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人文地理教学论文

时间:2019-05-15 12:5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职人文地理教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职人文地理教学论文》。

第一篇:中职人文地理教学论文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学科生活化、人文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注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中职人文地理教学应将人文地理知识接受、知识探究、知识创新以及学生自身专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情境—探索—认知—质疑—活化”模式来搭建学生人文地理知识生成的阶梯。

一、开展情境教学,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如何才能提升人文地理教学的生动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以《商业选址的案例调查法》为例,该课内容牵涉到门槛人口、商圈理论等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事先就市内、校园及周边某超市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调查,如周边人口数量、构成职业、购买能力、消费习惯等;地理因素分析,如周边交通线路、公交站点、停车位数量、交通管理情况等。待到正式课堂时,教师即可将这些抽象理论转化为学生手中的数据,进行盈利能力、市场饱和指数运算等。这种调查数据的应用,加上教师的有效讲解和重要知识点板书,可将抽象的时间、空间、经济活动思维具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加深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知识点的把握度,有利于学生对地理重难点的理解、思考和探究。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实际问题处理能力

探究是人文地理的核心,也就是如何理解人文地理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发现相关规律。中职学生大多已经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对一些人文地理现象产生疑问,但往往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思考不能切中重点,归根结底是探究能力较弱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问题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做好一般人文地理问题的逻辑示范,把握问题关键进行探究。第一,三大原则,包括抓住主要矛盾,比如教师可以以城市地铁修建为例,让学生不能仅把思维局限在方便工作、生活方面,更应从经济转移、产业转移、城市规划这些人文地理要素方面考虑;假设条件提问——假如本城市内没有某造纸厂,经济和环境会怎样;逆向思维提问——假如没有上下大坝,长江流域生产和生活会是怎样。第二,三大步骤: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第三,引导学生质疑,提升探究价值。并不是所有的思考都是有价值的,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课本内容及问题答案的质疑。在重点、难点、疑点的教学中,先鼓励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究、自我解答和自我创新,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再将问题和现象还原到生活中来。

三、改革评价

方法,情感、技能、价值有机统一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中职人文地理考核往往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为考核关键,考试性质和考试模式相对单一,给学生带来较大压力,影响到学生人文地理的探究热情。因此,可考虑增加中职人文地理评价方式:野外考察、实习结果考评,如本地区工业布局考察,旅游地理、农业地理考察等;人文地理专题调研评价,如本市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CBD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案例调研,如笔者学校对周边经济、文化、环境、产业等方面的影响等,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人文地理论文写作,学生可自行确定写作主题,拟写提纲、形成体例、整理资料并经调查研究后完成论文。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人文地理教学需加强课堂的生动性、有效性,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着力于学生的课堂参与、知识生成、自主探究水平的提升,重点培养学生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和地理思维逻辑能力。因此,教师应注意多元教学方法的开发运用,强化地理的人文性和生活性;学生要切实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遇到问题时,师生间有机交流,只有不断探寻、努力积累,才能使中职人文地理教学变得有序、有效。

第二篇:人文地理论文

《人文地理学》公选课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焦作和十堰的城市转型与思考姓名:刘蔚学号:311101010218专业班级:---------------------------论文成绩:评分人:郜智方

□95: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85: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合理,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但缺乏个人见解;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时效性较强;未发现抄袭现象。□75: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60: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占有资料较少,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不及格:不予评论。

[摘要] 河南省焦作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实现转型的例子,她的发展也引起全国的思考。作为以前的煤炭城市,今天的焦作市以其丰富秀丽的旅游资源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不但打造了世界地质公园、焦作山水(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等)、太极拳三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题品牌,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树立了焦作崭新的对外形象。我是2011年从湖北十堰来到焦作上大学的,焦作的发展也引起了我对家乡发展的思考。十堰也有自己的三张名片,“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她的发展也经历了自己的痛苦和转型。两座城市有着她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是她们的转型发展之路将带给我们无穷的思考。

