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全文
最新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全文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3500元 2011年9月1日施行
(2011-07-01 16:27:5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八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1年6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11年6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五次修正 根据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六次修正)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
四、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五、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
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二、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三、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第七条 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第八条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具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第九条 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款,都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由纳税义务人在次月十五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由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三十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纳税义务人在一年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每次所得后的十五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应当在年度终了后三十日内,将应纳的税款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第十条 各项所得的计算,以人民币为单位。所得为外国货币的,按照国家外汇管理机关规定的外汇牌价折合成人民币缴纳税款。
第十一条 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百分之二的手续费。
第十二条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开征、减征、停征个人所得税及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国务院根据本法制定实施条例。
第十五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不超过1500元的 3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以及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1 不超过15000元的 5 2 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30 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35(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新个人所得税法知识解读
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8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7月19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600号国务院令,发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为帮助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大众了解新个人所得税法,现将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主要背景和必要性?
答: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施行以来,在调节收入分配、组织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现行个人所得税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采用分类税制模式,税率结构较为复杂,工薪所得税率级次过多,低档税率的级距较短,难以充分体现公平负担的原则等。其中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减除费用标准偏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的要求,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必要对个人所得税法做相应修改。
二、此次修改税法将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确定为3500元/月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从国际上看,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一般是参考一定时期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情况来确定,并随着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支出的变化而适时动态调整。我国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减除费用标准主要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测算依据。据统计,2010年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23元/月,按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1.93人计算,城镇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消费性支出为2167元/月。2011年按平均增长10%测算,城镇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月消费支出为2384元。《决定》将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3500元/月,纳税人纳税负担普遍减轻,工薪收入者的纳税面由目前的约28%下降到约7.7%,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
三、为什么在全国适用统一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
答:在全国适用统一的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主要考虑:一是我国是法制统一的国家,税收法制是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实行全国统一的税收政策。二是个人所得税法设定的减除费用标准,是参照全社会平均消费支出情况确定的,总体上反映了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在大城市生活,经济成本高,生活开支多,但居民收入水平也较高,负担能力相对较强,而且机会多,享受到的各种社会公共服务也多。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性非常大,户籍地和工作地很可能不在一个地方,如果不实行统一的标准,可能会出现税源不正常转移,将加大征收管理难度。同时也不利于人才流动。此外,从国际经验看,一般都采用全国统一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而不实行差别政策。
四、减除费用标准是否考虑了家庭负担情况?
答: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在确定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时,已经考虑了纳税人家庭负担因素。比如,此次调整减除费用标准,就是按照每一就业者供养1.93人,测算就业者负担的平均费用支出水平。
五、此次修改税法后,涉外人员附加减除费用如何调整?
答: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涉外人员”),在按税法规定减除费用标准基础上,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的附加减除费用标准是每月2800元,即涉外人员每月在减除20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2800元的费用,减除费用的总额为4800元。考虑到现行涉外人员工资、薪金所得总的减除费用标准高于境内中国公民,从税收公平的原则出发,应逐步统一内、外人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因此,此次修改《实施条例》时采取与2008年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相同的做法,在涉外人员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的同时,将其附加减除费用标准由2800元/月调整为1300元/月,这样,涉外人员总的减除费用标准保持现行4800元/月不变。
六、除了调整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费用减除标准,还有哪些纳税人的费用减除标准需要同步调整?
答: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将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费用减除标准由原每人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为公平税负,还需要对两类纳税人的必要减除费用进行相应调整:一是对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必要减除费用,已经在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中明确,将其必要减除费用由每人每月2000元调整到3500元;二是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的必要减除费用,通过财政部、税务总局的规范性文件,明确其由每人每月2000元调整到3500元。
七、修改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的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将工资、薪金所得项目适用税率级次由9级简并为7级?
