。“又要忙啦!钓来了给谁吃呀!”母亲每次总是这样的说。但我早已笑嘻嘻地跑出了大门。
把钩子沉在岸边的水里,让虾儿们自己来上钩,是很慢的,我不爱这样。我爱伏在岸上,把钓竿放下,不看浮子,单提着线,对着一个一个的石洞口,上下左右地牵动那串着蚯蚓的钩子。这样,洞内洞外的虾儿立刻就被引来了。它颇聪明,并不立刻就把串着蚯蚓的钩子往嘴里送,它只是先用大钳拨动着,作一次试验。倘若这时浮子在水面,就现出微微的抖动,把线提起来,它便立刻放松了。但我只把线微微地牵动,引起它舍不得的欲望,它反用大钳钩紧了,扯到嘴边去。但这时它也还并不往嘴里送,似在作第二次试验,把钩子一推一拉地动着。我便把线搓动着,一紧一松地牵扯,使钩尖正对着它的嘴巴。看见它仿佛吞进去了,但也还不能立刻提起线来,有时还须把线轻轻地牵到它的反面,让钩子扎住它的嘴角,然后用力一提,它才嘶嘶嘶地弹着水,到了岸上。
把钩子从虾嘴里拿出来,把虾儿养在小水桶里,取了一条新鲜的小蚯蚓,放在左手心上,轻轻地用右手拍了两下,拍死了,便把旧的去掉,换上新的,放下水里,第二只虾子又很快地上钩了…… “你这孩子真会钓,这许多!”大人们望了一望我的 小水桶,都这样称赞说。到了中午,我的小水桶 里已经装满了。
“看你怎样吃得了!……”母亲又欢喜又埋怨地说。
她给我在饭锅里蒸了五六只,但我照例地只勉强吃了一半,有时甚至咬了半只就停筷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水桶里的虾儿呆的呆了,白的白了,很少能够养得活。母亲只好把它们煮熟了,送给隔壁的人家吃。“你只是给人家钓,还要我赔柴赔盐赔油葱!”她老是这样地埋怨我。“算了吧,大热天,坐在房子里不好吗?你看你面孔,你头颈,全晒黑啦!”
但我又早已拿着钓竿、蚯蚓,提着小水桶,悄悄地走到河边去了。夏天一到,没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空水桶出去,满水桶回来。
直至秋天来到,天气转凉了,河水大了,虾儿们躲进石洞里,不大出来,我也就把钓竿 藏了起来。但这时母亲却恶狠狠地把我的钓竿折成了两三段,当柴烧了。
“还留到明年吗?一年比一年大啦,明年还要钓虾吗?明年再钓虾不给你读书啦,把你送 给渔翁,一生捕鱼过活!……”
待下一年的夏天到时,我的新钓竿又做成了:比上年的长,比上年的直,比上年的美丽,钓来的虾也比上年的多。母亲老是说着照样的话,老是把虾儿煮熟了送给人家吃。(选自散文《钓鱼》,题目有改动,文章有删改)【注释】①鲁彦(1901~1944),浙江镇海人。著名乡土小说家、翻译家。5.读完全文,请你简要写出“我”一到夏天就去河边钓虾的原因有哪些。(4分)
▲
6.文章第二段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请你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4分)
▲
7.比较鲁彦《钓虾》与下面四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根据要求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表格第一栏仅填写一项字母序号)(4分)
A.《安塞腰鼓》(刘成章)B.《端午的鸭蛋》(汪曾祺)C.《海燕》(高尔基)D.《那树》(王鼎钧)⑪与《钓虾》语言特色最接近的课文 ▲ ⑫《钓虾》与你所选课文的共同语言特色 ▲ ⑬抄录《钓虾》中能体现其语言特色的一个句子 ▲ 8.你喜欢文中的母亲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5分)▲
(一)(17分)
5.①孩子好玩的天性;②可以享受跟虾斗智的乐趣;③钓到的虾多,可以得到大人们的称赞;④钓到的 虾多(母亲拿“我”的虾和邻居分享),让“我”有成就感;⑤在河边和其他的小伙伴们一起钓虾的自在和快乐。评分标准:4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满分。只答出“喜欢钓虾”得1分。
6.①写出“我”做钓竿动作的娴熟;②写出“我”想出去钓虾的迫切心情;③写出“我”对自己动手做钓竿的喜爱和自豪;④写出农村孩子的能干。
评分标准:4分,答对两点,即可满分。若只答“准确、形象、生动”,不得分。7.(1)B(2)朴素(朴实、质朴、散淡),自然(清新),细腻。平淡而有味。
(3)示例:△伏在岸上往下望,连一根一根的虾须也清晰地看得见。△在水缸旁阴湿的泥地,掘出许多黑色的小蚯蚓,用竹管或破碗装了,拿着一只小水桶,就到墙外的河岸上去。△但我只把线微微的牵动,引起它舍不得的欲望,它反用大钳钩紧了,扯到嘴边去。△“看你怎样吃得了!……”母亲又欢喜又埋怨的说。△母亲老是说着照样的话,老是把虾儿煮熟了送给人家吃。
评分标准:共4分。(1)1分。(2)2分。前面三点中能答出其中两点的,得2分。答出“平淡而有味”(或语意接近的),即得2分。(3)1分。8.示例一:(5~3分)
我喜欢母亲,因为:①从母亲劝“我”别出去钓虾,心疼“我”“晒黑”,可以看出她的慈爱;②从母亲老是埋怨甚至折断钓竿,却始终放任“我”出去钓虾,可以看出她的宽容;③从母亲老是把煮熟了的虾送给人家吃,可以看出她的大方及跟邻里的和睦相处。示例二:(2分)
我不喜欢“母亲”,因为她唠叨,“我”每次出去钓虾,她都要说上几句。(我不喜欢“母亲”,因为她严厉,她曾恶狠狠地折断“我”的钓竿,当柴烧了。)示例三:(1分)
我不喜欢“母亲”,因为她吝啬,她老是埋怨“我 ”只是给人家钓,让她赔柴赔盐赔油葱。评分标准:5分。分层赋分,按同级水平给分。
“示例一”中,答对其中两点,得5分;答对其中一点,得3分。若答到从唠叨或严厉中读出了母爱,并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得3分。
若发现答“既喜欢……又不喜欢……”,并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成理,4分左右。“示例二”和“示例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到相应分数。2014浙江省温州市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6至11题。牡蛎[俄国]契诃夫
(1)我跟父亲站在一条人烟稠密的街上,感到一种怪病逐步抓住了我。看来我马上就要倒下,人事不知了。(2)我知道,这是因为饥饿。
(3)父亲挨着我站住。他在五个月前来莫斯科谋求文书的职位,一直在奔走,托人找工作,知道今天才定决心到街上来乞求施舍。
(4)前面是一所楼房,招牌上写着“饭馆”两个字。我的头无力地往后仰,朝一边歪着,不由自主地看着楼上,看着饭馆灯光明亮的窗子。我凝神细看,认出那是墙上一张招贴。它的白颜色吸住我的目光,我竭力要认出上面那些字来。(5)“牡蛎……”我终于认出了。
(6)奇怪的词!我在世上活了足足八年零三个月,可是一次也没听过。(7)“爸爸,什么叫牡蛎?”我费力地把脸扭向父亲,用沙哑的嗓音问。(8)父亲没听见。他在注视人群的活动,用眼睛跟踪每一个行人……我看出他想对行人说什么,然而那就要命的话却像沉重的砝码似的挂在他唱头的嘴唇上,无论如何也吐不出口。他甚至已经向一个行人迈出了一步,(A碰碰 B拉拉)他的衣袖,可是等到那个人回过头来,他却说声“对不起”,慌乱地倒退回来了。(9)“爸爸,什么叫牡蛎?”我又问。
(10)“这是一种动物……生在海里……这种东西是要活着吃下肚……”父亲说,“它们有壳,像乌龟一样,不过是由两片壳包住的。”
(11)“真恶心,”我小声说,“真恶心!”
