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金融形势及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
国际金融形势及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学习贯彻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
国际金融形势及当前金融风险防范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会议强调,经济金融等领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加强风险评估,及早准备预案,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化解各种风险。
一、当前国际金融形势不确定性增多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三年之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仍很复杂、不确定性增多。全球经济从今年第二季度起开始迅速回落,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增速也开始全面回落。与此同时,全球通胀压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缓解,各经济体均面临经济下滑与通胀高企的两难境地,也就是说全球经济在经过三年多挣扎后仍没有渡过难关。
首先,糟糕的美国经济形势。首要问题仍是就业萎靡不振。美国劳工部发布的8月非农就业报告显示,就业人数环比无增长,这是去年9月以来最低迷的就业数据。同时,失业率仍然维持在9.1%的高位。更加令人担心的是,就业市场萎靡所造成的经济问题已经逐渐开始向社会领域蔓延。9月17日开始,美国金融中心华尔街爆发大规模示威,上千名示威者扬言要“占领华尔街”,喊出了“现在就革命”、“要工作”等口号。纽约市长布隆伯格甚至担心美国会出现埃及一样的街头骚乱。面对超过9%的失业率和1400万的失业人口,美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位总统能在如此环境下获得连任。据美国最新民调显示,认同奥巴马处理失业问题、经济问题的选民只有39%和36%,超过80%的选民认为美国经济状况很糟糕。在这种情况下,正如白宫发言人所说:“在当前经济复苏速度缓慢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将提振就业市场视为国内政策的核心要务。”因此近一个多月来,奥巴马频频出手,试图挽回人气。9月9日,奥巴马公布了总额4470亿美元的就业刺激计划,内容包括将工人和小企业业主所需支付的工资税削减一半、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支出、向地方政府提供补助金以避免其裁减教师人数等。但这项野心勃勃的计划无法逃脱美国政治体制的顽疾——政府与国会之间不顾国家长远利益的顽固搏斗,几天后共和党即对该项计划表示反对。9月13日,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指责称,奥巴马不应通过“永久性”提高税收的方式来支付其就业计划的费用。但是,由于共和党也不愿意背上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的骂名,所以该计划在国会获得通过的金额大为缩水。美联储对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十分悲观:“自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8月份政策制定会议以来所收到的信息确认表明,经济增长速度仍在放缓。最近公布的多项指标表明,整体就业市场状况继续恶化,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虽然供应链中断的状况有所缓和,推动汽车销售市场有所复苏,但家庭支出在最近几个月中仅温和增长。非居住房屋方面的投资仍表现疲弱,住房部门也仍旧保持在受抑制的状态,但公司在设备和软件方面的支出继续增长”、“经济前景正面临着重大的下行风险,如全球金融市场正处于紧张状况。”惠誉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经济一旦陷入二次衰退,全球将没有一个地区能逃过冲击,2011至2013年全球GDP增速将会因此下降至少两个百分点。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正在与日俱增。
其次,迷漫欧洲的债务危机。欧盟虽然也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但是其侧重点和我国不一样。我们投放的4万亿元人民币是放在发展产业上,而欧盟是放在发展居民福利方面。欧盟国家普遍实行高福利政策,有的国家工人凭工资就可以过“皇帝”般的生活。为了渡过危机,希腊不得不向欧洲银行借款,欧洲银行则要求希腊把财政赤字降低到3%。为此,希腊政府不得不降低最低收入标准,从700欧元降低到600欧元。希腊老百姓认为危机的出现是因为政府宏观调控出了问题,政府应该承担责任,减少财政赤字是政府的事,而不应降低居民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于是就上街游行,包括警察也参加了。希腊政府只好要求欧洲银行援助7500亿欧元,希腊和西班牙政府发债。发债只是把矛盾的解决推迟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欧债危机的第二主角是意大利。9月15日,总额高达540亿欧元的财政紧缩计划获得了意大利国会的最终审批,这项计划寻求在2013年以前实现预算平衡,以阻止意大利的借贷成本继续上升。然而雄心勃勃的计划并不能打消市场疑虑。先是穆迪警告称该计划会让地方政府面临更大压力,对意大利地区和地方政府信用将产生负面影响。紧接着,标普抢在穆迪之前将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从“A+”下调至“A”,评级前景为“负面”,使其成为今年第六个被标普下调主权信用评级的欧元区国家。同时,标普还下调了2011年到2014年意大利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的预期,至0.7%。标普称,意大利的经济活动增长速度将使政府修改后的财政目标难以实现;并且其脆弱的执政联盟及其与国会之间的政策差异将继续限制政府的经济决策能力。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是德法两强的一道屏障,它倒下的那天或许就是欧债危机蔓延至德、法的那一天。而且,其“大到不能倒”、“大到无法救”的特征也让欧元区甚为忌惮。欧债危机的第三主角是西班牙。11月20日,西班牙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反对党人民党主席马里亚诺·拉霍伊将出任新首相,使之成为继爱尔兰、葡萄牙、希腊和意大利之后第五个被债务“逼倒”的欧洲国家政府。再次,日本经济的“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是棘手的债务问题。8月24日,穆迪宣布将日本政府债券评级下调一级至Aa3,几天后,惠誉也称将在未来5至12个月内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可能引发评级下调的因素包括:缺乏可信赖的中期财政计划、三月份大地震的财政及经济成本以及政府融资的冲击。他们预计,2012年日本将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务国。第二座“大山”是日元升值问题。日元汇率飙升,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日本经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8月日本当局曾豪掷4.5万亿日元干预汇市,但于事无补。总的来看,日本当局应对日元升值的原则是既要使日元汇率下跌,又要利用目前日元汇率较高的时机获得尽可能多的海外资源。第三座“大山”是经济复苏问题。9月7日,日本央行表示,“日本经济有望在2011财年(截至明年3月底)的下半年恢复至'温和复苏’轨道,因稳定的外部需求环境支持日本出口增长,且国内灾后重建的资本重置将支持内需增长”;承诺将“继续实施'有力的’宽松政策,来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强化经济增长的基础。”但是,统计数据并不容乐观。据东京商工调查公司统计,自大地震发生至8月底,因地震倒闭企业达304家,负债总额达6024亿日元;市场调研机构GFK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地震后家电连锁门店销售额同比下跌20%;据日本财务省数据,7月份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盈余同比减少42.4%、连续5个月同比减少,8月份日本贸易逆差高达7753亿日元、为1979年以来最大规模。