答: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设计的主要原则:一是减少纳税级次,逐步简化税制;二是适当降低最低档税率,拉大低档次税率级距,避免中低收入者税负累进过快;三是维持最高档税率不变,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四是税负变化公平,避免出现较高收入者减税幅度高于较低收入者的减税幅度,防止税负增减幅度倒挂现象;五是税负变化平滑,避免出现税负陡升陡降的凸点现象;六是税负升降临界点适当。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由9级简并为7级的主要考虑:现行工资薪金所得9级超额累进税率存在级次过多、低档税率级距累进过快等问题,有必要对税率级次级距进行适当调整,减少税率级次,调整级距。按照7级税率设计的方案,既减少了税率级次,又使不同收入纳税人的税负增减变化较为平滑。体现了中央关于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的要求,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避免了税率级次减少过多,纳税人税负波动过大,纳税人增减的税负不均衡,甚至税负增幅倒挂等问题。
八、为什么要同步调整生产经营所得税率表?
答:工薪所得项目税率级次级距调整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纳税人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纳税人与工薪所得纳税人的税负相比出现较大差距。因此,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综合考虑个体工商户与工薪所得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的平衡问题,在维持现行5级税率级次不变的前提下,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表的各档级距做了相应调整,如将生产经营所得税率表第一级级距由年应纳税所得额5000元以内调整为15000元以内,第五级级距由年应纳税所得额50000元以上调整为100000元以上。经过上述调整,减轻了个体工商户和承包承租经营者的税收负担,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以下的纳税人平均降幅约40%,最大降幅是57%,有利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和承包承租经营者的发展。
需要说明,从名义税率上看,个体工商户的税负似乎略高于工薪收入者或小企业,但个体工商户与另外两者相比,在征税方式上具有不同之处:一是工薪所得是按月代扣代缴,个体工商户是按年征税,自行申报;二是个体工商户只征一道个人所得税,小企业除征企业所得税外,其股息红利分配给个人时,还要再征一道个人所得税;三是工薪所得是定额减除费用3500元/月,个体工商户业主除可享受3500元/月的减除费用外,其生产经营的成本费用是可据实扣除的;四是从实际征管情况看,大多数个体工商户均采取核定征税的方式,其实际税负往往低于名义税率。
九、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为什么要延长申报缴纳税款时间?
答: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每月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间为次月7日内,而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其他税种的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间一般为次月15日内。由于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间不一致,造成了有些扣缴义务人、纳税人在一个月内要办理两次申报缴纳税款手续,增加了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的办税负担。为方便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办税,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将扣缴义务人、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限由现行的次月7日内延长至15日内,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间一致。
十、为什么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11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
答:为使广大纳税人尽快得到减税实惠,又确保在具体实施中能够征管到位和便于操作,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从2011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第一,从立法程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个人所得税法后,国务院需要一定时间重新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二,从技术准备看,新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通过后,税务机关需要对个人所得税征管软件和代扣代缴软件程序进行调整、测试和人员培训,已实行全员全额明细申报的约500万户扣缴义务人也要对代扣代缴软件进行调整,还要进行核实,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一定时间。
第三,从配套政策和征管操作看,为配合新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执行,财税部门需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下发具体征管操作规定,并对税务系统、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进行广泛宣传、辅导和培训,这些工作也需要一定时间。
从以往惯例看,2005年和2007年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通过后,均留出2个多月准备时间。在本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内容多于以往,准备工作量加大的情况下,只留了两个月的准备时间,需要在此期间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以确保税法的顺利、平稳实施。
十一、9月1日前后的工资、薪金所得如何适用新老税法的规定?
答: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均规定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具体到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而言,是指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后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前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无论税款是否在2011年9月1日以后申报入库,均应适用税法修改前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照以上口径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举例:我国公民韩先生在某一公司工作,2011年12月3日取得工资收入3400元,当月又一次取得年终奖金24100元,其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韩先生因当月工资不足3500元,可用其取得的奖金收入24100元补足其差额部分100元,剩余24000元除以12个月,得出月均收入2000元,其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0%和105元。
应纳税额=(24100+3400-3500)×10%-105=2295元
十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如何适用新老税法的规定?