[关键词]焦作 十堰 转型 思考

一、焦作和十堰的地理对比

焦作市,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东临新乡市,西临济源市,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焦作是一个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的城市。它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又是新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境内有焦枝、焦太、新焦、侯月四条铁路,河南省第一条城际铁路——郑焦铁路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投入使用。拥有郑焦晋、新焦济、济洛、焦温等高速公路,地方高速公路与国家干线高速公路,交通四通八达。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东经110°47′、北纬32°39′;属广义的秦岭巴山,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堰城区1192平方公里,人口约54万。现辖2区5县1市,面积2.3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2万。境内苍山似海莽莽起伏,吞入云霄气势恢弘;汉江东奔水横贯,堵河北奔入汉江。东怀武当山,边界接襄阳;南靠神农架,边界接林区;西连巴山脉,边界接陕渝;北系秦岭脉,边界接豫陕。境内襄渝铁路运输通往全国各地,209、316国道纵横联接东西南北,高速公路直达武汉、西安,人来人往四面八方。在鄂豫陕渝接界区,十堰居中集汇辐射,南来北往东奔西走,交流周边互相受益。

二、焦作和十堰的转型发展对比

焦作市是依靠矿物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它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一是矿藏十分丰富,有矿产资源4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等20多种。随着近几十年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加快,焦作市的矿物资源已将近枯竭,因此,城市转型是焦作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这一点,焦作政府做得非常的好,他们将焦作规划成了一个典型的21世纪旅游城市,使焦作的这种现象让许多以矿业起家的城市争相效仿。所谓“焦作现象”是指河南焦作市以发展自然山水旅游,代替将要枯竭的煤炭资源开发,实现社会经济全面转型,并取得成功的现象。“焦作现象”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经济转型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通过强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焦作旅游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根本性变化,不但打造了世界地质公园、焦作山水(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等)、太极拳三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题品牌,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实现了城市转型,树立了焦作崭新的对外形象。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驰名中外的“东风车”的故乡,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拥有千亿元的制造业存量资产和年产8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东风公司十堰基地现有各类专业厂28家,年产东风系列商用车40多万辆。十堰是全国唯一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可为重、中、轻、轿、微、农及专用车生产系列化配套零件。中国(十堰)汽配城已经成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400亩)、入驻汽配经销商最多(2000家)、实现销售收入最高(2008年突破100亿元)的汽配交易市场,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汽配市场第三大价格信息平台。十堰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但是在2003年9月,东风公司总部迁往武汉;2006年6月,东风有限也将总部迁至武汉。至此,东风两大总部均迁出了十堰。东风汽车的外迁,给了十堰沉重的一击。“废都”论也被人提出。有媒体在报道中这样描述当时东风总部搬迁后的十堰,“过去找个席位都难的酒店门前,车少人稀了;一直需求旺盛的楼盘交易,日渐冷落了;商场里,零售额箭头朝下,一些原本走俏的商品,忽然间无人问津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废都”的阴霾一直笼罩着十堰人民,十堰的经济发展该何去何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三张世界级名片闪耀全球。十堰是世界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十堰再次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十堰的旅游产业也逐渐成为全市主要的经济来源。

三、焦作和十堰转型发展带给我的思考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太极了,焦作自称是太极故里,最开始让我还有点难以接受,因为从小只听过我们十堰的武当太极。后来慢慢了解,陈氏太极拳,原为陈家沟拳术,集长拳、炮拳及红拳之术,源自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武当太极,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太极、两仪、无极,等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太极体系。主要包含有太极拳、太极剑、两仪拳、无极功,据说是太极始祖张三丰所创。两个不同的城市有着相同的文化名片,虽然都叫太极,但是二者之间也有着巨大的区别。在以前关于太极发源地两座城市之间也有过争论。焦作已成功举办多次太极拳交流大赛,同样十堰也连续承办了两次世界传统武术节。依托太极这一载体,二者都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焦作市地处河南省的西北部,而十堰地处湖北省的西北部,二者都是自己省份的边缘城市,都起着贯穿南北的作用,焦作紧接着山西的晋城,十堰连着陕西的西安,二者在地理区位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依靠着自己的资源,两座城市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谁都无法小看外来投资的好处,因此不管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还是“废都”,都需要依托自己的地理优势,利用自己的地理资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发展道路。这样的转型发展对于城市来说无疑是好的,不管如何,能利用自己的地理区位优势进行转型发展自己让我们看到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和灵活。

课程结语:人文地理这门课其实很有意思,他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不仅仅是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课程,让我对自己呆的地方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了。课程的时间很短暂,学完这门课,我突然有种一种想多出去走走的想法,多出去看看,领略一下大山大水的情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更多地是在实践中学到的。

第三篇:人文地理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柳州的四大特色文化初探

[摘 要]柳州是一个已有2100百年悠长历史的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994年元月,柳州市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以“柳江人”遗址、柳宗元治政业绩、刘三姐传说、奇石构成了柳州市的四大特色 文化即古人类文化、柳宗元文化、刘三姐(山歌)文化和奇石文化。