二、当前中国银行业亟待防范风险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步回归平稳增长轨道,银行业运行情况总体平稳,信贷投放节奏得到较好控制,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但在国际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的大环境下,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为积极应对当前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中国金融业亟待加强防范风险。
首先,贷款粗放式增长亟待防范。一是信贷增速过快,突破管理极限。近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信贷业务呈现超常规爆发式增长。2009、2010年分别新增人民币贷款9.6万亿元、7.95万亿元。贷款规模和业务量在短期内激增乃至翻番。信贷审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不可能同时提高一倍,不可避免存在管理粗放、贷款“三查”不到位等问题,埋下风险隐患。随着贷款增速逐步回归常态以及货币政策转向,必须抓紧“回头看”,重点审视信用风险状况。二是中长期贷款整借整还和行业集中度风险突出。贷款中长期化趋势不断强化,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连续19个月保持在30%以上,同期短期贷款(含票据融资)增速则急剧下降到个位数乃至负数。分行业看,中长期贷款在市政建设、房地产开发、火力发电、高速公路、港口、民航和高速铁路建设等领域大量沉淀。这些行业负债率过高,非核心主业整治远未到位,而银行收益率很低,风险议价能力十分有限,甚至出现巨额固定利率长期贷款的情况,开展这类领域的信贷业务应充分预估风险。三是为绕开贷款规模限制,违规的银信合作、信贷资产转让等“影子银行”业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留下巨大风险漏洞。
其次,地方政府融资风险亟待防范。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清理规范,国务院发了国发[20l0]19号文件。现在之所以要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平台贷款“解包还原”和“六项清查”,就是因为政府平台贷款的代偿性风险十分突出。尽管我们三番五次提示风险,一些机构依然我行我素,新发放平台贷款仍沿用老一套的做法,违规问题比比皆是,包括贷款末对应具体项目、接受违规担保承诺、担保措施不落实、项目资本金不足或到位慢于贷款发放进度等等。其实,不少地区的平台贷款已经出现逾期不还、担保不兑现、集中到期等突出风险苗头。在前期清查规范的基础上,要尽快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台账,明确名单、贷款金额、还款方式和来源。在平台企业净现金流的核算方面,对于土地收入返还,只有平台企业确实拥有土地所有权证的土地所产生的土地收入返还才能计入净现金流收入;对于股权收益,只有平台企业名下股权所产生的投资收益才能够计入净现金流收入。按照现金流覆盖比例将贷款划分为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四类风险定性,实施分类动态管理。
再次,房地产市场风险亟待防范。纵观20世纪后的全球金融史,大的金融危机大多数是直接或间接源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上世纪20年代,美国在大萧条之前,佛罗里达的地价在3年间涨了5倍,于1926年崩盘;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直接导致了日本近20年经济持续低迷,目前平均房价仍不到最高时期的70%;最近的一次则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三年多过去了,至今美国的经济都没有恢复,房地产泡沫对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中小金融机构和整个经济社会稳定的冲击面之广、破坏力之大,足以为鉴。所以,国务院对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高度重视,已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几轮调控。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对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影响是长期的,即使房价拐点已经到来,我们也不能有任何松懈,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扎扎实实地加强风险防控,其中,土地储备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则是风险防控的关键。11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表示,“对于房地产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决不可有丝毫动摇,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
第四,操作风险案件亟待防范。去年末操作风险案件出现反弹,大多都是发生在基层网点的所谓低风险业务领域,作案的干部大都是明星行长和业务能手。这些大案绝非孤立事件,而是总行疏于内控风险长时间累积的集中反映。对风险不重视、不敏感、不作为,内控管理不严,制度执行不力,激励约束机制与业务快速发展中的风险管理要求严重脱节,是真正的内因。监管要求:要进一步完善案件防控考核体系,加快建设风险管理的内部机制,强化案发责任追究。此外,要不断规范电子银行、外包业务和运营管理,切实提高系统稳定运行水平,保障业务连续性。
第五,市场风险管理亟待加强。长期以来,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意识淡漠,风险管理经验更是明显欠缺,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划分随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代客交易中的风险管控不足。除个别银行外,间接性市场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对市场风险的影响)从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防范。这种局面亟待改观,否则难以应对货币信贷政策转变、利率市场化和汇率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更不能有效满足客户对冲和管理市场风险的实际需求。监管要求:加快建立与风险相适应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衍生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强化市场风险的资本约束,加强防火墙建设。
第六,流动性风险防控亟待加强。去年以来,随着央行7次上调准备金,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水平逐步回落,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从去年初的46.4%下降至年末的43.6%,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压力明显上升。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波动性也不断加大,年末SHIBOR隔夜拆借利率甚至达到了5%的高点水平。违规揽储行为屡禁不止,并在年末出现大幅抬头迹象。今年央行3次(2月9日、4月5日、7月7日)上调存贷款利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密切跟踪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可能带来的影响.严密盯防流动性风险,并且在监管中,要加强银行日常流动性管理,重视流动性风险的压力测试,借鉴国际监管新规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水平。巴塞尔委员会最新提出的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指标充分考虑了市场及异质性压力(银行自身问题造成的流动性紧张)情况、存款保险情况、资金担保情况、批发与零售资金情况、定期存款的提前支取等等因素,特别是强调了表外业务及非契约性(因声誉风险而承担的资金流出)的资金流出分析,与现行流动性监测指标相比,更精细,也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化对巴塞尔委员会流动性风险新指标的学习、理解和运用,从短期、长期两个时间维度上监测本行流动性风险。在这里应重申: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宁可少放贷款,也要坚决禁止高息揽储、高价交易存款和违规吸存、违规串类。
