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陕西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怎么看鲁迅文章淡出中学教材

时间:2019-05-14 13:5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陕西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怎么看鲁迅文章淡出中学教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陕西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怎么看鲁迅文章淡出中学教材》。

第一篇:2013陕西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怎么看鲁迅文章淡出中学教材

2013陕西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怎么看鲁迅文章淡出中学教材

在最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风筝》没了,近年教材中鲁迅文章一减再减。赞同“去鲁”者表示,鲁的文章对中学生太深刻;反对者则称,鲁迅作品是经典,代表“民族魂”;更有网友怀念曾学过的鲁迅文章。你怎么看?从小学到初中,大家对鲁迅的文章绝对不陌生。鲁迅的作品常常出现在中小学课本中,因此他也成为了中小学生最早认知的作家之一。不论是讲述童年故事的《闰土》、还是具有讽刺意义的《阿Q正传》、《孔乙己》到怀念故人的《记念刘和珍君》,这些选入中小学课本中的作品都极具文学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今天,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就来关注初一语文教材改革,鲁迅文章《风筝》被删引起的热议。

【新闻链接】

开学了,郑州市中小学生逐步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不过,拿到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老师们发现,课本出现了不小的变化: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是删掉了鲁迅的《风筝》。对此,专家称,鲁迅文章过于深刻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9月4日《河南商报》)【新闻评论】

又一次,网友在热议着鲁迅文章的“退出”,热议在表达着温情与敬意。关于“撤退”,围观者其实是在担心“鲁迅”从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中心逐渐淡出,这也因此成为无法被容忍的文化行为。在此种几乎一触即发的情感反射背后,隐藏的是固化的认知。观察者在为鲁迅争得课本中“应有”的分量与位置,也是希望现实的批判精神代际相传。

不难被辨析的常识在于:删除一篇鲁迅的散文,就代表着“民族魂”远离了中小学的课堂吗?鲁迅先生的现实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杂文和小说之中,并且,有新闻报道也表示,尽管人教版的初一上学期语文教材中鲁迅自己的文章减少一篇,但又增加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所占分量”其实并无多少区别,鲁迅先生依旧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顾名思义,教科书就是系统性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它也因此而兹事体大。但无论如何,其修订都不能偏离推陈出新的基本原则。鲁迅先生的作品自然非“陈旧之作”,但让更多的现代性文章进入中

小学的教科书中,这会是一种必然的修订趋势,也必然会对之前大量存在的鲁迅作品造成冲击。如此之下,一篇鲁迅散文的退出并不值得莫名惊诧。

较之鲁迅作品在教科书中的留存,我们不妨拥有一种被拓宽的视野。事实上,当其作品“撤退”每每引发争议,这已是看得见的昭示,所谓鲁迅,其实早已深刻融化于社会的文化传统中,他并不会因教科书事件而稍稍“消失”。有网友曾经在类似的“退出”新闻后留言:鲁迅会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退出”?我们无法回答此种虚拟的发问,但先生定会反对用单一的情感化来批判现实。

【新闻热议】

赵瑜:初中的孩子,大部分还停留在语言的基础训练以及修辞训练上,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重在接地气,有常识,且有趣味。鲁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岁以后写的,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伤逝》、《祥林嫂》等文章,不是孩子们能感知的。鲁迅是以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来评价世事,鲁迅的种种好,应该是成年后才能体味。让孩子过早接触鲁迅,不如让他们接触宫崎骏、自然科学以及课外活动。初中生的阅读,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多在知识、孩子气等浅表层面,一定年龄进行一定的阅读。别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渐次靠近思考边缘。他们的阅读,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强迫性,也不只是温暖和励志,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网友:虽然鲁迅的文章那时候确实不太懂,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很深刻,文章本来就是拿来品味的,鲁迅文章很多手法值得借鉴。要说不懂,更多的人应该是不懂文言吧。