[关键词]柳州;古人类文化;柳宗元文化;刘三姐文化;奇石文化 引言

崛起于柳江之滨的柳州,是一座四代古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此为柳州建城的开端。三国孙吴凤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县属桂林郡。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为郡治所。南朝齐(公元479─502年),从潭中县地分置齐熙郡。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后为潭中治马平郡治所。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马平县属桂林。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

柳州是南中国最早的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在柳州任刺史,留下了后人敬仰的治政业绩。这里又是汉、壮、瑶、侗、苗、回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民俗文化多姿多彩。正因为柳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1994年元月,柳州市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柳州文化源远流长,下面介绍其四大特色文化,即古人类文化、柳宗元文化、刘三姐文化和奇石文化:

一、古人类文化

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30000─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柳江人”遗址在人类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柳江人”是一九五八年九月间被发现的。当时,新兴农场的工人在挖掘通天岩里的堆积物作肥料时,无意中发现一个完整的人的头盖骨,接着又发现人类的一些上体骨和肢骨化石,化石的石化程度较大,可见它们是新人阶段较早的人类遗骸。

经研究发现,“柳江人”明显地具有原始蒙古人种的特征,正是在分化和形成种的蒙古人种类型。这表明广西地区很有可能是蒙古人种的发源地的一部分。“日本人可能源于中国柳江,就是说日本人和柳江人可能同宗共祖”。日本东京大学人类学教授植厚和朗先生这样撰文说:柳州拥有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时石器时代晚期长达5万年的史前文化,留下柳江人、白莲洞、鲤鱼嘴人等古人类的生活痕迹。

从通天岩、白莲洞以及柳江沿岸古人类遗址,可以得知,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生息在柳江河畔,它们以辛勤劳动开创了柳州的历史。而柳州的古人类文化也为人类更好的了解古人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柳宗元文化

“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当代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的这句诗,道出了柳宗元与柳州、柳州人民的深情厚谊。

唐宪宗元 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遭受排斥和打击,被派任柳州刺史(地方军政最高长官)。元和十四年,卒于任上。在任四年间,柳宗元传播儒学,动以礼法,改革弊政,解放奴婢,并带领柳州人开荒挖井,发展生产,对于促进当地的生产、帮助人民解决生计问题,起到了相当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世人留下了千古传 诵的治政美誉。

(一)柳宗元在柳州的主要政绩 1.修复孔庙,兴办文教

元和十年七月柳宗元到柳州,十月修复孔庙。秦汉时期,柳州地区和中央政府联系还比较松散,柳州经济、文化跟内地相比落后了一大截。《庙碑》说:“今夫子代千秋有余载,其教始于行,至于是邦,人去其陋,而本于儒。”儒家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改变了某些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修复孔庙,兴办文教对这种历史性的变化有较大的作用,由于柳宗元重视文教,使柳州涌现了一批文化人士。对于以后柳州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韩愈说:“柳侯为州,„„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

2.废除奴俗,释放奴婢

唐代对奴婢的占有和买卖有详细严格的法律规定,蓄奴和贩奴都是合法的,政府和私人都可以占有奴婢。柳宗元在柳州碰上良人质债为奴的社会问题,韩愈《罗池庙碑》说:柳州贫穷百姓(良人)“以男女相质(钱),久不得赎,尽没为(奴)隶”。柳宗元到柳州,同情百姓无辜沦为永世奴婢的痛苦,凭一股改革锐气,行使刺史之权,“革其乡法”,解除了当地被高利贷剥削而沉沦的老百姓的奴婢枷锁,恢复了他们良人的身份。

3.破除迷信,去鬼息杀。

柳州是百越民族聚居地,这里盛行一种用鸡骨占卜、祀鬼杀牲的陋俗。人们生病不求医,而是请巫师来求神问卦。这种迷信恶俗曾使柳州地区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六蓄不旺。柳宗元到任柳州时,柳州还存在“信祥而易杀,傲化而偭仁”的社会问题。要改变它很不容易。用封建礼法去限制,老百姓往往不听;用法律去约束,他们就逃避。柳宗元看到佛教“浮图是神而语大,可因而入焉。” 于是,为了破除这种恶俗,柳宗元便提倡佛教,宣扬生死轮回来劝说人们不要滥杀牲畜,有病要寻医问药,使当地杀牲祀鬼之风有所改变。

