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达州人文地理论文
中国气都
巴人故里
摘要:本文通过描述中国气都达州的地理位置、文化、旅游、民族、民风习俗、宗教以及经济等来叙述达州的人文地理特征。
关键词:汉阙 渠县刘氏竹编 元九登高 大竹竹唢呐 渠县三汇彩亭 地理位置:我的家乡达州市在四川东北部,地处川渝鄂陕接合部,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区,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8万,居全省第3位,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历史沿革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达州上古属巴地,自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设县治所, ,公元前314年设置宕渠县,历为州、郡、府、专署、地区所在地,隋、唐称通州,宋、元、明、清为达州,辖通川区、达县、大竹县、渠县、宣汉县、开江县,代管省辖万源市,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达州是中国“汉阙之乡”和“苎麻之乡”,是全省重要的天然气、煤电、化工基地,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是四川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川东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川渝鄂陕四省市接合部的商贸中心。素有“川东明珠”之美誉
文化:在达州最出名的恐怕要数达州渠县的汉阙文化了。汉阙,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汉代成对地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古代“阙”、“缺”通用)。它的雏型是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在人们能够建造大型门屋后,便演变成门外侧的威仪性建筑,防御功能逐渐减弱。文献记载西周时已有阙,现存最早的遗物是汉代的,是了解汉代建筑的珍贵资料。而达州渠县汉阙是我国现存手地面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遗存。全国仅存29处汉阙中,渠县就有6处7尊,分布在土溪岩峰两乡不足10公里的古驿道旁,素有“汉阙之乡”的美称。它不仅具有丰富的雕刻内容、精湛的雕刻技术和高超的建筑手法,还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60年代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阙)
其次,巴人文化也是达州的重要文化之一,天府之国名震环宇,巴蜀文化源远流长。一提到巴蜀文化,人们便会联想到:杜甫草堂、武侯祠、三星堆、峨眉、青城、九寨、黄龙、乐山大佛以及苏氏三父子等等。人们或许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所谓的“巴蜀文化”,其实际内容主要在“蜀”文化,很少“巴”文化。而习惯提法“巴”还在“蜀”的前面。巴在哪里?巴应该是四川东部一带。李白诗云:“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刘禹锡诗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李商隐诗云:“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白和刘禹锡诗中的“巴”都是实指的四川东部,唯有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短短四句诗中两次提到“巴山”,然而他所说的“巴山”,却是泛指四川境内的山。不过这是诗人的表达方式。杨雄《蜀都赋》说:“东有巴(宗[上]贝[下])、绵亘百濮。”巴渠上古属于巴地。据《华阳国志》载:“武王克殷,封宗姬于巴。”真正的“巴”和“巴山”,是在川东一带,而四川东部从重庆成立直辖市后,就只有达州等地了,这就是说,巴蜀文化中的“巴文化”,达州文化占据了很大部分。换句话说,不包括达州文化,整个四川文化是不完整的。而达州亘古以来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除了成都以外,居各地市州之首。但时至今日,她仍象一个蓬头垢面、破衣烂裙的美女,或者说是掩藏在密林深涧的幽兰,不为世人所知
旅游资源:达州也是一个山川秀美,生态宜人的地方。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AA级旅游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各种自然、人文景观精彩纷呈。宣汉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堪与“三星堆”媲美,开发潜力极大;渠县汉阙堪称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万源八台山、花萼山雄奇壮丽,幽深高远,有“川东峨眉”之美称;宣汉百里峡,风光秀丽,曲折幽深,不是三峡胜似三峡;大竹五峰山竹海绵连万余亩,相传为“天下竹林之根”。以及宣汉的百里峡、达县的真佛山、万源的八台山、渠县龙潭、石桥古镇、凤凰山、张爱萍故居(神剑园)、铁山森林公园、宣汉七里溶洞、罗家坝遗址、普光气田、大竹百岛湖、莲花湖、大竹清河古镇、三汇古镇、罗江仙女洞、开江温泉等这些都为达州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大的促进了达州的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达州地区的经济发展。
罗家坝遗址
