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上期英语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期英语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2011年10月27日
今天,我们学习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SectionA, 3a, 3ab,后,在活动4中有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们在阅读海报后以小组形式讨论想参加什么体育俱乐部。然后,我抽了几组进行描述。当我请到李汶悦时,她漫不经心地回答:“我什么体育俱乐部都不想参加。”我没想到她会这样回答,没想到有这么不配合的学生。我心里暗暗生气,但嘴上还是在鼓励:“你好好想想,有这么多的运动,你不可能什么都不喜欢吧!”李汶悦站在那里,“我就是不喜欢运动!”有的同学看着李汶悦,着急地说:“你随便说一个嘛。”她还是一脸不削的样子,有的同学好像幸灾乐祸地看看我,看老师怎样下台。我的脑子急速飞转,该怎样应对这样的“难看”?这是七年级的新生,入学不到三个月,对他们的个性还不够了解,但如果我们就这样僵持着,或者,干脆请她坐下,让此事不了了之,那以后的三年,我将在学生心中有怎样的威信?突然,我想到曾经和介绍李汶悦到这班来的老师交流过她的情况,知道她是一个个性很强,很有特点的女孩。但她很有艺术天赋,她的舞蹈过了九级,钢琴过了十级,参加钢琴比赛曾获得全国大奖。于是,我换了一个话题。“Well, Zhang Wen doesn’t like sports.But I know she likes piano and dancing.She is good at them.Now,please tell me,do you want to join the piano club?”这些句子学生们几乎都能听懂,都羡慕地看着李汶悦,刚才还一脸不削的李汶悦,惊讶地望着我,不好意思地说:“Yes,I do.”“OK!”我总算松了一口气,并对学生们说:“也许的确有同学不喜欢体育,但你们肯定有自己的爱好,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讨论参加不同的俱乐部,OK?不会的单词可以问老师。”“Good!”“Great!”“Oh,Yeah!”学生们欢呼起来,开始了热烈的对话。后来我在黑板上根据学生的要求,写出了“dancing club, singing club, piano club,violin club, swimming club, running club, drawing club, chess club”等等,学生们纷纷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想参加的课外俱乐部,李汶悦也在后来的小组活动中积极活跃。没想到,课堂中小小的插曲,让我有气没处发的“意外”产生了如此意外的惊喜,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课有关球类的词汇,还学到了一些新单词和句子。我庆幸自己的冷静处理,否则,那么多的精彩将被我扼杀。
课后我反思到,老师在课堂上所面对的,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学习者,而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情趣和有喜怒哀乐的完整的人。在课堂上一旦发生意外,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智驾驭情感,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积极思考对策,妥善消除或控制意外事态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重视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强加给学生所谓的统一标准,不强迫学生按教师的思路走。教师的宽容平和与爱心可以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
第二篇:英语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Unit5 Whose dog is it? PartB Read and write 一课。总的来说学生掌握情况还可以。本课用到最多的就是动物单词,所以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和学生一起通过唱歌,描述图片和所知道的动物复习了这类词及现在分词形式。既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描述,又可以扩大学生词汇量,还可以复习到句型,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在本课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句型就是I’m dancing/…… like a bear/……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看图描述,也可做出相应动作,其他学生在看和听时会加深对句子和句意的理解。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的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学生做出基本的回答之后再进行详细描述,发散学生思维。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要好于呆板的只念句子,效果也很明显,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宽起来,对知识的掌握有很大帮助。
在作业的布置上我让学生回家把这个小故事复述出来,起到了知识延伸的作用,这样课上和课下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学习英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语言训练中应多开展二人活动。让学生就某一动物、某一场景、某一图片等进行一问一答形式的对话。本节课上这类活动涉及的较少,基本都是师生互动,学生少了提出问题的机会。
第三篇: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是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主题,共有三篇课文《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
《长城》这篇课文,循循善诱,介绍长城的相关的内容,看图学文不能忽略读文章想画面;读写结合,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也要结合写法的学习训练;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及训练。做好相应的习题的训练,进行拓展巩固。
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习作者写这篇课文的思路顺序,并能够进行仿照这样的模式进行习作的练习,增加信息吸收。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的结构很明显,应从中心句入手,然后来理清课文的条理。以关键词入手,分层次逐个教学,阅读第一段,重点让学生理解“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然后由这两个词引出下文。理解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时,重点采用学生自读,画出让他有这种感受的句子,然后感情朗读。学生找的比较准,读得也到位。培养学生的朗读的能力。
单元测试的效果不是很好,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词语的理解也有些欠缺,可能是由于对课文的理解不是很到位的缘故,还有就是对课文的内容的连接的问题回答的很不好,还有一部分是园地五中的日积月累的内容,记得很乱,究其源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复习,没有形成的整体的概念,在今后的学习中更要注意学习新课和复习相结合,不经常搞突然袭击,稳抓稳打,逐步进行!
