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激励方法之我见

时间:2019-05-14 13:5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激励方法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激励方法之我见》。

第一篇: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激励方法之我见

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激励方法之我见

随着体育课改革热点纷呈,学生在体育锻炼时的心理反映和体育教学的效果等重要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激励是一种常见的刺激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显著的效果。“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运用激励性方式,即用肯定、鼓励、尊重、信任等语言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能使学生改变消极的“我不行”的自我概念,增强参与的信心和主动性。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有效激励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榜样激励法。“你瞧,这么多双眼睛在看着你呢,大家都在为你加油呢!”,“某某同学真勇敢,跌倒了也不哭,好样的!”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榜样,学生不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而且榜样看得见摸得着,就在孩子们身边,这样说服力大,号召力强。

2、竞争激励法。“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个同学做得最好?”,“他做的真好,有谁想和他比一比?”,通过小组竞争、个人竞争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勇气,并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领,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上进心,在战胜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到达目标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利用榜样激励法鼓励其他做得不太标准的同学向他学习。这样两种激励方法结合使用,效果当然事半功倍。

3、尝试激励法。若以生硬的命令口气,我们就会发现,越是生硬的命令,学生越做不好,因为生硬的命令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他们的活动热情。例如:教师在布置跳马任务的时候说:“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就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会不舒服,练习时放不开,效果肯定不好。但是如果换成另一种语气去布置任务:“同学们要认真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有关系,说明动作存在问题,老师再辅导你们。”这样同学们听了练习的时候就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就会比前者好的多。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经常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如:“试一试,老师信任你能行!”,“做错了没关系,大胆去做就是好样的!”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体验成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老师的语言是第二张脸孔,老师即使有再娇美英俊的容貌,却没有能让孩子感到亲切的语言,在他们心目中就永远是陌生的,孩子们会去听陌生人的话吗?多用谈话、商量的语气和孩子们交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不管他们说的、做的是否正确,让他们先表露出来老师再去说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把老师当成朋友,教学效果会更好。

4、强化激励法。当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就对他的行为给予不断地肯定、表扬或奖励,从而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如“他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大家鼓励鼓励他,给点儿掌声!”。孩子的心灵是天真纯洁的,我们要用同样天真纯洁的心态来对待他们,才会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欢迎。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各种各样表现的机会,这并不要求他们表现得多么完美,哪怕他表现得很糟糕,只要得到老师的肯定,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给予适当外在激励,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获得的小小的成功和点滴的进步,使用肯定、赞赏的语言,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某些过失或错误,使用谅解,引导的语言,促其反省并树立进步的信心;再加上各种体态语言的运用,如赞许的点头、期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建立起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如“别人能做到的,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的很好,做得更好!”,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并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而是在于激发学生的潜力,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这才能既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将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激励性语言,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教育艺术,更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协调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第二篇: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之我见

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之我见

众所周知,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近几年小学体育课在实施学校新课程中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小学体育课形式越来越别致、花样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新课程的推行给学校体育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教师在改革中观念得以更新,体育课形式越来越新颖,花样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在新课程中越来越开心,越来越活泼„„连一些体育专家们都一致认为小学体育课有特色、有花样、好看。然而,在这一片繁花之中,学生的种种不和谐举动在课堂中也赫然显现:身子歪歪扭扭、手脚乱动、随意插嘴„„这一切都影响着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我们的学生在课改的浪潮中健康地锻炼、快乐地收获,让我们的课堂真正达到“收得拢、放得开”的境界,课堂常规管理必不可少。

概念

所谓体育课课堂常规,就是体育课上老师和学生每节课都要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教学模式”,这种“行为规范和教学模式”是每位老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自身的道德修养提炼出来的。

意义 课堂常规作为教育教学中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古以来,都倍受关注。课堂常规是育人目标的映射,不同的育人目标,不同的教学模式衍生出了不同的常规要求。就现代教育而言,课堂常规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证,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

1、加强课堂常规的建设,能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

2、加强课堂常规建设,能促进教师的成长;

3、加强课堂常规建设,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课堂常规建设,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5、加强课堂常规建设,有利于课堂40分钟的有效利用。

