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13:0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

第一篇:《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

当代新闻写作

当代新闻写作

一、消息概论

消息,即以简要的文字或图片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也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使用最多的一种新闻体裁,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讯、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等是消息的深化和补充。1.1 消息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消息的定义:以简要的文字或图片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1.1.1 信息化时代,消息仍是新闻报道的主角。

1.从信息需求来看,消息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2.从报道数量来看,消息在众多新闻体裁中应用最多。1.2 作一名优秀记者首先学会写消息 写消息是记者的首要任务。许多记者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要想掌握写作各种新闻报道题材的本领,首先应该过消息写作这一关。

(1)从新闻报道的发展来看,消息是最基本的报道方式。

(2)消息最集中最鲜明地反映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本质属性——向公众传递最新最有意义的信息。

(3)消息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共同价值——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4)消息最集中地反映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共同要求——迅速、准确、简明。写好消息体裁,也就为写好其他体裁打下了基础。

(5)消息的叙述形式是其他报道体裁叙述形式的基本功。1.3 消息写作的基本规律:展现事实 1.3.1 事实为本

1.3.2 消息:展现事实,还是用事实用说话 :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应该是不带任何主观意图地传递客观信息。消息写作不能理解为:按照“说话”的目的去选择事实。消息报道的目的在于展现事实。“展现”就是表现的意思,也就是白描。“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对象的特征,不加渲染,淡淡几笔简明生动地勾画出事物的形貌。1.3.3 怎么展现事实

1.4 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准确、迅速、新鲜、简明 1.4.1 迅速

(1)迅速是新闻报道的最基本要求。(2)媒体竞争需要迅速。(3)受众接受需要迅速。

(4)能否迅速报道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是衡量是否是主流媒体的一条重要标准。1.4.2 准确

第一、导语要素准确。第二、事实过程准确。第三、语言表述准确。1.4.3 新鲜

报道人们不知道的事情才叫新鲜,人们都知道了就不叫新鲜。不新鲜的事就不是新闻。新鲜和信息有关。

新鲜与事件的细节有关。新鲜与事件的奇异性有关。新鲜和新闻价值有关。1.4.4 简明

当代新闻写作

简明,即把新闻事件叙述的简洁明白。简明,要求消息要写短。具体说:报纸800字以内;广播:5分钟以内;电视:3分钟以内。第2章 消息的结构要素:

一条消息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和结尾等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组成一个整体才能构成一条消息,因此每个部分即是一条消息的一个要素。2.1 消息的标题

2.1.1 消息的标题作用 吸引受众、揭示事件意义、美化版面。

2.1.2 标题的类型 单标题、双标题、多行标题、插题和提要题共五种。1.单标题:单标题直截了当叙述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多以叙事为主。2.双标题 双标题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引题+主题 第二种:主题+副题

引题也叫肩题、眉题。它是辅题的一部分,安排在主题的上面(横排)或前面(竖排),是主题的先层意思和前奏。引题的作用:或交代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或揭示主题的意义和内容,或加强主题的气氛。引题的字数一般少于副题的字数。主题也叫主标,是标题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的认识是突出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字号最大。副题也叫次题或子题,是主题的辅助标题。副题的主要作用是补充主题之不足,往往补充次重要的新闻事实,使主题更完整、更突出。

3.多行标题:这种标题一般引题、主题和副题齐全

4.插题:插题是标题的一种,是分别插在文中的小标题。插题又称小题、分题。插题的作用有两个:概括一个段落的中心内容,方便受众接受;突出一个段落的核心信息,使编排醒目、美观。插题的制作有三点要求:一是概括准确;二是简明扼要;三是生动形象。

5.提要题:提要题就是概括新闻内容要求的标题。标志是放在总标题的下方或上面,也叫纲要题、揭示题。它的适用范围是较重要的新闻或较长的新闻。提要题可以起到突出核心内容、提示受众注意的作用。功能近似编者按语。2.2 标题的写作技巧 虚实并用,以实为主。

虚——从新闻事实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思想。实——新闻事实中最主要最精采的事实。

引题可虚实并用。主题以实为主,可虚实结合。副题以实为主。2.3 按语的写作

按语,又叫编者按,编者的话等。它是用来评论、说明、推荐、建议、解释报道的言简意赅的一段文字。

2.3.1特点: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突出醒目,有一定的高度。

2.3.2作用:推荐新闻内容,提示新闻要义,揭示新闻意义,唤起受众注意的作用。2.3.4要求:立于报道而高于报道,态度明确,注重引导,100字左右。2.3.5按语的写作方法: 推荐型,重要的报道一般用编者按介绍报道内容的特点和报道目的。这种编者按往往评论性比较强,编辑部的观点、立场、倾向鲜明。

说明型,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帮助人们理解事实。或者说明事件的背景,以显示事件的重要性。

提示型,揭示新闻要点,引起受众特别关注 2.4 消息头

报纸上开头部分冠以“本报讯”、或“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之类的字样,电视、电台则

当代新闻写作

表示“本台消息”;网络则以“×月×日电”等,都是消息头。2.4.1 消息头分类 消息头分两类:“讯”、“电”两种。

“讯”主要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方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通过电传、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形式传递的新闻。2.4.2 消息头的作用

①消息的独特标志。区别于其它文体。②版权所有。

③表明消息来源,以便读者判断消息的真实性与权威性。④文责自负。2.5 消息的导语

定义:消息特殊的开头部分,用一句两句或几句话,有时也就是第一段,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的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或反映事实中主要的思想和意义。高潮在前。目的是便于受众一开始就能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以便吸引他们读完全篇。2.5.1 导语的任务

1.叙述事实干脆利落,揭示主题

2.把最关键的信息简明扼要的叙述出来,叙述的有趣,吸引受众 2.5.2 新闻五要素——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2.5.3 导语的类型

1.直接叙述式——单刀直入

(1)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第一段——以叙述为主。

(2)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第二段——先描述细节,后概括核心信息: 2.延缓式——吸引人的故事。(主要用于特写)延缓式导语在开头并不先交待关键信息,而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人们急切地想知道是什么或者怎么回事。

3.双导语——突出两点 两件事在同一时间发生,导语中并提两件事,称之为双导语,西方称之为多元素导语。这种导语打破了消息一事一报的思维模式。一般分为两个段落,分别写先后发生的两件事。这种导语的写作重在表现两种事情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是以记者的主观判断为几点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吸引力。2.5.4 导语的一、二、三、四代 1.四代导语描述

现在的不少著述中把导语划分为四个年代:

第一代:19世纪六十年代。五个W,即在导语中把五个W或六个W交待齐全,西方有人称之为“全型导语”,一切俱全。也称为“晒衣绳导语”,把五个W挂在一条“绳”上。第二代:20世纪三、四十年代。突出部分要素导语,其它要素在主体部分叙述。第三代:20世纪七十年代左右,被称为延缓式导语。前已讲过,此处不赘。

第四代:20世纪80年代左右。多元素导语。同一事件里,有两个或更多的事实必须写进导语里才能表述得更准确更清楚,这种导语叫多元素导语。还有一种多元素导语是由多段组成。2.四代导语灵活运用,不可以年代论短长。第3章 消息的结构要素:主体和结尾

3.1 消息的主体 消息的伸展部分,或叫躯干部分。3.1.1消息主体的作用

1.解释、深化导语,为导语中涉及的内容提供必要的细节和材料;

当代新闻写作

2.补充导语中没有涉及的事实。3.1.2 消息主体的写作要求 1.围绕主题选材,尽量具体。2.叙述生动,层次清楚。

3.注重现场描写和注重情节描写; 3.2 消息的结尾

消息的结尾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倒金字塔式结构无需刻意安排结尾,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自然结尾即可。

1.补充式:补充必要的新闻事实或背景材料;

2.强调式:不是重复原话,而是补充一些新的背景材料使原来叙述过的内容更加清晰具体 3.回味式:

第4章 消息的背景和来源 4.1 消息的背景

消息的背景是指那些用来解释与新闻事件和人物相关的事实材料。背景材料的说明不仅使得新闻事实叙述更加清楚,而且使人们更加了解新闻事实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社会基础,加深对新闻的理解。

4.1.1 背景材料的作用 1.深化主题

有时候一些背景材料可以烘托新闻事实,使新闻事实反映的消息主题更加明确和深刻。2.补充事实

通过背景材料使新闻事实更详细、更完整,也更有可读性。3.释疑解惑

有一些新闻如果没有背景材料就不能很好地体现事实的价值,如果有了背景材料就容易理解。

4.介绍人物

有些新闻事件不复杂,事件中的人物一句话带过并不影响对事件的理解,而有些事件较复杂,或者影响较大,有必要交待人物的背景,帮助人们了解事件的性质和重要程度。有些案件新闻牵涉到的人物多,更需要用背景材料说明。4.1.2 消息背景的类型

1.知识性背景 知识包括政治、历史、科学、文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2.对比性背景 对比性背景材料指的是用来和新闻事实作比较的材料。

3.注释性背景 注释,注解之意。新闻事实中有些内容牵涉到一些技术性、知识性问题,不注解人们难以看懂,如有关科学技术发明、产品性能、风土人情和名词术语等,通常需要加以注释。4.2 新闻来源

消息来源又可称为新闻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4.2.1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消息来源的渠道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消息来源有四种:(1)记者采访;(2)通讯社电稿;(3)公众来信来稿;

(4)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等。4.2.2消息来源的种类

据台湾学者研究,国内外通用的消息来源形式有18种:

当代新闻写作

(1)据报道。

(2)据悉;据了解。

(3)消息人士;一位可靠的消息人士;消息灵通人士;官方消息人士;半官方人士;接近总统的消息人士。

(4)一位官员;一位政府官员;一位高层政府官员;另一位政府官员。(5)美国官员;一位白宫官员;一位国务院官员;五角大厦官员们。(6)一位外交官员;一位西方大事;一位西方外交官员。(7)批评家;许多位批评家。(8)分析家。

(9)观察家;政治观察家。(10)事实评论家。

(11)当局;最高当局。

(12)权威人士;权威消息来源。(13)专家。(14)明智之士。(15)一位观光客。(16)一位目击者。(17)警方。

(18)未经证实的报道。4.2.3 消息来源可信度测试

记者在掌握了某一信息来源之后,第一步就要测试消息来源的可信度。鲍勃﹒格林提出了测试消息来源信誉度的6个方法: 查阅记录:该消息来源过去是否提供了正确的信息?

可确定性:该消息来源能否提供证实信息的其他证人的姓名或文件? 接近性:该消息来源是否处于知道他所传播事实的位置? 动机:该消息来源是否有动机提供合理材料? 考察上下文:信息是否与事实相符?

可信性:该消息来源是否稳定,是否处于记者控制之下? 第5章 消息的结构类型

我们研究消息的结构,不仅仅只是静态的文本描述,更重要的是研究记者的写作过程。文本形式只是入门的向导。

消息的结构形式根据事实的特点和传播效果安排。时政类新闻、经济类、科技类新闻,灾难性新闻等,一般来说适合倒金字塔式结构,快速传递核心信息。社会新闻、体育、娱乐等故事性较强的新闻适合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结合式结构。细节性强的新闻适合于故事性结构。5.1 倒金字塔式

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然后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递减排列。这种方式的优点:

1、有利于受众一开始就能方便地摄取最重要的信息。

2、有利于编辑安排版面。如果版面不够,可以从后面删去不重要的信息,仍不影响消息结构。这种结构在目前消息报道中是使用最多的结构样式之一,适合于严肃性新闻和那些受众急于想知道关键信息的新闻报道,如时政新闻、灾难性新闻、体育比赛等新闻报道。5.2 金字塔式

这种结构按新闻事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或事件进展始终的顺序安排,最重要的信息在结尾。1.时间顺序式:(又称编年体式)时间顺序式,即按新闻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

当代新闻写作

一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读起来比较轻松。

2.事件顺序式: 事件顺序式结构也离不开时间,但时间因素不是决定因素,事件的进展起决定因素。

5.3倒金字塔式与金字塔式结合式

倒金字塔式与金字塔式结合式写法是在导语部分按照倒金字塔式安排,把核心信息放在前面,主体部分按照时间或事件发展顺序写下去。5.4立体式结构

立体式结构是指文字与画面结合、单一事件与事件之外大量的背景等相结合的非线性文字报道模式。它是事件更丰富,报道更立体化的一种印刷媒体的消息报道结构。5.5 故事式结构

故事式结构是按照新闻事件发生的线索一线贯穿下来,开头结尾均较完整。这种写法适合那些情节性事件,有过程,有细节。这种报道往往感染力较强。另外一种写法是导语使用倒金字塔式,先说出事件结果,然后按照故事发生写起直到故事结束。5.6散文式结构

散文式结构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一条引出主题的线索。

第二,不受到金字塔结构限制,开头没有导语。

第三,描写事件现场、环境、人物轻松自然,娓娓道来。这种报道既有信息价值又有美学价值。

第6章 事件性消息

事件性消息是指:对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的重点就是报道事件。消息这种体裁正是由报道事件而形成的。事件性消息有三个特点:

1、变动性——容易引起人们关注。

2、故事性——吸引力。

3、典型性——示范作用。6.1 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指对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进行报道的一种消息体裁。

从作用来看,在消息这个大家族中动态消息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消息文体。从使用频率来看,动态消息使用频率最高,最常用。从报道对象来看,只要有新闻价值的新鲜事实,无论大小都可报道。

6.1.1 动态消息的特点: 1.快速——时效性强 2.简短——一事一报 3.客观——纯新闻 6.1.2 动态消息的写作

1.展现事实现场,报道最新动态。对事实发生现场的细致描写来展现事实的进展状况,需要记者仔细观察,且及时采访目击者;

2.展示事实原貌,既要善于汲取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又要展示事实原貌;

3.叙述准确生动,准确是指事件各个要素准确无误,生动是指要找到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叙述事件的动感;

3.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准备连续报道。要时时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快速追踪,动态消息要保持及时快速,最好化整为零,连续报道。6.2 特写性消息

当代新闻写作

特写性消息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讲的视觉新闻。穆青说:“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 6.2.1 特写的种类

特写有两种体裁形式,一种是快速简短,用特写镜头的手法报道现场事实动态的样式。另一种篇幅较长具有可读性报道体裁,类似西方的特稿,可称之为特稿,或按传统称谓叫特写,它应该属于通讯的范畴。前者应该属于消息类范畴,故称特写性消息。特写性消息比特写的时效性强;另外一个不同的是特写性消息重点写事件,有一些写人物的特写性消息,其重点还是写人物在事件中的动态和感受。6.2.2 特写性消息的特点

1.描写现场如临其境,现场观察细致入微,再现报道客体的具体状态; 2.突出局部,浓墨重笔,通过一个典型画面反映时间; 3.写形传神,追求“神似”,画龙点睛,找出有特点的地方写出本质。6.2.3 特写性消息的种类及写作

按报道对象来划分,特写可分为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两类。

1.人物特写:人物特写以人物为特写对象,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或行动,以此来烘托现场气氛,传递现场信息。

2.场景特写:场景特写重在描写事件发生现场中最典型、最感人的场面,通过再现场面的状态、气氛、进展情况,展示出新闻事件的价值。

特写性消息写作中注意的关键一个问题

特写虽是一种描绘性的新闻报道,他要求透过画面,反映主题。与特稿不同之处在于特写性消息不是为描写而描写,通过画面的再现反映社会的前进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6.3 简讯

简讯,又称简明新闻、短讯、快讯。有的媒体叫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信息快递等。它是事件消息中最快、最简洁明了的一种报道体裁。6.3.1 简讯的特点

(1)新闻五要素允许不全,突出三个或四个要素,只写明时间、事件、人物就行了。一般不交待背景或不详细交待背景。

(2)受众获取信息方便简捷,一目了然。(3)一般在200字以内。6.3.2 简讯的适用范围

简讯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使用:

第一种是重大新闻或者受众比较关心的新闻,为了突出时效性先发一条简讯,然后作详细报道或追踪报道。

第二种是非重大新闻,时效性不是很强,但有新闻价值和愉悦价值,往往作为简讯报道。6.3.3 简讯的种类

按区域划分有国际简讯和国内简讯。

按报道对象划分有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简讯等。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按照区域划分。

6.3.4 简讯的写作方法 1.内容有趣,富有吸引力 2.快速报道,加强时效性 3.善于提取核心信息

当代新闻写作

第7章 非事件性消息

非事件性消息的定义: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发展成就、可供参考的方法和信息等事实的报道。

非事件性消息主要有三个特点:

(1)行为主体宽泛,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2)事实发生的时间、空间概念模糊。

(3)报道内容较广泛,往往是一个系统,一个地区,一个问题,一种社会现象,一种规律。7.1 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对某一类事实或某一事实的侧面进行宏观性报道的一种消息体裁。它属于非事件性新闻,并且在非事件性新闻中数量比重最大、影响力最大。7.1.1 综合消息的特点:

(1)综合性强。往往反映多个方面,消息面比动态消息广,反映总体情况;(2)策划性强。一个主题下的多种事实。(3)创意性强。

(4)资讯性强。报道的内容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还有可操作价值和保存价值;(5)思维方式上,综合性消息多用归纳性思维。7.1.2 综合性消息的传播作用(1)给政府、社会提供信息参考。(政府对综合性信息很关注)(2)给受众提供资讯、服务内容。(市民关心)(3)给受众提供新的价值观念。(导向作用明显)(4)媒体竞争的重要战场。(独家报道。)(5)记者施展才能的机会。(记者的发现。)7.1.3 写作综合消息的素质

1.记者应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要通过长期积累分析总结,提高自己理论政策水平,对各种情况收集能力增高;

2.善于联系、比较,对新闻事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显示其新闻价值。7.1.4 写作技巧 1.点面式写法。先从一个点——一个生动的事实或一件事写起,然后由点到面,引向主题。2.纵深式写法。纵深式写法一般是通过一种事实的表面现象,向本质层层递进,直到完全反映出事实的内涵。

3.对比式写法。综合性消息要突出新闻价值,其中之一的方法是对比。对比有两种方式,纵向和横向对比。横向对比是用此事实和彼事实进行对比,以显示此新闻的新闻价值,纵向对比式历史对比法,通过现在的事实与过去的事实对比显示现在事实的价值;

