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甲午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____强我国威,振兴中华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已经过去118年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然而就在人们渐渐忘却国仇家恨的时候,《甲午大海战》再一次为过着幸福安定和谐生活的我们敲醒了警钟——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1867年某一天清晨,李鸿章上书光绪皇帝奏请兴建新式学堂,发展海军,得到慈禧太后的批准。随即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由洋人讲授西洋海军知识。年纪尚小的邓世昌前来报考,一张试卷彰显其无与伦比的才华和振兴祖国的雄心壮志。1877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们学习世界一流的海军技术。与他们一同学习的还有日本的海军学员。四年后,邓代表清政府来英国接同学及新购的军舰回国。同样,他们的日本同学也带着新购的军舰归国。
随着中日之间的矛盾加深,中日甲午海战终于爆发,但是北洋舰队武器装备十余年未更新,弹药不够充足,在战争前夕就暴露出极大的不足。海面上炮声隆隆,水柱冲天,在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决战中,日本的快速炮显出绝对优势,而中国海军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而不炸!泱泱大国,四万万国人,竟因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而在战争中输的一败涂地。北洋舰队的军舰竟用来为慈禧太后运送鲜果,八旗军队竟然派系林立在战争紧迫关头停滞不前,最后竟因叛逃军官的谎话而临阵退兵。真是为后世人所耻笑啊,大国尊严何在?
不仅在战场上清政府连连失败,就是再谈判桌上竟然也惶惶如丧家之犬, 影片中,李鸿章屈辱地踏上码头,昔日威风的总理大臣如今却低头俯首的哀求对手,却不知日本早已破译了中国的电报密码!历史的天平就这样倾向了日本,中国则走向了苦难的更深处。
甲午海战中国战败,其原因有很多,求不论中国政府腐败无能,就军事力量对比及战争策略而言,中国远远落后与日本:(一)甲午海战中, 北洋舰队共有大小战舰船24艘,即铁甲舰2艘:定远、镇远;巡洋舰11艘:即经远、济远、来远、靖远、致远、平远、超勇、扬威、广甲、广乙、广丙;炮舰6艘: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练习舰3艘:威远、康济、敏捷;运输舰2艘:利运、海镜。舰队总排水量为4万3千吨。日本联合舰队则有松岛、严岛、桥立、千代田、扶桑、比睿、吉野、秋津洲、高千穗、浪速、金刚、葛城、大和、武藏、高雄、天龙筑紫、爱岩、赤城、岛海、大岛八重山、磐城、天城、近江丸、山城丸共26艘军舰,其中装甲巡航舰1艘,海防舰2艘,巡洋舰16艘,炮舰6艘,鱼雷艇母舰1艘。总吨数约为55000吨。很明显日本舰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吨位上都优于中国,而且日本军舰大多为新式军舰,在火炮数量上和射速上都远远大于中国。并且,日本工业比中国发达,可以实现军舰维修和弹药自给自足。
(二)在战略战术上,广岛大本营则有明确的作战目的和方案。并对战争结果作出合理的评估并准备好应对措施。反观中国,北洋海军处于极其被动的位置,没有明确的作战计划和战略目标。甚至在旗舰被击伤,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各自为战。战争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是没有明确的概念。更何谈指挥机制,战略部署。
由此看来,甲午海战中国失败是十分正常不过的事了。那么在和平年代,我们不能忘记国耻,要牢记当年中国所遭受的屈辱。以历史为鉴,无论何时,都不能忽略国家安全建设,军队的一切行动都应以打赢战争,保护国家安全及利益不受损害为目标。温总理曾说过,寸寸山河寸寸金,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们应当自立自强,无论如何,不能失祖先寸土。
第二篇:甲午海战观后感
《甲午海战》观后感
“每一场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邓世昌的这句话一直在我头脑回荡。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18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也已成历史,就在人们对百年国仇渐渐淡忘之时,冯小宁导演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上近日来钓鱼岛主权冲突愈演愈烈,这部电影来的正是时候。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当时的中国清政府当权者骄奢淫逸,地方政权割据混战,百姓生活水生火热,外国列强肆意侵略,逼迫中国签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成了清政府唯一的选择。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创建中国的近代海军。1877年一批怀揣强国梦的少年登上了远赴英国的海轮,进入了皇家海军学院。在那里他们登上了最新式的军舰,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并亲自驾驶清政府买下的铁甲舰回到祖国。就是这么一支优秀的海军,由于长期没有新式战舰的补充,没有炮弹补给,最终导致了舰队实力的衰败,就如同一头垂死的雄狮,任人宰割。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气机铁甲舰队的大海战,而这场战争也成为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战争。海战中日本的快速炮相比中国七年前的火炮显出绝对优势,而中国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而不炸,甚至出现弹药和炮筒不匹配,士兵们只能一边挫弹一边还击。面对北洋舰队的连连被击沉,关键时刻,邓世昌驾驶“致远”号冲出层层弹雨,挟着浓浓黑烟,直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冲去,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但是在敌舰上百门快速炮的轰击下,“致远”号最终爆炸沉没。悲忿交加的邓世昌拒绝了战友的救援,誓与“致远”号共存亡。