答:按照税法规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的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新的个人所得税法自9月1日起开始实施,鉴于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按年度计算,而且是在一个完整的纳税年度产生的,这就需要分段计算应纳税额,即:9月1日前适用税法修改前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9月1日(含)后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
年终汇算清缴分段计算应纳税额时,需要分步进行:①按照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②计算前8个月应纳税额:前8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前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8/12;③计算后4个月应纳税额:后4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后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4/12;④全年应纳税额=前8个月应纳税额+后4个月应纳税额。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也是比照这个计算方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要注意的是,这个计算方法仅适用于纳税人2011年的生产经营所得,2012年以后则按照税法规定全年适用统一的税率。
举例:如某个人独资企业按照税法和相关规定计算出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45000元(注:按照财税〔2011〕62号文件规定,在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时,投资者本人后四个月的费用扣除标准为每月3500元),则其全年应纳税额计算如下:
2011年前8个月应纳税额=(45000×30%-4250)×8/12=6166.67元
2011后4个月应纳税额=(45000×20%-3750)×4/12=1750元
全年应纳税额=6166.67+1750=7916.67元
十三、为什么对生产经营所得采取分段计算方法?
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生产经营所得是根据一个完整纳税年度产生的实际所得,实行按年计算应纳税额、平时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方法。由于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9月1日起施行,为使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能够切实享受今年后四个月的减税优惠,需要在汇算清缴时对其2011年度的应纳税额实行分段计算。
因此,在根据税法相关规定计算2011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时,涉及个体工商户、投资者个人的费用扣除标准应区分前8个月和后4个月,分别按照修改前、后税法的规定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分段计算应纳税额,即将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按修改前、后税率表对应的税率算出两个全年应纳税额,再分别乘以修改前、后税率表在全年适用的时间比例,并相加得出全年的应纳税额。
十四、近年来税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有何成效?下一步税务机关在加强高收入者征管方面有什么举措?
答:近年来,税务部门一直致力于采取措施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点加强高收入者财产性所得项目征管。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1月1日起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全年扣缴税款43.10亿元,人均缴纳税额11.84万元,其中预扣个人税额最高的为1亿多元,体现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不断完善拍卖所得、股权转让所得、房屋转让所得等高收入者财产性所得个人所得税征管措施,带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个人所得税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91%。二是切实加强高收入者日常税源监控。通过推广应用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加强日常税源管理。积极推进年所得12万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常态化,自行纳税申报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度缴纳税款占个人所得税当年收入的35%,人均应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此外,部分地区税务部门积极开展与房屋登记、股权变更登记部门的合作,实现了房屋转让所得和股权变更涉税信息传递的税源监控。三是积极加强私营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强法人企业向投资者分配股息、红利扣缴税款的管理,对非法人企业实行建账管理,明确规定对税务师、会计师、律师、资产评估和房地产估价等高收入者集中的鉴证类中介机构不得实行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四是坚持开展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每年均在税收专项检查中布置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检查,堵塞税收漏洞,减少了收入流失。
下一步,税务部门将继续把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征管基础,完善征管手段,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主要措施: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加强涉税信息的获取和应用,逐步掌握高收入者经济活动和税源分布特点和收入获取规律等情况。二是要综合运用日常税源管理和纳税评估等征管手段,以非劳动所得(主要是财产性所得和资本性所得)为重点,继续加强对高收入者主要所得项目以及高收入行业和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三是要继续开展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检查,依法严厉打击偷逃个人所得税行为。
第二篇:个人所得税法相关条款