4.并列式写法。这种写法往往把事实分成几个部分,几个部分的事实从不同侧面说明一个主题,几个部分之间呈并列关系。7.1.5 综合消息的写作要求

1.掌握材料要全面充分,全面把握报道对象的情况,弄清事情来龙去脉,了解现实情况历史发展,了解面上和点上情况,面上综合点上深刻; 2.在提炼主题上多下功夫

3.综合而不议论,利用丰富材料传达主题。7.1.6近年来综合消息报道的两点变化

1.时效性增强(政府信息渠道畅通,民间调查机构信息来源快速丰富,媒体记者新闻敏感强)

当代新闻写作

2.报道观念更新(社会观念、生活方式内容增加,可读性增加)7.2 述评性消息

定义: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对事实发生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进行叙述与评说的新闻体裁。

7.2.1 述评性消息的特点

(1)核心:新闻事实一定是新近发生的。是第一位的。首先满足信息需求。

(2)方法:就事论理。事——新闻事实。理——评论。在刚刚发生的事实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3)方式:夹叙夹议。表象:事多,理少。本质:理更重要。(4)效果:理——主观倾向明显。7.2.2 与其他分析性新闻的区别

述评性消息可以跳出事实,直接说话(主观性强);其他解释性消息则不能(客观性强)。7.2.3 与新闻评论的区别

(1)新闻评论所用的事实不一定是新近发生的、发现的,对事件要求可以宽一点。述评性消息中的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

(2)新闻评论对新闻事实的要求不一定完整、清晰,事实则可以是片段的细节性的,只要能说明观点就行了。述评性消息对新闻事实的要求则一定要完整、清晰。

(3)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是——观点→事实→观点。新闻述评的思维方式是——事实中有明显的倾向性。或者事实→分析。

(4)新闻评论只有评论一种功能。新闻述评兼有报道和评论两种功能。7.2.4 述评性消息写作

1.先报道新闻事实,然后用背景材料对事实进行分析。2.亦述亦评,夹叙夹议,述中带出评。7.3 政府新闻报道

政府新闻报道指对地方政府工作、活动的事实报道。7.3.1 政府新闻报道的范围、内容

7.3.2 政府新闻报道的意义: 让公众了解自己。纽带、沟通功能。

7.3.3 记者如何与政府打交道(1)建立联系(2)定期或不定期到政府部门“工作”,与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上下班,观察有关线索。(3)了解政府的有关纪律,知道哪些该报道哪些不该报道。(4)参加政府有关部门的会议。

(5)勤奋。尽量争取参加有关领导人的外出活动。及时发回报道。7.3.4 政府部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1)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媒体发布政府的有关情况。(2)政府新闻发言人要按照规定真实客观的为媒体提供有关信息。

(3)政府领导人应定期或不定期在电视上与公众见面,主动介绍群众关心的问题。(4)与媒体打交道应以普通人身份,不应以高高在上态度出现。7.3.5 报道方法(1)人情味。(2)利用互联网。

(3)查找统计表、图表。(4)拜访政府办公室。7.3.6 政府新闻的写作

当代新闻写作

1、叙述清楚政府便民举措的方式和内容,是百姓一目了然;

2、迅速将政府部门的最新信息告知公众;

3、围绕主题,写出现场发生的具有戏剧性的场面。善于在会议中会议外发现感人动人的事情,以故事情节为主线,让程式性的内容活起来。7.4 消息报道的几种变化 7.4.1 报道观念的变化

1.报道的主题有一定程度的公开化,舆论监督加强,一定程度上政府信息透明度增加,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利意识增加; 2.重要事件报道有一定灵活性 3.受众意识普遍受到重视 7.4.2 报道方式的变化

1.更加突出核心提示、插题的普遍运用,讲究信息的可视性。2.事件细节化,采访当事人的内容增多,现场感增强。3.动态消息集束化。除了新闻外还有专家解读、连接等多种背景材料,使得信息层次增多。7.4.3 消息报道存在的几个问题

1.抢时效,新闻的专业精神受到挑战 2.讲究可读性,忽略了必读性 3.制造噱头

4.妖魔化当代大学生 第8章 通讯报道概论

消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

通讯——告诉人们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深度报道——告诉人们为什么发生这件事。8.1 通讯报道的发展

若按传统分类方法,建国以来我国的通讯大致分为五个时期:

1、典型报道时期(1977年以前)

2、大特写时期(1986——1992)

3、现场短新闻时期(1989——1994)

4、深度报道时期(1985——1998)

5、调查报道时期(1999——21世纪初)8.2 典型报道对我国通讯报道的影响 8.2.1何谓典型?

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用典型示范的方法推广先进经验。②具有代表性的:这件事很典型,可以用来教育群众。两种解释的共同点是“代表性”,目的是用来推广先进经验和教育群众,归纳起来也就是“榜样”。典型报道也就是对先进人物模范事迹的报道。

8.2.2无论是报道观念、报道方式,还是写作思维、写作方法,典型报道对我国的新闻报道有很大的影响:

1.典型报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 2.典型报道对通讯报道的贡献 3.历史上典型报道的负面影响 4.现代社会环境需要典型报道(1)明星得宠,“劳模”受冷落——社会文化发展不均衡

(2)社会需要榜样,但更多的是以文化消费的面貌出现在社会上

当代新闻写作

(3)现代化建设需要榜样。8.3 通讯报道的发展

1.典型报道更加平民化、人性化 首先,典型人物是人不是神,不要把典型人物写成高高在上的指挥者、统治者。其次,把典型人物当成新闻人物,他之所以值得报道是因为具备了新闻价值特点。

2.加强感染、鼓舞力量,去掉教化痕迹 媒体具有教育受众的功能。媒体具有教育受众的功能是通过引导舆论来完成的,不是用教训式的方法来完成。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新闻事件的故事性

(2)更加注重新闻人物的新闻性

(3)口号式、命令式的语言是当代人所不愿接受的 3.写作手法上大胆创新

(1)写作观念上,凡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先进文化要敢于拿来。(2)形式上来一番改造。4.写作上可以体现风格

新闻是一种事实的报道,但客观事实是曲折复杂的,怎样去报道,用什么方式去报道,大有区别。新闻毕竟是一种精神产品,是客观事物经过记者的大脑思考、分析,然后才在笔下反映出来的东西。通讯报道不可能都像倒金字塔结构那样较模式化,向较于消息而言,通讯的结构安排较自由灵活。自由灵活的结构为记者报道事实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便于记者把报道写得更有特色。8.4 通讯种类

8.4.1 通讯的种类

事件通讯、人物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8.4.2 通讯的特点

事物总是在差异中显示其自己的特色,将通讯与消息相比较,可以把通讯的特点阐述得更加清楚。

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1.相同之处

(1)都讲究时效性。

(2)新闻价值的要求相同。

(3)都要求真实准确,用事实传递信息。2.不同之处

(1)表述方法不同(2)写作的侧重点不同

(3)思维方式不同 消息主要用逻辑思维;通讯主要用形象思维。

所以,通讯的思维方式比消息更灵活,更开阔。第一,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第二,通讯的语言上富有文学色彩和政论色彩。第三,作者的风格在通讯中更容易得到发挥。而在消息中作者的风格受到了某种限制(如客观报道,不发表看法等)。第四、一篇通讯可以给受众树立一个“人物形象”。通讯所用的形象思维是建立在严格遵守新闻事实的原则之上的,与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完全不同。通讯不允许有任何虚构。(4)结构形式不同。8.5 通讯的叙事原则 1.客观叙事

通讯是一种报道文体,它的任务和消息一样是传递信息,与消息不同的是,通讯传递的是

当代新闻写作

更详细、更形象生动的信息。这是通讯的任务,也是它的本质属性。(1)我国古代纪实性文体用事实说话的叙事原则

(2)报道文体应该尊重客观叙事的原则,抒情和议论要惜墨如金 2.形象描绘 形象描绘是通讯写作的主要手段。3.事、理、情结合,恰当议论,画龙点睛

通讯的表述方式比消息灵活,在客观表述事件和人物的行动的同时,可以适当插入一些抒情议论文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第9章 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就是详细深入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件的新闻体裁。9.1 事件通讯的特点

1.事件完整事件通讯叙述事件不是片段的,而是完整地叙述和描写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结果的全过程,给受众展示一个完整的新闻故事。2.事件条理清晰(1)理清线索。

(2)交代清楚事件因果关系。(3)核心是人。

9.2 事件通讯的新闻价值与接受效果 1.选取具有可读性的事件。(1)把事件编织成详细的故事

第一,网络时代,信息如洪水般泻来,传统媒体只有将新闻写得“有意思”才能吸引受众。第二,信息时代,工作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在工作之余愿意在轻松休闲中享受信息“快餐”,那些“有意思”的故事容易被人们接受。(2)事件

事件是故事从某一状态向另一状态的转化。意即:事件是一个过程,一种变化。通俗地讲:在故事中,事件就是行动。(行动是由某一人物发出的,所以事件通讯离不开写人)

(3)故事

一个故事至少包括两个事件,这些事件构成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必须有某种可续性。2.以叙述和描写事件为主,写事见人 事件是人完成的,写事离不开写人。与人物通讯不同的是,事件通讯的写人是为了介绍事件的过程、结果和意义。

3.小中见大,显示其新闻价值。事件通讯要以小角度切入,选取让人记忆犹新具有形象感的事件。有时新闻事件的细节影响着受众对整个通讯是否真实的看法。9.3 事件通讯的种类与写作

事件通讯的种类各种著述分法不一,从新闻事件发生性质来分大致分为以下四种:政治性事件;社会性事件;灾难性事件;文化性事件等。

9.3.1 政治性事件通讯 指对重要的政治活动的通讯报道。政治性事件通讯写作注意三点:

第一,选取重要的事件,重要的事件本身具有社会影响力和传播价值。第二,对政治事件的叙述描写尽量客观。第三,写活政治事件中的人物。

9.3.2 灾难性事件通讯 灾难性事件属于突发性事件,是人们预想不到的也不愿意发生的事件。1.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意义及价值(1)纠正对灾难性事件报道的错误观念(2)及时报道有利于政府决策。

当代新闻写作

(3)负面新闻正面报道不利于查清事件的真相。

(4)媒体 “公正介入”力戒炒作,避免渲染血腥暴力情节(5)灾难报道越来越透明 2.灾难性通讯报道的写作要点

(1)交待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灾难造成的后果。(2)写明引发事故的原因。

(3)描述事故现场。这是报道事故的最重要依据。

(4)描述事故发生的过程。灾难性通讯报道写作详细的部分。(5)目击者描述。(6)知情人介绍情况。

(7)准备连续报道,不断逼近事件真相

9.3.3 社会性事件通讯 社会性事件通讯通过事件表达出社会意义,这种事件在社会上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报道事件意义在于认清事件的重要性和严重性,以促成社会关注和对问题的解决。

1.描述性写法。2.剥笋式写法。3.自述式写法

9.3.4 文化性事件通讯 文化性事件通讯指那些有关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件。1.文化性事件通讯在于报道出一种文化的精神,文化的价值,使人感觉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

2.文化性事件通讯还在于报道出人物之间的观点碰撞,这是当代文化的一个特点。

第10 章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用来展示新闻人物事迹与形象的一种新闻体裁。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主要是那些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新闻人物等。10.1 人物通讯的类型 1.先进人物 2.反面人物 3.新闻人物

10.2 关于典型人物的典型性问题 1.典型材料

(1)典型材料的属性

(2)怎样处理典型材料

2.典型人物

(1)写入通讯中的人物一般来说都具有代表性。

(2)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只要有新闻价值,人物的活动具有故事性,同样可以写成通讯。

(3)典型人物与“人物形象” 3.典型人物的语言

(1)语言最能表现人物的个性。

(2)如果让典型人物讲出的都是一种类型的语言,那就没有人物个性了。(3)典型人物的语言应是原始语言,当然可以选择,但不能“彩排”,更不能任意拔高或“润色”。

4.典型人物的性格

当代新闻写作

(1)典型人物也同样生活在充满矛盾的社会之中,他们的思想、行为也不是直线发展的,同样有认识过程,有矛盾反映。

(2)写出他们矛盾的性格、矛盾的举动,不但不会削弱典型人物的正面效应,而且会更丰满、更真实。

10.3 人物通讯中的感情色彩

通过叙述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活动来感染人,以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客观性情感:记者不直接出场,通过叙述事件、描写环境等表现出来。主观性情感:记者直抒胸臆的叙述或描写。10.4 当代人物通讯的报道理念

1.人物类型多样化,平民化视觉明显;

2.报道理念平民化,将报道对象当成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多元的社会来观察、描述和评判;

3.先进人物平民化,记者站在接受者的立场上审视先进人物。要求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写出真实人物,深入实际深入内心,写出人物个性; 4.英雄人物,仍然是百姓心目中的楷模 10.5 人物通讯的写作

1.通过人物的事迹报道人物形象,尤其采用典型事件反映人的精神境界; 2.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人物行动展示人物风采 3.通过语言描写人物

4.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环境——人物通讯如何让人感动 10.6 负面人物通讯的写作

1.对反面人物的报道主要是揭露其暴行 2.通过大量事实报道以警示后人

3.通过大量事实报道探讨滋生腐败的根源,杜绝腐败源头

4.负面人物通讯应注意的问题:客观报道不隐瞒事实真相,但也不是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而掩盖社会真实。

10.7 人物通讯的结构

通讯的结构比消息自由灵活,安排结构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1.开头

开头要围绕主题给全篇定下主调,并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1)概括式。概括人物本质的内容。

(2)描述式。通过一些细节从侧面描写人物,突出主题。这种写法故事性强。(3)介绍式。开头简单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对人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主体

主体是通讯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决定通讯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主体部分应投入更多精力,精心策划,反复修改。3.结尾

(1)留下余味式。(2)直抒胸臆。(3)自然结尾。(4)议论式结尾。

第11章 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报道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推动实际工

当代新闻写作

作的报道文体。

11.1 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及文体特点 1.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

(1)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件或事实,介绍某项工作中的一些先进做法和经验。(2)批评和揭露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或对策。(3)反映工作中的某些带倾向性的苗头,及时提醒有关部门和单位引起重视。2.工作通讯的文体特点(1)针对性强。

(2)时效性强。通过反映工作中的某些带倾向性的苗头,及时提醒有关部门和单位引起重视。

(3)运用大量背景材料说明某些经验、问题或苗头性倾向的重要性、严重性和危害性。11.2 工作通讯的写作思路

线索一:抓住带有普遍性、根本性的问题,以便于及时修正。线索二:抓住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指导上面的工作。1.舆论监督,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重大失误。

(1)工作通讯的报道价值在于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某些现象、问题,并根据这现象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

(2)工作通讯的报道效果在于以事实服人,做到实事求是。不但准确叙述出事实的原貌,而且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2.善于发现工作中的具有创造价值的事实,找出带规律性经验,指导今后的工作。11.3 工作通讯报道的变化 1.人本意识、环保意识增强 2.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增强

第12章 风貌通讯

风貌通讯是指着重描绘社会变化、时代风尚及风土人情的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风貌通讯应该叫“文化通讯”。一般反应新貌、抓住特色、点面结、开阔读者视野,增长读者知识,给人以现场感和美感。报道形式比较丰富,有见闻、巡礼、侧记、散记等,表现题材上广泛多样,例如反映一个地区单位发展变化的新气象新风貌,报道重要的建筑工程展览会,介绍旅游风光、革命文物、名胜古迹,反映异国他乡现状和风土人情。12.1 风貌通讯的基本特征

1.全景式。风貌通讯大多以全景式的介绍来报道对象,努力给人有一个“概貌”的感觉。2.突出“新”。风貌通讯在于描绘出时代的风貌,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12.2 风貌通讯的写作

1.通过典型事实反映全貌,要求记者深入采访仔细观察,找出事实的特征,立体化地反映某地的风貌;

2.选准角度,重点写“变”

3.通过写人来展示风貌,并在展示风貌中展示人。章 速写、素描、花絮 13.1 新闻速写

新闻速写:速写是绘画中的手法,即用碳条、铅笔、毛笔在短时间内快速勾勒出人或物的主要特征的绘画手法。借鉴速写的绘画方法,用快速捕捉和简笔勾勒的手法迅速描绘出事物或人物主要特征的新闻报道体裁。

当代新闻写作

1.新闻速写特点(1)真实而有趣(2)简洁而不枯燥

(3)快速而富有历史价值 2.新闻速写的写作

(1)快速捕捉对象的特征,要求记者现场采访观察,立即写出稿件,很快报道出去;(2)抓住细节,令文章生辉。速写用细节一般点到为止,不做铺陈。13.2 新闻素描

新闻素描是用朴素自然的方法,客观地描写新闻事实的一种报道文体。属于描写性消息的一种体裁,一般都把它归为通讯中的一个文种。1.新闻素描的特点:

(1)新闻素描冷静地描绘出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原貌。(2)新闻素描讲求层次丰富。

(3)新闻素描通过描写,再现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场面。2.新闻素描写作技巧

(1)描写朴实,实在地进行本色描绘,再现人物或景物的原貌即可;(2)过程描写 13.3 新闻花絮

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一些趣闻,称之为花絮。花絮的篇幅不长,但报道的内容既有信息价值又有审美价值。1.花絮的作用

(1)烘托作用。不是新闻事件中的主题部分,却对新闻事件的传播起着侧面的烘托作用,帮助人们理解新闻事件;

(2)观赏价值。网络媒体的竞争手段;(3)文化价值。反映媒体的文化特点。2.花絮的写作技巧

以小见大。细节性事件反映有意义的问题; 风趣幽默。目的是给予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言简意赅。三五十字、一两百字均可,根据主题而定。文字虽短,内容丰富;

第14章 专访

专访是针对一些专门问题或事件对有关人物进行访问的及时性报道。原来只是一种采访手法,后来发展成通讯体裁中的一种文体——访问记。由于专访的不断发展,现在这种文体慢慢演变成独立于通讯之外的一种文体。14.1 专访的特点

1.针对性强。针对性主要指受众在一个时期内较关注的问题和人物,专访既回答了受众急需了解的问题,又有很强的新闻价值。

2.报道时机的选择要恰当,发挥专访的传播效果。

3.权威性强。选择访问的对象一般都是某一方面专家或有特殊成就的新闻人物,他们的话语带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14.2 专访的类型