民族:达州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有38个少数民族成分,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和回族,少数民族总人口5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89%,其中城市(包括各县、市、区)定居少数民族6000余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2000余人,主要以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居多,另外还有彝族、羌族、土家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全市土家族4万多人,现建有宣汉县三墩、漆树、龙泉、渡口4个土家族民族乡,另有樊哙、漆碑2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是全省唯一建有土家族民族乡的市。全市有回族2000多人,主要分布在通川区、大竹县。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唱山歌、摆手舞、土家刺绣还有哭嫁都是土家族的传统文化;而回族则以服饰文化著称。汉族文化的传
土家族姑娘承历史相当的悠久,形成了以汉阙为代表的文化形式,这些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在当今的文化交流中也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宗教:达州的宗教主要以佛教、道教以及回族人民信仰的伊斯兰教为主,其他的教也有一些发展,但不是主流信仰。除了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之外信仰人数都比较少。但是达州的宗教发展也是很好的,达州在2012年1月召开的宗教交流会也是取得了成功。达县真佛山庙群是集“佛教、儒教、道教”合一的宗教胜地。这些宗教胜地也为达州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真佛山
民风习俗:达州儿女乐观上进,豁达开朗,能歌善舞,每逢五谷丰登,佳节喜庆之时,人们便会扎起彩亭,打起锣鼓,吹着心爱的唢呐、、、、、、、浓郁的巴渠民俗民风,让达州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别具一番魅力。
刘氏竹编
刘氏竹编是一种从古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目前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诞生时间可以追溯至2300年前。而且在传承中又有发展,刘氏竹编工艺主要传承人刘嘉峰从“龚扇”起家,通过刻苦钻研,首创了竹编字画,提花编织法,该工艺是我国竹编工艺的一大创举,推动了我国竹编技艺的发展。各种文化节日在达州也是得到相当好的传承,民族文化交流也是有很大的发展。
(竹编艺术)
元九登高
关于“元九登高 ”的来历,目前盛行两种传说:
1、为玉皇大帝祝寿。道家以正月初九为玉帝生日,人们虔诚为贺,历年登高朝拜。古时达城翠屏山上有玉皇大帝庙,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每逢该日,达州人便上山烧香,为玉皇过生日。
2、纪念元稹离达。元稹曾被贬为通州司马,为官三年有余,为达州人做了许多好事,他离任时是正月初九,离任时百姓倾城送别元稹,登高望别。此后人们借此登高眺远,祭天祈福,期待一扫去岁颓势,迎来新年万事畅达。
2006年元九登高被定为市节,2008年列为中国十大名节,2009年列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大竹竹唢呐
“大竹竹唢呐”指产生并流传于大竹境内的民间音乐,它包括乐器的制作工艺和乐器的演奏技艺。竹唢呐”由哨(当地民间艺人将之称为“叫口”)、天心、杆子和喇叭四部分构成。不同之处在于:竹唢呐的叫口不是由芦苇管,而是由大竹当地燕麦杆做成;杆子采用大竹特产的节短、美观、摁孔方便的罗汉竹制作;作为唢呐扩音器部分的喇叭则由当地产的黄竹篾丝编织成形后,还得再刮灰涂上土漆,套于杆下端,同样可活动和装卸。所以,使得竹唢呐也成为四川地区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产生流传于达州市宣汉县境内,它主要分布在宣汉县的龙泉、三墩、漆树、渡口、樊哙等乡镇,据传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巴人时期。那时的人们从渔猎转为农耕,为驱赶野兽、祭祀山神而击鼓鸣锣吆喝,后演变成一种劳动山歌。是土家族的一种伴随劳动生产,声乐与器乐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在土家族的生产生活中世代相传、特色鲜明.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生动而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宣汉土家族人民的性格、情感和审美情趣,是研究巴渠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精神面貌、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
当然达州地区的民俗民风远远不止如此,更多的风景等着我们的发现。
达州经济:作为中国气都,在经济贡献方面达州也是当仁不让,作为川东地区的经济主导力量,达州在经济方面为四川也是带来了相当大的助力。达州依靠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努力的发展本地区的经济。目前,达州已形成良好的工业发展态势,已有天然气、煤电、化工、冶金、建材、医药、食品、纺织等支柱产业,培育了达钢集团、华蓥电力、达竹煤电、华川汽车、川东电缆、川环橡胶、地奥天府、美好塑业、智鹏麻业、金桥麻业等一批优势企业。达州农业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由于地处川东平原,水土资源丰富,光热也较为充足,所以达州的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加工增值潜力很大,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畜禽、苎麻、茶叶、中药材生产基地,灯影牛肉、巴山雀舌、东汉醪糟、大竹苎麻、渠县黄花、开江银杏和油橄榄等享誉巴蜀内外,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气都,巴人故里。要说达州,还有太多太多。这些是我对达州人文地理的概括。欢迎大家来达州。