三、中国金融风险的温州案例
一则温州眼镜行业大亨——信泰集团总裁胡福林逃跑的消息,变成了捅破这座“金融明星城市”表面繁荣的最后一根稻草。疯狂的民间借贷导致了当地中小企业陷入资金链可能断裂的巨大危机之中。国庆长假期间,温家宝总理带领包括央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长谢旭人等在内的众多财经高层南下温州调研。温家宝要求浙江1个月内稳定温州中小企业局势,整顿金融秩序,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处理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防止风险扩散蔓延。中央高层重视温州疯狂的民间借贷资金链条断裂,以及由此引发的愈演愈烈的老板跑路潮,为的是防止其蔓延。据不完全统计,在温州的龙湾永强地区,仅8月份就发生了20多起老板跑路,仅9月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10月8日,浙江信泰集团新工业园区大门紧锁,近十名专职保安把守,除少数财务或管理层人士,其他人一律不得入内。几位信泰集团中层职员依然不死心地在门口等待,希望能得到关于老板动向的蛛丝马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信泰集团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虽然在政府的帮助下,绝大部分工人的工资已经结算,但很多人的失业金还没有拿到,另外,以前被视作只有“中层经理”才能有的“福利入股”,如今也变成了泡影。据知情人士透露,“跑路”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深陷约20亿的债务,其中8亿为银行贷款,12亿为高息民间贷款,月支付利息超过2500万。对此,我作如下分析:
首先,温州“金融风暴”的原因。一个流行的说法是由于中国不开放的金融体制,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在银行贷不到款的温州中小企业不得不去借高利贷,最终因为不堪高利贷重负而破产跑路。如果温州的危机真的是这样一幅图式,倒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以当下中国行政力量对金融的支配力,多放一些贷款给温州的中小企业只是一个指令的问题。然而,遗憾的是,温州的危机并没有这么简单。虽然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过度的金融抑制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但在当下的温州,它更多的只是泡沫经济和过度投机破产后的一块遮羞布而已。更不可小觑的是,作为中国经济的经常性先锋,温州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温州,温州模式的难以为继为整个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其次,温州“金融风暴”的由来。近年以来,在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劳动力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大幅提高的三重夹击之下,温州的实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步履维艰,实业利润已经被挤压到难以为继的地步。而另一方面,自2000年之后,温州商人开始涉足房地产、资源投资等领域,房价和资源价格的飞涨给他们带来了做实业所不能想象的收益。近几年他们更是转向资本运作,地产、股票、黄金,资金参股、担保公司,在资本市场,温州人几乎无处不在。借助激进的经济大环境,他们以钱炒钱,民间借贷逐渐与实业无关,借助各种民间的金融杠杆手段,积累的风险被成倍放大,实际已经成了一场金融传销的盛宴。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要维持温州的这个金融传销的链条不断,只能寄希望于房地产、资源、黄金等价格不停地飞涨下去,但众所周知,这只是传销讲师虚构的财富乌托邦,涨价停止之日,就是温州“金融风暴”爆发之时。也就是说,温州危机的根本问题在于产业空心化的步步加剧和蔓延,在于实业经济衰退后过度投机的泡沫破灭。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些专家反对用国家的金融资源,用纳税人的钱去救助以赌为主的温州。
再次,温州“金融风暴”的反思。事实上各种信息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难确实并不是温州的最主要问题。温州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当地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倾斜实际已经到了违规的程度。如此超量的贷款,实在不应该再进一步放松。另外,在温州的环境下,即使中小企业拿到了低价的贷款,也往往是拿去投机,而不是用于实业,很显然180%年利率绝非实体经济所为,只有赌徒才会那样做。我们应该注意这样的数据,温州地区今年前八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依然持续高位运行,在全国的房价排行榜上,温州高居第四位。在温州2010年百强企业名录中,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余40多家制造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如此高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又如何做得起实业?这也验证了温州当地一位担保人士的话:“温州当地的高利贷几乎没有进入到实业生产的,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救得了这些炒钱的企业主吗?”在此,我们必须警惕有人偷换概念,把抢救高利贷的资金链说成是救中小企业。炒作泡沫的人理应为泡沫的破灭付出代价。当然,让温州的金融传销者付出代价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反思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任由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暴涨,任由垄断企业不断涨价加码,就会导致货币不走向实体经济,而是向资本品走。地产和各种生活成本的飞涨倒逼着工资上涨,实业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这又导致更多资金从实体出走,推动资本品价格更快的涨,经济的空心化会愈演愈烈,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这样的图式,仅仅是温州才有的吗?!
金融业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行业。金融风险的种类很多,有支付能力不足的流动性金融风险,有利率、汇率变化的市场风险,有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经营风险,有政局变化、社会动荡的国家风险等等。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就会酿成大祸,危及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现在回过头来看,导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缺失。有鉴于此,美国参众两院批准、奥巴马总统已正式签署的最新版本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作为“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其初衷就在于及时清除“系统性金融风险”,将金融危机扼杀在萌芽之中。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国际银行业大都在警醒与反思,并正在进行新的战略调整和布局。而与之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应变能力十分令人担忧,其风险防范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篇: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4年12月xx日,xx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xx书记主持会议并讲话,xx副书记、xx长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会议指出,要迅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三大特点,首次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等九大方面阐释新常态所呈现出的特征。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科学研判上来。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定调,明确了5大主要任务。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上来,做到观念适应、认识到位、方法对路、工作得力。