一般分为三种:人物专访、事件专访和问题专访。

1.人物专访。人物专访的访问对象一般是新闻人物、明星或英雄人物,这些人物的出场具有新闻效应,能成为新闻的兴趣点。

当代新闻写作

2.事件专访。主要介绍有报道价值的某一新闻事件,通过专门访问某一事件的当事人,介绍这一事件的有关情况。虽然也是采访人,但重点在于追述事件。

3.问题专访。问题专访主要是针对社会上的某一事件或某些热点问题的看法的专门访问。被访者一般是专家学者或事件当事人、知情者,他们对事件或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体会。14.3 专访的写作 1.选好写作“由头”。由头的原意是可作为借口的事。此处指的是新闻采访的原因。抓住由头,可以使原来的背景材料再活起来,这也叫新闻资源的再生; 2.突出人物个性。人物个性也就是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个性形成与其本人的成长经历、社会阅历、个人追求、特殊环境等方面有关,可以根据人物不同特点从某一两方面写起; 抓住人物的性格就能把人物写活,也是最能显示人物专访写作特色的地方。

3.写好现场气氛。人物专访不仅仅是一问一答式的思维模式,它要求把人物置身于采访现场,让受众有现场之感。

4.开头与结尾的安排要自然 根据媒体的不同,专访的开头灵活运用。一般说报纸的专访开头与结尾讲究呼应,结构安排紧凑严密。电视的专访和网络专访一般自然开头和结尾。

第15章 深度报道 15.1 深度报道的涵义

深度报道的英文名称是 In-depth reports,西方国家将其称为“大标题后的报道”、“大报道”。

深度报道是指客观、冷静、富有思辨性的描述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层次的报道方式。15.2 深度报道的种类及特征 1.深度报道的种类

按文章体式分有:单篇型和集合型两种。

按报道方式分有: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连续性报道、系列性报道、专题性报道等。本书采用报道方式分类法。2.深度报道的特征

(1)重要性。报道题材重大,报道对象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关注热点。报道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要求满足实际工作和广大受众的需求。

(2)完整性。大时间,大空间,宏观的,微观的,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回顾过去,剖析现在,预测未来。(3)深刻性。通过对大量丰富的材料进行深度加工,有分析思辨预测,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揭示事件深层的发人深思的内涵与本质。

(4)综合性。各种体裁均可作深度报道,多种体裁的融合更适于做深度报道。(5)知识性。提供大量背景材料,涉及古今中外各类学科知识,以满足受众需要。15.3 深度报道的写作方法

1.选题重大:拨动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内容包括社会中的热点,工作中的问题,受众关注的焦点,要求记者及时敏锐准确地判断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必须加以解决的矛盾,揭示问题实质;

2.视角独特:发现幕后的新闻。独家事实,独家视点,独家分析,独家背景,独家人物; 3.爆出关键性材料:写出社会良知,增强舆论监督的功能。深度报道要求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透视、多角度的考察,要对新闻六要素中的why和how进一步深化,重在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说出明日的意义;

当代新闻写作

4.表达自由灵活,语言风格多样 深度报道与一般新闻报道在表达方式上也有不同。5.深度报道篇幅一般稍长。但也并非都要写成长篇大论,可大、中、小结合、并举。15.4 我国深度报道的发展概况 15.5 深度报道的未来走势

1.深度报道正朝着应有的科学、理性迈进

2.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加关注人文精神,深度报道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和挖掘上更加能显示出人文精神

3.经济最前沿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深度报道 4.深度报道创造价值。5.深度报道的弊端。

就目前来说深度报道存在着三种弊端和困境。

(1)深度报道的时效性不强。如何提高时效性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2)深度报道的篇幅较长,可能会增加阅读难度。

(3)深度报道涉及的问题较敏感,新闻媒体揭示事实的真相与报道对象试图隐瞒事实形成尖锐矛盾,这样势必增加了报道的难度,给记者提出了挑战。

第16章 解释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是侧重于解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的报道。它是运用相关事实对新闻事件做出有深度的说明或提供背景材料的一种深度报道方式。16.1 解释性报道概论 1.解释性报道的来源

这种报道方式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解释性报道是一种作解释或者分析的报道,也就是那个被过多地滥用的词语‘有深度的报道’。它是一种加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2.解释性报道的特点

(1)其新闻价值主要表现在对新闻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发生这件事有什么意义的解释上。

(2)大量使用背景材料

(3)客观性强,不做主观臆测。

(4)这类消息报道适合于重大的社会问题、国际问题,以及人们关心的需要回答的问题。(5)除了运用常见的叙述方法外,还有夹叙夹议,描述的穿插,场景的描写等手法,增加其广度和深度。

3.解释性报道的适用范围 一般来说有五个方面:

第一,重大国际事件尤其是突发性国际事件需要解释; 第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等需要解释;

第三,重大科技成果的研究立项与研究成功推广使用时需要解释。

第四,新的经济政策出台,如调整人民币利率等,物价涨跌等关乎到人民生活的切身利益的事项需要解释;

第五,社会上出现的异常现象如自然现象等需要解释。4.解释性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有广博的知识面;

有较高的辨别新闻价值和敏锐的判断能力;

当代新闻写作

有较强的分析能力。16.2 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1.补充新的事实,使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更明白易懂

2.解释时讲究客观性。用新闻事实、背景材料进行水到渠成的分析。3.开头与主体部分写作(1)开头

①对比性开头。②单刀直入式开头。往往直接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快速进入主题,不用过多的事实陈述。(2)主体

主体部分的写作主要根据开头提出的问题使用背景材料逐步推进。可以分成几个小标题,也可以部分小标题一口气写下来。无论怎么样安排主体部分,都应做到条理清晰,步步深入。(3)结尾

①结论式 结论式的结尾往往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作出结论,给人们一个明晰的印象。②展望式

③警示式 警示式写法时指出问题的的症结所在,以警示有关人员和部门注意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第17章 精确新闻报道

精确新闻(PrecisionJournalism),也称精确新闻报道,指记者在采写中运用调查、统计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的新闻报道。精确新闻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民意调查。“广义的精确新闻泛指以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为新闻报道。17.1 精确新闻概述 1.精确新闻的产生

精确新闻一词1967年美国记者菲利普﹒迈尔(PhilipMeyer)提出的。2.精确新闻的报道方式 精确新闻报道有两种方式:一是记者自己独立做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进行的报道;二是记者利用调查机构的报告来进行的报道。3.精确新闻的报道作用(1)反映民意。(2)调整错误观念。

(3)摆脱消息来源的控制。17.2 精确新闻的写作

精确新闻大致可分为:描述型、探讨型、解释型、观察型四种。1.四种类型的精确新闻写作

①描述型: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社会观念进行调查统计后得到的报道。

②探讨型:对一些新的事物或没有被公众认识到的事物进行民意调查后做出的报道。

③解释型:针对某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调查后,用调查数字进行解释,分析其原因,提供给当地民众和部门进行思考。重点回答为何出现此情况,应当采取何种态度和措施。

④观察型:针对社会上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发展动态,预知某种因素导致未来产生的后果及影响,便于有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使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2.精确新闻报道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更加规范性。国内的精确新闻报道起步较晚,但要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努力向规范化靠拢。

当代新闻写作

第二,增强报道的时效性。

第三,增强报道趣味性和立体化。在我国,精确新闻尚处在向大众普及的阶段,一定的趣味性符合大众的阅听习惯。

第四,加强挖掘问题的深刻性。

第五,培养精确新闻的报道人才和精确新闻报道理论研究人才。从目前情况看这两方面的人才都缺乏。有学者出版了理论研究专著,但还太少。报道人才也很缺乏。应加强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培养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

第18章 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有人称之为揭丑报道。西方新闻界一种比较特殊的报道方式。对隐瞒的消息经过记者亲自调查弄清事件真相后进行的报道。这种报道方式专门揭露社会阴暗面、政府里的黑幕,在西方很受欢迎。18.1 调查性报道概述 1.调查性报道的概述 2.调查性报道的种类

调查性报道的种类可分为:政治性调查、社会性调查、经济调查等三种。

(1)政治性调查 涉及到政治体制、制度、权利、法律、民主等事件和问题的调查报道。(2)社会性调查 社会性调查主要是针对社会上影响到人们生活、观念等方面事件的调查。(3)经济调查 针对人们一段时间内普遍关注的经济问题进行的调查报道 18.2 调查性报道的写作 1.写作前的准备工作(1)发现线索(2)研究线索(3)理清头绪(4)着手调查(5)搜集证据

2.调查性报道的写作思维

(1)逆向思维写法 逆向思维写法就是从事件结果为起点,找出事件的发生的原因的一种写作方法。

(2)叙述冷静客观 调查性报道靠事实说话,对事实中的人物,人物与事件的矛盾,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结论与事实的矛盾,只能用调查到的事实来展现,记者只是客观叙事,不做任何评论。

3.调查性报道注意的问题

调查性报道是经过媒体和记者周密调查,有时甚至冒着风险从事的一项活动。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是事实的真实、可靠性显示出报道的魅力。保证调查准确性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如果随意走一圈,问一问,不做深入的调查,不可能写出让人们信服的报道。这方面的教训不少。

第19章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是对新闻事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跟踪式报道。使受众对报道对象和内容有完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由于媒体竞争,一件事发生后需要争先报道,但事件还在发生,因此需要连续报道,让受众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19.1 连续报道

当代新闻写作

1.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区别 连续报道的特点是,事件的走势、结局均无定论。记者不能控制事件,而受事件进展的制约。系列报道是事件已经发生,经过策划分期分批地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报道。

系列报道的定义是:围绕同一重大事件、社会问题有目的有顺序的依次展开的报道。2.连续报道的思维过程

(1)首次报道写作——交待故事梗概。介绍新闻背景和事件的基本情况,然后展开描述;(2)二次追踪报道写作——矛盾展开。与第一次报道相连接、提供第一次报道没有的情况、提供详细的背景材料、搜集第一次报道后的反应;(3)交待事件结果,解决矛盾,故事结束 3.连续报道的写作技巧

(1)掌握读者的接受心理,激发受众接受兴趣(2)一张一弛,波澜起伏

19.2 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即围绕同一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不同层次连续推出的报道形式。1.系列报道的特点(1)策划性强。(2)系统性强。(3)透视性强。

(4)独家性强。系列报道能发挥媒体竞争力优势。2.系列报道的写作

(1)选题 选题关系到报道效果和报道质量。选题的质量表现在:

①选题原则。群众关心的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事件。②选题方向。

第一,策划者能及时、敏锐、准确地判断社会和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必须加以解决的矛盾。

第二,还要求在选题的策划过程中,选择的个案具有典型性,提出的问题有前瞻性。③选题角度。选题要独特。独家事实、独家观点、独家分析、独家背景、独家人物。独到的报道角度,报道价值就会更大。

④选题基础。以事实为基础,占有大量的事实根据。

⑤选题依据。以政策为依据,包括党和政府在一段时期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度规定。(2)报道及时(3)讲究社会效果

(4)系列报道的写作结构 ①提示。②导语。③主体。④结尾。

新闻业务研究

一、故事化报道

故事化报道是一种形象化的报道方式,即以讲故事的形式报道新闻。故事化报道最早起源于法国。

1.法国的杂闻写作:19世纪法国的杂闻取材于社会新闻中那些离奇古怪的事件;杂闻往往

当代新闻写作

经过加工创作而成,与文学接近;主观性成分多;最先关注事件的戏剧性,而不是对事件的理解与思考。它是故事化报道的源头。

2.美国的新新闻学:New Journalism,是一种主张用小说的写法来写新闻报道的美国新闻学派,出现于20C60S末由沃尔夫首创。他们主张用写小说的方法写新闻报道,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人物和事实的真相

写作方法上的特点:大量描写喜剧场面,使一篇新闻报道读起来犹如一篇小说,饶有兴趣;大量运用对白;详尽描写新闻人物的外表服饰以及室内的家具、装饰;淋漓尽致地表现记者和新闻人物的观点;详尽的自白、独白和意识流,带有明显的虚构成分;角色的拼凑,在语言和标点的使用上大胆乃至滥用,有时竟在句尾连用成串的感叹号、问号及省略号。3.中国新闻故事化报道理论的提出:细致、严格。最早在1963年穆青就提出了 硬新闻 新闻报道故事化

作者 新闻记者 剧本作家 开头 倒金字塔 趣事轶闻

描述 最重要的事实 场景(最有戏剧性的瞬间)

穿插 引语 对话

内容 新闻性的消息 新闻中的故事

追求 事实的准确 生活的真理

采访方式 拦路采访 同车采访

关注焦点 事件 人物

要素 新闻要素 人性要素

结尾 没有结尾(直接了断陈述重要事实)戏剧性结尾(用细节制造一种期待情绪,直到最后一段。)

总的来讲,硬新闻与讲故事新闻从采访到写作完全不同。实际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用形象思维,而前者用模式思维。(李希光)4.我国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线索

大特写:1986-1996开拓通讯体裁报道空间。20C80S《人民日报》

大特写报道的内容都是有关社会热点问题。它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热点问题;二是社会时尚;三是法制与生活。大特写具有三个特征:首先在选题上注重热点问题;其次在写作方法上重视对故事情节的描写、对细节的渲染,当然也进行了多方位地思考,使其涉及到的内容较为深入;第三,其时效性比报告文学强。深度报道:1985-1998,围绕怎么样和为什么报道的。它不但叙述了故事是怎么产生的,而且把重点放在事件发生的根源上,这使得故事更有阅读价值,也是故事更具有吸引力的原因所在 现场短新闻时期:1989-1993形象化报道

包括短消息、特写、素描,采用故事的写作方式。它强调新闻报道方式的灵活,打破了体裁界限;更多地使用描述手法展现新闻事实,可读性大大增强;强调“短”表明新闻开始从管理层面注重读者、注重传播效果。调查性报道时期:1994-21C初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调查性报道往往是对隐瞒的事实经过深入调查弄清真相后进行的公开报道,调查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探险的色彩,记者再将调查过程和事实真相公布于众,故事性大大增强。故事化报道繁荣时期:21C初 激烈的媒介竞争催生故事化报道;“三贴进”的提出和报刊的治理整顿,为故事化报道提供

当代新闻写作

了有利的环境;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报纸读者越来越缺乏耐心逐字逐句地读一篇报道,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实用的资讯和阅读上的愉悦。5.新闻故事化报道叙事学分析

新闻叙事则是对现实社会中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新闻叙事是一种最严格的叙事。新闻叙事是研究新闻叙事的本质、规律、叙事功能和叙事方式的科学。

新闻叙事的本质是新闻信息的传递,它研究的是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如何流动以及从这一信息所产生的认识和情感信息如何流动。

一般有三种叙事情境:

第一人称叙事情境;作者的叙事情境;人事叙事情境。6.新闻叙事的细节化、视觉化

故事化新闻报道的一个突出叙事特点就是形象化的描述多,写作中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以小见大,注重细节。

叙述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例如美国记者富兰克林《我看见历史在爆炸》

以人的视角写故事 :细节化,平凡中的伟大和琐碎中的崇高,展现一种人性的崇高美。7.故事化报道对消息的影响: 表现在

①注重事件情节的描述 ②注重文字配图片

③注重新闻事件中人物的描写。

使消息报道的可读性、可视性大大增强,也使新闻业务研究中的理论不断丰富扩大。报纸的故事化具体体现在:

①标题制作--浓缩新闻事件,抢夺读者眼球(描绘新闻事件主要情节内容一目了然,摄取事件精彩片段刺激受众阅读兴趣,标题制作要讲究思维多元化。)②增加核心提示。凸显重要情节。8.新闻故事化报道存在的问题:

①要求注重情节和细节,但有些为了追求可读性,不惜报道灾难细节,甚至把人物的一些隐私公开,把新闻庸俗化。

②为故事而故事,凑字数、水分多、报道长,把新闻事件琐碎化。真正的新闻事件反而可能被掩盖。

③采访不到位,靠网上的资料拼凑、新闻报道简单化。

④“秀文化”稀释新闻报道,真实性大打折扣。

⑤新闻故事化事迹上是新闻视觉化的一种表现,在强调以戏剧性的情节来吸引人的同时也可能疏于浅薄。

总的来讲:新闻视觉化是一种电视文化。在故事化报道的同时,应当注意不要失去文字新闻的深度,应当有新闻的精品意识。

二、党报的叙事模式

党报要走向民众、走向市场,最关键的是彻底转变报道观念,也就是注重传播效果。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转变叙事模式。

1.《广州日报》的叙事模式:大信息量——广州日报的版面构造;新闻资讯唱主角——广州日报的话语策略(以平民口吻唱社会主义主旋律、头条--重社区特色、竞争王牌--珠江三角洲新闻广东各地新闻都市新闻);生活休闲一本通——广州日报的立体思维;广州报道的平衡叙事模模式。

启示:追求品味不如追求品牌、在动态中实现平衡。2.社会新闻上“头条”

当代新闻写作

21C的新闻传播走向是什么样子:消息具有很高的科技信息含量;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对常规报道思维的巨大挑战;媒体既然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有责任传播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也有责任引导受众接受新的道德价值观念。

从传播学角度看:受众的选择与顺应具有感情倾向性

从媒体角度看:考虑道德文化信息对受众的“改善”与提升。在社会转型时期,强调媒体的主导作用。

3.客观报道与新闻真实性

客观报道的新闻写作手法是一种叙事方法,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人人都应遵循的一个普遍性的根本原则。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向受众报道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的真相。

手法和原则不具有可比性。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总管一切新闻实践。

总的来讲:不同的理论前提,对新闻真实性原则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立场,对“客观报道”的写作手法也有着不同的看法。4.叙事观念错位:

为了追求宣传效应,不惜把新闻事件和事件中的人物进行加工或虚构,或者极力宣扬未成年人的勇敢精神,而忽视了作为尚处在需要保护时期的未成年人的生存需求,这种不是现象可称之为叙事观念的错位。