而体育课课堂常规,其意义更有其特殊性。更多的教学空间、更自由的活动范围、更大的个体差异,使得体育课课堂常规在教学中的位置更为突出。可以这么说,没有良好的体育课课堂常规,就没有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没有良好的体育课课堂常规,教师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体育教师;没有良好的体育课课堂常规,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就得不到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没有良好的体育课课堂常规,体育课最为重要的安全也无从保障。体育课课堂常规是体育课程的精髓所在,它是体育课程的奠基石,更是能否完成教育目标的前提。加强体育课课堂常规建设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内容 体育课堂常规,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虽然无需强求一律,但常规条文的规定,应明确具体。其内容包括师、生两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课前常规

1、教师课前的常规

1)教师课前的备课和编写教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要备课程目标;备教材重点、难点;备教学对象;备场地器材;备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备好周前课,并编写好周前课教案。

2)了解学生的课前情况:教师及时了解所上体育课班级的学生情况,主动与体育干部约定,由体育干部向教师及时通知。

3)场地、器械的准备和清洁卫生工作:体育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或亲自动手,及时布置和检查场地,准备教具,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奠定基础,一切准备工作应在课前准备就绪。

4)教师服装的准备:体育教师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准穿西服、牛仔裤大衣、不准穿皮鞋、高跟鞋、塑料鞋等有碍于运动的服装。

2、学生课前的常规

1)学生课前的各种情况:学生因病、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课前由体育干部或学生自己主动地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妥善安排。

2)学生服装的准备:学生除了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准穿西服、牛仔裤大衣、不准穿皮鞋、高跟鞋、塑料鞋等有碍于运动的服装。还要注意安全,衣袋里不装有碍活动和可能导致身体不安全的物品,如:乘车卡、剪刀、小刀、钥匙、笔、等硬质物品。

3、师生共同准备:教师和学生在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后,应按约定的课前几分钟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等候上课。(很少师生能做到这一点)

(二)课中常规

1、教师课中的常规

1)教师待体育干部报告后,向学生宣布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等教学程序。并指出这节课的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然后逐步按计划进入教学状态。

2)教师按教案进行教学,在无特殊情况下,不得随意更改;关心爱护所有学生,谆谆善诱,对学生进行适时鼓励,与学生共同创建和乐的教学气氛。

3)注意安全卫生;检查见习生执行规定的目标、要求等情况的规定,以求面向全体学生。

4)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让学生及时知道课中的表现。提出课后学习的要求,畅述下节课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有始有终的结束一堂课。

2、学生课中的常规

1)学生准时按指定地点集合上课。上课铃响后,体育干部进行整队,向教师报告班级情况。2)学生上课时,要专心听讲,仔细观看教师动作示范和启发引导,并积极思考,分析理解动作要领,有疑难问题及时提出,有机的把大脑思维与动作练习结合起来。

3)学生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械,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共同学习努力完成课的各项目标。

4)课结束时,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并协助体育教师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

(三)课后常规

1、教师每次课后都应总结经验和教训,写好课后小结。

2、下课后教师应检查学生整理场地和归还或移交器材的情况,以保证下节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3、教师对缺课的学生做进一步了解,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

教学常规养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是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建立起来的。

现状

新课程赋予了体育课堂常规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新的要求,剖析一个个课堂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教师虽然对课堂常规有所重视,也偶有神来之笔,但更多的是涛声依旧。究其原因,可归结如下:

1.习惯之然。说是习惯,其实就是教师意识上对“课堂常规”的忽视,多年的教学习惯还是禁锢了教师能力的思想与活跃的教学方法。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重复同样的行为日复一日。觉得习惯了,也改变不了了。

2.只是意识。许多教师在意识上认识到“课堂常规”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很想去深度开发学习常规,使其为学生持续的发展服务。但最终还是屈服于传统的体育教学,于是在意识上重视“常规”,而在行为上却忽视了策略指导和兴趣激发,在这样的体育课内学生基本上仍侧重个体活动,尚未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讨论、交流、探讨和研究,以常规促发展依然是一句口号而已。

3.缺乏策略。这应该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对原有的课堂常规从内容上进行拓展、更新与操作的最主要障碍。教师在体育教学的道路上忽左忽右,强化了学生“常规执行者”的身份;或是追求学生为课堂常规的动态生成者时“热热闹闹”,形似却神不似。到了最后,如何把握,如何实施,连老师也没了方向。

习惯之然也好,只是意识也罢,既然作为体育教学的实践者,我们就应该投身于完善课堂教学不后悔,落实与开发有学科特色的课堂常规不懈怠,实践、反思、再实践,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常规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管理的策略

体育课堂是开放的,更是复杂的。学生是活泼的,更是多样的。课堂中学生在教学常规方面出现的问题难以预计,但又时有发生。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规矩,让我们的学生更规矩,让我们的教师组织教学更顺利。作为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应该多花心思、多花精力,努力抓好课堂常规,建构好课堂常规管理系统。