(12)原来牡蛎是这么个东西!我就想象一种类似青蛙的动物,藏在两片贝壳里,睁着又大又亮的眼睛朝外看,不住的摆动它那难看的下鄂,伸出几只螯,皮肤粘糊糊的……所有的孩子都躲起来。厨娘厌恶地皱起眉头,提起它的螯,放在碟子上,送到餐厅去。那些成年人,把它活活吃下去,连它的眼睛、牙齿、爪子一股脑儿吃下肚去!它呢,吱吱的叫,极力咬人的嘴唇……
(13)我皱起眉头,然而……然而我为什么咀嚼起来了?那个动物可恶,吓人,可我还是把它吃了,吃得狼吞虎咽,生怕尝出它的味道,闻出它的气味。我刚吃完一个,却已经看见第二个,第三个的亮晶晶的眼睛……我把这些也都吃了……最后我吃餐巾,吃碟子,吃那张招贴……凡是我见到的东西,统统吃下肚去,因为我觉得,只有不断地吃,我的病才能好。那些牡蛎吓人地瞪起眼睛,样子可憎,我一想到它们就发抖,可我还是要吃!吃!(14)“给我 牡蛎!给我牡蛎!”这呼声从我胸膛里冒出来,我向前伸出两只手。
(15)“帮帮忙吧,诸位先生!”这时我听见父亲闷声闷气地说,“真羞于求人啊,可是上帝呀,我熬不下去了!”(16)“给我牡蛎!”我叫道,揪住父亲的后襟。
(17)“你莫非要吃牡蛎?这么小的孩子!”我听见身旁有笑声。(18)有两个先生站在我们面前,带着高礼帽,笑呵呵地瞧着我。(19)“这倒有趣,你怎么个吃法呢?”
(20)一只有劲的手把我拖到灯光明亮的饭馆里去,一群人迅速把我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我挨着桌子坐下,吃一种粘糊糊的东西,有腌过的味道,冒出霉气。我狼吞虎咽地吃着,没咀嚼,没看它,也没问一声是什么。我觉得我一睁眼,就会看见亮晶晶的眼睛、螯和尖牙……(21)我忽然嚼到一种硬东西,听到碎裂的响声。
(22)“哈哈!他连壳都吃了!”人群笑道,“小傻瓜,这难道也能吃吗?”
(23)这以后我渴得厉害,我躺在床上,却睡不着觉,因为胃痛。我觉得滚烫的嘴里 有一股怪味。父亲从这个墙角走到那个墙角,用手比划着。
(24)“我好像着凉了,”他喃喃的说,“也许是因为今天我没……那个……没吃东西,我。说真的,有点古怪,愚蠢……我明明看见那些先生买牡蛎付出十卢布,那我为什么不向他们要几个钱呢?他们多半肯给的。”
(25)到第二天早晨我才睡熟,梦见一只有螯的青蛙藏在贝壳里,转动眼 珠。中午我渴得醒过来,睁开眼睛找我的父亲:他仍旧走来走去,打手势……(《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2014浙江省温州市读 契诃夫 曹文轩
(1)我们必须记住契诃夫是个医生。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2)医生职业的眼光,极容易使契诃夫笔下的社会成为一个“病者”。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与医学的职能是一样的:疗治。
(3)我们在阅读契诃夫的作品时,总要不时地想到一个词:耐心。
(4)像契诃夫这样有耐心的作家,我以为是不多的,他在面对世界时,总要比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总是有点不耐烦,总满足于一个大概的印象,世界在我们的视野中一滑而过,我们总是说不出太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细节。
(5)作为医生,耐心是他的职业习惯。这一习惯,很自然地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他的马车行走在草原上,远远的见到一架风车。风车越来越大,他看到 了两个翼片。他居然注意到一个翼片旧了,打了补丁,另一个是前不久用新木料做成的,在阳光底下亮闪闪的。文学中的那些好看的字面,就在由这份耐心和获得的细微描写上。(6)医生的职业造就了她一种不动声色、不感情用事的“冷漠”态度。后来的人谈到契诃夫的叙事态度,十有八九都会提到“冷峻”。殊不知,这份冷峻的叙述态度,与从医养就的心性有关。他曾对一位作家说:“当你描写不幸的、倒霉的人,并打动读者时,你应当表现得冷静一些。这样才能勾画出不幸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突出这种不幸。”
(7)冷静,让契诃夫常常站在人物的背后,听他们低语,并把它记录成小说。虽然他在叙述故事和表达情感时处处克制,但字里行间已分明沾满血与泪痕,这就让小说产生一种强烈的对于人物的悲悯情怀。(选在新浪博客,原题为《樱桃园的凋零——读契诃夫》,有删改)【初读感知】
6.下列表述与《牡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跟父亲站在街上时,“我”正挨着饿。
B.“我”认出招贴上“牡蛎”这个词,但不知道什么叫牡蛎。C.在“我”的强烈要求“给我牡蛎”时,父亲终于开口向行人求助。D. “我”在饭馆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牡蛎。
7.阅读《读契诃夫》,简要概括医生这一职业对契诃夫文学创作有哪些影响。(4分)【细读品析】
8.阅读《牡蛎》第(8)段,根据语境为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4分)
9.《牡蛎》第(12)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写得如此丰富细腻?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作用。(5分)【联读发现】
10.结合《读契诃夫》第(2)段,探究《牡蛎》第(20)段中,“一群人迅速把握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这一场面描写的用意。(5分)
11.结合《牡蛎》一文,谈谈你对《读契诃夫》最后一段划线句的理解。(8分)
二、现代文两读(29分} 6.(3 分)D 7.(4分)医生这一职业使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契诃夫将医生耐心的职业习惯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医生职业造就了他冷竣的叙事态度。
8.(4分)A.理由示例:“父亲”一直找不到工作,直到今天才下定决心来街上乞求施舍,可见他心理上是羞于求人的,所以他的动作是迟疑、轻微的。因此我选A項。
9.(5分)作者把“我”的想象写得如此丰富细腻,突出了想象中的牡蛎十分恶心;但“我”还是要把它吃下去,从而突出“我”极度饥饿;也说明“我”对牡蛎一无所知,为下文“我”吃牡蛎的情节作铺塾。
10.(5分)这一场面写出了人们毫无同情心;揭露和批判了社会这个“病者”的冷漠无情;引发读者对疗治这个社会的关注。
11.(8分)【说明】《读契诃夫》最后一段画线句有三个要素:叙述和抒情的克制,字里行间的血和泪痕,小说的悲悯情怀。能够从《牡蛎》一文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相符的内容,按照它们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整体理解,合理即可。能够从小说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相符的内容,按照它们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整体理解。
示例:《牡蛎》中写到“父 亲”在孩子睡觉之前和醒来之后一直走来走去,打手势,让我觉得生活的艰辛使他焦虑迷茫甚至即将崩溃。但是作者没有把“父亲”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直接写出来,给我们留下想象和体验的空间。这样让我更能体会到苦难对于“父亲”身心的摧残,从中更加感受到作者对人物的悲悯情怀,也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2014年湖南省长沙市
(四)记述文阅读(共14分)天外财富
⑪雨,从天外飘来。
⑫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路边树下站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淋着雨水。
⑬“快进来!”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⑭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用小手拉着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⑮“你是往前走吗?”我问她。“嗯,哪儿都行”她随口而答。
⑯“去做什么?”“找一个人,不,不找了,已经找到了。”女孩声音满含欣慰。
⑰“他在哪儿?”“就是你。”她扬头告诉我。
⑱“找我吗?”我笑笑,觉得小姑娘很有 意思。
⑲“我得了一笔财富,”她说,“可我不想要,我要把它送给雨天给我打伞的人。”
⑳“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我试探着问。
⑴“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给你。”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⑵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你要给我多少?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不,是十万!”
⑶“十万?你带在身上?”