会议要求,要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领全市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年对咸宁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要继续发扬“跳起摘桃”精神,在挑战面前不打败仗,在新机遇面前不失时机。牢牢把握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对接长江经济带城市集群构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建设等机遇,增强战略定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勇于推进改革创新,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做到既要发展又要绿色,既要量增又要质优,既要赶又要超,既要转方式又要调结构。要谋划好明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抓手和载体,围绕实体经济产业、重点项目投资、“四化”同步发展、创新驱动、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会议强调,要以实际行动为明年工作的良好开局打好基础。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加快推进省级地方战略相结合,与xx次全会加快实现绿色崛起要求结合起来,与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提早谋划“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与推进xx “建成xx、走在前列”对xx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当前,正处在岁末年初的关键阶段,务必在冲刺今年目标、谋划明年工作上下硬功夫、狠功夫,全力做好收官结账工作,抓好科学调度、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提前谋划好明年工作的“总盘子”,为起好步开好局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篇:学习贯彻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实施五大政策支柱 落实五大任务
--学习贯彻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今年中国经济工作会议面临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可以说都是巨大的。当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处在重要的节点上。“十二五”规划基本结束,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新的五年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10月份,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提出了“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的精神贯穿于整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中。
今天,我讲四个方面内容。第一个,讲一讲“关口”和“持久战”。我们处在一个发展的关口、历史的关口,一个重大的机遇期,其中有“关口”和“持久战”两个概念。这也是整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做的一个重要的背景分析。第二个,讲一讲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全面转变工作重点。这些年,工作方式、工作思路都有许多转变和创新,这次会议提出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转变清单,目的是为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新常态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是新的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做出重大的变革,要围绕五中全会提出来的“五大发展理念”做一些重大的转变。第三个,讲一讲明年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政策取向、政策总思路,也就是五大政策支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重点方面。第四个,我们具体化2016年的任务,2016年我们面临着很大的一些挑战,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库存需要消化,金融风险……一些短板亟待补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由此提出了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任务的五大任务。
一、“关口”和“持久战”
(一)关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讲到“关口”这个词,甚至提出了“历史关口”的说法。怎么理解这个“关口”之说?这些年中央领导经常说,我们处在爬坡过崁的紧要关头,我们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然后提出了新常态。“十三五”又面临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些东西我们综合起来看,就是关口的第一层意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也就是说,最后5年我们必须打赢这场战争。“关口”的第二层意思是我特别强调的,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一样有着普遍规律,达到中等收入之后怎么发展,这是一个共同的任务。所以,我们现在处在中等收入向中高等收入迈进的关口。过了这个关口,就成功了,就可以大踏步迈进现代化,上到一个更高更大更强的台阶;要是跨不过去,就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上一下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关口,是一个紧要的关口,是一个历史的关口。我们要认识到这个关口。
正是因为这个“关口的”概念,所以虽然我们现在经济形势很严峻,很富有挑战,但是我们还必须要下定决心要去闯关,时不我待。这是时间关口的概念,是对时间的要求,要是在这个阶段懈怠了,不去积极进取,最后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可能出现“中等收入陷阱”风险。这是我们讲的“十三五”是一个历史的关口。
2016年的发展为什么很重要?因为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年,开好局,起到步,对未来发展很重要,发展才会更加具有可持续性。所以,要好好认识“历史关口”这个概念。
(二)持久战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到底是什么?当然,我们的趋势有很多内容,有经济增长趋势,有经济结构、体制的变化,我们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开始形成,由投资主导变成消费主导,由政府主导变成市场主导等一系列的变化,这都是发展趋势的变化。当然,我们这里讲发展趋势的变化,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经济增长趋势的变化。
新常态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而且努力保持在中高速,这是我们希望的。但实际的走势如何呢?“十三五”到底是见底回升,还是“十三五”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整再回升,还是继续下降?