在感慨于邓世昌为国英勇献身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醒自己,为什么昔日的雄狮会被一个弹丸小国打败?一边是日本天皇带头捐款,全国官员捐出10%的工资购买最新式的战舰;一边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光绪问太监一个鸡蛋多少银子,太监回十两一个,官员腐败至此,可见一般。日本天皇为了筹措军粮,每天只吃一顿饭,号召全国节省开支;而我们大清国呢,不仅把购买军舰的银子用在了修建颐和园,甚至连购置弹药的银子也被官员私吞。更据讽刺的是慈禧口口声声的说“大清祖训有个规矩,各代皇上,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灵位。” 而最后只因怕日本打到北京丢了政权,就毫不犹豫的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影片中,邓世昌回家探亲,儿子问他,他的舰为什么叫“致远”,邓世昌回答“中国守着三万六千里海岸线,从郑和之后就再也没有向大海深处驶去,一个放弃海权的民族必然要在海上吃亏。致远,就是走向大海深处,走向深蓝。可整个民族仍然处在一个浑浑噩噩的病态之中,也许需要一场更惨痛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总得有人用鲜血去警醒国人!”邓世昌代表着一批爱国志士,他们不畏艰难,不畏牺牲,勇于为国献身,他们有崇高伟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的决心。他们的爱国精神引导我们追随他们的道路,为自己国家的强盛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不能不提的是,影片中详尽地说明了日本对钓鱼岛觊觎的由来,并用邓世昌率舰队巡游钓鱼岛、台湾及南海诸岛这一情节表述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它记录了我们的先辈对于疆域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同样体现在1945年民国海军南海宣示主权,同样体现在1974年人民海军西沙海战和1988年南沙海战,以及此后许多次的保钓、护渔、对峙事件中。无论到什么时候,这种责任感在真正的华夏子孙的身上,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绝不退让,这是我们的海洋,我们的钓鱼岛!
第三篇:甲午海战观后感
1877年,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在那里他们学习了最先进的知识,并亲自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他们的同学中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同样带着强国之志,同样驾着日本政府购买的军舰向遥远的东方驶去,年轻的日本天皇正等待着他们,以加速他同样是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中国和日本的起点本不相上下,然而不同的制度却使两个国家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
古老的紫禁城里,整个中国充满腐败。皇宫里内务府的账目被查出来造假,李鸿章说:“现在吏部、户部、兵部、礼部、刑部哪个干净,是不是都得查办?现在要办大事,和皇上沟通全依赖内府,所以这种小事就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吧……”这句话说出来当时中国无限的心酸。国要打仗,军费没有着落,于此同时,一座富丽的园林——颐和园已近完工,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用来修建颐和园的钱竟是中国海军的军费!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年轻的光绪皇帝立志变法强国但身为皇帝却手无实权,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统治者,却一味地只知寻觅乐子,置国家民族的生亡与不顾。软弱,忍让,无能全体现在了她的身上。那一句“开战可以,但是不可以先开炮,免得让他们得了理。”伤透了多少大臣和将士的心。打仗要的是士气,畏首畏尾换来的是整个普通木舰船队的沉没。
与此同时,和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天皇率先捐款,全国一心发展海军,尤其发展新式的快速炮,使海军实力迅速提高,本来,英国愿将一艘最新式的军舰卖给中国,但国人的喜悦很快化为泡影:朝庭因修颐和园早已无钱购舰,而修筑颐和园的费用足以买上二十艘新式军舰。当日本知道这一情况后,天皇再次带头捐款,每天只吃一顿饭,抢购下了这艘新舰,并命名为“吉野”号。
同样的国家境况,为什么日本可以一步一步壮大,而中国却一步一步走向衰落?日本天皇知道若无国防,国将不防。身居岛国给他们带来了危机意识,中国这个东方的雄狮无疑是日本最强劲的对手。而中国的统治者依然沉浸在天朝大国的思想之中,殊不知当时的中国已经千疮百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两个国家最大的对比。若无忧患意识何来励精图治的决心和动力。这一道理其实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侵略扩张的野心终于使日本发动了战争,邓世昌毅然驾着“致远”号随舰队驶向茫茫大海。中日双方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铁甲舰队的大海战!在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决战中,日本的快速炮显出绝对优势,而中国海军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而不炸!北洋舰队的军舰连连被击沉,而日本军舰却没有一艘沉没。两军的对照也不难看出两国在军事上的投入。日方举全国之力打造其海军,而中国海军在出战之时竟配不齐全舰队的炮弹,这是何等悲惨。
关健时刻,“致远”号突然冲出层层弹雨,直向日本海军的主力“吉野”号冲来!在弹尽重伤之时,邓世昌毅然驾着烈火之舰决死相拼,水柱如林的海面上传出他的吼声:“我等从军卫国,即使死,也要撞沉吉野”!但是在敌舰队上百门快速炮的集中轰击下,“致远”号最终爆炸沉没!悲忿交加的邓世昌拒绝了战友的救援,誓与“致远”号同沉,邓世昌仰头长啸,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波涛……一个民族英雄最后时刻英勇绝决,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对使命的责任。爱国之情,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情操。倘若国将不国,我们又怎能生存?