(一)预防为先

课堂中学生一些问题行为的产生,往往是由学生自身原因导致的,作为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我们对各水平阶段学生的了解,针对学生的特点“防患于未然”。

如在开学初,针对教学内容和需要,通过和学生协商,使学生明确体育课堂上的一些合适的行为。如:①上课预备铃声响,体委教室门口整好队,注意静、齐、快。然后带队到指定地点成横队纵队排好,静等老师。②按照教师提示,按照口令等认真、到位地完成相关热身活动。③哨音响,嘴巴闭,看手势,快集合。④积极举手、认真看、听,不插嘴、不乱动。⑤分散(或小组)到指定位置,快速到位。⑥练习积极参与,比谁最认真学、最快学会。⑦活动讲秩序,讲文明。⑧活动结束快速静下来,听、讲。⑨下课,排好路队,体委带领回教室,做到静、齐。

当然,明确了规则,不等于学生马上能做到或全做到。还需加强巩固,强化认识。特别是可以采用正误对照法,使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在对与错的分辨中,增强认识;可以采用游戏法,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牢记规则。

(二)巧妙处理 1.信号法 课堂教学中,当有学生出现不认真上课甚至违规行为时,教师的一声“狮子吼”在当时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提醒、震慑作用。然而,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教师课堂常规的管理却没有什么大用处。其实,教师可以考虑一下使用其他信号:

1)体态语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70%是通过无声的言语即体态语言来完成的。而所谓的体态语言是一种非有声语言,主要靠身体或身体的动作输出信息,作用于信息接受者的视觉器官,以实现信息发送者的目的而形成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人称为视觉语言或行为语言。教师自觉地、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的独特艺术作用,可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或偶然出现的错误动作或行为。

如学生随便走动时,教师可以给一个制止的眼神;如学生不认真听教师、同学讲解而插嘴或议论时,教师可以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或者用右手食指放于唇间“嘘„„”,或者打出暂停、停止的手势„„

2)哨音

哨子虽说是一件小而不起眼的体育用品,但它在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中与体育教师形影不离、联系密切,可谓是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哨子发号施令进行指挥。合理、巧妙运用好哨音,对学生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制止不正常举动等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发现学生课堂中一般的言行问题时,可以发出“嘟——嘟”,(声音由低到高,由悠扬到短促),提醒学生引起注意并及时纠正;发现学生一些比较严重的常规问题,可以发出“嘟嘟!”短促两声,提醒学生高度注意,犯规学生立即停止违规动作„„

2.游戏比赛法

体育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的竞赛性和趣味性。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毛泽东同志在给《新体育》的题词中写道:“要活动,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感情。通过游戏的方法来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往往比简单的说教效果更显著。

如每次集合总有学生不能做到安静、快速到位,这时候可以安排学生玩个“狼和兔子”的游戏,“狼来了”(集合信号发出),“兔子”(学生)马上逃回家。规则是发出声音或没有及时到达指定位置的当作被狼抓住。学生在游戏中谁也不甘被抓住,自然而然就做到了安静、快速集合了。

3.暗示法

对于水平一阶段的孩子,在他们发生课堂常规问题时,直接的提醒、教育起很大作用。然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到了水平

二、甚至水平三阶段,学生特殊的身心特点决定着如果对他们采用直接方法,可能效果并不是太显著,一些特别的学生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考虑一下使用暗示法。

如“指桑警槐”,即在发现学生课堂违规行为后,不直接去批评、提醒他,而通过表扬该生边上优秀学生来暗示他。

4.红牌、黄牌法

足球比赛中,对于运动员的一些犯规动作,裁判员往往会以黄牌、红牌来表示。简单明了。我们的体育教学中也可以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对学生起到了及时提醒的作用,另一方面其实也是给了学生一次机会。努力为学生营造“犯错不要紧,关键要能改错”的氛围。当学生出现课堂常规问题时,教师可以出示黄、红牌;一张黄牌表示警告一次,两张黄牌表示警告两次,还是没有作用,那只有出示杀手锏——红牌,请他站边上学习别人上课。当然,对于学生一些严重的常规问题,可以直接红牌罚下场。

5.生生管理法

新课标提倡让学生自主管理。通过生生管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压力,对学生的常规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常规好的、肯管(这一点很重要)的学生来当任每一小组的小组长。由组长来管组员,能比教师管更及时、更细化、更有参照性。