我们认为,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国经济调整没有结束,没有调整到位,还有很多的因素在阻碍着经济上升,下行的压力大于上升的动力。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经济还在逐步走低,今年三季度我们的GDP增长降到6.9%,全年估计也就是6.9%的水平,明年预计增长速度还会有所下降,所以明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我认为,现在没有调整到位,假如2016年再进一步下行,或者2017年、2018年还有所下行的话,有可能到了6.5%左右,甚至6.5%以下,这都有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即便调整到位了,见底了,是不是马上就能够回升呢?也不一定。所以,我们的判断是,未来经济特别是“十三五”的头两年,还要继续有所下行,然后有一个盘整期,这样看来经济是一个L型走势。这是我们的一个判断。
这是我们对趋势的简单分析。为什么调整期会比较长?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不是一个周期性的问题,而是结构性的阶段性的问题,即受三期叠加而形成新常态。所以这些问题不是马上就能够解决的,而且要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酝酿发展。最后的趋向是什么?我们现在概括当前的经济运行态势,按照现在中央最权威的说法就是新旧动能转化。也就是说,我们经济有下行压力,但是我们也有上升动力,我们有旧经济的调整,我们有新产业、新动力开始形成,所以叫做新旧动能转化。当新动能最后能够彻底代替旧动能的时候,那我们可以说是真正的见底回升了。
“十三五”规划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培育新动力,要添动力。现在动力不足,过去的那些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如投资、出口、要素驱动等,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在递减,而且面临的一些国家的强大竞争,成本上升非常快,所以需要创造一种新动能。“十二五”的后三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上任的三年,我们主要是努力培养新动力,但还是初步的,所以是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十三五”必须把新动力这个发动机做强做大。第二件事情是补齐短板。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有很多短板。比如,共享发展是要补民生的短板;绿色发展是要补生态环境的短板;协调发展是补各方面不协调的短板。
“十三五”规划核心是解决两个问题:添动力和补短板。这是动能转换的必然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这次中央经济会议得到一个结论: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战略上打持久战,是说这件事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需要通过长期努力才能够实现伟大目标。战术上要打歼灭战,实际上就是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攻坚,打歼灭战。这是对我们当前经济形势以及我们存在的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总括。由于经济增长形势决定着我们面对这样的一个关口,不是靠某一项政策就能一下子闯过去,需要一系列组合拳,以及总体思路的改变,才能够最后取得胜利。
二、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全面转变工作重点
自从2008年遇到了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调整周期,开始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与旧常态是截然不同的,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必须要做出重大的调整。新常态对应的是新阶段、新挑战,但同时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必须有新思路、新战略。所以,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一直在新思路、新战略上做出许多部署安排。我们认为这个新思路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老路走不通,新路困难重重。“十二五”的后三年在探索这条路,我们基本上已经知道这条路往哪个方向去、怎么去干。
适应引领新常态,必须全面的转变工作重点,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转变,而是全面的转变,要有新的面貌、新的思路来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发展阶段的难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工作重点做全面转变,其中提了10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些年政府工作特别强调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里也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但要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个转变,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来自于需求的,也来自于供给的,我们现在要更加强调供给结构的优化、供给效益的提高。我们的供给存在许多问题,体制性障碍必须破除。稳定经济增长主要是要提高潜在增长力,提高潜在增长力就必须在供给侧上做文章。稳定经济增长,不是靠刺激政策,不是靠货币过度宽松,不是靠某种人为措施刺激、“大水漫灌”,而是靠优化供给结构来提高供给效应,提高潜在增长率。这个思想在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里表现得非常明显。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是贯彻了五中全会的精神,稳增长从供给上来下功夫。
第三个转变,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是稳定心理预期,引导市场行为。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发挥经济运行主体作用,但是政府政策要引导它。我们讲定向调控,是希望补短板,财政资金、金融要向短板的方向倾斜,另外还要向产业升级的方向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商业模式创新、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们定向调控的方向。
第四个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产业结构调整不是那么简单的单项的事情,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而且我们到了关口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一个一般的市场行为,而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问题、累积问题。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减”——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甚至要破产一些产业、企业;同时,我们又要“加”——要发展新产业,发展服务业、升级制造业,发展新的制造业、新的服务业,还要拓展空间。这是我们讲的有减有加,还要有乘有除。“乘”就是形成一种累加的效应,“除”就是要把这些包袱化解了。所以,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减乘除并举,我认为这次我们可能要更多地做乘法,加法上下功夫,同时减法、除法也不能偏废。