新闻观念的诸多问题:新闻事实与报道主题的拉郎配;编造新闻的基本要素;宣传新闻人物不能随意“改造”新闻事实。

三、新闻消费与专副刊的改革

1.新闻消费市场的受众心理障碍(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影响受众消费的三因素:新闻价值;需求满足(信息的选择过程表明传递者的新闻价值标准不一定与接受者完全一致,只有满足受众需求时才能被认可,才能达到一致。)消费导向(新闻导向不仅是统治者借以控制权力的手段,也是受众在新闻消费中不断提高素质的精神动力。如果新闻传播者仅仅是以受众的需要作为新闻标准,那无疑等于也肯定了那些品味不高、格调低下的新闻存在的合理性。)

市场的二重性:它除了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和较高效率的优点外,还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欠缺的一面。这种盲目性、自发性往往是考虑市场需求而没考虑市场需求结构的层次,表现在新闻传播市场就是“人云亦云”。

短期行为带来受众心理障碍:读看听新闻是一种新闻追求,如果产品制作者和消费者的心理追求产生错位,消费者就会感到不满足,甚至产生心理障碍;一些大报拼命扩版、出特刊,报纸不但杂志化,而且向书本化发展,以多取胜未必是好现象,价廉也未必物美。精神产品同样讲品牌,一旦失去品牌,就会失去在市场的立足之地。2.政治娱乐化现象

政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背景:20C中后期

政治人物娱乐化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一方面让政治走进千家万户,掀开政治的神秘面纱。另一方面又降低了政治的严肃性,尤其是对政治名人私生活的过度渲染,会极大地影响到有关职能部门的公信力。损害政府形象。

媒体为何会乐此不彼:利益,丧失原则和格调。3.报纸专副刊在当前媒介生态环境下的变化

报纸专副刊在传播大众文化方面起着先导和渗透作用。在当前媒介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研究报纸的专副刊改革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单纯的文艺副刊已不能满足读者多层次的文化需要,“大副刊意识”是报业发展的必

当代新闻写作

然。

副刊:报刊正刊以外、时间性不强的软性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固定的版面,包括文艺副刊、社会副刊、国际副刊等社会文化副刊,都属于副刊的范畴。特征是杂而有趣。

专刊:各种专题性、专业性和专门性信息的专版。如今专副刊的特征与功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首先是大众化与小众化并存。一方面,大众文化盛行,另一方面,小众文化现象也更加突出,如股市行情、古玩收藏。

其次是有些大众化内容现在逐渐走向小众化传播,而一些小众化内容却出现了向大众化靠拢的局面。

再次是新闻性增强,社会报告类报道增多。

专副刊已经不仅仅是被动“补白”新闻的不足,还要讲究策划性、服务性和引导性。

2、专副刊:报纸竞争的新战场。

随着专副刊的发展,不少报纸在广告量方面专副刊已超过新闻版。

3、报纸专副刊的管理有待加强:

提高编辑记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引导水平;要重视对专副刊的评论工作;要加强对专副刊的监督;要优化专副刊采编人员的配置;要大力提升各类专副刊的水平。

4、副刊的未来发展趋势

副刊应以动态为主,静态辅之;副刊作品的创作手法应大胆创新;副刊更加注重策划;提升通俗文化品位。

第二篇:《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 详细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 编著 第一章 消息

一、概论

1.消息在新闻报道中的主导地位。

2.做一名优秀记者首先要学会写消息。

3.消息现在的基本要求:展现事实。

4.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快速,准确,新鲜,简明。二。结构要素:标题和导语 1.消息的标题

作用:吸引受众,揭示事件意义,美化版面。

类型:单行(直截了当叙述新闻事件核心信息),双行,多行,插题和提要题五种。2.标题的写作技巧

——虚实并用。虚实指从新闻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思想意义,实是指新闻事件概括出来的最主要最精彩的事实。以实为主,虚实结合

3.按语的写作

特点: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突出醒目,有一定的高度的特点。

作用:推荐新闻内容,提示新闻要义,揭示新闻意义,唤起受众注意的作用。要求:立于报道而高于报道,态度明确,注重引导,100字左右。按语的写作方法:

推荐型,重要的报道一般用编着按介绍报道内容的特点和报道目的 说明型,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

提示型,揭示新闻要点,引起受众特别关注 4.消息头

“讯”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方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是通过电传、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形式传递的新闻。

作用:消息的独特标志区别于其他文体,版权所有,表明消息来源,以便读者判断消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文责自负。

5.消息的导语

定义:消息特殊的开头部分,用一句两句或几句话,有时也就是第一段,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的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或反映事实中主要的思想和意义。

任务:叙述事实干脆利落,揭示主题;把最关键的信息简明扼要的叙述出来,叙述的有趣,吸引受众。

五要素:6个W加一个H。

类型:直接叙述式①叙述: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第一段②描述概括:最重要的新闻放在第二段,先描述细节后概括核心信息;延缓式:开头先不交代关键信息,先设置悬念,在软新闻中使用;双导语式:两件事同一时间发生,导语中并提两件事。

导语的一二三四代,19c60s全型导语、20C3040C突出型导语、20C70S延缓型导语、20C80s多元素导语

三、结构要素:主体和结尾

1、主体

作用:解释深化导语,为导语中涉及的内容提供必要的细节和材料;补充新的事实。写作要求:围绕主题选材,尽量具体;层次清楚,一段一个意思,叙述生动,注重现场描写和注重情节描写; 2、结尾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类型:补充。补充必要的新闻事实或背景材料;强调。不是重复原话,而是补充一些新的背景材料使原来叙述过的内容更加清晰具体;回味。

四、消息的背景和来源 1、背景 定义:指那些用来解释与新闻事件和人物相关的事实材料。背景材料的说明不仅使得新闻事实叙述更加清楚,而且使人们更加了解新闻事实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社会基础,加深对新闻的理解。

背景材料的作用

深化主题:烘托新闻事实,使新闻事实反映的消息主题更加明确深刻; 补充事实:使得新闻事实更详细完整,具有可读性; 释疑解惑:针对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某些疑惑 介绍人物:对事件较复杂或者影响较大,有必要交代人物背景

类型

知识背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为背景,使新闻事实叙述更准确,让受众了解事实时增加知识;

对比性背景:突出新闻主题,显示新闻事实的价值;今昔,彼此,正反,正误等

注释性背景:对于涉及技术性、知识性的内容加以注解 2、来源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消息的来源主要有四种渠道:记者采访;通讯社电稿;公众来信、来电、来稿。种类:(形式)

1)据报道 2)据悉;据了解 3)消息人士 4)一位官员 5)美国官员 6)一位外交官员 7)批评家 8)分析家9)政治观察家 10)事实评论家11)最高当局 12)权威人士 13)专家 14)明智之士 15)一位观光客 16)一位目击者 17)警方 18)未经证实的报道

3、测试消息的可信度6种方法:查阅记录、客确定性、接近性、动机、考察上下文、可信性

五、消息的结构类型 1、倒金字塔式:写作时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然后按照信息重要性递减排列的结构方式。有利于受众一开始就获得最重要的信息,有利于编辑安排版面,主要用于时政新闻、灾难性新闻、体育比赛等新闻报道。

2、金字塔式:优点是调理清晰,现场感强,事件完整,故事性强。分为时间顺序和事件顺序。

3、倒金字塔式与金字塔式相结合:导语部分按倒金字塔安排,把核心信息放在前面,主体部分按时间或事件发展顺序。适合时政、灾难性新闻。

4、立体式结构:文字与画面结合,单一事件与事件之外的背景相结合的非线性文字报道模式,使得事件更丰富、报道更立体。立体化结构避免了记者站出来发表看法的弊端,使报道更加客观。

5、故事式结构:按照新闻事件发生的情节线索贯穿下来,开头结尾较完整。

6、散文式结构:有一条引出主题的线索;不受倒金字塔式结构限制;描写现场环境人物轻松自然。

六、事件性消息 事件性消息:指对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和跃进性的。特征:变动性(内容是正在发展和变化的时间);故事性;过程性(进行描述性报 2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道,把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现给受众)

1、动态消息

定义:指对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及时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

特点:快速实效性强;简短,内容单一,重点反映事实的动态和变化,一事一报;客观纯新闻。

写作方法:

展现事实现场,报道最新动态。对事实发生现场的细致描写来展现事实的进展状况,需要记者仔细观察,且及时采访目击者;

展现事实原貌。既要善于汲取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又要展示事实原貌;

叙述准确生动。准确是指事件各个要素准确无误,生动是指要找到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叙述事件的动感;

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准备连续报道。要时时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快速追踪,动态消息要保持及时快速,最好化整为零,连续报道。2、特写性消息(视觉新闻)

视觉新闻:穆青说,所谓的视觉是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特写性新闻是指用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段,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体裁种类:快速简短,以特写镜头手法报道现场事实动态的样式;篇幅较长但具有可读性即特稿。

特点:描写现场如临其境,现场观察细致入微,再现报道客体的具体状态;突出局部,浓墨重笔,通过一个典型画面反映时间;写行传神,追求“神似”,画龙点睛,找出有特点的地方写出本质。

人物特写:以人物为特写对象,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或行动,以此来烘托气氛,传递现场信息。重点在新闻人物,也可以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烘托现场气氛以显示人物的行动价值。

场景特写:重在描写事件发生中最典型、最感人的场面,通过再现场面的状态、气氛、进展情况,展示出新闻事件的价值。具有历史保存价值。3、简讯又叫新闻短讯、快讯、一句话新闻。

特点:五要素可以不齐全,一目了然,200字以内。

使用范围:重大或大众比较关心的新闻;不重大但具有新闻和愉悦价值。

写作方法:内容有趣,富有吸引力;快速报道,加强实效性;善于提取核心信息。

七、非事件性消息

非事件性消息:指的是对刚刚发生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发展成就、可供参考的方法和信息等事实的报道。

基本特点:行为主体广泛,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概念模糊;报道的内容广泛,往往是一个系统,一个地区,一个问题,一种社会现象,一种规律。1、综合消息

定义:对某一类事实或某一事实的侧面进行宏观性报道的一种消息体裁。特点:

综合性强。往往反映多个方面,消息面比动态消息广,反映总体情况; 策划性强; 创意性强;

资讯性强。报道的内容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还有可操作价值和保存价值;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多运用归纳性思维。

传播作用:给政府、社会提供信息参考;给受众提供资讯、服务的内容;给受众提供新的价值观念;媒体竞争的重要战场,记者施展才能的机会。写作素质:

记者应具备较强的行为敏感。要通过长期积累分析总结,提高自己理论政策水平,对各种情况收集能力增高;

善于联系比较。对新闻事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显示其新闻价值。写作技巧:

点面式写法。由一个点或一个生动事实写起,由点及面,引出主题;

纵深式写法。通过一种新闻的表面现象,向本质层次递进,直到完全反映出事件内涵; 对比式写法。横向对比是用此事实和彼事实进行对比,以显示此新闻的新闻价值,纵向对比式历史对比法,通过现在的事实与过去的事实对比显示现在事实的价值; 并列式写法。几个平行部分从不同侧面说明一个主题,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写作要求:

掌握材料要准确充分。全面把握报道对象的情况,弄清事情来龙去脉,了解现实情况历史发展,了解面上和点上情况,面上综合点上深刻; 在提炼主题上多下功夫;

综合而不议论。利用丰富材料传达主题;近年来综合消息报道的两点变化:

时效性增强(政府信息渠道畅通,民间调查机构信息来源快速丰富,媒体记者新闻敏感强); 报道观念更新(社会观念、生活方式内容增加,可读性增加); 2、述评性消息

定义:指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对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进行叙述与评说的新闻报道体裁。

特点:新闻事实第一,满足受众信息需要;叙事方法就事论理,在刚刚发生的事实的基础上用背景材料表达倾向性和看法;叙事方式是夹叙夹议;述评性消息的传播效果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

述评性消息的主观性强而其他解释性消息则客观性较强。与新闻评论的区别:

新闻评论不一定是新近发生发现而述评性消息必须是新近发生的;

前者可不完整后者要求完整清晰;

前者思维方式是观点-事实-观点,后者思维方式是事实分析或有明显的倾向性; 前者只有评论一种功能而后者兼有报道和评论两种功能。

写作:先报道新闻事实,然后用背景材料对事实进行分析;亦述亦评、夹述夹议、述中带出评。

3、政府新闻报道:对地方政府工作、活动的最新事实报道 意义:让公众了解自己,纽带、沟通功能。

记者如何同政府打交道:建立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到政府部门工作;了解政府的有关纪律,知道哪些报道哪些不该报道;参加政府有关部门的会议;勤奋。

政府新闻的报道方法:人情味;利用互联网;查找统计表、图表;拜访政府办公室。写作:

叙述清楚政府便民举措的方式和内容,是百姓一目了然; 迅速将政府部门的最新信息告知公众;

围绕主题,写出现场发生的具有戏剧性的场面。善于在会议中会议外发现感人动人的事情,4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以故事情节为主线,让程式性的内容活起来。

4、消息报道的几种变化 报道观念的变化

报道主题一定程度的公开化:舆论监督加强,一定程度上政府信息透明度增加,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利意识增加; 重要事件的一定灵活性; 受众意识普遍受到重视。

报道方式的变化

更加突出核心提示、插题的普遍运用,讲究信息的可视性; 事件细节化,采访当事人的内容增多,现场感增强。问题

片面追求时效性,新闻的专业精神受到挑战; 片面追求可读性,忽略了必读性; 制造噱头;

当代大学生报道过分娱乐化。

第二章 通讯写作

一、通讯报道概论

1、通讯报道的发展。

《申报》早期的军事报道,辛亥革命时期的纪实通讯,民国初年以黄元生为代表的解释性通讯,五四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2、典型报道对我国通讯报道的影响

典型报道:对先进人物模范事迹的报道。典型报道对通讯报道的贡献:宣传作用。3、通讯报道的发展趋势

典型报道更加平民化、人性化;

加强感染、鼓舞力量,去掉教化痕迹; 写作手法上大胆创新; 写作上可以体现风格。4、通讯的种类和特点

种类:事件、人物、工作、风貌通讯。消息与通讯的异同:

(同)讲究实效性;新闻价值要求相同;要求真实准确,用事实传递信息。

(异)表述方法不同,消息简洁明了而通讯具体详细;写作的侧重点不同,消息写事而通讯写人;思维方式不同,通讯以描写为主,语言富有文学和政论色彩,风格在消息中受到限制;结构形式不同,消息有一定的格式,通讯灵活多样。5、通讯的叙事原则

客观叙事;形象描绘;事、理、情结合,恰当议论,画龙点睛。

二、事件通讯

定义:详细深入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件的新闻体裁。

特点:事件完整;事件条理清晰包括要理清线索、交代清楚事件的因果关系、核心是人。1.事件通讯的新闻价值与接受效果

选取具有可读性的事件。把事件编织成详细的故事;

以叙述和描写事件为主,写事见人,通过人的外貌神态动作,以及周围人的看法,从不同角 5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度刻画人物精神世界;

小中见大,显示其新闻价值。

2、事件通讯的种类与写作:政治性、社会性、灾难性、文化性事件。

政治性事件通讯要注意:选取重要事件,对政治事件叙述描写尽量客观,写活政治事件中的人物。

灾难性事件通讯

价值:纠正对灾难性事件报道的错误观念;及时报道有利于政府决策;负面新闻正面报道不利于查清事件的真相;媒体“公正介入”力戒炒作,避免渲染血腥暴力情节;灾难报道越来越透明。写作要点:

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灾难造成的后果 写明引发事故的原因

描述事故现场,这是报道事故的最重要依据

描述事故发生的过程,这是灾难性通讯报道写作详细的部分 目击者描述

知情人介绍情况

准备连续报道,不断逼近事件真相 社会性事件通讯:反映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事件通讯报道。报道事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意义在于认清事件重要性和严肃性,促成社会关注和对问题的解决。

写作方法:描述性写法,对事件发生现场人物行动及语言的描写;剥笋式写法,以新闻线索为起点步步逼近;自述式写法,以事件人物口吻叙述事件;

文化性事件通讯:有关于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事件通讯。

三、人物通讯 定义:人物通讯时用来展示新闻人物事迹与形象的一种新闻体裁。报道对象是那些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新闻人物等。写作中往往使用典型材料来代表人物和叙述事件。

1、人物通讯的类型:先进人物,反面人物,新闻人物。

2、关于典型人物的典型性问题

典型材料(典型材料的属性和怎样去处理典型材料。)典型人物(具有代表性或新闻价值。)典型人物的语言

典型人物的性格(写出矛盾的性格,使其形象丰满、真实。)

3、人物通讯中的感情色彩。通过叙述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活动来感染人,以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客观性情感:记者不直接出场,通过叙述事件、描写环境等表现出来。主观性情感:记者直抒胸臆的叙述或描写。

4、当代人物通讯的报道理念 人物类型多样化,平民化视觉明显;

报道理念平民化,将报道对象当成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多元的社会来观察、描述和评判; 先进人物平民化,记者站在接受者的立场上审视先进人物。要求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写出真实人物,深入实际深入内心,写出人物个性; 英雄人物仍是百姓心目中的楷模。

5、人物通讯的写作

通过人物的事迹报道人物形象,尤其采用典型事件反映人的精神境界; 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人物行为展现人物风采;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通过语言描写人物;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环境;

6、负面人物通讯写作

对反面人物的报道主要是揭露其罪行,抓住关键性事实。通过大量事实报道以警示后人。

通过大量事实报道探讨滋生腐败的根源,杜绝腐败源头。反面人物的通讯应注意的问题:客观报道不隐瞒事实真相,但也不是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而掩盖社会真实。

7、人物通讯的结构

开头:围绕主题给全篇定下主调,并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概括式:从人物诸多事迹中概括最有代表性的事实 描述式:细节从侧面描写人物突出主题

介绍式:简单介绍人物基本情况

主体:最重要的部分,因此需精心策划,反复修改。

结尾:有留下余味式、直抒胸臆式、自然结尾、议论式结尾。

四、工作通讯

定义:工作通讯是报道工作中的经验或问题,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推动实际工作的报道文体。

1、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及文体特点

内容:报道各种生动典型地事件,介绍某项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批评和揭露实际中存在地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或对策;反映工作中某些带倾向性地苗头,及时提醒有关部门和单位引起重视。