(三)善后到位

体育课堂常规管理,是整节课顺利进行的前提,更是基础。要了解课堂常规执行效果,关键在于还要建立系统的评价制度。这样才能使教师更清楚学生常规问题,以及所采用的方法是否合适,是否效果显著。

如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位学生的课堂常规进行量化。

结束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是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有长期计划,短期目标,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培养行为。课堂常规管理是枯燥的,是心劳力的。然而,不管课程怎么改革,课堂常规又是必要的。对于新课程下的课堂常规管理,我们应该要做到持之以恒、多花心思多动脑,努力为学生营造健康、有序、愉快的体育新课堂。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第三篇:构建有效课堂之我见

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改变后的课堂,学生自信大方、积极踊跃、畅所欲言,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种变化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也听到不少抱怨,说改变教学方式后,四五个课时学不完一篇课文。难道是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课堂更加低效耗时吗?我们有必要再次思考和认识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变教与学方式后,我们看到不少老师,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交给积极发言的“小老师”,自己只在旁边欣赏或观望。导致课堂表面热闹,有效学习却不多。我认为,在从某种角度讲,正是老师课堂上的完全放手和“不作为”,导致了课堂的低效耗时。转变后的课堂,仍然需要教师适时的有效介入。

与传统的课堂不同,转变后的课堂立足于学生课前充分的自学,因此,课堂上充满了生成性的学习契机。对教师而言,备课从传统的备教学环节的设计转向更多的备教材和备学生,特别是备教材。教师应花更多时间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训练点熟知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对课堂上学生汇报交流的各种信息了如指掌,才能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敏锐地捕捉契机,引领学生研读重点难点、对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有效的挖掘和训练。所以,深入、扎实、全面地领会教材是教师课前必须下足的功夫。

那么,课堂上教师该如何在学生主体的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呢?也就是说,退在一旁关注学生汇报交流的教师,什么时候该走出来,发挥教师的解惑和引领作用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想法。

首先,当学生的自学汇报交流中出现错误或不准确信息时,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关注并纠正,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教学,都绝不允许有错误信息传达给学生。转变教学方式后,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获取了大量与课文相关的信息,但由于自身知识储备、思维水平等条件的限制,课堂上难免会有错误出现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对于这些错误信息,教师必须有准确、敏锐的识别能力,及时纠正。纠正错误,是教师必须发挥作用之时。

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引导学生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从“字词积累”、“背景资料”、“结构脉络”、“品读赏析”、“延伸拓展”几个方面进行。其中“品读赏析”部分是学生汇报交流的重点,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感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一般来说,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也在学生交流这个环节中进行。如果学生预习、自学的功课不到位,或理解把握教材不准确,交流中未能涉及重点难点,教师也必须走出来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和攻克重难点。帮助学生聚焦重难点的学习,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发挥的作用。

其次,当学生的汇报涉及到教材的重点、难点,却未能讲解透彻时,此时学生的状态处于“似懂非懂”,教师要抓住契机,“挺身而出”,再次充当学生研读文本的“引领者”,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全体学生通过讨论,深入领会教材。以笔者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为例,本文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课堂上学生在汇报交流中,有人提到“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给了李大钊力量。学生抓住了重点句但理解并不深入透彻。这时候笔者介入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信心?”“李大钊相信什么?”让学生在议论纷纷中理解人物的精神内涵,从而攻克难点。在学生“愤”“悱”状态中点拨启发,也是教师必须发挥作用之时。

还有,当学生的交流涉及到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教师也要敏锐地把握训练的契机,引领学生进行训练。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有学生在“字词积累”环节中为大家谈“残暴”和“粗暴”两词的区别。学生的答案来自词典或参考书,虽然准确却印象不深。这时候,笔者引导全体学生找到文章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分别读一读,再联系刚才学生的发言,体会它们用法的区别。再如,当学生交流谈到李大钊在妻子劝他离开北京时的那段话中,反问的语气、以及“多少次了”、“哪能”、“轻易”等词对于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学生的对文字的感受很准确,笔者则适时指导全体学生根据这个学生的提示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扎实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也使对语感的培养落到实处。因此,敏感、智慧地捕捉训练点,是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作用之时。

此外,当学生的汇报有精彩之处时,教师要及时、热情、准确的评价。与课堂上空泛、浮夸的欣赏相比,这种切实、准确的评价不仅最有激励作用,也更有带动和影响更多学生的作用。笔者个人体会,及时、准确、指向明确的评价对于培养整个班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非常重要。笔者班级的学生思维活跃,特别善于通过新旧知识联系、课内外联系、文本与生活

第四篇:激活课堂方法之我见

激活课堂方法之我见

江苏省江都市第一中学于秀梅 一堂好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应是听得专心,思考得认真,活动得积极。教师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讲课时看见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了。激活课堂,创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是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那么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呢?