参考文献:中国旅游网
百度百科
中国非物质文化网
达州招商网
第二篇:人文地理论文
在柳永,苏轼。周邦彦,姜夔,李清照等此人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谈谈他们对词的贡献和成就
在上诉此人中选择2或者3个,谈谈内容,词风的差别 1500
苏轼,李清照。内容,词风的区别,苏轼,李清照都是宋代的著名词人,在词的领域都有卓尔不凡的贡献。
苏轼,豪放派词人,苏词突破了词的传统的狭窄范围,不在限于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在艺术风格上扫除了艳俗,突破了词为艳科,破除了此时小道的观念,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代表了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
李清照:婉约派词人,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自成“易安体”,著成《金石录》,他的词是婉约词风的一大发展。
先说豪放派的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词的内容是以乌台诗案为界有着明显不同的,1079年7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因为苏轼的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 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他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在其中。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苏轼的作品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句间尽显大气磅礴,与婉约派的李清照有着明显区别。
婉约派的李清照是个名动京华的大才女,她擅长书画,兼通音律。,词作多写相思之情;用浅语写深情,一白描现清景,并注重音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南渡为界,李清照的词分为前后期。
李清照早年生活安定,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前期词风迥异。后期的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一般说来,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特色在于清新俊逸,表现出了妇女敏锐纤细的感觉,而且在表达方面往往用白描之笔,真切而且自然。至于其晚期的作品,则可以分为两种成就:一种仍保有前期的妇女的敏锐纤细的感觉,只不过在意境上较早期作品显得沉郁悲凉了,比如之前提到的《声声慢》,李清照的词构思精巧善于造境,语言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的词都包含着她真挚的感情。
苏轼和李清照因为性别,经历等原因而致他们的词风,内容大为不同,首先作为可以建功立业的男性,苏轼的词大气磅礴,忧国忧民,词句间满满的都是抱负,或者是壮志难酬,在词里所刻画出来的情景更是蔚为大观,就算是后期的词风较为平缓,期间豪放也是不同于婉约派的李清照的,而李清照作为一位出于封建社会的柔弱女性,词句间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无奈,感慨,眷恋,写的也多事凄清的小景,或是闺怨。
第三篇:人文地理论文
浅谈杭州话
摘要:杭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其文化特征十分鲜明,尤为杭州话,受到各个时期的移民潮的影响,与周边吴语片地区有着明显区别,通过研究杭州话的历史根源,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杭州这个城市的人口组成、文化风俗以及历史变更。关键词:杭州话、历史、融合研究杭州话的意义
民族共同语指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基础方言。一种特定方言的形成,往往取决于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条件。研究方言不单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具有诸多应用价值。例如,通过对方言的考究,可以完善对古代文学典籍的了解;方言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也可以间接反应这个方言区的历史变更。借此机会,我想深入探究杭州话的历史渊源,从其多元化的发展轨迹中,搜寻那一段被人们所遗忘的历史。杭州话的历史变更
早在8000年前,杭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但真正有明确的地理归属,是从夏禹时期开始的。此后,杭州的归属历经吴、越、楚、秦、汉等朝代的变更,在东晋之前都受所处地域的影响,以古吴语为主。
1.1东晋前的杭州话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越,后属吴,越灭吴后,复属越。因此,当时的杭州话属于古吴语。吴语,是周朝吴王泰伯迁吴的时候,吴国贵族讲的话和当地尚未属于汉族的越族居民的语言,逐渐融合产生的。杭州话在秦、汉、三国、西晋的时期未发生大规模的变化。直到东晋永嘉南渡,杭州话开始了第一次变化。