日军大举入侵中国,在旅顺进行了灭绝全城的大屠杀。刘公岛,北洋舰队在港内进行最后的苦战,日军攻占了陆上所有炮台,将炮口转过来猛轰港内的中国军舰,孤守一个月的北洋舰队终于弹尽援绝,军心遣散,刘步赡等人拒绝了日本同学的劝降,亲手炸沉了自己的军舰后自尽身亡,一支曾威震东方的强大舰队灰飞烟灭……日本马关。李鸿章屈辱地踏上码头,昔日威风的总理大臣如今却低头俯首的哀求对手。李鸿章颤抖地在耻辱的条约上签下名字,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并赔银二亿六千万两……
甲午海战已过去多年,中国也走向了强大。但这段国耻是我们永不能忘的记忆。筑我国防是一项不可停息的工作。
第四篇:《甲午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看完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感慨颇多,心情久难平复。今早醒来,那些海战的镜头以及感人的故事依然萦绕在我心头。其实当时的北洋海军实力是不弱的,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而日本集合全国之力才组建一支联合舰队。但日本却相当团结,没军费了,明治天皇带头捐款,命令全国官员捐出10%的工资购买最新式战舰;没粮食了,天皇宣布每天只吃一顿饭,全国都节省开支。
日本人的意志和团结不得不让人佩服,反观清朝政府,北洋水师七年没添臵新舰,弹药不足,以次充好,军费被贪污,难怪李鸿章无奈的说:“大清每年的钱财如果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经地方就相当不错了。”光绪有心奋发,以前每天吃三个鸡蛋,知道物力维艰后每天只吃一个,身边的太监总管告诉他:一个鸡蛋十两银子。他问李鸿章:“市面上鸡蛋怎么卖的?”李答:“一两银子大概可买800个左右。”官员腐败至此,可见一般。光绪有心强国,怎奈大权旁落慈禧,慈禧还教育光绪说:“失寸土者不得入祖宗陵寝。”可惜后来一下子丢掉了1080里领土,很讽刺!
一声炮响,日军不宣而战,突然袭击。北洋官兵也奋勇抵抗,两边的战舰和指挥官实力其实差不多,但北洋的弹药实在太差,经常打中而不炸。否则至少可以击沉两艘日舰--松岛指挥舰和赤城号。海战历时两个小时,日军三艘战舰重创退出战斗,北洋被击沉四艘,其中包括邓世昌的致远舰,邓世昌本来可以活下来的,当时致远舰弹药打完了只剩鱼雷,世昌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挂起冲锋旗开足马力向日指挥舰松岛号撞去,把日军指挥官吓出一身冷汗,匆忙指挥附近所有日舰来拦阻炮击。在众多日舰的夹击下,致远舰沉没了,邓世昌及其他官兵落入水中,此时邓世昌依然可以选择生还的,但是他们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到一种理念“舰在人在,舰忘人亡”,所以他选择了牺牲,永沉大海,同致远号一起,伴随他的还有他那只忠心的德国犬—太阳。这是最让我感动和震撼的一幕,之后北洋的节节败退,附近的军队见死不救,乃至北洋军舰龟缩不出导致全军覆没,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甲午之败,仅仅是慈禧和那些官僚导致的吗?不然,时也势也。用《阴符经》中的话来解释:“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政治腐败,政府愚昧妥协,人心尽失,爱国之士难以伸展,焉有不败之理。
邓世昌说:“让血液来警醒世人吧。”“致远,是到达远方的意思,希望我们的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走向深蓝。” 历史上每一次大海战,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电影反复提到这句话。
想到现在历史教育的缺失,也许我们这代人对历史的传承太过缺失。有些东西,并非我们不了解它就不存在了。先人的梦,先人的理想,先人的光辉在我们身边还剩下多少?并非我辈无能,只是遗忘了我们民族的信仰和坚持,因而我们没有办法去传承。
致远,镇远,定远,平远,济远,这些有着厚重历史的舰名应当传承沿袭下来
常营民族家园社区 侯井富
第五篇:《甲午海战》观后感
观电影《甲午海战》后有感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影《甲午海战》的观后感。[关 键 词]清政府;邓世昌;历史使命感 [正文] 在一个阴雨绵绵,北风阵阵的周六早晨,我观看了《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电影虽然不是高清的,也不是什么有名气的大明星主演的,但对我小心灵的震撼程度,远远要比银幕上票房最高的那部电影深得多„„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这是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19世纪末期的中国,清政府当权者骄奢淫逸,地方政权割据混战,底层老百姓浑浑噩噩,外国列强肆意侵略中国,逼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成为了中国唯一的选择。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虽然当时的清政府被动地变革,在全国上下开展洋务运动。历经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清政府的统治者掀起了一场所谓“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变革。清廷选派学子留学海外学习先进的海军技术,并且花巨资从德国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钢舰利炮,使得清政府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北洋舰队位居世界第六,亚洲第一。但是中国的封建制度落后,腐败的政府固步自封,擅自挪用军费,“造成有炮无弹,有弹无炸药”的大笑话。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说明了一个真理——腐败的政府、落后的国防必要挨打。