附件1:个人所得税法相关条款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特定行业是指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行业;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计征方式,是指特定行业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预缴,自终了之日起30日内,合计其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再按12个月平均并计算实际应纳的税款,多退少补”。《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在终了后3个月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2、《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第二条规定,企业采用报销私家车燃油费等方式向职工发放交通补贴的行为,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扣除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如当地政府未制定公务费用扣除标准,按交通费用全额的30%作为个人收入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通讯补贴,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扣除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如当地政府未制定公务费用扣除标准,按通讯费用全额的20%作为个人收入扣缴个人所得税。
5、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减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陕财税[2011]71号)有关减免政策:“持有县(区)以上民政部门、残联有效证件或证明的烈属、孤老人员和残疾人取得的下列所得,分别享受个人所得税政策减免: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月应纳税所得额2500元以下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500元不足4500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500元的部分,不再给予减征照顾”。
第三篇:个人所得税法论文[
个人所得税法论文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征管环节存在一定缺陷,征管水平也有待提高。本文针对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及征管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个人所得税改革提出建议及思路,以期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公平收入分配的职能。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公平原则
一、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北京市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为例
(一)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
截至2007年4月2日申报期结束,北京市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自行申报人数达到25.5万人。尽管如此,北京个人所得税申报的实施过程并不顺利。据北京市地税局统计,截至3月15日.全市只有13万人办理了自行纳税申报,有将近一半的纳税人在申报期截止前的半个多月内才进行了自行申报。这与税务部门在首轮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过程中政策宣传不到位不无关系。目前.我国基层税收宣传是加强基层税收征管模式建设的有力手段,但基层税务机关普遍存在着宣传无经费、手段老化、形式简单、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高收入者偷逃税问题严重
从北京市个人所得税已申报人员的结构上看,工薪阶层成为“主角”.而那些本应成为个税申报“主体”的人,比如私企老板、娱乐明星等高收入群体和那些高收入人群相对集中的行业,反倒是应者寥寥,申报人数相对较少,使得个人所得税变成了调节普通劳动者工薪收入的主要手段,这与监管不严和查处不力等有直接关系。
(三)不同阶层、群体的真实收入不易确定
目前北京市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出现法人支付单位“多头开户”普遍化、个人收入主体现金化的现象,同时税务机关的计算机未能实现与海关、企业、银行、商场、工商等外部单位的联网,税务部门所掌握的纳税人纳税信息太少,第三方又不承担向税务部门提供信息的义务,这样,税务机关要掌握纳税人的真实收入是很困难的。
(四)税务机关监督力度不足
在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过程中,征收部门如何根据管理部门的征前审核.纳税评估以及稽查部门的稽查结论征收税款、收缴滞纳金和罚款.管理部门如何根据征收部门的征收情况和稽查部门的稽查情况实施管理,稽查部门如何根据征收部门的征收情况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情况选案稽查.以及征收、管理.稽查三者之间的资料如何传递等都存在问题,各机构间的协作不畅,既不利于岗位公平,也加大了税收征收成本。
二、在公平原则下完善个人所得税
(一)从税制角度完善个人所得税
1.申报主体的确定。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以个人为纳税申报主体的方式,而仅根据纳税人本人的收入很难确定其真实的纳税能力,必须结合家庭实际情况才能确定。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是以家庭为纳税申报主体。选择个人所得税家庭申报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根据综合能力来征税,实现相同收入的家庭缴纳相同的个人所得税,比较符合公平的原则.并且可以家庭为单位实现一定的社会政策,如对老年人、儿童的加计扣除,对购房贷款、购买保险、捐赠的项目给予一定的优惠等等。
2.扣除标准的完善。费用扣除标准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纳税人税收负担的重要因素和衡量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费用扣除的设计上应注意考虑不同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扣除标准和其他单项扣除。(1)个人宽免。各国税法对生计费用的正式用词为”个人宽免”。生计费用扣除是为了能使纳税人维持正常的基本生活,保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到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效应问题。就我国而言.除了纳税人个人的必要生计扣除,还要考虑小孩的抚养和老人的赡养.力争做到科学合理。(2)费用扣除指数化。现行费用扣除方法以固定数额为依据,不与物价指数挂钩,使税制缺乏应有的弹性。税前扣除标准应是动态的,政府需要随着社会物价指数的变化适时调整而不能固定不变。实行指数化的扣除标准可以剔除通货膨胀对个人所得的实际影响。实行费用扣除标准指数化,将个人所得税的扣除费用与物价指数挂钩.每年按当年综合物价指数调整公布费用扣除数额,可以消除物价指数变动对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影响.保证税收负担水平相对稳定。
3.税率的优化。从理论上讲,公平原则要求税率档次应该多.边际税率应该高。然而很高的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会助长人们偷逃税收的动机.使偷逃税现象不断增加,实际征收的税收反而减少:同时,也压抑了纳税人的劳动热情,给