4.开荒凿井,劝农生产

在古代,井是重要的生活设施。《易经》说:“改邑而不改井。”柳宗元在柳州,见当地河岸险峻,用水困难。柳宗元为了解决人们用水困难,自己筹一些钱,再利用一部分地方经费,亲自带领民工进行勘测,利用科学方法,在城北开凿了水井。解决了柳人生活上的一大困难。“柳井”被誉为惠民政策。

(二)柳州人民对柳宗元的纪念

柳宗元于公元819 年病逝于柳州任上。一千多年来,柳州人民一直怀念他,缅怀他的功绩,至今仍有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罗池、柑香堂等纪念景物,成为柳州最富胜名的名胜古迹。

柳州罗池庙碑:韩愈撰文,沈传师书写。碑文记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和死后成神的传说、柳宗元衣冠墓:柳侯祠后东侧,松柏拥翠,肃穆幽静。柳宗元逝世后,遗骸 4 运回长安,柳州人于是便在柳宗元灵枢停放处,葬下他衣冠作墓来怀念他。

柑香堂:柳宗元曾在城西北隅“手种黄柑二百株”,并作诗刻石。后人因此在城西建柑香堂以纪念。北宋阳朔县令陶弼有诗云“柳子才名甲有唐,谪官分得荔支乡。罗池水尽黄柑死,独有空碑在画堂。”

柳宗元离开我们虽有一千多年了,但他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柳州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相信柳宗元文化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

三、刘三姐(山歌)文化

壮族是一个歌的民族,它有着深厚的民歌传统。“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歇。”可见山歌已成为壮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壮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歌节,俗称“歌圩”。所谓歌圩,意思是野外坡地的集会。节日期间,青年男女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女孩子三五成群,男青年四六结队,他们相互对唱,一唱一答,从白天唱到晚上,从晚上唱到天明,有时几天几夜,歌声不绝。

山歌文化以刘三姐为代表,壮族人人会唱歌,是因为有刘三姐这位歌仙。人说:三姐骑鱼上青天,留下山歌万万千;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

(一)壮族山歌的形式与特点

1.壮族山歌的形式

壮族的民歌不仅形式多样,体裁多种,而且韵律结构也非常独特,主要有欢、加、西、比、沦五种形式,还有勒脚歌和排歌等。

“欢”是壮族民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歌体,主要流行于广西中西部壮族地区。主要特点是在韵律上腰脚韵或头脚韵互押。如一首五言凹句欢,是头脚韵体。“欢”短小精悍,旋律优美,便于吟唱。

“西”也是壮族地区流行较广的一种歌体,主要流行于广西南部壮族地区。“西”在韵律上最大的要求是押脚韵,一般是厌一平,一韵到底。“西”形式比“欢”自由,比较易于掌握,长歌较多。

“加”是另种壮族民歌体。“加”的韵律是脚韵,通常唱完第一句之后,接着以“姣媚”,“姣炼”等作为全歌的定韵。民间流传的刘三姐唱的歌,多是这种歌体,叫人赞不绝口。

2.壮族山歌的特点

壮歌具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的比喻、比兴美。壮族人的性格特点之一,是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时比较委婉、含蓄,与西方人那种赤裸裸的表达有明显的不同,这或许是比喻比兴手法在壮歌中得以普遍运用的原因。

壮歌具有一挥而就、出口成章的特点。古人虽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得来一个字,拧断几根须”等句以及“推敲”的典故来说明诗歌创作的艰辛,但同样有曹植七步作成名诗的“快手”敏才。所以壮族歌手们普遍具有出口成章、对答如流,对唱几天几夜而不重复的令人叫绝唱功同样不足不奇。快思敏捷上更是曹植“七步成诗”的速度望尘莫及。壮人的嘴巴几乎就是山歌的源泉!

壮歌具有整齐严谨、琅琅上口的辞藻美和押韵美。正如清代闵叙说:‘壮人生于深山„„其歌,字皆土音,韵则天籁,译而通其意,殆亦工于词者。’”

(二)刘三姐文化的本质特征

1.心里信仰

刘三姐是广西各族共同认可的具有超人智慧、异常能干的“歌仙”。她能以歌之力量战胜强权,以正压邪,以善制恶,以美胜丑,这是劳动人民传统文化心理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刘三姐是劳动人民的象征。对祖先的崇拜目的就是要人们凝聚在一起,共同奋斗,克服困难,共同前进。