⑷“对,带在身上。”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递到我手里。这是一张画满谁猜得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钞票”。
⑸我大笑起来:“哈哈,这是天外财富!谢谢你,我收下了。”我把“大钱”装进了口袋。
⑹“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⑺“我读到一篇小说——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的人,把钱给他。第二天,她就去了。”
⑻“找到了吗?”“第二天没下雨。”
⑼“后来呢?”“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为她遮雨,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树洞里。”
⑽“这真悲惨。”“可我不信。我觉得不会这么坏,我非要自己试一试。”
(21)“所以,你就试了?”我问。“对,而且我没失望!”我看了她一眼,那是一双渴求而感动的眼睛。
(22)雨还在下着,从雨丝里透过清香的空气。
(23)“你没想过会失望?”我问。“想过,可我还是没失望。”她的手更紧地挽住我的胳膊。
(24)“只是我没有财富。”女孩歉意地说。
(25)“不,我们都得到了财富。”
(26)来到一个车站,我把女孩送上了车。她透过缓缓移动的车窗,大声说道:“我懂,不是钱,是财富,对吗?”从她的语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感动。
(27)我整整雨伞,继续向前。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着我的心; 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
(28)我真希望,在这日益被柴米油盐所羁绊的日子里,在这日趋被钢筋水泥 所包裹的城市中,能有更多这样的“财富”!
(作者北原,有改动)
19、请从小女孩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地点 情节 心情
路边树下 找到共伞的人 ① 小街路上 ② 兴奋 ③ 与“我”告别 ④
20、文章第自然段画线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着我的心;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
21、文章第(28)自然段中的“财富”比喻什么?请结合全文,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和感悟。(6分)
给“我”财富 一个车站 感动欣慰18.【参考答案】 【考点分析】对文章思路的把握。
20.【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细雨比作暖流,将细雨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展现细雨的柔和、温暖,表现了小女孩带给我的感动,以及我对小女孩的喜爱。【考点分析】考察的是对文章语言的分析(修辞手法)
21.【参考答案】“财富”比喻小女孩的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信任;理解:点明文章主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日趋冷漠,我们需要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信任和理解;感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在别人需要时,积极伸出援手,并带领身边的人都拥有“财富”。(结合具体事例)【考点分析】该题考察的是对文章主题的把握。2014广西柳州市
七、现代文阅读
(二)(共16分)父亲的雨 谢宗玉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 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 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选自《青春美文》)
20.阅读文中划橫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为什么挨了骂父亲也不在意,仿佛是件快乐的事?)(2分)
(2)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山塘给“吹胀”了是什么意思?)(2分)
21.请任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3分)22.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说说你的看法。(3分)
23.你认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情节和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
七、现代文阅读
(二)20.(4分)
(1)因为父亲还沉浸在为村民拦到水的快乐与满足中。(或因为叨唠是母亲对父亲的心疼表现)(2)意思是山塘的涨满了水。(或山塘一下子水灵丰活起来)21.(3分)
示例①: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雨水比作珠子,生动形象第描摹了雨水的形态;②:运用了动作描写,“跑”“拾”“甩”,表现出父亲的快乐(不畏风雨);
③:动词使用生动,如“飘”字,形象写出了斗笠在空中旋转的样子; ④:用“四射”“溅”,形象写出了雨水四散、纷纷点点洒落在身上的动态过程;
⑤: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侧面写出风大的特点,从而衬托出父亲不畏风雨的精神。(明确角度1分,具体联系词句分,分析表达效果1分)22.(3分)
①“雨”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或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兴趣(结构作用1分)②表现文章主要内容(揭示主题),写的是关于父亲与雨的故事(内容作用1分)
③透露情感主旨,表达了父亲对雨的深厚感情,形象地借“雨”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情感主旨1分)23.(6分)
(1)责任心强:来雨时,村人都乐得什么都忘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意思对即可)(2)甘于奉献:风雨越大,父亲越快乐,因为可以为村民储蓄更多的水
(3)顾全大局:面对村人天旱时拼命往自己家的田里放水,不懂节约的自私行为,父亲虽然想撒手不管给他们一个教训,但为了大伙的利益还是忍不住又冲了出去拦水。
2014黑龙江省龙东
(四)阅读《玉米饼里加了糖》一文,回答第23—26题。(共9分)玉米饼里加了糖
①那一年我上高一,住校。由于家里生活拮据,我不得不每月回家取干粮。月末这天,我心事重重地回到家。后天班里要组织郊游,要求每人自带食品,同学们都很期盼这次活动,大家商量着要在郊外吃一顿大餐,所谓的大餐,就是大家每人带一点儿好吃的,然后集中 起来享用。可我带什么呢?我每月的生活费只有三十元,没有一分钱是多余的,买一个面包都要二、三元,如果买些吃的,半个月的生活费就没有了。去还是不去,这让我顿时陷入了两难。②母亲觉察到了我的情绪,问我有啥事,我便将郊游的事告诉了她。母亲沉思了一会儿,告诉我说她有办法,然后就转身出门了。半个小时后,母亲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包糖,对我说:“儿子,妈给你烙几个糖玉米饼带着,很好吃的。”母亲本来很兴奋,可看我没有反应,再没说什么,埋头烙饼……
③第二天,我去和王老师 请假,说身体不舒服了,不去郊游了。可王老师本 来同意,谁知隔一天却变了,要我必须去。我只好硬着头皮,拿着母亲给我做的糖玉米饼和同学们出发了。这一路上,我的心始终_ ____着,母亲给我烙的几个糖玉米饼越想越拿不出手。
④转眼间到了吃饭的时间,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东西,我_____地走到了一棵树下,默默地吃起母亲给我做的糖玉米饼。就在这时,王老师带着几个同学悄悄地来到我的身后,冷不丁地伸手抢走了我的所有玉米饼,并大声地说:“同学们,程刚偷偷在这里吃好的,该不该罚……”同学们大声地回应着。⑤王老师把饼分给了大家,不一会儿就被大伙吃光了。突然,好几个同学向我走来,问我这个饼子是在哪儿买的。此刻,那种自卑又一次冲击着我的心房,我的脸就像在发烧,真的坚持不住了,直接对大家说:“大家不要安慰我了,这只是我妈给我做的粗粮饼。我家里穷,买不起好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说完,我的泪便掉了出来,同学们都愣在了那里。
⑥王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程刚,老师真心地告诉你,第一,这个饼真的很好吃,大家好多是城里的,真的没吃过这么香的玉米饼。第二,你不应该哭,而是应该骄傲地笑。昨晚你母亲来过了,拿着两个面包和两根火腿肠,你去义务劳动了,她把东西交给了我,说你明天拿着粗粮和大伙出去不好。你母亲为了买这点儿东西,舍不得钱坐车,走了3个小时……不管你认为这几个加糖的玉米饼能不能拿得出手,我都认为这是今天这里最好吃的东西。饼里加了糖,这是你最甜的人生,因为在你成长的路上,有一位智慧的母亲,更有一位为了生活在努力改变的母亲,这是其他同学都体会不到的,也享受不到的。你所享受的这份爱,是 独有的。”
⑦我有些惊讶地看着王老师,泪水突然止都止不住。在这些真诚的话语里,我看到了卑微的力量,也看到了珍贵的贫穷……
23.请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2分)
24.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按要求填空。(2分)
A.这一路上,我的心始终(1)着,母亲给我烙的几个 甜玉米饼越想越拿不 出手。
B.我(2)地走到了一棵树下,默默地吃起母亲给我做的糖玉米饼。
要求:(1)上填写一个描写程刚心理活动的词。(2)上填写一个描写程刚神态的词语。
25.你是如何理解第⑦段加点词语“珍贵”和“贫穷”的?(2分)
26.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母亲都会以不同方式表达对我们的爱,读了这篇文章,请结合亲身经历谈谈感想。(3分)
(四)阅读《玉米饼里加了糖》一文,回答第23—26题。(共9分)23.为玉米饼而自卑的我在老师的教育下改变了想法,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评分标准:(2分)
24.(1)示例:忐忑(2)示例:满脸通红 评分标准:(2分)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
25.“贫穷”是指“我”的家里生活拮据,买不起好吃的去郊游。“珍贵”体现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感激。评分标准:(2分)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各1分。26.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标准:(3分)事例具体1分,感受深刻1分,语言简洁流畅1分。2014鄂州市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1—25题。不一样的爱 须一瓜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的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农民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农民一路恶声威胁,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 A(形容情绪低落,失望 懊丧的神情),任凭农民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农民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⑤我父母给了农民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农民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
B(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农民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选自《青年文摘》)
21.联系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第③段和第⑥段的空白处写出两个相应的成语。(2分)22.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2分)欣喜若狂 → → → 渐渐释然
2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24.文章结尾句说“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你是如何理解此句中“笑脸”一词的?(3分)
25.“不一样的爱”不光体现在作者的父母身上,还体现在很多人身上。例如:美国富豪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日前倡议全美的亿万富豪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大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而不是全留给自己的子女。你在生活中感受过“不一样 的爱”
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分 享。(4分)
(四)21.A.垂头丧气 B无地自容(每空1分,共2分)
22.绝望自卑 惊恐焦虑(每空1分,共2分。意近即可)
2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的坦荡安然,让“我”内心不再羞愧,并走向健康纯净,表现了父母不一样的教育方式给予我的积极影响。(满分3分)
24.“笑脸”表面是指父母在付赔偿款时的谈笑自若,并拒绝像别人那样惩罚孩子,暗指父母在“我”处于精神危机时给予“我”内心的有力呵护和关爱,点明主旨。(满分3分)
25.写出真实感受,语言通顺即可。(满分4分)
(二)记叙文阅读(14分)养一畦露水 许冬林
①露水是下在乡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
②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开了心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风情画 呈现于眼前:雾色迷濛,芦苇郁郁葱葱,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
③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生产队里养着一条褐色水牛,农忙时节,孩子们大清早起来割牛草。我和堂姐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割一大把,有时还顺便割一把细嫩的水芹,算作中饭菜。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④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我们简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说断断续续的梦话,窃窃想笑。星星在耳边,垂垂欲落,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阒寂。满世界,只剩下露水的清凉气息在流散、漫溢。露水里睡着,露水里醒来。清晨下房顶,常看见邻家的瓦楞上结着蛛网,蛛网上也悬挂着露珠,亮晶晶的,在晨风里摇摇欲坠。