第五个转变,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战略也对此做出了强调。2016年经济稳增长的一个重要事情就是要在城镇化过程中释放内需,要在扩大内需上迈出一个大的步伐。所以,相隔37年我们再次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说明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城镇化摆在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节点。第六个转变,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自然环境空间均衡。也就是,空间布局的合理均衡,主要是主体功能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方面。
第七个转变,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绿色理念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像北方的严重雾霾问题。雾霾问题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必须要注重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必须是绿色的、低碳的,消费方式要鼓励消费节能降耗、循环再利用的产品。所以,保护生产环境要以企业和个人为着眼点,政府要集中精力搞法律法规建设,包括监督检查。“十三五”规划提出来环保部门省级以下的要实施垂直管理,就是要加强政府的检查督促。环保部门的政策现在越来越严格,生产方式的转变很大部分反映在绿色发展理念上。在个人消费行为上,我们鼓励节约资源能源的产品,要实行绿色消费。
第八个转变,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五中全会以后,中央又召开了一次扶贫工作会议,实际上是向贫困全面宣战。“十三五”规划最终目标是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一个非常雄伟的目标。
第九个转变,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三中全会讲了两句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代替了过去的“起基础性作用”的提法,说明我们现实中市场化的改革还没有完成,有些硬骨头成为了现在中国经济新发展、新增长、新动力的重大障碍,所以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完成市场化改革的使命。政府简政放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管和服务上,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优化服务。所以,政府和市场要形成分工协作,它还是讲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必须退出来,简政放权。要注重资源配置,我们要搞资产重组,主要依靠市场的机制,市场选择才是成本低、效率高的方式。这是改革的大方向,微观上反映在资源配置上。
最后一个转变,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我们过去偏单向,后来也强调“走出去”,这个“走出去”是比较初级的。现在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大开放时代,双向开放就是更加强调向外,把“走出去”和“引进来”放在一个对等的位置,甚至可以说,过一段时间我们可能在国际上拓展更多发展空间,“走出去”比“引进来”还要大,这也反映了中国发展对世界的贡献。所以我们讲扩大对外开放更多的要强调对外,而且要双向开放,要进入一个更高的水平。
这是第二个部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全面转变工作重点,主要指的是政府工作主要在这些方面来做,向这些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不然的话,只能被动地适应新常态,工作就很难有成效。三、五大政策支柱支撑我国经济发展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五大政策支柱”的概念。在提出五个政策支柱之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了五大支柱。其中,宏观经济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这是在2013年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提出来的政策定位,也就是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社会政策政策的基本取向定位。前些年,我们做过很多工作,包括宏观调控创新、简政放权、对外开放,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式外交政策等,都反映了我们政策的基本定位。宏观政策我们要追求稳定、追求透明和可预期。在宏观政策上,我们不想折腾,今天搞大幅放松,明天又大幅收缩,朝令夕改,不想搞那样波动比较大、甚至出其不意的政策。我们希望大家对宏观政策能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宏观政策稳定,也能够稳定社会的预期、市场的预期,所以经济也能够相对平稳。微观政策要活,那就要激活市场活力,简政放权。社会政策要托底,有什么问题由社会政策来托底,这个“托底”就是兜底线,不是说一定要有多高的福利,而是不至于出现严重的问题,能够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没有底线是不行的,社会政策反映了底线思维,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做法。这是在最近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前提出的“三大支柱”。
现在提出来“五大支柱”,这个“五大支柱”是在前面三个支柱的基础上加了两个——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我注意到有两个重要的表述。
第一,五大政策是一个总体思路。我们的发展政策要有一个思路,这个思路就是政策要形成一个体系,这个思路就是过去的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社会政策,加上产业政策和改革政策。产业政策要准。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到了各个关口,主要任务是要添动力,形成新的发展动力,那就必须在产业升级上做足文章,使我们的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所以,政府要发挥作用,通过产业政策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产业政策要找准方向。这些年我们做了一些“调结构”的工作。为实现制造业升级制定“中国制造2025”、大力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关于服务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旅游业、信息服务业等,这是现在产业政策要瞄准的主要关键点。改革政策要实。改革我们已经部署两年时间了,从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就已经进行战略部署,还有很多改革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所以中央要求改革政策要落实,要变成实际,要真的把硬骨头“啃”下来,即改革政策要实。这五个政策组成一个总的政策组合就叫总体思路。
第二个说法,叫做五大政策支柱。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组:“三加二”。第一种是基本政策,就是着眼于稳定、均衡、搞活,稳定宏观环境、激活市场活力以及社会政策的保底,是基本政策。过去3年在基本政策上我们做了很多创新,像宏观调控创新中的区间调控加定向调控。定向调控实际上也带有很多的结构调整、补短板的意思。这是基本政策。现在我们的改革已经到了一个攻坚阶段、困难时期,行业内的一些企业(经营)非常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培育新动力变得尤为关键。我们的旧动力在不断减弱,新动力还在形成,新动力的影响、体量都还不够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做足这方面的文章。这就需要调节产业结构,就要“加减乘除”,更重要的是要“加”和“乘”。所以“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实际上是为了解决动力问题,培育新动力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改革力度。我理解,为什么“十三五”的政策重点从过去三个变成五个?是在基础政策上加上两个重点政策。产业政策的目的是推进产业结构全面升级、提质增效,改革政策的目的是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体制环境、培育内生动力。所以,我认为“十三五”时期主要是从产业和改革两方面下功夫。也就是,从结构和改革方面着手,所以叫结构性改革,也是这个意思。结构性的改革,你可以理解为通过改革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也可以理解为产业结构调整加改革。结构性的改革属于供给侧改革,所以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三加二”。