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个英雄人物——他在老百姓上书“万民折”时,全力地支持他们;他在所有的大臣投降时,勇敢地站出来抗敌;他在清政府畏缩时,大无畏地提出我们应该抗争到底。没错,他就是英雄邓世昌。话说,邓世昌的父亲邓焕庄是一茶叶商人,经常在广州上海等地做生意。在当时,茶叶生意利润相当丰厚,所以邓家可谓殷实之家。因为常常与洋人打交道,邓焕庄的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改变,在当时他的思想堪称开明通达,这也直接影响到了邓世昌。邓世昌在少年时便随父移居上海。在上海,邓世昌目睹黄浦江上外国舰船与日俱增,横行霸道,催生其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并发出:“中西互市久远,西人日驭风涛,稔知我国厄塞,若我国不以西法练海军,一旦强邻肇衅,何以御之!”的慨叹。
正是在这样危难的时代国家背景之下,生长在衣食无忧的富裕之家的邓世昌,并没有走上当时万人趋向的科举之路,也没有子承父业,经商致富。在当时,即使有“好男不当兵”
收稿日期:2014-11-9
之说,而邓世昌走的就是是那条与众不同的报国道路,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在自己的前途上,采取了求实而非功利的原则和目标,从长计议,“留意经世之学”,潜心学习在当时被贬为“夷技”、“蛮夷之语”的西方技术和语言,并最终考入福州船政学堂这所新式海军学堂,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近代海军事业。今天看来,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远见卓识,令人起敬!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邓世昌“治事精勤、执事惟谨”。他能够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刻苦钻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并用到自己队伍中操演实践。在北洋水师服役时期,邓世昌通过考察学习,深深意识到发展海军,必须认真学习西方海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所以极力主张对外购置舰只,用西方的方法练兵。邓世昌除了敢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更能立足依靠自己,坚持学为所用,让后人深深地折服。
还有那些战死在战场上的士兵,闪现出的是一张张奋力据弄弹药的激情面孔。然而,那个猥琐的逃兵与这些凛然抗敌的英雄士兵们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显前者之高大,后者之矮小。他的逃窜像极了一只受惊的老鼠,然而老鼠好歹还有几分可爱,而他,简直就是面目狰狞!正是因为这一种老鼠,使得中国的援兵走了,全中国的老百姓就这样眼看着舰队被击沉,这样的军队素质如何能够保卫国土保卫山河?这也给今天我们的军队建设以借鉴——必须将爱国的信仰作为它的大脑,必须将不降的坚守作为他的心脏,必须将那些被人么流传在人们口中的被写进教科书、被迎奉进祠堂里的英雄人物作为他的四肢手足,其实我们看到的,便是活生生的历史。
“用血去警醒国人”,这一句话是邓世昌说的。用自己的鲜血去警醒与自己流着同样血却还在颓废迷失、醉生梦死的人。事实证明,这样的牺牲也是值得的!至少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英雄们牺牲的鲜血是没有白费的。那么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呢?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拍摄去播放这样一场失败的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人确乎是缺少一些历史的教育、对历史的传承以及更重要的历史使命感。先人的光辉,先人的梦,先人的理想,在我们的身上究竟还剩下多少呢?人活一世,并不是要在乎金钱,在乎名气,在乎官位,在乎性命,更应该是寻求一种气节,一种爱国的精神,去追逐灵魂深处的坚持和信念。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这便是90、00后的我们——祖国现在的花朵、祖国未来的希望所应该具备的中国魂。
收稿日期:20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