⑤暑假一过,初秋早晨上学,穿过弯弯曲曲的田埂,也是一路蹚着露水去学校。到学校,一双小脚泡得好白,又白又凉,嫩藕一般,脚丫里有草屑和碎小的野花。那时候,常提着凉鞋上学,到了学校后,才下到学校前的池塘边,洗掉脚上的草屑和野花,将一双被露水洗得格外好看的小脚插进凉鞋里。有时 不舍得插:是露水让一个乡下小姑娘拥有了一双不为外人知晓的好看的脚。
⑥成年之后,庸庸碌碌,在家和单位之间来回折返,过着千篇 一律的两点一线式生活。有一日,读《枕草子》里写露水的几句,才想起自己似乎好多年没看见露水了。忙时只顾着抬头往前赶路,快!快!闲时只想饱饱地睡会儿懒觉,起床时,草木上的露水已经遁形。以至以为:露水,是只下在童年的!⑦当然不是。露水一直在下,下在童年,下在乡村,下在有闲情闲趣的人那里。
⑧《枕草子》里写露水的笔墨多而有情趣,最爱玩味的是:“我注意到皇后御前的草长得挺高又茂密,遂建议:„怎么任它长得这么高呀,不会叫人来芟除吗?‟没想到,却听见宰相的声音答说:„故意留着,让它们沾上露,好让皇后娘娘赏览的。‟真有意思。”读到这里,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养花种草,不是目的,是为了给一个闲淡的女人去看清晨的露。烽火戏诸侯,裂帛博取美人笑,都不及人家种草来养露水的风雅。⑨我读着《枕草子》,不觉痴想起来。痴想有一天……
⑩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生命短暂渺小,唯求澄澈晶莹,无尘无染。让美好持续,一如少年时。(选自《深圳商报》2013年11月5日 有删改)
17.请简要概括童年时“我”“在露水里泡大”的三件事。(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3分)18.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2)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19.揣摩下面句子的含义。(2分)
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
20.根据上下文,补写第⑨段“痴想”的具体内容。(3分)21.探究下面语句中“露”的内涵或作用。(3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摘自曹操《短歌行》)
(3)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
(二)记叙文阅读(15分)
17.示例:①苇荡割草洗露水浴 ②夏夜房顶宿露水中 ③秋晨上学露水美脚(3分;抓住主要信息即可)
18.(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露宿房顶时凉爽、自由、舒展的感受。(2分;修辞手法1分,心理感受1分;心理感受答出一点即可)
(2)从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多角度写出露珠落在“我”身上,带给“我”清凉愉悦的感受,形象生动。(2分;描写角度1分,表达效果1分;答出两个描 写角度即可得1分)19.找回了失去多年的童年生活的闲情闲趣和诗意。(2分;意近即可)
20.示例:我能拥有一座庭院。我在院子里,种花种菜种草。清晨起来,临窗赏览,看我养的一畦一畦的露水。要求:能联系上下语境展开合理想象,有对“花草”“露水”“自我感受”等方面的描 写,表达顺畅。(3分;想象合理,内容具体,表达顺畅各1分)
21.(1)句中的“露”是景物,写出秋天的萧瑟冷落(是起兴,引出歌咏对象“所谓伊人”);(2)句中的“露”比喻人生短暂;(3)句中的“露”象征清纯美好,有闲情雅致的诗意生活。(3分;各1分,意近即可)2014四川达州市(一)阅读《老王》(节选),完成10~15题。(12分)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2)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3)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5)他只说:“我不吃。”
(6)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7)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8)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9)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0)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时候……”
(13)“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14)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15)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0.选段对老王生活和品质两方面的表现,可以用()和()两 个字概括。(1分)
11.选段描写老王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第一自然段“镶嵌”一词原意是什么?此处有何表达效果?(3分)
12.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老王的什么性格?(2分)
13.“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数不完。” 有限的鸡蛋却数不完,你能说出其中的含义吗?(2分)
14.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请问:“我”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我”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面对老王为什么还感到“愧怍”?(2分)
15.在现实生活中,你若遇到如同“老王”这样境遇的人,应该如何对待?请简要谈谈。(2分)
(一)(12分)
10.(1分)苦 善(各0.5分)
11.(3分)外貌(肖像)语言(对话)动作 神态(任填两项,各0.5分,共1分)
“镶嵌”本意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1分)
此处充分(夸张)地表现出老王瘦弱无力、僵硬的毫无生气的病态。(1分)
12.(2分)老王受了“我”一家的帮助,总觉得欠了人情,于是拖着病体硬撑着拿了鸡蛋、香油上门感谢,表现了老王淳厚善良、知恩图报。
13.(2分)这些鸡蛋凝聚了老王对“我”一家的真诚谢意,所以作者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
14.(2分)①虽然“我”一家当时受到冲击,处境不好,但比之身患残疾、生活贫困的老王,自感还是幸运的。这体现了“我”对不幸者、卑微者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精神。(1分)②“我”感觉到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1分)
15.(2分)关键词:尊重、理解、关心、爱心、树立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等。(表述可以不同,合题意,有道理即可给分)
2014年四川凉山州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0一19题。
(一)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0.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2分)
答: 11.从某一种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4分)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答:
12.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所起的作用。(2分)
答:
13.“白发”是全文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
14.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母亲的优秀品质。(3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10、(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各1分,共2分。)
11、运用比喻(对偶、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的勤劳和无私奉献。(任答对一个修辞得1分,答对相应的分析得1分,作用2分,共4分)
12、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13、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答对母亲的辛劳得2分,作者的情感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及2点以上得2分,共4分。)
14、吃苦耐劳、坚强、乐观。(答对1点得1分,共3分)2014年山东省烟台市
(三)现代文阅读Ⅱ(11分)永远的门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 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来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暂,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闪烁着年轻的光,闪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 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 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那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衷情奉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9.通读全文,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郑、潘二人的语言描写只有“你早”“出去啊”两句,这种简单、缺乏温情的交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B.小说高潮部分先写发现“门”,再写“门”是画的,最后以“一扇门在墙上的门”结尾,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C.小说中的邻居们对郑、潘二人的态度是有变化的:起头是热切盼望,接着是遗憾、同情,最后是倍感愤懑,这样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和虚伪,揭示了主题。
D.画线句子“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向往。20.第1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 的特点,暗示这里的人们,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3分)21.文中郑若奎的性格特点 是,着也是造成其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2分)22.依据文本回答问题(3分)
⑪郑若奎在墙上画“门”,表达了其怎样的愿望?(1分)⑫谈谈你对题目“永远的门”的理解。(2分)19.C20.古老(古旧)观念陈旧(思想保守)21.拘谨(怯懦)22.⑪郑若奎渴望爱情,虚伪与潘雪娥交往。⑫既指画在墙上的门永远打不开,也指随着郑若奎的离世,他希望交往、渴望爱情的愿望永远不会实现。2014枣庄市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16题。(9分)
①当这位家庭主妇逐渐平静下来之际,让我们看看这个家吧。一套带家具的公寓房子,每周房租八美元。尽管难以用笔墨形容,可它真真够得上乞丐帮这个词儿。
②楼下的门道里有个信箱,可从来没有装过信,还有一个电钮,也从没有人的手指按响过电铃。而且,那儿还有一张名片,上写着“詹姆斯•迪林厄姆•杨先生”。
③“迪林厄姆”这个名号是主人先前春风得意之际,一时兴起加上去的,那时候他每星期挣三十美元。现在,他的收入缩减到二十美元,“迪林厄姆”的字母也显得模糊不清,似乎它们正严肃地思忖着是否缩写成谦逊而又讲 求实际的字母D。不过,每当詹姆斯•迪林厄姆•杨回家,走进楼上的房间时,詹 姆斯•迪林厄姆•杨太太,就是刚介绍给诸位的德拉,总是把他称作“吉姆”,而且热烈地拥抱他。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④德拉哭完之后,往面颊上抹了抹粉,她站在窗前,痴痴地瞅着灰蒙蒙的后院里一只灰白色的猫正行走在灰白色的篱笆上。明天就是圣诞节,她只有一元八角七给吉姆买一份礼物。她花去好几个月的时间,用了最大的努力一分一分地攒积下来,才得了这样一个结果。一周二十美元实在经不起花,支出大于预算,总是如此。只有一元八角七给吉姆买礼物,她的吉姆啊。她花费了多少幸福的时日筹划着要送他一件可心的礼物,一件精致、珍奇、贵重的礼物——至少应有点儿配得上吉姆所有的东西才成啊。——《麦琪的礼物》 14.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5.品析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6.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4.写了他们拮据的生活状况以及德拉的美好愿望。
15.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名字中的字母思忖着变成“D”,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家境的贫穷,同时具有调侃的味道。
16.神态描写和景物描写 突出人物失望、沮丧、无奈的心情。2014山东泰安市
二、(8分,每小题2分)阅读《猫》节选的文字,完成9-12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 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提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茏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 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加点句子中“我”为什么认为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猫“畏罪潜逃”了②“我”不喜欢这只猫③猫常对着鸟笼凝望④“我”看见了猫嘴里好像在吃着鸟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0.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B.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C.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D.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11.对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
B.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c.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D.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12.对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B.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c.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D.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二、9.C l0.B 11.D 12.B 2014山东泰安市