一.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爱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比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反之,如果一个人对某项活动不感兴趣时,就算通过意志的努力去做,活动的效率也是很低的,也不一定能够做好。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了。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贯穿始终,使他们爱上课堂呢?

首先,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注重创造富有趣味的情境,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在教学实际中,我利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首先有感情地背诵了杜牧的一首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下子把学生们带入到情景交融的意境中,打开他们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想起美好的意象——荔枝;接着我展示出荔枝的实物,课堂上顿时活跃了起来,趁此机会,我让学生们说说他们对荔枝的了解,学生们畅所欲言。在此过程中,我又及时引导他们说明事物时要注意说明的角度、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这样,在调动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又帮助他们复习巩固了说明文的知识。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驱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此,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这一有利因素,把认知与炼能有机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会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就会在学习中形成。

例如:在教学《满江红》时,我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中一起朗读闻一多的诗《发现》,将学生带入一个洋溢着热情的爱国氛围的情境中,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从图画入手,勾起学生对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回忆。顿时,课堂上议论纷纷,学生们积极发言,都想说说自己心目中所崇拜的英雄。欣赏完课文后,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满江红”的音乐,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们跃跃欲试,都想学唱。直到下课铃响起,学生们还意犹未尽,我感觉我带给他们的那份激情一定会给他们的成长留下灿烂的一页。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手段,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再有,教师决不能“一言堂”,老师要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人人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建立平等关系,使学生“爱老师”

教师以自身态度的投入和情感的体验感染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激情不是表演,而是教师用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在热情,是教师的精神状态。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许多学生都提出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因而喜欢这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这位老师而讨厌学习这门功课。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怎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呢?

孟子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也就此扪心自问:我能真正地以“幼吾幼”之心去呵护和诱导每一位学生吗?你是因为“告状”才去家访吗?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时,你还是站着训斥,学生垂手站着听吗?“今晚回去写张检讨,叫家长签字后明天早上拿来,不然,明天早上你不要进教室!”也许你没有直接地“体罚”学生,可是,你这毫无教育艺术可言的情绪化的话语是在“心罚”学生呀。学生离你而去到明早踏进教室的十几个小时里他心里将会如何地备受煎熬,身为人师的你换位想过吗?正如中国台湾朱秉欣《老师,您听我说》一文中所言:“老师,请您把我当一个人看待,而不仅是您记分簿上的一个号码。老师,您不要单看我的成绩,更要看我所作的努力。老师,请您经常给我一点鼓励,不要让您的要求,超过了我的能力。老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所提出的问题。但只有您肯听我,我才能向您学习去听别人的意见。老师,请您记得,您也曾经是学生。您是否有时也会忘记带东西,在班上您是否样样第一?„„”诚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希望我们教师可以“温柔地教予”,可以换位思考!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珍爱学生的自尊。教师面对的是聪明而敏感的青少年,他们需要心灵的抚慰,更需体贴入微的爱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费理得曼说过:“如果孩子总是被责备,他就会失去耐心;如果他常常被夸奖,那么,他会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爱你、爱我、爱整个世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仔细审视自己的言行,无论是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还是批评、纠错,都要始终为学生着想。这时教师的鼓励和安慰就如春风细雨滋润着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理解,多体验学生的感受,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真挚的爱赋予学生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譬如,当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时候,教师一点也

不能急躁,而要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授课方法有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当学生屡劝不听、屡教不改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能泄气,也要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不恰当?当学生失去理智、顶撞冒犯你的时候,教师不能发火,换位思考一下:他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对他是否缺乏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他的心理方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教得轻松,学生才会学得快乐。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创造与学生平等、民主、友好的交流机会,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与他们交朋友,让他们爱上你,从而爱上语文。

三.精心设计组织,教学生“学方法”