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为此.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纷纷调低税率、减少档次。为了使我国个人所得税与国际惯例相衔接,应把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合并和简化,设计3~5级的超额累进税率,合理界定级距,同时略微下调税率水平。对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一定限额以上征收的附加税,其实行的累进税率也应按同一思路调整。具体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的真实成本增加很快,免征额和初始税率应该相互配合,在提高免征额的同时提高初始税率,比如提高到10%.这样可以真正照顾到低收入者。应简化累进级数.针对低收入者、中下收入者、中上收入者、高收入者和超高收入者五类群体设计五级累进税率。对于累进路线.建议采取有波动的减速累进路线模式,即“相对较低的最高边际税率配以相对较宽的级距”。其特点是:累进起点与终点之间各档税率是减速(以等差递减)累进,相对较低的最高边际税率,各个级距的应纳税所得额也有所扩大。这样税负增长比较“温和”,既有利于纵向公平,又不至于使高收入者产生过多抵触情绪。
4.减免税项目的规范。对国债利息征税是各国的普遍做法,因为购买政府国债既是一种投资,而且是一种无风险投资,其收益是固定的。对证券交易所得征税也是各国的通行做法.如果对资本收益免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个人所得税的累退性,因为通常只有高收入人群才有能力获得资本收益,该优惠措施会损害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程度。对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福利费等也应全部计入个人收入中,借以衡量纳税人真正的纳税能力,也有利于分配领域的规范化。实行免税时应该有可靠的论据,并尽可能减少减免税项目。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如宽免、扣除等形式来实现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
(二)从征管层面完善个人所得税
1.降低纳税遵从成本,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降低纳税遵从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办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目前,我国现有的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还存在流程不畅、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在此次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中,过程繁琐、没有时间办理是纳税人抱怨最多的一项,过高的遵从成本通常会使纳税人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切实降低纳税遵从成本.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是当前做好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优化税前服务.通过各种方式加大税收宣传、教育,使纳税人在办税前对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征纳程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税法和有关税收知识;通过
计算机网络等渠道公开各种税收政策法规和税收表格等信息,让纳税人方便、快捷地获得。其次,优化办税中的服务,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办税效率,节省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就个人所得税而言,应推行多元化的申报纳税方式。如设置办税服务厅,开展”一窗式”服务,为纳税人提供优良的办税环境;采用各种信息技术.为纳税人提供网上申报、电话申报等申报方式.开发利用科学的申报软件。
2.构建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加强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税源监控的重点是有效的税源户籍管理、财务核算管理、资金周转管理和流转额的控管等。重点抓紧对高收入人员的税收监控,实施切实有效的重点纳税人监控制度,是确保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有效实现的关键环节。首先,要选择典型的、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在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中占据一定份额以及容易发生偷逃税行为、需重点监管的单位和个人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并不断扩大监控建档面。其次,要对重点监控单位和个人采取一定的特殊管理手段,如要求其在纳税申报时主动向税务机关报告全部收入情况和财产拥有状况等。再次,要对监控档案认真开展对比分析,对从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主管税务机关内部可设立个人收入评估机构,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进行严格审查,对于隐瞒收入和不主动进行纳税申报的,依法严肃惩处,增大偷逃税者的预期风险和机会成本,建立纳税不诚信记录并予以公告,加大媒体、舆论对公众人物在自行申报中监督的作用,使纳税人不敢以身试法。
3.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协税网络。通过税务部门与银行、海关、工商等部门之间以及与纳税人之间的联网,可以有效提高税务部门捕捉、控制信息的能力。对于个人所得税而言.应尽快建立个人所得税信息共享制度,构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登记和监控的电子化体系。全面推进税务机关与银行、海关、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制度,在存款实名制的基础上,由银行、房管、证券、期货定期向税务部门传送纳税人在不动产、储蓄、交易等方面的收入信息;证监部门向税务机关传递核准的分配方案等信息,以便掌握个人股东的股息、红利分配的税源信息;发展改革委员会、金融部门传递企业申请发行企业债券的审批情况等信息,以便掌握个人投资者的债券利息兑付的税源信息等等.最大限度地掌握纳税人的收入来源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同时,税务部门将自动申报纳税的纳税人的信用提供给金融机构、证券公司等部门,比如对连续自行纳税申报的纳税人的完税信息,累计它们的信用度.当纳税人进行银行贷款和证券买卖的时候,可以完税凭证作为一种信用依据,为其在贷款、投保等方面提供便利:将自行纳
税申报与日后能享受到的社会保障正向相关化。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在老年时期可以根据自己所尽纳税义务的多少享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在建立个人所得税协税网络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能够协调各部门职能的机构或平台,该角色可由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担任。建立这样的平台不仅可以为协税网络提供一些支持和服务,也可以在各部门合作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制约和监督。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题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25道)