三、(10分,每小题2分)阅读《变脸》节选的文字,完成13-17题。
水上漂 狗娃,爷爷也是一个苦命人啦。爷爷的爷爷没有留下田地房廊,只留下小船一只,闽江湖不宿客店,跑码头俭省号钱,我一辈子都在水上漂采漂去。年轻那时候,娶了一个婆娘,生了一个儿子…… 狗娃 你婆娘、儿子到哪里去了?
水上漂 儿子出天花死了,独苗苗早就断了。婆娘哩,嫌我穷,跟野汉子跑了。哼,幸好,我没把变脸绝活儿付给她,从此赌咒再也不跟女人打堆了。呸,女人家,扫把星,滚他妈的三十三!狗娃(一震,停止挠痒)…… 水上漂 哎,咋个不抠了? 狗娃(掩饰)我抠累了。水上漂 莫累坏了,来,过来歇息。(将孩子揽到怀里)狗娃(依偎)爷爷,你真好。
水上漂 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狗娃(喜悦)爷爷,我要学变脸,快教我嘛。
水上漂 好,我先教你几句口诀,记住:家传绝技,独孤一枝。狗娃 家传绝技,独孤一枝。
水上漂 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狗娃 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水上漂 记清楚……侍女背叛祖先……要遭天打雷劈哟……
水上漂连声哈欠,渐转呓语,打起盹来。狗娃轻轻松出老人怀抱,童心独语,对月抒情。狗娃(唱)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
给你说句悄悄话——
我是黄毛小丫头!
又是喜,又是忧,小丫头遇上好老头。
心事不敢说出口,害怕爷爷把我丢!
月亮走,我不走,我和月亮分分手。
月亮躲进乌云后,我愿留在小船舟。
音乐行弦,水上漂睡眼惺忪嘀咕。
13,对画线句子中的词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掏”字用得好,把爷爷的真诚以及寻找到继承人后的兴奋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B.“教”字用得好,把爷爷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态度充分地表现了出来。C.“望”字用得好,把爷爷焦灼不安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D.“传”字“接”字用得好,写出了爷爷家族的世代传承。14.对狗娃的性格特点分析正确的一一项是()A.直率实在 B.胆小懦弱 C.机敏灵活 D.勤备好学 15.对水上漂“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做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与水上漂的“女人家,扫把星”的说法是一致的。
B.水上漂的婆娘嫌他穷而离开了他,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对女人有了偏见。
C.水上漂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传女背叛祖先”“要遭天打雷劈”。
D.水上漂这样做是为了确保祖传的绝活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16.对狗娃“(一震,停止挠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听到爷爷的悲惨身世,担心自己生活也不会幸福。
B.听到爷爷诅咒女人,担心自己被抛弃。
c.知道爷爷的婆娘跟野汉子跑了,感到非常愤怒。
D.知道爷爷没把变脸的绝活传给婆娘,感到十分高兴。17.对狗娃唱词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情真意切,文辞典雅。B.感情真挚,富有情味。
c.清新质朴,通俗易懂。D.不加雕琢,自然贴切。
三、13.A 14.C 15.B 16.B 17.A 2014聊城市
(二)道 行
①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②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③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④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⑤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⑥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⑦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一笑:“我笨 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⑧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 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⑨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⑩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⑩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⑩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⑩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瞽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 无不喷啧赞叹,拍手叫好。
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⑩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⑩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⑩“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⑩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⑩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16.皮挑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7.小说为什么用大量文字写于先生?(4分)
18.你认为于先生“就这样一个能人”,为什么“愣是一生不收徒”?(4分)19.大家原来叫他“皮挑儿”,为什么后来改称“皮先生”?(4分)
20.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4分)
21.第⑦⑨段“嘿嘿”一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22.你认为皮挑儿需经过哪些努力才能学得皮影绝技?(4分)16.德行高,道行高。(说明:本题2分。)
17.衬托出皮挑儿德行更高,道行更高。(说明:本题4分。)
18.保住自己的名声,保住自己的饭碗;缺乏皮挑儿那种“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的责任意识。(说明:本题4分。)19.他给于先生挑担,身体低微,大家只知其姓,不知其名,故称之为“皮挑儿”;后来大家发现他德行好道行又高,心生敬意,故改称“皮先生”。(说明:本题4分。)
20.一系列动词妙用与排比手法的用法,使于先生皮影中的动物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说明:本题4分。)21.使皮挑儿和于先生的形象更加生动传神。(说明:本题2分。)
22.留心观察;用心感悟;勤学苦练。(说明:本题4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第二篇:辽宁沈阳中考真题语文
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推敲(qiāo)饶舌(rào)决窍(jué)无可言喻(yù)B.清澈(chè)训诫(jie)控诉(shù)井然有绪(xù)C.严谨(jǐn)元勋(xūn)捷径(jìng)孤陋寡闻(lòu)D.蜕变(duì)绚丽(xuàn)肆虐(nüè)不可思异(yì)解析:这是对字音字形识记的考查。A.有误,“饶舌”应读作“ráo”,“来势凶凶”应写作“来势汹汹”;B.有误,“训诫”应读作“jiè”,“控诉”应写作“sù”,“井然有绪”应写作“井然有序”;C.正确。D.有误,“蜕变”应写作“tuì”,“肆虐”应读作“nüè”;“不可思异”应写作“不可思议”。答案:C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是有香气更是_____。_____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就觉得很不_____。有花香慰我寂寥,我甚至有点儿因花香而_____了。A.司空见惯 但是 寻常 沉醉 B.唾手可得 因为 寻常 沉迷 C.司空见惯 因为平凡 沉迷 D.唾手可得 但是平凡 沉醉
解析:这是对近义词辨析和运用的考查。结合语境可知,语段想表达的意思是,经常见,不稀奇,可想而知的事,“司空见惯“最恰当;第一句与后面的句意有转折意思,所以用“但是”最恰当;这样可初步选为A;由:甚至一词可辨析语意的递进,所以“沉醉”更恰当。答案:A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爱挖一口井,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②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③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没有人能够阻挡。④一旦心中无论多么尘世繁杂,心灵上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A.“源泉”是名词,“神奇”是形容词,“一口井”、“成就梦想”都是偏正短语。B.“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这个句子中,“幸福”作状语。C.“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这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D.第④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繁杂”改为“繁多”。
解析:此题考查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答案:C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背影》。B.《琐记》中鲁迅回忆了在正月初一清晨,长妈妈让他吃福橘的往事。C.《骆驼祥子》中刘四爷问祥子,虎妞在什么地方,祥子没有告诉他。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战斗间隙,为战友们读《牛虻》,大家深受感动。
解析:这是对文学常识识记的考查。需要平时广泛读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记忆,并做好积累。B.表述有误,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回忆了在正月初一清晨,长妈妈让他吃福橘的往事。答案:B
二、默写
5.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锋火连三月,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造化钟神秀,______。芳草鲜美,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答案:家书抵万金;莫笑农家腊酒浑;几处早莺争暖树;阴阳割昏晓;落英缤纷
三、诗歌鉴赏
6.(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夔州官吏① 唐刘禹锡
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青帐②联延喧驿步③,白头俯伛④到江滨。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惟有《九歌》⑤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⑥。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②青帐:指饯别宴席所设的青色帐篷。③步:码头。④白头俯伛:指当地年老的百姓俯身曲背。⑤《九歌》:这里指诗人在夔州所作的九首《竹枝词》。⑥蛮神:夔州在西南边地,故称当地供奉的是蛮神。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现了他对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的深切动人。
B.《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三、四两句通过写人们送行的场面,表现他们对诗人的惜别之情。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花落尽子规啼”和《别夔州官吏》中“峡水秋来不恐人”都是写景兼写时令。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解析:这是对诗歌内容理解的考查。D项中“《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通过标题“别夔州官吏”可知,这是作者刘禹锡与过去的官员朋友们告别的诗歌,主要表现诗人的惜别之情,从中看不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答案:D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
凡音①,生于人心者也。乐②者,通于伦理者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是故知声③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能知乐,是故审④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⑤,非致⑥味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选自《礼记》,有删改)
【注释】①音:歌曲。②乐:这里是音乐和舞蹈(有事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称。③声:这里指声音。④审:仔细观察。⑤食飨(xiang)之礼:指食礼和飨礼,用于祖宗祭祀或招待宾客。⑥致:极。
7.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知音而不知乐者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B.唯君子能知乐 虽有千里之能(《马说》)C.而治道备矣 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D.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 客之美我者(《邹忌讽秦王纳谏》)解析:这是对一词多义的考查。答案:D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②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答案:①因此不懂得声音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歌曲。②礼和乐都领会了,称(认为)其有德。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