2.思维方式

闻捷曾对刘三姐歌词做过这样概括:朴素而不单调,瑰丽而不堆砌,明朗而不浅露,含蓄而不晦涩。歌词大量表现为以比兴取喻,从中窥见其思维方式犹如受苦时对美好的追求,劳累时对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仅从汉语角度看其善于设喻、巧于谋篇的歌词就可体察到刘三姐文化思维上的特点:隐喻、直觉、富有哲理。这种思维自身的形式使语言与世界相通。歌,不仅是柳州人民的俗尚,也寄托着他们的审美消趣。

3.价值观念

刘三姐在与地主的智斗中咏唱:“三姐生来脾气怪,只爱山歌不爱财。”山歌指代精神,财指代物质。按理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刘三姐为了维护自身的人格和尊严,表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体现了人们群众的淳朴与正义。

四、奇石文化

俗话说不到北京不知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钱少,不到海南不知身体不好,不到柳州不懂石头之妙。

有着两千一百年建成史的柳州市及周边地区,奇石资源极为丰富,数量大、品种多、质地佳,已为中外赏石界所公认。至今,柳州已形成了以柳侯公园盆景园奇石馆、箭盘山奇石园八桂奇石馆、鱼峰公园石玩精品馆,以及柳州奇石城、柳州赏石市场、中华石都、马鞍山奇石市场等为主的国内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奇石交易市场和奇石专业馆场,使柳州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奇石集散地和交易场所,并被誉为“中华石都”,声名享誉世界。

(一)柳州奇石文化溯源

柳州的奇石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甚至白莲洞原始柳州人时代。一方面,由于大自然的独特赋予为柳州奇石文化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南方人类的发祥地,柳江人、白莲洞人在这里演义了人类近五万年的远古历史,也为柳州积淀了丰厚的史前文化,从而孕育了早期的柳州奇石文化;同时,以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柳宗元为代表的古代文人士大夫,首开了柳州奇石文化之先河 ,对柳州奇石在海内外赏石界占据极其崇高的地位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柳州奇石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柳州地处亚热带岩溶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岩溶地形广泛分布,在流水的溶蚀、切割、堆积等作用下,形成了广泛的溶蚀谷、峰林、残丘、剥蚀台地、堆积盆地和河谷平原等。正是喀斯特地貌这一自然条件造就了柳州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光和洞穴景观, 同时,柳州地区区域河流属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有融江、柳江、黔江、红水河、浔江等,河岸高、多弯曲、险滩多、落差大、水流湍急,因而,境内不但石山奇特秀美,岩洞瑰丽神奇,而且泉水幽深碧绿,江流弯曲明净,形成了“拔地奇峰画卷开”的山水特点,为各种奇石的形成和发育创造了独特的优越条件。柳州地区所辖两市九县,凡流经柳州地区的河流都盛产石。

2.柳州奇石文化的孕育得益于远古人类的丰富遗留

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历史与奇石文化的历史一样,彼此之间息息相关,相互交融,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奇石文化发展的痕迹和影子,而从奇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触摸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烙印。大量的考古研究表明,人类最早使的工具就是石头。而石器时代更是人类依赖石头的一个巅峰。因此,人类拜石、爱石、藏石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是一种文化的持续或传承。3.与石结缘的城市记忆为柳州奇石文化的繁荣推波助澜

谈到柳州奇石,今天能誉满天下,这与柳宗元为柳州奇石开创先河以及真知灼见的品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柳宗元集》篇中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文中记载龙璧山,“其下多秀石,可砚”。这篇是柳宗元游龙璧山采石做 8 砚的记述(大约在元和十三年前后)。从《刘禹锡集》篇中首题为《谢柳子厚寄叠石砚》诗里,得知柳宗元采龙璧石制砚,赠与广东连州的刘禹锡。诗云“当年同砚席,寄此感离群。清越敲寒玉,参差又叠翠云。烟岚余斐炜,水墨两氛氲。好与陶贞白,松窗与写紫文。”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刘禹锡对“龙璧柳砚”的高度赞赏。

柳宗元所采的龙璧叠石,即在柳州市下游的龙璧山下板滩处。龙璧山即柳州八景之一的“龙璧回澜”。叠石,俗称叠层石、千层石,属墨石类的砂积页岩,硬度3至3.5度,其色纯黑生光,层理有序而自然。其形多见于山形景、平原景及层次错落犹如壮观的蓬莱仙境。不论其形多变,而每件奇石均有大小不同、深浅各异的圆形砚池。这便是子厚所云“其下多秀石,可砚”的叠层石。