1.2 东晋永嘉南渡——第一次语言融合 吴语在永嘉之乱以前,已经确立了其作为一种独立方言的地位。而经过永嘉之乱和晋室南迁,杭州迎来了一大批说中原话的北方人。北来移民在人口、政治、经济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大大改造了当时的杭州话。
1.3南宋建炎南渡——第二次语言融合
南宋迁都临安,杭州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来人口中以汴京(今开封)为最多。据《咸淳临安志》,从干道到咸淳的一百余年间(1165-1274年),临安府治所钱塘、仁和两县人口数量增加了三倍多。可以推测,南宋时期临安城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北方移民。由于人口数量众多,加上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作用,移民所带来的北方话对杭州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它变成一种带有众多官话色彩的方言。
1.4清代旗人南驻——第三次语言融合 杭州话较多的儿化音、和周围方言不同的词汇都是清代初期受到影响的。长期以来,在民间一直误认为,今天的杭州话和周边方言不同是因为南宋时期的影响。这个其实是牵强附会的说法。因为,宋代的北方话和今天的北方话不同。杭州话背后的故事
现阶段的杭州话研究,普遍认为现代杭州话的起源是南宋迁都的时代,对此,明朝学者郎瑛在其著作《七修类稿》中写道:(杭州)城中语音,好于他郡,盖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与汴音颇相似,如呼玉为玉(音御),呼一撒为一(音倚)撒,呼百零香为百(音摆)零香,兹皆汴音也。唯江干人言语躁动,为杭人之旧音。教谕张杰尝戏曰:“高宗南渡,止带得一百(音摆)字过来。”亦是谓也。审方音者不可不知。
南宋迁都,北方群众也积极响应号召,大举南下杭州城,以古都汴安居多。在迁都的一百年间,杭州人口增长了三倍之多,且增长的大多是外来人口。南宋对于北方移民的政策十分优待,建造了许多寺庙接待外来移民,造成了城中心外来人口居多,城郊主要是本地人口的现象。多元化的人口组成,使得地区语言也变得多元化,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融合,同时,这对杭州城的人口结构和风俗习惯也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至今,杭州百姓还保留着在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传统。这碗粥起源于南宋用于接待北方移民的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
但是,杭州话还有另外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儿化音。儿化音是北京话的特点,为什么在杭州也被发扬光大了呢?这就与第三次语言融合有关。满清入主后,杭州城分为满城和汉城,后来旗下营被迫解散,数量众多的旗人子弟和随军家属便混入杭州的普通百姓之中,他们浓重的北京“官话”,进一步使杭州话受到影响。
对于现代杭州话来说,满清时期的影响更为明显,但南宋时期带来的变革也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没有南宋迁都就没有今天的杭州话。历史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点一滴的汇聚融合,在多元化的历史环境下,才造就了今天的新杭州话。杭州话记载了历史,历史也在杭州话上刻下了自己的痕迹。
参考文献:[1]《七修类稿》 [2]《话说杭州话》 [3]《杭州的街巷里弄》 [4]《浙江省人文地理资料》 [5]《杭州古代城市史》 [6]《咸淳临安志》
1160214327 制药1403 毛杭飞
第四篇:人文地理论文
《人文地理学》公选课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焦作和十堰的城市转型与思考姓名:刘蔚学号:311101010218专业班级:---------------------------论文成绩:评分人:郜智方
□95: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85: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合理,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但缺乏个人见解;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时效性较强;未发现抄袭现象。□75: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60: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占有资料较少,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不及格:不予评论。
[摘要] 河南省焦作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实现转型的例子,她的发展也引起全国的思考。作为以前的煤炭城市,今天的焦作市以其丰富秀丽的旅游资源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不但打造了世界地质公园、焦作山水(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等)、太极拳三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题品牌,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树立了焦作崭新的对外形象。我是2011年从湖北十堰来到焦作上大学的,焦作的发展也引起了我对家乡发展的思考。十堰也有自己的三张名片,“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她的发展也经历了自己的痛苦和转型。两座城市有着她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是她们的转型发展之路将带给我们无穷的思考。