解析:要根据意义来划分停顿,不要把词义划破。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答案: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
10.【甲】文中伯牙和子期共同的兴趣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乙】文告诉我们制定礼乐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请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解析:这是对信息筛选和概括的考查。【甲】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概括为:爱好音乐。【乙】“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告诉我们制定礼乐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答案:爱好音乐。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叶雕,就是在叶子上雕刻。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到了明清时期,叶雕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剥离叶肉的叶雕。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叶雕艺人之家的刘政,童年时就喜欢看爷爷做叶雕。大学毕业后他四处走访,收集叶雕资料,学习传统的叶雕技法,他一次次设计,一次次试验,开辟了一个“叶雕世界”。刘政还大胆创新,用现代形式呈现古老艺术。他尝试给叶子染色,原本淡黄色的叶子,经过染洗,变成墨绿叶、大红叶。虽然古老的叶雕技法没变,但创作出的叶雕艺术品颜色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无穷趣味。——《人民日报》
【材料二】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对建筑艺术有着不变的唯美追求。1984年,贝聿铭设计了先锋之作——70层楼、高三百多米的香港中银大厦,它成为“中国大雄心”的象征。2006年,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以“不高不大不突出”为原则,独显传统之美,如中国文人般内敛含蓄。贝氏建筑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这表明贝聿铭作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既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又不放弃自身丰富的文化传统。——《阅读》
【材料三】2015年1月,M.Y.Lab木艺实验室在杭州正式创办。在这个新式木工坊里,虽然它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但它背后的工序和时光,隐藏着“木友”们不变的制作初心。在这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他们体会到了乐趣也收获了许多正能量。除了传统意义的木艺作品,喜欢音乐的木匠们还制作尤克里里和吉他。传统的木作手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1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叶雕是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这个时期的叶雕就是在剥离叶肉的叶子上雕刻。
B.香港中银大厦和苏州博物馆以建筑艺术的不同风格,表明贝聿铭是中西文化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
C.木艺实验室是新式木工坊,“木友”们在这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体会到乐趣,收获许多正能量。
D.从刘政的“叶雕世界”到贝式建筑,再到木艺作品,我们看到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可贵。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其中理解分析有误的是A项,材料一中显示:“到了明清时期,叶雕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剥离叶肉的叶雕。”并非如选项中所说在周代就有。答案:A
12.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面一段话。
叶雕艺术,变的是叶片颜色,不变的是 ① ;贝式建筑,变的是建筑风格,不变的是 ② ;木艺作品,变的是创作方式,不变的是 ③。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补全对话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从材料中提取出相关信息,将句子补充完整。①处,根据材料一末句:“虽然古老的叶雕技法没变,但创作出的叶雕艺术品颜色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无穷趣味”,可以发现填写的内容是“技法”。②处,根据材料二末句:“这表明贝聿铭作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既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又不放弃自身丰富的文化传统”,可以发现填写的内容是“文化传统”。③处,根据材料三中的句子“虽然它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但它背后的工序和时光,隐藏着“木友”们不变的制作初心”,可以发现填写的内容是“制作工序和时间”。答案:①叶雕技法 ②唯美追求 ③制作初心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满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13.阅读选文④至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解析: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概括与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梳理。
答案:A.无比自豪;B.父亲两手空空、疲惫沮丧地回家;C.疑惑不解;D.满足激动。
14.选文第三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内容在文中的作用。答案:第③段写了父亲带回来的东西繁多而丰富,表现“我”对父亲带回的东西的新奇喜悦;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和父亲对我们的爱。
15.请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答案:“镀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围的人被高凳子的奇特吸引,目光有神采,内心羡慕。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六段划线的句子。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答案: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腰身弯曲和身体疲惫。
17.选文第⑧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
答案: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对做生意亏本的父亲的温柔体贴,表现了她对父亲的爱。
18.选文第⑪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不能停留于句子的表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其深层内涵。
答案:不矛盾,因为父母认为家中“空着的”需要“填满”的是物品,而我认为“不缺不空”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深厚丰盈的爱,所以不矛盾。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人贵立志。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0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后来,他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抵抗法国侵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的《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他在求学时代,即立志救国救民,“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为了救国救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带着一把雨伞、一双草鞋,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走访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农村,访贫问苦,倾听村民的呼声。同年寒假,又赴浏阳进行调查。1918年至1920年间,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他利用去北京和上海之便,相继深入河北长辛店、山东泰山和曲阜等地进行社会考察。此外,他还先后多次去萍乡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社会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通过社会调查,他更加坚定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议论文的论题一般出现在文题或文章的首尾段,也有的需要根据文意来概括。答案: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0.选文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答案: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论证了“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的观点。
21.选文第四段与第五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写作结构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明确这样安排结构的原因。答案:第④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第⑤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这两段与第⑤段首句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
22.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无论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B.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C.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D.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国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分别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得出答案。
其中分析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C,根据文章末段的话:“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我们可以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能立下大志,还要不懈的奋斗,才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故选C。答案:C
六、作文
23.大千世界,绚丽多彩。为田野着色,大地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致;为生活着色,人间充满暖意盈怀的真情;为梦想着色,人生拥有执着不懈的追求;为心灵着色,我们收获受用无穷的真知……
请以“为______着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③自己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至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解析:这个题目中的中心语是“着色”,所补充的词语是写作的范围。“着色”着色是给画涂上颜色。这里的着色应该理解为“着色”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即给自己的品质、行为增加一抹亮丽的颜色。因此,题目“为……着色”就是让……更丰富多彩,就是希望拥有自己的个性,或者渴望自己对……有个性化的感悟。答案:范文:
为生命着色
树叶,没有留恋停留在枝头的安逸,以其绝美的身姿,飘飘然,如疲倦的蝴蝶一般,落在大地母亲的胸膛上,化作春泥,为来年的绿色祝福,也为生命着上了永远的绿色。
流星,没有眷恋挂在夜空的自由,以其完美的弧线在夜空闪亮划过,承载了许许多多人的心愿,为生命着上了永恒的光彩。
生命,是一张白纸,与其永远苍白,不如使之绚烂多姿。所以我拒绝生命这张白纸,要为它着上它应该有的色彩。
为生命着色,需要一份坦然。
有的人不知道怎样过完自己的一生,所以挥霍浪费,殊不知,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人生也许“充实”,但也无可否认的是,那样的生命是多么的苍白。虽然我们没有江海那样的壮阔,但是我们可以有小溪的悠扬;虽然我们没有高山的巍峨,但是我们可以有大地的厚重;虽然我们没有参天大树的挺拔,但是我们可以有小草的坚韧……这些都是生命的色彩。生活中,我们不再做旁观者,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真实。让我们坦然地面对一切,以我们的真实、个性为生命着上永远的一抹亮丽。
为生命着色,需要一份巍然。
山,以其沉稳为生命着色;水,以其灵动为生命着色。而我们更需要一份巍然,让狂风吹大不了,让暴雨冲刷不掉,让一切力量都毁灭不了。成功的背后,不知道跌倒过多少次;失败的背后,不知道绝望过多少次。然而,正是这份巍然让我们在跌倒时有了支柱,在绝望时再次坚强。没有巍然,也许我们就会飘然不定;没有巍然,也许我们就会抱憾终身。在演绎生命这支单曲时,我们要慎重填词,以沉稳地方式去演奏。我们将会以巍然为生命着上坚实的一笔。
为生命着色,需要一份超然。
庄子晓梦迷梦蝴蝶,是一种超然;苏子与客泛舟赤壁,是一种超然;陶潜采菊东篱下,是一种超然。他们以超然为生命着色,这样的人生显然是怡然自得的一生。而在他们的背后,不知曾经经历过多少艰辛的历程。风雨过后才能见彩虹。这份超然是需要我们铭记的,我们要坚守自己的超然,为生命着上永恒的一笔。
为生命着色,一笔坦然,一笔巍然,一笔超然,每一笔都是那么坚实有力,每一笔都是无悔无怨。