工作通讯的文体特点:针对性强、时效性强、运用大量背景材料说明某些经验、问题或有倾向性地苗头的重要性、严重性和危害性。

2、工作通讯的写作思路

线索一:抓住带有普遍性、根本性的问题,以便于及时修正 线索二:抓住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指导上面的工作

作用:

舆论监督,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以事实服人,实事求是,叙述事实的原貌和挖掘其本源;

善于发现工作中有创造价值地实事和有规律性地经验,指导今后的工作。善于通过有新闻意义的事实反映出工作中的创新性和针对性,重点着眼于结果,对结果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概括。

3、工作通讯报道地变化

人本意识、环保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增强。

五、风貌通讯

定义:风貌通讯是指着重描绘社会变化、时代风尚及风土人情的报道。一般反应新貌、抓住特色、点面结、开阔读者视野,增长读者知识,给人以现场感和美感。报道形式比较丰富,有见闻、巡礼、侧记、散记等,表现题材上广泛多样,例如反映一个地区单位发展变化的新气象新风貌,报道重要的建筑工程展览会,介绍旅游风光、革命文物、名胜古迹,反映异国他乡现状和风土人情。

1、风貌通讯的基本特征

全景式:将能反映报道对象特点的具体事物、场景、精彩片段和侧面,与报道对象全貌结合起来。突出“新”:描绘时代风貌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主要用对比衬托的手法。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2、风貌通讯的写作:通过典型实事反映全貌,要求记者深入采访仔细观察,找出事实的特征,立体化地反映某地的风貌;选准角度,重点写“变”;通过写人来展示风貌,并在展示风貌中展示人地风采。

六、速写素描花絮

1、新闻速写:速写是绘画中的手法,即用碳条、铅笔、毛笔在短时间内快速勾勒出人或物的主要特征的绘画手法。新闻速写就是借鉴速写的绘画手法,用快速捕捉和简笔勾勒的手法迅速绘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地新闻报道体裁。

特点:真实而有趣;简洁而不枯燥;快速而富有历史价值。写作技巧:

快速捕捉对象的特征。要求记者现场采访观察,立即写出稿件,很快报道出去; 抓住细节,令文章生辉。速写用细节一般点到为止,不做铺陈。

2、新闻素描

定义:是指用朴素自然的方法,客观描写新闻实事地一种报道文体。属于描写性消息的一种体裁,一般归类于通讯中的一个文种。

特点:

新闻素描冷静地绘画出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地原貌,不像特写那样放大片段集中描绘;讲究层次丰富;通过描写,再现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场面。

技巧:①描写朴实。实在地进行本色描绘,再现人物或景物的原貌即可;②过程描写。

3、新闻花絮

定义:重大新闻中的一些趣闻,称之为花絮。花絮的篇幅不长,但报道的内容既有信息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作用:

烘托作用。不是新闻事件中的主题部分,却对新闻事件的传播起着侧面的烘托作用,帮助人们理解新闻事件;

观赏价值。网络媒体的竞争手段; 文化价值。反映媒体的文化特点; 技巧:

以小见大。细节性事件反映有意义的问题; 风趣幽默。目的是给予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言简意赅。三五十字、一两百字均可,根据主题而定。文字虽短,内容丰富;

七、专访

定义:专访时针对一些专门问题或事件,对有关人物进行访问的及时性报道。由采访手段法阵成为通讯体裁中的访问记,现在演变成为独立于通讯之外的一种文体。专访是一种纪实性报道,特点集中在一个专字,专门人物、专门事件或专门问题。专访讲究特色,即能吸引受众、引起人们注意。

历史:1938年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创办者贝特首开记者专访总统先例,“世界第一女记者”意大利奥利亚娜•法拉奇。中国最早进行专访的记者是黄远生。

专访形式多样。今年新变化主要有:名人专访增多,探讨性专访增多,社会问题性专访增多,网络专访增多。

专访的特点: 针对性强。针对性主要指受众在一个时期内较关注的问题和人物,专访既回答了受众急需了解的问题,又有很强的新闻价值。

报道时机的选择要恰当,发挥专访的传播效果; 权威性强。选择访问的对象一般都是某一方面专家或有特殊成就的新闻人物,他们的话语带 8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专访的类型:人物、事件、问题专访。

人物专访:人物专访的对象一般是新闻人物、明星或英雄人物,这些人物的出场具有新闻效应,能成为新闻的兴趣点。

事件专访:主要介绍有报道价值的某一新闻事件,即通过专门访问某一时间的当事人,介绍这一事件的有关情况。虽然也是采访人,但重点在于追述事件。问题专访:主要针对社会上某一事件或某一热点问题的看法进行专门访问。被访者一般是专家学者或事件当事人、知情者,他们对事件或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这类专访往往就问题谈的比较深入,给受众的启迪性较明显。专访的写作:

选好写作的“由头”即原因。抓住由头,可以使原来的背景材料再活起来,这也叫新闻资源的再生;

突出人物个性。人物的个性形成与其本人的成长经历、社会阅历、个人追求、特殊环境等方面有关,可以根据人物不同特点从某一两方面写起;

写好现场气氛。要求把人物置身于采访环境现场,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开头与结尾的安排要自然。报纸的开头结尾讲究呼应,结构安排紧凑严密,电视网络专访一般自然开头结尾。

第三章 深度报道

一、深度报道

含义:①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式报道新闻的形式。

② 通过系统的科学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开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总的来讲,深度报道是指客观、冷静、富有思辨性地描述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层次的报道方式。目前一般认为,深度报道并非一种新闻体裁,而只是报道的方式。最早见于20C5060S的美国。我国大概崛起于1987年后。

2、种类及特征 种类:

(文章体式)单篇和集合型;

(报道方式)调查性、解释性、连续性、系列性、专题性报道。特征:

重要性。报道题材重大,报道对象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关注热点。报道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要求满足实际工作和广大受众的需求。完整性。大时间,大空间,宏观的,微观的,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回顾过去,剖析现在,预测未来。

深刻性。通过对大量丰富的材料进行深度加工,有分析思辨预测,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揭示事件深层的发人深思的内涵与本质。

综合性。各种体裁均可作深度报道,多种体裁的融合更适于做深度报道。知识性。提供大量背景材料,涉及古今中外各类学科知识,以满足受众需要。

3、写作方法:

选题重大,拨动社会最敏感地神经。内容包括社会中的热点,工作中的问题,受众关注的焦点,要求记者及时敏锐准确地判断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必须加以解决的矛盾,揭示问题实质;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视角独特,发现幕后的新闻。独家事实,独家视点,独家分析,独家背景,独家人物;

爆出关键性材料,写出社会良知,增强舆论监督的功能。深度报道要求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透视、多角度的考察,要对新闻六要素中的why和how进一步深化,重在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说出明日的意义;

表达自由灵活,语言风格多样。表达方式上既有直接叙述也有宏观评论,经常夹叙夹议;既可用思辨性语言揭示本质,也可用议论发表见解。语言上既要求准确朴实,庄重严肃,又要求生动形象轻松活泼;

深度报道篇幅一般稍长;

4.深度报道的未来走势:深度报道正朝着应有的科学、理性迈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精神得到更多的关注,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是当代人精神消费的重点话题,深度报道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和挖掘上更能显示出人文精神,突出人性,还原人的生存价值;经济最前沿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具有实用性和透视性;深度报道创造价值,其创造价值在于通过还原事实来唤醒民众;深度报道的弊端(时效性不强;篇幅较长,阅读有难度;涉及地问题较为敏感,势必会增加报道的难度,给记者提出了挑战。)

二、解释性报道

1、定义:解释性报道是侧重于解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的报道,它是运用相关事实对新闻事件作出有深度的说明或提供新闻背景材料的一种深度报道方式。来源:20C3040S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得到发展。

特点:新闻价值主要表现在“为什么”会发生,发生这件事情有什么意义的解释上;大量使用背景材料;客观性强不必做主观臆测;适合重大的社会问题、国际问题以及人们关心的需要回答的问题;运用叙述、夹叙夹议、描述的穿插、场景的描写手法。适用范围:国际、国家、科研、新经济政策、异常自然现象。

要求: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知识面、较高的新闻敏感、较强的分析能力。

2、写作技巧

补充新的事实,使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更明白易懂;

解释时讲究客观性。即用新闻事实、背景材料进行水到渠成的分析; 开头与主体部分写作

①对比开头

②单刀直入式开头,往往直接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快速进入主题,不用过多的事实陈述。③条理清晰、步步深入的主体

④结论式和展望式、警示式结尾(指出问题结症所在,以警示有关人员和部门注意问题的严重性)

三、精确新闻的报道

1、概念:也叫精确新闻报道,指记者在采访中运用调查、统计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的新闻报道。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民意调查。广义的精确性新闻泛指以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为基础新闻报道。

产生:最早1810年美国。这一词是美国记者菲利普•迈尔1967年提出的。我国台湾1984年,内地1983年。方式:记者自己独立做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进行的报道;记者利用调查机构的报告来进行的报道。

作用:反映明意、调整错误观念、摆脱消息来源的控制。

2、写作 类型:

描述型: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社会观念进行调查统计后得到的报道。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探讨型:对一些新的事物或没有被公众认识到的事物进行民意调查后做出的报道。解释型:针对某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调查后,用调查数字进行解释,分析其原因,提供给当地民众和部门进行思考。重点回答为何出现此情况,应当采取何种态度和措施。

观察型:针对社会上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发展动态,预知某种因素导致未来产生的后果及影响,便于有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使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报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加强报道的规范性;增强报道的时效性;增强报道的趣味性和立体化,精确性报道应向复合型体裁方向发展;加强挖掘问题的深刻性;培养精确新闻的报道人才和精确新闻报道理论研究人才。

四、调查性报道

1、定义:又称之为揭丑报道,是西方新闻界一种比较特殊的报道方式,是隐瞒的消息经过记者亲自调查弄清事件真相所进行的报道。专门揭露社会阴暗面、政府黑幕,在西方广受欢迎。19C70s开始在美国出现《纽约时报》。“水门事件”。

调查性报道的种类:政治性(指涉及政治体制、制度、权利、法律、民主等事件和问题的调查报告)、社会性(针对社会上影响到人们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事件的调查)、经济性(针对人们一段时间内普遍关注的经济问题进行的调查报道)。

2、写作

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发现线索、研究线索、理清头绪、着手调查、收集证据。写作思维:

逆向思维写法:以事件的结果为起点,找出时间原因的一种写作方式。(孙志刚事件); 叙述冷静客观。调查性报道用事实说话,对事实中的人物、人物与事件的矛盾、人物和人物的矛盾、结论与事实的矛盾,只能用调查的事实来展现,记者不做任何评论。

3、应注意的问题:真实、严肃。

五、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定义:二者都属于深度报道的两种报道方式。

连续报道是把新闻事件的新进展、新情况连续不断地给受众,往往报道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以事件的连续性和时间的先后为着眼点,不断的发表多篇报道。系列不断则有策划性特点,通过有一系列的报道深刻的反映一个主题。

1、连续报道,指对新闻事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追踪式报道,使受众对报道对象和内容有完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区别:连续报道的特点是事件的走势、结局均无定论,记者不能控制事件,而受事件进展的制约。系列报道是事件已经发生,经过策划分期分批的围绕一个主题而进行的报道。

连续性报道思维过程

首次报道写作--交代事故的梗概。介绍新闻背景和事件的基本情况,然后展开描述; 第二次追踪报道写作--矛盾展开。与第一次报道相连接、提供第一次报道没有的情况、提供详细的背景材料、搜集第一次报道后的反应;

第三次报道写作--交代事件结构,解决矛盾,故事结束;

写作技巧:掌握读者的接受心理,激发受众的接受兴趣;一张一弛,波澜起伏。

2、系列报道:围绕同一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连续推出的报道形式。

特点:策划性强、透视性强(一个完整全面紧凑的系统)、独家性强。

写作技巧:

选题原则(选取群众关心的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事件)

选题方向(策划者能及时敏锐准确地判断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选择的个案有典型 11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性)

选题角度(独家事实、观点、分析、背景、人物)选题基础(事实为基础)选题依据(政策为依据)

报道及时(抓住时机,报道的指导思想要端正明确)

讲究社会效果(具有人文精神,关注人的命运,人的生存状态。系列报道具有规模大和持续时间长,能容纳较厚实的内容,在反映人文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结构:

提示:交代策划目的,揭示报道主题。

导语:概括事实、用白描手法设置一个情节过渡到主题、用专家或事件中人物的话以激发受众的接受兴趣。

主体:运用事实和背景展开报道,从几个方面立体的展示主题。结尾:发人深思,使得读者有所启发和领悟。

第四章

新闻业务研究

一、故事化报道

故事化报道是一种形象化的报道方式,即以讲故事的形式报道新闻。故事化报道最早起源于法国。

1.19C法国的杂文写作:都是离奇古怪的事件。

2.美国的新新闻学:New Journalism,是一种主张用小说的写法来写新闻报道的美国新闻学派,出现与20C60S末由硪尔夫首创。他们主张用写小说的方法写新闻报道,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人物和事实的真相

写作方法上的特点:大量描写喜剧场面,大量运用对白,详尽描写新闻人物的外表服饰,淋漓尽致地表现记者和新闻人物的观点,详尽的自白、独白和意识流带有明显的虚构成分,角色的拼凑,在语言和标点的使用上大胆乃至滥用。

新新闻写作的主观报道;新新闻写作是一种以小说手法报道新闻的形式与技巧。3.中国新闻故事化报道理论的提出:细致、严格。最早在1963年穆青就提出了

硬新闻

讲故事新闻

作者

新闻记者

剧本作家

开头

倒金字塔

趣事轶闻

描述

最重要的事实

场景(最有戏剧性的瞬间)

穿插

引语

对话

内容

新闻性的消息

新闻中的故事

追求

事实的准确

生活的真理

采访方式拦路采访

同车采访

关注焦点事件

人物

要素

新闻要素

人性要素

结尾

没有结尾

戏剧性结尾(用细节制造一种期待情绪,直到最后一段。)

(直接了断陈述重要事实)

总的来讲,硬新闻与讲故事新闻从采访到写作完全不同。实际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用形象思维,而前者用模式思维。(李希光)4.我国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线索

大特写:1986-1996开拓通讯体裁报道空间。20C80S《人民日报》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报道的是有关社会热点问题,主要内容事社会热点问题、社会时尚、法制与生活。

特征:选题上注重热点问题,写作方法上注重对故事情节的描写对细节的渲染多方位思考,时效性比报告文学强,深度报道:1985-1998,围绕怎么样和为什么报道的。

它不但叙述了故事是怎么产生的,而且把重点放在事件发生的根源上,这使得故事更有阅读价值,也是故事更具有吸引力的原因所在

现场短新闻时期:1989-1993形象化报道

包括短消息、特写、素描,采用故事的写作方式。它强调新闻报道方式的灵活,打破了体裁界限;更多地使用描述手法展现新闻事实,可读性大大增强;强调“短”表明新闻开始从管理层面注重读者、注重传播效果。

调查性报道时期:1994-21C初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调查性报道往往是对隐瞒的事实经过深入调查弄清真相后进行的公开报道,调查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探险的色彩,记者再将调查过程和事实真相公布于众,故事性大大增强。故事化报道繁荣时期:21C初

激烈的媒介竞争催生故事化报道;“三贴进”的提出和报刊的治理整顿,为故事化报道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报纸读者越来越缺乏耐心逐字逐句地读一篇报道,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实用的资讯和阅读上的愉悦。

5.新闻故事化报道叙事学分析

叙事学是由法国结构主义叙述学家茨维坦•托多罗夫1969年创立的。P341.新闻叙事的本质;新闻报道的叙事角度。6.新闻叙事的细节化、视觉化

故事化新闻报道的一个突出叙事特点就是形象化的描述多,写作中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以小见大,注重细节。

叙述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例如美国记者富兰克林《我看见历史在爆炸》

以人的视角写故事 :细节化,平凡中的伟大和琐碎中的崇高,展现一种人性的崇高美。7.故事化报道对消息的影响:表现在①注重事件情节的描述②注重文字配图片③注重新闻事件中人物的描写。使消息报道的可读性、可视性大大增强,也使新闻业务研究中的理论不断丰富扩大。

报纸的故事化具体体现在:①标题制作--浓缩新闻事件,抢夺读者眼球(描绘新闻事件主要情节内容一目了然,摄取事件精彩片段刺激受众阅读兴趣,标题制作要讲究思维多元化。)②增加核心提示。凸显重要情节。8.新闻故事化报道存在的问题:

①要求注重细节,但有些为了追求可读性,不惜报道灾难细节,隐私公开,把新闻庸俗化。应注重社会效应。

②为故事而故事,凑字数、水分多、报道长,把新闻事件琐碎化。真正的新闻事件反而可能被掩盖。

③采访不到位,靠网上的资料拼凑、新闻报道简单化。切勿变新闻策划为策划新闻。

④“秀文化”稀释新闻报道,真实性大打折扣。

⑤新闻故事化事迹上是新闻视觉化的一种表现,在强调以戏剧性的情节来吸引人的同时也可能疏于浅薄。

总的来讲:新闻视觉化是一种电视文化。在故事化报道的同时,应当注意不要失去文字新闻的深度,应当有新闻的精品意识。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二、党报的叙事模式

党报要走向民众、走向市场,最关键的是彻底转变报道观念,也就是注重传播效果。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转变叙事模式。

1.《广州日报》的叙事模式:大信息量——广州日报的版面构造;新闻资讯唱主角——广州日报的话语策略(以平民口吻唱社会主义主旋律、头条--重社区特色、竞争王牌--珠江三角洲新闻广东各地新闻都市新闻);生活休闲一本通——广州日报的立体思维;广州报道的平衡叙事模模式。

启示:追求品味不如追求品牌、在动态中实现平衡。2.社会新闻上“头条”。

21C的新闻传播走向是什么样子:消息具有很高的科技信息含量;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对常规报道思维的巨大挑战;媒体既然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有责任传播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也有责任引导受众接受新的道德价值观念。

从传播学角度看:受众的选择与顺应具有感情倾向性

从媒体角度看:考虑道德文化信息对受众的“改善”与提升。在社会转型时期,强调媒体的主导作用。

3.客观报道与新闻真实性

客观报道的新闻写作手法是一种叙事方法,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人人都应遵循的一个普遍性的根本原则。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向受众报道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的真相。