洪烛:鲁迅对于中学生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使年少的读者在未来成长中有可能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至少,会给那些幼稚的心田播下理想主义的种籽。是否能如期发芽、开花、结果,尚不好说,但他们会知道,人类中的一种人,譬如鲁迅这种的,总是能超越自我的爱与恨、超越个人的乐与忧,而把视野与胸怀投向更多的人、更广大的人群……鲁迅之所以有大喜与大悲,因为他有大理想,即对全体中国人的关怀与期望。鲁迅之所以对旧中国的现状不满,因为这与他理想中的中国不符,他的理想对于现实有更高的要求与更多的希望,这无疑将有益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理想,或许正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有些中学生觉得读鲁迅太费劲,对鲁迅的人与文敬而远之。我想起自己读中学时,了解的鲁迅也只是鲁迅的一个侧面,甚至只是模糊的形象,远远不足以概括其全部。后来走向社会,体验到人生诸多酸甜苦辣,我心目中模糊的鲁迅,伴随我一起成长,逐渐变得清晰,变得丰富。当然,这一切都因为我在年少时

记住了鲁迅这个人。“文学是人学”,鲁迅的文章更是如此,是关于人生的学问。你了解了人生,也就了解了鲁迅。你理解了鲁迅,也就理解了自己。

文章来源:宝鸡人事考试网(http://baoji.offcn.com)

第二篇: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怎么看鲁迅文章淡出中学教材

赞同“去鲁”者表示,鲁的文章对中学生太深刻;反对者则称,鲁迅作品是经典,代表“民族魂”;更有网友怀念曾学过的鲁迅文章。你怎么看?从小学到初中,大家对鲁迅的文章绝对不陌生。鲁迅的作品常常出现在中小学课本中,因此他也成为了中小学生最早认知的作家之一。不论是讲述童年故事的《闰土》、还是具有讽刺意义的《阿Q正传》、《孔乙己》到怀念故人的《记念刘和珍君》,这些选入中小学课本中的作品都极具文学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今天,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就来关注初一语文教材改革,鲁迅文章《风筝》被删引起的热议。

【新闻链接】

开学了,郑州市中小学生逐步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不过,拿到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老师们发现,课本出现了不小的变化: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是删掉了鲁迅的《风筝》。对此,专家称,鲁迅文章过于深刻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9月4日《河南商报》)【新闻评论】

又一次,网友在热议着鲁迅文章的“退出”,热议在表达着温情与敬意。关于“撤退”,围观者其实是在担心“鲁迅”从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中心逐渐淡出,这也因此成为无法被容忍的文化行为。在此种几乎一触即发的情感反射背后,隐藏的是固化的认知。观察者在为鲁迅争得课本中“应有”的分量与位置,也是希望现实的批判精神代际相传。

不难被辨析的常识在于:删除一篇鲁迅的散文,就代表着“民族魂”远离了中小学的课堂吗?鲁迅先生的现实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杂文和小说之中,并且,有新闻报道也表示,尽管人教版的初一上学期语文教材中鲁迅自己的文章减少一篇,但又增加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所占分量”其实并无多少区别,鲁迅先生依旧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顾名思义,教科书就是系统性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它也因此而兹事体大。但无论如何,其修订都不能偏离推陈出新的基本原则。鲁迅先生的作品自然非“陈旧之作”,但让更多的现代性文章进入中小学的教科书中,这会是一种必然的修订趋势,也必然会对之前大量存在的鲁迅作品造成冲击。如此之下,一篇鲁迅散文的退出并不值得莫名惊诧。

较之鲁迅作品在教科书中的留存,我们不妨拥有一种被拓宽的视野。事实上,当其作品“撤退”每每引发争议,这已是看得见的昭示,所谓鲁迅,其实早已深刻融化于社会的文化传统中,他并不会因教科书事件而稍稍“消失”。有网友曾经在类似的“退出”新闻后留言:

鲁迅会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退出”?我们无法回答此种虚拟的发问,但先生定会反对用单一的情感化来批判现实。