为生命这张白纸着上不掉的色彩,生命将更加精彩。
24.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和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至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解析:这是一道话题作文。主要写作内容应是阐述家与国的关系。对于“家”和“国”的关系要明晰是从属关系。立意可以缩小范围为“爱国如爱家”、“家是最小的国”、“家和谐,国才和谐”等。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展示家庭生活中的温馨美好,从家庭的层面来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进步,从而表现个人行为对国家、社会的影响。如果写成议论文,就应该思考家庭生活、个人幸福与国家的关系懂得感恩。答案:略
第三篇: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字音、字形、词语、成语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7题;共30分)
1.(2018•浙江)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从懵(mng)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bìng)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淬(cu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
C.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liáo)原之势。
D.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chng)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h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2.(2018•天津)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一段古潭般______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_______来。一棵倔强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1)文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悄(qio)无声息
盘垣(huán)
澄澈(chè)
B.蓊(wng)郁
虬(qiú)藤
柔曼(màn)C.披拂(fú)
参差(c)
倔拗(ào)
D.偃(yn)卧
兀(wù)立
睥(pì)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深邃
蜿蜒
荒疏
B.幽邃
蜿蜒
稀疏
C.深邃
曲折
稀疏
D.幽邃
曲折
荒疏
3.(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1)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络绎不绝
B.跃然纸上
C.关于
D.观照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4.(2018·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________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________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________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B.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C.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D.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5.(2018•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徽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中国人民的贡献。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 6.(2018•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讲创新和继承对立开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____________)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刷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堵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7.(2018•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徒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徒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徒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徒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徒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答案解析部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B
【考点】形声字的分辨,形近字的分辨,同音字的分辨,形似字的分辨
【解析】【分析】A.两鬓(bìng)斑白,读音应为bìn; B.正确 C.废驰,应为废弛,弓字旁与松紧有关,马字旁跟奔跑有关,从造字法可知;
D.惩(chng)罚,读音应为chéng,注意二声三声,难度较大。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正确读写是学好语文的根基,要日积月累,养成良好的查字典习惯。2.【答案】(1)D(2)B
【考点】形声字的分辨,多音字的分辨,同音字的分辨,形似字的分辨,近义实词辨析
【解析】【分析】A悄(qio)无声息,改为:悄(qio)无声息;盘垣(huán),改为:盘垣(yuán); B蓊(wng)郁,改为:蓊(wng)郁; C倔拗(ào),改为:倔拗(niù)。故选D。
幽邃:
1、幽深、深远。
2、指僻远之地。
3、深奥。
深邃:深奥;深奥的哲理;难懂的哲理。文字深邃;深邃的目光。第一个空取“幽邃中第一个意思:幽深、深远”。
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曲折:指弯曲、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第二个空是形容流水的,所以取“蜿蜒”。稀疏:(物体、声音等)宽松;不稠密。荒疏:指浮躁、荒唐;没有注意而失礼。第三个空形容树枝,取“稀疏”。综合以上,答案选B。故答案为:D; B。
【点评】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中字音的能力。主要考查生僻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形似字。多音字可以根据意项判断读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记忆,多读、多训练。悄,多音字,qio,用于“悄寂”“悄然”“悄声”“悄怆”“东船西舫悄无言”。qio,用于叠音词,如“悄悄”“悄悄话”。蓊wng只有一个读音。拗三个读音:(1)o,弄弯;使……断,如“把钢丝拗断”。(2)ào,不顺、不顺从,如“违拗”“拗口”。(3)niù,固执、不驯服,如“执拗”“脾气拗”。此题考查辨析近义词的能力。要明白每个词语的意思,放句子里通读,判断对错。3.【答案】(1)C(2)A
【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近义实词辨析,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从语境来看,“关于”应改为“对于”。故选C。
甲处“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冒号使用错误,冒号在此处的作用是解释说明,而文段中冒号后面的内容是在解释前面“插图”的含义。故答案为:C; A;
【点评】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近义词中的不同语素,发现细微差别,区分不同的使用语境。
冒号的作用和用法:用在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用在总说性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面,表示引出解释和说明。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4.【答案】C
【考点】近义实词辨析
【解析】【分析】特立独行: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一般作谓语、定语。
“……的结晶”作定语,第一空选“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的说教”,根据语境,第二空选“耳提面命”。
领悟:理解,解悟。但特别强调悟字,就是说不是别人和外界使你了解的道理,外界只是作为一个牵引,点拨最终理解靠的是自己的悟性。悟性不来源于外界,悟性是逐渐明白的。顿悟:顿然领悟。
第三个空强调“逐渐悟出”,选“领悟”。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词语、成语的能力。要明白每个词语和成语的意思,放句子里通读,判断对错。主要还是读。一靠语感,二靠分析成语意思。5.【答案】(1)B(2)C(3)B
【考点】语句连贯(排序),成语的使用,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项经历航次搭配不当; C项经历了航次搭配不当; D项执行航次搭配不当,故选B。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在这里……”,这是语境,句子要表达“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像迷宫”,“在这里……”在迷宫里,所以承接上面的应该是“迷宫”,排除BD。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紧跟“走进大洋一号……”比较好,排除A。故选C。
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第四个空根据语境选“再接再厉”,排除AC;
易如反掌和轻而易举都表示“事情容易办”;但易如反掌一般用于一些确实容易办到的事;用“反掌”的比喻;强调极其容易;它的容易程度超于“轻而易举”。在否定句中;强调事情很难办时。一般用“轻而易举”而不大用易如反掌。根据语境和语感,选“轻而易举”,排除AD。故选B。故答案为:(1)B(2)C(3)B 【点评】今年语言文字题的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还是考查近义成语辨析、修改病句、补写句子。但是给一大段文字,三道题全在其中。补写句子也由主观变成了客观。看起来好做了,实际上错误不明显,迷惑性更大。6.【答案】(1)C(2)C(3)B
【考点】语言得体,成语的使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强调的是中国戏曲艺术缺乏创新精神,因此排除AB,根据语言表达的简洁,可以排除D。故选C。
寿终正寝,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无疾而终,指人因衰老而自然死亡。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名噪一时,意思是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名垂青史,意思是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名声永留史册。
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博采众长:意思为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照猫画虎:意思是猫与虎的外形有相似之处,因以喻照样模仿而仅得其仿佛。
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根据语境意第一空应是戏曲的灭亡。排除BD,根据语境意和成语意第二空应为功业巨大,永垂不朽。排除A。故选C。
C项,关联词不当,排除C;
AD成分残缺“眼花缭乱”前应加“让人”或者“令人”,排除AD; 故选B。
故答案为:C;C;B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主题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作答,强调了考生的阅读能力。整体更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试题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符合主流价值观。7.【答案】(1)B(2)B(3)C
【考点】语句连贯(排序),成语的使用,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随波逐流是贬义词,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而随遇而安是褒义词,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全力以赴:是个褒义词,是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
娓娓动听:说起来很生动,让人爱听。(健谈而且感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别吸引人。
根据词语“迁徒盛举”我们可以确定迁徙的规模巨大,第一空选用词语“波澜壮阔”,排除CD选项。
“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_”前句肯定,后句否定,可以确定第二空选用的词语应是“随遇而安”,排除选项A。
A项错误在于“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的说法,介词“通过”不能同后面的“作为参照”搭配。C项错误在于“辨析”不能同“方向”搭配,只能说“辨别方向”。D项错误在于“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和“辨识方向”的说法。正确答案是B。
根据上下文“也会沿着”,“它们天生”及句式确定为主动句。故答案为:B; B; C。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近义成语辨析,需要明白每一个成语意思,适合的语境。可以用“排除法”做。
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补写语句 此题考查补写语句。通读,根据上下语句内容和句式填写恰当句子。
第四篇:历年安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
历年安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数量和位置变化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判断其所在象限,四个象限的符号特征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2001-2012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