明代的徐霞客,游柳州山川之时,亦采集些柳州奇石,晚年在家,后因病卧榻不起,却常握奇石于掌中,直至与世长辞。徐霞客对柳州奇石可谓忠贞不渝,确是催人泪下。

(二)柳州奇石的分类

柳州为世人所喜爱的奇石很多,按大类分主要有:水石(水冲石)、土石、山石、洞石、岩石、化石及混成石等七大类:且水冲石分布很广,以大化、来宾、合山、三江、龙胜、百色、天峨等地方居多,按产地细分则有五十多种,在此仅按产地分类对一些主要石种作些介绍。

1.柳砚石

产于柳州市龙壁山下和柳江河中,质地坚硬细润,通体呈青黑色,具有古朴沧桑感,是柳州最具代表性的石种之一。

2.来宾石(俗称水冲石)产于柳州地区来宾县境内的红水河中。石质坚实,多以黑、黄、青灰色为主色调;由于湍流亘古冲蚀、砂石磨砺,表面细润光洁,石形富于变化,具有象形、景观、抽象、奇巧等不同类形,且品类繁多,其中以纹石较为珍贵。

3.彩陶石

因表面有一层罕见的天然彩釉而得名,产于柳州地区合山市马鞍村的红水河河段,故又名马鞍石。形色质纹俱佳,尤以绿彩陶最为珍贵;而绿质黄釉具有唐三彩之神韵;一石二色的鸳鸯石亦独具特色;黑彩陶石质细滑,润泽感佳;此外,尚有浅蓝色、青灰色、古铜色的等等。均为珍稀石种之一。

4.大湾石

产于柳州地区来宾县大湾乡的大湾石小品,石体虽小,然却精巧别致、精妙、绝伦。便于随身携带,手上把玩。质地细滑光润,色纹丰富,以纯正老气的棕黄色最具代表性。石形千姿百态,有的象形状物,有的如珠如玉,不少藏石家对此石种情独钟,视为“掌上明珠”。

5.天峨石

产于柳州近效天峨县境内的红水河段,外形多呈卵状。质地细滑光洁,色彩或斑斓陆离,或素洁雅致;纹理或平或凹或凸,自成天趣。似版画,如浮雕,图纹形象奇逸古的拙,意境深远,为天然图文石中的佼佼者.(三)柳州的赏石理念

柳州的赏石理念是不拘一格,是丰富多彩的。

米芾、苏东坡创立的瘦、漏、皱、奇、丑等赏石标准,是传统赏石理论的精髓。柳州人说:“石头已不是原来的石头,已经成为了一件石玩,一个器物,一件可观可赏的器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石玩脱胎换骨越彻底,越具有观赏性,也越有玩味。柳州人认为,石玩可称得上最古的古董,但在实际上,把石玩当作古董是指那些象古董一样有玩味的,色泽苍古皮质老道的、在形态上与某些赏见的古董相似的古玩。玩质地、玩宝气、玩奇巧、玩拙味也是柳州人的赏识理念.(四)奇石文化的意义

柳州人历来秉性刚毅而不惧风雨,质朴纯良又不拒变化,从人格本质上说,他们尤其效仿一种真实的硬度,一种内在的坚强。这么说他们所要推崇的,岂不就是一种“奇石”精神? 所谓“奇石”精神,当然不只有刚、坚、纯、硬等等质体性内涵,更多则在激发人的奇志与奇情,以至呈现非凡的奇迹.凭着这种精神,这里不仅拼出了世界公认的“体操王子”及一批奥运冠军,而且崛起了一代又一代改革开放的“弄潮儿”,终使柳州成为群英荟萃、演绎时代大剧的舞台。因有这种精神,柳州人似乎特别富有“铁石与火”的创造智慧和激情,把钢铁、汽车、水泥、工程机械等等“坚硬”事业不断做大做强。

许多年来,柳州人一直热衷于“石文化”,绝不是简单地“玩物”。所谓玩石以砺志,采石以修身,藏石以蓄德,赏石以养性—这人石之间互涵互动的真谛,柳州人真是心领神会:这既是一种道德力量的昭示,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认定,当然,也还有一种审美意识的觉醒。