1.下列人员中属于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义务人的是(B)。(《辅导讲话》P123)A.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C.在中国境内定居的外国侨民
2.下列所得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是(C)。(《辅导讲话》P124)A.中国公民在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工作取得的薪水
B.中国专家将专利权提供给韩国境内公司使用取得的所得 C.日本公民受雇于中国境内的中日合资公司取得的工资 3.在我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一年而未超过五年的个人,适用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是(C)。(《辅导讲话》P146)
A.应就来源于中国境内外所得纳税 B.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纳税
C.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只就由中国境内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支付的部分纳税 4.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是(C)。(《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A.20%的比例税率
B.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C.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5.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工资薪金费用减除标准是(B)(《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A.1600元 B.3500元 C.4000元
6.外籍人员和在境外工作的中国公民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可以享受附加减除费用的照顾,附加减除费用的标准为在每月减除3500元的基础上,再减除(A)元。(《辅导讲话》P132-133)
A.1300 B.1600 C.2800 7.下列所得项目中,属于一次收入畸高而要加成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是(B)。(《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A.稿酬所得 B.劳务报酬所得 C.财产转让所得
8.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中,不属于稿酬所得征税范围的是(B)。(《辅导讲话》P125)A.文学作品发表取得的所得
B.文学作品手稿原件公开拍卖的所得 C.摄影作品出版取得的所得
9.下列所得属于劳务报酬所得的是(A)。(《辅导讲话》P125)A.个人按照客户的要求从事装潢设计服务取得的所得 B.个人提供专有技术获得的报酬 D.个人出租财产取得的收入
10.张某一次性取得劳务报酬8万元,通过希望工程全部捐赠给某贫困山区,为此,该个人(A)。(《辅导讲话》P134)A.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B.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8960元 C.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1200元
11.下列对“三险一金”描述不正确的是(B)。(《辅导讲话》P134)A.“三险一金”允许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B.“三险一金”必须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后扣除
C.“三险一金”是指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12.某演员参加营业性演出,一次获得表演收入50000元,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的税额为(B)。(《辅导讲话》P129)
A.8000元 B.10000元 C.12000元 13.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按(B)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辅导讲话》P137)A.工资、薪金所得 B.劳务报酬 C.偶然所得 14.股息、利息、红利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C)。(《辅导讲话》P132)A.每年收入额 B.每月度收入额 C.每次收入额 15.下列各项所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扣减任何费用的有(A)。(《辅导讲话》P132)A.偶然所得 B.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C.财产转让所得
16.对于省级人民政府颁布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应当(A)。(《辅导讲话》P144)
A.免征个人所得税
B.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C.实行“免一减二”的个人所得税优惠
17.下列所得按年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C)。(《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A.劳务报酬所得 B.中奖所得 C.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18.对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手续费的比例是(B)。(《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一条)
A.1% B.2% C.3% 19.下列项目中,按照规定可以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是(B)。(《辅导讲话》P131-132)A.2008年1至9月期间产生的银行结算利息 B.2008年10月9日以后产生的银行结算利息 C.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20.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每月扣缴税款上缴国库的期限为(A)。(《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A.次月15日内 B.次月10日内 C.次月7日内
2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在终了后(C)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辅导讲话》P149-150)
A.30日 B.2个月 C.3个月
22.两人以上共同取得同一项目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计税方法为(A)。(《辅导讲话》P143)A.先确定每个人分得的收入,后分别减除费用,再计算各自应纳税款
B.先以总收入减除费用,后确定每个人分得的收入,再计算各自的应纳税款 C.先以总收入计算应纳税款,再根据总收入扣除应纳税款后的余额来区分每个人应分得的收入
23.个人取得的所得,难以界定应纳税所得项目的,由(C)。(《辅导讲话》P131)A.扣缴义务人确定 B.纳税人自行确定 C.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24.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缴纳方法是(C)。(《辅导讲话》P151)