手法和原则不具有可比性。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总管一切新闻实践。

总的来讲:不同的理论前提,对新闻真实性原则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立场,对“客观报道”的写作手法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4.叙事观念错位:为了追求宣传效应,不惜把新闻事件和事件中的人物进行加工或虚构,或者极力宣扬未成年人的勇敢精神,而忽视了作为尚处在需要保护时期的未成年人的生存需求,这种不是现象可称之为叙事观念的错位。

新闻观念的诸多问题:新闻事实与报道主题的拉郎配;编造新闻的基本要素;宣传新闻人物不能随意“改造”新闻事实。

三、新闻消费与专副刊的改革

1.新闻消费市场的受众心理障碍(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影响受众消费的三因素:新闻价值;需求满足(信息的选择过程表明传递者的新闻价值标准不一定与接受者完全一致,只有满足受众需求时才能被认可,才能达到一致。)消费导向(如果新闻传播者仅仅是以受众的需要作为新闻标准,那无疑等于也肯定了那些品味不高、格调低下的新闻存在的合理性。)

市场的二重性:它除了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和较高效率的优点外,还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欠缺的一面。

短期行为带来受众心理障碍

2.政治娱乐化现象

政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背景:20C中后期

政治人物娱乐化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一方面让政治走进千家万户,掀开政治的神秘面纱。另一方面又降低了政治的严肃性,尤其是对政治名人私生活的过度渲染,会极大地影响到有关职能部门的公信力。损害政府形象。

媒体为何会乐此不彼:利益,丧失原则和格调。3.报纸专副刊在当前媒介生态环境下的变化

当代新闻写作 薛国林

报纸专副刊在传播大众文化方面起着先导和渗透作用。在当前媒介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研究报纸的专副刊改革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单纯的文艺副刊已不能满足读者多层次的文化需要,“大副刊意识”是报业发展的必然。

专副刊:报纸竞争的新战场。

报纸专副刊的管理有待加强:提高编辑记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引导水平;要重视对专副刊的评论工作;要加强对专副刊的监督;要优化专副刊采编人员的配置;要大力提升各类专副刊的水平。

副刊的未来发展趋势:副刊应以动态为主,静态辅之;副刊作品的创作手法应大胆创新;副刊更加注重策划;提升通俗文化品位。

第三篇:《当代新闻写作》考研复习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 第一章 新闻报道

第一节 新闻与新闻报道

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稿的三个要素:事实,报道,新近。

新闻学研究上的新闻定义: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况的信息。

第二节 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

一、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

新闻本源:产生新闻的根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新闻根据:新闻发布的依据和契机,是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1.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2.新闻报道必须内容新鲜,在新闻时效范围之内。

3.新闻要素要完整齐备,何人、何时、何事、何地、何因、如何。4.要适当的交待新闻来源。

二、新闻事实与叙事寓意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要在新闻报道中客观的叙述事实,让事实本身“说话”;或者是新闻报道要有所寓意,要通过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组织,表达某种报道意图。“用事实本身说话”:就是客观的叙述新闻事实,不要轻易的作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事物,不能凭记者个人的爱憎喜好片面报道一面之词;要注意掌握事物的全过程,掌握各种关键的情节和有特点的细节,并把这一切适当的组织到报道中去,使报道具体、充实、形象、可信。常常被用在一些“指导性新闻”上。“寓意”常决定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高低。

明确“寓意”的过程,实际上是探索和发现新闻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过程。

第三节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一、客观的叙述事实

这是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取决于三个因素:

1.由新闻特性决定。新闻是一种公开传播的信息,其本源是事实,只有客观的叙述才能保证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被歪曲。

2.由受众决定。受众要了解事实本身,主观的臆想或猜测都有可能失去受众。3.由事物本身决定。客观事物错综复杂,人们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让受众随着对事物的深入了解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要真实:作者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作者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要符合事实原来的面目。

三、要公正: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取舍新闻的标准。

四、要全面:不以偏概全,不舍本逐末,把握报道的分寸。

五、要有立场:坚持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六、要迅速及时:新闻竞争日趋激烈。

七、要针对读者的共同兴趣进行报道,讲究报道的艺术与技巧。第二章 新闻报道的体裁 第一节 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 第二节 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

一、消息

1.动态新闻:迅速简洁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内容集中单一,一事一报,时效性强。

2.综合新闻:对同一类事物或事物的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主要反映动向、成就与问题等。

二、深度报道

1.解释性报道:侧重于揭示和说明新闻事实的原因和结果,着眼于新闻背后的新闻,向读者揭示事情的来龙去脉、事件的含义与社会影响,也包括对事件的发展趋势的展望。

2.述评新闻:“关于新闻的新闻”,在报道的同时,夹叙夹议,进行必要的分析评论。以“述”为主。

三、通讯:

1.一般纪实性通讯

人物通讯:以报道人物为主,通过描写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

事件通讯:详细而全面的报道重大事件。

风貌通讯:反映风土人情,力求抓住“变”字,集中描写某地的新变化、新风尚。常见的品种有:巡礼,散记,见闻录,纪行,旅行见闻等。

工作通讯:分析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揭示或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实践。

2.新闻故事:以故事的方式反映新人新事。

3.访问记:就某一重要的新闻事实或大众关注的问题访问有关人士,以谈话纪实的形式加以报道。

4.散文体通讯:借鉴散文中的“札记”、“散记”的写作方法,灵活自如的反映记者的所见所闻,活泼、灵活多变。

四、新闻特写: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要手法,往往截取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某个片断或画面,绘声绘色、给人以特写镜头的印象。

第三节 新闻报道体裁分类的依据

1.表现手法:消息——叙事为主,一般不包含报道人员的主观意见。通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举。

深度报道——叙事为主,对时效的要求弱于消息,篇幅长于消息,描写也多一点。新闻特写——主要是细节描绘。

2.口吻与人称:消息和一般的通讯——第三人称。访问记——第一人称。3.结构布局:消息——倒金字塔结构。第三章 消息的基本构成 第一节 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可以引导人们阅读新闻报道。编辑更多考虑的是吸引读者和报纸版面的布局,记者首先考虑的是展示报道的精华并打动编辑的心。

新闻标题侧重于标出动态,传神之处往往在某个动词上。

消息标题要标出主要新闻要素,通讯亦实亦虚,通常是主标题作虚题,副标题作虚题。

制作新闻标题的原则:贴切传神;具体明了,突出主要新闻要素;简练生动。第二节 消息头

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主要有“讯”和“电”两种。“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有“本报讯”。

“电”: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头”:由新闻单位的名称、发布的地点、时间和发布的形式构成。消息头的作用:使消息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是版权所有的标志;表明消息来源,以利于读者判断;与新闻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迫使新闻单位谨慎的对待每一条新闻,力求客观、详实、新鲜、生动。第三节 新闻导语

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新闻导语的使命:以节俭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消息主要传递的是和新闻信息。

一语定意,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吸引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新闻导语的产生和发展

二、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1.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个新闻要素。

2.抓住事件的核心和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脱出一般化,公式化,概念化的窠臼。导语必须与报道的主题相一致,必须在导语中糅进包含主题的东西,反映出消息的核心和精华。

3.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

新闻由头:时效上、或内容方面较为新鲜,可以以新带旧的新闻报道材料。

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由近及远法,找一件最新的、时间要素明确的事情作为新闻由头。

现场观察法,把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的材料作为带动其他材料的新闻由头。

避旧出新法,避开陈旧的时间概念,设法突出有新意或易受人关注的新闻事实。

4.要清晰,简明,生动:突出主要事实,尽可能简练,导语里的人名、头衔、单位名称、专用名词不要太多。

5.要吸引和诱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其余部分。构思导语时要考虑后面的内容如何展开。

三、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1.叙述型导语 直述式: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概括式:“综合性导语”,对整篇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

适合于内容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注意不能过于抽象,以免空洞。

对比式:把现在和过去相比较,或把此时从地地情景与另一处地情景比较,使之相映成趣。

它着眼于当前,利用过去衬托现在,使消息中地新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2.描写式导语:以展示事物地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

见闻式:用于记叙、描绘比较大的场面,以叙事为主,穿插形象的描写。

特写式:抓住人物的表情或一些事物的局部描绘,给人留下特写镜头般的印象,使人身临其境、如见其人。

描写型导语的注意事项:明确描写的目的,不是为描写而描写。描写要简洁而传神,避免陈词滥调和过分矫饰。3.议论型导语

引语式: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给人以强烈印象。

所引用的话,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报道的主题;必须生动、精彩、富有新意;必须忠于原意;引语不要太长,“警句式”;一般把最精彩的引语放在导语的开头部分,然后再交待说此话的人物身份。

设问式:故意在消息的开头提出某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

设问时,要注意抓读者共同兴趣的问题;要有疑问性,针对性;设问后要立即用事实作出回答;不要连续设问。

评论式导语:在叙述的同时,对此事作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蕴含的因果关系。

第四节 新闻躯干

一、新闻躯干的名与实

新闻躯干:新闻导语之后、结尾之间的一部分内容。

二、新闻躯干的两大功能:解释和深化导语,补充新的事实。

三、新闻躯干部分的写作要求 1.围绕一个主题取材 2.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

具体:围绕报道主题,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导语中的内容。

充实:除了补充和完善导语中的内容外,还要进一步提供与之有关的新闻背景和其他新闻要素。

3.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

新闻报道要生动,往往离不开新闻细节。新闻躯干的部分比导语长,回旋余地也比较大,讲究峰回路转。

可以采用叙述、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方式。还要注意顺应读者的阅读心理。4.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第五节 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与新闻人物、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背景材料:与新闻背景有关的环境与历史材料。

一、广义与狭义的新闻背景

狭义的新闻背景:仅就写作过程中所直接涉及到的背景材料而言。

广义的新闻背景:涉及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具体有以下三重含义: 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时代背景的了解。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向记者提供、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

二、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和作用 类型:

1.衬托对比性材料:可带来戏剧性效果,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2.注释说明性材料:用来点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通过横向或纵向的关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有助于读者理解。可以暗示记者的观点。常用来介绍新闻人物的身份,或新闻人物与周围人物的关系。3.分析解释性材料:往往在“为何”上作较多的文章。

三、怎样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新闻背景材料运用的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包含的内涵更为明白显豁,有助于突出新闻特点,提高新闻价值,代替作者的议论从而使新闻显得客观,还可以传播知识,为新闻报道增添情趣,增强新闻的可读性。1.新闻背景一定要紧扣新闻主题或主要的新闻事实,少而精。2.运用背景材料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3.新闻背景材料在消息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穿插新闻导语、新闻躯干和结尾之中,也可独立成段。一般说来,穿插在导语中的是对比性材料,穿插在新闻躯干和结尾中的是注释说明或解释性材料。第六节 新闻结尾

新闻结尾:新闻报道的结束句。

一、新闻结尾的方法

1.自然结尾法:按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将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和新闻诸要素交待完毕。

2.拾遗补缺法:有较为明显的段落结构,补充新闻导语和躯干为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报道完整圆满;或补充有关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充实可信。3.卒章见义法:总结全篇,突出主旨。4.别开生面法:“别出一层,补完题蕴”。

二、注意事项:紧扣主题,为表现和深化服务;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宜顺势而行,力求简洁;要遒劲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第四章 新闻结构的形式

一、倒金字塔式结构 特点:依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新闻导语中。在导语中只突出最吸引人的部分。

对于事件的叙述往往是背景简略的。各段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长处:有利于记者快速的报道新闻。只需根据掌握的材料按重要程度顺序写作,不需考虑谋篇布局。

局限性:适用于时效性较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对于某些非事件新闻就不适宜。

二、时间顺序式结构:“编年体结构”。适合于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其适合写现场目击记。

三、悬念式结构

开头是带有悬念的下导语,巧妙的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后面的段落中基本上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给人以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感觉,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适用于戏剧性情节见长的报道。

四、并列式结构:有一个概括性导语,随后的几个自然段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使并列关系。适用于公报式新闻或经验性新闻等。第五章 新闻主题

一、新闻主题是客观性和观念性的统一

二、新闻主题基于事实,高于事实

三、既有“集中性”又有“丰富性”

集中:就内容而言,新闻主题是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的集中概括。就表现形式而言,新闻主题必须“明确单一”。

丰富:由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多样性决定。

四、新闻主题的选择和确定

1.审时度势,感觉手中掌握的材料的特点,以及最能恰如其分的反映实际情况的角度确定最佳的新闻主题。

2.新闻主题的选择要引人而已,但最好不落俗套,独辟蹊径。

3.选择新闻主题要兼顾读者的阅读心理,要选择读者最关心的内容、与读者有利害关系的内容作为报道主题。

4.选择报道主题时要注意舆论导向的正确性。5.选择报道主题哟注意针对现实。

五、新闻主题的深化和提炼:追根究源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第六章 新闻材料

一、新闻事实与新闻材料

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新闻材料往往经过加工,有事实与虚假之分。

新闻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二、新闻材料的鉴别:材料的来源,性质,形成的时间,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材料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新闻材料的选择:围绕新闻主题选择真实的材料,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材料,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选择生动、有特色的材料。第七章 新闻语言

新闻语言:“新闻作品的语言”,以使用者的本民族规范化了的语言为基础,又以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加以改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显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基本特征:“准确”,“清晰”,“生动”。新闻报道首先要符合祖国的语言规范,同时还要有时代气息。

1.准确——新闻语言的核心:要注意词义差别,仔细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讲究“立言得体”。

2.真切实在,增加新闻清晰度:叙事、状物要具体形象,简洁明了,通俗易懂。3.形象生动有特色:尽力找有特色的字眼,注意长短句搭配,多使用形象化语言,注意刻画富有特色的细节,多用动词,交替使用多种表现手法,易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

第八章 各类新闻的写作

一、简明新闻: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只有一两句话简单交待新闻事实;叙事简明,仅交待“何人”与“何事”;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一部分。

二、动态新闻: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其着眼点,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其价值取向,以突发性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讲究“动感”。

三、综合新闻: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方面情况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的统称。

它所涉及到的新闻信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通过综合新闻事实来表达新闻主题,体现记者的报道意图;注重点面结合,多角度的反映;重视新闻根据,背景材料的分析。

四、述评新闻: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要视野开阔,高屋建瓴的分析事件与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最忌就事论事,堆砌材料。评论要清新、精辟、简洁,见解独到,要言不烦。

五、事件新闻: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重要品种。

六、非事件性新闻:综合归纳多个新闻事件,通过纵横对比,由表及里的揭示新闻的实质和新闻背后的新闻;注重事物渐变的过中对某些带有规律性内容的揭示;找好新闻由头,发表要找好报道时机。

七、人物新闻:以消息的形式专门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

一般截取新闻人物最有新闻性、最有新闻价值的某一片段展开报道,“以事显人”,有故事性,能打动人心;时效性强,讲究快速报道、快速编辑。

人物新闻写作时,要选准新闻人物,力求叙述与概括相得益彰;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语调的变化等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八、会议新闻:选择时要看它有多大的新闻与宣传价值,是否能引起公众的共同兴趣。

九、社会新闻: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起读者的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

其特性是传通性大,民间性强,人情味浓,涉及面广。因而要选择那些能反映出时代特点和社会生活气息的,或能给人以某种启迪的社会新闻。第九章 通讯写作的一般技巧 第一节 通讯的特点和种类

一、通讯的特点:新闻性,完整性,形象性。

二、通讯的种类

按内容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见P1,第二章第二节)

按表现形式分:

1.一般纪事通讯:有故事情节,过程一般比较完整。

2.访问记:以记者的采访活动过程为主要线索,结构和组织材料。3.专访:就特定的问题或对象进行的专门访问。

4.特写:注重再现某个特定的场面,用放大的手法集中突出描绘人物或事件的某些片断与部分。

5.大特写:抓住社会中热点的事件或人物、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

6.小故事:通常表现一人一事,线索简单,情节引人。

7.集纳:几个独立的小故事,在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之下,分段编组起来,“集纳”而成的通讯。

8.巡礼:记者边走边看,自由的把所见所闻以议论和抒情写出来,告诉读者。9.速写:快速捕捉,简笔勾勒,粗线条的把一件事的经过或片断写出来,没有曲折的情节和细致的环境描写,不需要议论和抒情。

10.侧记:抓住事物的一个侧面,反映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11.记者来信、采访札记或手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具体明确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事一议,针砭时弊,启发思考。第二节 通讯的几种基本表达方式

一、通讯的叙述:可从头至尾或由浅入深的叙述,可头足倒置或中心开花的叙述,可中断过程穿插材料的叙述,也可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叙述。

二、通讯的描写

1.人物描写: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对话和行动的描写,把人物的先进事迹、先进思想活生生的反映出来,更有效的教育读者。

2.场景描写:帮助读者了解人物和事件的性质、意义,交待背景,烘托人物,渲染气氛,加深印象。3.细节描写:使故事曲折动人,人物丰满扎实,主题深刻鲜明。因此要精心选择,着力描写。

三、通讯的议论和抒情:开头之诱导,关节之渲染,衔接之粘合,结尾之抒发。有利于揭示本质,深化主题,使事实形象生辉,借助议论阐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激发读者的情感。

第三节 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

一、叙述的直接性: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上下连接,过渡照应;简要穿插,对比衬托。

二、描写的直观性:亲眼所见,如实写来;事后采访,重现场景;记者出场,进入事件,成为“角色”。

三、议论抒情的实在性:寄情理于人,于事,于物。

四、对话的实录性:直陈其言,不改其貌;实话实说,突出个性。第四节 通讯的主题

一、通讯主题的由来

通讯的主题,是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先有素材后有题材,再有主题。

素材:采访中搜集到的大量原始材料,尚未经过综合整理、提炼加工的东西。

题材:记者根据一定的报道思想,根据自己对生活、事实的理解和评判,从大量的素材中选择、提炼、加工成的写作材料。

主题:题材经过记者头脑的深思熟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抓住本质和核心,渐渐形成一个明确的思想。