【新闻热议】

赵瑜:初中的孩子,大部分还停留在语言的基础训练以及修辞训练上,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重在接地气,有常识,且有趣味。鲁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岁以后写的,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伤逝》、《祥林嫂》等文章,不是孩子们能感知的。鲁迅是以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来评价世事,鲁迅的种种好,应该是成年后才能体味。让孩子过早接触鲁迅,不如让他们接触宫崎骏、自然科学以及课外活动。初中生的阅读,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多在知识、孩子气等浅表层面,一定年龄进行一定的阅读。别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渐次靠近思考边缘。他们的阅读,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强迫性,也不只是温暖和励志,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网友:虽然鲁迅的文章那时候确实不太懂,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很深刻,文章本来就是拿来品味的,鲁迅文章很多手法值得借鉴。要说不懂,更多的人应该是不懂文言吧。

洪烛:鲁迅对于中学生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使年少的读者在未来成长中有可能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至少,会给那些幼稚的心田播下理想主义的种籽。是否能如期发芽、开花、结果,尚不好说,但他们会知道,人类中的一种人,譬如鲁迅这种的,总是能超越自我的爱与恨、超越个人的乐与忧,而把视野与胸怀投向更多的人、更广大的人群„„鲁迅之所以有大喜与大悲,因为他有大理想,即对全体中国人的关怀与期望。鲁迅之所以对旧中国的现状不满,因为这与他理想中的中国不符,他的理想对于现实有更高的要求与更多的希望,这无疑将有益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理想,或许正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有些中学生觉得读鲁迅太费劲,对鲁迅的人与文敬而远之。我想起自己读中学时,了解的鲁迅也只是鲁迅的一个侧面,甚至只是模糊的形象,远远不足以概括其全部。后来走向社会,体验到人生诸多酸甜苦辣,我心目中模糊的鲁迅,伴随我一起成长,逐渐变得清晰,变得丰富。当然,这一切都因为我在年少时记住了鲁迅这个人。“文学是人学”,鲁迅的文章更是如此,是关于人生的学问。你了解了人生,也就了解了鲁迅。你理解了鲁迅,也就理解了自己。

第三篇:湖南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怎么看鲁迅文章淡出中学教材

湖南事业单位招聘网

湖南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怎么看鲁迅文章淡出中学教材

在最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风筝》没了,近年教材中鲁迅文章一减再减。赞同“去鲁”者表示,鲁的文章对中学生太深刻;反对者则称,鲁迅作品是经典,代表“民族魂”;更有网友怀念曾学过的鲁迅文章。你怎么看?从小学到初中,大家对鲁迅的文章绝对不陌生。鲁迅的作品常常出现在中小学课本中,因此他也成为了中小学生最早认知的作家之一。不论是讲述童年故事的《闰土》、还是具有讽刺意义的《阿Q正传》、《孔乙己》到怀念故人的《记念刘和珍君》,这些选入中小学课本中的作品都极具文学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今天,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就来关注初一语文教材改革,鲁迅文章《风筝》被删引起的热议。

【新闻链接】

开学了,郑州市中小学生逐步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不过,拿到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老师们发现,课本出现了不小的变化: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是删掉了鲁迅的《风筝》。对此,专家称,鲁迅文章过于深刻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9月4日《河南商报》)【新闻评论】

又一次,网友在热议着鲁迅文章的“退出”,热议在表达着温情与敬意。关于“撤退”,围观者其实是在担心“鲁迅”从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中心逐渐淡出,这也因此成为无法被容忍的文化行为。在此种几乎一触即发的情感反射背后,隐藏的是固化的认知。观察者在为鲁迅争得课本中“应有”的分量与位置,也是希望现实的批判精神代际相传。