具体来讲,有五大政策支柱,这次有明确的表述。
第一,宏观政策要稳。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任务是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不是非要去刺激、去紧缩,是稳定环境,降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年所坚持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就是要求实行结构性减税,要求货币政策要相对比较宽松,就是降低融资成本。
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创新也是它的内容之一。这些年做得已经比较成熟了。区间调控加定向调控。区间调控就是一般的常规的宏观调控。定向调控就是我们定点结构性的调整。确定合理区间,实施区间调控加合理调控。特别是这种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创新,是向国际上的宏观管理看齐的,就是要增加它的透明度,要增加可预期性。这次美联储加息,这几年一直试探性地在打预防针、引导预期,很多人一直在说升息利空,但是等真正加息了,市场反而稳定了,美元反而上涨了,美国股市反而是上升,中国股市也是如此。加息不是利空,他把利空的东西,通过引导预期,让利空分散在之前的过程中,最后出台的时候,把政策影响就降到最小。这就是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这是我们宏观调控这些年来比较注重的方面。过去我们有些偏好来一个出其不意的政策,这个政策是最不好的,利好冲击很大,利空冲击也很大。所以我们现在是基本政策要稳。
第二,产业政策要准。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产业政策,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等,就是新四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产业政策的方向,我们分解为要农业现代化、制造业升级、服务业的繁荣、基础设施的网络化。这是我们的产业政策要准主要围绕这几个方向。我们的产业政策主要不是增加投入,不是增加要素投入,而是要创新驱动,就是创新发展理念。通过坚持创新驱动来集中激活存量,多力补齐短版,激存量、补短版,主要是定位方向。第三,微观政策要活。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的潜力。这里面强调的是放管服务结合,提高有效供给能力。这部分实际上是回归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要激发市场的活力,释放市场的潜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增加有效供给。
第四,改革政策要实。加大力度推进改革落地。这是第一次提出落实机制,也就是落地的时候,要有措施,要有督察,甚至要有第三方评估。还强调发挥地方积极性、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啃硬骨头。改革政策要实主要强调影响力大、牵涉面广、对稳增长调结构起巨大作用的改革政策要实施、要落地,强调落实机制、发挥地方积极性、啃硬骨头这几个方向。
第五,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底线。我们要补短板,把最短的民生板子补上了,就是共享发展,就是社会要稳,经济也能够得到稳定的支持。
这五大政策支柱是我们的政策取向,“十三五”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十三五”靠这五大政策定位来加以推进,我们的许多矛盾、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十三五”开好局
在2016年,也就是 “十三五”时期的开局年,我们要做哪些事?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压力很大,形式严峻复杂,多重风险叠加。所以,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至少有五个方面。一是产能过剩;二是工业、房地产库存过大;三是成本过高,包括金融成本、各种要素成本都在上升;四是高杠杆带来的高风险;五是短板问题突出,比如,环境问题、民生问题、农业问题、东西部地区问题、甚至改革的问题等,都是现在比较突出的短板问题。因此,中国现在的问题主要聚焦在这五个方面,产能过剩、库存过大、成本过高、高杠杆带来的高风险、短板问题突出。中国经济要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化解上述问题,不断发展新的动力,并在发展新动力的过程中扫除各方面障碍。因此,在“十三五”时期的头两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通过调整这些压力,为发展新动力创造有利条件。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并且,提出这五大任务是有现实根据的,因为如果这些压力不被清除,就会给各方面的增长带来阻碍。
第一,化解产能过剩问题。首先,特别强调的是要依靠法律、依靠市场。提出“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其次,在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置时,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因此,一定要有配套政策的支持,以防止产生社会的不稳定。尤其是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资本市场的战略性作用就在于它可以化解产能过剩,并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上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稳定资本市场,让资本市场发挥资产重组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一个基本要求“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相对来讲,破产是最痛苦的事。所以,我认为在2016年和2017年的这两年,是问题集中暴露的两年,也是兼并重组最关键的两年。
第二,降低企业成本。近些年,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多,从财税政策结构性的减税,到金融的降息降准,再到其他的具体性措施等,可以看出,降低企业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只有企业成本降低,才能帮助它渡过难关、提高资产回报率,从而使经济增长动力得到提升。由于在“十三五”时期的头两年,各项任务调整的压力、各种风险释放的压力都会增大,所以说企业要更加系统的降低成本。那么如何实现系统的降低成本?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特别是要全面的降费。三是降低社会保险费。四是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主要是降息、提高竞争、提高企业财务本身的管理水平以及提高资产负债表管理水平等。五是降低电力价格,现在的电力还是以垄断为主,没有形成市场化。所以,在整个需求都下降的同时,电价却没有下降。而电价如果不下降,就会使工业对电的消耗量的压力增大,从而使成本增高,尤其是给重工业带来更大的压力。所以我们要降低电价,并且加快电力垄断行业的价格改革,降低投入成本、降低物流成本。对于这方面,我想在明年的两会期间,可能会有相关的政策出台。