[关键词]焦作 十堰 转型 思考
一、焦作和十堰的地理对比
焦作市,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东临新乡市,西临济源市,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焦作是一个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的城市。它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又是新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境内有焦枝、焦太、新焦、侯月四条铁路,河南省第一条城际铁路——郑焦铁路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投入使用。拥有郑焦晋、新焦济、济洛、焦温等高速公路,地方高速公路与国家干线高速公路,交通四通八达。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东经110°47′、北纬32°39′;属广义的秦岭巴山,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堰城区1192平方公里,人口约54万。现辖2区5县1市,面积2.3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2万。境内苍山似海莽莽起伏,吞入云霄气势恢弘;汉江东奔水横贯,堵河北奔入汉江。东怀武当山,边界接襄阳;南靠神农架,边界接林区;西连巴山脉,边界接陕渝;北系秦岭脉,边界接豫陕。境内襄渝铁路运输通往全国各地,209、316国道纵横联接东西南北,高速公路直达武汉、西安,人来人往四面八方。在鄂豫陕渝接界区,十堰居中集汇辐射,南来北往东奔西走,交流周边互相受益。
二、焦作和十堰的转型发展对比
焦作市是依靠矿物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它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一是矿藏十分丰富,有矿产资源4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20多种。随着近几十年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加快,焦作市的矿物资源已将近枯竭,因此,城市转型是焦作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这一点,焦作政府做得非常的好,他们将焦作规划成了一个典型的21世纪旅游城市,使焦作的这种现象让许多以矿业起家的城市争相效仿。所谓“焦作现象”是指河南焦作市以发展自然山水旅游,代替将要枯竭的煤炭资源开发,实现社会经济全面转型,并取得成功的现象。“焦作现象”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经济转型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通过强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焦作旅游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根本性变化,不但打造了世界地质公园、焦作山水(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等)、太极拳三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题品牌,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实现了城市转型,树立了焦作崭新的对外形象。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驰名中外的“东风车”的故乡,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拥有千亿元的制造业存量资产和年产8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东风公司十堰基地现有各类专业厂28家,年产东风系列商用车40多万辆。十堰是全国唯一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可为重、中、轻、轿、微、农及专用车生产系列化配套零件。中国(十堰)汽配城已经成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400亩)、入驻汽配经销商最多(2000家)、实现销售收入最高(2008年突破100亿元)的汽配交易市场,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汽配市场第三大价格信息平台。十堰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但是在2003年9月,东风公司总部迁往武汉;2006年6月,东风有限也将总部迁至武汉。至此,东风两大总部均迁出了十堰。东风汽车的外迁,给了十堰沉重的一击。“废都”论也被人提出。有媒体在报道中这样描述当时东风总部搬迁后的十堰,“过去找个席位都难的酒店门前,车少人稀了;一直需求旺盛的楼盘交易,日渐冷落了;商场里,零售额箭头朝下,一些原本走俏的商品,忽然间无人问津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废都”的阴霾一直笼罩着十堰人民,十堰的经济发展该何去何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三张世界级名片闪耀全球。十堰是世界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十堰再次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十堰的旅游产业也逐渐成为全市主要的经济来源。