结束语

柳州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又是祖国南疆一座风景秀丽的古城。柳州的历史文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相信在柳州人民的传承下,柳州各种特色文化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萧泽昌,张益桂.柳州史话[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2] 戴义开.柳宗元·柳州[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3] 潘琦.刘三姐文化品牌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4] 刘通柳州奇石的分类与特色 [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09).[5] 陆文清.论柳州奇石文化的成因及其溯源[J ].柳州师专学报,2009,(01).[6] 程朗.柳宗元与柳州文化[J ].柳州师专学报,2003,(01).[7] 刘明文.奇石与柳州[J].当代广西, 2005,(23).http://baike.baidu.com/view/830902.htm http://www.xiexiebang.com.bytravel.cn/art/zzm/zzmgygxlsj/ http://cn.bytravel.cn/art/lzl/lzlsyg/ http://cn.bytravel.cn/art/lzw/lzwh/ http://cn.bytravel.cn/art/lzq/lzqs/ http://cn.bytravel.cn/art/lzd/lzdssln/

第四篇:人文地理论文

在柳永,苏轼。周邦彦,姜夔,李清照等此人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谈谈他们对词的贡献和成就

在上诉此人中选择2或者3个,谈谈内容,词风的差别 1500

苏轼,李清照。内容,词风的区别,苏轼,李清照都是宋代的著名词人,在词的领域都有卓尔不凡的贡献。

苏轼,豪放派词人,苏词突破了词的传统的狭窄范围,不在限于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在艺术风格上扫除了艳俗,突破了词为艳科,破除了此时小道的观念,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代表了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

李清照:婉约派词人,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自成“易安体”,著成《金石录》,他的词是婉约词风的一大发展。

先说豪放派的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词的内容是以乌台诗案为界有着明显不同的,1079年7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因为苏轼的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 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他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在其中。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苏轼的作品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句间尽显大气磅礴,与婉约派的李清照有着明显区别。

婉约派的李清照是个名动京华的大才女,她擅长书画,兼通音律。,词作多写相思之情;用浅语写深情,一白描现清景,并注重音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南渡为界,李清照的词分为前后期。

李清照早年生活安定,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前期词风迥异。后期的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一般说来,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特色在于清新俊逸,表现出了妇女敏锐纤细的感觉,而且在表达方面往往用白描之笔,真切而且自然。至于其晚期的作品,则可以分为两种成就:一种仍保有前期的妇女的敏锐纤细的感觉,只不过在意境上较早期作品显得沉郁悲凉了,比如之前提到的《声声慢》,李清照的词构思精巧善于造境,语言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的词都包含着她真挚的感情。

苏轼和李清照因为性别,经历等原因而致他们的词风,内容大为不同,首先作为可以建功立业的男性,苏轼的词大气磅礴,忧国忧民,词句间满满的都是抱负,或者是壮志难酬,在词里所刻画出来的情景更是蔚为大观,就算是后期的词风较为平缓,期间豪放也是不同于婉约派的李清照的,而李清照作为一位出于封建社会的柔弱女性,词句间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无奈,感慨,眷恋,写的也多事凄清的小景,或是闺怨。

第五篇:人文地理论文

浅谈杭州话

摘要:杭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其文化特征十分鲜明,尤为杭州话,受到各个时期的移民潮的影响,与周边吴语片地区有着明显区别,通过研究杭州话的历史根源,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杭州这个城市的人口组成、文化风俗以及历史变更。关键词:杭州话、历史、融合研究杭州话的意义

民族共同语指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基础方言。一种特定方言的形成,往往取决于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条件。研究方言不单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具有诸多应用价值。例如,通过对方言的考究,可以完善对古代文学典籍的了解;方言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也可以间接反应这个方言区的历史变更。借此机会,我想深入探究杭州话的历史渊源,从其多元化的发展轨迹中,搜寻那一段被人们所遗忘的历史。杭州话的历史变更

早在8000年前,杭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但真正有明确的地理归属,是从夏禹时期开始的。此后,杭州的归属历经吴、越、楚、秦、汉等朝代的变更,在东晋之前都受所处地域的影响,以古吴语为主。

1.1东晋前的杭州话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越,后属吴,越灭吴后,复属越。因此,当时的杭州话属于古吴语。吴语,是周朝吴王泰伯迁吴的时候,吴国贵族讲的话和当地尚未属于汉族的越族居民的语言,逐渐融合产生的。杭州话在秦、汉、三国、西晋的时期未发生大规模的变化。直到东晋永嘉南渡,杭州话开始了第一次变化。

1.2 东晋永嘉南渡——第一次语言融合 吴语在永嘉之乱以前,已经确立了其作为一种独立方言的地位。而经过永嘉之乱和晋室南迁,杭州迎来了一大批说中原话的北方人。北来移民在人口、政治、经济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大大改造了当时的杭州话。