第三,化解房地产的库存。这个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很多人都在议论,我们房地产到底怎么了?事实上,我们的房地产库存特别大,而且房地产的库存和工业库存、农业库存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你买了房子也有可能变成库存,但是工业的库存、农业的库存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你买了10套房子,其中9套房子没有租出去,那就都属于库存,所以它是一个存量加增量的概念。房地产的库存问题实际上是我们现在非常突出的问题。我认为,把这个作为一个库存的关键点加以重视,是很有必要的。有人看好明年的房地产,但是许多人却认为房地产的压力非常大,这里指的就是库存大。那么,怎么去“消化”这个库存,就成为2016年,甚至整个“十三五”期间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在提出了一个思路,我认为这个思路很好。一个是落实户籍制度的改革,就地落户新市民,由他们来“消化”这些库存。第二个是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虽然公租房现在有可能是过剩的,但是从长远来讲,它是不过剩的,因为非户籍人口有了房子以后就会更多地消费。另外就是鼓励房地产的降价促销。房子像其他商品一样,都是通过竞争形成价格。那么,它过剩了就要降价,降价就会促销。我认为中央这个解决房地产库存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合理的。这是第三个方面。
第四,扩大有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就是“补短板”。那么,是谁扩大有效供给?我认为主要的还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企业也需要通过创新来扩大供给,但这里主要还是政府的责任,即通过扩大有效供给来“补短板”。首先是扶贫攻坚战。扶贫是政府要负的责任。还有一个就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效率,提高设备的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最终提高潜在增长率。这就是供给的政策。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这也是供给经济学、人类资源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突出人在教育上、生活上、医疗上的投入,这些都是增加对人的投入。那么,当人的投入增加了、人力资本的含量增加了,技术创新当然也会提高,供给也就会随之增加。这些都是从长期的角度来解决我们的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然后抓好农业生产,促使我们长期对农业十分重视,所以我们的农业从来没有出过问题。
最后一点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是非常突出的问题。2015年,金融上的风险包括:一些担保的机构和企业出了问题、股市剧烈的波动甚至崩盘等状况。很多的金融风险开始显山露水,怎么办?第一,要依法处理。出现了信用风险、信用问题,要依法处置,不能赖帐。第二,在政府债务化解方面,要全方位地监管,包括预警。关于股市的风险,我要给大家做一个重要的解释,就是中国金融的风险不是没有,还是有的,甚至有可能在某一个点上放大,形成连锁反应,所以必须要在监管上加大力度、加大整合,在预警方面下功夫。
这就是我们讲的五大任务。五大任务的方向是比较清楚的。所以,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些年累积下的问题、有可能集中爆发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化解这些问题来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结构性改革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动全面的、深化的改革。到“十三五”结束的时候,要把我们中国的新动力培育起来,要让新动力带领旧动力,要把我们的短板补齐,那么,我们中国的经济就会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第四篇: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1.1.7
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5年。
会议强调,5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主要是:注重把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注重把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政策执行力和发展活力;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会议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期趋势,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妥善加以解决。
会议强调,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三、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五、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六、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会议指出,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会议指出,完成明年经济工作各项任务,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
会议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着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第五篇: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2021)
每日强国之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迎接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稳定、稳定、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道路,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科技进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公平、更加安全。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深化改革的工作能力和定力还耐心,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智慧和魄力。
把握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持稳字当头、稳中有进,要把握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经济稳,人心稳、大局稳。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坚持统一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每次全会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握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导向
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深化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的重要路径。实践中,调整政策和推动深化改革把握好时度效。
稳定宏观经济
仍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契约精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深化改革,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民生政策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奏效。
总结
稳中有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总基调。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征途中,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进,完全有条件、有工作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中国经济巨轮一定能劈风斩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