三、焦作和十堰转型发展带给我的思考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太极了,焦作自称是太极故里,最开始让我还有点难以接受,因为从小只听过我们十堰的武当太极。后来慢慢了解,陈氏太极拳,原为陈家沟拳术,集长拳、炮拳及红拳之术,源自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武当太极,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太极、两仪、无极,等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太极体系。主要包含有太极拳、太极剑、两仪拳、无极功,据说是太极始祖张三丰所创。两个不同的城市有着相同的文化名片,虽然都叫太极,但是二者之间也有着巨大的区别。在以前关于太极发源地两座城市之间也有过争论。焦作已成功举办多次太极拳交流大赛,同样十堰也连续承办了两次世界传统武术节。依托太极这一载体,二者都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焦作市地处河南省的西北部,而十堰地处湖北省的西北部,二者都是自己省份的边缘城市,都起着贯穿南北的作用,焦作紧接着山西的晋城,十堰连着陕西的西安,二者在地理区位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依靠着自己的资源,两座城市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谁都无法小看外来投资的好处,因此不管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还是“废都”,都需要依托自己的地理优势,利用自己的地理资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发展道路。这样的转型发展对于城市来说无疑是好的,不管如何,能利用自己的地理区位优势进行转型发展自己让我们看到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和灵活。
课程结语:人文地理这门课其实很有意思,他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不仅仅是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课程,让我对自己呆的地方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了。课程的时间很短暂,学完这门课,我突然有种一种想多出去走走的想法,多出去看看,领略一下大山大水的情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更多地是在实践中学到的。
第五篇:人文地理论文
安徽省涡阳县花沟镇人文地理研究报告
2010级地理科学一班尹志强 学号:170210002 花沟镇一个名不见转的地方,提到他很多人都会很陌生。既然如此就让他自我介绍一下吧。
Hello,大家好!俺的名字上面说了,俺叫花沟镇,属于我们国家的三级行政单位的一级,隶属于老子故里道德之乡涡阳县,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约14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147个自然村,人口近6万人,耕地面积82.9平方公里,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一个资源大镇,工业强镇。
名称来历
据说俺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涡阳大旱、涡标河里鱼虾死尽,水沟里反而长满鲜花,鲜花满沟,故而名曰花沟。虽是传说,但花沟有花确实不假!有大片的牡丹、芍药。到开放季节则满镇飘香甚是喜人。
现在大家对我有一个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了吧!下面我再从地理位置交通、气候地貌、河流植被、经济、教育医疗卫生宗教、饮食节庆及建筑景观等方面再做一个具体的介绍。
地理位置及交通
俺大致位于北纬33度、东经119度附近,东于城西镇接壤、西接标里镇、南靠公吉寺北连陈大镇,位于交通要冲,目前已建成棋盘式街道9条、而且在涡标河、古芡河上矗立的四座大桥与303省道相通,“村村通”工程业已实施,水泥路面约40公里,大部分村庄柏油路林立,往各个乡镇、县城异常方便。
气候地貌
俺地处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年均温约14.6摄氏度、无霜期200多天、年降水量约800毫米、光水热资源丰富,全境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耕地面积80多平方公里,适于小麦、玉米、大豆、红薯、花生、芝麻、高粱等农作物的生长。
河流植被
俺境内有涡标河、古芡河,涡标河属于涡河的支流,也是淮河的二级支流,径流量夏季大、河流汛期也出现在夏季,冬季有结冰现象,在以前是俺的儿女们饮水灌溉的主要供给对象,而今由于各处都挖有机井灌溉比以前方便多了,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其作为饮用的历史使命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植被多为温带落叶落叶林,以杨树、泡桐树为主,温带果树颇多,有桃树、梨树、葡萄树等。
经济
集镇区域范围内,设有服装、电器、商品、菜市、农资、饮食服务等八大专业市场,经营有序,市场繁荣,购销两旺。街区内涡标河、古芡河上四座大桥,把花沟集内商业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出行极为方便。目前,集镇区域面积达4平方公里,集镇非农业人员近万人。花沟集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秩序井然、设施齐全。“十一五”期间,我镇建成环镇公路,同时建起四个居民小区,2个专业市场,2个开发区。目前,外商投资的企业有2家,资产达1000万元以上,年产值16000万元。此外,个私企业的发展也异常迅速,大型加工面粉企业就有5家,产品销往全国。其中,丰华面业有限公司、亚和祥面业公司投资近1000万元,是涡阳的规模个私企业,两个厂的设备、产值、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水泥预制厂8家,建材厂10家,养殖已成规模,规模养殖厂15家,年产值近千万元。农业生产方面,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耕作、区域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全镇7万亩耕地基本达到沟、井、田、林、路、涵六位一体的高效农田。作物熟制两年三熟,秋冬季节多种植小麦,夏秋以大豆玉米为主。值得一提的是花沟镇煤炭资源丰富且种类多样,煤炭储量约34415.9万吨、又有焦煤、气煤、肥煤等优质煤种。我省“861”项目投资25亿元,年产量达400万吨的花沟信湖煤矿正在筹建中,花沟西煤矿也已纳入建设计划。两个煤矿的开采,无疑将给花沟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教育医疗卫生宗教