不难被辨析的常识在于:删除一篇鲁迅的散文,就代表着“民族魂”远离了中小学的课堂吗?鲁迅先生的现实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杂文和小说之中,并且,有新闻报道也表示,尽管人教版的初一上学期语文教材中鲁迅自己的文章减少一篇,但又增加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所占分量”其实并无多少区别,鲁迅先生依旧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顾名思义,教科书就是系统性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它也因此而兹事体大。但无论如何,其修订都不能偏离推陈出新的基本原则。鲁迅先生的作品自然非“陈旧之作”,但让更多的现代性文章进入中小学的教科书中,这会是一种必然的修订趋势,也必然会对之前大量存在的鲁迅作品造成冲击。如此之下,一篇鲁迅散文的退出并不值得莫名惊诧。

较之鲁迅作品在教科书中的留存,我们不妨拥有一种被拓宽的视野。事实上,当其作品湖南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_湖南事业单位招聘网

湖南事业单位招聘网

“撤退”每每引发争议,这已是看得见的昭示,所谓鲁迅,其实早已深刻融化于社会的文化传统中,他并不会因教科书事件而稍稍“消失”。有网友曾经在类似的“退出”新闻后留言:鲁迅会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退出”?我们无法回答此种虚拟的发问,但先生定会反对用单一的情感化来批判现实。

【新闻热议】

赵瑜:初中的孩子,大部分还停留在语言的基础训练以及修辞训练上,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重在接地气,有常识,且有趣味。鲁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岁以后写的,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伤逝》、《祥林嫂》等文章,不是孩子们能感知的。鲁迅是以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来评价世事,鲁迅的种种好,应该是成年后才能体味。让孩子过早接触鲁迅,不如让他们接触宫崎骏、自然科学以及课外活动。初中生的阅读,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多在知识、孩子气等浅表层面,一定年龄进行一定的阅读。别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渐次靠近思考边缘。他们的阅读,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强迫性,也不只是温暖和励志,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网友:虽然鲁迅的文章那时候确实不太懂,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很深刻,文章本来就是拿来品味的,鲁迅文章很多手法值得借鉴。要说不懂,更多的人应该是不懂文言吧。

洪烛:鲁迅对于中学生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使年少的读者在未来成长中有可能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至少,会给那些幼稚的心田播下理想主义的种籽。是否能如期发芽、开花、结果,尚不好说,但他们会知道,人类中的一种人,譬如鲁迅这种的,总是能超越自我的爱与恨、超越个人的乐与忧,而把视野与胸怀投向更多的人、更广大的人群„„鲁迅之所以有大喜与大悲,因为他有大理想,即对全体中国人的关怀与期望。鲁迅之所以对旧中国的现状不满,因为这与他理想中的中国不符,他的理想对于现实有更高的要求与更多的希望,这无疑将有益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理想,或许正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有些中学生觉得读鲁迅太费劲,对鲁迅的人与文敬而远之。我想起自己读中学时,了解的鲁迅也只是鲁迅的一个侧面,甚至只是模糊的形象,远远不足以概括其全部。后来走向社会,体验到人生诸多酸甜苦辣,我心目中模糊的鲁迅,伴随我一起成长,逐渐变得清晰,变得丰富。当然,这一切都因为我在年少时记住了鲁迅这个人。“文学是人学”,鲁迅的文章更是如此,是关于人生的学问。你了解了人生,也就了解了鲁迅。你理解了鲁迅,也就理解了自己。

湖南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_湖南事业单位招聘网

第四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怎么看鲁迅文章淡出中学教材

【导读】: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wuhu.offcn.com为您提供: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怎么看鲁迅文章淡出中学教材,欢迎加入公务员QQ群:242808680。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简章(网校4折起)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简章(面授)

在最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风筝》没了,近年教材中鲁迅文章一减再减。赞同“去鲁”者表示,鲁的文章对中学生太深刻;反对者则称,鲁迅作品是经典,代表“民族魂”;更有网友怀念曾学过的鲁迅文章。你怎么看?从小学到初中,大家对鲁迅的文章绝对不陌生。鲁迅的作品常常出现在中小学课本中,因此他也成为了中小学生最早认知的作家之一。不论是讲述童年故事的《闰土》、还是具有讽刺意义的《阿Q正传》、《孔乙己》到怀念故人的《记念刘和珍君》,这些选入中小学课本中的作品都极具文学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今天,申论热点就来关注初一语文教材改革,鲁迅文章《风筝》被删引起的热议。