第四篇: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以“如何长大”为主题的开放单元.共有5篇课文,《我多想去看那看》、《平平搭积木》、《自己去吧》这三篇课文激发了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和从小就要关心他人,树立自立的思想,不依赖别人的思想感情。《雨点儿》、《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使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学会认真观察。教学中,我注意从课本内容到生活实际,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知识,从学校到社会的拓展与延伸。
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时,利用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图片,优美风景图片着手,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通过让学生观看升旗仪式视频,从感官上理解“壮观”。课后鼓励学生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和图片,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生发开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知自己在识字教学这一块上较为薄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来集体交流识字方法。我鼓励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他们似乎有了兴致。当李俊铭说他记住了呢字,“口、尼 →呢”时,大家都想起了《日月明》中会意字的表述方法,很自然的,其他同学也快速采用了拆分的方法识字“门、日→ 间”;“此、二 →些”;“人、主 →住”。我不能和孩子们说这种方法没有和字本身的意思结合起来,和《日月明》中会意字的识记方法不同。大家能这样拆开来记已经不错了,甚至在将来还可以顺势引导他们对于形声字的认识,不是很意外的收获吗?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自渎、选代表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赛读、师生比赛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间房,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自己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他还要搭许多的子,给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图的帮助下,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话要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而多种形式地朗读后,学生还感悟出了平平是个心中有他人,善良聪明的好孩子。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孩子们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难看出: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给他们机会、时间,孩子会发现很多很多的东西。在这样一个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发现构字规律,互相倾诉,欣赏别人的发现成果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与情感也在互动。学习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强,学习能力在增强,互相倾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也在逐渐形成。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试图以“最后一间房子是给谁住”这个问题来引出孩子们对平平美好品质的认识和赞美,可当孩子们回答完“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后,有个学生没经我的允许就发问了: “那全世界有那么多没有房子的人,住得下吗?”我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不说话了。他吐吐舌头闭了嘴,可我知道孩子们其实是很想知道我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无奈我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解释他们这个阶段孩子们思维中会有的简单和纯真。
第五篇: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要求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同时激发了解“世界遗产”的兴趣。
《长城》这一课,我潜下心来研究。先到处找有关长城的资料,了解长城的修建历史和在历史上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长城的地位和意义了解得更加深刻了。这对理解课文是很重要的。正因为这样,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读文本。在教案的设计上,我开始有感觉,参考了一些优秀的教案之后,形成了自己的教案。因为担心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味道,我特别预设好了那些过渡和启发学生的教学语言。另外,注意补充资料、想象画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在上课时,第一段不需要讲得那么细,我指出说明方法,补充资料,让学生朗读,体会长城的长。第二段请学生当小导游介绍射口和瞭望口,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在他们讲的时候,针对语言去指导。第三段,出示资料要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让学生找出关键词,营造氛围,指导学生读出对劳动的赞美。
《颐和园》相对比较容易教,学生也比较容易学。因为,作者的写作顺序很清晰。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品味语言、感悟写作方法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游览路线的转换。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觉得图片、文字资料和视频在这一课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这一课的朗读指导也比较到位。
《秦兵马俑》是略读课文,去年的教学不是很成功。今年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想象画面,想象百万雄兵的磅礴气势,想象兵马俑的不同姿态。同时渗透写作方法和品味语言。这一课的四字词语较多,而且比较难,所以我也在这一块花了不少时间。值得一提的是有个学生去看过兵马俑,还买了一个小小的武士俑纪念品回来。他在上课的时候带了回来。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起到了作用。上完课后,学生们都围着那个小小的武士俑在研究。这一课的资料补充得也算恰当,让学生更加了解秦兵马俑。不足的地方在于朗读的时间还是不够,学生读得也不够好。这与我自己的教学处理有关,我的重点没放在这里。
这单元的写作有两个要求,一是写游览活动,我让学生仿照《颐和园》来写。有些学生写得很不错,会学以致用。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懂得如何把游览路线写清楚,也不会把自己看到的景物描写具体。所以,后期的修改还是比较痛苦的。第二个要求是写导游词,由于我在写之前把导游词的结构讲得比较清楚,也举了例子。并且,我前一天就让学生把资料找好,讲过要求之后,给了一节多的课让他们写,一边写我一边指导。这样的指导比较到位、及时,所以,感觉效果还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