二、通讯提炼主题的三个要求

集中:主要宣传一种思想,提出一个问题,提供一个经验。

新鲜:善于抓住时代尖端的东西,抓生活潮流前沿的东西。

深刻:对事物所包含的意义,开掘得深,并能提高到方针政策。理论得高度,提高到精神文明的高度来报道。

三个洞悉:洞悉国内形势和全国宣传动向,洞悉这一典型的全部材料,洞悉有关的反面材料,作为正面宣传的放矢之的。第五节 通讯的结构

一、纵式结构:发展、延伸、推进组织材料的结构方法。

1.自始至终法: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展开情节,以事件为线索,一气呵成。2.由浅入深法:按作者的思维的逻辑发展组织材料,用材料来阐明作者的观点。

二、横式结构:根据主题思想,把几个单独的故事或一件事的几个侧面的材料组成一篇通讯,常没有中心人物或事件,但中心思想明确。

1.时空变换法:把不同单位和地区、不同时间发生的几个故事用同一主题思想串起来。

2.并列铺排法:把不同侧面的事实,分别写来,又合总在一起,以强化通讯的主题思想。

三、纵横结合的结构

总之,记者在采写通讯时要紧紧抓住事物的矛盾、冲突、变化,充分反映出事物的曲折、复杂性;同时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激发起情感的波澜,延伸“高山”和“海浪”。

四、开头和结尾

1.紧扣通讯的主题或主体,直接间接的与全文的立意相联系,使开头成为引出全篇的线索和有机部分。

2.新鲜生动,富有创造性,引人入胜。

3.注意整个通讯结构的完整与统一,使开头与结尾和通篇文章的格调、气氛相一致。

第十章 各类通讯的写作

一、人物通讯

1.着力从写人物的具体事迹中,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

先进人物的思想,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体现了传统道德,是媒介体现“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的重要内容。

2.要善于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

3.正确处理人物通讯写作中的几个关系:人物与群众的关系,人物与社会的关系,人物与家庭的关系,人物与党的关系。

二、事件通讯

三种事件通讯:正面的、体现高扬主旋律的事件;揭露性、体现舆论监督的事件报道;全面、客观的揭示事件的真相的报道。

1.事件通讯的共同特点:新闻性与具体性,典型性与重要性,完整性与形象性。2.事件通讯写作的具体要求:以人记事,以事带人;故事完整,主线突出;寓情于事,寓理于事;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三、工作通讯

1.内容:提出并探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和人们的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与问题;某个单位的经验教训,某些具有普遍意义和借鉴作用的工作体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有启迪作用的事例的评述;揭露性、批评性的典型报道。

工作通讯多用一般通讯,见闻记的形式发表,摆事实,讲道理,夹叙夹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工作通讯与工作总结的区别 工作通讯 工作总结

对象 面对广大的受众 上下级之间工作情况的报告

内容 要求集中、尖新,有针对性与迫切性 较全面,必须反映工作概貌、问题、经验和努力方向等

写法 多以第三人称作客观报道,除叙述外还用描写和议论 以第一人称汇报,概述多,涉及面广,结构较死板

3.写作的基本要求:提出的问题要有现实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阐述问题力求具体透彻,要有记者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表现形式不拘一格。

四、风貌通讯:善于观察,突出见闻;抓住特征,着力写“变”;缘物寄情,感同身受;知识丰富,文笔增趣。第十一章 特色通讯的写作 第一节 新闻特写、速写和素描

一、新闻特写: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断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绘色的“再现”新闻事件,给读者以鲜明印象的新闻体裁。

二、新闻特写的特点

选材上,注重于再现生活中的画面,放大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有意义、有情趣、有影响的一两个场面或片断,以说明事件如何发生,当时情形怎样。

结构上,以概括性导语开头,点出部分要点,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或是以特写镜头开始,然后过渡到实质,最后才把主题突出。

角度上,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细察局部,从一点一面插入放大,出奇制胜。

三、撰写新闻特写的要领:抓住生动的形象,抓住事物的特征,抓住情节的高潮。

四、新闻速写:一快二短三粗略,要点清晰,以少胜多,简洁朴素,明快有力。内容上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使读者感到可读、亲切。

五、新闻素描:以朴素自然的描写方法,淡色轻抹、质朴自然,准确平实的记录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第二节 深度报道和大特写

一、深度报道的由来和特点

深度报道:完整反映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广阔性,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等因素,要求新闻突破一事一报,走向一事多报或多事一报,提供丰富详实的多方面信息。

特点:题材的重要性,材料的详尽性,内涵的深刻性,体裁的综合性。

二、深度报道的几种形式

1.单一类(单篇式)——提出问题型:只提出问题,并不给予明确的回答。

——分析解释型:予以分析和解释,使读者从中受益。

——综合概括型:对众多的事实进行整理归纳,使条理清晰,便于理解。

——典型传播型:介绍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典型作用。

——对比揭示型:通过对比,是人们从中更好的理解。

2.集合式的深度报道:各篇报道集合在一起,或多种事实排列在一起,使新闻的报道获得新的深度和力度。

(1)连续报道: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适于反映正在发展中的事物、正在进行的事件,或较重要的题材。①进行式(跟踪式)连续报道:着眼于事物的连续性,以事件的发展顺序为线索,以时间为特点,不断的发消息。

②反应式连续报道:对重大的事件或重要的典型进行报道后,所产生的反应进行系列报道,可扩大影响,造成舆论,给读者深刻的印象。③追溯式连续报道:追溯、联系过去,对新闻事实的起因等,使新闻立体化,深刻化。

(2)系列报道:对于典型的新闻人物事件,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层次,用不同的体裁于形式进行一系列的报道,逐步展开、深入。着眼于问题的复杂性、多面性、重要性,常以问题为线索,逐步深化报道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力度。

①纵深式系列报道:抓住一个问题,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逐步呈现新闻的全貌,深入事物的本质,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②并列式系列报道:对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使有关问题的多方面联系充分暴露,以便读者的判断和取舍。

(3)组合报道:围绕同一主题,将不同的地点、单位和不同内容的新闻编排在一起,形成宣传上的强势,使读者从若干新闻事实的联系、对比或隐寓中,得到超出新闻事实的启示和教益。

①加重式组合报道:同一内容的新闻集中汇集,以各种体裁相配合,开拓报道的深度,强化报道的主题,以加重分量,扩大新闻的报道效果。②对比式组合报道:以正反两面或多方面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增值。给读者以明示或暗示。

总而言之,深度报道是顺应时代发展起来的报道方式,要求记者抓住生活中大众关心的问题,努力全面的、历史的认识新闻事件寓新闻人物。最忌盲目追求虚假的“深”,故弄玄虚,搞“假”、“大”、“空”,过分的表现主观意识,片面的理解深度报道所具有的“历史纵深感”。

三、关于“大特写”

大特写:抓住社会热点中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具有新闻性、社会性、深刻性、艺术性的特点。重在对题材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开掘,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表现为大时间、大空间、大跨度、大问题,事物的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多色彩。

而一般的特写,其特点是“放大”和“再现”,总是抓住有意义和有感染力的局部加以放大,着重描绘和突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第三节 解释性新闻的报道

一、解释性新闻的产生

解释性新闻:充分运用背景材料、说明事物的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性报道。可分为:一段时间的解释性报道,一个时期的解释性报道,一个时代的揭示性报道。其产生于客观的社会需要(一战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式,多变的现实生活要求报纸回答问题),主观的办报需要(报纸工作者要引导舆论,以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解释性报道的特点

重在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具体的过程与状况。解释性新闻的背景材料,从某一要点上向纵深发展,以解释性和说明性抓住读者。解释不是空论,是运用事实挖掘事实背后的新闻。解释性新闻反映的多是记者的一家之言,不直接说明应该怎样、必须如何,以真知灼见取胜。

三、解释性新闻的写作要求

1.把为什么作为写作的高潮和重点,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反映出新闻的来龙去脉。

2.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基础上,点明事实的意义与特征。

3.把今天的事件,置于昨天的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它对明天的含义,以预测和展望吸引读者。

4.把某一事件与一系列其他有关的事实联系起来,从比较、对照中揭示其本质,确认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趋向。第四节 人物专访

三个“特”: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特定的场合。专访简明精练,要言不烦,接近于新闻。

一、物专访蓬勃发展的原因

二、人物专访采写的基本要求

1.选准访问的对象。包括重要新闻事件的新闻人物;非新闻人物却具有新闻因素的知情人;与问题有关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

2.选准访问的场所、时机。包括与事件有关的现场访问;与问题有关的典型场合;读者最关心的时机,人物的感受最新鲜、最强烈的时刻。

3.注重谈话的纪实。包括提出尖锐的问题,抓住要害;保留谈话个性,体现人物风貌;插入第三者的谈话,活跃气氛,丰富情节;记者参与事件的发展,使专访增色添彩。人物访问的提问方式:漫谈式,直指式,商量式。4.写好现场和人物。包括气氛的渲染,实物的引发,环境的衬托。

5.专访中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有特色,符合人物的身份,简要有力,有深度有感情,有助于表达主题。第十二章 其他文体 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稿

一、广播电视稿写作的特点和要求

1.要严格注意内外有别,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由于受众的广泛性,特别要注意内外有别,要严格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按照有关的规定和指示办事,不要受人以柄,注意保守国家的有关机密,防止别人钻空子。

2.事实具体,实实在在,事实胜于雄辩。虚实结合,观点与材料统一。

3.通俗易懂,采用口语:用句短,少用长句;合理重复,少用代词;不要滥用简称,少用方言、土语;音同义不同的字和词要分清;多用口语词,少用文言词、单音词、术语;适当注意协调音节、谐和音调;有些标点符号,在广播电视新闻稿里要改成文字;说话要注意身份。4.言简意明,新鲜活泼。

二、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几种形式

1.录音讲话:当事人“现身说话”,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问题的看法,亲切自然,真实感人。

2.实录报道:文字解说、现场音响、人物谈话三个基本成分有机的结合,运用音响来增强和扩大新闻传播的效果。

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录新闻,实录通讯,实录通讯,实录访问记。

采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①解说词的写作。起文字解说的作用,用以说明采访的背景,叙述现场,人物身份、时间、地点,事件的过程和意义。简洁生动,不要过长。

②音响与配乐。音响包括人物的谈话、人物的活动带来的音响和自然音响。配乐用于实录特写和部分写景抒情的实录通讯,可描绘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

③实录报道的复制和合成。

3.配乐(音)广播:运用文字通讯、文字特写配上音乐或音响效果进行传播的广播形式。

4.现场直播:与事物本身同时进行的直接转播的广播电视形式。常用于重大事件的报道,重要的体育、文艺表演。

5.广播对话:主持人与邀请嘉宾进行交谈或问答的广播形式。要抓住当前实际生活中的焦点与热点,为群众答疑解难。

6.广播电视大会:对有组织的群众进行政治动员和交流工作、学习经验的宣传形式,由领导机关和电台、电视台联合主办。

7.录音、录相剪辑:事后,对实况进行压缩和剪辑,加上记者的简要介绍复制而成。

8.主持人节目

主持人的出现,使听众产生亲切感,产生感情的双向交流,有生活气息和活泼气氛。

主持人节目的五个要素:主持人形式;直播,即同步报道;受众直接参与;热线电话;板块式编排。9.广播电视评论 第二节 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

调查报告:对当前的重要事件或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对大量的事实的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鲜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揭示事物真相,探讨事物的发展规律为使命,在实际工作中和新闻报道中被广泛应用。

特点:以点指导面,选择有典型意义的报道对象进行调查,探求规律性的东西。题材范围较广,工作、现象、心态等,多用第三人称,以客观的立场、口吻来写。

二、调查报告的类型

1.基本情况的调查:就某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社会作全面的、深入的调查 2.典型经验的调查:在典型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或阶段,以提供新问题和新鲜经验。

3.新生事物的调查:总结实际中的新生事物,说明其意义和作用,揭示发展规律,促进新事物的迅速成长。

4.发展过程的调查:对某一历史进程、重要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调查。5.揭示问题和真相的调查:以引起社会的重视,引导舆论。

三、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1.深入第一线,大量的、详细的占有材料: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反对唯心论的先验论;下苦功夫,甘当小学生;从具体的问题着手进行调查;要处处作有心人,善于观察思考;要选择对象,分门别类。

2.占有材料的具体要求:既要掌握直接材料,又要掌握第一性的间接材料;既要了解现实材料,又要了解历史材料;既要了解面的材料,又要了解点的材料;既要了解正面的意见和材料,又要了解反面的意见和材料。

3.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和提炼:分析要有正确的立场;分析要有辨证的方法。4.对材料的恰当运用:用一个典型来反映一个重要的观点;用一组排比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用对比材料说明一个观点;用统计数字说明观点。

四、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

1.前言:提出问题,交待必要的时间、地点、范围、方法等,介绍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点明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2.主体:有叙有议,以叙事为主,以观点带材料。

表现形式:横式(列出主要观点和意见,辅以材料说明),纵式(按事物发生、发展顺序来记叙和论述,从中总结,指出重要观点),纵横结合式。3.结语:对调查的问题作出总结,点明实质。4.标题:直书其事题,虚实结合题,透视延伸题。第三节 情况反映(内参稿)

一、情况反映的内容 情况反映:记者向上级领导机关及时提供实际工作和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的一种形式。

1.有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中发生的重要问题、情况和经验教训。

2.反映各阶层群众的思想动向、要求、意见和呼声。3.反映地方上各方面发生的重大情况。

4.反映人民群众中的重要创造、发明、发现和先进事迹。

二、情况反映的意义和作用

1.为党的领导机关研究、制定、修改工作方针、政策、任务提供可靠的依据。2.为上级党政机关提供各类型的典型材料,用以指导工作,推动工作。

3.为报纸编辑部组织公开宣传和报道提供背景材料、报道线索,以及取得领导机关对宣传报道的指示。

四、情况反映的写作要求:事实具体,文字简洁;客观分析,准确判断;实事求是,敢讲真话;专题、典型为主;尊重党委,独立思考

第四篇: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

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

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了了解和获得新闻事实而进行的情况搜集和调查探究活动 新闻采访的目的:为新闻报道服务,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服务 新闻采访的实质:以客观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专业性、及时性、突发性、广泛性、艰辛性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真实性、思想性、时效性、简明性

广义的记者:新闻机构中从事新闻材料的采集、拍摄、录制和新闻作品写作、制作、编辑和报道的专业人员,包括记者、编辑、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摄影、新闻出版者等。

狭义的记者:出外采访的人

19世纪初期,随着近代报纸的创刊,我国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记者。

记者的职责1、2、采写新闻:面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难度大的报道任务时,记者应责无旁贷,奋勇当先,千方百计的去完成采访任务。

反映情况:不是公开的新闻报道,而是特指记者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一些不宜作公开报道,但对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写成“内参“的形式上报。

3、做群众工作

采访者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1、记者对客观实际的了解和把握能力

2、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新闻业务技能的娴熟运用能力)

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敏锐发现新闻线索、迅速地挖掘新闻素材、及时地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的表现:

一、快捷,能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

二、准确,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变化

三、灵活,不拘泥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1、2、3、4、迅速遇见可能出现的新闻的能力

迅速判断新闻事件引起受众反响程度的能力

迅速判断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

迅速判断新闻事件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的能力

5、迅速判断透过一般现象挖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重要新闻的能力

新闻价值:指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能否成为可以进行传播的新闻尺度。

新闻价值包含的要素: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冲突性、异常性。

掌握的基本原则:新闻价值的各个要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要件只是报道的参考系数,我们在世纪操作中要学会综合观察与利用。

报道思想: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策划报道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施这一指导思想的大致设想,有时也成为报道意图。

如何形成和明确报道思想1、2、吃透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文章,从中把握报道思想 从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报道中捕捉、获取报道思想

3、参与社会实践,从所听所闻获取报道思想

新闻线索: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新闻线索的作用:

1、2、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动机 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

3、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了决策依据

新闻线索的获得渠道1、2、3、4、5、6、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重要文件

各种会议、领导讲话以及有关部门工作信息和简报 通过受众、亲友提供 通过其他媒体渠道获知 记者的耳闻目睹和日常积累

其他渠道:新闻线人、新闻通讯员提供及热线电话、读者来信

采访计划或采访策划方案应包括:1、2、3、4、报道思想:对近期报道思想要了解,这是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

采访目的:采访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采访?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可能产生的传播效果会怎么样?本次采访的要求是怎样的?