1.3南宋建炎南渡——第二次语言融合

南宋迁都临安,杭州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来人口中以汴京(今开封)为最多。据《咸淳临安志》,从干道到咸淳的一百余年间(1165-1274年),临安府治所钱塘、仁和两县人口数量增加了三倍多。可以推测,南宋时期临安城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北方移民。由于人口数量众多,加上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作用,移民所带来的北方话对杭州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它变成一种带有众多官话色彩的方言。

1.4清代旗人南驻——第三次语言融合 杭州话较多的儿化音、和周围方言不同的词汇都是清代初期受到影响的。长期以来,在民间一直误认为,今天的杭州话和周边方言不同是因为南宋时期的影响。这个其实是牵强附会的说法。因为,宋代的北方话和今天的北方话不同。杭州话背后的故事

现阶段的杭州话研究,普遍认为现代杭州话的起源是南宋迁都的时代,对此,明朝学者郎瑛在其著作《七修类稿》中写道:(杭州)城中语音,好于他郡,盖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与汴音颇相似,如呼玉为玉(音御),呼一撒为一(音倚)撒,呼百零香为百(音摆)零香,兹皆汴音也。唯江干人言语躁动,为杭人之旧音。教谕张杰尝戏曰:“高宗南渡,止带得一百(音摆)字过来。”亦是谓也。审方音者不可不知。

南宋迁都,北方群众也积极响应号召,大举南下杭州城,以古都汴安居多。在迁都的一百年间,杭州人口增长了三倍之多,且增长的大多是外来人口。南宋对于北方移民的政策十分优待,建造了许多寺庙接待外来移民,造成了城中心外来人口居多,城郊主要是本地人口的现象。多元化的人口组成,使得地区语言也变得多元化,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融合,同时,这对杭州城的人口结构和风俗习惯也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至今,杭州百姓还保留着在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传统。这碗粥起源于南宋用于接待北方移民的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

但是,杭州话还有另外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儿化音。儿化音是北京话的特点,为什么在杭州也被发扬光大了呢?这就与第三次语言融合有关。满清入主后,杭州城分为满城和汉城,后来旗下营被迫解散,数量众多的旗人子弟和随军家属便混入杭州的普通百姓之中,他们浓重的北京“官话”,进一步使杭州话受到影响。

对于现代杭州话来说,满清时期的影响更为明显,但南宋时期带来的变革也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没有南宋迁都就没有今天的杭州话。历史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点一滴的汇聚融合,在多元化的历史环境下,才造就了今天的新杭州话。杭州话记载了历史,历史也在杭州话上刻下了自己的痕迹。

参考文献:[1]《七修类稿》 [2]《话说杭州话》 [3]《杭州的街巷里弄》 [4]《浙江省人文地理资料》 [5]《杭州古代城市史》 [6]《咸淳临安志》

1160214327 制药1403 毛杭飞

下载中职人文地理教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职人文地理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文地理论文

    安徽省涡阳县花沟镇人文地理研究报告 2010级地理科学一班尹志强 学号:170210002 花沟镇一个名不见转的地方,提到他很多人都会很陌生。既然如此就让他自我介绍一下吧。 Hell......

    达州人文地理论文

    中国气都巴人故里 摘要:本文通过描述中国气都达州的地理位置、文化、旅游、民族、民风习俗、宗教以及经济等来叙述达州的人文地理特征。 关键词:汉阙 渠县刘氏竹编 元九登高......

    人文地理小论文

    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摘要: 新型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会越来越高。但城市化建设需要......

    人文地理课程论文(合集)

    《人文地理学》 课程论文旅游活动对武夷山地理环境的影响论述 院 系 : 专业: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旅游系 旅游管理 2015年1月7日 摘 要 旅游业对自然......

    人文地理论文(新)[定稿]

    201111014 刘举韬 经济系2011级财务管理1班 黄河三角洲地区人文地理探究 班固在《汉书·沟洫志》“赞”中说:“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河即黄河。浩浩黄河孕育......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

    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之我见 通辽市奈曼旗民族职业中专数学组 颜景宵【摘要】 本文对知识的衔接;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数学在职高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分层次教学和课外辅......

    中职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探讨中职物理教学 [摘要]从分析当前中职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改革中职物理教学的必要性,并论述了改革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 问题分......

    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之我见 姓名:张婷婷 系部:现代服务部 时间:2016年10月9日 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之我见 摘 要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