教学是师生全方位交往的生命碰撞过程,既有师生间的互动,更有学生间的互动。这里的学生互动,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与合作。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培养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学会用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群体的阅读活动使有些学生的自我意识处于潜藏状态,而个性化阅读需要强烈的自我参与意识。阅读中的自我意识实质是指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的自主意识。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唤醒学生的“自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个性就越能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我在《斑纹》的阅读教学中设计了四个步骤。第一步:自读入手进入情境。为让学生理解“斑纹”这个词语,学生想象,并互相说说自己所看见过的斑纹。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思考,结合组内别的成员的思维角度,更全面地理解。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了解,教师可创设一定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将学生带入一定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会整体阅读的能力以及初步概括能力。第二步:自学质疑,初步解疑。在这一程序中,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派代表提出问题,比如什么是“斑纹”?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蛇?为什么要写寓言和传说?作者是怎样在“斑纹”里体现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哲理性思考的呢? 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足以说明学生们在动脑筋,力求读懂课文,这是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但有时学生的提问也会出乎意料,但却正体现了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让学生积极地去寻找问题的解答。第三步:小组讨论,多向交流。在这一步中教师将学生有所质疑的问题整理归纳成几组并出示:作者笔下的“斑纹”有何含义?

文中斑纹呈现的规律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在“斑纹”里体现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哲理性思考的呢?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接着让小组选取一个讨论,最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言,一一发言完毕后,组外成员发表意见。学生十分喜欢这样的讨论活动,因为这是一个训练语言、活跃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这样的讨论活动时间由课文安排而定,而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能使学生对课文有深层次的理解,并且是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的知识,比教师“讲授”留下的印象更深,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第四步:评价学习、自我反馈。在学完本课之后,可让学生自己口头评价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诸如“通过这堂课我学到了 „„”、“我懂得了„„”、“我还有问题没解决„„”等等,一改以前有教师作课堂总结的程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的观念。

四.正确引导鼓励,使学生“会创造”

学生主动发展的火把,需要教师点燃。课上要激发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主动的核心是创造,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创设语言文字训练的创造情境,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发表异见,独见,创见,品尝创造的乐趣。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生字新词,提出几个问题,读懂课文的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向深层次发展,让学生去进行新的思维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事实上,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唯一的答案,而喜欢从自我的角度另求发现,这正是学生个性特点的体现,我们要正确的引导、鼓励。培养学生创新,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在教学了《变色龙》,大家都说:生活中我们不能像奥楚蔑洛夫那样见风使舵、阿谀奉承,有个学生却提出:现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在必要的情况之下或许我们也要学着见机行事、左右逢源。这个学生,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这是一种超越,是真正意义的创新思维。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的创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积极的生命流程中的驿站,在这个流程中,师生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那么,如何使对话能优质、高效地展开呢?交际学理论告诉我们: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亲和,将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此情此景中,学生能大胆展示心灵的自由,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首先要将自己当作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其次,要有宽容的胸襟。提问时,教师都希望学生能作出准确的回答,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个时候,一定要宽容,要有耐心。只要学生能沾一点儿边,就要加以鼓励、引导,不要用标准答案去统一学生。即使是违背主旨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应给予一定的理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改进教法,真正把有效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性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在尝试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在竞争中求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附作者简介:

于秀梅,江都市第一中学,电话:***,邮编:225200

第五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学体育“教”与“玩”结合

内容摘要: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 键 词:兴趣 有张有弛 潜能 循序渐进 锻炼 正 文: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 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体育 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 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在体育教学方法手 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教“与”玩“相结合的方法。在 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 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 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我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躁、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

下载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激励方法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激励方法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球激励员工最有效方法

    全球激励员工最有效方法激励基本原则之一:公平性公平性是员工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影响激励效果。管理者在处理员工问题时......

    激励员工最有效的方法

    激励员工最有效的方法一. 利益激励——以高薪赢得真心 在企业中,金钱是员工根本的需求之一,不管你使用多么美妙的言辞表示感谢,不管你提供多么好的训练,他们总是期望得到自己应得......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发展上获得有效帮......

    《高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高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文章摘要】高一历史课堂是否有效、实效直接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教师的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本文主要阐述个人在教学中获得的一些提......

    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 所谓“有效”, 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运动技巧以及良好锻炼习......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为了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地放矢,我们对黑龙江省的228所小学校的任职体育教师进行了教学能力的调查,......

    小学体育课堂纪律之我见

    小学体育课堂纪律之我见 [摘要]体育课不同与其他文化课,大都在室外进行,它受到环境场地气候和来自外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生很难管住自己,该静不静该动不动。那么,教师......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小策略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小策略 一年级新生的体育教学要正视学生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活动举起和课堂常规教育为重点,通过生活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