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
1.选择题
1.(2003安徽省4分)函数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0 B:x≠1 C:x>1 D:x<1且x≠0
【答案】B。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二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要使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故选B。
2.(2003安徽省4分)点P(m,1)在第二象限内,则点Q(-m,0)在【 】A:x轴正半轴上 B:x轴负半轴上 C:y轴正半轴上 D:y轴负半轴上
【答案】A。
【考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
【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判断其所在象限,四个象限的符号特征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因此,∵点P(m,1)是第二象限内,∴m<0。∴-m>0。
∴点Q(-m,0)在x轴正半轴上。故选A。
第五篇:中考语文古诗分类默写100题
一.积累背诵类
1),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2)文天祥“ ?。”的诗句表现了他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谱写着民族“正气歌”。3)关关雎鸠。(《诗经·关雎》)4)人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7),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8)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9)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10)不畏浮云遮望眼。11)大漠孤烟直。12)________________,云归而岩穴瞑。
1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14),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5)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16)无限山河泪。(夏完淳《别云间》)17),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18)将军百战死。(《木兰诗》)19),直挂云帆济沧海。
20)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2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2),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2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_______,江春人旧年。25)己所不欲。(《论语》)
26)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27),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28),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29)谈笑有鸿儒。(刘禹锡《陋室铭》)
30),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31)三人行。(《论语》)32)得道者多助。(《孟子》)33)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34)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35)会挽雕弓如满月。(苏轼《江城子》)36)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37)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38)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39)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40),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41),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42),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43)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4),君子好逑。(《诗经·关雎》)4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46),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7)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1分)48)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49),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0),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5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 52)母亲啊!,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下的荫蔽?
5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二.理解性默写
1)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2)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3)
杜甫在《春望》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眷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____。4)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他虽感惆怅,却也达观的心绪,反映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现在也常以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是_____。5)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作为内容就很合适。6)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_______,___”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7)曹操《龟虽寿》一诗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________。
9)
为好友送行,人们常常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两句: ________。
10)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将诗人因朋友离去
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 ___,___。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11)在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文学经典,均有独领风骚的一代宗师,这正如赵翼《论诗》所云:___。12)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
来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句子是: ____。
1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
色的诗句是:______。
1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歌颂友谊的千古名句是___。15)读到美国哲学家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远呆在一起”时,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_____,____。
1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
句是:。
1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______?_____。”崔颢登上黄鹤楼,见江雾弥漫,暮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19)人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赞颂那些献身事业的人。
20)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现其爱国思想情怀的诗句是 __,___。
21)杜甫《望岳》诗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______。
22)诗人韩愈像一位高明的画家,手中虽没有彩笔,却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两句诗想象地描绘了雨后春草初生的色彩,让我们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妙笔生花。
23)我们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告诉我们不要被环境左右,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坚守高尚的节操。
24)《沁园春·雪》上阕最富有想象和憧憬的句子是
25)为亲友送行时,人们往往会吟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句,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2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里,列举了九个景物意象后,用“ ”来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乡愁。27)《〈论语〉十则》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相近的另一则是“。” 28)人们常常用《出师表》中“,”来形容一个人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29)《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最重要的一条是:。
30)晏殊的《浣溪沙》—词中直接抒发伤感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型默写
1)请从学过的古诗中选出一个含有“霜”字的完整诗句
。2)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或民生疾苦的名句,请你写出上下连续的两句(课内外均可)。3)古诗词中有不少咏“风”的诗句,请你写出意思连续的两句。。
4)古代送别诗中,有许多写友情的名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5)风,吹绿了春草,吹红了夏花,吹黄了秋叶,吹白了冬雪。风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请写出含有“风”字的上下连续的两句诗。6)古代文人墨客出行渡水,自然少不了舟,请写出含有“舟”字的一联诗句:。
7)“荷”因其风姿绰约、品格高洁,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请写出有关“荷”的两句古诗文:“。” 8)漫步于古诗苑,你能感受到诗人的恋乡思亲情结。王湾在北固山下,看到大雁飞过,不由吟咏道: ?。在春夜的洛城,李白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不禁感叹:“ ”。
9)
为国效力是大漠边关永恒的歌。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燕昭王筑台”的典故把这首歌唱得慷慨激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通过刻画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把这首歌唱得苍凉悲壮。
10)关注民生,不仅是当今领导人心中的大事,也是古代诗人胸
怀的情感。请写出古诗中同情劳动人民的一联佳句_______。11)请写出古代诗人以“月”来寄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连
续两句)的句子。
。
12)写出古诗词中从嗅觉角度进行描写的句子。(连续的两句)13)“酒”是古往今来诗人吟咏的一种特殊的意象。请从你积累的诗句中,写出一句与“酒”有关的完整诗句(课内外均可)。
14)写出古诗词中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
句)。
15)写出古诗词中抒发爱国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16)请写出古诗文中带“雨”字的句子。(写出连续两句)17)请写出反映普通百姓辛勤劳作的诗句。(写出连续的两
句)。
18)自古诗人多磨难。面对磨难,许多诗人并未消沉,而是以乐
观进取的精神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请写出体现他们这种风采的句子。(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写出两句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20)秋天是美丽的季节,常引发诗人写景抒情。请写出古诗词中
与秋天有关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2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浩如烟诲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22)“水”是大自然的精灵。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含有“水”字的句子,请你任意写出连续的两句:。23)写出两句与春雨有关的古诗句:。24)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怀的句子。(写出连
续的两句)
25)请写出表达送别之情的两句古诗。。26)写出古诗词中带“山”的两句诗:。27)天边的云,往往引起诗人的愁思。请写出古诗词中带“云“的两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