我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基本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可以满足莘莘学子就近就学的需要。初级中学有信辛中学。花沟中心中学等。另外教育硬件建设投资200万元,标准教室420平方米,宿舍130平方米,基本可以满足学生们求学、生活、娱乐的需要。中心卫生院建设投资70万元,新增床位22个,新建村级卫生室5个,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境内多信仰天主教、有多座天主教堂,由于境内有少数回民,故也有伊斯兰教信徒,也有不少的道教徒。境内可谓百花齐放,宗教信仰不受干涉,人人享有独立自主的选择宗教信仰的自由。
饮食节庆
勤劳朴实的花沟人在饮食方面可谓别具一格。由于在北方大地人们主要以面食为主,其主要品种有锅饼、馒头、菜馍、面条等,其实做法很多,做出来的样式不拘一格。人们用小麦可以做出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东西,例如:麦窖就让很多人不知其为何物。上文提到面条,说到面条就不得不提干扣面啦,下面我们着重说说这个特色饮食。
干扣面是涡阳的一种独具风味的面食。同样也为花沟人民所喜欢。在涡阳,其概念已不单单是一种食品,它更多的是代表了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甚或是一个地方的地域符号之一了。
干扣面的历史众说纷纭,但它的鲜美可口、独具风味却是众口一辞的。在这个淮北平原上稍嫌偏僻的县城,不论是在人流滚滚的大街,还是偏僻幽静的小巷,走上不远几步,就可以看到一家干扣面馆。面馆的门面除了几个大字招牌外,并没有什么广告。但人没到店里,那干扣面特有的面香就扑鼻而来;进到店面,但见碗中的葱丝姜蒜,盆里的辣椒调油,篮里的狗肉,都飘着勾人食欲的异香。因了习俗与口味的不同,诸多人不吃狗肉,说真的,狗肉干扣面两者搅和在一起,狗肉还真是沾上了干扣面的光鲜。
当一盆清香滑腻的豆芽汤、两只鲜嫩淌黄的荷包蛋端上桌来,一碗用红色辣椒油搅拌的干扣面呈放在面前,顿令食客口舌生津,狼吞虎咽起来。时有外地人不理解,为什么一碗普普通通的干扣面,怎么令人吃的那么谗,喝的那么贫,更不理解对干扣面,当地人为什么总是那么的情有独钟„„是的,饮食文化总是打上强烈的地域特色,就象广东人喜欢吃糖,四川人喜欢吃辣,山西人喜欢吃醋一样,涡阳人就是喜欢吃干扣面。这等福气,非他乡可以受用。干扣面,已成为涡阳人饮食生活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花沟人更为喜欢。那么在节庆方面除了我们汉族都有的端午、中秋、除夕元宵以外,他还有一年一度的花会。在每年农历的二月份,俗称二月二“龙抬头”,此日家家户户都蜂拥到街上沾点喜气。该日街上有吹的、打的、敲的、舞的,甚是热闹,非眼观不能详述也!
建筑景观
由于人民衣食丰盈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二层小楼房,均统一样式,无特色可叙!但并非一无是处。四处统一的居民小区整齐划
一、远远看去也是一道风景!部分村庄还保留青砖白瓦房、泥草房也不失为一道风景。
俺自己说了那么多,你们对俺想必也有了了解,那么对俺有没有什么建议呢?
百家争鸣
教师说:该地小学、初中教育还行,基础设施初步健全,但似乎幼儿教育,高中教育缺失!不妨承办一所高级中学可以让广大学子有更健全的受教育的机会。还可以发展一下幼儿教育,以满足学龄前儿童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经济学家说:该地工业初具规模、农业业已部分机械化,但大部分农产品仍处于初级产品阶段、缺乏深加工,故可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另外由于该区煤炭资源丰富且煤质优良,可以对该区煤炭资源进行深加工,改变原有单一出产原煤的经营模式、发展多种经营,还可建设坑口电站、变煤为电。该地果树缺少集中管理、不成规模、供销模式落后,故可以包由一人或多人承包,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在此方面不乏成功案例可以借鉴。
环境学家说:该区虽属农村,但居民生活垃圾排放很不合乎规范,导致涡标河杂草丛生,更由于人类捕鱼多采用电击、下药等恶劣方式,导致鱼虾急剧减少几近灭绝,还有面粉厂粉尘污染严重曾导致多起火灾。故该区应加强环保力度、增强人们环保意识、防范粉尘污染可能引起的火灾,切莫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旅游学家说:该区距离县城较近,可以开发几条旅游线路,天静宫一日游,捻军纪念馆,新四军独立师纪念馆等旅游线路。
城市规划师说:随着涡阳县城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向西、向南的扩大,花沟镇更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且勤劳朴实的花沟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奋发的精神,积极发展各项事业,努力创造稳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打造花沟镇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