A.按季代扣代缴 B.按年一次性缴纳
C.按年计算,分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2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包括(A)。(《辅导讲话》P149)A.代扣代缴和个人自行申报
B.代扣代缴和由税务机关上门征收
C.个人自行申报和由税务机关上门征收
二、多项选择题(10道)
1.个人所得税采用按次征税的应税所得项目有(BCD)。(《辅导讲话》P133)A.工资、薪金所得 B.劳务报酬所得 C.财产租赁所得 D.稿酬所得
2.在确定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采用比例扣除20%费用的所得项目有(ACD)。(《辅导讲话》P131-132)
A.在4000元以上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B.在4000元以上的财产转让所得 C.在4000元以上的劳务报酬所得 D.在4000元以上的稿酬所得 3.以下各项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形式的有(ABD)。(《辅导讲话》P128-129)A.工资、薪金所得 B.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C.劳动报酬所得 D.承包承租经营所得。4.下列财产转让所得中要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有(ABD)。(《辅导讲话》P126)A.土地使用权 B.机器设备 C.股票 D.车船
5.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人员取得的下列所得,须向中国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有(BD)。(《辅导讲话》P123、P1460 A.境内居住不满90日,由境外企业支付的境内工资薪金所得
B.一个纳税内累计离境不超过90日的个人,由境内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 C.境内居住已3年,取得的由境外企业支付的境外所得 D.境内居住已7年,取得的由境外企业支付的境内所得
6.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进行的公益性捐赠,准予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的有(ABD)。(《辅导讲话》P134)A.向红十字事业捐赠 B.向农村义务教育捐赠 C.向中国绿化基金会捐赠 D.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 7.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包括(ACD)。(《辅导讲话》P125)A.个人承包或承租经营所得
B.个人投资的股息所得
C.个人承包经营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D.个人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
8.下列稿酬所得中,应合并为一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有(ACD)。(《辅导讲话》P133)A.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分次取得的稿酬 B.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稿酬
C.同一作品出版时出版社分三次支付的稿酬 D.同一作品出版后加印而追加的稿酬
9.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区分为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 依据标准有(AD)。(《辅导讲话》P123)
A.境内有无住所 B.境内工作时间 C.是否中国国籍 D.境内居住时间
10.下列各项中 , 可暂免征收个人得税的所得是(ACD)。(《辅导讲话》P145)A.外籍个人按合理标准取得的出差补贴
B.残疾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收入 C.个人举报违法行为而获得的奖金
D.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
三、判断题(15题)
1、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坚持的原则是:“高收入者多缴税、中等收者少缴税、低收入者不缴税”。(对)(《辅导讲话》P121)2.《个人所得税法》先后经历六次修改,2005年进行了第三次修改,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由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2000元。(错)(应为:由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辅导讲话》P119)
3.单位向本单位个人支付应税所得时,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向外单位个人支付应税所得时则不用扣缴个人所得税。(错)(都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辅导讲话》P150 4.个人取得年终一次性奖金应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并按照有关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对)《辅导讲话》P140 5.个人独资企业与其他企业联营而分得的利润,免征个人所得税。(错)(这种收入属于投资收益,应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缴个人所得税。)《辅导讲话》P131 6.个人取得中国铁路建设债券利息所得应征收30%的个人所得税。(错)(个人取得中国铁路建设债券利息所得应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辅导讲话》P129 7.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错)(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8.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办理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缴纳个人所得税。(错)(所得工资薪金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辅导讲话》P135 9.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对)《辅导讲话》P134 10.保险赔款可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优惠。(对)《辅导讲话》P45 11.张某有两处住房,2011年他将其中一处居住15年的房屋卖掉,取得收入35万元。这笔所得可免征个人所得税。(错)(此处房屋不是唯一的家庭生活用房,所以不能免税。)《辅导讲话》P137 12.个人举报、协查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得的奖金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辅导讲话》P145 13.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应为个人所得税纳税所得额。(对)《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14.对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等特殊行业实行按月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错)(实行按年计算)《辅导讲话》P139 15.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免纳个人所得税。(对)《辅导讲话》P145