【新闻链接】

开学了,郑州市中小学生逐步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不过,拿到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老师们发现,课本出现了不小的变化: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是删掉了鲁迅的《风筝》。对此,专家称,鲁迅文章过于深刻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9月4日《河南商报》)

【新闻评论】

又一次,网友在热议着鲁迅文章的“退出”,热议在表达着温情与敬意。关于“撤退”,围观者其实是在担心“鲁迅”从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中心逐渐淡出,这也因此成为无法被容忍的文化行为。在此种几乎一触即发的情感反射背后,隐藏的是固化的认知。观察者在为鲁迅争得课本中“应有”的分量与位置,也是希望现实的批判精神代际相传。

不难被辨析的常识在于:删除一篇鲁迅的散文,就代表着“民族魂”远离了中小学的课堂吗?鲁迅先生的现实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杂文和小说之中,并且,有新闻报道也表示,尽管人教版的初一上学期语文教材中鲁迅自己的文章减少一篇,但又增加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所占分量”其实并无多少区别,鲁迅先生依旧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顾名思义,教科书就是系统性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它也因此而兹事体大。但无论如何,其修订都不能偏离推陈出新的基本原则。鲁迅先生的作品自然非“陈旧之作”,但让更多的现代性文章进入中小学的教科书中,这会是一种必然的修订趋势,也必然会对之前大量存在的鲁迅作品造成冲击。如此之下,一篇鲁迅散文的退出并不值得莫名惊诧。

较之鲁迅作品在教科书中的留存,我们不妨拥有一种被拓宽的视野。事实上,当其作品“撤退”每每引发争议,这已是看得见的昭示,所谓鲁迅,其实早已深刻融化于社会的文化传统中,他并不会因教科书事件而稍稍“消失”。有网友曾经在类似的“退出”新闻后留言:鲁迅会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退出”?我们无法回答此种虚拟的发问,但先生定会反对用单一的情感化来批判现实。

【新闻热议】

赵瑜:初中的孩子,大部分还停留在语言的基础训练以及修辞训练上,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重在接地气,有常识,且有趣味。鲁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岁以后写的,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伤逝》、《祥林嫂》等文章,不是孩子们能感知的。鲁迅是以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来评价世事,鲁迅的种种好,应该是成年后才能体味。让孩子过早接触鲁迅,不如让他们接触宫崎骏、自然科学以及课外活动。初中生的阅读,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多在知识、孩子气等浅表层面,一定年龄进行一定的阅读。别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渐次靠近思考边缘。他们的阅读,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强迫性,也不只是温暖和励志,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网友:虽然鲁迅的文章那时候确实不太懂,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很深刻,文章本来就是拿来品味的,鲁迅文章很多手法值得借鉴。要说不懂,更多的人应该是不懂文言吧。

洪烛:鲁迅对于中学生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使年少的读者在未来成长中有可能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至少,会给那些幼稚的心田播下理想主义的种籽。是否能如期发芽、开花、结果,尚不好说,但他们会知道,人类中的一种人,譬如鲁迅这种的,总是能超越自我的爱与恨、超越个人的乐与忧,而把视野与胸怀投向更多的人、更广大的人群„„鲁迅之所以有大喜与大悲,因为他有大理想,即对全体中国人的关怀与期望。鲁迅之所以对旧中国的现状不满,因为这与他理想中的中国不符,他的理想对于现实有更高的要求与更多的希望,这无疑将有益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理想,或许正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有些中学生觉得读鲁迅太费劲,对鲁迅的人与文敬而远之。我想起自己读中学时,了解的鲁迅也只是鲁迅的一个侧面,甚至只是模糊的形象,远远不足以概括其全部。后来走向社会,体验到人生诸多酸甜苦辣,我心目中模糊的鲁迅,伴随我一起成长,逐渐变得清晰,变得丰富。当然,这一切都因为我在年少时记住了鲁迅这个人。“文学是人学”,鲁迅的文章更是如此,是关于人生的学问。你了解了人生,也就了解了鲁迅。你理解了鲁迅,也就理解了自己。