采访对象、范围:要采访的中心人物是谁?还要采访哪些相关人物?采访顺序怎样安排?如何确定采访的地区、范围、部门? 采访时间:选择最有利于采访的时间和时限要求。5、6、7、采访的实施:选用何种采访方法(方式),如观察、访问、座谈会、体验式采访、隐性采访,或是几种方式相结合。

报道方式:确定报道形式、角度和初步选题;对刊(播)发的要求,如放在哪个版面、栏目,采写周期,写多少字

采访内容:开列调查纲目,记者在采访前,应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列出较为详细的调查纲目,有事还需要把这个纲目送给被采访者,让他们了解记者要采访的问题,在思想上和材料上有所准备。开列提问提纲,就是准备问题,问题要尽可能多些,有具体的,有概括的。

8、相关采访条件的准备:如交通食宿的安排、采访设备的准备以及经费的预算

9、其他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

采访形式: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以一种什么样的外在形式,与被采访独享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外在关系来进行采访工作的。

采访方式:由于新闻事件的性质不同、被采访对象的情况不同而决定的记者采访活动的不同类型。

采访方式:隐形采访、异地采访、交叉采访、立体采访、巡回采访、蹲点采访、体验采访

提问: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

提问的方法:单刀直入、迂回包抄、穷追不舍、引导启发、反面激问、求教探寻

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地讲,记者用眼睛采访)

现场观察的方法

1、观察与提问相结合2、概览与细察相结合3、观察与思考相结合4、定点与步移相结合5、眼看与全感相结合6、公开观察与隐蔽观察相结合

新闻主题:新闻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新闻事实所要表达的记者的态度、观点、情感和思想。

既要反映新闻事实,又要表明记者的态度和观点。

新闻主题确立的原则:确定主题的最佳性、注意主题的独创性、增强主题的针对性

新闻主题提炼的方法:追根溯源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

新闻语言: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

消息的结构:消息写作中材料选择、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与方法。

消息结构通常指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消息的结构形式,即作者对以过滤的新闻材料进行总体性按哦爱或布局的方式。

二、消息的构成,即消息稿内容上的结构构成,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岛屿、主题、背景、结尾几部分

消息的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 消息的构造成分

消息的标题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导受、导向、美化和序化

消息标题的种类主要包括:主题、引题和副题

消息头:一般是指消息头那几个以不同字体或加括号区别于内文的字。

新闻导语:消息中开头用简练的文字概括最主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的部分。

以表达方式区分导语的种类:叙述型导语、描写型导语、议论型导语、对比型导语

动态消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它迅速、快捷地反映社会各个方面的新情况、新事物、新变化、新问题、新成就、新动向、新气象、新趋势。动态消息可以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也可以报道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以及与大众社会相关的千变万化。动态消息的特点:新、短、快、活、强

经验消息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一、报道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

二、报道能推进工作的经验

三、报道最新鲜独创的经验

四、报道用事实说明的经验

人物消息概述

报道人物的世纪和活动的新闻题材。人物消息里面的人物要具有新闻价值,可以是名人、大人物,表现公众人物的新闻,也可以是凡人、小人物,表现普通人引发的新闻。可以是去的重大成就、获得突出成绩的人,也可以是在某一方面做出不同凡响之举的默默无闻的人,也可以是怪人、奇人,甚至可以是反面人物。

人物消息的特点:

1、2、人是主角,以写人为主,叙事是为写人服务的。篇幅短小

3、内容集中

4、强调时效

人物消息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一、生动传神

二、个性鲜明

三、突出重点

社会消息:以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自然现象以及生活情趣为报道对象的新闻题材。一般被称为社会新闻,也被称为“软新闻”。

社会消息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具有贴近性;受众范围宽,具有广泛性;相关资讯多,具有知识性;传播效果好,具有趣味性;报道灾害快,具有突发性;唱正气歌,具有引导性

社会消息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一、小事多留心,着眼百姓生活。

二、热点不会比,反映民众诉求。

三、格调要提升,抵制虚假低俗。

四、出击应迅速,报好突发事件。

五、形式须灵活,写出情趣感情。

通讯:一种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发生(成长)经过及结果(经验)的新闻体裁。

1870年,王韬在国外游历时写的《普法观战记》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通讯。1912年,《申报》特地为黄远生开辟“北京通信”专栏,后人称为政治通讯。

通讯的特点:

通讯与消息的共同点,如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

通讯在内容和形式上更详细、具体、深入、生动,更灵活、多样化,更有感染力。

一、内容的扩展性

二、时效的适度性

三、结构的灵活性

四、手法的多样性

五、人称的丰富性

林外通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通讯标题不用多行题,有事出现副题,前面加破折号;通讯发稿时,不加“本报讯”。

人物通讯:一种详尽报道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报道正面新闻任务的先进事迹,反映任务的成长经历,展现精神风貌,对人们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也报道中间人物或有争议的人物,甚至是后进人物与反面任务的思想变化过程,分析行为动机,挖掘思想根源,对人们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人物通讯分为两类:

1、2、报道个人的,以一个典型人物或新闻人物为报道对象 报道群体的,以几个人甚至一个先进人物群体为报道对象

人物通讯的特点:形象性、生动性、时代性、典型性

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

1、突出写人,把人写活

2、精心选材,合理布局

事件通讯:较详尽地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

注意选择典型事件,全面、深入地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集中深刻地引出一定的经验或教训,并揭示其社会意义。

事件通讯的特点:典型性、重要性、深刻性、全面性、政策性

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1、2、3、突出重点写好事 深入挖掘写透彻 如临其境细描绘

4、掌握分寸讲政策

风貌通讯:着重记叙社会风貌、社会变化、风土人情和建设状况的通讯体裁。也叫概貌通讯、旅行通讯。报刊上常见的是巡礼、见闻、游记三种。

风貌通讯的写作要求::1、2、3、求“特”,写出特点 求“变”,写出变化 求“新”,写出新意

4、求“趣”,写出情趣

特写: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有特征的片段、场面或瞬间,进行“放大”、“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体裁。分为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旅行特写、速写等。特写的特点:题材特别、内容特别、表现特别

特写的写作要求:

1、观察要细致化2、3、4、选材要集中化 篇幅要精萃化 角度要奇异化

5、表达要艺术化

专访:记者带着问题对特定对象进行专门访问的一种新闻体裁。

人物专访: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题纪实访问的通讯体裁;又称为人物访问记,属于纪实性报道。

专访的表现形式:可以用第一人称,可以用问答式,也可以用自述式。

人物专访一般都有特定的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性,选择的都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也可以是罪人、犯人、有问题的人,专访的问题多是回答和解决社会和让你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人物专访的三要素:人物、现场、谈话

人物专访的写作要求:

1、选准专访对象

2、准确把握时机

3、合理安排观察

4、注重谈话纪实

深度报道的特点:

一、主题的深刻性

二、题材的重大性

三、报道的整合性

四、体裁的多样性

五、效果的显著性

调查性报道:由媒体相对独立完成,以记者调查魏主要方式,揭示部位人知的新闻试试的深度报道形式。

调查性报道的特点:探究性、质疑性、独立性、重大性、风险性

解释性报道:通过大量使用新闻别经材料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和分析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

解释性报道是分析性报道,是深度报道中最重要的文体,特别是在西方国家的报纸上占有重大的比重。解释性报道的特点:1、2、3、充分使用背景材料,用事实“解释”事实

突出“为什么”这一要素,着重点在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事实蕴含意义 连续报道:新闻媒介对受众关注的某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典型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报道。连续报道又称为追踪报道,追踪新闻事实的发展轨迹并不断地及时报道,每一次报道的递进,都构成连续报道的片段,直到最后完整地呈现事件。一般至少需要3篇,特别适用于突发性事件。连续报道的特点:1、2、3、报道力度大,报道声势强 报道时空跨度大,报道时效性强 每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联系

4、体裁的多样性,问题的灵活性

系列报道:在同一个大主题下,对典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不同视角、侧重点的分篇、持续的新闻报道方式

系列报道适用于对典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现象与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惊醒的一系列报道,报道篇数不少于3篇。

组成系列报道的多个报道都是独立的,他们没有外在的联系,却有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要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之下,实现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系列报的的特点:1、2、3、主题的集中性 内容的广播性 报的的计划性

4、文体的一致性

调查性报道:

1、确立调查目标,表明质疑态度

2、把关键性追问作为“子标题”

3、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和细节

4、注重结构安排

5、突出平衡性原则,注重展现观点的交锋

解释性报道写作的操作要点:

1、采用逻辑关系结构全文

2、围绕“为什么”追根溯源,深入挖掘,写出新闻背后的新闻

3、广泛收集背景素材,大量占有材料

4、用事实解释事实

连续报道:

1、每篇相对独立,但要有内在联系,注意平衡性和整体性

2、每篇在报道新的新闻事实时,要适当交代背景或适当回顾

3、要突出之前未曾报道的最新动态和进展

4、要善始善终,切忌虎头蛇尾

系列报道:

1、选择好体裁,开掘好主题

2、分解若干子题,划分报道角度

3、单片追求个体影响,整体形成集聚效应

4、注重典型清洁,抓住生动细节

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1、快捷性、及时性

2、现场的实证性

3、受众接收的随意性

电视新闻专题是指运用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段和报道技巧对新近变动的事实所做的较完整、较系统、较深入地及时报道。类似于报纸、广播新闻中的通讯。电视新闻专题题材广泛、多样化,大多围绕社会上的重点、疑点、热点问题进行选材,针对事实进行分析和阐述,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使观众产生思想上的震动和感情上的共鸣。

网络新闻: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近变动 和对正在变动的事实的变动评论。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交互性、及时性、丰富性、多元性

多媒体写作:网络新闻写作最显著的表现形式P298

“华尔街日报体”: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

基本特征: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开头,然后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题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在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人物的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

融合型记者也叫多技能记者、超级记者、全能记者、移动记者、背包记者。融合型记者掌握了全面的多媒体技能,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为多种不同媒体提供新闻作品。

融合型记者的要求:

1、合理的知识结构

2、超强的职业能力

3、过硬的技能水平

4、良好的身心素质

第五篇:当代新闻写作重点试题

新闻学期末重点试题--《当代新闻写作》(第二版)

一、名词解释:

新闻特写: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在线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它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段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描态,绘声绘色,给读者以鲜明突出的印象。它的特点是“放大”和“再现”。在选材上,注重再现生活的画面,放大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有意义,有情趣,有影响的一两个要素片段; 在结构上,多数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重要程度安排材料。引言-叙述-最高潮;在角度上,切忌从头到尾的流水帐,要求选取特定角度,出奇制胜。写作中要抓住生动的形象,事物的特征和情节的高潮。

花絮:主要新闻消息的小插曲,又叫零碎新闻。对主要消息起拾遗补缺的作用,可丰富报道内容,活跃报纸版面,调剂读者兴趣,表现新闻人物,烘托事件气氛,强化报道效果。它的特色是题材的多样性、情节的戏剧性和写作的活泼性。述评新闻:以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叙述和报道新闻事实为主,属于新闻报道文体。采写述评新闻要视野开阔,高屋建瓴的分析事件与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最忌就事论事,堆砌材料。评论要清新、精辟、简洁,见解独到,要言不烦。

风貌通讯:亦称概貌通讯,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条战线发展变化的新风尚、新气象和新风貌的通讯报道。常见的品种有:巡礼、散记、见闻录、纪行、旅行记等。题材一般反映社会变迁、风土人情、行业新风、名胜风光、人文景观等。采写要求:善于观察,突出见闻; 抓住特征,着力写“变”; 缘物寄情,感同身受;知识丰富,文笔增趣。

倒金字塔结构:消息写作的一种常用结构。适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新闻。它完全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者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照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的。它的导语一般采用“部分要素导语”,即在新闻导语中只突出一两个最吸引人的新闻要素。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比较简略,每段文字很简练。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新闻敏感: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与判断的能力,也称新闻眼鼻。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强烈的求新性、超前的预见性、高度的敏捷性。它具体包括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政治敏感);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即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读者;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具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新闻腔:由美联社雷内·卡彭提出,他认为新闻报道中夸夸其谈、装腔作势的语言叫做“新闻腔”。在中国,新闻作品中打官腔。耍花腔的语言是新闻腔。具体表现是官话、行话、套话泛滥;大话、绝话、过头话成灾。新闻腔产生有其主客观原因,一方面新闻体制、新闻政策的影响加之媒体受压、媒体跟风较为普遍;另一方面也由于语言之间的相互感染和记者本人的懒惰和作秀。新闻界应努力戒

除新闻腔,作品应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人物专访:由人物访问记发展而来的,就某人或某个问题进行的专门访问。它的特点:内容集中,突出一个“专”字;注重纪实。强调一个“真”字;现场感强,强调一个“访”字。采写时应选准访问的对象;访问的场所、时机;注重谈话的纪实;写好现场和人物,包括气氛的渲染,实物的引发,环境的衬托,特别注意人物的外貌描写。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中所包含的能够满足社会和公众需要的各种素质的总和,它是判断新闻的根本依据。判断新闻价值的元素有时效性、影响力、显赫度、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人情味、趣味性。一个新闻事件中含有的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越多,该事件的新闻价值越高。

深度报道: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解释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新闻报道方式。它源于黑幕揭发运动,是媒体竞争和受众需求双重作用的结果。它的特点是题材的重要性、材料的详尽性、内涵的深刻性、体裁的综合性。深度报道的形式有单一类(包括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和 集合式(包括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组合报道)两种。

精确新闻:精确新闻,美国在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普遍使用,主张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对数据加以综合、归纳、比较、分析,突出实物量的变化,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客观,提高人们认识的准确度和科学性。它以数据为特色,以精确为要求。

文化新闻:文化新闻主要是指文艺报道,它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文艺作品的出版、上演、展出、评论和研究的信息;文艺工作者创作、生活和文艺界各种活动的信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信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的信息;文艺方针、政策和文艺改革的信息等等。它强调:思想性与娱乐性的统一,专业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二、简述:

消息头的作用:

1、使消息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文体。消息头是消息的特有标志。

2、它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消息头表示此消息是本报独家采集的新闻,本报对此条消息版权所有,其他新闻媒介不得任意转载、抄袭。

3、表明消息来源,以利读者判断。消息头标明了播发新闻的单位名称,给读者了解世界各国政府和政党以及独立媒体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带来了方便,对于判明此消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有一定帮助。

4、消息头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在一起迫使新闻发布单位谨慎的对待每一条新闻,力求客观,翔实,新鲜,生动。且可明确新闻单位的责任并了解新闻单位人员素质和报道质量。

通讯的议论与抒情:

1、通讯中的议论是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事实,作画龙点睛的发挥。通讯中的抒情则是缘事而发,紧密结合事实,要言不烦地抒发作者个人的感情。这两个方面,就形成了通讯表现手法中议论与抒情的实在性这个特点。

2、议论和抒情通常寄予新闻事实的交代之中,寄情理于人、事、物。一般是开头之处作诱导,关节之处作渲染,衔接之处作揉和,结尾之处作抒发。

3、它的作用是:揭示本质,深化主题;使事物形象光辉;借助议论,阐明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激发读者感情。

新闻语言的“准确”:

1、准确是新闻语言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新闻报道的主要目

标就是力求使读者阅读报纸之后所产生的印象与事实真相一致。新闻语言的“准确”要求所写出的与实际存在形神毕肖,强调充分发挥观察力、洞察力和再现现场场景的能力。

2、新闻语言做到准确应:1)注意词义差别,注意遣词造句要恰到好处,正确反映客观现实;2)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3)讲究“立言得体”注意文体差别,需清除广告语言和宣传说教性语言的影响,落笔要有分寸感,实事求是地叙事、状物。

会议新闻的问题与改进:

1、问题:内容上的远,没有很好地做到“三贴近”,受众认可度不高;形式上的死,按照宣传说教式的写作方法,明显的新闻腔盛行;开掘上的浅,会议新闻报道一般包括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会议报道,从会议中发掘新闻的会议报道,由会议引发的新闻报道三种类型,而对后两种开掘深度较浅。

2、改进:1)重视会议内容,加强双向互动①记者应转变思想观念,抓住会议新闻点;②增强信息的权威性,强调数字、目击和专家;③突出情感的贴近性;④转化报道的主配角色,从领导本位转向百姓本位;2)跳出会议新闻,抓鲜活内容;3)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力争双方满意;4)讲求形式创新,凸显会议内容(破腐文风,更新表达方式;增体裁,形式活泼新颖)5)重视摄影报道,图文并茂(重视图片运用,把蕴藏在长篇报告中适合用图表示的问题找出来;抓住新闻对象的瞬间细节来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

广播电视新闻的通俗化口语化:

1、解决广播电视新闻通俗化口语化问题的前提是树立为广大受众服务的思想;而虚心学习群众语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条件。对群众语言必须予以选择、加工和提炼,而通俗化、口语化,绝不是庸俗化、土语话。因此,为了做到广播电视稿写得通俗化、口语化,在语言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句要短,少用长句,倒装句;2)合理重复,少用代词。3)不要滥用简称,略语,少用方言,土语。4)音同义不同的字词要分清。5)多用口语词,少用文言词,单音词、行语、术语6)适当注意协调音节,协和音调。7)有些标点符号,在广播、电视新闻稿里,一定要改成文字。8)说话要注意身份,什么人讲什么话。

“用事实说话”的内涵及如何做:内涵:“用事实说话”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基本原则和基本表现手法,有着双重含义。

1、让事实本身说话---客观叙事。1)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添油加醋,不能歪曲加工,更不能“合理想象”。2)让事实本身说话,意味着在新闻报道中要着重描述事实,不要轻易做出结论。3)“让事实本身说话”,还意味着对于有争论的问题、事物,不能凭记者个人的爱憎好恶片面报道一面之词。

2、表达某种意图---寓意于事。做到寓意于事,要善于“藏舌头”,即要善于把倾向性藏在新闻角色的口中;藏在背景材料中;把倾向性藏在对通篇新闻事实的精心组织之中。

如何做:

1、用具体事实说话;少概括,少抽象,少堆砌,少罗列,少空对空。

2、用典型事实说话;典型事实,从采访到的诸多事例中,抽出一两个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最有说服力、最生动、最能打动人的事实;典型事实落实到实处,讲个典型小故事

3、用有用事实说话。“三贴近”,看读者的关注度,看对读者的用处,大关注大写,小关注小写,不关注不写。

三、写作提示要点

消息:倒金字塔结构,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决定段落顺序。

标题:准确明了、生动传神;导语:简明扼要

新闻背景:补充事实,解疑释惑,解释意义,增加趣味 述评新闻:结构:新闻事实+分析

“三段式”写法:第一部分:是什么—现在—求细

第二部分:为什么—过去—求深;第三部分:怎么办—将来—求实 人物专访:标题:双标题;开头—新闻提示。

下载《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大版,《当代新闻采访写作》,徐国源主编(5篇)

    苏州大学编(高纲0891)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当代新闻采访写作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传授新闻采访写作的理论、理念以及具体的采写方法与技巧。 本课程的学......

    当代新闻采访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新闻采访的最新定义 在当前,给新闻采访下一个比较科学、准确的定义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第二节 新闻采访的显著特点 新闻采访的特......

    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 实战篇 (一) 一般的新闻格式: :一、标题 (1)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新闻标题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新闻的取舍。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新闻写作

    自媒体时代的全民专业报道(总序) 传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媒体却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 当号子、烽火狼烟、鱼肚尺素、鸿雁传书、招幌等古老媒体成为人们美好记忆的时候,当报刊、......

    新闻写作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

    浅谈新闻写作

    浅谈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写作方式,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如何运用手中的笔向世人展示这大千世界中发生的各种事物呢? 一、坚持真实性。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制......

    新闻写作探讨

    新闻写作探讨 一、怎样写稿 1.新闻的特点:新、短、实、快 新:要避免写新闻稿常见的几种毛病,一是把总结或报告改头换面用来投稿,这样新闻价值不高,机关味很浓,针对性不强,引不起编......

    新闻写作整理

    《新闻写作》题型及相关重点 一、题型 1. 简答题 4题 20分 答题要点: 1) 答出要点,不需要展开 2) 只涉及消息这部分。内容包含:导语、结构、表达等 2. 应用题 3题 30分 答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