第五篇:个人所得税法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五次修正 根据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六次修正 根据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七次修正)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税,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
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具体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二)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
国务院可以规定其他减税情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七条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抵免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
(一)个人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本人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额,且无正当理由;
(二)居民个人控制的,或者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共同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偏低的国家(地区)的企业,无合理经营需要,对应当归属于居民个人的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
(三)个人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获取不当税收利益。
税务机关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
第九条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
(一)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
(二)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
(三)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
(四)取得境外所得;
(五)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
(六)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
第十一条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 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预扣预缴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居民个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按月预扣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
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
第十二条 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由纳税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预缴税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办理汇算清缴。
纳税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
第十三条 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税款。
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缴纳税款;税务机关通知限期缴纳的,纳税人应当按照期限缴纳税款。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申报纳税。
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申报纳税。
纳税人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的,应当在注销中国户籍前办理税款清算。
第十四条 扣缴义务人每月或者每次预扣、代扣的税款,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退税或者扣缴义务人为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退税的,税务机关审核后,按照国库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退税。
第十五条 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协助税务机关确认纳税人的身份、金融账户信息。教育、卫生、医疗保障、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人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个人转让不动产的,税务机关应当根据不动产登记等相关信息核验应缴的个人所得税,登记机构办理转移登记时,应当查验与该不动产转让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的完税凭证。个人转让股权办理变更登记的,市场主体登记机关应当查验与该股权交易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的完税凭证。
有关部门依法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遵守本法的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实施联合激励或者惩戒。
第十六条 各项所得的计算,以人民币为单位。所得为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的,按照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缴纳税款。
第十七条 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百分之二的手续费。
第十八条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开征、减征、停征个人所得税及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九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国务院根据本法制定实施条例。
第二十二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注1: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注2: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