更多内容查看: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安徽人事考试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本篇文章来源于:公务员考试免费资料 详细出处参考:http://wuhu.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第五篇:2014陕西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节俭—现代生活新方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陕西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节俭—现代生活新方式

烟台大学7名保洁员——吃剩饭倡节约,不丢人!从2013年夏天,这7位保洁员在学生间火了。如今,“崇尚节约,摒弃浪费”已经成为烟台大学校园的一种风尚。计算机学院学生王颖颖近期曾挨桌统计“光盘率”,“数了100份,97份剩饭为零。”王颖颖说,连续几天他们都来做这样的统计,“光盘率”都达到了97%以上。据统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烟台大学各个餐厅每天的泔水比过去减少了2/3。

其实,我们一直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在我们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修身,则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齐家,则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治国,则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可以说,节俭一直我们的优良传统,勤劳从来是我们的文化基因。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虽然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适当享受可以理解,但这决不能成为丢掉勤俭这个传家宝的理由。且不论农村仍有一亿多扶贫对象,也不说人均GDP尚在世界百位之后,任何时候富裕都不是浪费的通行证,我们又怎能未富先奢?更何况,一个人可以有消费的自由,但是绝没有浪费的权利,又怎能大肆挥霍社会资源? 无论是古人告诫“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还是市场经济鼻祖亚当·斯密指出“奢侈是公众的敌人,节俭是社会的恩人”,都在强调厉行节约的极端重要性。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躬行节俭,13亿人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从这个意义而言,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素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也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

烟台大学七名保洁员用震撼性的“吃剩饭”的举止,给大家作出了掷地有声的节俭榜样,让大家用眼睛看到,一餐一饮、每一粒粮食,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是平等的物质的客观存在,平等善待每一点有用的物质,就能做到物质效用和效应最大化,花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情,节俭就这样在大家的意识中,迸发出鲜活的力量,创造出蔚为壮观的节俭效应。此举应该成为社会化动作,成为未来的社会性格。

下载2013陕西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怎么看鲁迅文章淡出中学教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陕西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怎么看鲁迅文章淡出中学教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

    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治理海外代购乱象 更多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请关注: http://sh.offcn.com/html/shiyedanwei/ 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26601943 本次编辑由中公教育上海......

    我看教材删减鲁迅文章现状(模版)

    我看教材删减鲁迅文章现状 教师教育学院 07021415 胡燕尔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作为中国文坛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文章感染了一代又一......

    2018事业单位申论热点:“事业单位文章写作技巧——定结构”

    文章写作中,具体的写作技巧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提升的,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章写作过程中的遣词造句,文字驾驭,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是无从谈起的。但是在文章写作中,有一......

    2016江苏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2016江苏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江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申论文章《热点预测》,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

    2013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优秀范文五篇]

    2013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呼吸保卫战”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开始已经进入备考阶段,陕西京佳教育为帮助考生更高效的备考2013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特为备考的考生搜集和整理了大......

    2014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经济普查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经济普查 【背景链接】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从2014年1月1日正式启动。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约300万名普查......

    2013陕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申论热点:大学生读《弟子规》又有何妨

    2013陕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申论热点:大学生读《弟子规》又有何妨 【新闻链接】 中山大学校方首次要求,新生在暑假期间阅读《弟子规》并写读后感。中大哲学系知名教授袁伟时发表......

    2013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3(小编推荐)

    2013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高价采购 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开始已经进入备考阶段,陕西京佳教育为帮助考生更高效的备考2013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特为备考的考生搜集和整理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